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候,和孩子说不想听大道理,只想被宠成孩子就一定没有

教育孩子要让孩子懂道理,不能让孩子太无知,当父母的值得一看!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方面的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失败,意味着家庭教育失败。一旦孩子不能接受家长,家长无论出于多么良好的动机,制定多么远大的目标,最后还是无法达成愿望。在沟通的认识上,家长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最常见的一种误区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说教。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人生经验不足,给孩子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从教育效果来讲,是有效的。但讲道理的方式并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不明事理,自己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给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理”说透了,孩子就会听从家长的建议,按家长的意愿去做。其实这是个误区,把教育简单化了。让孩子明理,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特征,然后考虑适合哪种教育方式,而不是把讲道理当作万能的钥匙。正面讲道理没有效果的时候,可以尝试下面几种教育方式。用规则代替道理表妹跟我抱怨:最近一段时间,琪琪吃完晚饭后就一直看电视,表妹给她讲道理,说要先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琪琪听完答应着,但一直不动。表妹再催,琪琪就说:“我只看一小会儿就去写。”表妹就让她再看一小会。过了一会儿,琪琪还是黏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表妹继续讲道理。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的飞逝而过,直到接近睡觉的时间,琪琪才匆匆忙忙写作业,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道理与实际行为之间是有距离的,父母要帮助孩子拉近这个距离。只讲大道理,却不让孩子操作具体行为,是父母的常见误区,其作用是怂恿孩子狡辩。就像琪琪,她觉得妈妈的建议原来可以当耳旁风,于是口头上不反抗妈妈的建议,行动上却不执行。孩子的这种“软抵抗”策略比较隐晦,家长需要识破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孩子的执行力。我告诉表妹可以对琪琪提出的“一小会儿”来个明确界定,例如十分钟或十五分钟,那么琪琪就没有了狡辩的余地。另外,还可以提前两分钟提醒琪琪,给她一个心理缓冲,时间一到,立刻关闭电视机。这个时候,要少讲道理,因为道理孩子似懂非懂,她需要的是家长帮助她管制。用故事、比喻等代替大道理小雨上一年级了,但字写的非常潦草,妈妈给他讲了许多字写好有多重要的道理,但小雨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字写得乱糟糟。小雨妈妈一个在幼儿园工作的同学来到小雨家,听小雨妈妈讲了小雨的情况后,微笑着说:“我来试试。”她把小雨拉到自己身边,亲切地说:“喜欢听故事吗?”小雨一听说讲故事,来了兴致,用力地点点头,眼里闪着期待的光。“有个博士生,很有学问,毕业了要去找工作,他来到考官面前面试,却穿着邋遢,蓬头垢面,衣冠不整,鞋子穿反了,扣子扣错了,像个乞丐。你说,如果你是考官,你会录用他吗?”“当然不会了,他那么脏,穿的那么差劲。”小雨边笑边说。“你知道吗?”小雨妈妈同学接着说,“那个博士的外表就像你的字,一个人的字如果这么乱,肯定给人的印象不好,现在招聘单位也要看一个人写的字漂亮不漂亮呢。如果平时不注意把字写好,将来就吃大亏了。”经过小雨妈妈同学这么一说,小雨似乎明白了,第二天,写作业得时候,写得明显比以前认真多了。小雨妈妈喜上眉梢。故事、比喻相比于一般的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更好理解和接受,往往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当讲道理这条路不通时,试着给孩子讲个故事吧。沟通是双向的,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有的家长抱怨:“我给孩子们讲的话他总当耳旁风,不知讲了多少道理,讲的口干舌燥,还是不管用。”其实不少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时,确实是在讲,但却是他一个人在不停的讲,孩子只是坐在那里“听”,甚至没听进去。家长根本不管孩子的反应,不顾孩子的感受,这种单向沟通效果是不好的。沟通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家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自始至终充当主角。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信息反馈。比如,讲了几句话后,家长可以问:“如果你坚持那么做,结果会怎样?”如果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会有什么想法?“这样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给了他们思考时间,沟通才有效果。改变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有个家长跟我反映,她女儿上小学时很懂事,叫做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孩子都乖乖地听。自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她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摔门走开。家长很委屈地说:“她简直反了!多说一句都不行,讲道理也不听,我哪儿做错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了,希望大人把她当大人平等对待。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却停留在孩子的少儿期,还在沿用以前的说教、命令式等沟通方式。用不变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去应对变化中的孩子,致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引发了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的孩子叛逆。家长要及时转变角色,变指挥官角色为朋友角色,变命令为商量,尊重孩子人格,进行平等的、民主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心灵沟通,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古人云:有理走遍天下,但那是对明理的人说的;对于懵懂无知的孩子,有时候一味的讲一些大道理就不一定管用了。有一种幼稚叫“只讲理”,有一种智慧叫“会变通”,希望我们做智慧家长,育优秀孩子。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别傻傻讲大道理了,父母做好这3点比啥都强!
关心宝贝每一天
很多家长也知道对这段时间的孩子不能打骂,可是当孩子出现各种青春期征兆的时候,就有必要跟孩子讲讲道理了,可对于这段时期的孩子,你觉得讲大道理,他会听吗?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别傻傻讲大道理了,父母做好这3点比啥都强!
第一点:平时说话的语气避免所有的命令式
在生活中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所有的话千万都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这个时候的孩子在心里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已经,自己也是有自己的想法跟主见
这时候也就是很多家长口中常说的“以为自己的翅膀硬了”,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平起平坐,就是尊重!不管你是谁,在这段时间对孩子一定要记得不要命令,可以建议,孩子不去这样做你也不要生气!
第二点:在家里多放一些轻缓的音乐
一般孩子产生很强烈的叛逆时候,其实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内心的压力!多在家中放一些轻缓的轻音乐,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压
而且在孩子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也会因为这音乐的节奏而变得没有那么激烈!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好!
第三点:拒绝唠叨
孩子越是叛逆,现在的家长就越是能唠叨!但对这个时候的孩子千万不要唠叨,你越是唠叨,他的内心就越是烦躁,反而也不会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事情只说一遍,并且简单易懂就好,你越说你的情绪就会越烦躁,而孩子越听也就会越叛逆,青春期的时间也就会越长!
点击展开全文小故事大道理 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故事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 妈妈育儿网
>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故事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吧!这句话主要意思就是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可以看到孩子长大以后的性格发展将如何,比如说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有脾气暴躁,叛逆心比较强的趋势,那么在他长大以后,这种性格就会体现的更加的明显!在宝宝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大概的看出来这个人的品行如何,将来会有什么样子的发展,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是有点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根据后来的研究表明,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对于宝宝来说,3岁和7岁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点,三岁之前的宝宝独立的自我意识发育的还不是很完整,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有什么陋习或者是不好习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可是家长们如果置之不理,或者是没有注意到,那么就很难纠正过来了,并且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过去发展的越来越严重~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教育了~可是说到教育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表示非常的迷茫,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因为三岁的宝宝真的太小了,你和他讲道理,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听得懂啊~之前有给大家介绍过,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就可以给他们将一些蕴含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既起到了陪伴的作用,又增加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把教育意义一起讲给孩子听,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让孩子变成一个讲道理,正直且善良的人!那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收集了一些,大家赶紧来讲给孩子听吧!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学龄前教育视频教育孩子大道理没用,日常教育最有效
教育孩子需要的不是每天听父母、家长讲大道理,而是应该多多的从日常生活中来教育孩子。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都是对孩子讲大道理,说要有礼貌、要遵守交通规则、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等,这些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效果,孩子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依旧照样该怎么做怎么做,该怎么玩怎么玩。大人平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让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大人首先做好示范。平时也要把礼貌规矩做好,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也要学习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上孩子的成长脚步。家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赶上孩子的成长,才能与孩子有更多的语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很多问题家长可能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家长如果不学习,是无法树立起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让孩子保持好奇心
生活中很多的孩子都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对各种事物都有好奇心。家长不要压制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打断孩子的对新奇事物的思索。孩子可能会把东西扔的到处都是,也会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但这样也不要过分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去做。
如果喜欢熊孩子文章欢迎订阅我们!
也可以搜索微信公众账号【熊孩子网】:ruitong-edu,加入我们!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熊孩子微店
熊孩子故事机
今日搜狐热点【为人处世】浅谈很多好孩子是怎么被逼疯的【家庭教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265贴子:
【为人处世】浅谈很多好孩子是怎么被逼疯的收藏
生活中我帮助过一些孤僻的人,包括少数被逼疯的网友。发现根本原因很相似。总结以下几类:(1)道德绑架。长辈强加思想,不顾孩子实际需要,不服从就打骂。→刚开始孩子不在意,过去也就过去了。→但长辈思想不改,即使孩子提建议也不放在心上。多年下来、频发,绝对超过佛能忍的三次。→导致:所谓“亲情”已经荡然无存,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但家长仍经常拉着孩子走亲戚。同类事仍继续发生。→导致:孩子性格恶化。(2)家人、亲戚思想封建。很多长辈不会处理矛盾。这跟学历无关。→当长辈和孩子发生矛盾时,总是一口咬定是孩子不懂事。→孩子解释,没人听。→次数多了,导致:孩子忍气吞声,对长辈失去信任。→次数继续增多,导致:孩子忍无可忍,但无法反抗。→同(1),长辈从来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即使反思也不改。→进一步导致:孩子被逼疯。(3)同龄人的广泛习惯。包括团聚,以及很多交往。现在很多人的圈子太明显了,从来不管那些被动孤立的人。很多人都在玩手机、聊闲话。那些不爱玩手机、性格内向但思想正经的人却被孤立,几个小时没人说话,换成你难道不会疯? ——曾经有个实验,把几个人分开、单独关在空屋子里,什么也不做。记得好像都坚持不了一小时。(4)以成绩衡量人的同龄人。这类人不少,特别是高中。不知谁把他们教育成这样:只跟学习好的交往,但从来不帮助学习不好的。导致成绩差距逐渐增大,很多有极大潜力的也被埋没。这些以成绩衡量人的人,《中华美德》学到哪里去了?!(楼下举例,身边的实例)
教育在线,学习成绩差?学习没目标?满分学霸做榜样,历届考点全掌握,教育在线,40000精英老师1对1针对性教学,查缺补漏,!
除了我在“【为人处世】别再用大道理处理问题了,那些大道理是个人都知道!”里举的那些,还有:(发这些例子,我经过他们同意了)①小周对家长连续几年的封建教育思想不满,包括心情不好就拿小周当出气筒(次数绝对超过佛能忍的三次,下同)。某天,这类事再次发生,小周用商量的语气提提意见,但家长却发更大的脾气,把小周逼疯了,就让小周滚出这个家。②小吴身上连续发生多年的封建道德绑架,每次向亲戚诉苦,但每次无论发生了什么,得到的都是那些大道理(详见:本楼提到的上一个主题),听到最多的就是“那是为了你好。”小吴一直忍着,因为他没有一点反抗能力。今年他向我诉苦。事情是:因为考虑到家长的睡眠,小吴全面考虑整个家庭,绞尽脑汁做了一些事。但家长还不讲理,继续找理由挑刺、发火——他之所以不跟家长商量,是因为家长不会跟他商量。同①,小吴也差点被赶出家。他在微信群向亲戚诉苦,但亲戚也有封建的,有一个还说:“家长是为了你好。”——吐血啊!用脚趾头想想,小吴为全家做事 是谁为了谁好?难道 家长把他赶出家门 是为了他好?被家人、亲戚逼疯,不得不向我这个从来没见过面的网友诉苦,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我只是个网友,除了听他们诉完苦、分析出导火索、再一起想办法以外,不在他们身边的我还能做什么?很多长辈为何不好好考虑,所谓的“亲情”到底是什么?你们是养孩子还是养奴隶?
楼主说到人心坎上了
养的是个孩子最起码有自己的思想,能有一定的责任和担当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教育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