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土都不如它,它是养花的土怎么配万能土,一年四季都爆盆

这种“肥”,是养花的万能肥,比腐叶土、淘米水强百倍这种“肥”,是养花的万能肥,比腐叶土、淘米水强百倍盆栽小栈百家号养花时间久了了,就会掌握一些养花的小窍门。有些技巧,源自于生活,很实用。比如最为常见的用淘米水浇花,配制营养土的时候加入腐叶等等。养花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只有用心去养,才能把每一种植物花卉养好。在养花的时候,除了浇水、盆土以外,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那就是施肥。俗话说养花薄肥勤施,浓肥不可施,但是哪种肥效果最好呢?用复合肥等无机肥,不如有机肥好,但是有机肥大部分都有异味,像厩肥、鸡粪等。用“这种”肥可以替代厩肥,它可是天然的有机肥,养花万能肥。它可比什么腐叶土、淘米水养花强百倍!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发酵后的黄豆水”。黄豆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氮元素以及部分磷等微量元素,非常利于植物花卉的生长。尤其适合花卉根系的吸收,提升根系的抗病能力,使其长得更加粗壮。这种发酵后的黄豆水,可以用来浇大多数的植物花卉。当然了,制作发酵黄豆水也是有不少讲究的。因为如果用不发酵或者发酵不完全的黄豆水,浇到花盆里后,会因分解而散发大量的热量,提升盆土内的温度,进而烧伤根系,会导致花卉植物黄叶。让黄豆发酵的方法也比较好操作。首先将黄豆洗干净后,浸泡俩小时,煮熟后装进密封的水瓶内,灌满水后加入一两片的橘子皮(可以去发酵的酸味),将瓶盖不要拧的太紧,然后放在太阳下两周即可。长时间用腐熟的黄豆水,浇吊兰、绿萝、虎皮兰以及君子兰等植物盆栽,可以让它们的叶片越长越油绿,而且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施肥了。因这种发酵黄豆水制作周期长,所以建议做的时候,可以多弄点黄豆。浇花的时候,每周浇一次,这样就可以满足花卉的生长需要。黄豆在发酵后,除了液体可以用来浇花外,滤出的黄豆,已经变得跟松软,它也可以用来养花。因已经发酵过,所以埋在花盆的盆土里,也能起到很好的肥效。具体操作为,在花盆的边沿,直接挖几个小洞,将2-3粒黄豆埋进去即可。不管是发酵后的黄豆水还是腐熟的黄豆,都是“天然的有机肥”,再加上取材容易,家家户户都有,因而可以说是养花的宝贝了!关于养花的小知识就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记得点赞和分享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盆栽小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绿植知识,传授盆栽技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什么松针土、腐叶土都不如这种土,它才是养花的万能土,养啥旺啥什么松针土、腐叶土都不如这种土,它才是养花的万能土,养啥旺啥农民爱花草百家号什么松针土、腐叶土都不如这种土,它才养花的万能土,养啥旺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爱上了养花,随着而来的就是网上出现了各种养花小技巧,养花小方法,养花小妙招什么,简直是层出不穷,比如松针土、腐叶什么的都出来,小花感觉这种土壤养花是有效果的,但是都不如这种土,它才是养花的万能土,养啥旺啥!这种土是什么土呢?且听小花慢慢说。其实就是一种骨渣土,这种土是一种万能营养复合土,养什么旺什么,而且制作方法也不难,还没有异味。方法如下:花友们可以收集骨头,这种东西很容易找到,家里吃各种排骨及鱼的时候可以把骨头都留下,收集起来后,就可以放到阳光下暴晒10天左右,然后再放到清水里浸泡20小时左右,去除上面的剩余的盐分及佐料后,把它放到高压锅里再闷煮30分钟左右,闷一会,取出晾凉后,再次暴晒,这个时候骨头就会变得特别酥脆了,找个小锤子一敲就能碎,花友们可以自己想办法,把骨头弄的是越碎越好这个时候花友们可以找一个不用的花盆,下面先垫上一层鲜树叶或是烂菜叶,再垫上园土,然后再放一层骨渣,再放园土,骨渣……,以此推,浇透水,最后用园土,再用塑料袋封口,然后放到太阳下暴晒30天左右(在这期,风吹、日晒、雨淋都不用管它)就可以使用了,使用时可以用这种土掺点粗砂直接养花就可以了保你养什么旺什么,就是10年不施肥,也能让你的盆栽枝繁叶茂,花大色艳。像君子兰、长寿花、发财树、文竹、绿萝、蔷薇、栀子花、茉莉、茶花……都能用这种万能土,为了养好花,用心是关键,除了营养,我们还需要浇水上多用心,因为最近小花调查发现有很多花友的盆栽都是浇水不当造成的死亡,感觉真的好痛心,基于此,下面咱们再分享一下5种常见盆栽的浇水方法,希望您喜欢!一、君子兰怎么浇水?君子兰叶面宽大,质地柔嫩,要求土壤含水量较高,空气湿度较大。君子兰不能缺水,否则肉质根萎缩,叶形瘦弱,暗淡无光。浇水时要坚持半干就浇水,浇则浇透的原则。但是君子兰盆内不能积水,而且浇水时要注意不能浇到它的叶心,以免发生烂心病,导致“砍头”。一般情况下君子7天左右浇一次水浇即可,夏天高温时,可以用湿布时常擦洗它的叶面,并经常在植株四周喷水,改善君子兰的温湿环境。二、茶花如何浇水?一般山茶花都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所以要主要给山茶花浇水,但是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土壤不要太干或者太湿为好一般在春夏季多浇水,这也有利于山茶花的生长,冬季的时候要注意少浇水,两到三天浇一次水为好三、长寿花如何浇水?长寿花与其它多肉花卉一样,体内含有较多水分,抗旱能力较强,故不需要大量浇水。生长期间只要每隔4~5天浇一次透水,保持盆土略湿润即可。夏季,因为水分流失快,可每天傍晚浇水1次。冬季寒冷,长寿花进入休眠期,就应控制浇水。四、发财树如何浇水?发财树对水分适应性较强,一般在室外大水浇灌或在室内十多天不浇水,也不会发生干旱现象,给发财树浇水的首要原则是宁湿勿干,夏季高温季节要多浇,冬季要少浇;生长旺盛期要多浇,株小新栽的要少浇。正常情况下15至20天浇一次水就可以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希望您喜欢!您的分享、转发、留言、点 赞、阅读及收藏都是对小花最大的支持及鼓励,都是小花前进的动力,再次对您表示感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农民爱花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农民种花,经验丰富,和你分享花草种植经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什么松针叶、腐叶土都不行,它才是养花的“营养土”,养啥旺啥什么松针叶、腐叶土都不行,它才是养花的“营养土”,养啥旺啥百姓一家亲百家号像松针土、腐叶土都没有这种土好,它才是万能的营养土,养啥都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许多人都喜欢上了养花,应运而生的就是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养花小技巧,养花小方法,其中就有松针土,腐叶土,小编感觉这种土是有一些效果,但都不如这种土,它才是万能的养花土。骨渣土,这种土营养丰富,养什么都很旺盛,而且制作工艺简单,不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方法如下:平常没事收集一些骨头,很常见,家里吃一些鸡鸭鱼肉的时候把骨头留下,收集起来放在阳台晒十天,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大约20小时左右,我上面的盐和调料冲洗掉,放在高压锅煮上30分钟,闷一会儿,等温度降下来,继续暴晒,这个时候,骨头会变得很酥脆,拿小锤子一砸就碎,朋友们可以自己想想办法把骨头剁成粉末。然后找一个闲着的花盆,盆底铺上一层新鲜树叶或烂菜叶,铺上一层土,再放一层骨末,再铺土,骨末……用水浇到底,最后再铺上田园土,用塑料袋封住口,拿到太阳下面暴晒一个月左右,期间风水日晒什么的都不用管,使用时用这种土掺点粗砂就可以了。不管你养什么都很旺盛,哪怕十年没施肥,你养的花草植物也照样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像君子兰,蔷薇,绿萝,茉莉,等等都可以用这种土,想要养好植物,用心才是最重要的,除了一些必要的营养,再浇水问题上也要多用心。一、君子兰君子兰的叶面比较宽大,质地柔嫩,对土壤含水量要求比较高,空气湿度比较大。每到半干的时候就需要浇水,浇则浇透的原则。但是呢,君子兰盆内不可以有积水,并且呢浇水的时候尽量避免浇到叶子的最中心地方,这样就不会发生烂心病,导致从头开始坏掉,我们可以控制7天浇一次水,在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湿布擦拭叶面,也时常在盆栽旁边喷水,改善温湿的环境。二、长寿花长寿花不需要每次交很多的水。四五天浇一次水即可,保持盆土略湿润就好。因为夏天水分蒸发快,可以每天傍晚浇下水。长寿花在寒冷的冬天,进入休眠期,应该控制浇水的频率。三、发财树发财树是很耐旱,发财树浇水切记一点宁愿水多也不能缺水,夏天温度高,多浇水,冬天少浇水;快速生长的时候多浇水,苗小的时候少浇点。平时半月浇一次水就已经完全行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百姓一家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心灵美,是一道不一样的靓丽风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1K7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9K5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都交给了市场?
中国走到今天,在民生保障方面曾经走出一条适应国情、适应我们制度安排的路。但后来在民生领域盲目 “与国际接轨”,导致今天形成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
我们曾经笃信市场,以为市场真的能搞定一切,然而,市场却往往失灵,特别是在民生领域与社会建设上。现在仍有不少人依旧沉浸在市场迷思之中,这是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时刻注意的。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玛雅,就民生领域的市场化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
一、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政府不是万能的,但民生领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领域也基本都是社会化管理,而不是市场化管理。而我们很多人的理念是,社会领域就该分,卖医院,卖学校,责任分到每个人。这是非常错误的。
中国最大的软实力,就是凝聚亿万人民的根本制度,可以说,这个一旦动摇了,把国有企业和公立医院、学校都交给资本办,我不否认他可能办得很好,因为市场上拼出来的这批人很能干。但是都交给他来办,老百姓的利益就有可能被他的“能干”搞到他个人的腰包里。如果任由他们搞这制那制,变着法儿把仅剩的一点国有企业折腾光,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改变了,怎么保证你能长期执政?
新医改从2009年开始,目前覆盖面已超过96%,从国家政策来看,不能说决心不大、力度不大。可为什么政府投入大大增加,老百姓看病的负担仍然过重,没有充分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
新医改到现在6年了,实事求是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近13亿城乡居民,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全国医疗费用翻了好几番。万亿,2013年已经3.2万亿,2014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估计不会低于3.6万亿。可就像你说的,这么大的投入进去,看病却越来越难。原来没医保时,看个感冒100元,现在北京一个普通门诊已到了500元。即使报销一半,个人花钱也比原来多很多。水涨船高,费用在不停地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认为是国家宏观治理有问题。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医改走到今天,实际上考验的是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换句话说,医改是个窗口,能看出我们国家的宏观治理存在问题。
是什么样的问题?方向性的还是政策性的?
方向不明,政策不当。医改这么多年了,国家层面要建一个什么制度,到现在还不知道。医保、医疗、医药三方面完全不协调,各吹各号,各唱各调。人类社会探索到今天,要么是全民医疗制度,就是国家办医院;要么是全民医保制度。我们现在公立医院国家基本不给钱,然后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办医保,把钱“分给”千家万户,再让医院从医保里收费。我说这叫“反弹琵琶”。
本来国家直接把钱投给医院,同时积极加以监管,老百姓看病的问题就能解决。现在国家把钱投给个人,然后让医院去挣这个钱。新农合和城居保,国家今年投给每个人380元,医院一转手就给挣走了,给多少也挣走了。让自己的医院挣自己用税收办的所谓保险,这个体制机制不但不顺,而且花钱多效益差。
医药领域就更乱了。几千家药企过度竞争,造成中国的药品生产严重过剩。这个过剩不是像牛奶一样倒掉,是靠贿赂医生、贿赂医院,让老百姓狂吃药来增加GDP。
换个角度说,中国人看病难跟需求大有多大关系?2014年中国就诊人数超过70亿人次,住院2亿人次,太惊人了。
我们的一些需求是被造出来的,过度医疗是普遍现象。由于医改至今没有解决医院创收带来的问题,政府投入越多,医疗趋利机制就越膨胀。医生被“逼”得一天到晚狂看病,必然水涨船高。现在不要说普通人,连一些有资源的人都看不起病,要是在英国绝不会有这种事。英国是高水平的全民免费医疗,国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免去所有国民患病后的担忧。我们现在谁生病了,没有人对他负责。他只能到处求人,找医院找医生,浪费时间精力不说,整个体制都搞乱了。到最后,有权有势的人能得到好的服务,普通老百姓能得到吗?
有没有这个因素?我们医院少,医患比例不对称,所以造成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局面?
跟英国比,中国人均的医生数和床位数并不少,我们的问题是无序。英国除了急诊可以随时推门就进,一般情况下是先看家庭医生,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需要转诊才转往上一级医院。这样有急有缓,十分有序。
但是我们的医院,所有的病人都堆在那里,不管大病小病,能不人满为患吗?原因就是我说的,国家治理出了问题,谁对老百姓负责?因为做了没好处,不做也没坏处,而且照样升官。
既然中国人均的医生数和床位数并不少,为什么7个城市放开,允许外资独资办医院?
这可以说是对国际规则基本不懂,对维护中国人的权益不负责任。外资独资办医院是殖民地时期的产物,有主权的国家是不可以这样做的。你在美国居住过,你看到一家外国人的超市吗?看到过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吗?同样,你去法国、英国也看不到美国的超市。国外连超市都不允许外资,更何况医院?
外资办医院背景很复杂,很可能是来拿你血液样本的。各种与遗传信息相关联的,都是国家安全问题。日本侵华时不就拿中国人当试验品吗?现在中国是独立主权的国家,怎么能让外资独资办医院呢?
退一万步讲,即使你需要,也要跟他谈,这是你的筹码呀。比如说,我对你开放,你对我开放不开放?如果这个你不对我开放,那你开放别的。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单方面就开放了。连WHO总干事陈冯富珍都看不过去了,说你们的步子也太大了吧?
外资医院进来,那不把中国医院的好医生都给挖走了?
就是呀。所以我说,我们国家宏观治理出了问题。中国现在不缺钱,完全可以给老百姓提供不错的医疗,可是我们钱没花好。就算我们的医院不够,开办外资医院扩大供给,有几个外国医生能来?来个仨瓜俩枣的,还是得靠本土的医生,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医生啊。
一旦外资医院进来,地方政府又把它作为一个经济的亮点。坦率说,这不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我们老是在为少数人服务,普通老百姓有几个能看得起外资?而且说实话,外国医生并不比中国医生好。医学是一个实践的科学,中国是人口大国,患病的人数这么大,好好培养自己的医生,他们都能成为名医。
也就是说,医改6年,我们的医疗至今还在市场化的漩涡里打转。
现在泛泛说社会政策要托底。底在哪里?怎么托底?你的治理体系能不能托住这个底?中国医疗保险征收的费用世界之最,北京占工资的14%。没有哪个国家这么高,你在美国交过税,有这么高吗?我们的养老保险也是世界之最。老实说,很多民营企业要是真按国家标准交税,不要说五险一金,就是三险一金——养老、医疗和失业,他也撑不住,肯定垮掉。但是这么多钱收上去达到什么效果了?看病还是贵,越来越贵。这说明我们的治理体系有问题,钱浪费了。
(本节前半部分有删改)
二、民生领域“与国际接轨”是自毁长城
中国现在不光看病难,普通老百姓家孩子上学难,住房、养老都难。
这几个方面过去恰恰都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今天却成了难题。过去国有企业有医务室,有托儿所和学校,有家属区,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了。后来说企业不能办社会,把这些都一刀切了。现在回头看,我们过去的机制设置其实是非常好的。你在这个企业工作,你的一切和这个企业是联在一起的,你自然而然就以企业为家了。我上中学时曾经下工厂劳动一年,那些老工人觉悟非常高。我们中学生不懂事,干完活用润滑油洗手,工人看到马上制止,说你们这是浪费国家财产。那时候的工人真的是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
现在不一样了。国有企业的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制,很多是农民工,流动性非常大。工人不会说,企业是我的家,已经没有这样的政治意识。
反过来,国外现在却是采用我们当年的模式,企业和社会结合。比如韩国,浦项钢厂是世界最大的钢厂之一,那个城市就是一个以钢厂为龙头的社会。不光有医院、学校,连大学都有,培养出来的人就为钢厂服务。那里的棒球队非常强,甚至还有电影业。非常齐全的一个社会,人们在那儿安居乐业。
人家往社会化方向走,我们往市场化方向走。
我们太追求利润了。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就是利润增长多少,逼着企业走向唯利是图,忽略它的社会性。企业怎么能只顾利润?你雇了这些人,不管他的生老病死吗?我刚回国时去首钢调研,首钢医院当年花很少的钱,保证了全体工人和家属的免费医疗。后来改为社会保险,交的钱是当时办医院的好几倍,却只保工人,不保家属。首钢医院也被推向社会,自己挣钱去了。最近贵州毕节市4名儿童服食农药身亡事件,暴露的问题就是,企业支付的工资仅能维持工人个人的生活,而家庭和社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
出了这样的事,真的要从根子上检讨过失,否则惨剧还会发生。
中国走到今天,在民生保障方面曾经走出一条适应国情、适应我们制度安排的路,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所谓的“与国际接轨”,真的是自毁长城。今天出现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太相信市场了,所谓“不找市长找市场”,以为市场真能搞定一切。市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下一步发展最需要警醒的,一定要从这个偏向走回来。
你谈到,中国药企过度竞争,造成药品生产严重过剩。这样一种混乱局面,监管部门不管吗?
要是有人管至于这么乱吗?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体制机制需要变。比如产业政策,所有的赶超国家没有哪个没有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是国家战略,国家对本国的重点产业优先扶持。中国当年也有产业政策,可现在呢?每次五年规划也说这产业、那产业,比如医药产业,若干年都在说是重点、要优先,可是我满世界问,谁管医药产业?不知道。现在只有一个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么多的产业,一个工信部管不过来,客观上成了形同虚设。结果就是政策缺失,比如医药产业。
举个例子,别的国家都有强仿,世卫组织(WHO)允许强仿——你不用做研发,把人家的药拿来仿制就可以。比如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一盒卖元,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一盒200元,连它1/100都不到。很多中国患者吃不起格列卫,就买印度的“格列卫”仿制药,药效达到99.7%。中国有最大的白血病人群,因为人口基数大,可是国家没有任何政策鼓励生产仿制药来保护老百姓。
更为讽刺的是,去年国内有位白血病患者因为网购印度生产的“格列卫”还被起诉。
这背后的问题是,我们的管理结构需要调整。中国在前30年那么穷的时候,为什么老百姓能看得上病,吃得上药?1949年刚解放时一支青霉素一根“大黄鱼”(金条)都买不到,那不就是今天的奢侈药吗?那时候我们怎么做的?国家组织大规模生产,实行补贴,流通是国家三级批发。新中国最早建的药厂是华北制药,大量仿制青霉素,就把青霉素从奢侈品变成了“白菜”,2分钱一支,老百姓当然用得起。
所以你看,当年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只要抓在关键环节,一举就能解决问题。医院是国家办的,医务人员是国家培养的,药品是国家生产的,流通也是国家控制的。医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合作体,费用很低,老百姓就能看得起病。
过度竞争将中国药企锁在产业低端。
众多小企业过度竞争的结果是,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很薄,没有任何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药企是高度垄断的——美国为全世界提供药品,前20大药企市场份额超过60%,前3大流通企业市场份额在96%;法国、英国、瑞士都是只有几家药企。中国5000多家,但前100家市场份额不到50%,前3大流通企业份额约30%。国外大药企的研发投入一般是销售额的20%,中国1%都不到。那你想是什么局面?他一家跨国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超过我们5000家。所以中国就被锁在这个低端,我们的企业发展不起来。
中国药企不赚钱,为什么药品还这么贵?医院怎么能以药养医赚钱呢?
这又是一个问题。5000多家药厂过度竞争,造成利润非常薄。那药的利润在哪呢?在流通。可能出厂价是1元,到消费者手上却是100元,100倍的价格上涨。医生拿回扣,医院拿回扣,所以虚涨上来几十倍、上百倍。这相当于我们的企业受到几座大山的压迫。第一它在低端产品的位置,各方面的成本压力都在它头上。然后它的产品,流通环节要攫取一大块利润。那你想能创新吗?靠什么创新?最糟糕的是,很多腐败都在流通领域。卖药的贿赂医生,贿赂医院;其他领域呢?贿赂各路人呀。这不但腐化人心,也极大增加了产品成本。
市场竞争确实释放了很大的生产力,但是过犹不及,现在到了不得不重视弊端的时候。所以我认为,是该反思、做出调整的时候了。中国经济真正要升级,经济理论一定要升级。
我们的药品市场就成了跨国公司赚取暴利的场所。我们现在70%是进口药,90%以上的耗材和器械——CT、核磁、彩超、钢板、支架等,全是进口的。这实际上是在抽我们的血呀!医药行业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行业,他们又是以最高价格进中国,不是把我们辛辛苦苦挣的一点血汗钱全都赚回去了吗?我一直在讲,中国医改的配套工程应该是药品和设备耗材的国产化。不走这条路,再多的钱投进去都不够。
我出国调研发现,我们国家太缺乏宏观治理了。你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人家是铁哥们,但是在利益上算得非常清楚。比如美国制药公司要在英国卖多少药,英国制药公司就要在美国卖多少。他们每年都谈判,你给我开放多少市场,我就给你开放多少,法国、德国也一样。而我们基本上是裸放,你想来就来,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没有任何限制。所以才会出现葛兰素史克这种事,拼命贿赂。我们成了他们跑马圈地的地方。
三、改革就要克服利益集团的阻力
5000多家药企小打小闹,为什么不进行整合?
李玲:地方政府首先就要抵制,因为药企是税收的来源。当时我们在设计基本药物制度时,曾经提出“定点生产”的方案。定点生产自然就能淘汰一批小企业,因为大企业才有能力生产供全国人用的药。但是药企的力量太厉害了——2009年医改方案出来时,定点生产被否了,变成省级招标。在省里招标,地方政府肯定保护当地的企业。
国内医院进口医药、设备都是自主决定吗?不是国家统一配备?
是。所以进口商都是各个击破,只要搞定医院就行了。背后很多都是有背景的人在运作,我们这么多年怎么呼吁都没人理。
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
中国现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利益集团已经很强大,但是我们没有任何防范利益集团的措施。我在无数次会上都提出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我。这种潜规则的结果是什么?你要为老百姓做事非常非常难,但是你要为利益集团做事很容易,有人会支撑你。为老百姓做事,你博弈的是利益集团,对手十分强大。所以这些年来,基本上做医改的人都是“烈士”。
政府一旦被利益集团俘获,老百姓的利益就没人管了。
这是最大的危害。
求是网今年2月刊登文章《医改要防止颠覆性错误》,指出医疗保险商业化是医改的主要危险之一,会导致医疗费用高涨、公平性下降,带来经济和社会风险。现在政府把大病保险交付商业保险资本掌控,这个情况意味着什么?
李玲:这又一次说明利益集团的强大和危害。大病保险交付商业保险资本掌控,这件事涉及十几亿中国人的利益,就这样不声不响、几乎毫无阻碍地给做实了。其实政府真想解决大病保险问题,完全可以在社保内部想办法,现在却是从社保基金划拨资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这造成两个问题:第一,多一个环节就多了一份成本;第二更甚,由于商业保险机构赚钱至上,只想收取保费而不愿付钱,用社保的钱向保险资本购买大病保险,就是拿人民的钱向其进行利益输送。去年国内的商业保险收到保费约1600亿元,仅报销了约500亿元,保命钱的大头变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
美国的医保主要是靠商业保险,而美国医疗在西方国家中是最昂贵、最低效的。当年希拉里领军医改,发现美国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征收的保费,仅三分之一用于病人报销,三分之二成了保险公司的暴利。美国纪录片《医疗内幕》揭露其医保行业的黑幕,医保资本就是一群只会收钱、见死不救的吸血鬼。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削弱和摒弃商业医疗保险,而我们还在一味学美国。老实说,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过多地学了一些美国的简单动作,以程序正义掩盖实质非正义——只要程序正确,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拿我没办法。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政治无赖,会把我们带到沟里去。
四、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一盒格列卫在中国卖25000元,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口的,为什么价格会翻成这样?既然印度的仿制药这么便宜,我们为什么不从印度进口呢?
印度的药没有通过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至于进口格列卫价格为什么会翻成这样,这是非常揪心的一件事。我跟一些跨国公司谈过,凭什么你们的药在中国卖得那么贵?很多药专利期都过了还卖那么贵?他说我可以降价,但是在中国的营销成本非常高,因为你从来不给我量的优惠。你给我量,我价钱就可以降,但你是一盒一盒买的,所以价就高。
你看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9%财政投入这么庞大的费用,但医药费不到10%。我问他们管理部门是怎么控制的?他是以国家为主体全球采购,跟全世界大的跨国企业谈。英国6000万人口,他以量来换价:我6000万人的市场给你,你给我什么价?这实际上也省去了这些药企的流通成本,药企还是赚的,就能接受这个价格。所以英国人用的是最好的药,价格又很低。
以量换价,中国这么大的需求量,我们什么价换不来?
我们国家谁在算这个账?现在是各省招标,一个省跟跨国公司是谈不下价的。中国30多个省市区,哪怕丢了你这个省他也不会降价,除非是以国家为主去和他谈。我跟英国NHS前总裁谈,他都不能理解。他说,我6000万人的市场跟他们谈,谈成白菜价,你们13亿人可以谈更好的价呀!你们这么好的讨价还价的优势为什么不用? Why not?过了一会儿又回来问,Why?
我感到非常悲哀,我们国家谁在管这个事儿?谁在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所以我们的治理体系要变,不能光说为人民,要有切实管事的机构。发改委30多个司局,真正涉及社会的只有社会发展司,其他全是经济。但是你看国外的机构设置,民生是大头,经济是小头。比如美国劳工部,十几万人,卫生和人口服务部也是巨大的。
从“格列卫”仿制药案,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得到的启示是,国家要对老百姓的医疗卫生负责,远远不是建立医保就完成了,何况我们现在医保水平还很低。需要做一个制度设计,从医疗、医药、医保全方位入手,几方面形成联动,才能为老百姓提供健康保障。现在北京的人均医保水平已经超过台湾了,北京大概是7000元,台湾是5000元人民币。但是台湾是高水平的免费医疗,北京很多进口药都不报销。为什么花钱多却不如台湾做得好?就是没有制度安排,没有宏观把控,太多的钱浪费了。
国家治理不能大撒把,以为只要放开就好,甚至不惜裸放。就像一家人过日子,当家长的心里得有数,钱要花在需要的地方。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事事穷。花钱没算计,一个家必垮无疑。2014年发明的这个词——“任性经济学”,不无调侃,但发展经济当然不能信马由缰,走到哪是哪。现代经济要有计划、有规矩、有管理,我们的决策者,包括参与政策研究的人,都应该好好想一想,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要真下一番功夫去谋划,去管理,现在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就像你说的,关键就在用人。把思想好能力强的人放在社会建设的重要岗位上,以我们体制的优势和力量,就能搬掉新的“四座大山”。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建设。政府最该作为的是在民生领域,因为市场在这里是失灵的,政府必须得管。现在各级政府都在搞经济,当然发展经济是搞好民生的基础,但在议事日程上民生应当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实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医改根本就不难;难就难在没人管,空谈。
所以我说,反腐大快人心,抓民生才能真正获得人心。抓民生,医疗是个好的突破口,我希望医疗可以作为新一届中央的一个重点。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最大的副产品就是人都病了。生活方式、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心理压力……方方面面的问题所致,人都病了。老百姓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医疗,政府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果能够让老百姓看病可以低费甚至免费,就能大获人心。(本文有删节)
作者:雷语日刊 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
来源:华尔街俱乐部(ID:wallstreetclub)
申明:如有侵权,敬请留言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花土的配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