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大佬联名致信们 怎么做饲料

&用户账号:
您所在的位置:
饲料原料采购怎么做?大佬们说了这些
14:27:47   来源:本网论坛   【
  众所周知,原料占饲料生产成本的七八成。更有甚者,对于某些饲企而言,原料采购上的利润占其总利润的七八成。原料,对于饲料企业至关重要,更是生命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原料者得天下。
  如何控制原料风险、创新采购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饲企关注的焦点。在近期召开的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期间的原料论坛上,来自行业的大佬们就分享了来自采购方面的成败得失,无疑为行业提供了难得的视角。
  启示一:国际化采购看上去很美
  集团化采购,即集中采购,因为是讲求规模,所以可以通过采购量来实现成本的最低,但集中采购的灵活性比较差。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是一个重要问题。
  谈及集团化的采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经理王建东称,由于此前的采购体系是分离的,因此集中采购融合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于2014年4月份,实现了完全的集中采购。
  作为在国际化采购上走在前面的新希望六和,在这条道路上却遭遇了矛盾和痛苦。
  王建东说,国际市场和国内在原料上存在价格差异和价值差异。作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非政府禁止的东西都得想尽办法采购,但近年公司却经历了痛苦。他称,对于原料的需求是必然的,去年因为原料价格、供应商风险等问题使公司吃了大亏。
  &国际化采购,因为做的是进口项目,在贸易中,需要尽量考虑怎么整合供应商资源。&教训是深刻的,王建东表示,近年他们才形成对国际供应商比较切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在贸易的模式上,正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去年通过香港的平台做融资,今年又依托新加坡的平台来做,就是想利用国际国内的市场和价格的差异来做融资,减少采购风险。
  启示二:集中采购需多方有效配合
  从2003年开始,只有几十万吨采购的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吨。在集中采购过程中,对他们而言,采购和技术的配合却是一门学问。
  该公司采购总监杨建涛介绍,集团采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首先是规模化。达到规模以后,需求量大,有规模才能养得起团队和专家的队伍,也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其次是专业化。因为每个原料品种都需要有专人来做。
  在和技术的配合上,杨建涛说,采购是买,技术是用,手心手背的配合很关键。近年来,进口原料、替代原料非常多,怎样能快速响应,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断产生。促成采购,技术和采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新原料的应用主要是靠采购来推动的。
  &新原料应用和技术的配合,主要是在营养成分、供应、稳定性等方面;再有就是销售方面的配合。因为新原料的应用,以前的设备可能满足不了需求,就需改进设备和工艺。比如高粱的粉碎细度,研究方面需要做功课。销售也要做功课,虽然营养成分未变,但因为颜色、外观变了,客户的沟通就显得很重要。配合很关键,怎么配合,企业之间不一样。&杨建涛表示。
  双胞胎集团采购经理袁继红称,公司的集中采购开展得很彻底,是高度集中的采购模式。这一方面源自企业高层的抉择。公司对于工厂的考核,对于厂长没有利润指标考核,没有利润指标集中采购就没有障碍。不然,像很多企业在推广集团化采购时工厂有意见了,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二,就是选对人;第三,一定要有平台。对人要信赖,得适当放权,同时还需要系统地把数据管控起来;第四,就是组织团队。一定要选择和企业共患难的团队,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采购队伍,这需要专家级水平的人。
  通威股份副总裁宋刚杰认为,集中采购和区域采购相结合是理性选择。基于市场一线的了解,不是采购端有什么提供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采购什么。采购了解底下的经营情况很重要,要对市场的需求准确把握,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采购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杨建涛也持相同的观点:每家企业需要选择自己的采购模式,不一定集中采购就是灵丹妙药,小企业分散采购也有成功的。
  启示三:分散采购还需集中采购互补
  从去年开始,温氏集团进行了首次集中采购尝试,旨在改变以往长期分散采购的不足。
  据温氏集团采购经理简仿辉介绍,目前,温氏集团在23省市都有公司,饲料厂达到165家,分散采购模式实行了30多年。但与其他大型饲料公司不同的是,温氏的饲料并不外销,全部自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正在进行优化配置,我们如果继续走分散采购,恐怕自身优势就会越不明显。&简仿辉感慨。
  在如何看待分散和集中采购的优劣上,简仿辉称,集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去年温氏执行集中采购,就减少了200多家供应商。集中是直接采购,减少了中间成本,提升了有效采购,而分散采购很多是无效采购。
  &比如,温氏提倡本地资源的利用,会大量选用本地资源,但这种分散采购的利用率只有70%~80%,约20%~30%是无效采购,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大。通过进行集中采购,和大供应商合作,减少了大量的无效采购。&简仿辉说。
  启示四:寻找替代原料得看比较价值
  谈及替代原料,简仿辉称,玉米已成为奢侈品,目前高粱已经被大规模利用起来,除了高粱,大麦、木薯也开始在试探使用。
  新原料、替代原料的使用,会体现在产品的价值上,最终也是为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大企业靠集团采购不假,但小企业只能靠分散采购。就原料的可替代性上,有人提出是否能靠国内廉价的副产品的问题。其实,我们要说的是寻找新原料的现实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替代原料或新原料的问题,业内有称,我国饲料对于原料的利用,已经是挖地三尺了,可利用的资源所剩无几,凡是有点蛋白的原料资源,都会拿来尝试。
  对于寻找替代原料,会上嘉宾也给出了基本的建议:一看比较价值、二是稳定的供应;三是给谁用。但话又说回来,原料经常更换,对于产品本身会有影响。小企业更需要灵活性,也需要原则性,需要找到平衡。
  启示五:原料采购须重视人的风险
  大连新希望圭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众分析,采购按照动机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投机性采购,我看涨就买;二是积极性采购;第三,基差式贸易。
  什么是采购,企业是价格的管理者,还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都买过基差,其目的是因为觉得价格相对便宜。买基差是因为便宜才买,不是因为市场看跌才买,这是大错特错。基差和压榨率是反向的,企业要管理好采购利润。就一定要做好基差式贸易。&顾众说。
  饲企的采购无疑是重要的,其中的风险也是一直存在。这种风险来自于外部和企业内部。
  外部风险很难控制,因为市场、政策、偶然事件等等;但内部风险,诸如计划、合同管理、人员、验收、库存,企业应该做到可控。
  在原料论坛上,由现场嘉宾参与的在内部风险次重要性排列上给出了结果。人员管理成了内部风险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计划,再然后是其他。
  对此,顾众表示,对于很多企业来讲,集中采购很难落实下去,因为采购牵扯到很多经理的奶酪的问题。广东一些饲料厂黄了,但老板和采购经理没走,为什么?因为采购经理有既得利益。
  他说,集中采购的关键问题是以销定采,通过价差转基差,才能真正实现利润,像双胞胎利润的75%来源于采购利润。
  在谈及管理人员的管控上,顾众称,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最基本的考量标准是,人员是否在采购上具备优势,这是最主要的,不是去赌原料。这和企业老板的指导思想相关。对于采购部门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是:首先是不断料;其次是原料质量要好;第三要稳定;第四要有利润。
  杨建涛则称,对于采购人员的管控,老板要什么,就考核什么;采购可分为管理类和营销类岗位,在用人上,需要每年进行考核权重的调整是必要的。
  启示六:期货工具成风控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玉米、、等饲料期货市场的发展,一些饲料或养殖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成本利润,将风险消化在产业链内或转移到产业链之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008年国际原料市场的洗牌,饲料行业运用期货工具的企业存活了下来,特别是一些油脂厂。&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春生表示,做基差就必须研究期货。现在已经不是用不用期货的问题,而是已经离不开的问题。
  他说,要是饲料企业现在连期货都还没研究好,期权又推出了,面临的公的应用工具的竞争对手将显得越来越强大。作为风险管控工具,期货对于饲料企业原料掌控、定位、决策、考核都是非常关键的。
  一组来自圣农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受国内肉鸡行业持续低迷、&速成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致公司出现经营亏损。公司主要原料豆粕的采购均价较上年上涨了9.07%,但鸡肉销售均价却较上年下降了1.48%。后来得益于期货市场的原料采购价格下降和公司继续强化内部管理,圣农发展豆粕采购均价下降了1.34%,玉米采购均价下降了3.85%,鸡肉的吨平均销售成本下降了3.3%。
  除圣农发展外,有统计显示,在上市公司中,唐人神、海大集团、通威股份、大北农等多家企业近年参与期货套保的规模越来越大。据业内统计,海大集团涉足了玉米、豆粕、菜粕、、、等多个期货品种的套保,且拟动用保证金的金额逐年增高,2011年至2014年分别为1.5亿元、3亿元、4亿元和5亿元,而其2012年和2013年在期货上的损益分别为1392万元和9514.52万元。期货工具的作用显而易见。
  尽管期货工具非企业在复杂市场竞争中决胜的&法宝&,但已成企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标志。如何运用期货工具管理原料的库存,从容地应对来自市场价格变化,减免损失,成为饲料企业的必修课。(怀梦)
? ( 14:26:03)? ( 16:14:42)? ( 10:48:24)? ( 8:25:54)? ( 8:34:45)? ( 10:29:46)? ( 8:40:48)? ( 15:50:02)? ( 13:54:11)? ( 11:02: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info#chinafarming.com(请把#换成@)盘点:商业大佬们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获得的?_网易财经
盘点:商业大佬们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获得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盘点:商业大佬们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获得的?)
年轻人创业很困难,有了技术但是启动资金不够,如果过早融资后果就是早早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如何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呢?银率小编查遍各种典籍史册,找到了商界大佬的掘金秘籍。王石-倒卖玉米得来第一桶金1980年参加某招聘考试,进入了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待了6年。之后到深圳发展。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用倒玉米赚来的钱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等。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潘石屹-炒房赚得第一桶金1990年,同、、张民耕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1991年8月,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马化腾-股市博得第一桶金1998年,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来自股市。他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这为马化腾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陈天胶-股市赚得第一桶金  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上海陆家嘴集团和金信证券,陈天桥在1999年,以50万元启动资金和20名员工为基础,创立了盛大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而这50万启动资金来自于他在证券交易所工作时从股市赚来的。看过了巨子咱么来看一看小朋友如何赚钱人生第一桶金。澳大利亚小男孩Will Deeth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的14岁男孩Will Deeth虽然年纪很小,但非常有商业头脑,他在澳洲当地市场转卖其在中国旅游时所购的小商品,一周内就成功赚了1万美元(66547元人民币)。小试牛 刀就大获成功的Will Deeth决定开始认真发展这条致富路,并决定在满18岁之前就要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需要备注一下,他的父母也是商人,这种家庭环境感染也很重要。
看过这些大人物、小人物的财富积累故事,你是否也想跃跃欲试,捞取人生第一桶金呢。如果翻阅名人资料,对他们第一桶金的描述总是添加了一些刺激和传奇色彩。股市、房地产、出口贸易成了那个时代造富的首选途径。那么现在该如何进行呢。看看最近几年的楼市和去年的股市,以及今年的汇市和黄金市场。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总会出现,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和技术知识上的积累。别人的成功对我们来讲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可以指引一个大概的方向,过程由自己完成,毕竟我们只知道他们最后的结果。做好准备,第一桶金可能正在来的路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银率网
本文来源:和讯网
责任编辑:郭星飞_F695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众所周知,原料占饲料生产成本的七八成。更有甚者,对于某些饲企而言,原料采购上的利润占其总利润的七八成。原料,对于饲料企业至关重要,更是生命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原料者得天下。  众所周知,原料占饲料生产成本的七八成。更有甚者,对于某些饲企而言,原料采购上的利润占其总利润的七八成。原料,对于饲料企业至关重要,更是生命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原料者得天下。  如何控制原料风险、创新采购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饲企关注的焦点。在近期召开的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期间的原料论坛上,来自行业的大佬们就分享了来自采购方面的成败得失,无疑为行业提供了难得的视角。  启示一:国际化采购看上去很美  集团化采购,即集中采购,因为是讲求规模,所以可以通过采购量来实现成本的最低,但集中采购的灵活性比较差。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是一个重要问题。  谈及集团化的采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经理王建东称,由于此前的采购体系是分离的,因此集中采购融合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于2014年4月份,实现了完全的集中采购。  作为在国际化采购上走在前面的新希望六和,在这条道路上却遭遇了矛盾和痛苦。  王建东说,国际市惩国内在原料上存在价格差异和价值差异。作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非政府禁止的东西都得想尽办法采购,但近年公司却经历了痛苦。他称,对于原料的需求是必然的,去年因为原料价格、供应商风险等问题使公司吃了大亏。  “国际化采购,因为做的是进口项目,在贸易中,需要尽量考虑怎么整合供应商资源。”教训是深刻的,王建东表示,近年他们才形成对国际供应商比较切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在贸易的模式上,正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去年通过香港的平台做融资,今年又依托新加坡的平台来做,就是想利用国际国内的市惩价格的差异来做融资,减少采购风险。  启示二:集中采购需多方有效配合  从2003年开始,只有几十万吨采购的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吨。在集中采购过程中,对他们而言,采购和技术的配合却是一门学问。  该公司采购总监杨建涛介绍,集团采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首先是规模化。达到规模以后,需求量大,有规模才能养得起团队和专家的队伍,也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其次是专业化。因为每个原料品种都需要有专人来做。  在和技术的配合上,杨建涛说,采购是买,技术是用,手心手背的配合很关键。近年来,进口原料、替代原料非常多,怎样能快速响应,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断产生。促成采购,技术和采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新原料的应用主要是靠采购来推动的。  “新原料应用和技术的配合,主要是在营养成分、供应、稳定性等方面;再有就是销售方面的配合。因为新原料的应用,以前的设备可能满足不了需求,就需改进设备和工艺。比如高粱的粉碎细度,研究方面需要做功课。销售也要做功课,虽然营养成分未变,但因为颜色、外观变了,客户的沟通就显得很重要。配合很关键,怎么配合,企业之间不一样。”杨建涛表示。  双胞胎集团采购经理袁继红称,公司的集中采购开展得很彻底,是高度集中的采购模式。这一方面源自企业高层的抉择。公司对于工厂的考核,对于厂长没有利润指标考核,没有利润指标集中采购就没有障碍。不然,像很多企业在推广集团化采购时工厂有意见了,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二,就是选对人;第三,一定要有平台。对人要信赖,得适当放权,同时还需要系统地把数据管控起来;第四,就是组织团队。一定要选择和企业共患难的团队,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采购队伍,这需要专家级水平的人。  通威股份副总裁宋刚杰认为,集中采购和区域采购相结合是理性选择。基于市场一线的了解,不是采购端有什么提供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采购什么。采购了解底下的经营情况很重要,要对市场的需求准确把握,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采购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杨建涛也持相同的观点:每家企业需要选择自己的采购模式,不一定集中采购就是灵丹妙药,小企业分散采购也有成功的。  启示三:分散采购还需集中采购互补  从去年开始,温氏集团进行了首次集中采购尝试,旨在改变以往长期分散采购的不足。  据温氏集团采购经理简仿辉介绍,目前,温氏集团在23省市都有公司,饲料厂达到165家,分散采购模式实行了30多年。但与其他大型饲料公司不同的是,温氏的饲料并不外销,全部自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正在进行优化配置,我们如果继续走分散采购,恐怕自身优势就会越不明显。”简仿辉感慨。  在如何看待分散和集中采购的优劣上,简仿辉称,集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去年温氏执行集中采购,就减少了200多家供应商。集中是直接采购,减少了中间成本,提升了有效采购,而分散采购很多是无效采购。  “比如玉米,温氏提倡本地资源的利用,会大量选用本地资源,但这种分散采购的利用率只有70%~80%,约20%~30%是无效采购,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大。通过进行集中采购,和大供应商合作,减少了大量的无效采购。”简仿辉说。  启示四:寻找替代原料得看比较价值  谈及替代原料,简仿辉称,玉米已成为奢侈品,目前高粱已经被大规模利用起来,除了高粱,大麦、木薯也开始在试探使用。  新原料、替代原料的使用,会体现在产品的价值上,最终也是为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大企业靠集团采购不假,但小企业只能靠分散采购。就原料的可替代性上,有人提出是否能靠国内廉价的副产品的问题。其实,我们要说的是寻找新原料的现实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替代原料或新原料的问题,业内有称,我国饲料对于原料的利用,已经是挖地三尺了,可利用的资源所剩无几,凡是有点蛋白的原料资源,都会拿来尝试。  对于寻找替代原料,会上嘉宾也给出了基本的建议:一看比较价值、二是稳定的供应;三是给谁用。但话又说回来,原料经常更换,对于产品本身会有影响。小企业更需要灵活性,也需要原则性,需要找到平衡。  启示五:原料采购须重视人的风险  大连新希望圭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众分析,采购按照动机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投机性采购,我看涨就买;二是积极性采购;第三,基差式贸易。  什么是采购,企业是价格的管理者,还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都买过基差,其目的是因为觉得价格相对便宜。买基差是因为便宜才买,不是因为市场看跌才买,这是大错特错。基差和压榨率是反向的,企业要管理好采购利润。就一定要做好基差式贸易。”顾众说。  饲企的采购无疑是重要的,其中的风险也是一直存在。这种风险来自于外部和企业内部。  外部风险很难控制,因为市尝政策、偶然事件等等;但内部风险,诸如计划、合同管理、人员、验收、库存,企业应该做到可控。  在原料论坛上,由现场嘉宾参与的在内部风险次重要性排列上给出了结果。人员管理成了内部风险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计划,再然后是其他。  对此,顾众表示,对于很多企业来讲,集中采购很难落实下去,因为采购牵扯到很多经理的奶酪的问题。广东一些饲料厂黄了,但老板和采购经理没走,为什么?因为采购经理有既得利益。  他说,集中采购的关键问题是以销定采,通过价差转基差,才能真正实现利润,像双胞胎利润的75%来源于采购利润。  在谈及管理人员的管控上,顾众称,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最基本的考量标准是,人员是否在采购上具备优势,这是最主要的,不是去赌原料。这和企业老板的指导思想相关。对于采购部门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是:首先是不断料;其次是原料质量要好;第三要稳定;第四要有利润。  杨建涛则称,对于采购人员的管控,老板要什么,就考核什么;采购可分为管理类和营销类岗位,在用人上,需要每年进行考核权重的调整是必要的。  启示六:期货工具成风控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玉米、豆粕、菜粕等饲料期货市场的发展,一些饲料或养殖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成本利润,将风险消化在产业链内或转移到产业链之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008年国际原料市场的洗牌,饲料行业运用期货工具的企业存活了下来,特别是一些油脂厂。”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春生表示,做基差就必须研究期货。现在已经不是用不用期货的问题,而是已经离不开的问题。  他说,要是饲料企业现在连期货都还没研究好,期权又推出了,面临的公的应用工具的竞争对手将显得越来越强大。作为风险管控工具,期货对于饲料企业原料掌控、定位、决策、考核都是非常关键的。  一组来自圣农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受国内肉鸡行业持续低迷、“速成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致公司出现经营亏损。公司主要原料豆粕的采购均价较上年上涨了9.07%,但鸡肉销售均价却较上年下降了1.48%。后来得益于期货市场的原料采购价格下降和公司继续强化内部管理,圣农发展豆粕采购均价下降了1.34%,玉米采购均价下降了3.85%,鸡肉的吨平均销售成本下降了3.3%。  除圣农发展外,有统计显示,在上市公司中,唐人神、海大集团、通威股份、大北农等多家企业近年参与期货套保的规模越来越大。据业内统计,海大集团涉足了玉米、豆粕、菜粕、大豆、豆油、棕榈油等多个期货品种的套保,且拟动用保证金的金额逐年增高,2011年至2014年分别为1.5亿元、3亿元、4亿元和5亿元,而其2012年和2013年在期货上的损益分别为1392万元和9514.52万元。期货工具的作用显而易见。  尽管期货工具非企业在复杂市场竞争中决胜的“法宝”,但已成企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标志。如何运用期货工具管理原料的库存,从容地应对来自市场价格变化,减免损失,成为饲料企业的必修课。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佚名来源生意社)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当前位置: &
& --& 地产大佬又要养猪,他们会怎么个玩法?
地产大佬又要养猪,他们会怎么个玩法?
  几年前地产大佬“恒大”高调进入农业,曾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玩地产和玩农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玩法:地产赚钱很快,农业则需要积累。两年后“恒大”宣布退出,可谓是以失败而告终。  搞农业究竟是块骨头还是一块肥肉?虽然争议很大,但“温氏”曾经是深圳创业板市值第一股是不争的现实;牧原集团的秦英林夫妇因为养猪而成为首富也是不争的事实。仅说以饲料起家的,以刘永好为代表的那个群体,拥有百亿财富的并不在少数,很多都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龙头企业,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地产与农业有太多的不同,虽然不同,但市场潜力巨大,对于这些腰缠万贯的大佬们来说,是要做大事业的,首先,这个领域要足够大才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的饲料业是个近万亿的市场,而养猪业则是个超过万亿的市场,仅仅这个大,就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大佬垂涎。  几年前地产大佬“恒大”高调进入农业,曾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玩地产和玩农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玩法:地产赚钱很快,农业则需要积累。两年后“恒大”宣布退出,可谓是以失败而告终。  一、“碧桂园”正式涉足养猪  在此之前,饱受热议的跨界者包括“网易”进入养猪业,并直达终端,创立了网易“味央”品牌,至今已经8年了。“玩”了八年,看起来不像是仅仅玩一票那么简单。“网易”仅在浙江湖州建设的基地,占地就高达1200亩。丁磊完全可以大声的说“网易养猪,我们是认真的”!  除了广为众知的“网易”,“万达”也动过养猪的念头,不过,它是准备以扶贫的方式切入。在走访了国内的五大养猪公司后,“万达”宣布原本在贵州丹寨县建立30万头养猪场的计划,改为其他的扶贫形式。  还有“恒大”,依然惦记着农业,惦记着养猪。“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表示“恒大投资3亿首批援建的200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其中就包括110个养殖基地。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碧桂园”。2017年“碧桂园”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508亿元,较上年合同销售金额3088亿元,同比增长73.37%,超过“万科”、“恒大”,稳居地产业老大地位。  “碧桂园”要养猪了。因为得到它要养猪的消息,在几个月前,我的微信好友中就加上了“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宋女士。日,“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而在此之前的5月18日晚间,“碧桂园”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招聘“养猪事业部负责人”。这则消息的发布,证实了“碧桂园”要进入养猪业的消息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在这之前,虽然已经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这一消息,为了避免影响作为上市公司的“碧桂园”,我们也不好对外评论此事。  二、“万科”也要养猪?  可以说,本来就很优秀的“万科”,因为有明星企业家王石而特别知名。据说王石早年还为饲料厂贩运玉米,算是和我们行业有过交集。但这一次,刚刚经历过股权之争的“万科”据说也要进入养猪业了。而且,这次出手,显然不是浅尝即止,至少也是百万级的出栏量。目前,布局已经清晰。由于“万科”上市公司的身份,尚未对外宣布此事,我们在此不便多加评论。  究竟是空穴来风式的谣传,还是无风不起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会有更多的跨界者进入养猪业。不过,这些在地产界叱诧风云的大佬能否玩转养猪,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在此,我们不妨推演一下。  三、跨界养猪,他们盯上了什么?  如今,谈起跨界养猪,很多资深养猪人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从过去几年来看,跨界养猪者是败多胜少,于是形成“跨界养猪很难成功”的既定思维。不错,地产业来养猪是要交学费的,养猪业去搞房地产更是成功者寥寥。但这并不等于跨界养猪就不会成功。我个人认为:跨界养猪的,要看他从哪里切入了。以我的分析,地产大佬看上养猪业大概是因为三个大大的吸引力:  1、&市场容量巨大  前面说过了,养猪业早已是过万亿的市场。而且,这是个从散乱小到集约化、现代化迅速转型的行业。这个行业需要资本,也给了颠覆者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场仅有几百个亿的领域,这些大佬是不屑一顾的。  2、利润也很诱人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  同样在广东,“温氏”2016年的营业总收入达到593.6亿元,同比增长23.05%;营业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8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增长89.99%。净利润率高达19.9%!  “华为”呢?2016年收入为5216亿元,净利润为371亿元,净利润率为7.1%。温氏公司的净利润率是华为公司的2.8倍!当然了,2016年,是“温氏”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并不代表每年都有那么高,但在国家重拳调控房地产行业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未来有些惶恐而又手握大把钞票的地产大佬们,会投资什么呢?  我曾经开个玩笑:河南首富(秦英林夫妇)是养猪的;四川首富(刘永好)是卖猪饲料的;江苏首富(祝义财)是杀猪的。玩笑归玩笑,但也从某个角度上还是反应了这个领域有利可图。  3、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过去几年,我们天天喊着供给侧改革,却没看到哪里有巨大的变化。其实,这种变化已经很大,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被忽略了而已。消费升级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从解决温饱到解决品质,再到解决安全(有机)。  过去那些年,猪肉消费增长很快,现在已经明显乏力,我的感觉(因为没有可信数据,只能是感觉)可能还会小幅下降。而这几年增长最快的是什么?小龙虾!小龙虾的市场交易已经超过300亿,衍生市场已经达到了2000亿,已经是一个增长最快的市场。小龙虾有肉吗?没多少,但大家就是爱吃,尤其是武汉人、南京人,现在更是风靡全国。这就是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升级给供给侧改革带来巨大的潜力。  四、存量潜力才是关注点?  除了上面三点以外,以我的看法,这些大佬进入农业,进入养猪业应当是看上了他们手里掌握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当然,现在还只是个有待开发的潜力市场。  我们先说说“碧桂园”。“碧桂园”早在2016年就开始打造自有零售品牌“凤凰优选”。“凤凰优选”的业态组合包括大中小型社区店、无人店、自动售贩机、在线商城等。至今,“凤凰优选”已经在广州、宁波、武汉、常州等30多个城市开设了近500家店面。而他们的目标是20000家。  各位,看明白了吗?20000家店,这样大规模的渠道卖什么?能缺了猪肉吗?当你还在为猪价担忧的时候,如果他们养的猪是高品质的,可以溢价的猪肉,进入了开在“碧桂园”的社区店里,是不是近水楼台?这就是布局。先有店(渠道)、再养猪。  同样,“万科”作为地产业曾经的老大,这些年开发了多少楼盘?在这些楼盘里居住的房东同样也是消费者,这么大的一个消费群体,每年要消耗多少肉、蛋、奶?在自己开发的楼盘里,“万科”想开一家家直供房东的“社区生鲜店”恐怕并非难事。  “温氏”这两年在大力推进“温氏生鲜店”,应该说“温氏”是先养猪、再卖肉;而“碧桂园”、“万科”可能会走另外一条路:先建店(渠道)、再养猪。一个是以始为终,一个是以终为始,没毛病啊。就在“雏鹰”想着把“沙县小吃”整合起来变为自己销售渠道的时候,“碧桂园”、“万科”的成功可能会来的更快一些。  毕竟,养猪人大多数是不善于卖肉的,因为营销要弱得多。而精通各种营销手段的地产大佬们,搞销售正是他们的强项啊。
最新行业动态
最新招商公司
最新招商产品
最新供求信息
最新养殖基地
火爆产品大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大佬联名致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