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不知道邝怎么读

6-7月读书|顿悟时刻
1.《许鞍华说许鞍华》作者:邝保威
评分:★★★★
六月是我生日。但每年这个月份尤其焦灼难熬,一部分要怪天气——酷暑来袭。一部分则是因为心怀忐忑,不知道新的一岁该如何过下去。
坦白来说,这两三年,身边友人纷纷有了新身份,她们不再是我曾经的室友、同学、同事,而是某某婴孩的母亲。因了这层原因,我感觉某种惘惘的威胁正在迫近。我恐惧生育,同时也恐惧无法生育而导致的掉队,仿佛大部分涉河而去,我还在原地踟蹰。
如果没有孩子,我要如何度过余生?会不会无聊?会不会老了没人照顾?都是一些非常现实的推测,我向来不是那种纯粹要和大众划清界限的文艺分子,我很怯弱,我害怕掉队。
还好有许鞍华。
许鞍华,1947年出生于东北。一个甲子过去,她还在拍戏。未婚,没有孩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据说在香港连个寓所都没有,租房度日。她也恐惧,所以她拍《桃姐》,拍《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她关心中老年妇女的种种生活困境。尽管才刚三十岁,但我已明确知道自己的人生并不会如普通人那般顺遂过去,这样一想,居然有点放手一搏的意思。
许鞍华是创作者,同时也是失败者,同时还是一个成功过又失败过后再次站起来的顽人。
她一生都在拍戏,孜孜不倦。她长得不美,甚至有些男子气,因为常年短发,有点妹仔头的意思。她早年拍《投奔怒海》,是新浪潮导演代表人物,但她并没有那种荣誉加身、早年成名的傲慢,反而充满反思。
她身上有一种香港普通市民的顽固劲头,我常在这个残酷的资本主义战场看到那种白发苍苍还在揾工的阿伯和阿婆,他们年纪很大了,但因退休金太少只能继续工作揾食。虽然很苦,但又有一种自食其力的骄傲感,许鞍华身上也有这种气质。
电影就是许鞍华,许鞍华就是电影。她因此而脱离了困境,脱离了大苦,奔赴纯粹的创作。
喜欢黄碧云的那段话。
黄碧云:许鞍华一生都在拍电影。我相信将来她都会。她不会放弃的,她的电影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光彩与粗糙,缺陷与完整,对我来说,很难理解。
我对她的喜好很多是基于尊敬。这不是对所谓成功人士的尊敬。在我的心目中,无所谓成功不成功。在生之严峻考验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况且我想她也不算得很成功。些许成功。
她是一个艺术家。艺术是一种处境与态度,非职业,也不一定有成果。
是那种矢志不渝。那种在不完美与缺陷之中,寻求和谐与完整的挣扎。
她的作品,不能逐一看。她的作品逐一看都会有缺点。整体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
求索是一个美丽的姿势。手扬起;一脸企盼;灵魂不安;如果有希望,救赎,青草地。
这本书至少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两个困惑。
一、没有孩子,可不可以过好下半生?可以,前提是你有一个强烈的精神寄托
二、如果很努力,还没有在一个行业成功,怎么办?也没关系,求索是一个美丽的姿势。如果有希望,救赎,青草地。
2.《远方的鼓声》作者:村上春树
评分:★★★★
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年龄带给我的一直是惶恐不安,没有特别兴奋,颓唐要大于兴奋。不同于大部分人对三十岁的评价——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自己对人生有了掌控力,甚至家庭幸福。于我而言,三十岁的人生,空空荡荡。
除了身为创作者的自觉之外,没有太多可沾沾自喜的地方。我不知道对于即将到来的四十岁,五十岁,我又会如何看待,我又该如何跨越?
然后碰巧看到了村上春树的旅行笔记。37岁那年,村上春树对于40岁充满困惑,他卖掉了日本的寓所,携妻子来到了欧洲,他坚持写作,坚持跑步,甚至在小说写不下去时,不停用其他文类去弥补(小说写不下去时,我也经常写随笔、书评等,只是为了保持手感。)
因为村上的启发,忽然对即将到来的30-40这个人生阶段不再迷茫,如果有可能,自己也想出去旅居一年。
村上有句话说得太可爱了,他说:“上年纪没有什么可怕。上年纪不是我的责任。谁都要上年纪。那时奈何不得的。我怕的是本应在某一时期完成什么而最后不了了之,而这并非奈何不得的事。 这也是我想去外国的一个原因。感觉上待在日本,有可能在应付日常生活的时间稀里糊涂上了年纪,有可能不知不觉之前失去什么。而我——要说起来——很想把切切实实的、可感可触的生之时间控制在自己手里,而在日本这好像很难做到。”
我一直忧愁于自己在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并不能交出足够满意的文字,但后来又想,那曾经完成的也是目前这个时期根本无法完成的,那些作品或许对他人毫无意义,却是我活过某个阶段的一种证明,即使充满了忧愁、无奈、绝望,甚至幼稚。
3.《暮色将至》 作者:凯蒂o洛芙
评分:★★★★
这一本书和前面两本连起来看,简直叫人生三书。许鞍华那本是对女性创作者的一个启发,闲散翻看很有意思。村上那本是一种强心药,一种村上式的真鸡汤——我在某个人生阶段已经彻底放弃了那种靠小聪明写作的想法(这场战役,这么多人,再聪明的大作家也是一步步硬抗过来的,指望不付出任何努力而抵达这个行业的前端,怎么可能?)。还在归因于没有天赋吗?天赋固然可以让人轻松一些,但没有天赋就努力一些,为了完成自己的创作目标而持续努力,并非丢人之事。
《暮色将至》又名“伟大作家的最后时刻”。我最开始看的是有关厄普代克的那篇,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机灵的老头。书里写到厄普代克的肺癌来的很突然,他不知道事情会在瞬间恶化到那个地步,他的妻子安慰他,将手头的作品再写一本,再撑下去。
要用什么超越死亡?在《他们在岛屿写作:背海的人》里,我看到了我理想的晚年——身体还算硬朗,每天能背着红书包到图书馆转转,翻阅书籍,每天能写上几行字,哪怕只有三个字。刘以鬯晚年也大抵如此,你不可能指望一个近百岁老人还能写出卓越佳作,但毕竟艺术是一种调换死亡的方式。
在豆瓣上看人写过一句话——“小说书写者的生命中很少有所谓浪费这件事,不管他之前从事的是看起来如何不相干的工作,不管他做过多少件似徒劳无功的事,甚或失败的事、不光采的事、错误的事、缺德败德的事,乃至于终日发呆游荡失了魂般的无所事事。小说书写一事宛如一方巨大奇特的海绵体,吸收力特强,甚至我们该用「大地」这个烂熟的概念来形容它,它什么都吸纳得进来,以各种高明不高明的方式分解消化成自身独特的养分,这个行业以几近是无垠的柔软宽容善待它的子民,是在别处罕见到让人已不敢想象的幸福。”
厄普代克也使用了这种诡计,把出轨、肮脏的情事,所有的一切塞进小说里,偷天换日,调换出一种对人生的反思与伟大,但在死亡迫近的那刻,小说家还有魔法吗?
于是想起了骆以军,想起他说他那些好哥们都逐一自杀,而他仿若潜入深海的战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斗争。即使那么苦,甚至患上抑郁症,可他还在战斗。
4.《断代》 作者:郭强生
评分:★★★★
这本书是后浪赠书。这两年,后浪出版了许多在大陆比较小众的港台文学,包括我深爱的刘以鬯,还有之前并不太清楚的袁哲生。
这本书聚焦于LGBT群体,前有白先勇珠玉在前,难免拿来比较,而这本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说都市寂寞人,寂寞心。巧就巧在,说人群之外,竟上升到对城市的追忆。
或许整体来说,大陆文学比港台文学强,但就城市书写来看,港台写作是碾压式的,经过几十年的推进与发展,他们比我们早太多步领略资本主义的残酷。
5.《断背山》作者:安妮普鲁
评分:★★★★★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鲅鱼饺子的极力推荐。买来了《断臂山》,才看一眼,就被那种利落文字给征服。我不知道作家的长相,只知道其长期在农场生活,年近五十才开始写作,一出手就老道非凡。
看这本书的过程里,我时常想起《三块广告牌》的女主角,那种独属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年女性,她们仿佛人人手持利斧。对于没有任何希望的生活,她们选择直接生吞活剥。
这本书一再勾起我对蛮荒野外的向往,那种原始生命力中透露的世事无常,颇吸引人。但我又深知,我万万做不到这种干脆利落,因为我根本没有俯身做过农活。
也正是这本书的启发,让我感到自己现实经验的匮乏,如何经由同质化的人生体验能抵达一个超验的人生感受?如何能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恰巧又看到同龄作家董夏青青的书。旁人看来她写的是军旅文学,但这种格外陌生化的写作透露的却是超凡的写作技巧。当然,这一切来自于她的经历——她在采访里提到有一次坐车走山路,前面落下大石头,很有可能会被滚落的大石砸死,她说到这里时,我就明白了,写作与写作出现的区别在哪里。
靠脑海臆想得不到太多人生经验,阅读能够带我们去的地方也很有限,也盼望着自己未来能像薇薇安迈尔一样,到世界各地走走,拓展一下匮乏的人生经验。
6. 《有关一个女人的点滴消息》 作者:顾前
评分:★★★★
这本书是编辑所赠。在此之前,我没看过顾前的任何小说,只知道他盛名在外。顾前的写作方式有点像“乱拳打死老师傅”,看起来没什么阵法技法,但很难模仿,因为那些以第一人称为人称的小说里,遍布着他的世俗幽默。
我不清楚这样的作家是不屑于使用华美词汇,还是说就只能使用朴素语句,无论如何,这种做法把他放到了一个普通读者不易欣赏的地位。如果是几年前,我大概不会喜欢这类小说,但现在,我想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些小说。
随意、散漫、日常,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但又有严密的结构和逻辑,这就是高手行径吧。
我作为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非常羡慕顾前的幽默感,幽默是一种很高级的东西,尤其是一个人在被生活伤害许多次后,他到底是如何笑出来的?如何逗笑我们的?我对这个过程很感兴趣。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郁闷!很多人不知道邝怎么读。_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76贴子:
郁闷!很多人不知道邝怎么读。
是我普通话不标准?还是邝姓太少?很多人竟然不认识邝,在我工作的这个地方很少姓邝的
邝字,生活中不经常用,所以陌生
这是一个考验他们文化程度的姓,像我小学老师不认识,初中不认识,高中只有语文老师认识
你可以跟他们说,认识我,你又多识了个字
我周围的人习惯性读广
如果别人不认识我们这个姓
大家一般都怎么介绍的啊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她社区——只有女生的社区
扫一扫下载她社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多人却不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