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求职工作经验对话,凭什么来求职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将应届生论坛分享给朋友:
关注应届生:
查看: 17998|回复: 78
地区经理, 积分 8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6 积分
【转,作者:吴汉辰】
在我还没开始从事大学生择业咨询工作之前,我就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呢?可以肯定的是:绝对绝对,不是能力问题,也同样不会是经验问题。
所谓经验问题,所有人都是从学生——实习生——正式工这个程序过来的,所以企业在招人的时候也不会非常脑残地只要“有经验者”,而忽略那些可塑性更强的“职场新人”,在应届生招聘会上增加“有经验”这条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方便筛选出那些“有自信”的应聘者。
至于能力要求则更是扯淡,三个月的实习期真的能超过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校学习吗?显然不会,大学生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把知识转变为技能的职业效率,但这与能力无关,只是需要阅历而已。真正必需专业方面的能力的话,企业自然会出钱出人对你进行培训,那就已经不是应届生普遍接触的“基础职位”了。所以企业在招聘应届生的时候最为看重的是品性,毕竟这东西才是没办法进行“再培训”的。——甚至你反应慢点、笨点都无所谓,毕竟我们是招工,不是招“人精”。
& &既然不是现在最最“流行”的能力原因和经验原因,那又是因为什么呢?要说引导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们从自身上找原因来解释这个问题,肯定是为了故意减轻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这是诛心之言,我相信大学教育者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未来能够出人头地的。特别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达成了业绩目标之余肯定也是在苦苦探索如何能够帮助这些相处4年的孩子们。只是不得其法而已。
& &前两天我跟一个大学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一起给他的学生们做了个模拟面试,刚进行一半的时候辅导员就跟我感叹:以前没有做过类似的活动,还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如此严重,我要是企业的人事经理,我也不要他们,哎哎哎哎~~~这个辅导员也是做学生就业工作的,和大多数学校的就业老师一样,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求职顺利,平时没少讲一些就业政策、面试技巧之类的东西。但是学生的情况依然不见变化,明白的早就明白了,不明白的始终不明白。何解?
&&只要是在外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就会有明显的优势,不论他的工作经历来自实习、学校里的社会实践、学生会的外联工作还是那些工作过三个月再跳槽的“往届毕业生”。在学校里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没显得多么与众不同,但在进行面试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面试官都会倾向于这些同学,哪怕他之前的工作和他求职的目标完全无关,甚至忘记在简历中写上自己的工作经历,面试官也会“一见倾心”。促销员的兼职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论什么求职工作,这种经历都会让面试官眼前一亮——但其实这种1-2周短期兼职不可能培养出什么“能力”,对吧?那就是说,依然是一个“工作经验问题”?
& &仅仅解释为“有经验优势”的话,太也类似有关部门的作风,这对错过兼职机会的同学不公平。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看看这么短的“工作经历”中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同一个人从芸芸众生一下子变成了“具有相对优势的求职者”。
& &我们先看一个招聘信息的例子,我找到一个很通用的招聘信息,把其中的学科要求和能力要求换个名字就适用于大多数职位。
销售区域经理
1、男,本科及以上学历,工程学科背景、1-2年以上技术经验者优先。
2、性格外向,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和谈判能力;
3、具备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良好的品牌及营销策划能力;
4、能适应长期出差。
& &看看有经验的人和没经验的人差在哪里?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学历问题、不是性格问题,不是出差问题,更不是性别问题。这些内容并不是短期兼职能带来的,至于1-2年相关经验,其实2周经验和没经验的人比较,不论熟练度还是人脉资源差距也不大。那么就只剩一个内容了:具备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哈,说了那么多,终于到了核心的地方。是的,客户服务意识,概括点说,“服务意识”再简洁点,“意识”。没错,学校里面多数同学是没有机会学习、并且适应“客户服务意识”,对此的认知仅限于“哎呀,那个食堂大婶太凶了,有什么可牛的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学校里的就业老师很难发现学生的具体问题,因为老师和同学都是处在同一种“非职场”环境中。但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当你开始求职,走入职场的那一瞬间开始,你就是那个凶巴巴的食堂大婶了,给你面试的HR、你今后的同事们、领导们、你的老板,都是那些拿着饭碗等着打饭的角色——不同的地方是,你只有一个食堂可以打饭,而他们的选择非常多,额,大概有几百万个选择吧。
&&能够理解意识对求职的帮助呢?这么说吧,你的打饭窗口整洁明亮,你的形象好看又大方,你标注出了你所卖菜品的分量、价格、配料比例、大厨风格、原料来源,你打菜足斤足两,在明显位置写出了你的营业时间和外卖范围,还有每日一汤赠送!你觉得那些食客有可能不来照顾你的生意吗?同样的,你的求职也应该是这个流程,这样才能把那些HR们吸引、接纳、肯定你。
&&但是现实情况中,多数大学生是这样做的:拿着一份跟所有人写的都一样的简历(就好像是那种通用菜谱),用大家都用的方法投递简历(把小广告插到人家的门缝里面),穿着运动装到达面试地点(食堂大婶穿睡衣上班),用背诵简历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再说一遍人家已经看过的菜谱),然后告诉HR“额,大约是宫保鸡丁吧,也可能是酱爆的,反正有鸡肉,应该是咸的,我觉得分量不少,价格我没想好,你一般给多少?外卖的话,我想我要跟家里商量一下。”——没错,HR用30分钟的时间绞尽脑汁也只能从你们嘴里挖出这点儿东西,换位思考一下,你当HR的话,外面还有30个以上的选择的时候,你会冒这个险吗?
& &让我们看一下那些熟练的职场人士在跳槽的时候是如何求职的:做一篇重点突出的简历(主厨推荐菜!大特价!),发到那些同行的圈子中去(大众点评网4星半推荐),穿着适合职位特色且符合自己风格的服装(全身厨师装、高高厨师帽、桃心形粉红墨镜),告诉HR“我这主要提供正宗川菜,我是山东人,在成都学的厨艺,所以我做的菜适合喜欢川菜的山东人吃,我做菜味道其实很一般,但是装盘很华丽,我笑的时候胡子会抖,食客们很喜欢我,有不少老顾客,我的块头很大很能吃,我还喜欢喝酒,所以我的工资要求不会低,但是我能帮助买酒的同事分辨假酒,我超爱摇滚乐,开员工大会的时候我可以上很棒的节目。”——看起来很多很复杂吗?他只需要十来分钟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全都告诉HR,于是HR非常高兴自己的工作变得有效率了,他不需要碰运气,只需要YES/NO。
& & 这个例子希望你们明白,重点不在于你的实力如何,注意上面的例子中,那个带墨镜的厨师其实没说多少他的专业本领,不是吗?重点在于你是否能够体谅你对面的人的感受和难处,比如说HR。你在面试的时候,HR就是你的服务对象,他需要你帮助他提高他的工作效率,仅次而已,而这就是那些工作过哪怕2周的人,和其他同学相比,最大的差别——他们愿意,而且知道如何帮助HR快速了解自己的价值。
& &&&对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同学来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价值的话,那么你应该求助于那些有经验的人,比如你的父母、长辈、同龄人中已经工作了的人、学长、老师,只需要问问他们,在他们的工作中,他们用到了哪些的知识和技能,你只要问过10 个人,你对职场的了解就不会比那些兼职2周的人差多少,剩下的就是利用这些了解到的标准来分析你自己,这个工作没人能帮你。
求职中,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中层管理, 积分 2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 积分
不错的文章~!
职员, 积分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 积分
很受教的文章,赞一个!
高级管理, 积分 7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我当时请教的就是老师和已经工作的学长
项目经理, 积分 2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有道理, 与人交往时sense还是最重要的
项目经理, 积分 1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还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还没有说得让应届生们明白
项目经理, 积分 2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其实啥也没说。。。
职员,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好,挺有个人见地的,鼓掌
高级管理, 积分 4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2 积分
关键是人太多了。。。。
职员,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很有道理,求职也不能太懒啊,呵呵
求职中,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总经理, 积分 18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非常有道理。观点很新颖
总经理, 积分 15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3 积分
找到工作不难,甚至可以找到很多工作,难得是找到自己想去的那一家
地区经理, 积分 7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4 积分
讲的内容是针对专业素养的HR,试问很多HR都很有专业素养?
项目经理, 积分 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观点不错,方法新颖。非常棒。这个看完之后,真的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职员,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恩,很重要的“意识”能力,受教了,谢谢~~
项目经理, 积分 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职员,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职员, 积分 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 积分
确实是,平时在学校多锻炼一些,对以后走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站长推荐 /1
Powered by1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将应届生论坛分享给朋友:
关注应届生:
查看: 62904|回复: 252
& &&&这一篇权当做求职的入门初级读物,或许对于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的朋友来说显现了一点。
  故事先从昨天下午的一次面试说起,来面试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85年的,男生。一见面印象就不太好,稀疏的胡子长长短短地留着,脸上很油,头发窝在脑袋上,看不出发型,眼镜片上乌蒙蒙的,我非常怀疑他能不能看得清我,好在从头到尾他都没看我一眼。他的表情一直让我摸不透,好像是那种不太高兴的表情,微皱着眉头,常常有那种“这我也没办法”的表情。
  按耐下有些不愉快的心情,我还是开始正常给他面试,对于刚刚进社会的大学生,我也没报太高期望,但几个问题的问答还是迅速让我对他失去了兴趣。
  “你说你在XX单位实习过对么?”其实简历上写了他在三家单位实习过。
  “恩,对。”
  “那YY单位呢?”
  “恩……”不知道他为什么开始支支吾吾。
  “你到底有没有在YY单位实习过?”
  “有,就是讲去离子水的 ** ,他们都跟我们讲的。”
  “哪个科室的人和你讲的?”
  “………………很多科室的。”
  “那究竟是哪些呢?”
  “我也搞不清楚。”
  “……”
  “好吧,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特长是什么,也就是你凭什么在这社会上安身立命?”
  “……没什么,……我体育比较好……恩,对了我电脑比较好……”
  “好吧,说说你对我们公司有用的特长。”
  “……其他也没什么了,我大概责任心比较强。”
  “你责任心强表现在什么地方?”
  “反正,交给我做的事情我都会尽力去做。”
  “交给你做的是你尽力去做不是应该的么?难道交给你做的事情你不尽力才是正常的?”
  “……”
  到了这里我已经失去了耐性,问他他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于是他开始和我谈薪水的事情。
  “你们公司的薪水一般是多少?”
  “这,相差比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那象我这样的呢?”
  “你能做什么呢?我总要根据你能做什么来考虑薪水吧?”
  “反正应聘这个职位的应该总有个大概的薪水吧?”
  “这个岗位,我们刚入职的员工从一千多到三千多都有的,情况不同。”
  “一千多,大学本科的太低了吧?”
  “我说也有三千多的,可是大学本科并不代表更多薪水哦。”
  “你们是不是都喜欢选专科的?我去应聘会上,大多数公司都喜欢选专科的。”
  “他们选专科的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他们都觉得专科的比较能吃苦,我觉得这是不一定的。”
  零七八碎还说了些其他的,只是我已经没有心情听下去了,最终我告诉他准备得太不够充分,很快就打发他走了。
  没有经验的应聘者,他大约是一个典型了,几乎能犯的错误全犯了。
  1.外表和表情,虽然基本上外表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可是第一印象非常糟糕,让我没太有和他仔细对话的兴趣。而且我很难想象象他这个样子跑到我的客户那里,我的客户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我们公司要开不下去了?而且看起来精神面貌很差,一点都没有活力,只想离他远点,免得被他搞坏了一天的心情。至少看了他的表情我不会太高兴。
  2.对于自己的经历语焉不详,究竟做过些什么也说不清楚,这很让人怀疑他说的话的真实性,说实话,我认为他就是实习的时候每天去混的。至于他说什么学过这个学过那个就都没有什么可信程度了。
  3.不了解自己,说不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又不是在谈朋友,体育特长对公司有用么?电脑好对这个职务有用么?至于他说的有责任心第一并不让人信服,第二也不具体,或许他是很有责任心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我没有义务来帮他发掘他的特长。
  4.没有从招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不是大学毕业社会就欠自己一份工作,要一份工作首先要考虑能给雇主带来什么,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就谈薪水,而且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就应该拿多少薪水,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正因为有这样的一厢情愿,所以大多数公司才喜欢用大专生多过本科生。
  5.不自信,从头到尾,没有正眼看我,不是在看地板就是在看天花板,支支吾吾,说起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就会对自己的学校一大堆牢骚,我总觉得他好像有很多怨念,好像让学校给害了,其实他那个学校还算不错,而且原来一个专科学校刚刚被合并变成本科,不知道有什么不好。
  总而言之,没有准备充分,在我看来,所谓准备充分,就是要反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并且找到答案。
  1.我对这家公司有什么用?
  2.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这家公司能提供的么?
  3.我想要的东西和我能提供的东西对等么?
前面碰到的这种应聘人员应该属于比较特别的,我也记不得我曾经面试过多少这样的人了,总有很多无奈。写下这些文字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帮上这些人,以此对社会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罢了。
  其实,我总觉得,应聘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基本上,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大的一部分都是花在了工作上面,最终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受到工作很大的影响。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至少有一半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 && &看待工作,至少要看15年,基本上,15年以后,再重新开始的机会不大。剩下的20年基本上只能在原来十五年的基础上保持或者缓慢增长了。所以,40岁以后你做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刚开始找工作的人,生活还没什么压力,上面的老人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但是到了40岁,老人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要还房贷,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
  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我们也可以发现,外企公司少有中国员工在40岁以上的。进外企的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 &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没声音了,而且是在陈天桥手里没声音了。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我想,一个人应该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如果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
  基本上从职业规划来说,人还是要从长远来考虑,刚刚开始的一时一地的得失,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 &&&人生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跑了一半就跑不动了。上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常常告诉我老婆,路还长着呢,这个时候不用急,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急于表现,急于成功,没有关系,一两年之后他们就坚持不住了,那个时候,你还跑得正轻松,他们却已经退出比赛了。正如我所预言的,当初和她资历相当甚至表现突出的,大多辞职了,没辞职的也每日过的苦不堪言。大多数人辞职都是因为不快乐,而加班不是唯一的不快乐的理由。
& &&&要让自己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首先要让自己工作得快乐,如果一份工作让你觉得不快乐,甚至很受罪,那么你就是那个坚持不到终点的选手,即使你坚持到终点了,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
&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耗不起,你跟一些急于表现,急于成功的人说:“看待工作,至少要看15年”,大家都理解你的好心,然后呢?他们都会认为你拿高工资站着说话腰不酸,腿不疼,还倍儿有精神。现在物价横飞,每个人都要为它买单,很多工作低于10年的人对工作的要求已经很低了,只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要求就可以了,他们频繁跳槽,不安于现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负担小一些,至于事业,呵呵,暂时让它见鬼去吧。
& && &工作好不好并不一定是完全按照赚钱多少来衡量的,看每个人追求不同,不一定大家要一样的价值取向。有的人喜欢挑战,有的人喜欢稳定,有的人喜欢安逸,有些人喜欢忙碌,有的人喜欢管人,有的人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喜欢在外企,有的人喜欢自己创业……最关键的是,“你”喜欢什么?
& &&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每每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追捧热门,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向哪里,过了一阵才发现,其实追求的东西自己其实并不喜欢。比如说出国,大家都觉得有机会出国当然好,可真正出了国的,就真的开心满足了么?未必见得。再比如学英语,英语是很重要,可如果不用,忘得比学得还快,每天痛苦得要死得去背单词,结果却用不上,除了折磨自己,并帮不上自己什么忙。
&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的。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有这样几个理论,我并没有证据来验证我的这些理论,我只能把他们称作假设。
1.所谓普通人,就是说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必须相信概率。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0岁,我们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很可能会最后翻脸朋友都没得做……很多判断,必须基于概率的考虑。
2.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我可以在这篇文章里少写两行,也可以多写两行,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做件事情更用心,我可以多为别人考虑一点,你可以选择就这样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决定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3.态度决定很多事情,你可以悲观地看待事情,然后用悲观的做法,把自己的悲观带给别人,也可以乐观地看待事情,用乐观的做法,让别人也乐观起来。往往,成功的人,大多是乐观的。我们也必须相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环境,既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差,我们的周围的人和环境,既不是特别差,也不是特别好。我们没什么好抱怨的,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外界的环境。把责任推给别人很简单,但这并不能帮助我们什么,相反养成遇到失败就找理由的习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永远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一种人从不解释,因为他不是已经成功就是花时间在研究如何成功,没时间解释。
4.有80%的人成功是因为情商而不是智商,如果你对于某件事情感到愤怒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要改变的不是做法,而是想法。
5.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贪婪、懒惰、怯懦、放纵、虚荣、不愿承担责任……这些是正常状态,而向上、努力、宽容、克制、勇于承担责任……这些是激发态,学过大学化学的知道所谓激发态就是需要很大能量的状态。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同事,我们的老板,这些人往往都处于正常状态,其实我们自己也往往都处于正常状态。
6.很多时候,大家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个财务陷阱。我们在自己的财务上需要算笔账,比如买车,买一般的车要10万,加上各种费用12万(不在上海),如果打车,按照每天100元算,12万可以打4年,加上油钱,过路费,保险,装饰,修理,出事耽误的时间,可以打6年车。省去了停车的麻烦,省去了检修的麻烦,省去了事故处理的麻烦。实在需要辆车出游的时候租一辆就是了,没有必要在刚刚积攒起来一点钱的时候就去买一辆车。按照《穷爸爸富爸爸》里面的关点,要富有就要买进资产,而不是买进负债。
一份好的工作,必然是一份员工和公司双赢的工作,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必然导致工作的不愉快。在这个帖子里我们仅从员工的角度来讨论,事实上,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问题,99.9%的人一旦发生问题必然先从别人或者环境的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觉得别人都有问题,那么同理就知到,别人一样会觉得我们有问题。
  如果要员工和公司双赢,那么员工也必须考虑一下公司需要什么,要知道公司并不欠你一份工作,只有你的产出大于公司付你的薪水,公司才会乐意雇用你。否则,赔本生意,你自己会做么?所以应聘者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对于第一次找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第一次找工作的人往往不清楚自己有什么用。如果真是这样,不妨先听听对方把需求说清楚,然后再想想自己能不能做,而不是急于问薪水多少?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知到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5年以后重来一次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打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 & 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碰到的这些事情算什么事情,相对我们这些人来说∑=0,那个时候我们是很不服气的,觉得老头在倚老卖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果然,学校里那点经历那点荣誉那点知识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在天涯上常常看到《为了工作,我抛弃了尊严》这样的文章,我都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哪来那么多尊严,动不动就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这样活在社会上,很难。
& &&&很多朋友希望我给与一些职业生涯上的建议,我只能说,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来当上帝给标准答案的,我也不知道什么答案适合你,何况社会学范畴里这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自己找到自己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会拿出一个答案给你,这样对你也不负责,我只能告诉你应该怎么想这个问题。而且我总是觉得,大多数时候选择什么并不要紧,大多数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要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p id="rate_271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应届生币 + 2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46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的确!想要什么很重要!但是经过死读书10年.&应届生币 + 2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60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应届生币 + 4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75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应届生币 + 4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39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应届生币 + 2 枚
" class="mtn mbn">
项目经理, 积分 1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文章标题很找抽~~~& &内容还行& &没那么...
后面一段是原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写的,呵呵,看了N遍了
求职中,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唐骏到盛大去后。不但有声音,而且声音还不小的。。
& &&&个人帐上日进30万是个什么概念。他现在依然是很多人崇拜的楷模。。
职员, 积分 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 积分
很好的帖子
求职中,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并不是文中所提到的啊,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并在不断认清自己!
我们努力改变别人眼中80后学生身上的缺点,我们有时候确实是在被别人误解,我们是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生活,我们在播种我们的梦想,我们在不断超越自己,可对我们的理解和宽容也太少了!
职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 积分
学习下哈~~~~~~~~~
求职中,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恩,LZ讲的是心里话,读了一些励志书啊
职员, 积分 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谢谢,看看还是很受用~~脚踏实地做事情~
职员, 积分 1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例子不具典型性。:87)
职员, 积分 1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说得非常好,非常中肯。
中层管理, 积分 2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 积分
一般认真求职的人不会像例子的人那样吧。。。
职员, 积分 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tk_00:tk_00
中层管理, 积分 2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3 积分
呵呵~~谢谢分享~~不过感觉是前HP中国区总裁孙振耀《我什么要进国企》的翻版~~呵呵~~
求职中,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现在是僧多粥少的时代,
尽是些以偏概全的例子
拿我们所谓的80后来开涮!
我面试过几家单位根本不尊重我们求职!
谁叫我们在&求&职呢!
最近去面试,最后谈到待遇时,遇到几个面试官都说
“现在的情形你也懂,金融危机哦!”
明显以此为借口来压榨员工,这种公司不去也罢!
我们是求职,但也不用你的施舍吧!
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最起码要求
找工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买卖不成仁义在!
愿广大求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职员, 积分 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 积分
同意楼主,做好是最重要的
求职中,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写的很好,学习了
求职中, 积分 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唐骏早就不在盛大了!!
职员, 积分 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 积分
“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并不是文中所提到的啊,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并在不断认清自己!
我们努力改变别人眼中80后学生身上的缺点,我们有时候确实是在被别人误解,我们是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生活,我们在播种我们的梦想,我们在不断超越自己,可对我们的理解和宽容也太少了!”百分之百赞成!
职员, 积分 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谢谢!其中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站长推荐 /1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西兰 求职 工作经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