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城城东中学休学会不休学后会留级吗? 急 啊给我哥哥姐姐帮我一下

故事会 | 聊一聊我家这40年②
为营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教职工从家庭的变化感悟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7月10日,市教育局举办了市直教育系统“聊一聊我家这40年”讲故事比赛。
来自12所市直学校的12名优秀选手在舞台上尽展风采,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自身家庭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热爱之情。选手们富有感染力的精彩表现深深打动了评委和在场观众,博得了阵阵掌声。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比赛评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五名。
市直学校分管负责人、教师代表1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今天推送二等奖获得者的作品
先鼓掌,再欣赏!
泰州市第二中学
《破茧成蝶,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女孩,出生在盐城革命老区,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她和改革开放同岁,她的40年春秋,经历的风风雨雨,也折射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对,那个女孩就是我!
幼年的我,喜欢跟着奶奶看大戏。上小学后,我每天一放学,就缠着婶婶教我弹琴。上初中后,家里人发现我苗头不对,纷纷找我谈话。让我把文化学习搞搞好,不要再弹琴唱歌了。我非常痛苦!上高中后,我偷偷地把零花钱积攒下来,买了很多歌谱,偷偷到屋后的池塘边练习。奶奶看到后,不但没有骂我,反而鼓励我,说我有志气!那时候,我家的大事小事都是奶奶说了算,是她说服了我的父母让我继续学音乐。奶奶不识字,可是她会唱很多戏,很多歌!其实她就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村里人听说我要放下全年级第一名的文化成绩,去学音乐都,向我投来鄙夷的目光。还嘲笑我的父母说,“你女儿考个挑大粪的大学也比考音乐学校强呀!每节课50元,够一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啦!你们如果真的很有钱,还是把房子修修吧!全村就你家的房子最破了!雨天外面下大雨你家就下小雨!”我的父亲听多了这样的话,心情也不好,回家经常对我发脾气,想让我放弃音乐梦想。这时候,我的母亲也帮我讲话了。她对父亲说,“孩子这么努力,她参加多次唱歌、弹琴比赛,都拿一等奖,我们应该支持她呀!” 1995年,母亲和奶奶送我到盐城市里,正式拜盐城师范学院的教授学专业。那时候,声乐、钢琴、视唱练耳,每周各上一节课,每节课50元。这样的学费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担得起的。父亲为了支付我昂贵的学费,带着全家人紧衣缩食。
在我的求学过程中,有一件事最让我心酸和难忘。1997年的一天,我父亲从射阳乘车到盐城给我送学费。我见到他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多了,他晕车晕得脸色蜡黄,没有一点血色。当我把准备好的饭菜递给他的时,他却说:“孩子,你留着吃吧,爸爸回家吃!”我当时就哭了,央求他吃一点再回家。可是父亲就吃了一口,愣是把饭盒推给了我,他饿着肚子坐上了返程的汽车。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那天发着高烧,可是他还是强挺着,一早就把一大卡车的麦子卖掉,才凑齐我一个月的学费。我得知这情况后更加发奋了。我当时立誓一定要把专业学好,长大后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
1998年,我以盐城地区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上了大学。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赤着脚就飞奔到农田里,得意地把通知书塞到我父亲的手里。我心想,父亲这会儿应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可是,幸福的笑容只在父亲脸上逗留了5秒钟都不到,随即就听他一声叹息,无力地瘫坐在田梗上,抽起了闷烟。我当时真的蒙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让父亲那么难受。过了一会儿,父亲说,“宝宝,我家供不起你上学呀,一年就要六千多的学费!是文化类大学生学费的双倍呀!你还要住宿、吃饭呢!”后来的几天,父亲四处奔走,向亲朋好友借钱。钱是凑齐了,可是当我再次见到父亲那瘦骨嶙峋、饱经沧桑的脸庞和他更加佝偻的背时,又一次次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那深沉的爱!
我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而且是女大学生!村里那些笑话我的乡亲们都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村支书还亲自给我送来红包,夸我是“才子佳人”,为全村的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党的富民政策出台后,我父亲的命运改变了!他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开展多种经营,还干起来养殖场。他不到一年就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后来他还承包百亩棉田,30亩桑田,成了村里的产棉大户、养蚕大户。他勤劳致富,带动一方群众一起富起来,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还被评为县“劳动模范”。我们农民的孩子,再也不用为学费犯愁了!
我在艺术教育的领域也沐浴着党的教育改革的春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从没有被歧视过,相反我的专业成长非常的顺利。这得感谢我所生活的时代,感谢领导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现在我已成长为泰州市师德模范、泰州市最美教师。我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我的人生梦想、教育梦想。从教18年来,我陆续向高校输送了近300名音乐专业人才,其中近百人考取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名校。
2017年上半年,我在苏州大学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两场独唱音乐会。日,我带领我的学生们在我校青春剧场给泰州市民奉上了一场“绿叶对根的情意——沈维琴师生音乐会”。市教育局领导冯明说:“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行为。”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管文华说:“这开创了泰州地区中学老师举办师生音乐会的先河,非常值得推广。”在教育的路上,我用爱浇灌学生,用心收获幸福。
我们一家人四十年的坎坷人生路,收获着甜蜜与希望。破茧成蝶,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弹指一挥40年》
弹指一挥40年——从,回头却不是从前。一座座破败的小村落,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一辆辆破旧的人力车,变成了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一片片破旧的砖瓦屋,变成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一把把简易的大锄头,变成了自动高效的生产机械......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是什么在4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4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4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我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时间没有四十年。但是,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想用我的视角来表白我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
四十年前,母亲还是一个在高邮农村做民办教师的知青,而我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孩。1978年是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母亲很兴奋,她是1966年的省泰中高中毕业生,就在准备高考的前夕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十年磨一剑,没有参加成高考是她心底最深的遗憾。可是看着呱呱待哺的我,母亲选择了家庭,我知道对于成绩一直优秀的母亲来说这是个艰难的选择,也是那一年母亲回城了,面对工作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做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那时候的教师和企业工人比起来工资是很低的,很多原来在农村做民办教师的知青回城后都选择了进厂。我想母亲是放不下自己的高考梦吧,她把这种情节转移到学生身上好让梦想继续。继续做老师就意味着继续学习,那时的母亲就在学校、家庭、函授班三点一线的奔波着,努力的工作着、努力的生活着、努力的学习着。
那个年代的家庭不太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没有深切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要义,对孩子们的教育是放羊式的,只要不冻着不饿着不学坏就行。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老师们只有经常家访,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劝导家长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是那时对教师最好的写照。为了解决妈妈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学校还办起了托儿所,让年轻的妈妈们可以带着无处安置的孩子们到单位,可以说我是一个没有离开过校园的人。从小我就喜欢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着妈妈的样子给桌子椅子上课,你别说看过的人都说像模像样的呢。
其实小时候的我最想成为的是医生,穿着白大褂,挂着听诊器,病人们都用崇拜渴望还有害怕的眼神看着你,要多威风有多威风。小升初我以三分之差与省泰中失之交臂,就这样我来到了我舅舅所在的初中校,他也是一位语文老师。因为我的成绩还不错,所以我分到了同年级最好的一个班,在这里我遇到了让我喜爱和尊敬一生的四位老师,我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和物理老师,他们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爱护有加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我决定成为一名老师。初中的三年是我快速成长的三年,三年后我来到了省泰中,这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同学们的自信一直影响我到现在。我的高考志愿无一例外得全部填写了师范专业,从华师大到扬师院。师范毕业后我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学校正式开始了教师生涯,从此我才深切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不易。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是我的师德信仰。在成为教师的这二十年里,我见证了教育的变革,从只能靠家访到现在的家校网络平台,从只能面对面到现在的各类智能通讯,从一支粉笔加简单教具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多媒体教学。教育在发展,教师在进步,但为孩子们的心不变。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家长们的变化,现在的家长不仅重视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对孩子们的学习更是全力以赴,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成了家长们的口号。
现在的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培养,围棋、书法、美术、音乐、体育、舞蹈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正是家长教育观念改革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每个孩子都不可复制粘贴,他们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他们有特点有个性,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我的老公在大学里任教,也是一位老师,我们的孩子很喜欢历史,可能受我们或者他的老师的影响,他觉得成为一名历史老师感觉很不错。我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作为职业我想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
四十年,是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稚子,成为国家栋梁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国家,完成辉煌蜕变的时间。
我,为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教师家庭而自豪,正是千千万万的我们为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守望国家走向安定团结、繁荣昌盛!
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我家这40年》
四十年风雨征程,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硕果累累。40年来,优秀的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于1978年的我,踩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点,经历着国家所经历的沧桑巨变。我们这个小家,也在如歌岁月中发生着巨大变化。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让我们去聆听那段历史的回响。
小时候,父亲特别喜欢带我去赶集,倒不是为了让我去看热闹见世面,而是因为我可以帮他看车子,能省几毛钱的看车费呢!那个年代,不怕孩子被偷怕车子被偷。每次到了集上,父亲放好车子,嘱咐我站在车子旁边哪里也不要去,然后就匆匆的离开了。我守着我家的老“28”自行车,百无聊赖,感觉时间那么漫长!好容易盼到父亲回来了,但购物袋里面都是家里的必需品,我所盼望的一根冰棍或是一小包五香瓜子也总是落空。小小的我从不会因此而跟父亲哭闹,只乖乖地跟父亲回家。记忆中父亲只给我买了一次冰棍,回家的路上,我坐在“28”的横梁上,父亲骑的飞快,兜起一阵阵凉风,我美美地吮吸着凉凉甜甜的冰棍,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最难忘的冰棍了。
记得小时候我也迷恋课外书,那时候课外书特别匮乏,基本都是借来的,有时候为了按时归还再借不难,绞尽脑汁甚至利用上课时间偷看。有一次,我在借到的课外书上面包一个书皮,写上语文书的字样,却终未逃过火眼金睛的老师;有时候晚上经常等爸妈睡着了以后,我们姐妹几个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偷看;有时候借到的书如果是爸妈没有看过的他们也会凑热闹。
生于七十年代末的我们是无比幸运的,因为中国大地酝酿着一场重大的改革,整个国家和教育也开始有了新的活力。曾经目睹过恢复高考制度的作为代课教师的妈妈感慨万千,所以,生于六十年代末的姐姐们和生于七十年代的我和哥哥,从小就有一种考上学校改变命运的愿望。那时没有书房,每天晚上姊妹几个挤在小四方饭桌上写作业,用的是昏暗的洋油照灯,为了更亮一些,每隔一两个晚上就要用皱纹纸擦拭玻璃灯罩,冬天的门窗漏风,夏天蚊子在耳边嗡嗡歌唱,一巴掌能拍到三五只。即使这样,在都是当教师的爸爸妈妈的指引与鼓励下,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姊妹几个的学习热情。大姐和二姐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医学院和卫校,三姐考取了教育学院,哥哥也考上了一所技校,我最终也选择了特殊师范。我们如一粒粒种子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根,发芽。改革开放,使读书受教育这项神圣的事业离中国每一个普通民众不再遥远,从城市的知识分子到田间地头的农民。教育的普及,在成就个人梦想的同时,更成就了一个国家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一家经历过艰苦、经历过平淡,也收获着奋斗带来的幸福。70后的我们搭上了二胎政策末班车,有了二宝。上周四是我四十岁的生日,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父母姊妹们难得能聚到一起,所以我借着生日之机,也为了庆祝大宝今年考取省泰中和二宝三周岁之际,动手做了丰盛的饭菜,一大家齐聚在我家近三百平的住房内,母亲感慨地说:“四十年前,谁能想到还有这样的日子,多亏改革开放啊!”是呀,父母辛劳、姐弟团结、姐妹贤淑,又恰逢盛世,国泰民安,我们的家境就如同整个国家的大氛围,呈蓬勃发展之气象。像我们这样普通的家庭不计其数,都在祖国的怀抱中幸福地生活着。
四十年来,在走过风风雨雨的日子里,我们这一代人感触很深,每个人都有一段同样和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人生难忘的回忆。儿时贫穷的生活,今生都不会忘记;今天改革开放带来的和谐、富裕,我更会永生铭记。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十年,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员去拼搏,去奋斗,去开拓;还有更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去践行;还有更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憧憬,去追逐,去实现。就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
泰州实验中学
《父亲的脚》
2018年,改革开放的征途将走过40年。40年,承载着多少荣光与梦想;40年,流淌着多少青春与故事。当40年的历史画卷被徐徐打开,那股春风温暖如初,那些回忆扑面而来。
在这40年的改革大潮中,我们经历了衣食住行的根本性提高。如果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那么一个个普通家庭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折射了伟大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今天我站在这里,想以我父亲的故事折射这40年来的交通变化,以一个最平凡人的视角感受40年来的出行之便。
我的父亲出生在建国后最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在饥饿与流浪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1978年国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万象更新。这一年,我父亲18岁了。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我记得他曾经跟我说过,如果不是当兵,那我不知道我将会在哪里。那时的交通极不发达,泰州下河地区的人出行都要坐摇橹船,上河地区的人出行都要靠步行。为了当上兵,父亲毅然决然的从白米老家一直走到姜堰去报名参军,整整走了一天啊!那双脚已经僵硬的生疼,但却带他走向了人生的新起点。
1988年,我已经5岁了。由于国家对军人的重视和优待,我与母亲成了随军家属,来到了父亲所在的运西农场部队。父亲已经成为了驾驶班的班长,大型收割机、拖拉机、吉普车、解放牌大卡车,他样样精通,会开也会修,我觉得父亲最骄傲的时刻就是在汽车引擎旁挥汗如雨的时刻。机缘巧合他成为了首长的驾驶员,开上了一辆白色上海牌小轿车,在那个年代,凤凰和永久牌自行车是每个家庭的标配,家家户户都是骑自行车接送孩子,即使大街上也看不到几辆小轿车,同学们都羡慕我说你家居然有小汽车!其实,私家车在那个时代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父亲对这辆稀罕无比的车比对我还宝贝,他总是赞叹的说,我这双脚还没开过这么好的车呢!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到处都有这种车呀!现在就已经实现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再也不是一种奢侈和身份的象征,而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寻常百姓的家里。中国私家汽车突破千万花了20年时间,突破2000万辆仅用三年时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更是把新能源汽车提上议程,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这是父亲当年的愿望梦想成真了,父亲的双脚试驾过了各种各样的车,也立下了他这一生的梦想和决心。
1998年父亲已经从部队转业了,国家对转业军人有政策优待和分配工作,父亲选择了他一生离不开的车做他的职业伴侣。他来到了姜堰七七〇汽车运输总公司成为了一名长途大客车司机。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私家车,人们出行都要靠客运,每趟车都挤满了人,发动机引擎盖和走廊过道都坐满了超载的客人,然而还是一路的招手即停,能上多少上多少。父亲每每回来总要抱怨,这样太不安全了!这样的车不能开!少年的我是父亲最忠实的粉丝,扬州、南京、上海这三条线路我已经记不清坐过多少趟,我却记得父亲开过的的大客车从没有空调的破旧飞鹿中巴到依维柯再到豪华的金龙空调大巴车。条件好了,也更加规范了,无论泰州站还是姜堰站,售票、验票、进出站一站式服务便利而周到。父亲笑着说,我现在可以安心的开车了!
2008年父亲已被调到姜堰公交公司,成为姜堰公交第一批公交车司机。姜堰的交通特点就是人力三轮车随处可见、招手即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交车的起步非常困难。十年经营,在政府的扶持下,父亲有幸见证了姜堰公交从无到有、从私营到公有、从招手即停到一座座绿色公交站台拔地而起,从四五十分钟等一辆班车到现在15分钟一辆公车,给姜堰老百姓进城、回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虽然公交车司机异常辛苦,但是父亲用双脚每天千万次的离合器、油门换来了姜堰居民便利的生活。
2018年父亲已经退休了!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经常来看小外孙。家里已经有了私家车,还有了各种电瓶车,但是他都不愿意开,他最喜欢的就是坐公交车,十八大以来泰州市政府先后开通了901、902、903三路通往姜堰区,还出台了1小时以内换乘公交车免费的优惠政策。父亲最常说的话就是,现在的公交车实在是太方便啦!开了一辈子的车,现在这双脚可以歇歇了。
回首父亲40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从徒步到坐车,从不敢想的私家车到家家户户有一辆甚至几辆私家车,从没有空调的中巴车到舒适度极高的空调大巴,从出门等不到车到公交车的快速更新,改善了父亲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家庭的收入,便利了家庭的生活,体现了新时代的交通成就。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2035吧!
未完待续!
下期更精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只是帮人在机场帮带托运一下行李啊,送我一副手铐不应当吧?
在异国他乡留学的你
一年回家几次?
再快要回家的时候
是不是突然会出现很多莫名的小伙伴
七大姑八大姨隔壁家老王的三表叔儿子的同班同学
突然都出现找你
“帮我带点东西好吧”
“听说外国买东西很便宜哇”
“就帮我带一点回来给你钱好吧”
七大姑八大姨隔壁家老王的三表叔儿子的同班同学
你们静下心来仔细听我说
我 真 的 不 是
好不容易来到了机场,却遇到了同胞说自己行李超重了,麻烦你帮他带点东西回去,但是毕竟都是自己人,不会让你白干的,会给你很多钱作为补偿。
真是不敢相信,竟然还有这种好事!难道本宝宝转运了?
转运个鬼嘞,你是倒了大霉了你。
我相信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大家都是同胞也不是为了那几个钱,能帮就帮了,但是出门在外,社会是很险恶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你可能不知道,你这一帮,得到的不是良心上的慰藉也不是Money,而是一副冰冷的手铐,再严重点可以获得一发子弹。
(BGM:铁窗泪)
今年6月22日,中国上海海关通报,在其旅检渠道查获了走私液体可卡因,查获可卡因毛重28.2千克,抓获了两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
事情还是要从2015年的11月30日暑期,两名中国籍旅客从巴西圣保罗机场出发抵达上海浦东机场,这两名乘客为夫妇,男子仅24岁,女子25岁,他们分别在巴西经商和工作。他们抵达上海后,上海海关对他们托运的5件行李进行例行开箱检查时,发现他们其中的两个行李箱里有32瓶红酒。海关初检显示,这些红酒有毒品阳性反应。后经过鉴定,这些红酒内有可卡因成分,总共检测出的可卡因约有28千克之多。于是,上海浦东机场海关缉私分局当即控制了两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采取了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而他们并不是贩毒的主谋,因为他们携带的这些红酒并不是自己的。他们完全是处于好心或是贪便宜,最后莫名其妙的犯了罪!
在这两位嫌疑人回国之前一天,他们接受了一名林姓华人的委托,将两个存有红酒的行李箱以该夫妇的名义托运入境中国,之后这位华人支付了他们约300美刀的“劳务费”。这对夫妻本来是想通过“有偿带货”的方式来赚得回国的旅费的,没想到,自己竟然犯了罪!
中国海关对于携带毒品,制毒贩毒有着严格的量刑标准!之前,就有人传说,在中国携带一千克以上的毒品,就可能吃枪子的,这对夫妇此次携带的毒品数量巨大,足有28千克至多,那么他们此次带毒性为可能会被判极刑——死刑!
这个真的是太刺激了
没想到电影里的场面就这么的发生在身边
果然艺术源于生活这点诚不欺我
但如果你认为这是特例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早在2015年,5名年龄在23岁到25岁的中国留学生前往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入境时被查出参与当地贩毒团伙从中国走私冰毒入境澳大利亚,其中一人携带的病毒数量为122克,被分别装在79个独立的袋子里。由于个人携带的病毒数量并不大,这5人在澳大利亚分别被判了4年到9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且不得保释,其中四人在服刑完成后会被遣返回国。
你们看看,就是单纯的帮人带了点东西,就给自己搭进去了,法律可不管你是不是帮人带的东西,认不认识对方,犯罪了就是犯罪了,太冤了!
所以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各位身在外国的小伙伴,还有即将要出国的小伙伴们,注意安全,千万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什么?你说你雅思托福 GRE,GMAT SAT,ACT成绩差出不了国,完全不担心这个问题?
来杭州朗阁培训中心
从入门到基础,从突破到精英
从不拖泥带水
让你的分数扶摇直上!
现在看看你的成绩,不想出国都难了吧!
不用谢我,为人民服务
如果您喜欢请转发或点赞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被迫做满堂红,因基础太重大家帮我看一下,这样日后会不会下沉!
右边距离邻居家很近。建房之前邻居就过来和我说,不要挖地基,因为之前有出现过不少因为距离过近打地基的时候影响到邻居家的房子,结果自己盖房子变成了帮别人盖房。更有一些严重的误伤到人,关于这个事情邻居和我商量了一下,说最好不要挖地基!不然谁也说不准会出现什么问题,尽量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后来想了一下,虽然有点不合心意,但是说的也确实挺有道理的,不能挖地基的话也只能够砸钢筋做满堂红了,房子总得建呀,于是就准备要开建了!
挖土不能挖太深
旁边的这个树准备连根挖起来移植到别的地方来着,但是没有移植活了,可能是因为挖的土不够
挖好以后先铺了一层石子
现在的物价什么的都挺高的额,建房子也不是说建就建的。我也是为了儿子娶媳妇,除了这些年攒的十多万还和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儿子也攒有一些,这年头娶个媳妇不容易啊
380的商混,钢筋的价格也比之前的涨了不少,我买的是4300的钢筋,其他的材料也是涨了不少
基础的钢筋铺完了就准备浇筑混凝土了,据说现在的材料价格还在涨,我先买了预算的材料应该不会不够用了,
城里的房子也很贵,我们这年纪也大了,能力也仅限于建一座房子了,以后他们生活的好与差也就看他们下一代人了,我们也帮不上太大的忙了
师傅在做压力焊,地基基本就要完工了,
整个地基用了小八吨的钢筋,做好地基以后,有一个老人家说我家的地基太重了,加上上面以后时间长了怕是会下沉啊,这可让给我心里有点底气不足了,这房子毕竟是大事,我对这个也不太懂,施工队的人说应该不会,有没有有经验的大佬懂的能帮忙看一下,地基这样做行不行,会下沉吗?
自建房款式推荐
都有全套施工图哟,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诉小编!
请关注我的搜狐号和官方公众号:美墅建房(图片右下角)五百套农村自建房别墅设计施工图纸任你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点击上方图纸中心,500套农村自建房别墅图纸
点击上方定制设计,500套农村自建房别墅图纸
今日搜狐热点田艺苗:想不想跟随《好奇心日报》,来参观一下我家的书房?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孙今泾
书房是好奇心日报 2018 年的新栏目,它关心的是人们的知识结构。
如果没有外出讲课,田艺苗在城郊一栋联排别墅里打发周末。那是一间尚未收拾好的房子,摆着装修用的图纸和用剩的瓷砖,但主人的趣味已经非常明显。全新的黑色雅马哈钢琴一架,壁炉一面(如今常见的通电、不用柴火的那种)。大吊灯挂满天花板,其中一盏呈鸟笼状。应该是主人悉心挑过的,从某个角度看,刚刚好套住巨幅壁画中的长喙鸟。
在周日下午,田艺苗用带碎花的英式茶具为客人泡茶。她给茶叶取名“门德尔松”,那是她成名后参与订制的一款茶叶。她常骑一辆复古样式的永久 C 自行车去附近一处庄园,不过家门口的花园没有打理,长着杂草。多半是因为她太忙了。
田艺苗是一位音乐作家,擅长将古典音乐的听觉感受文学化。早几年她悠闲自得地在报纸和杂志上撰写音乐专栏,出版了几本关于古典音乐的书《时间与静默的歌: 20 世纪西方作曲家的孤独吟唱》《温柔的战曲》,口碑不错但不太畅销。在报纸逐渐关张、书价高涨前,她聪明地提出“穿 T-Shirt 听古典音乐”,这之后她成了知名的音乐作家,受邀在各个城市谈论古典音乐,用新鲜的方式。
两年前她开始担心这个说法太过讨巧,“初听起来挺酷挺新鲜的,像一句口号。口号喊多了叫人怀疑,它好像成了另一种装——以不装的形式装。为此我经常自我检讨。”但古典音乐的兜售者们不这么认为。听古典音乐竟不知觉中成了时髦,剧院门口扎堆的黄牛票贩和稳赚的“水团”生意可以证明这一点。听人谈论古典音乐也是。几个重要的音频应用几乎在同一时间推出了一档教你如何听古典音乐的节目。
田艺苗在 2017 年夏天之后变得更忙。当时喜马拉雅 FM 正在和推崇知识付费的“得到”争夺古典音乐的听众,前者找到田艺苗,不到半个月就上线了一档日更的音频节目。田艺苗认为,大部分人是通过这档节目认识她的。她还认为,这些口语内容让她摆脱了过去过于自我的写作——比方说,过去她执意要用孙甘露的诗去诠释巴赫,现在不同了,她学会更简洁有效地评述音乐。不过,她也意识到音频节目常常是缺乏深思熟虑的、毫无挑战的,偏又耗费了她太多时间。周二到周五,她都住在上海市中心的另一处房子里,忙着应付这些事。如果不做这些,田艺苗可能会继续写书。
2003 年,田艺苗从杭州搬到上海,在上海音乐学院修读作曲理论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她在专业上用功,但不觉得满足。这座城市的包容和三三两两的小团体很吸引她。她的朋友里有音乐家,作曲家,也有不少作家。她观察他们,效仿他们,但很少批评他们。
摄影 张皇琦/好奇心日报 音乐家跟作家表达自己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Q:听说你在市区的家,书已经放不下了。
我觉得我们 70 后有一个问题,就是就特别喜欢买东西。你可能没法理解我们。小的时候就八九本小人书,捆成一捆,每天爬起来都会从上到下看一遍。
从小什么都没有的话,有的时候是迷茫的,觉得没有的东西都得有,觉得没有的东西是最好的。其实并不是的。我们可能要经历这样一个没有东西都要拥有一下,然后才知道这个不适合你,才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东西。
Q: 小时候你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小时候我基本上就是不声不响,我妈是一个越剧演员的,她特别开朗,脾气暴躁,不太管我,我完全是另一个性格,是坐在角落里看书的那种。在学校里,我不流露自己的想法,生气难过或者高兴我都不愿意表露。这个也成了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别人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状态,就不太容易跟别人走的近。
Q:以为你朋友挺多的。看你早期的博客,经常有局,有一些是作曲家的局,还有一些是作家。
那个时候刚来上海,特别兴奋,觉得上海什么人都有有,特别小众的行业在上海都不是真正小众的。有各种工作,也有各种生活方式。你可以找到伙伴,也可以找到对手。所以很兴奋,见很多人,每天吃火锅。
我从来到上音之后,就开始给《上海壹周》写专栏,认识了好多作家,我跟作家确实来往得比较多。到了周末或者月底,大家会聚餐。作家群的状态特别好,音乐家好像不太会讲。可能跟作家的工作也有关系。你想,如果是音乐学院里面那些弹钢琴的人,他们的竞争非常大,今天他上台,另外一个就没有机会了。我就跟作家们比较好。毛尖跟我,我们俩都有点男孩子气,也不会特别计较什么,就过得挺好的。我最早的书《温柔的战曲》,毛尖的先生就是出版人。我们都在一个集子里面。
你还会发现,音乐家跟作家表达自己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音乐家给你发微信,讲到一个开心的事情,他就会用三个感叹号,很重要。作家绝对不会这样的。作家就会用很有效果的语言。
Q:你写过很多分析电影配乐的文章。为什么这么热衷电影配乐,它好像和正统古典音乐有点差别。
也跟我的工作有关,我在作曲系,作曲系毕业的学生,他们的饭碗就是给影视写音乐。
我觉得很不公平。中国的大片大都找国外的人来写,中国的音乐家就没有机会。因为找国外的人写,电影立刻就国际化了,而且国外的有经验,音乐的基调是特别对,导演也比较信任他。这样就会恶性循环,考进作曲系的学生越来越少。我现在都鼓励学生,你们不要在中国发展了,赶紧去洛杉矶,去好莱坞,去参加汉斯·季默或者那些大牌电影音乐家的工作室,为他们带去中国的元素,可能是更好的路线。
《水形物语》今年得奥斯卡奖的亚历山大·迪斯皮拉特是个法国人,他为《色戒》写了25 段音乐,我们听起来就觉得好像没有违和感,和中国人写的一样。中国人比较喜欢这种法国式的抒情风格,它是延续了肖邦的那种感觉,还有法国那种弗朗克的音乐,沙龙音乐的那种风格。作曲系的学生也会模仿这种口味,但还是不会被采用。我也听过一些中国的音乐家写电影配乐,确实不行,好像过头了,过于煽情。
Q:你最近在听谁的?
这几天我要写一个“名曲密码”,是写赵季平的,他那么多专辑,我昨天就播放了一整天。
我觉得从他的音乐给大家介绍中国古典音乐是很好的。我们现在给大家听中国古典音乐,唢呐叽叽喳喳的,有些真的听不下去。我不会说因为是民族的经典的东西,它就好,我真的觉得有些太乡土了,如果不改进就很难发展。
比如说,如果当代作曲家来写一个唢呐的乐曲,可能就会把它当作一种音色,把它往太极和水墨的方向去发展,这是学院派的审美。但我们现在听《百鸟朝凤》,一个乐器吹乡气的旋律,现代人似乎很难接受?我觉得一个乐器要继续发展下去,肯定要有年代感,要用这个年代的审美观,去重新发展它。在赵季平的乐曲里面,你可以听到这个古老的东西,但是他用现在的语言去重新诠释,又带着很深厚的人文修养。我觉得他这样的音乐是大家可以理解的中国音乐。
Q:你是不是对赵季平的评价,比对谭盾更高?
两者不能比。赵季平写的是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并不是音乐信息量很高或者创新性很强的。谭盾玩概念,他是一个现代音乐家。赵季平的音乐有旋律,有音色变化,有主题。如果用这个传统的方法去听谭盾,你会觉得这一团乱糟糟。所以不能比较,就像拉斐尔跟毕加索也不能比较。
Q:你经常写到玩音色这件事。在读贾克·阿达利的《噪音》时,你提问,噪音已不再是背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音乐?你的答案是什么?
音色有各种各样的色彩,有温暖的有冷色调的。然后又有新的音色,有古老的音色。有的时候,一个声音本身就能够带来想象力。比如说,中国有个古老的乐器叫埙,它的声音像哭泣一样,燕赵悲歌。一出来这个声音就很悲哀的。如果你为埙写一个特别复杂的旋律,没效果的,所以就只需要这么几个音色,它的效果是最好的。这个就是音色。
Q:巴赫那个时代的钢琴是古钢琴,没有音色变化,也没有强弱变化。
所以巴赫就研究音和音之间合作的效果,所以你看巴赫都是在这里弹来弹去,李斯特就这里弹弹,那里弹弹。这也是年代的审美观不一样。乐器的制造业也不一样,开始发展起来了。在学院里,我讲复调,所有的例子基本上都是讲巴赫,讲作品分析,基本上所有的例子都在讲贝多芬。因为大家觉得觉得要挑最经典的给学生,别的不值得看,也没有经过历史检验。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毕业之后,为了得国际奖,为了像谭盾那样,他写的全是叮叮当当的。它的的审美观跟古典音乐是不一样的。
坂本龙一越老越酷,他没有重复自己
Q: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在看邓肯的传记,我觉得太棒了,《我的一生》。
也在看的一本工作需要的书,是一个日本人(冈田晓生)写的《极简音乐史》,我也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写古典音乐的。
自己想看的书,我最近整理出来一些,像吉本芭娜娜,叫《花床午歇》。比较喜欢吉本芭娜娜,她写的是日常生活里很细小的情感,但非常的敏锐。
我还喜欢这个作家,叫迈克·翁达杰。每年都会再读。我觉得他用诗歌写小说,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诗,而且他很懂艺术。比如说,他会把两个人拥抱的场景,写成一场现代舞。讲一个人在森林里遇见一个盲人,盲人问了他一些关于命运的问题,他可以写得像卢梭的画一样。
但他用诗歌写小说,就会有一个问题,戏剧的张力会在叙述中流失。那种汹涌的力量就没有了。所以他就会选择很多有效果的意象。比如说,他会写一个蜥蜴,写一个古老的火车站,古老的绿色的像宫殿一样,立刻让你记忆深刻。他用特别有戏剧性的场景来替代戏剧的张力,我觉得这也是跟绘画和摄影有关的感觉。同时翁达杰给人的感觉非常凝重,很静默里面的那种凝重,它自身就会产生激情,凝视的激情。我觉得在安静里面可以产生那样的激情,特别了不起。
Q:迈克·翁达杰的《英国病人》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很出名。
电影就夸大了他的抒情性、浪漫主义。其实他在书里是刻意抑制这个东西的,但是书里的细节描写在电影里面是出不来的。
电影的音乐很好。标题虽然叫“英国病人”,其实他并不是英国人,他是一个匈牙利人。匈牙利人天生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男主角从小就喜欢远行,一个人住在沙漠里面,在沙漠里面穿梭。在遇到那个女人之前,他说我在沙漠的小镇里面穿梭,是从来不会感觉到孤独的人。片头就有一段匈牙利的女声吟唱,暗示了他是一个匈牙利人,是一段神秘的,听起来像贝都因人的吟唱很棒。
摄影 张皇琦/好奇心日报
Q:你什么时候开始在文学当中感觉到和音乐的相通?
音乐和文学其实我觉得是没法……文学很难描述音乐,但是文学可以运用音乐里面那种方法。比如说像杜拉斯,你肯定看过《情人》,我记得我小时候第一遍看杜拉斯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什么东西啊,从头到尾都在说来说去,干嘛呢,烦不烦。后来我知道了,他为什么要说来说去,他就是为了制造这个效果,制造一种焦虑感,或者制造一种激情。不停的反复,不停的重复变化,其实这个方法就是来自音乐。音乐就是不停地去酝酿一个东西,去堆积一个情绪,就像力的运动,不停的去加重它,突然有一个释放的过程。在音乐里面,叫模进,或者叫乐思重复。
Q:文学很难描述音乐,写音乐评论如何可能呢?
我在音乐学院教作品分析的方法,大众是不需要的,他不接受,也不懂。所以要讲一段音乐好在哪里,你可能用诗歌的感觉。或者——你看大部分的音乐作家写的是音乐家的八卦。但是你会发现,有的时候这个人和他的作品是不一样的。可能作品是他灵魂另一面的表现,或者说,他的公众形象可能隐瞒了很多他知道的知识,他不想表现。有很多音乐人,他的公众形象会过于简单,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Q:又或者像诺曼·莱布雷希特,你怎么评价他。
诺曼·莱布雷希特是我们年代最著名的乐评人。他是写《谁杀了古典音乐》起家的。他在里面揭露了很多古典音乐圈里黑暗的勾当,也得罪了很多人。但这些正是大家最想了解的东西。我觉得莱布雷希特最好的一点是他能掌握分寸感,他不会带着个人的喜好和价值观去评价,他是很客观地在叙述,作为记者,他的分寸感很好。
Q:你用诗歌的感觉去描述它,很妙,但真的去听,我们未必能听出这种感觉。读乐评和听音乐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那可能听得不太多。古典音乐不像流行歌曲,还有歌词,你觉得罗大佑歌词写得好,我们听了就很激动。古典音乐它没有歌词,而且很长,30分钟,听到后面忘了前面。要慢慢积累,可以一开始可以把它当作背景音乐,工作的时候让它一直放着,这个很有用。
像我们大剧院的保安,他肯定完全没有什么音乐修养,他每天在这里看来看去听来听去。有一次大剧院办一场音乐比赛,他就在门口听,他说这个肯定不灵的,那个好那个好。他就知道。因为他每天在这里面,他总是会知道一点门道,他听过好的,听到不好的就觉得,这个肯定差很远。
Q:你之前推荐过一些入门者看的书,《陈丹青音乐笔记》,余华的《音乐怎么影响我的写作》。你自己会看么?
对,我自己会去看,他们都是感觉特别敏锐丰富的人,我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听音乐的,他们听见了什么我没听见的东西。因为我学的是作曲技术理论,我是很理性地看待乐曲的发展的。但他们有很多经得起推敲的感性想象力。对音乐来说,想象力其实才是更重要的。
Q:你的意思是,你写专栏的那种风格也是受他们影响吗?
会有模仿。但现在写这些节目已经形成更明确的个人风格了。以前写的东西我现在已经看不下去了,我觉得不自然,好像过头了。那时候比较喜欢抒情,现在我再去做节目,我会最直接有力地去表达作曲家的特点,我觉得这个才是经得起推敲的阅读。
我一个朋友叫徐累,是作家张悦然的先生。他是个画家,画了一本画册,标题叫《赋格》。“赋格”不就是我在学校里教的那个巴赫嘛。这就是不同行业之间互相启发,在不同的艺术门类里面寻找灵感。以前也一样,李斯特会去作家的作品里找各种灵感。舒曼也一样,特别喜欢让·保尔,让·保尔是那个年代很有名的作家,特别浪漫主义,他们特别崇拜他,因他能够带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Q:谈谈你早期学音乐和后来进入音乐学院的经历吧。
我小的时候念的是重点中学,但我好像对那些学问不太感兴趣。只喜欢中文和音乐。
任何要作为职业音乐家,他就得五六岁开始培养的,要上音乐学院的话,就得五六岁来上音这边,借住在这里。走职业道路,我的父母觉得很难说以后会怎么样。这是很不保险的一条路。他们希望我还是按正常的方式成长比较好。后来我一边考上了浙大的法律系,一边考上了杭师大的音乐学院,因为我的老师毛洁芳是师大的钢琴老师,从小就跟他一起,就去他那里继续读了。前三年都是学弹钢琴的,但是我觉得弹钢琴我开始得太晚了,我再怎么弹也只能作为一个钢琴老师。
我比较擅长做一个学习的人,我不是表演者,我喜欢当看客。我的精力也不是特别旺盛。作为一个演奏者或者演唱的人,要综合分特别高。
音乐家需要互相合作,擅长赢得机会,他们喜欢弄派对。在音乐会之前他们是不吃饭的,基本上是弹完了晚上 9 点多了,签售,签完了大家一起去吃饭,弄到深更半夜第二天还得爬起来赶飞机。他们的日子比较累,但他们享受,因为本来这就是他要的东西,他的魅力要立刻引起反响。也因为音乐是在合作中到达一个新的境界,所以音乐家之间有一种语言很难表达的深刻友情。
作曲就不是这样。这个年代的作曲家不太有地位。
摄影 张皇琦/好奇心日报
Q:你爸爸也是一个作曲家。
我爸爸是学作曲理论的。后来在我们家乡那边开了个音乐学校,教钢琴,后来他自己也写一些歌曲,把我们家乡那边的歌曲写成艺术歌曲。他从小就喜欢吹笛子拉手风琴,后来去支援边疆,在黑龙江过了十年,每天都是早上 5 点钟开始拉手风琴,特别有纪律。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小时候我去他工作的那个中学,他住在宿舍里面,墙上全都挂着音乐家,我爸就每天早上一边给我洗脸,一边说这个是勃拉姆斯,这个是门德尔松,冼星海。
Q:爸爸那一代的作曲家有什么特点?
他是写歌曲的那种作者。他们那一辈人没有像我们有那么好的机会。追求的目标跟我们也不一样,比如说,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电视晚会,也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所以他们就会往写晚会歌曲的方向发展。但像我们这一辈音乐人好像不太喜欢写那个。
我们成长的这段时间是流行歌曲最发达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受到流行音乐影响的。我读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在组乐队,在我前面的,李泉、丁薇,后面还有常石磊,都在组乐队玩,因为流行音乐的影响太大了。在我们那个年代,影响我们价值观最大的还是王菲,倒并不是哪个古典音乐家。就我行我素过自己。
在学校里学古典音乐,对我们这一辈作曲系的人来说,谭盾那一辈人就是我们的理想。到现在,我觉得作曲系的理想也还是一样。但我们是赶不上老一辈的影响力。我们这一代所有搞古典音乐的人都挺迷茫的。
Q:你时常流露出一种情绪,觉得自己生活这个时代不是最好的时代,你有点向往热血和重大的意义。
80年代陈丹青他们的年代,那是我们很羡慕的。大家都崇拜诗人,崇拜艺术家。你看谭盾和陈丹青他们多么疯狂地热爱艺术,彻夜不眠学习艺术。但现在你看,其实我的工作也是商业化的,而不是纯粹艺术家,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因为我们从小就是一个商业时代,随着这个商业时代的发展成长起来的。
Q:如果不去玩音色,玩声音的素材,对这个时代的作曲家来说,原创是否也越来越难?
其实玩声音的元素,讲音色,也是一种原创。你指的原创可能是指旋律、曲调方面的原创性。其实在我们这个年代是非常自由的。你可以写浪漫派的曲调,也可以玩音色,也可以写频谱音乐,也可以写莫扎特写肖邦,你很自由,几百年的音乐素材都在你面前,你可以自行挑选,你喜欢写什么样都可以。
但是有一些音乐家是有时代责任感的,他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反映时代的精神。所以他会写比较当代实验性的东西,像坂本龙一,和何训田,都是这样的艺术家。
Q:为什么那么喜欢坂本龙一?
坂本龙一确实很好,不是说他写得好,他也有写得不好的作品,但他很可贵,他没有到了 60 多岁就重复自己从前的东西或者到处巡演,弹以前的代表作就可以赚钱。大部分中国人是这样的,到了五六十岁,李宗盛怀旧演唱会,就能赚钱了。但是坂本龙一越来越酷,他继续做实验音乐。就算他的电子实验确实不算写得好的,但我还是觉得他很了不起。越老越酷。酷不是一种姿态,酷要有内容,才酷得有意义。就像古尔德,才是真的酷,不是摆出来的样子。
一直做讲话的节目,你就会觉得自己的东西越来越水
Q:你对作曲这件事还有野心吗?
我以肖邦和巴赫作为偶像。我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斯特拉文斯基最酷。到了 30 岁, 40岁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像肖邦那样更好。巴赫就是天天在写的,把自己要写东西写完就可以,我觉得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就把你自己该写的东西写完就好了。
我现在都觉得自己在写练习曲。要写一个古典音乐的作品,还是要用一点力气去积累的。我还不急着把这些作品推广出去。因为我提出了一种风格,叫自然简约主义。我希望这个风格能慢慢完善起来。
他们会觉得有点像简约派,像《钢琴课》里的那一段。当然其实是不一样的,节奏型有点像。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因为我这个风格叫作自然简约主义,我需要把简约主义的风格强化一下,听起来会像国外简约派的东西。如果完全不像那个风格,可能就没法确定为是简约主义的风格。所以在某个时间段里我可能会有一些模仿,当然这种模仿不会是照搬别人的。
摄影 张皇琦/好奇心日报
Q:做音频你觉得如何?
我同时有三个节目,我差不多每天都得做节目,日更,每天都要录。
做音频节目比出书要方便多了,我开始做音频的时候还在准备出另外一本《穿 T 恤听古典音乐》,在理想国出的。书提早一年多就弄好了,但是书还没出来,音频节目就已经爆卖了。节目是录一天放一天,就方便多。刚好赶上了知识付费的风潮,我又是属于会音乐里面会写会说的,就被这个事情选择了。我也没想到我讲话声音蛮好听的,适合做音频节目吧。
但是你知道,做一个讲话的节目,你不可能讲得很深入,信息太多人们会听不懂,听不懂就不爱听了,你得把它弄得简单直接。但我觉得没有经过审视的东西还是不行的,还是要经过强度的思考,要是一直做讲话的节目,你就会觉得自己的东西越来越水。
如果不做这个音频节目,我可能会继续写书。我可能会往蒋勋老师的方向发展,我的编辑老师催我稿,他说你知道吗,蒋勋的出场费比孙楠还高。他开玩笑喜欢这样激励我。
今年还会写一本书叫《复古的哀愁》。古典音乐,我想把它延展出去,变成一个复古的、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每个年代都有复古的人。像勃拉姆斯就是复古的,肖邦就是复古的,门德尔松就是复古的,在他们的年代,他们是写前人的东西。这也不奇怪,因为大家总是觉得自己生活的年代是不好的,是礼崩乐坏的,从前就是好的。这个书里面会讲,其实我们写的这个这样的乐曲都是属于新古典音乐,就是这个年代重新去写古典音乐,它就是这样一个风格。
Q:你怎么看待专业这件事?当你写到武满彻、舒曼时,情真意切,他们都是非专业出身的音乐家。
我最近也是在想这个事情,因为你想在一个事情上更有成就,就必须专业。你要想成为一个更好的音乐家,你就要必须要全心全意就专门来写作曲。应该是这样的。从历史上看,基本上都是这样。好像柴科夫斯基,肖邦,真正写的好的,都是非常专注的。像李斯特,像舒曼,什么都玩了,作品很多就经不起推敲。就是要看你追求什么。就像参加比赛,在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会选择前一首炫技的,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就会选我更想唱的。
Q:你有什么听音乐的习惯?
我听网易云音乐,QQ音乐。我用他们送我的耳机或者音箱来播放,现在很方便,蓝牙直接连了手机。
很少听唱片了。以前我老推荐唱片,还发唱片的封面照,是因为那时候《上海壹周》有这个专栏。现在《上海壹周》也没了。
上海的听众真的很厉害,有一些我都没怎么听说过的人在交响乐团的音乐厅演出,居然票全都卖完了,没做什么宣传。所以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着,真是太好了。像鲁叔(指鲁多维科·艾奥迪)每年都来中国巡演,每年都来,还是好多人去看他,他的乐谱在淘宝上都能买到。
Q:你现在还去哪里买书和唱片?
我现在在当当网上买书。以前会去季风书店和枫林晚买书,前几年也帮他们做活动。我们要直播,我会专门选在季风书店直播,带我的粉丝都去那里看,在那里弹琴。科恩出书,我也去季风做活动,我自己出书都会选择去他们的书店做活动。现在季风关了。
很早以前,音乐学院附近有个九龙唱片店,在里面可以找到国外正版的唱片,有一百两百多块钱我们都会去买的,那个时候一百多的唱片还是蛮贵的。 现在我不买唱片了。收藏的也都差不多放在家里,束之高阁,但还是舍不得送人。九龙现在好像变成卖钢琴的了,主要是没有人买唱片了,乐器倒是越来越值钱。以前音乐学院的杨立青老师特别珍爱唱片,这两天还是杨立青老师的忌日,他家里就有几千张唱片。那时候所有的同事都拿这些钱去买房子,就他家里全是唱片。
还有一个书店,是我们音乐学院的老师和他太太一起开的,但后来被关了,就搬到小弄堂里面去了。对,你们写过那家书店,叫元龙。我会在那里买音乐类的书。如果你去那里买书,总有音乐学院的小朋友会跟你讲不要买这个版本,这个不好,买这个蓝的,买这个蓝的好。他一定要你买那个,特别耿直。
题图摄影 张皇琦/好奇心日报
* 本文经好奇心日报(ID: qdailycom)授权转载,原标题:致力于普及古典乐的田艺苗,聊了聊她对音乐的认知和习惯 | 书房。转载请联系出处。
「好奇心日报」ID: qdailycom - 你的头条不该只是些无聊事,让好奇驱动你的世界。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休学后会留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