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孙中山ppt18-22段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景象有什么作用

原标题:辛亥革命17省都督们,为啥要请海外的孙中山当总统

中山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毫无争议、以绝对高的票数当选辛亥革命之后成了的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历史深处【军人时代】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顾武昌起义前后的孙中山。

图1、辛亥革命前后的孙中山

同盟会成立之后,孙中山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同盟会筹款,以支持同盟会发动的反清起义。这就像一个创业公司一样,公司老大最重要的人物不是执行,而是找钱找人,首要任务还是找钱。从1908年之后,看孙中山的行程表,主要的事项就是在各地筹款、发布演讲、汇款给黄兴等。同盟会两个老大的分工算是明确,黄兴在国内操盘起义,而孙中山负责筹集粮饷支持黄兴。孙中山先后在南洋、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多地筹款,筹款的对象是散布全球各地的华人,特别是美国。

所以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不在现场而在美国就好理解了。孙中山从1909年开始欧美的筹款之后,就一直在法国、加拿大、美国各大华人聚居的城市走动筹款。孙中山是在1911年10月11日在美国哥罗拉多州典华城,收到黄兴的电报后才知道武昌要起义的。黄兴给孙中山发电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钱:“武昌新军必动,请速汇款应急。

在10月12日,武昌起义成功之后成立的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之后,并专门发电报给黄兴、宋教仁,要他们转告孙中山速回国主持大局。要理解湖北军政府黎元洪的这个举动,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形式和当时这些局中人的心态。首先当时没人能确保这举义一定能成功推翻清政府,毕竟举义现在也仅仅是占领了武汉三镇。其次,大多数人对革命之后往哪走,怎么办,并不清楚;特别是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找一个对革命熟悉的人是必然,而这个人选非孙中山莫属,懂革命,又有世界视野,知道下一步怎么办。第三,孙中山这么多年,一直倡导革命,名声在外,是一面旗帜,孙中山基本成了革命的第一代言人;如果他不参加,总缺点什么。

同一天,在孙中山获知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决定放弃美国的筹款活动,而决定由纽约转赴英国从事外交活动。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孙中山深知国内革命政权是否能立得住,国际社会的认可至关重要,而当时的老大哥是英国。不像我们所模糊认识的,孙中山马上就回国,而是从纽约去了伦敦。

孙中山是11月2日从纽约出发前往伦敦的,在没有民航的当时只能坐轮船。在出发之前,孙中山还曾寻求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会面。从纽约到伦敦坐船,最少需要6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国内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浙江、贵州、江苏、广西、安徽、广东、福建、山东等省份先后宣布光复独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就是缺一个让大家信服的人。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全国各省都督,邀请孙中山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15日,各省督军代表在上海联合会电在伦敦的孙中山,敦请他迅速回国组建临时政府。16日,身在伦敦的孙中山回电。

孙中山回国的行程是这样的:先是21日从伦敦前往法国巴黎,在法国期间孙中山继续在外交方面与英法政府交涉,并与法国的大银行商议借款事宜。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孙中山看的比国内那些督军们还是远的,知道只要有了钱,并被国际社会承认了,革命才会成功。孙中山是在11月24日从法国马赛乘船回国的,抵达香港的时间是12月21日,足足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孙中山抵达香港的时候,南北双方和谈已经在三天前开始。在香港稍作停留,孙中山马上赶往上海,到达上海的时间是12月25日。

到达上海之后的第二天,孙中山就召集同盟会成员开会,在总统制和内阁制的取舍上力挺总统制。众人顺从孙中山主张。12月29日,各省都督票选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中有16省支持孙中山,孙中山以绝对优势票数当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从上海出发来到南京,当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图5、众人引进回国的孙中山

以上便是孙中山从武昌起义发生前,一直到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到,孙中山是当时众望所归的人选。武昌起义虽然于他无直接关系,但革命的发动机是他,各省打着革命旗号独立的督军这个时候都还认孙中山这个革命代言人。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这一期就到这里,之后两期我们分别分析一下此时的袁世凯与孙中山各自的真实处境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和您一起解读近代中国的军人政客们,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衣总统孙中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