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阳性怎么治疗反复治疗无效,怎么办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特征,探讨生殖道感染及其干预措施与孕产妇围产结局的关系,为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诊的孕6-36周的妊娠期妇女进行细菌、假丝酵母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检查。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孕周、不同年龄孕妇之间生殖道感染的类型及分布特征。结合孕妇孕周及自主要求将孕妇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者根据检查结果针对性的进行抗感染治疗,记录干预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非治疗组不予以处理。跟踪所有入选孕妇的围产结局,探讨分析生殖道感染、不同感染类型、不同干预措施与围产结局之间的关系。 结果: 1.生殖道感染特征 本研究中共1863例孕妇接受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检查。检查结果得出,未感染者1078例,占57.86%,存在生殖道感染者共785例,占42.14%。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菌、淋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发生机率分别为11%、2.31%、8.91%、4.03%、9.34%、1.45%、5.10%。感染者中感染类型分布如下: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菌、淋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例数分别为205(26.11%)、43(5.48%)、166(21.15%)、75(9.55%)、174(22.17%)、27(3.44%)、95(12.10%)。 2.不同孕期生殖道感染分布特征 孕早期感染者297例,占37.83%;孕中期感染者250例,占31.85%;孕晚期238例,占30.32%。孕早期感染以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及支原体感染为主;细菌性阴道病感染在各孕期感染中占比最高;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主要出现在孕晚期。 3.干预措施及疗效 本研究中785例感染者采取治疗者439例(治疗组),未采取治疗者346例(非治疗组)。治疗组中,孕早期151例,占感染者的19.24%;孕中期146例,占18.60%;孕晚期142例,占18.09%。非治疗组中,孕早期146例,占18.60%;孕中期104例,占13.25%;孕晚期96例,占12.23%。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在各孕期的分布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中细菌感染者112例,滴虫性阴道炎25例,支原体感染者85例,衣原体感染者29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166例,淋球菌22例。两组在生殖道感染类型方面也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经过针对性的精心治疗后,治愈209例(47.61%),显效157例(35.76%),有效52例(11.85%),无效21例(4.78%),总的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为83.37%。 本组1863例研究病例中,共有562例出现不良围产结局。按感染特征分类,261例出现在未感染组,不良结局的发生机率为24.21%(261/1078),301例出现在感染组,发生机率为38.34%(301/785),感染组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X2=43.065,P0.05);按感染组孕产妇是否采取干预措施分类,治疗组132例出现不良围产结局,发生机率为30.07%(132/439),非治疗组169例出现不良围产结局,发生机率为48.84%(169/346),治疗组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853,P0.05)。 结论: 1.妊娠期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率为42.14%,其中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达26.11%。 2.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3.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可发生在各个孕期,各孕期总的感染率无差异,但生殖道感染的类型有所不同,孕早期感染以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感染及支原体感染为主,细菌性阴道病感染在各孕期感染中占比最高,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主要出现在孕晚期。 4.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3.37%。 5.妊娠期不良结局的发生机率为30.17%。 6.妊娠期生殖道感染者发生不良结局的机率(38.34%)显著高于未感染者(24.21%)。 7.妊娠期生殖道感染采取干预措施者发生不良结局的机率(30.07%)显著低于未采取干预措施者(48.84%)。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4


【摘要】:婴儿淋球菌性口腔炎1例报告广东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科蔡幸生男,7个月。因口腔粘膜潮红、白斑20多天于1994年6月10日来诊。患儿20多天前口腔粘膜出现潮红、白斑。在院外拟“鹅口疮”涂制霉菌素、服乳酶生、维生素B2等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厌食而来诊。发...


赵飞宇,田建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1期
许秀林,邹海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2期
李永申,李克勤,张桂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4期
彭军;王迁;叶文静;;[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朱晓英;[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摘要】:婴儿淋球菌性口腔炎1例报告广东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科蔡幸生男,7个月。因口腔粘膜潮红、白斑20多天于1994年6月10日来诊。患儿20多天前口腔粘膜出现潮红、白斑。在院外拟“鹅口疮”涂制霉菌素、服乳酶生、维生素B2等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厌食而来诊。发...


赵飞宇,田建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1期
许秀林,邹海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2期
李永申,李克勤,张桂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4期
彭军;王迁;叶文静;;[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朱晓英;[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淋球菌阳性怎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