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管理到底考什么,从未有过的懵逼

国家预算管理到底考什么,从未有过的懵逼【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2,375贴子:
国家预算管理到底考什么,从未有过的懵逼收藏
求考过的学长学姐指教,天天上课就整个表在讲台上叨叨,不知所云。
偏偏还是27号考,真的是要疯
没人知道吗?马上大四了,可不想挂课啊!
在线等啊啊啊啊
财政专业???
题型也不清楚,内容也不清楚,平时讲课也没有重点,我的天呐
老师她好贱
登录百度帐号以下试题来自:
填空题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通过()的划分,正确()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解决好在国家预算管理上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职责和权限、处理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填空题 管理体系、预算管理、职责权限及财力2.填空题 货币国债、实物国债、折实国债3.填空题 最高额度、适度规模4.填空题 认购者、政府5.填空题 序文、主文、结尾2007年经济师考试《中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识务》: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发表时间:日10:46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Page][Page]
(责任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2015财政学复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_考研信息网_中公教育网
2015财政学复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16:30:56 |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
1. 国家预算及其类别
(1)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2)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2. 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总预算和部门(或单位)预算两类。《预算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各级权力机构、政府机关、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各预算具体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权,这是保证预算严格依法管理的前提条件,因而是预算法的核心内容。
3. 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即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1.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1999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该决定主要是针对当前预算缺乏必要的透明度,财政行为不够规范,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管理资金分配的部门利用职权挪用财政资金时有发生,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现象,切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改进预算管理,依法监督,逐步规范中央预算行为和减少预算的随意性,以求厉行节约,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2. 编制部门预算
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为统一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财政部只按部门的口径,统一审,批复预算,划拨资金。因此,编制部门预算是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重大措施。
3.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4.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5. 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1. 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预算体制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不是按收支划分方法区分,它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核心问题是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先后实行过三种类型的预算管理体制。
2.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
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Fiscal Federalism)。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制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也就是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1. 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可能,并借鉴国际通行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有用经验,是一种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预算管理体制。
2.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3. 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改革根据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重新划分和关于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规定,相应地形成了多种形式并存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除保留了原体制中中央对地方的定额补助、专项补助和地方上解外,新增加了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此后,为配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相应地对转移支付进行了调整。
4. 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
分税制实施近十年来,运行情况基本良好,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进一步完善的基本思路是,对目标模式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同时对现行具体制度进行微调,加快向目标模式推进的步伐。
(责任编辑:高琳)
本文相关热点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一起考?考研考试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意义有()。
A.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B.利于推动部门和行业事业发展
C.利于规范管理,提高依法理财的水平
D.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增强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
E.利于完善预算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动建立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提高了预算分配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B.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控制
C.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各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
D.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
E.增强了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A.以收定支、专款专用
B.相对独立、相互衔接
C.分级编制、逐步实施
D.统筹兼顾、适度集中
E.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A.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B.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
C.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
D.审批本级政府决算
E.具体编制本级决算草案
A.零基预算
B.投入预算
C.差额预算
D.绩效预算
E.平衡预算
A.政府预算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
B.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作出的选择
C.政府预算体现了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D.我国的预算年度实行跨年制
E.政府预算按照编制形式分类,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的全会懵的全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