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降水东太平洋海温与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关系的分析--《气象》2006年01期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关系的分析
【摘要】:用相关和SVD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季节全球海温异常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联系,并用合成分析探讨了这种相互联系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当前期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同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和赤道印度洋海温偏高时,热带季风偏弱,副热带季风偏强,冷暖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梅雨锋加强,有利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P461.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寿绍文;杨金虎;;[J];气象;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朝霞;曹丽青;顾月红;强学民;;[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冼晓青;[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王冀;[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宏;[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绍华,金祖辉,陈烈庭;[J];大气科学;1985年03期
王谦谦,钱永甫,徐海明,葛朝霞;[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朱平盛,张苏平,胡桂芳;[J];气象;2000年05期
董婕,刘丽敏;[J];气象;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强,姜彤,吴宜进;[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卢爱刚;葛剑平;庞德谦;何元庆;庞洪喜;;[J];冰川冻土;2006年04期
濮冰;王绍武;朱锦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黄晓霞,王静爱,王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吕炯;[J];地理学报;1951年Z1期
吕炯,宛敏渭;[J];地理学报;1955年03期
吕炯,段月薇,郑若霭;[J];地理学报;1964年02期
龚道溢,王绍武,朱锦红;[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吕炳全,王红罡,大场忠道,徐国强,岛村道代,丰田和弘,村山雅史,赵会民;[J];地球化学;2002年04期
程华琼,陈菊英;[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蕾;张人禾;;[A];奥运气象预报与服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蕾;黄嘉佑;;[A];奥运气象预报与服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李想;李维京;赵振国;;[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蕾;张人禾;;[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魏凤英;;[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杨林;王丽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马清霞;王星晨;李兴华;;[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马清霞;格日勒;王星晨;吴向东;;[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刘瑜;赵尔旭;孙丹;琚建华;;[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黄菲;王宏;戴平;;[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克服;[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胡瑞金;[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秦淑莲;[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高辉;[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荣艳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张恒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夏乐天;[D];河海大学;2005年
韩荣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吴玲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周晓霞;[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敏诠;[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于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潘婕;[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杨素英;[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贾小龙;[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高庆九;[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张秀丽;[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袁晓玉;[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田红;[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韩慎友;[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门宝辉;刘昌明;夏军;刘苏峡;;[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丁永建,叶柏生,刘时银;[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张利平,王德智,夏军,牛存稳;[J];水电能源科学;2003年03期
杨可非,马复洪;[J];水力发电学报;1984年01期
杨可非,何建中,马复洪;[J];水力发电学报;1988年02期
彭梅香,葛朝霞,王怀柏;[J];水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张建云;章四龙;王金星;李岩;;[J];水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张利平,王德智,夏军,牛存稳;[J];水力发电;2004年11期
陈守煜,王大刚;[J];水利学报;2003年05期
林剑艺;程春田;;[J];水利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黎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晓华;[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2年
周毅;[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黄山江;[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姜玥宏;[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叶香;[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张小林;[D];扬州大学;2006年
侯婷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赵璐;[D];浙江大学;2006年
宗建民;[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烈庭;[J];大气科学;1977年01期
陈烈庭;[J];大气科学;1982年02期
赵振国;[J];大气科学;1996年04期
王谦谦,钱永甫,徐海明,葛朝霞;[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陶诗言,赵煜佳,陈晓敏;[J];气象学报;1958年02期
钱永甫;[J];气象学报;1991年04期
林学椿,于淑秋;[J];气象学报;1993年04期
赵振国;[J];气象;1989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森;周晓珊;高杰;;[J];气象;2011年08期
班显秀;房彬;;[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程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孙密娜;管兆勇;张蓬勃;曹舒娅;;[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李效珍;宋丽英;何正梅;王丽丽;徐鑫;;[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7期
吴佳;高学杰;石英;Filippo G;[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赵国荣;王艳;孙鹏飞;;[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顾婷婷;周锁铨;骆月珍;潘娅英;;[J];气象科学;2011年03期
孙凤华;李丽光;张耀存;;[J];地理科学;2011年08期
沈沛丰;张耀存;;[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优平;;[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安刚;孙力;;[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白人海;;[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陈廷芝;刘克利;;[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丁瑞;冷春香;;[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优平;;[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汤洁;苏永清;禹继华;王永红;;[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祝从文;郭玲;何金海;;[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王安俊;王树文;;[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李磊;骆燕;;[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何孟洁 孙楠
安佳;[N];中国气象报;2010年
闫蓓;[N];大众科技报;2008年
郑菲;[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刘勇 本报记者 蒋颖;[N];丹东日报;2007年
张志春;[N];佳木斯日报;2008年
陈韶旭;[N];文汇报;2004年
宫焕盛 于文革;[N];丹东日报;2008年
记者郑菲 通讯员王德英;[N];中国气象报;2009年
李桂敏;[N];盘锦日报;2008年
王鸿良;[N];北京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建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南素兰;[D];兰州大学;2006年
包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朱玉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王彦明;[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王鹏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梁俊明;[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吕军;[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吴佳;[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许立言;[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鹏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王春学;[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谭红建;[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李翠华;[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顾伟宗;[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韩艳凤;[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程智;[D];兰州大学;2011年
游泳;[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王雅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刘飞;[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中国温度_降水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ENSO循环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关系的研究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ENSO循环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关系的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气温的非线性特征及气温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pdf 7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气温的非线性特征及气温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
姓名:徐同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气象学
指导教师:郭品文
中国气温的非线性特征及气温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
异常的关系
本文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和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编
辑的全球海洋一海冰及海面温度数据集,运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NLPCA)分析了中
国近53年四季气温异常的非线性特征及其非线性强弱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用线性典型
相关方法(CCA)分析了中国四季气温异常对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空间响应型。
同时用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提取出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对热带中东太平样海温异常的响
应型并与CCA提取的模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第一模态结果显示中国四季气温异常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并
且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即春,夏两季的非线性较强,秋、冬两季较弱。1维NLPCA
对原始温度距平场的近似比1维PCA更好的反映了气温场的实际分布情况。
2.根据气温年代际变化的冷暖时间段将原资料集分为两个资料集分别做非线性主成分
分析,发现所得结果与整个资料集的结果较为一致,即:春季的非线性最强,冬季最弱。
从年代际变化的角度看,四季中,春、秋、冬三季的变化不明显,夏季气温的变化最为
显著,表现为在最近二十多年中有明显的增强。
3.从CCA分解出的第一模态看,我国四季气温异常对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
具有较好的线性特征,即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分别处于正异常和负异常时,中国气温
的空间响应型具有相反的特性。其中,春、秋、冬三季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
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的可能性较大,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时,我国大
部分地区气温易出现异常偏低。夏季则相反,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我国
大部分地区气温异常偏低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易偏高。
温异常对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并不是简单的完全线性响应,气温异常对海温
异常的响应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其中线性响应部份和非线性响应部份分别解释了由
神经网络投影得到的气温距平场总方差的84.6%和15.4%,即响应以线性为主,非线性
响应大约为线性响应的1/5。占总响应的1/6。
5.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异常偏高的可能原因是,
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东亚冬季风往往较常年偏弱,不利于冷空气从北往南
输送,从而使得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异常偏暖。
关键词:神经网络,NLPCA,CCA,NLCCA。气溢
Nonlinearcharacteristicsofthesurfaceair
temperature
overChinaandthe
betweenSSTAover
relationships
PacificandChinaSATA
dataof stationstheNaional
BasedOnthe
averagetemperature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
相关例句(0)条
正在加载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的相关例句...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 的基本释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道附近降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