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群家长太烦了群里那些招人烦的班级群家长太烦了,有你吗

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别让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这个孩子的爸妈,整天在家长群里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真烦人!(给孩子留点面子)
要开学了,相对已经安静了一个暑假的家长微信群即将开启刷屏模式,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不要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班主任吐槽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
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多多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家长群”暂时还没有规则,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孩子的老师,或是直接将文章分享在“家长群”里。相信家长们看了之后, “家长群”会越来越规则。
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
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
1讨好刷屏型
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2)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2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3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息?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3)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
4发布无关信息型
1)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
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5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
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
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当然,如果有老师看到这篇文章,那真是太好了!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1)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3)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4)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5)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6)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7)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本文转自网络,转侵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来源:SOHU &责任编辑:小易 &
班主任吐槽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
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多多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家长群”暂时还没有规则,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孩子的老师,或是直接将文章分享在“家长群”里。相信家长们看了之后, “家长群”会越来越有规则。
“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
1、讨好刷屏型
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2)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2、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3、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息?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
4、发布无关信息型
1)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
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5、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
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
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当然,如果有老师看到这篇文章,那真是太好了!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1)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3)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4)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5)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6)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7)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ID:chengzhanggongshe
责任编辑: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班级微信群里五种招人烦的家长,其中有你吗?
来源:新东方国内考试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聊天工具的普及,不少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从原先的纸质通知、孩子口耳相传,到现如今的班级微信群。班级微信群不仅使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它也逐渐成为了班级必不可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在群里不仅会通知孩子们的成绩、学习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在群里会和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分享育儿经验等等。  但随着家长群的数量越来越多,信息的便利性让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有了小小的“烦恼”。比如为了第一时间接收到学校的通知,把全家人都拉进班级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在这个群里,一家人还经常兴致勃勃地聊家事。这可给群里其他家长带来了烦恼,为了不错过重要信息,家长通常不屏蔽群里消息,微信响了一声又一声,拿起手机一看竟是一家人在聊晚上吃什么...  再比如十一放假时,一家人在外放松,这时班级群此起彼伏,还以为学校有了什么事,拿出手机一看,竟然是群里一位家长在晒十一全家出行游玩的照片。此时,这位家长的内心是崩溃的。为何微信群逐渐偏离了“轨道”,变成了家长聊天、晒照的平台?其实,家长群是希望为家长们提供一个平台,分享些教育经验,但如此偏题,不仅耽误了家长的时间,而且班主任发布的重要通知,也有可能被刷过去。想要做不招人烦的家长,先自检一下你属于不属于以下类型?  一、炫富型  先发几张孩子的照片,但照片的重点明显是新买的儿童手表,新买的名牌鞋,或者直接偏题,晒自己买的名牌包。这些家长的做法,其实是虚荣的表现,你把你想让别人看到的晒出来,满足了你的虚荣心,但群里的家长明白照片的重点,但却从未给你夸奖,想过为什么吗?  一个人越是在炫耀什么就证明这个人越缺什么。适当炫耀会让人更加自信,但过分炫耀则可能会陷入妄想,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现代人吃穿不愁,生存获得满足,希望到更高的层次,发布照片获得关注则是得到关注,满足被尊重的需要,通过“晒”的形式让大家关注你,有存在感。其实在人的幼年心理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他评”的阶段,就是把父母、朋友、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自我价值,这个时刻如果遇到挫折,容易在成年后渴望他人的回应,关注。  作为家长,不应该在公众平台中炫耀,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要知道,你的炫耀其实会引起他人反感,并不能起到获得他人赞赏、崇拜的作用。而且,作为家长,不应该任由自己炫耀的私心发展下去,让孩子受到你的影响,学会虚荣,家长是孩子第一个老师,应言传身教,教会孩子不受他人的评价影响。  二、发广告求投票型  求点赞、投票、微商、广告全发到班级群里,把家长群变成潜在用户群,这样真的好吗?更何况,从9月1日开始,由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生效,明确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付费搜索广告应当与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区分。特别注意的是,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转发广告也要担责。也就是说,转发朋友圈发广告也要担责。  作为家长,还是把班级群当做一片净土,不要让广告污染吧。  三、讨好刷屏型  每当班主任发布通知、孩子照片等信息时,家长马上回应:“谢谢老师!”,并且带领其他家长一通刷屏,满篇的“谢谢老师!”,班主任发布的通知,早就找不到了。谢谢老师确实很礼貌,但一旦有家长谢了老师,其他的家长就会跟风,其实收到消息后,除非班主任写明收到回复,其他情况家长可以不用刷屏。  四、发信息不分时间型  有些家长可能正忙着错过了微信群里的讨论,看到消息已经是晚上10点之后了,这时家长有问题咨询,发了一条消息后,没有人回复,家长可能就不发了,但有些家长会不断重复直到有人理他为止。  其实晚上10点之后家长一般都进入梦乡,而且家长担心微信群里有重要消息害怕错过,通常晚上也不关静音或屏蔽,这时有消息进来,一条两条三条...只会引人反感,就算有人看到了,也不会选择在晚上回复。  五、争吵型  这类型的家长比较少见,通常出现在因为孩子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也有因为班主任的问题,家长选择与班主任开战等等,言语激烈、愤世嫉俗,一幅唯我独尊的样子,你确定你还是你孩子的榜样?争吵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问题激化,家长应在群里做出表率,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另外,为了班级群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身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点名批评,不公布成绩、排名  每位家长都是出于关心孩子的目的加入这个群的。家长每天都会关注班主任发布的重要信息,比如表扬了谁,有什么信息等等,试想一下,如果班主任点名批评了你家孩子,作为家长,是否觉得十分羞愧,无地自容?有些家长就会把气撒到孩子身上,打骂孩子。其实,作为班主任,应当做到在班级群里不点名批评孩子,不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需要批评的,单独找家长,在微信群里公布,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也会感觉不舒服。  二、不偏心任何一个孩子  不要每次只表扬偏爱的几个孩子,要学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可能学习成绩排前几的孩子就那几个,但是不能说明作为后进生,他们就不值得夸奖。有些孩子很细心,有些孩子多才多艺,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班级群里尽量让每个家长都能知道,自己家的孩子是受老师喜欢的。  三、不发布不实消息  绝对不要转发没经过考证的信息,以免引起恐慌。作为老师,在家长眼里你的知识水平是高于家长的,所以当你发布不实信息时,家长一般会选择相信,所以,看到消息要先验证,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不要乱传。  四、个体问题,学会私聊  个别学生有问题,或者家长问自己家孩子的问题,尽量不要在班级群里说,以免造成刷屏,影响其他家长的生活和工作。  五、做好班级群领导者  做好班级群的领导者,对于不适合发表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发布通知时,无需回复的,在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四个字。  相信阅读了以上内容,家长们再也不用担心每天受班级群的打扰了。  您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北京新东方热线电话:010-,北京新东方将有专业老师为您答疑解惑。别做班级群里招人烦的家长_网易新闻
别做班级群里招人烦的家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别做班级群里招人烦的家长)
为人父母,孩子入学后,一定会加入“家长群”,与老师沟通。但家长群却慢慢变味了,各种刷屏,各种闲聊,把班主任发布的信息都湮没了……近日,广州市某小学的一名班主任何老师就吐槽,班级微信群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究竟在班级群中,家长的哪些行为不妥?有班主任和家长就现身说法。快看!千万别做那个在班级群里招人烦的家长。  群里昵称不肯实名  
何老师说,在没有社交软件没有群的年代,家长一般只在家里发几下牢骚就算了。但社交软件普及,有了家长群以后,老师基本就没有什么私人时间了,“如果群里冒出几个奇葩的家长,那就吐血了。”  
何老师曾接手一个班,建立了微信家长群,和家长沟通并且布置新学期的要求。为了方便联系,何老师让入群家长都把昵称改为“
家长”,大部分家长进群后都自觉把名字改成实名。然而,群里就是有些家长怎么也不肯“实名制”,何老师给私信了他们很多次,他们还是坚持不改。何老师说,作为老师,平日处理班级事务和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耐心辅导娃娃们,已经累趴了,“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记住 寂寞的狗尾 或者 傲娇的比卡丘 分别是哪个同学的家长。”  事无巨细集体刷屏  
开学了,不少新建群的班级交流热烈,事无巨细,甚至集体“舔屏”。小一新生家长小晴妈妈说,开学前一天,有妈妈在班级群发了一条微信,说孩子回家背了一首在学校学的绕口令,真是太惊喜了,没想到孩子成长这么快,特别感谢老师。  
老师点赞后,就引发了一波集体“舔屏”高潮,“我们七班的孩子都好棒啊”、“我们七班的老师最给力”、“孩子交给老师,我们非常放心”……“看着家长都去向老师献媚,我的内心其实也挺纠结的。我们工作也很忙,确实没有那么多情感需要抒发,但不随大流,又会显得过于高冷,不合群。”小晴妈妈坦言。  
何老师也说,老师在群里发布的消息,家长其实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的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一个班三四十个孩子,每个家长都统一回 收到,谢谢老师。 说真的,看到这六个字也能刷屏,内心挺崩溃的。”  家长把祖辈拉进群  
有的家长群居然出现“全家总动员”。陈女士是班级新选出来的家委,她说,“我们班上有几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时进群的,说是每天会有不同的人接送,全进群了,方便了解学校的信息。”  
陈女士很想控制群的局面,担心群人数太多,一人一句话就会湮没了老师发的重要信息,一个班40多个孩子,群里居然有70多人,稍不留神,几百条未读信息马上出现。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孩子各个长辈间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群里较劲,让人啼笑皆非。  群里拉家常怼老师  
何老师不断强调,建立家长群是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但家长群经常被家长肆无忌惮地“拉起了家常”,从育儿聊到买衣服,从淘宝新货谈到商业街的潮服店。何老师在新学期布置开学要求,辛辛苦苦用手机敲了一大段文字发送到微信群。当他洗个手回来再看微信的时候,怎样都找不到自己发出的信息。  
“难道我刚才没发?不可能呀。哎,再发一次吧。”何老师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好一会儿,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原来家长们居然在群里聊天刷屏,文字、图片、语音,还有各种表情包……何老师刚发出开学要求,在一分钟内已经被他们刷到不知哪里去了。  
有的家长刷不到开学要求,私下向何老师投诉。何老师虽然很生气,但也只能发私信:“尊敬的家长,这个群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老师更好地和家长沟通,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如果您和某位家长需要聊天的话,可否私下进行?以免因为你们频繁的 交互 ,影响其他家长阅读老师的新学期要求。建议有不当之处,还望您体谅。”发出之前,何老师还反复检查了自己的措辞,以免不小心弄碎了家长的“玻璃心”。  
有的家长收到何老师的微信后连说对不起,然后就停止了聊天。但还有一位家长居然“炸毛”了,还给何老师发来一大段“尖酸”的文字:“我聊天怎么了?微信群不是用来聊天的吗?我和其他家长联络一下感情不行呀?是不是怕我们联合造你的反?我看到学校安排你这样一个年轻的老师来教我的娃儿就来气,老娘吃盐比你吃米多,告诉你我家那口子和某某领导熟得很,信不信我一个电话就让你丢饭碗!……”  
看到这样的回复,何老师也只能再给家长解释,但那位家长居然在微信群里狂发表情包,独自刷屏。忍无可忍之下,何老师按下了“删除群组成员”,但第二天,何老师被请到了校长办公室,“说我师德缺失,对家长不礼貌。”
当然,家长与老师起冲突这种情况比较极端,越是这种时候,家长越应调整好心态。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双方进行积极沟通。
据《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别做班级群里招人烦的家长)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提醒】千万别做家长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开学了,相对已经安静了一个暑假的家长微信群即将开启刷屏模式,小编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不要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
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多多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家长群”暂时还没有规则,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孩子的老师,或是直接将文章分享在“家长群”里。相信家长们看了之后, “家长群”会越来越规则。
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
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
讨好刷屏型
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2、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息?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3、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
发布无关信息型
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
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当然,如果有老师看到这篇文章,那真是太好了!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1、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3、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4、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5、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6、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7、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本文来源:安阳父母必读
本文仅供参考 不代表四川省教育厅观点
信息咨询、摆龙门阵,请加小编微信:scedu_xb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立家长的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