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第一张纸币 贡献了两个成语

中国纸币漫谈: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币什么样子_钱币天地_新浪收藏_新浪网
中国纸币漫谈: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币什么样子
  编者按
  《IMI财经观察》每周末带您聆听名家解读中外金融的发展兴替和制度演变,在史海钩沉之中领略大金融的魅力! 经《金融博览》杂志和原作者的独家授权,“周末读史”栏目将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货币史学家姚朔民撰写的“货币文化漫谈”,展现方圆乾坤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货币文化。
  姚朔民,1947年出生,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主编。
  本文为中国纸币漫谈系列之二:第一张纸币。
  中国纸币漫谈: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币什么样子 什么原因 出现在哪里
  公 元10世纪的前半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五代十国,那是唐末以后历史上又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907年到960年短短53年,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梁、唐、 晋、汉、周五个小朝代。中原这些小朝廷的周边,又先后存在着吴越、闽、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南唐、北汉等小政权。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 桥兵变,控制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了宋朝。随后宋开始了重新统一中国的战争。
  统 一战争首先向西进攻,只用了两年不到,就俘获了后蜀皇帝孟昶。这是一个十分高明的战略:因为中原地区北有辽、北汉政权,东有南唐、吴越政权,南有闽、南汉 政权。先占领四川,军事上顺江冲击居高临下,后背无忧;经济上还可以充分利用蜀中资财,支持长期的统一战争。战争进行了十几年,蜀地财富起了重要作用。
  据有人记述,统一战争期间,蜀地财富集中装船,从三峡顺江而下,连续运载了十几年。蜀郡自秦代开发,汉代已经成为富庶之地,富商大贾层出不穷。除了粮食充 足,绫罗绸缎、蜀锦刺绣、井盐、茶、造纸、药材等都早有名声,加上与土蕃(藏区)的茶马交易,所以早在东汉末年,诸葛亮就把蜀地作为战略基地,称其为“沃 野千里,天府之土”。这里也是蜀郡和其他地区的货物集散、巨商辐辏之地,货币流通量极大。后蜀时期,蜀地的钱币供应已经感到不足,只得用价格低廉的铁铸造了一部分钱币,在蜀国边远地区辅助流通,铜钱则用以保证以成都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商品流通。宋朝攻下蜀郡以后,把铜钱搜罗一空,又禁止外地铜钱入境, 蜀地的商业乃至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不得已,只好继续扩大铁钱铸造,以应付市场流通的需求,蜀地成了一个独特的铁钱流通区。
  铁钱的麻烦就大了。中国古代一向以青铜为钱币的标准材质,而铁的价值远远低于青铜。宋兵入蜀以前,铜钱与铁钱的比价大致在4∶10,宋兵入蜀后,涨到 1∶10,黑市实际到达1∶14。唐宋的标准铜钱应该重1钱,1贯是1000枚,重6斤半左右。同价值的铁钱就要10贯,重60多斤。依当时的物价,一匹 罗值2万铁钱,也就是20贯,用铁钱就重达130斤。这种价值的钱币用于市面交易,非常不便。而且对于下乡收购、长途贩运的商人,光是背钱就背不起。钱币 的体积、重量大大高于商品,商人必须考虑钱币运输工具、为搬运钱币雇用的人工、乡间山野途中为安全必须付出的护卫成本。这对正常商业交易简直就是灾难。于 是,人们想出了用替代品的办法。
  什么年代 何人发明
  先是有个别成都的商户,他们接受一些老客户的存款,也就是把一批钱币存放在商户的店铺中,由店铺出具一张单据,客商可以凭单据随时支取钱币。这样客商在一定 范围内就不必再为铁钱的沉重烦恼了。当然,这些店铺也都是在成都享有声誉的商家,有的甚至已经在成都周围州县开设了自己的商铺。所以那些客户如果在成都地 区做生意,就用店铺出据的单据支付,人们也愿意接受。逐渐地,店铺单据竟然在成都市面流通使用了。
  当时成都的富商领袖叫王昌懿,官府但凡要出人派物的时候,都会叫他来召集富户办理。大约公元1008年前后,距离今天正好1000年,王昌懿乘为官家办事之 机,召集了16家富户,商议共同发行一种固定样式的票券:16家都用一样的纸,一样的图案,不同的只是各家可以写明自己的铺号,可以用自家铺号的暗记。只 要客户把铁钱交到柜上,就用这种票子写明钱数发给客户。这种票子在16户商家业务所及的地区内可以通兑,但每贯铁钱要收30文手续费。16家商户也可以凭 交来的票子上各自的印记来相互结算,有如近代上海钱庄的汇划。因为要交钱给票子,交票子给钱,票子就起名叫“交子”。交子一发行,就极受商家欢迎。古代有 “行商坐贾”之说,有坐贾坐镇,那些行商有此便利的工具,就再不用为笨重的铁钱操心,交子发行也就越来越多,动辄成千上万贯。
  随 着交子发行越来越多,那些坐贾也很快发现了一个秘密:客户交来多少铁钱,就写出多少交子,用今天的话说,自己不用储备准备金,实际就有了十足准备金。可是 并不是所有的行商都要在同一天来兑现,所以尽管日常铁钱有进有出,店铺里却永远堆积着相当数量的铁钱。也就是说,坐贾们手里凭空多出一批钱币。若不利用, 岂不可惜?于是每到夏秋收购蚕丝粮食的季节,资金紧张之时,他们也会自行印发一些交子。虽然这些自行印发的交子是没有准备金的,但有店里的储备作后盾,竟 也安然无事,有如自家开了一个造币厂。
  “造币厂”越开胆子越大,后来这些铺户们竟然动 用钱币储备买房置地,以至掏空了储备,不能兑现。有时候闹到客户们聚众上门,商铺又闭门不敢出来,客户们于是呼啸到官府。即使官府出面强制,客户也往往最 多得到七八成赔偿了事。弄得官府也十分头大,干脆把王昌懿等几个为头的叫来,下令不许再印交子,所有印版销毁,甚至外县的“连锁”铺户也关掉,今后不许再 有交子的事情。
  当然,政府下一道行政命令是容易的,但是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政府命 令一下,交子遁形,但市面可也就立竿见影地萧条了。政府中也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交子弊病太多,难于管理,应该禁止。另一种意见认为,单纯禁止不是办 法,蜀民习惯用交子已经多年,取消交子会妨碍民间贸易。既然民间管理有弊病,不如收归官办,由政府管理。皇帝最后裁决,既然于民有利,那就官办吧。公元 1023年,“益州交子务”正式成立。益州就是成都。第二年,1024年,世界上第一张由官方正式发行的纸币新鲜出炉了。
  如何运作
  前面我们实际上看到了两种纸币:私交子和官交子。这两种纸币看起来仅仅是管理者的身份不同,一种是私人,一种是政府,实际上它们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
  私交子看上去不过是“民营”而已,但它最重要的特征是必须缴纳铁钱才能获得交子,凭交子可以随时兑现铁钱。用近代经济学眼光看,它就是一种兑换券,类似于银行券, 当然那时银行还没有出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明确提出,作为纸币的纸片,是“执行铸币职能的价值符号”,也就是说,私交子是应该流通的铁钱的一 个符号,它本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于是矛盾产生了:铁钱是官方发行的,由官方实行管理;而交子是民间创造的,它却代表着官方铸造的铁钱,官方却对其失 控,这才会出现挤兑问题。
  官交子就不同了。官方刚刚开始发行交子的时候,信心满满。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避免私办时候发生的问题:
  一是成立了一个专管机构,叫做交子务。任命专职官员来管理交子。
  二是交子的形制大体仿照私交子的样式,以取得民间信任,但要加盖交子务和政府机关的官方大印,以昭信用。同时留有存根,兑现时要核对存根,以防止伪造。
  三 是固定交子面额。私交子是没有固定面额的,客户交多少铁钱,票面就写多少。加上各家分别发放,无法数量化管理。官交子把交子面额固定为1贯到10贯十个等 级。十几年以后,简化为5贯和10贯两个等级,再后来,又简化为1贯和500文(相当半贯)两个等级。这一方面是便于管理,反映出经验的增加;另一方面面 额的变小也说明交子从商人用于经商到日益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了。
  四是控制交子的发行。 这是诸项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设定界分。所谓界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效期。官交子按期发行,每期三年有效,称为“界”,到期后必 须兑现。如果持有者还希望继续使用,可以以旧换新,当然,需交一些成本费。第二是限制发行额。开始的时候一次发行125万余贯。相对当时蜀地的商品流通量 来说,这个发行额不大,显然,政府还带着战战兢兢的谨慎态度。设定界分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比较有把握地控制发行量。
  在 诸项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控制发行量。依照官员们起初的设想,只要控制住发行,保持相当的准备,就可以保证纸币的稳定。所以由政府拨发铁钱36万贯作为准 备,发行是准备的3~4倍。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直到近代银行成立,流通票券与兑现之比也大致在3∶1~4∶1。说明早在交子的早期阶段,有关的官 员已经从实践中初步掌握了纸币流通的规律。
  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国家为了保证交子正常通用 而采取的强制方式。尽管如此,交子仍然逃脱不了经济规律的约束。相隔800多年远在两万多里外的欧洲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因为纸票有强制 通用的效力,所以谁也不能阻止国家把大量纸票硬塞到流通中去”,而“纸币一经为流通所掌握,就受流通的内在规律支配”。官交子的表现完全印证了这个论断。
  当时宋朝的西北面临西夏的崛起,边境用兵,西北军队突然大增,军需自然也突然大增。依照当时的财力和交通条件,政府很难保证西北部队的后勤供应。依照对辽战 争的惯例,政府借用商人的力量,鼓励商人向西北运送粮草,用格外从优的价格偿付。可是西北地区贫瘠,当地钱币也不足,于是政府动了纸币的脑筋。到西北经商 的商人大多从蜀地来,政府向益州(成都)交子务“借”交子支付商人的粮草,让商人持交子回成都去兑现,益州却并没有拨发钱币,发出的是空头纸币。这种纸币 在川地固然可以流通,可是实际上是一种超额发行。问题是政府尝到一次甜头,就不断用增发来解决财政困难。增发的纸币都聚集到蜀地,却无法兑现。政府就想尽 各种办法。先是用下一界纸币代替钱币兑换,后来又允许两界纸币同时流通,再后来提前印造后界纸币,最后终于守不住每界的额度,不断增发。
  除了四川地区的交子(交子还曾经改称钱引),宋朝在内地铜钱地区还发行过会子和关子,其中会子从一开始发行就是代替铜钱的不兑现纸币。这些纸币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强制发行的,纸币膨胀的阴影一直伴随到宋朝的亡覆。
  什么样子
  谈了半天第一张纸币,最早的纸币是个什么样子呢?很遗憾,最早的纸币至今没有发现实物。更重要的是,纸币在北宋并不是正式货币,即便是在四川,标准货币是铁 钱,交子只是铁钱的兑换券。所以人们最多把它用于临时流通,而绝不会把它作为财富贮藏。好在宋朝有人记录下了早期纸币的发生过程,对它作了一点描述。李攸 的《宋朝事实》这样记录16户时期的纸币:各家“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于是我们知道,纸币票 面有人物,有房屋树木之类的图案,有各家铺户的隐密记号,这些图案有的用黑色印刷,有的用红色印记。这样设计的目的决不仅仅为了好看,也不单纯为了结算。 更重要的是为了防伪。
  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的古董商中出现了一块铜质印刷用的铜 版。当时古董商要价很高,钱币收藏家没人买得下来。直到后来日本的钱币学书籍发表了这块铜版,才知道此物已流入日本。可惜的是,70多年过去,这块铜版已 下落不明。这块铜版长16厘米,宽9.3厘米,上面图案分三部分,上部画了10枚铜钱,下部是一幅画,画着一座粮仓,粮仓前面堆着一些麻袋,画面中间有人 正在搬运麻袋,铜版中间写有一段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既是“除四川外”,可见这不是一种交子,我们前 面说过,交子是在四川兑换铁钱的。“见钱”就是现钱。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稍大的钱币单位是贯,每贯1000枚钱。当人们成贯地花钱的时候,一枚一枚地数 1000枚钱是很麻烦的,所以后来约定俗成,不足千枚也能用。在宋朝,政府干脆规定,770钱可以当1贯,这叫省陌,“七百七十陌”就是这个意思。这段文 字的意思是,这一张印成的纸可以当现钱1贯流通。显然,这是一块宋朝印刷纸币的铜版。虽然不是交子的印版,但也多少反映了早期纸币的形象。特别是下半部分 的图画,那不就是“屋木人物”吗。
  来源:《金融博览》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币什么样子_网易艺术
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币什么样子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公元10世纪的前半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五代十国,那是唐末以后历史上又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907年到960年短短53年,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梁、唐、 晋、汉、周五个小朝代。中原这些小朝廷的周边,又先后存在着吴越、闽、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南唐、北汉等小政权。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 桥兵变,控制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了宋朝。随后宋开始了重新统一中国的战争。统一战争首先向西进攻,只用了两年不到,就俘获了后蜀皇帝孟昶。这是一个十分高明的战略:因为中原地区北有辽、北汉政权,东有南唐、吴越政权,南有闽、南汉 政权。先占领四川,军事上顺江冲击居高临下,后背无忧;经济上还可以充分利用蜀中资财,支持长期的统一战争。战争进行了十几年,蜀地财富起了重要作用。据有人记述,统一战争期间,蜀地财富集中装船,从三峡顺江而下,连续运载了十几年。蜀郡自秦代开发,汉代已经成为富庶之地,富商大贾层出不穷。除了粮食充 足,绫罗绸缎、蜀锦刺绣、井盐、茶、造纸、药材等都早有名声,加上与土蕃(藏区)的茶马交易,所以早在东汉末年,诸葛亮就把蜀地作为战略基地,称其为“沃 野千里,天府之土”。这里也是蜀郡和其他地区的货物集散、巨商辐辏之地,货币流通量极大。后蜀时期,蜀地的钱币供应已经感到不足,只得用价格低廉的铁铸造了一部分钱币,在蜀国边远地区辅助流通,铜钱则用以保证以成都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商品流通。宋朝攻下蜀郡以后,把铜钱搜罗一空,又禁止外地铜钱入境, 蜀地的商业乃至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不得已,只好继续扩大铁钱铸造,以应付市场流通的需求,蜀地成了一个独特的铁钱流通区。铁钱的麻烦就大了。中国古代一向以青铜为钱币的标准材质,而铁的价值远远低于青铜。宋兵入蜀以前,铜钱与铁钱的比价大致在4∶10,宋兵入蜀后,涨到 1∶10,黑市实际到达1∶14。唐宋的标准铜钱应该重1钱,1贯是1000枚,重6斤半左右。同价值的铁钱就要10贯,重60多斤。依当时的物价,一匹 罗值2万铁钱,也就是20贯,用铁钱就重达130斤。这种价值的钱币用于市面交易,非常不便。而且对于下乡收购、长途贩运的商人,光是背钱就背不起。钱币 的体积、重量大大高于商品,商人必须考虑钱币运输工具、为搬运钱币雇用的人工、乡间山野途中为安全必须付出的护卫成本。这对正常商业交易简直就是灾难。于 是,人们想出了用替代品的办法。什么年代 何人发明先是有个别成都的商户,他们接受一些老客户的存款,也就是把一批钱币存放在商户的店铺中,由店铺出具一张单据,客商可以凭单据随时支取钱币。这样客商在一定 范围内就不必再为铁钱的沉重烦恼了。当然,这些店铺也都是在成都享有声誉的商家,有的甚至已经在成都周围州县开设了自己的商铺。所以那些客户如果在成都地 区做生意,就用店铺出据的单据支付,人们也愿意接受。逐渐地,店铺单据竟然在成都市面流通使用了。当时成都的富商领袖叫王昌懿,官府但凡要出人派物的时候,都会叫他来召集富户办理。大约公元1008年前后,距离今天正好1000年,王昌懿乘为官家办事之 机,召集了16家富户,商议共同发行一种固定样式的票券:16家都用一样的纸,一样的图案,不同的只是各家可以写明自己的铺号,可以用自家铺号的暗记。只 要客户把铁钱交到柜上,就用这种票子写明钱数发给客户。这种票子在16户商家业务所及的地区内可以通兑,但每贯铁钱要收30文手续费。16家商户也可以凭 交来的票子上各自的印记来相互结算,有如近代上海钱庄的汇划。因为要交钱给票子,交票子给钱,票子就起名叫“交子”。交子一发行,就极受商家欢迎。古代有 “行商坐贾”之说,有坐贾坐镇,那些行商有此便利的工具,就再不用为笨重的铁钱操心,交子发行也就越来越多,动辄成千上万贯。随 着交子发行越来越多,那些坐贾也很快发现了一个秘密:客户交来多少铁钱,就写出多少交子,用今天的话说,自己不用储备准备金,实际就有了十足准备金。可是 并不是所有的行商都要在同一天来兑现,所以尽管日常铁钱有进有出,店铺里却永远堆积着相当数量的铁钱。也就是说,坐贾们手里凭空多出一批钱币。若不利用, 岂不可惜?于是每到夏秋收购蚕丝粮食的季节,资金紧张之时,他们也会自行印发一些交子。虽然这些自行印发的交子是没有准备金的,但有店里的储备作后盾,竟 也安然无事,有如自家开了一个造币厂。“造币厂”越开胆子越大,后来这些铺户们竟然动 用钱币储备买房置地,以至掏空了储备,不能兑现。有时候闹到客户们聚众上门,商铺又闭门不敢出来,客户们于是呼啸到官府。即使官府出面强制,客户也往往最 多得到七八成赔偿了事。弄得官府也十分头大,干脆把王昌懿等几个为头的叫来,下令不许再印交子,所有印版销毁,甚至外县的“连锁”铺户也关掉,今后不许再 有交子的事情。当然,政府下一道行政命令是容易的,但是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政府命 令一下,交子遁形,但市面可也就立竿见影地萧条了。政府中也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交子弊病太多,难于管理,应该禁止。另一种意见认为,单纯禁止不是办 法,蜀民习惯用交子已经多年,取消交子会妨碍民间贸易。既然民间管理有弊病,不如收归官办,由政府管理。皇帝最后裁决,既然于民有利,那就官办吧。公元 1023年,“益州交子务”正式成立。益州就是成都。第二年,1024年,世界上第一张由官方正式发行的纸币新鲜出炉了。如何运作前面我们实际上看到了两种纸币:私交子和官交子。这两种纸币看起来仅仅是管理者的身份不同,一种是私人,一种是政府,实际上它们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私交子看上去不过是“民营”而已,但它最重要的特征是必须缴纳铁钱才能获得交子,凭交子可以随时兑现铁钱。用近代经济学眼光看,它就是一种兑换券,类似于银行券, 当然那时银行还没有出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明确提出,作为纸币的纸片,是“执行铸币职能的价值符号”,也就是说,私交子是应该流通的铁钱的一 个符号,它本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于是矛盾产生了:铁钱是官方发行的,由官方实行管理;而交子是民间创造的,它却代表着官方铸造的铁钱,官方却对其失 控,这才会出现挤兑问题。官交子就不同了。官方刚刚开始发行交子的时候,信心满满。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避免私办时候发生的问题:一是成立了一个专管机构,叫做交子务。任命专职官员来管理交子。二是交子的形制大体仿照私交子的样式,以取得民间信任,但要加盖交子务和政府机关的官方大印,以昭信用。同时留有存根,兑现时要核对存根,以防止伪造。三 是固定交子面额。私交子是没有固定面额的,客户交多少铁钱,票面就写多少。加上各家分别发放,无法数量化管理。官交子把交子面额固定为1贯到10贯十个等 级。十几年以后,简化为5贯和10贯两个等级,再后来,又简化为1贯和500文(相当半贯)两个等级。这一方面是便于管理,反映出经验的增加;另一方面面 额的变小也说明交子从商人用于经商到日益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了。四是控制交子的发行。 这是诸项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设定界分。所谓界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效期。官交子按期发行,每期三年有效,称为“界”,到期后必 须兑现。如果持有者还希望继续使用,可以以旧换新,当然,需交一些成本费。第二是限制发行额。开始的时候一次发行125万余贯。相对当时蜀地的商品流通量 来说,这个发行额不大,显然,政府还带着战战兢兢的谨慎态度。设定界分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比较有把握地控制发行量。在 诸项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控制发行量。依照官员们起初的设想,只要控制住发行,保持相当的准备,就可以保证纸币的稳定。所以由政府拨发铁钱36万贯作为准 备,发行是准备的3~4倍。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直到近代银行成立,流通票券与兑现之比也大致在3∶1~4∶1。说明早在交子的早期阶段,有关的官 员已经从实践中初步掌握了纸币流通的规律。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国家为了保证交子正常通用 而采取的强制方式。尽管如此,交子仍然逃脱不了经济规律的约束。相隔800多年远在两万多里外的欧洲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因为纸票有强制 通用的效力,所以谁也不能阻止国家把大量纸票硬塞到流通中去”,而“纸币一经为流通所掌握,就受流通的内在规律支配”。官交子的表现完全印证了这个论断。当时宋朝的西北面临西夏的崛起,边境用兵,西北军队突然大增,军需自然也突然大增。依照当时的财力和交通条件,政府很难保证西北部队的后勤供应。依照对辽战 争的惯例,政府借用商人的力量,鼓励商人向西北运送粮草,用格外从优的价格偿付。可是西北地区贫瘠,当地钱币也不足,于是政府动了纸币的脑筋。到西北经商 的商人大多从蜀地来,政府向益州(成都)交子务“借”交子支付商人的粮草,让商人持交子回成都去兑现,益州却并没有拨发钱币,发出的是空头纸币。这种纸币 在川地固然可以流通,可是实际上是一种超额发行。问题是政府尝到一次甜头,就不断用增发来解决财政困难。增发的纸币都聚集到蜀地,却无法兑现。政府就想尽 各种办法。先是用下一界纸币代替钱币兑换,后来又允许两界纸币同时流通,再后来提前印造后界纸币,最后终于守不住每界的额度,不断增发。除了四川地区的交子(交子还曾经改称钱引),宋朝在内地铜钱地区还发行过会子和关子,其中会子从一开始发行就是代替铜钱的不兑现纸币。这些纸币无一都是政府强制发行的,纸币膨胀的阴影一直伴随到宋朝的亡覆。什么样子谈了半天第一张纸币,最早的纸币是个什么样子呢?很遗憾,最早的纸币至今没有发现实物。更重要的是,纸币在北宋并不是正式货币,即便是在四川,标准货币是铁 钱,交子只是铁钱的兑换券。所以人们最多把它用于临时流通,而绝不会把它作为财富贮藏。好在宋朝有人记录下了早期纸币的发生过程,对它作了一点描述。李攸 的《宋朝事实》这样记录16户时期的纸币:各家“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于是我们知道,纸币票 面有人物,有房屋树木之类的图案,有各家铺户的隐密记号,这些图案有的用黑色印刷,有的用红色印记。这样设计的目的决不仅仅为了好看,也不单纯为了结算。 更重要的是为了防伪。
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的古董商中出现了一块铜质印刷用的铜 版。当时古董商要价很高,钱币收藏家没人买得下来。直到后来日本的钱币学书籍发表了这块铜版,才知道此物已流入日本。可惜的是,70多年过去,这块铜版已 下落不明。这块铜版长16厘米,宽9.3厘米,上面图案分三部分,上部画了10枚铜钱,下部是一幅画,画着一座粮仓,粮仓前面堆着一些麻袋,画面中间有人 正在搬运麻袋,铜版中间写有一段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既是“除四川外”,可见这不是一种交子,我们前 面说过,交子是在四川兑换铁钱的。“见钱”就是现钱。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稍大的钱币单位是贯,每贯1000枚钱。当人们成贯地花钱的时候,一枚一枚地数 1000枚钱是很麻烦的,所以后来约定俗成,不足千枚也能用。在宋朝,政府干脆规定,770钱可以当1贯,这叫省陌,“七百七十陌”就是这个意思。这段文 字的意思是,这一张印成的纸可以当现钱1贯流通。显然,这是一块宋朝印刷纸币的铜版。虽然不是交子的印版,但也多少反映了早期纸币的形象。特别是下半部分 的图画,那不就是“屋木人物”吗。(来源:金融博览)
本文来源:网易艺术
责任编辑:郭伟_NQ172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金融小课堂|世界上第一张纸币诞生在这里,你知道吗?
关注新华网
“金融小课堂”开课啦!提到金融,有的人可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小到每天使用的货币、移动支付,大到股票交易、国际贸易都与我们密切相关。为此,新华网策划推出了“金融小课堂”,帮助大家一起学习金融知识、掌握理财窍门、防范个人金融风险。从这里开始,向“金融小白”说“goodbye”吧!
Let’s go!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全世界第一张纸币。
这是在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作为东道主的四川,为参会嘉宾准备的一份特殊的见面礼——印有交子图案的书签。(资料图)
【名字】交子
【诞生地】中国四川
【出生时间】公元1023年(中国宋代)
【交子的故事】
“北宋交子或钱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钞版拓本”。
交子诞生在四川,除了宋本身的时代背景原因,还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
故事还要从唐朝讲起。唐朝时的商业城市,以扬州和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然而,交子的诞生还要往后推两百年。
从唐末开始,双流成为成都的造纸中心。宋代,民间造纸业进一步发展,尤以四川双流中和场一带生产的楮纸名闻天下。
北宋初年,川蜀因缺铜而依赖铁钱,而铁钱携带不便。最终,由于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铁钱的笨重和造纸业的发达,导致交子在四川诞生。
其实交子最初来自16家富户,其起点是作为私人票据,成为贵金属、丝绸等货币的替代品,可以理解为一种早期汇票。
民间交子后来逐渐步入官家视野,在地方官的几番得力推动之下,官方交子最终应运而生。从宋朝仁宗天圣二年(1024)开始,政府正式发行交子纸币。
交子汇通热闹的场面。(资料图)
伴随着国家的介入,交子获得更大成功,不仅解决了私人交子存在的信用问题,也受到从事跨地区跨国贸易的四川茶叶商人的欢迎。交子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也使得其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来源:人民网、四川日报、四川文明网等)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