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题题 请大家看题

|学学| 当你看到一道物理题时的解题思路
不管高三物理学了哪些内容,但是在做物理题时,审题是要害。每个物理题都是向我们展示一幅物理场景,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审题就是通过已知条件把这个场景构建公道完整,然后解答。掌握审题本领不只能更快速的解答标题问题,标题问题的正确率也会提升。
第一步:全面想象标题问题给定的物理历程
每一道物理标题问题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历程的规律和功效。可是,岂论在现实中,照旧在题中给出的物理历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按照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历程,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例:汽车以 15 米 / 秒的速度活动,封锁油门后得到 3 米 / 秒的加速度,问 8 秒内汽车的位移是几何?
例:小球以 5 厘米 / 秒 2 得出速度滚上一斜面 , 得到 3 厘米 / 秒的加速度 , 问 8 秒钟内小球的位移 是几何 ?
对此二例 , 如能仔细分析 , 想象汽车是作匀减速活动 , 然后停下来 ; 而小球沿斜面匀 减速上滚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下滚,这样两个差此外历程,一般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就会大大淘汰,对那些涉及常识较多的综合题,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历程,解题时就会感想无从下手,大概呈现挂东漏西的现象。有的标题问题对某些物理历程含而不露,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想象,才华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长20cm横截面积为 0.8cm 2 的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将其程度安排,由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 10cm 漫空气柱,让玻璃管绕通过封闭真个竖直轴从静止开始动弹 , 速度逐渐增大,当转速增大到多大时,玻璃口只剩下2 cm 的水银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历程是:气柱的压强与大气压不异,所以水银柱受力平衡。跟着玻璃管的动弹,水银柱产生离心活动,而逐渐远离轴,以至使部分水银从管中抛出,与此同时,被封闭的气柱随之变长。对后一历程,在标题问题的文字中没有提及,但化却与我们解题有着极大的干系。所以在想象历程中,我们千万不要遗漏了类似的历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历程中,要紧扣题意对要害字眼要仔细推敲。如:“刚好平衡”、“刚好为零”的“刚好”二字;又如“最大输出功率”、“最小距离”中的“ 最大”、“最小”二字;再如:“迟缓变革”、“迅速压缩”的“迟缓”、“迅速”二字等等。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着一个庞大的、变革着的物理历程,如果等闲放过这些字眼,那么你所想象的物理历程往往是不全面的,大概是完全错误的。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历程有很大的辅佐,尤其对那些庞大的物理历程,如能抓住其要害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活动轨迹草图、尝试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付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辅佐。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东西
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标题问题给定的全部物理历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东西,研究东西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历程。
怎样才华准确地确定研究东西呢?一般要紧扣标题问题提出的问题。如:“这些冷炙剩气体的压强是多大?”我们就可直接把“冷炙剩气体”作为研究东西,但也有不少标题问题的研究东西对照隐蔽,那么我们间接地选定那些已知条件较多的、而且与标题问题所提的问题又有密切干系的物体或教程作为研究东西。例如:“A内气体的体积是多大?”若直接选留在A内气体的体积不太便利,如果选B内的气体为研究东西,不单知道其温度、压强,而且还知道其体积为已知数,同时本来氧气体撤除B内的气体就是留在A内气体了,象这样间接地选择研究东西的要领在角电学习题中经常用到。
以上所谈的是解答一般物理习题的要害的头两步,该当引起学生重视。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必然难度的物理标题问题,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标题问题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历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实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打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1)由物理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蔽条件
物理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标题问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观念之中,于是可以从分析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要领。
(2)由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中,有些隐含条件存在于问题叙述的历程之中,只要当真分析题中的物理现象和临界条件,应能找出隐含条件。
(3)由物理历程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历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物理历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
(4)由物体活动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
确定物理的活动状态是解题的依据,而物体的活动状态往往受一些物理规律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在活动历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的活动状态这一隐含条件。例:一作斜抛活动的物体,在最高点炸裂为质量相等的两块,,最高点距地面 19,6 米,爆炸后1 秒钟,第一块落到爆炸点的正下方的地面,此处距抛出点 100 米,问条二块落在距抛出点多远的地面上。(空气阻力不计。)要求出第二块落所在距抛出点的程度距离,就必需知道爆炸后两块的活动状态。本题中这是一个隐含条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爆炸前后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找出这一隐含条件。爆炸后,如果第一块做自由落体活动,则它落地的时间为t= = =2 秒,而题中的下落时间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块作竖直下抛活动。考虑爆炸前后,程度标的目的和竖直标的目的的动量守恒,可以确定第二块作斜上抛活动。确定物体爆炸前后的活动状态后,就可以由活动规律和动量定律求解。
(5)由题中的数学干系找出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只能辅佐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干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要领不只在几许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6)由物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标题问题,所设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确的,不易直接措置惩罚惩罚,只有得当地将庞大的模型向隐含的抱负化模型转化,才华使问题解决。
(7)从要害语句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常见的要害用语有:表示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恰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示为抱负化模型的用语,如“抱负变压器”、“轻质杠杆”、“滑润程度面”等,扣住要害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8)从题设图形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的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标题问题的图形中,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方可找出解题途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高考物理大题:看得懂答案,自己却做不来?学霸为你分析答题思路
我的图书馆
高考物理大题:看得懂答案,自己却做不来?学霸为你分析答题思路
还有半年就高考了,有些同学是不是在发愁物理考试为什么总不能拿高分?其实很多同学的主要的问题不在于知识,而是在于思路。知识没问题,所以多难得题目,听老师讲,都能听懂。但由于缺乏自己的思路,导致你不能独立完成一道稍微复杂的题目。这是很多同学的问题所在。缺乏思路是如何引起?小编觉得应是同学们对于物理的本质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出题的套路尚未达到如数家珍的程度。如何解决呢?多思考物理的本质,做题的时候,刻意提醒自己,要看到题目的“骨头”,即不管题目怎么出,你都要明白任何题都是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不管题目多么长,多么复杂,你只需认识到这个题目给了哪些物理量,要求哪些物理量。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去年5月份,高考前一位学霸分析的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大题解答技巧,包括一些思路的矫正。同学们现在还有半年,时间上有大大的优势在,不要放弃!高考物理三个基本要求:1.对于基本知识、物理本质(六组公式)如数家珍。2.对于各块知识所考题型,以及对应的解题方法如数家珍。3.会做的一定要拿满分,对于自己容易丢分的地方如数家珍。以上三点,对于学好任何学科均适用,可谓是通往高分的三种境界,下面就具体说说。第一层境界:对基本知识、物理本质(六组公式)如数家珍。高中物理总共有三块基本知识:动力学,电学实验,波光热原。动力学就是探究物体运动与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高中阶段总共介绍了四种运动,每种运动都由特定的受力决定,每种“受力-运动”关系之间都有一组对应的公式。见下表。以上总结了六组公式,这是解决所有计算题的根本,一定要准确无误得背过,然后直接套公式即可,肯定对。万一发现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那肯定是不小心丢掉了数学上的几何关系表达式。为了加深印象。下面列举16年高考全国卷的几道题,演示一下如何罗列公式。做题思路:1.分阶段。2.对每一阶段受力分析。然后受力推运动,或者运动推受力。3.堆公式。第二层境界:对于各块知识所考题型,以及对应的解题方法如数家珍。举几个例子,不一定全面,主要是传达一种感觉。静电场:会出选择题和大题。大题考定量计算,小题考定性分析。小题一般是考察基本概念的理解。给一个任意的电场,问带电粒子从A移动到B点,各个物理量会如何变化。分析步骤如下图:大题一般是与磁场放在一起考察。直接堆砌对应公式肯定没错。不用怀疑,万一最后发现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就返回题目,看看有没有几何关系忘记使用。堆砌公式见下表。上表第二栏,偏转场中,有两组公式,当涉及到末速度的角度问题时,需要把两组公式全部列出,其余时候,只需要写左边公式即可。磁场:(不完整)考察内容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只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增加题目难度,此类题考查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不管是什么样的磁场,都是利用特定的直角三角形来“找圆心求半径”。核心思路:利用物理学公式求得一个半径的表达式。再利用几何关系求得一个半径的表达式。然后让两个半径相等。便可求出待求量。各类有界磁场类型的特点如下图,关键要记住各种有界磁场中要利用哪个直角三角形。电磁感应:电磁感应中,小题一般出楞次定律,大题一般出导体棒模型。大题导体棒模型有很多种分类,五花八门,当然可以把所有的模型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总结出来。但是我认为,不管题目如何出,只要把握核心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类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核心见下图。以上就是这类题的思维图。先给出运动状态(匀速运动,或者加速度为某值),可以推算出合力(匀速运动时合力为0),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安培力。又因为安培力等于BIL,可以计算出电流,根据电路和计算出的电流值,可以求出感应电动势。又可以通过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求出导体棒的速度。还是这个题,可以比对一下,思路过程是不是按照上图步骤走的。当然,有些题目不是按照上面顺序,有可能是从最后往前推的,也有的是从中间往两边推,但是不管哪一种,都逃不出上面的思维图。看个例题:这个题目的思路是这么走的:第二部分一般是问瞬时功率P或者产热Q。电学实验:把所有电学实验找出来,把所有考察点分类,可得到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如下:电路设计:(不完整)两步走,先确定供电电路,选择分压还是限流。关于分压和限流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通过题目中给的关键字来确定方案。“测量多组数据”“从0开始测量”“为使测量准确”,这类字眼按时要用分压。“线路连接简单”“节能环保”,这类字眼按时用限流。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来选择,比如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用的限流法,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用的分压法。如果是一个课本上没有的实验(概率极低),而且没有关键字眼,那可以根据电压表的量程以及电源的电动势来选择,若电源电动势高于电压表量程,那必然不能用分压。如果,以上方法还是不能够判断(我还没见过这种题),用分压吧,分压兼容限流。第二步就是确定用电电路,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判断内接外接同样有准则。此处有三个判定准则。第一种:对比电流表与用电器电流做对比,电流表内阻远小于用电器电阻,则电流表内接。反之外接。第二种:用电器内阻与临界电阻对比。用电器内阻较小,则用外接,反之内接。第三种:试触法。内接外接都试一次,哪个偏转多,就用哪种。元器件选择:首先看有没有超过量程的。凡是超过量程的一律不用。(参考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等值)然后看实际偏转能否过半偏。淘汰不满半偏的。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原则为:限流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选大的,其他的均选小的。电源选择只看电动势。3V和15V差很多,容易选择出来。电表改装:电流表电压表各自改装原理理解就可以。读数:螺旋测微仪、游标卡尺、万用表、改装后的电表等的读数。课本上去找找。误差分析:图像分析:解决图像分析题,有三种方案。一个个尝试。1,找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函数本身)2,看斜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函数的微分)3,看函数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函数关系。(函数的积分)天体运动:可能考定性判断:变轨前后各个物理量之间大小的比较。可能考比例问题:当成定量计算来做,列出公式,不写得数。可能考定量计算:分阶段,然后列出相应的公式即可。公式容易写,最重要的是分清楚运动阶段。天体运动只有两组公式:压轴题中关于微元法的应用:(有些地方不考,不用看)一般情况下,涉及到定量计算的题目中,出现的运动都是我们所学过的四种基本运动中的一种,我们只需要直接罗列公式即可求解。当出现四种基本运动以外的运动时,我们用动量或者能量肯定能够求解。但是,也有一类题(压轴题),出现的运动不是四种基本运动之一,而且也不能用动量或者能量求解。这类题的特点是“受变力作用“,此时我们需要用动量定理,结合微元法的思想求解。第三层境界:会做的一定要拿满分,对于自己容易丢分的地方如数家珍。写步骤一定要好好写。看一道简单的题相信这个题大部分人都会做。我来给一个满分答案。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的当前位置:
A-Level物理题看起来总是复杂多变 让学生一头雾水
A-Level物理题看起来总是复杂多变,让学生一头雾水,无所适从。但事实上,做物理题是一定方法技巧的,只要熟练掌握,很多物理题都迎刃而解。还在对物理题感到头疼的小伙伴认真阅读今天的内容哦。
: 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
AQA,OCR, EDEXCEL和CIE这四大考试局历年的物理考卷后,经过系统的研究,物理计算题归结起来也就四步!
Newton’s second law,看到题目不管会不会,直接把Free-body force diagrams画出来。不会画咋办呢?题目里不是有原图吗?照抄啊!所以,这一步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强迫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不理解题目,怎么进行下一步的解题呢?对不?
=数字和单位形式,比如F=1.0 N m=20 kg!
A-Level考试和国内高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一点你应该明白的,那就是老外给公式表啊!!这可减轻了同学们不少负担,英国小伙伴不需要背公式有没有!!!当你困惑于用哪个公式的时候,请翻到考卷第一页,照着抄会不会啊!
免责声明:1)本信息由“”发布,由“星辰营销公司”负责信息的合法性;2)本站平台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及交易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3)本信息如有侵权请将此链接发邮件至,本站将及时处理并回复。4)《新著作权法草案》第六十九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网络用户提供存储、搜索或者链接等单纯网络技术服务时,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犯著作权或者相关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书面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要求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初中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www.ruiwen.com - 试题】
  物理是难不难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我们可以从真题中巩固自己的物理知识。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初中物理测试题及答案,欢迎查看。  初中物理测试题及答案一  1.【2016绥化卷】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束光穿透玻璃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答案】C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  2.【2016龙东卷】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手影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答案】A  【解析】  手影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海市蜃楼与彩虹的形成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应选A。  【考点定位】光现象  3.【2016哈尔滨卷】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放大镜的游戏 B.小猫叉鱼游戏 C.手影游戏 D.隔墙看猫游戏  【答案】D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  4.【2016大庆卷】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B.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答案】B  【解析】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水中倒影属于光的镜面反射,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光的色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5.【2014辽阳市】下列事例 中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常见的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激光准直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选项A不合题意;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选项B不合题意;笔杆错位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选项C符合题意;手影游戏是光照到不透明的手上,被手挡住,在手后面的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 折射现象解释,选项D不合题意.  【考点定位】 光现象  6.【2014阜新市】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 成的是( )  A. 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 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C.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 D. 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  【答案】C  【考点定位】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常见光现象辨别。  7.【2014丹东市】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手影游戏-- B.小孔成像-- C.照镜子-- D.鱼在哪里--  光的色散 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 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是光的色散,A错误,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正确,符合题意;D.渔夫 叉鱼时看到鱼时是光的折射,不是光沿直线传播,D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8.【2014大连市】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  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看到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泳池里的水看起来变浅 D.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  【答案】B  【考点定位】常见光现象形成原因  9.【2014绥化市】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底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看到的是池底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池底虚像,像在池底实际位置的上方,因此看起来池水较浅.故选C.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测试题及答案二  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V,经验证明,只有__________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使用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要重视防雷,这是因为,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__________现象,发生雷电时,在云层和大地之间的雷电路径上有强大的__________流过,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3、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__________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通过人体的电流也会随着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4、下列几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触电的是( )  A、用12 V蓄电池做实验  B、无意中碰到36 V电压的两根导线  C、站在干燥的木凳上触到家庭电路中的一根火线  D、站在地上触到家庭电路中的一根火线  5、一个灯泡灯光暗淡,下列原因不可能的是( )  A、电源电压过低  B、灯泡陈旧,灯丝升华变细,使灯丝电阻变大,电流变小  C、电源电压过高  D、线路因潮湿或绝缘线损坏有漏电现象  6、有下面几种做法:①同时用手接触三节串联着的铅蓄电池组;②用手去捡落在地上的高压输电线;③用湿布去擦亮着的电灯泡;④站在地上用手碰到了家庭电路中的火线;⑤站在干燥的木板上同时接触家庭中的火线和零线.其中会发生触电事故的做法是( )  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一只麻雀停在高压输电线上而不会触电致死,其原因是( )  A、麻雀身体是一种电阻特别大的绝缘体  B、麻雀两脚间的电压很小,通过身体的电流很微弱  C、麻雀的脚是绝缘的,不导电  D、麻雀有适应电流通过的天性  8、发现有人触电时,为什么不能用手去拉?应该怎样做?  9、关于安全用电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36 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B、家庭电路的电压是低压,对人体没有危险  C、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  D、只要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10、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手拨动开关  B、把湿衣服晾在室外电线上  C、发生电着火,赶紧用水扑火  D、保持绝缘部分干燥  参考答案  1、220、不高于36 V  2、放电、电流  3、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压  4、D 5、C 6、C 7、B  8、因为用手去拉触电的人,会使救人的人与触电的人连接在一起,人体是导体,就会有电流从触电人传到救人的人,这时救人的人也会触电.若遇到有人触电,应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将电线从触电人身上挑开,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9、C 10、D  初中物理测试题及答案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内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物质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2.一杯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它表达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若将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若水凝固成冰则比热容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3.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________力.分子间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力.通常固体、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气体间的作用力要________.  4.下面几个物理实验分别说明了:  实验(1)是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是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是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南岛四面环海,从我们所学的知识可知,海南岛一年四季的气温或早晚的气温应比内陆地区变化要________(填大或小而且在海南岛的白天海风是由________吹向________,到了晚上海风则由________吹向________,这都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泥沙要大.  6.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和冷水中,________水变色更快.这一现象表明,温度越高,分子______________.  7.一杯水变凉了,它的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  8.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1 J的热量能使1 g的水升高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内能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质量一定,体积、形状一定的物体的内能不变,它的温度一定不变  C.内能是物体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D.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也相同  2.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少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温度较高的分子运动  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下列物体内能的改变不是由于做功而实现的是  A.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升高  B.两手互搓,使手暖和  C.用锯锯木头,木头发热  D.用嘴对手呵气,使手暖和  4.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内能的变化而做功的是  A.用电熨斗熨衣服  B.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C.枪膛内燃气膨胀将子弹射出  D.钻木取火  5.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  B.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  C.供暖系统用热水循环  D.沿海地区气温受大面积海水的影响  6.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水从高处向下流  B.教室里灰尘飞扬  C.铁在空气中生锈  D.一杯白开水中放一勺糖,不久水变甜了  7.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8.若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则热量是由  A.比热容大的传递给比热容小的  B.热量多的传递给热量少的  C.温度高的传递给温度低的  D.内能大的传递给内能小的  9.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最后清水变红,这个现象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10.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A.由于分子间无间隙  B.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由于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D.由于分子间无作用力  三、想一想(每小题4分,共8分)  1.破镜难圆说明什么?如何让破镜重圆,说出一种方法.  2.鸡蛋散黄说明什么?为什么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容易散黄?  四、做一做(每小题4分,共8分)  1.一个温度是40 ℃的铁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铁球温度上升到90 ℃.求:铁球的质量为多少?〔c铁=0.88103 J/(kg℃)〕  2.一个质量为80 g的物体吸收840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10 ℃,随后又放出了1680 J的热量,最终温度降低到5 ℃.求物体开始时的温度.  五、综合题(计算、实验、设计、探究)(共17分)  1.(7分)使200 g比热容为2100 J/(kg℃)的煤油温度从5 ℃升高到10 ℃,需要一定质量的水从20 ℃降到15 ℃供热.如果在实际中由于热损失的存在,水所供给的热量只使200 g 5 ℃的煤油温度升高到8 ℃,求实际供热过程中损失了多少热量?  2.如图所示是研究某金属比热容的实验,用电加热器热得快加热一个金属圆柱体.为了让金属充分吸收热量,将金属柱钻了一个孔,让热得快刚好能放入,给热得快两端接上12 V电压.通过的电流、时间及其他物理量如表中记录:  测定金属比热容  电流 2.5 A  通电时间 5 min  金属圆柱质量 1.5 kg  温度变化的度数 20 ℃  (1)由于金属容易导热,此实验还有较大缺陷,为了防止热损失过大,应怎样改进?(2分)  (2)热得快的电功率为多大?在5 min内放出的热量是多少?(4分)  (3)如果热得快有10%的热量损失,则金属的比热容为多少?(4分)  六、小调查(5分)  家中煮鸡汤时,整间室内飘满鸡汤的香味,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根据上述现象,试举出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3~4个例子.  答 案  一、填空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运动 扩散 温度  2.1 kg的水每升高1 ℃吸收的热量为4.2103 J 4.2103 J/(kg℃) 改变  3.引 斥 引 斥 斥 引 大  4.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之间能发生扩散现象 分子间有作用力 分子间有引力 空气对外做功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5.小 大陆 海洋 海洋 大陆 比热容  6.热 运动越剧烈  7.减少 降低  8.  二、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7.B 8.C 9.B 10.B  三、想一想  1.镜子破碎后,重新合拢时,接触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破镜难重圆.  使破镜重圆可将破镜熔化,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可达到分子间作用距离,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镜子可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镜子;或者用一种黏合玻璃的胶,将镜子粘合在一起,也可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  2.说明蛋清与蛋黄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因为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夏天的温度较高,分子间运动较剧烈,扩散现象较明显,所以夏天鸡蛋易散黄.  四、做一做  1.解:m=Q/[c(t-t0)]=0.052 kg.  2.解:c=Q吸/mt1=1050 J/(kg℃)  t2=Q放/cm=20 ℃  t0=t2-10 ℃+5 ℃=15 ℃.  五、综合题  1.解:Q总=cmt1=2100 J  Q有=cmt2=1260 J  Q损=840 J.  2.(1)用一种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将金属包起来,尽量减少热量散失.  (2)解:P=UI=30 W  Q =W =Pt=9000 J.  (3)解:c =Q吸/(mt)=270 J/(kg℃)  六、小调查  如:(1)打开醋瓶时,可闻到醋味.  (2)走近医院时,可闻到药味.  (3)衣橱内的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了.  初中物理测试题及答案四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内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8.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足降霜的条件。雪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所以正下雪时,感觉不是太冷,而雪熔化或升华都要吸热,所以雪后感觉更冷。  10.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灌满水为什么?  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一定值时,会放出很多热量,这样就保证了环境的温度不至于降低的太低,以防止稻苗冻伤。  11.夏天游泳后从游泳池中走出,风一吹感到很凉,为什么?  答:从游泳池出来时身体上有残留水分,有风吹过时,会加快水分的蒸发,而水的蒸发需要吸热,便从人体表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人的体表温度降低,人就会觉得凉。  1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发现外壁发热了,为什么?  答: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也使气筒外壁变热。另一方面活塞筒壁上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气筒外壁变热。  13.多年来,南宁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种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地覆盖率,修建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让全市民享受到了“绿城”带来的实惠。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说明绿化城市、修建人工湖对改善居住环境所带来的好处(至少说两点)。  答:1.花草树木对声音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  2.人工湖,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度数变化较小,即温差小,有恒温作用。  14.小刚家电热毯的电阻线断了,他爸爸将电阻线接上后继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接头处又被烧断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接头处烧断的原因?  答:电热毯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很大,根据焦耳定律Q=IRt,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发热量越大,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那里聚集了太多的热量导致温度太高,所以烧坏。  15.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接在电路中的电炉子的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其串联在一起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答:电炉丝和铜导线串联,串联电流处处相等,而电炉丝的电阻远大于铜导线的电阻,根据Q=I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炉丝的发热远大于铜导线  16.在炎热的夏天,小阳的妈妈在使用电烤箱的同时,还开着洗衣机洗衣服,小阳感觉房间比较热,当他闭合空调机的开关时,家里的空气开关出现了“跳闸”的现象,经检查空气开关出现“跳闸”不是由于短路造成的,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是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当小阳妈妈闭合空调的开关时,会引起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此时空气开关会断开,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17.白炽灯灯丝烧断后再搭上,点燃时更亮,这是为什么?  答:灯丝断了,重新搭接上,会因导体的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在电压不变时,根据p=U/R 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所以更亮。  18.家用电器如电扇、电视机等,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要停用一会儿(尤其是夏天),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电流的热效应在起作用.各种电器里都有导体,只要电流通过导体,就要发热.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热量,导致电器零件温度升高,要停用一会儿,是为了散热,防止用电器的温度过高而烧坏元器件.  19.汽车启动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后仰,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原来汽车和乘客都是静止的。汽车启动时,车开始运动,人身体的下半身由于和车接触受到车的摩擦力的作用,随车一起运动,而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仰。  20.运动员在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这对提高跳远成绩有好处,为什么?  答:运动员在跳远时,助跑一段路程后,运动员就具有较大的起跳速度。由于惯性,运动员起跳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
本文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大题及解答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