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U2=R1/R2和I1/I2=R2/R1,串联的分压和并联分流这个公式R1//R2什么意思6,请详细解答!

大家都在搜
两电阻R1与R2的比值是1:3串联电压为U的电路中电功率P&再并联在一路中电功率P1&P与P1的比是
lrxq1p9的答复: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 I=I1=U1R1=3.6V18&O=0.2A,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源的电压: U=I(R1+R2)=0.2A&(18&O+9&O)=5.4V. 故选C.。&br/&&br/& ∵I=UR,∴电阻电压之比U1U2=IR1IR2=31; 功率之比P1P2=I2R1I2R2=31; 相等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之比W1W2=I2R1tI2R2t=31; (2)并联电路两端电压U相等,两电阻电压之比为1:1; 电功率之比P1P2=U2R1U2R2=R2R1=13, 相等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之比W1W2=P1tP2t=13; 故答案为:3:1;3:1;3:1;1:1;1:3;1:3.。&p&设:电源电压为 E&/p& &p&根据条件4可知 ,I/I2=5/1 &/p& &p&∴I=5I2 &/p& &p&∵I=I1+I2&/p& &p&∴I1=4I2&/p& &p&∵I1=E/R1 I2=E/R2&/p& &p&∴R1/R2=I2/I1=1/4&&①&/p&&p&根据条件2 ,可知 Pm=E²/R1&/p& &p&根据条件3 ,可以设此时R1的电压为 U1 功率为P1&/p& &p&则:P1=U1²/R1=Pm/9=E²/9R1&/p& &p&∴9U1²/R1=E²/R1&/p& &p&∴U1=E/3&/p& &p&根据条件3 ,可知 E=U3+U1=8+E/3&/p& &p&解得:E=12V&/p&&p&∵U1+U3=E U1=E/3=R1I'&/p& &p&∴U3=2E/3=R3I'&/p& &p&∴R3=2R1&/p& &p&又∵①可知R2=4R1&/p& &p&∴R2=2R3=4R1&/p& &p&∴条件1中的情况是由 R2 R3 串联而成&/p& &p&∴E/(R2+R3)=I&/p& &p& 12=0.2(R2+R3)&/p& &p& 60=4R1+2R1&/p& &p&∴R1=10&O&/p&。用戴维宁定理求解&例1:电路如图,已知E1= 40V,E2= 20V,R1= R2= 4欧,R3=13 欧,试
用戴维宁定理求解&例1:电路如图,已知E1= 40V,E2= 20V,R1= R2= 4欧,R3=13 欧,试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 I3.有源二端网络:(1)& 断开待求支路求等效电源的电动势 E怎么求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动势.
再问: 恩恩,谢谢你,有点懂了,但是等效图中回路电流方向为什么是逆时针的?第一个图中的电流方向不用看吗? 再答: 亲,我懂你的意思了,我给你依次解答(1)第二个图是利用戴维宁定理求等效电动势,相当于和第一个图分离出来了,不能混淆“就觉得I1去哪了?I2去哪了?”此时相当于分离出来了,目的是求等效电动势,构成了一个新的电路图,相当于一个解题步骤(2)要记着第二个图不是戴维宁定理的等效电路图,而是为了求E画的电路图,也就是为了求U0这里面箭头的方向是自己设定的,给你再次举例,咱们把箭头方向设置成顺时针,此时列的方程是-E1+IR1+IR2+E2=0,此时电流I=2.5A,方向就是前面的顺时针,若此时求出来是负的,则证明与咱们设置的相反,求出电流支路电流,要求Uo就容易了,千万要记着,此时ab断开,电流没通过也就是0,但电压存在的,要摒弃原来的思想----(ab断开,电流为0,电压也为0),嗯,此时求得U0你不懂得话还可以再问,这些问题比较复杂,我给你文字解释起来有限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用戴维宁定理求解&例1:电路如图,已知E1= 40V,E2= 20V,R1= R2= 4欧,R3=13 欧,试》相关的作业问题
1、当开关S断开时,I=0,U=0;2,当开关S闭合后,E1产生的电流:R=R1+R4+1/(1/R2+1/R3)=44/5Ω,I1=E1/R=15/11A,E2产生的电流:R‘=R2+1/[(1/R1+R4)+1/R3]=11/3Ω,I2=E2/R'=12/11A,两个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叠加后得:I=I1-I2=15
方法:叠加定理1、当E1 单独作用时,让E2短路.则有R2与R3并联,并联电阻为1Ω此时R3两端电压为U1=1/(1+2) *E1=8/3V 2、当E2单独作用时,让E1短路.则有R3和R1并联,并联电阻为1Ω此时R3两端电压为U2=1/(1+2) *E2=4/3V所以当E1和E2同时作用时,R3两端电压为 U=U1+
如图:电流方向如图&那么有& I1+I2=I3I3+I4=I5&即&&& (V1-E1)/R1+V1/R2=(V2-V1)/R3(V2-V1)/R3+V2/R4=(16-V2)/R5&解出V1=59/15V2=859/90&I3=(V2-V
计算错了是i2&=&(15-2i2-2i2+3)/2 再问: 呃,难道我真计算错方程了,晕死,按您的指点,我一算确实I2=3 ~~~ 再答: 以后多注意点,不要再犯这种计算错误了就行了再问: 多谢您的指点。
E1单独 I3=4/3 UAB=-8/3E2单独 I3=1 UAB=-2叠加 I3=7/3 UAB=-8/3-2功率=(7/3)平方*2 再问: 可以详细点吗? 再答: E1单独作用:I3‘=(8/3)*0.5=4/3 UAB'=-(4/3)*2=-8/3 E2单独作用:I3''=(6/3)*0.5=1 UAB''=-
VC是(+E1),VB是(-E2),UBC就是(VB-VC),R1 R2将VC VB分压,用电阻分压公式:(VC - VA) / R1 = (VA - VB) / R2,就能解出VA来. 再问: 这个公式我不会算,你帮我用标题的已知条件解答一下好吗? 再答: 这还不会算……?我就直白了说,您这可也够懒的,懒到家了。四则
E1单独作用时R1的电流Ⅰ1=U1/(R1+R2//R3)=122/5.67=21.52A,方向向下,电阻R3的电流Ⅰ3=(U1-Ⅰ1R1)/R3=3.59A,方向向上,R2的电流Ⅰ2=Ⅰ1-Ⅰ3=17.93,方向向上.E2单独作用时R2的电流Ⅰ2‘=U2/(R2+R1//R3)=126/4.86=25.93A,方向向
E1 - I1 * R1 - I2 * R2 - E2 = 0E3 - I2 * R2 - E2 - I3 * R3 = 0I2 = I1 + I3&解出方程即可. 再问: ?????再问: ?????Dz???? 再答: ???????鷳???????????
一个电源与单一负载,内阻R0,负载Rl,电压U,=>电流I=U/(R0+Rl),负载功率P=Rl*I*I=U*U*Rl/[(R0+Rl)*(R0+Rl)],要使P最大,求极点,求导得P’=U*U*(Rl*Rl-R0*R0)/(R0+Rl)^4,令P’=0,得到Rl=R0,即Rl=R0时P最大.
右边电流源等效电压源Usi=Is*R3=1*1=1V 串电阻R3=1Ω电流I=(Us-Usi)÷(R1+R2/2+R3+R4/2)=(5-1)÷(1+1+1+1.5)=0.89AUab=I×R3+Usi=0.89×1+1=1.89V
将此图变化画一下,即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3个电阻是并联的.如果Us=10V,R1=R2=R3=10欧姆,则Is=2A是不对的,应该是1A,(愿图的Is电流方向画反了.)并且各电阻的电流都是1A.所求I是流过电阻2与3之和,所以I=2A.下面用戴维宁定理求题电路中电流I.为求电流&I&,应该断开图中
直流电路中,稳定状态下,电容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也就可看成一个理想的电压表.当S闭合时,电流流过R1和R2,且R1和R2是串联,C1跟R2并联,相当于测R2两端的电压,即C1两端的电压等于R2两端的电压U2,同理,C2两端的电压等于R1两端的电压U1.当S断开后,整个电路是断路,R1,R2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C1,C
(-Ucc-V be)/{Rb+(1+B(贝塔...))Re}=IbB(贝塔...)iB = ic 约等于Iero = rcri = rbe + (1 + B(贝塔...))RL//Re直接心算的,可能有点小问题,小信号模型区书上找吧,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例子就是这个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U:U′=2:1,∴II′=21,∵电阻R4消耗的电功率为P,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18P,∴(I′)2R3I2R4=18,即R3=12R4,∵电源的电压不变,2R1=R2,∴U=I(R1+R4)=I′(R1+R2+R
D电键S断开时,C1通过R2充电,C2通过R1充电,充电结束后,R1、R2中没有电流,C1和C2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电键S接通时,由于R1、R2串联接在电源上,其电压都小于电源的电动势,又C1的电压等于R1的电压,C2的电压等于R2的电压,根据Q=CU,U减小,所以C1和C2的电量都变少. 再问: 电键S断开时
ui-3&-0.6&V时,二极管导通ui&2.4&V时,二极管导通,uo2被钳位在2.4Vui&2.4V时,二极管截止,uo2波形与输入波形相同.因此,输出波形是2.4V以下被削平的正弦波(红色).
这是典型的串联分压式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具体计算书上有很详细的步骤.这里问计算太麻烦了.把思路简单告诉你吧.用电阻分压公式计算出VB,然后计算IE=(VB-Ube)/Re,IB=IE/(1+β),IC=β*IB≈IE,Uce≈Ucc-IE*(Rc+Re),放大倍数用H参数等效画出交流通路来,则Ku=β(Rc//RL)/
(1)开关处于常态应该是在保温状态,加热时应该改变开关状态.(2)R2如果没有图是没法回答的已知电路如图,IS=7A,US=35V,R1=1,R2=2,R3=3,R4=4,分别用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
已知电路如图,IS=7A,US=35V,R1=1,R2=2,R3=3,R4=4,分别用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如题
名师点评:
度大娘TA0019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已知电路如图,IS=7A,US=35V,R1=1,R2=2,R3=3,R4=4,分别用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相关的作业问题
你补充的很重要:中间那条线不是没有用正好是这条线改变了电流.由于这条导线使电流在经过r 1、r 2后的电流都同样收到r 3、r 4的阻碍所以正确的:r 1、r 2并联r3、r4并联最后这两个电路串联.如果还不明白你可以讲那条线两端的节点往这条线的中间移动因为节点的移动不影响电阻以及电流的改变.
摘掉R4,左边电路R1、R3电流I13=E1/(R1+R3)=8/(2+2)=2A,朝下右边电路R2电流=Is=3A,朝上等效电动势E=R3I13-E2+R2Is=2x2-5+5x3=14V等效内阻Rs=R1//R3+R5+R2=2//2+14+5=20欧I=E/(Rs+R4)=14V/(20+8)=0.5A
用戴维宁定理吧:从R3向左看去,等效电阻为R0=R1//R2=6/7等效电源为Uoc=(E1+E2)*R2/(R1+R2)-E2=3V所以I3=Uoc/(R0+R3)=3/(6/7+2)=1.05AU3=I3*R3=2.1VI2=(U3+E2)/R2=3.6AI1=I2+I3=4.65A验证一下:E1-I1*R1=30
1)先求AB开路电压&Uab&(戴维南等效电压):Uab&=&UA&-UB因为&Ur1&+&Ur3&=&Ur2&+Ur4&=&Us故&R3的电压&Ur3&=&n
可以设R1R3左边那个点是c所以,R1两端电压=φa-φcR3两端电压=φb-φc而电容器两端电压=|φa-φb|所以,电容器两端电压就是R1,R3两端电压之差.
这个图等效为R3,R4并联,然后串联R2,R1,然后再与R5并联,电压表测得是R2+R3的电压,电流表测的是I4+I5的电流R1,R2,R3,R4的等效电阻=R1+R2+R3||R4=8欧 (||为并联)所以U2=24/8*R2=12VU3=U-U2-U1=24-12-6=6V所以电压表示数=U3+U2=18VI5=2
1、只看电源E时:R3+R4=20Ω,R2∥(R3+R4)=20/2=10Ω,I1=30/(5+10)=2A,I2=(30-2×5)/20=1A,I3=I4=(30-2×5)/20=1A.2、只看电源Is时:R1∥R2=4Ω,R1∥R2+R3=12Ω,(R1∥R2+R3)∥R4=12/2=6Ω,I4=6/12=0.5A
因为 r1 和r2 串 又和r3 r4 并 r1+r2 =18v 他们是串 电流相等 i1 =i2v1 除以 r1 等于 v2 除以 r2 u1 等于 6v u2 =12v 在求出电流 i1 等于 6除以2 得 3 i2 等于 12除以 12 除以4 得3 一样的 这是必须的
该图中R2下方的竖线是没有的.就是R2与XL串联,RL串联电路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为arctanXL/R2=45度
I3=3A,中间节点电势90VI1压降30VR1=30欧姆
∵AB⊥CD,∴∠1+∠2=90°,又∵∠2=4∠1,解得∠1=18°,∠2=72°,∴∠3=18°(对顶角相等),∠BOE=180°-∠3=162°.
(1)根据平移的方法:Y-3=3(X-1)^2,(2)把函数改写成这样的一个例子:y-√2=2(X+3)^2要得出Y=ax^2,先把原函数向右平移3个位置,再把函数向上移√2单位就可以得到了.
∵M是AC的中点,AC=6∴AM=CM=AC/2=6/2=3∵N是BC的中点,BC=4∴CN=BN=BC/2=4/2=2∴MN=CM+CN=3+2=5(cm)2、是AC+BC=a吗?∵M是AC的中点∴AM=CM=AC/2∵N是BC的中点∴CN=BN=BC/2∴MN=CM+CN=AC/2+BC/2=(AC+BC)/2=a
∵AB∥EF,∴∠B=∠BEF,∵EF∥CD,∴∠D=∠DEF.∵∠BED=∠BEF+∠DEF,∴∠BED=∠B+∠D.∵∠B+∠BED+∠D=192°,∴2∠B+2∠D=192°∴∠B+∠D=192°,∵∠B-∠D=24°,∴∠B=60°,∴∠BEF=∠B=60°.∵EG平分∠BEF∴∠GEF=∠GEB=30°,即∠
R1=4Ω,U1=IR1=0.3*4=1.2VU2/U3=R2/R3=2/10U2+U3=1.2U2=0.2V U3=1.0V(V1读数1.0V)I2=I3=U23/(R2+R3)=1.2/12=0.1AIukn =0.1+0.3=0.4AU4=I总*R4=0.4*6=2.4VU外=U1+U4=1.2+2.4=3.6V
连接OC∵CO⊥AB ∴∠AEC=90°∵∠ACD=30° AE=2cm∴CE=2倍根号3∵AB⊥CD∴DE=2倍根号3设半径为X,则OE=X-2在RT△CEO中由勾股定理得:(x-2)+(2倍根号3)=x,解得x=4∴AB=8 ∴BE=8-2=6在RT△BED中:由勾股定理得:BD=4倍根号3 再问: CO哪里垂直A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将A(-2,-3),B(1,3)代入得:-2k+b=-3k+b=3,解得:k=2,b=1,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1.
1、Us1单独作用时,电流I1=-Us1÷﹙R1//R2+R3//R4﹚=﹣1.2÷﹛4×8÷﹙4+8﹚+6×12÷﹙6+12﹚﹜=﹣1.2÷﹙2.67+4﹚=﹣0.18A2、Us2单独作用时,电流Is2=Us2÷﹙R2//R4+R1//R3﹚=3÷﹛8×12÷﹙8+12﹚+4×6÷﹙4+6﹚﹜=3÷﹙4.8+2.4﹚
设所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则有-3a=2k,-6=ka===>2/(-3a)=a/(-6)====>a=2(-2舍去)所以k=-6/2=-3所以解析式为y=-3x看我的正解啦!所谓正比例函数就是y/x=k(k为常数)也就是y=kx啦那它过上面的两个点,就是这两个点的坐标带进去满足函数的要求,也就是带进去等号是成(1)两只电容器C1=15uF,耐压50V,C2=10uF,耐压30V,若将其并联后接到20V的电压上,两只电容器所带的
(1)两只电容器C1=15uF,耐压50V,C2=10uF,耐压30V,若将其并联后接到20V的电压上,两只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分别是多少?总电量是多少?(2)两只电容器的容量分别为20uF和5uF,耐压分别为100V和160V,将其并联后总耐压是多少?若将其串联后两只电容器所能储存的最大电量是多少?总耐压为多少?
电容并联,总电量等于各个电容电量和,电容串联,总电量等于任何一个电容的电量.1 ,C1=Q1/U ,C2 = Q2/U ,Q = Q1 + Q2 ,带入数据,分别求Q1 = 4.5*10^-4库伦 Q2 = 3*10^- 4 库伦 Q = 7.5*10^-4库伦2 并联后,各个支路电压相等,所以耐压按耐压低的电容算,是 100V串联后,要判断一下.假设20uF的电容达到 100V了,那么电量是 Q = C1*100 = 2*10^-3库伦.此时5uF的电容的 电压是 U' = Q/C2 = 400V,超过了160,所以耐压就是160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1)两只电容器C1=15uF,耐压50V,C2=10uF,耐压30V,若将其并联后接到20V的电压上,两只电容器所带的》相关的作业问题
可以肯定的讲不一样.如果两个容量相同那就一样.不相同的计算公式是[C2/(C1+C2)]*U=[2/(1+2)]*1200约等于800V
P=U*I,所以24V和36V的灯泡都在降压使用,相应的亮度也会下降,看起来大功率的灯泡和小功率的亮度就一样了(当然亮度是否一样有感官上视觉的判断更准确的就要靠仪器测量了)
R1=U1^2/P=4^2/2=8R2=U2^2/P=6^2/2=18由P=I^2*R得,B正确.
功率P=U²/R;P1=144/6=24;P2=144/12=12;P总=P1+P2=24+12=36;秒.
1.W1=P1t=(U^2/R1)t=(12*12/6)*60=1440J2. R总=R1R2/(R1+R2)=6*12/(6+12)=4欧 W=Pt=(U^2/R)t 得t=WR/U^2=*12)=300s下一个题没有图 是串联吗? ab 在哪个电阻的两端? 再问: 再答: 1.U1=I1R1=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所以:R1/R2=5/4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I1/I2=R2/R1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4比5
定性分析:由于串联后各极板带电量相等,所以,C1两极电压大于C2两极电压,C1两极电压大于12伏.如果超压就击穿,那么C1先击穿,短时间内(不到一个充电周期)C2击穿.定量分析:U1=Q1/C1,U2=Q2/C2因为Q1=Q2,所以U1/U2=C2/C1=5/3因为U1+U2=24,求得U1=15伏,大于12伏击穿.C
B简单判断,两只电容串联,容量小的电容的容抗大,分得的电压高,因此,C1两端电压高于225V(450/2).详细计算如下:串联之后总电容为C=C1C2/(C1+C2)=0.25*0.5/(0.25+0.5)=1/6uFC1上电压为450*(1/C1)/(1/C)=400*C/C1=450*(1/0.25)/6=300V
C=C1*C2/(C1+C2)=30*50/(30+50)=18.75UF Q=C*U=18.75*10^-6*24=450*10^-6 V1=Q/C1=450/30=15V V2=Q/C2=450/50=9V当V1=12V时,Q=12*30*10^-6=360*10^-6 U=Q/C=360/18.75=19.2V答
安全, 再答: 他最高能接750v上再问: 有没有过程。 再答: 采纳回答可以吗再问: 只需要过程 再答: 假如你好评给了别人,那我不能白回答再问: 现在可以了吗 再答: 不安全,因为电容的耐压等级低于600V。再问: 过程再问: 难道就这一句话吗 再答: 串联时两个电容极板上电荷相等=Q 根据公式 U=Q/C 即电容
30uF.根据2个电容并联后总电量等于2个电容分别存储的电量之和.而且2个电容两端电压相等.根据CU=C1U1+C2U2得到.而U=U1=U2.所以C=C1+C2.串联则根据2个电容上的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即Q/C=Q1/C1+Q2/C2.因为2电容串联,它们电量必然相等.Q=Q1=Q2,这时1/C=1/C1+1/C
15瓦的啊,220伏100瓦,220伏15瓦这里的功率是指正常工作下的,也就是220伏下的,100瓦的电阻比15瓦的电阻小,电阻之比为3:20,但是串联后分压220V,15瓦电阻大,分的电压就多,电压是100W电压的20/3倍,所以功率更大了,比100瓦的亮20/3倍
圆C1:x²+y²+2x-3=0(x+1)^2+y^2=4即以(-1,0)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圆C2:x²+y²-4x-5=0(x-2)^2+y^2=9即以(2,0)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 两圆方程相减,可得x=-1/3将其代入,得y=±4√2/3因此可知,所求圆是以(-1/3,0
由题得,两个圆的方程可化为C1:(x-2)2+(y-3)2=9 C2:(x+6)2+(y+3)2=49,所以两圆的圆心坐标分别是(2,3)和(-6,-3),根据勾股,求的两点距离为10,与半径之和相等,所以相切.根据比例关系,因为相切点将两圆心间的这段线段三七分,所以该点相对应横纵所标也三七分,就是(2/5,1/5).
并联分流,串联分压 分压是指利用串联更多的元件“分担”电压.一般的,实验中,如果考虑通过改变电压来控制变量的话,分压比较好如果考虑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变量的话,分流比较好 【电压表内部的电阻是很大的,理想状态时都是认为他的电阻为无穷大,但一般使用时要计算内阻,这时电压表并在电路中时会起分流作用的.电压表明显变化说明被测电
1 先串联,所以R1和R2的电流相等,因为I=U/R,所以0.2A*(R1+R2)=6V再并联,所以R1和R2的电压相等,所以0.15A*R1=0.6A*R2所以R1=24欧 R2=6欧2 当滑动变阻器为最小是0欧姆,因为并联所以相当于短路,则为0欧姆当华东变阻器为最大是60欧姆,因为并联所以总电阻为 R总=(20*6
并联后电荷重新分布,且各为1.5Q.并联后的等效电容为2C,电场能W=0.5(1.5Q)²/2C=0.56Q²/C.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两灯泡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故A不正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且L1比L2亮,∴L1的实际功率大于L2的实际功率,故D不正确;∵P=UI,∴通过L1的电流大于通过L2的电流,故B正确,C不正确.故选B.
U总不变.串联:“设R1+R2=R U/R=I=2 并联:1/R1+1/R2=1/R并 所以I并=U/R并.R1 R2 没有值么.. 再问: R1R2没有值 再答: 有高中数学知识,均值不等式。当R1=R2时,有最值。R1+R2=u/2 所以 R1=R2=U/4. 带到式子里,是8A再问: 我才上初二==! 再答: 呵为什么在并联电路中,每个支路上都有一个电阻,当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整个电路中的电阻都会增大?不是说电阻越并越小吗?
为什么在并联电路中,每个支路上都有一个电阻,当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整个电路中的电阻都会增大?不是说电阻越并越小吗?(最好详细点,)
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并越小,但,其中一个增大,却不是又并上一个电阻.一个增大,相当于在那一路上串联一个电阻,从而使这一路电阻增大,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压不变,电阻增大的这一路电流减小,总电流减小,所以总电阻增大.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为什么在并联电路中,每个支路上都有一个电阻,当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整个电路中的电阻都会增大?不是说电阻越并越小吗?》相关的作业问题
根据公式P=UI可知,总功率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电路电流也变大.故答案为:增大.
大.因为:并联电路中,其中一个电阻阻值变大,那么总阻值也变大.不变的哪个电阻便可以忽略不予考虑.又因为:一个电阻串联另一个电阻一定使总阻值变大.所以……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简化问题.
可以反向分析.假设两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不相同,那么高电压的一端必与低电压的一端形成电压差,电流会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那么对于高电电压的用电器来说,电流的方向是与低电压用电器的的电流是相反的,如果是交流电电器或许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是直流电电器,那么高电压用电器就不能工作了,而事实上他仍然工作,说明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
不会的,.电流和电压是不一样的, 电压是一个定值,不管用电器多或少,总电压都不会变, 但是电流不一样, 用电器多了,总电流也多, 所以,当你去掉一个用电器,总电流变小了,但是留一条支路的电流没有变.楼上有说到内阻, 其实电源内阻很小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a,b支路都有电阻,不会被短路,对于规格相同的灯泡,亮暗由其两端电压决定,电压大就亮,反之电压小就暗了,所以b上的灯泡亮,a上的暗.
串联电路中,若用电器被短路,就是电流不流经此用电器,但其他用电器均正常工作,但流经其他用电器的电流会变大,若电源被短路,则电源会被烧坏;若串联电路中出现断路,则相当于把开关断开,整个电路将不会有电流流经 再答: 并联电路中,若支路中的用电器发生短路,则电流不流经用电器,其他支路正常工作,但总电流变小;并联电路中,支路发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如果干路再连一个灯泡,那么,其中并联的各支路电压都相等,且支路电压与干路上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不是.干路电阻与开始的各支路是串联关系,所以原电原电压等于干路电阻电压加一条支路的电压.不考虑电源内阻的话,电源输出电压是恒定不变的
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是相互独立的,其中的一支路上的灯泡断路,并不影响其他支路上灯的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其他支路的电流不变,就是少了断路的支路的电流,所以干路的电流表示数会变小也可换一个说法,有一个支路断路后,总电阻变大,总电流也就变小.2、如果是短路,那么电阻几乎为0,所以电流会很大,也就是说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不明可追问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拥有相同的接入点和输出点,故它们的电压相同.如果并联电路是直接与电源相连,各支路电压就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由于是并联回路 所以各支路的电压都是不变的,但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的时候 会改变本支路的电阻 从而影响总电路的电阻 由于电压不变 电阻发生变化 所以 本支路的电流和总电路的电流都会跟随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而改变的
解析:这是一个并联电路,因此支路电压U1=U2=U总因为U1=I1×R1=I2×R2=20×0.3=6伏特.电路中的总电流I总=I1+I2=0.3+0.1=0.4A总电阻R并=R1×R2/(R1+R2)=20×60/(20+60)=15Ω 再问: 我少打了,其实应该是电路工作一分中,所耗多少焦 再答: 因为1分钟等于6
这种电路用戴维南定理很好求的,另外,也可以用并联电路和电压相等,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其实它们本质上还是通的,没图不好算,有图就可以直接算出来.
因为电流总是优先走电阻最小的地方通过,所以L2短路后,电流直接全部从L2这条支路流过.而L1支路上基本上无电流,故L1不会亮.
会变因为滑动变阻器左右调动时,会引起总电阻的变化,而总电压不变,据I=U/R可知,总电流会变.
总电阻设为Ro=((R1+R2)//R3)+ r,那么电源内阻外的电路的端电压由分压公式U=E*((R1+R2)//R3)/Ro.两条并联之路上电压与U相等,所以再用分压公式求R1,R2串联之路中R2的电压U2=U*R2/R1+R2.再带入各参数的数值关系U2=(E*2/3)/(4/3+2r) 再问: 哥们,我有答案,
是,这是并联电路,只不过电阻大的电流通过少,除非一条支路短路了.
“盲道”的地砖表面有一棱棱凸起的部分,盲人走在上面,脚底的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如果不小心从盲道走到了普通人行道上,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脚底的受力面积变大(因为普通马路上没有凸起的部分),所以脚底受到的压强就会变小,他能根据脚底的感觉重新回到盲道上.故答案为:大;小.
串反并同 再问: 为什么不变?,滑动变阻器的电压都变小了为什么小灯泡的电压为什么不会跟着变小哦?不是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不? 再答: 要看你的电源了 高中里电源要考虑内阻 但是串反并同是肯定的 既然是并 那就一样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径为R1和R2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