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东方学校好吗谢强为什么被骂

新东方谢强:怎么背单词 (完全版)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怎么背单词,能教教方法吗,技巧有没有?
  学生问,家长也问。
  谈这个事,不同英文基本功、不同经历的人,看法会不一样。先亮家底。我是70后。小学没学过一天英语。中学最强项语文和政治。英语中等,比数理化强。北外英语专业,学习一般,专八成绩为“良好”。只是本科,学历不咋地。毕业后为国足英籍主教练翻译,注明,只是“国足”的翻译,比较简单。翻了5年。后在北京新东方教书6年。又在太原、天津、大连新东方三地做校长共7年。
  大学毕业19年以来,无论是什么角色,都需要英语,所以一直没中断学。对国内学术氛围和出版物质量失望,越老,英文原著读得比以往反倒更多了。似乎更离不开英语了,它像我的氧气。
  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多是中学生或中学生的家长,以及大一大二学生。孩子们还没有被很扯的大学教育杀死,上进心尚存。我的回答主要针对他们。不适合已经才高八斗或者不需要再提这个问题的人。
  当然,最直白的答案是,背单词主要是态度问题。尤其对一些中学生家长来说,总觉得自家娃特别好,特别认真,经常夜里一点才睡,可是考单词还是不行。哎,老师,是不是你们没有把背单词的方法和技巧教给我家的娃啊?我总是不断告诉家长,您先把孩子的智能手机换成老人机、把电脑收了、把家里网断了、确保孩子不是挂着QQ到夜里一点,我再回答您的方法和技巧问题。
  背单词,首先要真有兴趣和动力,是真想背好,豁的出去。否则,搬小马扎后排落座,看个热闹就行啦。
  怎么才能有背单词的兴趣?
  任何兴趣,不外乎两类,一是功利,二是纯乐儿。
  想过六级,就把过去10年的20套真题拿来,翻到阅读和听力原文,不图做题,反正单词不行也做不对题。持一纸版字典,建议用单词有五星标注的柯林斯字典。把生词一个一个查出来。除了学术性较强或偏难怪词汇,如聚丙乙烯和尿素,其他都一一认真背记。你会发现每套卷子生词的重复率很高,每一个都很有用。
  如果不为考试,就去买一本最喜欢看的读物。有人是哈利波特,有人是权力的游戏,还有人是What If或The
Economist。因为你喜欢,所以就真的想看懂。于是见哪个王八蛋生词挡路就尼玛气不打一处来,非灭了孙子不可。你就想查出个子丑寅卯,就想背!
  如果对以上两件事均无目标和热情,就别背单词。大千世界,可学者众,不一定非拿英语出气。
  背多少个单词就自由了?
  学英语是有期徒刑,什么时候出狱和单词量多少有关。背到那个点,就冲出了大气层,就飘起来了。
  柯林斯系列的字典搞word
bank,就是词库,提出一个95%理论。我曾深信多年。他们搞出14500个单词,在字典从5星到1星标准,说,你们把这个都背完,就95%搞定!后来我又被新西兰的专家Nation
Paul的多篇论文折服了。他说,98%才行。意思是,你每看50个单词,才有1个不认识,这就基本不影响听说读写了。按照英语行均13个单词计算,就是看4行才有1个生词,妥!95%那个数据是不行,20个单词里就有1个不认识,说明不到两行就1个生词,读不下去啊!
  经过大量在电脑里鼓捣,NP的研究成果是,撞线98%,小说需要9000个单词、报纸杂志需要8000。我愿意同意这个观点。
  距离有多远?
  很多同学的单词量基本都停留在高考那几天,我们一生中最渊博的那些日子,号称3500,实则3000左右。于是差距是6000吧。大学没有老师盯,没有家长骂,谈几个对象,打几份工,四年后,单词可能再掉下去几百,一辈子英文写作都是高考水平。
  单词活在上下文里。背没有上下文的单词最低效。
  老说不忘初心,我们是天朝人啊,没事一定要说鸟语,背鬼佬单词,所欲何为?初心是什么?初心要么就是考试过关,要么就是享受英文的内容。学以致用,掌握单词是为了理解语篇,就是阅读和听力,快速准确地抓到主旨。所以没有单纯意义上的单个词考试,都是依托在整体语言的大背景下进行。
  拿托福阅读举例。做对题,需要三个技能。这三个技能环环相扣-抓主旨、以及为了抓到主旨的语法能力和词汇能力。
  快速准确识别语篇主旨,弄明白电脑里这个神经病到底在说什么,抓全文中心、抓段落中心、理出文章大体脉络。这个东西有了,题不难答。干扰抓主旨的问题有二,一是长句解读能力弱,主谓宾之间弄进去定语从句、分词、介宾结构等插入语之后,句子结构复杂化,主体就丢了。这方面需要语法知识的梳理,包括一些背诵和翻译的练习。另一问题是单词的掌握程度。一类学生对生词根本反应不出,但更麻烦的一类情况是,是把A当成B,或者不知道A还有A2、A3、A4的含义。
  我们需要的,是在上下文的环境下准确解读单词“在此处”的含义。国王和女王是the leading figures of the
age。此处,figures不是数字、不是身材、不是形象,而是人物; age不是年龄,而是时代,这不是背list就能解决的。法国国王used every
means去把法国的领土向南部地中海推进,就必须明白means此处与“意思”无关,是“手段”。学生在英语单词学习时最大的问题,是把contrast对比看成contact接触,把cease停止认成ease安逸;这个国家比那个国家是considerably
wealthier,此处的considerably与考虑无关,而是表示“极大的”。背单词,不是简单的背list,要回归原文的怀抱。no context, no
text,只有在上下文里单词才是活的,才会生动起来。它生动了,就累人了,就成了我们外语学习者的灾难。
  背哪类单词?
  词汇一般分为四类。
  一是俚语的。北京人20年前说,颠儿了,就是再见的意思。北外教授陈德彰在书里写,l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明明是我听见他赶猪嘛,可意思却是“打鼾”。干翻译那几年,没有人和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也不敢和别人说。
  二是口语的。比如我们不太说的、鬼佬喜欢的反意疑问句,就极具口语特征。又如中国人说解聘,极通俗的是炒鱿鱼,鬼佬说got an ax,偏俚语。口语说be
  三是相对正式的、学术的。学生的单词问题主要在这里,四六级词汇吧。我们本来说getting worse,老外在新闻里讲deteriorate,有tell
difference就行了吧,老外非要用distinguish。表示经历说undergo,虽然也用experience。出现appear,也emerge。帝王将相的力量,尤其是政治和军事的力量,用might,同学还以为是“可能”。
  四是学科的。就是在某个专业里偏术语了。如tuck,本来是个口语词,掖被子,美剧里常见。稍微书面点的在足球规则里the player should
tuck the shirt into the shorts,上衣必须插进短裤里。但教练在指挥训练时,对着四个后卫大喊,tuck
in!意思是内收,收一收!托福里学科词很多,叶绿素、更新世、节肢动物等,如果不搞这些专业,通过上下文,大体有个感觉就可以。
  总结,我们主要是学术环境下的单词不行,就是大学英语混日子了或者大学后没有刚需的考试就不学了。我们不太行的这单词,多是偏书面、偏正式、偏学术环境下的,是国外学校教材、读物、期刊杂志里的常见词。
  那些俚语不要学,美剧里,尤其是比较生活化的美剧里比较多,比如Shameless无耻之徒,不敢学。口语学学就学会了容易上手,中国人出国,只有发音不标准的、但没有口语不行憋死的。学科术语,等明确考什么试、干什么工作,根据对方的要求来定学不学、学多少、学多深。
  我背了这6000个就牛逼了吗?
  不是。单词越短,模样看着越顺溜,就越受鬼佬欢迎。于是这孙子跟谁都好,花心。动不动就搞搞新意思。Spring这个单词,头一次见是“春天”,一直到第18回都是“春天”。后来第19回,有一天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靠,这个词出现在了床上,变成了“弹簧”的意思。第27回见面时,发现这个词出现在饮料瓶子上,还有“泉水”的意思。很崩溃。
  这6000多个单词里有两类人。一类是好人,他们很率真,所有解释都看过去,其实就一个意思扭来扭去,只是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呈现不同的侧面。还有一类是坏人,意思很多,乍一看彼此都没什么关系,意思怎么发展过来的还要考据。Speculation这个单词,本意“猜测”,后来看商业类文章,意思是“投机”,这个意思之间的联系总算建立起来了。托福阅读讲到12世纪的欧洲,谈到当时南欧是人才中心,知识大繁荣,各自学科百花齐放,有科学、数学、诗歌、法律、历史文献、翻译,还有religious
speculation,查了半天,原来是“宗教思考”。这个词就算是一半好人吧,因为这三个意思虽然不是没有一点关联,但如果不是在不同的场合碰到3次,每次都记下来是什么意思,让你仅仅靠猜就能很快反应出来,也够难的。
  所以这6000个单词,保守说要背出15000个意思。与背同样数量的单词没有区别。
  怎么背?
  左手持柯林斯双语大辞典,右手持一长条破本,中间摆一篇愿意读的文字。左手持叉,右手持刀,但关键是,中间这盘西餐您得爱吃。弄真题,找阅读和听力原文,每见一个生词必查。若是一本小说,打开第一页,读下去,超过8个生词,这本书就不看了。因为这本书作者想展示的文字水平比你现在高太多。换本接地气的书,否则读不下去。您愿意看一本小说查了60个单词还没走出前三页吗?主人公一共8位,刚出来一个,独白啊意识流什么的还没完呢就60个生词,生不如死啊。拿本水平差不多的书,首页生词不超过8个,欠着脚能够着,稳住了。
  别看见生词就压不住火,第一次见别查,这一晚上阅读的总量要逼出来,这叫精读中有泛读;等这个词第二次出来再查,说明这是高频词,使劲查它,这叫泛读中有精读。粗粗细细,细细粗粗,有质有量。如果就冒了一次头,心情好就点她一次,不好就放过去。
  一个词条那么多解释,往小本上记什么?
  一个单词有很多意思,小本上只记两个意思。字典词条里的第一个意思;此刻上下文里的意思。当然,如果两者可以合二为一最好。要善待每一个单词,给她空气、阳光和水,就在脑子里种下来了。这三样是发音、词频、词义及搭配。
  发音记什么?
  重音、单词中元音的发音、有没有偏离发音规律的怪音,所谓重、元、怪。社论这个词,editorial,其他没有什么可以记的,就标一下重音在tor上,否则容易错;我读错好几年fundamental,da这个a,念小哦,不是小i,这是标元音;pizza,z念ts,看似有点怪,对于口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还是标注一下好。不要照抄音标,耽误时间,又忽略了重点。
  词频记什么?
  需要柯林斯字典帮助。知道哪些词值得背,哪些词太低频,很可能今朝有缘见面,今生再也不见。柯林斯字典有很多版本,最好的版本是用五星级标注单词词频的。5星词是最高频,1星最低频。一本10万词的字典,仅有14500个单词标了星级,剩下的都更低频,大多都不用背。带学生查available,发现频率是五颗星,和the一个级别,比apple(四颗星)还常见,我俩都很崩溃。学生就赶紧背例句去了。
  词义及搭配记什么?
  要不要记英英的解释啊?没有一定之规。比如,sparrow,记下来“麻雀”就很好,英文解释是a small brown bird, very
common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是什么鸟。要去比较,中文和英语解释,哪个更方便,哪个更有意义。记住单词的搭配,就是记这个单词身前身后跟着什么,不用抄下这个例句。只有知道这个词简单的伴随者,才能知道这个词用在哪,怎么用。否则,你会不断回去再去查相同的单词,很泄气。
  不要总是回去查同一个单词。
  上大学时喜欢读英文小说,查字典。但一度很泄气。那时有个习惯,就是查了一个词,就在字典上标记它。后来发现,标了的词总是又回去查。就是因为没有把词音、词义、搭配一次性记好。
  我们可以回到一个单词身上,那一定是因为上一次我只是记住她一个侧面,这次需要她再转转身。例如contend后面跟with是不得不应付,营救小组had
the bad wea如果contend后面跟for是争夺,三个武装团伙在contend for
后面跟that是声称,有些天文学家contend
that宇宙可能比原先认为的要年轻。说实话,contend这个单词挺孙子的。但为了这么一个变态狂人,回去三次,也就算值了。
  单词什么时候就算记住了,就是我的了?
  单词记住,需有两个机缘。一是在阅读时费力气发现了她,还在小本上种下了她,还给她空气、阳光和水。她就生根发芽了。于是,突然在第二天、第三天又看见了,立即反应出了她的意思,从此,一生难忘。
  二是,并不是所有种下的单词都有邂逅的机缘,那就要靠“输出”。把小本上的单词来来回回地弄,有时候写写画画,输出在纸上;有时候念念有词,口水喷在本子上。这完成了从眼睛里输入、在脑子里保存、最终用手和嘴巴输入的过程。电流通过了,过脑子了,这个词就快是你的人了。期待邂逅吧。
  在北京新东方教口译的时候,视译是特别重要的训练手段。就是拿一篇英文的演讲稿(口译书都是这些演讲辞汇编),基本按照英文的顺序,断句顺翻,利用小技巧,边看边口译出来。一篇演讲词,查查生词,标标长句的结构,顺两遍,几分钟可以“视译”下来。这时候,再找到英文演讲稿的中文翻译,立即回忆中文对应的是哪些单词,译词不译句,这是个绝好的背记单词的办法。过程累,这个输入和输出都占脑子,但效果非常好。
  我个人单词量的成长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为大四备考专八的近两年时间,大量阅读后通过上下文背单词,自己归纳总结到小本上,实现第一次变化;做翻译时,本行业的单词虽然有限,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英文的理解加深了,对英文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了,尤其跟着国家队去土库曼塔吉克伊朗比赛的时候,酒店里唯一能看懂的就是英文的Newsweek,Time和The
Economist。那时候对英语如饥似渴,出现了第二次变化;三是在新东方当老师的时候,带着学生做了太多英译汉汉译英的口译和笔译,一是语言转化,二是还要讲出来教给学生,一些内容重复很多遍,于是,对很多严肃单词记忆得非常牢固,这是我单词成长的第三个变化。现在就是靠阅读吃老本了。
  单词都必须这么苦大仇深地记吗?
  有效背记单词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上下文、回到上下文、中间这个过程需要你自己忙乎。你辛苦对她,她对你就不离不弃。一次只对一个好,认真看她研究她。那些list,看起来好可爱,可是那些单词都不是你查出来的、不是你种下的、你一目十行的、一晚上几百的亲一下对方脑门,她们就不会真心对你。这更多叫“即时记忆”吧,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是GRE、GMAT那些高端低频词,也许可以像背政治一样突击两个星期,考试撞上若干,但考完也就忘了,不会形成深刻的记忆。
  一些学生备考托福或雅思,或四六级什么的,只是拿一本单词书背,偶尔做一套模拟题之后,只关心对了几个错了几个,并不真正到阅读原文或者听力原文再做精读,在上下文语境下,把不会的生词或词组都认真查出来,记在小本上,然后勤于复习。这正是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那些在阅读和听力中为难你的单词,你对他们就产生了“恨”的情绪,你恨他了,就太好了,凡是挂上感情的事情,就容易记了。你应该拿出80%的时间不断做题、不断杀回阅读和听力原文、不断通过精读背记单词;拿出20%的零碎时间去背单词书上那些lists。单词书上的词来得太容易,左边英文右边中文,是人家努力了给你编好的,是人家会了,不是你会了。来得容易去得快,不可能形成深度记忆,扛不了重活。
  我这么认真记了就好了吗?
  还真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么简单。背单词坑爹的是,不是某个单词不认识,而是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所有单词都认识,但句子的意思还是不明白。二是近形词误认。模样差不多,混了,把comprise包含看成了compose作曲,自己还美呢。三是熟词僻义。只看见她这一面,对那一面没有思想准备。fix本来是修理,后来一看,fixed
game是假球的意思,用的是“固定的”,比赛没开打比分就定了。四是对词组不敏感。本来认识的单词自动结合了,开出了新的意思,比如it turned out to
be与生产没有什么关系,意思是“结果是”;itoccurs to me也跟发生没有什么关系,原来是我想到啥。
  跟以上四种情况做艰苦斗争,引导学生在一脑袋浆糊里理出清晰的线索,对每一个单词都形成干净利索的感觉,像传球一样,啪、啪、啪,清楚。在小范围里把球摘出来,一个大脚转移,豁亮。这是个脏活累活,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考验。
  需要多久,单词可以过关?
  两周看一本200-300页读物。平均一个晚上4个小时,20-30页。平均每页记2-3个单词,一本书可以带来600个深度记忆的高频单词。都是自己查的啊!两年,共52本读物,共计30000个意思。扣除50%的重复率。拍脑袋说的,就是15000个意思。再拍一次脑袋,折合6000个单词。加上本来有的高中词汇,应达到间。
  总的来说,保证每天专注学习英语4小时,按照以上节奏,两年后基本可以实现语言自由。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坚持。吸烟,如果今天抽,明天癌,后天死,则无人吸。但是如果时间间隔太长,就感受不到,烟草业也就蓬勃发展。人就是简单如此吧。
  你说两年太久。那就增加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最快也不能低于一年吧,否则掌握的东西不扎实。如果设定了具体的目标,英语学习启动的时间要提早。在英语培训行业干了快13年了,中学生水平的英语学习者,除了有重大考试的目标,例如高考、托福、雅思,很少有认真坚持学习两年英语的,总期待速成,短期不见效就放弃。这是最大的问题。
  “我高中生,只有三个月时间学托福,要考到100分以上。单词怎么背?”
  同学,你的准备时间不够。至少半年准备。要打词汇和语法基础,要做真题。三篇阅读、六篇听力的段子、一篇综合写作的阅读小段子和听力小段子,都是通过上下文背记单词的素材。无论老师上课讲过多少方法和技巧,如果这些单词不能准确、快速地反应出来,都没用。自己试着用上述的笨办法过这些文章。把一切都变成精读。从OG开始,到DELTA,到ETS五套题,到TPO,到开普兰、普林斯顿、巴朗。把每一个段子都看成是小说的一章,把自己沉浸到语言的海洋里。别只是拿几个干巴巴的单词贝壳,就说自己去过马尔代夫。
  词根词缀联想记忆有用吗?
  大学时没有一天学过这些东西。干翻译那几年也不懂词根词缀。2002年进新东方当老师时,已经30岁了。那时候背了一些,主要是用在上课时放水逗大家笑,没当真过。当年都是用最累的办法靠精读精听傻逼呵呵学过来的,今天转身当了民办教师,不愿意对学生撒谎。这些东西可以提升兴趣,也许对于单词底子非常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有用吧。
  你对新东方老师讲词根词缀联想记忆怎么看?
  可以成为补充,给学生带来启发。不能是词汇教学的全部。比例不要超过20%。
  新东方红宝书要背吗?
  零碎时间背。每天拿出30-45分钟背lists,排队时、洗脚时、上厕所蹲坑时、约会等对象时。要双线作战,红宝书占20%,上下文占80%。我这一整篇文章,想说的是,请你自己折腾上下文、做出一本自己的红宝书。作者不是俞敏洪,是你自己。
(编辑:Joe)
新东方网托福官方微信:新东方托福 (微信号:xdftoefl)
最新考试资讯、托福预测、托福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新东方托福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热搜课程:
托福工具箱大风号出品
新东方北美谢强:非京籍家长的择校之路
主持人:腾讯出国的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坐在我身边这位是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副校长谢强老师,您好。请您先跟我们腾讯网友打声招呼,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谢强: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我是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副校长,也是北京新东方北美考试部的第一负责人,我叫谢强,特别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腾讯出国教育展。持人:我们今天的腾讯教育展是一个国际教育展,但是新东方学校并不是一所国际学校,所以我想请问一下谢校长为什么参加我们国际教育展?谢强:正因为北京新东方学校不是什么国际学校,我们也没有什么招生任务,我们看起来是来打酱油的。但为什么新东方参加这个国际教育展?因为新东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培训机构,我们光北美考试部一年招生学生人数就在两万名以上,这两万人里面得有将近一万人是中学生,还有一万人是大学生,这一万中学生基本分布在北京各大国际学校。从新东方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国际学校,包括众多家长走国际教育道路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观察,我们希望在这个会议上能够分享一些我们的观点。新东方除了北美考试部还有很多部门比如优能和泡泡,很多参加优能和泡泡课程的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走国内道路,他们不想考美国前30,不想去英国的牛津剑桥,他们想考北大清华,想考中国一本院校。很多时候我们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因为反正都是新东方的学生,所以我们会非常独立和客观的评价,到底选择哪条道路正确?用正确形容也不太对。应该说各自选择的优劣势是什么?因此新东方一直很积极参与所有腾讯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这也是这次国际教育展我们必须要来参加的一个原因。主持人:刚才您也说了,虽然新东方不是一个国际学校,但是有很多这方面的业务,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对国际教育的看法?谢强:因为现在国际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潮流,这也是我今年参加的第N次不同机构主办的国际教育展,各种参与者都非常的积极,基本每个大厅里都人山人海,这种国际教育趋势从主观客观来讲有两个原因。从主观来讲确实是因为国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小时候对于美国大学望尘莫及,我在考研究生的时候,那会儿考美国研究生没有奖学金根本不敢去。但随着现在收入越来越高,很多家长支付美国大学四年甚至高中四年的学费完全无压力,到国外接受教育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家长希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打开眼界,这是好事情。客观角度来说多少有点被迫无奈,这种被逼无奈来自两个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第一个环境是如果孩子能够上北大、清华,中国顶尖的一本学校,确实竞争力比较强,但是我们大学扩招以后,一些二本和三本学校学习环境比较松懈,而且一个孩子如果只有一个二本或三本的本科文凭的话,在就业方面会受到很大困扰。中国高等教育虽然扩招了,但是精华仍然局限在极个别学校里面,这样一个客观原因,把家长逼到要出国的绝境。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北京这个大城市,有大量的非京籍家长,他们的孩子如果中考之后不选择国际教育的话,恐怕在北京读高中参加高考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大厅里至少有一半的家庭是非京籍这类家庭,他们如果经济条件还可以的话,走国际道路比他们回到原籍去参加高考会来的更顺畅一些。所以应该说主客观的原因都有,我觉得从主观来说,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是个好事,从客观来说,虽然我是做留学考试的人,但我也同时特别渴望中国未来的高考教育能够越做越好,我们各方面的政策能够越来越灵活,无论是北京还是外地的孩子都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教育环境,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主持人:既然在新东方每年招的学生里面有很多都是来自国际学校的学生,您肯定也接触很多国际学校的学生和国际学校,您能不能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些评价标准?谢强:北京的国际教育严格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公办学校国际班,大概不到20个,招生能力大概两千人左右,第二个是大量的民办国际学校,这类型的学校有30家左右,大概招生在三千人,还有一部分是只有持有外国护照的孩子可以上的纯国际学校,这个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我们针对这5000人,近50所国际教育单元,我们一般看三个点。第一个看学校门槛,入学的时候到底关不关注中考成绩,很显然这方面在大厅里看到每一个学校国际部申请情况标准是不同的,我觉得在门槛方面应该选择排名在至少前十名的学校。第二个看他申请美国大学的情况,前30、前50到底人多不多,这个家长可以问出来的。
如果这两点把住的话,基本这个学校问题不大。但是如果门槛高,申请也好的学校,恐怕在这么50个学校里面也就10来所,其他的30多所学校门槛都不会太高,其中商业行为应该是占主体的,也就是只要你给钱基本就可以上,这就需要家长特别谨慎小心,要去评价这个学校方方面面带有过程性的指标,比如这些学校成立的早和晚,对学生要求严还是不严,外教占比到底是多少,班级规模有多大,这些都需要家长做非常详尽的调查,这个时候家长们恐怕就要非常的繁忙,需要通过每一个教育展去考察这个学校,到底在过程指标上是好是坏,一旦选择一个门槛低、申请差、过程也不好的学校,这种学校往往会出现严重两级分化,特别好的学生非常好,但只占极个别,差生会差的没底,而这种两极分化,可能更大程度影响你孩子的学习效果。总结一下,这就是我们提的三个建议,一看门槛,二看申请,三要关注过程指标。本文整理自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副校长谢强老师在2018年腾讯网国际学校择校展上演讲。原文有删节。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择校展相关活动信息活动咨询电话:132-(微信同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腾讯网国际学校择校专题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东方谢强的婚姻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