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肋式锚杆挡墙照片支护肋柱、冠梁、挡板是不是一起施工

43米深基坑改造施工难点介绍,很珍贵的案例哦~
我的图书馆
43米深基坑改造施工难点介绍,很珍贵的案例哦~
素材/OldBig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有好货!!历史消息里大把好货哦本文为你展现一个43米某超深基坑改造施工项目,分别指出每项施工中存在的难点,加深对基坑工程的认识。比较珍贵的案例,擦亮眼睛学习哦~一、项目概况本工程主体结构由一幢超高层主楼及周边商业裙房构成,建设范围内整体设置八层地下室,地下室外墙局部存在错层退台。本工程基坑面积共约为9100m2,基坑平面周长约410m,基坑周边边坡高度约26.25m~43.6m,为永久边坡。本项目为改建工程,场地范围内存在原有五层地下室边跨结构,需将原有地下结构拆除后加深开挖并新建八层地下室。本工程场地周边环境极为复杂,基坑工程紧邻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车站和隧道、解放碑环线及其附属结构、电力隧道、大量的邻近建筑以及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线。图1:基坑周边环境图二、设计概况基坑周边普遍区域(非邻近地铁侧)各段边坡主要采用板肋式锚索挡墙围护形式,局部区域采用板肋式锚索挡墙结合岩石植筋进行支护,采用逆作法实施,本区域分别设置400×600、600×900、800×1100三种不同截面的肋柱,肋柱间距约为2.0~2.5m。本段边 坡除部分区域利用原地下室结构作为挡土板外,其余区域均在桩间设置200mm厚现浇混凝土挡土板。图2:板肋式锚索挡墙结合岩石植筋基坑临近地铁区域采用支护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局部区域结合岩石植筋进行支护,采用顺作法实施,本区域分别设置、、三种不同截面的支护桩,支护桩间距约为2.5~3.5m,上级边坡支护桩底嵌入岩层深度不小于1.5m,下级边坡支护桩底嵌入岩层深度不小于3.0m。本段边坡除部分区域利用原地下室结构作为挡土板外,其余区域均在桩间设置25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图3:支护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三、项目施工难点3.1肋柱施工难点3.1.1肋柱刻槽下端嵌入施工本工程东北角,因红线条件限制,局部采用岩石壁上刻槽施工支护桩。上面负五层部分为原烂尾楼,需搭设脚手架,脚手架上施工不便,存在进度慢、潜在不安全等因素。图4:设计刻槽平面图图5:现场现状3.1.2钢筋绑扎极难因本基坑周边环境极复杂,设计安全系数偏高,肋柱所有钢筋较多,主筋采用HRB400φ32,钢筋加工及搬运困难;每立方混凝土含筋量达到390kg,钢筋分布较密,绑扎困难。图6:设计凹陷剖面图图7:凹陷处主筋加工试样图另外,局部由于地下室外墙临近支护结构,采用内凹形式设计锚头。内凹处,主筋加工困难,截断后采用套筒连接,此部分节点耗时耗力。3.1.3预埋管件增加施工难度锚索肋柱设计一体化,先施工锚索,后施工支护肋柱,因此锚索穿过支护肋柱部分需预埋套管以防锚索与肋柱混凝土粘结,影响后期锚索张拉锁定。同时,预埋套管影响肋柱主筋布置,造成后面模板工程多次切割。图8:肋柱钢筋绑扎完毕3.1.4支模困难肋柱设计间距为2-2.5米,肋柱宽度0.6-1.2米,实际净宽不到1米。支模空间有限难操作。肋柱采用逆做法施工,只能从上往下分段浇筑。对模板加固要求极高,否则容易爆模。另外,肋柱底端无支撑点且有预留钢筋,底模封底难度大难固定。图9:脚手架上支模3.1.5混凝土浇筑困难本项目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场地条件有限。前期上半段部分肋柱、冠梁、支护桩可用天泵浇筑,但大部分混凝土只能采用地泵以及人工转运浇筑。下段肋柱混凝土浇筑采用孔口灌入。图10:现场混凝土浇筑情况3.2挖孔桩施工难点3.2.1地层硬据勘察报告,挖孔桩地层为强风化至中风化砂岩强度达到30Mpa,如果采用风镐+爆破方式,则进度十分缓慢。在多次寻访当地施工队伍后,采用水磨钻机挖孔,孔桩进度2个人3天2米左右。方桩挖孔操作难度大于圆孔操作难度。图11:人工挖孔方桩3.2.2渣土转运费劲原烂尾楼负五层人工挖孔桩施工,废土废渣堆放位置较远,且由于楼层高度的限制,只能采用小挖机多次转运,效率低。图12:小挖机转运渣土3.2.3钢筋绑扎困难场地条件限制,挖孔桩钢筋笼只能在孔内绑扎,绑扎效率明显低于钢筋加工厂加工效率。负五层以下挖孔桩深20多米,主筋从负四层楼板开孔处下放,预埋的锚索套管增加了钢筋的绑扎难度,4个熟练钢筋工一天能完成一个孔。图13:挖孔桩中预埋锚索套管3.2.4混凝土浇筑缓慢进场道路所限,负五层以下挖孔桩只能采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地泵接串筒浇筑,浇筑一定高度后,人工下孔振捣,完成一根桩的浇筑至少需要2.5小时。图14:挖孔桩混凝土浇筑及振捣3.3 锚索施工难点3.3.1脚手架上施工锚索从上到下依次施工,大部分工作必须在脚手架上施工,脚手架搭设及拆除、锚索钻机移动耗时耗力,工作进度慢。3.3.2粉尘多锚索钻孔采用干成孔方式,岩层粉尘厉害。降尘措施为孔口注水,导致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恶劣。图15:现场粉尘严重3.3.3下锚索费劲局部锚索设计长度40多米,锚索根数多达20,一孔锚索重1T。下锚索时需要20个工人抬,其他锚索在15根左右,只能孔口附近加工制作。图16:锚索设计图纸及现场加工3.3.4杂填层需多次注浆由于地勘报告不准确,原地下室外墙外存在0.5-3米空洞杂填层。常规套管护壁行不通,且套管容易丢失。现场采取注浆回填空洞区,待水泥浆固结后在成孔,下锚索后在二次注浆。另外,肋柱及支护桩混凝土浇筑完成,锚索张拉后再孔口注浆封锚。3.3.5 张拉效率低肋柱凹陷部分,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可在脚手架上直接张拉。其他锚索,需在支护桩或肋柱上安设锚墩,待锚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张拉。施工工期长,脚手架上张拉,效率低下。图17:锚墩设计大样及现场张拉图3.4 挡土板施工难点3.4.1模板难固定负五层以下及局部支护桩之间采用挡土板 ,挡土板一面凌空一面是岩层。如支双面模,则需要较大工作空间,后期靠近岩层侧无法拆模;如支单面模,则模板难固定,混凝土量增大。3.4.2混凝土浇筑困难挡土板从上往下分段浇筑,下半部分到时候如何浇筑混凝土,是一大难题。四、结束语由于时间及精力有限,本文仅介绍某项目现阶段基坑施工存在的难点,相关解决方案正在摸索中,欢迎广同仁积极探讨。【投稿及合作咨询】
[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43m深基坑改造施工难点,真实案例很珍贵!
本文为你展现一个43m某超深基坑改造施工项目,并且分别指出每项施工中存在的难点,可以加深对基坑工程的认识。比较珍贵的案例,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习哦~
本工程主体结构由一幢超高层主楼及周边商业裙房构成,建设范围内整体设置八层地下室,地下室外墙局部存在错层退台。本工程基坑面积共约为9100m2 ,基坑平面周长约410m,基坑周边边坡高度约26.25m~43.6m,为永久边坡。
本项目为改建工程,场地范围内存在原有五层地下室边跨结构,需将原有地下结构拆除后加深开挖并新建八层地下室。本工程场地周边环境极为复杂,基坑工程紧邻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车站和隧道、解放碑环线及其附属结构、电力隧道、大量的邻近建筑以及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线。
图1:基坑周边环境图
基坑周边普遍区域(非邻近地铁侧)各段边坡主要采用板肋式锚索挡墙围护形式,局部区域采用板肋式锚索挡墙结合岩石植筋进行支护,采用逆作法实施,本区域分别设置400×600、600×900、800×1100三种不同截面的肋柱,肋柱间距约为2.0~2.5m。本段边 坡除部分区域利用原地下室结构作为挡土板外,其余区域均在桩间设置200mm厚现浇混凝土挡土板。
图2:板肋式锚索挡墙结合岩石植筋
基坑临近地铁区域采用支护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局部区域结合岩石植筋进行支护,采用顺作法实施,本区域分别设置、、三种不同截面的支护桩,支护桩间距约为2.5~3.5m,上级边坡支护桩底嵌入岩层深度不小于1.5m,下级边坡支护桩底嵌入岩层深度不小于3.0m。本段边坡除部分区域利用原地下室结构作为挡土板外,其余区域均在桩间设置25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板。
图3:支护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项目施工
3.1肋柱施工难点
3.1.1肋柱刻槽下端嵌入施工
本工程东北角,因红线条件限制,局部采用岩石壁上刻槽施工支护桩。上面负五层部分为原烂尾楼,需搭设脚手架,脚手架上施工不便,存在进度慢、潜在不安全等因素。
图4:设计刻槽平面图
图5:现场现状
3.1.2钢筋绑扎极难
因本基坑周边环境极复杂,设计安全系数偏高,肋柱所有钢筋较多,主筋采用HRB400φ32,钢筋加工及搬运困难;每立方混凝土含筋量达到390kg,钢筋分布较密,绑扎困难。
图6:设计凹陷剖面图
图7:凹陷处主筋加工试样图
另外,局部由于地下室外墙临近支护结构,采用内凹形式设计锚头。内凹处,主筋加工困难,截断后采用套筒连接,此部分节点耗时耗力。
3.1.3预埋管件增加施工难度
锚索肋柱设计一体化,先施工锚索,后施工支护肋柱,因此锚索穿过支护肋柱部分需预埋套管以防锚索与肋柱混凝土粘结,影响后期锚索张拉锁定。
同时,预埋套管影响肋柱主筋布置,造成后面模板工程多次切割。
图8:肋柱钢筋绑扎完毕
3.1.4支模困难
肋柱设计间距为2~2.5m,肋柱宽度0.6~1.2m,实际净宽不到1m。支模空间有限难操作。肋柱采用逆做法施工,只能从上往下分段浇筑。对模板加固要求极高,否则容易爆模。另外,肋柱底端无支撑点且有预留钢筋,底模封底难度大难固定。
图9:脚手架上支模
3.1.5混凝土浇筑困难
本项目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场地条件有限。前期上半段部分肋柱、冠梁、支护桩可用天泵浇筑,但大部分混凝土只能采用地泵以及人工转运浇筑。下段肋柱混凝土浇筑采用孔口灌入。
图10:现场混凝土浇筑情况
3.2挖孔桩施工难点
3.2.1地层硬
据勘察报告,挖孔桩地层为强风化至中风化砂岩强度达到30MPa,如果采用风镐+爆破方式,则进度十分缓慢。在多次寻访当地施工队伍后,采用水磨钻机挖孔,孔桩进度2个人3天2m左右。方桩挖孔操作难度大于圆孔操作难度。
图11:人工挖孔方桩
3.2.2渣土转运费劲
原烂尾楼地下五层人工挖孔桩施工,废土废渣堆放位置较远,且由于楼层高度的限制,只能采用小挖机多次转运,效率低。
图12:小挖机转运渣土
3.2.3钢筋绑扎困难
场地条件限制,挖孔桩钢筋笼只能在孔内绑扎,绑扎效率明显低于钢筋加工厂加工效率。负五层以下挖孔桩深20多米,主筋从负四层楼板开孔处下放,预埋的锚索套管增加了钢筋的绑扎难度,4个熟练钢筋工一天能完成一个孔。
图13:挖孔桩中预埋锚索套管
3.2.4混凝土浇筑缓慢
进场道路所限,地下五层以下挖孔桩只能采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地泵接串筒浇筑,浇筑一定高度后,人工下孔振捣,完成一根桩的浇筑至少需要2.5h。
图14:挖孔桩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3.3 锚索施工难点
3.3.1脚手架上施工
锚索从上到下依次施工,大部分工作必须在脚手架上施工,脚手架搭设及拆除、锚索钻机移动耗时耗力,工作进度慢。3.3.2粉尘多锚索钻孔采用干成孔方式,岩层粉尘厉害。降尘措施为孔口注水,导致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恶劣。图15:现场粉尘严重3.3.3下锚索费劲局部锚索设计长度40多米,锚索根数多达20,一孔锚索重1t。下锚索时需要20个工人抬,其他锚索在15根左右,只能孔口附近加工制作。图16:锚索设计图纸及现场加工3.3.4杂填层需多次注浆由于地勘报告不准确,原地下室外墙外存在0.5~3m空洞杂填层。常规套管护壁行不通,且套管容易丢失。现场采取注浆回填空洞区,待水泥浆固结后在成孔,下锚索后在二次注浆。另外,肋柱及支护桩混凝土浇筑完成,锚索张拉后再孔口注浆封锚。3.3.5 张拉效率低肋柱凹陷部分,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可在脚手架上直接张拉。其他锚索,需在支护桩或肋柱上安设锚墩,待锚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张拉。施工工期长,脚手架上张拉,效率低下。图17:锚墩设计大样及现场张拉图
3.4 挡土板施工难点
3.4.1模板难固定负五层以下及局部支护桩之间采用挡土板 ,挡土板一面凌空一面是岩层。如支双面模,则需要较大工作空间,后期靠近岩层侧无法拆模;如支单面模,则模板难固定,混凝土量增大。3.4.2混凝土浇筑困难挡土板从上往下分段浇筑,下半部分到时候如何浇筑混凝土,是一大难题。END 来源:施工技术推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红粘土基坑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支护设计及施工新工艺研究--《贵州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红粘土基坑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支护设计及施工新工艺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进入一个迅速发展阶段,深基坑支护工程也随之增加。基坑工程的稳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对红粘土基坑边坡的失稳机理、支护设计方法及施工新工艺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贵阳市开阳磷矿办公大楼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合规范规定的计算等方法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初步取得如下成果:
(1)通过对贵州红粘土形成过程、地质特征、物质成分与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红粘土深基坑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贵州红粘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塑性、大孔隙比,低渗透性,中高压缩性,抗剪性能差别大,较高承载力,低膨胀量,高收缩性的工程特性。因此贵州红粘土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红土的显著特征是物理性质指标离散性大,在不受外力扰动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工程力学性能,是一种特殊性土。地质剖面具有“反剖面”特征,即上硬下软。
(2)以工程实例-开磷深基坑为支撑,结合红粘土基坑工程的特点,对红粘土基坑边坡的变形、失稳机理及施工新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先数值仿真模拟,找出薄弱部位,重点照顾,优化设计的工作方法。论文首先介绍了常规基坑工程中常用的一些支护型式及其适用条件,再着重介绍了红粘土基坑“上硬下软”存在“软基座”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①存在“软基座”的红粘土基坑边坡,一般基岩面起伏较大,多为岩溶强发育场地,岩体完整程度一般较差。②地下水水位标高大致与软基顶面保持一致,基坑边坡会承受一定的动水压力荷载。③基坑边坡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常规、单一的支护型式通常满足不了治理此类基坑边坡的要求。④支护设计时应重点对基坑底“软基座”部分采取有效的治理手段,如含超前支撑的肋锚、桩锚和咬合桩等复合型的支护型式。⑤由于此类基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治理费用昂贵,研究新的施工工艺,节约成本,意义重大。该工程以锚索基本试验数据为支撑,在红粘土深基坑的较破碎岩体中成功应用了压力分散型锚索,与普通的拉力型锚索比较,工程造价节约30%以上。⑥通过工程实例施工结果的验证,证明数值模拟分析软件FLAC~(3D)对红粘土基坑边坡的设计与预测施工工况具有一定的指导与预测作用。⑦红粘土基坑边坡由于上硬下软及基底有“软基座”存在,竖向位移值一般均大于水平向位移值。
(3)开阳磷矿办公大楼基坑为红粘土深基坑,根据基坑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理论上的极限平衡法,《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规定的圆弧条分法、结合手算和数值仿真模拟,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价,得出稳定性系数K=0.34~0.60均小于1.0,基坑不稳定,必须加固处理。进而设计基坑支护型式为锚杆(索)墙、顶部冠梁、横向连梁,超前纵向肋柱组成的复合型支护体系,对支护后稳定性计算结果均为整体稳定,效果良好。
(4)为进一步评价预测红粘土基坑边坡的安全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红粘土基坑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各工况的模拟分析,并与实际施工各工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FLAC~(3D)软件对深基坑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是可行的,因此可以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变形的发展变化,发现工程中薄弱部位,以指导施工采取进一步有效措施。
(5)开磷深基坑工程的创新点就是成功应用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它与传统的岩土锚固方法(拉力型锚索)相比,压力分散型锚固系统的优点是将集中荷载分散为几个较小的荷载作用于固定段的不同部位,使粘结应力峰值大大降低,因单元锚索的固定长度很小,不会发生粘结效应逐步弱化,使粘结应力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固定长度上,最大限度地调用整个锚索固定长度范围内的地层强度,锚索承载力可随固定长度的增长而成比例提高。通过对开磷深基坑的FLAC~(3D)的模拟分析得到: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在红粘土深基坑支护上的作用要优于传统的支护方式,所采用的锚索长度要小于传统的拉力型锚索长度,从而节约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U7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勇;朱彦鹏;;[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符必昌,黄英;[J];地质科学;2003年01期
冯志刚,王世杰,周德全,孙承兴,刘秀明;[J];地质科学;2004年03期
廖义玲,余培厚;[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时南翔;[J];工程勘察;2002年05期
曾国燕;;[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5期
廖义玲;朱要强;赵坤;贺珺;;[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王小敏,王宏润,杨世忠;[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廖义玲;贺珺;秦刚;张洪文;;[J];贵州科学;2008年04期
王世杰,季宏兵,欧阳自远,周德全,郑乐平,黎廷宇;[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祝磊;[D];贵州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勇,李伟兴,黄鼎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贾广社,孙继德,秦立永;[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何林,肖承波,吴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刘广均,张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徐晓阳,马宏伟,张兴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浦沪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陈建峰,秦建庆,石振明,沈明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蔡江东;[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周定松,王莺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米健,王晓波,崔苗,刘国银,陈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洪冰;罗兴隆;谭金涛;张林在;;[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胡少伟;陆俊;范向前;;[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杨正权;刘小生;赵剑明;赵军强;陈宁;刘启旺;;[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黄酒华;董卫国;叶军惠;;[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机械化2011增刊[C];2011年
郑愚;钟永刚;;[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崔士起;姜丽萍;刘文海;;[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汪海东;曾志兴;;[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郝润霞;武志超;;[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郭晓燕;王秀珍;;[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敬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刘浜葭;[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孙军杰;[D];兰州大学;2010年
秦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杨庆年;[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骥;[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徐玉胜;[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江辉煌;[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刘灿;[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劳晓春;[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桑培淼;[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杨传宽;[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刘根保;[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于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杨凤莲;[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马宗锋;[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钊;[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文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志宽;[D];郑州大学;2010年
袁英保;[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庆利;董志峰;高建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荣耀;许锡宾;赵明阶;黄红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陆遐龄;[J];爆破;2000年S1期
,王承树;[J];爆炸与冲击;1982年02期
李瑞玲,王世杰,周德全,张殿发,李凤全,周忠发,熊康宁;[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卢耀如;[J];地理研究;1986年04期
孙承兴,王世杰,季宏兵;[J];地球化学;2002年02期
夏冰,夏明耀;[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7年03期
席承藩;[J];第四纪研究;1991年01期
袁道先;;[J];第四纪研究;199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旭辉;[D];浙江大学;2002年
易长平;[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召;[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张良斌;[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夏华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超;高仕荣;杨玲;;[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年02期
杨雪强,庄心善,陈桂林;[J];福建建筑;2000年S2期
何军林;刘鑫焱;;[J];建筑工人;2009年12期
肖碧;王逢睿;;[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朱要强;苏泽志;;[J];贵州地质;2010年02期
叶跃平;[J];水运工程;1993年09期
魏琦;欧阳云;;[J];路基工程;2013年06期
鲁光,黄玉田;[J];建筑技术开发;2000年03期
杨龙才,王炳龙,周顺华,刘建国;[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金亚兵,彭虹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向阳;张勇;齐震;顾雷雨;;[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余承华;邓春阳;刘刚;;[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黄建南;邹燕红;黄清和;;[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张向阳;李欢秋;吴祥云;庞伟宾;;[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徐新跃;谢选仲;;[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孙凯;方宗新;苏魁聪;;[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李潇;施旭栋;丁敏;;[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吴建武;张展;焦丰云;;[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杨雪强;刘祖德;何世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时南翔;;[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肖来朋 通讯员尚艳妮;[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亚洋;[D];海南大学;2010年
石岩峰;[D];海南大学;2013年
陈波;[D];贵州大学;2009年
李春忠;[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黄柳云;[D];广西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43米深基坑改造项目现场施工难点介绍
概要介绍43米某超深基坑改造施工项目,分别指出每项施工中存在的难点,加深对基坑工程的认识。
本工程主体结构由一幢超高层主楼及周边商业裙房构成,建设范围内整体设置八层地下室,地下室外墙局部存在错层退台。本工程基坑面积共约为9100m2,基坑平面周长约410m,基坑周边边坡高度约26.25m~43.6m,为永久边坡。
本项目为改建工程,场地范围内存在原有五层地下室边跨结构,需将原有地下结构拆除后加深开挖并新建八层地下室。本工程场地周边环境极为复杂,基坑工程紧邻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车站和隧道、解放碑环线及其附属结构、电力隧道、大量的邻近建筑以及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线。
图1:基坑周边环境图
2 设计概况
基坑周边普遍区域(非邻近地铁侧)各段边坡主要采用板肋式锚索挡墙围护形式,局部区域采用板肋式锚索挡墙结合岩石植筋进行支护,采用逆作法实施,本区域分别设置400×600、600×900、800×1100三种不同截面的肋柱,肋柱间距约为2.0~2.5m。本段边 坡除部分区域利用原地下室结构作为挡土板外,其余区域均在桩间设置200mm厚现浇混凝土挡土板。
图2:板肋式锚索挡墙结合岩石植筋
基坑临近地铁区域采用支护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局部区域结合岩石植筋进行支护,采用顺作法实施,本区域分别设置、、三种不同截面的支护桩,支护桩间距约为2.5~3.5m,上级边坡支护桩底嵌入岩层深度不小于1.5m,下级边坡支护桩底嵌入岩层深度不小于3.0m。本段边坡除部分区域利用原地下室结构作为挡土板外,其余区域均在桩间设置25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图3:支护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
3 项目施工难点 3.1 肋柱施工难点 3.1.1肋柱刻槽下端嵌入施工
本工程东北角,因红线条件限制,局部采用岩石壁上刻槽施工支护桩。上面负五层部分为原烂尾楼,需搭设脚手架,脚手架上施工不便,存在进度慢、潜在不安全等因素。
图4:设计刻槽平面图
图5:现场现状
3.1.2钢筋绑扎极难
因本基坑周边环境极复杂,设计安全系数偏高,肋柱所有钢筋较多,主筋采用HRB400φ32,钢筋加工及搬运困难;每立方混凝土含筋量达到390kg,钢筋分布较密,绑扎困难。
图6:设计凹陷剖面图
图7:凹陷处主筋加工试样图
另外,局部由于地下室外墙临近支护结构,采用内凹形式设计锚头。内凹处,主筋加工困难,截断后采用套筒连接,此部分节点耗时耗力。
3.1.3预埋管件增加施工难度
锚索肋柱设计一体化,先施工锚索,后施工支护肋柱,因此锚索穿过支护肋柱部分需预埋套管以防锚索与肋柱混凝土粘结,影响后期锚索张拉锁定。
同时,预埋套管影响肋柱主筋布置,造成后面模板工程多次切割。
图8:肋柱钢筋绑扎完毕
3.1.4支模困难
肋柱设计间距为2-2.5米,肋柱宽度0.6-1.2米,实际净宽不到1米。支模空间有限难操作。肋柱采用逆做法施工,只能从上往下分段浇筑。对模板加固要求极高,否则容易爆模。另外,肋柱底端无支撑点且有预留钢筋,底模封底难度大难固定。
图9:脚手架上支模
3.1.5混凝土浇筑困难
本项目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场地条件有限。前期上半段部分肋柱、冠梁、支护桩可用天泵浇筑,但大部分混凝土只能采用地泵以及人工转运浇筑。下段肋柱混凝土浇筑采用孔口灌入。
图10:现场混凝土浇筑情况
3.2 挖孔桩施工难点 3.2.1地层硬
据勘察报告,挖孔桩地层为强风化至中风化砂岩强度达到30Mpa,如果采用风镐+爆破方式,则进度十分缓慢。在多次寻访当地施工队伍后,采用水磨钻机挖孔,孔桩进度2个人3天2米左右。方桩挖孔操作难度大于圆孔操作难度。
图11:人工挖孔方桩
3.2.2渣土转运费劲
原烂尾楼负五层人工挖孔桩施工,废土废渣堆放位置较远,且由于楼层高度的限制,只能采用小挖机多次转运,效率低。
图12:小挖机转运渣土
3.2.3钢筋绑扎困难
场地条件限制,挖孔桩钢筋笼只能在孔内绑扎,绑扎效率明显低于钢筋加工厂加工效率。负五层以下挖孔桩深20多米,主筋从负四层楼板开孔处下放,预埋的锚索套管增加了钢筋的绑扎难度,4个熟练钢筋工一天能完成一个孔。
图13:挖孔桩中预埋锚索套管
3.2.4混凝土浇筑缓慢
进场道路所限,负五层以下挖孔桩只能采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地泵接串筒浇筑,浇筑一定高度后,人工下孔振捣,完成一根桩的浇筑至少需要2.5小时。
图14:挖孔桩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3.3 锚索施工难点 3.3.1脚手架上施工
锚索从上到下依次施工,大部分工作必须在脚手架上施工,脚手架搭设及拆除、锚索钻机移动耗时耗力,工作进度慢。
3.3.2粉尘多
锚索钻孔采用干成孔方式,岩层粉尘厉害。降尘措施为孔口注水,导致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恶劣。
图15:现场粉尘严重
3.3.3下锚索费劲
局部锚索设计长度40多米,锚索根数多达20,一孔锚索重1T。下锚索时需要20个工人抬,其他锚索在15根左右,只能孔口附近加工制作。
图16:锚索设计图纸及现场加工
3.3.4杂填层需多次注浆
由于地勘报告不准确,原地下室外墙外存在0.5-3米空洞杂填层。常规套管护壁行不通,且套管容易丢失。现场采取注浆回填空洞区,待水泥浆固结后在成孔,下锚索后在二次注浆。另外,肋柱及支护桩混凝土浇筑完成,锚索张拉后再孔口注浆封锚。
3.3.5 张拉效率低
肋柱凹陷部分,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可在脚手架上直接张拉。其他锚索,需在支护桩或肋柱上安设锚墩,待锚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张拉。施工工期长,脚手架上张拉,效率低下。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图17:锚墩设计大样及现场张拉图
3.4 挡土板施工难点 3.4.1模板难固定
负五层以下及局部支护桩之间采用挡土板 ,挡土板一面凌空一面是岩层。如支双面模,则需要较大工作空间,后期靠近岩层侧无法拆模;如支单面模,则模板难固定,混凝土量增大。
3.4.2混凝土浇筑困难
挡土板从上往下分段浇筑,下半部分到时候如何浇筑混凝土,是一大难题。
由于时间及精力有限,本文仅介绍某项目现阶段基坑施工存在的难点,相关解决方案正在摸索中,欢迎广同仁积极探讨。
ID: gczjkt
ID:gczbpt
ID:jzjyswx
ID:jzgcnc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梁挡土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