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谢学长学姐的话简短申请时需要做一个数学测试吗

北京中关村
我接受并同意
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您理想的留学伙伴!
前途出国微信号
各地分公司
【学长学姐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刘导师:跨专业申请?没有那么难!
1 去美帝念书是我一直想的事情,尤其是大一寒假去过LA之后。最初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是因为本科的时候阻拦过我去香港,大学四年我时不常提起这件事情,仿佛成了遗憾。父亲的想法也跟我讲过,但是看我一再坚持,父亲最终决定不再阻拦。
选择米国,当然是因为喜欢呀。&
有可能是米国的文化输出做得成功,从小学英文、各种美剧和电影耳濡目染,对米国自然而然产生了好印象。&
有可能是身边的好友不约而同。三两好友保研,而其他面对GT,大家并肩战斗。&
有可能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反而越来越局促不安,想要从温水里挣扎出来,期待着,去远方寻找一个答案。&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个矛盾点在毕业季尤其突出,杂音很多,权衡利弊,希望各方平衡,但或许选择自己当下最喜欢的,就足够了。&
2&大一有了出国的念头,真正决定下来要出国是在大二。这个“决定”的含义就是,在和父母经过了一番“沟通”之后,他们从翻白眼大概改为沉默了 嗯。父母有他们的考量,我很多时候其实也不能完全理解,幸而这次我们给予彼此以尊重。在留学的选择上他们的支持,是我接下来申请准备的动力之一。&
大二第二专业国经的课程开始,也就开始了为跨专业申请的积累。作为文科生,学习微积分真的是很容易让人沮丧的事情。最初班里面41位同学,到大四毕业还剩下20位。有些同学在第一学期结束便递交了放弃辅修的申请;有些上着上着课,就没有再见到了;有些在考试的中途毅然离场……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选择。&
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果要跨专业申请,坚持下去或许是我的选择。大四上学期申请的时候,我们拿到手的就是一张四个学期的成绩单,可是那是每一个周五晚上,不能感受到的周末即将到来的欢愉;是每一个周六,看着票圈在狂欢的羡慕;是每一个夏日午后的昏昏欲睡却要努力打起精神……我们常常懒惰、胆小、怯懦,却在辅修的道路上,像个勇士。&
也是在大二,第一次参加了TOEFL考试。刚刚过100的线,算是拿到了一个可用的成绩。语言考试结束之后,考G是下一步的计划。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我整个申请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专业不确定。&&
我一直很佩服目标极其明确的人,但很不幸我好像是一路都在寻找和尝试的人。&
&在选择辅修国经的时候,计划申请的专业就是MFin,但是在真正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不可忽视。可能很多朋友跟我很像吧,从小到大不太偏科,每一科下了功夫都能够学得像样。但这也是让我很发愁的一件事情,就是总看不到自己可以最值得往下走的一个点。&&
这一次又要如何呢?&
3 我选择了三条路同时走。&&
不过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一定不会这样。因为这样的选择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精力分散。&
为了金融申请的准备,我要保持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成绩,而且还要有金融相关的实习,并且需要考GMAT;而我喜欢的专业只收GRE成绩,而且也需要相应的经历和背景;此外,我的本科专业是日语,本专业成绩不好的话对两个专业的申请皆不利,日语的学习也不能落下。&
或许有的宝宝天生精力充沛,但作为常人我的精力的确有限。并不是说同时照顾不过来,但的确每一件都做不到精细,也很难享受其中。所以希望现在还没有进入大学的朋友,多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尽早地确定自己的方向。&&
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不少人会说:专业不重要的,将来你的工作和你的专业很可能都没有关系。不好意思,让他闭嘴吧。你的专业如果和你的工作目标相关,会省去很多麻烦,最起码不用像我们现在一样想八爪鱼什么都要抓嘛。&
但话说回来,其实大学里面最多的就是特立独行。有的可以将学业放在更轻的位置,从一入大学校门就直接以就业为目标而不在乎是否能更好地兼顾学习;有的因为喜欢学术,一门心思放在诗词歌赋,将来也会继续走研究之路。&
不过就留学为言,虽然很少专业会严格禁止跨专业申请,但是最终录取与相关背景与经历密切相关。对于留学,大学的专业还是挺重要的。&
如果是本专业申请,稍微容易一些,留学就是硬实力+软背景,大家都知道的,本专业GPA保持好,GT要有合适的分数,如果想读JD要考LSAT,G里面有些专业要考sub。理工科专业不甚了解,实验室经历和研究论文比较重要吧;文科的专业大多也是需要实习经历还有论文。&
跨专业申请其实并没有很大不同,当然是尽量要有很好的相关专业匹配的经历,有些需要学习相关的课程(比如MFin申请的时候有些学校就要求学习过基础的会计、金融、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数理统计等课程),GT和GPA同样也很重要。&
4 先说GMAT,这真的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考试。&
第一次参加考试,自己准备了一个月,考完觉得很开心,除了有些累。本来想自己再看一个月的书再去参加第二次考试,母上说不如报个班学习吧,于是报了一个班学了一阵子。个人感觉是,GMAT的逻辑和语法因为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需要形成自己最实用的一套做题体系。语法题在考场上很多时候真的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平时做题积累的手感做出判断的;而逻辑题,做真题-找不足,还是很有收获的。&
本来计划给GMAT两个月的时间,完完整整的暑假,相比于我的其他考试,真的很善待它了。可是这家伙 真的很不听话呀,一副扶不起的阿斗样子。于是又好好地准备了一月,最后一次考完,查了下各学校的录取分数,决定到此为止。
可能在GMAT学习中的积累也起了作用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我会觉得GRE考试比GMAT更舒服。所以如果你申请的项目两个成绩都可以接受,在一个考试不太顺畅的情况下,不妨尝试一下另外一个,说不定更对自己胃口呢。&
或许刚开始还有犹豫,但是随着自己走过这些路,也越来越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才是更适合自己的。&
找好喜欢的专业,先去自己的dream school看有没有对应的项目;或者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直接对标到学校,哪一种方式都可以~然后再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风格、地理位置等等确定自己比较喜欢的几所学校,大胆地去申请就好啦。&
姓名:徐新祥
自我介绍:09年毕业机缘巧合进入留学行业,本以为偏内向的自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但做下来才发现我也可以做的很好。因为这份工作需要我很专注,够设身处地承担起孩子的未来交到我手上的这份重量,而这些恰好是我骨子里的东西。
工作感言:踏踏实实和学生一起努力,一起收获理想的offer, 然后我的工作也变得充满快乐!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号 (C)版权所有: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C)2018 New Oriental Vision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
【学长学姐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刘导师:跨专业申请?没有那么难!
1 去美帝念书是我一直想的事情,尤其是大一寒假去过LA之后。最初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是因为本科的时候阻拦过我去香港,大学四年我时不常提起这件事情,仿佛成了遗憾。父亲的想法也跟我讲过,但是看我一再坚持,父亲最终决定不再阻拦。
选择米国,当然是因为喜欢呀。&
有可能是米国的文化输出做得成功,从小学英文、各种美剧和电影耳濡目染,对米国自然而然产生了好印象。&
有可能是身边的好友不约而同。三两好友保研,而其他面对GT,大家并肩战斗。&
有可能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反而越来越局促不安,想要从温水里挣扎出来,期待着,去远方寻找一个答案。&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个矛盾点在毕业季尤其突出,杂音很多,权衡利弊,希望各方平衡,但或许选择自己当下最喜欢的,就足够了。&
2&大一有了出国的念头,真正决定下来要出国是在大二。这个“决定”的含义就是,在和父母经过了一番“沟通”之后,他们从翻白眼大概改为沉默了 嗯。父母有他们的考量,我很多时候其实也不能完全理解,幸而这次我们给予彼此以尊重。在留学的选择上他们的支持,是我接下来申请准备的动力之一。&
大二第二专业国经的课程开始,也就开始了为跨专业申请的积累。作为文科生,学习微积分真的是很容易让人沮丧的事情。最初班里面41位同学,到大四毕业还剩下20位。有些同学在第一学期结束便递交了放弃辅修的申请;有些上着上着课,就没有再见到了;有些在考试的中途毅然离场……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选择。&
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果要跨专业申请,坚持下去或许是我的选择。大四上学期申请的时候,我们拿到手的就是一张四个学期的成绩单,可是那是每一个周五晚上,不能感受到的周末即将到来的欢愉;是每一个周六,看着票圈在狂欢的羡慕;是每一个夏日午后的昏昏欲睡却要努力打起精神……我们常常懒惰、胆小、怯懦,却在辅修的道路上,像个勇士。&
也是在大二,第一次参加了TOEFL考试。刚刚过100的线,算是拿到了一个可用的成绩。语言考试结束之后,考G是下一步的计划。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我整个申请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专业不确定。&&
我一直很佩服目标极其明确的人,但很不幸我好像是一路都在寻找和尝试的人。&
&在选择辅修国经的时候,计划申请的专业就是MFin,但是在真正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不可忽视。可能很多朋友跟我很像吧,从小到大不太偏科,每一科下了功夫都能够学得像样。但这也是让我很发愁的一件事情,就是总看不到自己可以最值得往下走的一个点。&&
这一次又要如何呢?&
3 我选择了三条路同时走。&&
不过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一定不会这样。因为这样的选择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精力分散。&
为了金融申请的准备,我要保持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成绩,而且还要有金融相关的实习,并且需要考GMAT;而我喜欢的专业只收GRE成绩,而且也需要相应的经历和背景;此外,我的本科专业是日语,本专业成绩不好的话对两个专业的申请皆不利,日语的学习也不能落下。&
或许有的宝宝天生精力充沛,但作为常人我的精力的确有限。并不是说同时照顾不过来,但的确每一件都做不到精细,也很难享受其中。所以希望现在还没有进入大学的朋友,多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尽早地确定自己的方向。&&
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不少人会说:专业不重要的,将来你的工作和你的专业很可能都没有关系。不好意思,让他闭嘴吧。你的专业如果和你的工作目标相关,会省去很多麻烦,最起码不用像我们现在一样想八爪鱼什么都要抓嘛。&
但话说回来,其实大学里面最多的就是特立独行。有的可以将学业放在更轻的位置,从一入大学校门就直接以就业为目标而不在乎是否能更好地兼顾学习;有的因为喜欢学术,一门心思放在诗词歌赋,将来也会继续走研究之路。&
不过就留学为言,虽然很少专业会严格禁止跨专业申请,但是最终录取与相关背景与经历密切相关。对于留学,大学的专业还是挺重要的。&
如果是本专业申请,稍微容易一些,留学就是硬实力+软背景,大家都知道的,本专业GPA保持好,GT要有合适的分数,如果想读JD要考LSAT,G里面有些专业要考sub。理工科专业不甚了解,实验室经历和研究论文比较重要吧;文科的专业大多也是需要实习经历还有论文。&
跨专业申请其实并没有很大不同,当然是尽量要有很好的相关专业匹配的经历,有些需要学习相关的课程(比如MFin申请的时候有些学校就要求学习过基础的会计、金融、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数理统计等课程),GT和GPA同样也很重要。&
4 先说GMAT,这真的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考试。&
第一次参加考试,自己准备了一个月,考完觉得很开心,除了有些累。本来想自己再看一个月的书再去参加第二次考试,母上说不如报个班学习吧,于是报了一个班学了一阵子。个人感觉是,GMAT的逻辑和语法因为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需要形成自己最实用的一套做题体系。语法题在考场上很多时候真的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平时做题积累的手感做出判断的;而逻辑题,做真题-找不足,还是很有收获的。&
本来计划给GMAT两个月的时间,完完整整的暑假,相比于我的其他考试,真的很善待它了。可是这家伙 真的很不听话呀,一副扶不起的阿斗样子。于是又好好地准备了一月,最后一次考完,查了下各学校的录取分数,决定到此为止。
可能在GMAT学习中的积累也起了作用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我会觉得GRE考试比GMAT更舒服。所以如果你申请的项目两个成绩都可以接受,在一个考试不太顺畅的情况下,不妨尝试一下另外一个,说不定更对自己胃口呢。&
或许刚开始还有犹豫,但是随着自己走过这些路,也越来越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才是更适合自己的。&
找好喜欢的专业,先去自己的dream school看有没有对应的项目;或者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直接对标到学校,哪一种方式都可以~然后再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风格、地理位置等等确定自己比较喜欢的几所学校,大胆地去申请就好啦。&
与我一起聊聊你的留学梦想吧
距离您当前最近的分公司:新东方前途出国-上海(考研学姐小鱼鱼)
(考研学姐小鱼鱼)
(热化了的辛)
(你de名字)
第三方登录:想问学姐学长,康复治疗学对于文科生吃力吗还要学高等数学吗?【湖北医药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0,922贴子:
想问学姐学长,康复治疗学对于文科生吃力吗还要学高等数学吗?收藏
想问学姐学长,康复治疗学对于文科生吃力吗还要学高等数学吗?
北大医药怎么样 分析走势如何?持有还是卖出?了解大盘走势,北大医药怎么样免费领布局策略,教抄底逃顶,加仓解套办法!
医学专业学的高数都是很基础的,不难
登录百度帐号各位学长学姐们,我想请问一下,想申请成均馆大学的经营学(不是国际经营学)必须要有雅思成绩吗?_成均馆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57贴子:
各位学长学姐们,我想请问一下,想申请成均馆大学的经营学(不是收藏
各位学长学姐们,我想请问一下,想申请成均馆大学的经营学(不是国际经营学)必须要有雅思成绩吗?
成均馆大学院预科班,隶属于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2018年第13届招生啦!
帮你啊噗啊噗啊噗
申请时需不需要高考成绩!很急很急很急!
不用 我只用了topik5
我四级进的经营
登录百度帐号【强烈推荐】多名数学考到140+的学长学姐都是按照这个经验来复习的
复习方法篇:基础基础再基础,做题做题再做题。
然后后期的作数学就是这种感觉,相信大家也听过:做题是体力活而非脑力活,合上书似乎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但是拿起题却没有不会的。你会感觉题目来来回回总是一个样,你可以做到,一定能!
现在我想大家都把今年的考研数学真题看过了,如果你认真做一遍的话,你会发现这些题似乎都不难,但是在三个小时之内却让大家有一种非常不爽的感觉,有劲使不出!我想大家也从其他考过的人口里听到:今年的数学题太基础了,以至于都不会做。
我觉得我数学能考得不错,得益于正确的方法,总结起来:基础基础再基础,做题做题再做题。做题量是一定要保证的,但前提是你有扎实的基础,否则是拼命做题就是空中阁楼。
重视基础篇
我觉得好些人只是做到了第二点,而忽视了第一点,看似复习过程下了很大的功夫,实则收获不大!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课本(也就是基础吧,这才是最经典的参考书),就好比深厚的内功,有了深厚的内功再练一些拳法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但是单单的拳法只是花哨的功夫,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只能应付个别敌人,比如裘千仞,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你遇到了黄老邪,就会死的很惨!今年的数学就是这样,风格发生了变化,那些只顾得上研究真题再拼命做题,而没有认真研读课本的人就会很惨!而那些基础扎实的人面对风格的变化是没多大什么感觉的,会以不变应万变。
我写了这么一大段,就是要告诉大家课本很重要,其实从小到大老师无数遍强调要重视基础,不要只顾得上做题,而我们更多的是当成了耳旁风,因为这句话我们听了太多太多,都快结茧了,哈哈!如果你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再看课本,那就不用犹豫了,要想考到一百三四,这绝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不信大家可以问一问其他也考得不错的战友,他们一定会这么说!当然了,我写这么一大段不仅仅是要告诉你课本一定要看,更多的是想告诉你怎样学习课本!且看下文:
可能会有一些战友说:课本我也认真看过了,但结果依然很遭。我想说:课本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研究的,是因为你课本学的不细致!
那怎么才叫细致呢,当你课本研究完之后,上面会标记很多东西,会画的比较乱,而不是崭新的像没看过一样。课本上的例题(这些题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一定弄透彻)没有不会的,课后题认真做过(哪怕只是在草纸上做,在书上标个答案,也要自己认真做一遍,这一遍就要训练自己合理利用草纸的习惯,每当我做完一章题,对完答案发现错误后,都能很顺利找到这道题的过程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做错,这个习惯很重要,如果你还有拿起草纸找个空就开始演算,就要赶紧改改了,因为要改掉这个坏习惯真的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平时不注意想在考试时注意时间比较困难的事情),有些人说课本后的题实在太多了,应该挑着做,但我觉得同济版的课后题都是非常经典的,远远胜过市面上的参考书,它也不像你想想得那么简单,如果你觉得简单,那你能一遍做完,没有一个不会,一个都不错吗?当然了,这是我的看法,你可以不同意,但如果课后题你一个都不做,那真的会吃亏的。定义性质定理公式,一定搞透彻了,弄清楚其中有几个点,而不是硬生生的背下来,而且要多思考下(比如说关于极大值,这个词大家一定都知道,而且高中开始就见过,你知道它的定义吗,你可能会说:定义有个P用。这你就错了,当你感觉一道题模糊不会做时,定义才是你根本的出发点。你还可能会说:极大值点就是这个点的函数值比周围的点的函数值都大。如果你有类似于这样的回答,那就比较危险了,这就是典型的概念不清,基础不扎实,会吃亏的!极大值有三个点:X0某邻域有定义,其去心邻域中有,f(x)&f(x0) (注意不是&=),如果你在深入的思考下,你还会问为什么定义里没有“连续”这个条件呢?呵呵,其实这个问题我当时想了很久一直不理解,后来明白了,根本不需要连续,间断也行,只要符合这个定义就是极大值,然后你自己都可以举一些特殊例子的极大值。自己认真思考后得到答案,真的特有成就感!这个定义能达到这种程度就够了,说明你能熟练掌握了,也许你不能把课本上的定义一字一句的背下来,但这样就足矣!)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如果你能熟练的把握,你就能多会很多题并且少范很多错,考试中会将很多人甩在身后,那就是导数的定义,自己慢慢体会吧,哈哈!
定义性质定理公式,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总结到一个小本子上,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麻烦,但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加深印象,而且第二轮复习开始做题时,就不可能总把课本带在身边,这个时候会经常翻阅笔记的,而且对它们的理解的飞跃一定是在做题阶段产生的,这时你可以将你的理解标注在笔记旁边,有什么问题也写在边上,后期当你在看到这些问题时,你甚至感到惊讶:我当时竟然能问出这么NB的问题。如果有问题一直想不通可以和你的研友交流一下,但不要一不会就问,这样根本不深刻,在你多次思考依然未果的情况下,这时研友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茅塞顿开,印象深刻!如果一时不会就先记起来,慢慢随着水平的提升大部分问题还是能解决的,相信我!一般情况下,我很少去问别人,除非万不得已真的想不通,倒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学的不错而不愿问别人,而是我想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
在你在课后题的过程中,定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不会做,会做做错,自己认为很经典的题,一个不错的结论等等,这时要做好标记,不要清一色的都画个对勾,而是有不同的标记,而是要让自己在将来在此翻到这个题时明白当时自己做标记的原因。比如我喜欢在经典的题前面写G—表示Good,做错的题前面写W—表示做错了或者直接画个叉,不会做的题前写N—表示这个题很难,我不会。等等吧,自己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标记,也是自己的个性!不过这些都是很细节性的东西了,呵呵!
这一篇我就写到这里吧,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给大家灌输一个观念:课本就如同九阴真经,是武林里最上乘的武功,学透了你就可以像周伯通那样自创空明拳,左右互搏等等,哈哈,开个玩笑,总之,课本很重要,如果这一篇文章能让你意识到这一点,那这么多字我就没有白打,呵呵!
课本用书篇
首先我想给大家说:课本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看的,一定要参照考试大纲,当然今年的大纲还没出,用去年的就行,内容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等新大纲出来后再查缺补漏一下。大纲上的知识点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学习,比如概率论里有个泊松定理,估计很多不看大纲的人都没听过吧,而且很多考完研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知识点,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个知识点虽然考得少,但在大纲里它的要求是“掌握”,不信你可以翻翻看,这是考试的最高要求,这种地方是最容易出大题的地方!如果考试真出了,你会不会犯傻呢,呵呵。
考试大纲里有四种要求,分别是:掌握,理解,会,了解。以我的感觉,这四个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是这么一种关系:掌握&会&理解&了解,所以对于掌握和会的知识点,你一定要无比的透彻,往年大题的出题点一般都超不出这两个要求的范围。我的建议是:拿着大纲先将标有“掌握”和“会”的知识点标出来,然后尽最大努力全面掌握,比如今年考研的拉格朗日定理知识点我记得就属于“会”的范畴,一定全面掌握,不但会用,更要会证明它,所以今年当我看到这个题时,是比较兴奋的,因为它在我的预料之中,而且08年数一数二的定理证明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关于高数的课本,这似乎没有一点争议,就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第五版第六版都行,内容没什么差别,我用的第六版,因为我觉得看着舒服,哈哈!至于你要怎么学习,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应该说的比较清楚了,你可以再看看。
关于线代的课本,似乎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同济版的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另一个是清华大学居余马的线性代数,这两本书我都认真的学过,我自己认为后者比较通俗易懂,更适合去学习,虽然表面上看去有点厚,但实际上好些章节都不用看,前者有点晦涩,呵呵!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先学习的同济版,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去看的清华版吧,反正等我看完清华版之后有融会贯通的感觉。线性代数似乎分了好多章,实则前后关联极大,等你学通了之后会发现好些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的,后来当你在做 当初让你觉得头疼的概念性的线代选择题时,会非常轻松,如果愿意你立马就能举一个经典的反例证明选项是错误的!
关于线性代数的学习,我想你第一遍学习甚至第二遍的时候一定会非常晕,很正常,我当初也是这种感觉。我是怎样实现跨越的呢?线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好多的结论,让人非常头疼,你要做的就是像高数一样把课本上的性质,例题和课后题中得到的结论统统总结到本子上,然后对于简单的常用的结论你一定要搞清楚是他们是怎样来的,当然开始你也许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他们总结出来的原因!等你后期做题的时候慢慢就可以做到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这个意识:多多思考这些结论的来历,做题中见到有用的结论就记下来,经常看看,证一证。后面我还会给大家推荐一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是很经典的一本,考过研的都知道,这已经成为考研人心目中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上面说的几点你不用做,线代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因为往年线代出题模式比较固定,题型就那么几种,而且也不是很难,但是我想说一旦题目风格发生变化(而且我觉得现在有这种趋势),比如多出上几道线代证明题,那你就会死的很惨,我们和必要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呢,等到考研结束才后悔不如考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这需要花一些心思,有时候也挺累,但是决定了考研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对了,差点忘记,我这里有一份“线代必须要熟记的公式”,这一份是我自己认为网上能见到的几个版本中比较简洁,最好的一个版本,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留下邮箱,我发给你们。对于里面的结论,别死记,想想这些结论是怎么证明的,反正我那份打印出来后,是一个挨着一个思考过了,这个过程着实比较痛苦,因为线代本身就比较晦涩,有时候有点让人有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来的感觉,呵呵,别急,等你都弄某明白了你就进入线代的另一个境界了。
关于概率的课本,也是没有争议的,就是浙大的那一本,我听说出新版的了,不过我觉得内容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看自己喜好了!概率可能是这三门里概念最少的一门了,往往大家就忽视了他,比如“随机变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理解,尤其到多元随机变量那章时,有若干的公式,不用死背公式,好好地,透透彻彻得理解它,它们和点线面体积有着极大的关联,大家慢慢体会下吧,我心里清楚但让我说还真说不清楚,有点只可意会的意思,这样即便考场上忘了公式,你依然可以自己推写出来,而且不会错。浙大这本书不愧是一本经典的课本,不论是它的例题还是它的课后题,大家好好利用,做好笔记!
大量做题用书篇
当你的基础打好后,后面做题时会比较轻松的。当然用书一定要用经典的书,别自己到书店随便挑,一般来说都不咋地。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籍,也是前辈们公认的,这些书我都用过,我认为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能力最好都做做,如果你做不完可以选者做一些,你可以从我做的遍数中感受我对他们相对重要性的理解:
《基础过关660》李永乐(做过三遍)
这本书很好,别看有基础二字你就觉得简单,所谓基础是说里面的题都是填空选择,他基本上穷尽了填空选择所有能见到的题型,做好了考研时填空选择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这本书我做了三遍,不过当然不是每一遍都是从头到尾做,一会我会告诉你怎么做。
《复习全书》李永乐(做过三遍)
关于复习全书和复习指南那本好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过,不过我觉得如果是数三,全书要胜过指南一筹,而且很多第一年用复习指南没考上,第二年换复习全书的人都会这么说,全书整体上要好一点。至于数一数二用哪本,我没经历过,也不敢妄下结论。 关于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我在后期的时候简单选读过,这本书里面有两部分大家一定要看:分部积分的表格法和微分方程的算子法,太牛了,以至于我用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哈哈!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做过两遍)
这本书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有些人可能会说了,你怎么用的书这么多李永乐的,是不是他的托啊,我声明绝对不是,不信你可以看看我原来发过的帖子,也可以问你其他考过的战友,李的书确实不错,后面还有本真题我也用的他的。好了,我说说这本书,这本书很条理,几乎是考研人人手一本的,也不愧李永乐线代之王的称号。不用犹豫了,这本书一定要看的!
《历年试题解析》李永乐 (做过一遍)
我没看过其他真题解析,不过这本是挺不错的,它前面是真题,后半部分是解析,最大特点是:解析把所有题都分类了,我觉得这种模式挺好的。对于真题,我没有特别在意,而不是向其他人那样研究了若干遍,我觉得如果你前面的基础像我说的那样扎扎实实打好了,历年真题根本就不在话下,更何况复习全书里面好多都是历年真题,你都做过了。对于真题,我还是严格卡了时间,拿出白纸认真模拟真实考试,2000年之后的题 我一般要求自己一个半小时必须做完,然后检查至三小时,做完对答案,一般都能维持在140左右,也有几次满分。2000年之前的题比较简单,一般要求自己一个小时做完,然后直接对答案,所以一次满分都没拿过。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做题速度和准确度都是在高标准中造就的,我觉得做真题还是比较顺的,可能是因为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吧。
《经典400题》李永乐 (做过两遍)
相必考过数学的人都用过这本书吧,不愧“经典”二字,也有人说他太难了,跟真题相差太远了。我觉得看你怎么看这本书了,这本书是用来查缺补漏的,不是用来模拟考试的,里面所有题没有一道重复的,一道题会综合几个知识点,而且很多是你特别容易弄错和忽视的地方。我觉得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像大家说的那么难,而是它的计算量特别的大,稍一出错就会前功尽弃,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做完第二套题,高度集中三小时之后,头脑发晕想去跳楼。这十套题大家的得分一般会比真题低好多,有些朋友甚至只拿了不到50分,别担心这很正常。我做前几份的时候,也只有一百一二,后面会逐渐简单些,才稳定在一百三四。这十套题大家要好好利用,最好能像模拟考试那样卡时间,而且一定要这么多练几次,否则等你到了考场就会感觉不会分配时间,时间也不够用。
《合工大最后五套》 (做过一遍)
这五套卷子我也是早有耳闻,但是在市面上市买不到的,听说要邮购什么的。但是08年的时候就有好心人将它们扫描后发在网上,可惜09年我没有见到,所以我当时用的是08年的。这些题还是很不错的,挺新颖,难度比起400题稍小一点,建议大家最后一个月练手用,保持做题的感觉。
做题速度也是在这一轮的大量做题中炼成的,如果上一轮的基础很扎实,你将有着很大的潜力,这一轮中你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做题计划,策略和时间安排之终结篇
基础打扎实后,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大量做题,数学不这样是不会有质的飞跃的。
我做一本书喜欢做好详细的计划,当然做计划也是有技巧的,而不是像一些朋友给自己笼统的定计划:每天完成一章。因为每一章的内容多少和难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出现某一章一会就做完了,另外一章却做了一天也没结束,这样还容易打乱你其他科目的复习计划,毕竟考研不是只考数学。我是这样做计划的:比如第一章,感觉一下这章对于自己而言的难度,一共有多少页,自己计划几天完成,然后定好每天完成多少页,计划要定的稍微宽裕一天,以防出现突然有事,或者这章难度超出预料。不要觉得这费时间,一本书定个详细的计划一个小时足够了吧,而一个详细的计划会让自己效率提高很多。
一般情况下,经典的书目做一遍肯定是不行的,第一遍就是挨着一道一道做(这里我一定提醒下大家,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只看不做,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过很多遍了,我只是想再提醒下那些依然只是喜欢看题的朋友们,赶紧动手,否则等你考试的时候你会非常难受。),不会的,会做做错的,经典题目……都要做好不同的标记,把自己得到的东西体会写在旁边,建议用个红笔。第二遍就不是全部都做了,因为好些题目你已经很熟练了,再做一遍也不会有什么提高,第二遍最重要的是你第一遍做过标记的,这遍你依然要做好标记,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遍把你认为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题目总结到一个错题本上,不要觉得这样浪费时间,认为在书上都做了标记,以后看书就行。到了后期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翻书,一般都是看自己的错题本。如果做第三遍,就做第二遍做过后你认为有必要再做的题目。第二三遍花的时间会远小于第一遍的。当然了所花的时间取决于第一轮复习时你的基础是否牢固,是否扎实。
关于时间安排,我只想说说顺序问题,至于具体的哪本书几月做,每个人情况都不同,因人而异,不过我觉得我这里安排的有点乱,不过大家可以大致参考下。在大三下学期六月份之前,我一直学习的是课本,那本线代辅导讲义也学过了。然后进入六月,大概还有十多天就期末考试了,赶紧突击准备考试,数学就放下了,六月下旬考完试,我们学校还挺麻烦要换校区,折腾到七月,赶紧回了趟家见了见爸妈,一个周后大约七月十号左右返校正式开始复习先做完660题;七月下旬开始复习全书,然后八月下旬结束,中间因为有奥运会特别兴奋,耽误了几天。然后是那本焦点概念,九月初做完后,觉得有点累,和一个研友一起去秦皇岛北戴河那里玩了三天(玩的挺不错,第一次见海),然后回来作复习全书第二遍,大约九月底结束。我记得北京地区应该是九月底才开的学吧,不过我学分已经修够,这学期我一节课都没有,挺爽吧。十月开始作姚孟臣的概率讲义,一个礼拜结束,然后第二遍。紧接着开始复习全书第三遍和660题第二遍,十月下旬开始做真题,开始一天一套,后来一天两套,十一月初结束,然后研究了几天解题过程。结束后开始做400题,基本上一天一套,结束后做第二遍并作了总结,大概就进入十二月了。这时我开始回归课本,高数部分还认真看课本例题,定理证明等等,真是认真看了一遍,但后来觉得时间不够,现代和概率就只看了笔记(这也就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为什么要总结笔记的一个原因)。期间穿插着做了合工大最后五套,并将我自己易错的点,复杂公式,易错公式,常用结论等等总结了几页纸,当然了,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平时做题积累的,比较分散,最后总结在了一起,然后就不断看这些东西。考前前一天晚上,我这几张纸认真看了一遍,考试当天早晨在贸大吃饭时又迅速浏览了一遍,之后喝了通红牛就自信的走入考场了!有些书的第二三遍我自己也不记得具体时间了,只是记得一般都用不了几天,因为不是全看,很快。
我再给大家捋一下:
六月前:差不多时间都学习了课本
七月初-十月中旬:作各种经典书目
十月下旬-十一月初:真题
十一月中-十二月初:模拟400题
十二月中-考前:回归课本,做点模拟练练手
整体上就是这样的,至于细节大家没必要都照搬,因为我觉得我做那几本经典书目时时间安排也一般,不过整体上安排就是这样,尤其是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回归原点(我记得网友“雷西儿”有篇很经典的文章,就在数学版块,大家可以找找),我想大家原来的老师也给你们强调过吧。
我觉得自己的做题速度都是在这几个阶段练出来的,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扎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就作为我这篇历程的终结篇吧,洋洋洒洒的下来,这几篇加起来快一万字了吧,文章把我数学学习的历程很详细的写出来了,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受益!最近有很多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各种各样问题,除了这两天的信件我大部分都恢复了,但是邮件太多,每天回复得花好几个小时,而贸大金金的复试参考书又多又厚,我只看完了一本,得加紧时间看了,可能最近就不能一一回复了,希望大家理解,复试结束后我会给大家一个答复!
最后我再给大家说几句:
最后145分是综合各种因素在一起的结果,所以我的历程中所做的工作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可能是不必要的,所以大家不需要每个细节都去模仿,而是要抓住几个原则:重基础,多做题。至于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学习过程中的那些细节你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一些安排,因为每个人条件都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我当年这个时侯看过雷西儿的一篇文章,从中受益很大,也是看完之后决定一定要打好基础,而他在文章中也没有提到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我后来所做的一切是结合别人的经验自己摸索出来的,大家应该明白我想说什么了:结合自己,抓住原则,安排策略!
最后祝朋友们明年的数学也能考到140分以上!
数学高分笔记
贸大老生数学高分笔记,本套笔记是联合北京地区多位数学140+学长学姐打造而成
笔记涵盖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三门笔记,耗时一年时间不断完善,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考研数学解题水平。共300页。
考前易错知识点总结,包括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和例题,帮助考生迅速把握常错数学知识点,避免再次陷入错误陷阱,共80页。
笔记外部展示
◆ ◆ ◆ ◆ ◆
笔记内部展示
笔记核心内容
◆ ◆ ◆ ◆ ◆
易错知识点总结核心内容
◆ ◆ ◆ ◆ ◆
请认准淘宝唯一指定店铺:贸大老生
购买链接: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c.w034.13.4ZOUiO&id=
欢迎大家加入老生研路数学群:
↓↓↓ 北京各大名校研究生学长学姐帮你解疑
欢迎添加老生研路官方微博 分享考研资料,发布考研资讯,推送精华经验帖
微博ID: 老生研路
2017考研QQ群开启啦,欢迎加入
2017数学群
2017英语群
2017经济金融
经济类联考群
特别申明: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各大媒体平台或者微信粉丝推荐,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且文字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如转载时标注作者及出处,我方会一并载入,如没有特别的注明,我方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刻删除,并表示歉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给学长学姐的祝福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