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都小孩对什么感兴趣趣?

为什么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爱学习?
01大多数孩子都会有一两件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有那么一部分孩子却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本该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02周末的时候,一家人终于集体有空了,于是在忙完各自的事情后,决定一起外出购物,开启买买买的生活模式!来到商场后,我们按着事先写好的购物清单,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儿童购物区。这时,一个小男孩吸引了我的目光。小男孩看上去两三岁的样子,小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终于,好像是忍不住了,一双肉乎乎的小手,直接就伸向了货架上的一个玩具机器人。可就在小手马上就要够到的那一瞬间,一只大手无情地打在了小手上,许是真的打疼了,小男孩的眼睛里立刻含满了泪花,好委屈的样子。03这时,大手的主人说话了:不许动,不要随便乱动东西,碰坏了怎么办?怎么到哪都这样,再这样就不带你出来了!小男孩听着,委屈得点点头,嘴里含糊不清的叫着妈妈,让人看了有点不忍心。可是妈妈似乎完全体会不到小男孩心情的样子,始终拉着脸,一副生气的模样。孩子是最敏感的,看到妈妈生气了,小男孩就不再动了,老老实实地待在推车里,直到过了好一会,我们离开时,也没再动过任何东西。04看上去妈妈的做法是对的,不是吗?不让自己的孩子随便乱动东西,仿佛是很有道理的,可是这样的有道理,对孩子而言,确实非常地没道理!因为它严重抹杀了孩子最原始的好奇心!一个人,如果在本该好奇心泛滥的时期,被无情的压制了,那么,他的那颗对外界充满探索的心,就再也很难释放出来。因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无比依赖妈妈的,他没有能力去反抗妈妈的决定,于是只能无条件认同。妈妈的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会让孩子对外界产生怀疑,产生恐惧,当这种恐惧心理成为习惯根深蒂固在孩子心里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地对外界的一切失去探索的兴趣。于是乎,当孩子上学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同样不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因为他的那颗心,早就被封锁了,他能做的就只是蜷缩在他的蜗牛壳里,安稳地待着,从此学习是路人!05那么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妈妈应该怎做呢?就拿文中小男孩的妈妈来说吧。虽然妈妈需要跟孩子讲明道理,什么可以碰,什么不可以碰,但是她的做法太过简单粗暴。也许是因为孩子在家太调皮,总是乱扔东西,所以,妈妈收拾卫生很辛苦,时间久了,妈妈为了省事,就不由自主的养成了到哪里都不允许孩子乱动东西的习惯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妈妈自己的某种认知,觉得孩子在外面乱动东西很丢人,很没礼貌,觉得自己面子挂不住,所以才粗暴地对待孩子。但无论如何,既然身为妈妈,就应该真正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灵成长,这是为人父母该负的责任!06如果那位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也许会好很多。蹲下来,跟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温和地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对这个玩具很好奇?妈妈也很好奇呢。如果孩子点头,那么妈妈可以继续说:那妈妈拿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好不好,但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买,所以不能随便打开,如果你特别喜欢,我们可以买回家再好好研究,好不好?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自己的孩子把东西无意中弄坏,也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尊重自己意见的,也理解自己的心情,而一个从小就被别人看到内心的孩子,内心是很丰盈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勇气去尝试不同的生活,也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且会为了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因为他们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而且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更不会为了面子活着!现在的很多成年人,在很多时候都是在为了别人的目光,为了所谓的面子在活着,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内心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到头来,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身心俱疲!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成年人,从现在就开始努力吧!努力学习该如何做个还算合格的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这是你的个人判断,我觉得家长这一点特别讨厌,你只是一个家长,所以你看事情的方法和孩子看世界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不能以你自己的判断去固定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每一次都是因为家长的判断,所以就把小孩给定型了,你现在觉得你的小孩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我以前就觉得我弟弟一事无成到现在了,什么都不会,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因为去开家长会的时候,人家都说这个小孩性格好,能力很强,和班里的男男女女都能打成一片,这难道不是他的优点吗?这种人很适合做领导型的人,就比如说他现在是班长。然后你就可以根据她班长的身份,努力的让她往学习成绩好的人方面靠拢,班长要以身作则,对于一个男孩来说,你可以很轻易的勾起他的责任心,毕竟男孩骨子里就有一种英雄主义,所以稍微一引导,他就会好好学习的。请问你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孩子吗?你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孩的世界,他感兴趣的事情有很多,毕竟他是一个孩子,周围对他来说都是未知,他怎么可能对一点事情都不感兴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有些孩子确实是对于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他可能只喜欢玩儿,那么这些孩子他本身天生的就是特别爱玩儿的,所以对学习是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如果就算是家长去逼他们学习,可能他们也学不到怎么样的,因为天生的就是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那么学也得学不好的到不如去让他们学一些其他的东西,然后多去看一下他们到底的兴趣在哪里,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去发掘他们的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没引导小孩子的兴趣爱好 建立小孩子对爱好的自信心
还怕不爱学习么
成绩不好的都不喜欢学习
成绩好的都喜欢学习
因为小孩子们能从这上面找到存在和自信感 当然就爱学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宝宝3岁苏州市我突然发现,我家宝宝对广场舞音乐好像很感兴趣,我家附近就是广场,每天六点半左右就开始跳广场舞,因为今天天气比较好,晚上也不怎么冷,我就去广场上玩,以往吃完饭去散步的时候,宝宝总是在动,可是今天居然很安静,不知道以后出生了再听到广场舞音乐会不会有同样的反应。回复 22:38:09来自
宝宝5岁沈阳市宝宝好多对音乐都感兴趣吧,祝福宝宝一切健康 22:42:24来自
|宝宝3岁苏州市回复
宝宝好多对音乐都感兴趣吧,祝福宝宝一切健康谢谢宝妈的祝福。 22:43:35来自
|宝宝3岁青岛市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06:24:50来自
|宝宝2岁早上宝爸上班的铃声响起~宝宝就开始动啊动~ 06:39:47来自
|宝宝3岁岳阳市我家也是听到广场舞就动,家门前就是跳广场舞的,而且怀之前我一直在跳广场舞,怀了一个多月的时候也在跳,后来那些老大妈不让我跳了才罢休类 07:28:23来自
|宝宝3岁苏州市回复
他舅舅玩CF的声音
你家宝宝将来肯定是个CF高手,嘻嘻! 10:24:12来自
|宝宝3岁南阳市喜欢听胎教音乐,每天都放给他听。。。。。。。 10:27:25来自
|宝宝3岁潍坊市我家宝宝喜欢安静!只要声音很杂她就动个不停!好像很不喜欢的样子! 10:42:53来自
|宝宝3岁广州市每天老公叫我起床时,他就会动 11:24:15来自
|宝宝3岁苏州市回复
早上宝爸上班的铃声响起~宝宝就开始动啊动~宝宝将来会是个守时的好孩子。 11:37:58来自
|宝宝3岁苏州市回复 都是广场舞爱好者啊! 11:39:19来自
|宝宝3岁苏州市回复
喜欢听胎教音乐,每天都放给他听。。。。。。。听胎教音乐时宝宝是在动还是安静的? 11:40:15来自
|宝宝3岁苏州市回复
每天老公叫我起床时,他就会动看来宝宝对宝爸的声音很有兴趣哦。 11:41:25来自
|宝宝3岁苏州市回复
我家宝宝喜欢安静!只要声音很杂她就动个不停!好像很不喜欢的样子!安静的孩纸,等出生了会比较好带吧。 11:43:18来自
访问手机版:
生活兴趣 &
客户端下载关于我们友情链接“快乐式”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
作者:桂梅说情
以后我有小孩了,肯定不会逼他上什么兴趣班,补习班的;只希望他有个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学那么多,让孩子那么累干嘛?开心快乐最重要了!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一批这样想法的人呢!
暑假快进入尾声了,家有娃儿的父母们,你们还好吗?这放暑假呀,都是乐坏了小孩,愁坏了父母。
期中考试还没进行时,朋友圈就传播着已为父母们的暑期带娃烦恼模式。不是父母们不爱自己的娃儿,实在是现在的小孩个个不是哪吒,就是红孩儿。
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呆在家里,不是小孩魔障就是父母疯狂。首先不说小孩的破坏能力有多强,就算安份点的,天天看着他玩游戏看动画片,父母也会愁得不行。要想小孩自觉看看书或出去运动运动,那真是比太阳打西边出来更让人觉得惊奇不已的事。
之前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个段子,班主任暑假家长寄语:
各位家长,孩子们的暑假已经正式开始了,我们把孩子们交还到你们手上,整整两个月。愿你们母慈子孝,不要鸡飞狗跳,中饭记得烧,作业耐心教,谈话要和蔼,逆反不能叫,交流要保持微笑哦。
请牢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另: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更不能用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两个月和四个月相比,不会太长;1个孩子和50个孩子相比,不会太多。
加油,你是最棒的家长!
看得不由让家长们哭笑不得,也真难为老师们了,一个人管一个班50几个,个个都是调皮捣蛋小能手。父母们只管自家一个,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场景;这母慈子孝呀,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咯。
前段时间中午吃饭时,饭桌上听同事聊起自家孩子暑假闲着在家,不禁疑问:为什么不送小孩去上兴趣班呢?
同事说:我也想啊,关键是孩子不愿意啊。
然后关于这个孩子愿不愿意上兴趣班的话题,我们各抒己见!
相信很多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愿意培养孩子一些才艺特长;关键是在于孩子愿不愿意去学。
那么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出一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了,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你,作为父母的你们,会逼你们的孩子一把吗?
以后我有小孩了,肯定不会逼他上什么兴趣班,补习班的;只希望他有个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学那么多,让孩子那么累干嘛?开心快乐最重要了!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是你身边的一批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你真的觉得什么都不学的童年,是开心快乐的吗?
孩子是不懂得分辨的,孩子所谓的开心快乐,就是什么都顺着他,不逼迫他,由着他随心所欲就开心快乐了。但这是对孩子好吗?作为儿女的父母,是儿女的监护人。我们应该有明辨真理,知晓事物,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成长,不是吗?
为什么父母是儿女的监护人?而不是儿女是父母的监护人。我想原因不单止是父母生育了儿女,更是父母们都已为成年人,在人生道路上有一定的经验和阅历。父母们会通过成长中摸索总结得出的经验替儿女们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学习就是父母替儿女作出最正确的一道选择题。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一是因为父母没有培养引导,二是孩子还没有尝试过学习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孩子也不愿意吃饭,可父母知道孩子不吃饭会存在被饿死的风险,所以各种哄骗逼迫手段上演着让孩子吃饭。那为什么学习就不呢?不吃饭会被饿死,不学习也会让孩子变成“废人”啊,难道不应该同样使出各种哄骗逼迫手段吗!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下朋友彭小姐家的孩子小潘公子学习跆拳道的经历。
那个星期天,我去彭小姐家蹭饭。快到吃饭时间,彭小姐家的八岁大的公子小潘穿着跆拳道服装从外面回来了。
回到家整个一张黑脸,闷闷不乐的瘪着一张嘴。和彭小姐闲聊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小潘被逼着去学习跆拳道,已经去学了快一个星期了,还是没能接受被逼迫去学习跆拳道的事实。
小潘倒是抗议来着,担抗议的声音被父母巧妙的化解了,所以尽管不乐意,但依然得按时去报到上课;回来时也就一脸黑了。
吃饭的时候,还听到他一直碎碎念的控诉着父母如何逼他去学习跆拳道,他如何如何的不喜欢。结果他爸爸耐心听完小潘的怨念后,悠悠来一句:那怎么办呢,学费已经交了,先学完这个学期吧......
后来再有一次去蹭饭,也是遇到他学习跆拳道回家,相比之下已经不见了当初不愿意去学习跆拳道的那种不满感了;吃饭时还能在饭桌上谈起现在升级到几带几带了,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倍自豪。
到现在已经两年过去了,小潘的跆拳道还在坚持着学。中间参加过几次户外表演,这大大增加了小潘的学习兴趣。相信等小潘再大一点,懂事之后一定很感谢当初父母的逼迫。
我们暂不论学着跆拳道长大后的小潘会有哪方面的成就,但学习武术本身自带的强身健体,培养集中注意力,使关节、肌肉和筋更具柔韧有节奏性;长期坚持下来能促进孩子的积性,自信,坚强的品质;还有利于提高自理能力,增强保护意识,掌握防身技能等。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不逼一把,有些东西孩子永远不会自动想着去学习,所以也就永远不会长到孩子身上。聪明的父母不应该放纵在孩子学习能力最佳的时候,偏偏让他无所事事。
湖南卫视第13期的《向往的生活》你们看了吗?节目中小提琴家吕思清一曲《梁祝》缓慢悠扬的从他琴弦倾泻而出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了。
尤其是嘉宾中的王迅,更是满脸羡慕中带着丝丝遗憾。
他失落的提及:可惜我原来没坚持。我的小提琴就是被少年宫隔壁的航模班给耽误了。这边一拉琴旁边发动机,我就被那个发动机声音给吸引了。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广州的金雀。我妈那时候一个月工资18块,两个月工资加上加班,给我买了一把小提琴,我就开始练。
我特喜欢,刚开始我也特喜欢,我就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就很奇怪,但我后来特别后悔,就为什么,当时我要坚持一下的话,我可能就还可以吧,就起码现在还可以是个特长...
说这段话的王迅,是真的感叹自己当初放弃的遗憾!为什么不坚持一下呢,可能心里也会想着,要是当初我妈妈有逼一下我就好了。
而刘宪华呢,他也学了小提琴,还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了。Angelababy很喜欢小提琴,她说自己小时候就是放养长大的,就是玩,什么都没学。现在想让儿子学,所以她想问一下刘宪华,因为刘宪华5岁开始学拉小提琴。
Angelababy问:"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回答:"逼着,对。"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我就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你看,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未必真的能坚持下去;而不感兴趣的,有时候父母的逼一把,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很多时候真的是需要父母适当的逼一把。
王迅从喜欢小提琴,到放弃,再到现在的后悔遗憾。刘宪华从被逼着拉小提琴到喜欢上拉小提琴,到现在的非常非常感谢父母。很鲜明的对比,收获的结局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节目中会拉小提琴的人有三个人:吕思清,刘宪华,王迅;他们小时候都差不多是从四五岁开始学琴的。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起点差不多的三个人,结果却各有不同。吕思清成了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刘宪华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而王迅,还在初级水平上。他甚至都不好意思说出口自己喜欢小提琴,因为自己的水平,配不上当初那份热烈的喜欢。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倪妮对王迅这样初级水平上还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她连会都谈不上。
此时著名主持人何炅也一脸郁闷着说:觉得自己好没有才华。
听到很多父母会说:学那些东西干嘛,又不吃这门的饭。好像我们学习书法,就要成为书法家;学习跳舞,就要成为舞蹈家;学习小提琴,就要成为小提琴家。节目中也说了:那么多人学小提琴,可也只是出了一个吕思清。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要学习啊。成不了大师级别,也是一门特长啊;而且深入一门领域,享受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件幸福美好的事情。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想学习,而是在学习上学得好,得到了成就感,满足感后才越发兴趣浓厚。
孩子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当然最好,但这样的孩子很少;大部份的孩子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想学习的才艺。
当然,玩游戏这一项应该是很多小孩都喜欢,但父母在这方面知道对孩子影响不好,所以会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那么我想,学习任何一门才艺也应该是这样,父母首先是征求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想学习什么;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
如果孩子对任何一门兴趣班都不感兴趣,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其实应该推一把,逼一把;让孩子在这方面慢慢培养起兴趣来。
学习的过程中在孩子会有想偷懒想放弃的时候,督促着陪伴着他度过最初的艰难反抗时期,中途的郁闷瓶颈期。
我们都知道要培养一个良好习惯,也是要一段时间的周期;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的,等他形成习惯,享受到学习中的乐趣,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看最终的好成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坚强,耐力,意志力,学习力,专注力,抗挫折等各种能力;这些远比好成绩本身重要,因为这些能力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爱他就逼他一把吧,逼他练成七十二变,将来才能挡住人生中的八十一难。愿每个成长后的孩子,都能懂得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送给她们最美丽的礼物。
——送给她们最美丽的礼物。
今日搜狐热点现在的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你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呢?
著名青少年儿童心理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老师曾经写过一篇《当代中国孩子的七大特征》一文,诠释了现在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近30年来,陈默老师接触了1万多个家庭案例,从中概括出这些结论。今天,小编与你分享这篇文章。读懂了孩子,你才有资格与他们对话。
当代中国孩子的七大特征
陈默,著名青少年儿童心理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老一辈的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和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辈人。
其实孩子们也有很多苦恼,只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时代在变,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转变,让我们试着深入地探讨90和00后这一辈人的成长轨迹,以及心理状态。
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在看完之后,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共同进步。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近3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1万多个家庭案例
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大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现在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1. 当今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现在的孩子出生面对的是什么?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父母祖辈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一切付出给他。
六个人无比爱一个孩子,那么你能体会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的苦闷你能体会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
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学习和生活焦虑。
2.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
而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他的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所以,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的平等话语权得到了尊重,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3. 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有句话老师们听了请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现在网络课程太多了,全世界的名师都在开网课,孩子完全可以在家里学到最新的知识。
现在的老师逐渐失去了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时代的话,老师自身也有原因。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
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要与时俱进,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4. 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5. 当今都市孩子的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这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很多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我不知道有没有德育校长在看这一篇文章,如果有,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你就要给他提供能切身体会的环境,给他真正的 真实的感受。
6. 当今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
他必须要展现个性。
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给了孩子们展示个性的机会了吗?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
那么各位,如果你要压抑他们,他们就抗争。
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
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
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和应付全部转移到对内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
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各种心理问题高发。
7.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
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请问幼儿园家长们,你跟孩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
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的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这又是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
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当然若你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环境给你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感兴趣的话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