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夏天的四字对偶句作文标题,作文引用,不要有名的,要语句深一点,美一点,谢谢啦

关于写消息的作文 关于消息写作800字作文
作文一:《关于“消息头”写作中的问题与思考》2500字消息头的定义按照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上所言,就是: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XX社XX地x月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书中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与作用是一样的,消息头的主要作用是:“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表明新闻来源,以利读者判断。消息头是消息的文体特征,是与其他文体区分的基本特征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消息头对于消息这一文体来说,在现阶段,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这点我们从现阶段的新闻实践中也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消息写作消息头这一要素基本都有。但是在当今的报纸中,消息头的使用却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媒体之间消息头的标志不统主要表现在:
1.在消息头的用与不用上不统一。般的报纸现在都在使用消息头,但也有报纸已完全不再使用消息头。如《环球时报》就全部取消了消息头。
2.对于同一类来源的消息,不同媒体在消息头中的称呼各不相同。对于本报记者采写的本地新闻,大多都称呼的是“本报讯”,而《晶报》称呼的是“晶报讯”,《东方今报》称呼的是“今报讯”。《河北青年报》称“青年报讯”。对于本报的外地新闻《华西都市报》的标志是“记者XXX(人名) xx(地名)报道”。《燕赵都市报》的标志是“本报XX(地名)电(讯)(记者XXX)”。
3.不同的报纸对消息头处理方式也不统一。对于消息头有的是用中括号括出,如《参考消息》。有的单独成行在消息的正文前标出,如《华西都市报》的本地新闻部分。而大多的报纸采用的写法是:不加括号,写在正文之前,不单独成行,后面紧跟消息的正文。
4.消息头的组成成分各报也不统一。如对于本报的外地消息,一般的消息头写法是“本报XX(地名)x月x日电(讯)”,即版权+地名+时间+来稿方式,许多新闻写作教材中也是这样讲述的,如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194页给出的范例就是“本报南京 5月9日专讯”,但在各家报纸中的标注却不全是如此,如《大河报》(2004年9月25日)的标志是“地名+消息”,如“成都消息”、“广东消息”,没有版权单位的标志,没有时间标志。
5.记者署名在消息中位置不固定。在标注消息头的新闻中,关于消息报道的记者的名字的标注法显得尤为混乱。围绕消息头就有不同的标注法。有些报纸把记者的名字标在消息头后,用中括号或小括号括出,如《海峡导报》、《京华时报》,有的是在消息头的上面单独标出,如《郑州晚报》就是记者署名用横线托出,标在消息头和正文之前,单独成行。有的则是把记者的名字置于消息的末尾,如《大河报》的记者署名是在消息的末尾用括号括出。
二、同一媒体标志的格式不统一
笔者翻阅了近60种报纸,发现有近 1/3的报纸存在自身的消息头标注不统一的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地方的畅销报纸。如《三晋都市报》、《桂林晚报》、《楚天都市报》、《东方今报》等。在这些报纸中,消息头的不规范表现在:
1.都是本地消息,称呼不同。《桂林晚报》2005年2月26日的报纸中,在第2版本市要闻中,它的标注为:“本报讯(记者XXX,XXX)”,在它的第5版市民热线中的本地新闻标注的是“热线记者XXX报道” (它写于消息头的位置)。
2.同是来源于其他报纸,标注方法不同。《桂林晚报》2005年2月26日的第6版财经中有两篇消息,一是来源于《上海证券报》,一是来源于《京华时报》,它的新闻标注是"XXX报消息”,报纸的名称上都没有书名号。在第7版有一则消息,是来源于《新京报》,它的标注是在末尾注“据《新京报》”。
3.来源于相同媒体机构的新闻,消息头的表示不同。《桂林晚报》2005年2月26日的第7版有两篇同是来源于新华社的消息,标志的格式却有所不同,一篇的标注为“据新华社xx2月25日电”,一篇的标注为“新华社XX(地名)2月25日电”。如果说有“据”字表明是经过删节的消息,而没有“据”字的表明是原文的话,但在其第11版的标注则又是“据新华社消息”。同是加“据”字的,后面却一个是“电”一个是“消息”,而且时间也一个有一个没有。
《东方今报》2004年10月23日在其2版和3版上有4篇消息都是来自新华社的电讯稿,3篇的标注是“据新华社XX(地名)10月22日电”,有一篇除了标注“据新华社XX(地名)10月22日电”外,还在其后标注“(记者XXX)”,不知这里的记者指的是哪里的记者,是新华社的,还是本报的。
4.同是消息文体,消息头却是有的有,有的没有。《楚天都市报》2004年8月23日第10版的社会新闻中,分明是消息文体的几篇报道,只有一篇有消息头,其他的都没有。只是在标题的正下方标出了报道者的身份、姓名。第18版的6篇消息中,两篇有消息头,其他如《张怡宁一拍击落中国军团夏季奥运百金》等4篇都没有消息头。
以上分析还仅仅是消息头中存在问题的一部分。因为文章的篇幅所限,在此无法把问题现象一一列出详尽阐述,但问题的严重性已基本有所体现。总览以上现象,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一、新闻业务中缺乏对于消息头的统一规范
笔者就此问题专门让学生到媒体进行了调查,主要询问了一些自身的消息头标注不统一的媒体。有许多媒体表示他们也没有就此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规定,有的是换了编辑,就换了模式。但是消息头的不规范却会使消息的传播甚至可信性都大受影响。《纽约时报》公开杰森?布莱尔造假事件后,布隆伯格新闻集团就欲改变 新闻消息头写法,即不再将新闻的报道地写入消息头。无论其对消息头的处理是否合理,但我们看到的是消息头已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但在我国的报纸编辑中,对消息头规范化的重视显然是不够的。
二、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研究者对于消息头的重视不够
新闻从业人员大多认为,在新闻同质化竞争的时代,新闻不仅应重内容,更应形式新颖。在一味地求新、求变的环境烘托下,消息头也成为某些报纸革新的新闻元素。但同时,我们还需看到,新闻研究者对于消息头的重视也有些不够。首先表现在阐述不够充分。在有关新闻写作的教材中,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中专节讲述了消息头的写作。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明华、徐弘、张征所著的《新闻写作教程》只是简单地作为消息的外部特征提到,南京大学丁柏铨先生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则没有消息头的相关内容,这显然是对消息头的研究上的轻视。其次是概念缺乏统一。在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中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消息头是消息的文体特征,是与其他文体区分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明华、徐弘、张征所著的《新闻写作教程》说:“有无消息头并非消息的绝对标志。”如果说二者还有一定的一致性的话,但在丁柏铨先生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318页,他讲的是通讯文体中的“新闻特写”的写作。用的个案是《龙永图、巴尔舍夫斯基博鳌重逢 昔日中美谈判对手 今朝相互笑揭“老底”》中就有消息头“据新华社(海南)11月3日电”。这样就跟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关于消息头的概念完全冲突了。
消息头写作的规范化在当今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极为必要。消息头写作的规范化,对新闻传播主体来说,规范化的消息外形,可以使消息的写作、报纸的编辑工作简化。对于受众来说,规范化的消息头可以使信息的判断、获取快捷化。而对于新闻教育来说,如果新闻实践缺乏规范化,常常使新闻教育无所适从,因为我们的新闻研究对于新闻实践多是跟进式研究。这些各不相同的操作手法,使新闻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会有所不同,也使学生难免会面对相互冲突的教材。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
作文二:《关于消息头写作中的问题与思考》4000字XlNWEN
XINWEN
AIHAoZHE
AIHAOZHE
关于“消息头”写作中的问题与思考
消息头的定义按照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上所言,就是: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社××地×月×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书中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与作用是一样
如对于本报的外地消息,一般的消息头写
3.来源于相同媒体机构的新闻,消息头的表示不同。《桂林晚报》2005年2月26日的第7版有两篇同是来源于新华社的消息,标志的格式却有所不同,一篇的标注为“据新华社××2月25日电”,一篇的标注
法是“本报××(地名)×月×日电(讯)”,即版
权+地名+时间+来稿方式,许多新闻写作
教材中也是这样讲述的,如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的《新闻采访写
作新编》194页给出的范例就是“本报南京5月9日专讯”,但在各家报纸中的标注却
为“新华社××(地名)2月25日电”。如果说
有“据”字表明是经过删节的消息,而没有“据”字的表明是原文的话,但在其第1l版的标注则又是“据新华社消息”。同是加“据”字的,后面却一个是“电”一个是“消息”,而且时间也一个有一个没有。
《东方今报》2004年10月23日在其2版和3版上有4篇消息都是来自新华社的电讯稿,3篇的标注是“据新华社××(地名)10月22日电”,有一篇除了标注“据新华社××(地名)10月22日电”外,还在其后标注“(记者×××)”,不知这里的记者指的
不全是如此,如《大河报》(2004年9月25
日)的标志是“地名+消息”,如“成都消息”、“广东消息”,没有版权单位的标志,没有时间标志。
5.记者署名在消息中位置不固定。在标注消息头的新闻中,关于消息报道的记者的名字的标注法显得尤为混乱。围绕消息头就有不同的标注法。有些报纸把记者的名字标在消息头后,用中括号或小括号括出,如《海峡导报》、《京华时报》,有的是在消息头的上面单独标出,如《郑州晚报》
的,消息头的主要作用是:“它是版权所有
的一种标志。”表明新闻来源,以利读者判断。消息头是消息的文体特征,是与其他文体区分的基本特征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消息头对于消息这一文体来说,在现
阶段,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这点我们从现
阶段的新闻实践中也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消息写作消息头这一要素基本都有。但是在当今的报纸中,消息头的使用却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媒体之间消息头的标志不统
是哪里的记者,是新华社的,还是本报
4.同是消息文体,消息头却是有的有,有的没有。《楚天都市报》2004年8月23日第10版的社会新闻中,分明足消息文体的几篇报道,只有一篇有消息头,其他的都没有。只是在标题的正下方标出了报道者的身份、姓名。第18版的6篇消息中,两篇有消息头,其他如《张怡宁一拍击落中国军团夏季奥运百金》等4篇都没有消息头。
以上分析还仅仅是消息头中存在问题的一部分。因为文章的篇幅所限,在此无法把问题现象一一列出详尽阐述,但问题的严重性已基本有所体现。总览以上现
就是记者署名用横线托出,标在消息头和
正文之前,单独成行。有的则是把记者的名字置于消息的末尾,如《大河报》的记者
主要表现在:
1.在消息头的用与不用上不统一。一般的报纸现在都在使用消息头,但也有报
署名是在消息的末尾用括号括出。
二、同一媒体标志的格式不统一笔者翻阅了近60种报纸,发现有近l/3的报纸存在自身的消息头标注不统一的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地方的畅销报纸。
纸已完全不再使用消息头。如《环球时报》
就全部取消了消息头。
2.对于同一类来源的消息,不同媒体在消息头中的称呼各不相同。对于本报记者采写的本地新闻,大多都称呼的是“本报讯”,而《晶报》称呼的是“晶报讯”,《东
如《三晋都市报》、《桂林晚报》、《楚天都市报》、《东方今报》等。在这些报纸中,消息
头的不规范表现在:
1.都是本地消息,称呼不同。《桂林晚报》2005年2月26日的报纸中,在第2版本
市要闻中,它的标注为:“本报讯(记者×xx,x×x)”,在它的第5版市民热线中的本地新闻标注的是“热线记者×××报道”(它写于消息头的位置)。
方今报》称呼的是“今报讯”。《河北青年
报》称“青年报讯”。对于本报的外地新闻
《华西都市报》的标志是“记者×xx(人名)
××(地名)报道”。《燕赵都市报》的标志是“本报××(地名)电(讯)(记者×××)”。
象,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一、新闻业务中缺乏对于消息头的统一规范
3.不同的报纸对消息头处理方式也不统一。对于消息头有的是用中括号括
出,如《参考消息》。有的单独成行在消息
的正文前标出,如《华西都市报》的本地新
闻部分。而大多的报纸采用的写法是:不
加括号,写在正文之前,不单独成行,后面紧跟消息的正文。
4.消息头的组成成分各报也不统一。
影固鼗。瓣者2005?1
o——套”
2.同是来源于其他报纸,标注方法不
笔者就此问题专门让学生到媒体进
同。《桂林晚报》2005年2月26日的第6版财行了调查,主要询问了一些自身的消息头标注不统一的媒体。有许多媒体表示他们
经中有两篇消息,一是来源于《上海证券
报》,一是来源于《京华时报》,它的新闻标
也没有就此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规定,有的
注是“×x×报消息”,报纸的名称上都没有
是换了编辑,就换了模式。但是消息头的
书名号。在第7版有一则消息,是来源于《新京报》,它的标注是在末尾注“据《新京
不规范却会使消息的传播甚至ij丁信性都
大受影响。《纽约时报》公开杰森?布莱尔
造假事件后,布隆伯格新闻集团就欲改变
AlHAoZHE
XINWEN
AIHAoZHE
新闻消息头写法,即不再将新闻的报道地写入消息头。无论其对消息头的处理是否合理,但我们看到的是消息头已引起了媒
体的注意。但在我国的报纸编辑中,对消
息头规范化的重视显然是不够的。
二、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研究者对于消息头的重视不够
新闻从业人员大多认为,在新闻同质化竞争的时代,新闻不仅应重内容,更应形式新颖。在一味地求新、求变的环境烘托下,消息头也成为某些报纸革新的新闻
试论人物通讯和事件
通讯是新闻报道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它大多报道社会中的热点人物和焦点事件。许多优秀的通讯内容深刻、文笔感人,常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读后令人终生难
的各个方面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如
《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文章分
成三节:“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也是幸福的。我想做这样的人”、“战胜消极悲观,你就是生活的强者”、“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取生命的养料”④,分别从张海迪努力学医为乡亲们治病、克服外界压力和自身的不幸努力工作、不断学习知识三个方面记录了她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的故事。
二、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故事模式特征
笔者在阅读大量通讯的基础上,将我国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故事模式概括为冲突故事模式。这种故事模式大约有以下特征:
首先,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故事中,矛盾是必要的因素。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并不断地解决矛盾和克服矛盾。如张海迪克服的就是高位截瘫给她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困难。
其次,在故事模式中,反衬是重要的叙事策略。即用困难的严重程度来反衬人物行动的坚决、有效。比如《华阳礁补给忙》中,狂风巨浪反衬的是战士们的英勇和无畏。
再次,在故事模式的连缀中,采用的是两面式的连缀。两面式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件,这是故事的内在逻辑,在通讯冲突中表现出的是一方战胜另一方。《华阳礁补给忙》中,战士胜利的另一面就是海浪的失败。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这种两面式的连缀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质。
最后,在冲突故事模式中记者的角色。在冲突模式中,记者是观察者、分析评价者的合一。他带领着读者游走于不同的时空,看到不同的故事,同时又在关键的时刻做出自己的评价,成为故事的评价者。
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故事主题特征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在给读者讲故事的同时,也是在向受众传播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改变人们的
忘。长期以来,我国对通讯的研究多是关
注通讯的题材特点,对通讯的形式也多是从写作技巧角度进行分析的,常常忽略通讯的叙事性质。事实上,通讯,尤其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其故事性特征是非常明
元素。但同时,我们还需看到,新闻研究者
对于消息头的重视也有些不够。首先表现在阐述不够充分。在有关新闻写作的教材中,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
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中专节讲述了
消息头的写作。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明华、徐弘、张征所著的《新闻写作教程》只是简单地作为消息的外部特征提到,南京大学丁柏铨先生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则没有消息头的相关内容,这显然是对消息头的研究上的轻视。其次是概念缺乏统一。在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
显的,笔者尝试从故事性特征人手,对这
两类通讯进行一种全新的阐释。
一、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故事结构特征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整体篇章往往是由不同的小故事组成的。我们把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中一个一个单独的故事顺序称作基本序列,它们通过不同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笔者认为,这两类通讯中的故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事件型线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事件是报道的中心,展示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报道的重点。它往往是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展示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叙事的逻辑就是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
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中说“消息头是消
息的标志”,消息头是消息的文体特征,是与其他文体区分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明华、徐弘、张征所著的《新闻写作教程》说:“有无消息头并非消息的绝
对标志。”如果说二者还有一定的~致性的话,但在丁柏铨先生主编的《新闻采访
与写作》的318页,他讲的是通讯文体中的“新闻特写”的写作。用的个案是《龙永图、巴尔舍夫斯基博鳌重逢
昔日中美谈判
对手今朝相互笑揭“老底”》中就有消息头“据新华社(海南)11月3日电”。这样就跟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关于消息头的概念完全冲突了。
消息头写作的规范化在当今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极为必要。消息头写作的规范化,对新闻传播主体来说,规范化的消息外形,可以使消息的写作、报纸的编辑工作简化。对于受众来说,规范化的消息头可以使信息的判断、获取快捷化。、而对于新闻教育来说,如果新闻实践缺乏规范化,常常使新闻教育无所适从,因为我们的新闻研究对于新闻实践多是跟进式研究。这些各不相同的操作手法,使新闻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会有所不同,也使学生难免会面对相互冲突的教材。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
如《飞向太平洋——我国运载火箭发
射试验目击记》,就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
来安排结构的,从发射试验前开始,顺序写出点火、火箭发射升空直到进入轨道。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逻辑清晰明了。
第二,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的并列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或者事件的发展顺序来讲述事件来龙去脉的,表面上看,它讲述的是一些看上去并
无关联的单个事件,这些事件共同构成
事件或对人物的介绍。这一个个单独的事件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这种结构的深
层关系,不是从表面上可以清晰看出的,
它实际上是按照情感逻辑或事件内在的逻辑来安排结构的。这种内在的逻辑是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如果把事件的主人公或中心事件作为圆心的话,事件
2005?1
o鹳尚罐劳堵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爱好者(上半月)JOURNALISM LOVER2005,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xwahz200510036.aspx
授权使用:国防科技大学(gfkjdx),授权号:c5c78f84-b119-4223-b870-9e5500ddc9fa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3日
作文三:《消息写作教程:消息的导语怎么写,作文网》2400字消息写作教程:消息的导语怎么写
2013-05-04 11:18:44
评论:0 点击:1031
这节,本课将讲述消息导语的概述、写作的要求、写作手法以及消息导语写作的重要一点——动态意识。一、消息导语的概述(一)消息导语的含义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位于消息的开头,是紧接电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一般是第一个自然段或头几个自然段)。它
消息写作教程:消息的导语怎么写
这节,本课将讲述消息导语的概述、写作的要求、写作手法以及消息导语写作的重要一点——动态意识。
一、消息导语的概述
(一)消息导语的含义
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位于消息的开头,是紧接电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一般是第一个自然段或头几个自然段)。它用最精粹的文字,或者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者揭示题旨、制造悬念,唤起阅读兴趣。其主要任务是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研究导语这一概念,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
①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②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③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消息导语的类型
1.直接导语
直接导语是导语的主要形式,就是直接叙述新闻事实的导语。它在新闻写作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主要适用于时效性强的新闻和硬新闻,以及广播、日报等快捷的媒体。
(1)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具体的事物不但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写作中,应选择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在导语中加以叙述。
(2)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记者要在纷杂的材料中提炼出精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加以概括和直接陈述。
直接导语的特点是开门见山,直奔要害,简洁明了。例如毛泽东亲自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导语: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一般来说,直接导语叙述的事实,是非常单纯的,只包含一个明确具体的新闻事件,如:
美国白宫5月11日发表声明宣布,布什总统当天签署法令,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
直接导语也可以将两个新闻事实合并在一起叙述出来,但这两个事实必须有紧密的关联,如:
考察养猪丁磊走遍全球,“网易猪”明年出栏。
2.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的优点:
(1)制造气氛,吸引读者——此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深奥、玄妙”的作用。处指新闻事件深层的、一般不易为读者所注意、所了解的含义。通过导语中的议论,在消息的开头就将其昭示给读者,可以使读者一接触新闻就获得某种启迪,从而对消息全文产生兴趣。
(2)发表意见,影响舆论——评述型导语可以引起共鸣,可以令读者对导语之后的“如何”以及“为何”产生兴趣。
但需要注意的是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3.延缓性导语
延缓性导语又可称为间接导语。它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通过描绘场面、渲染气氛、解释概念、介绍背景、引用典故等方法,先作铺垫,然后再说出新闻事实来。这样写的目的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例如:
直到最后一刻,丹尼尔-莫伊尼汉还在说,他不知道是否应该辞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职务。他说:“我下了30次决心,就像马克·吐温讲的‘戒烟容易得很,我已经戒了一千次’。”上周,莫伊尼汉最后下了决心:辞职。
——《时代》
杂志空军一号欢快地飞越中西部,午餐在途中进行。总统刚刚在他的座位上坐稳,麻烦事来了。“总统先生,有个不好的消息报告您,”白宫办公室主任理查德·查理报告说,“帕特·莫伊尼汉辞职了。”福特抬起头来吃惊地问:  “为什么?”
——《新闻周刊》
在应用中,要注意间接导语的适用范围。
第一,延缓性导语适用于时效性较弱的新闻和软新闻——快新闻和硬新闻无暇迂回,最好是直截了当,较慢的新闻和软新闻则可以从容地曲径通幽。
第二,延缓性导语适用于周刊、杂志等出版周期较长的刊物——因为出版周期长,报道的新闻一般都落在别的媒体的后面,就必须靠加强趣味性来赢得读者了。
4.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五脏俱全,可供解剖。通过讲述这个典型事例,读者可以了解事物的细微部分,获得具体的印象,受到感染,为之感动,产生兴趣,进而由感性认识转入理性思考。
写作橱窗式导语,关键是注意故事的典型性,人情味及趣味性。
5.单元素导语
亦称一句话导语,或单因素导语。即在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新闻事实。理想的单元素导语所表现的这一个新闻事实,应当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如按新闻五要素来区分,单元素导语具体又可分为:
(1)何人导语——这种导语一般来说,只突出报道显要或影响大的新闻人物时采用。因为这些人从事的活动,比一般人做的事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2)何事导语——其实一般说来,新闻事实本身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超过了其他新闻要素,应当用这种导语。
(3)何时导语——读者关心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或进行,可用此种导语。
(4)何地导语——报道一些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发生重大变化的消息,常用此种导语。
(5)为什么导语——当报道一个事件的起因,比其后果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时,可用这种导语。
6.多元素导语——在一则导语中,用几个事实组合而成。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有的新闻导语难以用一个主要事实来表达,因此,导语中需要写三个以上的主要事实时,这就是多元素导语,亦称成套式、多因素(多段落)导语。写这类导语,应防止平铺直叙,罗列事实,而应按照新闻事实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
7.概述式导语——这是通过用直接摘要或归纳概括叙述的办法,以一句话概括通篇报道内容或其中的精华,把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写出来,’给受众一个总的印象,以便提纲挈领地阅读全文。
8.对比式导语——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事物最怕比较,一比较问题的本来面目就清楚了。写导语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就是将今与昔、新与旧、正与误、美与丑、善与恶、忠与奸、兴与衰、老与少、优与劣等两方面的事实情况,进行两相对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陪衬,形成强烈反差,更鲜明地显现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通常可作纵的对比,或作横的对比。由于通过对比能使好坏分明,观点突出,故对受众有吸引力。
二、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如某人讲话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部分,等等。
既然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报告新闻事实、吸引读者,它就不能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写,否则,读者从导语中一无所获,甚至感到莫名其妙,便会对整篇消息失去兴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作文四:《消息(关于公文写作培训)》500字为规范公文管理及写作,提高办公效率,树立组织部严谨规范现象。我部办公室于2011年9月27日在部会议室组织了公文管理及写作培训会议,全体组织部各科室负责人和其他人员都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由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吴学中主持,并邀请区委办公室秘书处三科XXX作为培训老师。
在培训会议上,首先由培训老师对公文的写作及管理作系统的讲述:电子文件及发文管理要求,电子文件存档要求,电子文件管理目录要求,发文要求,从公文的写作讲到发文的管理,内容多,程度深,覆盖全。接着吴主任针对组织部公文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作了补充:1、电子的存档不应该存在系统盘和桌面,一是不安全,二是电脑系统崩溃会使文件无法恢复。
2、文件命名应该带上发文字号及撰写时间,便于日后查找。3、公文要讲究美观,可以通过字间距的调整来使公文对仗工整。4、对公文一定要细致严谨,不要出现多字少字,甚至出现错别字。最后吴主任提出两点要求:1、撰写公文是组织部重要的日常工作内容,而且大部分公文需要对外发送,公文的质量代表了组织部的能力与形象,组织部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公文写作和管理的规范性。2、组织部各工作人员必须继续加强公文管理及写作的学习,再本次培训后,办公室将对各科室的公文严格要求,对于不合写作规范的公文不予行文。培训老师和吴主任的讲解点燃了在场与会人员的学习热情,全体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积极提问,与培训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都对公文
中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并都得到了解答,会场气氛热烈,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本次培训取得初步成效,公文管理与写作得到了有效的规范。
作文五:《消息的写作》6300字第十三章 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一)概念
按照《新闻学大词典》的定义,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新闻事实”,是指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价值有五个因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新奇性、接近性和趣味性。而新闻报道,必须符合宣传价值,宣传价值也有五个因素,即: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所以,消息是满足了这二种价值的文体。 消息是新闻媒体的当家产品,是报纸的主角,占报纸的50%以上,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骨干。对于消息,报纸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广电放在收听(视)率最高的时段,电视广播里还经常重复报道。其他新闻文体都是消息的衍生品,依赖消息而生存。正因为消息是新闻的主角,所以狭义的新闻就成了消息,比如我们说“写新闻”,实际上就是指“写消息”。
(二)特征
1.简明扼要。消息的篇幅较短,通常500字左右,几十个字是简讯,一二百字是短消息,都属于消息。内容简单明了,文字干净利落。消息要写得简短,这不只是报纸版面或电台、电视台的播放时间所决定的,也是读者、听众的心理要求。
2.开门见山。消息的第一段都按“导语”要求写,即在导语里把最重要、最令人关心的事实内容告诉读者。
3.叙事朴素。消息的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不对人物事件做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在行文上不太追求生动形象,比较朴素、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
4.时间性强。消息追求报道的快速及时,对时间的新近性要求很高,一般都是反映当时或当天发生的事情,最多第二天就报道。重大消息的报道,更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
5.组合标题。消息注重标题制作,希望以标题引人注目。所以标题多采用组合方式。由引题、主题和副题组合而成。
(三)作用
消息对社会有如下几个作用: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人们接触新闻,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客观世界每时每刻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事物的新变动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层出不穷。人们通过阅读消息了解大量有用的新信息,以适应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力求与社会发展的潮流合拍,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进行宣传,引导社会舆论。记者并不是有闻必录,记者的报道总与媒体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一致。消息依据宣传标准报道客观人物和事件,以此弘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为广大受众指明方向,树立榜样,进而引导大家为社会多作贡献。
3.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媒体每天通过消息传播许多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传播各地的异闻趣事、风土人情,供人们娱乐,丰富业余生活。
二、消息的种类
我国新闻界通常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一)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动态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
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动态消息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简短的动态消息仅叙述新闻事件的梗概,稍长还要告诉简要过程,甚至还要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受众清晰地了解该新闻事件或事实变动的基本情况。
2.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通常是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当天就要报道。对于特别重大的新闻事件,则争分夺秒地加以报道。报道得愈迅速及时,便愈有新闻价值。
3.一事一报,小处落墨。一篇动态消息往往只集中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个侧面。从小事入手,使一些比较重大的主题不露声色地同受众容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
(二)经验性消息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经验性消息的特点如下:
1.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经验性消息所提供的信息,是某一地区或某一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得力措施,有利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用事实体现经验。报纸上刊登的经验性消息,有别于一般的经验总结文章,经验性消息扎扎实实地用事实阐述、体现经验,把经验寓于事实之中,要用具体、典型的事实来体现和说明经过概括抽象的经验。
3.经验与实际效果一同表现。经验性消息一般都要交代工作成绩和效果,以此来体现、印证经验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增强经验性消息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反映形势、介绍全貌、宣传政策、形成舆论和推动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如下:
1.不受空间的限制,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它可以用来报道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地点的诸多新闻事实;也可以用来反映不同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地点的诸多新闻事实。所以,写作时要求作者必须有较宽阔的视野,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局部发生的事实、变化。
2.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的主题。综合消息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选取各自具有个性特点的事实,从不同侧面,来阐明共同的主题,从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写作时要求作者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要细致地梳理分析庞杂的材料,使之系统化。
3.报道面广,声势大。综合消息可以综合反映一个时期中,一个地区、一个系统的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有关情况、动态、发展趋势、成就、经验或值得注意的倾向,可以让读者多方位、多角度地综合了解波澜壮阔的事物变动态势,比较全面清晰地认识全局性的概貌。
4.点面结合,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综合消息既从全局的高度来报道概貌,又能通过典型事例来反映全局,能详略得当地把表现概貌同叙述典型事例紧密结合起来。既能从宏观上勾勒概貌、体现气势,又能从微观上突出典型事例、表现事物的形象。
(四)述评性消息
述评性消息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述评性消息是在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评论,对形势、事件,对某一方面工作或动向、问题等,发表作者的看法和见解,揭示其深层的意义,或是指出其发展趋势。其特点如下:
1.述评结合,夹叙夹议。述评性消息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体裁。在报道事实
的基础上,以述评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来剖析新闻事件,分析形势,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及发展趋向,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述评性消息往往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某一问题、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思潮而写成。由于评论要在理性中进行,要结合大政方针,要分清是非曲直,因此它具有比较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
三、消息的写法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但并非每一篇消息都必须有这几个部分。依据内容的需要可以有的没有导语,有的没有背景,有的没有结尾。特别是简讯,更不要求结构的完整性。
(一)标题
消息常采用多行标题,除正题外,还有引题和副题。正题也叫主题、母题,是整个标题的中心。它的作用是概括说明消息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它要求明确、简练、突出。引题也叫肩题、眉题,它的作用是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引出主题。副题也叫辅题、子题。一般用以补充正题的不足,标明消息的重要事实或事件结果,扩大醒目的效果。其组合方式可以是“引题+正题”,也可以是“正题+副题”,也可以是“引题+正题+副题”。
消息的标题多应用修辞手法。常见的有:
1.巧借诗词。如《问湖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两岸刁难便民船,轻舟难过万重山》。
2.比喻拟人。如《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珠穆朗玛峰边走边长》、《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涌动一股热流:企业与科技,两个巴掌拍响了》。
3.排比对比。《请用户当医生、靠质量得市场》、《吃大锅饭山穷水尽,走改革路柳暗花明》。
4.嵌名。如《蓝天碧水间一抹明霞》、《沈坚强,全靠坚强》。
5.疑问呼叹。如《神!胆囊切除不开腹》、《曼谷乎?新加坡呼?中国城市交通走向何方》
(二)导语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本身不分段,导语便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导语一般要告诉读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什么和结果怎样。它是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段。它的作用:一是开宗明义,提纲挈领地帮助读者快速领会消息的主旨;二是开门见山,引人一口气把消息读完。
消息的导语诞生于19世纪末叶,美联社首先确定了导语里必须清楚地交代新闻事件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五个要素,甚至还要加上如何要素,即所谓“五个W一个H”。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语开始变革,报道者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六个新闻要素中挑选两个或三个最重要、最能够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进导语,其他的要素则可以放到下面的各段中分别叙述。
制作一条好的导语,须做到以下这五个方面:
1.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
4.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炼、表达巧妙,凝练、醒目、明快。
(三)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和中心部分。它承接导语,围绕主题全面展开消息的事实;对导语所概括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阐发,进一步表现主题。对主体部分写作的主要要求是:
1.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是消息写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消息要凭充分的事实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事实正是消息的价值所在。消息的记叙不要过于详尽地展开事件的情节或细节,只要简明扼要、精炼概括地记叙事实的轮廓和梗概。消息以记叙为主,并不排斥其它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某些消息的指导性,可进行必要的、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为了渲染气氛,也可略作简洁的描写,这都是允许的。
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要力求准确而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必须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理地展开叙述,做到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有两种结构形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是按时间顺序写,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叙事有头有尾,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另一种是按逻辑关系来写,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按事实的逻辑关系,用典型材料分别从各个侧面或不同角度加以说明。
(四)背景
消息的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消息的背景,按其内容的性质区分,主要有六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和社会背景。
背景的功能有: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巧妙地表明作者的观点、倾向;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五)结尾
结尾又叫结语,是消息的结束部分,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话或最后一句话。为了使事实完整、逻辑严密,许多消息都讲究写好结尾;如果消息内容比较简单、集中,或在主体部分已把意思说完,也就不必再加结尾了。常见的结尾写法有:
1.小结式。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可以使读者更加明确报道这一新闻事实的目的和意义。
2.启发式。结尾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启发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3.号召式。利用消息中表达的事实,在结尾处发出号召。
4.展望式。结尾对所述消息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做出展望。
由于导语最为重要,而主体部分相对次要,结尾可有可无,这就构成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最常用的消息结构,以事实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的各项事实和内容。
四、消息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反复提炼主题。从多个方面考察事实,选取富有积极的意义证明,引导人们奋发向上。
2.要用事实说话。把提供事实作为消息写作的根本性任务,让主题隐藏在事实表述中。
3.要有新鲜的内容。要报道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
4.语言要具体、准确。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以实现具体;多用确切性词语,少用模糊词,以实现准确。
我市出现首家被市场淘汰的驾校
——驾培市场三年“膨胀”后理性回归
“今后像这样不舍得投入,硬件设施差,教学不规范的驾校将陆续被市场淘汰!”昨天,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张志东对记者说。“这样的驾校”指的是桐乡大众驾校,5月底,桐乡大众停止招生,目前处于扫尾阶段,一旦所有学员考试结束,它将最终迎来关门的命运。
桐乡大众驾校面积只有4000平方米,在“9选6”之前还能勉强凑合,但“9选6”之后训练就捉襟见肘了。例如,“9选6”有一个项目是坡道起步,一般的驾校都会造一座桥,便于车辆上下坡。然而,桐乡大众受场地限制,只造了半边桥,即一个坡道。训练车辆上坡之后,只能倒车下坡,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隐患。因为这个原因,桐乡运管部门要求该校限期投入资金整改,但驾校负责人在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退出市场。拥有20辆教练车的这家驾校1~6月份只培训出了156名学员。
这几年我市驾培市场每年都在高速膨胀!2003年,第一家民营驾校——嘉兴大众驾校进入市场。2003年年底全市的驾校总数达到12家。2004年,各类民营资本纷纷看好这块市场前景诱人的“大蛋糕”,驾培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一下子批出13家驾校,增幅超过100%。2005年年底,我市驾校数已经上升到了39家,拥有1300余辆教练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
运管处驾培科负责人认为,行业管理部门欢迎竞争,并不希望出现垄断局面,但从数量上看,30家驾校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具体分布为,每个县(市)4家,市本级10家。这个市场预测意味着还有7~8家驾校将被淘汰。如何避免这个命运?业内人士认为最核心的是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内部降低生产成本。
(摘自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6年08月04日)
评析:该消息所述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因为“首家被市场淘汰的驾校”具有新鲜性。消息的标题就突出了这个新闻价值;消息的导语部分,不仅交代了重要的事实——大众驾校关门,而且还借用运输管理处副处长的话提示“关门”的原因和所蕴含的意义;第二段具体叙述了大众驾校倒闭的情况;第三段是背景交代,反映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第四段以分析和评论结尾。总体而言,这则新闻内容完整,各部分内容安排都比较妥当。遗憾的是没有写清真正关门的时间或决定关门的时间。
[思考与练习]
一、请搜集并归纳消息导语的几种写法。
二、指出下面这则消息交代不够清楚的地方。
帷幕注浆锁“龙王”
河口山矿治理地下水见奇效
为害河口山矿务局的黄羊坡矿区的地下“龙王”终于被制服了。
来自全国12个科研单位的评审专家确认,该矿试验研究的地面与井下联合注浆帷幕治水工艺,达到了国际水平,为我国矿山防治地下水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河口山矿在开发黄羊坡矿区的过程中,受到大面积的水害,给矿山安全造成威胁.为寻求治水新方法,这个矿与长海矿山研究院联合制定了“地面与井下联合注浆帷幕治水方案”,从而使帷幕以内的采掘生产处于无水、小水的安全条件下。
帷幕屏障的形成,大大减少了洪水进入矿井的瞬时流量,有效地防止了淹井事故的发生。防止了帷幕外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地面塌陷得到控制,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结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副标题。
企业职能部门如何搞活
企业职能部门如何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呢?××山矿务局工程管理处实行设计承包,拉开分配档次,使工作效率比承包前提高了两倍多。
该处采取年总产值承包的办法,以设计产值和工资、奖金、管理费的定额为考核指标,少完成1万元的产值,扣除设计人员16元的奖金或工资,超额的部分按比例分成,70%上缴矿务局,12%由工程管理处统一使用,18%留给设计人员。其内部分配则以设计产值和图纸质量为主要依据。据统计,去年这个处设计人员的奖金,最高者为最低者的4倍。
这个工程处的30名设计人员分成工艺、土建、机电、测量4个专业组,主要承担企业内部基建、技措、大修工程和大型外委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承包前,年设计产值一直徘徊在300万元以下,出图量也从未超过400张。2003年承包试点9个月,就初步扭转了设计跟不上施工的波动局面,年出图超过500张,设计产值完成411万元。2004年正式实行设计承包,结果出图量达到801张,完成设计产值476万元,基本上保证了企业内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去年,进一步完善设计承包制,除保证企业内部工程项目的设计外,还接受了一部分外部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结果,这一年共出国1225张,完成内部设计产值570万元。
四、试结下面这则消息写一段“导语”.
让“历史”为“现实”服务
××冶金机械厂科技档案成了“摇钱树”
××冶金机械厂,自建厂以来积累了大批科技档氛.过去,他们守着“财富”却不会开发利用。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他们意识到利用这些档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是生产经营活动中一项重要工作。工厂完善了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全厂的档案工作人员逐步由管理型向管理研究型转化,档案工作逐步由事务性向科学性转变。目前,这个厂的科技档案已有产品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科研档案和综合档案五大类。在技术处、机动处、基建处设有档案分库,拥有库存科技档案1.2万册,存库资料内容齐全,查阅方便,管理严密,档案利用率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作用。如去年该厂大修设备83台,其中有50台设备工艺设计图纸都是利用原底图,不仅节省了画图时间,而且大大缩短了设备的大修周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厂技术人员在为1998年生产的5台YZ-35型牙轮钻机做技术准备工作中,全部利用原来的设计蓝图、节约设计时间4万小时,节约工艺准备时间1296小时,节约费用40多万元。
五、修改下列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病句。
1. 大中型棉纺企业集中的京津沪已陷于生产崩溃、效益下降的境地。
2. 在这次赛免会上,公免和母免的冠军得主是来自新篁镇的朱少荘。
3. 见大事不好,乔装打扮,化妆成商人模样,急急乘车回京。
4. 田径世锦赛刘翔以微弱劣势获得亚军。
5. 质劣低价的润滑油也常鱼目混珠,坑害消费者的利益。
6. 这是一份很好的材料,它能催人奋进,引人深思,促人猛醒。
六、就校内或校外最近发生的某件事采写一则消息。
作文六:《消息的写作》15100字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特征
1、什么是消息?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将事实简明扼要及时告诉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新闻报道的常规武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在消息写作中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但也不排除少量的描写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这里我就不举例讲了,请大家在今后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去慢慢体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摆进来、摆出去
2、消息的外在特征。消息头是正规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电”两种形式。本报讯和电头(消息头)是消息的外在特征。那么,“本报讯”也就是“本报消息”的意思;在我国,电头目前有这么两种:一是新华通讯社的电头,如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二是中国新闻社的电头,如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新闻社是专门对我国港澳台地区发稿的通讯社。
“讯”与“电”区别
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的区别,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讯,主要指通过邮寄、书面递交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主要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一般由发布新闻通讯社、地发布新闻地点、发布新闻时间和发布新闻形式组成。
3、消息的五要素。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是消息的五要素。因为在英文当中这每个要素开头的字母都是“W”,所以简称“五个w”。“五个w”是检验消息是否写得完整的一把尺子。当一篇消息写成后,我们可以自己用这把尺来量一量。如果这五个要素齐全,那么你就把话说完整了。
4、消息的组成。一般情况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这四个部分组成。导语一般就是开头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开头的一个自然段;主体一般就是中间的一个部分,可以只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结尾一般就是最后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现在的很多报纸讲求信息传递的快捷,并不千篇一律地要求消息都有这结尾,而是鼓励记者和通讯员结合实际来具体掌握与运用。
二、消息分类。
消息分: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些不同种类的消息。
动态消息就是一事一报的新闻。这个定义非常好理解吧?比如市委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就这次会议进行了一次报道,这就是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写法。我们知道,金字塔是上面小下面大,而倒金字塔就是上面大下面小。倒金字塔写法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最前面,把较重要的内容写在中间,把最不重要的写在最后面。
所谓综合消息,即报道的是发生在一段较长时间或较大地区的某一事件、成就、趋势或问题的新闻。其特点是,报道面宽,气势较大,点面结合,总揽全局;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面上的材料较为概括、全面、实在,典型事例具有代表性。综合消息的写作应着重掌握下述
两点独特的要求和方法:
一是组织好材料。把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众多材料组织得有条不紊,是写好综合消息的重要要求。组织材料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横式组织法。即在导语中概括了全面情况之后,在主体中按具体情况的地点(包括单位)或类别并列地加以叙述;另一种是纵式组织法。即在导语概括了全面情况之后,在主体中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前因后果逐步深入地加以叙述。
二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能反映全面的或一个方面的情况的概括与统计;所谓点,就是能反映全面或一个方面情况的具体事例。点面结合,是综合消息常用的写法。
经验消息是对某地区、某单位或某部门在工作中取得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或典型做法的报道。
怎样写好经验消息呢?
1、一定要把经验写深、写透。
2、要注意写出效果。既然是经验,那么前提应该是取得了好效果。如果没有好效果,经验就值得怀疑,经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那么,怎么写效果呢?可以把效果集中放在导语部分,可以集中放在结尾部分,也可以放在每一个具体做法的后面。
3、要注意与经验材料区分开来。经验消息与经验材料有相同的地方,这就是都是写经验。经验材料的写作,往往是,一件事用一百句话来说。而新闻报道往往是,把一百话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不同点就在于:经验材料往往有理性分析的内容,也就是说有议论的东西;再就是公文味较浓,这主要表现在喜欢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喜欢用“一是、二是、三是”等词,而且文章冗长。而经验消息,不需要理性分析,不需要议论,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忌讳公文语言,要求用新闻语言,文章短小精悍。
人物消息就是写人的消息。也就是把新闻人物用简洁的方法报道出去。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新闻人物,只有当人的举动值得报道时才能成为新闻人物,象任长霞等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比如《光明日报》1994年9月14日头版刊登的《不当县长当校长》一稿就是人物消息。说的是,某县副县长辞去副县长职务当中学校长的事。
三、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
(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顺叙”(即“倒叙中的顺叙”)。即在局部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3)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
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在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重新调整段落。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用它来写非事件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闻,就不太适合。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中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从今年开始进行评奖,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
记者从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凡在评选年度不超过55岁的中青年专业新闻工作者均可参加评选。评选范围包括正式批准登记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新闻时事类刊物和新闻电影等单位的新闻编辑、记者、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以及从事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的专业人员。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最多评选采编人员10名,是否设提名奖待定。评选结果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公布。
据悉,海外新闻工作者参加评选的办法另行拟定。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主席、新华社社长穆青任评选委员会主任。评选委员会由新闻界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
2、时间顺序式结构
此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结构。也有的称其为金字塔式结构,其实并不准确。时间顺序式结构通常不一定有单独的导语,往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且很适合写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其缺点是开头平淡,难以一下子吸引受众;消息的精华也可能淹没在长篇的叙述之中。
例如:冻死的孩子重新复活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麦肯罗的孩子,今年只有二岁半。一月十九日,在家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穿着一身睡衣,只身来到零下二十九度严寒的室外。家里人发觉后把他抱回屋里时,麦肯罗的一部分血液已经‘冻结’,手脚也都僵硬了。当他被送往医院时,体温已下降到十五点五度。但是,在经过了包括使用心肺泵等先进设备抢救以后,麦肯罗竟然奇迹
般地复活了。像这样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能够死而复生,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参加抢救麦肯罗的医生也对此感到惊叹不已。
现在,除了他的左手可能会留下由于冻伤后遗症引起的轻度肌肉障碍以外,其它恢复都很正常,估计三、四周内,即可恢复健康。
3、对比式结构
此种结构重在通过对比,揭示差异,从而突出新闻主题。如《人民日报》1982年7月18日关于顺义啤酒厂和青岛啤酒厂的报道就用的这种结构。此则消息首先用的是对比性的标题。
两个厂为什么建设一快一慢?
权力下放争主动――顺义啤酒厂一年建成投产
婆婆太多难办事――青岛啤酒厂扩建扯皮两年
然后是对比性的导语,在对比性的导语下,又用了两个对比性的小标题:
“顺义厂:地方有主动权,领导重视,各方配合”。
“青岛厂:婆婆太多,公文旅行,相互掣肘”。
最后,又有一个对比性的结尾:
“两个厂情况如此悬殊,发人深省。”
4、提要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概括到导语中,然后将多项需并列出示的内容以提要形式,用数字的形式一一分列出来。有时也可不用数字标示,而用“――”引出各个要点。
5、问答式结构
此结构多用于记者招待会的报道。记者应善于组织问题,报道内容应忠于原意,行文时,也应注意内容的连贯和层次的明晰。
6、积累兴趣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在开始设置悬念,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最后形成高潮。因其材料的趣味性从导语至结尾递增,故名积累兴趣式。又因其要求设置悬念,故又有人称之为悬念式结构。它尤其强调将最精彩的、出人意料的材料置于消息结尾。如:
婚礼唁电 新娘寻死觅活
春节前夕,解放军某部三连战士肖建军,收到“父病故速归”加急电报,匆匆赶回山西省临汾老家。
跨进门,却见室内张灯结彩,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小肖一下愣住了。母亲将他拉在一边说:为能使你参加大哥的婚礼,我瞒着家里人发了封假电报,你可要保密。母亲的一片“苦心”,使小肖只好撒谎骗父亲和家里人说自己出差顺路回家。
2月8日哥哥结婚。婚礼程序完毕。亲朋好友正在推杯换盏,频频敬酒时,邮递员送来一封电报,小肖父亲接过连忙展开,只见上写:“闻建军父不幸病故,三连全体官兵致电表
示沉痛哀悼。”其父气得浑身颤抖,遂质问儿子。在坐的新娘弄清原委,“哇”的一声大哭冲出门去,头撞墙寻死,多亏众人相劝事态才未扩大。其母悔恨地说:“都怪我荒唐行事,闯下大祸”。
7、散文式结构
就是吸收散文在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材料和层次安排自由、灵活,语言表达不拘一格。如郭玲春写的《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即是如此。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来源:新华社建社75周年纪念文丛
新华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电 (记者郭玲春)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雷电、钢铁、风暴、夜歌,传出九窍丹心,晚春蚕老丝难尽;党业、民功、讲坛、艺苑,染成三千白发,孺子牛亡汗未消",悬挂在追悼大会会场的这幅挽联,概括了金山寻求光明与真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人们看着剧场大厅里陈列的几十帧照片,仿佛又重睹他的音容笑貌,他成功地塑造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他在电影《松花江上》的拍摄现场,他为演《风暴》与"二七"老工人谈心,他在世界名剧中饰演的角色,他在聆听周总理的教导,他与大庆《初升的太阳》剧组在一道……他1911年生于湖南,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献身革命,始终不渝。
哀乐声中,人们默念着他的功绩。30年代,他在严重白色恐怖中参加中国反帝大同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爆发,他担任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副队长,辗转千里,演出救亡戏剧,尔后接受周恩来同志指示,组织剧团远赴东南亚,向海外侨胞作宣传。解放前夕,又担负统战工作。他事事以党的利益为重,生前曾对他的亲人说:"我首先是一个共产党员,演员是我的第二职业。"
解放后,他将全副心力献给党的艺术事业,不断进取、探索、求新,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他遭受过"四人帮"的摧残,但对自己的信仰坚贞不移。近年致力于戏剧教育,并以多病之身,担负起繁荣电视文艺事业的重任。
夏衍在悼词中称金山的不幸辞世,是我国文学艺术界的重大损失,高度评价他几十年来的革命、艺术活动,号召活着的人们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学习他在艺术创造上认真刻苦,精
益求精的精神。
他半个世纪前便结下革命情谊的挚友阳翰笙在追悼会上的讲话中说,是党造就了金山,是党把他培养成革命的、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与金山一起工作、生活过的大庆人,惊闻噩耗后,派代表星夜兼程,来和他的遗体告别。在今天的追悼会上,他们说,金山是人民的艺术家,人民将会怀念他。
文化部长朱穆之主持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有习仲勋、王任重、胡愈之、邓力、周扬、贺敬之、周巍峙、冯文彬、罗青长、唐克、吴冷西、李一氓、傅钟、刘导生、赵寻、荣高棠以及文艺界人士林默涵、陈荒煤、司徒慧敏、艾青、吴作人、李可染、江丰、吴雪、袁文殊、周而复、张君秋、戴爱莲、陶钝等。  (1982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四、导  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开头的一部分,也就是第一个自然段。导语是消息特有的。
****下面我们专门来看看怎么样才能写好消息的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眼睛”,担负着揭示报道主题和吸引读者的重要任务,在一条消息中起着“一语定音”的作用。对于消息写作来讲,导语的“点睛”作用不容小视。消息中的导语,虽然只有一两句话或几句话,但是要将其写好却并非易事。写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平淡、老套、空洞、冗长等毛病。比如:“今年以来,某某局集中精力,坚决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某某单位以某某精神为指针,以某某讲话为统一干部职工思想的武器,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取得了某某时期工作的新局面。”这类概念化、抽象化的“八股调”导语内容空而不实,文字枯燥无味,是导语写作大忌。
导语写作的一般要求。
1. 实:拣最重要、读者最感兴趣的具体信息写,少讲意义、目的,多写事件、做法(经验)、成果,尽量不用“为了,,,,”开头。如:
本报讯  为及时化解基层土地纠纷,切实了解民忧,让大家过一个顺顺心心的新年。近日,××县组织机关部分人员组成两个下访工作组,坚持每个星期利用一天时间深入到全县5个信访热点、难点问题较多,存在诱发群众集体、越级上访因素的乡镇、村(居)委会,实行定期下访。目前工作组所到地点未出现一户越级上访。
如果意义非谈不可,可采用变通的方式,将意义放在最后,用“以,,,,”结尾。这则导语可改为:
本报讯  近日,××县组织机关部分人员组成两个下访工作组,坚持每个星期利用一天时间深入到全县5个信访热点、难点问题较多,存在诱发群众集体、越级上访因素的乡镇、村(居)委会,实行定期下访,
以及时化解基层土地纠纷,切实了解民忧,让大家过一个顺顺心心的新年。目前工作组所到地点未出现一户越级上访。
导语的“实”还要求清楚、明白地提炼出具体的新闻信息,不能仅仅交代“WHAT”,而要交代读者最感兴趣的与“WHAT”相关的“HOW”。如:
本报讯  国务院近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
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这则消息中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导语中只提到“研究部署”这一事件(WHAT),读者最关心的不是“研究部署”,而是“研究部署”的具体结果怎么样(HOW)。这则导语可改为:
本报讯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 短:删掉冗余信息,为导语“瘦身”,尽量减少导语,最长不宜超过100字。如:
本报讯  当前,正值各类野生蕈生长的季节,也是毒蕈中毒的高发季节。为防止误采食野生毒蕈发生中毒,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云南省卫生厅发出预警公告,提醒大家要加强防范。
这则导语要表达的核心信息是:云南省卫生厅发出预警公告,提醒大家防范误食野生毒蕈发生中毒。基于此,导语可精简为:
本报讯  近日,云南省卫生厅发出预警公告,提醒大家不要误采误食野生毒蕈,以免发生中毒。
3. 活:尽量用短句、简单句,少用复合句,用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力避报告体。
本报讯  ××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组织专家对全省39个省直单位和19个市、县政府网站进行了评比。在评比中发现,部分网站内容陈旧,信息更新不及时,个别政府网信息竟然还停留在几年前。 这则导语的写法较为常见,应该说是一则合格的导语,不足之处在过于平铺直叙,可通过短化、活化语句,作如下修改:
本报讯 日前,××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一项评比中发现,部分政府部门的网站成了“往站”,个别政府网信息竟然停留在几年前。据悉,此次评比涉及39个省直单位和19个市、县政府网站。
那么,如何解决导语死板、老套的毛病,让消息的”眼睛”亮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导语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消息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呢?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在写导语时,不要拐弯抹角,开口就讲事实,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的新闻事实最先披露出来,收到“不鸣则已,一呜惊人”的效果。比如:“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的局面在今天11时10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取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这条导语没有抽象的、概念化的语言,没有“以,,,,”、“通过,,,,”等句式组装起来的八股调,开篇便单刀直入,用鲜明生动的事实拴住了读者的视线。“无论鸟翼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记者的“空气”,写消息要以事为本,让事实说话,写导语则更应如此。
二、开门见“景”,形象引人。在导语中展现画面,让读者产生视觉效果。有了形象,自然便不会枯燥呆板。比如:“15日,我国滦河水系历史上第一次和海河水系沟通了,碧绿清澈的滦河水按照人们的巧安排,湍湍流向海河下游的天津市。这是引滦入津工程全线通水后出现的新局面。”这条导语中,画面描写自然清新,而且又紧扣消息主题。碧绿清澈的滦河水湍湍流向下游的天津市,这一动感的描写使天津人能喝上清澈的滦河水这一新闻事件灵活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可见,恰当地在导语中描写景物,引起读者的形象思维,比单纯的叙述更生动新鲜,更有说服力。当然,开门写景也要符合新闻规律,一是语言要简练,二是要紧扣主题,否则语言拉杂,游离于主题之外,反而会弄巧成拙。
三、开门见“比”,曲折多姿。如果在写导语时只是单纯地概括新闻事实,就很容易使行文进入平直静止、滞涩呆板的状态。如果用上对比物,有了参照系,就会取得波澜迭起、曲折多姿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在导语中写进背景材料,就会起到突出中心和吸引读者的作用。比如:“1300多年前,入藏和亲的唐朝文成公主从当时的唐都长安、现今西北最大的工商城市西安出发,沿着通向拉萨的崎岖小路,骑马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才见到了她的夫婿吐蕃国王松赞千布。而今,人们乘上大客车,奔驰在广阔平坦的沥青路上,五天就可以从西安到达拉萨。”这则导语就是巧妙地把历史背景材料和所报道的主要事实糅合在一起进行了对比,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西安到拉萨的公路建成通车这一新闻事实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使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
四、开门见“问”,引人入胜。读者都有探秘的心理,读新闻时也是如此。在导语中以设问开始,把消息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用提问的口气先点出来,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以引起读者关注和深思,可以增强消息报道的吸引力和鼓动力。比如:“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最近组织勘查的结果表明: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是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这一提问式导语首先针对当时人们比较关心、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两个疑问,使读者产生继续读下去的欲望,然后再根据采访内容回答问题结果,列出新闻事实,这就大大增强了消息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导语与主体的内容重复,是消息写作中的常见病。对于作者来说,出现这种毛病的心理因素在于,想把重要的内容一口气告诉读者,于是把重要内容不分粗细一古脑往导语中写。写完导语再写主体时便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了,于是就只好重复导语中的内容。最后导致导语冗长,与主体部分在字数上差不多,在内容上也差不多的尴尬局面。        导语是主体的“浓缩”,而不是“重复”。从技巧上来讲,出现导语与主体内容重复的原因在于,作者没有掌握“浓缩”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浓缩”,是对新闻主要内容高度的提炼与概括。其实,在这篇报道中作者对新闻的主要内容已经提炼出了核心——“绿色通道”。在导语中,把这个核心点出来就够了,没有必要把它展开,展开则是主体的职责了。导语中不展开这个核心,能达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目的。
五、标  题
1、标题的种类
(从性质上分,
分为实题与虚题两类
如,实题:
俄冰川崩塌   110人失踪
陶醉在美景夜色里,,,,
——中秋杭城即景
从结构上分
分为单一题与复合题两类
单一题:可以是实题,可以是虚题;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对偶句或非对仗句。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如:     巴山蜀水,瑞雪纷飞                          (《人民日报》)
美对台政策正将台海引向战争                     (《环球纪事》)
复合题又称多行题,有二行、三行两种)
(1)正题
正题也称主标题、主标、主题,它是标题中最主要、最受人注意的部分。在复合型标题中,一般字号大,居主位,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2)引题
又称肩题、眉题、上副题,它与正题搭配,烘托、引导、说明和渲染正题。引题文字少于副题,字号小于正题。
(3)副题
副题又称辅题、子题、下副题,它与正题搭配,是置于正题后的次要标题,用于补充、注释、深化、完善正题。
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
爱吃瘦肉者,请您多付钱
本省十几个县市调整猪肉各品种之间的差价
(4)提要题
又称提示题或纲要题,它提纲契领地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做法、经验或问题,向读者作概括扼要的介绍。这种提要题一般可提供背景材料、介绍主要内容、突出新闻事实等作用。
最近,媒体不断披露校园体罚的问题。如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老师罚学生吞七只苍蝇;武汉市东西湖区某校五年级学生戴龙林被体育老师掐脖子扇耳光;人们不禁要问:
校园“体罚”何时休?
(5)插题
又称小标题、分标题,是分别穿插于文中的小标题。
? 2、消息标题构成
? 单行题一般均为实标;
? 如:泉州移动公司率先在我省实现1258外联信息服务
? 二行题:“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一般为一实一虚,其中一个必须
是实标,实“突”出事件要素,虚可增强感染力
如:    正警风  得民心  树形象  ——引题、虚
广东警方实行“阳光工程”——主题、实
变“千家愁运”为“一家筹运”     ——主题、虚
辽宁出现一批联运服务公司   ——副题、实
? 三行题:
?  “引题+正题+副题”,其中一个必须为实标,一般来说,引题以虚标居多,
副题一般是实标,正题可虚可实。
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
爱吃瘦肉者,请您多付钱
本省十几个县市调整猪肉各品种之间的差价
2、消息新闻标题制作原则
(1)准确、贴切传神:
生动——标题的首要作用就是一下子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睛,因此,努力把新闻标题制作得生动一些,是标题制作的第一要求。标题要想制作得生动引人,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拿到标题中来。所谓“最重要的信息”不是从新闻发布者角度来说的,而是从受众角度来说的,因此,“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最吸引人的信息”。
最重要的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新闻中最有趣的信息;二是新闻中的主要矛盾。 例:
26.94米:六十年前三镇尽成泽国   看今日    ——引题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主题
《光明日报》: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
《北京日报》:新发现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
《解放日报》:美国发现比太阳大3500倍的星体——主题
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和最亮的星体——副题
(2)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
比喻:比喻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招贤榜似春风吹皱了一潭死水
《吉林日报》
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为是、就是、成了、当作等(基本模式:甲是乙);也可以不用比喻词,或者在本体和喻体之间用——连接(或,:隔开)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食品库成了老鼠的天堂  霉变香肠竟然还削价出售       《四川日报》
把成绩当作新的起点《文摘报》
鸟喙就是指南针 《国际先驱导报》
(这则新闻报道了科学家研究鸽子不会迷路的原因,认为鸽子的“喙”能够感应地球磁场,帮助它们寻找道路。)
另外还有比拟、顶针、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可以
(2)鲜明、突出要素:
鲜明:新闻中所披露的事实,就其性质来说,是多种多样的:有美好的或丑恶的;有令人喜悦的或令人悲哀的;有令人气愤的或令人感叹的。标题表现这些事实的态度,不应该是冷漠的,而应该是鲜明的。冷漠的标题不仅没有光彩,而且会模糊政策界限,产生错误的导
向作用。标题态度鲜明,即指标题报告事实有鲜明的倾向性,笔下带有感情。标题在报道真的、善的、美的事件和现象时,欣喜之态跃然纸上;披露假的、丑的、恶的事件和现象时,则愤懑之情溢于笔端
最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引题)
我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主题)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政府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副题
打假者成了被告——打假者竟成了被告
赌公款  赌手枪  赌青春——引题
攀枝花出了个豪赌“警花”——主题
(3)简洁、简练生动:
裁决不利  戈尔命系加州高院
胜券在握  布什难掩喜悦之情
锤炼语言 : 标题经过压缩,删削了不必要的内容,尚需进一步在锤炼语言上下功夫。锤炼语言,是制作标题的一项硬功夫。
《我国政府今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主题)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副题)》
写得如何?
标题的制做是很显功夫的一门学问,那么―――
如何使新闻标题抢眼?
(一)、拉出新闻眼。我这里所说的新闻眼,是指新闻中最吸引人的东西。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就可以把稿件中的新闻眼拉出来制作成标题,而且不管新闻眼在何处,是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或结尾中。一条新闻一般只有一个新闻眼,但有的新闻也有两个以上的新闻眼。因此,把新闻眼拉出来,则有3种具体方法。
1.突出一点。例如,新华社1999年12月6日播发了一条有关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稿件。稿件主要说2000年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个重点有12项。如何制作标题?如果要把12项重点都概括进去,标题就只能是:教育部确定2000年教育工作重点。这么制成的标题便落入俗套,没有多大吸引力。而有的地方报纸在采用这条稿件时,采用了突出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编辑认为12项重点中,最为广大群众关心的一项就是:“坚决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减下来。”于是,编辑把这一新闻眼拉出来,作为主标题:《减轻学生书包 少掏家长腰包》,而把新华社制作的标题作为副题。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为我们制做标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2.突出两点。《(主题)偷打电话耗十万 再盗棉花三千斤  (副题)某地一学生实习期间被逮捕》,这是《新民晚报》刊登的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中写道:某地一技工学校学生在一家粮店实习期间偷打单位的电话耗话费10.5万元,盗窃单位棉花3000斤获得赃款2.6万元。显然,这条新闻有两个新闻眼,一是偷打电话,二是盗窃棉花。《新民晚报》把这两个新闻眼都拉到了标题的位置上。
3.全部突出。某地对全市城镇消防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发现共有四大问题:一是重大火险隐患整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二是城镇消火栓安装欠帐太多;三是火灾查处率低,消防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消防基础薄弱,消防业务经费不够,消防装备奇缺。报纸在刊登这次消防检查的新闻时,把作为新闻眼的这4个问题全部拉了出来做标题:《(引题)全市消防督查结果令人担忧  (主题)重大隐患整改不力  城镇消火栓欠帐多  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基础设施需要加强》。
(二)、选准句式。现代汉语中的每种句式都有各自的特色,表达一定的思想,为一定的内容服务。在新闻标题中用得较多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1.陈述句式标题。陈述句,就是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政治方面的新闻标题宜用此种句式。这种句式的标题显得严肃,具有气势。这种句式标题的缺点是,标题有时偏长。
2.疑问句式标题。疑问句就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句子。疑问句式标题往往能吸引读者。如《人类进化终结了?》对于报道有争议问题的新闻,用疑问句式再恰当不过了。
3.祈使句式标题。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催促的句子。这种句式的标题能使新闻要表达的立场显得非常鲜明。如,新华社2000年1月7日播发了一条题为《国家计委出台八项价格、收费检查项目》的消息。有的地方报纸在采用此稿时,把新华社制作的这一标题做了副题,另增加了一个祈使句式的主标题:《不许乱收费!》
(三)、语言大众化。新闻标题能否吸引受众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标题的语言是否大众化。标题语言大众化,老百姓就乐于接受。标题语言大众化,首先就要做到不用生僻的字。如,有家地市报上登了一则题为《夤夜查险》的新闻。对于标题中的“夤夜”二字,莫说作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就是不少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也恐怕不知“夤夜”为何时。那也就是说,不少读者要看懂这条新闻必须查字典。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看这条价值不很大的新闻去费时查字典呢?那么,不少读者对于这样的新闻恐怕只能是敬而远之了。在避免用生僻字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比拟和善用数字等方法,使标题语言大众化。
1.运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运用比喻,能使标题生动形象。如,新华社1999年12月6日播发了一条题为《福建省发布规定,禁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送“红包”》。我们在采用时,就不妨把把标题改为:《福建“红包”“烫”手》。后者,用烫手比喻福建禁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赠送和接受“红包”的规定很过硬,比前者生动多了,而且字数也少多了。
2.运用比拟。比拟,就是把人写成物或把物写成人。因此,比拟分拟人和拟物。在新闻标题制作中,一般拟人用得较多。采用拟人的手法制作标题能使标题富有人情味。对于具有人情味的标题,受众当然容易产生阅读兴趣。例如,新华社2000年2月5日播发了题为《重庆一巨型火锅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消息。不少报纸采用这条稿件时,并没有用原标题。有的报纸在采用时就用了这样的标题:《这个火锅“肚子”大   一餐要“吃”20吨》。这则标题把火锅比拟成了人,说它肚子大,一餐要吃20吨料。
3.运用对比。一正一反,过去现在。对比反差大,群众自然喜爱。例如,新华社2000年2月2日播发了一条题为《政府掏腰包  农民去考察》的新闻。稿件中提到,过去是农民出钱让干部去旅游;现在是政府出钱,让农民去考察。一家报纸的见报标题是:《昔日:农民掏钱  干
部去旅游  如今:政府出资  农民去考察》。这条对比式标题的吸引力无疑就增强了许多。    以上是使新闻标题抢眼的常用方法,实际上远远还不止这些。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不是孤立的,有时制作一个标题要同时用到几种方法。从以上的方法可以看出,要使新闻标题抢眼,总的原则是:要具体分析每条新闻稿件,要想方设法突出每条新闻自身的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句式和大众化的语言把特点表达出来。
六、消息主体
消息主体是消息的骨干部分,也是消息的展开部分。它承接导语,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新闻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陈述,以体现全篇的主题思想。概括地讲,主体就是表述和说明新闻主题的主要部分。
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新闻主体部分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基本上每个自然段一层意思。一般情况下,新闻主体的前几个自然段解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随后的几个自然段则提供同一主题的新的事实、补充新的新闻要素和提供新闻背景。也有将这两种功能交叉表现的,主要视结构安排的需要而定。
(二)主体的写作要求
1、写事实确切、具体,有说服力
? 如下列新闻:
?     据新华社巴黎8月31日电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本地时间8月31
日凌晨在巴黎遭遇严重车祸,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据悉,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法耶兹于30日下午来到巴黎。当天午夜,他们在巴黎里茨饭店共进晚餐后,乘坐一辆奔驰600型汽车飞速驶向法耶兹在巴黎的一座私邸,一群摄影记者在途中紧追不舍。戴安娜的汽车加大马力急速行驶,试图摆脱摄影记者,不幸在一处公路隧道里与一根立柱碰撞,造成严重车祸。法耶兹和司机当场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开头对偶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