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件fab怎么讲解

新增,最近几天看到学校超市有多了几种豫竹,我还没有尝过,打算过几天开始尝尝,先上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4bf9a9b0e3ab5c8492d_b.jpg& data-rawwidth=&2264&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4bf9a9b0e3ab5c8492d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d5c60b3ea1b6b_b.jpg& data-rawwidth=&2264&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d5c60b3ea1b6b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c087dd9ea410a3ed9d8a21cf1d5d678_b.jpg& data-rawwidth=&2264&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c087dd9ea410a3ed9d8a21cf1d5d678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fa17e5fa76bca5a0dd885_b.jpg& data-rawwidth=&2264&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fa17e5fa76bca5a0dd885_r.jpg&&&/figure&&br&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博爱农场的豫竹方便面!!!!从小吃到大。平常都是粉红色包装的打个鸡蛋,煮一碗面就可以是一顿饭!香香的。&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10c97ffcf73a4f835c59ea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10c97ffcf73a4f835c59ea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0e57cca805b764bfa12cec8d8ce453c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0e57cca805b764bfa12cec8d8ce453c_r.jpg&&&/figure&这个面也可以干吃,把调料包全都倒里边,然后弄包卫龙,面弄碎,握紧口,摇匀了。高中初中都是这样吃。现在大学回家,不想吃饭的时候,就煮一包,打个鸡蛋,放根火腿肠,几片生菜。管饱还美味。高中学校八毛钱一袋。在家买好像还是七毛钱。&br&这种现在很少见了,以前也吃这个,这个干吃好,煮的话不好吃。&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eeacf59677db19deaee0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6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eeacf59677db19deaee0_r.jpg&&&/figure&&br&用我们的话就是,这个是新包装的豫竹,粉红色包装是老豫竹。&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2a0d63a7ce342aeca362bce35a44d3d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2a0d63a7ce342aeca362bce35a44d3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34bdfe5cac458e8c3baa3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34bdfe5cac458e8c3baa3_r.jpg&&&/figure&脆司令和大豫竹是在学校经常吃的,表示在家的时候我们都是吃老豫竹的。&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4e11788c0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4e11788c0_r.jpg&&&/figure&&br&还有这种泡面,叫豫竹顺面,现在好像不咋见了,不知道是不是停产了。用来煮的。也不错。&br&&br&每个博爱人一生都会吃不少的豫竹~
新增,最近几天看到学校超市有多了几种豫竹,我还没有尝过,打算过几天开始尝尝,先上图。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博爱农场的豫竹方便面!!!!从小吃到大。平常都是粉红色包装的打个鸡蛋,煮一碗面就可以是一顿饭!香香的。这个面也可以干吃,把调料包全都倒…
&p&----修改----------------------------&/p&&p&写了这篇帖子之后,网上反应热烈,有感谢我的高中生,初中升,也有来点赞的本科同学和研究生以及毕业的学长们,你们的支持,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你们!&/p&&br&&p&也有来求助的高中同学们,有评论的,有私信的。只要问的问题在我的解答能力范围之内,我都会一一解答,争取能够帮助到同学们。&b&但同时,我也强烈建议,马上就高考的家伙,你别来看这个帖子,好好准备考试去,这几天别上网看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任何帮助!&/b&我写的都是长期计划,不是什么短期冲分计划,如果你没有坚持一年以上的决心的话,也请不要看,该干嘛干嘛,好好享受你的人生,把高考当做一次人生风景就好。&/p&&br&&p&至于不参加高考的读者们,就当看个故事好了,嘻嘻&/p&&br&&p&&b&对于那些来说我打广告,和编假故事的家伙们,不好意思,我心胸狭窄,有仇必报,学不会宽容,也学不会怜悯。你来泼我脏水,就别怪我嘲讽回去,人生太短,我不想忍受某些傻逼的指责。&/b&对于这些人,有本事就去扒我的真人资料,反正我写的内容很容易猜到我的现实的高中,去查证查证呗来打我的假呗,嘿嘿,反正最后打脸的肯定不是我。&/p&&br&&p&抱歉,我不回答关于参考书的内容了。有三个原因,(1)参考书这种东西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至于哪一本适合自己,得自己去挑,我没有办法为你决定,我当初自己用的不一定适合你。(2)我文中的参考书已经给出了作者名称了,如果你都不肯动手去淘宝,百度一下,我觉得你这种伸手党不适合参加高考。(3)说我打广告是吧,行,我认错,我不说了行吧。王后雄没给我推广费我也没必要自我作贱给他打广告,就酱。&/p&&br&&p&&b&我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两个目的:&/b&&/p&&p&1.对于那些高一高二成绩差的人,如果能鼓舞到你们,让你们在高三的奋斗更加努力,那我觉得自己真的做了一件好事。说什么心灵鸡汤的人,随便你们,反正在我看来,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让高中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有一个盼头,让他在艰苦的高三,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我觉得,就非常好。&/p&&br&&p&2.我就是来炫耀的。没错,就是这样,我从300冲到600,我就是来炫耀的,就算你指责我炫耀,我也无所谓,我就是来炫耀的,我就是不谦虚,我就是要说我这段经历很牛逼。so?你又能怎样呢?你想给我打击?不好意思,我人生经历过的打击,比你的评论攻击,厉害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那些挫折,打击,我跟他们谈笑风生。如果想打击我,可以,如果你真的是很厉害的前辈,我一定虚心受教。被比自己优秀的人嘲笑,其实无所谓,这点自尊会妨碍自己的进步,扔掉最好。嗯,就酱。&/p&&br&&p&以上。&/p&&br&&p&-----------以下是原文内容---------------------分割线&br&&/p&&br&&p&这种事情我是过来人,所以忍不住来强答一次。&/p&&br&&p&先说结果,高二上期末300多,不到350,高考635,目前中山大学本科在读。&/p&&br&&p&本人高中就读于深圳某所中学,学校排名偶尔能排进全市前五&/p&&br&&p&高二上期末考试,总分300多,什么物理30多,化学20多,生物50多,语数英更是惨不忍睹均分只有60多,当时的成绩发下来,只觉得天昏地暗,因为,这个成绩放在高考,连本科都上不了。&/p&&br&&p&因为我上了高中后痴迷于社团活动,当时我们有个社团叫模拟联合国,于是宝宝就高中前两年珠三角各个学校到处去开会,什么执信,广雅,深中,珠海一中宝宝都去过,也因此耽误了学习,觉得课本知识好无聊,好没用,每天没事就是看联合国宪章,难民署公约,WTO什么什么规定之类的。当时觉得很高逼格,出了社会自己能力照样爆炸,完全不觉得上不了大学有什么不好。&/p&&br&&p&然而TOO YOUNG TOO SIMPLE,成绩发下来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世界的恶意,全年级倒数前几的成绩,家长,老师,同学的鄙夷。令我很难受。一直以来,我是一个很需要外在认可来提升自己信心的人,我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想获得世俗的成功。然而,仅仅因为成绩一项,我就被所有人否定,再加上那段时间和当时的女朋友分手,于是瞬间一股浓浓的人生loser气息从内心发出。我当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跟世界证明自己。&/p&&br&&p&当时幼稚的我觉得那些整天努力学习的都是俗人,庸俗,我就想,我也去追求成绩,然后用高分告诉你,我如果也像你这么庸俗,世俗成就(分数)上分分钟完爆你。&/p&&br&&p&幻想是很美好,然而现实很残酷,高二下物理讲到了电磁学,各种力,什么洛伦兹力,电场力,摩擦力,重力的受力分析,什么小杆子在电厂中怎么耍,我全都听不懂,我高一的受力分析就没怎么学,运动方程都记不住。&/p&&br&&p&我化学,化学式都不会写,氧化还原反应都搞不懂,老师讲有机化学,我更是听得迷迷糊糊。只有化学反应原理这种不需要太多基础的能懂一些。&/p&&br&&p&生物还好,因为都是背,学到哪就被背到哪,所以能听懂。但高一高二的知识都没听,背的东西太多,光是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什么的我就搞不清楚。&/p&&br&&p&语数英的话,英语太渣,作文都只会初中的。数学就呵呵,常年不做题的我,已经完全跟不上了。语文是唯一能考高分的科目,因为我看书很多,在模拟联合国时,各种决议草案,发言稿写的很多,社会热点时事政治历史进程这些宝宝都懂,因此写作文在我看来简直太简单,60分作文48分以上随便拿,别人靠背佳句,我直接刷刷写一篇佳作。&/p&&br&&p&现实很残酷,怎么办,于是当时我做了一个很冒险但现在看起来很重要的决定,不听课,不写作业,买全套王后雄教材详解,然后开始仔细的研读,把课后习题全部做了。从高一内容开始看。同时也看目前正在上的内容。上课看,下课看,晚自习看。然后,每天背单词,拿出一本俞敏洪的高考3000词就开始背,每天背50来个。当时手机也把iphone换成了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之外没有其他功能的1110。当时不交作业老师也不管我,因为她觉得我废了,铁定考不上大学,所以懒得理我,只要我别再,班级闹事就行。&/p&&br&&p&学了一个月后,我发现高中的知识,真他妈简单!除了数学,其他一点难点都没有,尤其化学和生物,就和弱智一样,所有的题目都那么明显。&/p&&br&&p&
数学倒是很难,尤其是圆锥曲线的题目,我用时,算半天算不出答案最后感叹人生艰难。物理也是挺难的,不过好在公式不多,就那么几个,往这些方面想总能做得出来。&/p&&br&&p& 英语也在我单词量不断丰富的时候,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也逐渐变得简单了。语文一如既往的120+的给力。&/p&&br&&p&到了高二下,期末考试,我总分521,提升了一百多分,拿了年纪进步奖第一名,从500多名,升到200多名。老师同学开始对我态度明显不一样了,班主任找我谈话,说你很励志,加油高考冲上一本线。当时心想,一本线算什么?老子至少要冲到985。&/p&&br&&p&于是凶猛的高三到了,我也开始了魔鬼生活,更加更加的三点一线了。渐渐的我发现,我总分到了580之后就有瓶颈了,不太上得去了,每次月考的成绩都停步不前。于是很忧心忡忡,分数进步难度是呈指数分布的,越往上,越难提升,我的基础架构已经有了,因此进步空间也小了,难了。&/p&&br&&p&我开始,往细节钻,每当有错题了,我就建立错题本,把题目抄上,错的原因写上,正确的思路写上,妈的错题本是好学生的专利啊没想到我也有今天23333。然后,每次出错,不仅写错题本,还仔细研读课本,找出知识点。搞不清楚,就那天缠着老师问,就算老师之前再怎么鄙夷我,我也像狗一样缠着老师问问题,渐渐的,老师也开始喜欢我了,会经常来问我学的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明白,偶尔在课堂上还表扬我,让成绩差的同学向我学习,哈哈第一次感觉到做好学生感觉是这样的。&/p&&br&&p&由于我半路出家,其实在做题量方面,与优秀的同学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样的题,人家做过熟悉很快就能写出来,我没做过,不熟悉就写不出来,或者很慢才做出来,还容易错。因此,我知道这一点后,开始了刷题生涯。每天老师布置作业很多,但是我下课就开始做,午休也申请不回宿舍在教室做,下午吃饭只用20分钟来回就开始做。很快晚自习第一节课我就把全天作业写完了,然后,开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拼命的刷,晚修下课后,回宿舍10分钟洗完澡,然后用遮光布挡住台灯灯光,自己在里面写,写到十二点。&/p&&br&&p&早上5点半起来,背单词,后来单词背完了开始背4级单词,背英语范文,四级背完了开始背6级。背到6点半去做操,然后早读背语文,背字词读音,背文言文古诗。我他妈根本想不到我会这么努力,像个优秀学生一样。&/p&&br&&p&经过努力,慢慢的,冲上了600,到高考前最后两个月,发现了王金战,一个讲数学压轴题的人写的书,写的是真他妈的好,好多压轴题讲解。当时数学永远死在压轴题上的我仿佛找到救心,拼命研读,但可惜收效甚微。&/p&&br&&p&高考那天,我到了考场,心想,这一年来,我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学好,有能力获得世俗的成就了,至于高考怎么样,也不会怎样的了,反正我现在的水平,一本随便考了。&/p&&br&&p&考完后,过了半个月,成绩出来,635&/p&&br&&p&后来,我报了中山大学&/p&&br&&p&就这样,我疯狂的高中结束了,从300多到600多的路走完了,开始了新的征程了。&/p&&br&&br&&p&更新————————————————————————————--(分割线)&/p&&br&&p&之前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那阵子看了《垫底辣妹》,于是开始怀念起了那段高中生活,恰好又在某天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我在知乎上的第一个长答案。&/p&&br&&p&用句知乎上的老话就是,“一觉醒来发现这么多赞”,其实面对大家这么多的点赞,我是很惶恐的,因为我并不知道自己的经历是否具有可参考性,也并不知道我自己学习的方法是否适合所有目前正在黑夜里摸索的同学们,再加上高考很快就要到了,我真的很担心自己会对高考的学生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接下来,我想补充一些原答案里没有提到的细节,以免让大家误会。&/p&&br&&p&1)&b&我的初中基础并不差&/b&,虽然我中考的时候,我是压线进的我的高中,但是我的高中在深圳市当年的重本率有40%(现在应该有50%多了),本科率99%,并不算很优秀比起广东省那些名校,华师附中,深中,金山中学等等差距很大,但是学习氛围挺好的,毕竟也是深圳市的重点中学之一,再加上我们学校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宿舍管理非常严格,每天必须按时熄灯,起床,出操。再加上学校在山上,手机信号经常不好,很难上网(尤其在教室里基本没信号,只有在宿舍才有微弱信号),所以学习氛围算比较好的。(讲到这肯定很多深圳小伙伴们猜到是哪一所了)&/p&&br&&p&2)&b&我并不是完全靠自学&/b&,在我只有300多分的时候,确实不听课,纯自学,但很快基础补起来,到了520多分之后,我就不是纯自学了。这个时候老师上课我能跟得上了,所以就开始认真听讲,尤其是数学和理综,如果你能跟上,就一定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我是635纯自学的,这根本不可能的好吗对于我来说,老师的复习经验毕竟很多年了,如果能跟着老师走,尽量跟着老师走,不要自己闭门造车。不过,像英语语文这种科目,我就不怎么跟老师走的,除了完成作业,基本不怎么听讲,基本靠自己背。(有时候这两门课都拿来补觉。。。)&/p&&br&&p&3)&b&我并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b&虽然我每天十二点睡(其实很多时候一两点才睡觉),五点半起床,但是这只是我在宿舍的睡觉视角,我早上一二节课如果是语文英语,我一般都拿来睡觉的,因为实在太困受不了,周六放学,周日都是睡觉到下午的。&b&我非常不建议熬夜学习!&/b&首先效率非常低,因为你自己困的不行还苦苦学习,其次,真的容易出心脏问题,我就因为高三一年经常熬夜,所以搞得有植物神经紊乱,现在在大学每天凌晨时如果不睡觉,心脏就会很难受。&b&而且,经常熬夜,很容易猝死!&/b&我不是开玩笑的!我的大学里就有人复习周熬夜学习猝死,比起生命来说,高考算个卵,所以请大家不要拿自己身体来拼,不值得!&/p&&br&&p&4)有评论里说,我这是毒鸡汤,会让高中生以为,高一高二随便玩,反正高三努力一年就能上985,在这里,我想为我的答案的不良影响道个歉,因为当初有感而发直接写下了自己的奋斗经历,并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的弊端。所以我想说一些自己的内心想法。&/p&&br&&p&首先,我的这个经历并不能复制,因为,我高考之前广州第二次模拟时,最高分才620分,之前都是六百零几分左右徘徊,有时月考还掉到560多分,高考的分数是我考的最高的一次,所以,这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运气,正所谓时也命也,&b&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不被辜负的&/b&,我只是刚好被幸运女神微笑的狗屎儿而已,也许一道大题全错,也许选择题错个两三道,我今天就不是这样子了。&/p&&br&&p&其次,实话实说,我不怕背上不谦虚的恶名,我真的觉得自己头脑挺好,从小喜欢阅读,我8岁时,班上同学连课外书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我已经看了3大名著(除了红楼梦),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初中的时候,看了哈利波特7部(书,不是电影),看了《追风筝的人》,看各种名人的自传,什么四大野战军等等,高中开始接触周国平王小波李敖钱钟书,开始在微博上关注李开复,五岳散人,方舟子,孔庆东,司马南,等等,还了解艾未未,以及某个诺贝尔奖犯人,喜欢看左右派撕逼吵架看热闹。后来接触模联关心国际政治。说真的,&b&我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b&我和我的很多高中同学不合群,他们只知道nba,只知道什么耐克,g-shot等,然而我对品牌并不感兴趣,虽然我对iphone和mac很有热情,高中玩了很多部手机,什么htc-hero,htc-legend,moto里程碑,三星galaxy s,iphone等,但我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我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并不依赖所谓的同桌的你,什么睡在我上铺上的兄弟之类的人际关系(当然了,我很依赖女朋友,我讨厌单身,讨厌没有性生活)。&/p&&br&&p&所以,要有清晰的认识,有稳定的决心,有较好的头脑。这,是我的优势。所以,我并不是在给大家灌鸡汤,相反,我是在告诉大家残酷的现实,如果以上三样你并没有,那么,好好读书不要偷懒,一刻也不要懈怠才是你的保命之道。没有谁的成功可以复制,即使是现在的我做时光机回去,我恐怕也不敢说自己能像高考那么成功。&/p&&br&&p&5)我的大学很失败,并没有读到自己想读的专业,所以专业成绩很糟糕,想留学,但完全伸不到好学校,梦想破碎。目前决定去工作,现在大三,决定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计算机,准备去当程序员,之所以敢大三下这个决定,是因为高中给了我无比信心,也许以后我进了好的企业,可以写个《大学荒废了,我该怎么办?》的励志贴233333&/p&&br&&p&6)祝所有人,都能在奋斗的路上,勇往直前!&/p&&br&&p&--------------------------------&/p&&br&&p&第一次破千赞,不得不说还是挺开心的,应小女友强烈要求,在此感谢我的小女友对我的支持 &/p&
----修改----------------------------写了这篇帖子之后,网上反应热烈,有感谢我的高中生,初中升,也有来点赞的本科同学和研究生以及毕业的学长们,你们的支持,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你们! 也有来求助的高…
&p&说可以私发收到那么多私信,发不过来了,这样吧我几日后上传云盘,想学习的自行下载。&/p&
说可以私发收到那么多私信,发不过来了,这样吧我几日后上传云盘,想学习的自行下载。
大家好,题主、各位观众。如果你们之前不能完全理解波粒二象性(&b&现象本身&/b&,或者这个概念的&b&内涵和外延&/b&)。不用担心,我认为十有八九不是智商问题:量子物理的内容有太多&b&“反常识”&/b&了。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脑袋在排斥这些知识;有的时候,我们对这些概念理解有“缝隙”(也就是中途一两个概念跳过去没理解透)我的“常识”就又挤进来捣乱,指导我们&b&“想当然”&/b&。所以你需要的是耐心、开放你的脑袋、想象你自己啥都不知道。&br&&br&也许大家不知道,著名的&b&薛定谔的猫&/b&思想实验,薛定谔提出它的初衷并不是帮助大家理解量子力学,而恰恰是由于他&b&无法接受&/b&量子理论里面诡异的“世界观”,提出这个思想实验的目的是告诉大家量子力学有多荒谬,所以他决定放弃。Well,从薛定谔到现在,发生了很多事。一些实验和理论的完善,让量子理论的说服力越来越强。这个回答中会讨论一些。能不能够说服你,就看你啦!有的时候你觉得你没理解,其实仅仅是你&b&没被量子理论说服而已&/b&。好啦,我们来吧!&br&&br&-------------------------------------------------------------------------------------------------------------------------------&br&&br&这个答案很长,但是它是分阶梯。如果你今天感觉不是很“求知”,可以先看第一个阶梯,等你准备好迎接挑战,再往下面看。&br&我非常清楚,每个阶梯的内容,带来新的疑问远远多于它能解答的疑问。所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问题。如果碰到我自己也不了解的知识,我会请教他人或自己读论文,并把信息和大家分享。&br&非常理解量子物理的知友们,谢谢你们有耐心读这个入门级的答案,如果在阅读中发现了知识性错误,希望能抽出一小点时间指出;如果你心目中有更加容易让人理解的解释方法,我也希望你能慷慨得把它留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谢谢啦!&br&&br&------------------------------------------------------------------------------------------------------------------------------&br&&br&首先,要理解波粒二象性,你需要:&br&&br&&b&a.理解粒子的行为方式。&/b&举例:你家里有一只小狗,小狗跑来跑去,但是每一个固定的时候只能出现在一个位置;你去打靶子,枪法很烂,有的时候成绩好,有的时候成绩差,但是每发射一枚子弹,只能在落在靶子上一个特定的位置。&br&&br&&b&b.理解波的行为方式。&/b&举例:你喊大家去KTV:“走走走!!!”房间里面每个人都听到了;你划船,船荡开的涟漪扩散到湖面很大一片范围的每一个位置。&br&&br&&b&c.假如性质交换。&/b&如果子弹表现地像波一样会怎么样呢? 你发射一枚子弹,房间里面每个人都死了。如果声音表现地像粒子一样会怎么样呢?你喊了一句话,只有一个人能听到你。&br&&br&理解了这三件事,你检视一下宏观世界,你会发现,所有的事物,要么体现波的性质,要么体现粒子的性质。没有混淆。&br&&br&&br&-----------------------------------------------------------------------------------------&br&&b&实验一&/b&&br&&br&到微观尺度,我们发现“波性质”和“粒子性质”在同一个“物体”上有着惊人的混合。比如电子,有的时候有表现出粒子的性质、有的时候表现出波的性质。&br&&b&著名的试验:电子双缝干涉试验:&/b&&br&每发射一个电子,最终电子会落在挡板的一个位置,这表现了电子的粒子性质;&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e86ca78deaf3e209739_b.jpg& data-rawwidth=&846&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e86ca78deaf3e209739_r.jpg&&&/figure&但是如果你重复试验够多次,电子落在挡板的结果展示了干涉-----波的性质:&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e67b1b3aaff20e055da11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e67b1b3aaff20e055da1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f01a5a05e422c912ae59_b.jpg& data-rawwidth=&847&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f01a5a05e422c912ae59_r.jpg&&&/figure&挡住其中的一条缝,干涉波纹就消失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38b19a0e60b1ffcb2e3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38b19a0e60b1ffcb2e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00db4aa0a9cc4ccd804caec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00db4aa0a9cc4ccd804caec_r.jpg&&&/figure&如果电子每次只是随机通过其中的一条缝,那么最终的试验结果应该是挡板上的两坨电子,然而事实不是这样,我们看到了干涉条纹。所以一个电子在双缝干涉试验中,并不是通过了其中的一条缝,而是“同时”通过了两条缝,并和“自己”发生了干涉。但是落在挡板上,被我们观察到,它就只能有一个位置了,这也就是“粒子”的性质。它落在哪里呢?答案是“概率决定”,落点的概率分布符合“波”的性质。也就说,落点位置被“波”所指引。&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d8da1c797_b.jp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0d8da1c797_r.jpg&&&/figure&怎么会这样呢?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你放弃一个很重要的“常识”,你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电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当你看你的小狗的时候,它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下次再看它的时候,它还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于是,你的大脑自动填补了中间的空白:哦,我不看的时候,它肯定还是一条活泼的小狗。&b&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一定连续性&/b&。在电子的情况下,你看一眼,它是一个粒子,你转过头去不看它,再看它,它还是粒子。但是在中间你不看它的这个过程中,它已经不是粒子了,它变成了一个波函数,是你的观测,让波函数&b&坍缩&/b&成了一个粒子:电子。实际情况是,我们被一锅浓浓的“汤”所包围,我们叫它量子场。&b&观测&/b&这个动作,便是从这锅汤里面&b&召唤&/b&了一个粒子:电子。&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ae8d8f49_b.jpg& data-rawwidth=&1201&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ae8d8f49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f6ac38e138ab4aba38c01a_b.jpg& data-rawwidth=&955&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f6ac38e138ab4aba38c01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aab38f5eecf9e118ee0306e_b.jpg& data-rawwidth=&955&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aab38f5eecf9e118ee0306e_r.jpg&&&/figure&&br&&br&这提出了一种完全违背我们常识的,对于物质的认识。但是这是目前能提出来的最可信的,符合双缝干涉试验结果的解释。但是,我们该相信这个解释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扭过头去不看的时候,这个粒子就变成了一锅“汤”?我的有办法在不&b&“看”&/b&的情况下,&b&“评估”&/b&它到底是不是“汤”么?&b&观测&/b&这个动作真的有这么神奇么?它能影响物质世界?&b&观测&/b&这个动作又怎么界定呢?如果你愿意接受挑战。请往下看。&br&&br&-----------------------------------------------&br&&b&实验二&/b&&br&&br&下面,就是一个更加的诡异的试验:&b&量子擦除试验&/b&。如果你理解双缝干涉试验还有些吃力的话,回头再仔细看看,理清头绪,然后闭上眼睛,按摩一下太阳穴。继续。&br&&br&其实这个试验就是更加聪明的双缝干涉试验。在这个试验中,我们使用的是光子,而非电子。注意,光子有着和电子一样的波粒二象性。之所以使用光子,是因为光子有个非常好的性质:偏振性。所以你可以想象这是带着3D眼镜的双缝干涉试验-------&b&双缝干涉3D版!&/b&&br&理解这个试验还有一个重要的预备知识:量子纠缠态。这里不详细解释了,总之你需要知道,处于纠缠态的一对粒子,只要测量了其中的一个,另外一个粒子的状态也就是确定的,不需要测量我们也知道它的状态。就好比你只有2只袜子:红袜子和绿袜子。在观测之前,你每只脚上的袜子都处于&b&“薛定谔猫”的混合状态&/b&,但是我观察了你的一只脚,这只脚的袜子状态就坍缩为单一的颜色:要么绿,要么红;但与此同时,另外一只脚的袜子颜色也&b&混合状态&/b&也同时坍缩了,虽然我没有直接观察它。&br&试验中,光子的偏振性有四种:&b&水平、垂直、顺时针、逆时针;&/b&&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9e2bc6a239f218c970f3309c6faab35_b.jpg& data-rawwidth=&1083& data-rawheight=&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9e2bc6a239f218c970f3309c6faab35_r.jpg&&&/figure&下面就是3D眼镜啦!四分之一波长片:&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8c3fa1526dec3edb1dbb_b.jp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8c3fa1526dec3edb1dbb_r.jpg&&&/figure&3D眼镜的功能如下图所示:垂直的通过红色片变成了顺时针,水平的通过红色片变成了逆时针;绿色功能相反。&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4fb388d7579fddc59a4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4fb388d7579fddc59a4_r.jpg&&&/figure&现在,我们的光子发射枪要开始试验了。它通过一种叫做&b&下转换(down-conversion)&/b&的方式,一次发射两枚处于纠缠态的光子:光子A进入我的探测光子偏振性的探测仪,假如说叫做M1,光子B进入双缝干涉试验装备,最终落到挡板上,挡板后面有个偏振性探测仪,假如叫M2.&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70ec7acc3e02c6eac689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1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45f354ed727073dde4669_b.jpg& data-rawwidth=&1081&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45f354ed727073dde4669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439d35e002a8fa28ac5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439d35e002a8fa28ac5d_r.jpg&&&/figure&嘻嘻,不过是带上3D眼镜的双缝干涉试验!&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5fce7ffd5a5720dcda6fe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5fce7ffd5a5720dcda6fe_r.jpg&&&/figure&带上3D眼镜后,光子通过眼镜的偏振性改变了,但是并不会改变试验结果的干涉条纹:&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fdf537d851d1_b.jpg& data-rawwidth=&1083&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fdf537d851d1_r.jpg&&&/figure&下面就是真正让你脑子烧糊的部分啦!&br&假如我们打开M1:M1测量光子A的偏振性。由于A与B处于纠缠态,他们歧是是一个垂直一个水平,当光子B通过一个偏振片之后,偏振性就改变了。这个时候就与纠缠态,A的状态也会改变,测量A,我们就能知道光子B“到底”是通过了两个缝中的哪一条。这时候,惊人的结果发生了。只要打开M1,干涉条纹就消失了,挡板上的光子痕迹变成了两坨。而关闭M1,干涉条纹就又回来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14acef4a1b_b.jp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14acef4a1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ce8f6ee690f4db287fe_b.jpg& data-rawwidth=&723&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ce8f6ee690f4db287fe_r.jpg&&&/figure&注意,M1与试验设备没有任何物理联系,事实上,你可以把它放到宇宙的另外一端。它仅有的工作就是观察光子B兄弟的偏振性。所以这个试验说明了“观察者效应”。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只要M1打开,条纹就消失了,并不需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去看结果:到底哪个光子经过哪条缝啊?所以“意识”在这个试验中不扮演任何角色,你不需要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才能让量子混合状态坍缩为一个状态。在这里,冰冷的M1充当&b&观察者&/b&的角色。真正的&b&观察者&/b&的定义,还是个开放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br&&br&---------------------------------------------------------------&br&&b&实验三&/b&&br&&br&准备好了么?&b&如果准备好了,请往下看。&/b&下面是最让人震惊的部分。如果你对上面的部分还有疑惑,请务必理清头绪再往下看!&br&&br&这个试验来自Kim博士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84.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ys. Rev. Lett. 84, 1 (2000)&/a&&br&&br&&b&延时量子擦除试验&/b&,它甚至让我们对“因果关系”产生了怀疑。&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a49baefc06a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a49baefc06ae_r.jpg&&&/figure&上面的图是试验台,下面的解释很重要。一定要搞清试验台是如何运作的。&br&1. 一道激光通过双缝版,打到BBO上,形成了&b&两对&/b&纠缠态的光子;红色的光路表示光子通过了上面一道缝(缝A),蓝色的光路代表光子通过了下面一道缝(缝B)。请注意,光子的波长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颜色只是为了逻辑的区分它们通过了哪一道缝;&br&2. D0的角色是上一个试验中最后&b&观测挡板的角色&/b&,D1~D4是感光元件,图中的光路,从BBO至D1、D2、D3、D4的距离是完全一样的。是BBO到D0的两倍;&br&3. 如果没有D1~D4所有的设备,那么参考上一个试验,我们没办法知道某一个光子是通过红色光路到达D0、或是通过蓝色光路到达D0,光在D0上,形成了干涉的条纹;&br&4. BSa,BSb,BSc是三面半银透镜,它有50%的几率使得光子透过,50%的记录使得光子反射。&br&&b&红色光子&/b&的&b&纠缠兄弟&/b&,有50%的几率击中D4,25%的几率击中D1,25%的几率击中D2;&br&&b&蓝色光子&/b&的&b&纠缠兄弟&/b&,有50%的几率击中D3,25%的几率击中D1,25%的几率击中D2;&br&5. &b&情况A.&/b& 假如D4感光,那么我们就明确的知道,它的&b&红色纠缠兄弟&/b&击中D0;假如D3感光,那么我们就明确的知道,它的&b&蓝色纠缠兄弟&/b&击中D0。如此,我们就知道了D0上面每一个光子是通过哪条缝的了!&b&这个时候,D0上的干涉条纹退化了,变成了两坨光印!&/b&&br&6. &b&情况B.&/b& 假如D1或者D2感光,那么我们还是不可能知道D0上光子的光路情况,观测信息相当于被擦除了。&b&干涉条纹就被复原了!&br&&/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f94bc69d8c_b.jpg& data-rawwidth=&535&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f94bc69d8c_r.jpg&&&/figure&7. 注意这个试验很重要的一个暗示:D1D2感光和D3D4感光唯一的区别是,通过光路知识,我们能提取光子信息。没有观测者,没有观测意识,仅仅是&b&知识&/b&本身,仅仅使我们可能知道的&b&潜能&/b&,就导致了混合状态的坍缩;&br&&br&8. 最最重要的一点,&b&所有D1~D4的感光信息的产生,都是发生在D0感光之后的!!&/b&仿佛光子预知了未来,决定了自己在通过双缝之前是否坍缩。&br&&br&这对量子力学,甚至哲学上的因果关系,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时间,我会继续更新有关这个令人震惊的试验可能产生的内涵。&br&&br&-----------------------&br&&br&&b&思考,可能的解释,实验的含义&/b&&br&感谢大家的有益的思考!大家的问题都提得非常棒!问题我都看了,请允许我慢慢更新。&br&&b&-------------------------------------------------------&br&思考一&/b&&br&&br&先给大家提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大家思考:&br&量子力学每有一个新的实验或发现,宗教教徒就如获至宝的说明&b&这是上帝存在的证据&/b&!&br&如果你是其中之一,我邀请你思考如下问题:实验2和3中的&b&“纠缠光子副本”(纠缠兄弟)&/b&路径对于全知的神,是&b&已知&/b&的还是&b&未知&/b&的?以基督教的神耶和华为例,他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所以他(她)对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即将发生的事情都了解。&br&那么这说明了纠缠兄弟的路径对于他不是秘密。对于全知的上帝来说,光子路径永远已知。这就带来的一个悖论,上帝永远不可能获得“波函数”的任何知识,因为在他(她)眼里,波函数总是坍缩为粒子的,与&b&“全知”&/b&矛盾。更重要的是:试验3说明了仅仅是有人类知道&b&路径信息&/b&的&b&“潜能”&/b&就导致了波函数的坍缩,如果这样的上帝存在,他(她)的知识应该&b&腐化&/b&了宇宙中所有的试验环境,人类应该也&b&永远无法获取波函数的知识&/b&。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如果量子力学解释正确:符合圣经描述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哎,量子力学原来不是上帝的盟友呐!&br&&br&-----------------------------------------------------------------------------------------------------&br&&b&思考二&/b&&br&&b&&br&下面这一点非常重要!!!!!&/b&&br&仔细观察实验3的第二张图,结果图。R01 表示了落到D1上的纠缠兄弟在D0上的分布;的R02 表示了落到D2上的纠缠兄弟在D0上的分布。 请注意这个细节:&b&他们差了半个相位&/b&!当他们叠加的时候猜猜发生了什么?分布结果变成了波函数坍缩时的结果!!!&br&为什么会这样,你能给出一个优雅的猜测么?&br&&br&----------------------------------------------------------------------------------------------------&br&&b&思考三&/b&&br&&br&&b&实验三真的违反了因果关系么?&/b&&br&如果按照经典物理的假设,是的,违反了。但是实验结果结结实实的就在那里,怎么办呢?我们又需要扔掉另外一个重要的“常识”。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咽下去的结论:粒子是个伪概念。&br&粒子这个概念不存在,我们的测量并没有导致波函数严格意义上的坍缩,只是概率的波峰坍缩到一个范围内,让我们产生了“粒子”的幻觉。粒子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特定的波函数取值来描述。&b&信息超光速传播&/b&,&b&或者回到过去&/b&,这个假象只不过是两个波函数的“纠缠态”。&br&直觉好像告诉我们,擦除器是否激活真的把信息送到了过去,导致了波函数行为的变化。那么,在这个试验中,到底有没有&b&“有用的”&/b&信息回到过去,而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了呢?这个时候,也许是读者拿起笔算算的时间了。毕竟科普到一定阶段,文字和绘画就再也不能解释问题了,我们需要方程式。你准备好迎接挑战了么?或者,你可以尝试使用思考二的结果。&br&&br&---------------------------------&br&&br&&b&千万不要走火入魔!&/b&&br&&br&评论中有些读者问道:这可不可以证明世界是唯心的呢,这可不可以证明我们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呢? 你们的这些&b&“思考”&/b&并不新鲜,很多人开过这样的脑洞。&br&首先要说的是&b&,不,当然不能证明&/b&。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们的&b&“证明”&/b&其实是个伪概念,只是一种&b&看起来轻松的“解释”&/b&而已。然而真正的证明,讲究的是&b&证据&/b&。而且,如果你硬要说,量子力学也是让“我们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这种解释的可能性变得更加高,因为量子力学允许的&b&真正的“随机性”&/b&的存在。计算机模拟最害怕的就是“真正的随机”。再说,为什么想象模拟一定要套用人类的计算机概念呢?太没有想象力了吧!&br&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仔细想,“我们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这种问题本身,就是不可证伪的。由于科学的&b&可证伪性&/b&,它根本就算不上一个&b&“科学问题&/b&”,而落入了哲学的领域。&br&然而在哲学领域中,对于不可证伪的事情,我们有&b&“剃刀原则”Philosophical razor&/b&:由于“解释”的方式是无穷无尽的(everything can be explained away),我们必须允许有这样的规则,让我剔除可能性极低的“解释”,否则所有的哲学讨论都会陷入无意义的诡辩。&br&&b&最著名的哲学剃刀:奥卡姆剃刀&/b&&br&&b&When faced with competing hypotheses, select the one that makes the fewest assumptions. Do not multiply entities without necessity.&br&面对相悖的两种假说,选择所需要假设最少的哪一个;如无必要,勿增实体&/b&&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d3ead46cc40d402dec9d0_b.jpg& data-rawwidth=&1239&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d3ead46cc40d402dec9d0_r.jpg&&&/figure&&br&&b&最暴力的哲学剃刀原则:“牛顿的火焰激光剑”&/b&&br&&b&what cannot be settled by experiment is not worth debating&br&不能被试验验证的问题,不值得辩论&/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5baa1a719cc6f645e99fe947d2bf235_b.jpg& data-rawwidth=&1269&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5baa1a719cc6f645e99fe947d2bf235_r.jpg&&&/figure&&br&&br&&b&我最喜欢的剃刀原则:希钦斯剃刀&/b&&br&&b&What can be asserted without evidence can be dismissed without evidence&/b&&br&&b&无证据基础的宣称,可无需证据地驳回。&/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9e21dd096fa_b.jp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9e21dd096fa_r.jpg&&&/figure&&br&量子力学可能是科学中我们存在“认识缝隙”最大最多的门类之一。当我们存在认识缝隙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求助虚无,给我们一个轻松的解释,给我们安慰,缓解我们对无知的恐惧。这是人类的弱点:当我们恐惧的死亡的时候,我们创造了afterlife的幻想,诞生了无数死亡的邪教,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br&如今,当面对无知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的是&b&好奇和兴奋:&/b&一个更加广阔的宇宙等着我们探索。&br&我很喜欢考虑哲学,我很喜欢&b&哲学博士&/b&这个称呼(&b&Doctor of Philosophy PhD&/b&),我认为它很符合我们对于知识的终极追求。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知乎中对于哲学的讨论,大多数陷入了无意义的诡辩。&br&问题中另外一个回答
&a data-hash=&dca47027ebd6f450d336a& href=&//www.zhihu.com/people/dca47027ebd6f450d336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苏暖暖& data-hovercard=&p$b$dca47027ebd6f450d336a&&@苏暖暖&/a&提到:多看数学和物理,少看哲学和心理。&br&我明白她的意思,不过表达方式可能欠妥。我鼓励大家多考虑哲学,但是不要走火入魔。可能在考虑哲学问题之前,接受一点正规的哲学训练是必要并且有益的。&br&&br&祝大家思考愉快。关于量子力学的,会慢慢更新。&br&&br&---------------------&br&&br&相关回答:&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619968& class=&internal&&平行世界的理论是什么样的? - 爱小臭的回答&/a&&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事件的随机性能用混沌理论或量子理论来解释么? - 爱小臭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用占卜的方法预测薛定谔之猫的生死算是观测吗? - 爱小臭的回答&/a&
大家好,题主、各位观众。如果你们之前不能完全理解波粒二象性(现象本身,或者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用担心,我认为十有八九不是智商问题:量子物理的内容有太多“反常识”了。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脑袋在排斥这些知识;有的时候,我们对这些概念理解有…
物理学家每解决一个问题,自然就回应一个悖论,&b&而如今这种似是而非的情形越发严重&/b&,主要原因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图像丧失了,随之而来的&b&随机性&/b&、&b&主观与客观&/b&、&b&虚与实&/b&、&b&意识与物质&/b&是人类去建立一幅世界图景&b&注定会面临&/b&的问题。东方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得出观点:人去认识世界往往得到错误的结论,因为人以“知(个人理解与记忆)”和“见、识(五官摄入的感官)”去建立世界的图景和模型,正如人类曾经得出——&b&电子是一个粒子&/b&这样错误的结论,是因为无论用多么高端的仪器,最终必须归结到视觉和触觉去建立世界模型,事物的形状即是触觉和视觉的双重定义结果,所以我们直觉总是被颠覆。从影响面最宽泛的视角去看,恐怕物理学之内没有比释迦牟尼提出的这点更细思极恐的事情了。而题主所说的“细思极恐”即——&u&违背人类依赖于经验的、先入为主的直觉。&/u&被颠覆的仅仅是曾经研究赖以依靠的直觉和经验,并非颠覆已经认定的事实,&b&一般也不提倡用“细思极恐”这种字眼来强调现象背后的迷惑&/b&。20世纪的诸多发现将激化&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buFial5te0RbIh1ksp3_h9sowiyQwNb8qiz_Suqk6LwrYdgm_rlEx8Ns_matE8D6FM7zTba3M7E7IJx7IlE20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验主义&/a&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6905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理性主义&/a&的严重冲突,&b&前者认为必须从已经证实的经验出发、反对任何有超出经验的假设&/b&,后者认为人的理性推理对科研是有帮助的、&b&反对以暂时性的真理先入为主地看待现象而是加以宽泛实验研究&/b&。2005年美国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通过自然科学的教学标准,同意在学校的科学课程中引入和进化论完全矛盾的学说,本着科学精神理性地看待达尔文假说。这种时代的冲突将西方科学家分为两类,他们争论着上帝是否掷骰子,这也会蔓延到知乎上各种答案的评论中。&br&&ul&&li&&b&该问题本质上并非是物理问题,而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一个现象自身不存在奇怪不奇怪,它只有和其他事物放在一起产生的冲突才是奇怪。&/b&所以有人说完全不存在什么细思极恐,有人说确实很奇怪。本文将指出这些冲突点,不关心其是否细思极恐。&br&&/li&&/ul&&br&——————————————————————————————————————————&br&所谓直觉的颠覆体现在如下的诸多方面&br&&b&&u&很多概念背后的本质物理学家已经描述得很好了,所以本答案也尽力以物理学家的原话来回答:&/u&&/b&&br&&br&&ul&&li&&宇宙分为可知的形而下层面,和不可知的形而上层面:前者是宇宙的外在表相,感官所及的物质世界,是知识的领域;后者是宇宙的内在精神面,超乎人的理解力,是艺术和宗教的领域。&——爱因斯坦&br&&/li&&/ul&&br&【机械观哲学基础的崩塌】&br&&blockquote&事实上并非是“只有外行觉得细思极恐”:&/blockquote&&ul&&li&“所有不为量子力学感到困惑的人,都是没有真正理解它”&/li&&li&“近年来我们经验的大大扩展显示了我们简单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aike.com/wiki/%25E6%259C%25BA%25E6%25A2%25B0%25E8%25AE%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机械观念&/a&的唯不足之处,其结果动摇了观察的习惯解释所依赖的基础,事实上所有东西开始改变他们的性质和外貌,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整个经验完全不同了” —— &b&玻尔&/b&&/li&&li&“我记得那次与玻尔的讨论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很晚的深夜,几乎要以绝望结束;讨论结束时我单独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我一再对自己重复这样的问题:&b&难道自然有可能像我们从这些原子实验中看起来那样荒唐吗?&/b&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物理学的基地开始移动时,才能理解现代物理学最新发展的强烈影响;这种运动引起的感觉是,这块基地将同(曾经的那种)科学分离”——&b&海森堡&/b&&/li&&/ul&&b&机械论&/b&和心物对立的&b&二元论&/b&为20世纪之前的科学提供了坚实而合适的哲学基础,这种哲学把整个自然都解释成一个在运动中的、完全受制于物理学和化学规律的客观存在的体系——如齿轮构成的机械一般,哲学家早就意识到这种推理是过分“简化”的,它直接而果断地省去了自然中难以凭借现有理论说得清楚的部分。&br&从牛顿到麦克斯韦借由机械论人们描述了一个如掌中玩具般的世界,然而随着&b&不确定性、随机现象&/b&和&b&不完备性&/b&的涌现以及比物质更难以琢磨的&b&意识&/b&强势参与了物理实验,极大地冲击了当代科学的&b&哲学基础&/b&。很多答案在讲“写成公式之后一点也不奇怪”,而题目本身是在讨论物理现象背后隐藏的现实意义,公式只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它只代表能抽出数据的那一部分而不能代表物理现象本身,题主所问只是寻求&b&本质背后的启发性&/b&,并不关心公式间是否融洽。&br&&blockquote&冲突点:机械论不再提供坚实的哲学支撑。&/blockquote&&br&【时空独立性的崩塌】&br&&ul&&li&“今后空间和时间本身是注定要消退成影子的,只有&b&两者统一&/b&才能作为独立的实在而保留下来”——&b&赫尔曼&/b&&br&&/li&&/ul&在相对论物理学中,将时间加到三维空间坐标上形成第四维,进行变换后的每一维坐标都和原来的坐标中各个维有关系,这样时间和空间就不再独立。这使我们日常最习以为常的观念改变,当向一个学物理的问“这根棍子有多长”?他会摸着良心告诉你在他看来所有棍子都是金箍棒。&br&为解决各种表达困境,人们不再按时间序列去记载每一件事情,而是而是看成四维方式表示的事件网络,&b&它并不涉及时间的方向性,空间与时间等价统一在四维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CJLf5_lKfSYYhLqDXGYABO7ij4q94mGE-NwBl85LaPIfs20giljxls_wEbaBeiXlFU1USXuKis8GDKglX_BXt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连续统&/a&中。&/b&&br&东方人认为&b&时间只是人依赖事件序列去认识事情造成的幻觉&/b&,碰巧如今发现确实是这样。&br&&blockquote&冲突点:时空不再相互独立,在不同的运动速度下时空形态会不一样。&/blockquote&&br&【事物的独立性】&br&&ul&&li&“人们被引向关于整体不可分割的新观念,它否定了可以把世界分解成隔离的独立存在的部分的经典概念……我们把通常的经典观念颠倒过来,那种观念认为世界的独立‘组成部分’是基本的实在,而各种系统只是这些部分特定的、偶然的形式的组合。我们应该说,整个宇宙的不了分割的量子特性相互联系是&b&基本的实际存在&/b&,&b&而有相对独立行为的部分仅仅是这个整体中特定的、偶然的形式&/b&”——&b&玻姆&/b&&/li&&li&“一个基本粒子并不是独立存在、不可分解的实体。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组向外扩展达到其他事物的联系”——&b&斯塔普&/b&&br&&/li&&li&“宇宙学的最新发展明确的指出,我们的日常条件也是无法离开宇宙中最遥远的部分而存在的,如果脱离宇宙最遥远的部分,那么我们关于空间和几何的概念也就完全错了。我们的日常经验,甚至在最小的细节上都是与宇宙的大尺度性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根本不可能设想这两者分离。”——&b&弗雷德.霍伊尔&/b&&br&&/li&&/ul&曾经我们把所有物体都隔开来看,现在发现其性质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联系或者观测活动干扰的(如电子在未经观测时和观测时的两种不同状态),让人们的视线不得不由实体转到联系机制上、告别将电子单纯看做粒子的时代,从而引申出了“物质波”的概念;而在离我们地球上百亿光年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天文和物理现象,&b&我们的宇宙模型难以脱离它们存在&/b&,但诸多因素如光速等极大的限制了我们的观测能力。人类能否不离开地球或者超越这些限制去穷解宇宙的奥秘是个未知数,但无论能否做到都是一个很古怪的结果:要么人类永远在地球附近,要么人类可以到达上百亿光年之外的地方,甚至到达可观测宇宙的边界、触碰到远在天边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QBJ6F1CKzy19sObZtYTkg2sW1BLQ8z5SeGfNaBKeE_qlGeFcnuJL10OVpSoPNuu_Y8_o_t80gD_PvszQyiuibAVh-j8F3C6-9T757IT6AH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类星体&/a&等奇迹般的存在。&br&&blockquote&冲突点:1. 到了亚原子尺度,我们再也难以将物质看做一个&b&独立、固定形态而实在的存在&/b&,并将其与之外的事物划清明显的、彻底割裂的界限。未经观测的时候量子力学系统中的粒子处于&b&叠加态,&/b&它&b&并非处于一种固定唯一的状态中&/b&。这种叠加态在外界参与之下会坍缩成固定状态。&br&
2. 我们难以仅仅依靠局限的观测范围去了解整个宇宙。&/blockquote&&br&&br&【寻找外星文明的悖论】&br&量子通信只是短短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通信技术,而答主写下答案的今天(),网上报道了中国量子通信研究的新突破,同时出现了这么两则新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tock.hexun.com//.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型升级 抢占量子通信至高点&/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cztv.com/new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至上海将建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网络&/a&,我国也即将要发射量子通信卫星。人类使用无线电至今只有短短128年,我们的SETI试图去接收外星智慧生命的无线电信号,即便真的存在一种和我们一样以有机物为主要生理机构、甚至以DNA为遗传物质(如果真有高等外星生命可能完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形式),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和我们一样发明无线电波,可能确实也使用了上百年或者几百年,然而宇宙的年龄是130亿年,他们在哪一个亿年使用无线电波才能碰巧撞上SETI呢?外星生命未必一定离我们那么遥远。&br&&blockquote&冲突点:无线电在文明中&b&有可能&/b&只会存在几百年,即便算一万年,&b&会有什么技术取代无线电呢?&/b&&/blockquote&&br&【事物以自身本质形式存在观点的崩塌】&br&&ul&&li&曾经人们认为物体是由各自不同的某种“基本材料”构成的,然而现在人们知道&b&时空并非独立、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光子附上高额能量相撞能够产生基本粒子(理论上)&/b&、&b&正反物质相遇发生湮灭并产生γ射线、π介子和能量、&/b&曾经物理学家试图寻找一种“上帝粒子”——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不可细分的材料,最后理论证明其&b&基本上不可能存在&/b&。&/li&&/ul&&blockquote&冲突点:目前没有哪一种存在是“&b&最基本&/b&”的,并且它们之间常常可以以某种方式转化。&/blockquote&&br&&br&【物质实体性、确定性的崩塌】&br&&ul&&li&“按照场论,一个物质粒子,例如电子,只是电场的一个小小区域,其中场强的值很高,这表明在这很小的空间集中了相当大的场能。&b&这样的能节无法与其他部分划出明确的界限&/b&,它在空间中传播就像水波一样;事实上任何时候也不存在构成电子的独立粒子实体”——赫尔曼.&b&外尔&/b&&/li&&li&“现代物理学中,无法把世界分成不同组的物体,而只能分成不同组的联系……可以区别的只是某种联系,这对某些现象是最重要的……&b&这样世界就表现为事件的复杂结构&/b&,其中不同的联系或者交替,或者覆盖,或者组合从而决定了整体的结构” ——&b&海森堡&/b&&/li&&/ul&所谓“实在性”,&b&通常指一个物体能和其之外的事物划清明显的界限且其存在形式、本质固有特性不会轻易受到干扰,具有相对固定的空间位置&/b&,那些不依赖于观测、随时都处于相对固定的形态的事物都可以称作实在的,比如大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但到了亚原子尺度上这种实在性便几乎丧失了,根据量子隧穿效应其实人也是可以穿过能量壁垒的(请勿尝试),但人作为许多大分子构成的物体难以转为一个量子力学系统。以前流传很广的一个笑话就是,物理学家不得不在星期一三五把电子看成粒子,在星期二四六看成波,然后星期天祈祷上帝早日结束这个噩梦。&br&&blockquote&冲突点:无法将某些微观粒子定义为像宏观物体一样,具有某种如“几何形状”一般实实在在的、客观的自身属性。我们只能用数学模型去解释它们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的实验数据,但无法去探讨其本身是什么,它们既没有&b&唯一的形态&/b&也没有&b&固定出现在哪个位置&/b&。&/blockquote&&br&&br&&b&【&/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xueshu.baidu.com/s%3Fwd%3Dpaperuri%253A%dddae1e3ee9%26filter%3Dsc_long_sign%26tn%3DSE_xueshusource_2kduw22v%26sc_vurl%3Dhttp%253A%252F%252Fwww.cnki.com.cn%252FArticle%252FCJFDTotal-ZRBT.htm%26ie%3Dutf-8%26sc_us%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系实在论&/a& 通俗版&b&】&/b&&br&&ul&&li&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一个“结果”。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还有物体的广延性等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的性质,称为“因”。其次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件,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也可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再上人得到“红色”这类“第二类性质”,它至少部分地依赖观察者。“关系实在论”就是说,&b&关系参量是不可去除的&/b&,否则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关系是实在的。 ——朱清时&/li&&/ul&&blockquote&关系实在论提供了一套绕开实在性去解释现象的方法论,避免了实验中一些尴尬的境地。&/blockquote&&br&&br&【从物质到事件的认识观转变】&br&海森堡于1943年提出“&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pIOv7a5jGfKPQXAndzhXGJJqpFeqxNp8n4MippkEjAwaAVxGjRE1KbGxnR_dl5wg1LmFKOJWMYKuBg0l1PA3H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散射矩阵&/a&理论”,为了绕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在一起无法精确地描述个别粒子的位置,&b&将重点从物体转移到了事件和联系机制&/b&,而东方思想中关注的基本实体是“行”,即事件而非是某个客观的物体,这也是现代科学的一个&b&视角转变&/b&。“&b&上帝粒子&/b&”的定义也由一种新的定义取代,不再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材料”。&b&当然我们暂时不能妄下结论一切实物都是由联系机制构成的。&/b&&br&&br&&ul&&li&“现代物理学中,无法把世界分成不同组的物体,而只能分成不同组的&b&联系&/b&……可以区别的只是某种联系,这对某些现象是最重要的……这样世界就表现为事件的复杂结构,其中不同的联系或者交替,或者覆盖,或者组合从而决定了整体的结构” —— &b&海森堡&/b&&br&&/li&&/ul&&br&&ul&&li&“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b&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b&,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b&朱清时&/b&&/li&&/ul&&br&&ul&&li&“一个基本粒子并不是独立存在、不可分解的实体。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组向外扩展达到其他事物的联系”——&b&斯塔普&/b&&/li&&/ul&&br&东方哲学对物质的看法和当代科学是有一定趋近化的:&br&&ul&&li&“事物通过相互依赖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和性质,它本身脱离依赖便荡然无存。它并非是一个自己决定自己形态的独立个体,而是一组联系交互所得到的不停变化的结果,这种变化使得事物拥有一组不停在变化的属性。它可以转化为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事物、也可以转变时空状态,它不是一种固定实有的存在”——&b&释迦牟尼&/b&&br&&/li&&/ul&&blockquote&冲突点:为了避免前面提到的尴尬境地,我们转而去关注事件以及联系交互机制,不去关心它们是什么形状、在哪个具体的空间位置。&/blockquote&&br&【涉及“本质”定义的语言困境】&br&很多人喜欢开玩笑,说古代先哲怎么总是说:“XX既不是XX的,也不是XX的,也不是……”,又总说“XX绝不能用语言去定义”,这些智者明显在推脱嫌疑,实实在在去&b&定义&/b&这些本质性东西就那么困难么?然而如今一旦牵扯到&b&本质&/b&,我们的科学面临同样的&b&语言困境&/b&:&br&&ul&&li&要是问我们电子的位置是否保持不变?我们回答“不”;要是问我们电子的位置是否随着时间改变?我们回答“不”;要是问我们电子是否静止?我必须回答“不”;要是问我们电子是否在运动,我也必须回答“不”。
R·&b&奥本海默&/b&&/li&&li&我灰常想用一般性语言去描述原子的内部,但是我不能。——&b&海森堡&/b&&/li&&/ul&打开百度百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9OUXg6zPfcQLdUhNiFPQmy2YXXQ8ezpl-KcpDkPXkPz4cLKXHLIniUyU0cjAdj6x4uDZGB736LSyXSS5kLRh8NCwZg8tcFLG-PAayaF5b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子&/a&,你会看到第一句话是:&u&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u&,还是把它叫做“粒子”,&b&如果要问它“本质是什么”,则得到斯塔普和奥本海默这种似是而非的答案。&/b&人们早已放弃尝试用&b&一般性语言&/b&去准确描述这些东西了。&br&&blockquote&冲突点:一般性语言可以解释公式,但常常并不能用一句话去解释“XX的本质是什么”。未经观测的时候处于量子力学系统中的粒子在一种&b&叠加态&/b&之中,它并非处于特定单一的状态中。&/blockquote&&br&【来自数学的神补刀】&br&哥德尔证明了形式系统的不完备性,即我们使用的定理通常是永远无法脱离假设条件的,一旦脱离假设条件,一连串公式定理就失效了,并没有哪一套数学公式里面每一个式子都是“绝对真理性存在”。&br&而在物理里面也有自己类似的问题,正如现在我们懂得,只有当物体由大量原子组成且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b&牛顿力学&/b&才合理。当第一个条件不满足时,&b&量子物理&/b&代替了它;当第二个条件不满足时,&b&相对论&/b&代替了它,这三套理论都是&b&近似的且带有特定视角的&/b&,并没有哪个理论是“对的”。而我们在得出“XX是XX样的”的时候这套理论在世界的另一些层面会不会已经出现矛盾?正如用波的一套理论去解释光、用粒子的一套理论去解释光好像都不是光的本质。&b&能否实现统一,这有待于科学进一步研究。&/b&&br&&blockquote&冲突点:曾经我们以不停往下细分“实在的物质”使得科技迅速进步,如今这只能称作是一个回不去的“黄金时代”了。使得当今的物理面临更多难题,甚至包括来自其他学科的难题。&/blockquote&&br&&br&————&b&下面内容仅为转述及探讨一些不完全基于经验主义的学者的想法和研究&/b&—————&br&&br&&br&【意识与物质的纠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OeIt-Vf6UpYImBgndPlHTrUPOEDU8Zrh7-tsotQuIUHhvSxJs2xdOZM1KUyrFECsn7jCcmO4dd8m6dYL8heuXorr7k2iYyfbJS7_-SoEUa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认知科学&/a&的兴起】&br&&br&&ul&&li&“新理论被接受了,不是因为反对它的人改变了立场,而是因为反对它的人都死完了。”——&b&玻尔&/b&&br&&/li&&li&“难道自然有可能像我们从这些原子实验中看起来那样荒唐吗?”——&b&海森堡&/b&&br&&/li&&/ul&&br&量子物理发现了实验结果和人去观测与否有关系,这冲击了由古希腊时期便建立的根深蒂固的“&b&现代科学的基础哲学&/b&”——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相互独立的。也为认知科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观测和实验结果这种微妙的关系被物理学家用比喻转述出了多种版本的悖论。&b&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仅仅依靠物理学是绝对不行的。这是认知角度需要,不是哪个学科“科班还是非科班”的问题。&/b&&br&&br&1. 大脑的工作模式&br&2013年&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5qvMnjrL5kxeLZqWo8umihtQdEbSycx2vdEuVbfV17XKNPYye0QddIW2mTLndS9nQPWxkaqT3BnSeGDgKtAQkVQA4jZNdj5k3vs1f0F77qjXLEkReRbOykwCDEXjGqFkjZ-bZIND1M2agwZqGPthGMP0_7M3mtTbp3zhNTDQoAzDCynU_gd-Iy4DwwH5YKD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罗杰·彭罗斯&/a&与一名心理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1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nsciousness in the universe: A review of the Orch OR theory&/a&,认为意识是产生于量子水平的时空结构,其生理基础是神经元内部的“微管”结构,编制(O)即神经元突触输入端在微管中“精心编制”了量子计算,客观还原(R)是说,意识起始于叠加态,由于意识的自我坍塌(self-collapse)而&b&使多世界还原为一个确定的世界&/b&;同年Anirban Bandyopadhyay发表了一篇论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cbi.nlm.nih.gov/pubme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ncbi....../&/a&,实验观测到了微管表现出如同一个单蛋白质分子的电学和光学效应,意味着组成微管的蛋白质分子之间可能有着很强的相干性,能支撑该理论。相对于认为意识源于复杂的二进制计算的观点,量子意识是另一种&b&候选理论&/b&,目前较多人工智能专家认为电脑的二进制计算模式不可能实现人脑的功能。量子特性被我们了解之后、也为大脑的工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概念模型,这是物理学为其它学科做出的贡献。&br&目前对大脑的工作模式、意识是否是由物质构成的存在很多争论,主要集中于一些不断出现的难以解释的案例:比如人的大脑切除一半之后相当多人思维并不受明显影响,而梦游的人无须睁开眼睛也不会撞到墙,一些几乎没有大脑的人却拥有高智商并且以优秀成绩大学毕业、白痴天才、催眠等。诺贝尔奖获得者、脑神经专家Wilder Penfield通过一生的实验,得出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br&&ul&&li&“在我的一生中,意识是单独存在的,意识也是大脑必须存有的部分。成百上千的物体,成百上千的意识形态,在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的大脑好比一台电脑,但是是由大脑之外的东西编制而成的”。&br&&/li&&/ul&虽然物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但要追究意识和记忆究竟是什么?这方面我们了解得并不比宇宙多。这些学者对一些微妙联系的共同感知,促成了新的学科的诞生。&br&&br&&br&2. 极端理性主义的反思与新学科的涌现&br&就这个时代各种领域的哲学来说和过去几十年一样中国仍然远远落后,&b&西方已经把哲学和心理学的触角延伸到了任何一个实用领域&/b&以至于演化出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tPgoF5RoXiCzlzdBuUc_uGaGfun8htigv6CpHqqKrA7YyRHiOieFeAlCMSJ-d9K1td4w4GYQS50mtP-RzkYs9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心理学&/a&等新的学科,而能够适应新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被西方人遗弃,没能得到完善地发展,于是他们广泛而深入地去研究古老的东方思想。剑桥大学物理系教授B.D.&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5218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约瑟夫森&/a&于1973年因预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C7A0uVfzcZdgwvpm3_COjeulJitiUDTchOjcMiqpJcnVlBgbXnpW8eqzcWs9HZ3BYexX6XJPbdWA3kc-HfHqY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量子隧穿效应&/a&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他便转入了超心理学等&b&非传统科学&/b&领域的研究。这是一件唯物主义者无法理解的事情。&br&由B.D.约瑟夫森引荐的在西方的物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圈子中热起来的一本书《&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缠绕的意念&/a&》用大量图表和实验数据尝试去阐述意识和科学的关系,并反对先入为主的观念:&br&&ul&&li&“如果某种在其对立面存在压倒性证据的信仰被广泛接受,那么此时的信仰就是迷信。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当代——也是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迷信,就是对&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cbbEn9OKEsHhBazuB8Vl9q3BISWdbHI6wvh4_PMJ_LJaFDKr5ld1_oX7859k1rohfIOh83JNY8uHywKL_7Hl2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验&/a&不存在的‘科学神教’信仰。”&/li&&/ul&在经典物理的时代,没有任何主流人物会去质疑&b&一种基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科学&/b&是“&b&可能有失偏颇&/b&”的,这正是这个时代悄然的变化,是对一种由&b&现实改变&/b&不得不引发的对“&b&极端理性&/b&”的反思。人们迫切地寻找一套新的哲学思想。&br&&br&东方哲学都认为意识和物质有同源性,如图所示中科院&b&生物物理所&/b&及&b&高能所&/b&的专家一直在以实验方式研究特异功能群体,不过迫于历史原因目前转为非公开研究,由于和现有科学基础哲学冲突也难以用现有的知识去形成&b&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结论&/b&。发达国家对此则比较开放。日本科技厅放射线研究所主持召开“国际人体潜能研讨会”汇集全世界研究数据和论文并发表。&br&&b&其余研究机构还有&/b&:美国&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zYlzRsI2h5uOGDBmqd44rS825RpfFIY7mIQcMMRrZBnFzNycb51DWR4v251Dp0BxR3JfJbFPpJIMyWoDx0gle8gehG0oQqZClYQTgEqWLE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认知科学&/a&实验室(Cognitive Sciences Laboratory)、爱丁堡大学Koestler超心理学单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Koestler_Parapsychology_Uni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oestler Parapsychology Unit&/a&)、加州MISAHA研究所、荷兰乌得勒支超心理学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和福来友吉心理研究所等。&br&超心理学于1930年开始进行实验研究&b&意识影响物质现象&/b&与人体潜能,1957年学科带头人莱恩博士申请该学科纳入最权威的学术组织、《Science》杂志主办方“&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DUwW2oKEemgQ1sR81yHSONSrRXVBsDKfivJjNSK8c60IAmXMoyblG4yN2I176eAECpyyuVPYvbnuOElWLVLEG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科学促进会&/a&(AAAS)”并给出了研究数据和论文,因为数据过少被驳回,直到1969年终于拿出了足够多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成功被纳入AAAS。1985年爱丁堡大学设置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34589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心理学&/a&&b&教席&/b&(一种由学校最顶尖研究者担任的职称),中国则较为封闭保守,难以客观去看待现象,研究者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骂名不得不转入自费非公开研究,身后在&nature&发表文章,身前被指责民科,&u&不过这也是时代变换应有的尖锐矛盾。&/u&&br&&br&&ul&&li&&b&“科学之所以叫科学,是因为它不去对任何未经证实的事情下先入为主的定论,甚至不会声称科学本身是绝对真理。”——&/b&科研界箴言&/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8cfbb5de1ecc_b.jpg& data-rawheight=&286& data-rawwidth=&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8cfbb5de1ecc_r.jpg&&&/figure&&br&&br&以上就是所谓的“颠覆经验和直觉”的一些发现,事实上在科学史尤其是天文学中人类的直觉已经被颠覆过很多次了。但其实并非是在走向一种人类毫不熟悉的直觉,但&b&这种直觉与过去的经验充满矛盾&/b&,矛盾之中有人抗拒、有人认同,如下面引用所说的:&br&&br&&blockquote&“在原子物理学的发现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类认识的一般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并非我们根本不熟悉、前所未闻或者完全是新的。即使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它们也有一定的历史,而在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中更居有中心的地位。我们所要作的发现只是古代智慧的一个&b&例证&/b&、一种&b&促进&/b&和&b&精细化&/b&。”——J.R.&b&奥本海默&/b&&br&“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独立区别开的物体集合,而是统一体中任何独立个体都相互联系起来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他们所描述的经验与原子物理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是极为相似的。”——Fritjof Capra&br&“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科学研究对于理论物理的巨大贡献可能是一种迹象,它表明在东方传统中的哲学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哲学本质之间有着某种确定的联系。&——W.&b&海森堡&/b&&br&“为了与原子理论的教程作一类比……(我必须转向)这样一些方法论的问题,佛陀与老子这样一些思想家早就遇到了这类问题,就是在存在这幕壮观的戏剧中,如何使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的身分能够协调起来。”——N.&b&玻尔&/b&&/blockquote&&br&&ul&&li&&宇宙分为可知的形而下层面,和不可知的形而上层面:前者是宇宙的外在表相,感官所及的物质世界,是知识的领域;后者是宇宙的内在精神面,超乎人的理解力,是艺术和宗教的领域。&&/li&&br&&li&&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景;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cosmos)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各自的方式去做。&&br&&/li&&/ul&&p&——爱因斯坦·1918年4月演讲于柏林物理学会&/p&&br&&br&本文有争议的末尾只是引用现实材料理出一些研究者的观点,不代表答主观点,也不想去赞扬某种唯心主义或者让人们去研究超心理学。目前国内研究意识影响物质现象的不少是科研大牛,他们很低调,只转述有这么些学者在做这些事以及他们怎么想的,&b&时间将会给出答案&/b&。希望未来每个新理论少受一些像爱因斯坦当年遭受的挖苦与讥讽,毕竟受制于实验手段,关于意识的理论比关于物质的理论更容易出错,但本人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在此提出某种支撑或者新理论,仅转述。&br&&br&&u&21世纪将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年代,但&/u&&u&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将会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去研究,各自也将会得到能够弥补对方研究的结论,就像曾经那些相信上帝会掷骰子和不相信的人们,自18世纪以后,科学和哲学的界限从未如此模糊。&/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22669bfb9b342ca48e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
物理学家每解决一个问题,自然就回应一个悖论,而如今这种似是而非的情形越发严重,主要原因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图像丧失了,随之而来的随机性、主观与客观、虚与实、意识与物质是人类去建立一幅世界图景注定会面临的问题。东方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得出观点:…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平行宇宙并不是科幻小说作者灵机一动创造出来的概念,而是科学家们根据观测到的事实以及各种宇宙理论进行推理的结果。&br&&br&由于各式各样的宇宙理论有很多种,所以关于平行宇宙的理论也远远不止一种。&br&&br&在英文版维基百科Multiverse这个词条下面,可以看到有人把平行宇宙理论分成了多达九种不同的类型。&br&&br&在这些理论中,有一些相对简单易懂(例如视界平行宇宙),另外一些稍微琢磨一下也能大概明白(例如爆胀平行宇宙)。但是,还有一些诡异的平行宇宙理论格外地令人费解,尤其是那些跟弦论有关的理论,简直就像是一个科学家连续灌下两瓶伏特加之后的胡言乱语。&br&&br&答主在这里尽力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平行宇宙理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br&&br&好,我们开始。&br&&br&&b&1)视界平行宇宙&/b&&br&&br&这是所有平行宇宙里最简单易懂的一种,就让我们从这个开始讲起。&br&&br&请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有一个位于地球上的人正在仰望夜空中的浩瀚宇宙,那么他可以观察得到整个宇宙吗?&br&&br&
答案是否定的。这并不是因为他的仪器不够先进或是他观察的时间不够长。这 是由宇宙的特性所决定的。&br&&br&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而宇宙的年龄只有137亿年,所以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仪器,我们应该都只能观察到距离我们137亿光年以内的宇宙。 并且这个数字还没有考虑到宇宙的膨胀。由于宇宙在不停地膨胀,所以在这束光走完137亿光年的距离的同时,发出这束光的天体也在离我们远去。当这束光达到我们的眼睛时,这个天体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不止137亿光年了。考虑到这个因素后,科学家们把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远距离调整到了410亿光年。&br&&br&以地球为中心,以410亿光年为半径画一个球面,这个球面就是我们的宇宙视界(Cosmological Horizon)。&br&&br&这个视界外的区域是我们永远无法观测到的宇宙,因为光还来不及从那里到达地球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由于任何物体移动和信息传递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对于视界外的宇宙,我们不仅无法观测,也无法对它施加任何影响。&b&也就是说,视界外的宇宙跟我们是完全相互独立的。&/b&&br&&br&这里可能有人会发现一个逻辑上的漏洞。我们刚刚不是说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吗?那为什么上面的那个天体可以在137亿年的时间里跑到距离我们410亿光年的地方去?这运动速度明显是超过光速的!&br&&br&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物体的速度,指的是&b&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速度&/b&。上面的这个天体跑到距离我们410亿光年的地方去,是因为&b&空间本身在膨胀&/b&。&br&&br&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想象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在它的东西两端各生活着一小群蚂蚁。这两群蚂蚁都认为自己呆在原地没有动,但随着气球的膨胀,它们之间的距离却在不断增大。&br&&br&一天,住在东边的这群蚂蚁想要知道气球上是否还有其他蚂蚁,于是派出了它们中爬得最快的一只叫做博尔特的蚂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这个气球上,任何物体移动的速度和气味飘散的速度都无法超过博尔特的爬行速度。带着对新世界的期望,博尔特出发一路向西爬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br&&br&博尔特永远也到不了气球的另一边。虽然博尔特一刻不停地以最快速度爬行,但由于气球膨胀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它的爬行速度,它与西边另一群蚂蚁之间的距离反而越来越大了。所以博尔特永远也不会知道在气球的另一端是不是还住着一群蚂蚁。换句话说,西边的这群蚂蚁处于博尔特的宇宙视界之外。这两群蚂蚁无法以任何方式影响到对方,它们甚至永远无法知道对方的存在。它们所生活的世界相当于两个平行宇宙。&br&&br&现在,想象有一个无限大的气球,上面生活着无数群蚂蚁,每一群蚂蚁都位于其他蚂蚁的宇宙视界之外。那么,这些蚂蚁就相当于各自生活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之中。&br&&br&我们的处境就类似于气球上的一群蚂蚁,生活在一个半径为410亿光年的球形宇宙中,无法知道在这之外还有多少个其他的球形宇宙。&br&&br&看到评论区有很多关于这个宇宙视界的疑问,在这里补充说明两点。 第一,这个宇宙视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比如再过5亿年,当宇宙的年龄到了142亿年的时候,我们的宇宙视界也会随之扩大,因为我们可观测到的『空间区域』变得更大了。第二,目前的观测表明,从70亿年前开始我们宇宙的膨胀速度就不断地在加速。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宇宙视界的『空间区域』会逐渐增大,但由于其他星系在不断加速离开我们,在若干亿年后一些目前在我们宇宙视界中的星系反而会退出我们的宇宙视界,进入到一个我们永远也观测不到的宇宙区域中去。&br&&br&可能有些人对上面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关心是否有另外一个自己正在一个平行宇宙中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br&&br&如果,只是如果,我们的宇宙是无限大的,那么将存在无数多个平行宇宙。而由于每个平行宇宙中的粒子数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给观测的精度设一个上限的话,所有粒子排列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休闲裤子fab讲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