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初中毕业在泰州哪读卫校好好学习吗

2017泰州地区中考考试时间安排
2017泰州地区中考考试时间安排
  中考这一检测学生效果的手段,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2017泰州地区中考考试时间安排,欢迎阅读借鉴!
  2017泰州地区中考考试时间
  语文6月15日上午
  8:30-11:00 150分 150分钟
  物理、化学6月15日下午
  14:30-17:00 100分、60分 150分钟
  卷面6月16日上午
  8:30-10:30 120分 120分钟
  听力、口语4月下旬30分省定
  历史、思想品德6月16日下午
  14:30-16:30 50分、50分 120分钟
  数学6月17日上午
  8:30-10:30 150分 120分钟
  2016年江苏省泰州中考考试时间及科目安排
  泰州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日程表
协助部门(单位)
下发中考考试大纲
市局教研室
市局基教处
制订中考加分照顾政策
市局基教处
出台《泰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方案》和《体育中考方案》
市局基教处&体卫艺教处
制订命题和阅卷工作方案
市局教研室
制订网上、填报志愿、录取程序软件修改方案
起草泰州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市局办公室、工委办、政策法规处、发展规划处、监察室、基教处、职社处、教研室、国际处
网上公布《2016年泰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百问》
市局基教处、职社处、工委办、教研室
下发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方案
市局基教处
组织初三学生网上报名工作
市(区)教育局
向省教研室报送报名信息
落实中考命题点
市局教研室
市局监察室、办公室
出台《泰州市201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市局政策法规处、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职社处、教研室、监察室、工委办
布置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编制工作
市局发展规划处
市局基教处、职社处
研究市直学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工作
市局基教处
市局发展规划处、市招办
制订中考考试考务工作细则
完善网上填报志愿、录取程序
通过答记者问形式宣传中招政策
市局工委办
下发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体育和艺术特招生加试和录取工作的通知
市局体卫艺教处
布置体育考试工作
汇总、汇报全市高中阶段各学校招生计划草案
市局发展规划处
编制《2016年中考招生指南》
市局工委办、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财务处、职社处
组织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
市局基教处
市局教研室、市(区)教育局
组织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
市局教研室
市招办、市局基教处、监察室
组织体育考试并做好督查工作
市局体卫艺教处
市招办、市局监察室、市(区)教育局
下发推荐命题人员的通知
市局教研室
市局办公室、基教处
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下达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
市局发展规划处
市局基教处、职社处
各市(区)上报中考考点安排方案
各市(区)教育局
组织市直学校艺术加试工作
市局体卫艺教处
市局监察室
会同新闻媒体公布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及办法
市局工委办
市局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职社处
审核、印刷《2016年中考招生指南》,并组织发放
市局工委办、财务处、基教处、职社处、监察室、师资处
印发市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简章
市局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职社处、监察室
组织督查《2016年中考招生指南》发放情况
市局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职社处、监察室
完成中考文化考试考场编排工作
各市(区)教育局
准备中考命题设备、资料;研究确定中考命题专家
市局教研室
市局办公室、基教处
命题人员进入命题点
市局教研室
市局监察室、办公室、基教处
组织考生网上填报志愿
各市(区)教育局
各市(区)上报考点考场安排信息、试卷统计数
各市(区)教育局
审题人员进入命题点
市局教研室
市局基教处、监察室
各市(区)上缴试卷及阅卷经费
市局财务处
召开全市考务会
各市(区)上报体育考试和加分照顾考生信息
市局体卫艺教处、基教处
市招办、市(区)教育局
做好网上录取模拟投档工作
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
市(区)教育局
完成试卷命题、印制工作
市局教研室
各市(区)领取试卷
市局教研室,市(区)招办、基教科
组织初中毕业及升学文化考试和初二生物、地理两科测试
市(区)教育局,市局监察室
组织全市阅卷工作
市局教研室
市招办、市局基教处、电教馆、监察室
合并、核查中考成绩
市局监察室
公布中考成绩
市局监察室,各市(区)教育局
确定各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四星级普通高中投档线
各市(区)教育局,市招办
召开中招工作新闻发布会
市局工委办、市招办
市局基教处、职社处、监察室
组织全市中招录取工作
市局工委办、办公室、财务处、基教处、职社处、监察室
完成有关高中阶段招生学校补录工作
市局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职社处、国际处、监察室
督查招生政策执行情况
市局监察室
市局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职社处、国际处、市招办
总结招生工作
市局发展规划处、基教处、职社处、国际处、教研室、监察室、工委办、办公室
  2017年江苏泰州中考招生政策公布
  为进一步严格考试管理,规范招生秩序,提高招生工作的公信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元化发展,根据《省政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苏政发〔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苏教规〔2010〕2号)精神,现就2017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招生对象
  本市初中学校毕业班学生;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在本市初中学校毕业班就读,愿意在本市继续升学的流动就业人口子女;具有本市户籍,在市外初中学校毕业班就读,愿意报考本市高中阶段学校的流动就业人口子女。
  因触犯刑法被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中考。
  二、招生范围
  1.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坚持属地招生原则。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海陵区、高港区、医药高新区范围内招生。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姜堰区所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本市(区)范围内招生。
  2.江苏省泰州中学创新人才班面向全市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举办的国际班以面向本校招生区域内招生为主。
  3.五年制高职(含师范)、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面向全市招生。
  4.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可自主确定招生范围。跨市(区)招生须由学校提出申请,报经所在市(区)教育局商相关市(区)教育局同意后确定。面向泰州市外招生,须由学校提出申请,报市教育局商相关设区市教育局同意后确定。
  5.市外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市招生,应由学校提出申请,报经学校所在设区市教育局商我市教育局同意后方可招生。市外技工院校在我市招生,应由学校提出申请,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商我市教育局同意后方可招生。
  三、招生计划
  1.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依据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要求和学校办学条件水平编制,下达各市(区)和招生学校。五年制高职(含师范)、普通中专和技工院校招生计划由省下达。
  2.继续执行四星级普通高中招收指标生政策,全市指标生招生计划为招生计划总数的70%。指标生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本地所有初中学校。享受指标生政策的考生必须具有本校学籍并在本校读满3年,公办初中学校择校生不享受指标生政策。
  3.民办普通高中学校跨市(区)招生的计划,由学校提出申请,报经所在市(区)教育局商相关地区教育局同意后,报市教育局和市发展改革委核准后编制下达;涉及跨设区市招生的计划,由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所在地教育局审核,报经市教育局和市发展改革委商相关设区市教育局和发展改革委同意后编制下达。
  4.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青年等进行的学历教育和西部地区的招生,一并列入招生计划。
  5.市外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经批准在我市招生的,一并列入招生计划。
  6.江苏省泰州中学创新人才班招生计划单列,未用完的招生计划,不转入该校类的招生计划。
  7.普通高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单列,计划总数不超过本地当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2%。未用完的招生计划,不转入其他类的招生计划。
  8.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举办的国际班招生计划单列,未用完的招生计划,不转入该校其他类的招生计划。
猜你感兴趣:已解决问题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吗?是想报考护理学专业的!
我小姨家孩子中考399.5分,能报考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专业吗??
QQJE职业学校
更新时间: 22:02
不能报考的 ,我就是泰州职业的,那是我院的最强专业&
JE中专网猜你喜欢!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第一所新型的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普通院校,有近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江苏省文明单位。2006年荣获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院现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设有机电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建筑工...
大学招生信息
JE中专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吗?是想报考护理学专业的!
不能报考的 ,我就是泰州职业的,那是我院的最强专业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五年制大专,就是从初中毕业开始上,怎么样
不错 我就是本地人,护理是高中毕业学的一专,不错好好学就行了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专业的代码是什么
笨,你不会上我们学校的网站到招生哪里就有啦 回答人的补充
13:34 给你找到啦: http://www.qypt.com.cn:3088/zs/ReadNews.asp?NewsID=620自己上去看看吧,不会是介绍我们那里来这吧?
463分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学保险吗??
我是清职院09级的学生你的分数还是比较高的,第一志愿可以填护理专业,第二志愿可以填写冷门一点的,进来后还是可以转专业的,成功的几率还是蛮高的!
请问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啊?
我是农校的,护理专业是重点培训专业,而且也是最严的也个专业,学护理很好的,只是很辛苦,如果你不怕辛苦的话,护理专业还是很好的, 回答人的补充
17:05 欢迎快来加入!暧の颿佈鞵团队哟!团队地址为:http://wenwen.soso.com/z/TeamHome.e?sp=319062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护理学的老师是泰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吗
你会,我是翰林学院的,因为在泰州嘛,南京的老师不可能全部过来啊,所以有部分老师是泰州这边的,但是每天学校会用大巴接送南京老师过来的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比学院里的其他的系要好些,今年护理学院换了院长 管的比以前严了点。不过,在学校里还是很自由的。学生寝室的话如果你想住条件好点的 新生就可以住4人间 - -我个人认为4人间比较冷清,8人间人多了点 但是气氛比4人间好很多。当然 要看你怎么选择4人间环境好些 8人间似乎有点挤。食堂的饭菜还能吃, 有三个食堂^_^ 离市里很远,坐公车到步行街大约最少也要40多分钟的样子吧。学校附近下面有条郭镇街 街上别的不说,饭馆 网吧就多了。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你知道他的班级吗具体地址你可以写 河南省信阳市大庆路中段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某某系 某届 某班 某人(如,语言文学系 07语文教育1班 vvi余) 邮编是464000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近有邮政储蓄银行吗,我是2011年新生,护理学专业的
跟随 已跟随 取消 确定 你好, 附近有邮政储蓄银行.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吗
招收高中及中专毕业学生
不能报考的 ,我就是泰州职业的,那是我院的最强专业...
不错 我就是本地人,护理是高中毕业学的一专,不错好好学就行了...
笨,你不会上我们学校的网站到招生哪里就有啦 回答人的补充
13:34 给你找到啦: ht...
微信扫一扫咨询技校问题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www.qyxxpd.com(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泰州市二OO五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泰州市二OO五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9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泰州市2018年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大纲的通知
泰州市教育局文件
泰教教研〔2017〕11号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泰州市2018年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大纲的通知
各市(区)教育局、泰州医药高新区科技教育局,市直有关学校:
现将《泰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大纲》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泰州市教育局&&&
&&&&&&&&&&&&&&&&&&&&&&&&&&&2017年12月20日&
泰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大纲
I.考试依据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试题若取材于课本,不超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九年级)(以下简称“教材”)的范围。
II.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2.文学常识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2两项考查内容以教参建议精读的篇目为准。
3.背诵、默写
⑴现代诗文(课本规定的部分):①《生命的意义》;②《春》;③《天上的街市》;④《毛泽东词二首》;⑤《七律 长征》;⑥《故乡》(最后三段)。
⑵古诗文(《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文言文(课本规定背诵的部分)和34首古诗词)。
⑶名言名句(取自课文和《语文读本》(1-6册)的“附录”)。
(二)表达应用
1.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2.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3.辨析、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能根据情境缩写、扩展、仿写语句。
5.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具体材料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材料中的表达效果。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能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以不低于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常用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重点了解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等的主要用法,能理解选文的基本内容。不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阅读简单的说明文和一般的科技作品。能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领会作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
4.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
5.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说出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试卷一般设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的浅易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设三段现代文阅读,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古诗词欣赏不限范围,重点考查学生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专题与实践
教材中12个“口语交际”训练内容、12个语文实践活动、10个专题均为考查范围,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参与实践的收获、体验与感受。
四、课外名著
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推荐阅读的6部作品均为考查范围。主要考查学生有无阅读原著,落实教材中关于“名著阅读”的有关要求。
只考1篇,不限文体。具体要求是:
1.能正确理解题意,做到所写符合题意。
2.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明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做到文体规范,结构完整。
6.做到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六、试卷组成和难度
试卷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部分。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分值比约为6:3:1。
Ⅰ.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8年泰州市中考数学考试命题将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既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考查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1.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特别注重对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初中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适当渗透对过程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2.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数学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中考命题将突出对这些数学能力的考查,而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3.注意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适度考查
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要求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能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对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将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
Ⅱ.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数学模型,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恰当的代数模型进行表述。
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
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2.数学思考
适当考查在数学思想、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以及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具有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方面
适当体现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如:一次函数、一次不等式与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体现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等。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第三学段的课程内容,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中,前三个领域将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表中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这里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其具体含义是:
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于新的情境。
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对象,灵活地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下面根据我市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现将本届学生所使用的苏科版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以图表形式分别说明各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前面有“*”的为选学内容,纳入考试的“了解”范围,教材中的“阅读”、“数学活动”、“数学实验”等均作为命题素材)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考 &&&试 &&&内 &&&容
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a|的含义(a表示有理数)
数轴,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有理数运算律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
无理数,实数及其分类,实数与数轴,实数运算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近似数,科学记数法
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及一次式或与二次式相乘)
乘法公式:、
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分式、最简分式的概念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方程及其模型的运用,方程解的估计与检验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解集的数轴表示
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
探索预测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
常量、变量、函数,自变量及其取值范围,函数值,直角坐标系
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其确定、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运用函数图像求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运用所学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第二部分 &图形与几何
考 &&&试 &&&内 &&&容
图 &形 &的 &性 &质
点、线、面
与直线、线段相关的基本事实
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及度、分、秒的简单换算
角平分线的概念、判定及其性质
对顶角、余角、补角
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判定及其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及相关基本事实、性质定理
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证明
平行线间的距离及其度量
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稳定性
画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重心及其物理意义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直角三角形及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四 &边 &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正多边形,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其判定和性质
图 &形 &的 &性 &质
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
点与圆、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圆周角与圆心角及所对弧的关系证明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切线的概念
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计算弧的长度、扇形的面积
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根据“已知三边”、“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过不共线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了解尺规作图的道理,保留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定义、命题、定理
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及关系、判断
证明的含义及必要性
综合法证明
反例及反证法
图形的变化
图形的对称与平移
轴对称 、平移、旋转(含中心对称)、相似变换的认识
轴对称 、平移、旋转(含中心对称)、相似变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两次以内)、平移、旋转、相似变换后的图形
利用图形的对称轴、平移、旋转进行图案设计
图形的相似
比、比例、成比例的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多边形、相似比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解直角三角形;运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的投影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了解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图 &形 &与 &坐
坐标与图形位置
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点的位置,写出某些点的坐标
在平面内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坐标与图形运动
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知道对应点之间的关系
直角坐标系中,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知道对应点之间的关系
直角坐标系中,了解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的位置变化
直角坐标系中,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为原点,一条边在横坐标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考 &&&试 &&&内 &&&容
统 &&&&&&&&&&&计
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
总体、个体、样本
用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描述数据
平均数意义,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及其表示数据集中趋势
方差的概念、计算及其应用
频数、频数分布,画频数直方图并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样本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
解释统计结果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现象的变化趋势
概率的意义,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计算概率
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知道用频率估计概率
第四部分 &综合与实践
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Ⅲ、试卷结构
1.长度: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的比例适当控制,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探究、交流、表达等能力,也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的发挥。
3.内容分布: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约为45∶40∶15,课题学习融入这三部分之中。
4.难度: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试卷中容易题(难度系数在0.7以上)、中等题(难度系数在0.4-0.7)、难题 (难度系数在0.4以下)占分比例约为7∶2∶1。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2018年中考英语试题既要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要体现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确保试题的区分度和信度,发挥试卷毕业、升学双重功能。
二、命题依据和范围
&2018年中考英语试题将以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8年中考英语科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下册的内容为命题范围。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初中毕业要求),兼顾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需要,2018年中考英语试题将立足基础知识,注重运用,着重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等四种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参见《课标》附录)的语言形式等,要求词汇量为(参见《课标》附录及教科书《词汇表》)。
(二)语言运用
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对话和简短独白。考生应能:
1)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了解大意;
4)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要求考生能朗读短文和连续说话。考生应能:
1)比较连贯地朗读所学课文或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材料的短文;
2)根据情景提示用语回答问题;
3)就熟悉话题,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说一段话,不少于7句;
4)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要求考生能读懂常见体裁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理解主旨要义及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获取、理解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4)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
5)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并记录简单信息;
6)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补全文章提纲、主要内容或作关键词词语转换。
要求考生根据文字、图表或图画等信息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使用常见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比较清楚、连贯、准确地用英语进行表达。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听力口语部分为自动化考试;笔试部分为闭卷考试。
(二)考试时间:听力口语20分钟;笔试120分钟。
(三)试卷分数:听力口语满分30分;笔试卷面满分120分。
(四)试题难易比例: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其比例为6:3:1,总难度系数为0.70左右。
(五)笔试部分试卷整体结构、题型、题量、分值等(命题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题号顺序作微调):
任务型阅读
五、典型题型示例
阅读表达 &&&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
What is the most common substance on earth? It isn’t wood, iron, or sand. It is water. Water covers more than seventy perc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It is in lakes, rivers, and oceans. It is in the ground and in the air. It is actually everywhere.
Water is important because life on earth could not live without it. People, animals, and plants all need water. Every living thing is mostly water. A people’s body is about sixty-seven percent water. A bird is about seventy-five percent water. Most fruit is about ninety-percent water.
Most of the water in the world is saltwater. Ninety-seven percent of the water on earth is in the oceans. Because seawater is salty, people cannot drink it or use it to grow plants for food. Only three percent of the earth’s water is fresh. Only one percent of the water in the world is easily available for human use.
Even though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life, people often pollute it. When water pollution becomes worse, all living things will be in danger. So we must take care of water.
&&&&回答下面5个问题,每题答案不超过4个词。
&&1.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bstance on earth?
&&2. What percentage of water is there in the human body?
&&3. Where is ninety-seven percent of the water on earth?
&&4. Why can’t people drink or use seawater?
&&5. What should we do?
&&&&任务型阅读 &
&&&&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每个空格只填1个单词)。
&&&&There are many things you can do to improve your memory. Among them are many kinds of main ways as well as taking care of your health specially.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make yourself excited to make your memory more active. You can do this by joining in some new activities and by changing your daily habits. Learning a new skill helps&your brain to develop. When trying to remember something, you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bout it.&Do not allow other thoughts to enter your mind because this will reduce your chances of making right memories.&An excellent way to help memory is to connect information with pictures.&Try to see the pictures in your mind. Taking notes and keeping a diary will also be helpful.
&&&&Healthy food and plenty of vitamins are necessary for your memory to work well.&Drinking a lot of water also helps keep your memory.&You must allow your brain to have enough sleep and rest.&When you are asleep, your brain stores memory.&Not&having enough sleep can cause problems with storing information.&And being tired will also stop you from being able to think clearly and well.&In order to keep your mind on your work, you must be free from worry.&Generally keeping fit and normal health checks are both important as well—not just for improving your memory.
&&&&&&&&&&&How to 1)________ your memory
Main 2)______ &&
Making yourself &3)_______ to make your memory more active.
Learning a new skill is 4)_________ for you to develop your brai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5)______you try to remember something.
Connecting information with some 6)_______ .
Taking notes and keeping 7)________ .
Other ways
Eating 8)________food and taking plenty of vitamins.
Drinking a lot of water .
Having enough sleep and rest to 9)______ you thinking clearly and well.
10)__________ free from worry.
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为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总分为100分,答卷时间为90分钟。试卷分为(I卷)和(Ⅱ卷)两部分——I卷是选择题(单项选择),占总分的24%,答题卡答题、机读评分;Ⅱ卷是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题、应用解答题及实验与探究题),占总分的76&%(其中实验与探究题占总分的30%以上),答题纸答题、网上阅卷评分。
Ⅱ.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命题突出体现对教学的六个引导。
&&&&1.注重基础性。试题应有助于引导教学突出基础性和普及性,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
&&&&2.注重能力立意。试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大而难、难而繁”,要有助于引导教学走出“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应试”的误区。
3.注重实验探究。试题应注重体现基本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具体运用,关注基本操作环节和简单实验技术,要有助于引导教学走上“真实验、真探究”的正确道路。
4.注重实践应用。试题应力求体现物理与生活、自然、简单技术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要有助于引导教学走出“囿于概念辨析、理论脱离实际”的误区。
&&&&5.注重综合性。试题应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水平,要有助于引导教学的“知识建构”意识。
6.体现教育性。试题应注意结合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体现科学与人文精神,要有助于引导教学增强广义课程资源意识。
Ⅲ.命题依据与难度把握
命题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至九年级)和本考试大纲为参考。
1.命题立足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兼顾升学区分。试卷难度系数约为0.7,“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
2.关于教材中“生活·物理·社会”和&“信息库”的内容,命题把握的原则是:超出课标要求的不作考试要求,某些适合改编的内容、情境等可作为命题素材资源。例如九年级上册P.69“生活·物理·社会”,其中“彩灯的结构原理”超出要求,“冰箱及其电路简图”可直接用于命题或作为命题素材。适当考查“综合实践活动”。
Ⅳ.对中考复习的几点具体建议
为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特对有关内容的难度把握提出具体建议(以教材知识点为序)。
1.不要求记忆可听声、超声和次声的频率范围;不要求知道音调、音色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
2.不讨论温度计构造或测温物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刻度不准的温度计。
3.了解物体颜色与反射光和透过光的颜色的关系,不要求记忆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不要求作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透镜组合仅限于了解视力矫正、望远镜和显微镜原理。
4.有关物体运动的计算,原则上维持教材中例题和习题的水平。
5.掌握一般固体、液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不要求掌握有关减小误差的特殊操作方法,如有沉淀或粘稠液体等测量对象;不要求进行与密度知识有关的繁难计算,如复杂的“含量问题”、“合金配方问题”等。
6.不要求记忆有关粒子、宇宙尺度的具体数量级以及天文单位、光年与国际单位的关系。
7.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不延伸到牛顿第三定律;不要求知道物体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8.不要求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不要求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讨论复杂综合题;不要求解答与浮力有关的繁难综合题。
9.不涉及“动滑轮作为费力机械”(图1)和“滑轮组水平放置”(图2)的有关计算;当涉及与滑轮组有关的计算时,其组成滑轮组的滑轮个数不超过两个。
10.知道斜面是省力机械,不要求知道理想斜面计算公式;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可以涉及斜面,但不深入讨论或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斜面倾斜度的关系。
11.不要求记忆物质“比热容”和燃料“热值”的具体数值;不涉及与“热平衡方程”有关的计算。
12.不涉及“电阻定律”;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不出现图3所示的几种情况;电路分析与计算不涉及与电表内阻有关的误差讨论;不涉及输电线电压降的计算。
1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的磁极极性或电流方向;不要求判断磁场力方向与磁场、电流方向的关系;不要求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与磁感线、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的关系。
14.知道波长、波速、频率等有关电磁波的概念,不要求进行有关计算。
15.能进行涉及能量转化效率的简单综合计算;知道“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的基本概念,不要求说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可逆”和“不可逆”问题。
Ⅰ.命题指导思想
2018年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将继续遵循“五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即“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试卷将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体现知识融合,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引导科学探究,凸现学科特色,着眼终身发展。
试卷继续重视考查基础知识,避免繁、难、偏、旧,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重视考查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现实性;关注学科间的有机渗透,适当兼顾考查其他学科应该掌握的知识,体现综合性;符合学科特点,强化实验考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Ⅱ.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第2版第一次印刷)
Ⅲ.试卷结构和题型
由I 卷和Ⅱ卷组成。考试分值为60分。
I 卷20分,为选择题,其中10条单项选择题(各1分)和5条多项选择题(各2分);Ⅱ卷40分,为非选择题。Ⅱ卷为填空、实验、探究、简答、推断、信息、综合、计算等题型的组合,考查内容与形式稳中有变,体现核心素养的考查。与2017年试卷形式相似,各大题只说明答题要求,不标出具体题型。
试卷难度分布:
2018年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的整卷易、中、难题占分比约为7:2:1。难度系数将控制在0.65-0.70。
考查内容比例:
按五个一级主题比例划分,约为:科学探究25%、身边的化学物质35%、物质构成的奥秘10%、物质的化学变化15%、化学与社会15%。
考试的具体内容要求,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准,参考《泰州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教学建议》。由于国家课程标准未变,教学内容未变,课时计划未变,尽管试卷分值变小了,但教学要求不变。因此,广大教师仍然要认真研究和学习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活用教材,而不能死教教材。教学中要兼顾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重视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和核心观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附: &泰州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教学建议
一、中考化学测试水平的等级划分
课程目标详细内容请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应《课标》要求,中考测试的水平主要分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级指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初步学习、体验、感受等;B等级指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初步学会、意识、体会、关注、遵守等;C等级指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
二、中考化学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和测试水平
需要注意:下表所列的“教学要求”栏目是《课标》中的内容, “建议”栏目是根据本地区教学实际,在课标的基础上需要注意的部分内容,“测试水平”也是依据《课标》和泰州市的教学实际和中考命题情况制定的。
主题一、科学探究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6.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7.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8.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要能够大胆猜想。
9.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10.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要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11.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12.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
1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
14.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15.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16.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要学会认真、全面、细致地观察。
17.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要能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反映和描述实验现象或结果。
18.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证据。
要学会从较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有用信息。
解释与结论
19.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0.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2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
22.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要学会主动建构,逐步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
反思与评价
23.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25.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26.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描述。
27.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积极主动地交流。
28.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洗涤常见玻璃仪器,学会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9.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托盘天平、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烧瓶、量筒、滴管、导管、橡胶塞、集气瓶、蒸发皿、铁架台、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坩埚钳等识别和使用)
需要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常见仪器。
30.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2.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初步学会根据性质区分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空气、乙醇、醋酸、油脂、蛋白质、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铜盐、铵盐和常见的酸和碱等)。
3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初步学会粗盐的提纯(只要求去除不溶性杂质)
34.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学会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排空、真空)和有害气体处理。
35.独立操作: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让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36.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收集。
37.独立操作: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组装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收集。
38.初步学会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39.模仿操作:燃烧的条件。
通过实验和讨论,能总结灭火的方法。
40.独立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在实验中掌握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41.独立操作:溶液的酸碱性的检验。
学会使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
42.初步学会酸、碱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知道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6.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学会鉴别。
7.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初步学会实验方法。
8.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9.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学会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挖掘数据,进行简单倍数关系的计算。
10.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会元素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2.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1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5.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要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作用,学会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16.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了解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7.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18.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9.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0.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了解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酸和碱的通性。
21.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22.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3.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4.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知道硫酸铜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5.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了解化肥的常用鉴别方法,会进行铵根离子的检验,知道营养元素氮、磷、钾的作用。
26.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列举生活中的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甲醛等;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主题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能从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实验尝试一些常见的物质分离或鉴别方法。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知道除了天然化学物质还有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6.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认识离子符号及其意义,知道电离(溶液中离子的自由移动),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7.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能用一些实验事实说明物质的微观属性。
8.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认识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9.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道常见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0.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知道钙、铁、锌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1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简单分辨物质类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了解分类依据,初步建立物质分类概念系统。
13.能根据原子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1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能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简单变化中的物质组成。
15.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常见化合价正确书写常见物质化学式。
16.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知道化学式的意义。
17.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8.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元素及其含量。
根据某些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主题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能列出一些实例说明反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催化剂的特性。
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5.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要会辨别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实验探究金属与酸或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7.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8.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9.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会配平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0.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根据表格、图象讨论简单计算问题,根据单个化学方程式计算纯净的反应物或产物质量。
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了解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7.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
8.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了解白色污染。
9.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10.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1.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了解葡萄糖的化学式及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12.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14.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15.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16.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17.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思想品德科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Ⅱ.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能力和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毕业、升学考试,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的考查。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查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探索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化。
Ⅲ.能力考查目标
1.再认或再现所学知识的基本、核心概念与结论。
2.根据所给背景材料,正确认识、比较有关的社会现象,并分析其实质。 & 
3.正确评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正确的自我评价。
4.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5.体现学以致用,引领有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过程中力求创新的导向。
6.文字表达:书写工整,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Ⅳ.考试依据
2018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升学考试以教育部2011年12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为依据。
Ⅴ.考试内容
苏人版教科书《思想品德》七~九年级。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Ⅵ.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书面笔答考试方式。
2.考试时间:60分钟。
3.试题分值:满分50分。
4.试题结构: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四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见下表。
单项选择题
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要求以对或错来进行选择。
要求对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实践探究题
要求紧密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探究问题。
&5.试题难易度: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6.考查的知识比例:七年级约占25%、八年级约占30%、九年级约占35%、时事政治占10%。在整个试卷中法律知识约占30%。
附:列入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
1.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
2.知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
3.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正确认识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5.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及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
6.懂得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7.知道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8.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下册
9.珍爱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10.了解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11.了解情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12.知道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3.懂得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14.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最终目标
15.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16.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八年级上册
17.自觉培养良好习惯
18.知道如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19.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20.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力量所在及其培养的方法
21.懂得要孝敬父母
22.正确认识和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23.学会承诺
24.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八年级下册
25.知道公平的内涵,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做一个正直的人
26.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27. 知道法律的特征,比较法律与道德的异同,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含义,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
29.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30.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1.认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科教兴国战略
32.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相应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九年级全一册
33.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亲近、服务社会
34.知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了解挫折对个人的影响,正确面对挫折
36.理解创新的重要价值,勇于开拓创新
37.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与人合作,正确参与竞争
38.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价值,懂得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
39.知道依法治国的主体、本质、核心、总目标和基本要求,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40.了解我国公民经济权利的主要内容,知道依法维护公民的财产权,正确认识智力成果权
4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2.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43.知道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4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5.知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核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其重要性
46.了解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47.了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8.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Ⅰ.命题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Ⅱ.命题原则
1.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符合学科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题型、题意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3.注重对学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适度注意学科间渗透,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反映社会的时代特征。
4.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Ⅲ.能力考查目标
1.知识掌握: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材料处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图表信息,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3.能力要求: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观点;初步掌握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
4.文字表达:语言组织力求规范,答题紧扣题目要求,注意表达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的结合。
Ⅳ.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及北师大版七一九年级历史教科书。
&&&&&&&&&&&&&&&&&&&&&&&&&&&&&&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60分钟。
3.试题分值:满分50分。
4.试题结构: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问答题等。
5.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形成合理的区分度。
6.考查各年级的知识比例:七年级约占30%、八年级约占35%、九年级约占35%。
各单元(课)教学基本要求采用表格形式,分为“课别”、“知识要素”和“测试水平”三部分。
知识要素是指知识点所包含的内部要素。
测试水平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点及其要素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水平。
测试水平分为五个能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各个能级的含义为:
识记指对历史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理解指对历史知识表达形式的转换、解释和推论。
分析指分解历史知识点内容、知识要素及解析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综合指将学过的历史知识综合运用,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评价指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知识的价值做出判断。
炎帝与黄帝—“人文始祖”
夏朝的建立、意义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
西周分封制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
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意义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司马迁与《史记》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隋朝统一的时间、意义
隋朝大运河
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经济重心南移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活字印刷的发明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宰相制度的废除、八股取士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措施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郑和下西洋
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左宗棠收复新疆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张謇兴办实业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作用
京师大学堂的兴办
废科举,兴学堂
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重心、主力、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及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的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两弹一星”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改革、对外开放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香港、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汉谟拉比法典》
雅典的民主政治
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实质
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哥伦布的发现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独立宣言》
“开国元勋”华盛顿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珍妮纺纱机
瓦特和“蒸汽时代”
火车机车发明及影响
工业革命的后果
废除农奴制法令及进步作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电的发明和使用
内燃机与汽车、飞机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启蒙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牛顿、达尔文等人的成就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战后世界新秩序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联合国家宣言》
大战的转折
雅尔塔会议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标志
欧洲联合的趋势
日本经济的发展
雅尔塔体系结束的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经济全球化趋势
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联合国的宗旨、作用
Ⅰ.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考试为九年义务教育学段地理学科学习的毕业考试,主要检测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和素质。切合我市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实际,对知识的考查重在掌握、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不出偏、难、怪题,题量适中,难度适中。
1.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2.突出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充分利用地图语言呈现试题内容,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念;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3.关注学生学科素养考查。命题中注意学科知识与体现义务教育性质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诊断和发展功能。考查定位为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业水平一般测试。
Ⅱ.考试目标及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3.题型分数比例:单项选择题占70%;非选择题占3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占80%;中等难度题20%。
5.各模块在试卷中的占比:
(1)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占20%左右;
(2)中国地理占30%左右;
(3)世界地理占30%左右;
(4)乡土地理占20%左右。
Ⅳ.考查知识范围
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附:2018年考查内容及要求
(一)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根据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状。
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释:①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②四季的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结合日常生活体验)。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①在图上找出二分二至日位置;②在图上绘出地球公转运动方向、自转运动方向;③说出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规律。
读地球上的五带划分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划分依据和五带划分的界线及各带的特点和特殊现象。
读地球仪示意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其特点;判读半球:①南、北半球;②东、西半球。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图的阅读
在有经纬网地图或有指向标地图或无特殊标注地图上:①辨别方向②量算距离。
说出比例尺的概念、三种表达方式及应用。
知道电子地图和遥感图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①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②判读山坡的陡缓③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世界地理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并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读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征。
读世界地图:识别著名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湖泊、海峡、海域、半岛等。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①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②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③举例说明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判断常见的天气和气候现象。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运用气温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归纳1月、7月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
运用世界降水图表资料,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运用气温、降水图表及资料说明重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计算:①人口自然增长率;②人口密度。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读世界人种分布图: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读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性建筑和主要分布地区。
读有关图片或资料: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认识保护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传统聚落)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读世界政区图:归纳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列举主要国际组织。
根据地图,指出各大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分界线。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归纳某大洲气候、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认识区域: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
读东南亚地图: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东南亚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和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
运用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运用图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和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及气候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通过实例说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通过图表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并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运用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资料,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结合极地地区示意图,了解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
分析实例,说出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认识重要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读日本示意图: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著名的城市。
根据日本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文化特点。
读印度示意图: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著名的城市。
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运用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等相关资料,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地形的关系。
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状况。
读俄罗斯示意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著名的城市。
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工业部门的特点,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关系。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读澳大利亚示意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著名的城市。
说出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澳大利亚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澳大利亚治金工业中心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读美国示意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和著名的城市。
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美国地形、气候、河湖特点以及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运用资料,说出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构成特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分析实例,说明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经验和教训。
(三)中国地理
读中国政区示意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说出我国的领土面积。
读中国疆域示意图:①说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②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读中国政区示意图: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并说出其简称和行政中心。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①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②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读中国民族分布图:①说出我国民族数量;②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读中国地形图:①说出主要地形(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流三角洲)的名称;②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认识我国的主要河流并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读长江、黄河水系图:①说出其主要支流、流经地区(省区、地形区);②描述主要水文特征;③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我国东部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及有关资料:①在图上说出基地名称;②根据图示情况分析基地的资源状况;③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主要经济特征。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比较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读中国铁路分布示意图,说出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分布格局。
中国文化特色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各地服饰、饮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说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了解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
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
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长江三角洲地区、香港和澳门、台湾省、塔里木盆地、三江源地区
读东北地形图: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其地形特征。
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东北三省工农业生产及分布特点。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相关资料,认识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及其成因,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结合图文资料,通过实例说出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读北京示意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读香港和澳门示意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特点;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实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读台湾示意图结合相关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了解台湾岛的自然资源及其经济发展特色。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四)乡土地理
根据地图,描述泰州的位置,分析其特点。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简要说出泰州主要地形区名称和南北地势差异特征。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简要说出泰州天气与气候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气候、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对泰州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根据泰州人口资料及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泰州人口数量特征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泰州的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状况。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泰州的主要工业类型,并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对泰州工业的影响。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说出泰州的主要农作物及耕作制度。
根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泰州的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Ⅰ.命题指导思想及能力考查目标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这一理念下的初中生物会考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了解或理解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4.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分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