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甘肃省二批是8.4~8.6我甘肃省中专招生网上报名系统当兵可是在8.10之前才验兵害怕验不过去没机会填志愿怎么办

日10:00-17:00
体检内容: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外科(身高、体重、下蹲)、内科(血压)、血检、主检,备选项目(B超、心电图)
赤溪中心卫生院
1、赤溪户籍至日年满18周岁的男性青年,符合应征条件有意向应征入伍的适龄青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要求在22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要求24周岁以下;应届高中毕业生根据本人自愿,年龄可放宽至17周岁。)
展开剩余89%
1.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根据实际需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计划专门面向服役大学生士兵招生。专项计划规模控制在5000人以内,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不得挪用。
2.将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服兵役情况纳入推免生竞选指标体系。鼓励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体系。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可免试(指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将考研加分范围扩大至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退役人员在继续实行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退役后按规定享 受加分政策的基础上,允许普通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本科学业后3年内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加分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实行招生计划单列。高职(专科)学士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职生学业后 参加普通本科专升本考试,实行计划单列,录取比例在现行30%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具体比例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和报名情况确定。
5.放宽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转专业限制。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复学,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6.复学(入学)政策。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2年内允许复学或入学。
7.国家资助学费。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国家实行学费减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8.考试升学加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可免试(指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9.退役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一年内,可视同当年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向就读高校再次申请办理就业报到手续,户档随迁(直辖市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退役高校毕业生士兵可参加户籍 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原毕业高校就业招聘会,享受就业信息、重点推荐、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10.优惠招录用政策。向社会招考乡镇(街道)专职人武、干警等职位时,根据省有关规定和岗位实际需求情况,重点面向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或退役后完成学业的退役士兵招考。我县根据当年事业单位招聘的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不低于符合条件的退伍大学生总人数的10%用于招聘录用从本地入伍后退役的本地籍大学生士兵。国有企业招聘职工时,由市统筹,至少安排5%的工作岗位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区招聘工作人员时,按不低于10%的比例招聘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具体招录(聘)办法由各地自行制定。退役大学生士兵在3年内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服现役年限和符合规定的待安排工作时间均计入工龄,服役经历现为基层工作经历。
11.提高艰苦地区优先标准。西藏义务兵优待金是普通兵的2.5倍,新疆兵义务优待金是普通兵的2倍。
12.发放一次性奖励金。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大学生(上述大学生指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经省招生办公室录取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含高校新生),由征集地县(市、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2017年一次性奖励金发放约18000元左右)。重点本科和毕业生在对应标准上各增发10%。
13.加大军属优待力度。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其父母免费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个人缴纳部分由当地财政补助。
14.在部队服役满12年以上或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伍后可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或自主就业;荣获三等功,县政府将奖励1000元;荣获优秀士兵,镇政府将奖励500元。
15.义务兵两年期间,地方政府每年将给予发放优抚金18460元,根据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标准,逐年递增,两年合计36920元。
16. 退出现役后,除部队发放退伍费以外,地方政府将发放一次性择业补助金25000元。
来源:镇人武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无胜不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八
我的图书馆
无胜不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八
&无胜不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八
编者:清南文兵
目录如下:
0953钟文法  0954钟生溢  0955钟发生  0956钟发宗  0957钟贤文  0958钟国楚
0959钟明彪  0960钟炳昌  0961钟辉琨  0962侯正果  0963侯世奎  0964段士楷
0965段志清  0966段苏权  0967段思英  0968段焕竞  0969段德彰  0970洪 水
0971宫乃泉  0972姜 钟  0973姜齐贤  0974姜林东  0975姜茂生  0976太也夫
0977祝世凤  0978胥光义  0979胥治中  0980姚克佑  0981姚运良  0982姚国民
0983姚醒吾  0984贺 明  0985贺 健  0986贺大增  0987贺东生  0988贺吉祥
0989贺光华  0990贺庆积  0991贺俊侦  0992贺晋年  0993贺振新  0994贺盛桂
0995秦化龙  0996秦光远  0997桂生芳  0998桂绍忠  0999桂绍彬  1000耿锡祥
1001耿道明  1002索立波  1003袁 光  1004袁 彬  1005袁 渊  1006袁也烈
1007袁克服  1008袁佩爵  1009袁学凯  1010袁意奋  1011袁福生  1012莫春和
1013聂济峰  1014栗在山  1015栗彬成  1016贾 陶  1017贾若瑜  1018贾乾瑞
1019顾 鸿  1020夏伯勋  1021夏耀堂  1022柴书林  1023柴成文  1024柴启琨
1025钱 江  1026钱春华  1027钱信忠  1028铁 瑛  1029倪南山  1030徐 明
1031徐 信  1032徐 斌  1033徐介藩  1034徐文礼  1035徐文烈  1036徐立行
1037徐光友  1038徐光华  1039徐体山  1040徐其孝  1041徐其海  1042徐明德
1043徐国夫  1044徐国贤  1045徐国珍  1046徐绍华  1047徐德操  1048殷希彭
1049殷国洪  1050殷承祯  1051翁祥初  1052郭 奇  1053郭 强  1054郭玉峰
1055郭成柱  1056郭廷万  1057郭延林  1058郭林祥  1059郭卓辛  1060郭金林
1061郭宝珊  1062郭炳坤  1063郭维城  1064高 林  1065高 锐  1066高文智
1067高占杰  1068高立忠  1069高存信  1070高先贵  1071高志荣  1072高体乾
1073高厚良  1074高朗亭  1075高维嵩  1076高德西  1077席舒民  1078唐 明
1079唐 凯  1080唐 铎  1081唐子安  1082唐青山  1083唐金龙  1084唐哲明
1085唐健如  1086唐健伯  1087涂则生  1088涂锡道
0953钟文法少将简历:
钟文法(1914~)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第3师8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32军第94师营政治教导员,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团骑团副政治委员,359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独立第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副政治委员,第11纵队32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武汉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1年1月26日在武汉逝世。
钟文法的故事:
钟文法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9军团3师8团青年干事、连指导员、红32军94师营教导员、红32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副政委、359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冀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独立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9纵25师副政委。钟文法是11纵33师首任政委。33师是冀察热辽独立3师的基础,是由冀察热辽军区下属分区地方兵团组成,连以下干部战士绝大多数为抗日战争后入伍,在热河地区坚持斗争,部队战斗情绪高,能吃苦。建国后,钟文法历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武汉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级解放勋章。2001年去世。钟文法活到老、学到老。他离休后,坚持到湖北省军区老干部大学学习。去世前一个月,身体极度衰弱的钟文法不顾家人劝阻,拄着拐杖,他依在讲台边,一边拿着放大镜看板书,一边在本子上缓慢地记着笔记,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听完最后一堂课。
0954钟生溢少将简历:
钟生溢(1915~1980)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2纵队副排长,红1军团第2师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5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骑兵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骑团政治处副主任,第4军分区5团政治处主任,第4军分区22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27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野战军3军8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3月13日在上海逝世。
钟生溢的故事:
兴国县社科联主席胡玉春在谈到兴国县为长征做出的贡献时说:
兴国县为红军长征作出的牺牲最多,兴国的革命烈士中,有12038人是牺牲在长征路上的,“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在长征中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兴国官兵的身影,也是屡屡展现。比如,在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时,兴国模范师冒着大雨围攻宜章城,吓得敌人弃城而逃,受到中革军委表扬,称之为“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在湘江战役中,兴国模范师担任了全军团的后卫,其中18团最后又掩护全师主力渡江,全团在全州的湘江东岸的陈家背村与敌人浴血作战3天,掩护主力渡过了湘江,最后全团壮烈牺牲。在过完草地,张国涛企图胁迫党中央随其南下时,兴国的吕黎平同志机智地将其电报交给了叶剑英同志,避免了红军内部的一场战斗。在突破乌江天险时,兴国的钟生溢将军凭借他娴熟的游泳技术,寒冬里3次游过乌江,侦察敌情,夺取渡船,成为强渡乌江的英雄。突破金沙江时,兴国的康志强将军率部急行军,乘敌不备,将渡口即将逃往对岸敌人全部俘获,不费一枪一弹,巧取金沙江。在大小凉山,萧华同志赤手空拳进入彝民山寨联络,促进了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借路经过了大小凉山。
还有一篇回忆文章谈到钟生溢:
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路上,部队一直缺盐。因为缺盐,人们往往全身无力。长征途中,正当王宗槐举步维艰时,团政委杨成武匀给他一包盐。那情谊,比金子还珍贵。在大渡河北岸的一座山上,王宗槐得病掉队了。偏巧,二师卫生部长叶青山带着收容队向他走来。一针打下去后,两位战友便架着他吃力地朝前走。走着走着,他有劲了,甩开左右,咬紧牙关独自朝前赶。快到雅安附近时,他终于追上了队伍。快过草地时,部队严重缺粮,团青年干事钟生溢(当时叫钟生益)在渡河作战中被河水冲走了干粮袋,几天来一直靠同志们的接济度命。王宗槐得知这一情况,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炒面一分为二,又将杨成武给他的咸盐匀出了一把,钟生溢含着眼泪收下了。1964年钟生溢在河南省军区任政委,偕同爱人到北京看望王宗槐时曾十分感激地说:“要不是你那碗炒面,我是过不了草地的。”
0955钟发生少将简历:
钟发生(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区队长,115师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师特务营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副营长、营长,冀中军区第16团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129师特务营营长,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2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2团团长,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旅长,第61军18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达县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钟发生的故事:
钟发生是江西瑞金人,1914年出生。在红1军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平型关大战时任连长,后率连队从115师调到八路军总部,任特务团副营长、营长。1941年入抗大学习。钟发生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3团团长时,3团编入皮定均任司令员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从此成为“皮旅”的一员干将。钟发生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而中原突围的清风岭一战,是他得意之笔。清风岭是“皮旅”出大别山的必经之路,当时左有大河,右有高山,后有追兵,前敌先机占领了清风岭,皮旅已陷入“死地”。此时钟发生的2团为“皮旅”前卫团,这一仗十分关键。皮定均先派通信员,再派旅作战科副科长,三派副旅长方升普来催阵,钟发生却一点不着急,不慌不忙地在清风岭下用望远镜观察了半个小时,冷静命令一个营迂回攻击,该营从悬崖绝壁迂回攻击成功,2团拿下了清风岭,“皮旅”转危为安。钟发生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担任了“皮旅”─志愿军60军181师师长。金城战役中,钟发生指挥181师经过21小时激战,突破敌人第一、第二两道防线,抵近金城川大桥。敌龙虎洞、松室里以西,金城川以北及以南461.9高地,共28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各阵地,全部被181师占领,共歼敌3100多人,其中俘敌375人,击落敌机2架,击伤8架,缴获坦克3辆,汽车43辆,各种迫击炮15门,火箭筒38具,无后座力炮15门,化学炮19门,火焰喷射器7具,高射机枪19挺,轻重机枪143挺,其他枪支1400多支,各种炮弹8万余发,各种子弹13万多发,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回国后,历任60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56钟发宗少将简历:
钟发宗(1910~1997)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20团排长,江西省少先队总队长,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江西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兴国县委军事部部员,游击队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浙西特委军事部部长,浙江特委军事部部长,吴兴县委组织部部长,新四军第6师18旅51团政治委员,浙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金萧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8团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河南军区淮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第6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南京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12月10日在杭州逝世。
钟发宗的故事:
钟发宗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0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在红3军7师20团当过排长,1931年,钟发宗回到兴国县,当时兴国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农村实行军事化,乡有赤卫军、少先队,区有特务营或特务连,钟发宗先在一区特务连工作,后来到兴国县赤卫军一区第二纵队当参谋长,这个纵队在着名的长冈乡,有三个大队九个中队,每个中队都有四门土炮,十几支土枪,钟发宗的武器是一支土短枪和一把大刀。钟发宗后来担任江西省少先队总队长,1934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江西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兴国县游击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钟发宗任中共浙江特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6师51团政委、浙东游击纵队3支队政委、金肖支队政治部主任、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3师8团政委、豫皖苏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委。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建国后,钟发宗任第二十步兵学校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先后担任过安徽省军区和浙江省军区的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57钟贤文少将简历:
钟贤文(1915~2000)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3师9团副班长,红军总司令部通信连排长,红军大学第1团区队长、副政治指导员、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3团营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第1团作战参谋,教导第2旅四团副营长、营长,沂河支队3大队大队长,滨海军区第24团团长,警备第11旅2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8军8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副校长,第四步学校副校长,南京步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11月12日在杭州逝世。
钟贤文的故事:
钟贤文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15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历任闽西红9军3师9团班长、红军总司令部通信连排长、红军大学区队长、副指导员、队长。抗日战争,钟贤文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3团营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1团作战参谋、教导2旅4团副营长、营长、沂河支队3大队大队长、滨海军区24团团长、警11旅22团团长。解放战争,历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三野28军第82师师长。钟贤文的82师参加了金门之战,战斗部署是以第82师全部指挥第84师第251团、第29军第85师第253团及87师第259团共6个团的兵力,分两个梯队进攻大金门岛;得手后,以第85师的两个团攻击小金门岛。当时决定由军指挥所组织指挥各梯队渡海,由第82师首长统一指挥登陆部队作战。具体作战计划是:由第82师的第244团、第84师的第251团、第85师的第253团担任第一梯队。第244团为东路在金门的垄口和后沙间登陆,迅速攻占后半山,双乳山,控制琼林至沙头一线金门腰部,警戒金门东半岛,掩护第251团、第253团进攻金门县城;第251团为中路,在西保、古宁头之间登陆迅速攻占湖南和榜林,协同第253团攻击县城;第253团为西路,在古宁头登陆,迅速占领林厝、浦头,并攻击金门县城,歼灭西半岛之敌。第二步,西半岛解决后,第一梯队3个团加第二梯队三个团(第245、第246、第259团)或许再加上预备队第92师,从双乳山向东分南北两路,围歼东半岛之敌,预计3天解决战斗。钟贤文说:这是我们解放大陆沿海的最后一仗,可不能打坏了!但就是这一仗打坏了。金门战斗,从10月24日午夜前发起,到27日午夜基本结束,我登岛200多条船,10个建制营共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350人)苦战3昼夜,半数壮烈捐躯,半数因负伤和失去战斗力被俘虏,无一船一人返回。
1949年10月10日和11日,我军先后解放了大小嶝岛,随即交82师接管。钟贤文到小嶝岛蹲了两天,隔海对角屿和金门官沃地段进行观察,发现敌人在角屿派有一个连,白天从金门乘船来,夜晚又撤回金门,不敢在岛上过夜。摸准了这个情况,钟贤文派第245团一部夜间偷渡,于15日解放了角屿。从角屿到金门岛东北角官沃以北,海路约1300米,退潮时人可涉渡1000米,仅中间300米必须乘船。钟贤文带着第244团团邢永生、第245团团长柴裕兴和第246团团长孙云秀,隔海对金门东北角进行观察。从这一地段的地势和水情的实际出发,钟贤文提了一个攻打金门的作战方案。钟贤文说:“我设想把金门岛的东北角即官沃到后山一线,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在海水退潮时,我先头部从小嶝和角屿出发,带上电缆和绳索,从海中间拉过去,然后拖着木船和后续部队继续强渡,登陆后首先占领官沃。兄弟部队进攻大嶝岛时,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在主攻官沃的同时,派另一支部队乘船在金门岛北岸中部登陆,控制金门县城到官沃的公路,阻止敌向官沃增援。”“我们可以派炮兵上角屿设置阵地,用炮火封锁海路,掩护我登陆部队。同时,还可以派出所支小分队带一些炮手,在金门后山西北部登陆,夺取官沃和后山之间的敌机关炮阵地,使之为我所用。我把这个想法同军炮团的领导同志商量过,他们认为是可行的。”“我这个方案的特点是避开敌人严密布防的金门西北部,夺取金门东北部山地,控制北太武山,以发挥我军善于山地作战之所长,并便于我后续部队增援,稳扎稳打,逐步向西南发展,最后夺取金门全岛。”“但副军长肖锋同志不赞成这个方案。他同兵团领导一样,要求速战速决,坚持从敌人重兵把守的琼林到古宁头一线海滩登陆,要像解放厦门那样,一鼓作气地拿下金门县城。我提出的方案,被领导否定了,我只有按上级命令行事。”“事后看,由于敌人大量增兵,敌我兵力过分悬殊,按照我的方案打金门也不会取胜,而且在东北部登陆比在西北部登陆困难也多些,但登陆后肯定可能多坚持一些时间,不会像在西北部登陆后失利那么快。金门作战过程中,敌人指挥部不断询问官沃方向的情况,担心我军进攻东北部。如果那时我军有一支部队攻击官沃,那就会分散对敌人的注意力和兵力,使他们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我军只在一个方向进攻,就使敌人能够集中机动兵力同我军作战,迅速陷我军于不利之地。”钟贤文回忆说:“大嶝岛解放后,我们师部机关就驻到大嶝岛北部的田乾,师指挥所驻岛南岸的双沪。第244团大部和第245团驻在莲河附近,靠近军部;第244团2营和第246团也上了大嶝岛。大家都积极准备攻击金门。各单位收集到的船只,为了保密,都停在大嶝岛北岸,即大嶝岛和莲河之间的海湾内。”“那时,上级说金门守敌只有敌第22兵团万把人,都是残兵败卒,士气低落,战斗力很低;但不久就传来岛上有青年军和胡琏兵团的消息。我师司令部通信科长吕会英,一天到晚侦听敌台消息,了解敌情变化。他听到金门敌人高兴地讲:来了几船活的,来了几船死的,等等。经分析,活的指军队,死的指军火。我们把这些情况都向上级报告了,但没有引起上级的重视。到10月22日以后,连兵团也通报说胡琏兵团船队已到达金门海域,敌情已发生变动,但上级攻击金门的决心仍然不变。我给肖锋副军长打电话,问是否暂缓发动攻击?肖副军长回答说:现在情况不同了,胡琏兵团今非昔比,不堪一击,不必要过多的顾虑。我感觉他言外之意,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害怕敌人。这样我只好不再说什么了。”“24日傍晚,我师第一梯队第244团在莲河开始登船,第246团1个营也登船待发。这时,上级又传来胡琏兵团部分兵力已在金门登陆的消息。第244团团长邢永生从莲河给师指挥所打电话说:“再见吧!我们可能再见不着啦!你再见不到我,我也见不到你啦!我们回不来了。”邢永生同志一贯作战勇敢,接受战斗任务毫不含糊。但这次他对战斗缺乏信心,而且作了牺牲自己的准备,看来这一仗不好打,没有取胜的把握。我们师党委常委即开会研究,是不是向上级建议暂缓攻金,部队撤回?参加研究的就是我和政委王若杰和副政委龙飞虎3个人。我们3个一致认为,敌人援兵已到,情况已起变化,对我不利。王政委想给军指挥所打电话,但考虑到过去提了意见不被接受,他这个电话也就没有打。从当时情况看,即使我们打了电话,上级也不会同意。金门之战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发起了。”关于统一指挥问题,钟贤文说:“军指挥所到闽南,把第83师与第84师师部和两个团都留在后头,只带着我们第82师一个完整的师为攻金门作准备。攻击金门必然以我师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我们责无旁贷、当仁不让的。师指挥所要过海指挥作战,我们师指挥员早有思想准备,打平潭岛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开始,我只知道第84师第251团有配合我师攻金的任务,但军指挥所于10月18日下达命令,要求我师除指挥本师和第251团外,还要指挥第29军第85师和第87师的各一个团,我是没有思想准备的。而且军指挥所这个命令,仿佛是一纸空文,从战前准备到发起攻击,一切组织指挥工作,都是肖锋副军长直接在抓。他召开作战会议,都是召开到团,把师的领导和第251团、第253团和第259团的同志都找去,把工作一直布置到团。他根本没有安排我师指挥所同兄弟部队进行接触的时间。兄弟部队各团领导都没有找过我,我也没有到兄弟部队各团去过。我同这些团的领导同志毫无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师怎样实现对兄弟部队各团的指挥?特别是后来兵团和军指挥所规定,由我师第244团和兄弟部队251团、第253团担任第一梯队,由两个军3个师的3个团组成第一梯队,似乎根本没有考虑是否便于我师统一指挥,更使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军指挥所说是叫我师统一指挥,但没有明确分工,仍然包揽一切,这就使我们很难实行所谓'统一指挥’。这是一个教训。”钟贤文为什么没有过海?他是这样解释的:“那时上级并没有明确要求我们师指挥所随第一梯队过海,但我们考虑到第一梯队有我们第244团和第246团1个营,在第一梯队中人数最多,我们都准备随第一梯队过海。师指挥所控制了两条船和一只载炮的船,一些参谋同志还上了船。不料第244团邢永生团长因为船不够,向我们要船,硬是把师部参谋人员劝下船,让他的部队坐上船开走了,把载有美国化学迫击炮的船也要走了。因为手头无船,师的领导就没有随第一梯队过海。”“当时,我们还没有把这个问题看得多么重。因为那时设想,第一梯队的船很快就会返回大嶝,不出四五个小时,不等天亮,我们师指挥所就能随第二梯队登上金门。谁也没想到,船到对岸后,因海水退潮全部搁浅,又遭到敌人炮火轰击,一只船也没开回来。我们随第二梯队过海的打算成了泡影,也就谈不上对登陆部队实行统一指挥了。这时我们后悔不该把船叫邢永生开走,也没有补救办法了。没有随第一梯队过海,这是我们的责任。”肖锋回忆说:“天亮后,又有一个意外的消息令我震惊,使我内心有如火上加油。原计划第82师师长钟贤文和政委王若杰两同志过海统一指挥各团作战,但第244团团长邢永生为了多运第一梯队战斗人员,多方搜求船只,把师首长的指挥船要走了,因而钟师长和王政委没有随第一梯队走。他们原以为待第一梯队船只返回后再走,最晚天亮前也会登上金门。不料第一梯队船没有返回,他们无法过海,统一指挥各团作战的任务无法实施。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他们又惊又悔,惊的是一条船也没回来,悔的是把船给了邢永生。钟师长一急,当即旧病复发,躺倒在大墱岛指挥所。”钟贤文回忆说:“25日中午,军指挥所根据兵团的指示,要派部队增援金门,但军部没有船,兵团也没有多少船派来。我认为用少量船保运少量部队过去,有去无回,除增加损失外毫无意义。我在电话中明确向肖副军长表示不赞成增援,但肖锋同志根据兵团指示还要派第246团孙云秀团长带一个营过去。孙云秀有肺病,体质较差,但他毫不犹豫地带队过海,登陆后英勇战斗,直到壮烈牺牲。他的增援,没有改变我岛上部队的不利局面。金门作战于27日以我军的惨败而告结束。”“金门失利的主要教训是轻敌急躁,敌情变了我们不变,把部队送到虎口里去了。”金门之战后,钟贤文离开野战军,先后担任过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副校长、第4步兵学校副校长。1960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任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0958钟国楚少将简历:
钟国楚(1912~1996)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县冷沙区游击连支部书记,中共县委组织部部长,闽赣军区独立第八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政治处主任,第2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师16旅46团政治委员,第16旅代政治委员,第6师16旅旅长,第2师5旅副旅长,苏浙军区苏南1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18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6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团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
钟国楚的故事:
钟国楚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2年出生。1930年春加入共青团,同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兴国县冷沙区游击连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闽赣军区独立18团大队政委、闽西南军区独立8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 闽西、闽赣边游击部队组成新四军2支队3团,钟国楚任3团政治处主任,后任2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4团政委,6师16旅46团政委、16旅代政委、1师16旅旅长、2师5旅副旅长、苏浙军区苏南一军分区司令员。钟国楚经历了皖南事变。1943年,16旅在江渭清、钟国楚指挥下,采用敌进我进的战略,尾敌南进,解放了高淳的安兴、漆桥地区,并发起溧高战役,攻克东流、新桥和漆桥地区,为新四军继续向南发展提供了前进基地,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作了报道。解放战争时期,钟国楚历任华中野战军6师16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6纵18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6军副军长。解放后,任起义兵团47军军事代表。
1952年,钟国楚任志愿军23军军长,率23军入朝作战,23军在朝鲜战争中最出名的战斗是1953年7月进行的石岘洞北山进攻与反复争夺战斗,23军200团的4个连、199团的6个连、201团的2个营和96门火炮和19辆坦克,全歼北山守敌美7师近3个连,而后与美7师的4个营反复争夺北山6个昼夜,巩固了阵地,毙伤俘敌3507人。钟国楚后任志愿军19兵团参谋长,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钟国楚任27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任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后担任江苏省军区第二政委兼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1977年钟国楚担任江苏省委书记。1979年到1988年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钟国楚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速成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病逝。
0959钟明彪少将简历:
钟明彪(1910~2006)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6师18团排长、连长,红3军第4师1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军野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政治委员、团长,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工人总队副队长,辽吉军区保1旅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第1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总高级步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6年5月2日在长沙逝世。
钟明彪的故事:
钟明彪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10年出生。1928年参加扑城斗争,1930年参加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钟明彪历任红3军团6师18团排长、连长、红3军4师10团连指导员、红军野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抗大队指导员、新四军2师4旅10团政委、团长、2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骑兵1师副师长、45军134师师长。钟明彪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获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49年8月,钟明彪率45军134师南下路过武汉,陶铸召见钟明彪,决定派他到程潜、陈明仁起义部队工作。同时被派去的还有覃国翰、杨文谟、王振祥、黄文谟,覃国翰是党组书记。以后用湖南军区工作团的名义,加派了樊中黎、吕子明等4人。工作团到起义部队后,樊中黎、王振祥去第1军,杨文谟等去第2军,钟明彪去第3军,覃国翰、吕子明留兵团部。陈明仁感觉政工干部太少,写信给肖劲光要求多派政工干部。后来湖南军区抽调了531名政工干部和82名供给干部去21兵团,钟明彪在整编后担任52军政治部主任。52军由起义部队第1军组成,是地方性的正规部队,分别是山东民团、原西北军部队和四川部队。52军的军长是王劲修,副军长是吴林焕,副政委是杨树根,参谋长是周志飞。蓝庭辉是214师政委,江腾蛟是215师政委,曹波生是216师政委。钟明彪后担任军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0960钟炳昌少将简历:
钟炳昌(1915~)江西省兴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新营第3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9区队政治委员,第35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2旅政治委员,华北第20兵团66军197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钟炳昌的故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的某一天,部队到达云贵边境其地,忽然,遭遇空袭,狂妄的敌机竟然超低空地轰炸和扫射,一颗炸弹在钟炳昌身后不远处爆炸了,为了扑救伤员,他倒在血泊中,顿时昏迷过去。经过及时抢救,总算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但由于伤势过重,部队领导人想让他留下来。那时钟炳昌年轻,更多的道理说不出来,但他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跟着党,跟着大部队,不怕死,不掉队,革命到底。
他咬紧牙关,忍住疼痛,拄着拐杖一拐一跛地往前赶。每一步都忍耐钻心的疼痛,每一步都滚下豆大的汗珠,一步步留下的是歪斜的脚印,一步步映出的是坚定的决心。他一往无前地行进着,尽管同志们给了他最大的帮助,但因为伤势过重,他还是无可奈何地从前面的部队,渐渐落到后面的部队,落到那个部队就吃在那个部队,努力跟上新的部队。但剧烈的疼痛,还是将他无情地拉扯下来,他逐渐地远离了最后的部队。为了拼命追赶部队,他极度疲惫,终于体力不支,眼前一黑,一个踉跄,重重跌倒,昏厥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钟炳昌只觉得身上像有千百枚钢针猛扎一般疼痛。他极力挣开双眼一看:一位老大娘正小心翼翼地蘸着盐水,给他擦洗伤口。原来是这位贵州老大娘救了他。钟炳昌深深地感谢老大娘,但表示还要继续追赶大部队。大娘说:部队已经走远了,你伤成这个样子也无法赶路。钟炳昌坚决地说:就是走到天边,也要追上大部队。他挣扎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好不容易摇摇晃晃勉强站起来,可刚一迈步就重重跌倒了。老大娘含着热泪,心疼地扶起他,苦口婆心劝他养好伤再走。钟炳昌也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万般无奈只好暂时留下来养伤。那时节,王家烈军阀部队和地方反动民团,经常像饿虎一样,在这一带山上搜索红军伤病员和长征失散人员,一旦发现操不同口音的陌生人,立即逮捕杀害。为了不连累老大娘,钟炳昌躲在屋后极为隐蔽的一个山洞里,身不能动,但心却时时想着部队,晚上总做梦赶上了大部队,乐醒了一看,还是黑漆漆的山洞。他一边养伤,一边积极准备上路,并让老大娘多方探听红军的消息。
有一天,老大娘兴奋地告诉钟炳昌:红军又回来了。原来,为了甩掉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和敌人虚与周旋,来回兜圈子,又转回到此地。钟炳昌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使他绝处逢生。他紧紧握住老大娘的手,深情地与她道别,并把部队留给他的银元,尽数交给了老大娘,谢绝了老大娘一再的挽留,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崎岖的山道,拄着棍子一拐一跛地去追赶部队。老大娘站在山坡上,为他送行,一直走了很远,钟炳昌回头看时,还隐隐约约地看到老人家高高地站在山坡上,目送他远行。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强忍着不让眼泪滚落下来,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老百姓对子弟兵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和希望。在以后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他脑海里时时浮现出老大娘的眼神和身影,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催促着他不停步地跟着革命队伍向前……钟炳昌终于赶上中央红军,再次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0961钟辉琨少将简历:
钟辉琨(1911~1994)江西省宁都县人。1932年任宁都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科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补充3师3团连长,红28军3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连政治指导员,冀察热挺进军第36支队政治处主任,平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第40团政治委员、团长,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168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第7师师长,军政干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钟辉琨的故事:
钟辉琨是江西宁都人,1911年出生。1932年任宁都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科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补充3师3团连长、红28军3团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连指导员。1938年3月,邓华支队进至平西,建立了3个联合县政府,平西根据地初具规模。5月,宋时轮支队开到平西,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向冀东挺进。7月,爆发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起义失败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挺进军的主力是邓华和宋时轮支队,钟辉琨是宋时轮的12支队36大队政治处主任。肖克的策略是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平北是指北平北部长城内外广大地区。1938年八路军第4纵队曾在此开展游击活动,后被迫撤出。1939年挺进军34大队又向平北发展,也没有站住脚。肖克决定以小部队渗透的办法,开辟平北。1940年1月,钟辉琨率20多名党政干部和一个连的兵力,进到昌平、延庆之间后五村一带,同当地一支游击队会合,很快建立了昌延县政府,并向怀柔、赤城、龙关发展。钟辉琨经过4个月的努力,基本站住了脚。
不久段苏权、程世才和一个团先后到了平北,成立平北军分区,程世才为司令员、段苏权为政委,下辖第10团和挺进支队,钟辉琨为支队政委。1942年平北军分区改称第12军分区,拥有第8、10、40团,钟辉琨任40团团长。1945年2月,钟辉琨升任第12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钟辉琨任冀中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5月,热河军区组建168师,钟辉琨出任师长。
建国后,历任空7师师长、华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副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62侯正果少将简历:
侯正果(1911~2002)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通江县赤卫队分队长,红4军第11师战斗营连长,第36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区队长,红四方面军警通营政治委员,中央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3营政治教导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副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特务团副团长,第4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察哈尔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政干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第2高级步学校副校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第10研究院顾问组组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侯正果的故事:
侯正果是四川省达县人,1911年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丧母,9岁丧父。侯正果兄弟姐妹5人投靠了伯父,以后伯父也将田地、房屋卖净而破产。侯正果为了生活,上山打柴、下田耕地、河边拉纤、抬轿当差,痛苦煎熬。
1933年,侯正果参加赤卫队,接着参加了红军。由于作战勇敢,他担任了新兵连连长,,1934年在红4军31团2营6连任排长,同年到红4军教导队学习,后在红11师师部通讯队工作。1935年,侯正果到红四方面军政治连学习,后到红军大学政治队任区队长。1936年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侯正果担任红军总部警通营政委。年底,他担任中央军委警卫团政委。
1937年5月,周恩来和张云逸由延安到西安,途经劳山遭土匪伏击,侯正果和团长率领全团前往救援。抗日战争前夕,侯正果调任红32军282团政委。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中央军委警卫团改编为前方指挥部特务团3营,他又调回任营政委,以后这支部队改为359旅718团3营。1938年他到抗大,历任队长、副大队长。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特务团副团长,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36团团长。解放战争,侯正果历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校长、北岳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1948年12月,他率领部队进驻门头沟煤矿。侯正果在战争年代参加大小战斗170多次,5次负伤,最重的是第5次,是1945年与日军作战时,被子弹打穿右胸。建国后,侯正果担任唐山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政干校校长,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入朝,任志愿军24军副军长。回国后任24军副军长、65军副军长、石家庄高级步校副校长。
1960年,侯正果晋升少将。同年石家庄高级步校改编为国防部第10研究院,他担任副院长。第10研究院有14个研究所,八千多名科研人员,上万名职工,他负责后勤工作。1965年,侯正果随第10研究院全体将士集体转业,1982年离休。侯正果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去世。
0963侯世奎少将简历:
侯世奎(1911~1976)甘肃省皋兰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第13师38团排长,第39团连长、代营长,第34师100团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警备2旅6团营长,滨海军区第6团副团长,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第5旅旅长,辽东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0师副师长、师长,安东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1月24日在兰州逝世。
侯世奎的故事:
侯世奎是临夏县红台乡侯家沟人。从9岁起即给人放羊挡牛,一家劳作,不得温饱。民国十八年(1929)侯世奎流浪度日。国民军孙连仲部驻临夏,招募新兵,侯世奎无家可归,报名投军。民国十九年(1930)蒋、冯、阎中原大战,侯世奎随军东下,冯军败北,孙连仲部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剿共”。民国二十年(1931)11月,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军,侯世奎参加红军后任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八师某团重机枪排排长。民国二十一年(1932)侯世奎受组织派遣入红军学校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又到红军大学指挥科第三期学习,升任连长、营长。在中央苏区先后参加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侯世奎所在的三十四师,担任红一方面军后卫警戒、收容等任务。11月突破湘江封锁线时,突遭国民党重兵阻击,全师官兵与敌血战,拼死搏斗,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侯世奎负伤被俘,押送衡阳关押,后转押昆明监狱受刑,三年受尽酷刑,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吐露一句红军的秘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呼声日高,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释放了一批政治犯。侯世奎获释后立即从昆明北上寻找八路军,1938年3月到达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转赴延安。侯世奎到延安后,组织派他赴山东敌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七团二营营长。1943年夏任山东纵队教导二旅六团副团长,1944年春调任山东滨海军区莒中独立团团长,1945年初升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纵队第五旅族长、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副师长、师长、辽东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调任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参谋长,参与指挥了甘肃解放初期剿匪反霸斗争,为稳定甘肃局势,维护社会治安,进行土改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调任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离职休养。1976年1月24日,在兰州病逝,骨灰盒被安放在兰州桦林山革命公墓。
0964段士楷少将简历:
段士楷(1919~1991)山西省霍县人。1937年入山西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5团连政治指导员,决死第2纵队政治部干事、敌工股股长,保安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决死第2纵队第5团政治处代主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绥军区独立第5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7军21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场建处处长,空军后勤部营房机场管理部副部长、修建部第2副部长,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修建部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段士楷的故事:
段士楷是山西省霍县人,1919年出生。1937年入山西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5团连指导员、纵队政治部干事、敌工股股长、保安旅政治部敌工科长、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敌工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绥军区独立5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7军2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晋中、太原、西南等战役。
1950年9月,军委去电7军,指名段士楷到空军报到。段士楷离开7军,到第2航校173班学习,这个班的学员有沙克(后授少将衔,空军军训部部长)、刘镇(后晋升少将衔,兰州军区空军政委)、王毓淮(后晋升少将衔,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张雍耿(后授少将衔,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空军政委)等18人,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 段士楷是近视眼,自知学不成飞行,便在领航等航空知识上下功夫。1951年,他在航校结业,任空军后勤部机场修建处处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第一批在朝鲜修建4个机场,第二批在朝鲜修建3个机场,由国内调运水泥5万多吨,钢板36万块,段士楷领导场建处筹措前运。后任空军后勤部营房机场管理部副部长。
1953年夏,段士楷入闽勘选机场,台湾国民党情报工作也是了得,第二天电台就播出段士楷入闽勘选机场的消息。1954年段士楷在福建勘测途中车祸,左臂断成三截。伤愈后任空军修建部副部长。1955年指挥修建福州、晋江、惠安、龙田、漳州、连城机场。1958年,空军后勤部和修建部合并,定名为空军后勤部修建部,段士楷担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修建部部长。
1960和1961年,他参与指挥修建耒阳和柳河掘开式机库。1964年晋升少将。1971年,为准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奉周恩来之命,负责抢修笕桥机场。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965段志清少将简历:
段志清(1914~2000)又名段子清,陕西省延长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第2路游击队第18支队分队长、中队长,红1军团第1师13团副排长、排长、副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连长、副营长、营长,第3军分区司令部4科副科长,第2支队参谋长,第4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13团团长,东北独立第10师2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团长、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钦州军分区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8月1日在广州逝世。
段志清的故事:
段志清是陕西延长人,1914年出生,又名段子清。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第2路游击队第18支队分队长、中队长、红1军团1师13团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参加了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连长、副营长、营长、第3军分区司令部副科长、第2支队参谋长、4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13团团长、独立10师2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团长、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47军140师副师长,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回国后任广西军区钦州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966段苏权少将简历:
段苏权(1916~1993)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独立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热河、承德第11小组代表,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军长,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93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兰文昌。
段苏权的故事:
段苏权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只有14岁。1931年,段苏权担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时,红7军和湘东南独立师在茶陵县的将军山打了一仗,段苏权参与了支前工作。当时在红7军的莫文骅看到支前群众达五六百人之多,风趣地说:“这么多担架队,就是我们参加战斗的红军都负伤,也不够他们抬的。”段苏权先后担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4年由黔东独立团、德江独立团、川黔边独立团和红6军团200多名伤病员组建黔东独立师,全师500多人,段苏权任政委,年仅18岁,当时他还是中共黔东特委书记。黔东独立师当时的任务是坚持黔东根据地,牵制当前敌人,掩护主力向湘西进军。黔东独立师在敌军包围中苦战10多天后,跳出外线,进入梵净山。在一次战斗中,段苏权被冷枪打伤右踝骨,不能行走。黔东独立师出川入贵,遭敌袭击,部队减员到300人,段苏权被抬出战场,一个老乡将他藏在一个山洞里,送给他一些草药治伤。段苏权左脚冻伤,失去3个足趾。段苏权在山洞里藏了20多天后,拖着伤腿,沿途乞讨回到茶陵养伤,以后到了延安。有人认为这对他1955年授少将衔有很大影响,认为他有“上将的希望,中将的资本”。段苏权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教育科科长、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曾率部收复张家口等城市。1945年后,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热河、承德小组中共代表。
1947年5月,段苏权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指挥独5旅和独13旅参加夏季攻势。上黄旗一战,黄鹄显、陈仁麒的独13旅担任主攻,其39团善于平原作战和攻城战斗,不惯于山地作战,不会爬山,不善于先敌抢占制高点。段苏权急调有山地作战经验的詹大南、李光辉独5旅参战,此战毙俘敌300多人。段苏权接着指挥独5旅和独13旅打围场,毙俘敌600多人1947年8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16旅、18旅组建成东野8纵,黄永胜担任司令员。1948年3月,段苏权出任8纵司令员。关于这一段,权延赤在《林彪将将》中描写到:他(程子华)已经见过三次林彪了,就为了坚持一个意见,给八纵换将,推荐段苏权替代黄永胜任司令员。第一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整天打牌跳舞,不干工作。”林彪说:“辽西三战三捷,八纵从地方部队上来不久,黄永胜当司令,半个月歼敌1万6千多人,打得不错。”第二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太霸道,什么都得他说了算。可部队里许多具体工作他又不管,他又要说了算,不许别人管……”林彪说:“不要搞山头,要团结,要能容人。无'度’不丈夫;不是毒,是度量。”第三次见林彪,他不得不说出不愿说的话:“黄永胜在生活作风上实在糟糕,用林总的话讲,他是有'贼心’也有'贼胆儿’,影响很不好……”他举了例子。林彪平平静静地听完,平平静静地说:“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个故事。刘邦问韩信:'我能将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将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没有发火,反而笑了,说'你既然这么大本事,怎么被我捉来阶下,供我驱使了?’韩信不慌不忙说:'陛下不善将兵,却比韩信善于将将呢,所以我被捉到了阶下……’”程子华半响无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林彪用这句话送走了程子华。林彪面无表情地在屋里踱步,一边听程子华谈意见。知情人都奇怪,林彪见了他喜爱的将领和老部下,总是没什么说;对他不喜欢的将领,反而再忙也要耐着性子听完意见。上午,秘书见林彪精神很好,进来报告:“黄永胜来了,要跟林总汇报。”林彪目光不离军用地图,摆摆手:“告诉他,我要睡觉。”下午,秘书见林彪精神不好,满面疲惫,小声报告:“程子华又来了,跟他说你休息了?”林彪目光离开军用地图,两手搓搓脸说:“叫他来,我精神还好。”据“四野”一些老人讲,部队日常管理教育都是罗荣桓负责,林彪不大管,林彪只是一门心思琢磨打仗。他很少与干部谈话,只有冀察热辽的干部例外。因为他对冀察热辽分局及军区有意见,对其领导人也有意见,他们对东北的许多看法不一致。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意见不一致才要多听。”“永胜同志确有不少长处。”程子华尽量客观地说看法:“善于捕捉战机,强毅果敢过人,会打巧仗也能咬牙打硬仗,六次负伤,足够顽强。”他停顿片刻,望林彪。
林彪静气过人,听见和没听见一个样,脚步一直是匀速运动。“但他有个要命的短处:贪享乐好斗狠。他喜欢以己之长凌人,不喜欢别人触其短处。发展下去,对党、对军队、对他个人,我怕都会不利。”林彪继续踱他的步。“苏权同志的特点是忠诚老实,原则性强,组织纪律性强,从不胡来。”林彪还是踱他的步。程子华看不出态度,只好讲下去:“他和永胜恰恰相反,凡事谦以待人,谨言慎行。但也能打仗,长征时就是师政委;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打过漂亮仗。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地方工作都搞过,比较全面。”“讲这么多就不叫特点。”林彪立住脚,终于说话了:“讲特点只能讲一个。”“这个……”程子华沉吟再三,“忍辱负重。”“根据呢?”林彪重新踱步。“任弼时同志讲的。”林彪不语,还是匀速踱步。“长征时,他任独立师政委,负重伤被留下,沦为乞丐。靠讨饭活下来,又找回部队。受审查没怨言,职务安排低了没怨言……”“他自己对来八纵是什么态度?”林彪在桌子对面坐下,这是接近表态了。“他……”程子华略显尴尬,只能实话实说:“不大愿意。”林彪认真看一眼程子华,极轻微地点点头:“好吧,我和荣桓同志谈一下。”高级军事会议要开始了,黄永胜仍然留在林彪房间,胸脯扇个不停。“程子华、李运昌他们搞鬼,安插人!”黄永胜见没了别人,咬着牙根发泄,“段苏权是冀察热辽的人!”林彪平平淡淡地说:“苏权同志来谈过了,他不想去八纵。”“他是装样子!”“他说他对冀热察比较熟悉,那里条件也艰苦,他的长处是能吃苦,想留在那里干。”黄永胜怔怔地睁大眼睛,半天没有眨。林彪起身朝外走:“就这么定了,给你另安排。”“段苏权替我当司令,”黄永胜跟在林彪身后走,余愤难消:“我打的仗他替得了吗?”林彪在门口回头:“他打的仗你替得了吗?”黄永胜又是一怔。从井冈山打到东北,林彪从来没说过什么仗他打不了;他也从来不曾在战场上给林彪丢脸。“你能忍辱负重吗?”林彪再问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1948年11月,8纵改编为45军,黄永胜取段苏权而代之,出任45军军长。林彪把段苏权留在了东北。林彪认为段苏权“弱一些。”段苏权留在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3个月后,罗荣桓同段苏权谈话:“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但你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8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纵队其他领导对你在军事上帮助不大。现在战争主要是讲组织,做做参谋工作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在分配工作上是不妥当的。”这次谈话之后,段苏权由作战处处长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有人将此事报告林彪,林彪说:“我同意的。”1950年段苏权和曾克林这两位东野原纵队司令员到第一航校学习飞行,经过刻苦学习和354次飞行,段苏权通过了雅克─18 单飞空域。但是在高级教练机的训练中,段苏权没有飞出来,调到空军干部部分配工作,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空2军军长。
1951年,段苏权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空军第3军军长。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方指挥所主任、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第二副司令员。1951年11月2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到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检查工作,恰遇空3师、空14师战机在清川江上空与美军F-86大机群相遇。这次战斗由段苏权指挥,当时我军机群高于敌机1000多公尺,刘亚楼介入指挥,要段苏权立刻命令机群下降高度,刘亚楼的意思是“敌人在山上,我们在山下,这样如果敌机发起攻击,我们就可以从山下溜跑”。“不行啊,一旦降低高度,我机群的优势就会丧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段苏权不同意刘亚楼的意见。“叫你降你就降,有什么可罗嗦的!”刘亚楼发了脾气。“不行,降低高度,变利为害,会机毁人亡!”“什么机毁人亡?这是命令!你立即执行!”刘亚楼说。空军副司令员刘震指斥道:“你是不是军人?是军人就服从命令!”苏联顾问也劝段苏权执行命令。段苏权下达了降低高度的命令,空3师师长袁彬和参谋长梁璞在无线电里呼叫,不同意降低高度,刘亚楼夺过话筒厉声下令:“要坚决降低高度!”结果敌机利用我降低高度的空子猛袭,我军6架飞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事后,刘亚楼到空3师做了检讨,但给毛泽东电报中,未报具体情况,只是说“由于组织指挥者失当所致”。 段苏权和空联司参谋长黄炜华不同意这份电报稿,坚持要把失利的真实原因写上。为此刘亚楼勃然大怒:“想干什么?前天,我已经在浪头机场全体飞行员大会上检讨了,难道还要写到电报上向主席检讨吗?”网上流行一时的《三军过后──解放军将领的传说》一文写道:1951年11月段苏权从东北空军司令员任上到大东沟志愿军空司协助刘震司令员指挥作战,他经历了米格─15喷气战斗机同美空军F─84战斗轰炸机和F─86战斗截击机激烈空战的所有阶段。他的指挥经验得到了前线指战员们的尊重,像“一搜索、二接敌、三攻击、四集合、五退出。现代快速飞机作战,实际上是先退出再集合”这样战评总结,当年那些文化程度低,飞行时数只有十几小时的飞行员如同背圣经,几十年后都记忆如初。段苏权是军人,每个军人都渴望战果。他是真正的军人,因为他对战果非常认真严谨。1953年志愿军空司上报战果指出我们的米格─15打美国的F─86是一比一平,即我们损失一架他们也损失一架,这是很不严肃很不科学的。根据段苏权在大东沟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和后来的复查,我们两架拼掉人家一架已是很不错的了,但志愿军空司和军委空军压制了段苏权的意见。谎报军功,事关重大,段苏权克尽职守,再次上报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并附上1953年2月18日到4月28日,24名飞行员40天战绩和损失的原始资料。1953年秋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全国都在庆祝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然而空军的日子很不好过,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肖华为此作书面检讨,志愿军空司主要负责人党内处分和行政降职,空军党委的结论中说:段苏权同志的报告对空军建设是有贡献的,不然战果问题不好交待,完全同意段的报告。此后志愿军空战结果被压缩一半。段苏权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遗憾的是,段苏权同6年后的彭德怀一样为正直和坦率付出了代价。空军党委结论的墨迹未干,1953年底段成为审干重点,重点调查35年黔东独立师被强敌打散到37年段重新归队的那段历史,一调查就是三年。1955年9月全军授衔,段苏权因“有历史遗留问题”被“暂授少将”。段苏权的职务是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1955年,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权延赤是这样描写的:授衔那天,站在他周围的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的的一大批神采飞扬的将军。肖文玖将军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漆远渥将军说:“老段,这一个花你还扛它作什么?”段苏权仍是淡淡一笑:“组织上给的我怎么不扛?”皮定钧将军说:“老段,才让你任个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你还干个啥?”段苏权还是淡淡一笑:“这是组织上决定的,我服从。”相反,《三军过后──解放军将领的传说》的描写是:55年国庆节南京军事学院授衔仪式前半小时,段苏权扯下将官服肩章上的那颗星:不去开会了,这个玩意我也不戴了!我觉得权延赤的描写更合逻辑,否则不会有后来周恩来对他的重用,聂荣臻、刘伯承对他的评价。段苏权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
1963年,老挝人民党总书记凯山向中国提出,派一个工作组去老挝调查研究,帮助老挝革命。外交部拟选调一名有根据地工作经验和掌握武装斗争、有战略思想的少将级干部担任组长,周恩来提出让段苏权当组长。周恩来说:弼时同志跟我介绍过,苏权这个人有办法,能吃苦,能经受挫折,有韧性,对事业忠诚。他在湘赣搞过根据地,搞过地方工作。红军时期当过独立师政委、在四野8纵当过司令,参加过3人小组,跟美国人和国民党搞过政治斗争,现在是高军院的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这个人能上能下,派他去老挝,我看可以胜任。段苏权去老挝之前,晋见了聂荣臻元帅和刘伯承元帅,聂荣臻称他是个“规矩人”,刘伯承称他是“党性很强的人”,“能坚持正确意见,坚持做老实人”。段苏权到老挝之后,到农村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鉴于老挝和越南的特殊关系,段苏权在老挝轻易不提“老挝应该如何如何做”,只讲中国当年是如何做的。在段苏权的影响下,巴特寮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凯山也同意把寮中央的7个乡建成根据地。1964年7月,出访越南的周恩来在河内召见了段苏权,段苏权详细汇报了老挝的情况。当时在老挝经常有敌机的轰炸。有一次段苏权回北京汇报工作,周恩来问他:“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讲得是谁?鼓励去老挝工作的同志要有马援的精神。段苏权在老挝住的岩洞,被称为“老段府”。段苏权以自己身经百战的体会,向凯山和越南顾问谈了战略方针问题。他还到巴特寮基层部队做了调查研究。应凯山的要求,段苏权给凯山讲解过《矛盾论》、《实践论》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凯山称他为老师。
1965年10月,邓小平接见凯山,段苏权在座。凯山向邓小平请教什么叫歼灭战,邓小平说:这些具体问题不要问我,你问段苏权就可以。他当过军长,打过不少歼灭战,他可以回答你。邓小平指着段苏权说:他是打过多次仗的人,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的,是个将军。现在没资格当将军了,因为没有军衔了。他现在的官衔只能是组长。1965年12月3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凯山,段苏权作陪。凯山告诉毛泽东,段苏权的工作组给了他们很多帮助,毛泽东问段苏权:“段苏权,你在平北工作过吧?”文革开始后,毛泽东接见回国参加文革的驻外使节,毛泽东对段苏权说:“苏权同志也认识么,你是大青山的吧?”段苏权欠身回答:“主席,我是平北。”“噢,是聂帅领导的。抗日战争,晋察冀的工作搞得好。”
1967年,中央决定将驻桑怒工作组改成桑怒联络组,段苏权回国,1968年联络组撤回。“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揪军内一小撮”。有人说:“段苏权也不能放,他在东北夺过黄总长的权。”黄永胜摇头:“那是程子华,不是段苏权。不要动他了,那是个老实人。”吴法宪说:“他才授个少将,是低了,可是他从来没跟老帅们讲,这样的人不要再搞他了。”段苏权淡泊宁静,按于本分。有一次他到昆明出差,没有找熟人,悄悄住进招待所,在入住登记时,他在干部级别一栏据实填了6级,服务员不相信,自作主张改成16级,并把他安排在一个3人房,段苏权竟然听之任之。段苏权回国后历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委。
0967段思英少将简历:
段思英(1917~)陕西省延川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224团民运干事、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营组织干事,冀鲁豫支队2大队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第4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第1团政治委员,第7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3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独立第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30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铜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贵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段思英的故事:
段思英是陕西延川人,1917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陕北红军学校学习,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224团民运干事、连指导员。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98团营组织干事、冀鲁豫支队2大队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4团政治处组织股长、1团政委、第7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第3支队政委。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独立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4军30师副政委。参加了出击陇海路,鲁西南、睢杞、淮海等战役。建国后,任贵州军区分区政委兼中共铜仁地委书记、师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后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3军政委。
13军的前身是红军的红31军、八路军129师386旅、中原野战军4纵10旅、13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1930年12月,六霍、商南起义的红3师一部和红2师两个连及六霍补充营合编未红1军3师7团,共500余人。1931年1月,7团改称红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未教导2师3月,与鄂东警卫2团组成红4军12师,10月,以12师师部和34团为基础,加上红10师28团、红11师31团,组成红25师73师。1933年,73师扩编为红31军。1937年8月,红31军改编为129师386旅。1945年,386旅改编为中原野战军4纵10旅。1949年,中原野战军4纵10旅、13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组成了第13军。13军在河南省组建后,转战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最后到了云南。
1967年12月,昆明军区党委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呈交《关于在部队中肃清大叛徒薄一波影响的报告》,报告中说:“必须在部队中彻底肃清叛徒薄一波的流毒,坚决支持革命群众起来揭发批判,一定要把薄一波的死党揪出来,同时要求军区党委成员和其他过去与薄一波有过来往或知道情况的干部应当向党作交待。”12月27日,周恩来、康生、谢富治在北京接见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军区领导干部时,康生说:“要分析一下,有的人要在13军、14军肃清薄一波的影响,他们形式上是反薄一波,实际上是扩大薄一波的影响,起码可以说是形'左’实右。这种口号是彻底瓦解解放军,是自毁长城。”周恩来说:“这是别有用心,”康生说:“毛主席是信任13、14军的,派他们守边疆,怎么能说是薄一波的队伍?13、14军要挺起胸来,不要怕,要稳下来。毛主席、林副主席、中央信任13、14军。有人提出把13、14军说成是李成芳的部队,说成是李成芳的死党,是保李成芳的势力,要坚决反对。13、14军是毛主席的部队,要把这些打电话告诉两军,但不能以这个去压别人,压对方。”12月31日,毛泽东接见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军区领导干部时,13军军长吴效闵和政委段思英均在座。实际上13军是倾向于“八派”的。云南省和昆明市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段思英担任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常委、昆明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段思英后来担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
0968段焕竞少将简历:
段焕竞(1911~1998)湖南省茶陵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茶陵县游击队排长,红18师第52团副连长、连长,湘赣军区红五团营长,湘赣游击司令部游击大队参谋长兼第1支队支队长,红5团代团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营长,团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6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2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旅长,第11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9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10月19日在南京逝世。夫人李珊。
段焕竞的故事:
小时候,读过一篇回忆录《坚持在湘赣边区》,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他与李发姑的传奇婚恋,以致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段焕竞少将。文革期间,将军的名字消失了。文革后,在报纸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那时他已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了。
段焕竞,1911年出生于湖南茶陵。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段焕竞在红18师52团担任过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34年7 月下旬,活动在湘赣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奉命西征,留下来的地方武装大约还有5000人。红军主力部队临行之前,湘赣省军区司令员王震把正在红6军团随营学校学习并担任政治大队大队长的段焕竞叫去,拍着他的肩膀说:“书暂时不能念了,你带大家去红5团。从现在起,你的职务是红5团的营长。”从红6军团西征之后的8 月起,湘赣省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就开始了。10月,湘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率领党政军机关和红5团离开永新,进入武功山内。1934年旧历年底,省军区司令员彭辉明战死,武功山斗争进入极其艰苦的时期。红5团的政委也叛变了,敌军进剿,天寒地冻,缺衣少粮。伤亡和失散的人渐增多,却没有补充。1935年春,段焕竞所在的红5团,已经由原来的1500余人减少到不足600人,而进山以前的5000 人马,总数加起来也不到1500人。1935年4月下旬,段焕竞他们离开莲花县柑子山,踏上南下的征途。两个月的千辛万苦,拼生搏死,他们非但没有在湘南站住脚,反而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部队丧失殆尽。等他们不得已再回到武功山里时,出发时的800人连段焕竞在内还剩下18人。
1935年6月,湘赣棋盘山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湘赣三年游击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段焕竞被选为临时省委常委,临时省委将部队分编为三个大队,以后扩充到6个大队,段焕竞是湘赣游击司令部参谋长兼一大队大队长,刘培善任政委(后授中将衔)。1936年底,武功山已重新成为红军游击队自由来往的地区。游击战的范围逐渐向山下村镇扩大和深入,兵力不断增强,湘赣独立团番号恢复,段焕竞兼任独立团团长。1937年农历正月十五,他们乘“闹元宵”的时机,袭击永新城西北大镇澧田,此后又长途奔袭安福县的大镇洲湖,枪毙敌县长,使得江西守敌大为惊恐。在这次战斗中,段焕竞腿部中弹负伤。1937年秋,陈毅上山,找到刘培善和段焕竞。因为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加上陈毅的介绍信没有抬头,没有公章,刘培善和段焕竞始终不信任陈毅,只能把他送到谭余保处。不久,坚持湘赣游击根据地的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2团,段焕竞是2团的营长。
1938年夏,段焕竞率部与丹阳抗日自卫团司令管文蔚会师后,便积极寻找打击日寇的战机。段焕竞与管文蔚有一次谈到,位于沪宁线的丹阳、镇江之间有个新丰站,站里驻扎着一个中队的日军和少数伪军。气焰十分嚣张。他们主张首先消灭这些敌人。作战计划得到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批准。他们决定在7月1日晚上,由管文蔚率自卫团对日军控制的铁路、公路和电话线进行破坏,段焕竞等指挥一部分主力,对新丰火车站先围后攻。当夜,段焕竞率部向新丰突击。新四军突击队摸进车站,把日军挂在墙上的枪一支支摸出来,不料碰响了日军在车站安置的警铃。日军从睡梦中惊醒后,赤身裸体与我军混战一场,双方互有伤亡。新四军主力从外猛攻,车站里到处是日军尸体。战斗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日军死守在碉堡式大楼里顽抗,驻守镇江的敌军闻讯后,开始向这里增援。恰巧那天新四军带有煤油,段焕竞想到“火攻”两字,于是找来干柴枯草堆在火车站的兵营墙下,浇上煤油点火。顿时冲天大火将兵营烧成一片火海,敌人的火力点变哑了。两小时后,得胜的新四军迅速撤出战斗。这一仗歼灭日军1小队4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迫使南京到上海的铁路一天多不能通车。段焕竞历任2团参谋长、6团团长、1师2旅副旅长。1940年,段焕竞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解放战争时期,段焕竞任华中野战军6纵副司令员、华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11纵31旅旅长、11纵参谋长、副司令员、29军副军长。建国后,任29军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1953年,段焕竞入朝,在38军任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回国后,历任29军军长、28军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段焕竞1998年去世,骨灰安葬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院内。
0969段德彰少将简历:
段德彰(1913~1999)原名段箕权。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特科学校政治教员、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军大学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西峰县工委书记,陇东特委统战部部长,陇东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热东地委书记,冀东党校组教科科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6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1月16日在上海逝世。
段德彰的故事:
段德彰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13年出生,原名箕权。读过6年私塾和6年小学“洋学堂”,在家乡被乡亲们称之为“先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段德彰1932年参加红军后,被送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第4期学习,后转到第5期学习。不久学校开办军政教员学习班,他考取政治教员学习班,学习苏维埃建设专业,1933年8月毕业后,留在瑞金工农红军学校任教,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0月,中革军委下令分编工农红军学校,以红校工兵营、炮兵连、重机关枪连、防空和装甲连为基础组建红军特科学校,段德彰任该校工兵营1连政治指导员和政治教员,稍后调到校部任指导员,后来调到炮兵营任政治主任教员。当时在学校生活很艰苦,经常吃不饱饭,段德彰就和几个教员提着用松火点燃的火篮子,晚上到稻田里抓青蛙充饥。离开红军特科学校后,段德彰在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任宣传科科长,红军大学营政委、团政委。也许因为他参加红军前做过地方地方工作,又学过苏维埃建设专业,整个抗日战争,段德彰都在地方工作。解放战争,他在东北担任过地委书记、党校科长,后回到部队,担任东北野战军9纵副政委、46军副政委。建国后,段德彰历任海军青岛基地政委、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委、南海舰队政委。段德彰在海军青岛基地担任政委时,苏联向青岛基地派了首席专家,第一次见面,基地司令员易耀彩向首席专家介绍段德彰和基地参谋长杨国宇,首席专家无礼地打断了易耀彩的介绍,出了一道数学题让杨国宇做,杨国宇和易耀彩、段德彰都不会,场面十分难堪。沉默了一会儿,段德彰斯斯文文地对首席专家说:我们三个都是穷孩子,从小就当红军,没上过大学,也没有当过海军,今后请专家多帮助。
1952年,段德彰升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在海军开展了立功创模活动,筹办了海军首届英模代表会议。离休后的段德彰,每年都为希望工程捐款,先后资助了10名失学儿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去世。
0970洪水少将简历:
洪水(1906~1956)原名武元博、阮山。越南河内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广东省东江游击队连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34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学校工农剧社社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晋东北地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抗敌报社社长、宣传科科长。1945年应越南劳动党之邀赴越南参加抗法战争,任第4、5战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1年回中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0月21日在越南河内逝世。夫人陈剑戈。
洪水的故事:
开国将帅中,有一位越南人,名叫洪水。洪水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1908年10月1日 出生于越南河内一个房产主兼地主家庭。5岁进入法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15岁就读于河内北圻师范学校,毕业后,只身去法国寻求真理,在那里结识胡志明,成为胡志明的亲密战友。不久洪水回越南,从事学生活动。1924年,胡志明来到广州,他号召国内以及旅居国外的越南爱国青年到广州来。洪水响应号召,放弃了优裕的家庭生活,于1925年初到达广州。他认识了周恩来、李富春、蔡畅、陈延年、陈乔年。他和黄文欢、范文同等一起参加了胡志明主办的越南革命青年训练班,成为越南早期的共产党人之一。在课堂上,他认识了讲课的教员毛泽东、刘少奇、彭湃等。训练班结束后,经蔡畅介绍,进入黄埔军校,成了一名黄埔生,他是第4期步科,和林彪同班。1926年毕业后,留在黄埔军校工作。
1927年,他毅然退出国民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1日,洪水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洪水随聂荣臻、叶剑英到香港,后由越南党组织安排随胡志明转移到泰国。1928年6月,在胡志明的指示下,洪水再次来到中国,先在香港海员工会从事工运,后到广东东江参加了东江游击队,任连政治委员。洪水还有个名字叫鸿秀,同志们认为这个名字太女性化,洪水看到国民党一张传单说红军是洪水猛兽,就改名为洪水。1930 年4月,他调到闽西的红12军,先后任政治部宣传科长、34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历经百战,成为红军中一位出色的政工领导干部。1932年10月,洪水奉命调进中央苏区首都瑞金,进入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后留校担任教员。当时洪水非常活跃,他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剧社──工农剧社的社长。经常教唱歌、跳舞、弹琴,编剧演戏。
1934年,洪水以少数民族京族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洪水认识到毛泽东的路线才是正确路线,因而坚定地支持和跟随毛泽东,抵制和反对“左”倾错误路线,结果被“左”倾当权者打成“高级特务”,开除党籍。但洪水毫不屈服。在朱德、刘伯承的关心下,他调进红一方面军陈赓干部团,参加了长征。洪水是红一方面军参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省卫生学校宿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