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从事过打铁菜刀视频打菜刀行业的专业师傅,进来一下·

兄弟俩坚守打铁铺,5代传承,一把菜刀卖260元能用50年,供不应求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这三大职业,各有各的辛酸苦楚,可是,为了养家糊口,再苦的职业,也有人在干。日,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孙家打铁铺,82岁的孙殿臣和66岁的弟弟孙喜臣兄弟俩正光着膀子,冒着酷暑和灼热的工作环境,挥汗如雨地打着一把菜刀。(图片来自东方I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哥哥孙殿臣说,从16岁开始,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打铁,他的弟弟也是自幼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到他和弟弟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了,可谓铁匠世家。弟弟孙喜臣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右手和右脚都落下了残疾,走路也有别于正常人,不过一旦打起铁来,他就浑身充满力量,叮叮当当锤锤到位。图为兄弟俩其中一人正在测量菜刀厚度和长度。(图片来自东方IC)
兄弟俩打了一辈子铁,打过铁铲、洋镐等农具,火光四射中,身上满是烧红的铁灰铁渣烫过的痕迹。靠着从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兄弟俩供养了各自的家人。现在,他们专打菜刀,纯手工打造,用的是真材实料。(图片来自东方IC)
“好铁好钢,还得有技术,这就叫功到自然成。”82岁的孙殿臣说,打一会儿它就凉了还得放火里烧,需要烧36回火才能打成一把菜刀。图为82岁的孙殿臣正在炉火上加温。(图片来自东方IC)
一把纯手工打造的菜刀,千锤百炼,经过打磨、开刃等十几道工序,耗时两天半才能完成,售价260元一把,能用50年。(图片来自东方IC)
兄弟俩打造的菜刀,锋利无比,用着特别顺手,在周边一带颇有名气,甚至有的外地人也慕名风尘仆仆地赶来,只为求购一把菜刀。有的几代人都在用他们制作的菜刀,有口皆碑。(图片来自东方IC)
尽管兄弟俩的铁匠铺名声在外,每天前来求购者络绎不绝,但是,他们的后代却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兄弟俩担心,这传了五代的手艺恐怕要失传了。脏苦累、又不赚钱,难怪兄弟俩的后代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继承“衣钵”呢。图为82岁的孙殿臣正在展示兄弟俩打造的菜刀。(图片来自东方IC)
兄弟俩的手艺面临失传的境地,而顾客又纷至沓来,供不应求,兄弟俩只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上阵”,继续着打铁人生。孙家的菜刀为何如此抢手?秘诀有三:好铁,好钢,好技术。经久耐用、质量上乘的菜刀,每一道工序,都是精雕细琢,都得实打实下力气。(图片来自东方IC)
不起眼的一把好菜刀里,包涵了文化的传承,兄弟俩炉火纯青的技艺,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执着追求。在飞速发展、快餐化的时代,这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匠人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图片来自东方IC)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打铁的”为叙述对象,实际上给我们展示的是锻铁这个行业的发展历史。阅读该文,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中国锻造历史的悠久,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写出了该文浓郁的文化味道;文章叙述了打铁的工作环境,需要的身体要求,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以及曾经的社会地位,这是一项艺术又辛苦的行业;文章讲述到了现在的锻造工具,写出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一个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文章语言平实,却生动感人。是一篇值得品味的文化散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先登录才能评论
  这是一篇&铁匠历史&的散文,从文中,我们看到了从古到今的铁匠工作,看到了这个行业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而发生的变化。
共 1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合肥最后的铁匠铺:打铁人还能坚守多久
沈某今年60岁,曾因杀死妻子被判死缓,入狱28年后因减刑被释...
○小锤打铁是个精细活
&&&&在新蚌埠路与临泉路交口南侧不远处,有一处铁匠铺,43岁的刘泽坤是铁匠铺的老板,从16岁开始打铁,刘泽坤已经打了27年的铁。
&&&&随着打铁这一行业日渐萎缩,刘泽坤一年打铁只能挣万把块钱。他知道,打铁这个行当会渐渐在城市里消失,而自己不得不思考未来的生活。
&&&&打铁人孤独等待顾客
&&&&一个天气阴沉的下午,刘泽坤的铁匠铺门虽然开着,但是门口的炉子却是熄灭的。
&&&&刘泽坤在宾馆打工的妻子王桂兰当天休息,由于没有生意,夫妻俩坐在铁匠铺子里时而沉默思索,时而说上几句话。这是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小平房,是倚在路边的墙上搭建起来的,每个月刘泽坤还要给房东交去七八百块钱房租费。
&&&&门口摆放着烧铁块的炉子,铺子靠里的墙边上还摆放着烧菜做饭的简单几样炊具,过去几年生意好的时候,刘泽坤要一天忙到晚,王桂兰便在铁匠铺子里烧菜做饭,生意太忙时,王桂兰还要帮着丈夫抡大锤。
&&&&如今,打铁的需求越来越少,刘泽坤便一个人守着铺子,王桂兰在附近宾馆里谋求了一个工作,每周能休息一天。整个下午,刘泽坤的铁匠铺里始终没有一位顾客上门,这也让他有些失望。那个下午,刘泽坤和妻子王桂兰一直坐在铁匠铺子里等即将放学的儿子。
&&&&16岁到铁匠铺当学徒
&&&&回忆起当年的打铁生活,刘泽坤说话的声音顿时响亮起来。
&&&&1988年,刘泽坤16岁,老家在巢湖。他看到堂哥等人到外面做打铁的生意养家糊口,家境贫寒的刘泽坤也离开家跟着堂哥去打铁了。
&&&&16岁的这一年,刘泽坤来到合肥市明光路,在一家铁匠铺正式开始了学徒生活。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铁匠铺做学徒,第一次让刘泽坤尝到了什么是苦。刘泽坤说,做学徒要勤快,每天早晨鸡一叫便要起床,无论春夏秋冬。&第一件事就是要生炉子,其他的工作就是跟着师傅学打铁,学徒一般都是要抡大锤的,大锤很重。师傅拿小锤,学徒要配合师傅。刚开始做学徒,一天大锤抡下来,整个人就像散架了一样。&
&&&&刘泽坤说,当学徒抡大锤从鸡叫开始,一直要到天黑之后才能休息。知道抡大锤的辛苦,铁匠师傅也会让家人做一些好菜来犒劳大家,&伙食好,年纪又小,不怕累,一觉睡起来就又生龙活虎了。&当学徒可以让刘泽坤每个月拿到100多块钱工资,虽然工资很少,但是能够学到手艺就足以让刘泽坤高兴的了。
&&&&三年的学徒生活,刘泽坤顺利出师了。出师后的刘泽坤也在明光路一带开了一家铁匠铺,开始了自己的打铁生涯。
&&&&打菜刀最能考验手艺
&&&&次日早晨,记者再次来到刘泽坤的铁匠铺,非常幸运的是,刘泽坤的一位老客户也找他,让刘泽坤帮他所在的工地打几十个錾子。
&&&&点燃炉子,拿出熟铁下料,将下好的料放进炉子里烧,将铁烧得通红通红用火钳夹出来,然后开始用铁锤开始捶,大锤捶形状、小锤捶细节,最后将捶好的铁放进水中热处理,这样下来,打铁的一套程序便完成了。
&&&&刘泽坤说,这是打铁中比较简单的,打铁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打菜刀。&将一片熟铁烧红后,用工具将一片钢片塞进熟铁中,这个火候要把握好,如果火候把握不好肯定会失败,最后将打好的菜刀放进水中,这一道程序其实更要注意,因为如果弄不好菜刀就会折断,这样之前所有的努力也就前功尽弃了。&刘泽坤说,打菜刀的程序说起来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非常困难,非常考验打铁人的手艺,&一般学徒跟着师傅学打铁,学了几年后,如果学徒能够将菜刀打好,那么也就可以出师了。&
&&&&在刘泽坤铁匠铺子里的炊具中,有一把菜刀是刘泽坤亲手打的,已经用了十多年了,刘泽坤向记者展示他亲手打的菜刀,&现在打一把菜刀只要三十元钱,这个价格比超市里卖的菜刀便宜不少,说真的,打的菜刀非常好用,稍微磨一磨便很锋利。&
&&&&打铁师兄弟早已经转行
&&&&说起打铁这个行当,刘泽坤不停地叹气,面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打铁行业基本上消失于城市中。&当年和我一起在铁匠铺当学徒的师兄弟们早都已经转行了,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坚持打铁。&刘泽坤说,如果没有过去认识的那些工地上的熟人工头,估计都不会再有人想到他的铁匠铺里来。&在明光路那边还有几家打铁的,其中就有我的师傅,我师傅年纪大了,现在也干不动了,估计过两年他也就正式退休了。&刘泽坤说,他的儿子现在正在上高中,孩子上学和家庭的开支原来都靠这间铁匠铺维持,他决定转行。&都已经四十多岁了,现在突然要转行,真不知道我能干些什么,想想挺难受的。&
&&&&刘泽坤说想转行做电焊工。但愿他能重新在这个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1]&&&&&
焦点阅读:
昨日4时10分左右,一辆大货车在休宁县齐云山镇东亭村路段发生...
在合肥,说起“中国好人”余竹云恐怕是无人不知,但你知...
合肥滨湖新区绿道示范段配套设施工程日前顺利完工,市民...
“以书易书”图书漂流、新华书店搬到家门口、最强大脑读...
胡文静是安徽博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队员...
4月20日上午,安徽(合肥)好人志愿者联合会联合中国公益...
COPYRIGHT &2013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网举报电话:1文遗故事:13岁入行打铁40年,一天能打二把菜刀赚百元文遗故事:13岁入行打铁40年,一天能打二把菜刀赚百元风情画语百家号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件件都是力气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已经很难寻到打铁人的踪影。在浙江省松阳县老街的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吴忠亮师傅仍干着这个老行当。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铁匠,他从13岁开始,就跟父亲学打铁,今年51岁了,算起来从事打铁时间已近40年。他的打铁店取名叫“亮亮打铁店”,位于南直街47号,店面也是1996年,从另外一个打铁师傅手中购得的。吴忠亮二十多平米的店铺,全是木头结构,陈旧的墙上挂着柴刀、锄头等自己所打造的半成品、成品,俨然是他的“产品陈列室”。他说,松阳是个农业县,刚开始时打镰刀、锄头、柴刀等农具多,他年轻时候一天能打三把锄头,如今松阳种茶叶的多,也打一些茶叶工具和一些零碎的家庭用具。从上世纪90年代后,店里的手风箱不用了,改成了电动鼓风机,以人力为主的打铁方式,也改为电动空气锤。原来的老虎灶的燃料由木炭改成煤炭,吴忠亮说,打铁行业最好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松阳县打铁店就有几十家,如今不多了。店里基本保留着传统的打铁模式,小铁锤、大铁锤、铁夹、砧子、手风箱、灶台等,但他也购买了电动砂轮等工具,工作起来也可以减少强度。刚开始跟父亲学打铁时,都是父子两人一起打,后来父亲年纪大了,就一个人来完成,除打铁外,与铁器相关的木柄等也自己做。打铁行业的收入是所有手工艺人中收入较低的行业之一,加上燃料费、电费增加,支出也在加大,生铁存货也越来越少,他担心打铁手艺可能后继无人了。吴忠亮身体健壮,做事实诚,在当地名声好,他说90年代初的时候,除去成本大约有100元多利润,因为店面是自己的,省下一笔店租金,那时他最好的时光,娶了老婆、生了儿子、盖了房子。吴忠亮曾经带过十多个徒弟,但学满3年的不多,由于打铁收入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都改行了,儿子毕业后也不愿意继承打铁行业,店铺只有他一个人守着。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风情画语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寻找乡情,展现乡貌,记录乡土,留下乡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打的菜刀 至少能用30年”_网易新闻
“我打的菜刀 至少能用30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邹莹
长沙市民熊奶奶看了《请你一起寻找长沙老行当匠人》的系列报道之后,勾起不少回忆。1月5日,她拨通本报公众服务热线96258,推荐自己66岁的弟弟熊西锦。
“他打了一辈子铁,现在身体不行了,只好退休。”熊奶奶表示,弟弟的手艺在张公岭一带是有名的,从菜刀、铁锨,到铁犁、铁耙,都打得特别好,以前每到农忙时候,“生意”更是火爆到要排队。
打铁其实是“绣花活”
1月5日,记者来到熊西锦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张公岭的家里,听他说自己的老行当故事。
熊爹爹小时候因家里穷读不起书,便跟着父亲干农活。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铁铺,他经常去玩,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行业,12岁那年便拜师开始学习。
当时铁铺里有一个高约1米的木墩子,铺着个大铁砧。旁边是风箱和泥巴炉,一个盆子装着半盆水,打铁时用来淬火。那时候他年纪实在太小,胳膊甚至还抡不起打铁的大锤子,幸亏他身高还够,只好先从小锤子开始学。
以前看着师傅打铁觉得很容易。开始学习后,他才发现,打铁真是个“绣花活”。“不是敲敲打打就能成的,一把菜刀就得八道工序。”熊爹爹回忆,以一把普通的菜刀来说,首先要将铁放在上千度的熔炉里烧熔化了,然后经过煮火、冷作、热处理、淬火、打磨等8道工序,一把菜刀才算完成,捶打的角度和力度都有一定的技巧。
手指被锤掉也要苦练
人言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当时12岁的熊爹爹多年后才领悟到,这句话确实蕴含真理。
熊爹爹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是把左手中指锤掉了,“当时年轻,撑得住,再苦也练功夫。”正是这样的勤学苦练,熊爹爹3年后便出了师,自己开起一家打铁铺。“打锄头、菜刀算不得什么,指挥刀、马刀那些我都能打得出。”当年他在家附近还确实算是小有名气。
好手艺无人可传
“铁铺打的刀,好用呢,比机械生产的好。”老主顾兼邻居邓师傅称,家里一把菜刀已用了17年了,还锋利得很。熊爹爹笑着补充,手工打一把菜刀要3个小时,一天最多能打出来四把,一把刀至少能用30年,确实比市场上卖的刀耐用得多。
随着工厂的兴起,机械的发达,熊爹爹的打铁铺生意也渐渐萧瑟。后来他关了铺子,进入长沙县第一机械厂,成为一名流水线的打铁工人,打的还是以前自己擅长的农具、刀具、模具等。
在铁匠行业工作了54年后,66岁的熊爹爹已退出“江湖”。“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打铁了。”熊爹爹曾经带了两个徒弟,如今徒弟们已年过半百,都找不到接班人。铁匠这个行当迟早要消失,让熊爹爹遗憾得很。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邹莹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铁还需自身硬下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