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说得文弟者得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半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 【注】①受厘:厘,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B.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D.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诸家”:指“诸子”,先秦时期的各学派。B.“博士”:旧时指称某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C.“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D.“国”:指诸侯或侯王的封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先不发表意见,等年龄最小的贾谊一一回答后,才各自说出他们的意思,以此显示自己的才能。B.贾谊提出了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主张,虽未及实行,但却受到了皇帝的赏识。C.贾谊的才能遭到当时的权贵们的嫉妒、诋毁,以致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意见。贾谊因被贬官,意志没有得到施展,而以屈原自喻。D.汉文帝征召贾谊回京城长安,通过对鬼神的原本的谈论,汉文帝认为自己仍然远远比不上贾谊,于是任命贾谊作梁怀王的太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②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 (1)C&& “制度”为名词,作“疏阔”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D;“地”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多次上疏陈述政事,他的意见大多是想改变和建立新制度.(2)B&&& 博士:古代学官名.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3)A&&& 句子理解错误.选项对应的原文为“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意思是“汉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不能说上什么,而贾谊能够一一回答,并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他们的意思.博士们于是认为贾谊才能出众”.(4)①同邑:同乡;焉:兼词“于之”;征:征召.句子翻译为:汉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过去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征召他做廷尉.②被:遭受;亡:通“无”,没有;莫我知也:宾语前置句.句子翻译为:屈原是楚国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作《离骚赋》,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的.”答案:(1)C(2)B(3)A(4)①汉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过去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征召他做廷尉.②屈原是楚国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作《离骚赋》,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的.”参考译文:&&&&& 贾谊,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背诵诗书和会写文章闻名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听到他才学优异,把他召到门下,非常器重他.汉文帝即位不久,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过去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征召他做廷尉.廷尉就推荐说贾谊年纪虽小,但很能通晓诸子百家之书.汉文帝就召贾谊做了博士.这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汉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不能说上什么,而贾谊能够一一回答,并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他们的意思.博士们于是认为贾谊才能出众.汉文帝喜欢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提升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和洽,应当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起草各项仪式的法度,车马服饰的颜色用黄色,官印数字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部改变旧制,贾谊上奏皇上.汉文帝谨慎从事,来不及实行.然而各项法令的更改确定,以及各个诸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里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汉文帝与大臣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绛侯、灌侯、东阳侯、冯敬这些人嫉妒他,就诋毁说:“洛阳这个少年,年纪轻轻,学识浅薄,一心想独揽大权,给许多事情造成混乱.”由于这样,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意见,让他做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为贬官离开了,意志没有得到施展,在渡湘水时,写了一篇赋吊念屈原.屈原是楚国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作《离骚赋》,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的.”于是投江而死.贾谊追念哀伤他,因此以屈原自喻.&&&&&& 一年多以后,汉文帝想念贾谊,征召他回京城长安.贾谊到了,进入朝廷求见,汉文帝正在承受神灵的降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谊.汉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于是任命贾谊作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叫贾谊作他的老师,他多次向贾谊请教成败得失.&&&&& 这一时期,匈奴强盛,常常侵犯汉朝边疆.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多次上疏陈述政事,他的意见大多是想改变和建立新制度.&&&&& 梁王刘胜坠马而死,贾谊感伤自己作为太傅失了职,常常哭泣.过了一年多,也死了.贾谊死时,年三十三岁.点评 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质,切勿马虎.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8.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擢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B.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C.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D.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B.翰林学士,在宋代是一种清要而又显贵的官员,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实际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C.礼部,与吏、户、刑、兵、工并称古代六部,专门负责科举考试事务。D.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天禧、景德都是皇帝年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李谘对家人感情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不吃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很孝顺。B.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这事的李咨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法。C.李谘做事谨慎。榷茶法损坏,朝廷下诏让李谘、蔡齐等人重新商议这件事。李谘因为从前由于变法获罪,坚决推辞,最终不答应,不参与此事。D.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②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④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⑤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⑥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谓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日:“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选自《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等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选自《新唐书•杜牧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向偶见文士十数辈向:刚才,从前B.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扺掌:击掌,搓手C.辞容激厉辞容:言辞,面容D.以考功郎中知制浩知:认识,了解(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为明君选才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B.&请公与状头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C.&牧亦以疏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而牧困踬不自振吾尝跂而望矣(《劝学》)(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②少与李甘等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4)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杜牧的哪些性格特点?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9.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杀人,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盗亦曰:“我毛隆也。”既,讼于官,捕隆置狱,应龙曰:“盗诚毛隆,其肯自谓?”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未几盗败,应龙由是著名。改知崇仁县。淮西失守,江西诸州有残破者,县佐贰闻变先遁,应龙固守不去。&& 先是,理宗久未有子,以弟福王之子为皇子,丞相吴潜有异论,帝已不乐。大元兵渡江,朝野震动,逐丞相丁大全,复起潜为相,帝问潜策安出,潜对曰:“当迁幸。”又问“卿如何”,潜曰:“臣当死守于此。”帝泣下曰:“卿欲为张邦昌乎?”潜不敢复言。未几北兵退,帝语群臣曰:“吴潜几误朕。”遂罢潜相。帝怒潜不已,应龙朝受命,帝夜出象简书疏稿授应龙,使劾潜,应龙谓:“潜本有贤誉,独论事失当,临变寡断。祖宗以来,大臣有罪未尝轻肆诛戮,欲望姑从宽典,以全体貌。”帝大怒。&& 贾似道素忌潜,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迁司农少卿,寻以右谏议大夫孙附凤言,遂去国。&& 景定三年,湖南饥,起提举常平。以救荒功,迁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南海寇作,朝廷患之,乃以显谟阁待制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特旨屡召,拜户部侍郎仍兼侍读,七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辞,隐九峰。(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B.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C.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D.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了最高一级考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B.迁在古代常指官员官职变动,左迁指贬官,右迁指升职;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擢、徙、贬、谪、黜等。C.户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全国田地、户籍、赋税财政、工程事务等。D.景定是帝王年号,古人除了用干支纪年外,还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景定三年、天汉元年、永和四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BA.刘应龙有胆有识。毛隆案中,敏锐发现断案的谬误,大胆质疑官府所捕盗贼的真实身份。B.刘应龙忠于朝廷。淮西失守,刘应龙不受外界影响坚守不弃,元兵渡江,他也坚持死守。C.刘应龙刚直耿介。皇帝授意弹劾丞相,他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谏劝皇帝不要一事废人。D.刘应龙功业显赫。湖南救荒,南海平寇,多有建功,深受朝廷器重,后来辞官归隐山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②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军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君擢之闾伍之中闾伍:指平民。B.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谢:道歉。C.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期:约定时间。D.释兵旅,解约束约束:管辖,控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A.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B.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况大国乎C.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既来之,则安之D.何后期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使对国君的宠臣庄贾也决不宽恕,这是司马穰苴的军队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并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因之一。D.因为司马穰苴对士卒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②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③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6.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壮节王公传&&&& 公讳复,字景仁,淄州淄川县人也。少好读书,博通史传,慷慨有气节。家有唐以来名臣画像,每指颜果卿像谓人曰:“士当艰难,捐躯殉节,当如颜公矣。”以门荫补官,试大理评事,迁本寺丞。公家故饶财,不乐私蓄,尝率其里之贵豪,遇郊岁,各输绢银十万以助赏赍,郡国效之。&&&&& 久之,除京东辇运,迁京东转运判官,接部过淄川,父老迎候,公下车慰谢。先是,淄川苦调外苛征,公尝与父老言:“他日或能奏蠲之。”至是以白公。公日:“官卑不敢言。然重食吾言,以为父老羞,敢以私田之入代输。”三年,除两浙转运副使。时太平日久,民不知兵,方腊初叛,所过,守将望风奔骇。公下令所部,严保垒,修战备,竭力讨贼,屡战有功。贼平,擢徽猷阁待制,迁都转运使。移知成都,兴利去害,民绘像立祠刻石。&&&&& 高宗皇帝诏公知徐州。粘罕以众数万薄徐,徐城孤势危,公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金人重围夹攻,凡二十余日,城陷。公躬擐甲胄,巷战竟日,度不可御,乃返州治,易朝服,南乡再拜日:“臣受国厚恩,当以死报,今日得死所矣。”谓贼日:“死守者我也,监郡而次亡与焉,可独杀我,而舍僚吏与百姓。”其帅凛然叹异曰:“使南朝皆如公,我岂得至此!今汴京已陷,二帝北去,公尚为谁守乎?”公骂不绝口,帅复说之日:“必欲全活生灵,请立降,当为易官封,就知此州。”公骂曰:“汝勿诱我,我誓有死耳!”帅察其无降意,命左右挝其口。子倚在旁,不胜愤,突出见粘罕,顾手无挺刃,得布囊,盛砖掷之,中其旁千户长,毙。赵立求得公尸,拜伏痛哭,藁葬于黄楼之侧,累甓以志之。敌退,立具奏其事。天子震悼,诏特赠资政殿学士,谥壮节。(节选白王世祯《池北偶谈》)(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粘罕怒执倚/夸0其心以祭/千户长欲惧公速降/公不顾/为帅敲死/阖门百口俱遇害/时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B.粘罕怒/执倚刳其心以祭/千户长欲惧/公速降/公不顾/为帅敲死/阖门百口俱遇害/时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C.粘罕怒/执倚刳其心/以祭千户长/欲惧公速降/公不顾/为帅敲死/阖门百口俱遇害/时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D.粘罕怒/执倚刳其心/以祭千户长/欲惧公/速降公/不顾为帅/敲死阖门/百口俱遇害/时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字”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如岳飞字鹏举,曹操字孟德。B.“史传”指中圉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博通史传是说王公对历史典故特别熟悉。C.“门荫”指的是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王公就是因为这个而做了大理评事。D.“壮节”是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拟定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壮节公颇有家教。他年轻时喜爱读书,家有唐代以来的名臣画像,这对他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壮节公仗义疏财。他家资豪富,因为不愿意食言而让淄川父老失望,就用家产替他们交纳苛捐杂税。C.壮节公很有组织能力。方腊造反后,所过之处的守将望风而逃。壮节公则组织兵力予以有效的抗击。D.壮节公节操坚刚。他英勇抗击金国入侵,多次取胜,但最终寡不敌众,被抓后英勇不屈,为国捐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日:“官卑不敢言。然重食吾言,以为父老羞,敢以私田之人代输。”②必欲全活生灵,请立降,当为易官封,就知此州。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3.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屈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节选自《<诗品>序》)(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限4处)五言屈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2)《诗品》与下列哪部作品均为南朝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BA、《文赋》B、《文心雕龙》C、《世说新语》D、《典论。论文》(3)《诗品》的作者是钟嵘,《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世罕习”四言诗的原因。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选自丘迟《与陈伯之书》,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就:成就B.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审:仔细察看C.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  与:嘉许,赞赏D.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抚慰(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况将军无昔人之罪&&&&&&&&&&&&&& & ②吴子之泣西河③对穹庐以屈膝&&&&&&&&&&&&&&&&&&&&&& &④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两相对照,先声夺人。B.第三段言说归降之利,先为陈伯之开脱罪责,认为他对朝廷一片赤诚,而后又用典故说明梁朝对他决不怀恨,同时又举例证明朝廷的诚意。C.第四段复言拒降之不利。先伸张民族大义,又言北魏危乱之事实,断了陈伯之的后路,促使其很下决心。D.末段暗蓄强大气势:大军已发,破魏在即,若不悔改,再无时机,以威胁语气点到即止,不作铺展。(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②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身,成家,立业,择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