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贴,肺阴虚的症状+心脏病初期

为什么阴虚火旺,越来越严重?
一些女性认为妇科问题是结过婚、生过孩子的女人的问题,和自己无关。其实,这是所有女生都可能会有的问题哦。
脸色苍白、无光、灰暗等,这些不仅是贫血的表现,还有可能是子宫功能失调、出血、增生、肌瘤等所引起的。
排除熬夜导致的黑眼圈,如果女性长期存在黑眼圈,那也多和痛经、生理期不调等有关。
皮肤潮红:
很多中年女性会出现皮肤潮红、瘙痒、出汗等,尤其在头部、颈部等部位明显,这是因为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一般持续一年左右。
脸上长斑点:
女性脸上出现斑点不能盲目的去除,斑点的出现是一些疾病的信号。对女性而言,体内雌激素不平衡是斑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很多女性会长期出现腰痛现象,即使是非生理期也会出现,这和4种妇科问题有关。
宫颈炎的发生除了会出现白带异常之外,如果炎症波及到盆腔,就会出腰酸、腰痛、小腹坠痛和排便不适等情况。
女性的盆腔中有多个生殖器官,如卵巢、子宫、输卵管、盆腔腹膜等。手术的感染、不良的卫生习惯和邻近器官的炎症等,都会导致盆腔炎,产生腰部的不适。
当女性盆腔中的生殖器发生肿瘤,如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卵巢囊肿等,同样会压迫神经系统,出现腰痛现象。
④子宫下垂
分娩、营养不良和衰老等都有可能导致子宫下垂,当出现子宫下垂时,也会有腰酸、腰痛、腹部下坠,同时伴随有异物排出等现象。
女人阴虚易患病
如上这些问题其实都是阴虚体质惹的祸,中医有言:“阴虚则生热”,阴虚会使人注意力下降、焦躁易怒、人际关系紧张、皮肤变差、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等。
怎么样判断是否阴虚呢?
手心、脚心、胸口烦热,面色潮红、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便秘、小便少而色黄、盗汗,请仔细思考你是否有上述表现,如果有说明你已经阴虚了!
阴虚调节要趁早
中医认为,人体是靠着五行之气凝成的有形之物,靠着气在脏腑、器官之间的有序循环而维持着生机和活力。所以,阴虚气虚之人可以用酵素来调养,因为酵素能很好地补足气血,调整体质。
当人体自身代谢分解酶充足时,就能帮助细胞自我修复,促进红血球生长,加强造血功能,活化血液循环,改善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气血虚弱的现象,达到滋补身体,稳固体质的作用。酵素含有多种的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酶和微量元素等,要美要养生,就要常补充酵素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请问阴虚的人可以艾灸吗?_艾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3,235贴子:
请问阴虚的人可以艾灸吗?收藏
小白初来贵地,各位前辈,兄弟姐妹们我这儿先谢谢了。
我身体一直不好,中医也看了好几年。都说是肝肾阴亏的那种症状,反正好几个大夫都这么说过。还有说什么肝郁气滞之类的。我是以前得了一场重病,西药吃过量了,好像对肝肾功能照成某种伤害,有一种经络淤堵的感觉。浑身乏力,有痰湿,前额处有两块比较明显的瘀斑。这几年中医没少看,不乏名医,汤药针灸也试过不少,效果寥寥。一开始都似乎有些效果,最终还是不解决根本问题。
同问,楼主耳鸣不
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阳气很足,只不过是阴亏而已,我的同学也有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他说我是阴虚火旺。但现在我也不确定自己是阴虚阳亢啊还是阴阳两虚。最近我发现自己对寒凉性的食物特别没有抵抗力。按理说阳气旺的人不该如此。比如夏天我从来不敢吃雪糕冰激凌之类的,吃完后浑身发冷,非常难受。还有梨子,我也从来不吃。昨天之所以发这个帖子,是因为我才刚刚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一点。家里人不知听谁说的,海参补肾补虚。买了一些海参让我吃,以前偶尔吃些还是小点的倒也没什么感觉。这回买了一些大连很大的五年生海参,我吃了以后,一共有四次几乎随后是彻夜难眠,几乎有濒死的感觉。身上还不是很冷,但是就是非常难受。胃部有充血渗血的感觉,肝部和肾部都有抽搐感痛感,我当时能感受到脏器的存在的感觉。然后我是把沙发脚踏搬到卫生间,三个浴霸都打着了,烤到凌晨天明才几乎缓过来。有朋友问,吃了一次不适就别再吃了啊。是啊,但是我一开始说什么也没意识到问题居然出在这儿。还以为我正常治疗调理的过渡反应呢,同时以为自己晚上吃的多积食照成的呢。
两个月前电视购物买了四盒赵百孝先生的百笑灸,家里买的,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阴虚阳亢体制。反正似乎比较容易上火,吃面食啊,牛羊肉啊总有种上火伤津液的感觉。就一直没有用这个百笑灸。这两天身上凉的不行,我想起来这个了,也别浪费了。想试一试。淘宝上我也看了几家,貌似有些口碑不错的。南阳的,安徽的之类的,我比较喜欢他们的无烟艾灸条,如果见效了以后适应了。就慢慢使用。
我看过中医,也说我是肝肾阴虚的体质。我艾灸之后倒是没有失眠,反而会马上睡着。但是早上起来之后会觉得口干舌燥,嘴里发苦,并且黑眼圈很大,即使停了艾灸,黑眼圈也会持续好多天很重。这种情况还能艾灸吗?
益母草无烟艾条
楼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感觉我的体质和你有些类似。我也是吃了很多汤药不但没好,反倒加重,出了很多新问题。看到你有所好转想询问一下方法,谢谢
楼主还在艾灸吗
产后足跟痛,满月后开始艾灸,足跟痛变成了整个脚掌麻,痛点还是痛,艾灸膝盖后,膝盖和小腿一直麻木,现在站都站不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跪求大神解答!
我看中医也说是阴虚火旺,不能艾灸吗?哥们我的情况跟你差不多
楼主你有尿频尿急,夜尿等症状吗?
开始的时候久,腿脚上的穴位,慢慢习惯了,就好啦!
刚开始都会有一些不适应。习惯了以后,就好啦,会有效果的啊,非常好。
多学习,多求助
阴虚者忌艾灸
阴阳是平衡的 既然阴虚 那相对来说 阳就旺
阳是上升的
热性的 活动的
这时候你还补阳气 就会失眠
燥热 辨别清楚体质把
可以灸的,多试试
裹灸采用祖传中药外敷配方,可祛除你的病痛
阴虚可以灸涌泉泄火,还有三阴交,关元,多喝水
登录百度帐号您当前的位置 :
天灸开贴气虚阴虚人群你别去凑热闹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18天灸时间表初伏:7月17日中伏:7月27日中伏加强:8月6日末伏:8月16日(余燕红)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人体阳气旺盛,经络气血流通,药物渗透与吸收率高,是驱散身体内寒疾的最佳时期。
  7月7日,既是小暑,也是传统天灸开贴。广东各大医院纷纷推出天灸服务,两大中医院皆成伏灸&大墟场&,从早上8点开始,就已经有市民在排队等候今年天灸&首贴&。然而,中医科专业人士提醒,老广人爱的三伏天灸,并非人人都适合。
  气血不足或阴虚,在天灸后反而会觉得头晕、乏力、口干、出汗多。迎来&三伏天&,我国将进入&烧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汉超认为,&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用白芥子、生姜、细辛等药物之称的膏贴进行穴位贴敷,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驱散体内寒气的功效,因此天灸对阳虚寒凝型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慢性结肠炎、痛经等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功效。
  气虚阴虚不适合天灸
  三伏天处于小暑后,天气炎热,雨水频发,日照时间虽长,却是一天比一天短,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阳尽阴生的交接时间,意味着阳气将尽,阴气开始生长,这时候的养生应该以滋养阴血、潜固阳气为主,如果不注意自身体质而人云亦云进行三伏天天灸,让阳气过度宣发,就不利于养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气血不足的人士(尤其是临床表现为容易出虚汗、头晕乏力、皮肤松弛、舌体胖大的人士)或阴虚的人士(表现为口舌干燥、唇干、容易手足心热等),在天灸后反而会觉得头晕、乏力、口干、出汗多的缘故。
  黄汉超说,对于这类人群,天灸并不一定合适,更不适宜再行头伏、中伏、末伏加强等处理。
  除了自身气虚的人群外,患有恶性肿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发热、自身免疫性疾病、肺结核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同样也不适宜进行天灸。黄汉超解释说,因为天灸有可能激活肿瘤细胞进入活跃增殖期或激发免疫反应,而且从中医角度看,这些急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热毒内蕴,天灸有可能令之&热上加热&,临床上就有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在接受了天灸治疗后诱发红斑狼疮急性发作的个案,所以有这些急性疾病的病人均不适宜进行天灸。
  另外,孕妇普遍属于气血较盛个体,行天灸疗法容易出现上火甚至胎动不安的表现,若非阴寒内盛,不建议进行天灸疗法。最后,如果天灸局部皮肤有溃疡或者对敷贴药物过敏者也不适宜进行天灸。
  天灸当天不宜吃发物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早上阳气较盛,尤其是巳时,被认为是阳中之阳,所以三伏天天灸最好选择上午9-11时,此外也可以在早上7时(辰时)以后开始,如时间来不及,最好赶在未时(下午3时)前进行。
  天灸当天晚上饮食一定要清淡,切忌进食过饱或者过于油腻,尤其是不要进食太多花生及辛辣食物、虾蟹等海鲜食物,因为食滞胃肠降导致阳气升发不利,反而导致热伏于内。
  而进食辛辣或花生、核桃、荞头、韭菜、大蒜等发物会导致内热中生。
  天灸与药膳搭配
  潜敛阳气,事半功倍
  三伏天贴灸一般在贴后两小时即可揭去,过长时间很容易导致皮肤灼伤,进行三伏天天灸后的1周内均应早睡以潜敛阳气,建议不超过11点休息,同时不要喝冷饮或吃生冷瓜果,例如西瓜、雪梨、香蕉、柚子等,以免伤了处于升发状态的阳气。
  在饮食上可以选用例如白鸽、鹧鸪、乌鸡肉、猪腱肉或生鱼、鲫鱼、瑶柱、响螺片等滋补阴血的肉类,配伍芡实、莲子、白果、淮山等滋阴敛脾肾的药材煲汤,均有助于潜敛阳气,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记者张华通讯员李朝 金小洣)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藕以肥白者为良,生食鲜嫩,煮食者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煨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藕中不含胆固醇,却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含有维生素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可见藕是有益于人体的健康食品。传统饮食养生学认为,生食藕,其性味甘寒,有生津凉血、清热开胃、止热渴、解酒毒的功效;熟食则其性味甘温,有健脾益胃、补心养血、生肌止泻的功效。生食藕可将其洗净去皮,切为薄片,加白醋及白糖调味,清脆甘香,酸甜可口。熟食藕的方法更多,如将藕洗净去皮,用糯米填塞在藕孔内,蒸熟后切为厚片,撒上白糖及少许桂花,为“桂花糯米藕”是具有江南特色的小吃。将藕切丝青红椒切丝水发木耳切丝瘦肉切丝加葱姜蒜及调料用旺火炒熟,就是“色香味养”具全的热菜“五彩藕丝”晚秋正是收获藕的季节,适量地多吃一些藕确有养生保健的效果。藕生用具有凉血、散淤之功,治热病烦渴、吐血、热淋等;熟用能益血、止泻,还能健脾、开胃。藕和藕节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因此可放心使用
微信2002品尝藕的学问【2】中医学认为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研究表明荷叶有降血脂作用。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且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资料报道荷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对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效。荷叶蒂可清暑祛湿、和血安胎,治疗血痢、泄泻、妊娠胎动不安。荷梗则清热利暑、通气行水,治疗暑湿胸闷泄泻痢疾淋病等《本草经疏》记载“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养血补心,故主补五脏”藕节主治血证,可止血散瘀,常用以治疗咳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等症。莲蓬壳即中药莲房,性味苦涩温,炒后研末,外敷可治疗乳裂;若烧成炭后研末,用香油调匀,敷患处,可治疗黄水疮。莲须即荷花的雄蕊,具有清心益肾的作用,可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莲子除供食用外,还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莲子可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疗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等症。莲子经霜老热带有灰黑色果壳者称为石莲子,能止呕开胃,常用于治疗噤口痢。莲子的胚芽即中药莲子心,性味苦寒,可清心除热止血涩精。还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机理是释放组织胺,使外周血管扩张,其次与神经因素也有关。选方(1)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莲肉粳米各炒120克茯苓60克共为末砂糖调和。每次30克白汤送下(2)治天泡湿疮:荷花贴之(3)治黄水疮:莲房烧成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一日二次(4)治漆疮:干荷叶一斤以水10升,煎取5升。当温热适当时浴洗。洗毕以贯众末掺之,干者以油和涂(5)治鼻衄:鲜藕节捣汁饮,并滴鼻中(6)治小便热淋:生藕汁地黄汁葡萄汁各等分混合,每服半盖,入蜜温服(7)平时食用藕时,人们往往除去藕节不用。其实藕节是一味极好的止血良药,其味甘涩性平,含丰富的鞣质天门冬素,专治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症。民间常用藕节六七个,捣碎加适量红糖煎服止血效佳(8)鲜藕汁:鲜藕适量,洗净去皮,榨汁,每次服2匙,日服3次。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冰糖,适合面部痤疮者食用(9)甘麦枣藕汤:莲藕250克小麦75克甘草12克红枣5颗盐1小匙。小麦洗净,泡水1小时;然后将小麦甘草红枣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煮开,加入莲藕以小火煮软,再加盐调味即可。此汤具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失眠、心烦、气色不佳的人食用(10)以藕为主的单验方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有很好的效验。比如鲜藕汁早晚各服半杯,治肺结核出血、产后出血、鼻流血。另外生藕捣绞取汁,加蜂蜜适量搅匀,分次服,治热病烦渴不止;藕汁、梨汁各半杯,和匀服用,治上焦痰热、口干咳嗽。藕分为红花藕、白花藕和麻花藕三种。红花藕形瘦长,外皮褐黄色、粗糙,含淀粉多,水分少,糯而不脆嫩,适合煲汤;白花藕肥大,外表细嫩光滑,呈银白色,肉质脆嫩多汁,甜味浓郁,生食最佳;麻花藕呈粉红色,外表粗糙,淀粉多,熟食为宜。荷花、荷叶、荷莲子,荷梗、荷根、荷蒂节,上纳天阳-片绿,中和日月杆直挺,下处地阴不染身,全体是宝任人品。藕在家庭食疗中的应用-“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1)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咳血:鲜藕100克白艾5克糯米100克。鲜藕切丁块,白芨焙于研成细末,糯米淘净与藕块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粥至粥熟时,调以白芨粉拌匀,再沸高火,早晚各1次温服(2)补虚益损:莲子250克酒浸两天,取猪肚1个洗净,莲子纳入肚内,缝合煮熟,取出晒干研成细末,洒煮米糊丸,梧桐子大小。每服60粒,饭前温酒送服(3)咯血鼻衄、血友病:鲜藕1000克梨荸荠甘蔗各500克鲜生地250克同洗净,切碎,绞汁,每日3次,每次50毫升(4)久咳不止痰少咳吐不爽:鲜藕100克山药200克冰糖100克。鲜藕生山药去皮,均切成片,与冰糖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焖煮60分钟,以汤汁粘稠为度,早晚分服1小碗,连服1周(5)急性泌尿系感染:鲜藕100克生地100克葡萄200克,绞汁后3味混和拌匀。用蜂蜜送服(6)慢性咳嗽久治不愈:鲜藕100克切片与冰糖同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炖煮1小时,吃藕饮汤(7)白浊遗精:莲子50克龙骨50克益智仁50克研末混和,每服6克,空腹米汤送服(8)脾虚消瘦疲乏自汗:人参10克莲子去心10枚,放入碗内加水泡发。再加入冰糖30克,上笼隔水蒸1小时。饮汤吃莲肉,余人参次日加莲子再蒸。人参可连用3次,最后1次吃下人参(9)小便不利、淋漓涩痛:鲜藕120克鲜根120克。鲜藕切片,鲜茅根切碎同放入砂锅,加水煎煮,代茶频饮(10)肺虚久咳、痰少粘稠等:鲜藕山药各500克面粉糯米粉各100克白糖适量桔皮20克。鲜藕切细丝备用;山药煮熟去皮捣烂如泥;桔皮剪碎。面粉糯米粉藕丝山药泥白糖同用适量水拌合成面团,上笼屉摊平,上撤桔皮末,武火蒸熟切块,可作主食用或点心用(11)健胃消食强壮身体:鲜藕500克糯米粉250克白糖桔皮适量。鲜藕削去外皮切成丝与糯米粉拌匀;桔皮洗净切碎备用。把拌好的糯米粉藕丝放入笼屉中,上撒桔未,蒸30分钟出笼切块,蘸糖食用(12)中暑:荷叶香薷扁豆各15克冬瓜皮25克同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5分钟取汁去渣饮汁
新微信2003(转载)如何健脾补脾~脾胃是后天之本。因此如何健脾补脾,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如何健脾补脾呢?(1)早晨喝薏米粥。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盐,不加任何东西,把粥吃光即可(2)喝四宝粥: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等量打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上几勺即可(3)每顿饭吃七成饱。中医讲,吃少了补气,吃多了食气。谚语: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脾胃。本应该像养生家说得那样,饿了才食。不过现在有很多人不知什么时候该吃东西,不是饿了再吃,而是听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听鼻子的,一闻好香就吃;听嘴的,一吃好味就吃;听广告的,一说有好处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总想着吃,而且劳动量越来越小,把脾胃都吃坏了。那么什么时候该吃东西呢?应该听肚子的,肚子饿了再吃,做到饭前肠鸣,不饿不吃(4)晚饭少吃。南怀瑾说僧人是过午不食,如果吃了就要受罚。我们没有必要做到过午不食,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饭少吃,那天不饿就不吃。如此节约粮食,节约时间,减少猝死,少生病,真是一件大好事(5)捏脊就是涅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行走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到两条经络。捏脊的好处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可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捏脊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捏脊的方法特别简单,捏起皮肉,放开,再捏起皮肉,旋即放开,不断重复即可(6)经常按摩十大补气的穴位:脾腧穴足三里、膻中穴涌泉穴关元穴气海穴太溪穴百会穴肺腧穴悬钟穴(7)多吃补气的食物,祛湿的食物,白色的食物。补气食物有一个共性,就是生长在水中和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白色的东西多数也有补气作用。祛湿的食物也多有补脾作用。补气的食物有山药土豆红薯香菇白鹅土鸡肉糯米蜂蜜(8)做好脾胃的保护。脾胃有四怕,一怕冷。人们说中国人十胃九寒。所以防止寒凉、寒冷对脾胃的伤害十分重要。二怕湿。五运六气中,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故脾主湿。脾属阴,最容易受湿邪损伤,如果脾为湿邪所困,脾气不升,胃气难降,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湿为寒邪,对人危害很大。三怕甜。脾怕甜,胃怕凉。甜腻,特别是浓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产生湿气,脾则怕湿,因此甜食要少吃。还有人说,癌细胞最喜欢糖。所以癌症患者还是尽量少吃糖或者不吃糖。四怕撑。就是不能吃得太饱。此外适当多运动,多吃素,少忧愁等,都是保护脾胃的不二法门。这两个方面都注意到了,你的脾胃就会逐步好起来(9)在把食量减下来的同时,再把吃饭的速度慢下来。这样虽然吃的东西少了一些,但吸收的东西却没有减少,甚或有所增加且大大减轻了脾胃的负担。癌症等慢性病患者,在做好健脾补脾的同时,若再能够注意早睡觉,睡前泡脚,经常敲胆经等,就能做到气血双补,为您治愈癌症,长期带癌生存,创造有利条件。每个人都应做到以上各条,为您的健康加分,为您的生命添寿。又: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若土气壅滞了,需要木气来疏土则土气不滞而能生金。但现代人普遍肝气肝火比较旺,肝旺了脾就不舒服了。因此现代人普遍脾虚。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肝不郁,脾不虚。控制自己的心情,不要发怒,这是调理肝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没事时想想天地万事万物,各有规律,各有其道。感谢天地,让我们可以生活在其间,感谢万物,让我们可以享受快乐,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多存感恩的心,向善的心,快乐的心,这样心境自然就开了,肝气顺畅,木气正常疏泄,脾土得以安康。这也是保脾健脾的重要环节
微信2004李传奇谈选择中医播种希望【1】(1)—由曲俊业久病成医所想到的:1979年时年18岁的曲,就在准备入伍将要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的前一天晚上,一场欢送他入伍的宴会后,突然发烧,全身酸疼,后来很快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且病情越来越严重,浑身疼痛,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夜里难以入睡,体重也由原来的65公斤下降为38公斤。心急如焚的家人为他四处求医,先后到了沈阳等很多有名的大医院,他们都一致认为此病无药可治。疼痛难忍时只好服些止痛类和激素类药。这些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并不能对治疗他的病产生什么积极的作用,且副作用很大。此时他不但当飞行员的希望完全破灭且治愈无望,自己当时所能预见到的,只能是终生瘫痪在床。绝望中的他,四次意欲自杀,了解自己苦难的一生。就在他处于极度绝望的时候,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使他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又看到了治愈的希望,人生的光明。有人告诉他丹东有一位很有名的刘中医,善于治疗心脏疾病。他的医术完全是在为自己看病的过程中自学的,人家是“久病成医”正是“久病成医”这句话给了他极大启发。第二天他就找到了这位姓刘的中医,强烈要求跟他学医。刘中医送他一本《濒湖脉学》让他在一年内背过去。结果曲只用了仨月就将此书熟练背会,从此他日夜苦读,自学中医。开始他用自己自学到的中医知识,为自己开方治病。苍天不负有心人。结果他用了四年的时间,看好了西医至今仍不能治愈的类风湿关节炎,瘫痪了八年终于又一次站起来了。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善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享誉一方名医(2)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久病成医的人《拍出健康来》一书的作者河南郑州有名的经络医师王洪利,就是其中的一位。王大夫根据医学原理,结合人体生命之所需,集多家医术之精华,经反复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对十几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治法。还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拍出健康来》一书,这本书图文并茂,简明有效,易记易学,方便可行,实为难得之妙方“对知识进行位移叫智慧,对知识进行应用叫财富,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3)原台湾企业家吴清忠也是一位久病成医者。吴曾经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的研究;后来他的健康出现了不少问题,虽然不是癌症,但问题不少。他在找陈玉琴看病的过程中,一边按照陈玉琴给他提供的方法调理自己的身体,一面学习中医。自此对中医发生兴趣,因而逐渐淡出职场,专心研究中医养生及相关仪器的开发。其著作《人体使用手册》《人体复原工程》成为畅销书。这位从小就受到西医影响到台湾企业家,竟迷上了中医,久病成医,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医专家(4)癌症患者同样可以久病成医。只要认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癌症同样可由自己调理治疗,完全可以实现久病成医的梦想。如郭林气功的编创者郭林。中医保健专家陈玉琴是
“循经指压健康疗法”的创始者,也是一位久病成医的癌症患者。她是一位从给自己看病开始走出来的,有着生动体验的,独特的民间中医大师。年轻时曾被诊断为胃癌,反复求中西医不愈,结果便开始自学中医,并在逐渐学习中通过自身实践治愈了自己的顽疾。后逐步为旁人治病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敲经理论,以此惠及众多疑难杂症患者,使其康复,被人誉为“一招三式闯江湖”人称陈玉琴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分支之民间集大成者,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医传统文化中体会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人体逻辑,并用这套逻辑,加上推拿的治疗手法,自创循环指压胆经健康疗法,得到广大患者好评
微信2005选择中医播种希望【2】《人体使用手册》作者吴清忠的中医养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于陈玉琴(5)广东民间中医董草原也是一位久病成医的癌症患者。董从小体弱多病,家庭困难,无奈只好自己为自己治病。后来他两次患了癌症,结果都被他自己一一治好了。第一次时间很短就治好了。第二次治疗了四年。正是他在第二次给自己治疗肝癌的过程中,才使自己治疗癌症的思路发生了质的改变,即由从杀死癌细胞,到重点致力于改变体内的致癌环境。在广东省化州市丽岗镇尖岗岭,有一个专治癌症的“神医”董草原,不但相隔千山万水的癌症病人前来看病,甚至海外的癌症病人也漂洋过海慕名而来。董草原的身份也名目繁多,然而董草原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信任他的人对他笃信不疑,认为他能攻克癌症;不信任的人对他怀疑、攻击,认为他夸大疗效;化州市民政局社会团体登记处中保留的董草原的简历上,没有过任何正规中医研修经历;根据化州市卫生局有关部门主管人员的解释,他的行医职业证书并不符合有关规定;中医界的人士对他的治癌能力“难以评说”媒体发文对他“揭发”但他又打赢了质疑他的官司。总之董草原现在成了一位徘徊在神医与巫医间的神秘人物(5)通过对以上几位久病成医者的分析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得到如下如下一些启示1选择中医,播种希望。这里提到的几位,有的一开始就选择了中医如陈玉琴董草原等,也有的开始并没有求治于中医,而是求治于西医,只是求而无果,不得已才转而求助于中医如曲俊业郭林王洪利等,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最后都选择了中医,都是通过中医治愈了自己的慢性病,包括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的癌症。至于为什么西医不能治愈这些慢性病癌症,原因当然很多,如西医重视对症治疗,而不重视病因治疗,重视扬汤止沸,不重视釜底抽薪,西医只重视物质层面的东西,而不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重视形而下的东西,不重视形而上的东西,西医只重视局部,不重视整体,往往是脚痛治脚,头痛治头等等。然而选择中医只是播种希望,能不能把希望变成现实,还有许多事情要做2求到名中医很重要,也不容易。在选择中医的同时,还有注意求己。所以强调求己,一是由于种种原因,善于治疗慢性病癌症的中医不多,选择不易。二是自己不一定有支付医疗费用经济条件,三是即使你找到了善于治疗慢性病的中医,又有支付所有医疗费用的经济条件,同样需要求己。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名医难觅是最大的难题3自学中医,苦读医书。若找不到能治愈自己疾病的中医,也并不是无路可走,办法就是效法曲俊业郭林陈玉琴董草原等,苦读医书,自学中医。自己给自己治病,进行自我调理4坏事变好事,久病成医。这里的曲俊业成了治疗了风湿性关节炎的名医,郭林成了气功大师,陈玉琴成了有名的按摩师,吴清忠成了畅销书的作者,王洪利成了享誉一方的经络大师,董草原成了有名的民间治癌名医5独辟蹊径,各展其长。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病情不同,条件不同,所以各自治疗方法也就不尽相同6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因为中医学讲究整体,治疗某一个疾病,往往需要考虑到几个脏腑,用到多种方法;中医注重治本,需要通过辨证施治,所以他们每一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某一种治疗方法为主,多种治疗方法一起使用7这些久病成医者的治法多是经济简单有效,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小,其中难度比较大的扎针、开方抓药等,则较少使用,只有曲俊业、董草原两人比较善于中药治病。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自己才敢于做,愿意试
微信2006选择中医播种希望【3】8治疗一病,多病得愈。这些久病成医者,往往是为了治疗自己的一种疾病,结果很多疾病得到治愈9久病成医者,都是乐于助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10这些久病成医者往往没有官方批准的行医资格,没有或很少有正式的医药专业的学历,不从医吧,别人找你;从医吧,缺乏有关手续,有时可能会想法弄一些不很正规的学历、行医资格等,若没人追究,倒也无事,一旦追究起来,往往十分麻烦。若这些人从事一些有回报的活动,开始时往往没事,一旦名声大噪,收入偏高,而且不可避免的会侵犯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再加上一些人受不相信中医思想的影响,往往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追究,弄得不好,可能会以助人开始,以身败名裂告终。然而这又是非常可能的,是目前的社会使然,是周围的人们使然,是家人使然,有时又与自己的私心有关。这些久病成医者,如果惠及不惠人是不对的,如果慧人而又没什么回报,又有可能会受到家人的抱怨,难那!11治病有百法,怕您找不到。通过这些久病成医者的例子可以看到,治愈疾病包括癌症的方法很多,很多所谓的不治之症,其实都是可以治愈的,只是你没有找到治疗这种疾病的原则方法12久病成医的道路虽多,但他们也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把学习、实践、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读书不学习是不行的,死读书同样是不可取的;不实践不试验是不行的,盲目实践同样是不可取的;不动脑不思考是不行的,不与读书、实践结合起来也是不行的。只有实行读书、实际、思考(写着)三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6)董草原被人褒贬现象管见。首先我对董草原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田原写的《破解重大疾病的迹象》一书,书中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董草原的治癌思路、治疗情况、个人简历。二是有意通过一些熟人了解董草原的一些情况,三是通过网络了解董草原的一些情况。总之是不多的,所以只能笼统的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全面准确。首先董草原受到人们的质疑责难,是情理之中的,是必然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现在是西医的天下,中医勢微2癌症现在普遍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董草原说自己可以通过中医治愈癌症,当然会受到人们的质疑3董草原不是通过大中专毕业这个渠道当上医生的,而是自学成才,久病成医,没有学历职称4董草原不是在公立医院从医,而是自己开办民间医疗机构,而民间医疗机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是缺乏保障的,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5董草原在行医的过程中,无形中是在与公立医院争夺患者,就目前公立医院的医院体制来看,这是一件有关医院经济利益的大事,有很多医院因争夺患者发生矛盾、整治,乃至互相攻击6董草原出身农民,地位低下,穿着也太过朴素,有些人不愿屈于其下,不乐于、不屑于为其说好话,唱赞歌7董草原的治癌思想,不但不同于西医且与传统的中医有很多不同。所以董草原不但是在与西医唱对台戏,而且也传统中医的调子不甚和谐,因此树敌太多,而与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却太少8董草原的东西,一定有可取之处,但是否有不足之处,乃至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成分,就是说有破绽,有漏洞,有懈可击。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地方,造成了目前人们对他的褒贬不一。总之正如曲俊业久病成医节目的主持人说的那样,当我们患了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的时候,不要相信什么什么病是不治之症的说教,不要信邪,不要迷信权威,而要像曲俊业等人那样,选择中医,播种希望。若您一旦久病成医,那么就一定要惠及及人,并接受其他人成功后的经验教训,走好自己的久病成医路*附件:董洪涛收到“选择中医播种希望”后的来信:您的文章我细读了。的确,久病成医且成的是良医。这种现象说明了几个问题。一则,当前的临床医生不行。专业干医生的没能给病人以希望,反而需要靠病人自己去摸索,去实践。医生多是混混,真遇到大病重病疑难病证时,往往束手无策,徒令病人失去希望。真正可以救自己的命的,往往是自己。这又验证了我一直强调的观点:医生不能永远治好你的病,真正治好你的病的只能靠自己。治病不能全靠医生,也得靠病人自己的努力才行。改变长期错误的生活工作饮食习惯非常有必要。二则,中医的境界的提高,更多的靠兴趣与需要。医生随便学点中医,是根本不能解决大问题的。医学院的学生,只是为了谋生而学医,其对于病痛的体悟并不深刻,因此也就不能真正扎下心来,学到医学的极致。而病人自己正遭受着病痛的折磨,身心俱疲,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正是这种人生的体验让病人自己有了自救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学中医的最大原动力,可以一直持续到疾病康复,并且,在自己的疾病康复之后,也从此奠定了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可以说因为生病,所以收获,因为努力,从而得到了可以享用一生的财富。三则,中医理论高深莫测,人人学医,见仁见智。中医是一门需要我们每个人一生去琢磨去体悟的学问。它深不可测,但也魅力无穷。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养生,更能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自己的体会是,中医是天地人相结合的学问,学了中医,对于天地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也就更能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了。四则,西医基本上是一种僵化的医学,这种医学只是在伤科、眼科以及牙科领域有不错的作为,在内科领域,西医根本就是不治病的医学。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办法是以中医为主,配合西医的检查手段,以验证中医的疗效。这样就很好了。至于中医与西医象当前形式下的结合,其实完全是害了中医。五则,不管是什么样的绝症,只要肯用心,肯攀登,中医保证让你康复。但西医可保证不了,因为西医不了解生命的真正过程。相信中医,并选择中医,其实是大病重病绝病疑难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各种西医判定的绝症或者难治之病,这把金钥匙几乎都可做到百试百效。六则,与其久病成良医,何不未病作良医。人都是被逼急了才知道需要努力,何不于不急之时,缓缓用功,渐而可保自己健康长寿,且一生无病痛之折磨,又可让全家健康,何乐而不为哉?
微信2007如何选择中医(李传奇)【1】要想让中医看好自己的病,特别是一些大病、难病,很有必须选择一位好的中医,乃至名医,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不但自己的病看不好,而且有可能贻误自己的病情,甚至造成终生遗憾,不可不慎。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中医呢?总的要求是,有两条标准,分三个阶段。两个标准,一个是医德,一个是医术。医乃仁术。没有医德,不可以为医。若让没有医德的人当医生,必然是损医。这样的医生当然不能选。但如果没有医术,不但治不好您的病,还可能贻误病情,甚至越治越重,杀人于不知、无声、无血之中。这样的医生就是庸医,而在现实中这样的医生并不罕见。这样的医生同样不能选。三个阶段,即指就医前、就医中、就医后三个阶段,并在这三阶段进行如实、全面地考察您要选择的中医的医德医术。就医前即在找中医看病以前,患者应该通过做哪些事情,从而确定让谁看病。要先看这位医生的简历即他的学历经历,其中经历主要是看他有没有临床经验。还有看这些医生的职称职务,有没有著作面世,特别是自己个人的著作。如果有著作,就要看在他的著作中有没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没有较多的成功的案例,二是有没有关于好病反应方面的论述。如果有一位医生,尽管他的著作不少,哪怕是非常之多,但如果没有成功的案例,没有治愈疾病反应方面的论述,那么这样的中医就值得怀疑,至少需要进一步考察。假如他在行医的过程中有很多经他之手看好的大病案例,就必然会在他的书中有所体现。如已故名中医孙秉严,在他的著作《40年治癌经验集》中就要很多成功治愈癌症的典型病例。也有些医生虽然有较高的学历职称,也不足以说明他一定是名医。因为要治愈一些疑难杂症,需要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学历职称,而是悟性,是独到的见解,是创造性,更是责任心。何况现在目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学历腐败,职称腐败,而且在评职称条文中,要求的是学历,是年限,是论文,没有治愈率高低这一条。所以我们应该信任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但也不要迷信这些专家。就医中,就是在就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审视观察这些医生的医德医术。从医德上讲,有的医生在没有开方以前,先问你带了多少钱,好像非要把你拿来的钱花光不可,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医生。还有的医生,不管你的病情需要不需要,都要给你开一大堆的化验单(有提成在作怪!)使你在还没有抓药之前就花了很多钱。这样说不是怕花钱,怕的是花冤枉钱。出现这些问题,责任也不全在医生,社会有责任,医院的运行体制更是难逃此咎。不过如此可就苦了我们广大的患者,给我们选择中医增加了麻烦。但不管是谁的责任,这样的医生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上面是从医德上谈的,下面再从医术上谈谈如何选择中医的问题。从浅层次上讲,有的中医不会辨证施治,不会中医的四诊,只会抄一些现成的方子,这样的医生,医术当然不好,不选。好的中医,不但会治症,还要会治病,不能仅仅会治标,还要会治本。譬如癌症,有形的瘤体是症,是标,其病是适于瘤体生长的内环境,是身体的失调、失衡、失和,是肾阳不足,脾阳不振,肝失条达……因此需要的治则往往是温肾、补脾、疏肝等,如果只是开一些针对癌症的白花蛇舌草藤梨根之类的寒凉中药,岂不是有些太浅薄了吗?这样的医生能算得上高明的中医吗?就医后,即看在遵照医生的要求服药调理以后的疗效如何,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精心选择医生的目的就是为的求得好的疗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医疗效果呢?有不少人认为症状轻了或没有了就是疗效好。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很多人正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出了问题,所以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其中有的无故终止了正确的治疗,使自己大病不能治愈,乃至不治身亡;
微信2008如何选择中医【2】有的掩盖了自己的病情,留下后患。应该如何正确判断治疗的效果呢?一是根据董洪涛《选择中医》讲的如何判断健康的八个标准,看自己的体质、病情是向好的方面发展,还是向坏的方面发展。判断自己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中医对于健康有非常明确且详细的判断准则,但对于大众来说,更有必要提供一些实际且方便的观察项目。因此这里列出七大生活原则,可供大家自己判断健康状态。以便防微杜渐,及早治疗。第一个一觉到天亮。这是心气平衡的表现。心主神,白天要工作,神当精神则精神,夜里要睡觉,神当潜藏则潜藏。但神的表现正常还要求五脏六腑都协调才行。那些睡觉有问题的人,都是神病了。或是心肾不交,或是胃中不和,或是肝火上炎,或是病痛折磨,或者邪气内扰,都关乎神。因此,安神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是吃安神片。一般不管什么病,到了重症阶段都有失眠,这其实是说明心神伤了。不管什么病,如果越治越睡得香,不用说,这个治病方法是对症的。如果越治越睡不着觉了,那就不妨停止这种治疗。第二个是胃口正常。所谓正常的胃口不是暴饮暴食,是很正常的量吃下去很满,不是吃了很多,自觉不饱,还要再吃。这表现为脾胃的中焦后天之本的功能正常。也与肝胆大小肠相关。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什么有些病人不想吃饭呢?因为脾胃伤了。脾胃是什么?是后天之本,是我们赖以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求生根本。不能吃饭了,生命的过程也就出现麻烦了。不管任何治疗措施,都应该让病人胃口越来越好才对。否则,就是逆生命而行,是错误的。第三个:是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厕所,上完厕所才吃早餐。睡了一觉,人休息了,但身体可没有休息。干什么呢?排毒。毒从小便、从大便、从毛孔排出。因此,早晨起床后上厕所可以把一夜储积的毒气排空,自然身体健康。注意,这里说的时间是早晨起床,不是半夜。有些人每天半夜要起床上厕所小便,而且还不止一次。这是什么?是肾气不足,不能气化水液了,也就是俗称的肾虚,是先天之本亏虚了。而先天之本管着我们的寿命,是父母精气所化。不管任何病,如果你原来半夜不用起床小便,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夜里要起床小便,那就表示你的肾气伤了。你敢继续接受这种伤肾气折寿命的治疗吗?反之亦然,如果越治夜里起床小便的次数越少,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你找到了正确的医生,使用了正确的治疗方法。第四个:是一天三到七次小便,小便的量大,颜色要淡黄。这里我是说的前提是正常饮水,每天要保证至少
1升的饮水量。而且,每天睡前睡后都要饮一大杯水。小便排出了,表示肾的功能正常。如果你不停地小便,那就是肾病人。最常见的是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液不能得到气化,当然就只好排出了。导致的结果是喝水不少,但全排出去,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所以,表现上看病人是阴虚(水液不足)其实是阳的气化不足,要扶阳才行。第五个: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你在哪里,永远都是头面身体冷,手脚温热。这表现为阳气的充足。但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永远都是手脚冰凉的,夏天凉,冬天更凉,习惯了,反而不以为病,照样拼命喝凉茶、喝冰饮料。不知这是机体内部阳气不足的一个信号,告诉你应该需要顾护阳气,不能再伤害它。另一方面,体会四肢温凉变化,可以帮助认识身体的状态。比如,你生病了,不管是肿瘤,是心脏病,还是肺病,是什么病,都没有关系,你肯定要去接受治疗,或者是化疗,或者是西药,或者是开刀,或吃中药,或针灸,任何治疗方法,如果越治手脚越冷,就代表你在错误的路上,你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案。你走错路了,赶快停下来。否则疾病只会越来越重
微信2009如何选择中医【3】吃了药以后,本来脚是冷的,后来变成温的暖的了,代表治疗方法是正确的,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觅医求药,劳民伤财了。第六个:男人女人都有,叫做早上的阳反应。女人早上起来的时候,乳房很敏感,男人阴茎会勃起,也叫晨搏反应。第七个:健康的甲印,要求双手十指指甲根处要有八个月牙。从拇指到无名指,月牙从大到小排列,小指可以没有。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2mm左右,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出显得饱满。此种甲印多见于身体健康者,说明气血冲和脏腑阴阳相对平衡。与正常甲印相比增大或缩小或甲印的指数增多或减少,十指全有或全无等都称为异常甲印。若月牙很少甚至只有大拇指有,其它四指都没有,或比较小,属于寒型甲印。这表示身体处于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阳气不能通达到四肢末端。此种病人脏腑功能低下,导致寒邪入侵或自生。寒能使气血运行缓慢,多生肿瘤肿块或者囊肿肌瘤等病。有人通过对得过肿瘤病人,主要是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调查发现,寒型甲印占了80%说明恶性肿瘤病人中体质虚寒的是大多数。当然体质虚寒的人不一定都得病,体质强盛的人也不一定永远不得病。—要看邪气的性质,二要看正气力量的大小。但需要清楚的是,虚寒体质的人得肿瘤的机会远大于其它类型体质的人。明白了这一点,虚寒体质者通过用药或自身锻炼,改善体质,就可以减少恶性肿痛的发病机会,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这对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都是很有意义的。临床发现现在的人寒性甲印占了大多数,也是我注重阳气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扶阳”的依据之一。如果月牙变大或有甲印的指数增多,均属热型甲印。热型甲印是体内阳气旺盛,脏腑功能强壮的表现。正常人甲印越大.说明身体素质越好。在疾病情况下则表示阳气偏盛,阴液相对不足,此为实证,或病久阳盛而致阴虚,证属虚实夹杂。与寒型甲印相比治疗容易见效。第八个:看牙龈部位,观看牙根是不是被牙龈包好了,牙龈的颜色是不是红润。越是大病,越是阳虚,牙根的部分越是暴露得多,牙龈的颜色越是灰暗。病人可以自己观察,当疾病减轻或者痊愈时,牙龈部位就好转一些。如果牙龈处牙根过多暴露,肾气一定不足。知道了上面的道理,再自己观察一下,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体状况。需要明白的是,中药的确能改变体质,临床发现部分肿瘤病人经治疗好转后,其甲印也朝好的方向变化。但仍有部分病人症状减轻了,但甲印没有出现改变。我认为,一方面甲印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少则数月多至一年甚则几年。另一方面有些病人经治疗后虽然不适症状消失.但仅是临床治愈,体内癌毒并未尽除,阴阳的失调和阴阳两方物质基础的缺损都未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甲印就不可能向正常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应坚持治疗,不可因为治疗效果满意痛苦减轻就轻易中断。临床上因盲目乐观,中断治疗而导致复发死亡的例子是很多的,应当引以为训。大凡病人在看病前,不妨先自己对照一下,你缺少了哪个标准。然后找医生服了中药后,这些标准是否有改善,以此来作为自己判断疗效的方法,也作为选取医生的标准。如果服药后七个标准都正常了,那就说明你痊愈了。去感谢你的医生吧别忘了多向他讨教保持健康的方法。若疗效不好或不明显,还要看看您抓的中药是否是假的,次的,甚或是经过雄黄熏过的已经发霉变质的,这也会造成治疗无效。若不注意改变自己原来不良的生活习惯,继续制造疾病,他也会造成治疗无效。疑难杂症往往患病原因复杂,又往往与多个脏腑有关,且每个人情况有千差万别,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医生有时也会有一个对疾病逐步加深认为的过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治疗诊断。所以患者也不要不客观的苛求医生,不必要的频繁更换医生。只要我们根据选择中医的标准,并在就医前、就医中、就医后,认真进行选择,就有可能选择到好的中医甚至名医。而且也不会因为不清楚什么是好转,什么是加重,从而无故中断本来是正确的治疗,使自己的治疗功亏一篑
新微信2010(转载)不治之症的治法-性理疗病【1】生病了,第一想到的就是去看医生。但医生真的能治得好我们的疾病吗?事实证明还有很多疾病是医学解决不了的。若得了重病怪病,医生已经治不了,怎么办。是放弃生命,还是努力求存?如果有一线希望,你要不要争取呢?有人会说医学都没有希望了,怎么可能会还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有,当然有。但绝对不是普通医学办法,而是更高层次的治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对天下所有因身患重病大病怪病而只消极地等待生命结束的病人说:振奋起来,相信自己,不要再无谓地乞求医学,让我们自己去寻找解救的方法!再者,每个人都想一直健康,都想战胜病痛,都想长寿平安,都想安详地老去。如何才能让我们在这一生得到善终呢?(1)疾病的根源: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有时眼见并非是真理。疾病有时也并非就是看得见的生理病理上的原因,它有其另外的致病因素。疾病的根源是什么?现代医学有其定义,但这个定义只限定于医学可以治愈的疾病。如果医学治不好的疾病呢?况且现代医学能解释所有疾病的成因吗?不能。当前医学的发展水平还很浮浅,对于许多生命现象还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比如说气功、经络、五运六气等等,都难以用现在的医学来找到答案。而这些都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既然根本就没有搞清楚生命的本质,也就根本不可能治得好所有的疾病。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证明,疾病并非都是简单的生理病理现象,其还存在着不为我们所能知道的因缘。让我们跳出医学的框子,换个角度来看待疾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疾病是体内五毒焚烧的结果。五毒包括怨恨恼怒烦,是人生的心灵痛苦和无穷疾病的来源。正如刘有生老善人所讲“恨人伤心,怨人伤脾、怒人伤肝、恼人伤肺、烦人伤肾,是病者,实由人性心中之生毒而种根,由性理而转于生理耳”也许我们不少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疾病就是身体的不舒服,与心理的怨恨恼怒烦有什么关系呢?看看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实吧。有人因为怒气攻心而患高血压中风,有人心存怨恨而患肿瘤,有因嫉妒心脏病发作者,有因气恼、心烦而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如此等等,数都数不清。这不过是略举其例而已,事实上五毒致病,几乎包括了我们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疾病(除外感病和外伤性疾病)诸位病久可以自己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一直处在五毒之中呢?你是不是曾经为了本来无谓的事情去惩罚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呢?一切皆有因果。所有的病都是由自己造成的,由身造,由性造,由心造。而祛病也必须由身、性、心开始。单纯地依赖药物和手术,只是治身的层次,而不可能达到治性和治心的效果(2)养心即所以治病。心主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君火,君火以明,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之神可统五脏之神,包括脾之意,肺之魄,肾之志,肝之魂,皆由心神所主管。如果能把心神调整好,那五脏之神皆可得到调整。唯物主义哲学里有这样的观点:精神影响物质。精神是形而上的东西,却影响着形而下的身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精神决定着身体的健康。只要精神健康,则五脏六腑就能趋向于健康。所以养心即所以治病。人类的疾病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心理的层次要高于肉体的层次,因为身体是由心理所支配的。不管是哪一类的疾病,都可以从心理上治疗。不管任何大病重病,甚至于是医学无能为力的疾病,都可能找到治疗方法,其治疗的关键即在于调节心神。心中之君火即是心之神,君火明则心神自安,如此则五脏六腑皆安。调养心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性理上的治疗,让病人的心神获得解脱。或者心中充满善良和爱意,这也是平衡心神的办法。或者一心向善行善,籍由心中的善念来引导脏腑气机平衡,亦有效果
不治之症的治法【2】(3)性理疗病。民国时期的王凤仪发明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世,普度群伦。他发现“生气上火、怨人是得病之根源,如能翻过来,不生气、不上火、不动气禀性,便不会生病”王老善人发现人的心理活动是枢纽,是关键。由于事不遂心,人不对意,便要产生烦恼,或发动脾气,他把这叫做禀性。专以享受为重,染上各种不良嗜好,他把这叫做“习性”习性越多,私心就越重,私心越重,贪心越大,越不易得到满足,就越容易产生怨气烦恼,发动气火。这样,习性禀性相互作乱,形成了恶性循环,便给人们带来了无边的苦恼。因此人的良心被湮灭,纯净善良的“天性”被污染,身体又怎能不得疾病呢。所以先生说“心里专好寻思人家不对,有贪心便是心病;性中常动脾气,便是性病;心病必至于性病,性病必至于身病。这是必然的,能发过来,病就好了。所以我教人要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性理疗病法认为愤怒、忧伤、疑虑、发火、烦闷等等,都属气禀性,是性中之阴面。这种阴气积累多了,身体必病。比如古人念书求明理,今人念书求名利。念到名利上去了,疾病也就跟着来了。所以老善人教人“拨阴取阳”就是要化除这种性中之阴面,扩充性中之阳面,疾病便可立愈。疾病虽发生在躯体上,但其根源却在心性中。所以老善人教人首先要认识自己的阴气是怎样形成的,以阴气用事即是过错。如能进一步作到真心实意地悔过、道过,挖根源,化阴气,化阴气为阳气,疾病自愈,这便是性理疗病法的关键。由上可知,性理疗病是真正的大医之道,其对疾病的治疗是从内心深处的解脱开始的。这是治疗疾病的至高境界,是现代医学所无可望及的境界。而欲要排除五毒的侵袭,需要爱心快乐和善行(4)爱是大药王。对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来说,爱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剂。爱人,尤其是从心底去爱人、宽恕人,以此来终结自己的五毒内焚,结果也能终结我们自己的疾病。现代医学总是相信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把它当成是疾病的唯一。而且相信药物和手术能改变病理,得到康复。但疾病真的可以治好了吗?事实上大多数疾病还是治不好。因此不要总是相信药物和手术,那不过是一定程度上治疗了肉体上的病,而疾病所根源于精神的层次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药物和手术来解决。爱人、爱每个生命、爱这个世界,以爱的心态来对待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惜每个生物的生命。不害已,也不害人,不害其他生命。用纤细的爱心去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让爱心把自己融化到万事万物当中。爱能让我们的心灵充满快乐,能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当我们处于爱的状态,那是最平静、最详和、最有利于康复的状态。此时心身全部得到放松,五毒的内灼可以被彻底地消灭于无形之中。试想,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会有怨恨恼怒烦吗?他会遭受绝症的折磨吗?只有爱才可以上达人的精神层次,通过心神的影响来调节五脏六腑的病理状态,促进全身机体的更新换代。爱是快乐之源泉,爱的治疗,是疾病的治本之道(5)快乐是治病的关键。快乐的第一条就是微笑。身患重病的朋友自己想一想,多久没有微笑了。多久没有开心地面对这个世界了。我们在烦什么?在跟谁过不去?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是疾病,是痛苦。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随时随地心里装着美好的情感,在脸上表现出良好的情绪,即面带笑意,心平气和。如果心里没有高兴的事情,或者由于受到病痛和外来的刺激而心里感到痛苦,一时乐不起来,怎么办?要真心装乐,让我们每天都展现出愉快
2012不治之症的治法【3】让我们每天通过自己的面孔、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一颗善良的心、友爱的心、奉献的心、宽厚的心、自尊的心和自信的心。我们不仅把快乐看作一种善行、一种奉献,而且把快乐看成是治病的良药、健康的朋友。真心快乐,就能让心神得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于是脏腑安定,气血和调而病痛减轻。生了大病,我们不仅戴着病痛的枷锁,更忍受着心灵的不安。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疾病逐渐加重而精神渐而不支。所以要治病,先让自己的精神好起来,办法就是快乐。让我们的心里充满着快乐,以快乐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疾病。不烦不恼,不忧不愁,不恨不怨,让快乐渗透进身体的每个器官、组织和细胞,让我们摆脱五毒的侵袭,放下来,不执着,轻轻松松、洒洒脱脱地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6)行善是解脱之本。心存善念,以善心对待我们这个世界,处处行善,这是今生获得解脱之关键,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并且要想快乐,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人,其身体笼罩在浩然正气之中,而邪恶不能侵。善良的人可以让周身气血充满生机和活力,疾病即会远去。而一个充满邪恶的灵魂怎么可能会沐浴在积极向上的阳气之中呢?也许有人会问,何为行善,其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大凡发于内心的善行都是真善,利人的都是真善,无所求而为之善都是真善。反此,装样子的、利己的、有所求的善行都是假善。如果行假善,并无益于病,反有害于自己。因为假善会使心神不定而五脏受伤。真心行善,真心地帮助他人、感化别人。行善既是为人,亦是为自己。行善的结果是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解脱自己。不但可以自治各种疾病,更可产生不可思议的机缘而达到修身修性的妙用。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相信善良和真诚,人与人的交往充满着欺骗与狡诈。如果我们用真心和善良去对待别人,反而会被看成是精神病。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一心向善,我们要努力感化他人,让善良重新回到世界当中。因为抛弃善良,让我们遭受着巨大的心神痛苦以及病痛的折磨。要想解脱病痛、挽救生命,莫过于发现自己的善良的本心,把它捧出来,展现给世人。如果我们的周围人人都感受到善良的思绪在漫延,善行在流淌传播,那时谁还会再苦于疾病的折磨呢?综上所述,疾病的根源在于自己的五毒所害,而治疗的关键亦在于自己。因为这个病是你自己生出五毒引发的,还得靠自己去治。如果真心改过了,性格变好了,并且充满爱意,真心行善,快乐每一天,那病魔自然就跑了。让我们跳出医学的框框,认真地思考一下生命与健康。各位病人不要怀疑上述我所说的话,不要让偏见害了自己的生命。珍惜尚存的生命机会,去试着改变自己的身心状态,相信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这篇文章不是只写给重病患者的,而是写给我们每一个人。试问一下,有谁是真正健康的?暂时的不生病并不表示以后不生病。五毒内焚,早晚会生出病来。与其已病而求医,何如未病时即求己。而求己之道即是此篇所言,让我们自己去把握人生健康、富贵贫贱和否泰苦乐微信2012
微信2013(转载)中医治病的实质【1】我们都知道中医可以治病,是有实在效果的。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的理论体系不同,其疗效自然不同。我们相信中医,但是不是清楚地知道中医取效的一些道理呢?比如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其治病的本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中医是一门自然医学?在此我回答这些问题。相信对于中医治病的实质的理解会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医,并受益于中医。病患亦当从中学到如何快速康复的道理。首先应该知道,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它自己有自愈能力,也有自我保护能力。人体知道如何丢军保帅,知道如何抵抗病邪的侵袭,知道如何自己康复。人体的自愈力就是中医治病的根本依托。其实中医的治病,不管是用针还是用药,其最关键的就是服从身体正气的需要,或者扶正为主,或者祛邪为主,或者扶正祛邪同时进行,要点是掌握正气的需要,以人体的正气为治疗的根本,在关键的地方轻轻一拨,则正气自然会祛邪康复。所以中医是既治命又治病的医学,中医时时刻刻不忘正气,时时刻刻以人体的生命作为治疗的重心,在顾护正气的基础上也知道祛邪。试想,一个没有了生命的躯体,还谈什么治疗?!如果只是从病邪上入手,千方百计地抗病毒,杀死细菌,滥用抗生素之辈,这种医学还处于低层次状态,尚不知道如何治命,不过是拘泥于治病而已。这样的抗生素医学能得到生存,并取得一些疗效,完全是因为病患的正气尚足,尚奈攻伐。但对于重症垂危病患,如果不知道如何治命,光是治病,我估计病人的生命也不会长久了。其次,在相信机体有自愈力的条件下,中医会正确地分析疾病的本质,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因为中医知道,当受到病邪侵入时,机体会自动地保护最重要、最深层次的脏腑免受邪气的侵害。这个保护就是正气对邪气的抵抗反应,其反应产生了疾病的各种不同的症状。对于症状,长期以来我们都有些误解,是不是把它们直接当成疾病的本身了。需知症状仅仅是疾病的表象,是疾病反应出来的外在的东西而已。不管是病人出现各种疼痛、发烧、肿胀、功能障碍等等,都是疾病的表象,这些不是疾病本身,不是我们治疗的重点。治疗的重点在于分析正气的充足与否,正气与邪气在哪个层次上抵抗,正气是渐渐收复失地还是无力退缩。因此说,所谓的治病就是调整正气与邪气的反应,让机体的正气足起来,让邪气排出体外。只有这样这是正确的治疗思路,治后邪退正安,身体会更舒服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不知道保养正气,继续滥用攻伐药物,或者性生活过度,消耗阴精,久之正气渐虚而不足于抵抗病邪。正气会慢慢地退缩,以保护更重要的内脏。这时病人就会出现手足发麻,活动不便,渐而出现坏疽。这是明显的正退反应,是人体自动产生的丢军保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此时我们应该知道治疗的重点在哪里,一则是如何保护住生命。因为阳气已经不足于支持整个躯体的气血运行了。二则要知道如何治病,恢复失去功能的肢体。应该努力扶足正气,调动机体的自愈能力,让机体尝试着慢慢地恢复已经失去的阵地。而绝不是只看到坏死的肢体,看不到正气的无奈。如果直接手术切除坏疽,这是西医的简单处理办法。再如我最近治疗一个奥地利的男病人,偏头痛十五年,长期服止痛片,导致高血压。然后西医又处以降压药,半年后又出现胸中憋闷、呼吸困难,又用上可的松,效果不明显。不得已来看中医。这样的治疗是彻头彻尾的见症治症,见病治病,是不理解正气与邪气的治疗。中医如果也这样做,岂不是背弃了中医的灵魂
微信2014中医治病的实质【2】我临床所见,把普通的感冒治成急性心肌炎、急性肾炎;把偶尔的受寒治成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把高血压治成阳萎;把在表的太阳病治成太阴病、少阴病等等,数不胜数。如此治疗,皆是不识疾病本质,不懂顾护生命与正气的治疗;如此医学岂能担当救死扶伤的大任!再者中医治病考虑的是周身整体的症状变化,而不是拘泥于一处。我们说中医是整体医学,什么意思呢?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中医从病患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出发,去分析疾病产生的本质,也就是邪正交争的信息。中医不是只治疗症状的医学,中医不看重症状,更看重症状所表示的机体的呐喊。出现症状后,医生要仔细地分析,这些症状是机体的哪个部位,哪个层次在呐喊,是对什么样的邪气产生的呐喊,呐喊的程度如何等等。如此分析,自然就知道病邪在六经的哪个层次上与正气交争,也就知道了应该从何处入手去治疗。比如感冒了,病人出现了头痛,发热,怕冷,鼻流清涕等症状。中医看到的不是这些症状,而是透过现象,看到现象后面的实质,是机体感受到了风寒邪气,正气与邪气在太阳经上抗争。之所以出现这许多的症状,是人体正气抵抗邪气的反应,是太阳经在呐喊,在奋起抵抗的战斗现象。所以,治疗就非常明白了,我们应该补充太阳经的力量,把邪气一古脑地祛除出去,感冒的症状自然就会完全消失。治疗的方法非常多,根据病人的情况,既可以服麻黄汤,也可以用灸法,也可以针刺,还可以推拿刮痧拔罐,更可以食疗等等,都在医生的灵活掌握之中。最后,中医是自然医学,自然在哪里呢?自然的意思有几个。一则是顺应。顺应什么?顺应人体正气的变化。我们已经知道,疾病发展变化的根本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正足则邪退,病减而康复;正弱则邪进,病情加重。中医的治疗即是顺应人体正气变化的治疗。正邪交争于哪个层次,中医就在哪个层次上扶正祛邪。正退则扶正,正强而祛邪。正进则一鼓作气,祛邪外出;正退则顾护生命,积蓄力量,以待东山再起。总之中医治病时,时时刻刻把正气的状态放在首位,中医的一切治疗手段绝不伤正。二则是符合环保。中医不主张破坏自然,主张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中医理论非常重视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强调人与天地相适应,即天人相应。中医讲五运六气,讲子午流注,关心的都是人如何与天地相应,如何让周身气血符合天地阴阳的运行规律。甚至于中医的病机学说以及六经层次学说,把天地之间的邪气分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这六淫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我认为一个好的中医,必然是一个重视环保,重视天地自然规律的中医。诸位病患亦一定要知道如何根据自然规律来养生康复,来预防疾病。三则是所用方法是绿色的健康的。中医所有的中药都是自然界的各种花草植物、动物、矿物等。中医是绿色疗法,是健康的疗法。中医的理法符合自然的规律,方药亦取自于大自然。我们常用的中药都来自于自然,草根树皮都是中药。我们的生命亦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这些天然的草药可以调整我们的阴阳气血平衡。并且,大自然待我们不薄,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能治疗我们疾病的中药。比如南方天热,五六月份之间阳气比较容易耗散,大自然就给我们提供了龙眼和荔枝;北方天寒地冻,阳气内收,大自然就给了我们甘草,人参,黄芪等温补之药。冬天我们有地瓜萝卜来温中下气,夏天有瓜果来清暑解热。自然界时时照顾我们的健康,奈何现代文明没有重视到这一点,反而拼命地破坏自然,消灭物种。我不相信从煤和石油这些死亡之物中能找到对我们健康有意义的东西。并且,中医的针灸拔罐等方法直接从经络穴位上操作,借助人体的正气来扶正祛邪,其意义又远胜于西医的凭西药直接杀菌,指望药物直接治病的作法。我们经常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这个本是什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中医治本的实质就是顾护正气。中医不是见症治症的医学,因为中医知道,所谓的症状不过是机体阳气抵抗病邪、保护内脏的正常反应。也就是说,生病了,出现了不少症状,中医不把症状本身当成疾病。如果能明了中医治病的这些观点,相信不管是中医临床工作者,还是需要中医养生保健的社会大众都将能从中受益
微信2015(转载)关于医德与医术~为什么想写关于医德的文章呢?虽然我在临床工作,但我曾经也做过病人,也在病床上得到医生的诊治,经历过悉心治病的良医,也经历过为开贵药拿回扣的庸医。但更多的是,经常从媒体上看到见到医德败坏的医生如何借看病而谋财,甚至于为财而不顾病人安危。为什么会有500万元的天价医疗费,为什么医患关系会紧张,其根源是什么?除开体制因素,病人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之外,其中一条就是某些医生医德的败坏。医生从事这个职业是为财而来的吗?不是,绝对不是。作为一名医生,自古都是圣洁的。古人用悬壶济世来形容医生,因为尊重把医生和高官一样称为“大夫”。医生是救死扶伤的,是救人性命的。也就是说,医生天生是辛苦劳碌的命,他必需时时考虑病患的生命与疾病。从医是一件大显神通辛苦的工作,而且,这件工作不可能赚得大钱。为医发了财的,或者是医术极高,病人拥门,积累自多;或者是贪财之辈,为钱而医;或者是从另外途径得到了财。如果考医科或者中医大学的这些学子们想的是将来为医可以多赚些钱的话,那么,最好去学做生意吧,这样至少可以少害几条命。拿病人的命来谋财,这是世间极恶的事情,万万不可!中医很讲究医德。我认为医德是医生的灵魂,也是从医者积累善根的必要条件。医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术的高低。试看中国两千年来的历代名医,无不在医德上狠下功夫。可以这样说,名医之所以成名,首先是医德高,然后医术才高。医德是医术进步的基础与保证。没有高尚的医德作奠基,为医者即使再如何努力,其医术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极致。为什么?我认为,极致的医术需要用高尚的医德来培养,二者相辅相成。我们经常说“道德”“道德”有道必需有德。医德高,然后医道才可能会高。刚开始学医的人可能不会太重视医德的修养,好象不需要医德,医术一样在进步。但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为医者的医术就会迟滞不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排除智力的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医德没有跟上来。可以这样说,学医学到某个层次之后,就要求为医者心存善念,胸怀仁义,以培养医德。随着医德的提高,医术自然会更上一层楼的。关于医德,历史上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唐代的大医孙思邈。他被后人称为药王,是一位心怀疾苦,慈悲天下的大医。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说的,他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以“千金”命名其书,叫《备急千金要方》以及《千金翼方》他专门写了一篇《大医精诚》,来讨论为医者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并且把它冠于篇首,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医者要有医德修养,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是指医术要精湛。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艺能之难精”批评当时那些“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庸医,谆谆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诚”即品德要高尚。孙思邈劝告学医的人首先应该立下大志,无欲无求,应该舍己救人“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灵之苦”。其次在诊治上要切实做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让我们回顾一下《大医精诚》的这段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这段话非常精彩,也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位大医所应该具备的仁心善念.它是为医者修养医德的最高典范,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凡为医者都应该把这段话背诵在心,时时默念,时时自我警示。我自己的体会,默诵这段话时可以定心安神,可以除烦忘忧,特别是为医忙累,心情烦躁时,想一想这段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不信的朋友何妨一试。近年来,因为每天忙于临证,且夜晚要颇多读书,思考临床得失,花在修行的功夫就少了许多,深以为苦恼。前不久我与一位修行的朋友讨论我的苦恼,朋友说,不对呀,你一心为病人着想,一心帮助病人,其实就是修行呀,而且是非常高深的修行。这样修行下去一定会得到善果的,千万不要放弃哟。一语而惊醒梦中人。是呀,为善即是修行,帮助别人自然积累功德。中国有句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是一样的道理。我认为今生有机会从医,本来就是善根积累的结果。如果能借此机会,认真提高医德,并由此日日精进,提高医术,则可以为善更多,得大善果。如果不珍惜这个机会,借为医来大肆谋财,就可能因此而错失良机,坠入魔道。为善得善,为恶得恶。如何培养医德,我认为除了自戒自醒之外,可以精读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作为中国人一定要掌握儒家思想,这本书就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其中关于仁、义与德的问题谈得非常之多,对于医生提高医德极有好处。特别是搞中医的人,一定要把这本书读个透,领悟其中关于德与仁的精神,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出高尚的医德来。最近一年来,我自己粗读了几遍此书,不敢说精通了儒家思想,但得到的收获实在太大了,直有手舞之足蹈之一般的感觉。我自己的体会,儒家思想对于提高医德与医术均极有帮助,学儒即是学医,绝对不会耽误医术的进步。相反读了论孟之后再回来看中医,竟有心领神会一样的感觉,其中妙处,非沉浸于其中不能体会。行文至此,深以为警醒,深以为自戒。这几年来,我尽心学医,不务杂事,临床有得,亦有所失。但不敢因此而忘却医德,亦不敢为医而敛财。以后,当每天晚睡前反省自己一天的行医所为,不可因医术而伤德,亦不能因医德而忘术。我相信,努力提高医德,努力临床,努力读书,一定会登堂入室,达到医之极致。注:本人醉心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本文所谈,主要是从中医以及儒家思想来论述医德与医术。西医与此不同,亦不作讨论。由此也祝福每位中医都能发大善心,志于为苍生大医,发愿以此心来修行,天下不知道会救治多少疾苦忧患。为医者则必然医德日高,医术日进,渐入大光明境界
新微信2016(转载)学中医的秘诀【1】中医不难,难在用心。但光是用心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如何去用心。学医之道,贵能有所自得。欲求自得,必先有所悟。悟而生智,从此中医医理一通百通。而自悟之道,源自读书。中医是一门传统学问,非读书不能得其真谛。想学好中医,先要下功夫去读书,非熟读强记,精思体悟不能得其真意。又非转益多师,切问近思,无以收功。学医只有两个秘诀1功夫2智悟(1)下点切实的功夫-天下事没有不需要下功夫而能成功的。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学医,就要做大医,而作大医有如一件工程,需要严谨的态度且要很下苦功,坚持不懈。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一则积累医学知识与经验。每个人初学医时都要学会积累,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积少成多,积薄成厚。中医知识包罗万象,既有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人情世故的学问,更有星算诸子的学说,还包括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经验,这些都需要慢慢地掌握。所以不积无以广大,不学无以成医,每天都要学一点儿,坚持不懈,积累自多。孔子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温故而知新”都是积累学问的基本法门。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初学医的人来说。望着如山的知识,成堆的医书,恐怕会有种畏难的感觉。天下的病并不好治,也并非每个学医的人都能治好大病重病,想当大医,就得有定力,有信心,不急不躁,不矜不伐,持之以恒,必有所获。凡是大医,都是在一天一天的积累过程中坚持下来的。每位历史上的名医,没有谁不经过此积累的阶段。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则循序渐进。中医知识浩如烟海,非循序渐进不可。要积累哪些知识呢?首先是先秦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医的基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就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医德与气质也在这个文化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学医的首个捷径,舍此没有别的捷径。所谓的“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在文化背景上再进一步钻研医理医法,先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以求本,再读明清诸家名其源流即可。还包括西医以及易理术数、文化历史等,都需要慢慢地涉猎。这样由点而面,由易入难,由今及古,由约而博,渐而入医道之门。总之沉于斯术,浸之愈久,积累愈多,将来的成就也将越大。一般先基础,后临床,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学中医基础理论时,要完全搞通,然后方可学中医诊断学以及中药学。对于每一本书来说,要先掌握每一章的精义,然后可以渐而到下一章。要有一定的顺序,量力而学,坚持不懈。前面的没有学好,就不要急着学后面的。一本书没有掌握好,就不要急着学下一本。这样层次清楚,一步一步,渐而汇通,亦不会学得乱七八糟,漫无边际,犯西瓜芝麻之戒。三则,熟而生巧。学医需要精熟,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或者浮光略影式的读书,那是不可能学到中医精华的。如果守不住精熟这两个字,即使泛览千卷,才一掩卷,便茫然无所得。因此惟有精熟方能通其意旨,得其义理,悟其巧妙。所以古人学医,无不注重精读熟记。苏东坡“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也。读医书不是看小说,需要反复琢磨。特别是读《黄帝内经》读一遍有一遍的体会,读十遍时的体会与读一遍一定有所不同。医理之精熟不仅仅是背诵而已,还要经常沉潜体味,反复熟演。使古代名医的话就象是自己说出来的一样,即使是恍然梦寐之中,亦会自然流出,这样才叫真正的精熟。其实真正需要如此精熟的中医经典也不在多少,以树立中医根基的经典为主,数十百段《黄帝内经》《伤寒论》即可。到了这个境界,涵诵熟久,人书合一,习与性成,自然为我所用,则临床上应用无穷,受益匪浅,辨证处方如有神助。若真能下到以上三条功夫,才算是入了医之门。至于有些人拿着几个所谓的祖传方子当成宝贝,或者大学一毕业就忙于吃喝玩乐,而不思读书学习,那就根本是医之蠹虫了,斯辈何足谈医(2)因疑而自悟-读书仅仅是学医的第一步,目的还在于对于医理的自悟。自悟的感觉就象是击石出火,豁然贯通,顿悟无余,理事无碍,明体达用,就是这个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才算有所收获。这种收获不是学到的知识,是真正的医我融为一体
微信2017学中医的秘诀【2】否则这些功夫还是在量变的阶段,医术也还是隔了一层。自悟是自己的感觉,不是老师教的。正如前贤论做学问一样,其“悟入之法,恒在于片言之义,人所不经意之处,此则会心各有不同,父师不能以喻之子弟者也”自悟也不是天生出来的,需要极深厚的功夫作底子。只有下过苦功学医的人,心中有所疑问,有所滞塞,才有可能在某一时刻,某个机缘下顿悟,从此医理贯通,而达到化境。而且顿悟有大有小,伴随着大的顿悟的往往是数不清的小悟。这样大大小小,反复自悟,医理于是愈来愈透彻,而临证对病,心中澄清,医理无碍,这种透彻的感觉用言语实在无法形容。要达此境界,亦有门径可循。一则,提出问题。这是自悟的第一步,一定要有所疑问。古人讲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管学医必勤奋聪敏之人,亦需掌握方法。否则学医十数年,不识门径,荒废经典,滥读后世医书,就如同胶柱鼓瑟,必然无功而返。此时纵使再是勤奋用功,亦有可能“死在句下”一生无悟。师者之传道授业解惑,于此显得十分重要,必要先通门径方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学医的人,先用点功夫在先秦诸子,必是有效的法门。然后志于求医,舍心忘已,狠狠下点切实的功夫,数年之后,因疑而悟,渐疑渐悟,渐悟渐进,自然能成一代名医。医者操人生死之术,不可不谨慎,要不得马虎轻率,要之,先把性格磨砺得扎扎实实了,再来学医吧。学医不比其他,需要严谨的态度,这又是在下功夫之外的要求。大小,都需要先疑。存疑是破疑之本,必需用心读书方能找到疑问。医书精深,非浅尝者所能体会。一般如果只是粗略地翻一翻医书,一目十行,不务精思,根本就找不到什么疑问。疾病复杂,千变万化,医理亦变化万千,左右逢源。两千年来医书各有所述,各有所旨,读后怎能无疑。若真无疑,那是根本没有理会得到,是不用心的表现。历史上每一位医家都有其医学思想,而且各有传承,各有不同。是不是每位医家的每条医理都正确呢?我认为读医书当学会思考,不轻易相信任何人。读书时认真思辨,考虑其所述理法脉方药是否合理,有没有确实的证据,这样就会有问题,这就是存疑。我的经验,在初读某某医家著作时,先从有疑问的地方入手思考,慢慢地再从没有疑问的地方思考,这样就会发现,不是没有疑问,深入一层之后,自然对其医学思想又有所理解。或能得其偏其失,或能得其理之所以然所未然,这都是领悟。二则,解决问题。这是自悟的第二步,就是要解决疑问。光是存疑还不够,还要能用心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因此解决问题的时间有也长短的不同。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促进自悟的过程。对于中医问题来说,解决的方法,不外乎数点,或者参合各家观点,以穷其理证;或者临床实验,以证其真实;或者穷心深思,以明其旨归。其实就是通过自己问难,来促进思考。这种思考,必然伴随着进步,越是思考,越是进步。大疑大进,小疑小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是比较痛苦但也快乐的过程,心中因疑惑而存滞,极是想一通为快。但医理往往比较复杂,并非一看即解。因此多需要一段时间来解决,有时甚至于要数年的时间。但心中存着疑问,不停地读书临证。随着问题的逐渐解决,心中的郁塞也慢慢地透亮起来,这种感觉非沉迷于此中者不能体会。某一天豁然而解,即如醍醐灌顶,上下透彻,简直就想手舞之足蹈之。其快乐如此,其所得亦必然如此。如果能经常有这种解决医理困惑的快乐,我想也差不多领悟出不少了。三则,疑而得悟。学医的目的是心悟。悟就是豁然贯通的感觉,是对医理的了无凝滞,是临证的清明晓彻。悟是自己的心悟,与他人无关。禅宗有“顿悟”之说,与医之自悟实同出一辙。一旦心悟,一了百了,洞彻无馀。悟有大小,有浅深,随着医理困惑的不断被解决,医法圆通,领悟由此而生。几经领悟之后,于是顿然明白,于是出现了圆融明彻的顿悟境界。顿悟的境界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历史上每一位临床大家都无一不经过此境界。如医圣张仲景医理通晓,自创六经辨证,必然是顿悟之人。即使如明清的不少医家,医学理论贯通无碍,亦需要数次的顿悟方能达此境界。悟有门径,必由疑而生悟。所以疑问是觉悟之机纽。医理深精,旁通百家,要成名医,必要一番觉悟,方能得一番长进,否则别无他法。且真正的名医在其到达极高的境界前,往往需要数次大的顿悟。学医必勤奋聪敏之人,亦需掌握方法。否则学医十数年,不识门径,荒废经典,滥读后世医书,就如同胶柱鼓瑟,必然无功而返。此时纵使再是勤奋用功,亦有可能“死在句下”一生无悟。师者之传道授业解惑,于此显得十分重要,必要先通门径方可。总之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学医的人,先用点功夫在先秦诸子,必是有效的法门。然后志于求医,舍心忘已,狠狠下点切实的功夫,数年之后,因疑而悟,渐疑渐悟,渐悟渐进,自然能成一代名医。再者,医者操人生死之术,不可不谨慎,要不得马虎轻率,要之,先把性格磨砺得扎扎实实了,再来学医吧。学医不比其他,需要严谨的态度,这又是在下功夫之外的要求
微信2018学中医的四个境界【1】学中医与治学一样,不仅仅需要方法,还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然后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每一个层次的提高,都将伴随着境界的提升。初学者以此入手,循序渐进,慢慢地积累医学知识与经验,并在临床上发挥出来,进而有所创新,终将成一代医学大师(1)学习中医知识。要会看病,必需先要学习基础中医知识,但这样的学习应该不以考试或者赚文凭为目的,否则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学习还不仅仅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还要学书本上以外的东西,就是临床实习。这样才能既学到课堂上学的东西,还能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既知道了书本的东西,还知道书本之外的经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过程。非此无以为临床。在中医的整个范围之内,要做到无所不知固然有些难,但总要对于古今的中医典籍要多多地涉览。虽然要求专精一些,但也必需贯通了解整个的中医发展史与各家学说,然后确定目标,在一症一病上用功夫,循序渐进,方能求专求精。学习才能知道中医各家的观点,累积前人的临床经验。学习是一个回顾过去的过程,回顾古代名医的成就,掌握他们曾经创造出来的医学理论与方法。古人都已经死了,但他们的中医临床经验都保存在医籍里,所以要读书,要学习,这是学中医的基本方法,是鉴往而知来的必要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中医亦需要经常复习与实践。总之学好中医,学习是最最重要的一步。那些想不学而精通中医的想法,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天下也许有不学习的好人,但绝对不会有不学习的名医。想作名医,必需从学习开始,而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达到这个境界,已经读过古今各家医述,这是第一个境界。凡学中医的人非要经过此境界不可(2)明白中医道理。学中医有根基后,就要开始贯通中医的整个道理。这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的进步,就是通过思考与临床,把所学的中医知识完全地融会贯通,达到事理圆融,理事无碍的地步,方才算的上是真正的通理了。这个境界往往伴随着无数次的小悟与一两次大的顿悟,然后才能医理贯通无碍。达到这个境界,已经是了不起的中医了。在这个层次上什么病都能治,而且,效果都不错了。中医的理是临床的关键。往往见到这样的医生,拿着一两个方子治病,有效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效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医生,其实根本就没有明白中医的理,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中医。只是混中医饭吃的而已。真正的明理,是彻底地明白,是心无丝毫不爽,是临证时脑中澄清一片,毫无滞碍的感觉。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当前极好的中医了。而纵观国内能到此境界的中医当前也没有多少。要达到明白通晓中医的道理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学习积累。没有第一步的读书与学习,没有认真的用心思考,就不可能产生顿悟,也就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当前因为经济利益第一,所以,不少临床中医荒废了读书,反而忙于交流应酬。这样慢慢地把以前所学的东西也丢光了,技术自然也谈不上提高,想有所顿悟,那是绝对不可能了。如果病人找这样的医生看病,心中不害怕吗?把自己的宝贵生命随随便便地交给一个庸医,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至于因此而损命折寿者,临床比比皆是,悲哉,哀哉。达到这个境界,已经通晓医理医论,并能应用于临床。天下为医者而能达此境者,已经不多了(3)对医理质疑,进而思辨-光是通晓了医理,不过是掌握了中医的术而已。只能算是继承的不错,但还需要更进一步求疑。中医的每个道理都可能存在着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疑问。而从这些疑问处进行思考,就可能促进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微信2019学中医的四个境界【2】才高识妙的人,通读中医百家并临床数载之后,往往能提出问题。这时用心去思考,则可超入玄微,疑破而悟生,学医的境界又可再上一个台阶。不但是学医,学任何学问都是如此。在继承之后都要有所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就是怀疑。由疑而生辨,由辨而有得。中医的许多道理都有必要产生怀疑,进而思辨,以求出解决之道。由怀疑而破疑,一定要经过搜集资料,得出信证的过程。所以,还是要去读书,去思考,去临床,这三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就是说如果能有思辨之力,则可以与鬼神争奥,达到鬼神莫测的境界。质疑的前提是先要通晓中医理论,然后经过大量的临床之后,对古代医家的某些理论与方法产生怀疑,进而思考其解决之道,以找到更好的理论与方法。如同样是读同一本《伤寒论》两千年来却产生了数百家不同的学术观点,这些观点互相质疑,互相诘难。每一个观点都是对前人的质疑与思辨,却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虚火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