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新担当新作为观后感

&&&&&& & 正文
新时代代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代表是人民权力的使者,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代表要履职尽责,求真务实,在民主法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有新担当新作为。
  用新思想指引方向。代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代表要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维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代表要在新思想引领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贡献代表智慧和力量。
  用新理念发展为民。代表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代表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新担当监督支持。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更求下,代表要有新担当,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支持“一府一委两院”工作。要围绕党委决策部署、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运用视察调研、评议、 执法检查、质询、专题询问、罢免等方式开展监督。如一着不让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治理攻战,如一以贯之助推产业强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
  用新作为谱写新篇。新时代代表要有新作为。代表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党委科学民主决策当好参谋;代表要以民为本,办实事做好事,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尽心尽责为民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做到群众有所呼,代表有所应,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当作代表的义务和职责;代表要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如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爱献慈善、心系灾区等,展示代表为民情怀和时代风采。      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北京日报百家号关键词“三个区分开来”与“三类容错”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对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领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对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具体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艰难险阻中敢于迎难而上;对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等普通岗位上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鼓励各地各部门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鼓励和保护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激励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近期,为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这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容错纠错的思想主要是就好干部的标准制订而阐发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实质上,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倡导,就是为着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离不开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起源于“好干部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好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具体表现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其中“敢于担当”体现为“五个面对,五个敢于”,即党的干部面对大是大非应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应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应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应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应敢于斗争。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比认识更关键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领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二是在判断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的标准方面,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三是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离不开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在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过程中,既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就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要自始至终,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第一天起就要着手抓,要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尤其要弄明白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的法律规定,做到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明确为官做事的尺度。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以法律为准绳。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守法治、依法办事,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同条件下要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法违纪,又要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乐业,推动形成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良好局面。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以此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第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体现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就是要提高广大干部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提高广大干部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将容错纠错作为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的有效机制,在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容错纠错机制下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干部有敢于负责的胆量和勇气固然可嘉,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撑腰打气,最终目的就是让领导干部放开手脚,做更多造福于民的好事。容错纠错机制的系统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构建容错纠错机制等思想,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体现在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上的重要举措就是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第一,在理论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的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列宁和其他同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有关思想与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容错纠错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毛泽东的实践论、邓小平的思想解放理论及其“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等,无不包含着容错纠错的思想成分。第二,在经验总结上,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允许干部犯错并不断纠错的历史。因为改革开放是伟大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取,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大胆摸索,就是容错纠错的过程。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容错纠错机制。何况,容错纠错机制在某些地区有过有益探索,对此我们应一以贯之地坚持。第三,在创造转化上,努力实现我国自古就有的容错用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我国古代在治国理政的“容人之过”方面有不少经验,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容错免责机制提供借鉴,突出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以达到激发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作用。第四,在机制配套上,既然允许人犯错,那么,在现实中就应实现鼓励干部大胆干事、做到容错纠错与“能上能下”结合起来。在涉及领导干部的相关机制中,更应催生动力,在容错纠错机制保障下,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新突破。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套比较系统科学、完整成熟的干部使用体制。第五,在内涵拓展上,应为创新者、敢于担当者和实干者提供容错环境。对创新者、担当者与实干者容错,具有不同内涵。对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领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对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具体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艰难险阻中敢于迎难而上;对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等普通岗位上积极履职、主动作为。第六,在制度设计上,要以改革攻坚的舆论氛围与社会共识的形成为目标。容错纠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激发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手段。在改革攻坚过程中,不仅需要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舆论氛围,更要加快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共识,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作者为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编辑 | 储著斌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北京日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争当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干部_第一评论_人民论坛网
争当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干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同时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责任担当扛在肩头,时刻牢记心中的神圣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常怀&进取之心&,党员干部,身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首先要的就是一股子拼劲,在工作岗位,乃至日常生活中都要有一份进取心。做事切不可马马虎虎、&点到为止&。凡事都要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要求自己,都要有一份敢为人先,争为人先的精神。进取心是我们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攻坚破难、成就事业的前提,心怀进取心,我们才能做到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工作,负起肩上的担当。
常怀&敬畏之心&,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赋予,亦应用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时时刻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这颗初心,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面对工作中糖衣炮弹的诱惑,勇于说不,坚决抵制,做到无愧于老百姓的信任和期望,无愧于人民。与此同时,也不能只求安安稳稳,坚决不做懒政怠政的无为之人,应牢记身上的使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达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
常怀&平常之心&,党员干部,首先就是要摆正位置,放平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工作,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勇于担当,并不是说我们一定需要干出一番耀眼的成绩,踏实肯干,也是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的另一途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那么汇聚在一起的一股股力量,便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版图添砖加瓦,便是挑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常怀&三心&,肩负担当,志存高远,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争当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新干部。
[责任编辑:李金芳]《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学习体会:新时代的新担当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学习体会:新时代的新担当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学习体会:新时代的新担当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学习:新时代的新担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也明确了新时代对干部的新要求,要求干部牢记历史使命、强化实干意识、增强责任担当,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新时代,担当是一种责任意识。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公职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始终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中,在压力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退缩,遇到问题不计个人得失、考虑大局利益,才是新时代干部应该有的本色担当。新时代,担当是一种政治情怀。年轻党员干部资历和经验都有待提高,但不能没有政治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的“初心”,我们不能为了“做事”而忘了“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作为党员,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永不懈怠、一往无前,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新时代,担当是一种奉献精神。战争年代的奉献,是敢于牺牲,临危不惧;而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也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担当,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是基本担当,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大胆实践、不惧困难,不因外界条件艰苦而懈怠工作,勤勉敬业、对工作负责。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行动才有质量,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幸福,才能收获梦想的“诗和远方”,在实干中奉献自我,实现价值。&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年轻的公职人员,更要发挥青年干部的活力和能动力,敢于担当;作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所以,我们更要用自己的行动做担当的践行者,做新时代的绘梦家。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nbsp&nbsp
第07版:知与行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张 勇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期待新气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需要广大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这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的政治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强化担当作为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敢担当、善作为,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干部应尽的政治责任。当好事业骨干、做好人民公仆,就要多一份自觉、多一份担当,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责任。强化担当作为的政治责任,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领会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争取更大作为;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负人民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担当作为的本领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应当看到,现在一些干部不作为,除了有的是动力不强“不想为”,还有一些是能力不足“不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再采取过去一般化、粗放型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广大干部要切实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要注重培养良好作风,涵养专业精神,以敬业、执着、严谨的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突出精准化和实效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成长锻炼,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攻坚克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突出问题导向、勇于直面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必须清醒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敢于正视不足,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干部必须具备的优秀政治品格。广大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闯难关。要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寻求破解之道;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哪里困难大就到哪里去,哪里情况复杂就到哪里去,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始终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努力营造敢于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面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就要努力营造敢于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让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让他们消除顾虑、轻装上阵,但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代使命担当观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