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系统的开环增益怎么求很大时,净输入电压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模电知识点总结.doc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模电知识点总结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绪论
掌握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频率响应,非线性失真
根据增益,放大电路有那些分类:电压放大,电流放大,互阻放大,互导放大
预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适合于放大差模信号
判断集成运放2个输入端虚短虚断 如:在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是否均为虚地。
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一般均引入负反馈
当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输出电压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
根据输入输出表达式判断电路种类
同相:两输入端电压大小接近相等,相位相等。
反相:虚地。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二极管最主要的特征:单向导电性
半导体二极管按其结构的不同,分为面接触型和点接触型
面接触型用于整流。点接触型用于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
杂质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浓度只与温度有关
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主要来源于掺杂
在常温下硅二极管的开启电压为0.5伏,锗二极管的开启电压为0.1伏
硅二极管管压降0.7伏,锗二极管管压降0.2伏
PN结的电容效应是势垒电容,扩散电容
PN结加电压时,空间电荷区的变化情况
正向电压:外电场将多数载流子推向空间电荷区,使其变窄,削弱内电场,扩散加剧
反向电压:外电场使空间电荷区变宽,加强内电场,阻止扩散运动进行
当PN结处于正向偏置时,扩散电容大.当PN结反向偏置时,势垒电容大
稳压二极管稳压时,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工作在正向导通区
稳压管称为齐纳二极管
光电二极管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它在PN结反向偏置状态下运行,反向电压下进行,反向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
如何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阴阳极和判断二极管的质量优劣?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二极管的电阻,记录下数值,然后交换表笔在测量一次,记录下来.两个结果,应一大一小,读数小的那次,黑表笔接的是阳极,红表笔接的是阴极.这个读数相差越多,二极管的质量越好.当两个读数都趋于无穷大时,二极管断路.当两个读数都趋于零时,二极管短路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半导体三极管又称双极结型三极管,简称BJT是放大器的核心器件
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求放大电路在小信号运用时,动??特性参数
晶体三极管可以工作在: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
饱和区,发射结集电极正偏
截止区,发射结集电极反偏
NPN,PNP,硅锗管的判断
工作在放大区的三极管,若当I以12增大到22时,I从1mA变为2mA,约为100
直流偏置电路的作用是给放大电路设置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若工作点选的太高——饱和失真。选得太低——截止失真
顶部削平——截止失真。底部削平——饱和失真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电压增益小于1而接近于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起阻抗变换的作用——缓冲级,输入级,输出级,有电压跟随作用
共射级放大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增益都大于1,输入电阻在三中组态中,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关,作为中间级
共基极放大电路只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作用,有电流跟随作用,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关。高频特性好,常用于高频或宽频带低输入阻抗的场合,集成电路兼有点位移动的功能
共射—共集:总的电压增益是多级电压增益乘积,要考虑级间互相影响
共集—共集:复合管电流放大系数等于各组成管电流放大系数乘积
放大电路需加合适的直流电源才能工作
影响放大器工作点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电压放大倍数空载是指R=
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共射放大电路
带负载能力强的放大器一定是输出电阻低
射级跟随器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双极型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正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场效管是电压控制器件
各级放大电路增益关系
获得输入电压中的低频信号,选用低通滤波电路
已知输入信号12KHz-14KHz,为防止干扰信号混入,选用带通滤波电路
为使滤波电路的输出电阻足够小,保证负载电阻变化时,滤波特性不变,选用有源滤波电路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场效管本质上是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器件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中,更多采用的是MOS工艺集成电路,而不是双极型集成电路
场效应管的类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管,结型场效管
场效管的输出特性分为几个区:可变电阻区,饱和区,截止区
场效管工作在饱和区
对MOS管中的漏极和源级接入电路能对调使用
增强型与耗尽型差别:V=0时,增强型无沟道,耗尽型有沟道
栅极电流受参数控制:V
模拟集成电路
镜像电流源电路——毫安级。微电流源电路——微安级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公共射级电阻R,对共模信号有抑制作用
在差动式放大电路中,差模输入信号等于两个输入端信号的差,共模输入信号等于两个输入信号的算术平均值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一般是用电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9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八章(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八章(电子工业出版社)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1|
上传日期: 03:00:1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八章(电子工业出版社)
关注微信公众号在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中如何求反馈系数F
问题描述:
在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中如何求反馈系数F
问题解答:
1.两级放大器的总增益要小了.因为有后级对前级的总的负反馈啊. 2.放大倍数是增大了.在第二级放大器的发射极电阻上,并联一个100uf的电容,这就减小了第二级的电流负反馈啊,它的放大倍数就提高了.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电容,用符号C表示.电容有存储电荷的作用,由于它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它有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因此常用作隔直,滤波,耦合.电容器的两个最基本的指标是容量和击穿电压.容量显示电容器的储存能力,有法拉(F)和微法(十的负六次方法拉)、皮法(十的负十二次方法拉)等计量单位.由于电容简单来说就是两个相互绝缘的导体,所
仅放大电路121倍.
不用那么麻烦吧.这道题是典型的共射放大交流等效电路.放大倍数A=Uo/Ui.在不加负载的情况下,A的分子上有一项是Rc;加负载后A的分子上那项变成Rc//RL.所以,最终加负载的输出为:Uo*RL/(RL+Rc). 如果按照你的分析方法,RL和Rc显然是并联的,结果是一样的. 再问: 我也认为他应该是并联啊,书上的答案
两个括号分别是偏置电阻个输入电阻,是并联的关系,若a>>b,则a并b≈b.
交直流,并联,负反馈,个人认为是电流型的,但不能肯定,水平有限
dB=20lgA,A=10^(dB/20),所以40dB换算成放大倍数为100,两数总增益为40+40=80dB,也说是10000 哦,那样的话第一级100,那总增益为100*40=4000
第一级的电压放大倍数 Au =100;所以, 电压增益 Gu= 20 ln Au =20*2 =40 dB ;即第一级的电压增益为 40分贝. 再问: 答案是20db 再答: 不能吧,除非放大倍数是10,才是20db。 那公式是不会错的。再问: 我找了好几份试卷,答案都是20.我算的也是40. 再答: 不会错的啦,就是
公式 Af=A/(1+AF)当1+AF远大于1时,近似地Af=1/F本题中1+AF=201 远大于1故:Af约等于1/F,也就是 Af=1/F=1/0,2=5
双极晶体管的在放大区需要的外部电压条件是: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有一个在放大电路中的三个电极双极晶体管对公共地端电压为U1=2V,U2=1.3V,U3=5V,则电极1为___基__-极,电极2为___发射___极,电极3为__集电___极.U1-U2=0.7v 为 npn型晶体管,放大时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可知 电
ggg不管电压串联负反馈还是电压并联负反馈,他们的作用是基本相同的,作用是稳定输出电压和静态工作点,减少交流信号的失真.
开环增益Au=Uo/Ui' 即2000=2v/Ui' 所以净输入电压Ui'=1mv反馈系数Fu=Uf/Uo 即0.0459=Uf/2v 所以反馈电压Uf=91.8mv又 Ui=Ui'+Uf(因为是负反馈)即输入电压Ui=1mv+91.8mv=92.8mv
串联并联针对对基极是回路电流影响而言可的.若反馈到基极,对信号分流,属并联反馈,若反馈到基极回路中没有直接接输入端,就是串联(比如反馈到发射极),此时因引入反馈会比没有反馈基极回路电流要小.电压还是电流反馈是针对输出回路取反馈信号的取法而言的,直接在输出端引是电压反馈,在输出回路的非输出端引是电流反馈.
在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入口点,你可以假设断开过来的信号,而输入一个假设的正电压(或电流),分析每一级放大单元的放大结果是正还是负,直到回到这个反馈入口断点时,再看你假设的正信号输入后现在是正还是负,如果是负才是负反馈(是正是正反馈). 再问: 那是正负判别,我说的是电流和电压判别。 再答: 如果是普通运放组成的放大器,无论
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手打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或点击右上角的满意,谢谢!
上面题:5欧,15欧下面题:小、10欧 再问: 要有过程 再答: 上面题:甲电阻为1/0.2=5欧,乙电阻2/0.2=10欧,此时总电阻15欧 下面题:R1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说明总电流变大,说明R2的电阻变小 第二问,R1两端电压:0.05*100=5V,所以R2的电压为1V,1/0.05=20欧,上面刚才算错
"6v 3w”与“3v 6w"两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以额定电压最大、功率最小的灯泡为基准,因为其电阻值最大,电流最小.即:1》两灯泡串联时的额定电流:I=P/U=3/6=0.5(A)6v、3w灯泡的电阻:R=U×U/P=6×6/3=12(Ω)3v、6w灯泡的电阻:R=U×U/P=3×3/6=1.5(Ω)2》两灯泡串联
串联5个小彩灯,每个彩灯实际承受电压44伏.额定电压是指设备正常工作的标准电压.彩灯的额定电压48伏,如果4个串联接入220伏电源,没有承受电压55伏,长时间在高于额定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轻者会缩短灯泡寿命,重者会当场烧毁灯泡.所以,要串联5个灯泡,每个灯泡实际承受44伏电压,低于额定电压48伏. 再问: 44v是怎么算
串联时:因为R1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30V,所以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30/20=1.5A,当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为(20+10)*1.5=45V.关联时:因为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所以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0*2=20V,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20/20=1A,所以并联时,干路中的最大电流不得大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模电知识点总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3g直放站培训.ppt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3g直放站培训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3G系统基本原理 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历史回顾: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了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以随时随地的大容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987年,中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商用,AMPS也曾被引入中国。 主要标准: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英国的ETACS,欧洲的NMT-450和NMT-900,日本的NTT和JTACS/NTACS. 主要特点: 接入方式采用FDMA,当一个呼叫建立后,该用户在其呼叫结束以前一直单独占用一个频道。 调制方式:FM 业务种类单一,以话音业务为主 系统保密性较差 频谱效率较低,有限的频谱资源和无线用户容量之间矛盾十分突出。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 历史回顾:1992年第一个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欧洲的GSM网络在欧洲开始铺设,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迅速在全球扩张,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蜂窝通信系统。1993年,中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GSM系统建成开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采用了GSM。 主要特点: 微蜂窝小区结构。 数字化技术-语音信号数字化 新的调制方式-GMSK、QPSK等 FDMA/TDMA 便于实现通信安全保密。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 历史回顾:1995年,美国的高通公司(Qualcomm)提出了一种采用码分多址(CDMA)方式的数字蜂窝系统技术解决方案(IS-95CDMA),目前已分别在中国香港、韩国、北美等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用户反映良好。 CDMA系统的主要特点: 用户的接入方式采用码分多址 软容量、软切换,系统容量大 抗多径衰落 可运用话音激活、分集接收等先进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提出 IMT-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统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1985年提 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p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通信系统 3G驱动力 第三代的主动权受到下面几个支配力量的驱使: 国际移动通信IMT-2000进程(85年启动) 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需求:许多系统如D-AMPS,GSM,PDC,PHS已经超出容量 希望更高质量的语音业务 希望在无线网络中引入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基本十年一代的移动通讯发展速度 3G主要特点 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 宽带CDMA技术 高频谱效率 FDMA/TDMA/CDMA 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高保密性 全球范围无缝漫游系统 微蜂窝结构 IMT-年提出FPLMTS
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欧洲称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MT-2000的目标、要求 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 高频谱效率 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能 提供多媒体业务,速度最高到2Mb/s
车速环境:144kb/s
步行环境:384kb/s
室内环境: 2Mb/s 易于第二代系统的过渡、演进 终端价格低 3G技术体制 WCDMA由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所制定,受全球标准化组织、设备制造商、器件供应商、运营商的广泛支持,将成为未来3G的主流体制。
Cdma2000体制是基于IS-95的标准基础上提出的3G标准,目前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2来完成。
TD-SCDMA标准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提出,目前已经融合到了3GPP关于WCDMA-TDD的相关规范中。 WCDMA标准发展历程 WCDMA标准规划清晰,制定严谨 WCDMA支持HSDPA技术,顺应未来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 WCDMA将分阶段引入IP,目标是实现全网的IP化,标准比较完善 WCDMA 2001/06及以后发布的协议能够保持前向兼容 CDMA2000标准发展历程 CDMA2000标准发展 CDMA2000在核心网标准和技术方面相对滞后 TD-SCDMA标准发展历程 WCDMA发展历程 WCDMA WCDMA技术特点 核心网基于GSM/GPRS,保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环差模增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