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T66测量过程中三角高程测量跳动较大是怎么回事

测量操作规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测量操作规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0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方法及精度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方法及精度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测量员培训讲义
测量员培训讲义 前 言测量工作在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工程从一开 工到最后竣工验收,从始至终每一环节均离不开测量工 作。同时测量工作也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有细 心、耐心、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应该说测量的精 确快慢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因此测 量工作在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 完善测量工作,今天组织大家到这里共同探讨和学习测 量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希望大家在施工中或者是在培训 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同 探讨,以使我们的测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能够 更快捷、准确的去指导工程施工。 目录12 3 4 5 2 规范规定测量方案编制控制测量和计算 施工测量 测量仪器管理 总结 第一章 规范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测量:1、一般规定 2、平面控制测量3、高程控制测量4、施工放线测量?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基本规定(测量部分) 第一章 规范规定1、一般规定 (1)施工测量开始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城镇道路工程a.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移交现场测量控制桩、水准点,并形成文件(交接记录)。项目部进行现场踏勘、复核,并组织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工程需要编制测量方案。 b.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使用前应进行符合性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严禁使用未经计量检定、校准及超过检定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工具。 (2)开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规定的基准点、基准线和高程测量控制资料进行内业及外业复核。复核过程中,发现不符或与相邻施工段落或桥梁的衔接有问题时,应向建设单位提出,进行查询,并取得准确结果。 第一章 规范规定城镇道路工程(3)开工前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建设单位提交测量复核书面报告。 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批准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建立施工 控制网、线、点的依据。 (4)施工测量用的控制桩应进行保护并校核。 (5)测量记录应使用专用表格,记录应字迹清楚,严禁涂改。 (6)施工中应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新入职的测量员应经项目部培 训后上岗。 (7)测量控制网应做好与相邻道路、桥梁控制网的联系。 第一章 规范规定城镇道路工程2、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确保精度,满足施工实际需要, 且方便应用。 (2)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各种精度的三角点,一级、二级、三级导线 点以及相应精度的GPS点,根据施工需要均宜作为施工测量的首级控制。 施工图提供的首级控制点(交桩点)点位中误差(相对起算点)不得 大于5cm。首级控制点应满足施工复核和施工控制需要,首级控制点应 为2个以上,间距不宜大于700m。控制点宜为控制道路施工图的相交点 中线点、折点及附近点、控制施工点等。 (3)施工测量应做好起点、终点、转折点、道路相交点及其他重要设 施的位置、方向的控制及校核。 (4)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第一章 规范规定控制等级 导线长度 (km) 4.0 2.4 平均边长 (km) 0.5 0.25 测角中误 差(“) 测距中误 差(mm) ±15 ±15 测距相对中误 差 Q1/300 2 1 测回数 DJ2 一级 二级 ±5 ±8 DJ6 4 3城镇道路工程方位角闭合 差(“) 相对闭合差±10√n ±16√nQ1/100三级1.20.1±12±15Q1/700012±24√nQ1/5000b.城镇道路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导线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 合下表规定。施工控制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等级 施工控制 导线长度(m) 1000 相对闭合差 Q1/4000 边长(m) 150 测距中误差 (mm) ±20 测回数DJ6 1 方位角闭合差 (“) ±40√n 第一章 规范规定城镇道路工程(5)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的边数,但不应超过表(4) -a中相应等级导线平均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 (4)-a中规定的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6)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 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规定长度的70%。 第一章 规范规定3、高程控制测量城镇道路工程(1)城镇道路工程应按二、三级水准测量方法建立首级控制。高程 控制测量应起闭于设计施工图给定的城镇水准点。 (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 每千米高差 全中误差 (mm) ≤2 ≤2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与已知点联 测 DS1 DS1 铟瓦 铟瓦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附和或环线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往返各一次 往返较差、 闭合或环线 闭合差(mm) ±4√L ±12√L二等 三等―― ≤50DS3注:①节点之间或节点与高级点之间,其线路的长度不得大于表规定的0.7倍;② 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③三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双仪高法单面尺施测; ④DS3,DS是水准仪的代号,3是相应的精度等级,表示每公里高差中误差为±3mm(3)对高程控制网应进行平差计算,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应以平差 后的结果为准。 第一章 规范规定4、施工放线测量城镇道路工程(1)施工中应根据施工方案布设施工中线与高程控制桩,并根据工 序要求布设测桩。 (2)测量作业前、后均应采用不同数据采集人核对的方法,分别核 对从图纸上所采集的数据、实测数据的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并应 据以判定测量成果的有效性。 (3)施工布桩、放线测量前应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依实地情况埋设牢固、通视良好。道路施工放线采用的经纬仪等级不应低于DJ6级。 以三级导线平面控制测量时,方位角闭合差为±24√n(″);以 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时,方位角闭合差为±40√n (″),且应报建设单 位验收、确定。 第一章 规范规定可能暴露、触及、损坏的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城镇道路工程(3)路基施工前应根据图纸、资料和现场情况,测标出路基施工中 (4)施工准备阶段核对占地、拆迁范围时,应在现场测设道路施工范围边线。(5)施工中应及时完成中线桩的恢复与校核。 (6)城镇道路高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 高程测量视线长宜控制在50-80m;b 水准测量应采用DS3及以上等级的水准仪施测; C 水准测量闭合差为±12√L mm(L为相邻控制点间距,单位为km) 第一章 规范规定(7)城镇道路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城镇道路工程a 施工控制导线闭合差应符合平面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 b 采用全站或DJ2级仪器时,角度应至少测一测回;采用DJ6级仪器 时,角度应至少测两测回。 c 距离应采用普通钢尺往返测一测回,用全站仪可单程测定。 d 采用全站仪测设坐标定点,应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坐标计算并进行 已知点的复核,并均应有工作、复核记录,实施测量前应经监理签认。 第一章 规范规定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测量基本规定给水排水管道工程1、施工前,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项目部组织测量 人员对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应及时补钉桩校正,并应经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认定;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不易被扰动且 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3、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经过复核方可使用, 并应经常校核; 4、不开槽施工管道,沉管、桥管等工程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 制桩,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设置,并及时校核; 5、对既有管道、构(建)筑物与拟建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开工前必须校测。 第一章 规范规定给水排水管道工程6、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5的规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 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和?城市测量规范? CJJ8的有关规定。表2.5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项目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允许偏差 平地山地±20√L (mm)±6√n (mm)40 √n (″)导线测量闭合差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 开槽施工管理 其他方法施工管理1/0直接丈量测距的两次较差1/5000 第二章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施工测量的指导性文件,在正式施测前要进行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且做到针对性强、预控性强、措施具体可行。 第二章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方案编写格式要求样本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主要内容布设导线导线外业测量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Contents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一、导线布设 1、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构 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1)闭合导线 (2)附合导线(3)支导线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1)闭合导线 ?B1SB1?0 S12 ?12S23?3 S34?2 ?5??? AB (XB,YB) S515S45 ?43A、B为已知点,1、2、3、4、5为新建导线点。 闭合导线图 已知数据: ??? , XB , YB 观测数据:连接角?B; 导线转折角?0 ,?1 ,… , ?5; 导线各边长SB1,S12,……,S51。4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2)附合导线?已知数据:?AB,XB,YB;?CD,XC,YC。?3 ?B SB1 ?1 ?C ?CD S34 ?4 S4C?AB A1 B (XB,YB)S12?2 S2334C (XC,YC)D2附合导线图?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导线各边长SB1,S12,……,S4C。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3)支导线?BSB1?11S122?ABAB (XB,YB)?已知数据:?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B, ?1 边长SB1,S12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和注意事项 1、工作内容: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建立标志。 (2)量边 :全站仪测量各导线边(新边)的距离。 (3)测角 :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或右角。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 量左角;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半测回角值限差为12s。 (4)连测:观测导线连接角和连接边。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2、导线选点注意事项(1)导线点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 仪器。 (2)导线点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助于进行碎部测量或 加密以及施工放样。 (3)导线各边的长度应按规范规定尽是接近平均边长,且不同导线各 边长不应相差过大。以减小因望远镜调焦带来的误差。导线点的数量要足够,以便控制整修测区。(4)相邻导线间要通视。 (5)所选的导线间必须满足超越(或远离)障碍物1.3米以上。 (6)路线平面控制点的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M 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线放样。 (7)在桥梁和隧道处,应考虑桥隧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 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3、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水平角、平距测量一次进行,同时还可以测量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 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用于测量的全站仪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2)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 池的电量。 (3)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4)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竖直角形式、双 轴或单轴改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5)安置仪器要稳定,脚架应踏牢,对中整平应仔细,短边时应特 别注意对中,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观测时,应严格整平。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6)目标处的标杆应竖直,并根据目标的远近选择不同粗细的标杆。 (7)观测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 才能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8)角度和距离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 不应进行观测; ②观测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定采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并记 录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采用对向观测,尽量减少或避免大气折光 的影响以便消除视差。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并要保持向同 一方向转动,以减少隙动差的影响,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 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③水平角观测时,应以十字丝的竖丝尽量照准目标根部,水平制动上 返十字丝中心使十字丝的横丝平分觇标,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用 双丝卡住觇标读数。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④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当偏移值接近限 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 ⑤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 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⑥因为平面控制测量的角度误差据有相关性,每一站的误差都直接影响最后的观测结果,所以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 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目的是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包括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根据已 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和边长,称为坐标反算。 1.坐标正算 已知:A点坐标(xA,yA)、αAB、SAB 求:B点坐标(xB,yB) 由图可知式中所以有△xAB和△yAB称为坐标增量。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2.坐标反算 根据A、B两点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 则△xAB=xB-xA △yAB=yB-yA故根据两点坐标计算水平距离SAB 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可得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3.方位角推算 αBA=αAB+180°αB1=αBA+βB-360°=αAB+βB-180°α12=αB1+β1-180°=αAB+βb+β1-2×180° αij=αAB+Σβi左-n×180° αij=αAB+Σβi右+n×180°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4.单一导线计算的基本步骤 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②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③坐标增量的计算④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⑤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5.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fβ)的计算与调整① 计算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Σβ理=(n-2)? 180° 式中为内角个数;Σβ理为内角和的理论值 ②计算角度闭合差 fβ=Σβ测-Σβ理 ③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 fβ容=±40&(图根导线限差)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计算时注意左右角的区别) *坐标增量的计算△x12=D12cosα12 △y12=D12sinα12 △x23=D23cosα23 △y23=D23sinα23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①闭合导线各边坐标增量总和的理论值Σ△x理=0Σ△y理=0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fx=Σ△x测-Σ△x理=Σ△x测fy=Σ△y测-Σ△y理=Σ△y测③导线全长闭合差④全长相对闭合差⑤坐标增量改正数 *坐标计算xi=xi-1+△xi-1,iyi=yi-1+△yi-1,i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6.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注意:当用左角计算α'终时, 改正数与fβ反号;当用右角计算α'终时,改正数与fβ同号。*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Σ△x理=x终-x始 Σ△y理=y终-y始 fx=Σ△x测-(x终-x始) fy=Σ△y理=y终-y始 *附合导线的导线全长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容许相对闭合 差的计算,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各点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相同。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 控制测量内业表格填写标准导线点复测记录 表1:计算表 表2:导线点点位 平面布置图水准点复测记录 表1:计算表 表2:水准点平面 布置图 第三章 控制测量和计算? 控制测量内业计算软件讲解EXCEL测绘 工具南方平差易? 导线平差计算 ? 水准简易平差计算?平差计算 ? 软件说明ESDPS软件? 导线平差? 其他功能 第四章 施工测量一、排水施工前准备: 1、测量准备工作: (1)首先复核设计院移交的水准点及路线控制点,给定点的高程、 导线点闭合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2)控制点复核完毕后沿管道线路应设置临时水准点及路线控制点, 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m并与给定的水准点相闭合,路线控制点间距宜 为300m-500m并与给定的控制点相闭合。施工水准点及路线控制点应 按顺序编号,并测定相应高程及坐标。 (3)根据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点,测定出管道和井位的位置,做 好管道中心桩、方向桩、固定井位桩的引桩、拴点工作。施工过程中 发现桩钉错位或丢失应及时校正或补桩。 (4)水准控制点和路线控制点布设完毕后,立即对原地面高程进行 复测,检查实际原地面高与设计文件提供的原地面高是否相符。若出 现偏差应立即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报告,以便对原 始地面高程进行设计变更。 第四章 施工测量2、 积极主动的和建设单位联系,对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办理相关 的会签手续,同时对相关管线单位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进行记录。对 会签单上已标明的管线和有可能存在地下管线的部位使用人工开挖“探坑”,以明确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类型和高程,同时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并对项目部内部进行交底,采取相应的管线保护措施和设 置警示标志。3、如果即将施工的管线需要接入既有管线时,必须首先复核既有管线的高程和位置,与设计提供的位置和高程一致时再进行施工,否者联 系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4、 开挖前用石灰将开挖沟槽线撒石灰,使用挖掘机从管线下游向上 游开挖管线沟槽,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土方调运。采用水准仪进 行沟槽底面高程跟踪控制,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中线控制,并向 机械司机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堆土边 第四章 施工测量缘至槽边的距离根据使用的运输工具的特点确定,但最低不得小于 1m)、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指定专人与 司机配合,配合沟槽开挖的施工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 程,并与测量人员配合,及时量测槽底高程和宽度及放坡,防止超挖 及放陡坡。在刚开始挖沟槽,对地下水位不明确时,沟底两侧必须设 置双侧排水沟,并根据实际地下水含量调整排水沟和集水坑的布置。5、支模打平基时要反复复测高程及中线位置保证其准确,(防止打砼时破坏其高程或中线位置),如果是实习学生测量,一定要有人符 合。6、管道安装时要做好准备,或用墨线法或用挂白线法。 第四章 施工测量7、质量控制标准:执行《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规定(1)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检验频率序 号1 2项目允许偏差 (mm)检验方法范围两井之间 两井之间点数3 6 用水准仪测量 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三点槽底高程 槽底中线每侧宽度±20 不小于规定3沟槽边坡不陡与1:0.33两井之间6用坡度尺检验每侧计三点 第四章 施工测量(2)垫层和平基允许偏差执行下表:检验频率 序 号 项目 允许偏差范围 点数检验方法1垫 层中线每侧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10m2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一点高 程0,-15mm10m1用水准仪测量中线每侧宽度+10mm,010m2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一点2平 基高 程 厚 度0,-15mm 不小于设计规定10m 10m1 1用水准仪测量 用尺量 第四章 施工测量(3)安管允许偏差执行下表:检验频率 序 号 1 2 项目 中线位移 D≤1000mm △管内底高程 D>1000 3 相邻管内底错口 ±15 两井之间 2 用水准仪测量 允许 偏差 15 ±10 范围 两井之间 两井之间 点数 2 2 检验方法 挂中心线用尺量 用水准仪测量D≤1000mmD>100035两井之间两井之间33用尺量用尺量(4)抹带和管座允许偏差执行下表:检验频率 序 号 1 2 3 项 目 允许偏差 范围 点 数 2 2 1 2 2 检验方法管座肩宽 肩高+10mm~-5mm ±20mm 1% +5 0 +5 010m10m 两井之间(每侧面) 两井之间 两井之间挂边线用尺量每侧计1点 挂边线用尺量每侧计1点 用尺量蜂窝总面积 用尺量 用尺量蜂窝面积 抹带 宽度 厚度 第四章 施工测量(5) 沟槽回填质量措施:最低压实度(%) 序 号1 沟槽 在路 基范 围外 胸腔部分检查数量 范围100m检查方法项目 重型击实标准石灰土类垫层 管侧 管顶以上500mm 93 87轻型击实标 准95 90点数289±2(轻型)其余部分农田或绿地范围表层500mm范围内 胸腔部分 管侧 管顶以上250mm 快速路及主干路≥90(轻型)或按设计要求不宜压实,预留沉降量,表面整平 87 90 87±2(轻型) 95 98 两井 之间 或 1000 O 每层 每侧 一组 (每 组3 点) 用环刀法检查 或采用现行国 家标准《土工 试验方法标 准》GB/T50123 中其他办法≤800沟槽 在路 基范 围内次干路支路 快速路及主干路9390 93 90 879592 95 92 903由路槽底算起的深度 范围(mm)>800~ 1500次干路 支路快速路及主干路>1500 次干路 支路8787 879090 90注:表中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和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别以相应的标准击实实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 第四章 施工测量二、路基施工前准备: 1、路基施工准备工作 (1)恢复定线测量。 在地面上进行中线测量前,应由设计部门办理交桩手续。转角 点桩和方向桩应在线外栓点,并做点标记。直线部分每隔500-1000m 应加方向桩。 (2)复核水准点 沿中线作水平测量以复核地面标高及原有水准基点标高时,如 发现水准基点有疑问,除及时向设计单位查询外,可采用水准点闭合 测量平差计算进行检验。 (3)工程进场后,立即进行原地面高程复测,对实际土方量进行核 对,并进行图纸会审,设计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不相符时及时上报事 业部、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以便进行设计变更。 第四章 施工测量(4)填挖方段的测量 每一地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测设中心桩、边线桩、各主要构筑物位置桩。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各测量标志,对遗失或位置移动者随时进行补钉和校正。 (5)土方量核算(后面讲解) 正式施工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实测地面高程全面计算整个工 程的挖方量、填方量和结构层用土量,并考虑其自然方系数、松方系 数等换算关系,通盘考虑路基工程施工用土外进或外弃土方量,进行 整体土方平衡。 第四章 施工测量2、路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1)路床允许偏差见下表:序 质量控制 号 项目1 2 路床纵段高 程 路床中线偏 位允许偏差(mm)-20~+10 ≤30检验频率范围(m)20 100点数1 2 <9 1 2 3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 用经纬仪、钢尺量取最 大值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 两尺,取较大值3路床平整度≤1520路宽 (m)9-15 >154路床宽度不小于设计值+B(施 工必要的附加宽度)401 <9 2 4用钢尺量5路床横坡±0.3%且不反坡20路宽 (m)9-15用水准仪测量>156 边坡 填方不陡于1:1.5 挖方不陡于1:1 20 26用坡度尺量,每侧1点 第四章 施工测量(2)路基压实度标准见下表:路床顶 面以下 深度 (M)0-30检验频率 道路类别 压实度(%) (重型击实)≥95 ≥93 ≥90填挖类 型范围点数检验方法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挖方 次干路 支路及其他小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0-80 次干路 支路及其他小路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填方 80-150 次干路 支路及其他小路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150 次干路 支路及其他小路≥95≥93 ≥90 ≥93 ≥90 ≥90 ≥90 ≥90 ≥87 1000O 每层3点 环刀法、灌水 法或灌砂法 第四章 施工测量三、石灰土基层施工准备工作 1、路床上恢复中线,并在路床边缘外设指示桩。复测土基底高程并 保持路床的湿润确定摊铺厚度计算结构层用土量,控制好卸土距离; 保证不多料不断料;根据确定好的松铺系数摊铺(一般为1.3―1.5), 每次的摊铺长度为一个碾压段。石灰土基层的摊铺找平方法根据道路 长度和宽度分为两种。 a.推土机粗平 振捣压路机静压 刮平机精平 人工处理边角(此方法适用于道路宽度和长度较大时) b.推土机粗平 人工挂米字线找平(此方法适用于道路宽 度较窄、长度较短和施工面积较小的区域) 2、在摊铺过程中,立尺人要懂机械并且事先和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 底,操作时要严格控制高程,严禁贴薄层施工,要是有局部高程不符 合规范要求时,要翻拌10-15cm后重新摊铺。 3、摊铺完成后,要采用挂线法进行刮平,精平后及时碾压,养生。 第四章 施工测量4、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质量控制项目中线偏位(mm) 纵断高程 (mm) 平整度 (mm)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允许偏差 范围≤20 ±15 ±15 ≤10 ≤15 20m 100m 20m检验频率 点数1 1 路宽(m) <9 9~15 &15 1 2 3检验方法用经纬仪 用水准仪 用3m直尺和塞尺连 续量两尺,取较大值宽度(mm) 横坡不小于设计 规定+B ±0.3%且不 反坡40m 20m 路宽(m)1 <9 9~15 &15 2 4 6用钢尺量 用水准仪测量厚度(mm)±101000m?1用钢尺量 第四章 施工测量四、雨水连接管和雨水口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 防止井口位置歪斜,出现雨水口外边线与路边线有夹角、雨水口吃进边石或远离边石等现象。施工时凡是有雨水进水井的道路边线,应该使用经纬仪定出路边基准线,雨水口位置完全以此基准线控 制。在砌筑撂底时,应检校井口外边线与基准线是否平行,是否符合边石内边线的距离。砌筑过程中,测量人员应随时检校位置桩的准确性。在边石砌筑时也应按照测设的基准线进行安砌。 第四章 施工测量2、雨水口、支连管的允许偏差应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相关规定检查项目12 3 4 5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 范围 点数1检查方法井框、井箅吻合井口与路面高差 雨水口位置与道路 边线平行 井内尺寸≤10-5,0 ≤10 长、宽:+20,0 深:0,-20 0,-20每座用钢尺量测较大值 (高度、深度亦可 用水准仪测量)井内支、连管管口 底高度 所用原材料、预制 构件6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 设计要求检查产品质量合格 证明书、各项性能 检验报告 第四章 施工测量五、二灰碎石基层施工 1、二灰碎石基层施工测量 (1)石灰土基层上恢复中线,并在边缘外设指示桩。复测石灰土基层 高程,确定二灰碎石摊铺厚度计算二灰碎石用量;卸料时控制好卸土 距离,保证摊铺时不多料不断料 (2)在摊铺前,立尺人要事先和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并且在操作时严格控制高程,摊铺时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摊铺,首先将二灰碎石按设计断面和松铺厚度,均匀的摊铺于路槽内。摊铺宽度至少 保证按道路设计宽度每侧加宽15M。松铺系数按高差法实际测量,即 在施工现场准备定出5―10个基准点,先测量下承层标高,混合料摊铺 完成后再准确测出基点松铺标高,待压路机碾压结束后再复测所选定 的基准点的高程,以平均标高差计算松铺系数。初始松铺系数一般可 取1.3―1.35。假如每层压实厚度为20cm,松铺厚度可按26cm控制。 第四章 施工测量(3)二灰碎石摊铺根据作业段的宽度和长度可采用平地机配合推 土机进行找平、局部采用人工找补或者推土机粗平、人工挂米字 线精细找平的方法。 a.机械摊铺找平方法:推土机粗平 刮平机精平 振 动压路机静压一遍 刮平机精平 人工找平、夯实边 角处 碾压 b.机械摊铺人工找平方法:推土机粗平 挂米字线人工找 平 碾压 (4)摊铺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高程,每层的压实厚度应为20cm, 且不宜小于10cm,严禁贴薄层施工,要是有局部高程不符合规范 要求时,要翻拌10-15cm后重新摊铺,当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 及时翻拌均匀。 (5)精平结束后,在最佳含水量允许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结束 后及时进行养护。 第四章 施工测量2、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质量控制项目 允许偏差 范围中线偏位(mm) ≤20 100m检验频率 点数1检验方法用经纬仪纵断高程 (mm)平整度 (mm)基层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15±15 ≤10 ≤1520m1用水准仪20m路宽(m)<9 9~15 &151 2 3用3m直尺和塞尺连 续量两尺,取较大值宽度(mm) 横坡不小于设计 规定+B ±0.3%且不 反坡40m 20m 路宽(m)1 <9 9~15 &15 2 4 6用钢尺量 用水准仪测量厚度(mm)±101000m?1用钢尺量 第四章 施工测量六、路缘石施工 1、路缘石施工注意事项 (1)按校核的路边线钉龙门桩,龙门桩桩距在直线路段为10--15m、 弯道路段为5--10m,路口处桩距宜为1―5m,以求圆顺。 (2)复测二灰碎石基层高程,根据油面摊铺厚度以及实测高程调整边石高度,要求边石纵坡要平顺,顶面高程及相邻块高差不得超过规范标准; (3)为防止边石在封面后局部前倾后仰,在安砌边石时不能只顾及内侧上角的直顺度,而不考虑立面垂直度和顶面水平度,边石向外侧有一定的角度,防止碾压时对边石擦碰影响,边石靠背土夯实,在强 度形成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第四章 施工测量2、边石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 16.1和16.11.1允许的规定。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检验频率 序 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 检验方法1 2 3 4直顺度 相邻块高差 缝宽 顶面高程≤10 ≤3 ±3 ±10100m 20m 20m 20m1 1 1 1用20m线和钢尺量 用钢板尺和塞尺量 用钢尺量 用水准仪量 第四章 施工测量七、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1、摊铺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应综合考虑基层标高差值、本层设计摊铺厚度。采用 自动调平摊铺机摊铺最下层沥青混合料时,应使用钢丝或路缘石、平 缘石控制高程与摊铺厚度,对于路宽较大的工程项目,道路中心部位 高程控制采用安放“导梁”控制。经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应符合 平整度、横坡的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a.随铺随测:在两侧路缘石上用记号笔划出本层设计摊铺厚度线, 并制作从路缘石下返高程的“木秩子”用于摊铺过程中实时控制摊铺 高度。对于路宽较大的工程项目,道路中心部位高程控制采用安放 “导梁”控制。 安放导梁方法: 两侧有边石的,在同一断面两侧边石挂线用卷尺返高的方法进行控 制;只有一侧有边石或者没有边石的,用水准仪根据高程和横坡进行 第四章 施工测量测量控制。导梁放置在第一台摊铺机熨平板边距离50cm左右,呈直线 布设。两个导梁相交平顺密实无缝隙,相邻高差不大于2mm,防止影响 摊铺机控制精度,导梁设置长度在30-40m为宜,每根在4-6m为宜,方 便倒运,并且不耽误摊铺进度。 b.钢线控制高程: ①钢桩定位:钢桩间距一般控制在5~10m为宜,钢桩一般距摊铺机熨 平板端17~60M,最大不能超过70M.钢桩距边石外侧10~20M,每个 钢桩均测高程。 ②测设高程:在设计纵断的标高上,加一常数值;其值约比设计高程 增加40~50M(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约比边石高20M为宜。 ③钉钢桩:钢桩也称套管桩、活节桩,各桩之间保持直线,牢固地顶 入之后套管。调整托杆方向,使其指向路边方向,垂直路的中心线。 将高程测在托杆上,方法是需一人扶塔尺,一人在下面降套管听从指 挥,待合格后,立即拧紧顶丝。在每一条钢线的起点和终点桩外5米处 多加测一桩,称支柱桩,起防止准绳移位之用,纵坡变点和弯道处都 要加桩。 第四章 施工测量④基准线测设用具:钢橛D18L ;长60~70M头尖;套管;配螺丝、螺母;钢丝绳D2.1~3L;紧线器;绕线架;8磅重的大锤;活扳手;起橛器。 ⑤栓准绳:自一端的地锚桩开始,经过各桩的托杆,拉至另一端,用 紧线器拉紧钢丝绳,拉力为300~400N.钢丝绳不能出现盘扣现象。两 根间断的钢丝绳应重叠搭接一个桩空,以防止在同一个钢桩固定两根 钢丝绳造成桩位及高程变化。用火烧丝将钢丝绳(油丝绳)拴在托绳 杆的槽内,拴绳的时间最好在摊铺沥青混凝土前1―2h进行,拴绳后要标志、复测和检查是否牢固。 第四章 施工测量2、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质量控制项目纵断高程 中线偏位 平整度 (mm) 标准差}值允许偏差 范围±15 ≤20 快速路、 主干路 ≤1.5 20m 100m 100m检验频率 点数1 1 路宽(m) <9 9~1 5 1 2 3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 用经纬仪测量 用测平仪检测次干路、 支路 最大间隙 次干路、 支路≤2.4&15≤520m路宽(m)<9 9~1 5 &151 2 3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取最大值宽度 横坡不小于设计值 ±0.3%且不反坡40m 20m 路宽(m)1 <9 9~1 5 &15 2 4 6用钢尺量 用水准仪测量井框与路面高差(mm) 抗滑 摩擦系数≤5 符合设计要求每座 200m1 1 全线连续用十字法,用直尺,塞尺量取最大值 摆式仪 横向力系数车 砂铺发 激光构造深度仪构造深度符合设计要求200m1 第四章 施工测量主要内容?切线支距法 ?偏角法内业计算?坐标放样法?竖曲线计算?土方计算?内业资料交接 第四章 施工测量内业计算一、切线支距法 切线支距法又称直角坐标法,是以曲线的起点ZY或 终点YZ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 X 轴,经过原点的半径 为 Y 轴,按曲线上各点坐标x、y设置曲线上各点的位 置。 如图,设Pi为曲线上欲测设的点位,该点至ZY点或YZ 点的弧长为li, φ i为li所对的圆心角,R为圆曲线半 径,则Pi的坐标可按下式计算: xi=Rsinφ i yi=R(1-cosφ i)=xtan(φ i/2) 式中: φ i=li/R(rad) 第四章 施工测量图例:内业计算 第四章 施工测量切线支距法计算表桩号ZYk3+114.05内业计算各桩至ZY或YZ 的曲线长度(li)0圆心角(φ)0°00′00″xi0yi0+120 +1405.95 25.951°08′11″ 4°57′22″5.95 25.920.06 1.12+16045.958°46′33″45.773.51+18065.9512°35′44″65.427.22QZk3+181.60+20049.149°23′06″48.924.02+22029.145°33′55″29.091.41+2409.141°44′44″9.140.14YZk3+249.1400°00′00″00 第四章 施工测量二、偏角法内业计算偏角法是以曲线起点ZY或终点YZ至曲线任一待定点Pi的弦线与 切线T之间的弦切角(这里称为偏角)Si和弦长ci来确定Pi点的位 置。 Si=φ i/2,则li/R*90°/∏ C=2*Rsinφ/2例:仍以上一个为例,采用偏角法按整桩号设桩,计算各桩的偏角和弦长。设曲线由ZY点和YZ点分别向Qz点测设,计算见下表: 第四章 施工测量偏角法计算表桩号ZYk3+114.05 +120 +140 +160 +180 QZk3+181.60内业计算各桩至ZY或YZ的 曲线长度(li)0 5.95 25.95 45.95 65.95 67.95偏角值(° ′ ″)0 0 2 4 6 6 00 34 28 23 17 27 00 05 41 16 52 00偏角读数(° ′ ″)0 0 2 4 6 6 353 00 34 28 23 17 27 33 18 13 07 00 00 05 41 16 52 00 00 27 02 38 00相邻桩间 弧长0 5.95 20 20 20 1.60 18.40 20 20 9.14 0相邻桩间 弦长0 5.95 20 20 20 1.60 18.40 20 20 9.14 0+200 +220 +240 YZk3+249.1449.14 29.14 9.14 04 2 0 041 46 52 0033 58 22 00355 357 359 0 第四章 施工测量三、曲线坐标的计算 解析: 1、坐标计算公式: 方位角△=(y2-y1)/(x2-x1) 曲线长L=R* ∮ 偏角△i= ∮/2 弦长C=2R sin △I 坐标x2=x1+C*cos △ y2=y1+C*sin △ 2、举例画图讲解内业计算 第四章 施工测量四、竖曲线计算 解析: 1、竖曲线计算公式: L=ROi1-i2 O T=L/2 E=T*T/2R y=x*x/2R内业计算2、举例画图讲解(例) 第四章 施工测量内业计算五、土方计算 计算方法: 1、比较平整的地形测量及计算方法:按标准横断面测 设数据,然后分开算土方量。(例:新城西街土方) 2、横断方向高低起伏比较大的地形测算和计算方法: 测设方法:横断以中桩为轴(零点)向左右两侧散 开,也就是说在变坡点的位置记录下距中桩几米, 高程是多少,依次测设,纵断地形有起伏的一定要 加桩,把数据收集完后,用CAD画横断,就是类式图 纸给的扣帽子形式的。(例:新城西街土方) 3、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和不复杂两种:地形复杂的, 就是用全站仪测设地面点数据,然后用KASS软件计 算;地形不复杂的,利用方格网方式计算。 第四章 施工测量内业交接六、内业交接 1.测量员和计划员交接内容:现场实测实量数据要及时传 递到计划员手里,(包括:原地面复测、沟槽开挖尺寸、 实际安管长度、实际砌筑检查井数量、实际道路面积等); 辅助计划员画竣工图(这就要求测量员每施工完一道工序 就要把实际简图画好及时传递到计划员手里,并且自己要 存档) 2、测量员和资料员交接内容: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 复测记录(测量员不仅要把表格填好而且还要附上简图, 把临时设置的点位位置标好) 3、测量员和材料员交接内容:各工序工程量要及时准确 的提供给材料员,并有交接记录。 第五章 测量仪器管理测量仪器是测量人员对工程施控的有力武器。爱护好测量仪器及工具是我们每一位测量工作者的责任。所以如何正确地操作测量仪器,并对使 用的测量仪器及时进行检校和保养是每个测量工 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第五章 测量仪器管理奖惩制度测量仪器管理 培训内容测量仪器 操作规程 测量仪器检校 第六章 总结 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讲这些, 希望大家在培训过后认真学习总结,做好 测量考试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勤思考,多学习,我相信再加上你们的细心和耐心,测量工作一定会做的更好! 市政事业部技术科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