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雅、到中横、到最后劲爆的代名词 英语是什么?或者说用什么词可以形容,简短易懂。

文章导读:岁月无情,每一个人都注定会慢慢老去,这是人类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但随之而来的气质和心态却可以选择。是选择优雅地老去,还是选择邋遢地老去?一个到了50岁的女人,还每天涂着指甲油,抹着红嘴唇,粘着长睫毛,画着黑眼圈&&这不是优雅,是俗气,是不自信。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怕老,但用涂脂抹粉、花里胡哨的方式来掩盖皱纹和老年斑,那是自欺欺人。很多人,糊里糊涂地就老了,满嘴粗口,满脸皱纹不说,还变得啰哩啰嗦、粗声大气、喋喋不休,这样的女人老得很粗粝,很恐怖,很不细腻,毫无优雅可言。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但流过的时间一样,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却大不相同。“再怎么保养,也不会回到20岁时候的样子啦”。这句话确实没错,但经历过柴米油盐和人生百味之后,一定会变成黄脸婆吗?一、心态美是一种态度,与年轻无关。——卡门·戴尔·奥利菲斯卡门·戴尔·奥利菲斯今年已经高龄86岁,是世界上“最老的职业模特”。“最老”这一词汇常让人与生锈、缓慢、失灵等联系起来,然而卡门在T型台上的表演仍能用无可挑剔来形容,在她身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是“无瑕”和“优雅”。
高而有型的颧骨,湛蓝的眼珠、如云的银发,卡门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一种女王般的高贵与傲慢。她的笑容总是温暖明快,她整洁、谦逊和守时的专业态度超越了年轻模特。
“我不相信死后的风光,我只相信活着时的精彩。我不需要墓地或墓碑,我是一个器官捐献者,死后无论是我的皮肤还是眼球,有用的统统拿去用,剩下的就付之一炬吧。”保持豁达的心态,这正是卡门常青不老的秘诀。
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这可能是做优雅老女人最最重要的一点了吧,到了中年的女性,几十年的生活历程,或多或少的会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烙印,有幸福的记忆,也会有伤感的痕迹,但不管怎样,生活在继续,美好的事物总在呈现,因此,不要去纠结以往的不快事,要善于放弃,善于忘记,好的心态是决定自己生活是否幸福的最重要的佐料。二、服饰一个女人的美丽随着岁月而增长,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奥黛丽·赫本奥黛丽·赫本的美不仅仅是她精致的五官和如水一样清澈的眼眸,还有她从灵魂深处透出的善良。除了在电影方面的造诣,影响了整个时尚圈的赫本, 穿衣风格同样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60年后的今天,赫本风尚仍然并未过时,依旧美得不可方物。不同的衬衫可以拥有不同的气质, 赫本都将它们演绎的淋漓尽致。赫本深谙衣服的搭配方法,据说她有100种搭配衣服的搭配方式。“照顾你的衣服。”奥黛丽总是说,“因为这会影响到你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相比之下,如今的时尚圈未免显得有些浮躁,色彩的运用已经到了极致,而赫本是安静的、内敛的。这些年来,我们见过无数女孩穿着小黑裙或是黑线衫搭配窄脚裤。这些年轻的女孩们也许并未看过赫本的电影,但是,她们从照片中爱上她,“赫本风”几乎是优雅、简洁和高贵的代名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观。
所以建议女人到了中年后更要精细的挑选符合自己的衣服,别见着什么就买,见着别人穿的什么就买,而是要看自己适合什么款式,如古典的、时尚的、休闲的、端庄的。还有就是要选好适合自己的颜色,如深色系、浅色系、暖色系、冷色系等等。但衣服色彩不宜买的太多,这样搭配就不是很好,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基本色和款式,这样买回的穿戴怎么搭配怎么好。同时,还要舍得扔衣服,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服饰尽量别穿,可送人的就送人,衣帽间宽敞的也可以收藏起来以作纪念。
三、均衡饮食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杨丽萍有人称她为“孔雀仙子”,有人赞她为“舞蹈诗人”。现年59岁的杨丽萍堪称舞蹈界的常青树,她在《云南映象》、《雀之灵》等歌舞中唯美的演绎令很多人们都拜倒在她的孔雀裙下。
在老百姓眼里,杨丽萍是个被神化的符号,舞蹈就是杨丽萍的生命。曾传她20年从来不吃米饭,因为她认为碳水化合物较难消化。此外,只要有演出,之前杨丽萍肯定不吃东西,不喝水。因为“人只要一吃饭一喝水,不管人多瘦,胃就会鼓出来,不好看”。有人问她“饿不饿”?她平静地回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晕倒在台上。”与杨丽萍相比,任何一个女性都显得过于“丰满”,女孩子们争着问她怎么保持身材,杨丽萍也只是淡淡地说,“人胖是因为吃太多、活动太少,自己平时饿的时候才吃一些蔬菜、水果,加上要跳舞,运动量很大,想胖都难”。她笑着说:“其实人的胃需要的不是太多,只是欲望太高,摄入太多。胃是练出来的,食物吃太多,就撑大了。”
食谱常年不变,虽然吃得不多,但杨丽萍透露,她偶尔会用药补来保持自己身体状态的良好和长发的乌黑油亮,而药方,她笑着说:“我经常看《本草纲目》,吃什么养发,吃什么养颜,里面什么都有,它可是我们国家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当然,小编羊羊的意思不是要求女人要像她那样节食,毕竟人家那是为艺术,而我们只是普通人,羊羊的意思只是告诉大家需要控制饮食和均衡摄入。
营养的均衡摄入非常重要,偏食不仅会让身体出现各种异常,也会使整个气质变得不健康。健康不需要别人的成全,根据自己的情况喝水,经常会听到多喝水,但喝水也是有度的。蔬果类的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很多中老年人肠胃较弱,寒性的水果会刺激肠胃,可蒸一下,还要适当摄入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当衰老来临的时候,会发现很容易发胖,内分泌失调,造成身材走样。老了之后是瘦了好,还是富态些更健康?健康的身体比体重与身材要重要得多。但是反过来讲,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营养摄入也都均衡,心态健康,适度健身,身材又能走样到哪里去呢?
四、谈吐举止人老了,什么事都遗忘,就是友情不忘,台词不忘。——秦怡年过九旬的秦怡,思维敏捷,谈吐从容,面容依赖白净细腻,会令观者惊讶这是一个90岁的老人吗?秦怡,有着辉煌的事业和坎坷的人生,曾当选“中国十大女杰”、当代中国“非凡女人”,曾获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更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最美丽女性。从艺70多年来,她主演了《女篮五号》、《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经典影片。88岁高龄时,又参演了电视剧《等待胜利那一天》。
她认为美包括的东西很多,有人长的美,但性格的美更重要,“做人的态度非常重要,首先不要老去看人家的缺点,老去说人家怎么怎么不好,不想自己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这是一个。”其次要肯学习,秦怡觉得人应该真的懂得一些东西,不用懂得很精很深,也不用样样都懂,“自己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你就不大会发脾气了,你能够去分析了,我有什么缺点,他有什么缺点,我有什么优点,他有什么优点,这样一来我应该学习什么,我应该摒弃什么,这样子就好得多了,心情就好得多了,这样一分析,任何事物做了分析以后,你就平静了。”第三是要有修养。“这个修养就是很多很多了,比方说政治方面,你也要时时刻刻学习,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其实中国人很好客,待人接物都是很文雅的。”
对于步入中年的女人来说,我们遇到过的事情很多,也有过许多受委屈或者吃亏的时候,年轻时的女孩在受委屈时总是自己忍了或回家给老公哭诉,因为那时和人吵闹总觉得不好意思,而年龄大了后,老脸就不需要维持了似的,所以遇见什么事情总就大声的闹,这样就非常的不好。去逛超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卖小菜的区域,一些年轻女性来买菜,基本上是拿上一把(小菜基本上都是卖家捆了一把把的)就去称重量,而一部分中老年的女性却是把原本捆好的小菜拆开,然后把用手指掐掉一些不太好的叶子或枝干,用最精细的菜品去称重量,若遇到不负责的计量员时则顺利称重,若遇到一些较真的计量员则不给称重,说这样做的太过份,于是,一场争吵就不可避免了。显得很不优雅。其实那又能节约几个钱呢,是不?
有一句话常被用在一切与年老有关的时尚文章中。那便是杜拉斯那句著名的台词:“比起你年轻时的容貌,我更爱你老去时脸上的皱纹。”老去并不可怕,如何老去才是问题关键。优雅地老去是特别让人羡慕的一种状态,这也是很多女人的毕生追求,我们都希望自己也能优雅地老去。优雅老去的女人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好锻炼,合理饮食。她们会定时去参加一些运动,哪怕是简单的散步,再活动筋骨,增强自己的体质,让自己更显年轻。她们往往会清淡饮食,注重养生之道,远离不良的饮食习惯。她们懂得身体健康是最重要,身体健康了,心情也更愉悦,这样整个人也神清气爽。
当你每天清晨醒来,不为自己逐渐不便的腿脚而郁郁寡欢,仍然享受阳光和空气,重视生命的幸福和闪光点,虽然老了却足够优雅。当你每天吃过午饭,面对眼前的锅碗瓢盆,不抱怨家务的繁苦,虽然脊背开始弯曲,但对生活的热情依旧热烈。当你面对突发状况,能够沉稳应对,那么在我看来,这就是优雅地老去。如果当我老了,我的外孙女真诚的夸我一句:“我外婆活得像个老仙女”。那我就已经觉得自己十分优雅了。
优雅地老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余生最好的回报。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能优雅地老去。它的意义在于:年轻人看见她不用害怕变老,而老人们则会相信自己依旧可以活得年轻。
如果每个人的终点都一样,那么过程便很重要,姿态很重要。以上的文章,小编羊羊送给所有的女性,也希望你可以转给你的妈妈、你的奶奶、外婆及你身边所有的女性。希望大家都可以做个优雅的“老仙女”,希望我们的人生都可以充满趣味与内涵,不平淡,不遗憾。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nbotreplaceimg/bc4e413eb0d/6f4d000fed9ceb0cccb65eb4f89a60de.jpg两个字的形容词_百度知道
两个字的形容词
我们期末考试是两个字的形容词,求各位帮帮忙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采纳率:54%
来自团队:
漂亮,可爱,美丽 黑暗 强壮 丑陋 小巧 精致
两个字的形容词?漂亮,可爱,美丽,黑暗,强壮,黑暗,丑陋,小巧,精致……好多的啊。还是什么其他的意思??
形容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孟斜阳: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我的图书馆
孟斜阳: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孟斜阳: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有词为伴,心灵在清婉文字间舒展,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有着特别的音乐节奏感,书写了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美丽的风景,最温柔的情愫,染透了漫长的时光,渗透到我们的生命里。&&&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 & &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 & & &荡尽绵绵心痛& & & &望苍天,四方云动& & &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 &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 &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 &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每每听到屠洪钢唱的《霸王别姬》总是让人热血沸腾,一种男儿豪情油然而生。而那一句“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却又为悲壮情怀平添一份娇媚与苍凉。& &&自古美人爱英雄,所以平日里千娇百媚的虞姬到了四面楚歌、生离死别之际,毅然拔剑自刎,以身殉那心中所爱的悲剧英雄。& &&而每每这时,我却常常会听到一位弱女子发出的声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声音来自孱弱而颓废的南宋时代,一位同样仰慕英雄的美丽女子。& &&如果她生在秦末乱世,一定会爱上项羽。因为偏安苟且的南宋君臣中竟然没有那样的真男子、大英雄,汉民族如同被阉割了一般,没有了悍烈的抗争血性。所以才有让汉家子孙难堪的靖康之耻。靖康之乱时,堂堂大宋王朝的后宫三千佳丽和千万民间女子尽被异族掳掠而去,汉家女儿被玷污被侮辱,让一部青史蒙羞!& &&在《飘》中,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斯佳丽被称为“乱世佳人”,绝世红颜在离乱之中的辗转流离令人怜惜。霸王帐下美丽的虞姬当然也是乱世佳人,芳魂香销玉殒叫人叹息。而这位宋代的女子也是一位在兵荒马乱、家碎国破中渡过一生的乱世佳人。& &&她美丽如花,她才情惊世,她心高于天,她叫李清照。& &&李清照,多么美丽的名字。她就像一轮宋朝的月亮,那清寒皎洁的光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直抵达今天人们的眼眸。& &&李清照,曾经是我少年时代一个摇摇曳曳、水袖云飘、顾盼有情的红颜之梦,一个美丽的古典幻象,一如昆曲《牡丹亭》中翩若惊鸿的杜丽娘,一如那大观园里冰雪般美丽娇弱的林潇湘。& &&其实,她不是杜丽娘,也不是林黛玉。她从那大宋繁华东京的《清明上河图》里走来,从白衣卿相柳七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走来,从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子身边走来。& &&她在那薄薄一册《漱玉词》的文字间轻轻一转身,花瓣一般洒落在了千年后的滚滚红尘。& &&初读《漱玉词》的时候,还是个青青涩涩的十七八岁高中生,而金庸、琼瑶和三毛正流行于菁菁校园,而学生间传抄李清照和李后主的词也是乐此不疲。& &&记得一位同班女生曾经在送我的一本精美笔记本上抄下了李清照的一首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 & &——《点绛唇》&& &&一读之下,蓦然惊艳:这是一首让青春期男孩子读来砰然心动的词。& &&词中,这位想来也不过今天高中生年龄的官宦家少女,正在那后花园里荡着秋千。& &&花开三月,杨柳拂风,阳光轻盈地穿过繁密的枝枝叶叶照进了小院。暖洋洋的日子里飘漾着一丝娇慵温软的女儿气息,一丝青涩梅子的芬芳。玲珑文字之外好象听得见那发自秋千架上的清脆笑声。& &&不久,那秋千架上的少女就香汗淋漓,湿透衣衫,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是春日风物,也正是那少女薄汗晶莹的娇美情态。& &&也许,这时正有那青衫白扇的少年书生到家里来。她害羞地急于回避,头上金钗斜溜,鞋子都来不及穿。少年望着她翩若惊鸿的去影,心里怅然所失。怎料她快走到闺门时却又回过头来灿然一笑,装作嗅着那枝头的青梅。其实她的一双莹莹妙目正悄悄打量着那少年的模样。目光闪闪烁烁,好奇中有几分笑意,也许还有几分戏谑。&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少女乍一回头的刹那风情,顿然让人心头一荡,好像也嗅到那一缕青梅的气息。& &&年轻时的情感是不需要理由的,仅仅这一首词就让人爱上了词中情窦初开的少女。也爱上了少女李清照。& &&从此,李清照在我心中永远是个露浓花瘦、春衫轻薄、情怀婉约的少女,永远在秋千架上欢笑、衣袂飘扬的佳人,那个倚门嗅青梅的女孩子。哪怕她隔了近千年的时空,哪怕她美人如花隔云端。& &&爱如果真需要理由,那么我独爱她名门闺秀的高雅气质;爱她慧外秀中,聪明如冰雪的才气;爱她多情婉约的女人韵味;爱她笔下玲珑文字后面晶莹剔透的美丽慧心。& &&是呵,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 &&追忆逝水年华,青春如歌,已然远去。& &&重读《漱玉词》,心头漾起的是别一番滋味。常常想起青春笔记本上那些娟秀美好的字迹,常常想起那个遥远的诗一般的梦,想起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 &&正如《漱玉词》是李清照一生的镜像影集。读李清照,是在读一个宋朝红颜的生命史诗,其实也是在读自己的青春时光。那些早融入生命记忆深处的文字,常常在不经意处唤起对往事的回忆。所以,李清照的词其实不需要更多的解释,它们自身如同青花瓷一样精致,被心灵小心翼翼地收藏。这里的文字只是一个男人对一位古代红颜跨越千年的追慕,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缅怀,对一个美丽幻象的挽歌,也是一份可有可无的心灵随笔。& &&尽管《漱玉词》的主人已经不在人间好多年,但那长长短短、平平仄仄的文字就是她留在世间的倩影。& &&于是一抬头间,我会发现,她并没有远去。她依然云鬓高挽,眉眼盈盈,隐隐有一袭书香盈袖。& &&是的,天空也许没有痕迹,但鸟儿曾经飞过。住世的文字便是她不朽的芳魂。& &&一、少女的天空:欢乐自由的文字会跳舞&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 &&——《如&梦&令》&& &&在遥远的记忆里,一个宋朝的少女划着轻舟,在重重叠叠的绿叶与红花间破浪而来。& &&那女孩子脸儿微红,妙目惺忪,似有醉意。然而,小舟却在莲叶藕花间盘桓难进,打着旋儿。她四下里张望,一脸迷茫,糟糕,迷路了。“争渡,争渡”,正当她奋力划桨催动兰舟时,四下里却朴楞楞惊飞了水滩边的大群水鸟。& &&望着那些纷纷拍着翅膀轰然起飞的大群野鸭和鹭鸶们,少女却开心地格格笑了。那笑声在宋朝的天空飘荡,而西天的斜阳将一抹胭脂般的嫣红映在了少女如花朵般的笑脸上。& &&那真是如诗如梦的黄金岁月呵。& &&在水墨画一般的诗性荷塘里,少女李清照就这样活得像三月天的阳光一样灿烂,象天上飞过的鸟儿一样自由。&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她的天性就这样无拘无束地舒展着,就像那溪亭的一朵盛开的荷花,纯净而美丽。她的青春生命像一道雨后的虹,绚烂而灵妙。& &&记住,那是在宋朝的溪亭,济南城西的百亩荷塘里,从那里飞扬开来的欢快笑声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清晰地传到我们的耳畔,也把一份纯真的快乐和明亮的心情传给了我们。让我们今天为生存而疲累而沧桑的心灵也像她一样变得快乐而年轻。&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也许是一个古代婉约女子生命最初的开端。欢乐中溢出的是女性生命原生态的激情:纯净,无邪,明朗,亮丽。& &&读着这样流淌着欢乐的文字,心头就象跳起了一场摇曳生姿的华尔兹。吟罢一抬头,我仿佛眼前一个婷婷袅袅、身姿轻盈的少女正笑着从宋朝的荷塘边走来,一种忘情的欢乐在古典文字格律间轻舞飞扬。& &&据说少女李清照的这些闺中词流传出去后,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只是,我总在想,少女清照“误入藕花深处”的一刻,曾经是怎样的忙乱,是怎样的迷茫,是怎样的无助。“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一幕,她的心情也许是淡定而欣然,还有一丝对年少时光的怀念。& &&然而,“误入藕花深处”的那个少女,长大后又焉知会不会误入比那溪亭更大更深广的藕花深处呢?& &&误入一个变乱时代的红尘最深处,似乎注定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宿命。& &&好了,我们还是收起这些沉重的话题。李清照现在还年轻得象一朵待放的花蕾,青春的藕花深处荡开的是一串欢快的笑声。& &&快乐着是美丽的。& &&年少时,我曾经很喜欢那种调子像阳光一样明朗清澈的诗词,喜欢那种晨露般清新而明亮的语句,喜欢那种自然朴素的风格。& &&五代词人李珣的一首《南乡子》就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有着同样明朗欢快的调子:& & &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 &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看吧,一群欢声笑语的年轻游女正乘坐着彩船归来,在碧绿莲塘中穿行而过。她们的歌声和笑声惊起了一对对正在酣睡的鸳鸯。红绿相映的荷塘,加上被惊飞的鸳鸯,画面可谓“活色生香”。那些游湖的少女们相互依偎、笑语盈盈,个个都显得窈窕可爱。阳光炽热起来,她们折了一叶叶圆圆的荷叶来遮蔽那耀眼的晚照,水面上支起了一把把碧绿小伞。& &&词中洋溢着女孩子们无拘无束,相互嬉戏的青春情趣。最后一句“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一个自然、妩媚而颇有情趣的动作表现了少女们的美好情态,象一帧清新幽雅的人物小照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相信,行走在南方的五代词人李珣一定深深爱上了那片土地,那些山水,那些花草,那些美丽的南方儿女。在他笔下,那些采莲少女们青春的笑声、欢乐的歌声都那么生动、清新、明亮,像朝露,像溪泉。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古老《诗经》中田野河汉间传来的那些遥远歌声。& &&北宋词人晏殊也有一首意境相似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清明时节的一个片断。春日里,采桑女的心境也这般轻快,燕子飞、梨花落、碧苔生、黄鹂叫、柳絮轻,少女的欢笑荡漾在清明时节的天际,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明净画面与情韵。& &&那些来自宋朝民间的少女们在采桑路上相逢了。她们一边玩着斗草的游戏,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笑不停。“我是说呢,昨天夜里刚刚做了个好梦,肯定今天有好事发生。可巧,原来是我斗草赢了!呵呵呵呵”。& &&最后的“笑从双脸生”一句如同电影里的脸部特写,以一张巧笑盈盈的脸儿收束全篇,意犹未尽,令人难忘。&&& &&在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心情始终是那么明朗,那么轻松。哪怕是在秋天也是愉快的:& & &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 &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 &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 &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应恨,人归早。& & & & &&&《怨王孙》& &&人们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这首秋词却写得明朗而亲切,清新灵动,处处流露出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少女情怀。&&& &&兰心蕙质的少女清照眼里,“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少。”湖水浩渺无际,水上芙蓉红花都已凋零。这景象似乎是应当让人惆怅的。然而,&“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尽管秋暮红稀,但眼前的蓝天白云,明山秀水,一望无垠,仍那么令人心怡。这眼前的湖光山色依然令人欣喜,心头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美好。词句间似乎让人触摸到一颗纯真喜悦的少女之心。这里,她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正象李白所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像辛弃疾词中的意韵:“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莲子成熟,丰盈而充实,清露点点,滋润得花草丰茂。最后一句颇有些天真奇趣:“眠沙鸥鹭不回头,似应恨,人归早。”这些鸥鹭象是她的老朋友,只因为她马上要回家了,似乎生了她的气,都头也不回地飞开了。这种孩子般的稚气奇想,让人忍俊不禁,百般怜爱。& &&这首秋日湖上之作,写得笔致清妍,含情吐媚,宛如一幅湖上秋色图。清代词人彭孙通《金粟词话》称赏清照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这是“易安体”的本色。在她少女时代的这首小词中已然表露:“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眠沙鸥鹭不回头,似应恨,人归早。”口语入词,妥贴清奇,语词间藏有说不出的欣喜、快乐。将自己爱湖光色山的感情却说是“水光山色与人亲”;将自己的流恋不舍用“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来表达,可谓曲尽人意。但此词又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缠绵蕴藉,而直说“秋已暮”,径夸“无穷好”。不隐晦又不直白;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感情的抒发,既有隽永深长之味,又有畅亮欢快之情。 & &&这样的秋日景象是美好的。这样的秋天在少女李清照的眼中也是单纯的、明朗的。这当然象征承平时期宋朝和平富庶,更来自官宦之家的庇荫,更源于老父将她视若掌上明珠的慈爱与宽容所致。所以,这个世界最初投给她的是一个温暖而亲切的怀抱,她回报给这个世界的是清新、健康、焕发青春活力的笑容。& &&这样的秋天,是人生中难得的爽秋,是令人情怀舒展的朗秋,是少女的秋天,是美丽人生的开始。&&&&快乐着是美丽的。& &&欢乐的笑声是少女们的美容师,那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天籁之声,是生命最本真的原生态。& &&沾染了那些古代少女们笑声的文字哪怕尘封千年,也一样在今天人们心中风生水起,活色生香。& &&二、绿肥红瘦:后花园里的明媚与忧伤& &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 &&《如梦令》& &&我宁愿相信,这首词同样是少女李清照的心情笔记。& &&敏感而多情的青春期少女李清照,内心深处有着一份别样的寂寞与感伤。也许,她曾经在胭脂般红艳的海棠花下流连。那海棠花曾有“女儿棠”的美称,象极了娇慵美艳的少女。也许正是对着那海棠花,饮酒,吟诗,赏花。所以经过一夜雨疏风骤,她对那海棠花的命运委实有种忐忑不安的牵挂。问问那卷帘的丫头,却说园子里的海棠花儿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却无奈地一笑:知否知否,应是绿叶丰润,红花萎瘦。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说完,也许她还会轻轻地叹息一声:难道我的未来会像那萎落的海棠花儿一样吗?& &&春天里的少女心境是明媚的,也是忧伤的。那些天边的流云,那些霎时的风,霎时的雨,那些阳光下曾经盛开的花朵却转眼间凋零。敏感、多情的心总会随着这些四季流转而悸动,随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鸟去鸟来而伤感。&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一定正是那个骚动不安的年龄,正陷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茫和怅惘之中。她会忽而欢笑,忽而忧伤,忽而莫名地叹息,忽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忽而又沉默不语,静若处子。就像少年时曾经是儿时玩伴的女孩,曾经是同桌的那个爱笑爱哭的女生,就象那些穿着时尚裙衣走过街头斑马线的城市青春少女。&&&& &&古今的青春少女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她们都在那个豆蔻般年华里成为人间风景。& &&少女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有着天生的诗人气质,较之寻常民间女子自然又多了一份玲珑心。“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曾经惊叹于她的才华。“诗情如夜鹊,三绕不得安”。诗情袭来的时刻,少女李清照就象那夜里的乌鹊,激动得不得了,内心的激情躁动不安,美妙的灵感拍打着翅膀热烈地包围着她,星光一样闪闪烁烁。让她非拿起笔洋洋洒洒写个酣畅淋漓才觉得痛快,才释然心安。& &&这样一个活得率性、元气饱满的生命,这样天性奔放自由的女孩子,在她萌动的青春期里,自然会见花动心、逢雨落泪。那些时光流转的细枝末节,那些人们时常忽略的地方,总是能牵惹着少女内心的潮起潮落。就像那后花园里的雨疏风骤,海棠花的绿肥红瘦,总让一位纤弱清瘦的少女心思婉转,多情牵挂。& &&谁也猜不透这个少女的心中所想,泪从何来。那卷帘的女孩子也是全然不知她在想些什么。& &&也许只有上帝知道,这个女孩子长大了。她的生命通体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灵气,一种生命本真的意识在悄然萌动、觉醒。& &&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她还写下了一首《浣溪沙》:& &&&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 &&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窗外,那后花园里阳光灿烂,绿影幢幢,洋溢着一派深浓春色。阁楼中的少女却慵慵地懒卷重帘,任那楼阁之中暗影沉沉。她倚楼不语,轻拨瑶琴,琴声里传递的是一份深闺里的寂寞和默默的期待。期待着什么?她自己也许都说不清楚。& &&你看那缕缕轻云逸出了远岫,薄暮从四面轻轻合拢,更兼以细风吹雨,轻阴漠漠。让少女李清照敏感地察觉到:春深日暮,风雨袭来,那些树枝上雪白的梨花眼看就要凋谢了。那美好的春景就要结束了。& &&于是,瑶琴声里,透露出一份风雨之下惜花怜花之情,也透露出一份少女内心的隐秘忧伤。& &&这种对花开花落、时光流逝的忧伤与焦虑,也许常常在诗词中涌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孟浩然的感受。对风雨春夜的落红满含怜惜之情,诗里跃然而起的是一颗仁者慈心。&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这是韩偓《懒起》中对落花的关切。然而如题所言,他仍仍懒懒地、舒适地侧卧在床上,只是卷帘一望而已,仪态慵闲从容。& &&与许多以红颜女子口吻写春愁秋感闺怨词的男性词人不同,李清照的词是从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本身出发,显得真实、细腻而深刻。在女性词人的作品里读不到那些男性词人假托的矫情和男性视角的赏玩态度,有的只是一种生命情感与渴望的真实书写,对自己命运体验的从容思考。& &&所以,少女的惜花之情直接与她对自身未来命运的关切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莫名的寂寞与忧伤,指向生命最终的依归。那花就宛然是女人生命的一个隐喻,摇曳在红尘中,随风轻轻摆动,经历着一样风雨和悲欢。& &&正如《古诗十九首》(冉冉生孤竹)中所道:&“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这里说的正是闺中女子对青春易逝的哀伤:蕙兰含英,蓓蕾初绽,如若此时不采,蕙兰也将随同秋草而凋萎了。郎君哪,不要错过了时光。我就在这里等待你那迎娶的轩车!& &&唐时的杜秋娘曾有一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尽了青春易逝,美丽难以保鲜。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云:“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两句诗更写出了一种女人心中难言的悲怆。& &&美人迟暮,对古代红颜女子而言大概是永远难以挽回的悲哀。& &&不知为什么,读到这首绿肥红瘦的婉约词,会禁不住想起梅艳芳的那首《女人花》:& && & &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 & &&朝朝与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来入梦。& & &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 &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 & &&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谁来真心寻芳丛& & & &&花开不多时啊,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 &&也许,才情过人的女孩子都有这种天生的敏感。记得同样是才女兼美女的林徽因讲过,十六岁的她在伦敦读书时,常常在下雨天一个人看着天井里滴落的雨水,寂寞地无聊地遐想,遐想生活会出现奇迹,希望有个人来陪陪她。不料,真的有一位浪漫诗人叩响了林家寓所的大门,出现在白衣黑裙、学生短发的少女林徽因的生活里。那时伦敦的雨真像一个童话的梦境。& &&那么这雨疏风骤、红瘦绿肥的春日里,同样寂寞的少女李清照有谁来陪一陪呢?& &&在李清照这首《如梦令》词里,“绿肥红瘦”一语是照亮这首全词的精妙之笔。& &&“绿”是叶,“红”是花,是两种色彩的鲜明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稀少零落,是两种情态和形状的对比。平平常常的四个汉字,这么一搭配组合显得如此色彩鲜明、生动可感。再一细想,那“红瘦”正好表明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万木繁绿的盛夏即将来临。&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藏语话腴》有云:“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李清照笔下的随意一抹,嫣红可人的海棠花也从此有了个雅称: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的女人花呵,在红尘中寂寞地开放,多情地摇曳,谁能安慰她内心的寂寞与孤独?&&&&三、眼波才动被人猜:初恋时的羞涩是粉红色的& & &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 & & &&——《浣溪沙》& &&终于,少女李清照的爱情鸟飞来了。& &&这是她青青涩涩的初恋,心头藏着那份暗暗的甜美与羞涩,那种心如鹿撞的慌乱,那种秋水般闪动的眼波,那份幽幽在怀的牵挂与眷恋。& &&就在这首《浣溪沙》里,透出了李清照在那最美好的年华里最隐秘的心事。我们惊讶地发现,她居然和情郎私下里幽会了。& &&少女李清照姣美的面庞宛如初开的荷花,斜插的宝鸭首饰映衬着如雪的香腮。天生俏丽的女孩子为了见情郎,暗暗精心地化妆修饰,美到了极致。&&&& &&“绣面”,是唐宋时女性面额及颊上贴的纹饰花样。“宝鸭”也是宋代女子的流行装饰,是当时潮人们的时尚。可见,少女李清照出于艺术的敏感性,对生活是很讲究、很时尚的。&&&&“眼波才动被人猜”真是神来之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目流盼间,宛如弯弯明澈的秋水,闪动着少女内心的秘密,怕人猜,却又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就这样春情无限,就这样爱意缱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沉浸在爱情的少女心思常常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时,她常常春情满面,走路都格外生风。一个人常常想着想着就会禁不住笑出声来。那个人的影子时时出现在她梦里,让她心魂相牵。于是,一灯如豆的书案前,洒金的粉红笺纸上,会出现一行行娟秀的文字。& &&女儿家的矜持话语间却时时不经意透出柔情,明明满心的依恋与真情却又生怕一旦说出会被对方轻慢。心头明明是浓得剪不断的眷恋与牵挂,到了笔下却又冷静得让那个人摸不着头脑。& &&初恋,他们都不懂爱情。& &&“月移花影约重来”一句,却无意将她的心事和盘托出。就像那《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与张生相约幽会:“待月西厢下,风吹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迷失在她的爱情森林里,世界就都是粉红色的。& &&有人说,这首《浣溪沙》只不过是一个闺中少女的想象和虚构而已。& &&因为史籍中找不到一点她和情人幽会的记载。在颇重礼教的宋朝,一个未出阁的少女私下与人幽会是件很严重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当朝官员家的小姐。何况,李清照的才名早就在士大夫圈中传开,她在这方面稍有传闻,不可能不在当时的野史杂话中有所反映。& &&这是有道理的。古人的诗词中多有虚构想象之处。一个遍读诗书的小才女在自己的诗词中编一点小故事,来满足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可能的。& &&这时,我常常会想,如果这首《浣溪沙》里写到月下花前的相约,并非出自少女李清照的神往与想象,而是实有其事。那么,那位有幸得到才女兼美女青睐的幸运男子会是谁呢?& &&是那位才华与风度、家世与人品都算不俗的太学生赵明诚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我们只知道,十六七岁年纪的李清照已经春心萌动,已经有了心事:& & &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 & & & &——《浣溪纱》& &&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正是沐浴着阳光踏青斗草的好天气,也是闺中少女最欢快的日子。成群结队的女孩子穿着华服丽裳,纷纷走出深闺来到原野上、溪水旁,玩着斗百草游戏或是荡秋千。& &&看着那江梅已残,杨柳生烟,少女李清照的心头却总缭绕着一丝拂之不去的愁意。& &&原本性情活泼的、快乐似神仙的少女清照怎会有了心事?这种春愁好似由来已久,但她偏不说,在词里一个字也不告诉你。只说她的朦胧思绪,说她的清宵梦想,只说那玉炉沉香的袅袅轻烟,说自己在山枕上那萦回不去的梦境,那些凋落的江梅,初生的柳絮。最后,哪怕看着你着急了,也只跟你说那些黄昏时分的疏雨打湿了她的秋千架,让你迷迷蒙蒙,一头雾水。& &&她的心事就是女孩儿家的秘密,偏不告诉你。猜去吧!& &&其实,少女李清照对季节是很敏感的。别忘了,她是位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小才女。而她最喜欢读的那些书,一定是诗词。自古“词为艳科”,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南唐词大多是写风花雪月。而清照所处的宋朝更是盛极一时。柳永、秦观、晏殊、晏几道等等无不善写男女恋情之词。& &&久习诗词,岂不会绮想联翩,“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名门闺秀,倾城之貌,如花似玉,冰雪才情,天生丽质岂会自弃?也许正是这些诗词,完成了最初的情爱启蒙。& &&这时,一个叫赵明诚的年轻公子走进了她的生活。& &&年龄只比李清照大三岁的赵明诚正在朝庭太学里读书求学。而京师太学里多的是当时一流的文人墨客,也多的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读书累了,闲时想来也少不了要八卦一点文人圈子里的新鲜事。那些自命风雅的文人更少不了要私下品评一番风流韵事,诸如某相府里的千金如何美貌、某御史家的小姐如何有才情。而早有才名的李清照肯定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矣!与李清照完全同时的朱弁《风月堂诗话》中说,李格非的女儿善属文,于诗尤工,晁补之经常向士大夫们称赞。可见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李格非家有位待字闺中、才貌俱佳的小才女是众所周知的。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在太学为官,可能还在太学里教过书。他家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公子,太学里一班才子们更不会不知道。& &&于是,好奇心大起的赵明诚便拜读了出自才女笔下、流传一时的那些华美篇章。一读之下,免不了像少年时的我一样,心头只刻下四个字:惊才绝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这位翩翩赵公子砰然心动,爱慕之心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据元代伊世珍《琅嬛记》载: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明诚以告其父,其父为之解释道:“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说的是赵明诚少年时曾经做过一个神奇的梦,在梦里读过一本书。等醒来时,那书上写的内容多忘记了,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将这个怪怪的梦告诉了父亲赵挺之。父亲想了想,给他解释道:这“言与司合”是个“词”字,“安上已脱”,是个“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之意。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难道上天要安排你做女词人的丈夫吗?& &&这则小故事有点神异色彩,所以今天的人们多不采信。其实,即使是假的,也是古人的一种娱乐八卦。谁叫李清照才华那么高、名气那么大呢,谁叫那赵明诚和李清照这一对金童玉女式的情爱那么引人注目、让人羡慕呢?这个八卦故事其实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奇。& &&那么,如果知道未来会和一个锦心绣口、才貌俱佳的女词人成为夫妻,少年赵明诚会是什么感觉?& &&其实,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赵明诚对早有才名在外的李清照先起了倾慕之心,想取得老父亲同意,于是就有了上面一段故事。要知道,他父亲赵挺之是新党的中坚人物,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却出自旧党苏轼门下。北宋后期新旧党争是水火不容。如果父亲不同意的话,这赵李两人就要上演一场中国宋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剧。& &&在那个时代,若是一般的年轻文人面对有着明星光环的少女李清照,多多少少是有点心理障碍的。这个女孩子名气太大,才情又高,家世门第也是如此显贵。谁有这个勇气去独占花魁?& &&而赵公子却偏生要摘下众人眼中那朵高处最美的花,可见少年赵明诚也是自视颇高,眼光不俗。& &&赵明诚出身于官宦富贵之家,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宋朝庭著名新党人物、时任吏部侍郎的赵挺之,后来曾官至宰相。他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饱读诗书,尤其喜欢收藏古代的金石刻录文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由于这一爱好,他也交游甚广。在他十八岁时,咸阳出土了一枚古代的传国玉玺。当时朝中的“将作监”李诫亲手拓印了两本,其中就有一本送给了赵明诚。可见他在收藏界也是小有名气。& &&这样一位儒雅君子,是否是那位天性自由、才情卓异的少女梦中的情郎?& &&于是,我们想起了前面开头提到的那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无忧无虑的少女李清照从秋千架上下来,将发酸的纤纤小手揉了揉。这时的她香汗淋漓,轻衣微透。这时,她听到了有客人进来,急忙躲避,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只穿着袜子走开了。她头上金钗也失落了,头发微乱。可是快要临进门的那一刻,她忍不住要回过头瞧瞧来人是谁,却装作是在嗅着那一边的青梅。&&& &&这个天性率真任性的女孩子怎会如此紧张、害羞和失态?可见这客人不是一般的人。否则她也不会专门写下这首词。& &&那么,那位来的客人可就是那位儒冠青衫、浑身弥漫着书卷气息的书生,那位眉清目秀、养尊处优的公子赵明诚?& &&总之,我相信,在某个机缘天定的时刻,赵明诚和李清照应是有过一面之缘。为得睹梦中“词女”风采,赵明诚其实并不难找借口,因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前不久还是太学学官,很可能还为赵明诚上过课。& &&有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个时刻,我们美丽的李清照才十七岁年纪,却生得“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站在人前显得亭亭玉立、明艳照人。顾盼间,“眼波才动被人猜”。&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美人的秋波流转顿时倾倒了那位太学里的翩翩书生赵公子。& &&《西厢记》里说到张生遇崔莺莺那回眸一瞥后,便“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一个七尺男儿无法抵挡美女“临去秋波那一转”,真真是惊鸿一瞥,摄人心魄!& &&我们的赵公子只怕也同样是被电得不轻。& &&那么,少女李清照呢?在她眼里,这位赵公子是否打动了她的心?&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无论这幽会是真是假,可以肯定的是,她对这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意中人有着不一般的好感。& & &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 &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 &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李清照不是仓央嘉措,她的爱情是人性舒展的水到渠成,是诸般因缘的殊胜圆满。&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一刻,她遇到了她生命的神祗。不必猜那位幽会的男子是谁,少女的爱情在那一刻如月之静美圆满。& &&月亮一样美丽多情的李清照,最后是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将爱笑的你拥入怀中,谁又将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 &&四、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我才是你最美丽的新娘& &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 &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 &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 & & &&——《减字木兰花》&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这是记忆里很久以前读到一句诗。一个女人总是愿意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留给自己最爱的人。& &&那是大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繁花似锦的阳春里,明眸如水波流转,腰肢似柳枝轻摇,十八岁的李清照终于走出了深闺,乘一顶花轿,攥着一角衣襟,轻轻跨入了赵家的府邸,走向一个年轻男子的怀抱。也许,从这一刻起,这个世界对于她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她已经是那个叫赵明诚的年轻男人的娇妻。而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也终于圆了当年那句“词女之夫”的梦。 & &&婚姻,对一个女人的意义,也许不亚于给了她一个全新的世界。& & & &&& & & &&“当夜如黑色锦缎般& & & &&铺展开来,而& & & &&轻柔的话语从耳旁& & & &&甜甜地缠绕过来& & & &&白昼时那样冷酷的心& & & &&竟也慢慢地温暖起来& & & &&就是在这样一个& & & &&美丽的时刻里& & & &&渴望& & & &&你能& & & &&拥我& & & &&入怀”& & & & &&&(台湾·席慕蓉)& &&这是做女人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最美丽的时刻。& &&新婚燕尔,春宵初渡,真是令人心醉的美好时光。爱的热烈与温存,让这个叫李清照的宋朝女子的生命显得充盈而丰满,夫君赵明诚才学丰赡,温良儒雅,也许完全符合了她少女时代对未来情郎的梦想。& &&这个幸运极了的女人,自小被那慈爱的父亲当作掌上明珠疼爱着,长大了又被这如兄如父的夫君满怀怜爱地哄着宠着。一种深深的满足让她感到了做女人的幸福。她那女人浪漫爱美的天性如家乡济南的泉水一样放纵而恣肆地流淌。& &&如果我们走进宋朝的都市里,常常会看见一些挑着卖花担子串街走巷的人。他们的一肩春色、一担花香,给繁闹的都城染得生机无限。于是,爱美的李清照买下一枝最鲜最美的花儿来。这枝花给她带来了满心的欢悦,让周遭的空气都变得润泽而芬芳。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圆润的露珠,在新嫁的李清照眼里特别可人。& &&你看,这花儿还带着泪珠呢。它似乎刚哭泣过,被人从树上折下,现在到了这么个陌生地方,泪痕点点。这花上的晶莹泪珠,让她想起了自己在迎亲队伍喧闹乐声中告别老父、辞别亲人时的情形,她的眼睛又红了:这花儿可不也是一个新嫁娘嘛,和自己一样到了新家。& &&不过,一想到昨夜的温存和体贴,想到那个温暖的怀抱,她的心情转瞬间又好了起来。有他,她并不孤独呵。对,把这刚买的花儿让他也看看。&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这位新嫁娘千回百转的女儿心思。花儿虽好,可要是那个他说这花比我还好看呢?那多没面子。于是,心有千千结的新娘就在镜子前,把花儿斜簪在鬓发上,“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前前后后看了个够。然后跑到新郎那里,摆出几个风情万种的pose,非要让他看看到底是花美,还是人更美。& &&也许,此举在夫君赵明诚眼里有些小儿科。这位让人早已倾慕已久的才女,还是个还需要他去哄去宠、天真未泯的小女孩儿。& &&然而,这位质朴宽容的夫君哪里知道,聪明如冰雪的李清照其实是要提醒他,要把她永远放在手心里轻轻呵护: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她才是最美丽的女人。要让她不受一点点伤害和委屈,哪怕是一句不中听的话。要永远把她当作手心里的宝。& &&结果应该是可以想到的,小精怪的诡计应该是得逞了,一定从他的嘴里听到她最想听的话,如风柔,如蜜甜。& &&“我漂亮吗?”“在你心里,我是不是最美的?”“你爱我吗?”“我是不是你心里最爱的人?”这是恋爱中女孩子百问不厌的话题。只要男孩子有半丝的犹豫,她心里就再也没有晴天。当然,只要男孩子永远作肯定的回答,她就会有一种可靠的温暖与安恬。她就会开心愉快地渡过每一天。& &&夫君也许应该如是回答:“花当然很美。”他故意顿了顿,于是李清照紧张地盯着他那张让人惊心动魄的嘴唇。& &&“但人更美!”& &&峰回路转,芳心始定。她娇笑一声,嗔道:“好呵,你真坏!”& &&李清照,那个心思宛转、敏感而多情的女才子,在得到夫君肯定地回答后,于是就开开心心跑到书房,写下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她要把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记下来,就象那些收集花蜜的蜜蜂,一点点收藏生活中的甘美与感动。停笔的那一刻,也许她会感谢上苍。今后,一定要对夫君好一点。她想。& &&汉朝的张敞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读过这写于千年前的美丽宋词,我们只有点头称是。& &&编辑《漱玉词》的赵万里曾指这首词“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认为不是李清照的词作。其实,这首词清丽活泼,明白如话,正是“易安体”的当行本色。更重要的是,李清照本人的个性气质正是这样娇俏任性,活泼烂漫。& &&唐朝无名氏有一首《&菩萨蛮》:& & &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 & &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 & &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 & & &&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这里的美人折花问情郎:“花强妾貌强?”那位情郎却故意说是花好看。于是美人假装生气了,把花捋碎了洒向情郎。这里的美人与檀郎当然是在打情骂俏。& &&李清照的词意显然是从这首词中化用而来,但却显得更雅致更含蓄。千年后的今天,从这首词里,我们读到的是新婚的欢乐与甜蜜,是儿女情长的撒娇与优容,也读到那位新娘子对自己美貌的自信与骄傲。& &&沉浸在新婚甜蜜中的女孩子当然是心情欢快的,所以就有了买花赏花的兴致。而将那刚摘的新鲜花朵“云鬓斜簪”,更是要让花儿来扮靓自己。而扮靓自己是因为需要人来欣赏自己、赞美自己。更重要的是,“女为悦己者容”,她要把自己的美丽献给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 &&刚刚初尝新婚的甜美,小女子当然更有一种“小心眼儿”:她一定要俘获情郎全部身心的爱。所以对一切能与自己争美比美的物事都隐隐怀有一种本能的嫉意,哪怕只是一朵花儿。天性自信却又好强的李清照当然不能输,不愿输。而这一切又最终出于对夫君深深的爱恋。& &&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十八岁的少女应当说在心理、性格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但在宋朝那样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婚姻生活的突然到来使十八岁少女瞬间改变了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丈夫家庭里,面对着公公、公婆和叔伯姑嫂,要担负起一个为人妻的责任。这样的角色转换过程在一个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少女心理上,往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这时,只有朝夕相伴的夫君是她最依恋也最依赖的人。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她会感到那朵鲜花上的露珠是“泪染均匀”,会担心“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于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在她与花比美的背后,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甜蜜的柔情,一种烂漫的天真,同时多少也有一丝娇怯和担心,一种渴望得到认同和赞美的期待。& &&我想,那位赵明诚应当是懂得欣赏这位小妻子的美,也懂得她那满含爱意的千千结、玲珑心吧。&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如兄长,所以对她宠爱有加。& &&所以,与那些婚姻不幸的红颜女子相比,李清照又何其幸运!& &&记得在《小团圆》中,张爱玲写与胡兰成热恋时,说是:“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 &&是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倾城之恋也是如此。&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在这个大宋建中靖国元年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于是,他们牵起了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 &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 &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 &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 &&&&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 & & & &——《庆清朝》& &&这是明媚春光里绽放的牡丹,红艳、硕大、妩媚,如同刚刚新婚的美丽少妇。&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新婚燕尔,在京城游春野,赏名花应是常事。那时的李清照初尝人间的幸福滋味,沐浴爱情的阳光,也正如一朵含露绽放的牡丹花。& &&在她眼里,那些牡丹花开放在帷幕垂张、朱栏环护之中,占尽了春光。素净淡雅的容华,轻盈柔婉中透着天真自然之美。群花开尽后,历经风拂露染的牡丹格外妩媚动人。妖娆的姿容,戏风嘲月,尽情地引逗着司春之神,使那已经将尽的春天也流连止步。(“殢”:滞留,纠缠,沉溺之意。)&&& &&你看那城东南郊,池台楼馆边,日照花颜,暖意融融。赏花的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词人在沉醉于赏花盛事时忽又感伤起来。这世上没有不凋的花朵、也没有不散的筵席,盛宴过后,下一次又轮到谁来承续这一脉芳尘呢?是“兴尽悲来”,还是这景象触动了心底的隐痛?当这牡丹花事的郊外赏花的热潮渐渐消散,明光宫苑的几枝牡丹还在阳光下盛开,足可挽留一段春光。趁这花事未了,再举金尊一饮而尽,再点亮残烛,休顾那是否金乌西坠,暮色来临,且将赏花乐事进行到底。& &&汴京自古风物繁华。《东京梦华录》中说,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宫城壮丽,街市喧闹。大相国寺香火鼎盛。金明池、琼林苑,“宝砌池塘,柳锁虹桥,花萦凤舸,其花皆素馨、末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等闽、广、二浙所进南花。有月池、梅亭牡丹之类,诸亭不可悉数。”真是一派风月繁华。& &&据宋人钱易《南部新书》记载,宋时汴梁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的风俗。这首长调赏花词,当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汴京城东南陌之处,明光宫苑之中,李清照与同游的夫君香车出游,游东城,过南陌,入池馆,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盎然。可见,李清照的婚姻生活多么优雅、快乐!牡丹的美艳娇媚,赏花人的愉快心境都在词中展露无遗。有道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词中处处以花拟人。清照笔下的牡丹仿佛是一位顾盼生媚、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令人心旌摇荡。“东君”是神话中五方天神里的东方神君,东方主五行中的木,又称司春之神。下片续写郊野赏花盛况,却又一笔带出词人对花事难续、时光易逝的担心,而结尾极写借酒助兴、秉烛赏花的逸兴豪情。& &&细细品读中,你是否感到那牡丹花渐渐幻成了一位正值青春年华却敏感多情的绝代佳人呢? & &&她姿容美艳,倾国倾城;她妖娆妩媚,引风逗月;她敏感多情,感时伤怀;她觥筹交错,逸兴遄飞。& &&这是一朵沐浴春光、花开绚烂的牡丹,是一位沉浸在甜蜜与幸福中的如花女人。& &&五、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 &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 &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 &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 &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 & & & & &——《丑奴儿》& &&这首词据说是在李清照新婚后的第二天写出的。& &&一个盛夏的夜晚,雨水洗尽了暑热。清凉的晚风里,一位丽人刚刚弹过瑶琴,便又对着镜子描眉抹唇,上了一层薄薄的晚妆。尽管是一身淡妆素抹,却格外清丽动人:“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肌肤绰约隐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写出了一位新婚少妇的的妩媚与性感,魅力无法阻挡。尤其令人销魂的是最后一句:“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那佳人一声轻笑,轻启朱唇: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呵。这样的暗示充满了诱惑。就相当于现代人在这样情境里常常说的:“来吧,亲爱的。”& &&这首词写得十分香艳,卿卿我我的儿女情态跃然纸上。称得上是“风情无限,眩睛摇目。”“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弹琴理妆两个动作在这里似乎有着特别的意味。李清照从小就聪明伶俐,无所不通。音乐修养也是颇高,弹琴自然也是行家。而古时如果是一个人在大自然里弹琴是在舒畅怀抱,放逸豪情。在室内孤独地弹琴则是抒发孤独寂寞情怀。如果一个新婚的女子对着夫君弹琴,显然是两情相悦、以琴传心的默契。弹琴已罢,又到镜前细细理妆,则颇有些暧昧的意味,那细细描画的每一笔都透着微妙的期待。直到下一句“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才明白,这轻薄露透的打扮正传递着她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这一声对着檀郎的笑语,大概多少有些扭扭怩怩,有些不好意思,脸现绯红。此时,“枕簟凉”则是一个多少有些狎昵的意象。这里的“凉”无疑是盛夏时节炎热中的清凉意,是一种快意的凉。同时,“枕簟凉”三个字无疑透出了想与爱郎赵明诚共渡良宵的意味。& &&“檀郎”是西晋的潘岳(即潘安)。潘安姿仪秀美超群,小字为檀奴,后被人称为“檀郎”。这里的檀郎是心中情郎的代称。到了唐代,人们常以檀郎称婿。《晋书·潘岳传》说,潘檀奴年轻时常常挟弹出游,走在洛阳大道上时,倾慕他的女子围成一圈来围观,纷纷抛果子给他,一时“掷果盈车”,满载而归。“檀奴”或“檀郎”后来成了文学作品中俊美情郎的代名词。唐朝诗人罗隐《七夕》诗云:“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这里是对郎君的爱称。也有将自己称作“檀郎”的。&《》中描写自己娇妻娥皇时就这样写道:&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结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意谓“她嚼烂了红线绳,笑着向我吐了过来。”笔下娇俏活泼的小儿女情态跃然眼前,惹人喜爱。&& &词坛素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之谓,而两人在描写闺中生活方面也是颇有情趣。&& &从《漱玉词》里词作来看,李清照的诗词写作与她的生活状态几乎是同步的。每一首词就像是她的一个私人日记,字里行间将她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释放得淋漓尽致。她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收集着一个红颜女子的歌与笑、悲与忧。&& &在这首《丑奴儿》词里,这位古代红颜女子的婚姻生活,却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的仅仅只是温柔贤良,低眉顺眼。新嫁的李清照竟那样有激情、有个性,把两人世界的闺中生活挥洒得风情万种。也许会让道学家大跌眼镜。&&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她是情趣是高雅的,前面的《浣溪沙》中就有一句“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可见她在少女时代就善于弹琴。弹琴后又对着菱花铜镜薄施淡妆。也许赵明诚就在她身后相偎而立,欣赏着妻子的妆容呢。&&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绰约隐现,她身上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一个女词人敢于这样描写自己,足见她对自己容貌和魅力的自信。也许女性天生都有些自恋。但更重要的是这其中也包含了对生活的一份热忱,对自己青春容颜的珍惜。当然,还因为在她身边还有一位喜爱她的容貌、爱慕她的才华的夫君。“女为悦己者容”。正是来自一个男人的欣赏和迷恋,才是她打扮自己的动力。&&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这两句是和夫君在一起时的情热缠绵。最后一句中的“枕簟凉”是夏日里一种快意的清凉,同时也是对夫君的暗示和诱惑。这里的“枕簟凉”是夏日里难忘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亲密狎昵的意象。一霎时,软玉温香,浓情蜜意,尽在那枕簟之上,唇齿之间。&& &你看,李清照多么大胆,将闺中的夫妻生活写得摇曳多姿!&& &在我们的印象里,宋朝是个礼教森严、道学气息浓厚的时代。程朱理学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开始慢慢在民间确立。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李清照率真自由的个性彰显得格外突出。&& &一位美女教授杨雨就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又有才,但也好酒、好色、好打马(麻将的前身)。其实,她说得倒也有理有据,只是太夸大了。一位四川作家刘小川也认为李清照“情浓”、“欲烈”,也是举了李清照的若干词作为例。其实,我们细品一下《漱玉词》,会发现李清照只不过是性情中人,本质上还是一位知书达礼的淑女。&& &其实在当时就有不少词评家们对她颇有微辞。如与李清照同时的王灼在《碧溪漫志》中说道:“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即使在同样的才女群中,李清照的个性与才华也是很突出、很夺人眼球的。&& &那么,何以致之?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这与自幼在宽容自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有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一位颇有才名的文人。而且是当时文坛领袖苏轼门下的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先后两位母亲王氏都系出名门,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清人陈景云曾将李格非、李清照父女,比做蔡邕、蔡文姬父女二人。他说:“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缪钺先生也称赞:“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闺秀李清照学识才华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她有着不同凡俗的个性。这一点,我想更多地与她父亲有关。&&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为人耿介,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著述颇丰,因战乱多散佚。有《洛阳名园记》传世,详细描绘西京洛阳的十九处名园,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文以小见大,由近及运,纵论天下兴衰。北宋末年,名公巨卿在汴梁、洛阳辟豪园无数。李格非指出:,“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矣。”后来金人入侵,洛阳所有的名园烧成焦土,应验了李格非的预言。南宋士子每诵《洛阳名园记》,无不涕泗纵横。&& &李格非以散文受知于当时文坛领袖苏轼,时称“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深受苏东坡名士气质的影响。苏东坡是个随遇而安,心性洒脱,不拘一格的人。文风也是浪漫奔放,不拘成俗。更重要的是,苏东坡在思想上崇尚真性情,推重个性人格的自由,反对压抑人的天性。李格非当然也是耳濡目染,心境开阔。据说,李格非很是追慕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和陶渊明。而刘伶是著名的“酒神”,曾著有《酒德颂》,大受李格非赞赏。李格非称赏其文“字字如肺腑出”。其为人性情可见一斑。&& &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就是给予儿女们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身心自由成长,天性没有压抑和扭曲。特别是,当李格非得知女儿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没有囿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而是任其自由发展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可谓是一位深具爱心的“慈父”。&& &所以,李清照能快活地荡秋千;能喝酒,“沉醉不知归路”;能“诗情如夜鹊,三绕不能安”,能够与父执辈的文人们诗词唱和。到了成年后,李清照自然就显得与众不同。&& &在其他女性都羞于启齿的家庭夫妻生活上,李清照也是率性而为,敢于向夫君主动地进行爱的诱惑和暗示:“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可见,即使在夫妻生活上,李清照也是主动的一方。更令人称奇的是,李清照还敢把这些场景和感受形诸于笔墨,写得一派活色生香。只因为她写出了真性情,活出真自我。&& &在这一点上,李清照更像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她在词作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气质和个性,更像今天那些活出了真我的时尚女性。&& &卢照邻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新婚少妇李清照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一朵花在该开放的时候开放了。甜美的爱情在该来的时候就来了。&& &正如梁衡先生《乱世的美神》中所说,她的爱情不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那么多惊险跌宕的情节。命运只是让幸福在该来的时候都来了,让这个宋朝女子在青春年华里尽情绽放着激情与快乐。&& &其实,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情感生活中,除了夫妻间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恩爱与缠绵,还有一层当时平常人家夫妻所未必具有的情感基础:两人还有着共同的情趣爱好。无论是读书论文,还是作诗填词;无论是金石刻录,还是鉴赏品味文物字画,两人都如痴如醉,让人羡煞鸳鸯。&& &据李清照晚年所写《〈金石录〉后序》回忆,每到初一、十五,夫妻俩就去当铺典当衣物,换来五六百钱,然后一起去汴梁有名的大相国寺逛文物市场。这里汇聚了不少古今名人的金石碑刻字画。赵明诚夫妻二人拿着典当来的钱,在这里精心选购。回家后认真把玩、欣赏、考辨。两人沉迷其中,其乐融融。这情景像不象两个大孩子一起玩“过家家”?&& &又记:“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崇宁年间的一天,有人拿来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的一幅《牡丹图》,向夫妻俩兜售,要价二十万。对于赵明诚这样每月仅一万多钱俸禄的七八品小官而言,二十万钱是个不小的数字。夫妻俩将这幅画留置在家中欣赏了两个晚上,万般不舍,可最终还是无奈地归还给卖主。为这件事情,两人在家相对感叹了数日。&& &李清照记忆里还有一桩近乎游戏的雅事就是“赌书泼茶”。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回忆:“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李清照的天赋是很高的,这表现在她的记忆力惊人。所以,她特别喜欢与丈夫猜典饮茶。每次饭后,两人都到屋里一起烹茶,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谁先喝。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茶香四溢。读书本已是雅事,二人更用“赌书”增添生活情趣,即使不慎将茶泼了,仍然兴致不减,余下满身清香,可以见这夫妇之间的恩爱美满和高雅情趣。&& &这段雅事嘉话为后世文人所神往。清代诗人陈文述《题〈漱玉词〉》中就不无羡慕地吟咏道:“桐荫闲话芝芙梦,第一消魂是斗茶”。清朝天才词人写下了一首《浣溪沙》以纪念自己深爱的亡妻卢氏:& & & &&谁念西风独自凉,& & & &&萧萧黄叶闭疏窗。& & & &&沉思往事立残阳。& & & &&被酒莫惊春睡重,& & & &&赌书消得泼茶香。& &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中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显然是有感于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伉俪情深。& &&李清照与赵明诚既是恩爱的夫妻,也是心心相通的知己,是志趣相投的亲密朋友。哪怕在生活比较拮据的那些日子,他们两人以诗佐酒、把玩金石,“夫妇擅朋友之胜”,生活得好似“葛天氏之民”,单纯而快乐。葛天氏是上古部落传说中的酋长,相传是发明以葛织布的人。他治下的部落百姓生活淳朴而自在。这里,李清照比喻夫妻淡泊却脱俗的生活状态。& &&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夫复何求?& &&很多年以后,李清照接连遭遇了国破流离、丧夫离异、孤苦漂泊等人世沧桑与悲苦,回忆起这段韶华时光,仍然是那么眷恋,那么一往情深:“甘心老是乡矣!”& &&六、云中谁寄锦书来:心灵在寂寞中美丽,在离别中成长& &&在我们以往的阅读经验中,一些相当出色的男性诗人、词人也写过这类闺怨题材的作品,如李白、李商隐、温庭筠等。特别是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人,很多都是“男子作闺音”的高手。但他们大多是从男性角度来感受、想象和猜度女性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仔细品来,多有一种类似赏花的态度,有欣赏,有同情,有怜惜,有赞美。但总是一种他者的视角,有一种莫名的疏离感,其中还有性别角色造成的微妙心理差异。& &&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词作却完全是从现实中自我的真实感受出发,从最直接的人生体验出发的。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寂寞和忧愁,可能是无可名状的,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无奈。一旦拿起笔来,她们内心的感受却化作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化作了富有美感的画面。那种深深的情感体验隐藏在那些形象后面。而这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无一不具有女性审美的特质:阴柔,温婉,缠绵,伤感,梦幻……& &&在所有红颜词人中,李清照的词显得格外亮眼。在《漱玉词》中,像《一剪梅》这样书写离愁别恨的的清婉柔美之作有很多。李清照的语言风格在这类词作中表现得相当充分,写得格外唯美精致,也写得格外深婉动人。& &&王灼《碧鸡漫志》云:“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所以,读清照的词,如品和田玉,如赏青花瓷,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 &&记得年少时读《漱玉词》,词中那种女性化的、优美、阴柔而精致的幽怨和忧伤,曾经深深地吸引着我。那是一个对男孩子来说完全陌生却又很有魅力的女性情感世界。& &&总以为,像李清照这样如水做的美丽而柔弱的女子是值得男人去呵护和爱惜的;总以为这样暗香盈袖、风中伫立的女子目光里,注定有作为男人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东西。这样的红颜女子永远是一道遥远而神秘的风景。& &&于是我隔着千年的时光,隔着美丽玲珑的文字,屏住了呼吸,远远地注视着她。& &&感觉中那是一个水做的妖,一个舞蹈着的精灵,那阴柔而美丽的文字便是她所施的魔法。让人沉迷,让人溺惑。& &&那是海妖的歌声,我就是那被歌声迷惑而沉入深深海底的水手。&& &&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 & &&&——《醉花阴》& &&读过这首词,心头总缠绕着一种莫明的伤感,内心深处会出现一幅悠远淡雅的画面:薄雾轻烟里,东篱菊花间,似乎隐隐有一位瘦比黄花、满眸愁意的红颜女子身影在晃动。& &&她素心无尘,她爱意徊徨,她的裙幅在菊花间轻轻拂动,她的袖间萦绕着缕缕不绝的菊花香。&&&&&& & & && &她就是李清照,她就是那位在时光流水中落花一样飘零的古代红颜女子。& &&一种怜意悄然萌动:秋风里的你,冷吗?& &&“薄雾浓云愁永昼”,那是重阳节一个怎样的阴霭天气!她斜斜地靠在床榻上,静静地看那金兽铜香炉里的一柱青烟袅袅,幽香阵阵,好一阵神思恍惚。那丝丝缕缕的青烟袅袅轻舞,弥散在空气里。这屋子里的空气中,却独缺了另一个人的味道,一个年轻男人身上的、她十分熟悉的亲切味道。& &&这孤独的日子总是如这一炉香雾般袅袅逝去,了无痕迹。& &&轻纱帐里,她玉枕独寝,难以入眠。半夜的秋凉透入帐中、枕上,更让她怀念夫妇团聚时的温馨与亲密,幻觉中如同隔世。“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重阳节里,却让她独守空闺,与寂寞为伴,这怎样一种难耐的孤独!&&& &&重阳的菊花开得极盛极美,满地黄花堆积。那个女子“东篱把酒”,指尖轻轻拈起一枝菊花,饮酒赏菊直到黄昏时分,染得花香盈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远方的人此时也在经受相思之苦吧?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掀起了帘子,她感到一阵扑面而来的寒意,更感到风中的自己是如此无助、如此瘦弱。看着那纤秀婀娜的菊花,再看看益发消瘦的自己,顿生人比菊瘦、命不如花的感叹。&& &从“照花前后镜”的自恋,到“人比黄花瘦”的自怜,女人的全部快乐与幸福都来自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是他,是他,都是他,让她欢喜让她忧。这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醉眼朦胧中,她愈发思念天水相隔的丈夫。于是一阕《醉花阴》寄往千里之外的夫君赵明诚。& &&也许是这些文字写得太美妙了,竟惹得做丈夫的起了比试之心,于是三夜未合眼,奋笔作词数十阕,然而终未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据元代文人伊世珍《琅嬛记》中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 &&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一笔绘出凄清寂寥、深秋怀人的境界,一个“瘦”字让心中浓浓的相思愁意毕现无遗,真是让人读之黯然销魂。对于这这首词,王闿运在《湘绮楼词选》中称其最后一句:“此语若非出女子自写照,则无意致。”正因为这是李清照的自我写照,而不是“男子作闺声式”的造作之语,所以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格外真实动人。& &&重阳佳节,日渐憔悴的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黄花,泪眼问花花不语,此情何寄?我想,性情宽厚的赵明诚收到这首词,除了惊艳于爱妻的文字,想来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哪怕就如上面故事中所说的,赵明诚五十阕竟不敌清照的三句,但洋溢在他心头的仍然是一份温暖的爱意,一份对妻子冰雪般聪颖和才华的钦佩,一份对日形消瘦、憔悴的娇妻的怜爱、疼惜。也许,还有一份对拥有如此才华的女子为妻的小小自得。&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当他每每再看到秋风中枝头摇曳的菊花,心头大概总会晃动着那个在花间、在风中宛转徘徊的柔美身影。& &&在茫茫人海里,这个世界上,能总有一个人为你牵挂,为你思念,那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浪漫。& &&七、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 &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 &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 &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 &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 &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 &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 & & &&——《念奴娇》& &&这是临近寒食节的暮春阴雨天气,一场漫长而阴沉的雨季。& &&庭院里冷冷清清,空空落落,一连几日的斜风细雨使人感到格外寒冷。那位凭窗眺望已久的女子只好将所有的门窗都紧闭起来。& &&正是临近寒食时分,外面的世界春意渐浓。那一树葱茏的绿柳惹人神思恍惚,心生宠意;那纷纷绽放的繁花远远看去娇媚可爱。春意如此美好,天公却不作美。阴雨绵绵,雾霭沉沉,颇是令人烦恼。& &&“宠柳娇花”堪与易安名句“绿肥红瘦”相媲美,字少而意深,足见锤炼功夫。春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犹得天宠人怜。柳阴花下留连玩赏,于是花与柳便也如同那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奈何临近寒食清明时的多雨季节,娇花弱柳也受风雨摧残。外出游赏不成,只好深闭重门。&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险韵诗”是以怪僻难押的字做韵脚写成的诗,意谓无聊中做起了高难度的诗。“扶头酒”是容易令人扶头而醉的烈性酒。闲极无聊,情意难寄,只好借赋诗饮酒来消遣。“别是闲滋味”,诗成酒醒,仍是心头怅然若失,闲愁种种不是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远行鸿雁已经过尽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再也无法寄托。“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连日阴霾,春寒料峭,词人楼头深坐,慵倚玉阑,帘垂四面,情怀甚是落寞。“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锦被凉了,香燃尽了,梦也醒了,她不得不起来了。&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流”字形容晨露之浓,“引”字是生长的意思,表现出一种蓬勃的生机和力量,词境为之一变,顿时显得清新疏朗。晨起时,李清照开帘打量了一下庭院中的景色:只见花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梧桐树上新芽绽放,让人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的搏动,多美好的春之晨呵!这盎然的春意吸引了词人,她内心喜悦不尽,顿生游春之意。“日高烟敛,却看今日晴未。”朝阳渐渐升起来,烟雾也散去了,天气到底会不会放晴呢?&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这句话原出自《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那段“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也许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大景观,只是一个序幕初启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着阳光闪烁的露水,只是露水妆点下的桐树初初抽了芽,遂使得人也变得纯洁灵明起来。李清照大约也被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奴娇》里竟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句子全搬过去了。一颗露珠,从六朝闪到北宋,一叶新桐,在安静的扉页里晶薄透亮。& &&这首词选本题作“春情”或“春日闺情”。抒发闺中情思,风格清新雅致,词中女子的心情意绪随着天气和景色变化而起伏变化,一层一转,一转一深,融情入景,浑然天成。虽然处处言愁,极写一位独居少妇的娇嗔慵懒,却于闲愁中透出几分妩媚,表现出她惹人怜爱的率真性情。& & & &&髻子伤春慵更梳,& && & &晚风庭院落梅初。& & & &&淡云来往月疏疏。& & & &&玉鸭熏炉闲瑞脑,& && & &朱樱斗帐掩流苏。& && & &通犀还解避寒无?&& & & & & &——《浣溪沙》& &&这是一首深闺女子伤春情态的小调,词句间处处能触摸到一颗孤独寂寞的心,也能在字句中发现词人的玲珑巧思。&&&&&& & & & &闺中女子因春日景象的伤感情绪,懒得去精心打扮梳理发髻,晚风起时,刚刚吹落庭院里落下已残的梅花。淡淡的云彩在天空轻盈地飘来荡去,月牙儿也顿时显得高远、朦胧。洒在地面上的月光也因云来云往而变幻不定,时明时暗。& &&在深深庭院里,晚风料峭,梅残花落,境极凄凉,一种伤春情绪在庭院里弥漫。“淡云来往月疏疏”一句被清人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誉为“清丽之句”。词笔由孤寂庭院引向远方。那女子仰望天空,只见月亮从云缝中时出时没,洒下稀疏的月色。“来往”二字状云气之飘浮,真切如生。“疏疏”二字为叠字,富于音韵之美,用以表现云缝中忽隐忽显的朦胧月光,恰到好处。& &&那女子在庭院中望云观月,独立多时,感到愁绪难遣,寒意料峭。于是又回到房中。而眼中所见仍是一片孤寂景象:镶玉的鸭形熏炉里闲着燃尽的香料瑞脑,朱红樱饰的斗形纱帐中装饰五色纷披的丝穗,那美丽的流苏不时轻轻飘动。女子独自卧在斗帐之中,感到了一阵料峭的春寒。正如《醉花阴·重阳》中所描述的:“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的是重阳节前后的秋寒,这里写的是梅花初落的春寒。看着挂在床头的犀制饰物,她不禁想到这通犀到底还能不能生出暖意,避冷驱寒呢?& &&在这首词里,“髻子伤春慵更梳“中的一个“慵”字,写出了女子空虚惆怅的心绪;“玉鸭熏炉闲瑞脑“中的一个“闲”字,写出了深闺里寂寥冷清的氛围。& &&词最后的结句“通犀还解辟寒无”,辞意极为婉转,怨而不怒,优雅含蓄。“通犀”即通天犀,是一种名贵的犀牛角,远方列为贡品。据《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说,“开元二年冬,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然有暖气袭人,名曰辟寒犀。”此处应是指一种犀角制成的饰物或犀梳。& &&事实上,这女子望着这“通犀”饰物,想起了传说中它所具有的避寒之功用,又想到刚才在庭院里看到风冷梅落所感到的料峭寒意;看到深闺里香冷室静,纱帐虚掩,内心因孤寂而生的丝丝寒意,不禁有问:“通犀还解避寒无?”& &&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有谁能温暖我内心的寒意?有谁能消除我心头的寂寞?& &&也许,这位书香女子慧心深悟,由“通犀”两字想起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哦,原来真正能驱除她身心寒意的,并非这传说中的辟寒之犀,而是与她心有灵犀、两情相悦的那位远行在外的良人。由“辟寒”想到“通犀”,由“通犀”想到“心有灵犀”,由“心有灵犀”而感到周身洋溢着爱的温情暖意,这正是此词的一处妙笔。&&& &&八、自是花中第一流:生命中陪伴她的那些花儿& &&有人说,女人的一生只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有人说,女人的一生,不过是天空里那一场绚烂绽放后终归于寂寞的烟花。& &&在《漱玉词》中,处处有花的姿容,花的芬芳,花的魂魄。有牡丹、海棠、菊花、桂花、荷花等等。但她最爱的是梅花,赏梅的词作也最多。对李清照来说,那些陪伴着她走过青春和人生的花儿,其实是她自己生命的影子。在她似水流年的一生时光里,这些花儿曾经让她欢喜让她忧。她在那些缤纷绚烂的花光绿影里,看见了自己在时光深处留下的长长身影。& &&其实,在遥远的宋朝,她是一枝与众不同的花。花开的时候是一首世间最美丽的词,花落的时候是走向时光深处的一抹云。&& & &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 &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 &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 &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 & & & &&——《渔家傲》& &&雪天里凌寒开放的红梅,是李清照一生的最爱。而对梅花和明月独酌清赏,却是何等的心灵沉醉和享受!& &&那白的雪,红的梅,金樽中独斟一杯清寒的月色。何其奇幻美妙的境界!& &&李清照一生钟爱梅花。她写梅花的词也最多,时间跨度从少女时代到终老之年,爱梅之情长达一生。对梅花最初的迷恋,似乎是从少女时代这首格调明朗、清新的《渔家傲》开始的:& &&正当严冬,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凌寒盛开。覆盖着白雪的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出梅花的高洁绝尘。她那香气馥郁的面庞,半露半隐,柔美而又娇丽。就像美人刚刚出浴,着一身新妆,洗尽铅华,玉洁冰清。&&& & & & &大自然可能对梅花情有独钟,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傲然吐蕊,暗香浮动,愈发显示出冰清玉洁的秉性气质。既然连化育万物的造物者都格外宠爱,就让我们把金樽倒满美酒,趁着浓浓酒兴,一同来观赏这月下初放的梅花吧。不要怕醉了,要知道那百花之中谁能与这梅花相比呢?& &&这首咏梅词风格清丽,气度不凡,极具少女李清照卓然独立、甚至有些孤高不群的个性气质。& &&有道是:“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在风雪中绽放,最早向世界告知了春天的到来,所以又称“东风第一枝”。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凌寒吐艳的梅花又是一个有生命、有呼吸、冰清玉洁、超群绝俗的美人。“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她含苞欲放,似开未开,“香脸半开”即“犹抱琵琶半遮面”,有如美人出浴初着新妆,娇美极妍。历史上,梅花与美人很早就结缘了。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花形,拂之不去,遂号“梅花妆”,宫女竞相仿效,成为一种时尚样式。晚唐诗人韦庄就将美人比做梅花:“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何其美艳高洁!“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也多被人们象征那些品格高洁出众的君子名士。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皎洁,玲珑可喜。& &&历史上爱梅之人确是不少。如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处士林逋林和靖先生就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隐居杭州,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有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下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极是传神。明代高启《梅花诗》也有云:“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梅花有着仙风道骨,来到人间只栖居在大雪铺满的深山里。只有到那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见到它清秀动人的姿容。可见“高士”、“美人”都指梅花,月下梅花之状又何其高洁绝尘!&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绿蚁,酒上浮起的蚁状绿色泡沫,代指酒。白居易《问刘十九》中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之诗句。《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心境明净清朗,邀来了诗朋酒侣: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怕醉了。只为这梅花是百花不可比拟的花中绝色。& &&看吧,银妆素裹的冰雪大地,皎洁朦胧的月光,手中酒樽里那淡绿的酒,暗香袭人的梅花,还有冰雪聪明、至情至性的妙龄少女,真是如梦如幻的世界,让人为之不禁沉醉!&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华绝世,声名远播,对生活充满了热烈的憧憬和向往,笔下的文字充满了青春生命热烈奔放的活力。此时,她笔下的雪中梅花美丽、高洁、孤傲,超然于群芳之上,隐然就是她那孤高个性的自我写照。& &&李清照,也许是上天派到人间的梅花之神,化作红颜女儿身来经历她的红尘劫。& & &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 &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 &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 & & &——《鹧鸪天》& &&这是远避尘嚣,开放在山林之间的桂花。& &&远远的,隔着一张薄薄的书页,我仿佛闻到千年前传来淡淡的八月桂花香。& &&那是开在八月金秋的桂花。李清照轻轻掐下一枝作案头清供,满室便漾开了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清甜的清香。& &&她沐浴在那清香之中,心思也渐渐沉淀:& &&这桂花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情怀淡泊。即使远在深山,那浓郁的芳香却常飘人间。对她而言,何须要深红浅绿的艳丽色彩取悦于人呢?那份清雅的馨香,那淡泊的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购买呼死你代名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