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位进制减法分之七减(1/12-16分之九)怎么简便算法,求大神解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五减(七分之六除以十四分之三加十六分之三)的简便算法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5-6/7÷3/14+3/16=5-6/7*14/3+3/16=5-4+3/16=1+3/16=19/1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讨论:24 15的简便算法是_9又19分之18乘15_9减4分之1x 15! 话题:十八分之五除以九分之1×15分之7四简便运算问:十八分之五除以九分之1×15分之7四简 便运算答:5/18÷1/9×7/15 =5/2×7/15 =7/6 话题:简便计算:15分之8-(8分之7-15分之7)和9分之4-(9分之4-10分之...方法:8/15-(7/8-7/15)=8/15-7/8+7/15=8/15+7/15-7/8=1-7/8=1/8
4/9-(4/9-1/10)=4/9-4/9+1/10=0+1/10=1/10 话题:简便方法计算 15分之8除以9分之2除以5分之4 (8分...
问:简便方法计算 15分之8除以9分之2除以5分之4 (8分之7+4分之3)除以4分之...
答:8/15÷2/9÷4/5 =8/15×9/2×5/4 =8/15×5/4×9/2 =2/3×9/2 =3 (7/8+3/4)÷1/4 =7/8÷1/4+3/4÷1/4 =7/2+3 =13/2 =6.5 8/13÷7+1/7×6/13 =8/13×1/7+1/7×6/13 =(8/13+6/13)×1/7 =14/13×1/7 =2/13
话题:19分之3减去15分之7加上15分之7 简便计算怎么算??方法:原式=3/19-(7/15-7/15)=3/19,加括号改变加减 话题:十五分之八除以四分之九加九分之四乘15分之七用简...
答:8/9×7/15+8/15÷9/8+8/9=九分之八乘(十五分之七加十五分之八)加九分之八=九分之八乘一加九分之八=九分之十六
话题:9分之8除以7减去7分之1乘以9分之5 简便方法怎么算方法:原式=8/9×1/7-1/7×5/9
=1/7×(8/9-5/9)
=1/7×1/3
=1/21 话题:17又15分之7减8又9分之8与17分之15的和 用简便方法...
答:解:原式=(17+7/15)-(8+8/9)+15/17 =17-8+7/15-8/9+15/17 =9+21/45-40/45+15/17 =9-19/45+15/17 =9-323/765+675/765 =9又352/765
话题:简便算法 15分之8加15分之7除以十分之七加三分之一,12分之5...方法:15分之8加15分之7除以十分之七加三分之一,
=8/15+7/15÷7/10+1&#... 分之一加八分之三反小括号 反中括号
40÷[4/7×(1/2+3/8)]
=40÷[4&... 话题:10-5分之8×9分之2÷15分之1简便计算
答:10-8/5x2/9÷1/15 =10-16/45x15 =10-16/3 =10-5又1/3 =4又2/3
话题:九分之八-(三分之一+十五分之四*四分之三)简便算法方法:=9分之8-(3分之1+15分之3) =9分之1-15分之8 =45分之5-45分之24 = -45分之19 讨论:54.9乘0.38的简便算法_9分之4乘16分之15_÷9+9! 话题:十五分之八除以四分之九加九分之四乘15分之七用简...
答:8/9×7/15+8/15÷9/8+8/9=九分之八乘(十五分之七加十五分之八)加九分之八=九分之八乘一加九分之八=九分之十六
话题:19分之3-15分之7+15分之7 12分之7+11分之6+12分之1+11分...方法:
=3/19-(7/15-7/15)
12分之7+11分之6+12分之1+11分之5
=(7/12+1/12)+(6/11+5/11)
6分之5-9分之4+6分之1-9分之2
=(5/6+1/6)-(4/9+2/9) ... 话题:九分之八除以15/14×9分之八的算法
问:九分之八除以15/14×9分之八的算法
答:8/9÷(15/14×8/9) =1÷15/14 =14/15 所以, 答案是14/15
话题:1.7分之2+8分之9×9分之5+8分之3
2.[1-(4分之1+8分之3)]÷4...方法:7+9/8x5/9+3/8=2/7+5/8+3/8=2/7+1=9/7;
2.[1-(4分之1+8分之3)]÷4分之1=[1-(1/4+3/8)]÷4分之1=[1-5/8]x4=3/8x4=3/2;
3(10分之1+17分之)x13+4÷17=(1/10+?/17... 话题:8又9分之8÷[(7,35-5又20分之一)÷1.15]怎么算,简...
答: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简便算法”的,而且所谓“简便算法”也是相对的。 个人理解:每一步不用动用计算器,仅通过心算即可得到结果的算法,就是“简便算法”! 下面是我的答案,谨供楼主参考。 因为这里书写不便,故将我的答案做成图像贴于下方(若图像显...
话题:(16分之9+32分之9-8分之3)*3分之4用简便算法计算 15分之11除...方法:3分之4=9/16*4/3+9/32*4/3-3/8*4/3=3/4+3/8-1/2=6/8+3/8-4/8=5/815分之11除7+7分之1*15分之4=11/15*1/7+4/15*1/7=1/7*(11/15+4/15)=1/7*1=1/7 话题:90-90×15分之9用简便算法计算
答:90-90×15分之9用简便算法计算 90-90x9/15 =90x(1-9/15) =90x6/15 =36 希望能帮到你
话题:9分之5×7分之2×9 (8分之3+24分之7)×24 12×11分之1×12...方法:×15分之1
=15x15分之1+3分之5×15分之1 =1+9分之1 =9分之10 =1又1/9 3分之1×2... 分之7 8分之7×9分之11×7分之8 =8分之8x7分之7x9分之11=1x1x9分之11=9分之11 望... 话题:7/9×15分之4×18的简便算法是什么
问:7/9×15分之4×18的简便算法是什么
答:简便计算 7/9×4/15×18 =7/9×18×4/15 =14×4/15 =56/15
话题:9分之8乘69减9分之8乘15简便算法 (4分之1加1又6分之1加8分...方法:你好!这种情况解答如下: 9分之8x69-9分之8x15=9分之8x(69-15)=9分之8x54=8x6=48 (4分之1+1又6分之1+8分之7)x24=4分之1×24+6分之7×24+8分之7×24=6+28+21=55 希...总结:以上为关于24分之11乘16简便算法_19乘9分之4的简便算法_负99又9分之8乘15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下内容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1 小生初来乍到,首次发帖。有不懂规矩的地方,请煮酒的各位版主和大侠多多指点海涵;2 感谢当年明月兄,是他的作品给了我启示与勇气;3 本文史料依据主要来自《晋书》、《资治通鉴》及屠本《十六国春秋》,恕不一一注明;
胡霸天下    
引子    初冬的一天,在左国城的郊外,一个男人身穿冕服登上了高台。  天气很冷,台上的风很大,吹的这男人的长胡子随风飘荡。但他仿佛浑然不觉,面对着台下的文武百官和数千士兵,开始了重要演讲:  首先他回顾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直到后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等汉家杰出帝王们的丰功伟绩,然后又痛骂了王莽、黄巾贼、十常侍、董卓、曹操等搞垮了汉朝江山的乱臣贼子,继而又沉痛怀念了汉昭烈帝刘备大业未成就撒手西去、后主刘禅国破家亡等不幸事件,最后感叹老天有眼让司马氏父子自相残杀生灵涂炭,现在到了恢复汉家河山的大好时机,大家都推举我来继承先辈遗志,我虽然惶恐自己没这个能力,但考虑到大耻未雪社稷无主,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听从你们的建议。  演讲完毕。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于是这个男人宣布立刻效法刘邦,即汉王位,改年号,建政府,大赦天下,尊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还给汉朝的杰出皇上们立了牌位搞了祭祀。  这人如此这般,难道他是汉朝皇族的后裔?  不是。  这人不但不是汉朝皇族的后裔,甚至都不是汉人。  那他是什么人?  答:一个匈奴人。一个祖辈世世代代都与汉朝为敌的匈奴人。  笑话!一个匈奴人,干吗装模作样认刘禅当祖宗,祭祀汉皇的牌位?  的确很可笑,但这是事实。  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别忙,你很快就能知道。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304年,一个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年份。  这一年里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这个匈奴人认汉人当了祖宗。他建立的这个政权,史称“汉—前赵”。此后,又有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先后拉起人马扯起大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搞得西晋王朝亡了国,只好逃到长江以南做东晋。这许多少数民族,后人总结了最大的五个“匈奴、鲜卑、羯、氐、羌”,称作“五胡”;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几个汉人在北方建立的政权一起,被称作“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历时一百三十多年,打了一百三十多年。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  抽丝剥茧,要从这混乱中理出头绪,还要将时光之轮往回拨那么二三十年。    卷一 大漩涡  司马懿的遗产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魏蜀吴三分天下,最后“分久必合”被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统一了全国。在西晋王朝的家谱上,排头名的自然是那位跟诸葛亮棋逢对手的司马懿。此公虽然没当过一天皇帝,但在他的手里,司马家族正式掌握了曹魏王朝的实权,早为儿子孙子铺好了路,司马师、司马昭之流只要不是废物,只需沿着路标向前走就行了。到司马昭掌权之时,灭了蜀汉,当了晋王,为了当皇帝,搞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有皇帝能享受的待遇礼仪他都享受了,就差一个名份而已。只可惜乐极生悲,没挺到登基坐殿就因中风驾鹤西去了。老子一死,儿子司马炎捡了个现成便宜。才掌权几个月,就逼着可怜兮兮的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位给自己,是为西晋,定都洛阳。  新铺开张,自然要总结经验,以便把买卖做大做强。司马炎的经验是:曹魏公司之所以被管理层司马家族篡了权顶了牌子,乃是因为董事会里曹家的人太少的缘故。为杜绝此类恶性事故的再次发生,司马炎觉得应该大量增加姓司马的董事——分封宗室诸王。于是在短短即位数年的时间里,司马炎总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司马家还真是人丁兴旺)。在自然界里某些弱小动物为避免在生存竞赛中灭种,其对策就是多生。比如翻车鱼,一次可以产卵三亿粒,海龟一次也可以下上两百个蛋。因此即便大部分后代被其他的动物吃掉或是自然灾害毁掉,总还能有足够的子孙来延续香火。看样子司马炎老兄是受了海龟的启发,在全国各地下了如许多的蛋,到处都是俺司马家的人,看谁还敢动老子的宝座?  我不得不佩服司马炎的主意,因为他成功了!在西晋王朝剩下的岁月里,确实没有任何人能够篡掉司马氏的权。因为起来争权的,就是司马氏这些藩王们。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面前,父子、叔侄、兄弟之情都是靠不住的。  其实司马炎封王也就封了,历史上从西周到清朝,许多王朝都曾广封宗室诸王,但造反成功的没有几个(燕王朱棣是个例外)。王爷造反,至少要有两大武器。一曰地盘,二曰军权。有地盘才能有人有钱,有军权才能有兵。没有这两样要去造反争权,基本上那是不可能地。但司马炎为了保证自己的兄弟子侄们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采取了两大措施。  首先是诸侯就国,封到哪儿就去哪过日子,别都在京城里挤着。按照晋朝的规定,就国的诸侯可以享用所封地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大国可以置兵五千人,次国三千人,最小的国也有一千五百人。当然,就凭这么点钱和兵,造反是大大不够的,不过至少王爷们有了自己的山头。  第二点就厉害了,那就是从咸宁三年(277)起,司马炎开始封一些宗王到重要的地区担任都督。都督是当时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有的管一个州,有的管好几个州,手里赖好都有几万人马。如汝南王司马亮镇豫州(辖今河南东南部和安徽西部),楚王司马玮镇荆州(今湖北、湖南),淮南王司马允镇扬、江二州(今浙江、江西、福建和安徽南部)。更重要的是,这些都督往往都是加开府的。所谓“开府”,就是有权设立自己的幕府(司令部),幕府中的官属(长史、司马、参军等)也都由都督自己任命。这样,都督们在军队中就有了自己的领导班子和参谋团体。  由于司马炎的这两大措施,出镇地方的王爷们地盘也有了,军权也有了,造反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请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造反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成功了怎么都行,不成功就是全家老小死光光,因此条件不充分时是万万玩不得的。为什么条件不充分?因为司马炎不是傻子,虽然大家都是自己人,但自己人也得防着点。为此,他留了几个心眼:  第一,在首都洛阳屯驻了不下十万的卫戍部队——中军。地方上的都督虽然手里有兵,但一般没有超过五万的。而洛阳内外的十万中军,属于中央直辖,谁有异动就打谁。  第二,在地方上让都督与刺史互相制约,都督虽然掌兵,但行政和财政权掌握在一州之长的刺史手里。都督与刺史往往住在同一个城市,互相监督,谁要干点什么事,没准对方一个小报告打上去,朝廷就知道了。  第三,都督虽然手里有兵,但发兵必须要打报告等审批;并且朝廷还在军队里派驻有“特使”——军司,负责监督军队和都督。  通过以上三点,司马炎给都督们上了保险,叫他们又有捍卫皇权的能力,又听话不造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也。所以,在司马炎当政的二十多年里,这套都督制度还是行之有效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晋顺利地在公元280年灭掉了吴国,俘虏了恶棍皇帝孙皓,三国时代结束,天下复归一统。司马炎也因为灭吴的功绩,被后世称为“武帝”。  既然全国统一,天下无事了,那还干什么呢?  晋武帝司马炎答:享受生活。  大凡历史上的开国之君,要么起自贫贱,要么创业艰难,当了皇帝之后总还能体恤民间疾苦,倡导一下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可这位司马公子,名为西晋开国皇帝,实际上是捡了爷爷和老爸的便宜,从小生在豪富之家,对他来说享受就是生活的同义词。坐了金銮殿之后,权力不用说了,钱也随便花,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那还有什么可以值得奋斗的呢?也就只好搞搞女人了。  泰始九年(273),司马炎觉得后宫的储备不够用了,于是下诏采选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子进宫,本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美女的精神,规定在自己采选结束前,大家都不准结婚。大概这次海选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于是第二年他又命良家百姓和将吏的女儿三千人进宫供其挑选。太康二年(281)灭了吴国以后,时年45岁的司马炎自然也想尝尝江南女子的味道,海选实在麻烦,既然吴主孙皓已经选过了,干脆直接把吴国的宫女三千人打包接收了事。至此,司马炎宫里的资源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万人。就像A片多了不知看哪部一样,司马炎每天晚上也十分发愁,不知选哪个美眉侍寝才是。于是他创造了一种足够风雅的随机选择法:想嘿咻的时候就坐上羊车,让羊儿随便走,走到哪个嫔妃宫女住的地方不走了,OK就是你了!长此以往,有些聪明的宫女发现了诀窍,就没事往门前的竹子上洒盐水,拉车的羊嘴淡,自然就奔着咸湿的竹子来啦!  但咸湿归咸湿,在司马炎的治下,西晋王朝很是太平了一段时间。老百姓们只要不打仗,没有天灾人祸,日子总还能够过得下去。而那些世家大族们,则更不用说了,钱多得花不了,只好奢侈竞富,拉动内需。王恺和石崇斗富的故事,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那是西晋士族中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您老人家都铺张奢侈好色如命,底下的大官僚大地主们还能怎么样呢?  于是,在西晋王朝君臣的花天酒地软玉温香里,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司马炎到了五十来岁,因为常年酒色过度,身体渐渐不行起来。当时,西晋初年的一些名臣贤将如羊祜、杜预已经死了,只有张华还在,但因小人进谗也得不到武帝重用。当时在司马炎身边掌权的,是皇后杨氏的老爸杨骏,也就是所谓的外戚。此公没什么本事,但野心不小。他利用司马炎病重时常昏迷糊涂的机会,偷偷地把皇帝身边重要的职位都换上了自己的心腹。有一次司马炎稍微清醒了一点,一看身边多了许多不认识的面孔,很不高兴地对杨骏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但不高兴归不高兴,司马炎要死的人了也顾不上这个,他也不想削杨骏的权,只想下诏叫自己的叔叔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一起辅政。按照晋朝的制度,皇帝的诏令都是由中书省来拟定颁行的。杨骏自然不愿跟司马亮分着吃蛋糕,于是他跑到中书省,说借诏书来看一看,这一借就是刘备借荆州——不打算还了。中书省的长官华廙(音亦)可吓坏了,截藏皇帝的诏书是灭族之罪,自己身为中书监,肯定脱不了干系。于是他又跑到杨骏那里要,但杨骏就是不给。这边两人还在纠缠不清,那边晋武帝司马炎又昏迷起来。杨皇后趁机奏以杨骏辅政,司马炎糊里糊涂的点了点头。这一点头不要紧,杨皇后立刻就召见中书监华廙和中书令何劭,口宣圣旨封自己的老爸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  在此,考虑到以后我们会经常与这些官名打交道,有必要暂时中断一下故事的讲诉,简单解释一下晋朝的中央官制。  晋朝政府的核心部门是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处理全国政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或行政院,长官叫做尚书令,手下有左右仆射为副职、左右丞为助手。尚书省下辖的具体办事部门叫做曹,共六曹,即后来六部的前身,曹的长官称尚书。按理说尚书令是尚书省的最高领导,但晋朝常常安排当朝太傅或太尉来“录尚书事”,称“录公”,总领尚书省一切事务。由于全国的行政公文都要经由尚书省,本省各长官皆位高权重。  中书省执掌机要事务以及皇帝诏书的制定和颁行,长官两人,即中书监和中书令,下以侍郎为副职、舍人为助手。由于中书监、令参与机要事务,常为皇帝心腹,时人称之为“凤凰池”。  门下省是皇帝的贴身侍从、顾问机构,长官称侍中,下有散骑常侍为副职,给事黄门侍郎、给事中为助手。门下省各官的主要任务就是给皇上陪聊、陪玩兼当护驾,可以出入禁宫,还能干预政事,真是又清闲又重要,因此常以亲幸之人担任。  除三省外,中央大官还有所谓的“八公”,即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和大将军。这些官名大多是从遥远的上古就传下来的,地位最高,位列当朝一品,但不掌实权,相当于荣誉称号,因此多用来授予年高德昭的功臣贵戚。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杨骏的官职。  太尉和太子太傅就不说了,荣誉称号;厉害的是后面三个: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中指的是宫城之内,外指宫城以外的其它京师地区,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执掌京师全部中央军的总司令,侍中和录尚书事已经说过了,相当于政府总理级别,也就是说,这三个职位让杨骏掌握了京城洛阳地区的全部军政大权。  杨皇后当着华廙、何劭的面把这份封杨骏为政府总理兼中央军总司令的圣旨给晋武帝司马炎看,司马炎啥也没说——病得就剩一口气了,身边又都是杨骏的人,他还能说什么呢?  公元290年三月二十日,晋武帝司马炎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四岁。  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尊杨后为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张 | 更多
  卷一 大漩涡(2)白痴皇帝    提起司马衷这个名字,你也许没什么印象,但要提起他的帝号——晋惠帝,你如果不知道,我就要小鄙视你一下了。  晋惠帝,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因史书记载的那两个大笑话而贻笑千古:那是他当上皇帝以后的事了。有一次在华林园里,晋惠帝听到有蛤蟆叫,十分响亮,就问左右说:“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所谓不平则鸣嘛,但蛤蟆究竟是为了公事还是私事不平,不懂蛤蟆语就不知道了,所以左右只好说:“在官家的地面上鸣就是为官,在私家的地面上就是为私。”还有一次是到了后来天下大乱,许多老百姓都饿死的时候,惠帝听说了,就很奇怪:“没有饭吃,他们怎么不吃肉粥?”  但是既然司马衷是个白痴,他老爸司马炎为什么又要传位给他呢?  古代皇权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儿子里面,大老婆生的儿子优先,而在大老婆生的儿子里面,长子优先。晋惠帝就是司马炎的大老婆杨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前面有个哥哥,但不到两岁就夭折了。因此,从法统上来说,晋惠帝继位是毫无争议的。  但法统归法统,要是晋惠帝真的是个智障,将来如何治理国家呢?司马炎不可能不考虑到这点。  晋惠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刚刚九岁。这个时候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大概一是因为孩子还小,大臣们都没怎么见过,或者虽然见过,但以为他笨是笨了点,以后还能教育好;二是因为杨皇后正得宠幸,子以母贵,立为太子实在很正常。但这小屁孩日益长大,眼瞅着却没什么长进。于是老爸司马炎最先心里犯了嘀咕,偷偷地跟皇后商量,杨皇后却说:“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怎么能改呢?”司马炎也是长子,但当年爷爷司马懿却更喜欢自己的弟弟司马攸,此时听了皇后的话,耳根子一软,也就罢了。14岁的时候,司马炎又选了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儿给他作妃子,又过了几年,惠帝开始按照惯例入居东宫。东宫自己有一套班子,太子要在此学习如何处理政务,接触的大臣也就多了起来。这下大臣们可都看出来这小子实在是不成器。有一次晋武帝得了重病,朝野里议论纷纷,都觉得万一皇上归西,还是他弟弟司马攸继位比较合适。等晋武帝病好后听说此事,心里很不是滋味,象征性地处罚了两个多嘴的大臣,意思是老子心里有数,你们不要干涉朕的家事。经过这件事,大臣们都不好再针对太子说什么了。  可是皇位继承问题既是家事,又是国事,有些为社稷担忧的大臣还是想方设法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一次武帝大宴群臣,司空卫瓘(音灌 )假装喝高了,跪到晋武帝的御座前说:“臣有事启奏。”司马炎就问什么事。卫瓘张了好几次嘴,却不敢明说,只好用手轻抚皇帝的御座说:“这个座位……可惜了。”司马炎一听就明白了,可他假装没听懂,问道:“爱卿,你是不是真喝高了?”卫瓘一听也明白了,从此在太子之事上不再吭声。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卫瓘这样知趣。侍中和峤一次伴驾的时候,就直接说了出来:“皇太子有淳古之风,但现在这时代太复杂了,恐怕将来太子管理不了陛下的家事呀!”晋武帝听了什么滋味我不知道,史书记载他“默然不答”。和峤这话虽然听上去委婉,什么“有淳古之风”,其实就是说太子傻得可以,你叫他老爸能回答什么呢?说“我知道我儿子傻,可没法子啊”,还是“哪里傻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司马炎虽然在大臣的面前尽力维护着自己的自尊和儿子的形象,但儿子的智力问题有目共睹,不是回避不谈就能够解决的。于是他一面给儿子找了许多优秀教师,一面不露声色地加以观察和考试。过了一段时间,感觉惠帝似乎有了些进步,晋武帝就把和峤和另两个大臣找来,跟他们说:“太子近来入朝办事,颇有长进,你们可一块去探望,跟他谈谈世事。”三位大臣去而复回,那两人都说:“太子明识弘雅,确如陛下所说。”司马炎听了喜滋滋的。再问和峤,答曰:“圣质如初尔!”意思是跟当初没什么两样,还是那么傻。司马炎一听就恼了,站起来转身就走。  最终决定晋惠帝命运的,是两件事。第一件是一场考试。很可能就是在上面那次探视后不久,晋武帝决心给儿子搞一次摸底大考,于是把东宫的全套班子都请来赴宴(调虎离山,以免作弊),然后把考题写在纸上,密封后派人送给太子,而且叫那人在太子府里等着,卷子一答完赶紧送回来。晋惠帝自己倒觉得没什么,太子妃贾氏可吓坏了,知道凭老公那点智力是答不上来的,东宫的班底又被请走了,只好请左右捉刀代笔,结果代笔者卖弄文才多引典故,旁边一个叫张泓的人说:“太子的学问皇上一向知道,这么写一看就知道是作弊了,不如就事论事有啥说啥才好。”贾妃闻言大喜,对张泓说你来写,将来我大富大贵了决忘不了你。张泓就依言写了一份,叫惠帝照抄。晋武帝司马炎看到这份考卷后十分高兴,上朝时故意拿给说“御座可惜”的那位卫瓘来看,搞得卫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朝臣们见状,皆大呼万岁,意思是承认了惠帝的太子地位。  另一件事,则是因为惠帝的儿子。司马衷老兄虽然智力有问题,但在性能力上没有问题,共生有一子四女,儿子名叫司马遹(音遇)。有一年夜里宫里失火,晋武帝带着自己的这位小孙孙登楼观望,谁知刚刚五岁的司马遹立刻牵着晋武帝的衣襟避到黑暗之处,说道:“夜里突然起火,应该防备非常之事,不应该站到亮处让别人看到陛下。”五岁的小孩居然说出如此有心计的话来,这让晋武帝十分惊异。此后,这位爷爷看孙子越看越顺眼,甚至称赞说他有当年司马懿的风采,搞得群臣也对这位皇太孙崇拜起来。因此,晋武帝虽然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力不足,但好歹孙子却聪明非凡,心想把皇位让傻儿子过渡一下然后传给孙子,也足可以让自己放心的了。  由于这两件事,晋惠帝司马衷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登基后的司马衷总算熬出头,再也不用考试了(真羡慕)。有一天在皇后的提醒下,他想起了和峤那档子事,就把他叫来问:“爱卿当年曾说我管理不了家事,今日你看如何?”和峤这下子糗大了,连忙说:“臣当年是说过这话,但臣的话并没有实现,此乃国家之福也。”  不幸的是,历史证明,和峤的话实现了,国家没有福,只有祸。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但是还有一点值得怀疑,那就是晋惠帝到底是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痴。  网上有文曾套用现代精神病学的标准来分析史料,认为晋惠帝“有阅读和书写较为复杂的文字资料的能力;有语言能力,而且辞汇尚不能算很贫乏;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感受不很迟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些事物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可通过语言或其它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权力有一定的认识,并可在某种程度上行使这权力,……具有生育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等。”因此,该文判断晋惠帝并非真正的白痴,而是“愚鲁”这种最低程度的智力缺陷。我同意这种判断。其实若真的对晋惠帝做一份IQ测验,推测其得分应在75分上下,也就是说,应该比我们的郭靖郭大侠刚出道的时候略低,跟美国的阿甘同学差不多。这样的智力,日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处理国家大事就是扯淡了,所以就皇帝这份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而言,叫他白痴也不算冤枉。  按照晋武帝司马炎的最初设想,他是努力留给儿子一个外戚、宗王、朝臣三方互相牵制的势力均衡局面的。在这样的局面下,天下又太平无事,傻皇帝只需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应该能够将这份工作混下去。但事与愿违的是,由于他临终前杨氏父女的花招和另一个女人的出场,使这均衡局面被迅速打破,西晋的政局随即陷入混乱。  这个出场的女人,叫做贾南风。  
  登录上来顶下楼主,写南北朝时期的好文较少,持续关注之,加油
  顶,楼主快点更新
  卷一 大漩涡(3)淫邪妖后    贾南风是贾充的第三个女儿。那么贾充是何许人也呢?  他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跟着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爷仨一路混过来,官越做越大,最后做到太宰(死后追封)、车骑将军,爵至鲁郡公。太宰是“八公”之首,位望最尊;郡公是晋朝异姓功臣所能封享的最高爵位。贾充是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官做到顶了。那么此人何德何能,能享受如此待遇呢?  对司马家族而言,贾充立有三件大功:第一,四十岁时帮助司马昭平定了诸葛诞的叛乱;第二,四十三岁时魏帝曹髦亲讨司马昭,贾充指挥军兵一枪刺死曹髦,保住了司马家的权位;第三,六十二岁时贾充担任大都督(总司令),主持灭吴战役。  除了帮助司马氏夺取曹魏江山、统一全国这些大功之外,还有一件事晋武帝司马炎必须感谢贾充。当年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把自己的次子司马攸(司马炎的弟弟)过继给了哥哥,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兄终弟及继承了权位,就考虑将来把晋王之位传给司马攸,作为对哥哥的回报。是贾充天天在司马昭耳边夸赞司马炎又宽厚仁慈,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比较适合当继承人等等,使得司马昭最后传位给了司马炎。司马昭临终时曾对司马炎说道:“知汝者,贾公闾也。”(公闾是贾充的字)对于贾充的拥戴之功,司马炎自然是十分感激的。  知道了以上几点,你就明白贾充在晋武帝司马炎心中是什么地位了吧。  正因为贾充有如此地位,当晋武帝为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找媳妇的时候,贾家称得上是门当户对。但其实晋武帝并不钟意贾家的女儿,而更想要卫瓘的女儿。原因很简单,据晋武帝自己说:“卫瓘的女儿有五可,贾充的女儿有五不可。卫家女大都长得美,个儿又高,皮肤又白,又贤惠,还很能生男孩;贾家女大都长得丑,个儿又矮,皮肤又黑,又善妒,很少能生男孩。”如此看来,贾家的女儿一无是处,任谁也不会找这样的当媳妇。但贾充亲党众多,又有钱,事先花钱做通了杨皇后的工作,贾充的哥们荀勖等也纷纷在晋武帝那称赞贾家女儿好。晋武帝这人就是耳根软,这许多人一劝就忘了那“五不可”,决定娶贾家女当太子妃了。  即便这样,最初要嫁给白痴司马衷的也不是贾南风,而是她的妹妹贾午。当时司马衷十三岁,贾午更小,才十二岁,成人的衣服都穿不了,最后只好退而求其次,娶了年方十五的贾南风为妃。由此可见,贾南风实在是贾家女儿里面最拿不出手的一个。  晋武帝的“五不可”评语实在精确。贾南风有多糟糕过门后立刻就显露出来了。长得难看也就罢了,关键是此女极为悍妒。有多悍?曾“手杀数人”。有多妒?太子府里有侍妾怀了司马衷的孩子,贾南风知道后一戟掷向孕妇,“子随刃堕地”,场面极其恐怖。在这样的女人面前,母老虎、母夜叉、女魔头等词汇纷纷相形见绌。  我检索史籍,发现贾南风的悍妒乃是有家学渊源的。贾充前妻李氏,生有两女,后来因李氏的父亲获罪连累而被流放,贾充就又娶了郭氏。这位郭氏就是贾南风的母亲,娘俩一个样,也是个善妒的母夜叉。贾充跟她生了个男孩,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叫奶妈抱着玩,贾充走过来,小孩见了就乐,贾充自然开心,就伸手去爱抚孩子。这一伸手不要紧,被郭氏看见了,说贾充跟奶妈有私情,将这位无辜的奶妈活活用鞭子抽死。奶妈死了,小孩因恋念而发病,没多久也死了。这种恶事害得自己的小孩夭折,按理说一之为甚,岂可再焉?可这位郭夜叉偏偏就搞了个第二次。后来她又生了个男孩,又找了个奶妈,奶妈抱小孩的时候贾充又去爱抚,郭氏也就又醋性大发,杀了奶妈,小孩又思恋而亡。从那以后,贾充再也没生过小孩,贾家就此断了香火。  有老娘表率在前,贾南风自然要发扬在后,干出剖孕妇杀胎儿的事也就没什么可吃惊的了。她不吃惊,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后可是惊而且怒了。杀个奴婢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搞得自己的小孙孙没出生就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子废了你!一听说晋武帝要废贾妃,贾家的亲党们赶忙又出来说话了。有人说:“贾妃年少,妒忌是妇人之常情,以后年纪大了自然会改。”还有人说:“陛下难道忘了贾公闾吗?”甚至连杨皇后都替贾南风说情。当时贾充已死,司马炎想起他的大功(尤其是拥戴自己登位)来,心一软,就饶了贾南风。他绝不会想到,这一心软,西晋帝国将就此断送。  晋武帝在日,贾南风尚能收敛一二。等武帝死了,她摇身一变成了皇后,其邪恶本性就更加暴露出来。首先她不愿以儿媳的身份侍奉杨太后,其次又利用自己的白痴丈夫来干预政事。但此时的朝廷由杨骏辅政,这样,贾南风就与杨骏父女产生了直接冲突。  杨骏自从辅政以来,干了好几件蠢事。首先他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怕朝臣们都不服,就大肆封赏百官以收买人心。所谓无功不受禄,人家什么都没做就平白无故的升了官,都知道你这是在讨好,不但不会增加威望,反而会让人看轻。这是第一件蠢事。  第二件蠢事,是他在朝中广置亲党,任用小人。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担心别人对自己不利,为此特别排斥有本事的人。杨骏就是个典型。而且他还特别贪,统治国家的权力这个大蛋糕,只想自己吃,不给别人分,这就与晋武帝司马炎当初奉行的平衡政策正好相反了。要知道,此时司马氏宗王们各拥雄兵坐镇四方,势力是很大的,蛋糕全叫你老杨家吃了,叫司马家去喝西北风?所以各宗王对杨骏的意见很大。  第三件事是他得罪了两个人,两个小军官。前文已述,辅政时杨骏本人相当于中央军总司令,惠帝即位后更是被封为大都督(全国三军总司令),总司令得罪了两个小军官,有什么要紧?其实很要紧,因为这两个人是殿中军官,即宫廷禁卫军的军官。杨骏怎么得罪人家的,史书上没说,只说杨骏对他们“无礼”。无礼的结果就是丢命,可见对人讲礼貌是多么重要。  于是,在杨骏辅政不到一年的时候,皇后贾南风与两个殿中军官勾结起来,策划发动政变,杀掉杨骏,废杨太后。但贾后身居幕后,两个军官官小人微影响力有限,他们还需要一个幕前的先锋。所以他们想拉一个王爷入伙。最初,贾后想到的是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是晋惠帝的叔祖,年龄大有威望,本来应由他和杨骏共同辅政,因为杨骏截藏了诏书才没能成功,是杨骏的仇人,按理最合适不过。但这老头天生胆小,听说要搞政变,白胡子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最后贾南风找到了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当时才二十一岁,远在荆州任镇南将军,一听说有回京城诛杨骏的机会,立刻欣然同意,而且还叫上了自己的弟弟,任镇东将军坐镇扬州的淮南王司马允。两人随即申请入朝。杨骏正担心这两位手握强兵的王爷在地方上闹事,见两人主动申请入朝,心想到了京城总比在地方容易控制,于是就批准了。他可绝没想到,这是在给自己的心口上插了刀子。  万事俱备。公元291年三月初八,政变发动了。晋室之间自相残杀、祸乱中原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自此始。  入夜,贾后和两位殿中军官轻易就控制了晋惠帝,诬陷杨骏谋反,使惠帝发下诏书革去杨骏一切职务。随即部署,由楚王司马玮驻守司马门(禁宫外门)隔绝内外,淮南王司马允的属下刘颂驻军于禁宫内保卫惠帝,而由东安公司马繇(音由)率领四百名禁卫士兵前去诛讨杨骏。司马繇并非贾后一党,但皇帝有诏自当遵旨,于是率军从禁宫东门云龙门而出,杀往杨骏府第。  当时杨骏住在宫城东部的曹爽故府,距禁宫很近。政变一发生,他在皇帝身边的耳目就送出信来,杨骏急忙召集属下开会。有人建议:“宫里有变,显然是贾后主谋要害主公。我们应该一边火烧云龙门,向宫内索要生事者的人头,一边打开万春门,引东宫兵和外营兵入内。主公您再护持着皇太子入宫捉拿奸人,如此方可免难!”  实话实说,放个马后炮,这个建议是合理的,也是唯一可行的。为使读者明了当时的局势,请您掏出纸笔,跟我画几个框框。首先画个大方框,代表洛阳城。然后在这个大方框内画一中一小两个并列的方框,中方框在左,代表宫城,小方框在右,即太子居住的东宫。再于中方框内画个小方框,代表皇帝和后妃居住的禁宫(就像明朝皇城里面又有紫禁城一样)。禁宫里面,是发动政变的贾后和晋惠帝;禁宫之外宫城之内,则是三省的办公机构、朝堂、太仓、武库、禁军左右卫等部门,而杨骏所居住的曹爽故府也在宫城内,其具体位置据我考证,是和太仓、武库一起位于宫城的东部。也就是说,杨骏府像三明治一样,被夹在了禁宫和东宫之间。连接禁宫和杨骏府第的通道,是禁宫的东门云龙门,而位于杨骏和东宫之间的则是宫城的东门万春门。政变发生时,名义上是三军总司令的杨骏所能实际使用的兵力,包括宫城之外他的外甥中护军张劭所掌的外营军,以及宫城内他的亲党左卫将军刘豫所控制的部分禁军。万春门位于刘豫的驻防范围,虽然禁宫内的殿中士兵听命于贾后,但如果刘豫打开万春门,就可以放张劭的外营军进来,两人如合兵一处,兵力是可以占据优势的,更何况还有东宫的太子卫队可资利用。而火烧云龙门,则能够向禁宫内制造压力,若云龙门破,则可直入宫闱,擒杀贾后。因此,对杨骏来说,向内打通云龙门,向外打通万春门,才是自存之道。  关键时刻,杨骏毫不含糊地显示出了他的熊包本色。面对这一合理化建议,他犹豫不决,借口居然是:“云龙门乃是魏明帝所造,功费甚大,怎么能够烧了呐?”于是对内的通道便放弃了。而杨骏还在犹豫的工夫,也没想着给守在万春门的刘豫送个信。干着急的刘豫见了右军将军裴頠(音伪),问见着太傅杨骏没有。裴頠乃是贾后一党,自然要忽悠他一把,说:“我刚在西掖门看见杨太傅和两个人一起坐着车跑出城啦!”刘豫一听老板跑了,那我怎么办?裴頠说你还是去廷尉自首较好,坦白从宽嘛。于是刘豫就扔下军队自首去了。就这样,对外的通路也断绝了。  内外通路一断,杨骏就只好窝在府里挨打了。他的女儿杨太后倒是想法把写有“救太傅者有赏”的帛书用箭射到了宫外,但也没起任何作用。于是殿中禁军在那两位受过杨骏气的军官的带领下火烧杨府,将杨家杀了个干干净净。杨骏逃无可逃,被杀于马厩之中。其党羽尽皆伏诛,被杀的有数千人。  政变成功。一夜之间,东风压倒西风,不,是“南风”压倒了众风。贾后翻身做主人,立刻令惠帝下诏废杨太后为庶人,关入金墉城。金墉城位于洛阳城西北角,是一座小型城堡兼高级监狱,专门用来关押被废黜的皇族和后妃,其地位与英王室的伦敦塔颇为相似。杨骏的老婆,也就是杨太后的母亲庞氏,作为谋反者的家属自然是要被处死的。庞氏临刑前,母女俩抱成一团哭号不已,史载杨太后“截发稽颡,上表诣贾后称妾,请全母命”。翻译过来,就是杨太后割断自己的头发,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称自己是贾后的奴婢,哀求贾后高抬贵手放过自己母亲的性命。  结果贾后根本不予理睬。其时磕头如捣蒜的杨氏不知有没有想到,这个叫贾南风的女人想要的,不止是自己老娘的性命。  一年后,幽居金墉城的前太后杨氏在断炊八天后被活活饿死。贾后怕她死后告阴状,将其脸朝地面埋葬,又在棺材里放置了许多厌胜符文。  
  本文第一卷共8章,讲述五胡乱华前的西晋政局和天下大乱的原因。    “晋末的乱局从宫廷内部开始,先是外戚与皇后争权,继而是宗王混战,斗争的漩涡越卷越大,由洛阳而至方镇,由中原而至边疆。漩涡越大,乱事越深,最终在这种种乱事当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悄然来临。  这个时代,叫做五胡十六国。”    目录如下:    卷一 大漩涡(1)司马懿的遗产  卷一 大漩涡(2)白痴皇帝  卷一 大漩涡(3)淫邪妖后  卷一 大漩涡(4)驺虞幡  卷一 大漩涡(5)金屑酒  卷一 大漩涡(6)五星经天  卷一 大漩涡(7)乱战  卷一 大漩涡(8)北征    
  卷一 大漩涡(4)驺虞幡(上)    杨骏的败亡导致了晋廷高层权力的重新组合。政变是贾后一党与宗王势力联手发动的,成功后的果实自然也是两派瓜分。宗王一方,汝南王司马亮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得封太宰,与太保卫瓘共录尚书事,共同辅政;政变中出了力的楚王司马玮得封卫将军,领北军中候,掌控了宫中的禁卫兵权;东安公司马繇升为尚书左仆射,并晋封为王。贾后一方,除了她自己彻底掌握了晋惠帝这个高级傀儡加橡皮图章之外,她的亲戚贾模、贾谧(音密)、郭彰也得以各踞要职,干预朝政。  常看电影的朋友们都知道,恶人们在共同获得了财宝或权力之后,一般就该窝里斗了。西晋政治也是如此,和平的局面只维持了三个月,三月份诛除了杨骏,六月份新的流血又开始了。  冲突首先在辅政的汝南王司马亮、卫瓘和楚王司马玮之间产生。  司马亮和卫瓘两位老同志看不惯司马玮这个甫一得志的小字辈,看不惯的原因,是嫌他“刚愎好杀”。在这样一个喜欢杀伐之事的年轻后生手里,禁卫兵权就是个定时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引爆。因此,司马亮和卫瓘就想夺了他的兵权,找人代替他担任北军中候,还想进一步让司马玮“之国”,把他撵回荆州去。司马玮当然不干,大怒之余,随即向贾后靠拢,指望靠贾后的帮助保住自己的权位。  贾后见宗王之间自己掐起来了,自然不放过这个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于是,盛夏的一天夜里,在她的授意下,晋惠帝的一纸诏书到了楚王玮的手里。内容是:“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欲为伊、霍之事,楚王宜宣诏命淮南王、长沙王、成都王各屯宫门,罢免司马亮和卫瓘的官职。”伊指商朝的伊尹,霍指汉朝的霍光,两人干过相同的一件事就是废立皇帝,因此这封诏书可以理解为是说司马亮、卫瓘想要造反,令司马玮奉诏平难。  司马玮见了这封诏书,大概是觉得有点语焉不详,就想即刻覆奏,跟贾后再商量商量。但此时传旨的宦官说这是密旨,如果您要是覆奏,恐怕会走漏消息呀。司马玮心想言之有理,反正老子跟司马亮、卫瓘有仇,正好假公济私,把两个老东西办了得了。随即号令本军(即北军中候所领的禁卫军),又矫诏征召洛阳城内的所有卫戍部队,乘着夜色包围了司马亮的府第。  事发突然,司马亮的反应比杨骏也强不了多少。属下要反抗,他不同意;等外兵已经登上了他家的墙头,他还不愿相信这是事实,道:“我从无二心,何故至此啊!可有杀我的诏书吗?”诏书是有的,但揣在人家司马玮的怀里,是不会给你看的。于是,楚王司马玮终于公报私仇,让司马亮和卫瓘成了刀下之鬼。  杀掉二人之后,有军官就劝司马玮,应该趁着眼下兵权在握,一举诛除贾后一党,以正王室、安天下。司马玮犹豫再三,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他并不知道,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贾后这个渔翁已开始收网了。  
  煮酒里有过不少写五胡乱华的帖子了,楼主你这水平还是算了吧!
  卷一 大漩涡(4)驺虞幡(下)      天刚一亮,贾后就采纳了时任太子少傅的张华的建议,准备以“专杀之罪”诛除司马玮。所谓专杀之罪,是指司马玮未经请示,擅自杀人。如果您还记得前面交待的诏书内容的话,请注意,该诏书中只说罢免司马亮、卫瓘二人的官职,可没说要两个人的脑袋,这是其一;另外,诏书要求司马玮传令给淮南、长沙、成都诸王,他却自己单干,这是其二;更重要的是,诏书没授权司马玮统帅全城军队,他是假传圣旨才掌握了全城军权的,这是其三。有此三点,司马玮的罪名就算是坐实了。但此时他手里还有大批军队,不是朝廷想抓就抓得了的。这时老谋深算的张华又出了个主意,派殿中将军王官拿着驺虞幡出去走了一趟。  驺虞幡是画有驺虞的旗,驺虞是个什么东西我不清楚(有人说是白虎,有人说是大熊猫),总之是一种爱好和平的兽类,据说只吃自己死掉的动物,因此古代把驺虞画在旗子上表示解兵休战、放弃武力之意。王官拿着这旗到军队前一晃,说:“楚王乃是矫诏,众军不得听命于他!”大家一听,好哇原来司马玮你小子诳我们,跟着你不但不能升官发财,反而有性命之忧,那还不赶紧闪人?眨眼间司马玮身边的大批军队作鸟兽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驺虞幡有如此威力,应该叫维和部队拿着到波斯湾、索马里多晃晃)  光杆一人的司马玮后来被抓,下廷尉被判了个矫诏杀人、欲诛灭朝臣图谋不轨之罪,斩。临刑之时,司马玮从怀里掏出那份青纸写就的“密诏”,流着眼泪向监斩官道冤枉。其实若论冤枉,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更冤。  就这样,几天的工夫,贾后就利用两位王爷的矛盾,使了个借刀杀人、卸磨杀驴之计,用轻飘飘的一纸诏书,解决了一老一少两位宗王,将大权彻底掌握到了自己的手里。这件事充分证明,贾南风并不是普通的街头泼妇、母夜叉,除了悍妒狠毒之外,她还颇有心计。  除掉司马亮、司马玮之后,贾后专擅朝政,委任亲党,在尽享权力带来的快感之时,也没忘了工作之余,多多享受云雨阴阳之乐。不过很抱歉,对象当然不是傻皇帝司马衷。最初,贾后还只是与太医令程据等私通,后来大概区区几个太医难以令虎狼之年的贾后满意,她开始命人四处搜罗俊男用竹箱秘密抬入后宫。由于此事过于离奇,史书中为增强公信力,特记载了以下一事:  洛阳南部有个盗尉部(公安局)的小吏,虽然人长得帅,但一直从事低级别的杂役工作,工资也低,有一天却突然被见到穿了十分华贵的衣服。大家都觉得这衣服来路不正,很可能是偷来的。尉官(公安局长)就审问他衣服的事。当时贾后的几个远房亲戚想仗着贾后的身份得到这些被认为是赃物的衣服,就去旁听。不想那小吏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前日在路上碰见了一个老太太,说家里有人生病,算卦的说要从城南找一男子来厌胜(古代一物降一物的祈禳法术,即厌而胜之)才能消灾。求我去她家一趟,定有重谢。我就跟着她走,先是上了车,后来又把我装在竹箱里,大概抬了十来里地,过了有六七道门。打开箱子我一看,全是亭台楼阁漂亮房子。我问人这是哪里,回答说是天上,接着就让我香汤沐浴,美食一番,然后换了华贵衣服引我入内。房内有个妇人,三十五六岁年纪,个头很矮,皮肤很黑,眉后有痣。她留我共渡了好几个晚上,临走的时候就送了我这些衣服。”  那几个旁听的亲戚一听说那妇人的相貌,就知道必是贾后无疑。没好意思再要衣服,纷纷讪笑着离去。当时为防泄密,其他入宫的男子多被贾后杀掉,唯独这个小吏得到贾后的欢心,得以不死而还。  一千四百年后,清朝的蒲松龄老先生受到贾后此段轶事的启发,创作了聊斋志异中的一则名篇《天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  贾后荒淫虽然日甚一日,但那都是宫闱里面的事。而此时的朝廷虽由后党当权,但老臣张华尚在,有他勉力支撑,虽然上有痴皇妖后,下有贪官酷吏,一时之间居然平安无事,很是消停了数年。  这是晋廷中最后的安宁岁月。  
  我看不错,始终把握好“霸”字这个关键,一定会火。楼主加油!
  卷一 大漩涡(5)金屑酒(上)    贾南风越来越不快乐。她虽然贵为皇后,大权在握,又有无数男宠提供服务,但有一块心病却时时刻刻的纠缠着她,让她郁闷万分。  这心病就是:她没有儿子。  当年晋武帝的“五不可”实在精确,贾后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她总共生了四个女儿,可就是没有生儿子的命,你说郁闷不郁闷。更郁闷的是,自己没有,地位不如自己的谢淑妃却有,而且还被立为太子,贾后的郁闷就转化为了怨毒。眼瞅着太子司马遹一天天长大起来,贾后的怨毒之心也就一天天膨胀。  这位太子司马遹,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五岁时就很聪明的那个小孩。可惜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自从爷爷司马炎一死,就没人主抓这位太子爷的教育了,老爹晋惠帝连自己的事都弄不明白,哪里顾得上他?虽然安排了一大堆的老臣来当太子师傅,但这些老古板们只会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教育心理学则一窍不通。更何况还有别有用心的贾后叫小太监们成天陪着他玩,教唆他学坏。这般一弄,就把当年的三好学生,弄成了不良少年。至于太子的生母谢淑妃,本就是街上屠夫家的女儿,没教育好儿子不说,还传了一手卖肉的功夫给他。司马遹在宫里摆起了肉摊,扮演屠夫,任谁来买,他从来不用秤,拿手一掂量,便知几斤几两。太子还自学了工商管理,叫人在西园里卖蔬菜、篮子、鸡、麦等什物,他坐收其利。其实仔细想想,这些生长在深宫中的帝王贵胄也很可怜,平时难得能逛个街,钱很多却不能享受购物的快乐,对市集上的繁华热闹自然十分向往,于是只好玩起了模拟人生,cosplay一番过过干瘾。历史上除了这位司马遹之外,汉灵帝刘宏、齐东昏侯萧宝卷等也是喜欢摆摊做买卖的主。而司马遹与后两位不同的地方,则是他更加迷信,像现在的许多买卖人一样,信阴阳五行,凡事都讲究吉凶忌讳,不许家人修墙正瓦以免坏了风水。  就这么一个主,哪还有当年晋武帝夸他像司马懿的风采?  年纪小时尚且罢了,随着司马遹的成年,他与贾后一党的矛盾日益明显,尤其是与贾谧之间。以前贾谧常和太子一起玩,比如下个棋什么的,玩着玩着就玩急眼了,谁也不服输,两人就争吵起来。司马遹虽然小,但毕竟是太子,贾谧是臣子,如此便是犯上无礼。虽然仗着贾后撑腰,贾谧啥事没有,但从此两人就结了梁子。后来司马遹择太子妃,听说尚书令王衍的长女漂亮,就有意聘之,那曾想这位美女却被贾谧先娶走,而贾后却安排自己娶了王衍的小女儿,司马遹就更加不满了。   太子对自己的憎恶,贾谧当然清楚。所以他对贾后说:“太子之所以广积私财来交结小人,是因为我们贾家的缘故啊!万一哪天皇上不在了,他登上了大位,那还不像当年您对付杨骏那样对付我们,把您废了关入金墉城啊!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改立更听话的人当太子,如此才能平安无事。”贾后当然明白这点,于是开始四处宣扬太子的种种劣迹,又假装自己怀上了惠帝的孩子。  贾后这么一弄,朝廷里都知道她迟早要废太子了,可是包括张华在内,却无人敢出头。偏偏这个时候,太子司马遹的儿子病了,他就写了几篇祈求神仙护佑儿子康复的祷文。贾后听说后,觉得机会来了,就诈称惠帝身体不舒服,命太子进宫探视。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太子司马遹就进了宫,贾后让他在一间空房子里等候,随即叫婢女陈舞端出三升酒来,说是惠帝所赐,命太子喝完。司马遹向来不擅饮酒,待要推辞,婢女陈舞道:“陛下赐你的酒,你却不喝,难道是怀疑酒中有毒吗?你这是不孝啊。”司马遹无奈,心想要毒死我一杯毒酒就够了,何必三升?于是只好勉力将这些酒喝干。酒虽然没有毒,却可使人迷醉。古代的酒虽说度数不高,但司马遹一大早就空着肚子喝了三升,加之喝得又猛,一下子就醉的不省人事了。贾后见计策奏效,又叫小婢拿着早就令人写好的草稿,把司马遹摇醒,说惠帝有诏,命他誊写此草稿。司马遹正醉的糊里糊涂,草稿上写的什么都没看清,就凭着下意识机械地抄了一份,字迹潦草不清不说,许多字笔划都不全。他可没想到,他抄的这份模仿祷文的草稿里面,有这样的字句:“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与谢妃共要,克期两发,勿疑犹豫,以致后患……要疏如律令”等等。大意是向神仙祷告,自己要与生母谢淑妃里应外合,了结惠帝和贾后的性命,请神仙保佑成功云云。  贾后拿到这份“供状”后,别提多高兴了。立刻把笔划不全的字补全,跑去给惠帝看,说太子要谋反。第二天惠帝上朝,将此事交众臣廷议。朝臣们讨论了一天,还是没达成统一意见。最后惠帝下诏废太子为庶人,幽闭于金墉城。不久,贾后又找了个宦官,诬陷太子和他串通谋逆,使惠帝再次下诏将司马遹迁出洛阳,禁闭于许昌旧宫之中。  
  卷一 大漩涡(5)金屑酒(下)      贾后这一废太子,立刻激起了众怒。第一,司马遹虽然不成器,但毕竟是司马炎时代就指定的未来继承人,居太子之位已有十年,党羽还是很有一批的。第二,司马遹明显是被栽赃陷害的,且手段如此拙劣,明眼人一看便知,都为他感到冤屈。第三,贾后自己淫乱宫闱,后党贪权骄横,大家早就忍了很久了,这次正好拿废太子一事来算个总账。  首先想找贾后算账的,是原来曾在东宫侍奉过太子的两个禁卫军官,一个叫司马雅,一个叫许超。这两位兄台私下里合计,觉得时任右军将军的赵王司马伦又贪权又冒失,可以跟他联手,于是偷偷跟赵王伦展开了接触。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在“八王之乱”的八王里面,除了汝南王司马亮,就数他资格最老了。此人本是贾后一党,所以在废了太子之后,得以官居右军将军,掌握部分禁军。他手下有个狗头军师名叫孙秀,本是刀笔小吏出身,经常给他出主意。待司马雅和许超找上门来,孙秀和赵王伦觉得,众怒难犯,万一贾后被废,自己肯定要遭池鱼之殃,不如自己掉转枪口,先废贾后为好。于是赵王伦答应与司马雅、许超联合,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在宫里找了好几个内应。  就在起事前夕,孙秀却突然对赵王伦说:“太子聪明刚猛,如果还居东宫,必不肯受制于人。而明公您原来是贾后的人,大家都知道。即便复立太子立下大功,太子也只会认为您是为了赎罪而已,是不会感激您的。将来若有小错,肯定难免被太子所诛。不如暂缓起事,等贾后害死了太子,我们再起兵为太子报仇。如此则不但没有祸患,反而更加有利。”司马伦一听言之有理,便依言而行。  孙秀就散布流言出去,说宫里有人要废贾后,复立太子,搞得洛阳城里气氛很紧张。贾后听说此事后十分恐惧。赵王伦趁机进言,劝贾后早除太子,以绝复立之望。贾后果然中计,叫她的老相好太医令程据配制了毒药,矫诏令一宦官孙虑到许昌去毒杀司马遹。  司马遹自从被废之后,在饮食上一直很小心,惟恐被人下毒害死,每天自己动手做饭。孙虑把他关在小房子里,不给他吃的,谁知仍有宫人从墙上偷偷递食物进去给他。失去了耐心的孙虑索性直接逼着司马遹吃毒药,司马遹不肯,最后被孙虑用药杵活活砸死,声音在屋外都能听见。  司马遹一死,赵王伦即刻发动了政变。  公元300年四月初三夜里三更时分,赵王司马伦矫诏(又是矫诏!)敕令宫中禁军:“贾后与贾谧等杀我太子,今特令赵王伦入宫废贾后,汝等皆当从命,成功后赐爵关中候,不从者皆灭三族!”这么一恐吓,禁军士兵当然不敢不听命。赵王伦又矫诏开了宫门,带领士兵杀了进去。当时齐王司马冏(音炯)在禁军中担任翊军校尉,带着一百人抢在前头,先诛了贾谧(时贾谧官为侍中,居于宫中),又跑去抓贾后。这大半夜的,贾后一见司马冏就蒙了,问道:“你来干什么?”司马冏答:“有诏令,来抓皇后你。”贾后还没反应过来,道:“诏书都是从我手里发出去的,你哪来什么诏令?”司马冏不再跟她废话,抓了人就走。路过晋惠帝所住的地方,贾后大呼道:“我是陛下你的妻子!废了我就是废了陛下你自己!”不知晋惠帝有没有听到这些话,即便听到,不知对这个控制了自己十多年的恶女人又作何想法?  此后的事情就简单了。赵王伦召集群臣,废贾后为庶人,让她住进了被她害死的杨太后、司马遹所住过的金墉城。诏收捕贾氏亲党,并趁机杀害了张华、裴頠等有可能危及他篡权的大臣,随后封自己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相国(丞相)这一职位,自魏晋以来并不常设,因为其权力极大,被认为非人臣之位,历来只有那些想谋朝篡位的人如曹操、司马懿、司马昭才担任过这一官职。如今赵王伦封自己这个官,其用心已经明摆着了。而且他总结杨骏、司马亮、贾后等政变牺牲者的教训,为防反对自己的政变再次发生,除了安插党羽掌握军权之外,还于相府中置府兵万人,并增添贴身护卫,防御措施可算是做到了家。  庶人贾南风在金墉城的高墙里度过了五个夜晚。时间虽不算多,却也足够她回想自己的一生了。从当初不谙世事的官家少女,到白痴太子善妒阴狠的妻子,从大权在握母仪天下的皇后,到今日苟延残喘命悬一线的囚徒,三十多年来人生能享受到的浮华虚荣她都享受到了,即便此刻死去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害死了曾经有恩于己的杨太后,她可曾有过内疚?  面对不解风情的愚笨丈夫,她可曾感到过忧伤?  与洛南小吏的数夜缱绻,可曾让她感到欢乐?  人到中年膝下无子,又可曾让她感到无比的失落?  四月初九,一杯泛着金色光芒的酒送入金墉城,来到了贾南风的手里。  一杯金屑酒。  淫邪妖后贾南风就此饮金而亡。  
  贾南风到底有多丑?传说中的妖后贾南风,这张比较符合史实。日本三国游戏中的贾南风,小日本善于变丑为美。
  tips:关于贾后的容貌问题,史料中仅有两处记载。  一处出于武帝司马炎的描述:“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一处出于和贾后有过N夜情的洛南小吏:“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  由此可知,贾南风一是个头矮,二是肤色黑,的确比较丑。但还没有丑到某些网文形容的让人恶心的程度。
  哈哈,mark
  卷一 大漩涡(6)五星经天(上)    赵王司马伦的幸福生活持续了不到一年。  自从西晋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像他这么威风的宗王。身为相国,满朝文武皆听命于他,真是想升谁就升谁,想黜谁就黜谁。唯一对他不满的两位,淮南王司马允搞政变未遂,被诛;齐王司马冏被排挤出京城,到许昌去做平东将军。当相国才几个月,就让惠帝下诏加了自己九锡。  锡者,通假字,赐也。九锡不是九件锡器,而是古时候天子赐给功劳极大、但官爵又已升无可升的臣属的九种极品荣誉物件,包括车马、衣服、乐器、虎贲、弓矢等等。但和丞相之职一样,自来加九锡者大多是王莽、曹操、司马昭等篡权之辈。因此九锡其实是一种广告,意思是老子就要当皇上了。为了保证抢班夺权工作的顺利开展,坚决杜绝反动谋逆分子对登基事业的破坏倾覆,司马伦将相府(时赵王伦以东宫为相府)中的宿卫兵名额增加到了两万,而且在名额之外还藏匿了不少私兵,加起来人数达到三万之多。这一数字,与宫中的禁军数量相等。  更进一步,在孙秀的策划下,赵王伦还充分利用封建迷信手段为自己篡位造势。他一边找人作被司马懿灵魂附体状,声称赵王伦应该早入西宫登基坐殿,派人在洛阳北的邙山上给司马懿修庙;又一边命文武百官以符瑞天相为理由劝进。  公元301年正月,在导演了一出名为禅让的闹剧之后,赵王司马伦宣布自己成为皇帝司马伦,尊惠帝司马衷这个小自己两辈儿的侄孙为太上皇,入居金墉城。大封自己的儿孙党羽为王侯卿相,甚至连自家的奴仆走卒都升官拜爵。按照当时的规定,高官上朝要戴插有貂尾、蝉羽的冠帽。由于司马伦封的官太多,宫里库存的貂尾一时不够用,许多人就用狗尾巴假冒貂尾制作冠饰(此为狗尾续貂这一成语的由来);还有许多人虽被封了爵位,拿到手里的印章却是白板,因为封爵的人太多,字根本来不及刻。  古时候一般改朝换代,天上地上就会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有的表示吉祥,有的表示灾祸。赵王伦登基后,天上果然也有异象出现。史载,从正月起到当年的闰三月,四个月之间,“五星互经天,纵横无常。”  五星,即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是古代中国对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称呼。正常情况下,这五大行星都应该在晚上的夜空中出现。现在可不得了了,五大行星不上夜班,改在大白天的时候在空中先后出现了,而且还不按通常的轨道走,而是横七竖八的乱走一气,想想就有够恐怖。对此种天文奇观,古人的解释是,太阳代表君主,星星代表臣下,如今五星经天,乃是臣子不臣,天下大乱之象。  果然,司马伦正月里当上皇帝,三月的时候就接到报告,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反了!  所谓八王之乱,虽然始于291年楚王司马玮杀掉汝南王司马亮,但前面都是在洛阳城里搞搞政变,顶多死个几千人;而从齐王、河间王、成都王三王起兵讨伐赵王伦这一刻起,乱事就冲出洛阳走向了整个中原地区,战争的规模也迅速扩大,牵涉的势力也越来越多起来。  三王里最先举起讨伐大旗的,是齐王司马冏。  司马冏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哥哥司马攸的儿子,诛讨贾后的时候,时任左军将军、翊军校尉的他是出了大力的。谁知赵王伦掌权之后论功行赏,居然只封他做游击将军。按西晋官品,游击将军和左军将军同样是三品,只不过班次比左军将军高了两位而已。也就是说,司马冏冒着生命危险带兵入宫抓了贾后,换来的结果只是上朝的时候站得比原来靠前了两个身位。任谁摊上这档子事,都会觉得不满。后来赵王伦忌惮他手里掌握禁兵,就排挤他到许昌担任平东将军。虽然篡位后又加他为镇东将军(二品)、开府仪同三司予以笼络,但司马冏的心里早就打定了征讨赵王伦的主意。  当时司马冏手底下虽然有数万人马,但光凭这是无法打到洛阳的。于是司马冏传檄天下,号召诸王国州郡,大家一起都来讨伐赵王伦这个篡位的奸臣。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对赵王伦不满的人一看齐王冏站出来了,也就纷纷响应,倡议的倡议、起兵的起兵。这其中声势最大的,就是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顒(音泳二声)。  
  卷一 大漩涡(6)五星经天(下)    成都王司马颖是晋惠帝的弟弟,当时刚刚二十二岁,正以征北大将军的身份坐镇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都督冀、兖二州,起兵的人里数他兵马最多,又不断有人响应号召前来投奔。等司马颖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到朝歌(今河南淇县)的时候,已有二十万人之众。  河间王司马顒在八王里算是与晋惠帝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他是司马懿的哥哥司马孚的孙子。当时坐镇长安,都督关中。本来刚开始他是派兵相助赵王伦的,一听说齐王、成都王兵多气盛,马上转变立场,对赵王伦说抱歉了。  就这样,成都王从北来,齐王从东南来,河间王从西来,三路大军气势汹汹杀奔洛阳城。  在皇帝的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的赵王伦立刻就慌了。与孙秀一合计,事到如今也只有拼了,好歹洛阳还有十万中央军嘛!于是调兵遣将,派孙辅、张泓、司马雅等率两万四千人兵分三路抵御东南方的齐王冏军;派士猗、许超率军三万抵御北来的成都王颖军。河间王军还远,暂且不理,先顾眼前再说。  这边军队派出去了,赵王伦和孙秀也没闲着,蠢人也有蠢人的战斗方式。他们一边派人天天去邙山司马懿的庙里请神,说司马懿支持赵王伦,定能破贼;一边又任命道士为太平将军,在府里掐诀作法,念咒厌胜;还找心腹之人跑到嵩山上披着羽衣冒充仙人,说赵王伦必将削平叛乱国祚长久云云。赵王伦耍的这套把戏,传到近代的太平军、义和团手里还在用,可谓源远流长矣。  可惜真实的战争不是魔兽争霸,巫师道士作法顶多起点心理作用,仗还要士兵们真刀真枪的打。要说晋朝的中央军还真不是盖的,武器装备好,又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战斗力比三王招募凑起来的军队要强很多。两方首次交锋,中央军硬碰硬的以少打多,居然将齐、成都两路人马都杀得大败。尤其是士猗、许超所率领的三万禁军,对抗成都王颖的二十万人马,黄桥一战就杀伤敌军一万多人,弄得成都王颖想退军。  关键时刻,一人站了出来,进言道:“今我军失利,敌人得志,若此时退军,士气必然低落沮丧,将士军兵恐将不复为我所用啊!且胜败兵家常事,此时不如挑选精兵,趁敌人取胜不备,星夜兼行,杀他个回马枪!”说话的人名叫卢志,作为司马颖的参谋,此人是八王的幕僚里最有谋略的一个。司马颖采纳他的意见,整军再战。恰好此时赵王伦赏将领黄桥战胜之功,赐士猗、许超和督军孙会(孙秀之子)皆持节,三人平级,谁也不服谁管,由此军令不一。再加上三人恃胜而骄,疏于防范,结果被司马颖的军队杀了个大败。司马颖随即乘胜挺进,顺利的渡过了黄河。  赵王伦的北路军先胜后败,南路军也是如此。刚开始时张泓等人打了好几场胜仗,把齐王冏的军队从阳翟赶到了颖阴,眼瞅着就要打到齐王冏的老窝许昌了,却由于偏师败退,军心动摇而败还。  三王刚起兵的时候,洛阳城里的军民就已是人情汹汹了。待到两路军败还,孙秀知道请神仙帮忙是指望不上了,就给赵王伦出了个馊主意,说应该征召京城里所有四品以下官员百姓十五岁以上的子弟从军,由赵王伦亲自率领出战。在当时的战况下,这等于是绝全城老百姓的子嗣,所以此消息一出,洛阳城里的所有军队都想劫杀孙秀,吓得孙秀跑到禁宫里打死也不出来。还没等外军打到京城,赵王伦阵营的内部就反了。  四月初七,左卫将军王舆与宫内禁军里应外合,攻入皇宫杀掉孙秀,废赵王伦,从金墉城里把晋惠帝又接了回来。这场战争总共打了两个多月,双方死了将近十万人。  
  八王之乱人物关系示意图
  司马氏宗族谱系图
  对上图的说明:  蓝色名字的是参与八王之乱的八王;  绿色名字的是皇帝;  紫色名字的是相关的外戚和后妃。
  赵王司马伦
  卷一 大漩涡(7)乱战(上)    废赵王伦、迎回晋惠帝虽然主要是左卫将军王舆出的力,但这人本是赵王伦一党,此番乃是丢车保卒、将功折罪,事成清算的时候能保住脑袋就算不错了。而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顒兴兵讨伐居功至伟,尤其是齐王冏因首举义旗,乃是名义上的盟主,而且这位老兄进城的时候还带来了数十万兵马,一时之间威震京师,声望之高无人能比。  事后晋惠帝论功行赏,封拜齐王冏为大司马,加九锡;封成都王颖为大将军,也加九锡,由两人共同辅政。河间王司马顒功劳差了点,得封太尉,只加了三锡。  这时朝中的局面十分微妙。齐王冏与成都王颖功劳差不多,地位也差不多,两人都手握雄兵,执掌朝政,表面上互相亲近,私底下却暗自较劲。朝臣们都伸长脖子战战兢兢地加以观望,生怕一时不慎站错了队。  就在此时,成都王司马颖忽然上表说,自己老娘生了病,请求解除自己辅政的职务,允许回家探病。紧接着没等惠帝答复,他就辞别了太庙,从洛阳东门出城,一溜烟奔邺城老家去了。等齐王冏得到消息,十分吃惊,骑马出城追了好远才把司马颖追上。司马颖停车跟他的这位堂兄告别,一边道别一边哭鼻子,说自己实在对老娘放心不下,根本无心顾及政事,以后朝廷上的事就靠哥哥你啦!  那么成都王颖这么做,是不是真的唯以尽孝为念,毫不贪恋权位呢?当然不是。原来,他是采纳了卢志的建议,认为自古双雄难并立,若与齐王冏明争,自己并无胜算。此时政局混乱,应韬光养晦,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后发制人。而且摆出一副功成而弗居、视权位如粪土的谦让形象还有利于自己收聚民心。这就是传说中的以退为进之计。  齐王冏果然中计。此后大权独揽的他迅速腐败,不久就走上了赵王伦的老路。具体腐败成果如下:  大筑府第,为此强拆了公私房屋数百,营建规格比之皇宫。  前庭舞八佾(音义),后房施钟悬;八佾是古代天子才能使用的最高规格的乐舞,当年孔子听说鲁国大夫季孙在家里表演了这种乐舞,气的直骂“是可忍孰不可忍”, 悬钟也是一样,按规定只有天子才能在后房悬钟,齐王冏如此,自然也是僭越了。  沉溺酒色,有一年的功夫不朝见皇帝。坐在自己的府里接受百官的朝拜,用自己的符节向官府各部门发号施令。  选用官员不公正,专门任用自己的亲宠和小人。  凡此种种,史书上罗列了还有很多。其实照我看来,司马冏最大的失误有两条,一是僭越天子礼仪,有无君之心,不但在政治上将自己征讨赵王伦攒下的声望资本挥霍一空,又留给了后来河间王司马顒讨伐他的口实;二是当初起兵之时,司马冏曾与响应者订下盟约,约定成功后各有重赏,但后来这老兄掌权后却赖了账,迟迟不给封赏。这让许多跟随他的人都寒了心,其号召力大大下降。(当然更大的可能不是他不想赏,而是当初赵王伦封赏手下的时候太过慷慨,朝廷库房里的存货都用光啦!)  302年年底,原河间王顒的一名属下李含从洛阳跑回长安,声称带来了惠帝的密诏,叫司马顒兴兵讨伐齐王冏。司马顒正愁没借口呢,当即凭此莫须有的密诏为名,上表以齐王冏窥伺神器、意欲不臣的罪名兴兵征讨,派大将张方率军开赴洛阳。  司马顒的奏表到了京城,齐王冏大感意外,认为自己并无谋反之意,实在冤枉。但事已至此,岂能甘心束手就擒?况且司马顒在檄文里声称,请身在朝廷的长沙王司马乂做内应,此事不可不防。于是齐王冏立刻派属下董艾前去捉拿司马乂。  
  楼主文字还不错,不过稍欠幽默
  感谢“龙业”和“bianfu999”的鼓励和关注,我会努力填坑,将这段混乱的历史条理清楚的展现在朋友们的眼前。
  卷一 大漩涡(7)乱战(下)      长沙王司马乂是晋武帝的第六子,时年二十七岁,是司马氏宗王里少有的猛人,身高七尺五寸,换算成现代公制有一米八三,史载其“才力绝人,虚心下士”,很有人缘。成都王颖起兵之时,司马乂率国兵响应,因功被封为骠骑将军。本来司马顒讨伐齐王冏,没他什么事。但李含为司马顒设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故意在檄文里写以司马乂为内应,想叫齐王冏先杀了司马乂,再以此为罪名讨伐齐王冏。在这个计策里,司马乂只是一个道具而已。哪知司马乂并非泛泛之辈,听说齐王冏派人来抓他,带着手底下一百来号人居然摆脱了追捕跑进了皇宫,继而关闭宫门,挟持了晋惠帝与齐王冏的人马互相攻击。  齐王冏派董艾等陈兵于宫前,放火焚烧皇宫的西门,而司马乂仗着手里有惠帝这张王牌,号令宫中禁军与齐王冏交战。齐王冏见战况胶着,又命人拿出驺虞幡来晃,一边晃一边喊“长沙王矫诏!”而司马乂在里面就让人喊“大司马谋反!”两方此起彼伏,还是旗鼓相当。战斗主要在宫城内展开,到处是火光冲天,飞矢如箭雨一般,甚至射到了晋惠帝的脚前。直打了三天三夜,齐王冏才因部下叛变兵败被擒。  当齐王冏绳捆索绑被带到惠帝面前的时候,这个痴呆皇帝罕见地露出了忧伤怜悯的表情,想饶了他这位堂兄的性命。长沙王司马乂见状连忙叫左右把齐王冏拉了出去,即刻斩首。  这样一来,司马顒的计划就泡了汤。本来按他的计划,是齐王冏先杀了司马乂,他再兴兵诛除齐王冏,然后废掉惠帝,拥立成都王颖,由自己来当丞相掌握实权。哪里知道司马乂太猛,反而把齐王冏杀了。到头来河间王顒和成都王颖还是藩王一个,当然不想就这么算了,他们先是派人行刺司马乂,失败之后干脆直接出兵了事。出兵的借口则更是站不住脚,说司马乂“论功不平,与右仆射羊玄之、左将军皇甫商专擅朝政、杀害忠良”。查阅史料,司马乂掌权后基本没封过什么官,论功不平之说纯属扯淡;至于羊玄之和皇甫商,前者是晋惠帝续立的皇后羊氏的老爸,皇甫商则是司马乂王府里的一名参军,俩人在史书上基本属于啥事也没干只留个名字型的小人物;杀害忠良则更是无稽之谈,司马乂杀人是有的,但那是几个受了司马顒司马颖指使意欲行刺的人。所以说,河间、成都二王纯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八王之乱的前期,各宗王兴兵总还有个冠冕堂皇的说辞,什么诛除奸佞啦、匡扶社稷啦。到了这一阶段,已经演化为赤裸裸的权力斗争。  河间王颙派张方率兵七万,出函谷关直扑洛阳;成都王颖也派陆机、王粹、石超等领兵二十余万浩荡南来。此时的洛阳,还尚未从赵王伦、齐王冏的动乱中恢复过来,中央军已经元气大伤。面对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长沙王乂护持着晋惠帝,固守京城。  战争从八月打到十月,司马乂带着惠帝今天城北、明天城西、后天又跑到城东,左支右绌勉力支撑,居然数次败敌,前后斩获司马颖军六七万人。西明门一战,司马乂亲率禁军左右卫将士浴血奋战,将张方的军队打得大败,斩杀五千余人。张方见战况不利,索性在城西筑起了堡垒,准备打持久战了。  十月初九,司马乂军与陆机军大战于洛阳城东的建春门。陆机同学我们比较熟悉,此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爷爷乃是更著名的东吴大都督陆逊,父亲也是一代名将陆抗。但到了陆机和他弟弟陆云这辈,两人擅长的只是诗赋书画而已。领军打仗本就不是陆机所长,加上这场战斗中司马乂军采用了新战法——令数千骑兵把长戟牢牢系在马上,戟尖向前排队冲锋——陆机军大败,败军一直退到七里涧里,死尸枕籍,涧水为之不流。   虽然司马乂军屡次取胜,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城里的兵越打越少,将士们疲惫不堪不说,张方还在城外使坏,把城内的水源给断了,洛阳城中大饥。  此时战事已拖入寒冬,城内人心惶惶,都以为城破是迟早的事。  次年正月二十五,殿中诸将与左卫将军朱默等叛变,将长沙王司马乂关押起来,奉东海王司马越为首领,奏请惠帝免去司马乂官职,幽闭于金墉城。  被囚的司马乂在金墉城里向惠帝上表道:“若臣死国宁,亦国家之利。只可叹我大晋衰微,宗室自残将尽。臣死不足惜,但恐快凶人之志,却无益于陛下呀!”司马乂已知自己必死,但他绝不会想到自己死的那么惨。  三天后,张方遣兵入城将司马乂劫往军营,“炙而杀之”。  
  文学书法冠绝当时,打起仗来却不行的陆机先生。
  杨皇后当着华廙、何劭的面把这份封杨骏为政府总理兼中央军总司令的圣旨给晋武帝司马炎看,司马炎啥也没说——病得就剩一口气了,身边又都是杨骏的人,他还能说什么呢?www.xknvzhuang.info www.skjianbanji.info www.diaoyugan.info www.55055.info    公元290年三月二十日,晋武帝司马炎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四岁。    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尊杨后为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  
  卷一 大漩涡(8)北征(上)      司马乂被活活烤死之后,二十五岁的成都王司马颖暂时成为了晋廷的实际统治者。他先为丞相,继而又当了皇太弟。遣其将石超领兵五万屯守洛阳十二城门,将朝中跟他有宿怨的官员统统杀掉,又用自己的军队驻守皇宫,彻底取代了宿卫禁军。  在做完这些事后,他返回了老家,在邺城遥控朝廷。  邺城这个地方,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当年曹操在灭掉袁绍之后,就是以邺城为根据地统一北方的,著名的铜雀台就建于邺城西北,与冰井台、金虎台并称“三台”。曹丕代汉之后,虽然迁都于洛阳,但邺城做为曹魏“五都”之一,至西晋时仍为北方重镇。司马颖自从坐镇邺城以来,以卢志为邺令(县长),将此地治理的有声有色。特别是兴兵征讨赵王伦后,采纳卢志的建议,厚赏有功之人,抚恤战争死者,很得民心。  但自从司马颖当了丞相、皇太弟执掌朝政之后,人们才发现,他跟赵王伦、齐王冏一个鸟样,腐败成果都差不多,而且还特别宠幸一个叫孟玖的宦官。  失望不满之余,又有人想搞活动了。这次的主角,是东海王司马越。  晋朝的分封政策,一般是关系越近,封的地方越近。司马越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馗的孙子,关系不是很近,所以被封到了东海郡(今山东枣庄、郯城、江苏连云港一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封地远在海边,但此时他人却在朝中任司空、领尚书令。304年七月初一,司马越联合右卫将军陈眕(音枕)和原长沙王乂的部下上官巳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  三天后,司马越奉帝北征,目标是成都王颖。  我想破头也始终不明白,司马越为什么要做出这个近似于自杀的决定。洛阳四周已饱受战乱之苦,晋武帝时代驻守京师的十万精锐中央军,在八王之乱的政变和战争中损失殆尽,此时的洛阳自保尚且困难,何况倾全城之力在仅仅准备了三天后迢迢远征?况且在当时的局势下出兵北上,在关中虎视眈眈的河间王司马顒岂能放过这个洛阳空虚的大好机会?  所以,北征邺城是个极不理智的行动。这一点,有的朝臣看得很清楚。出发的那天,侍中嵇绍来到行营,他的同事秦准问他:“此去安危难测,你有好马么?”意思是遇到危险你跑得了吗?嵇绍正色答道:“如果不幸皇舆失守,臣有节在,要好马何为?”不久,嵇绍将用他的生命对这句话作出名垂青史的诠释。  既然中央军已经没剩多少,那就只好征召义兵了。司马越把檄文发下去,毕竟是晋惠帝御驾亲征,号召力还是蛮有的。队伍开到安阳的时候,已经聚集了十余万人马。虽然临时拼凑的队伍战斗力不高,但从数量上看还是蛮能唬人的,一时间邺城里人心惶惶。司马颖召集手下开会,有人就劝,既然是天子亲征,不宜抵抗,应该放下武器出城迎降。司马颖当即大怒,道:“皇上是被小人挟持逼迫而来,我怎能甘心束手就戮!”于是派大将石超领兵五万前去迎战。  正好司马越军主将陈眕有两个弟弟在邺城,此时从城中跑来,说邺城已经人心大乱分崩离析了。得到这一好消息的司马越军随即放松了警惕,哪成想石超的部队突然杀到。五万打十万,两军战于安阳南四十里的荡阴,皇军大败。  在混乱的战事中,连晋惠帝都受了伤。更糟糕的是,一见情况不妙,文武百官和侍卫立刻跑了个干净,北征的发起者司马越也跑了,只撇下惠帝一人在乘舆里彷徨无计。冷森森的枪戟在惠帝眼前晃动,箭矢雨点一般飞来。此时,一个瘦长的身影下了马,穿着朝服登上乘舆,用自己的身体遮挡住了这个多灾多难的皇帝。  朝臣们都逃了,但我不能逃。  身为侍中,护卫皇帝是我的职责。  君子杀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仁。  嵇绍,“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之子,在荡阴之战中卫难乘舆而亡,血溅帝衣,名列《晋书•忠义传》第一位。  捡了一条命的晋惠帝被司马颖军挟持进了邺城。洛阳随即落入河间王顒的大将张方手中。  荡阴之战对西晋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自此以后,宗王都督也好,州郡刺史也罢,甚至流民首领、强盗头头等等,纷纷占山头抢地盘,拥兵割据,互相攻伐,天下大乱。而晋室再没有建立一个能号令全国的中央政府,司马家的皇帝像接力棒一样辗转于各方割据势力之手,直到迎来他们最后的覆亡。  
  唉呀,咋还不翻页啊?
  卷一 大漩涡(8)北征(下)      此时是公元304年,距西晋灭亡还有12年。  在四川,流民领袖氐人李雄驱逐了晋益州刺史罗尚,在“天地太师”范长生的辅佐下于成都建立了“大成”政权;在长江以南,扫平石冰之乱的扬州刺史陈敏自封为大司马、楚公,割据江东;在河西走廊,凉州刺史张轨苦心经营,使河西四郡在中原丧乱之际成为难得的“避难之国”。这些人皆是一时之枭雄,他们的故事也很精彩,但是我并不准备讲诉。  因为在十六国的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地方是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  于是,此时的中原不再是繁华肥沃的乐土,而变成了虎狼出没的丛林。在这场强者生存成王败寇的丛林游戏中,第一个加入战团的非司马氏势力是幽州都督王浚。  王浚,西晋开国元勋王沈之子(私生子),当年曾投靠贾后,后官拜宁朔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这个地方,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和辽宁,从汉代起,就是与游牧民族接壤的边疆。到西晋时,在这一带出没的游牧民族主要是乌桓和鲜卑。这两个民族都是从战国时代的东胡演变而来,汉代匈奴强盛的时候,都是匈奴的小弟。后来匈奴叫汉朝打得跑的跑,降的降,他们便趁机强大起来。  王浚来到幽州当都督,觉得晋室衰微天下将乱,自己要想在乱世里混出点模样来,仅凭幽州这个人少、兵也少的资本是大大不够的,而周围的这些髡头辫发、食肉寝皮的游牧民族又贪财又好战,很有利用价值。于是王浚采用当年汉高祖刘邦用过的老法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段部鲜卑的大首领段务勿尘(少数民族的名字常常拗口,以后还会遇到)。  后来三王征义兵讨伐赵王伦的时候,王浚一来怕境内的军民应征有损自身实力,二来觉得胜负难定应该观望,于是派人阻截檄文,严禁幽州民众应征。由此,王浚便和成都王颖结下了梁子。司马颖暗中指使幽州刺史和演杀掉王浚,谁知计谋失败,反被王浚杀了和演。这一来两人便正式撕破了脸皮。恰好此时东海王司马越奉帝北征,荡阴一战司马颖俘虏了晋惠帝,王浚便借机出兵,同时联合了都督并州的东嬴公司马腾,两人合兵一处,带着鲜卑、乌桓兵南下杀奔邺城而来。  得到消息,司马颖有点发慌。慌的倒不是王浚和司马腾的联合,而是他们手底下那些野蛮善战的游牧骑兵。这些人从小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骑马,还不会骑马的时候就学习拉弓了,弓马娴熟不说,打起仗来还不要命,以战死为荣,战斗力那叫一个强。正在愁得转磨磨的工夫,身边的一位将领站起来道:“如今王浚和司马腾率众十余万而来,士气旺盛,恐怕不是邺城的宿卫兵和近郡士众所能抵挡得了的,我愿为殿下回去召集五部,以赴国难!”  司马颖望了望这个五十来岁年纪、生了一副好胡须的人,问道:“五部之众,当真能够征发吗?就算能够征发,鲜卑乌桓也不容易对付吧!我觉得还是暂时退回洛阳以避其锋芒,然后再传檄天下聚兵征讨,你看如何?”  那人答道:“殿下乃武帝之子,又有大功勋于皇室,威名远播,四海之内,谁不愿为殿下前驱效死?征发五部又有何难?王浚、司马腾这些位卑德薄之徒,怎能和殿下您相比?如果殿下您退出邺城,便是示弱于人,别说洛阳未必能到,就算到了洛阳,有河间王顒和张方在,殿下您还能掌握实权吗?况且鲜卑乌桓虽强,却未必比得上五部,我愿为殿下率两部平司马腾、三部摧王浚,誓取此两人项上人头!”  这一番话在情在理、掷地有声兼连吹带捧,说得成都王司马颖好感动。这可真是板荡识诚臣,没想到我帐下居然有如此忠心正义之人。司马颖立刻决定,派此人回去召集五部。  此人一出邺城,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他望着西北的天空,云彩变幻不定。  这一次龙归大海、虎入山林,在前方等待着我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此人便是本书最前面提到的那位匈奴人,他的名字叫刘渊。  五部,指的是五部匈奴。  匈奴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经历了西汉初年冒顿单于的全盛时代、汉武帝时期惨烈的汉匈战争以及长期的内乱和分裂后,到了汉魏之际是彻底的衰落了。曹操乘机将入塞匈奴划分为五部,每部由贵族为帅,各散居沿边郡县,其中尤以并州(今山西北部)所居最多。五部匈奴虽然仍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但长期与汉人杂居,有些人便放下了马鞭拿起了锄头,从牧人变成了农夫。若如此下去,过上百十来年,匈奴人也就和汉人没什么区别了。  但匈奴人并不甘心就此沉沦。他们的体内,还流着天之骄子的血,他们的灵魂,时刻与长生天同在!守着庄稼吃饭虽然安稳,却哪里比得上驰骋草原的自由与潇洒?而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天下大乱,正是我匈奴人复兴霸业、纵横四海的好机会!  刘渊,你是我们匈奴人中的豪杰,做我们的首领吧!  让我们跨上战马,拿起猎弓,聚集在你的狼纛之下,共同去追寻那无上的荣光吧!  就这样,晋末的乱局从宫廷内部开始,先是外戚与皇后争权,继而是宗王混战,斗争的漩涡越卷越大,由洛阳而至方镇,由中原而至边疆。漩涡越大,乱事越深,最终在这种种乱事当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悄然来临。  这个时代,叫做五胡十六国。  (第一卷完)
  第一卷其实只是大概交待了五胡乱华之前的背景,是为了后面讲述方便。第二卷进入正题,好戏正式登场!目录如下:    卷二 灭晋(1)单于天降  卷二 灭晋(2)建汉  卷二 灭晋(3)四大猛将  卷二 灭晋(4)称帝  卷二 灭晋(5)两战洛阳  卷二 灭晋(6)名士之殇  卷二 灭晋(7)铜驼泪  卷二 灭晋(8)灭晋    请各位多多支持!你们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新还算挺快嘛!
  更新还算蛮快嘛
  卷二 灭晋(1)单于天降(上)      刘渊,字元海。  从这个名字上,我们丝毫看不出他是个匈奴人。这是因为从东汉开始,入塞的许多匈奴人纷纷改换了汉姓。而单于家族挛鞮(音低)氏,自称是冒顿单于与汉朝公主之后,遂冒姓为刘。  所以刘渊不是个普通的匈奴人,而是匈奴贵族中的贵族。他的父亲,是左贤王刘豹。关于刘渊的出生,史籍上的记载十分奇幻。  据说当年刘豹的老婆呼延氏,因为没有儿子,就跑到黄河边上的龙门(陕西韩城北)去求子。忽然间黄河里窜出一条头上长着两只角的大鱼,鳞甲鲜明的游到呼延氏求子的地方,盘桓许久才消失不见。当天晚上呼延氏就梦到白天的大鱼化作了人形,左手里还托着一个闪闪发光、有鸡蛋一半大的圆球,对她说道:“这是日精,吃了必生贵子。”醒来后,呼延氏连忙告诉刘豹。刘豹高兴地说这是大吉之征,当年人家给我算过命,说我命中注定有贵子孙,三世必能大昌,你看这不是应验了嘛。  刘渊先生既然是太阳之子,自然不同凡响。别人的娘都是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刘妈妈楞是孕育了十三个月才把他生下来。而且更奇的是,这孩子出生时左手手心上居然有一个“渊”字,真不知道婴儿那寸许手掌,这么多笔划的字是怎么弄上去的。不管怎么说,这就省了起名的功夫,于是刘家的新生儿便叫做刘渊了。  贵族之家的贵子,自然要享受贵族式教育。刘渊同学自小便拜当世大儒崔游为师,什么《诗经》、《易经》、《尚书》、《左传》、《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统统精通,诸子百家无不遍览,论学历拿个博士文凭一点问题没有。像现在的愤青一样,知识学多了就喜欢评论古人、发发牢骚,刘渊曾经对他的同班同学说:“我每次翻看史书,常常鄙视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随陆二生遇到高祖刘邦而不能建封侯之业,绛灌两公侍奉文帝刘恒而不能开庠序之美,真是可惜啦!”随,指随何;陆,指陆贾。两人都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文士,只是生在刘邦用武力打天下的年代,文士只能当当说客,立不了大功,所以这两人最后都未能封侯。绛,指绛侯周勃;灌,指颖阴侯灌婴。这两人都是汉初名将,可惜到了汉文帝时期重视文化事业,天下太平无事,到头来英雄无了用武之地。绕了这么大弯,其实刘渊的意思就是人要全面发展,不要偏科,否则万一生不逢时,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岂不冤枉?由此可见,有志不在年高,刘渊同学年纪虽小,却已怀有青云之志也。  从那以后,刘渊同学果然不再偏科,史籍记载,“于是文学武事,并皆工绝”。  全面发展、文武全才的刘渊长到成年,身高八尺四寸(若按一晋尺=24.38cm计算,高2米出头),猿臂善射,膂力过人。此外,他还蓄了一副三尺来长的好胡须。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丛黑漆漆的胡须当中还有三根红胡子,长三尺六寸。望去好一个美髯公,跟关云长相比也不差。这相貌,这气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六进制加减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