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增加职业介绍所找工作可减少结构性失业。是否正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城镇人口失业结构分析后发现:低素质人员和因企业倒闭或其他原因而失去工作人员在失业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由于劳动要素流动性低下,人员素质不适应转轨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所以结构性失业是当前我国城镇失业的主要形式.增加职业培训力度,建设健全劳动要素市场,提高劳动要素流动性是解决中国城镇人口失业问题的关键.  

【摘要】:本文认为,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严重问题,当前的失业主要是各种经济结构变动引起的,即结构性失业。当前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规范和完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才能降低失业率,逐步实现充分就业。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严燕飞;[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连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涛;;[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张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郗杰英,杨守建;[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文波;[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荣起 时圣平;[N];中国社会报;2010年
杨庆义 记者 宋贵才;[N];辽源日报;2009年
闫丹 本报记者 王蓓 叶海燕 刘小萍 苏建军;[N];中国妇女报;2010年
记者 余熙 胡楠;[N];长江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于翔 杨涛军 李峰;[N];宁夏日报;2006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环球天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PAGE \* MERGEFORMAT 1环球网校—— PAGE \* MERGEFORMAT 1 HYPERLINK "/"/ 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全真模拟试卷(五)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符的陈述是( )。 A.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B.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 C.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之后,个体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D.自我实现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答案:D 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教材:P2 2.员工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称为( )。 A.效价 B. 动机 C.期望 D. 工具 答案:C 解析:期望是指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教材:P7 3.关于奥尔德佛提出ERG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关系需要”对应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部分“尊重需要” B.各种需要可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C.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一定会减弱 D.不同文化下各种需要的顺序可能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生存需要大体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相对应。关系需要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严需要”相对应。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ERG理论的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教材:P4 4.关于目标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标管理强调,应通过群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制定具体、可行且能客观衡量的目标 B.实施目标管理时,必须自下而上地设定目标,将组织的目标分解为各个相应层次的目标 C.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和绩效反馈四个要素 D. 目标管理的实施效果有时候并不能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答案:B 解析: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来设定目标,将组织的目标层层具体化,明确化,分解为各个相应层次(分公司、部门、个体)的目标;也包括自上而下的过程。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索: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目标管理实施的效果有时候并不能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教材:P7-8 5.在期望理论中,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称为( )。 A.工具 B. 效价 C.期望 D.动机 答案:A 解析: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以及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 教材:P6 6.关于领导一--成员交换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者在与下属确立关系的早期,就已经分出了“圈里人”和“圈外人” B. 领导者对于“圈里人”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感情以及更多的正式领导权威 C.在工作中,“圈外人”要比“圈里人”绩效更高 D. 领导—成员交换的过程是单向的 答案:A 解析:领导者倾向于对“圈里人”比“圈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感情,很少的采用正式领导权威。“圈里人”比“圈外人”承担更高的工作责任感,对于其所在的部门贡献更多,绩效评估也更高。领导一成员交换理论认为,这种交换过程是一个互惠的过程。 教材:P14 7.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具有低能力—高意愿的特点时,适宜的领导风格是( )。 A.指导式 B. 推销式 C. 参与式 D. 授权式 答案:B 解析:推销式领导风格:领导不仅表现出指导行为,而且富于支持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介绍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