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柂血肌肝偏高的症状137.7说明什么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周宝桐大夫本人发表
14年体检ALT、GGT都偏高,未治疗 今年ALT103、GGT137,增高...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请问这个治疗对不对症,应该怎么治疗,是否有别的好办法?这种情况肝脏到底属于什么疾病,需不需要到大医院检查,传染吗?能不能根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根治?请求帮助。
所就诊医院科室:
仪征人民医院 感染科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粒)、水飞蓟宾胶囊(35mg/粒)
服用说明:熊去氧胆酸胶囊每日两次,一次一颗;水飞蓟宾胶囊每日三次,一次三颗。一月后,ALT降到正常,熊每日一次,一次一颗;飞每日两次,一次三颗;一月后,ALT又高,熊每日两次,一次一颗;飞每日两次,一次三颗。
检查资料:
&副主任医师
酒精性肝病不会短期内好转,严格戒酒,继续服用上述药物
状态:就诊前
中医说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我想问下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肝炎?能不能治愈?不是短期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啊?请问这些检查能够确诊么?需不需要去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谢谢!
&副主任医师
酒精性肝病轻的在戒酒几年后会恢复,重的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疾病名称:总胆红素目前500多,身体发黄,病因不明&&
希望得到的帮助:北京哪家医院可以做肝病的基因检测
病情描述:6年前出现类似症状,住院40多天,一直未查出具体病因,本次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建议做基因检测。
疾病名称:大生化指标异常&&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生化指标异常,谷氨转移酶,和丙氨酸氨转移酶,等8项指标异常。
肝脏生化指标异常,
经常恶心,发烧,胃疼,5.27日因为肝脓肿住院,6.12日出院,2017年体检没有肝脓肿,但生化指标异常
疾病名称:2017年12月到现在总胆红素60-70&&
希望得到的帮助:总胆红素,直接,间接偏高,其他都正常
病情描述:总胆红素直接间接偏高,控制不下去,已经半年多
疾病名称:可以注射黄体酮吗&&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两个月没来例假,可以注射黄体酮吗?肝功能异常可以用吗?如果不能该如何治疗?肝功能异常怀疑是药物引起的正观察
疾病名称:每次体检直接胆红素都偏高,这次体检总胆红&&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原因,该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每次体检直接胆红素都偏高,这次总胆红素也偏高了,这该如何治疗
疾病名称:肝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还需要再查什么和需要注意什么?
病情描述:中学的时候查出转氨酶高,后来吃了很久的中药调理好了,今年新工作单位体检怕旧病复发,自己查了一下,得出来结果抗原和e抗体高,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疾病名称:每次体检直接胆红素都偏高,这次体检总胆红&&
希望得到的帮助:该如何治疗,是什么病
病情描述:每次体检直接直接胆红素略微偏高,这次体检总胆红素也偏高
疾病名称:肝脏&&
希望得到的帮助:无
病情描述:目前还没有明确肝损伤原因,抽血结果还没出来。请问现在进行保肝降酶合适吗
疾病名称:肝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咋样治疗
病情描述:麻烦还需要 咋样治疗
吃什么 谢谢
疾病名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升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给我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病情描述:今天去做入职体检的时候,显示谷丙转氨酶171 异常怎么办,早上起床时什么都没有吃但是
吃了三颗妇科千金片
疾病名称:肝功能异常&&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看看,给个建议。
病情描述:体检了下,请医生看看!谢谢。
疾病名称:肝豆状核变性&&
希望得到的帮助:查尿铜
病情描述: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病情持续将近六年。
疾病名称:甲胎蛋白增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1.甲胎蛋白增高的原因
2.治疗方法
3.是否对今后的身孕有影响
病情描述:公司体检测出甲胎蛋白偏高。后期到3甲医院复查。检查结果相同。平时无异常症状
疾病名称:转氨酶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转氨酶高怎么办
病情描述:6月22日查转氨酶高 住院输了一周液体 今天查不降反升 肝炎病毒抗体都查了 没问题 本人胖 接近200斤 有较严重的脂肪肝 请问医生什么回事
疾病名称:消化内科&&
希望得到的帮助:无
病情描述:请问恶心呕吐
后背疼,是肝炎症状吗?尿黄
疾病名称:甲胎蛋白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复查
病情描述:女,35岁。甲胎蛋白32,肝功能、乙肝丙肝检查,腹部B超CT检查均正常,复查5次均这么高,6月份您看过让定期复查,半年了是否该复查了?
疾病名称:肝功能&&
希望得到的帮助:不想要手术
病情描述:肝功能有问题,孕前没有问题,怀孕后有问题
疾病名称:转氨酶和尿酸高怎么办&&
希望得到的帮助:转氨酶146.尿酸五百多,但目前无任何症状,应该吃什么药
病情描述:转氨酶146.尿酸五百多,但目前无任何症状,应该吃什么药
疾病名称:胆红素升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下一步治疗方案,或者介绍有治疗经验的专家
病情描述:用过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o药和Y药
,5月29日用过第二次,6月4日胆红素升高,本地医院认为是肝内胆汁淤积,治疗效果不好
疾病名称:肝功能检查ALT51&&
希望得到的帮助:肝功能ATL偏高,应注意些什么,本人尿酸也偏高
病情描述:单位体检,肝功能的ALT有点高,去医院复查还是高,然后做了两对半,网上查说没有乙肝,而且还有抗体,请问那我需要注意点什么吗?或者需要打乙肝加强针吗?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周宝桐大夫的信息
病毒性肝炎、不明原因发热和疑难重症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周宝桐,男,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2年起从事感染性疾病专业,对感染性疾病和常见传染病诊...
周宝桐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感染内科可通话专家
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
广州南方医院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医大附一院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感染疾病科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書法常用資料集
書法常用資料集
《書法常用資料》繁簡字知識問答-冉獻強部分常用繁體字的正確用法書家常備句書法常用禮語書法常用農曆歲時表繁簡字知識問答-冉獻強編者按:作品中出現錯別字,是書法創作時較常見的現象。如果一件書法作品中出現錯別字,作品的含金量就會大打折扣。出現錯別字,或許是作者無意為之,但大多是對這些容易出錯的字瞭解不夠所致。因此,我們定期推出冉獻強先生撰寫的《繁簡字知識問答》,相信讀後對你有所裨益。1.“饑”右旁的“幾”是“幾”簡化的嗎?“饑”右旁的“幾”不是“幾”簡化的。“饑”和“饑”自古就是兩個含義不同的字。《說文解字》注:“饑,餓也。饑,穀不熟為饑。”《現代漢語詞典》在注釋“饑”的含義時,也是將“饑”這個繁體字列入第二義項“饑荒”之中的。“饑”的繁體字為“飢”,漢字簡化時用同音代替的方法,用“饑”代替了“饑”。在書法作品中如果寫繁體字,則不能將“饑餓”寫成“饑餓”。2.“豐”和“豐”哪個字出現得早?“豐”和“豐”是同一時代出現的,有可能“豐”比“豐”出現得略早一些。在甲骨文中“豐”和“豐”二字均有。“豐”在古文中作“■”,它是一個象形字,表示草木豐茂;“豐”則是“豆”上一個“■”字,表示豆之豐滿。《康熙字典》在“豐”字下注:“……凡邦、夆、峰、豐等字從此。”由此看來,“豐”可能比“豐”出現得略早些。3.“雲”是從“雲”中分離出來的嗎?“雲”不是從“雲”中分離出來的。在簡化字中有一種“特徵字”,即用原繁體字有特徵的部分來代替這個字,如“習(習)、麗(麗)”等字。然而“雲”字卻不同。“雲”是一個古字,它的形狀就像一朵雲。“雲”在古時除了“雲彩”的含義之外,還有“說”的含義。後來,人們為了將“雲”與兩個義項區分開來,便在雲彩的“雲”上加了個“雨”字頭,成了“雲”字。這個“雲”字,沒有“說”的含義。4.“築”和“築”是同一個字嗎?“築”和“築”不是同一個字。有人認為,“築”是“築”的異體字,這是一種誤解。“築”的含義是建築,而“築”則是古時的一種樂器,又是地名和水名。《前漢地理志》載:“南陽郡有築陽縣。”《水經注》載:“築水出房陵東過其縣。”寫繁體字時,二字不能通用,如“擊築”不能寫成“擊築”,“築水”也不能寫成“築水”。5.“願”和“願”有區別嗎?“願”和“願”在含義上是有區別的。此二字在長期的使用中有些義項交叉,但在某些含義上仍不相同。如在“願意”、“願望”、“願心”等義項中,二字可通用,然而“願”在“老實”、“謹慎”等含義上,不能與“願”通。如“誠願”、“謹願”,不能寫作“誠願”、“謹願”。6.“系”和“係”含義相同嗎?“系”和“係”含義有所交叉,但並不完全相同。如在“聯結”、“聯繫”等義項上,二字可能用,但在表示“系統”、“牽掛”等義時,卻只能用“系”,不能用“係”。7.“槍”和“鎗”有何不同?“槍”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寫作“鎗”的。在作為兵器這個含義上,二字可以通用,但在“槍替”含義上卻不能通用,如“槍手”(指考試時代別人作題的人),不能寫作“鎗手”,如指持槍的人,則可以寫作“鎗手”。18、“籬”是從“籬”中分離出來的嗎?“籬”不是從“籬”中分離出來的。“籬”和“籬”自古就是兩個含義不同的字,雖然此二字古時義項有些交叉,但又絕不相同。“籬”的含義是“籬笆”、“樊籬”,古時“笊籬”也有寫作“笊籬”的。“籬”的含義是“笊籬”。所以,寫繁體字時“笊籬”也可寫作“笊籬”,但“籬笆”卻不能寫作“籬笆”。漢字簡化時,以“笊籬”的“籬”代替了“籬笆”的“籬”。簡化字“籬”涵容了“笊籬”和“籬笆”兩個義項。19、“吃”能寫作“喫”嗎?“吃”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寫作“喫”的,有人認為“喫”是“吃”的異寫,這是一個誤會。“吃”和“喫”在古時不僅含義不同,讀音也略有差別。“吃”的古音讀“qī”,它的本義是“口吃”,即“結巴”。《史記?韓非傳》:“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這裏的“口吃”就是“結巴”。“喫”的古音讀“jī”,它的本義是“啖食”,即“吃”的意思。杜甫絕句詩中有“梅熟許同朱老喫”。在近代的一些文學作品中,常見“喫”與“吃”混用。漢字簡化時廢止了“喫”,以“吃”代之。但當我們寫繁體字時,不能將“口吃”(結巴)寫成“口喫”。20、“駮”是“駁”的異體字嗎?“駮”不是“駁”的異體字。有人將“駮”和“駁”認為是同一個字,這是不對的。“駁”的本義是馬的毛色不純,故至今辭書中尚有“斑駁”一詞。因顏色不一樣,又引申出排斥之義,如“反駁”、“批駁”、“駁斥”等。“駮”的本義是一種像馬的猛獸。《山海經》:“中曲山有獸如馬而身黑,二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駮。”古時有二字混用者,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又將二字字義分開。《現代漢語詞典》在注釋中將二字在“駁斥、斑駁”等義項中釋為相通,但在“駁運、駁船”等義項中不相通,即“駁運”、“駁船”,不能寫作“駮運”、“駮船”。21、“剪綵”能寫作“剪綵”嗎?如果寫繁體字,“剪綵”是可以寫作“剪綵”的。“彩”的本義是“顏色”,“綵”的本義是彩色的絲綢。漢字簡化時用同音代替方法,以“彩”代替了“綵”。“剪綵”的意思是將彩綢剪開。這裏所剪的是彩綢,而不是彩色,所以寫繁體字時只能寫“剪綵”,而不能寫成“剪綵”。再如“張燈結綵”,寫繁體字只能寫“張燈結綵”,不能寫“張燈結彩”。同樣的道理,這裏張掛的是燈籠,拉結的是彩綢,而不是彩色。同時,“彩綢”也不能寫作“綵綢”,因為“綵”的本身就是彩綢,如果寫作“綵綢”,那就令人費解了。22、“簾”和“簾”能通用嗎?“簾”和“簾”不能通用。這裏所說的不能通用,是從繁體字的角度來說的。從簡化字的角度來說,“簾”是可以通“簾”的。“簾”和“簾”在古時一些詞語中雖然出現過混用(如“簾幕”也有寫作“簾幕”的),但它們的本義是不同的。“簾”的本義是“幃簿”,是門或窗間的遮蔽設置。古時,天子、諸侯所置者為“屏”,大夫所置者為“簾”,士所置者稱“帷”。後來,這些名稱漸混,故有“帷屏”、“簾帷”、“簾幕”諸詞。“簾”的本義是用布做的“望子”(即“幌子”),也特別指酒旗,也就是酒店門前的幌子。唐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裏的“酒旗”就是“酒簾”。漢字簡化時用“簾”代替了“簾”。如果寫繁體字,“酒簾”不能寫作“酒簾”。23、“暗”、“黯”、“闇”三字有何區別?此三字中的“闇”已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已由“暗”代替,現在只有“暗”和“黯”了。但如果寫繁體字,這三個字仍是同中有異。它們共同的含義都是光線不明,如“陰暗”,可寫作“陰黯”或“陰闇”。如表示“隱藏”這個含義時,只能寫“暗”,不能寫“闇”,也不能寫“黯”,例如“心中暗想”,不能寫作“心中闇想”或“心中黯想”。當表示“糊塗、不明白”時,則“暗”與“闇”可以相通。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句中的“暗”也可寫作“闇”。24、“國”能寫作“囯”嗎?從繁體字的角度說,“國”是可以寫作“囯”的。“國”的繁體字為“國”。解放初期,漢字尚無統一規範,當時一些書刊中除了“國”之外,還有“”,像人民幣上的“中國人展銀行”用的就是“ ”。漢字簡化時用異體選用法,以“國”代替了“國”。然而,“國”是從哪里來的呢?它是從“國、、國、囯、戜、囶、圀、”中選出來的。“囯”字早在明朝就已經出現,太平天國的一些文獻中也曾用過。按理說,簡化字應以筆劃少者為宜,而“國”是八畫,“囯”是七畫,簡化時沒選“囯”而選了“國”呢?當時是從反封建的角度考慮的。一方地域之內有“王”便為“囯”,這有嚴重的封建思想,不如一方地域之內有“玉”便為“國”有意義。“囯”作為“國”的異體字,用在書法作品中是完全可以的。25、“一、壹、弌”三字有區別嗎?此三字在表數這個含義上是一致的,可以通用,用在其他方面卻有一些不同。在表數這個概念淡化時不能通用。如:“一人”可寫作“壹人”或“弌人”,但“一定、一些、一齊、一往、一經”,不能寫作“壹定、壹些、壹齊、壹往、壹經”,也不能寫作“弌定、弌些、弌齊、弌往、弌經”。“弌”作為“壹”的異體字已被廢止,而“壹”作為“一”的大寫被保留下來。“弌”的功能基本和“壹”相同。在一些特殊的詞語中,“一”和“壹”也不盡相同。如:“一萬”可寫作“壹萬”,而“萬一”卻不能寫作“萬壹”,“一如既往”不能寫作“壹如既往”。在數字中不僅是“一”和“壹”,“三”和“三”,“九”和“玖”,“十”和“拾”都有如此情況。如:“三長兩短”不能寫作“三長兩短”,“九霄雲外”不能寫作“玖霄雲外”,“十全十美”不能寫作“拾全拾美”。26、“麗”可以寫作“ ”嗎?如寫繁體字,“麗”可以寫作“”。今天的“麗”是用結構省略法從“麗”中截取出來的。然而,為什麼上面是一長橫而不是兩短橫呢?這要從“麗”本身說起。“麗”的古文為:“、 、 、 ”。這些古字均可看作是“麗”的異體字。但是在隸書中“麗”又寫作“ ”,簡化字“麗”便是從隸書“麗”中截取下來的。“”作為“麗”的古字,在書法作品中可以用。27、“龍”是用什麼方法簡化的?“龍”是用結構省略和草書楷化雙重方法簡化的。“龍”的繁體為“龍”,還有“ 、 、 、龒、 、 、竜、”等多種寫法。漢字簡化時,就是先從異體字“ ”中省去了“帝”,再以“”中的“尨”的草書楷化而成的。“龍”本來可以簡化作“尨”的,但因“尨”又是一個義為多毛之犬的古字(讀音為“máng”),這樣容易引起混亂,故簡化作“龍”。28、“開”能寫作“ ”嗎?“開”不能寫作“”,因為“開”的繁體字是“開”,我們要麼寫簡化字,要麼寫繁體字,而“ ”則是一個不繁不簡的字,準確地說,這是一個錯字。“”在一些書法作品中經常會出現,這是因為受草書影響的原因。29、“關”字從何處來?“關”的繁體字為“關”,漢字簡化時用結構省略方法,將“關”的“門”字省去。省去“門”保留“ ”(guān),但“”的筆劃仍然太多,寫起來麻煩,故沒有簡作“ ”。“關”的俗字為“ ”,簡化字“關”就是以這個“”字省略而得出來的。應該注意的是,“關”又是“笑”的古字,不能把某些字中的“關”旁誤認為是“ ”簡化的。如“朕”,有人將其寫作“”,就是因為沒有弄清這個道理。其實,“朕”並沒有簡化。30、“雜”為什麼簡作了“雜”?“雜”的繁體字為“雜”,另有異體字“襍、 、 、雑”等多種寫法。“雜”就是根據異體字“雑”的結構省略的。有人將“雜”寫作“”,這是不對的。在民間俗字中雖然有將“卒”寫作“ ”的(“翠”有寫作“翆”的,其中的“卒”也是“ ”),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發現“”能單獨成字的例子。44、“楚辭”能寫作“楚詞”嗎?“楚辭”不能寫作“楚詞”。“辭”,繁體字為“辭”,古文為“、辝”,另有異體字“辤”。“辭”是“辭”的俗字,漢字簡化時用異體選用法廢止了“辭”。“詞”的繁體字為“詞”。“辭”和“詞”作為文學體裁的定義是非常明確的。“辭”是漢代以前類似賦的一種文學體裁,特指“楚辭”,像屈原的作品《離騷》、《橘頌》等都是楚辭。“詞”是類似於詩的一種長短句文體。這種文體興于唐,盛于宋,故又稱“宋詞”。另外,唐以前有一種古體詩也稱“辭”,如北朝的敍事詩《木蘭詩》也叫《木蘭辭》。因為這種“辭”介於“楚辭”和“宋詞”之間,故也可寫作“詞”,像《木蘭辭》可寫作《木蘭詞》。由此可知,不僅“楚辭”不能寫作“楚詞”,而“宋詞”也不能寫作“宋辭”,只有《木蘭詩》,既可寫作《木蘭辭》,也能寫作《木蘭詞》。“辭”和“詞”除了作文學體裁外,在其他一些合成詞裏也有許多地方可以通用。如:“詞典”也寫作“辭典”,“詞章”也寫作“辭章”。但作為語言最小單位的“詞”,不能寫作“辭”。如:“動詞”、“名詞”,不能寫作“動辭”、“名辭”。45、“擋”和“攩”是同一個字嗎?“擋”和“攩”不是同一個字。“擋”的繁體字為“擋”。“攩”只是在“阻擋、遮蔽、擋子”等義項上跟“擋”相通,這時的讀音均為“dǎng”。當“擋”讀音為“dàng”,含義為“收拾、料理”時,卻不與“攩”通,如“摒擋”不能寫作“摒攩”。46、“澱”和“澱”字義相同嗎?“澱”和“澱”古來為二字,字義也不相同,漢字簡化時用同音代替方法,以“澱”代替了“澱”。“澱”的含義為“淺水湖泊”,如“白洋澱”。“澱”的含義為“沉澱”,如“澱粉”。在繁體字中二字不能通用。如“澱粉”不能通寫作“澱粉”;“白洋澱”也不能寫作“白洋澱”。47、“儅”是“當”的異體字嗎?“儅”不是“當”的異體字。“當”的繁體字為“當”,它和“儅”有些義項相通,故人們在書寫繁體字時容易出現混亂。“當”有兩個讀音,即“dāng”和“dàng”,而“儅”只有一個讀音,即“dàng”。“當”在讀“dāng”時的含義不與“儅”同。如:“相當、應當、承當、當今、當家”等詞中的“當”均不能用“儅”。“當”在讀“dàng”時的含義也並不完全和“儅”相同。因為,“儅”只是在“典儅、儅舖”等詞語中與“當”相通。“當”在“恰當、當做、當天”等詞語中不能與“儅”通。48、“蹴”和“蹵”是同一個字嗎?“蹴”和“蹵”不是同一個字。因為“蹴”和“蹵”結構相似,讀音又有相同之處,所以常被一些人誤認為二字為同字。“蹴”和“蹵”都讀“cù”,都有“踢”和“踏”的含義,如“一蹴而就”,也可以寫作“一蹵而就”。“蹴”又可讀作“jiu”。北方方言表示“蹲”的“圪蹴”一詞用的就是“蹴”,這裏卻不能用“蹵”,因為“蹵”沒有“jiu”的讀音。49、“雕、彫、凋”三字字義是怎樣交叉的?“雕、彫、凋”三字字義有所交叉,寫繁體字時常常產生一些誤會。其實,這三個字的字義交叉很容易區分。要記住的是,“雕”與“凋”字義並不交叉,只是“彫”與“雕、凋”二字皆有交叉。如:“雕刻、雕花、雕樑畫棟”可寫作“彫刻、彫花、彫梁畫棟”。再如:“凋零、凋敝、凋謝”也可寫作“彫零、彫敝、彫謝”。不過,“雕”義為一種鳥名時,不能用“彫”。毛澤東詞《沁園春?雪》:“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中的“大雕”就不能寫作“大彫”。50、“船”的俗字“舡”為什麼沒廢止?“舡”作為“船”的俗字,仍被收入現代詞書,是因為“舡”不僅是“船”的俗字,它在古時還有其他讀音和含義。“舡”除了作為“船”的俗字外,還有“jiāng”和“qiāng”的讀音。古代字書《增韻》注:“舽(páng)舡,吳船名。”這裏的“船名”是一種船的名稱,而不是“船”字。52、“及”和“暨”相同嗎?常見到一些“××展覽暨××首發式隆重舉行”諸如此類的標語出現。這裏“暨”的作用和“及”相同,所以有些人以為“暨”和“及”是同音同義字。其實,“暨”和“及”讀音並不相同,“暨”讀“jì”,而“及”讀“jí”,它們除了在“與、和”之義相同外,各自還有其他的含義。同時,此二字又各是姓氏,更不能混淆。53、“杕”是“舵”的古字嗎?“舵”的篆書為“杕”,這是因為“杕”與“舵”古時音同義近,而“舵”又無篆書可查,故以“杕”代之。“杕”並非“舵”的古字,它的本音讀“dì”,其義為樹木茂盛的樣子;又讀“duò”,義為“船尾小舟”。《淮南子?說林訓》:“心所說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鐸。”“舵”古時又作“柂”,釋義為:“正船木。”撥正航船方向的木具,不正是今天的“舵”嗎?繁體字“舵”可寫作“杕”,但還是以寫“舵”為好。54、“訛”和“譌”相同嗎?“訛”繁體字為“訛”,異體字有“■”,篆書作“譌”,人們常把“訛”和“譌”誤為一字。“訛”與“譌”雖然讀音相同,字義也有些相同,但二字並不完全相同。“訛”在“錯誤”(多指語言文字)這一含義上可與“譌”通,但在其他義項上不能與“譌”通。如:“訛誤”可寫作“譌誤”,“以訛傳訛”,可寫作“以譌傳譌”。表示“威脅恫嚇”之義的“訛詐”卻不能寫作“譌詐”。55、“厄、戹、阨”三字有區別嗎?此三字讀音相同,大部分義項也相同,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此三字在“狹隘、險要”等義項上可以通用。如:“厄”古代字書《廣韻》、《集韻》皆注:“同戹。”“戹”《說文解字》釋義為“隘也”。“阨”,字書《正韻》注:“狹也。”《現代漢語詞典》在“險要的地方”這一義項上,三字也是相同的。但“厄、戹”二字還有“災難、受困”等義項,這些義項都是“阨”所不具有的。如:“厄運”、“厄難”不能寫作“阨運”、“阨難”。漢字簡化時廢止了“阨”和“戹”,它們的義項均由“厄”所代替。56、“範”和“范”能相通嗎?“範”和“范”不能相通。在繁體字中,“範”和“範”雖然讀音相同,但含義絕對不同,不僅“範”不能通“范”,“範”也不能通“範”。“範”的本義是“模子、好榜樣、限制”等。“范”的本義是“草”。《說文解字》:“範,草也。”同時,“範”又是古時的地名、宮名、門名、台名。《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台。”“範”和“範”又是兩個不同的姓氏。漢朝有範依,宋朝有範昱。春秋時越國有范蠡,秦末項羽有謀臣範增,宋朝有范仲淹,詩人范成大。繁體字“模範”、“典範”、“師範”、“範圍”諸詞中的“範”均不能寫作“範”。57、“泛、汎、氾”三字相同嗎?“泛、汎、氾”三字在“流、溢”等義項上可以通用。如:“氾濫”可以寫作“汎濫”,也可寫作“氾濫”。在其他義項上三字不能通用,如:“泛舟”可寫作“汎舟”,但不能寫作“氾舟”。“臉上泛紅”不能寫作“臉上氾紅”。另外,“氾”又讀“fán”,是一個姓,不能與“泛、汎”二字相混。58、“複”和“復、複、覆”有何關係?“複”是“復”結構省略的簡化字,再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複”。“覆”沒有簡化,只是字義與“複”(復)有所交叉。“復”的含義有“轉回、再、報復”等。“複”的含義有“重複、複雜”等。“覆”的含義有“蓋住、歪倒、翻轉”等。在“翻轉”這一義項上,“覆”和“復”是相通的。如“翻覆、答覆、覆函”也可寫作“翻復、答復、復函”。“復仇、復辟、復查”裏的“復”既不能用“複”,也不能用“覆”。“複寫”不能寫作“復寫”或“覆寫”。59、“俯、■、俛”三字相同嗎?“俯首”可寫作“俛首”或“■首”,人們便以為“俯、■、俛”三字相同。這三個字除了在“低下”這個義項上相同之外,還有其他義項,“俛”和“■”還另有讀音。“■”除了讀“fǔ”,古時還讀“tiào”,義近“聘”。“俛”除了讀“fǔ”,還讀“miǎn”,義為“努力”,如“■俛”(也作“黽勉”)。60、“芶”是“苟”的異體字嗎?“芶”不是“苟”的異體字。“苟”和“芶”古為二字,字音相同,字義略有差別。《說文解字》釋“苟”義為:“草也”,古代字書《篇海》釋“芶”義為:“菜也”。“苟”又是姓氏,《廣韻》注:“漢有苟參”。後世在姓氏中也有將“苟”寫作“芶”的。故今在姓氏中“苟、芶”便通用了。“苟”在其他義項上不與“芶”通。如“苟且、苟安、苟合、苟延殘喘”中的“苟”均不能用“芶”。61、“澒”與“汞”是同字嗎?“汞”的篆書作“澒”,有人便以為二字相同,其實不然。“汞”和“澒”雖有相通之處,但不完全相同。“澒”是“汞”的本字。“汞”是“澒”演化出的新字,除了在“丹沙所化為水銀”這一義項外,均不能與“澒”通用。“澒”的義項較多,如“濛澒”表示“元氣未分貌”,“澒溶”表示“水深廣貌”,“澒洞”表示“相連貌”等。另“澒”古時又讀“fū”,是古代的一個姓,也不能寫作“汞”。62、“岡”和“崗”的音義是怎樣交叉的?“岡”繁體字為“岡”,讀“gāng”,又讀“gǎng”,其義為“較低而平的山脊”。“崗”繁體字為“崗”,讀“gǎng”,其義為“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一為不高的山,一為較低而平的山,此二義基本相同,二字在讀“gāng”時可通用。“山岡”也寫作“山崗”。但“崗”在讀“gǎng”時,不與“岡”通,因為“岡”沒有“gǎng”的讀音。如“崗位、崗哨”不能寫作“岡位、岡哨”。63、“拐杖”能寫作“柺杖”嗎?“拐杖”可以寫作“柺杖”。“柺”本身就有“拐杖”之義,古字書《類篇》注:“柺,老人杖也”。“拐”本身也有“拐杖”之義,《唐韻》注:“拐,手腳物枝也”。兩書所注字義皆是人們所拄之杖。但“拐”另有含義。如“拐彎、拐角、拐騙”中的“拐”均不能用“柺”。64、“酒”能寫作“氿”嗎?有人將“酒”寫作“氿”,這是錯誤的,“酒”不能寫作“氿”。“氿”是一個古字,讀音為“guǐ”,《說文解字》釋為:“水厓枯土也”。又音“qiú”,《集韻》釋為:“水厓也,或作■”。“酒”並沒有簡化字,“氿”也在一些古典書籍中經常使用,所以不能將“酒”寫作“氿”。65、“潔、潔、絜”三字相同嗎?“潔”的繁體字為“潔”,本字為“絜”。“潔”的本音並不讀“jié”,而讀“jī”,其義為“河水”。“潔”是一個會意字,引申義為“水清”,宋以後借為“潔”的俗字。“潔、絜”字義和讀音均相同。《千字文》:“紈扇員潔,銀燭煒煌”、“女慕貞絜,男效才良”中“潔”和“絜”本為同字,因《千字文》中不能出現重字,故寫為兩個字。繁體字“清潔”一般不寫作“清潔”,因為“潔”是一個不規範的“潔”字。66、改寫的地名是簡化字嗎?我們國家有些縣區的地名不僅筆劃繁瑣,而且生僻難認,經國務院批准,對這些地名作了改寫。這些更改的地名雖然都是原名的同音字,但並不能認為是原名的簡化字。如四川省的“酆都縣”改為“豐都縣”,“酆”改為“豐”,並不是以“豐”代“酆”。從繁簡字的角度看,兩個字互不相干,而“酆都”卻不能寫作“豐都”。文學作品中形容陰曹地府的“酆都城”不能寫作“豐都城”。新疆的“於闐縣”改為“于田縣”,也不能認為“田”可以代替“闐”。“于田”也只能作為一個縣名,不能作為其他和“於闐”有關的地名,特別是古代的地名。“於闐”是古代的一個國家,在古籍中不能寫作“于田”。毛澤東“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中的“於闐”也不能寫作“于田”。因為所指的不只是“於闐縣”,而是代表整個少數民族地區,且當時的地名也沒有改寫。類似“酆都”、“於闐”的地名還有很多,都屬於這種情況。如陝西的“鄜縣”(已改為“富縣”),古為“鄜州”。新疆的“婼羌縣”(已改為“若羌縣”)古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史記?西域傳》:“婼羌,國王號。”貴州的“婺川縣”(已改為“務川縣”),古時為“婺州”。以上改寫的地名原字均沒有簡化,改寫後的地名不是原名的簡化字。67、“嘗、會、層、動、運、醞、壇”等字中的“雲”從何而來?“嘗、會、層、動、運、醞、壇”的繁體字分別為“嘗、會、層、動、運、醖、壇”,這些字中不同的偏旁怎麼都簡化成了“雲”呢?其實,這些字中的“雲”有不同的來歷。“嘗、會、層、動”四字中的“雲”是草書楷化的。《王羲之草書訣歌》:“懼懷容易失,會念等閒並。”中的“會”和“念”草書筆劃基本相同,下部結構都近似“雲”字。又“舊說唐同雁,嘗思孝似存。”中“嘗”的下部結構也似“雲”字。“層”中的“雲”是根據“會”的繁體結構類推的,也屬草書楷化。“醞、運”二字中的“雲”屬於聲旁更換。“醖”右邊的“昷”(jǔ),因表音不准,故更換作“雲”。“運”因右邊筆劃太多,也更換作了“雲”。“壇”是近代產生的俗字,其中的“雲”屬於群眾創造的一個結構符號。68、“回”和“迴”有何不同?魯迅先生在短篇小說《孔乙己》中刻畫孔乙己的迂腐形象,讓他寫了“回”字的四種寫法。其實,“回”字除了四種寫法之外,還通“迴”。“回”字有10個義項,其中只有一個“迴旋”之義與“迴”相通,其餘的均不能相通。“迴”是一個後出字,它是從“回”中演生出來的字,專門用來表示“曲折回環”之義。繁體字“迂迴”、“巡迴”、“迴旋”、“峰迴路轉”等詞語中的“迴”也可以用“回”。但“回頭”、“回家”、“回稟”、“回絕”、“一回事”、“第二回”等詞語中的“回”,一律不能用“迴”。69、“劃”與“劃”有別嗎?“劃”與“劃”古為二字,漢字簡化時廢止了“劃”,其義由“劃”代替。“劃”與“劃”的不同有兩點:一是讀音有差別。“劃”古時又讀“guò”和“guǒ”;“劃”古時又讀“huò”。二是含義也不盡相同。“劃”在讀“huá”時,義為“小船,撥水前進。”如“劃子”、“划船”不能與“劃”通。也就是說“劃子”、“划船”不能寫作“劃子”、“劃船”。在讀音為“huà”時,義為“刻、擦”,可以與“劃”通,如“劃玻璃”可寫作“劃玻璃”。70、“匯”和“彙”相同嗎?“匯”的繁體字為“滙”,本義是“匯合”,即多條河水交流在一起,如“百川匯流”。“彙”的本義是“聚集”,如“彙報”。一是多條河流在一起,一是多種事物聚集在一起,這就給人一種概念相同之感。其實不然,繁體字“滙”與“彙”在運用中是有明顯區別的,如“百川滙流、滙款”不能寫作“百川彙流、彙款”,“彙編、彙總”不能寫作“滙編、滙總”。71、“攷”和“考”有區別嗎?“攷”古同“考”,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二字義項有些分離。《說文解字》:“考,老也。”又:“老,考也。”“考”本是“老”轉注成的一個字,故二字義同。但“考”除了“老”義外,還有其他含義。《廣雅》:“考,問也。”《說文解字》:“攷,敂也。”(“敂”即“扣”。)“考”和“攷”在“考試、檢查、推求”等義項上是可以通用的,但在“老”這個義項上,只能用“考”,不能用“攷”。如“參考、考究、考古”可寫作“參攷、攷究、攷古”,但表示已去世的“先考、考妣”不能寫作“先攷、攷妣”。72、“堀”與“窟”相同嗎?“堀”在表示“洞穴”時與“窟”相同,但“堀”還有“穿穴”的含義。如“堀堁”(kūkē)中的“堀”有動詞性質。《宋玉?風賦》:“堀堁揚塵”中的“堀堁”為穿挖塵土之義。73、“梁”和“樑”有何區別?“梁”在作“屋樑、棟樑”時可寫作“樑”。“樑”是“梁”分化出來的字,專指房屋、大橋,以及其他一些建築物上作為承受重量的橫木,或引申為物體中間隆起的長條形。如:“屋樑、橋樑、山梁、鼻樑”等詞中的“梁”都可以寫作“樑”。但“梁”的其他含義不能寫作“樑”。像朝代名,“後樑”不能寫作“後樑”。姓氏中的“梁”也不能寫作“樑”。74、“淩”和“淩”相通嗎?“淩”已簡化為“淩”,此二字雖然讀音相同,但在繁體字中並不相通。“淩”的本義是“冰”。水凝為冰,冰積為“淩”。“淩”的古義為:“馳也,曆也。”今義“侵犯、逼近、升高”等皆近古義。繁體字“淩雲、淩空、淩晨、淩辱”等詞中的“淩”皆不能用“淩”。“淩汛、淩錐、冰淩”等詞中的“淩”也不能寫作“淩”。“淩”又是姓氏,也不能寫作“淩”。75、“徑”和“逕”有區別嗎?“徑”和“逕”現在都簡化為“徑”。在繁體字中,“徑”和“逕”大部分義項相同,所以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個字的兩種寫法。其實,“徑”和“逕”自古就是兩個不同的字。簡化字“徑”是“徑”根據簡化偏旁“”(巠)得出來的,然後又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逕”。“徑”有四個義項:一、狹窄的道路。如唐代詩人常建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二、(比喻)方法。如:捷徑、門徑。三、徑直。如:徑往前走。四、直徑。如:口徑、半徑。在這四個義項中,前三個均可與“逕”通,第四個義項不與“逕”通。《廣雅》:“徑,袤也。”“袤”即寬長,與今義“直徑”相符。繁體字“直徑、半徑、口徑”不能寫作“直逕、半逕、口逕”。76、“裏”和“裏”有義項交叉嗎?“裏”和“裏”沒有義項交叉,漢字簡化時以同音代替法,用“裏”代替了“裏”。“裏”的義項是:一、長度單位。古以三百六十步為一裏,今以五百米為一裏。二、街坊。如“鄰里”。三、家鄉。如“故里”。四、古代的地方編制。古時五家為“鄰”,五“鄰”為“裏”,一說五家為“軌”,十“軌”為“裏”。《木蘭詩》:“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白首還戍邊。”中的“裏正”相當於現在村長一類的地方小幹部。五、“裏”又是姓氏。“裏”的義項是:一、衣服內層。如“襖裏子”。二、物體的內部。如:“屋裏、樓裏、箱子裏”等。三、裏邊(跟外邊相對)。如“裏屋、裏間”等。“裏屋”和“屋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四、“裏”又可以附在“這、那”等字後面表示地方。繁體字“這裏、裏邊”不能寫作“這裏、裏邊”;“鄰裏、故里、裏正”不能寫作“鄰裏、故裏、裏正”。77、“菓”和“果”有何區別?“菓”作為“果”的俗字,只是在“水果”這一義項上與“果”相同,與“果”的其他義項均不能通用。“果”的義項很多,如“果實、結果(事情的結局)、果然(跟預料相符)、果斷(不猶豫)”等詞中的“果”都不能寫作“菓”。78、“蒙、濛、矇、懞”字義怎樣區分?“濛、矇、懞”三字均已作為繁體字被廢止了,含義為“蒙”所代替。寫繁體字時,這四個字應按字義嚴格分開。“蒙”有三個讀音,即“mēng”、“méng”、“měng”,其本義為:“遮蓋(如蒙蔽)、受到(如蒙難)、昏迷(如頭發蒙)、民族名(如蒙古)、姓氏(如蒙恬)”。“矇”有兩個讀音:“mēng”和“méng”,本義是眼睛失明。引申義有:“猜想”(如瞎矇)、“欺騙”(如矇騙)。“濛”和“懞”都只有一個讀音“méng”。“濛”的本義是“彌漫、模糊”(如溟濛、空濛)。“懞”的本義是“慤(què)厚”(善良厚道)。“蒙”的“遮蓋”與“矇”的“眼睛失明”義項相近,故“蒙矓”也作“矇矓”。現在的“蒙矓”是簡化字,繁體字不能寫作“矇矓”。繁體字的“溟濛”也不能寫作“溟蒙”。“蒙”雖沒有簡化,但具有簡化字的因素。“懞”的字義基本已死,且它與前三字字義也無交叉。79、“儌”與“徼”有區別嗎?“儌”與“徼”在讀音和含義上均有差別。“儌”只有一個讀音“jiǎo”,而“徼”則有兩個讀音,除了“jiǎo”之外,還讀“jiào”。因為“儌■”(僥倖)也寫作“徼■”,常讓人產生誤會。“徼”除了“徼■”之外,還有許多義項,這都與“儌”無關的。“徼”在讀“jiào”時義項有二:一、“邊界”,《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牁為■”。二、“巡查”。《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中的“徼循”即是“徼巡”。80、“訶”與“呵”有何不同?“訶”與“呵”讀音相同,義項也有相同之處。漢字簡化時以“呵”代替了“訶”。繁體字“訶”與“呵”只在表示“大聲斥責”之義時相通。其餘義項則不能相通。如:“呵斥、呵唱、呵護、呵責”可寫作“訶斥、訶唱、訶護、訶責”。“呵”的義項還有“呼(氣)、哈(氣)、驚歎”等。《集韻》:“博雅雲,呵呵,笑也,一曰氣出,亦作‘■’。”“呵氣”不能寫作“訶氣”,“一氣呵成”不能寫作“一氣訶成”。“呵”還可以作嘆詞“呵”,“訶”則不能。另外,“訶”的簡化字“訶”只能作“訶子”(一種樹木或果實),別無他義。81、“蔑”和“衊”有區別嗎?“衊”本義為“誣衊”,漢字簡化時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為“蔑”所代替。“蔑”的本義為:“小看(如蔑視)、沒有(如蔑以複加)”。繁體字“誣衊”不能寫作“誣蔑”,“蔑視”也不能寫作“衊視”。82、“寧、寧、甯”怎樣區分?“寧”是“寧”的簡化字,由草書楷化而成。《王羲之草書訣歌》:“二下客為亂,宀藏了則寧。”“寧”又是一個古字,讀音為“zhù”,義為“門屏之間”。“寧”讀“zhù”的音和義均由“■”代之。“寧”簡化作“寧”以後,又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甯”。“寧”和“甯”古來就有義項相通,但各自又有不同的含義。在“寧可、安寧、難道”等義項上均通用。但“甯”還有“地名、姓氏”等義項不能與“寧”通。《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於甯母。”《水經注》:“武王伐紂,勒兵於甯,更名‘甯’曰‘修武’。”這兩部典籍中的“甯”均是古時地名,都不能寫作“寧”。83、“厖”是“龐”的異體字嗎?“厖”不是“龐”的異體字。“龐”的繁體字為“龐”。“厖”與“龐”在“龐大、龐雜”等義項上有相通之處,但“龐”還有“臉盤(如面龐)、姓氏(如戰國時魏有龐涓,三國時有名士龐統)”等義項不與“厖”通。“厖”古時也是一個姓氏,但與“龐”不同宗。“龐大、龐雜”的繁體字可寫作“厖大、厖雜”,但“面龐”不能寫作“面厖”。84、“並”與“並”有何區別?“並”與“並”原為兩字,漢字簡化時廢止了“並”,其義由“並”代替。“並”的本義為“竝”,其義有五個:一、表示兩種事物並列。比如:“並立、並肩”等。二、表示兩種事物同時存在。如:“並重”。三、用在否定詞前作加強語氣的副詞。如“並不重要”。四、在句子中作連詞。如“並且”。五、跟“連”相同。如“並此而不知”。“並”也作“併”,本義有四個:1、合併。《廣韻》釋“並”:“合也。”《現代漢語詞典》釋“並”:“合在一起。”2、兼併。《玉篇》:“並,兼也,同也。”此義與“合”近,故現代詞書沒有列此義項。3、地名。古有“並州”。4、姓氏。《百家姓》中沒有收“並”,但古籍《萬姓統譜》中有載:“並韶有文藻,吏部以並姓無先賢下其選格。”“合併、兼併、歸併、併吞”的繁體字不能寫作“合並、兼並、歸並、並吞”。“並且、並立、並存、並論”也不能寫作“並且、並立、並存、並論”。85、“珮”和“佩”的詞義有交叉嗎?“珮”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佩”代之。“珮”和“佩”不僅音同,而且含義也有相同之處,只是“佩”的義項較多,而“珮”只有一個義項。“珮”原是裝飾玉品的帶子,故稱“玉珮”,又稱“珮玉”。這裏也可以寫作“玉佩”或“佩玉”。“佩”的義項還有“佩帶、佩服”等。這裏的“佩帶”之“帶”是“攜帶”,而不是“帶子”。“佩刀、欽佩”中的“佩”都不能寫作“珮”。86、“騗”和“騙”有何區別?“騗”和“騙”不是同一個字。“騙”的簡化字為“騙”,同時又代替了繁體字“騗”。“騙”的義項有“瞞哄、誆騙。”如“欺騙、哄騙、騙子”。“騗”與“騙”音同,義也有所交叉。《集韻》:“騗,躍而乘馬也,或作‘騙’。”這就是說,作為“騗腿上馬”的“騗”,既可寫作“騗”,也可寫作“騙”,而“哄騙、欺騙”等詞中的“騙”則不能寫作“騗”。再者,“騗”不能寫作“?”,“騗”是一個繁體字,它的簡化字是“騙”。87、“蘋”和“蘋”的字義有交叉嗎?“蘋”古音讀“pín”,漢字簡化時作為繁體字被近音字“蘋”所代替。“蘋”的本義是一種水草。《說文解字》:“蘋,大萍也。”“蘋”的本義也是草,不過有兩種說法,一說為“蘋蕭”或“蘋蒿”。這種草“葉青白色,莖似箸而輕肥,始生香可生食,又可蒸食。”一說為“萍”。《辭海》注:“蘋即浮萍,古代用以祭祀。”由此可知,“蘋”和“蘋”並不是同一種草。此二字作為水果(蘋果)時,可通用,但作為草時卻不能通用。《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裏的“蘋”不能寫作“蘋”,因為鹿所食的“蘋”不管是陸草還是水草,那決不是“蘋”。88、“戚、慼、鏚”三字字義是怎樣交叉的?“慼”和“鏚”現在都簡化作了“戚”。在繁體字中,這三個字各有不同的含義,義項又有所交叉。“慼”的本義是憂愁、悲哀。“鏚”的本義是一種像斧鉞的兵器。“戚”有三個義項。一是憂愁,與“慼”同。《論語》中有:“小人常戚戚。”二是兵器,與“鏚”同。《詩經·大雅》:“干戈戚揚。”三是親近。《詩經·大雅》:“戚戚兄弟。”此處“戚”、“慼”、“鏚”相通。但是,在“親近”這個義項上,“鏚”和“慼”不能通“戚”。如“親戚”不能寫作“親慼、親鏚”。然而“戈鏚”卻可以寫作“戈戚”,“憂慼”也可寫作“憂戚”。這都是從繁體字的角度來說的。89、“莩”與“殍”音義相同嗎?“莩”讀“piǎo”,又讀“fú”。“殍”現在只有一個讀音“piǎo”。“殍”古時也有“fú”的讀音,與“莩”(fú)的含義有所不同。現代詞書中,“餓殍”(餓死的人)也可以寫作“餓莩”,這個詞自古就有兩種寫法。如《孟子》:“野有餓莩。”但“殍”在讀“fú”時其義不變,仍為“餓死的人”。而“莩”在讀“fú”時,義卻為“蘆葦杆子內的薄膜”。這時兩字不能通用。90、“旂”與“旗”是同字嗎?“旂”與“旗”不是同字。二字至今在詞書中仍並存。“旂”與“旗”都是古代軍中的旗子,但不是一種旗子。“旂”是古時飾以鈴鐺的旗子。《說文解字》釋“旂”:“旗有眾鈴以令眾也。”《爾雅·釋天》:“有鈴曰旂”。“旂”與“旗”音同義近,在長期的使用中,二字在“旗幟”這一含義上便逐漸通用了。“旗”在後來又產生了新的含義,如專指滿族的“旗人、旗袍”;現在內蒙古的一些行政區劃單位也稱“旗”,均不能用“旂”。如“軍旗”可以寫作“軍旂”,而“旗人”不能寫作“旂人”。另外,“旗”又是古代的一個姓,也不能與“旂”通。《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91、“淒、淒、悽”三字字義是怎樣交叉的?“淒、淒、悽”三字本義並不相同,漢字簡化時用同音代替法,以“淒”代替了“淒”和“悽”。在繁體字書寫中,此三字仍應按各字的本義分開。“淒”的本義是寒冷,如“淒涼”。“淒”的本義是風雨之貌。《詩經·小雅》:“有渰淒淒”。由“風雨之貌”引申出“寒涼”之義,故在“寒冷”的義項上與“淒”通。“淒涼”可寫作“淒涼”,但“有渰淒淒”不能寫作“有渰淒淒”,“淒”沒有“風雨貌”這一義項。“悽”的本義是悲傷,它與“淒、淒”的字義都不交叉,故“悽慘”不能寫作“淒慘、淒慘”。92、“球”能寫作“毬”嗎?在作為體育用品時,“球”與“毬”可以通用。如:“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可寫作“籃毬、乒乓毬、羽毛毬”。但“籃毬”不能寫作“籃毬”,因為“毬”是繁體字,而“籃”是簡化字。“球”在其他義項上不與“毬”通。如“地球”不能寫作“地毬”,“球體”也不能寫作“毬體”。93、“確”與“確”能通用嗎?“確”與“確”不能通用。“確”有三個義項,而“確”只有兩個義項。“確”在“真實、堅固”這兩個義項上可與“確”通。如“正確、的確、確立”可寫作“正確、的確、確立”。“確”還有“土地堅硬、瘠薄”的含義不與“確”通。韓愈詩句“山石落確行徑微”中的“落確”不能寫作“落確”。94、“傷”和“殤”是同義字嗎?“傷”(簡化字為“傷”)和“殤”(簡化字為“殤”)不是同義字。“傷”的本義是悲痛。《正韻》:“傷,痛也。”另還有“損害、傷害、厭煩、妨礙”諸多義項。“殤”是指人沒到成年就死去,如“殤家”(青年時死了妻子)。如屈原《國殤》裏讚頌的是那些為國捐軀的年輕將士,而不是那些受傷的將士。所以《國殤》不能寫作《國傷》,“傷殘”也不能寫作“殤殘”。95、“煽動”與“搧動”有區別嗎?“煽動”與“搧動”大意相同,略有差別。“搧”已作為繁體字被“扇”所代。在繁體字中,“搧”與“煽”雖然音同,含義卻並不相同。《集韻》:“搧,批也”。《廣韻》:“煽,火盛也”。因風吹火,故火盛。由此引申出“煽動”之義。“搧動”有兩個義項,一是搖動扇子或其他物品,加速空氣流通;二是鼓動別人去幹壞事。“煽動”只有鼓勵別人去幹壞事一個義項。所以,“煽動”與“搧動”是有區別的。像“煽動暴亂”也可寫作“搧動暴亂”,但“搧動扇子”卻不能寫作“煽動扇子”。96、“升、昇、陞”三字相同嗎?三字在“上升”的含義上是一致的,其中“升”與“昇、陞”可通用。如“旭日東昇”可寫作“旭日東升”,“陞官發財”也可寫作“升官發財”。但是,“昇”和“陞”不能通用。如“歌舞昇平”不能寫作“歌舞陞平”,“陞官發財”不能寫作“昇官發財”。97、“台、臺、檯、颱”四字字義有交叉嗎?“台、臺、檯、颱”四字字義基本沒有交叉,而且古時讀音也略有差異。漢字簡化時,用同音代替法,以“台”代替了“臺、檯、颱”。“台”的古音讀“yí”,義為喜悅。《說文解字》:“台,說也”。“說”(說)即“悅”。今義作敬辭,如“兄台、台鑒”。又為姓氏,北史有台氏;地名,“台州”。“臺”有五個義項:一、高而平的建築物,如“亭臺”;二、公共場所用來講話或表演的設備,如“講臺”;三、用來做座子的器物,如“燈臺”;四、像台一樣的東西,如“井臺、窗臺”;五、量詞,如“一臺機器”。另還有姓氏、地名等含義。“颱”的含義是一種極其猛烈的風暴,如“颱風”。“檯”的古義是一種樹木,後來又賦予它桌子一類器物的含義,如“寫字檯、梳妝檯”等。在繁體字中,作為姓氏和地名“台”與“臺”二字不能含混。如“台州”不能寫作“臺州”,“天臺山”不能寫作“天臺山”。《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中“時、泗、沂皆水名,臺、台、術皆山名”。由此可知,“台”與“臺”並非一山。姓氏中,北史有“台氏”,漢有侍中“臺佟”,二字也非同姓,複姓“澹臺”也不能寫作“澹台”。98、“僮”和“童”能通用嗎?“僮”和“童”字義有交叉,但並不完全相同。“童”有五個義項,而“僮”讀“tóng”時只有一個義項。“僮”又讀“zhuàng”,為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在“童”的五個義項中,除了“童僕”這一義項外,均不與“僮”相同。如“家童、書童”可寫作“家僮、書僮”,而“兒童、童年”則不能寫作“兒僮、僮年”。99、“帖”和“貼”字義是怎樣交叉的?“帖”和“貼”字義有交叉,但又各有不同的含義。“帖”和“貼”在讀“tiē”時,有兩個義項是交叉的。一、服從、順從。如“服貼”也可寫作“服帖”。二、妥當、穩當。如“妥貼”也可寫作“妥帖”。“貼”還有一些義項不能與“帖”通。如:“剪貼、貼身、補貼、津貼”中的“貼”都不能寫作“帖”。“帖”除了讀“tiē”外,還有“tiě”和“tiè”的讀音,這些讀音的義項也不能與“貼”通。如“字帖、庚帖、碑帖”不能寫作“字貼、庚貼、碑貼”。100、“■”是“偷”的異體字嗎?“■”不是“偷”的異體字。“■”的本音讀“yú”,義為快樂,與“愉”相通。又音讀“tōu”,與“偷”的“苟且敷衍”之義相通。所以,“偷安、偷生”也可寫作“■安、■生”。“偷”的其他義項不與“■”相通。像“偷盜、偷竊、偷懶、偷功”等詞中的“偷”均不能寫作“■”。101、“糖”能寫作“醣”嗎?“醣”是“糖”的一個種類,是人體內產生熱能的物質。在作為“有機化合物”之義時,“糖”和“醣”可以通用。如“葡萄糖、乳糖”也可以寫作“葡萄醣、乳醣”。但“糖”的其他義項不能與“醣”通。如“白糖、紅糖、糖果”不能寫作“白醣、紅醣、醣果”。102、“掏”與“淘”有字義交叉嗎?“掏”是個破音字,讀“tāo”,又讀“táo”。“掏”在讀“táo”時義項與“淘”有所交叉。如“淘井”也可寫作“掏井”。但“淘(táo)井”並非“掏(tāo)井”。“掏(tāo)井”是打井,而“淘(táo)井”則是將井水舀幹,把井內的泥沙弄乾淨。“淘”的其他含義不與“掏”交叉。如“淘米、淘河(一種鳥)、淘汰”等詞中的“淘”都不能寫作“掏”。103、“託”和“托”含義相同嗎?“託”和“托”雖然讀音相同,含義卻並不相同。“託”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為“托”所代。“托”的本義是手掌向上承受物體,如“托茶杯”。引申義為托東西的器具。如“託盤”。又義為陪襯,如“襯托”。“託”的義項為:寄也、委也,信也。繁體字“委託、寄託、推託”不能寫作“委託、寄託、推託”。104、“懷、壞、還、環”的偏旁為什麼都簡化作了“不”?“懷、壞、還、環”現已簡化作了“懷、壞、還、環”。這些簡化字中的“不”字來歷並不相同。“還”是個古字,古音讀“fú”,義不可考,在漢代就已作為“還”的俗字使用。“環”是後人根據“還”字類推出的一個俗字。“懷”也是一個古字。《字彙補》:“懷,音副,怒也。”簡化字“懷”也是古字借用,“懷”(fù)的音義已死,在古籍中也罕見。“壞”古音讀“pēi”,又讀“péi”,也寫作“阫”。這個字在古籍中常出現,不能讀“huài”,應讀“pēi”或“péi”。它在讀“pēi”時,其義為山的一次形成,或作為山名。《爾雅·釋山》:“山再成曰壞,一曰山一成。”《吳會志》:“大壞、小壞山,在洮湖中溧陽宜興之界,二山相望,水環若浮,故名。”在讀“péi”時,義為屋後之牆。又是古代的神仙之名。《莊子·大宗師》:“堪壞得之以襲昆侖。”看來“壞”簡化作“壞”,所用之法也是古字借用。古籍中“還”一般可寫作“還”,但“壞”卻不能寫作“壞”。105、“舍”和“捨”有何不同?“舍”有兩個讀音,讀“shè”,又讀“shě”。在讀“shě”時義與“捨”同。如“捨棄”可寫作“捨棄”,“施捨”也可寫作“施捨”,但一般都寫作“施捨”。“捨”作為姓氏不與“舍”通。“舍”在讀“shè”時義不與“捨”通。“舍”(shè)的義項有五個:一、房屋,如“宿舍”;二、家畜之圈,如“豬舍”;三、舍間,如“寒舍”;四、謙辭,如“舍弟”;五、姓氏。另外,古代三十五裏為一舍(一說三十裏為一舍)。《左傳·僖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中原,其辟君三舍。”成語“退避三舍”,即出此典故。106、“杓”和“勺”相同嗎?“杓”和“勺”雖有義項交叉,但並不相同。“勺”只有一個讀音“sháo”,而“杓”除了讀“sháo”外,還讀“biāo”。“杓”在讀“sháo”時,義為舀東西的用具,與“勺”相通。如“勺子”可寫作“杓子”。“勺”又是古時的容量單位,古時十勺等於一合(gě),不與“杓”通。“杓”在讀“biāo”時,義為北斗柄部的三顆星,也不能與“勺”通,因為“勺”沒有“biāo”的讀音。107、“俟”能寫作“竢”嗎?兩字含義大致相同,在“等待”之義上,古時二字便可通用。“俟”有一個讀音“qí”,為姓氏(複姓),不能與“竢”通。如“萬俟”不能寫作“萬竢”。108、“玩、頑、翫”三字字義是怎樣交叉的?三字字義有交叉,很容易引起混淆。“翫”現已廢止,其義由“玩”代替。“頑”也算一個簡化字,但有些義項仍與“玩”交叉。“玩”在“戲弄、觀賞、奇珍”等義項上與“翫”相通。如“玩弄、玩賞、古玩”也可寫作“翫弄、翫賞、古翫”。“玩”在“玩耍、使用”等義項上與“頑”相通。如“玩耍、玩花招”也可寫作“頑耍、頑花招”。“頑”除了通“玩”的義項外,還有“愚蠢、固執、頑皮”等義項。如:“頑固不化、頑童、冥頑不靈”等。“玩”既可通“翫”,又可通“頑”的某些義項,而“頑”和“翫”則沒有義項相通。如“頑皮、頑固、頑耍”則不能寫作“翫皮、翫固、翫耍”。反過來,“翫賞、翫弄、遊翫”也不能寫作“頑賞、頑弄、遊頑”。109、“挽聯”和“輓聯”相同嗎?在悼念死者的楹聯上常寫某某人“挽”,也有寫某某人“輓”的。這裏的“挽”和“輓”哪個對呢?兩個字都對。從繁體字的角度來說,並不是因為“輓”現在已簡化作了“挽”。“挽”與“輓”在“牽引(車輛)、哀悼死者”這兩個義項上自古就是通用的。《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古時,前牽曰“輓”,後送曰“推”。《韻會》:“輓歌,喪車執紼者相和聲。”《集韻》:“挽,並音晚,引也。”又:“挽歌,李泌為挽詞,追述倓(tán)志,命挽士唱。”由此可知,“挽歌、挽聯”與“輓歌、輓聯”同義。100、“網、罔、綱”三字相同嗎?“網、罔、綱”三字古時是可以通用的,但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各自又發生了一些變化。網,《說文解字》:“庖犧結繩以漁”。罔,《易·系辭》:“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綱,《詩·邶風》:“漁綱之設”。篆書中沒有“罔”和“綱”,只有“網”,說明“罔”和“綱”比“網”出現得晚,而“綱”比“罔”出現得又晚。按古義,捕獸者為“罔”,捕魚者為“罟”,後來“罔”的詞義被用寬了。“網”是“罔、綱”的本字。“罔”從“網”上分化出來後,又有了新的含義“無”。《爾雅·釋言》:“罔,無也”。《易·晉卦》:“貞吉,罔孚”。“綱”現已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網”代之。“網”是一個古字,在繁體字中“魚綱”可寫作“魚網”,不算繁簡混用。“罔”作為“網”的義項已死,現代詞書中沒有收此義項,只保留了“無、沒有、蒙蔽”等義項。如“置若罔聞、藥石罔效、欺罔”中的“罔”,不與“網”通。111、“凶”和“兇”有何區別?“凶”和“兇”古時有義項相通,後逐漸分化,不再相通。“凶”的本義與“吉”相反,即不吉利,還有“恐懼”等義項。在“恐懼”之義上與“兇”相通。古籍注:“凶,猶凶凶,恐懼,亦作‘兇’”。“恐懼”這一義項已死。繁體字“兇”的義項有“兇惡、利害、壞行為”等。如“兇狠、兇殘、行兇”。“兇”現已簡化為“凶”,在繁體字中兩字不可混用。112、“■”與“修”有區別嗎?“■”與“修”古時在“長、治、習”等義項上是可以通用的。《離騷》:“路曼曼其■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竹”句中的“■”均作“長”解。《詩·大雅》:“■爾車馬”中的“■”作“修理、整治”講。“■”的本義是幹肉,此義項不與“修”通。如“束■”(舊時家長送給老師的薪金),不能寫作“束修”。113、“琴絃”可以寫作“琴弦”嗎?在繁體字中,“琴絃”可以寫作“琴弦”。《樂記》:“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弓弦”中的“弦”不能寫作“絃”。“勾股弦”中的“弦”不能寫作“絃”。月亮的半月直處也叫“弦”,也不能寫作“絃”。《前漢律曆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為什麼這些地方的“弦”都不能寫作“絃”呢?因為這些地方的“弦”都是由“弓弦”引申出來的。《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114、“效、傚、効”三字相同的?三字雖不完全相同,卻有義項相通。“傚”和“効”都是從“效”分化出的,分化出來後,各自都只有“效”的一個義項。“效”可涵蓋“傚、効”的含義。如“仿傚”也可寫作“仿效”,“効力”也可寫作“效力”。但“傚”和“効”卻不能全通“效”。“傚”只有“仿效”的義項,“効”只有“效力”的義項。“效”除了“傚、効”的義項外,還有“效果、功用”等義項。“傚、効”現已廢止。115、繁體字“鬍鬚”能寫作“鬍須”嗎?繁體字“鬍鬚”是可以寫作“鬍須”的。“鬚”的本字就是“須”。“須”的義項較多,在“髭須”這一義項上又造出了一個俗字“鬚”。《說文解字》:“須,面毛也”。“須”還有“須要,等待”等義項,都不與“鬚”通。116、“鮮、尟、尠”義同嗎?三字在“少、寡”之義上是相同的。“尠”是“尟”的俗字,也就是說“尟”和“尠”是同一個字。“尟”與“鮮”有義項交叉,但不是同字。如“鮮為人知”可寫作“尟為人知”,也可寫作“尠為人知”。“新鮮、生鮮、朝鮮、鮮卑”中的“鮮”都不能寫作“尟”和“尠”。117、“於”和“於”有何不同?“於”和“於”是兩個古字,在作為介詞“在”這個含義上二字自古就可通用。《說文解字》:“於,於也”。但二字在其他方面又各有含義。“於”本義為“烏”,即烏鴉。它是一個象形文字。《韻會》:“隸變作於,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為歎辭及語辭字,無以為鴉烏字者矣”。在作姓氏和地名時,兩字不能通用。《姓氏急就篇》:“黃帝臣於則造履”。《前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戰國策》:“商於之地六百里”。“于”除了作單姓之外,還有複姓。如“淳于、鮮于、宣於”。“淳于”又是古時國名,後來又為縣名。“於”現已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於”代之。在寫繁體字時,兩字必須按原義分開。118、“傭”和“傭”有區別嗎?“傭”是“傭”的俗字。在近代出現的,它除了含有“傭”的義項外,又被賦予新的含義“傭金”(買賣交易時付給中間人的報酬)。“傭”只有“雇用、僕人”的義項,而沒有“傭金”的義項。“雇傭、傭人”可寫作“顧傭、傭人”,但“傭金”不能寫作“傭金”。119、“踰、逾、窬”三字字義是怎樣交叉的?三字字義交叉很容易區分,“踰”與“逾、窬”有交叉,而“逾”與“窬”沒有交叉。“逾”,《玉篇》:“逾,越也,遠也,進也”。《正韻》:“或作踰”。“窬”,《說文解字》:“穿木戶也,一曰空中也,又鑿版以為戶也”。《現代漢語詞典》:“窬,從牆頭上爬過去”。此字今義與古義略有出入,這是後世使用中發展的。“踰”的含義分別與“逾”和“窬”交叉,“踰”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逾”和“窬”分而代之。繁體字“逾期、逾越”可寫作“踰期、踰越”,但不能寫作“窬期、窬越”。120、“籲”能寫作“籲”嗎?“籲”不能隨意寫作“籲”。“籲”有三個讀音:“yù”、“yū”、“xū”,而“籲”只有一個讀音“yù”。漢字簡化時用同音代替法,以“籲”代替了“籲”。繁體字中,“籲”和“籲”沒有義項交叉。“籲”,幾種字書的注釋大略相同。《說文解字》:“籲,驚也”。《玉篇》:“籲,疑怪之辭也”。《廣韻》:“籲,歎也”。李白《蜀道難》:“噫籲兮危乎高哉!”“長籲短歎”符合古義。“籲”,《字彙補》注釋:“音預,呼也”。正合“呼籲”之義。繁體字“呼籲”不能寫作“呼籲”,“長籲短歎”也不能寫作“長籲短歎”。121、“禦”和“禦”字義有交叉嗎?“禦”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禦”代替。繁體字“禦”和“禦”字義沒有交叉,或偶有“禦”用“禦”者,也屬通假現象。“禦”有三個義項:一、駕禦車馬。《詩·小雅》:“徒禦不驚”。《說文解字》:“禦,使馬也”。二、古時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支配。三、古時與皇帝有關的。《韻會》:“凡天子所止曰禦。前曰御前,書曰禦書,服曰禦服,皆取統禦四海之內”。“禦”只有一個義項“抵擋”。《韻會》:“禦,扞也,拒也”。“禦”的三個義項均與“禦”無交叉。繁體字“御用”、“御手”、“御駕”不能寫作“禦用”、“禦手”、“禦駕”。“禦敵”也不能寫作“禦敵”。122、“龠”能寫作“籥”嗎?繁體字中,作為古代的一種樂器,“龠”和“籥”可以通用。“龠”,《說文解字》:“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籥”,《注》:“籥,如笛,三孔而短小”。由此可見,“龠”和“籥”是同一種樂器。但“龠”又是古代的容量單位,不與“籥”通。123、“嶽”和“嶽”有別嗎?“嶽”是“嶽”的古文,但二字含義略有差別。作為“高大的山”這一含義時,二字是相同的。如“五嶽”也可寫作“五嶽”。作為姓氏,只能寫“嶽”,不能寫“嶽”。如“嶽飛”不能寫作“嶽飛”。比起“嶽”來,“嶽”是個後出字,它的字義沒有“嶽”寬。124、“贊”是“讚”簡化而成的嗎?“讚”簡化作“贊”,但“贊”不是“讚”簡化而成的。“贊”的繁體字為“贊”。兩字古來含義就不同,在古時字義偶有交叉。“贊”的含義是“幫助”。如“贊助”。《疏》:“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為明也”。“讚”的含義是“稱讚”,又是古時的一種文體,如“詩、贊、賦”。古時“讚”有“佐助”之義,但在長期使用中此義已死。如在古籍抄寫時遇到有佐助之義的“讚”字,仍可用。“讚”古可通“贊”,但“贊”不能通“讚”。繁體字“讚揚”不能寫作“贊揚”。125、“噪”和“譟”能通用嗎?“噪”和“譟”古時是可以通用的,後來字義逐漸分離。“譟”的本義是大聲叫嚷。《玉篇》:“譟,群呼煩憂也”。《字彙》:“同噪”。《玉篇》:“噪,呼噪也”。《拾遺記》:“魯僖公有白鴉繞煙而噪”。《廣韻》:“同譟”。由此看來,在古時不管人聲還是物(鳥蟲)聲,音大者可寫作“譟”,也可寫作“噪”。後來以人音大者為“譟”,物(鳥蟲)音大者為“噪”。繁體字“聒譟”不能寫作“聒噪”,“鵲噪”也不能寫作“鵲譟”。篆書中有“譟”而無“噪”,說明“噪”比“譟”出現得晚。漢字簡化時廢止了“譟”,其義由“噪”代替。126、“芸”和“芸”是同字嗎?“芸”和“芸”不是同字。二字均有“艸”頭,說明二字皆屬草類。“芸”的本義是“芸薹”。《本草注》:“此菜易起薹,須采其薹,則分枝必多,故名芸薹,淮人謂之薹介”。“芸”,即“芸香”。古籍注:“芸類豌豆,叢生,其葉極芳香,秋後葉間微白如粉,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今謂之七裏香”。“芸”又有眾多之義。《道德經》:“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佛語“芸芸眾生”也是取“眾多”之義。現在“芸”已被廢止,義歸於“芸”。繁體字“芸薹”不能寫作“芸薹”,“芸香”也不能寫作“芸香”,“芸芸眾生”也不能寫作“芸芸眾生”。127、“沄”和“■”有別嗎?“■”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沄”代替。“雲”是“雲”的簡化字,有人便認為“沄”和“■”也有類似的關係。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雲”是異體簡化,而“沄”是同音代替簡化。“雲”和“雲”義項相通,“沄”和“■”義不相通。“沄”的本義是水流動的樣子。《集韻》:“沄,水流貌”。柳宗元《懲咎賦》:“泝湘流之沄沄”。古時,“沄”通“紜”。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中的“汾沄”即為“紛紜”。“■”的本義是大的波浪。在繁體字中“沄”和“■”是不能混用的。128、“苔痕”能寫作“薹痕”嗎?劉禹錫《陋室銘》中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句,有人將“苔痕”寫作“薹痕”。其實,“苔痕”和“薹痕”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苔”是一種菌類植物,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薹”有兩個義項,一是水草,莖長三、四尺;二是韭菜、蒜、油菜等中央部分長出的莖。為什麼有人會把“苔痕”寫作“薹痕”呢?是因為這些人將“薹”看作是“苔”的繁體字了。其實,“苔”的本字為“菭”,沒有簡化。129、“欲”和“■”有別嗎?“欲”和“■”有義項相通,但不相同。作為“欲望”之義,二字是相同的。《康熙字典》:“■,本作欲。口鼻耳目四肢之欲皆出於心,故從心亦通”。“欲”的其他義項不與“■”通。如“暢所欲言”、“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的“欲”不能寫作“■”。130、“婬”和“淫”有何區別?“婬”和“淫”古來為二字,有義項交叉。“淫”有三個義項:“過甚、放縱、男女不正當關係”。“婬”只有一個義項:“戲樂”。《說文解字》:“婬,私逸也”。《小爾雅》:“男女不以禮交謂之淫”。“私逸”與“不以禮交”義相近,故“淫亂、邪淫”可寫作“婬亂、邪婬”。“淫”的其他義項不與“婬”通。如“淫雨(也寫作“霪雨”)、淫威、樂而不淫”中的“淫”均不能寫作“婬”。131、“熏”能寫作“燻”嗎?“燻”是“熏”的俗字,“燻”的字義沒有“熏”寬,所以“熏”不能隨意寫作“燻”。“熏”有三個義項,而“燻”只有兩個義項。《說文解字》:“熏,火煙上出也。”《廣韻》:“熏,火氣盛貌。”《玉篇》:“熏,熱也。”“熏”古時又通“醺”,即酒醉。在“(煙、氣)接觸物體、薰制(食品)”的義項上,“熏”同“燻”。如“熏魚、熏雞、臭氣熏天”可寫作“燻魚、燻雞、臭氣燻天”。作為“和暖”之義時,只能用“熏”,不能用“燻”。宋詩《題臨安邸》“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中的“熏”不能寫作“燻”。132、繁體字“菸草”能寫作“煙草”嗎?繁體字“菸草”不能寫作“煙草”。“煙”的本義是火氣,其他義項均是由此引申而來。“菸”的本義是一種植物。《廣韻》:“菸,臭草。”吸煙並非從菸草而來,古代一些地方的人有喜聞煙氣的習慣,後來因為菸草燒之冒煙,且又有讓人喜嗅的氣味,於是人們便吸起煙來。《周禮·春官大宗伯注》:“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氣。”“菸”現被廢止,其義由“煙”代之。繁體“菸葉、菸苗、菸田”等詞中的“菸”均不能寫作“煙”。133、“咽”能寫作“嚥”嗎?“咽”和“嚥”只有一個義項交叉,其他義項均不相同,而且“咽”有三個讀音,“嚥”只有一個讀音,故不能任意將“咽”寫作“嚥”。“咽”讀“yàn”時,其義與“嚥”相同。《玉篇》:“嚥,吞也,亦作咽”。《廣韻》:“咽,本作嚥,吞也。”在“飲食東西往食道裏去”這個含義上,兩字是可以通用的。如“狼吞虎嚥”也可寫作“狼吞虎嚥”。“咽”又讀“yān”,如“咽喉”;又讀“yè”,如“嗚咽、哽咽”中的“咽”均不能寫作“嚥”。134、“燕”和“宴”字義有交叉嗎?“燕”是個破音字,讀“yàn”又讀“yān”。讀“yān”時,為古時地名,即古時的幽州,同時又是古代的國名。在讀“yàn”時,除了作鳥名外,還有“酒席、請人吃飯、安樂”等含義,與“宴”的字義有所交叉。《集韻》:“燕,與宴通,安也。”《易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詩經·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這些句中的“燕”,皆可作“宴”。今日之“宴安、宴樂”也可寫作“燕安、燕樂”。另“燕”古又通“醼”。《廣韻》:“醼飲古無酉,今通用。”故“宴席、歡宴”也可寫作“燕席、歡燕”。135、“夭”能寫作“殀”嗎?繁體字“殀”與“夭”雖有義項交叉,但有差別。不能隨意將“夭”寫作“殀”。“夭”有“少好、夭折、草木茂盛”等多個義項。在這些義項中,只有“夭折”一義與“殀”相通,其餘義項均不與“殀”通。《博雅》:“不盡天年謂之夭。”古時,未生者曰“胎”,方生者曰“夭”。繁體字“桃之夭夭”(像桃色一樣美好)不能寫作“桃之殀殀”,“夭矯”也不能寫作“殀矯”。136、“葉”和“葉”義相同嗎?“葉”和“葉”在古時不僅義不相同,讀音也有差異。後因兩字讀音較近,便以“葉”作為“葉”的俗字。漢字簡化時,以異體選用法,用“葉”代替了“葉”。“葉”(yè)的本義是樹葉,古音讀“dié”,義同“■”(書篇名)。“葉”古時沒有“yè”的讀音,唯讀“xié”,義為和諧,故至今“葉”還保留了“xié”的讀音和含義。繁體字“樹葉”可寫作“樹葉”,但“葉韻”不能寫作“葉韻”。137、“湮”和“洇”有別嗎?“湮”和“洇”古時音義皆同,但在長期使用中,兩字逐漸產生了差異。漢字簡化時將“湮”的“yīn”音和義廢止,代之以“洇”,仍保留了“yān”的讀音和含義。“涸”(湮)的含義是液體在紙上向四外擴散滲透。“湮”(yān)的含義是埋沒。繁體字“洇濕”可寫作“湮濕”,而“湮沒”一般不寫作“洇沒”。138、“徇”和“殉”有義項交叉嗎?“徇”和“殉”在“為了某種事物或追求某種理想而犧牲生命”這一含義上是可以通用的。如“以身殉職”也可寫作“以身徇職”。《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莊子·駢拇篇》:“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天下盡殉也。”“殉”還有“殉葬”之義,“徇”還有“依從”之義。在這些含義上,兩字不能通用。139、“霑”是“沾”的異體字嗎?“霑”與“沾”有義項相通,但“霑”不是“沾”的異體字。“沾”古又讀“tin”,義同“添”,本義是河名。《說文解字》:“沾,水出壺關,東入淇。”又義:“益也。”就是現在“添”的含義,即增加的意思。又讀“din”,古縣名。《廣輿記》:“太原府樂平縣本漢沾縣。”《正韻》:“沾,漬也,濡也。”同今天“浸濕”的義項吻合。《廣韻》:“霑,濕也。”又:“濡也,漬也。”是兩字相同之處。繁體字“沾(tin)水”不能寫作“霑水”,“沾(di n)縣”不能寫作“霑縣”,“沾沾自喜”不能寫作“霑霑自喜”。140、“占”和“佔”有別嗎?“占”有兩個讀音“zh n”和“zh n”,而“佔”只有一個讀音“zh n”。在讀“zhn”時,兩字可通用。如“佔據、佔領”可寫作“佔據、佔領”。“占”在讀“zhn”時,不與“佔”通。如“占卦、占卜”不能寫作“佔卦、佔蔔”。141、“鴆”能寫作“酖”嗎?“鴆”與“酖”雖有義項相通,但兩字又有所不同,故“鴆”不能隨意寫作“酖”。“鴆”的本義是一種鳥,因為這種鳥的羽毛有毒,可以毒死人,有人就用鴆的羽泡酒來毒人。用鴆的羽毛泡的酒就叫作“鴆酒”,又寫作“酖酒”。其實,“酖”的本音並不讀“zhn”,而讀“t n”,其義不是毒酒,而是一種樂酒。《說文解字》:“酖,樂酒也。”《徐曰》:“酖酖然,安且樂也。”“酖”又有“zhn”的讀音,後來“酖”與“鴆”就相通了。但“酖”與“鴆”只在“毒酒”這一義項上相通,作為毒鳥的“鴆”仍不能寫作“酖”。142、“長征”能寫作“長徵”嗎?“長征”不能寫作“長徵”。“徵”在讀“zhng”時,已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征”代之。“征”和“徵”在繁體字中有義項交叉,但又有所不同。“征”的本義是行走,引申為遠行。如“二萬五千里長征”。“征”和“徵”在“徵求、徵稅”等詞語中可以通用,但“徵”沒有“遠行”的義項,故“長征”不能寫作“長徵”。古籍(如《史記》)中偶有以“徵”代“征”者,屬通假現象。143、“只、祇、隻”三字有何異同?“只、祇、隻”三字都有相同的讀音,但含義不同。“只”在讀“zh”時,其義與“祇”相通。可作表範圍的副詞,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表示“僅有”之義,如“家裏只有我一個人”。兩句中的“只”也可寫作“祇”。如唐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中的“只”可寫作“祇”。“只”和“隻”沒有義項交叉。“只”在讀“zh”時,其義為一種語氣助詞,相當於“之”。《楚辭·大招》中有:“白日照只。”“隻”的本義是:“單獨的,或作量詞,表示一個。”如“隻身前住”、“一隻小鳥”。“祇”除了通“只”(zh)外,又讀“q ”,義為地神。此字在讀“zh ”時的義項已廢止,在讀“q”時仍保留原字沒有簡化。只有“隻”被廢止,其義由“只”代替。繁體字“一隻雞”不能寫作“一隻雞”。144、“和”與“龢”相同嗎?“龢”是“和”的古文,但兩字字義寬窄不同。“和”比“龢”出現得晚,後人又賦予了它一些新義,這些新義都是古字“龢”所不具備的。繁體字“和睦、和諧、和緩”可寫作“龢睦、龢諧、龢緩”。但“工人和農民”不能寫作“工人龢農民”,“和衣而臥”不能寫作“龢衣而臥”,“和服”不能寫作“龢服”。145、“注”和“註”有何不同?“註”作為繁體字被廢止,其義由“注”代替。繁體字在“注釋”這個含義上,兩字是可以通用的。《毛詩序疏》:“註者著也,言為之解說,使其義著明也。”《康熙字典》:“凡以傳解經曰注,通作註。”說明在繁體字中,“注釋、注解”也可寫作“註釋、註解”。但“注”的其他義項不與“註”通,如“注意”不能寫作“註意”,“暴雨如注”不能寫作“暴雨如註”。146、“準”和“准”相同嗎?“准”是“準”的俗字,兩字長期並存。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准”漸比“準”字義拓寬,故兩字略有不同。在“準確、依據、一定、程度上雖不完全但可以當某類事物看待”等義項上,兩字可以通用。如“標準、準時、准來、準將”等詞語也可寫作“標準、準時、準來、準將”。但“准許、批准”不能寫作“準許、批準”。147、“坐”和“座”有義項交叉嗎?“坐”有十個義項,但只有一個義項與“座”交叉。即“坐位”可寫作“座位”。“坐位”和“座位”詞義雖相同,但構詞方式有區別。《現代漢語詞典》對於“坐位”(座位)的注釋:一、供人坐的地方;二、指椅子,凳子等可以坐的東西。”“坐位”的構詞方式是偏正式,而“座位”的構詞方式是並列式。“坐”具有動詞性質,“座”則是名詞性質,即“座”也是“位”。《集韻》:“座,坐具。”《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第一》中有“敷座而坐”也可寫作“敷坐而坐”,意思是就著座位坐下來。但不能寫作“敷坐而座”或“敷座而座”。148、“鐘”、“鐘”和“鍾”有何關係?“鐘”是“鐘”簡化的,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鍾”。“鐘”的繁體字為“鈡”,是“鐘”的俗字,簡化字“鐘”是根據簡化偏旁“钅”得出來的。“鐘”和“鍾”古時可通用。在使用中兩字便逐漸分離開。“鐘”的本義是一種樂器,如“黃鐘大呂”。《詩經·周南》:“鐘鼓樂之。”又義為計時器,如“鐘錶”。“鍾”的本義是酒杯。《說文解字》:“鍾,酒器。”又義為量器,《左傳·襄二十九年》:“餼國人粟一鍾。”又義為竹名,如“龍鍾(鍾)”。成語“老態龍鍾”即出於此,意思是像“龍鍾”之竹那樣在風中搖擺,形容衰老的狀態。繁體字“老態龍鍾”不能寫作“老態龍鐘”,“書中自有千鍾粟”不能寫作“書中自有千鐘粟”。“鐘鼓、時鐘”也不能寫作“鍾鼓、時鍾”。149、“制”和“製”有義項交叉嗎?“制”和“製”古時在“製造、裁制”等義項上可以通用,故兩字有義項交叉,但各有不同的含義。如“制度、限制、制定”等不能寫作“製度、限製、製定”,但“製造、製品、制裝”可以寫作“製造、製品、制裝”。150、“■”和“周”有何區別?有人將紀念某某事多少周年中的“周年”寫作“■年”,從繁體字的角度來說,兩種寫法都對。“■”是“周”的俗字,從“周”字中分化出來後,只擔負了“逥、遍”的職能,沒有“周”的其他含義。《前漢劉向傳》:“周回五裏有餘。”《韻會》:“周,俗作‘■’。”“俗作■”指在“周回”這個含義上,不包括“周”的其他義項。繁體字“週期、周年、週末”可寫作“■期、■年、■末”,但“周濟”不能寫作“■濟”,“周朝”不能寫作“■朝”,“姓周”也不能寫作“姓■”。151、“朱紅”能寫作“硃紅”嗎?“朱紅”不能寫作“硃紅”,“朱”的本義是一種樹木,屬松柏類,其心和皮皆鮮紅,故“朱”的引申義為紅。杜甫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硃”是一種礦物,名為“丹沙”,此沙雖是紅色的,但沒有“紅”的引申義。所以,“朱門”不能寫作“硃門”,因為“朱門”是紅漆大門(代表富豪人家),而不是硃沙大門。152、“紀念”和“紀念”有別嗎?“紀念”和“紀念”同義,但在用法上略有差別。在作為“紀念品”時,“紀”和“記”可通用,在表示“懷念”之義時,多用“紀”而不用“記”。如“紀事、紀錄、紀要”可寫作“記事、記錄、記要”,但“紀念革命先烈”則不能寫作“紀念革命先烈”。153、“志”和“誌”有義項交叉嗎?在“記載”的含義上,古時“志”與“誌”可以通用,後來多用“誌”而少用“志”。《漢書》:“有十志,俱與誌同。”《康熙字典》:“志,又記也,與誌同。”繁體字“雜誌、地方誌”也可寫作“雜志、地方誌”。154、漢字的偏旁與部首哪個多?偏旁比部首多。漢字的偏旁和部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偏旁指的是組成漢字的構件,不僅僅是一些筆劃結構,還包括一些獨體字甚至合體字。部首指的是字典或詞典中按門類所列的供人查閱的偏旁。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還有許多偏旁沒有被列為部首。《說文解字》共列540個字作為部首,而《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都只有200多個部首。所有的部首均有讀音和含義,準確地說,這都是字,只是有些部首很少有人知道它的音和義了。如“丶”,是古文的“主”字,現在一般都讀作“點”。其實“主”是“王”上加一個“丶”,並不是“王”字加一點。再如“丨”,讀音為“gǔn”,義為上下通達,現在人都把它讀作“豎”。“■”,讀音為“jué”,義為鉤逆者。“亠”,讀音為“tóu”,義為闕。“匚”,讀音為“fāng”,義為受物器。“宀”,讀音為“mián”,義為深屋。總之,漢字的每一種筆劃和結構幾乎都有音和義。155、漢字簡化有哪些方法?漢字簡化有七種方法。一、異體選用。“異體”是廣義而言的,其中包括一些古字和民間俗字。像“禮、雲、豐、個、萬、從”等都是古字。“叢、辦、蘇”等都是俗字。“陰、陽、國、靈、蓋”等都是異體字。二、同音代替。在繁體字中,從幾個音同義不同的字裏保留一個筆劃較少的字,廢止其他筆劃較繁的字,將這些廢止的字義歸併保留。如用“裏”代替“裏”,用“醜”代替“醜”,用“出”代替“齣”,用“薑”代替“薑”,用“鹹”代替“鹹”等。有些簡化字跟被廢止的繁體字讀音並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所以同音代替中也包括近音代替。三、草書楷化。如“車、馬、鳥、東、孫、賣、長、貝”等字皆屬此類。四、古字借用。有些古字音義已死,漢字簡化時就將這些古字借來作為一些繁體字的簡化字。這裏說的古字跟同音代替中的古字不同。如“敵”古音為“kuò”,義為“盡”。“觸”古音為“hóng”,義為一種白魚。“聖”古音為“kū”,義為致力於地。“幣”古音為“yèn”,義同“印”。五、結構省略。是將繁體字的部分結構刪除,保留原字的一部分。有些書中將此類字稱為“特徵字”或“輪廓字”。這些字,有的保留局部,有的保留大部分。如“習、聲、開、舊、產、奪”等字,皆屬結構省略。六、更換偏旁。有些繁體字的偏旁不僅筆劃繁瑣,而且表音不准,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對這些繁瑣的偏旁進行過更換。像“鐘(鐘)、戰(戰)、撲(撲)、據(據)、墳(墳)”等字皆屬此類。七、新造符號。這裏所說的新造符號之“新”,並非專指漢字簡化時期,而是針對繁體字結構而言的,自然也包括各個歷史時期。像“乂、又、井、夕”等符號,在很早以前就用過,並不是在漢字簡化時新造出來的。這些符號在以前多為草書,漢字簡化時進行了楷化。所以此類字中有些字又可以歸入“草書楷化”。如“趙、區、鳳、風、難、進、講、羅、歲”等字皆屬此類。156、繁簡字書寫有何標準?簡化字的書寫應以國務院頒佈的《簡化字總表》及《附錄》中所規定的文字和應用辦法為標準。繁體字應以各個歷史時期的字書、詞書、字帖、碑刻、文獻等為依據。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化字,大多不能以當代某些書法家的作品為依據,當代書家作品中常出現錯別字。魯迅先生在小說《故鄉》中臆造了一個“猹”(zhā)字,至今都沒有被編入字典,流行了近半個世紀的人民幣上的“?”字,最終還是被定為錯字。目前,社會上流行的錯別字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一、繁簡結合的字,如“■、?、■、■、■”等。二、還原錯位的字,如將“理髮(髮)”寫成“理發”,將“菜壇(罈)”寫作“菜壇”,將“匯(匯)款”寫作“彙款”等。三、異體誤簡的字,如“■、■、■、■、?、■”等。四、杜撰臆造的字,如“■(數)、■(價)、■(樓)”等。五、已被廢止的第三批簡化字,如“■(展)、■(集)、■(象)、■(要)”等。簡化繁體對應字備查寫書法的人都愛寫繁體字,幾乎沒人願寫簡化字,這是因為繁體字結構遠遠比簡化字美,但現在50歲以下的中國大陸公民都是從小接受簡化字教育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繁體字離我們越來越遠。年輕的一代沒有幾個人能認繁體字。這就給年輕一代的書法人帶來麻煩——要寫繁體字,但又經常出紕漏。如茶“幾”寫成幾何之“幾”;“皇后”寫成前後之“後”;攪“和”寫成和平之“龢”;意我之“余”寫成多餘之“餘”;千萬“裏”寫成裏外之“裏”;說話之“雲”寫成雲霧之“雲”;書“卷”寫成捲動之“捲”;頭“發”寫成發展之“發”;不相“幹”寫成幹部之“幹”……有鑒於此,特摘錄部分常用字的簡繁還原對照表,給大家使用帶來一些方便。(博主按語)幹:對應三個繁體字: (幹)涉,(乾)燥,(幹)部;後:對應兩個繁體字: (後)面,皇(後);系:對應三個繁體字: 唔(系),關(係),聯(繫);曆:對應兩個繁體字: (歷)史,日(曆);鐘:對應兩個繁體字: 時(鐘),(鍾)意;板:對應兩個繁體字:老(闆),木(板);表:對應兩個繁體字:手(錶),外(表);醜:對應兩個繁體字:(醜)怪,子(醜)寅卯。範:對應兩個繁體字:模(範),(范)仲淹[注:姓氏];豐:對應兩個繁體字:(豐)富,(豐)采;刮:對應兩個繁體字:(颳)風,搜(刮);胡:對應兩個繁體字:(鬍)須,(胡)鬧,(胡)亂;回:對應兩個繁體字:(迴)旋,(回)頭,(回)報,(回)族;夥:對應兩個繁體字:(夥)計,團(夥),(夥)食,(夥)房;薑:對應兩個繁體字:生(薑),(薑)子牙[注:姓氏];借:對應兩個繁體字:(藉)口,(藉)題發揮,(借)錢;克:對應兩個繁體字: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困:對應兩個繁體字:(睏)倦,(睏)覺,(困)苦,圍(困);漓:對應兩個繁體字:(灕)江,淋(漓);裏:對應兩個繁體字:表(裏)不一,這(裏),(裏)程,鄰(裏)關係;簾:對應兩個繁體字:窗(簾),垂(簾)聽政,酒(簾)[注:旗子狀嘅標誌];面:對應兩個繁體字:(麵)粉,(麵)條,當(面),表(面),反(面);蔑:對應兩個繁體字:汙(衊),(蔑)視;千: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注:簡體:秋千],一(千),(千)秋基業。秋: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秋)季;松:對應兩個繁體字:(鬆)散,(松)樹;鹹:對應兩個繁體字:(鹹)菜,老少(鹹)宜;向:對應兩個繁體字:(嚮)前走,方(向)餘:對應兩個繁體字:業(餘)愛好,(餘)[注:第一人稱代詞,我];鬱:對應兩個繁體字:(鬱)(欝)悶,濃(鬱);禦:對應兩個繁體字:抵(禦),(禦)駕親征;願:對應兩個繁體字:(願)望,(願)意,許(願),誠願;雲:對應兩個繁體字:(雲)彩,(雲)南省,子曰詩雲;芸:對應兩個繁體字:(蕓)薹,(芸)香;沄:對應兩個繁體字:(澐)[注:大波浪],大江(沄)(沄);致:對應兩個繁體字:細(緻),(致)敬,(致)力;制:對應兩個繁體字:節(制),(制)度,(製)造;朱:對應兩個繁體字:(硃)[注:名詞:朱砂],(朱)紅色;築:對應兩個繁體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肝高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