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程序员鄙视链链,你在哪一环

65岁退休,可35+的你下一份工作在哪里?
65岁退休,可35+的你下一份工作在哪里?
18月18日,凤凰网财和南开金融学院主办的南开金融首席经济这家论坛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出席并发表了“改革永远在路上”的主题演讲。杨伟民提出了几个主要观点:&1、提出减税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最重要的是要大幅度降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目前制造业基本税率16%,金融业才6%,这不合理。说的好,鼓掌!2、针对目前的鼓励生育问题,杨伟民表示,中国近5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2000多万,放开二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基础的原因是适龄妇女大幅度减少,现有生育再多也无法弥补减少的适龄妇女所带来的缺口。这个观点有待商榷,全面放开二胎之后,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却比2016年下降了6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了5.32‰,这不仅仅是适龄妇女减少的原因,高房价、高育儿成本、婚育年龄普遍推迟才是更大的主因。3、杨伟民认为在当前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目前退休年龄过早。杨伟民说:“正在年富力强的时候非让大家退休吗?你看广场舞的那些人,以后的问题会越来越难办。大家都要活到90岁,谁来伺候他们?养老院的护工现在很难找到,有些护工都不认字,你能让他喂药?”广场舞大妈躺枪!杨政协真的不知道大批年富力强的人为什么提前退休吗?2我们来算算一本帐。中国最新人口统计数量为13.9008亿,接近14亿。按各年龄段占比人数0-15岁占比17.7%,约为2.46亿人;16-59岁占比65.6%,约为9.12亿人;60岁以上占比16.7%,约为2.32亿人。如果把适龄工作的年龄段定在20-60岁,则总人数约为8.29亿人,那么,在杨伟民看来,这8.29亿人都是适龄工作人口。再来看看中国能真正做到60甚至65岁的公务员、国企、事业编的群体有多少?据2016年首次披露的公务员数量为716.7万人,加上党群、工会妇联等约为1300万人,事业编制3100万人,总数量4400左右。如果再加上国企,约有上亿人。但现在的国企也是几年签一次合同,很难做到终身制了。不过,即使按1亿人来算,和这个年龄段的总人口相比不过是1:8。也就是说,在适龄工作阶段,八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是能大致保障到60甚至65岁退休的,其他七个人呢?请问没有失业危险的杨委员,其他七个人谁来保证他们能工作到六十岁?3最近在朋友圈里刷屏的一段话很火: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扎心的很,但这就是现实。不论是私企还是外企,35岁是一个分水岭,绝大部分私企员工的年龄集中在22-35岁,35岁以上的员工占比很小,40岁以上更属凤毛麟角,哪怕是经理甚至总监岗,也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35岁以上的中年人似乎神秘地集体人间蒸发了。&这群人去哪儿了?难道真的是都实现了财务自由,去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神仙生活去了。醒一醒,生活永远是残酷的二八法则,混的好的永远最多占比20%,更多的是混的不好的80%。在人生压力最大的40岁,他们太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绝大多数工作机会已经把他们拒之门外了。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人脉榜身,超过35岁的你还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但选择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对待遇的要求越来越低,在求职的道路上,和一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起去竞争一个岗位,这个滋味谁品谁知道。当然还有一部分40岁以上还混在企业里的油腻中年,他们每天在公司里被喊着X叔、X哥、X姐。他们满脸微笑,对谁都很客气,谁都不敢得罪,但一颗饱经沧桑的心,早已失去了对升职加薪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每天琢磨的问题是还有没有创业的机会,自己离永久失业到底还有多久。他们也是节衣缩食买房的主力军,他们未来的梦想生活可不是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是住一套,租一套,靠租金来勉强维持失业后的生计。如果还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住一套租两套。4而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则是全职带娃的主力军。中国的国情,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大概12年左右的时间,都需要至少一个大人的全职陪护和接送,要么是老人,要么是母亲全职,同时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大城市普遍晚婚晚育,等到孩子读完幼儿园,大多数全职妈妈已超过35岁。年龄大找工作困难,加上职场脱节多年,普遍对职场产生排斥和恐惧感,加上已经适应慢节奏的生活,她们大多数选择继续在家带孩子。继续带孩子没毛病,可是娘家没有矿,老公又是普通上班族收入不给力怎么办?君不见这几年微商大流行,就是找到了这一批在家带娃的精准客户群。微商的产品都是面膜、洗发水、唇膏、护肤品这些女性才会关注复购的商品,直男请远离,微商的世界你们不懂。微商的口号:“自用省钱,分享赚钱。”“左手心肝,右手江山。”“每天抽出五分钟刷刷圈,三个月月入上万,六个月月入五万,再也不用手心向上向老公要菜钱了!”好励志!好让人心动!对于带孩子的妈妈来说,缺少资金,没有人脉,没有自由时间,微商这个套路,就是为她们精准量身定制的。据我了解,全职带娃的妈妈有将近一半都入了微商这个大坑,本来晒幸福晒烦恼的朋友圈,被时间富裕的宝妈们实力攻陷。这场硝烟未散的微商大战,绝大部分宝妈都成了底层的炮灰,但她们不停地用手里微薄的钱拿货屯货,实力供养了金字塔顶端的微商高层。这几年的微商闷声发大财,赚钱赚到手抽筋,年入千万上亿的微商高层不在少数,真是谁买谁知道。腾讯双手一摊,我也很无奈啊,哪知道朋友圈会带起微商这个新产业,我每天给她们免费提供流量,钱全被她们挣走了,还不给我交摊位费,我,才是那个最大的冤大头!正如杨伟民所说,这些年富力强的人,都处于半退休状态,可是这些被迫提前退休又没有退休金的人,又有几个不在为生计挣扎?在我看来,一部分提前去跳广场舞的,更多是为了排解生活的焦虑和郁闷。5也许有人会说,找不到工作,为嘛不放低身段去做吉祥三保,不去工厂打工,去工地搬砖,去送外卖,去街上卖个煎饼果子?动动嘴倒是容易,如果你寒窗苦读十八年,读过大学,干过部门经理,好歹月入也曾过万甚至两万,最后让你去当保安月入三千,你去吗?更何况,这种低端工作也面临不小的竞争。20-60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人口,还继续在农村种田的已经非常稀少,大部分选择进城打工,进工厂当工人或者做点小生意糊口,混得好一点的,在所在城市买房置业,算是扎下了根。现在农村人的活钱太少,农村老人普遍到了五六十岁还在外打工,他们对收入要求低,能吃苦,反而更容易找到工作,当然普遍是低收入的保安保洁,或者在工地打打零工。前些年房地产行业带动了一众上下游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中低端就业岗位,文化低的,起点低的,没有思想包袱,反而更容易找到工作。可是,随着行业拐点的来临,房地产行业一旦紧缩,这些就业岗位也会大大缩减,失业问题会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人群中。如果大家再不幸高龄活到九十岁,就真的出现杨委员最担心的问题了。问题摆在这里,如何解决?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在当前人口增速放缓,人口红利下降的同时,如果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提速,创造出越来越多的高中低端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就业岗位去对应相对减少的劳动力人口,让大部分人顺利实现就业。当然,理想丰满,现实多艰。中国需要跨越的是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这一步很艰难,但必须迈过去。如果有一天,中国也可以像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经济健康增长,推动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人力成为真正的稀缺资源,每个人可以满怀自信地工作到五十岁,六十岁,甚至七十岁,不再有就业年龄歧视,不再有四十岁职场危机,那才是大家真正盼望的和谐社会。米宅北京城市考察系列:北京调研系列:&|&&|&&|&&&|&&|&|&|&|&&|&&|&|&北京学区房系列:&&|&&|&&|&天津考察系列:&&|&|&&|&|&&&|&|&&|&|&环京考察系列:&&|&&&|&&|&&|&&&|&&|&|&&|&&|&&|&&|&雄安考察系列:|&||&米宅北京米宅北京,专注楼市的地产公众号,深刻解读北京和环京楼市,同步推送最新的楼市新闻和大势分析,助你拨开楼市迷雾,通向财富自由之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完)流动在地铁数据里的上海鄙视链:你在第几等?    ');上海每一天都在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很多人抱怨,这座城市太世故精明,也太喜欢用标签来区分人:你在哪里住,你去哪里上班,简简单单两个问题,就可以很容易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上海的大型办公站点只有6个
  上海这座让无数人聚集在一起的城市,为在这里奋斗的人们,做出了哪些改变?她究竟是固执的,还是包容的?
  DT君在早晨9点拼命挤上了前往南京西路的地铁2号线后,想到了这个问题。
  每一天,都有无数生活在这座大都市的人们,坐地铁来到上班的场所。这些人中,有许多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小囡,也有想着大干一场的海龟,有拼了命想要出人头地的打工者,也有从各地来到上海开始工作的职场新人,还有从各国到上海来寻找机会的外国人。
  这些神采各异的面孔,像一幅流动的浮世绘。
  作为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大型移民城市,上海每一天都在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很多人抱怨,这座城市太世故精明,也太喜欢用标签来区分人:你在哪里住,你去哪里上班,简简单单两个问题,就可以很容易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很多人受困于这些地域标签,虽然买不起内环的好房子,却也拼了命想要往印象里最高级的写字楼里钻,似乎只有出入这样的厅堂,才能算得上抬头做人。
  每天坐地铁两点一线通勤的你,是不是也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我住在一个怎样的地方?我想去哪样的办公圈工作?
  每天在地铁上通勤的DT君,打算给上海的地铁站粗暴分一下类,看看你每天进出的地铁站,属于什么不同的类别。更重要的是,我们想看看,这座城市为了聚集更多的人,做出了哪些努力?哪些地域性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哪些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收集了全上海288个站点(DT君注:换乘站按一个站点计算,由于新开放站点和数据结构等原因,所获数据范围不包括江宁路、自然博物馆、淮海中路、世博会博物馆和世博大道等站点)的进出站人流数据,用聚类算法将这些站点分成了五类:
  根据每个时段进出站人群的分布特征,DT君将这五类地铁站点按照工作和居住的功能集中程度进行了划分。
  其中,第一类站点在早晚两个时段均呈现出双峰分布,进出站的人流规模都大体相当,意味着这里的居住和办公人口特征都很明显,属于职住混合的站点,以10号线靠近古北地区的伊犁路为代表。从数量上看,这一类站点占到了36%。
  第二和第三类站点则呈现明显的办公特征:早高峰期间出站刷卡数明显高于进站刷卡数,而在晚高峰进展刷卡数则明显高于出站刷卡数。其中,大型办公站点的人流规模则更大,全上海一共只有6个呈现这样特征的站点,最为典型的就是人民广场了。
  剩下的两类,则是比较典型的居住站点,其特征和办公站点的相反。其中,大型居住站点的数量在15个,以上海最早几批动迁户移居的莘庄为典型代表。而一般居住站点的数量则最为庞大,有132个。
  这样的初步分类,和DT君的常识还是有一些出入:上海职住混合的地铁周边区域相对较多,而超大规模的办公站点数量,则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要少很多。
  ▍上海居住和办公站点的分布特征
  做完聚类之后,我们把这些站点按照类别展现在地图上,看一下上海整体的居住和办公区域分布特点。
  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出,职住混合和居住站点在上海的版图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其中,职住混合站点在内环、中环和外环各区域均有密集分布区域,而两类居住站点则随着地铁线路的触角一路向外环外延伸。
  相比之下,办公站点尤其是大型办公站点,则偏爱扎堆抱团。
  其中,除去火车站作为交通枢纽的特别之处之外,其余五个大型办公站点全部位于内环线以内的传统意义上的黄金办公地段:、人民广场、静安寺、南京东路和。一般规模的办公站点,除了虹桥火车站因为交通枢纽特点的原因外,全部都在外环以内。
  放大来看这张地图上的一些区域特征,结合地铁站的分类特点,DT君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上只角”的心理界线,百年来依然存在
  我们先从大家对上海传统市中心区域的刻板印象说起。
  这片区域在老上海的印象中,大致从原来的南市区一直往西延展,覆盖大部分的原卢湾、黄浦和静安部分地区,外延到从外滩中山路至静安寺的这一整片区域。下图中,我们把这些站点的分时人流拿出来做了一个对比,可以清晰看到不同站点的人流聚集效应。同时,在一个世纪前的区域轮廓地图上,我们标住出现在这些站点的所在地,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一百年来未曾变化。
  这条分界线,由西藏南路、人民路和中华路构成,是老上海“上只角”与“下只角”的分野。对于魔都居民而言,“上只角”的情结也是浓得化不开。
  这可以追溯到上海的租界时期。
  (图片说明:上海租界时期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对照这张上海租界地图,东望黄,西至华山路,南抵陆家浜,北跨苏州河,大致是租界的范围。而上只角又大致能够与租界重合,十里洋场的浮华绚烂,离不开上只角这片土壤。虽然“租界”这个概念已经作古很多年,但是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片区域里时,依旧能够找到它的痕迹——6个大型办公站点中,有4个全部位于“上只角”的范围内。
  而豫园和小南门栖身的地方,是上海老城厢,也就是上海开埠时的县城所在地,这儿是上海城的根基所在。虽然明朝立起来的城墙在民国初年全部拆毁,华洋分处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但较之早先一步进入现代化生活的“上只角”而言,老城厢显得颇有些步履蹒跚。
  历史刻下的边界需要岁月的打磨,虽然离外滩近在咫尺,与复兴中路握手相邀,但老城厢的面貌在一街之隔的上只角面前,始终有些格格不入。近些年老城厢的改革也在一路推进,不过比起相隔不远的大型办公区域,这里似乎落后了一个时代。
  ▍并入新静安的老闸北,融合之路漫漫
  上海的“上只角”区域,几乎囊括了整个合并闸北区之前的静安区。在沪上居民眼中,静安区始终是申城寸土寸金的膏腴之地。
  多少年之后的2015年11月,行政区划新的安排将原本完全无法融入“上只角”的闸北区,和静安区捆绑在一起。有人戏称静安和闸北的合并是白富美下嫁屌丝,毕竟在合并前,相隔苏州河的静安区和闸北区确实悬殊,前者手中握有静安寺、南京西路等黄金办公区域。反观闸北,能够拿的上台面的站点乏善可陈。
  合并之后,这一大片区域的站点之间,能否在功能上很好地实现融合?
  我们用一个站点作为例子看一下。
  犹记当年两区合并的新闻,成了段子手们的一场狂欢。满天飞的段子里,彭浦新村站的主角形象一直坚挺。
  DT君给你摘录一段带有明显对上海丈母娘刻板印象的段子:
“丈母娘,我在静安有套房子。”
“是哇,哪里啊?”
“彭浦新村”
“……侬走开”
  彭浦新村一词的由来,要追溯至上世纪的50年代,彼时上海市政府在彭浦镇东北建立“彭浦工业区”。作为配套设施新建的彭浦新村,成为上海最早的一批工人新村。时隔半个世纪,在日,彭浦新村迎来了地铁1号线,站名就叫彭浦新村。这里,是上海解放后最典型的大型居民聚居地。
  半个多世纪后,当我们把视线中环线北段以外区域时可以发现,在一圈职住混合型的站点簇拥下,彭浦新村作为大型居住站点存在其中,格外显眼。
  不过话说回来,体验过沪上美食的人们都清楚,夜晚的彭浦新村很喧闹,是个“夜市王国”,百家灯火亮起来的时候,彭浦新村附近的临汾路吸引着各路吃货饕餮美食。衰败的产业,延绵的老公房,在味蕾面前,也许都是可以被忘却的。
  ▍传统商圈附近,新办公站点悄然崛起
  看完上面两节的你,估计心情比较沉重:上海这么多年来区域格局的刻板印象仍然深深刻在人们心中,这个城市在最近几年里,到底有没有什么革新的力量出现?
  当然有。
  清晨登上彭浦新村站驶往市区的1号线列车,闸北青年——不,新静安青年——的目的地可能会是内环线西南一隅的徐家汇,不过从数据上显示,他们的目的地也有可能是周围的其他地方。
  徐家汇,这是上海改革开放后涌现的经典商圈,这里很早就是诸多公司的所在地,如今也依然是大型的办公站点。当1999年徐家汇跻身上海副中心之际,原本印象中在“远郊”的漕河泾开发区也在不断蓄力,不断向周围延伸影响力。
  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在这片西起漕河泾,东至徐家汇的“走廊”里,一批新兴的办公型站点涌现出来:上海体育馆站、漕河泾开发区、合川路等。值得一提的是漕河泾开发区,这里原先是低调的老牌开发区,但是近些年这里附近却涌现了大批新的科技园区和写字楼,一旦把这些地带连成一片,传统商圈的辐射可以极大带动上班族的生活质量,办公也许不再仅仅意味着被“关”在大型园区里,而大型办公站点的人流也有可能进一步得到疏散。
  ▍住在外环外,你也不会被都市生活抛弃
  在内环线里都能划出三六九等的上海,对于住在郊区的小伙伴,创造性地发明了“沪C”牌照。挂着沪C牌照的汽车是不能驶入外环以内的。不过,要进城,可以选择地铁。
  地铁的四通八达,也让郊区的人们得以与繁华的十里洋场联结。但是主要站点都扎堆外环线以内,仍犹如一道无形的墙在隔离市区和郊外。不过,住在外环外,并不意味着就要被繁华都市抛弃。
  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嘉定北站就是一例。
  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向南翔地铁站拉一条直线,距离不过16公里。从南翔站沿着地铁11号线一路向西,嘉定老城区、安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陆续出现,11号线的终点已经延伸至邻省江苏的昆山市境内,从花桥站出发前往人民广场,直线距离在36公里左右。这个距离,也让不少人过起了跨省工作定居的生活,嘉定北站作为11号线在上海境内的终点站,事实上已经承担了聚集就业人群的角色。随着职住人群的聚集,各类配套涌入,嘉定开始慢慢形成“小都市圈”。
  将视线回到11号线嘉定段的首站南翔,作为出入嘉定城区的第一站,也在积极打造CBD(中央商务区)。按照当地主政者的思路,南翔CBD将成上海市郊第一CBD,这将成为日后上海人口的重要导入区。
  相对于突破省际边界的11号线,16号线则是不断往太平洋的方向延伸,始于龙阳路终于滴水湖站的16号线,从外环线以外的周浦东站一路延伸至末端滴水湖站,在日之前,16号线沿线经过的这片区域,叫做南汇区,沿线经过的惠南站,经过的就是南汇的主城区。
  从人民广场到滴水湖近60公里的直线距离,足以让很多人对市区望而却步。
  不过作为南汇的主城区所在地,惠南站也在扮演市郊中心站点的角色,从周浦东至滴水湖一段,只有惠南站一个站点作为职住分离站点存在。
  虽然不在外环线以内,远离市中心,也能够给这些郊外站点培育节点的可能。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嘉定与南汇均被赋予了重要期望:培育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综合性辐射、服务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住在外环线外的小伙伴们,今后在家门口感受繁华的日子就要到了。 
  ▍互动:附送完整站点分类表,听听你和地铁站的故事
  写了这么多的DT君越发觉得,我们虽然只用了一个小小的观察切口,却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最近几年做出的努力。许多地域偏见无法在一夕之间得到改变,但是,上海之所以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是因为她一直不停地在变化,让更多的人聚集在这里,追逐自己的梦想。
  ▍数据说明
本文提及的上海地铁人流数据来自于2016年度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soda.datashanghai.gov.cn
该数据集来源于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2016年3月全月每天地铁站交通卡进出站数据,上述数据为预处理后的片段数据,仅供参考,无法全面反映客观事实。
本文覆盖了全上海288个地铁站点,换乘站按一个站点计算。由于新开放站点和数据结构等原因,所获数据范围不包括江宁路、自然博物馆、淮海中路、世博会博物馆和世博大道等站点。
本文地铁站进出人次数据,是根据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2016年3月工作日分时平均进出站刷卡数据得出的。时段是按照全天24小时统计,但上海地铁并非全天运营,在统计过程中,一些非运营时段就按照进站和出站数值为0进行计算。
10235゜15884゜25067゜35008゜44971゜54963゜61555゜71498゜81476゜91221゜1036103゜132778゜232621゜332515゜431621゜529731゜628987゜728519゜828170゜928169゜10
B轮 8500万美元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你被鄙视了么?中美健身房鄙视链对比!你被鄙视了么?中美健身房鄙视链对比!蹈厉之志百家号当今中国,在人们生活中、各行各业中处处充满着各种个样的鄙视链!运动品牌鄙视链:AJ&UA&NIKE&NB/Asics/Saucony/Brooks&阿迪/三叶草&迪卡侬/H&M&李宁&361/安踏/特步/匹克/鸿星尔克&乔丹&歪货(莆田货)浏览器鄙视链:用Chrome的鄙视用Firefox,用Firefox鄙视360/搜狗,用360/搜狗的鄙视用IE的……看剧鄙视链: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听歌鄙视链:英伦摇滚/国内地下厂牌&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港台流行音乐&内地网络歌曲快时尚鄙视链:A&F&Topshop&Zara&H&M&For-ever21&GAP&优衣库&美特斯·邦威那么相同的,健身房也有一套自己的鄙视链!中国健身房中的鄙视链格斗大师:练的那么好看有个jb毛用?老子最看不起的就是搞健美的,花架子一个,不信单挑,一拳就KO你~bodybuilder:你看那货,胸都下垂了,除了深蹲就是硬拉,既不塑形、也不减脂,只求大重量,要体型没体型,要腹肌没腹肌,体脂率30%了吧,还觉得贼有自信……力量举派:什么?就你小子那麻杆腿也要用深蹲架?来嘛,200kg咱们换着用~crossfit团:看那个用40公斤二头弯举的肌肉狗,我敢打赌他做burpee一口气不会超过10个,wod cindy5分钟后就口吐白沫。老派大叔:卧推-拗二头-照镜子;卧推-拗二头-照镜子-抖胸肌……哎,小伙子,就是你,你让一让,别挡住我对面的镜子。体能训练砖家:你们那样练出来都是死肌肉,那些举杠铃练肌肉的真讨厌 。体能训练边塑形,边减脂,跟着我做一个优雅的小鲜肉!团课粉:一个人训练的不觉得无聊么?每天千篇一律的动作有意思么?我们莱美,每个季度都有新套路你知道么……单车侠:懂什么叫喊麦么?懂什么叫激情么?打过鸡血么?一个人玩跑步机有什么意思,小心你的膝盖~跑步机客:心率连100都没上,对得起你流的汗么?在跑步机上占位散步,赶紧下来,换我跑!!新手小白:练那么大好恐怖,举那么重好危险,跑那么久浪费时间,买私教课那么贵……我就是想玩玩,我可不想练大……私人教练:你们在那里瞎练什么啊,都自己练一年了,点训练痕迹都没得!会籍:最近春节/新年/圣诞/国庆/五一/店庆/母亲节/父亲节/独立日/本拉登忌日/……优惠哦,赶快办卡吧,过了这时候别求着我打折哦!扫地大妈:泥马都是神经病,吃饱了饭没事干过来瞎折腾。好好的一个标致姑娘,穿了个胸罩在那里浪啊,看不得,看不得喲。前台妹子:烦死了,一会来一个刷卡,不会一起来啊!打个王者荣耀坑了几把了,害我掉铂金了……在家玩keep的小白:去健身房的都是人傻钱多么?你看我在家锻炼,可以一边吹空调,一边吃零食,一边做动作……哎呀,卷腹好累啊,不做了,打个卡发朋友圈!去吃个宵夜~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美国健身房中的鄙视链反观美国健身房就很奇怪了,完全没有鄙视链!因为所有人都互相鄙视力量举瞧不起bodybuilderbodybuilder也瞧不起力量举吃蛋白粉的瞧不起不吃的不吃的说being cagefree才是他们的目标扎类固醇的鄙视所有人当然所有人也鄙(ji)视(du)他最狠的还是Crossfit VS. everything官方明面和NSCA对着干你在鄙视链中属于哪一个环节?你在健身房中又在鄙视哪群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蹈厉之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如果我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留学生之间的鄙视链,1你知道吗?_
抱歉,该文章已下架!
留学生之间的鄙视链,1你知道吗?
金吉列留学
文章内容加载中...
百度教育内容、品牌合作请联系好的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5079字 | 9分钟阅读
你好,我是何川。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很普遍,但很有价值的话题: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这是一次职场通识分享,建议一线员工重点学习,推荐管理者和培训经理分享给身边的同事。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在工作中有哪些好习惯?
比如今日事今日毕、及时总结工作方法、随时做笔记、有事及时反馈等等。这都是好习惯,有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觉到。
分享之前,我先和大家交流一个我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习惯——独立思考,深度思考。
这其实是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反向思考,也叫独立思考;另一种是延展思考,也叫深度思考。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在思考,就是一种年轻的状态、一种生长的状态。当你停止思考的时候,你也就不会成长了。
我自己经常会想下面这些问题,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这八个问题,看看你心中是否有答案。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非常多的知识值得梳理。
比如,为什么毕业后同学差距越来越大?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因为上学的时候有分数,毕业之后没有分数了,只有首富和贫民,只有这样一种差距。
我们重点看第二个问题,美团和京东谁的配送能力更厉害?
有人会说京东,有人会说美团,我们不去做标准答案,而是进一步思考:送餐和送商品,哪个要求更高?哪个管理更难?每个人的答案可能又不同了。
再接着往前思考,物流配送能力的鄙视链是怎样的?物流行业里,他们内部存不存在鄙视链?就像酒店行业、奢侈品行业和汽车行业,肯定是有鄙视链的。
那么物流配送中,大件物流的更高级,还是小物件更高级?此外还有顺丰、闪送、达达。我们再去思考,如果美团的物流能力更有未来,那顺丰快递现在应该想什么?
这其实就是,沿着一个问题往前继续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在讲一门商业课,而是在讲日常的思考习惯。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思考的话,我相信学习的效率会高得多,你分享的价值也会高得多。
再看第五个问题,盒马鲜生和美团的物流能力谁更强?送生鲜和送餐相比,谁的能力更强?看了前面这五个问题后,你再去想,阿里的物流体系有哪些想象空间?
所以,什么叫多维思考?什么叫降维打击?什么叫格局?这几个问题能帮你提炼出,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维度,因为它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场景。
这就是“独立思考,深度思考”,对于我来说,这件事对我帮助最大,我非常受益。
好了,接下来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八个至关重要的工作习惯”。
首先我们要说,如果这八个工作习惯你学习到了,我希望你从今天开始就去做。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没有用。
不断思考本职工作的
你在一家公司做销售也好、市场也好、运营也好,你的本职工作关键问题有哪些,你是否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想把工作做好是没有可能的。
思考本职工作的关键问题,这是第一个要养成的工作习惯,我认为这也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当然这件事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今天想好了,明天就不用想了。
我举一个我的例子。
有一次在真格基金内部的CEO课程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先生,有一句话刻意说了好几遍,他说,“定战略是一个CEO每天要做的事情、是每天的工作。不是今天定完了,这一年就不用想了。”我听完非常震撼。
所以,对我们来说,做一份工作也要思考这份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份工作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1、岗位价值:这个岗位在公司内什么价值?
2、关键能力: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哪些关键能力?
3、晋升标准:这份工作的考核标准有哪些?
4、职业前景:这份工作的职业前景如何?
大家可能迫切想知道四个问题的答案,但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我无法做出解答。这四个问题最好请教你的直属上级,或者公司里重要同事,请他帮你解答,以及你们讨论。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要给你的同事和下属说清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CEO,也在努力地帮同事们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我们在往前走,在努力。
希望大家能更清楚自己在公司的价值、自己的晋升标准等等,这是第一个习惯。
不断积累所在领域的
这个习惯我在插坐学院的新媒体线下课曾专门讲过。那么作为新媒体人,该怎么积累专业知识呢?
请大家记住一个词——“专业词汇”。从专业词汇开始延展你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词汇不是专业技能。
先有信息,从信息里边提炼出来的东西叫知识。知识是通用的、经得过时间考验的。然后应用知识就会变成你的技能,这个技能是你自己的能力了。
我们先说知识。比如,你从事的领域代表人物有哪些?关键事件有哪些?典型公司是谁等等。这些信息你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需要时间,刚进入职场的同学不要着急。
这些是贯穿你整个职业生涯的选题,你应该花时间一点一点地积累,这就是你的专业知识体系。
当你跟别人打交道时,你就可以用你的大脑去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运算起来,这就是你的知识储备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很多时候我们会惊叹,为什么这个人懂得那么多,其实是日积月累。
我们来举其中一个专业词汇——消费行为。围绕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展开很多的问题。
比如消费动机,你们公司的用户是为了哪些需求买你们的产品?
消费能力、单次消费额度又如何呢?消费客单价是多少?
消费场景一般伴随什么?
消费频次的主流用户一年复购多少次?
消费渠道是线下、线上、商超、卖场、还是专营店呢?
这些都属于消费行为里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大家想做资深的职场人、核心的职场人,必须要有很多知识功底。如果只会为人处事,没有专业知识功底,情况可能不会太好。
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
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这一点太重要了,而且这一点很多一线员工没有心理准备,或者没有这个心态,这个时候怎么办?
作为培训负责人以及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我们要把这一条告诉员工,这是一条职场必备的素质,没有讨论余地。只要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应该具备这个心态和主动性,这是最基本的能力。
我重复一下,这个习惯没有讨论余地。你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那好吧,你可以不用来这上班了。如果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必须要跟别人交流工作,因为你的工作不只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们要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比如,新媒体运营同学,你要和人力资源同事多交流。有时候公司需要招聘,可能需要你传递一些价值观、企业文化;你要和销售同事多交流,多了解公司的产品,然后再给客户和市场做反馈;也要多问产品部门的同事,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新媒体运营应该做的,一定要定期跨部门交流。
当然,销售经理、产品研发、用户运营、文案策划这些岗位的同学,也需要跨部门交流。尤其文案策划和市场的同学,如果你只是喜欢自己写东西,那么你写的东西肯定很一般,你可以跟别人交流之后自己拿主意。但是,必须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
这一点希望大家多多思考。
另外多说一句,不要仅仅知道就行了,习惯需要你长时间地练习,形成一种定式惯性,最终变成你自己的能力了,那才是习惯。
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们公司的新媒体同事每天会让我审文章标题,我审标题有一个习惯:拿到任何一个标题,我会马上读一遍。不是看,是读一遍。读一遍之后,就会发现有些文字看起来很顺眼,但读出来非常拗口,或者读出来非常别扭。
比如,“如何跟管理者沟通”,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读出来非常别扭。如果你把它换成“如何与老板沟通”,马上就顺口些了。
“读出来”不是方法,“读出来”是方法之上的习惯,所以大家记住要形成习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老师,在《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奉献关系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贡献。”
这就是组织内的关系,互相之间是奉献关系。如果你作为公司的一员,即便别人不找你,你也要定期告诉他,因为你们之间可能会有配合。
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
但必须做的事情
在这里,我要给我们的同事点个赞,他们在这一块做得非常棒,我很多时候会被感动。
比如,最近我们负责财务的同事外出培训了,她的位置上有一个座机电话,我的位置就在她旁边。每次电话响了,我会故意等一下,看看会不会有其他同事来接。现实情况是,每一次都能有同事主动过来接,然后非常客气地把这件事给解决掉,真的很棒。
所以,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你在工作中的责任边界,就是你在公司里的价值边界。所谓责任边界,就是你的付出边界,就是你的回报边界。
你放心,这一条基本不会差的,这是职场竞争力的真相。
与同事沟通时
少用反问句
这个习惯很小,但是很普遍,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反问句甚至质问句。经常是有这样的话,“我已经说过了,你怎么不认真听呢?”这就是一种反问句。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我其实上周讲过了,这次你要认真听”、“这件事非常重要,这次你一定要认真了”。
大家觉得这三句话哪一句效果最好?第一句无疑是最不可取的,一定要把第一句从你的情绪里、从你的词库里边删掉,想尽办法不用这句话。
之后的工作中,多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你身边做得不太好的同事。
如果你读这篇文章能记住这一件事——少用反问句,你的领导力就会加十分。
开会发言时
多用推进思维
你一定见过一些人,只要你说一件事儿,他能举出一百个理由说这件事不合适,很多时候都是否定思维。
比如,公司的市场同事策划了一份营销方案,大家正在开会讨论,然后有一些人会说,“这样不行吧”、“我感觉这个有问题”、“我们没有之前做过这个”、“我做过效果并不好”。
这些话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会让方案停滞不前。
首先,我们自己尽量不要做这样的人,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但这些东西都需要训练。所谓的训练就是,如果100次里我们有80次能用推进思维,少用否定思维,团队配合的效率就会高得多。
那什么是推进思维呢?我给大家提供五条话术,这五条话术你可以贴在电脑上,开会时就放在你前面。
“如果这么做,你预计结果如何?”
“这部分没明白,可以讲得再透一点吗?”
“你认为哪一点不确定性最大?”
“我想对某一部分内容做一些优化建议,可以吗?”
“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我无条件支持。”
大家看一看,换成这几句话,整个画风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五句话是需要大家开会时经常说的,开会时要多用推进思维一起努力,一起往前走。
汇报工作时
举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汇报工作的例子:
“李总您好,我们正在组织一次论坛,这次论坛我们策划了十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是...第三个环节是...邮件附件里我准备了更详细的表格。”听完这个汇报你是什么反应呢?
我觉得,李总听完之后会有这些疑问:这十个环节都讲完大概需要多久?这十个环节都需要我定吗?这十个环节预计进展如何?哪个环节是最关键的?”李总可能越想越着急,而我们希望的汇报方式是“结论先行”。
再换一个汇报话术。
“李总您好,论坛策划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十个环节,其中两个环节非常关键。最迟9号之前需要您20分钟的时间,我和您当面汇报,其他内容邮件给您。如果没有大问题,这八个环节我先准备。”李总听了可能就会说:可以,去干吧。
所以,汇报工作也要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先说结论,避免“汇报半天不知道你要干嘛”这种情况。结论先行,一句话就能把老板“安排”得明明白白。
总结工作时
职场工作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潜规则”,也是真相——最重要的是成果的大小,不是工作时间的多少。
我曾在十点读书团队的分享会上讲过一个案例,一流的销售总监和三流的销售总监,他们的工作总结有什么不同。三流的销售总监只会说做了什么,而一流的销售总监是说获得了什么。
其实,这个三流销售总监的工作总结可以写成一句话,“本月工作只完成预定目标的60%”,其他都不需要说了。
这是两种工作的汇报方式,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用结果说话。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说过:“苦劳就是无效的劳动。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八条优秀工作习惯。
1、时刻清楚本职工作的关键问题;
2、不断积累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
3、定期与相关同事请教知识和工作心得;
4、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
5、与同事沟通时少用反问句;
6、开会讨论时,多用推进思维;
7、汇报工作时先说结论;
8、总结工作时重视成果。
工作习惯这件事是说不完的,肯定还有非常多。我能够提炼出来的、认为对大家最有帮助的,就这八点通用的习惯。这八条习惯在你整个职业生涯里边,很长一段时间都可以反复练习。
把这八条贴在本上、贴在电脑上,每天对照一遍,我相信你的进展一定会很好。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
最后,我还是想和大家说,如果这八个工作习惯你学习到了,我希望你从今天开始就去做。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没有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学鄙视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