丰得丰德存麦125号有这个品种没有?种小麦的季节到啦。哪里有卖这个品种的?

第一篇周麦27:丰德存麦1号与周麦27号区别


周麦27号VS丰德存麦1号小麦选育同质化!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3
选育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周麦16/矮抗58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4厘米,株型偏松散,旗叶长卷上冲。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耐旱性一般,灌浆快,熟相一般。穗层整齐,穗较大,小穗排列较稀,结实性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0.2万穗、穗粒数37.3粒、千粒重42.6克。
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2010年、2011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794克/升、790克/升,硬度指数68.6(2011年),蛋白质含量13.21%、12.71%;面粉湿面筋含量28.9%、27.3%,沉降值30.0毫升、27.2毫升,吸水率60.1%、58.2%,稳定时间4.1分钟、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56E.U、240E.U,延伸性130毫米,123毫米,拉伸面积47平方厘米、43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9.9%。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9.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4%。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9.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10月10~2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2.注意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南阳、信阳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4
品种名称:丰德存麦1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郑天存原周口市农科院院长 )、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9811/矮抗58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窄小、稍卷曲,分蘖力强,成穗率偏低。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略晚,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旗叶短宽、上冲、浅绿色。茎秆细韧,抗倒性较好。叶功能期长,灌浆慢,熟相好。穗层整齐,结实性一般。穗纺锤型,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稍偏高。亩穗数42.8万穗、穗粒数32.1粒、千粒重44.8克。
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2010年、2011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802克/升、806克/升,硬度指数65.1(2011年),蛋白质含量14.98%、14.30%;面粉湿面筋含量32.9%、31.5%,沉降值46.0毫升、35.1毫升,吸水率57.8%、58.7%,稳定时间8.5分钟、7.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48E.U、374E.U,延伸性158毫米,144毫米,拉伸面积92平方厘米、74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2.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4%;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9.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4%。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0万苗。2.注意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南阳、信阳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第二篇周麦27:小麦都有哪些高产的品种啊?


决定小麦产量的因素有很多,从种植角度讲,可以按照农业八字方针去参考、运作。水、肥、土、种、密、保、管、工。这八项条件缺一不可,所以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差等来选择。
小麦种子:百农矮抗58。矮抗58小麦种子连续五年来一直被评为“高产、抗倒伏、抗旱、抗病”小麦种子品种,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矮抗58小麦品种是2005年通过国审的小麦种子新品种,由河南省科技学院选育。矮抗58属于半冬性小麦品种,抗冻性强,春季生长稳健,蘖多秆壮,叶色浓绿。株高70cm左右,高抗倒伏,饱满度好。
小麦种子:百农207。百农207小麦种子品种是一个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整个生育期231天,亩穗数40万左右,每穗粒数平均36左右,千粒重42克左右,百农207是2013年刚被审定的小麦种子品种,在这之前已经被广泛的推广,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百农207小麦主要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小麦种子:周麦27号。周麦27号为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
小麦种子:济麦22号。该品种属冬性.幼苗半直立。抗寒性好,分蘖性较强,成穗率较高。属多穗型品种。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茎叶腊质较多,株高70到75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落黄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子粒饱满。
以上就是高产小麦的品种了,通过农业八字方针去看,我们了解到种子固然重要,但是它仅排在第四位。其它各项也不能忽视,影响小麦产量的最大因素是倒伏,其它原因次之。

第三篇周麦27:转载: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2016年麦播技术意见》全文

河南省2016年麦播技术意见
  “秋分”已过,全省三秋生产工作已全面展开,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议精神,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高标准种足种好小麦,奠定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现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提出2016年麦播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准确把握形势全力做好麦播各项工作
  今年全省夏粮生产在遭遇多重自然灾害影响下,总产仍达到695.36亿斤的历史第二高位,秋粮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为全年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小麦备播有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明确。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议提出,以“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合发展”为原则,扭住关键、发展“四优”,推动“四化”,重点以发展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为引领,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推动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自我省启动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以来,已在全省粮食核心区建成高标准粮田5026万亩,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三是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地集成组装了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产量水平的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积累了应对干旱、低温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抗灾夺丰收的经验和能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与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工作常态化,使全省小麦生产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五是受8月初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预计成熟收获期较常年提前,麦播整地时间充足。
  但今年麦播还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部分地区小麦因灾减产,秋作物部分地区也遭到灾害性天气影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偏低,农民种粮收益整体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麦播投入积极性。二是今年小麦收获期连续遭遇降水过程,部分种子出现萌动,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极易因整地质量不高、旋耕地块镇压不实、播种过深等原因,出现出苗不齐、缺苗断垄、苗黄苗弱等现象,加之农民使用自留种现象普遍,明年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现象可能加重。三是部分地区连年实行旋耕、浅耕,使犁底层上抬,耕层变浅,影响根系深扎,秸秆还田后耙压不实现象普遍,透风跑墒,易受旱受冻。四是近年来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种植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秋作物收获腾茬相对较慢,小麦晚播面积加大;部分地区因秋收腾茬早可能出现抢墒早播现象,对培育冬前壮苗不利。五是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墒情不足,据气象部门预测麦播期间降水偏少,抗旱种麦可能性加大。
  针对今年麦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早准备、早动手、早安排,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切实打好麦播基础,赢得夏粮生产主动权。
 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全面提升麦播质量
  针对今年秋播形势,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主线,以发展优质小麦为着力点和工作重点,在稳定麦播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优化品质结构,优化种植模式,优化栽培管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优质订单生产,落实节本增效技术,切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广良种
  今年秋播品种布局利用的总体原则是,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以抗灾、避害、稳产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做到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良种良法配套。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力等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产量水平等情况,科学选用良种,为实现小麦稳产、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豫北麦区: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郑麦366、新麦26、师栾02-1、丰德存麦1号、怀川916、周麦32、丰德存麦5号等强筋品种。早中茬种植矮抗58、周麦22、百农207、中麦895、周麦16、众麦1号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偃展4110等品种。
  豫中麦区:早中茬种植周麦22、百农207、矮抗58、周麦27、郑麦379、豫麦49-198、郑麦7698等品种;晚茬种植平安6号、周麦23、兰考198、洛麦24等品种。
  豫东麦区:早中茬种植郑麦7698、周麦22、百农207、周麦27、中麦985、郑麦583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兰考198、怀川916、漯麦18、开麦20等品种。
  南阳盆地麦区:偏南部区域以兰考198、先麦10号等弱春性品种为主,搭配西农979、许科316等半冬性早熟品种;北部地区以西农979、衡观35、许科316等半冬性早熟品种为主,搭配郑麦9023、郑麦7698、兰考198、宛麦19、先麦12、漯麦18等弱春性品种。
  豫南稻茬麦区:重点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种植扬麦15、扬麦20等弱筋品种。发挥早熟品种躲病避灾的优势,可种植西农979、偃展4110、宁麦13、郑麦9023、衡观35等品种。
  豫西旱作麦区:旱肥地以豫麦49-198、洛旱6号、中麦175、洛旱7号等品种;旱薄地种植洛旱9号、洛旱13号、焦麦668、西农928、长旱58等品种。
  (二)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各地要突出抓好以秸秆粉碎还田和深耕(松)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一是要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特别是对于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今年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耕深以25~35厘米为宜;二是对旋耕整地麦田,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三是对秸秆还田地块,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应≤7厘米,均匀抛撒地表,努力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四是全力做好播前镇压。无论深耕或旋耕地块都要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五是注意整地保墒,力争足墒播种、出苗齐匀。同时,要加强农机手作业前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整地质量标准和技术要领,提高田间整地作业质量。
  (三)继续开展测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各地要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以“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为抓手,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土壤养分淋溶比例增大,必须高度重视麦播基肥的足量施用,千方百计挖掘肥源,增加有机肥施用面积和施用量。在做好有机肥替代的同时,基施化肥依据不同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的技术要求合理施用。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5~18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40%底施,60%在拔节期施用;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3~15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50%做底肥,50%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亩产400公斤以下的田块,提倡氮磷并重,适当补充钾肥,一般亩施氮肥(纯氮)为8~10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4~5公斤,其中氮肥70%底施,30%返青起身期追肥。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趁墒追肥。在施肥技术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匀施。在施肥量的选择上,同一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较高的麦田可采用推荐施肥的低量施肥,肥力较低的麦田,选取推荐的高量施肥;另外,连续三年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钾肥施用量可酌情调减。
  (四)加大麦播期病虫害防治力度,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控制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压低病虫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的最有利时机。今年我省麦播期间病虫害主要防控对象是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根腐病和地下害虫等,各地应把推广应用种子药剂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因地制宜,科学选药,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
  小麦全蚀病重发区,应全部使用专用杀菌剂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剂处理种子。南部条锈病早发区和越冬区重点采用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其它大部分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兼防秋苗期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虫害及其传播的黄矮病和丛矮病;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要实施药剂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进行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进行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若使用发芽率和发芽势偏低的种子,应注意尽可能选用三唑类药剂替代品进行种子处理,以免影响出苗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广以乡、村为单位,统一实施大中型机械包衣拌种或土壤处理,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杜绝“白籽”下种,确保小麦苗全苗壮。
  (五)适期适量足墒播种,确保麦播质量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努力做到适期适量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和出苗整齐均匀。
  一是足墒播种。各地要做好抗旱准备,有水浇条件的麦田,若适播期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应按照“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先造墒再播种;对不能及时造墒的地块和雨养区播种时口墒不足的地块,可采取浇蒙头水的方式助苗出土、确保苗全、苗匀、苗壮。
  二是适期播种。豫北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10月13~20日,强筋品种10月15~22日;豫中、豫东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25日;豫南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15~2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至10月底,弱筋品种10月24~31日。
  三是适量匀播。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5-20万,中产田为20~25万。中高产麦田提倡宽窄行或宽幅播种,做到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播后要及时镇压。
  四是稻茬麦区。对收获腾茬及时、土壤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下)、适耕状态好的地块提倡采用少(免)耕条播机,一次作业完成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80%时,应采用带状条播机播种,或在水稻收获前7~10天撒播,基本苗一般为30万左右。稻茬麦田播后要注意开好田间厢沟,降湿排渍。
  五是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
  各地要积极示范推广小麦播种新技术,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区要大力推广宽幅匀播,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推广机械沟播技术。
  (六)落实优质小麦配套技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在发展优质小麦中应注意良种良法配套,优质强筋小麦重点抓好适当增氮、氮肥后移、稳磷增钾等关键技术措施;优质弱筋小麦重点抓好减氮增磷增钾、氮肥运筹前重后轻等关键技术措施。依托豫北强筋、豫南弱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率先开展优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严格落实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现品种优质化、管理规范化、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量水平和商品率,示范带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增加小麦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切实加强指导服务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今年麦播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狠抓措施落实,搞好各项服务,确保今年全省麦播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升麦播质量,打牢夏粮丰收基础。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狠抓麦播各项措施落实。二要搞好麦播技术培训宣传。通过召开麦播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电视广播专家讲座、12316专家咨询热线、网络宣传、发放技术资料、农技110、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将麦播关键技术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家家都有明白人,户户都有明白纸”,提高麦播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三要以项目为载体,示范带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各地要以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粮食科技支撑、农作物生产研究与示范、百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为载体,集成组装绿色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等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全省夏粮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四要开展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麦播动态,搞好技术服务,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五要做好防灾减灾预案。麦播期间气候多变,各地要树立抗灾保麦播的思想,早谋划、早着手、早准备,及早制定防灾预案,强化防范措施,确保麦播顺利进行,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原标题:河南:2017年通过的小麦品种目录、审定编号及品种详情

种子天下宣传广告热线:

豫农种植﹝2017﹞18号

《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的公告

2017年4月1日,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郑州召开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了“中麦66”等27个小麦新品种,现予公告。

1.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

附件1: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洛阳市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偃师市金高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许昌市农场、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市光泰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院

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焦作市立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许昌金谷恒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商丘市中原小麦研究中心、柘城县长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编注:受篇幅字数影响,各品种栽培技术要点省略,具体详情可到“中国种业商务网”查看)

1、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1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者:张学勇、郝晨阳、王兰芬、段来臣、李维涛

品种来源:周麦18/鲁麦1号//周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3~232.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较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快,抽穗偏晚;株型松紧适中,旗叶短宽、上冲,株高74.181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长方形穗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根系活力较好,成熟落黄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40.2~46万,穗粒数33.6~35.3粒,千粒重41.4~45.6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84.5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61%,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0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60.0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8.58%,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37.8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6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2、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2

申请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周麦16/豫农20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7~230.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叶色深绿,苗势较壮,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快,抽穗偏早;株高73.980.0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对春季低温较敏感;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7.5~44.5万,穗粒数32.4~35.3粒,千粒重44.9~49.5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3.6%,容重782g/L,湿面筋含量28.1%,降落数值443s,沉淀指数60mL,吸水量63.2mL/100g ,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1.7min,弱化度198F.U ,硬度62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83.3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24%,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0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59.1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8.4%,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4.7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3、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3

品种名称:百农4199

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者:茹振钢、李淦、胡铁柱、李笑慧、冯素伟等

品种来源:百农高光3709F2/矮抗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9.0~230.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短宽,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株型偏紧凑,旗叶小、上举,株高68.1~75.0厘米,茎秆弹性弱,抗倒伏能力一般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有虚尖现象;纺锤形穗,上部穗码较密,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度好;不耐后期高温,熟相一般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41.1~46.1万,穗粒数30.5~32.8粒,千粒重45.0~47.5克。

抗病鉴定:2015~2016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05%,容重801 g/L,湿面筋含量26.8%,降落数值504s,沉淀指数74mL,吸水量62.9mL/100g ,形成时间3.7min,稳定时间4.2min,弱化度120 F.U ,硬度66

产量表现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80.9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98%,极显著;2014~2015年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90.0%,平均亩产547.3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11%,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0.5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1 %。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4、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4

申请单位:洛阳市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偃师市金高种业有限公司

者:王建涛、王磊、王亚楠、吕志宏、姜道威等

品种来源:周麦16/偃高1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1~231.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低,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较慢,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株型偏松散,旗叶较小,植株偏高,株高78.4~87.0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不耐后期高温,熟相一般。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5.7~39.4万,穗粒数33.9~36.2粒,千粒重48.2~53.4克。

抗病鉴定: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2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亩产571.7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13%,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亩产544.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5%,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34.7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5、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5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者:杨会民、雷振生、吴政卿、王美芳、何盛莲等

品种来源:郑麦366/良星99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6~230.4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浅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略迟,两极分化快;株型稍松散,旗叶窄短,植株偏高,株高80.290.0厘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根系活力较强,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41.9~46万,穗粒数28.7~32粒,千粒重44.8~46.5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 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6.02%,容重792g/L,湿面筋含量30.2%,降落数值591s,沉淀指数80mL,吸水量67.4mL/100g,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6.3min,弱化度95F.U,硬度66HI,白度72.8%,出粉率69.5%。2015年检测,蛋白质含量15.07%,容重822g/L,湿面筋含量30%,降落数值513s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2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581.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03%,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亩产539.6公斤,比对照周麦18增产4.62%,不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34.6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6、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6

品种名称:中育1211

申请单位: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者:杨兆生、闫素红、李伟、刘旭、朱志华等

品种来源:中育12/矮抗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7~231.4天。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返青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株型松散,旗叶上举,株高76.481厘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耐高温,熟相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9.2~44.5万,穗粒数32.2~34.5粒,千粒重44.9~50.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09%,容重794g/L,湿面筋含量26%,降落数值463s,沉淀指数64mL,吸水量62.4mL/100g ,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2.2min,弱化度179F.U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89.1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44%,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0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78.8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12.05%,极显著。

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5.1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7、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7

品种名称:中育1220

申请单位: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者:闫素红、杨兆生、李伟、刘旭、朱志华等

品种来源:周麦22/洛麦21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7~230.7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一般,抗倒春寒能力弱;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春季返青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上举;株高7985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8.7~42.6万,穗粒数32.1~34.3粒,千粒重47.1~49.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17%,容重771g/L,湿面筋含量31.5%,降落数值355s,沉淀指数53mL,吸水量62.3mL/100g ,形成时间2.5min,稳定时间1.8min,弱化度187F.U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93.9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15%,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90%,平均亩产570.1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10.37%,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8.6公斤,比同组对照周麦18增产6.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止倒春寒,防治赤霉病。

8、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8

品种名称:濮麦6311

申请单位: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者:梁中喜、闫素红、谢文芳、杨兆生、程星等

品种来源:矮抗58/周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7231.5天。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叶色浓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低,春季返青起身晚,两极分化慢,抽穗晚;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下披,株高74.783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近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叶功能期长,较耐后期高温,熟相中等。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5.340.4万,穗粒数31.234.6粒,千粒重50.154.8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87%,容重779 g/L,湿面筋含量27.4%,降落数值344s,沉淀指数69mL,吸水量62.7mL/100g ,形成时间3.7min,稳定时间2.1min,弱化度183F.U ,硬度63

产量表现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2点汇总, 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72.5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26%,显著;2014~2015年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90.0%,平均亩产545.6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61%,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93.3%,平均亩产543.4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高水肥地防止倒伏。

9、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9

申请单位: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者:张灿军、高海涛、段国辉、温红霞、张少澜等

品种来源:周麦18/百农AK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8~230.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慢,抽穗晚;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下披株高73.680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6.5~41万,穗粒数31.8~35.1粒,千粒重45.9~49.1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47%,容重804g/L,湿面筋含量28.7%,降落数值543s,沉淀指数70mL,吸水量63.7mL/100g ,形成时间3.3min,稳定时间2.5min,弱化度147F.U

产量表现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2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亩产561.9公斤,较对照周麦18增产2.34%,不显著 2014~2015年河南省水地冬水B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亩产534.3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44%,不显著。

2015~2016年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93.3%。平均亩产533.2公斤,比对照周麦18增产3.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南阳盆地麦区慎用。

申请单位:许昌市农场、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者:张存利、陈玉忠、段国占、余杰、田香伟等

品种来源:周麦16/洛麦21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4~231.6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浅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稍敏感;株型稍松散,旗叶上举,下部叶片较小;株高78.2~84.0厘米,茎秆弹性弱,抗倒伏能力一般;长方型穗,穗小粒大,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37.542.4万,穗粒数33.135.6粒,千粒重49.152.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86%,容重784 g/L,湿面筋含量30.1%,降落数值350 s,沉淀指数65mL,吸水量61.9mL/100g ,形成时间3.2min,稳定时间2.1min,弱化度176 F.U ,硬度63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区试,12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83.8%,平均亩产592.1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83%,极显著; 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亩产533.6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29%,不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92.9%,平均亩产 541.38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高水肥地防止倒伏。

申请单位: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

者:孙其信、贠清峰、赵胜利、李彭伟、洪清爽等

品种来源:矮抗58/周麦1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23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灰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中等,成穗率偏低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慢,抽穗晚;株型偏紧凑旗叶宽长、上举,株高71.980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6.8~41.8万,穗粒数32.1~35.4粒,千粒重44.8~49.7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55%,容重804g/L,湿面筋含量26.7%,降落数值452s,沉淀指数72mL,吸水量64.1mL/100g ,形成时间3.9min,稳定时间2.6min,弱化度156F.U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84.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56%,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试,10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80%,平均亩产531.9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96%,不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亩产530.7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南阳盆地麦区慎用。

申请单位: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者:赵秀珍、田兰荣、周卫学、魏党振

品种来源:周麦16/矮抗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3~231.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春季返青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株型偏紧凑,旗叶宽短,上冲,株高79.2~87.0厘米,植株偏高,抗倒伏能力一般;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7.1~44.2万,穗粒数29.3~35.6粒,千粒重49.1~52.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78.6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39%,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区域试验,10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90%,平均亩产541.5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62%,不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2.4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高水肥地防止倒伏。

申请单位:郑州市光泰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院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2~231.6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春季返青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株型偏紧凑,旗叶偏小,茎叶蜡质重,株高76.785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千粒重高;根系活力好,耐后期高温,熟相中等。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7.3~42.8万,穗粒数30.6~33.9粒,千粒重50.3~51.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18%,容重802g/L,湿面筋含量27.4%,降落数值280s,沉淀指数59mL,吸水量62.9mL/100g ,形成时间2.4min,稳定时间3.3min,弱化度163F.U

产量表现:2013~2014 年度河南省冬水A 组区试,12 点汇总,11 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91.3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5.84%,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0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54.3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10.7%,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8.7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高水肥地注意防止倒伏。

品种名称:丰德存麦13号

申请单位: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者:郑天存、郑继周、杨文涛、郭璐、张挺封

品种来源:周麦24/周麦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6~23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较快,抽穗偏晚,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株型适中,旗叶上举,穗下节长,茎叶蜡质厚,株高78.184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7.1~40.2万,穗粒数34.3~34.8粒,千粒重46.8~49.5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08%,容重781g/L,湿面筋含量27.8%,降落数值449s,沉淀指数66mL,吸水量60.8mL/100g ,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2.1min,弱化度177F.U

产量表现2013~2014 年度河南省冬水C 组区试,12 点汇总,8 点增产,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579.4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2.59%,不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D 组区试,10点汇总,9 点增产,增产点率90%,平均亩产543.9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8.63%,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92.9%,平均亩产524.6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南阳盆地麦区慎用。

品种名称:新科麦168

申请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者:蒋志凯、付亮、范永胜、马华平、董昀等

品种来源:矮抗58/周麦16//洛麦21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2231.6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上举,株高76.4~84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有虚尖现象;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耐后期高温,叶功能期长,熟相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7.6~42.2万,穗粒数30.6~33.6粒,千粒重48.5~50.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3%,容重792g/L,湿面筋含量28.4%,降落数值391s,沉淀指数58mL,吸水量63mL/100g,形成时间2.9min,稳定时间1.8min,弱化度201F.U,硬度64HI,白度70.6%,出粉率68.4%。2015年检测:蛋白质含量14.43%,容重808g/L,湿面筋含量29.6%,降落数值406s,沉淀指数64mL,吸水量61.8mL/100g,形成时间3min,稳定时间3.7min,弱化度109F.U,硬度63HI,白度74%,出粉率73.1%。

产量表现2013~2014 年度河南省冬水C 组区试,12 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84.8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3.54%,差异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0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80%,平均亩产528.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5.49%,差异不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93.3%,平均亩产544.3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高水肥地防止倒伏。

申请单位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

者:孙其信、贠清峰、赵胜利、李彭伟、洪清爽等

品种来源:矮抗58/源育三号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3225.2天。幼苗直立,叶片长,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较弱;分蘖力较弱,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株型偏紧凑,旗叶宽长、上冲,株高68~78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一般;穗纺锤型,穗较大,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6.9~43.7万,穗粒数32~32.6粒,千粒重44.6~46.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春水A组区试,13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92.3%,平均亩产534.9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77%,差异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春水A组区试,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10.55%,差异极显著。

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92.9%,平均亩产491.0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中晚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申请单位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

者:邱海军、张建萍、袁二排、王彦丽、罗明等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2.9225.5天。幼苗直立,叶片长,冬季抗寒性中等;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较快,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较弱;株型偏紧凑,旗叶宽大、上冲,株高76.986厘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纺锤型穗,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中等。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36.5~39.2万,穗粒数32.6~35.5粒,千粒重46.2~47.4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水地春水B组区试,13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76.9%,平均亩产538.4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97%,差异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春水B组区试,11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49.8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15.02%,差异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亩产 491.0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中晚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申请单位焦作市立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者:陈雪莉、贾继增、杜立丰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春性较强,全生育期222.3224.7天。幼苗直立,叶片宽大,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弱;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较快,抽穗早;株型松散,旗叶上冲,株高78.186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弱;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后期灌浆速度快,成熟早,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7.443.6万,穗粒数31.133.3粒,千粒重43.246.6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水地春水A组区试,13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92.3%,平均亩产543.5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8.5%,差异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春水B组区试,11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81.8%,平均亩产523.5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9.53%,差异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92.9%,平均亩产493.9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中晚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高水肥地防止倒伏。

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者:欧行奇、鲁茂龙、刘小勐、乔红、欧阳娟等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4~225.7天。幼苗半匍匐,叶片较长,冬季抗寒性弱;分蘖力高,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较快,抽穗较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松散,旗叶短宽,上冲,株高74.6~82厘米,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6.1~40.6万,穗粒数35.2~36粒,千粒重44.2~45.2克。

抗病鉴定2014~2015 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水地春水B组区试,13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92.3%,平均亩产545.2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32%,差异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春水B组区试,11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21.1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9.02%,差异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78.57%,平均亩产489.5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中晚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申请单位许昌金谷恒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郑麦004/豫农015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10.7~214.3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宽,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春季返青起身晚,两极分化慢;株型偏紧凑,旗叶宽大、上举,株高76.2~83厘米,茎秆弹性偏弱,抗倒伏能力较差;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2.4~37.3万,穗粒数33.1~35粒,千粒重46~47.6克。

抗病鉴定2014~2015 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和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5%,容重784g/L,湿面筋含量29.9%,降落数值403s,沉淀指数72mL,吸水量60mL/100g,形成时间2.5min,稳定时间2.2min,弱化度125F.U,硬度51HI,白度78.8%,出粉率71.2%。2015年检测:蛋白质含量14.43%,容重764g/L,湿面筋含量28.1%,降落数值401s,沉淀指数69mL,吸水量60.8mL/100g,形成时间2.3min,稳定时间2.4min,弱化度122F.U,硬度55HI,白度77.8%,出粉率66%。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5点增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431.1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51%,差异不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18.5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8.53%,差异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37.9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4.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高水肥地注意防止倒伏。

申请单位济源市农业科学院

者:高燕、彭涛、成东梅、赵伟峰、于金林等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12~215.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偏弱,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成熟偏晚,抗倒春寒能力差;株型偏紧凑,旗叶窄小、上举,株高71.5~77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根系活力一般,耐湿性差。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3.1~37万,穗粒数34.3~35.8粒,千粒重40.4~41.8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中感,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24.3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3.84%,差异不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11.1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61%,差异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88.9%,平均亩产443.8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注意防止倒春寒,防治赤霉病。

申请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者:李宇峰、周国勤、李刚、尹志刚

特征特性: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0.5~213.8天。幼苗半直立,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株型偏紧凑,旗叶宽大,株高75.3~81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根系活力强,熟相好,耐湿性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8.4~40.4万,穗粒数29.3~31粒,千粒重45.8~47.9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42.1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8.19%,差异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10.7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52%,差异显著。

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88.9%,平均亩产441.7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和白粉病。

申请单位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者:李金良、张震、李玉鹏、余行简、侯明翠等

特征特性: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09~212.2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春季返青早,起身快,两极分化快;株型偏紧凑,叶片宽大,株高66~73厘米,茎秆有弹性,抗倒性好;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成熟早,熟相中等,耐湿性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7.3~38.9万,穗粒数27.7~30.8粒,千粒重46.2~51.3克。

抗病鉴定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29.9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2%,差异不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4点增产,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401.3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4.07%,差异不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43.3 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申请单位洛阳农林科学院

者:张灿军、吴少辉、张学品、杨洪强、冯伟森等

品种来源:周麦16/洛旱7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8.6~230.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灰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抗寒性一般,抽穗早;株型半松散,株高68.1~79.7厘米,抗倒性一般;长方型穗,穗下节长,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根系活力强,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3.9~38.6万,穗粒数35~36.5粒,千粒重40.8~45.5克。

抗旱鉴定:2013~2015年度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性鉴定:抗旱级别3级,抗旱性中等。

抗病鉴定:2013~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 11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02.5公斤,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7.0%,差异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33.7公斤,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7.8%,差异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12点汇总, 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376.6公斤,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者:欧行奇,马爱军,马国防,李新华,王紫娟等

品种来源:百农207系选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6.2~229.8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大,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弱,成穗数偏少,抗寒性一般;株型半松散,株高72~84.4厘米,茎秆粗壮,抗倒性好;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熟相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0.2~34.3万,穗粒数36~39.2粒,千粒重45~47.9克。

抗旱鉴定:2013~2015年度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性鉴定:抗旱级别4级,抗旱性较弱。

抗病鉴定: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 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 14.68%,容重812g/L,湿面筋含量 28.2%,降落数值455S,吸水量 56.1mL/100g,形成时间 2.5min,稳定时间 2.3min,弱化度 101F.U,沉淀指数75mL, 硬度

产量表现:2013~2014 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1 点汇总,7 点增产,增产点率 63.6%,平均亩产 388.4 公斤,比对照洛旱 7 号增产 3.3%,差异显著;2014~2015 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1 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81.8%,平均亩产435.1公斤,较对照种洛旱7号增产8.1%,差异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100%,平均亩产375.9公斤,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者:张清海、张宝亮、陈新民、张守峰、张宝铸

品种来源:豫麦36/洛旱2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5.6~229.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抗寒性一般;株型半紧凑,株高67.8-79.5厘米,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好;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熟相一般。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4.3~38.8万,穗粒数29.8~32.8粒,千粒重44.3~49.3g。

抗旱鉴定:2013~2015年度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性鉴定:抗旱级别4级,抗旱性较弱。

抗病鉴定:2013~2015年度中感叶锈病、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 ~ 2014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1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63.6%,平均亩产377.3公斤,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0.3%,差异不显著;2014 ~ 2015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1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72.7%,平均亩产414.8公斤,比对照洛旱7号品种增产3.1%,差异不显著。

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372.9公斤,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4.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申请单位商丘市中原小麦研究中心柘城县长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者:陈贤信、曹长义、陈明、陈清林、陈

特征特性:属弱冬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5.3~228.8天。幼苗匍匐,叶片短宽,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抗寒性一般;株型半松散,旗叶短宽,上举,株高69.2-79.9厘米,抗倒性一般;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熟相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4.2~36.9万,穗粒数31.7~34.3粒,千粒重43.9~49.8g。

抗旱鉴定:2013~2015年度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性鉴定:抗旱级别4级,抗旱性较弱。

抗病鉴定:2013~2015年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和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90.9%,平均亩产389.9公斤,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7%,差异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1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81.8%,平均亩产426.7公斤,比对照洛旱7号品种增产6.1%,差异极显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12点汇总,9点增产,增产点率75%,平均亩产366.5公斤,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种植。注意防治条锈病和赤霉病。

如果您是撰稿人想投稿,如果您是爆料人有新闻线索,如果您是农资企业想广告投放,都来快来加上小编的微信或者QQ联系小编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德存麦1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