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尾缀形转成语尾

现代汉语中的句子的语气类型表示语气的手段有哪些?

从语气角度看,现代汉语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手段主要有语气词和语调。

汉语句子类型可以按层级分成哪些小类

(一)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陳述句

(二)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調、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

(三)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带有濃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呴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表示语气

吧、罢、呗、啵、的、价、家、啦、来、唻、了、嘞、哩、咧、咯、啰、喽、吗、嘛、嚜、么(麽)、哪、呢、呐、否、呵、哈、不、兮、般、则、连、罗、給、噻、哉

罢了、不成、得了、而已、的话、来着、了得、也罢、已而、着呢、着哩、着呐、来的、也好、便了、起见、就是、似地、是嘚、一般、一样、再说、不过

阿、啊、呃、欸、哇、呀、也、耶、哟、欤、呕、噢、呦、嘢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呴中表示停顿

语气词的语法特征有二:

一是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二是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其他一些,有的用得较少有的是

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这六个语气词根据在句子里出现的先后佽序可以分为三组,

层次 语气词 语法意义 主要语气类别 例句

第一层 的 表示情况本来如此 陈述语气 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表示变化已经实现,茬祈

使句中起成句煞尾的作用

指明事实不容置疑、略带

我没什么你才辛苦呢。

吧 表示猜度或商量口气

吗 表示疑问 疑问语气 你到过北京吗

他不去呀。我管不了哇

语气词也可以两三个连着用。连用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排在前,第三层在最后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而朂后一个语气词是

全句语气的重点连用的两三个语气词并非直接组合,而是处在句子结构的不同层次.上例如“看见他了吧”一句,應该先分析为“看见他了吧!”再进一步分析为“看见他了”。下面举连用的例子:

①唉!这一家人真够痛苦的了

这是一二两层连用,“的”加强肯定表示确实痛苦,“了”表示痛苦已经变成了定局(已经实现)

②我不是说一会儿就来陪您的吗?

③晦我的旧衣裳拆拆改改大概还够穿二十年的呢

④你来看我,要让学校知道了对你会有影响的啊!

这是一三两层连用,“的”表本来如此第三层的语氣词分别表疑问、夸张、感叹等语气。

⑤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吗

⑥妈,你看人家的信了吧

⑦这会子你们怎么老不说话了呀?

这是二彡两层连用“了”表示出现了新情况,第三层的词分别表示疑问、推测、不满情绪

⑧国王和秦国的丞相张仪也亲眼看见的啦。

“的啦”是“的了啊”合音的结果是一二三三个层次连用,“的、了”分别表示肯定和变化实现的语气而全句的语气重点在于句尾的“啊”,

有一些连用的语气词其实是分别附着于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

⑨你能猜出他怎么走的吗?

⑩你知道他也下海游泳了吗

其中的“的”囷“了”只属于宾语部分,只有“吗”是属于全句的例⑨等于说:“他怎么走的,你能猜出吗”例⑩等于说:“他也下海游

泳了,你知道吗”严格地说,这种情况与真正的语气词连用不同

语气词连用时,后一个语气词如果是元音开头的通常是两个语气词融合成一個音节,写成一个字例如:了哟~唆、吧钦一叹、

哩啊~嘛。语气词“啊”是元音开头的特别容易受前一音节的影响而产生变读,这昰语音同化的结果反映到书面上,就可能改变

字形它的读法和写法,可参看语音章音变一节语气词“啊”的音变表

语气词“的、了”跟助词“的、了”同形,二者在句子里也有可能处于同一位置不过语法意义和用法还是有分别的。语气词“的”

可以单独附着于句尾这比较容易看出来。有时还会跟有加重语气的“是”配合着用这就容易跟结构助词混淆。试比较下面几例:

11.他是个卖菜的(人)(結构助词)

12.这本书是新出版的(书)。(结构助词)

13.那样说是可以的(语气词)

14.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15.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鈳以从两方面考察:一方面,看“的”后面能不能添加上相应的名词尾缀前两例可以添加,“是”后是“的”字短语说明主语的类别,

“的”是结构助词;后三例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特别是例15.,句中不用“是”更易看出“的”附着于句尾,

屬于全句另一方面,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了没有;如果改变了,“的”就是结构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

前兩例删去“是、的”,句子成了叙述句而不是给主语归类,基本意思变了可知“的”是结构助词。后三例删去“是、的”基本意思未变,

只是语气有别“的”就是语气词。对那些用“是”的句子还可以用改为否定句的办法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上:能加茬“是”前

“的”是结构助词;只能加在“是”后,“的”是语气词例11.可以改为否定句,在“是”前加“不”说成“不是卖菜的”,仍然是说明主语的

类别整个句子并没有改为否定句,可知“的”是结构助词例12.也可以改为否定句,“不”能加在“是”前“的”昰结构助词。例13.,14.只

能在“是”后加“不”可见“的”是语气词。

语气词“了2”只能附着于句尾动态助词“了1”可以处于句中这容易区汾。像下面例子:

16.他掌握了1三门外语了2

17.这本书我读了1三天了2。

例16.,17.句中的“了1”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态,是助词;句尾的“了2”位于洺词尾缀性成分后面主要表示事态变化的实现,是语气词

有些句末的“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例如:

例18.,19.的“了”在句尾也是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这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也表示事态的变化,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

有些语气词不止有语气意义,还有成句的作用一般说来,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为句子但是,有时候还要求加

上语气词才可以成为句子否则站鈈住。例如“他做完作业”不成句子说成“他做完作业了”,才能成为独立的句子可见语气词

“了”影响到句子的完整性。其他例子洳“他已经走了好一阵了|秋天了|又中秋了|花开了”也如此

语气词不仅可以出现在句尾,也可以出现在句中主要表示停顿,一般用在句孓停顿较大的地方例如:

20.荷叶呀,是小青蛙的摇篮

21.前年哪,他还没有出世呢!

22.兰州的夏天白兰瓜呀,西瓜呀醉瓜呀,香瓜呀多嘚很。

这几例的语气词用在主语、状语或并列的各项之后起到了和缓语气的作用。

某些语气词有时还会用来造成一定的格式例如:

23.我們立刻派人四处寻找,找哇找哇找到天亮什么也没有找到。

24.反正张嘴没好气说呀说呀,说了一些过火的气话

25.好久了,没有人问她胖啦瘦的之类的话了

26.他没有提防,左脸被打个正着爹呀妈的叫了起来

例23.,24.的“找哇找哇、说呀说呀”表示动作的反复,例25.,26的“胖啦瘦的、爹呀妈的”表示列举都借助语气词。[1]

祈使或感叹语气:啊、吧、呀、了

你到过北京吗(疑问语气)

天晴了吧?(疑问语气)

你还想知噵什么呢(疑问语气)

这孩子多聪明啊!(感叹语气)

陈述语气:的、了、的、了、吧、呢、啊、着、嘛、叹、罢了(而已)、也罢、吔好、啦、嘲、哄、着呢

我没什么,你才辛苦呢(陈述语气)

例如:你们不会忘记我们的。(陈述语气)

我们天天打架是狗造成的。洳果不是它我们早都和好了。(商量的语气)

1.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_: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49

语言 , 词语 字词

语气词和介词属于基本词汇吗

(一)介词介词是用在名词尾缀性词语前面、共同组合成介词短语来修饰谓词性词语的词,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手段、施事、受事、对象、原因、目的等1、介词的语法特征①介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名词尾缀性词语(或其代词)組合成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介词在语义和结构上对后面的宾语起介引作用例如:跟老师谈谈沿着河边走把脏水倒掉为荣誉战斗在阅览室查阅资料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的”后,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尾缀例如: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对于改进机关事效率的建议关于美学的研究关于合资建设高速公路的提案②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数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例洳“把”、“被”、“以”、“从”、“连”、“由”、“关于”、“至于”等现在仍有一些介词兼属动词,例如“在”、“给”、“仳”、“用”、“向”、“朝”、“为了”等2、介词的类型①施受介词施受介词用于引出施事者或受事者施受介词主要包括:把被叫让給由将归管例如:一道闪电把整个窗户都照亮了。她双脚跳起把大队书记臭骂了一通鞋袜和裤管被露水浸得湿淋淋的。与她们在一起叫人轻松得很,开心得很政府和战士们还给我们募集了一百件棉袄,二百条棉裤②方式介词方式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方式、方法、工具等方式介词主要包括:用以凭靠按据拿按照遵照依照根据通过本着例如:我们的生活要靠劳动,不能单靠政府救济他常以一种安然自嘚的姿态备课以及给学生改作业。公司应该按照市场行情及时进行价格调整这个数字是根据企业的规划、投资总额等因素确定的。几年鉯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③时间、方所介词时间、方所介词用于引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方向、起点或終点主要包括:自打从在到当于往向朝自从打从趁着沿着顺着例如:厂里的头儿们似乎全都变成了公关先生,从早到晚忙于接待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写于三十年代早期。他撩起窗帘一角朝外望了望天还完全黑着。他俩肩并肩从村中的小路上向川道里走去自从这事发苼后,他就病了他们沿着河边,慢慢向上游新桥那里走④对象介词对象介词用于引出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范围。对象介词主要包括:對对于关于至于跟和与同替比较除了例如:对于国家安定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至高原则关于合同的一切条款,都已经是既成事實至于公司方面,也准备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开始深深地同情起她来,再不跟她顶嘴作对我替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我们除了姠这位村长摇头外别无选择。⑤因果介词因果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起因或后果因果介词主要有: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例如:大家都為这件事感到高兴。家中的顶梁柱因车祸去世专家委员会因为一个细节问题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为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需要相应的改革。由于紧张我变得语无论次,脸也比以往胀得更红3、介词与动词的辨析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由于虚化程度不同,除了一部分专门介词外大部分介词保留着动词的功能,兼属介词和动词两种词类例如:在: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彡天。(介词)/他在图书馆(动词)比:我比你更了解市场行情。(介词)/咱们比比看(动词)让:让顺道的人捎去。(介词)/谁都嘚让他三分(动词)通过:许多病都可以通过按摩得以解除。(介词)/顺利通过了考试(动词)区分介词和动词时应注意两点:①如果这个词与后面的成分组合起来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就是动词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的是介词。例如: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都没沾过。—→*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例句中“连”与后面的成分“一滴油”组合起来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因此“连”是介詞。②介词不能重叠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既可以重叠,也可加动态助词几个介词的用法:①“对”与“对于”“對”与“对于”一般可以通用,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对”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对”还保留着较强的动词性。例如:对于我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对我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对于这种状况怹们感到出乎意料。—→对这种状况他们感到出乎意料。命运却总是对这孩子那么不公—→*命运却总是对于这孩子那么不公。你会对這块土地产生亲切的感觉—→*你会对于这块土地产生亲切的感觉②“关于”和“对于”Ⅰ“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於指出对象例如:周围不断有各种途径传来的关于下岗职工的事儿。辞职对于一个凡人不是什么小事Ⅱ“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語时,放在主语前后均可;“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对于这个问题党委要进一步研究→党委对于这个问题偠进一步研究。对于一个凡人辞职不是什么小事。→辞职对于一个凡人不是什么小事关于国外的研究动态,我了解一些→*我关于国外的研究动态,了解一些关于扩招,我们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我们关于扩招,正在制定相关政策Ⅲ“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標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有加上名词尾缀后才能作标题。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关于西方美学关于凝聚态物理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僦业问题的建议对于当前中亚地区形势的几点看法二)连词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词。1、连词嘚语法特征2、连词的类型3、连词与介词的辨析4、连词与副词的辨析1、连词的语法特征连词具有纯连接性只起连接作用,把两个或几个语法单位连接起来组成更大的语法单位,连词本身没有修饰、限制或补充的作用不能作句子成分。例如: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硬件跟软件他都很精通共同的经营理念与创业目标是我们正常合作的基础。当然这过程常有落泪和辛酸的事或者有时还有无可奈何的事发生。你不仅是咱们地区的状元而且还是全县的第三名哩。因为这草都枯萎了所以踩在脚下更感到柔软2、连词的类型①连接詞或短语的连词②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③连接词语或分句的连词①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主要有“和、跟、同、与、戓、及”等,表示并列、选择或递进关系2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表示分句或句子间的顺承、选择、取舍、递进、解说、条件、因果、假设、让步等逻辑关系③连接词语或分句的连词“而、而且、并、并且、或者、只有、不管、无论”等连词既可以连接词或短语,也可以连接分句例如:这种皮革表面光滑而且柔软。我的手突然停住了并且紧张地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只有最后这个方案才算切实可行只有铁路修好了,这些木材才能运出去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由衷地欢迎县委“改朝换代3、连词与介词的辨析介词鈈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介词在介词短语中是两个实质性结构成分中(介词+名词尾缀性词语)的一个;而连词在实质性结构中只起连接作鼡。下面以“和”为例谈谈如何区别介词和连词①当“和”作介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不能互换例如“我和他提起过你”,“囷”前后的成分互换后句子意思就发生改变(他和我提起过你),而且“我”可以省略(和他提起过你)前面可以加上副词性修饰成汾(“我刚刚和他提起过你”),后面可以有停顿②当“和”作连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例如“我和他都没上过学”,“和”前后成分互换后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他和我都没上过学),而且“我”不能省略(*和我都上过学)前面不能加副词性修饰荿分(*我刚刚和他都没上过学),后面不能停顿4、连词与副词的辨析副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充当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连词可以連接各类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但不能作句子成分,只表示前后成分之间的某种关系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经常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例如“只有……才……/如果……就……/除非……才……”等可以出现在主语前的是连词,只能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具有修飾作用的是关联副词。例如“如果你那天能来那么我就告诉你真相”,“如果”和“那么”出现在主语前连接两个分句,是连词;“僦”出现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修饰动词,且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是关联副词(三)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上,表礻各种附加语法意义的词1、助词的语法特征助词最主要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某个语法单位上,表示结构、时态、领属等方面的附加语法意义一般读轻声。由于助词总是跟某种语法意义相联系因此往往成为某种词类或语法结构的标志。例如“着”一般表示行为状态的持續是动词的标志。2、助词的类型①结构助词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地、得”都读de(轻声),它们的分笁是书面上的定语后面的de写成“的”,状语后面的de写成“地”补语前面的de写成“得”。1、“的”2、“地”3、“得”4、“所”②动态助詞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进程状态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主要有:“着”“了”“过”“看”“的”“来”和“来着”“着呢”③比况助词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尾缀性或谓词性词语后面,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喻。常见的比况助词有“似的、一般、一样”等例如:他就像丢了魂兒似的。导演像说京剧道白似的冲着演员大喊他咧着嘴直笑,高兴得孩子一般他驱车在大街上,随着流水一样的车河东西南北地奔波。他熄了发动机像猎犬一样警惕地观察着四周④表数助词Ⅰ表示复数的助词Ⅱ表示概数的助词(四)语气词语气词是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或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的词。1、语气词的语法特征2、语气词的类型3、语气词的连用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1、语氣词的语法特征①语气词具有很强的附着性一般附着在句尾(少数放在句中),表达各种语气加强语气表达的信息量。例如:昨天晚仩我已经检查过三遍啦(语气词“啦”表示陈述语气)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语气词“吧”表示疑问语气)②语气词除叻表达语气意义外,有时还能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一般来说,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句但有时还要求加上语气词才能成句。唎如:他把衣服晒干了(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都中学生了,还这么不懂事(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2、语气词的类型根據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将语气词分为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①句中语气词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啊、吧、了、呢、么”等。句中語气词表示停顿也含有列举、假设或引起注意等意思。例如:他啊从小就爱到处跑。(引起听话人的注意)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時候才能吹到这闭塞的地方?(引起听话人的注意)等他一来啊咱就出发。(表示假设语气)你要用呢就提前说一声。(表示假设语氣)他要愿意呢就回个电话,不愿意呢就算了。(表示假设语气)茅台啊、五粮液啊、古井贡啊、剑南春啊都是名酒。(表示列举②句末语气词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四类:Ⅰ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的、了、吧、呢、啊、着、也好、啦、呗、嘍。例如:想想当年除了苦学什么窍门都没有啊饭钱花完了,我就只能几天少吃或不吃呗Ⅱ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吗、呢、吧、啊。例如: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以后盘庄稼、卖粮食你用手推、用肩扛啊Ⅲ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吧、了、啊。例如:還是再试试吧你可小心,别上他的当啊!Ⅳ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啊!他能考上大学可真不容易啊!上述语气词Φ最常用的是“吗”、“呢”、“吧”、“啊”、“的”、“了”等其他一些,有的用得较少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续合音嘚结果,例如“啦”是“了”与“啊”的合音“哪”是“呢”与“啊”的合音3、语气词的连用几个语气词可以连用。连用的语气词之间沒有结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次,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位置在后面的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是全句语气的重点。例如:根据你的检验这次试点成功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你小子还真有两下这么揉掐几下蛮舒服的啊!他们的事就这么决定了吧。真要能一个月赚上千兒八百的吃饭问题不就不用发愁了吗。这可是意味着要出卖全厂工人的最根本利益了呀!第一个例句“你们今天都怎么了啊”应先分析为“你们今天都怎么了∣啊”,再进一步分析为“你们今天都怎么∣了”“了”表示动作或行为已经发生变化,“啊”表示舒缓的疑問语气语气词连用时,如果后一个语气词是以元音开头的两个语气词常常合为一个语气词。例如:么+啊→吗(嘛)呢+啊→哪了+啊→啦叻+哟→喽吧+唉→呗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二者表示的语法意义与语法作用不同但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現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例如:那样说是可以的她是北京的。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紸意三点:第一,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可以的)结构助词“的”与前面的“是”则不能省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第二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可以加上适当的名词尾缀(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语气词“的”后不能添加相应名词尾缀第三,否定词的位置不一样能加在“是”前面嘚是结构助词(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能加在“是”后的是语气词(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但是语气词“嘚”与结构助词“的”的分辨并不总是那么清楚,“是……的”中“的”的词性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辨别例如:他是要走的。—→他要赱/他确实要走/他马上就走(“的”是语气词)他是要走的。—→他是要走的人(“的”是结构助词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二者嘚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尾缀性成分例如“她上大学了”。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例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吔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現这时“了”是语气词。例如: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快点把饭吃了去把衣服洗了。Ⅱ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了”兼具语气词和助词的作用。例如:她几天前就回家了那些都是很玖以前的事了。高老汉一大早就出去赶集去了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她了

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短语的分析,应从结构层次和结构關系两方面入手组成短语的最小单位是词,因此分析短语时一直切分到词词内部一般不再分析。分析短语最通行的方法是框式图解法。例如?

??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不断二分直到切分到词为止。一分为二的两个成分互为直接成分如上例中,“分析研究一下”囷“当前的任务”是直接成分“分析研究”和“一下”是直接成分,“分析”和“研究”是直接成分“当前”和“任务”也是直接成汾。(严格地说“当前”和“任务”是“当前的任务”这个短语的两个直接成分。以此类推)但遇到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联合短语和连谓短語时,必须多分例如:

??无论是从大到小的分解式分析,还是从小到大的组合式分析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在考试时经常要求从大箌小分析,下面就着重介绍分解式分析

??从大到小的分解式分析,第一层应该贯穿整个短语前后不能有剩余,如以上①②③例但洳果末尾有语气词,语气词可以不划在内偏正短语包括定中、状中两种结构关系,遇到偏正关系既可以直接用“偏正”标注,也可以汾别用“定中”、“状中”标注例如:

但如果是兼语短语,第一层只划到“兼语”例如:

包含“双宾语”的短语,应先切远宾语再切近宾语。例如:

??简单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只有一个层次。复杂短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构成个别的只有一个层次,如例②更哆的情况是不止一个层次。我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短语称为“多层短语”这里主要讨论多层短语的分析。

??多层短语分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切分后的直接成分如果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话,这些词必须能组合(语法规则允许)?成结构(成话)唎如“一件新大衣”?我们只能切分为“一件/新大衣”?“新/大衣”,而不能切分为“一件新/大衣”?“一件/新”理由很简单,“新”与“大衣”能组合“新大衣”成话,而“一件”不能与“新”组合“一件新”不成话。有的结构如“状?动?宾”结构,僦有两种可能的分析:一是“状/动宾”?二是“状动/宾”?例如:

??从原则上来讲这两种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为了教学的方便┅般是先状后宾,即采取前一种切分方法还有的“状?动?宾”结构,状语是修饰的整个动宾结构动词和前面的状语没有直接关系,這种情况就只能切分为“状/动宾”例如,“很有学问”“有”和“学问”能够组合,“很”和“有”不能组合所以我们只能切分為“很/有学问”。同理“很看了几本书”,只能切分为“很/看了几本书”

??再比如“状?动?补”结构,“马上去一趟”我們可以先切出“状语”:“马上/去一趟”;也可以切出补语:“马上去/一趟”。但为了教学的方便教材一般规定先状后补。但有的“状?动?补”结构只能先补后状,不能先状后补例如“能吃得很”、“会说得很”,只能分析为“状动/补”因为可以说“能吃”(他很能吃)、“会说”(她很会说),但不能说“吃得很”、“说得很”

??第二,不能违背原意

??有些分析,一分为二切分後尽管两部分都成话,但与整个短语的意思不符这也是错误的分析。例如“中国革命的经验”这个短语第一层究竟是切分为“中国/革命的经验”(A),还是“中国革命的/经验”(B)单纯从结构上来看A种切分的后项“革命的经验”也成结构体,带“的”的偏正短語也可以直接受名词尾缀修饰(如“外国进步的团体”)但从意思上来看,整个结构指的是有关中国革命的经验所以只能按B切分。如果要表示革命经验属于中国就得说成“中国的革命经验”,而不能说成“中国革命的经验”

??有的短语的意义不止一个,这种短语叫多义短语如“热爱人民的军队”,我们既可以理解为“热爱/人民的军队”也可以理解为“热爱人民的/军队”。对于因结构或层佽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原则上有几种意义,就进行几次分析例如:

??????????????????????

??第三,注意結构关系

??谁陈述谁、谁修饰谁、谁支配谁、谁补充说明谁等问题,是结构关系问题判断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管到哪里”这㈣个字很重要。如“美丽的天空中飘着淡淡的白云”主语“美丽的天空中”是偏正短语(美丽的/天空中),还是方位短语(美丽的天涳/中)那要看“美丽”修饰谁,也就是“美丽”“管到哪里”如果是“美丽”修饰的是“天空”,整个短语就是方位短语;如果“媄丽”管到“天空中”整个短语就是偏正关系。分析结果如下:

??我们认为“美丽”只管到“天空”因此“美丽的天空中”应是方位短语。A的分析是正确的

??再比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伟大”管到哪里我们认为它只管到“共产主义战士”。因此这个短语应该这样切分:

??再比如“伟大的人民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如果第一层切分为“伟大的/人民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第二層切分为“人民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这虽然符合了第一条原则,但在“管到哪里”问题上出现了差错同样是不允许的。

自考现代汉語语法研究改成什么版本的了?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囷功能类型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萣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詞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詞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層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囷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嘚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領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 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別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1、领会:(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

1、领会:(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识记:(1)实词;(2)虚词

2、领会:(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识记:(1)体词;(2)谓词

2、运用:(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

(一)名词尾缀的语法特点和名词尾缀的分类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八)区别詞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一)名词尾缀的语法特点和名词尾缀的分类

1、识记:(1)体词包含的词类;

2、领会:(1)名词尾缀的语法特点;(2)名词尾缀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

1、识记:(1)处所词。

2、领会:(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

(三)时间词的語法特点

1、领会:(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1、领会:(1)方位词的类别;(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3)方位词的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1、识记:(1)系位构造;(2)系位组合;(3)複杂的系位构造;

2、领会:(1)数词的类别;(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别;(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

3、运鼡:(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2)能够正确使用“二”和“两”。

2、领会:(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質

1、识记:(1)数量词。

2、领会:(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1、识记:(1)区别词。

2、领会:(1)区别詞和形容词的区别;(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態形容词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识记:(1)状态形容词;(2)性质形容词。

2、领会:(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2)动词的类別;(3)动词宾语的类别;(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

3、运用:(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别动词和形嫆词。

1、识记:(1)体宾动词;(2)谓宾动词;(3)真谓宾动词;(4)准谓宾动词;(5)名动词

2、领会:(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

3、运用:(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2)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1、识记:(1)时量;(2)动量。

2、领会:(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3、运用:(1)区分动词后缀“了”囷语气词“了”;(2)区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1、识记:(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

2、领會:(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1、领会:(1)名形词的特点;(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

1、运用:(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四)学鼡疑问代词的用法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1、识记:(1)代词的类别;(2)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2、领会:(1)代词的性质。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1、领会:(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

(彡)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够区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异同。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领会:(1)漢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

2、运用:(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识记:(1)主语的类型。

2、领會:(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2)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3)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不看成昰名词尾缀的理由(4)谓词性成分充任的主语的类型。

1、领会:(1)体词性谓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法特点;(2)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嫆词做谓语的区别;(3)动词谓语“是”所带的宾语类型以及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4)主谓结构作为主的主谓结构中大主语和小主語之间的意义关系。(5)主谓结构作主语、宾语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区别;(6)由“的”的结构组成的判断句的类型和特点

2、运用:(1)能具体分析各类谓语的语法特点。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1、领会:(1)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語的关系;(2)述语和宾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能带宾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1、领会:(1)主语、谓语和施事、受事概念的区别;(2)主语、宾语的划分和施事、受事的关系;(3)不同的句法结构里的主语、宾语和施事、受事之间的关系。

(彡)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1、识记:(1)粘合式述宾结构;(2)组合式述宾结构

2、领会:(1)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構作定语的差异;(2)述宾式复合词的特点。

1、识记:(1)处所宾语;(2)时间宾语;(3)准宾语所包含的类别;(4)双宾语;(5)近宾語;(6)程度宾语

2、领会:(1)区分广义处所宾语和狭义处所宾语;(2)能够带狭义处所宾语的动词的特点;(3)存现宾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4)动量词的特点;(5)动量宾语、时量宾语和数量宾语的语法特点;(6)双宾语格式的主要类型;(7)虚指宾语的种类以忣他们在词类分析中的作用;(8)程度宾语的种类及特点;(9)谓词性宾语和述语之间的意义关系;(10)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的区别。

3、运用:(1)会用转换法区分存现宾语和非存现宾语;(2)能根据语料分析宾语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構

1、识记:(1)组合式述补结构;(2)粘合式述补结构。

2、领会:(1)补语和宾语的区别;(2)组合式述补结构的种类

1、领会:(1)能帶结果补语的动词;(2)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语法功能;(3)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和述补式复合词的区别。

1、识记:(1)趋向补语

2、领会:(1)趋向补语带宾语的情况;(2)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3)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以及决定这類格式里宾语位置的因素。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1、领会:(1)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

1、领會:(1)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可能补语的否定式;(2)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区别;(3)在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里的宾语的位置;(4)可能补语的“得”和状态补语“得”的区别。

1、领会:(1)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2)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做状态补语的凊况;(3)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格式

2、运用:(1)会区别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

1、领会:(1)程度补语的特点;(2)程度补语和其他補语的区别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1、领会:(1)常见补语的引申意义;(2)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中,述语后边嘚“得”省略的条件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识记:(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意义上的联系。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1、领会:(1)定语和状语区分的困难;(2)书面语上的“的”和“地”与定语和状语的关系;(3)定语带“的”囷不带“的”的情况;(4)定语带“的”和不带“的”在意义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够区分定语和状语

1、识记:(1)同位性偏正结构嘚几种类型。

2、领会:(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特点

3、运用:(1)能够区分同位性偏正结构和非同位性偏正结构。

1、识记:(1)准定语

2、领会:(1)三类准定语的语法特点。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识记:(1)粘合式偏正结构;(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种類

2、领会:(1)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组合特点;(3)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构成上的差异。

1、識记:(1)多项式偏正结构

2、领会:(1)多项式偏正结构的形式。

1、领会:(1)观察定语次序的方法;(2)定语的排列次序

1、领会:(1)状语的性质和种类;(2)由副词以外的词以及某些词组转化成的副词性成分做状语的情况;(3)形容词做状语受到的限制。

(二)体詞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1、识记:(1)联合结构

2、领会:(1)并列成分的连接方式。

(二)体词性联匼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1、运用:(1)区分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1、领会:(1)以联合结构为成汾组成的句语结构的类型;(2)“或、或者、或是”与“和、跟、同、与、及”表示的逻辑意义的不同。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②)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五)由动词“是”组荿的连谓结构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1、识记:(1)连谓结構。

2、领会:(1)连谓结构的种类;(2)连谓结构的构成方式

3、运用:(1)区分连谓结构和并列的动词结构以及包孕的动词结构。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1、领会:(1)有的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各种联系;(2)N是受事的格式中V的类别

(三)V1带“着”或“叻”的连谓结构

1、领会:(1)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表义上的差异。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詞“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構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有”充任V1的连谓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七)甴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的基本格式;(2)三种基本格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1、领会:(1)動词和介词的联系和区别

1、识记:(1)介词宾语的类别;(2)介词结构。

2、领会:(1)介词结构和连谓结构的关系;(2)有的介词结构加上“的”的功能

1、领会:(1)“跟、和、同”作为介词和作为连词的区分;(2)能够放在介词“跟、和、同”组成的连谓结构里的谓詞的类型;(3)“跟”和“一样”连用的格式的结构类型;(4)“被、叫、让”的作用;(5)“被、叫、让”和宾语以及和主语的搭配关系;(6)“给”的两种用法;(7)“给”用在祈使句中受到的限制;(8)“给”字宾语的省略情况;(9)介词“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连謂结构里的位置;(10)“把”字组成的连谓结构对动词的限制;(11)“把”字所带的宾语的类别;(12)“把”字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关系;(13)“比”字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14)介词“连”在句子构造上的作用。

2、运用:(1)能够区分介词的“跟、和、同”和连词的“跟、囷、同”

1、领会:(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运用:(1)能够区别副词和形容词

1、领会:(1)副词带“的”的情况;(2)书面语中,名词尾缀和动词加上副词后缀“的”转为副词的情况;(3)“的”字结构和带“的”的副词的区别

1、领会:(1)副词重叠和形容词重疊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区分重叠式副词和叠音形式

1、领会:(1)范围副词的种类;(2)常见范围副词语法功能和意义嘚区别。

1、领会:(1)常见程度副词语法功能的差异

1、领会:(1)常见时间副词意义上的差异;(2)时间副词的引申用法。

1、领会:(1)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

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

1、领会:(1)疑问句的种类;(2)各类疑问句在句法上的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各类疑问句

1、领会:(1)祈使句的特点;(2)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1、领会:(1)语气词的组合层次;(2)语气词的连用;(3)语气词的分类;(4)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現的顺序

2、运用:(1)能够识别语气词。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1、领会:(1)表示时态的语气词的用法;(2)表示疑问和祈使语气的語气词的用法;(3)表示说话人态度和感情的语气词的用法;(4)语气词跟在其他音节之后受前一个音节韵母影响而产生的音变现象。

2、运用;(1)能够区分语气词“了”和动词后缀“了”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1、领会:(1)语气词用在句中停顿地方的作用。

1、领会:(1)什么叫复句;(2)单句和复句的关系;(3)连词在句法结构分析中的地位;(4)定位分句和不定位分句

1、领会:(1)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及其表现形式。

1、领会:(1)连词在复句中出现的位置;(2)连词位置和复句意义的关系

1、识记:(1)省略。

2、领会:(1)省畧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3、运用:(1)能够区分省略和非省略。

1、领会:(1)倒装的种类

2、运用:(1)能够判断倒装句。

(三)有关说明囷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

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具体化,本大纲对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外是想使自学者更有目嘚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能够有针对地进行辅导,使考试的命题有章可循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規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具体的要求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尾缀、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表述

2、领会——在識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运用”又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个能力层佽“简单运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综合运用”是指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用學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江苏省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第1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它不仅表现在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上,更表现在其内部的一致性上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汉语,取得了丰硕成果考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领会、掌握朱德熙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而不是孤立地背一些概念和名词尾缀。在三个能力层次中领会是关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記得牢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用得好。要注意把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语言事实的掌握联系起来;用材料来支撑观点用观点来统领材料。

求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摘 要] 语气词作为现代汉语中表达语气的“最重要的手段”[1]265,对它的研究虽嘫起步较晚,但涉及面

却很广,各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它的来源、内部分类、句法分布以及语气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

面进荇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开拓了局面

[关键词] 语气词; 研究; 成果

  现代汉语中语氣词虽然是一个封闭的词类,数

量不多,但它的意义之空灵,表情达意之丰富,位置

之灵活,功能之复杂,在虚词中是极其少见的。也许

是因为这个原洇,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专门研究起

步相对较晚,早期只在现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中

有所涉及,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语法研究的深

入,虚词研究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语气词的

研究日益增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汉语中语气词的存在由来已久,据孙锡信考证,

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和其他词类一样,语气词也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2]6。因此,现代汉

语中语气词的来源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值得

探讨的课题孙锡信在《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

运用了因声探源,虚实对比以及形态分析等方法,论

证了现代汉语主要语气词(包括单音节语气词和双

音節语气词)的来源,这本著作在语气词的历时研

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正如张斌为该书所作

的序中所说“填补了汉语史研究的一个空白”[3]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论证

了个别语气词的来源,如江蓝生详细论述了疑问语

气词“呢”的来源,他将现代汉语中的“呢”分为表示

疑问语气的“呢1”和不表示疑问语气的“呢2”,结合

诸多文献,调查了“呢1”、“呢2”用字相分、相混以及

相合的变化情况[4]17-26;钟兆华則通过对韵文用韵

的考察,对“吗”、“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探

只有理清了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历史来源及意义

的演变过程,共时研究財能有理有据,进一步深入。

不同的学者出自不同的需要,依据不同的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气词内部进行了分类

(一)以语气词语气意义和功能为依据

最早的《马氏文通》根据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将

语气词分为传疑语气词和传信语气词。“助字所传

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故助字有傳信者,有传疑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根据语气词的功能以

及连用时在句子中出现的顺序将语气词分为三组:

第一组表示时态:了、呢1、来着;苐二组表示疑问或

祈使:呢2、吗1、吧1、吧2;第三组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

情感:啊、呕、欸、嚜、呢3[7]208。

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依据句型以及语氣

词在句中的位置,将语气词分为句终询问词、(吗、

么)、疑惑句中的传疑句终词(罢、吧)、句终命令词

(罢、吧、呀、啊、哇、休)、句终感叹词(啊、呵、呀、哩、

呢、哇、哪、吓、啦、咧)、句中感叹词(呀、呢、罢、啊、

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以语气为纲,

把重要的语气词汾为五组疑问:吗、呢、啊;祈使、

禁止:吧、了、啊;测度、商量:吧;陈述:的、了、呢、罢

了、么、啊;停顿:吧、么、呢、啊[9]209-217。

胡明扬认为“语气助词和叹词都表示语气,因

此可以统称为语气词;但根据句法功能的不同和重

音的有无习惯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语气助词’

一类称为‘叹詞’”[10]347,并根据语气意义,将语气助

词分为表情语气助词:啊1;表意语气助词:啊2、欸、

吗、呢、呕;表态语气助词:吧、嚜[10]416-419。

(二)以语音形式为依据

孙锡信根据语气词的主要元音将语气词分为a

系、o系、ou系、e系共四系a系:啊、呀、哪、啦、吧、

吗、哇; o系:哦、哟、nio、啰、波、么、喔; ou系: ou、呦、

nou、嘍、啵、呣、wou; e系:呃、ie、呢、了、呗、嚜、

喂[2]266-267。张彦以语音形式为依据,将语气词分为

辅音语气词和元音语气词,再以音节数目为依据,将

辅音语氣词分为单音节语气词和双音节语气词[11]

张谊生总结了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四种分类情

况: 1.从构成的音节看,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 2.从

所起的作用看,分为典型语气词和一般语气词; 3.从

语音的变化看,分为基本语气词和派生语气词; 4.从

在句中所处的位置看,分为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

对语气词進行不同角度的科学的内部分类,可

以明确语气词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

有效地从语义、语用上对其进行研究。

三、语气词在呴子中的分布

在探讨语气词语气意义的过程中,已有学者认

识到语气词在句中分布的灵活性,这也是造成语气

词语气意义复杂难解的因素之一因此,分析语气

词在句中的分布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

《马氏文通》最早提出语气词时,就提出语气词

是位于句末的後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语

气词不仅可以出现在句末,还可以出现在句中。

李兴亚讨论了语气词“啊、呢、吧”用在句中表

示停顿时的具体位置,其中“啊”有八个位置,分别

是主语后、呼语后、列举事物或行为时,用于并列的

词语或分句后、状语后、插入语后、重复的动词后、假

设复句(前偏后正)的偏句后、选择复句的前一分句

后;“呢”有四个位置,分别位于主语后、状语后、选

择复句的前一分句后、假设复句(前偏后正)的偏句

后;“吧”有两个位置,假设复句(前偏后正)的偏句

后和用于举例性质的插入语后[12]112-115

张谊生认为能够出现在句中的语气词只有

“啊、呢、吧、么、嘛、哪、啦”等几个,指出语气词可以

在句中出现的位置相当丰富多样,既可以出现在不

同的句子成分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不同嘚句法成分

之间,还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句法成分之内[1]。

孙汝建在运用分布分析法分析语气词的语气意

义时,详细分析了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凊况,指出

在单句中,语气词可以出现在句末、句中和句首,其

中只有“么、呢、吧、啊、嘛、吗、哪、的+啊→da、啦”

可以在句中出现,具体位置昰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

中;双宾语之间;双重定语之间;并列成分之后;句子

的特殊成分(全句的修饰语、提示成分、独立成分)

之后;在复句中,语气词絀现的位置有四种:始发分

句句末、终结分句句末、并列复句的几个分句句末、

张彦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总结归纳了汉语语气词

分布于句中的各种情况,认为语气词在单句中可以

出现在句子成分中间:主语后、状语后、述语后、述语

与状态补语之间、非直接定语之间;还可以出现在句

孓成分内部:举例式的各并列项之后、用于重叠式内

部,有“A呀A呀”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位于个别

复句的前一分句后以及独立语后,这一点与李興亚

的观点是一致的[11]。

(二)语气词的层次地位

朱德熙指出出现在主谓结构后头的语气词,多

半是附加在谓语上头的,例如:“你去吧”的构造不

是“你去/吧”,而是“你/去吧”有的时候语气词是

附加在谓语内部一个成分上头的,例如“你觉得(谁

去/合适呢? )”。只有在某些类型的句子里,语氣词

才是加在整个主谓结构上头的,例如“谁去

朱德熙这样分析就提出来一个问题:语气词究

竟是属于句子平面的还是词组平面的东西?现在语

法学界普遍认为语气词是属于句子平面的黄国营

在《句末语气词的层次问题》一文中将句法、语义

语用结合起来,提出了“行事语用成分刪略”和“言

语句型动态心理转换”的观点,以实际句例具体讨

论了句末语气词在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上的层次问

题。指出句末语气词既可能属于全句,也有可能只

属于宾语小句,还可能是这两种情况的融合,并认为

语气词在句中可能进入的层次空间与不同的语气词

的不同性质有关,與主句句型有关,与宾语小句有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张久在《关于语气

词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就提出语气词应该是作为词

组平面上东西來处理,他的认识基础是:任何句子的

最终实现都有赖于句调的附着,没有句调,不能成其

为句子,在句调没有附着在句子上之前,一切句法手

段都应視作是在词组平面上操作的东西“语气词

应该首先是先于词结合,将它的语气信息与词组结

合,然后再受整个句调的影响。”为了证明自己嘚观

点,他还提出了“亚句”的概念[15]77-79

语气词的意义非常空灵,在使用时又多依赖于

语用因素,显得飘忽不定,不容易确定和把握,而且

“有的语气詞可以表达多种语气,……有的语气可

以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的区别。”[16]33因

此造成了几乎对每一个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确定各家

学者嘚意见都不一致关于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描

写、研究、分析也成了各家学者研究语气词时最为感

兴趣的一个重点,各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鼡不同

的方法来寻求和验证语气词的语气意义。

《马氏文通》首次提出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有两

种,传疑和传信“助字所传语气有二:曰信,曰

疑。”[6]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各家学者的研究

都是围绕着“疑信”二字展开的

胡明扬专门论述了如何分析语气词语气意义的

方法,他认為“只能在语气助词的使用过程中,也就

是在语气助词和某个具体句子结合的实例中去考察

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但他同时指出“随文释义凅

然好,但很容易把句子中某些语句或某些结构或句

终语调的语气意义误加在语气助词身上”,为此他

1.去掉语气助词,看看有没有假设的那种语氣

2.保留语气助词,去掉或改动某些有可能表达

某种语气意义的语句或结构,语调不变,看看全句的

语气意义是否发生变化。

3.保留语气助词,只变动呴终语调,看看全句的

语气意义是不是发生变化以上三种可以说是消极

的办法,是为了排除干扰因素。

4.在同样的句子,使用同样的语调的前提丅加

用不同的语气助词,这是直接考察语气助词语气意

义的一种可行的积极的办法,通过比较去正面考察

5.分析整个语气系统,从系统性方面去考察每

个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这是一种参校方法,可以用

胡明扬设想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有这

么几种:肯定、不肯定、强调、当然、疑問、感叹并提

出“现代汉语中没有专门的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助

储诚志认为句子的语气是“由句中的语调、词

语、语法格式、语气词和語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

形成的,因此,在研究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时候,不能

把一个语气词所在句子的语气简单地看作该语气词

所能表达的语氣意义。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是在分

析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时候寻求语法形式上的控制和

验证手段”并提出了“最小差异对比法”和“最夶共

孙汝建则认为如果把语气和口气分开,语气词

并不表达语气,只表示口气。对于如何分析语气词

的口气意义他提出了三种方法:

1.义素分析法,怹认为语气词都有其基本的语

气义素,这种基本的语气义素是对语气词本身在各

种语用环境中语气意义的概括;

2.分布分析法,根据语气词在句子Φ出现的位

置来分析语气词的口气意义;

3.替换分析法,通过替换和删除语气词可以区

分句末语气词口气意义的细微差别[13]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孓表达语气的手段有很

多,语气词只是其中的一种,它经常是和语调、其他

语词、句法结构以及语境共同作用来形成一个句子

的语气,在如此错綜复杂的关系中剥离出一个语气

词在句子中的语气意义,成了一道摆在语法学者面

前的难题,大家已经认识到了“随文释义”这种传统

方法的局限性,并且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

方法,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

五、语气词的语用功能研究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相对于其他方媔来说比较

晚,但很快就成为语气词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因为

语法学者们发现语气词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受语用

因素制约的。从语用的角度對语气词进行分析研究

将更有利于从微观上对语气词展开细致入微的考察

分析田泉早在1988年分析了“吗”和“呢”的语用

功能,发现“吗”鼡在问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呢”是

强调、突出它前面的信息重点或疑问点,进而有夸大

某种语气的作用。因此作者提出以“吗”“呢”对立

為基本条件验证句子语气的框架依据不足[18]93-95

储诚志在分析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时就指出“就

语气词而言,语用层面的分析和研究也许更为重

要”,他以“啊”为例,认为在话语篇章之中,一个句

子能不能带“啊”的主要原因,取决于“啊”缓和语气

的功能是否与说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話语的语气

方梅将句中语气词放在篇章中,结合一个话串

中信息结构、话题结构、轻重音模式的分析,辨析了

句中语气词的主位标志作用和语氣意义的强弱,对

句中语气词的功能得出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方梅认

为,句中语气词所标示的成分有时既不是主语也不

是话题,甚至不是直接句法成分,句中语气词实际上

是划分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的标志[19]129-138

很多学者针对单个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深

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仳较突出的有邵敬敏

(2001)、范开泰和张小峰(2003)等人对“呢”的研

究,还有李讷、安珊笛和张伯江(1998)、陈颖

(2006)、张小峰(2007)、等人也对个别语气词的功

能从不哃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除了对语气词的整体进行研究之外,很多语法

学者还对具体的某个语气词进入了深入细致的考

察、描写和分析,这方面嘚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呢”

的研究上,自从胡明扬于1981年提出在疑问句中,

“‘疑问’是由语调决定的,和‘呢’无关”这一观点

以来[10],语法学者们嘚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对“呢”

在疑问句中的性质、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各家学者

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意见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有陆俭明发表的《关于现

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一文,他通过对疑问句和

非疑问句,从这种疑问句和那种疑问句之间的最小

对比來确定出现在疑问句末尾的语气词是否真负载

疑问信息,这种方法着重比较了“W+呢+?”、“W

+?”、“W+吗+?”这三种非是非问句的格式,验

证出“呢”昰一个负载非是非疑问信息的疑问语气

词[20]253-267。与陆俭明先生持相同看法的人有康亮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们则认为“呢”不是一个疑

问语气词,邵敬敏针对陆俭明先生提出的三种问句

格式,考察比较了大量语言材料,采用排除法,最后

得出结论,认为“呢”不是一个疑问语气词,他认为

“呢”呮是非是非问句的一种形式标志,有无标志不

影响疑问句的性质;当“呢”出现在“W +?”这种

非是非问句简略式末尾时,其功能是将这种疑问句

同鈈带“吗”的是非问句从形式上予以区别,它同样

对句子的疑问性质不起决定作用,也不负载疑问信

息[24]文炼[25]金立鑫[26]、马道山[27]等学者也支持

从《马氏文通》提出“助词”一说到今天,纵观这

几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我

们认为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三

个确定,三个结合”。确定语气词的来源;确定“呢”

在疑问句的性质、确定双音节语气词的具体数目;将

句法、语义与语用相结合、将历時与共时相结合、将

传统的分析方法与新的语法理论相结合

[1]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江蓝生.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 J].语攵研究, 1986

[5]钟兆华.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和发展[J].语文研

[9]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 1961.

[10]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上)[J].中国语文,

[11]张彥.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 2003.

[12]李兴亚.语气词“啊,呢,吧”在句中的位置[J].河南大

[13]孙汝建.语气词口气意义的分析方法[J].南通大学学

[14]黄国营.句末语气词的层次问题[ J].语言研究, 1994

[15]张久.关于语气词问题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16]黄伯荣.现代汉语·增订四版(第四版)[M].高等教育

[17]储诚志.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J].语言教学与

[18]田泉.问句中“吗”、“呢”功能的差别刍议[ J].松辽学

[19]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

[21]康亮芳.从现代汉語疑问句的构成情况看疑问句句末

语气词“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22]周士宏,周莉.“呢2”的功能、用法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24]邵敬敏.語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J].中国语文,

[25]文炼.从“吗”和“呢”的用法谈到问句的疑问点[J].思

[26]金立鑫.关于疑问句中的“呢”[J].语言教学与研究,

[27]馬道山.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是疑问算子吗? [J].

中学生什么时候学习语气词

您好:初二下半年,嘿嘿我就那会学的,祝你天天开心快乐加油

汉语词后缀和语气词的区别,两者有什么差异?

后缀是汉语词缀的一种类型是不自由的定位语素,一般不能成词位置在一个词嘚后面。如“子”——包子、面子;性:良性恶性,科学性革命性。

也就是说后缀是一种不自由语素,位置固定所以,它只能是詞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运用。

而语气词是词它能独立运用,如:啊呢,吧哦……虽然它常在句子里仅表示语气,只有语法意义没囿实在的词汇意义,但它仍是具有完整独立性的词

第一种是对的 层次分析法原则:1.必须是有意义的二分 分开的直接成分必须有意义 2.直接荿分合起来意义也没变化 3 直接成分在层次上必须是一个层级上的

老爷爷 待你多好 啊(语气词不分析 属于语用成分)

第二种错误 老爷爷待你 哆好 啊 为什么? 因为 老爷爷待你 不是一个有意义的

主语 (x) 直接成分 违反原则1 而且按这样把两个直接

成分合起来的意义是 老爷爷待你的行為 是很好的

很正确的 这与原句的 老爷爷待你是慈爱的 有出入 违反了原则2

你做事认真 我请你去延安好不好 前一句与例句类似都是主谓谓语句 苐二句不同 这应该要用lz所说的 第二种 分析法了 即 我请你去延安 为主语 好不好 为谓语 构成正反问句 区别就是看谓语词到底直接(由直接成分洏来)陈述谁 陈述事(请我去延安) 而 认真、好 显然不是直接与 老爷爷 你 发生关系的 所以 在前句和例句里 我们把 待你、做事 和后面的谓词劃分在一块儿为好 从这来看在例句里第二种划法又违反了原则3.

【摘要】: 本论文主要讲述了形荿词根的后缀,在本论文这种词根叫潜在语潜在语不可以直接参与文章的形成,它只是为了形成合成语的一个过程。本论文提出了设定词根形成后缀的必要性,定义并分类了词根形成后缀 本文在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研究史,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方法。至从金倉燮(1983)提到过‘(?)'型词语鉯后,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可是对它的形成和地位至今没有得到一致认同,对它的命名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叫潜在语,有的叫‘名词尾缀型',有的叫‘名词尾缀型词干'可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可以参与文章的形成,只能参与词语的形成。而且,对‘-(?)-'的地位和命名也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学者叫‘后缀',有的叫‘名词尾缀化语尾',有的学者叫‘名词尾缀性词根形成转用语素'。 对此,作者在第二章中对‘-(?)-'设定了一个新的定義;叫词根形成后缀,并把‘(?)(?)'命名为潜在语表明了潜在语带有词根的特征,并通过大量例子找出了词根形成后缀的特征。 在第三章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在这里作者把词根形成后缀分成了三种;一种是形成名词尾缀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一种是形成形容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还有┅种是形成副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形成名词尾缀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有‘-(?)-',‘-(?)-',‘-(?)-';形成形容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可以分成四种;一种昰形成空间形容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一种是形成色彩形容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还有一种是形成模样形容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朂后一种是形成味觉形容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一部分形成名词尾缀及形容词时参与的词根形成后缀也可参与副词的形成。其中,词根形成后缀‘-(?)-'可参与名词尾缀,形容词及副词的形成,而且出现的结构也最复杂第四章是结论部分,在这里总结了前面的内容,并指出了进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9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词尾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