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发一句让男友石更英文给我,他说没事,猜猜是什么意思,英文直译是:“你想要我吗 ”他这样说是在暗示什么吗?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由(挪威)乔斯坦·贾德 著 / 孙懿欢 绘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ttarticle/p/show?id=&mod=zwenzhang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十):少年书房 | 少年时代也要学着体会一下终极关怀

  少年书房 | 少年时代也要学着体会一下终极关怀

   孙正凡 外滩教育

  第34 期 少年书房 来了。每周六,我们约请行家给孩子推荐一本书,推荐的标准是少年时应该读并且值得读一辈子。本周,天文学博士孙正凡为大家推荐乔斯坦·贾德所著《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是挪威一位高中哲学教师,他发现众多哲学启蒙书少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著作,于是自己动手写了这本《苏菲的世界》。该书巧妙设置,以一封封神秘来信,徐徐展开一幅哲学发展的卷轴,帮助孩子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引发孩子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和追问。

  …………订阅“外滩教育”……………

  1、点击上方文章标题下的“外滩教育”

  2、在“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外滩教育”,或搜索微信号“TBEducation”

  3、点击右上方的按钮,查看公众号

  ………………………………………………

  《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是挪威一位高中哲学教师

  哈利·波特在11岁生日那天收到了来自魔法学校的通知,开启了神奇的魔法之旅。在《苏菲的世界》中,即将15岁的苏菲也收到了一系列奇怪信件,从此她对世界和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她的命运也和其他人大不一样了。这些信件构成了一部简洁的哲学课程,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本身和读者一起,构成了一个故事里面有故事,故事背后还有故事的神奇世界。

  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是挪威一位高中哲学教师,他发现众多哲学启蒙书中,很少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著作,于是自己动手写了这本《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一举成为全球畅销书。

  目前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缺少哲学课程,这也是本书值得推荐的意义所在,希望它能够为我们的青少年补上一门轻松有趣的哲学课,就像炎炎夏日里享用一杯清凉的饮品,让我们的头脑也冷静清爽起来。

  说到哲学,大多数人都以为哲学就是玄学,总是谈论一些不食人间烟火“不切实际”的问题,比如“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当然这些问题是基本的哲学问题,但哲学问题远远不限于此。翻开任何一本哲学书,或者到图书馆浏览哲学书架,你会发现哲学话题包括万象,从世界的起源、宇宙的运作,到社会规范、道德观念、法律政治、语言心理、美学艺术统统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哲学”这个词是毕达哥拉斯提出来的,它的希腊语本义是“爱智慧”,即“趋向智慧的努力”。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那些古代思想家、科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培根,还有牛顿,其实他们共同的身份都是哲学家。

  最初的科学研究就是作为哲学而出现的,牛顿划时代的著作《原理》全称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哲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自然科学”,“科学”这个词在牛顿时代才逐渐开始盛行,至于“科学家”这个词,是牛顿去世一百年之后才出现的。牛顿在世的时候,他们都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今天“理科博士”(Ph.D)如果直译过来,仍是“哲学博士”。

  著名韦氏词典给出的哲学定义是:1.智慧或知识的源头、热爱,或对此之追寻;2.对行为、思考、知识与宇宙的本质等原则、理论或逻辑的分析。这样简单的两行字,其实孕育着无穷的力量。两千多年来哲学家默默工作的成果,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

  地球是圆的,这一发现直接推动哥伦布航海的成功

  自然哲学家从观测推断出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球形,这一论断和我们的日常经验(大地是平的)是冲突的,但这项有力的论证激励着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扬帆远航,哥伦布因此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证实了两千多年前的论断。以伽利略-牛顿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推动了工业革命,让人类掌握了改造山河、上天入地的本领。

  文艺复兴、启蒙时代哲学家承继古希腊传统,对人性和人类社会制度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三权分立”等重要的思想,推动了个性的解放,推动了美国、法国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即使在此之前,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被神学利用,成为替上帝和神学辩护的工具,但哲学固有的思辨力量,仍然推动了神学内部的革命——宗教改革的发起人马丁·路德既是一位宗教领袖,也是一位哲学家。

  哲学史就像是一出分成许多幕的戏剧,就像苏菲一样,随着我们对哲学了解越多,哲学带给我们的惊奇也就越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哲学这只手是如何悄悄改变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进而改变整个世界的。

  最基本的哲学问题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其实也是每个人在童年、青少年时期都曾经问过的,因为这个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是充满新奇的。可能每个家长都为这些提问而头疼过,不过别不耐烦,这说明每个人都有成长为哲学家的潜质,包括已经不再提问的家长们。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基本问题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提出,那么就必须提供答案。最初的答案都是以神话形式出现的。神话及其背后的思维模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苏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人,他就举了北欧人最初对世界的解释:

  北欧最初对世界的理解图示,“中央王国”是世界中心,彩虹链接着人类的中央王国和诸神的领地

  北欧人相信人类居住的这部分世界是一个岛屿,时常面临来自外界的危险。他们称此地为“米德加德”(Midgard),就是“中央王国”的意思。在这个中央王国内,有一个地名叫“阿斯加德”(Asgard),乃是诸神的领地。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化解释世界的常用模式。我们中国人,自称“中原”“中国”,古人认为我们居住在“天下之中”;“地中海”这个词也是欧洲古代认为他们才是世界的中心(欧亚非三大洲环绕地中海)。那么哪里才是“中”呢?古希腊哲学家发现,原来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只是地球的直径实在太大了,各民族之间隔得又太远了,所以每个民族都觉得自己是在“天下之中”,其他人都是“蛮夷”。

  根据神话,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受神灵眷顾的,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女娲娘娘造出了我们人类。同样,匈奴自称“天之骄子”,犹太人自称是“上帝选民”,古希腊人的神话也认为人类是天神普罗米修斯创造的,并一直在保护人类免受鬼怪恶魔的伤害。

  在这些神话基础上,又诞生了古代的宗教,成为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神话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也让人很安心——我们是世界的中心,神灵都在保护我们呢,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嘛!但可惜的是,这些神话假设经不起推敲、追问和比较。

  古希腊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之地,附近的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希腊自身,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出现了发达的文明。各民族在此交流过程中,都带来各自至高无上“最厉害”的神灵。问题就出现了,这么多“最厉害”的神灵之中至少有一位不是“最厉害”的,也就是假的。那么进一步设想,也可能这么多大同小异的“最厉害”的神灵都是假的。

  古希腊哲学家最早提出,应该避免引入超自然的力量(妖怪鬼神)来解释世界上的各种现象,要观察和使用其中的自然因素经过逻辑推理来获得答案。

  神话解释不过是“这个世界应该就是这样”,而哲学引导我们探索“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

  针对各种“天神造人”的古代传说,古希腊哲学家指出,其实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了这些天神,而不是相反。同样风也不是恶魔吹起来的,应该从空气、热、压力等因素来解释。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理性”,哲学就是关于理性的艺术。

  休昔底德用哲学的分析方法写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已经把哲学应用于历史研究,强调要理性地分析历史发展中的政治力量,而不是像《荷马史诗》那样把历史事件归结于天神之间的争斗。希腊哲学影响到学术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苏菲的世界》中,苏菲拿到 “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时,就想到宗教课上说上帝创造了万物,那么是谁创造了上帝呢?他是从无中生有创造了自己吗?万事万物包括上帝都应该有个开端吧?苏菲这就是在进行哲学思考了。

  除了古希腊以外,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也产生初期的哲学萌芽,比如中国古代关于“白马非马”的思辨,印度佛教经典“因明学”也带有很强的逻辑性。那么为什么我们讨论哲学的时候,一般默认是“西方哲学”呢?

  哲学精神: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希腊三圣哲”,这三代师徒的哲学观点构成了古希腊哲学的重要部分,《苏菲的世界》也花了大量篇幅进行讨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被认为西方哲学奠基者,他自述把一生都献给了最重要的职业:讨论哲学。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思想记录在柏拉图、色诺芬等的对话录中。他对哲学的最重要贡献是他的辩证法(诘问法),他认为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逻辑上的错误,因此他用一系列的提问协助人们发现漏洞,做出判断。苏格拉底经常说,他唯一所知道的,就是他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才要重复检验我们的思想,发现正确与谬误。

  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是《理想国》(Republic,即共和国),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由哲学家或学习了哲学的人来担任国王。以此为标准,雅典式民主并不符合这一条件。但对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来说,民主制才是更值得赞赏的,即便是被民主投票判处死刑,苏格拉底宁可尊重法律饮下毒酒,也不愿意破坏法律逃生。

  同样的师生争论也发生在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之间。柏拉图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类东西都先行存在一个理想形式,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理想苹果”概念的不完美的复制品。而亚里士多德不赞成柏拉图的这种看法,认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不能离开个体而存在。柏拉图将他的哲学定义为“理念的科学”,致力于寻找所有现象的基础原理;而亚里士多德哲学是“研究真实宇宙的原因”。

  他们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彼此差异也很大。正是这种争论,促进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繁荣。比如亚历士多德的著作涉及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I love Plato, but I love Truth more)。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园》生动地表现了古希腊的学术氛围,学者们三五成群地争论着问题,不分年龄大小职位高低,追求真理才是哲学家关心的事情。

  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园》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其他古代民族的文化中,常常出现将先贤的观点和文章神圣化的倾向。

  比如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出现了许多观点各异,互相诘难启发的的思想流派。但到了汉代,董仲舒帮助汉武帝制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进入儒家一家独大的时代。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他们的论述才是“最正确”的,从而导致了“思想垄断”,后来的学者只能膜拜和解释前人的思想。在这种学术传承模式下,后人难以发现前人思想的错误,更说不上改进和创新。

  这两种思想模式造成了东西方哲学发展的不同方向。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哲学在摆脱神学桎梏,获得了迅速发展,涌现了许多哲学大师,哲学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推手。而东方哲学掉进了对前人顶礼膜拜的怪圈,哲学讨论范围和模式都没能形成很大的突破。

  近代以来,在与西方哲学相遇时,数学和自然科学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被现代化的西方思想所占据,数理化天地生、农业、医学,完成了“西化”也就是现代化过程。西方哲学给东方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认识到孔子也只是诸子之一,开始重视其他思想流派,才有了“东方哲学史”。所以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几乎任何一门学科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都会被教导希腊先哲当初是怎么讨论这些问题的。

  “言必称希腊”,就是因为古希腊人最早找到了“爱智慧”,并且继续发展智慧的方法。

  《苏菲的世界》安排了非常巧妙的故事,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神秘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甚至不朽的也看不见的童话镇。作者贾德果然是一位深谙学生心理的好老师,通过这一连串富有哲学意味的故事,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哲学课程变成了一场猜谜游戏,引人入胜。

  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和自然科学的背景。古代有灵论(就是那些神奇的妖怪鬼神)和近代机械世界观思维范式的交替,神学和哲学之间的互动,科学发展带来的新世界观(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科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哲学的影响),都时刻提醒我们,哲学故事是一部宏伟的人类历史,也是每个人心智发展的历程。苏菲代表的,就是每一个渴望成长、渴望探险的年轻的心灵。

  作者在全书中也散布了许多比喻(有的是隐喻)。如作者多次说明,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变出来的一只白兔,只是这场戏法要变几十亿年,我们人类不过是出生于兔子的细毛顶端一些微不足道的微生物。一般人会偷懒藏进兔毛深处,哲学家则会抓紧兔毛,努力探究这个更大的世界,用观察和逻辑来发现真相。

  在故事行将结束时,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逃到了童话镇永恒之乡,这里的居民是灰姑娘、福尔摩斯、小飞侠彼得潘、巫婆、天使和小鬼。作者大概是想表达对这些不朽经典故事的敬意,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够不朽。我想作者已经做到了。

  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迷信使整个世界受火焰炙烤,唯有哲学可降下甘霖。”在即将到来的这个炎炎夏日,让三千年来的哲人陪伴你一起探索世界,获得清凉的智慧吧。

  中文版《苏菲的世界》,作家出版社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镇魏家窝堡,位于科尔沁街道办事处驻地东6.1公里,1914年辽阳人魏景春四兄弟的先辈到此落户,后成屯,取名魏家窝堡,满语为weiigiya oyonggo boo,意思是魏家主要居所。1954年改为安乐屯,1958年恢复原名并成立生产大队,1966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84年恢复原名并改为村,该村475户,1528人,以种植蔬菜为主,耕地4646亩,林地192亩,存栏牲畜2493只头。

东北方言和科尔沁蒙语方言

大河湾屯白塔铺,魏景春上辈兄弟四人:

老大 魏德宽,其太太单氏;

老二 魏德明,其太太朱氏;

老三 魏德富,其太太陈氏;

老四 魏德贵,清宣统三年辛亥年(1911年),革命党人颠覆清朝,在“驱逐鞑虏”的狭隘民族意识的排挤下,满族人纷纷改为“汉族”,皇粮时有时无。魏家家族人一夜之间变为“庶民”,不得不以插水稻为生,“服务”于刘氏地主。但魏家与清朝没落贵族和蒙古贵族联系没有断。

1914年2月,民国政府内务、农商、财政等部及蒙藏事务局联合制定《禁止私放蒙荒通则》和《垦辟蒙荒奖励办法》,准备大兴蒙垦。从1916年开始,奉系军阀张作霖开始大量放垦。魏家哥四个中的老三魏德富因文化很高,1912年就来到“巴林爱新荒”(今通辽一带)开始参加放垦戍边增强边防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活动中。

1912年(清宣统四年,民国元年,农历壬子鼠年)8 月,袁世凯发布蒙古王公待遇九条,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蒙古王公制度。但事实上,当时中央政府对第12世和硕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汉名包乐康)、第十五代卓礼克图亲王色旺端鲁布等王爷的供给不足。于是,王爷们在内外交困之时,在张作霖进一步以亲戚和政治的双压下,逼迫王爷们挥泪卖祖地。魏德富当时帮助王爷监督绳工“拉荒约地”(丈量土地),监工仔细倍受王爷褒奖,贵族间的故交新往,使王爷有患难与共之感,于是将祖地的夏布金利(蒙古语Sab gazar特指 “辽河、教莱河”水冲积的土地,蒙语中作普通词汇即“流域”)荒地“回报”给魏家,这片地就是今天的魏家窝堡。

1916年,老四魏德贵的亲生子三人来到夏布金利荒地打前站。魏德贵的亲生子有次子19岁的魏景春、五子12岁的魏景书、七子7岁的魏景云。他们在今魏家窝堡的西大岗(时为辽河教莱河冲积的高沙岗)搭棚子,取名南城魏家。前序工作完备後,魏家变卖了家中的一切举家由奉天省,也称穆克敦(即沈阳)迁入科尔沁的夏布金利,把变换的钱又全部买了土地。为了这片土地,“景”字辈的多数人没有念书,从小和长工一样去地里劳作,甚至要比长工干的多。

那时讲究大家族,不能分家。一起来的“景”字辈的还有魏景会、魏景元、魏景芳等。

魏德富是全家的掌门人,汉人称“三老板”,蒙人称他“诺颜”。他与时任达尔罕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旗卫队的扎兰(参领)孟青山(即嘎达梅林)有过交往。以至于1929年嘎达梅林等人发起“独贵龙运动(蒙古语Duguilang,环形、圆圈之意,就是围坐商议事情)”反对张学良继续开垦蒙旗土地时,张学良都要找“诺颜”帮忙调解。事实上,魏德富是不肯帮忙的,这种进一步损害蒙古族牧民的利益的事,当时王爷、诺颜和嘎达梅林是站在同一线上的,与现在的历史宣传有出入。

南城魏家成立後,招徐世友族家、孙富昌孙富贵族家、石业海父辈家入住,分给土地播种。

1931年9月,日军侵占东北,科尔沁也沦陷。

1935年满洲国调集人力修西辽河大桥时,日本人加紧开始“拼户”。魏家在这个时候搬出南城魏家,开始找风水先生看宅,确定建村、建墓地的地方。村名的定夺参考了哈尔滨的“魏家窝堡”一名後,建立当时的魏家窝堡。魏家窝堡是满语weigyia i oyonggo boo ,直译汉语“魏家的主要居所”。

据说早在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魏氏就有族人北上到哈尔滨开荒发财,立村取名魏家窝堡。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处魏家窝堡依旧有联系,以至後来先後把村名都改过叫“安乐屯”,它是汉译满语谐音,即Aisingga(金族所属的)。

夏布金利的魏家窝堡成立时10几户人家,100来人,两趟半街,6眼土井。附近的其他村的共同行政村长由魏景芳担任。这时村里有了村公所,一个警长姓郝;魏家家里有了学堂,老师叫孙大光;魏家家里开始有包衣李明玉等,雇佣长工若干。这样新兴的地主阶级就产生了。

魏德贵的次子、五子和七子先後在科尔沁的魏家窝堡成亲,但他们的妻子都是从沈阳

据说排行的中间字是清皇帝所赐,大概是按“清孝德景,国忠廉明”,因家谱“文革”毁掉,“德”字前回忆不准。但到了“国”字以後,新中国不讲“帝制文化”,故名字开始乱叫,“十哥”魏国祥之子还有叫单

,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6000多亩土地在这次土地改革时,分给长短工一部分。。

1.魏景春,魏家窝堡村在成立大队之前村长几乎都是魏景春在担任。他为人和善,经常骑着高头大马,但每次见到孩子,他必下马给孩子糖果,人缘十分好。有人在网上写了段小说《金鸽子》中的魏先生就是以他为原型。他的确不畏恶势力,日本兵他敢踢,“跑大鼻子”(即苏联红军帮中国打日本)时,苏联士兵对中国妇女也是蹂躏不少,魏景春敢和他们斗。他是个风云人物,因为是地主阶级,後没人给他歌功颂德。“正史”虽写他,但张冠李戴了。

2.“巫医”王先生(详细文字见人物传)

3.谜语怪才孙富贵(详细文字见人物传)

4.以“斜”治“歪”的赵四勒勒(详细文字见人物传)

5.魏家窝堡村的鲁班——蒋万昌(详细文字见人物传)

比不上/辽河两岸/大草原

咱就在/夏布金利/建个家园

敖包前/长调悠扬/上青天

任凭那/风云变幻/飞马扬鞭

一代代/智勇双全/何等闲

尘封中/巴图身影/尽现威严

注:歌曲的满汉部分歌词如下,满语部分非萨隆嘎先生原创满文诗,而是根据老毕作曲和汉文词改编的。萨隆嘎原诗将在未来寻觅到上传。以下是满汉对照歌词。

比不过 辽 河两岸 大草原

咱就 在夏布金利建个 家园

西 拉木 伦河里 扬 帆

敖包 前长调 悠扬 上 青天

任凭那风雨变化飞马扬鞭

勒勒 车 下花儿 正 艳

有志者 身手 劲舞一 面旗

德才人依 兰诺 颜风采 习习

一代代 智勇 双全何等闲

尘 封中巴图 身影 尽显威严

魏家 故事 世代 相传

巫医这个名词,现代人对它没有什么好感。似乎是伪科学的典型代名词。但我说的巫医仅是个名词而已,依义不依语。

我六、七岁时,住在内蒙古东部的固定嘎查里。固定嘎查可以叫“村”,而我们村的名字却叫“堡”—魏家窝堡。那时,赤脚医生还没有在我们堡里出世,全村上下的头疼脑热全依靠着第一生产队北园子(是集体集中种植的菜地)里的一位近80高龄的王先生问闻望切。

他看病的招数是现代医生无法学到的,看上去很简单,以至于也不用拔罐、贴艾、刮痧、针灸、针刺唇血等传统方法。他仅靠一支笔蘸墨涂在患处,就可医治像顽食不化之类的疾患。更叫人称奇的是,他会看妇科。

对于王先生,我不晓其名。他个头高高的,给人看病时或看书时戴上老花镜。他言语很少,会星象懂占卜,但在“文革”那个时代他不敢做“看相”类的活动。

老人家的床上堆放着数十年攒的黄历本,其上记录着每天的天气和“天书”。一次我到他的床边去玩,他微笑地说:“小嘎(小孩的意思),你会猜闷儿(猜谜)吗?”我说会。他整理了一下黄历本後对我说:

“不紧不慢一年一换,不忙不慌一天一张,打一日常实物。”

“不是吃的食物,是墙上挂的。”

我环顾四周的墙面,仅看到了镰刀、绳子和一串干辣椒,再就是糊在墙上的旧报纸。于是我说:“报纸”。

“邮递员一天送一张,回来我们一年一糊墙”。

老人没有笑,用弯曲的手指指了指那堆黄历。

“一个人攒不足60本呀。”

“火灾、水灾还有人灾(或许他指的是丢失),总之不会够60本的”他答。

我当时没有数老人家的日历是否够60本,但後来听说红卫兵因为这堆日历大闹老人家。王先生当场不紧不慢对“小将们”说:

“毛主席来了,他得管我叫大哥,我比他大。王字底下加个竖弯钩就是毛字”

“你胡说,毛字上划是撇,王字上面是横”

“毛主席那是谦虚”王先生接着说,

“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是黑五类,我根红苗正。黄历上记得是我学习的心得,你们毁掉它就是现行反革命”。

红卫兵拿过来日历看不懂老人家的爻符就说,这上面没心得。

“那我给你念一段”,老人夺过日历顺手翻开一页读道: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关爱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小将们,我们是同志吗?”

这场风波就这样在“智斗”中结束了。红卫兵们自己也怕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现行反革命直接不需要公审拉出去就枪毙。那时公检法都没有了。

母亲的家庭成分不好,她是远近闻名的“满清高干后裔”。姥爷辈的哥几个又同蒙古达尔罕王爷来往甚密,据说爱新荒及科尔沁部分土地就是在他们帮助丈量下出手的。母亲天生活跃,能歌善舞,是村上姐妹们中的“领袖”人物。母亲的嘴能言善辩,所以也免去阶级斗争的许多迫害。

魏家窝堡村到了2014年正好建村百年。百年中,魏家村人才济济,孙富贵就是其中的一位。孙富贵是一位“话匣子”,讲古说今有两下子。有一次某文化馆灯谜组的人来魏家窝堡村采风(收集资料),他们听说孙富贵有很多谜语常为贫下中农群众在田间地头解闷儿,于是到农田里专访孙富贵。

孙富贵的谜语多数是见到什么说什么。如见到当时最流行的农药“六六六粉”,他就设谜面——“一点一横八,他们老哥仨,共同把敌杀。”当然他也有很多连环谜语:“小瓢小瓢掉地下找不着”,谜底是“屁”(实际这是双语谜语,“瓢”音是女真语谐音,本意就是“屁”),当你猜到是“屁”,他又说“屁屁两头不粘地”(谜底:船),当你猜到是“船”,他又设谜:“船船两头占地,当间漩”(谜底:桥),就这样连续设谜面,猜谜者与设谜者似乎有斗智斗勇的感觉,雅俗共赏,十分有趣。

文化馆的人刚开始其实不虚心,认为一位老农有什么深度。于是提出“设谜要有深度”,孙富贵说:“谜语对于我们就是一乐,哪来深度?我只知道有难猜的”。“对对,我们就是要难猜的”来人接续道。孙富贵清清嗓子设谜:“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打一日常生活现象。”文化馆的人猜了一天,没猜出,就向其他听过这个谜语的人打听谜底,最後得到“漏鞋底”,接下来孙富贵又设谜“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打一与道德有关的俗称”,文化馆的人又被难住了,于是请教谜底。一起干活的另位老农说:“破鞋”。大家哈哈大笑。魏家窝堡受草原文化影响较重,荤素搭配的话语太多。文化馆的人感到没面子,请孙富贵再设一谜,拍胸脯说:“不信自己猜不出来”。孙富贵说:“再给你们一谜语,时间10天。10天内猜出且对,算你有文化”。文化馆的人说:“我们来了两人,需要5天,你开始设谜!”孙富贵磕打磕打眼袋鐹子不紧不慢说道:“一物世上有,真的它能爬,假的他能走。打一动物。”文化馆的人猜了3天後无果,便来找孙富贵要提示,孙富贵说:“好,给点提示也可以。真的四条腿,假的两条腿。”又过了两天,文化馆的人猜的依旧无果,只好找孙富贵要答案,孙富贵说:“为我点袋烟,我告诉你们。”给长者点烟是科尔沁人的风俗,文化馆的人早就失去了这个风俗,当算失礼。孙富贵深深吸了口烟,又慢慢吐出来,烟在他的眼前呈现出两个圆圈,一横一竖套在一起,此时似乎不再说谜底的事,而是表演“烟技”。文化馆的人着急地说:“老孙,我们是来去真经的!”孙富贵笑了笑,又笑了笑,似乎不好启齿说谜底。最後还是快速地说出了大家盼望许久的谜底——“王八”(真王八4条腿,人被称王八是假王八,也还是人,2条腿)。

以“斜”治“歪”的赵四勒勒

(2014年是魏家窝堡村建村百年。百年中,魏家村人才济济,本篇介绍其中一位)

斜,不正也;歪,不正当也。似乎二字在意思上没多大区别。古时“斜”“邪”意思无别,但本文中不用“邪”而须用“斜”做题,因另有其义。

王洛宾先生曾说:“政治好比别人给你照相,摄影师把镜头移向左,你就右;镜头移向右,你就左了。其实呢,你自己坐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魏家窝堡村有位人称“赵四勒勒”的智者,他总给“摄影师”背影,摄影师拍完了,难分是谁,更无法谈左了右了。

赵四勒勒何许人也?提起此人当时可谓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的一员。赵四之“四”是家中哥们排行,“勒勒”是女真语ler ler,用于草木时指生长繁茂,用于人时指能说会道,且说个不停。赵四勒勒其大号赵万山,不过,与赵本山无任何血缘关系。他家住在我们小学(时名东方红小学)後面,他的故事常因传颂者“见伊思前”,当面讲述。我至今还记得他三则故事。

其一:赵万山与魏氏大地主家为左右邻居,过去他是不是魏家的包衣,我不大清楚。但邻里关系相处很好。那个年头哪个贫下中农愿意与地主交往。交往深了,上纲上线不得了,要挨斗的。不说你立场不对,也得扣上“黑五类(地、富、反、坏、右)”的“走狗”的帽子。但,赵万山一到春节准要看看魏家长辈二叔、七叔。工作组问他为什么要看地主去?他说:我看的是邻居,与你问的没关系。後来,赵万山驾鹤後,他的後代(已经搬迁到更远的东北)还要从齐齐哈尔跑到内蒙的魏家村来看望魏家长辈。

其二:1972年批林批孔时期,东方红小学来了个“红老师”,名叫李迎春,学生背後给他起外号叫两毛八,因为当时长春卷烟厂的迎春牌香烟卖0.28元/盒。那时的学生不知道尊师。李老师虽然平卷舌不分,但音质特别好,音质和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一样。不知因为什么不叫他教学,他受害下放到大地里与农民一道种菜,可好与赵万山在一队。田间地头赵万山总讲魏家三老爷如何好,还有顺口溜:“高头大马绕村中,开裆孩子笑盈盈,试问豁牙为谁露?魏家老爷赏灵童”。正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李老师越听越别扭,怎么可以为地主歌功颂德?坚决反对!于是便有争吵,赵万山最後说:“好就是好,我经历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调查过吗?”“不管我调查与否,不能歌颂地主阶级!晚上我要向无产阶文化大革命工作组汇报!”李老师反驳道。那年头站在地主阶级一边被扣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拉出去就可以枪毙的,没有公检法的,没司法程序。听说向工作组汇报,赵万山着急了。他常用的一招派上了用场,装精神病(psychosis),说着拿着镰刀就要砍李老师。在人们的心中,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其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明显异常,有自杀、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李老师听他人说赵老爷子有精神病,吓得不敢再言语了,汇报一事也就放了炮。

其三:装精神病这一招是赵万山老爷子的法宝。当年要割掉资本主义尾巴,也就是把农村自留驴、自留地、自留车通通上交于公家(集体),门前院後用地都不能种植作物。我们学校房後就是赵万山家的门前。我记得很清楚,学校房後的大街上晒得都是赵老爷子割来的草,草干了堆成草垛,最後想法卖掉。这些草都是赵万山用自留驴、自留车拉来的。当时全村只要他家可以有这些东西,因为他根红苗正,更重要的是加之他有那个法宝。工作组恰巧住在我们的小学校中,工作组推门就可以看到这一切。只要有干预,赵万山的所谓精神病就犯了,小镰刀一拿就要找工作组的头儿要脑袋。他“发病”时,学生以为是真的也下得四处跑。工作组成员都是外地人,哪知道他的病是装的,吓得只好默许赵万山“搞资本主义”,见到赵万山他们绕着走。

赵四勒勒老爷子在文革中那可谓“玩”得游刃有余,智斗难得。“有余智斗”若猜个字谜就是“斜”字。赵老爷子在用装精神病的斜来治“文革”的歪,真是实时势造英雄,可圈可点。

魏家窝堡村的鲁班——蒋万昌

提起鲁班大家都知道他是木匠的祖师爷。他发明了锯子,使木工及木工文化得以很好地发展。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用此一说展现祖先劳动者,克服生产力低下而做不懈努力,逐渐改变生产工具的缩影。这种与大自然、生产矛盾做斗争的活动,人类一直没有间断。其实,在实践活动中,有时比这还要难。难的不是技术和工具的革新,而是“思想”的斗争。由此,我想到了魏家窝堡村的鲁班爷——蒋万昌先生。

蒋万昌先生,是魏家窝堡有名的几位能人之一。他带着弟子们,准确地说除去郭文起先生等,其实都是他的儿子们,大家一道为集体和村民完成木工的活计。蒋万昌善于琢磨,一块方木做一个有很多机关的马扎(方便小凳),现在想来那是一件艺术品;他勤于思考,一笔写个“蒋”字,不断笔划,并把它用橡胶刻成印章,作为“花押”。那时看上去,他就有匠人的作派。背起锯子、斧子等家伙什显得一肩高一肩低,双目不显笑容,全是智慧,清秀的面孔与他的性格十分搭配。他有个“毛病”,媳妇做的新鞋总要踢上点泥土才穿,生怕那鞋扎眼。他天生爱学习,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广播里教英语,他不时地记上两个单词,以做谈资。我小时候,常去他家。一次,我说我会英语,他就说:“那我考考你!‘涩口’是什么意思?”蒋先生不失农民本色,记忆英语都选育农业生产有关的单词。我和他听的是一堂课,根据他发的“汉音”,我想一定是reaping hook——sickle,我回答:镰刀。蒋先生笑了。他言语不多,他说“话少威信高”,这句话我终生受用。

文化大革命起来时,他是贫下中农,他没受什么害。批判刘少奇进入高峰时,“工作组”要求他用木头做个假刘少奇用来批判使用。那时,不执行“工作组”的命令会被划到“地富反坏右”那拨去,那就是批判的对象,搞不好是“现行反革命”,拉出去就枪毙。那时没有“公、检、法”,革命委员会小组说的算,军代表说的算。用木头做个刘少奇,蒋先生哪敢怠慢,抓紧时间做吧。蒋先生想着批斗的场景,设计着方案。最後一个以真人大小能站能跪的刘少奇木偶被制作出来了。蒋先生做木偶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不好揣摩,但后来在他家得到的几句对白,让我感到:他是值得我尊敬的人,他心地很善良。

什么样的对白叫笔者起尊敬之心呢?原来他做完的刘少奇是“裸体”的,需要穿衣服,而做衣服的活被“工作组”交给一位地主婆(我的外祖母)来完成。说来没啥,缝连补绽本就是女人的干的,但那时可就复杂了。我去蒋家正赶上饭时,年少不懂事,也不知道避开人家饭时。蒋先生和家人边吃边唠嗑:“刘少奇我是做完了。咱没什么,咱是贫下中农……但老魏太太(指我的外祖母)做衣服可就不简单了。”因为话头说的是我的姥姥,我开始在耳听。“工作组出的是二难题,老魏太太做好了,他们会说她和刘少奇是一道上的,否则怎会给刘少奇做这么好的衣服?要是做不好,他们又会说她不好好改造,做事不认真.......。”我后来把这话迅速地学给了姥姥。姥姥听罢,点上长烟袋,思索了许久,后来我姥姥机智地躲过一劫难。

蒋万昌很喜欢我,有时也逗我玩。他家的五儿子,小时梳辫子。一次开玩笑说:“把我家的这个‘闺女’许给你吧!”我知道那梳辫子的孩子是男孩,只是傻笑不作答。蒋先生有很多的冷幽默和笑话。他讲的笑话在笑话集里一定没有。记得一段笑话是这样的:“说猴子爱学人的行为,一位好事者,手拿一根胡萝卜去动物园看猴子。他把胡萝卜放到裆部用双手搓泥,之后掰断一小块放到嘴里吃,公猴子看到了就学,但他不知道人是用的胡萝卜。猴子掰的自己嗷嗷叫.......”。

几次回魏家窝堡也没见蒋先生,据说老人家八十多了还十分硬朗,在这里,祝老人家晚年快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甜很撩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