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教一下,人工智能可以怎样信息改变我们的生活活?

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小作文_百度知道
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小作文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工智能来临,有人在担忧失业,有人在憧憬未来,有人在发掘行业机会,也有人在研究围棋。在讨论这些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考虑一下人类的结局。有人可能觉得谈论这个话题太夸张了,那先回忆一下人类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可思议的事情,需要请几个穿越者来判定。我们请1个出生于公元0年出生的人(汉朝人)穿越到公元1600年(明朝),尽管跨越了1600年,但这个人可能对周围人的生活不会感到太夸张,只不过换了几个王朝,依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罢了。但如果请1个1600年的英国人穿越到1850年的英国,看到巨大的钢铁怪物在水上路上跑来跑去,这个人可能直接被吓尿了,这是250年前的人从未想象过的。如果再请1个1850的人穿越到1980年,听说一颗炸弹可以夷平一座城市,这个人可能直接吓傻了,130年前诺贝尔都还没有发明出炸药。那再请1个1980年的人到现在呢?这个人会不会被吓哭呢?如果35年前的人,几乎完全无法想象互联网时代的生活,那么人类文明进入指数发展的今天,我们怎么能想象35年后的时代?超人工智能,则是35年后的统治者。首先,我们明确一下人工智能的分类:目前主流观点的分类是三种。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尔法狗,能够在围棋方面战胜人类,但你要问他李世石和柯洁谁更帅,他就无法回答了。弱人工智能依赖于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重复性的逻辑,看似聪明,其实只能做一些精密的体力活。目前在汽车生产线上就有很多是弱人工智能,所以在弱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人类确实会迎来一批失业潮,也会发掘出很多新行业。强人工智能: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百度的百度大脑和微软的小冰,都算是往强人工智能的探索,通过庞大的数据,帮助强人工智能逐渐学习。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会有很多新的乐趣,也会有很多新的道德观念。超人工智能:各方面都超过人类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存在。当人工智能学会学习和自我纠错之后,会不断加速学习,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自我意识,可能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其中包括创造能力(阿尔法狗会根据棋手的棋路调整策略就是最浅层的创新体现,普通手机版的围棋,电脑棋路其实就固定的几种)。我们距离超人工智能时代,到底有多远呢?首先是电脑的运算能力,电脑运算能力每两年就翻一倍,这是有历史数据支撑的。目前人脑的运算能力是10^16 cps,也就是1亿亿次计算每秒。现在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其实已经超过这个运算力了。而目前我们普通人买的电脑运算能力只相当于人脑千分之一的水平。听起来还是弱爆了,但是,按照目前电子设备的发展速度,我们在2025年花5000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和人脑运算速度抗衡的电脑了。其次是让电脑变得智能,目前有两种尝试让电脑变得智能,一种是做类脑研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模拟1毫米长的扁虫的大脑,这个大脑含有302个神经元。人类的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听起来还差很远。但是要记住指数增长的威力——我们已经能模拟小虫子的大脑了,蚂蚁的大脑也不远了,接着就是老鼠的大脑,到那时模拟人类大脑就不是那么不现实的事情了。另一种是模仿学习过程,让人工智能不断修正。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庞大数据,让人工智能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更正。百度的百度大脑据说目前有4岁的智力,可以进行几段连续的对话,可以根据图片判断一个人的动作。尽管目前出错的次数依旧很多,但是这种能力的变化是一种质变。在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眼中,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已经不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2013年,有一个数百位人工智能专家参与的调查 “你预测人类级别的强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实现?”结果如下:2030年:42%的回答者认为强人工智能会实现2050年:25%的回答者2070年:20%2070年以后:10%永远不会实现:2%也就是说,超过2/3的科学家的科学家认为2050年前强人工智能就会实现,而只有2%的人认为它永远不会实现。最关键的是,全球最顶尖的精英正在抛弃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伯克利四所名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生第一份offer已经可以拿到200-300万美金。这种情况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奇点大学(谷歌、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以及若干科技界专家联合建立)的校长库兹韦尔则抱有更乐观的估计,他相信电脑会在2029年达成强人工智能,到2045年,进入超人工智能时代。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还能活30、40年的话,那你应该能见证超人工智能的出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新闻热线:028- 订报:028- 广告:028-四川日报网新闻热线:028-&&&&四川日报网商业合作:028-
03要闻?天下日
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来自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的报告&&& 可以端菜扫地、唱歌跳舞,可以跟孩子做游戏、陪老人谈天说地……在刚刚结束的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上,智能服务机器人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明星”。&&& 在26日举行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 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的春天。语音识别、图像分类、机器翻译、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技术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前,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甚至可以在单点突破、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超越人类智能。比如日本仿人机器人、美国猎豹机器人、德国工业机器人,还有我国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院士说。&&& 专家们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智能系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之相比,现有的人工智能差距还比较远。比如没有智慧,没有情商等。”谭铁牛说。&&& 比如说,人工智能可以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打败人类冠军,但在对智能水平要求更高的围棋项目中只相当于业余五段水平。目前无人驾驶的概念车只能在某些测试路段做到高度自动驾驶,而在人口密集型城市街道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需要长期攻关。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机遇挑战并存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 2014年,我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达到5.6万台。2014年我国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同时,我国已经拥有一支人工智能研发队伍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设施齐全的研发机构,研发产出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一些与会专家表示,尽管我国在一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尤其是核心算法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我国人工智能的整体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以机器人为例,2014年我国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只有1.6万台来自本土供应商,并且大部分是低端机器人,其他则来自海外供应商。并且我国“机器人密度”仅为德国日本等国的十分之一。“智能+X”或将成为创新时尚&&&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蓬勃发展,已成为诸多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创业投资的热门方向。谷歌、IBM等国际巨头纷纷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力图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颠覆性影响,‘智能+X’将成为创新时尚。人工智能将在国防、医疗、工业、农业、金融、商业、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谭铁牛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表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重大需求,发展智能产业和智慧经济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际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垄断。我国完全有可能利用市场需求优势、用户数据优势等,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专家同时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数据共享等挑战。应对人工智能的市场准入方面建立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以支撑智能化发展,引进培养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也应加强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新华社记者 吴晶晶(据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在线投稿邮箱:人工智能将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_百度知道
人工智能将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将会体现在云互联方面,简单来说,就是你会拥有一个最衷心的贴心管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工智能将在这四大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将在这四大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
[导读]人工智能将在这四大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 猎云注: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科技的变革,最终会演变成社会发展的变革。未来,人工智能将在这几大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零售端的服务业、传统的制造业升级、更高效的社交连接、高精密工作的取代。
  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可能不仅仅是科技的变革,最终会演变成社会发展的变革。科技带来的是更加高效的连接,移动互联网已经将连接时间做到了极致,未来新的科技方向必然是连接效率的提高。对于一个科幻爱好者来说,最终我们或许真会生活在《攻壳机动队》所推演的世界中。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另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或许是:人工智能是否最终会取代人类?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研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电影中的虚拟世界
  1998年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推荐了我看了一部动画片:Ghostintheshell(攻壳机动队)。
  这部动画片对我冲击很大,后来又在不同的时间点看了不下5遍。《攻壳机动队》描述的世界和承载的世界观虽然有点晦涩难懂,但绝对是震撼人心的,其展示的音乐以及画面也可归为经典。其中心思想,可以引用《攻壳机动队》中日本能剧大师世阿弥所写的诗句:&生死来去,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到了最终的世界,人类能够留下的就是灵魂,其他的一切身躯都可以由机器所替代。这也是Ghostintheshell名字中的含义,Ghost就是我们的灵魂。然而,如果记忆也是数字化的,那么我们是否真正活着呢?作为一部1995年的动画片,《攻壳机动队》,却真的将几十年后的世界完整展现给我们。
  到了1999年,我最爱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开始上映,里面的内容将《攻壳机动队》思想进一步得到了深化。人类已经成为了计算机操控的傀儡,生活在被设定的虚拟生活中。在片中的开头,Murphy问Neo,你到底是要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这是一个充满哲学的选择题,当我们看完三部的时候,也常常会思考开头,最终是留在虚拟世界更好还是看到真实的世界。《黑客帝国》的二和三里面有大量宗教和哲学的内容,科技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科技发展到最终,留给我们的是对信仰的思考。《攻壳机动队》和《黑客帝国》的主题曲也是非常类似,95版的《攻壳机动队》配乐是著名的《谣》,整个曲子都是宗教的神秘色彩。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我们对世界理解的总和。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
  《攻壳机动队》以及《黑客帝国》中所展示的未来世界可能正在到来。
  随着AlphaGo轻松在围棋,在德州扑克上战胜人类,以及越来越多的工作开始被所取代,我们不得不直面现实: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已经迅速代替交易岗位。
  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交易员人数,从巅峰的600人下降到了2人。瑞银在康州有两个橄榄球场那么大的交易大厅,也几乎完全关闭,只留下了几个程序员。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也开始了对于基金经理的大规模裁员,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代替基金经理。今天的人工智能具有深度学习功能,不是简单对于指令的重复。交易的次数越多,收集的数据越多,算法能力就越强。
  事实上海外过去十年,交易系统已经大量使用了算法交易功能。这种算法交易功能还需要交易员输入指令。在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伴随着深度学习能力的崛起,连输入指令的交易员都可以被代替,对整个金融行业开启了新的革命。下图来源于UBS的研究报告,比较形象的解释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路径:通过输入算法和数据,在程序演化中获得答案。再通过答案和数据,又获得算法。这是不断进化的系统。
  人工智能正在代替我们的许多工作。根据牛津大学的CarlBenediktFrey和MichaelOsborne在2013年出版的研究,目前美国有47%的工作处于将被机器人代替的&高危&工作。美林也有一份深度报告,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带来的每年颠覆价值在14到33万亿之间,其中有9万亿来自于自动化对于人工成本的节约。那么什么样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简单而言就是做流水线的工作。我们看到过去20年机器人手臂已经代替了制造业中的流水线工人,而且可以24小时一天,每周7天的强度运行。
  未来,大量的流水线工作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根据研究,美国大约有47%的工作面临来自于机器人的竞争压力。事实上,过去20年美国收入中位数是下降的,已经反映了部分机器代替传统&技工&的情况。
  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几大领域改变我们生活
  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生活的变革,不仅仅是代替一部分工作,还会在许多方面改变我们生活方式。最核心的部分在于效率的提高。
  从大周期的经济增长看,基本上靠货币,人口和生产效率提高。目前全球人口增长逐步进入拐点,特别是发达国家基本上普遍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发展中国家最强的中国也出现拐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因素会减弱。再看货币,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货币乘数一直在不断提高,全球央行大幅加杠杆。以拥有全球铸币权的美联储来看,未来十年是走向资产负债表收缩的道路。那么经济继续增长,只有靠整个生产效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在算法能力大幅提高后,再结合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和深度学习能力,能够比较大的提高我们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在下面几个行业对我们生活进行改变:
  零售端的服务业。传统零售模式根本无法打通B2C,在商家和客户之间隔了一层人为服务。而人为服务仅仅是起到收银,客户问候的作用。在新的人工智能推动下,每一个客户都会带有独特的标签,系统算法能够迅速根据标签识别用户偏好,提供更加精准的商品推送。甚至大量的存量数据,也能更好匹配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供需平衡。无论是阿里还是亚马逊推进的新零售,都是为了人工智能时代在准备。
  传统的制造业升级。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制造业中人工的代替,更多将是优化生产线和产能。我们以汽车为例,过去传统的生产线都是针对某一款特定车型。所以在生产上往往面临需求滞后的情况。一旦新车型推出,产品爬坡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然后几年后车型迭代,又需要打造新的生产线。在人工智能时代,生产线会越来越柔性,根据需求做变更。这将大幅提高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
  更高效的社交连接。互联网第一次带来了全世界的连接,移动互联网将这种连接从几个小时变成了24小时全天候,人工智能能够帮助社交连接更加高效。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资讯,信息通过算法和每个人做精准匹配。未来,社交也能通过人工智能工具做效率更高的匹配。不同人的社交需求,能够在人工智能平台完成连接,更高效的连接带来社交效率提升。每个人在不同时间和阶段,能按照自己要求迅速找到想要的社群和朋友。同时,商务上的连接也能更加迅速。
  高精密工作的取代。比如医疗中的手术机器人已经诞生,未来类似于医疗手术,眼科,牙科这种高精密的服务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无人驾驶系统也是一种高精密工作,人工智能能够取代我们现在的司机,在几乎零误差之下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比例,也能在任何时间找到最优的驾驶路径。
  下图来自于UBS的研报,人工智能代替劳动力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
  最终,人工智能希望取代的是我们。。。
  无论是一些科幻电影,还是最近的一些讨论,都是思索一个终极问题: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人类。之前看《自私的基因》,对于人类能够在几万年来主宰地球有过很深度的分析。作为生物来说,人类不是力量最强大的,但却是算法最优的。相比所有的生物,人类的强大在于大脑算法,能让人类在几万年中面临上亿次的选择中,都是遵循最优选择。这种最优选择让我们能够主宰世界,控制力量和速度强大于我们的其他动物。过去,我们很难想象会有新的生物能够进化到算法优于人类的地步。但是今天,人工智能明显会在这一块优于人类。一旦人工智能获得了意识的这一天(我相信会到来的),那就是人类的灭顶之灾。我们小时候看的《黑客帝国》,或许会真的成为现实。
  在神作《攻壳机动队》中描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另一种可怕危机:技术极权。技术极权是由资本和技术构成的庞大控制体系。在终极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是接口。人类要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通过接口去完成。就算&躯体&是免费的,但接口的维护是需要成本,而且控制在某些大集团手中。这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自由&。所有的自由其实是被掌控的。
  在后来的国内科幻硬小说《三体》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命运在光锥之内,光锥之外的信息对于你来说根本无力发现,光锥内外是一个物理上的一个宇宙,但是是命运上的两个世界。你能掌握的只有光锥之内传进来的信息,这就是命运。换句话说,改变宿命也是在给你的宿命之内。
  这个世界上,真正拥有接口的公司叫谷歌。他们的安卓系统已经无孔不入。事实上,两位创始人甚至已经为最终的人工智能世界做好了充足准备。在他们的源代码中有一个特殊的规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永远不得伤害两位最初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Sally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
千家智客APP
千家智客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智能行业!人工智能来了!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 经理人分享
人工智能来了!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今年夏天,腾讯财经开发了一款自动新闻写作软件Dreamwriter,它一露面就“镇住”了很多媒体人。据说,它能根据算法进行及时分析和研判,在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对信息的解读送达用户。机器人毫无疑问地成为近期最热的话题之一,许多人被谆谆告诫,“如果你从事的是程式化的工作,你很可能就要被取代了。”这样的警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1年,国内机器人密度已达到每万人21台。它们能干什么呢?在汽车业、3C行业、金属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六轴通用机器人早已成为主角,打磨、搬运、装配,它们可干得一手漂亮活。听到机器人的上述“手艺”,或许你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离机器人取代我的工作还远着呢!而实际上绝非如此,因为我们要谈的概念是——人工智能。六轴机器人听起来既不酷,也不够智能;但银幕上的智能机器人不仅是功能性的,而且还能识别情绪并与人沟通。当把机器人置换成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都已经被实现了。智能手机已经让人机交互很容易完成,而下一个切入口,可能就在于语音行业。强人工智能来了能够识别人类情绪的人工智能,听起来可是够酷炫的,问题是,它离我们还有多远?当我们这样提问时,其实人工智能思想家已经想到了人类灭绝和永生的问题,它的前提,是一种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牛津大学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把超人工智能定义为:它们“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还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我们很难理解这些超人类的想法。在此之前,比较好理解的概念是,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前者意味着擅长单方面任务的人工智能,比如可以在象棋上击败对手;后者就是我们理解的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了。按照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教育和人类发展教授琳达·高特弗雷德森(Linda Gottfredson)教授的定义,它是“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2013年,博斯特罗姆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该调查涵盖了数百位人工智能专家,问卷的内容是:“你预测人类级别的强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实现?”调查结果如下:乐观估计中位年(强人工智能有10%的可能在这一年达成):2022年;正常估计中位年(强人工智能有50%的可能在这一年达成):2040年;悲观估计中位年(强人工智能有90%的可能在这一年达成):2075年。由此可见,即便是按照最悲观的估计,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可能在余生看见它的出现。这对于普通人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对于专家来说,这样的结果甚至唾手可及。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偏差?我们想象一个机器人,多是基于场景来判断。比如我有一个机器人女朋友,它能准确地识别我的情绪,我说“我要走了”,它知道是反话;我生气不说话的时候,它又知道怎么哄我。它还会有情绪的表露,让我觉得自己深陷热恋之中。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吧?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语言。为什么说语音行业是下一个切入口呢?因为人机交互首先由语言来进行,这再理所当然不过了。你让一个机器人瞬间算出十位数乘法,这很简单;但是,你要让它听懂人话?人类中有很多个体还做不到呢!情商低的人通常不善解人意,人际之间便经常有误会。除了语言之外,“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还要懂视觉、动态、移动、直觉。还是以语音为例,Siri、灵犀语音,人们常觉得够新鲜,但指令一复杂它们就会露馅;智能聊天工具小冰、小娜虽然有了脾性,说话有趣,但那也只是程序的设定而已,有时候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按照智能语音行业的发展路径,语音数据积累就已经是一项繁琐的过程。把所有的话都堆起来,无非是一个“语料库”。关键在于,机器人要知道做出什么反应,做到这个的前提是要听懂人话,可是,语言里的情绪多么复杂啊,机器怎能识别得出?基于场景的判断是实际的,当我们从仅仅从现实来考虑问题,就会觉得很不可思议。然而,“技术奇点”之下,社会飞跃是指数级的;如同90年代的人们想不到iPhone一样,我们看不到未来,其实这也很正常。猝不及防的演进然而,总有一些人是敢想的。按照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斯(Donald Knuth)的说法,“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都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和其他动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它还差得很远。”这句话可以体现为智能的速度与质量,机器人可以算得很快,然而重要的是认知能力如何,也就是智能的质量。对于人类很简单的事情,比如判断一只动物是猫还是狗,机器人就很难搞。因此,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转变,关键点就在于“大脑”。基于对未来的想象,科学家们已经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在他们看来,编译基因的4个碱基A、T、G、C,与计算机编译代码的1和0,作为记录信息的符号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他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演进思路:第一种是完整地抄袭人脑。比如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晶体管组成神经系统,可以完整地进行自主学习;还有一种思路是“整脑模拟”,比较好理解的是,把人脑切成片,然后用软件来组织3D模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能够模拟1毫米长的扁虫的大脑,这个大脑含有302个神经元。其次还有“模仿生物演化”的思路。让电脑经过一个反复运作的表现/评价过程,繁衍或者淘汰;或者把电脑变成电脑科学家,让它们自己研究人工智能、修改代码。通过这些我们听不懂的天方夜谭,科学家们称,强人工智能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更早降临。这些预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有一门学科叫做“认知科学”,就旨在破解人类心智的奥秘,最终目标是要制造出一种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最乐观的估计称,我们最早在2030年前就会有所突破。1950,阿兰·麦席森·图灵设计出一个测试,其内容是,如果电脑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其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则电脑通过测试。如今,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电脑端的“图灵测试”,比如,网页上的验证码设计就是为了区分你是机器还是人类。作为有名的“图灵测试”,日,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首次成功“通过”了它。这让人们得以认真重视这个问题:如果你在将来交到了一位朋友,你分不清它与你的对话是机器还是人类所为,你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普通人还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通过技术演进,这绝非没有可能。到这一天,人类伦理可能就会遭受重大挑战。迄今为止,因为看起来太遥远,人们并没有真正就此类话题展开讨论。但从克隆技术的前例来看,即使技术端有可能性,人类内部也必然会争议四起。可以这样说,我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我们需要强人工智能来做什么?它们如何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将如何识别和控制它们?它能和人类通婚联姻吗?相比于思考这些问题,普通人更习惯于关心日常生活,比如下一顿要吃什么,或者,如何才能练出马甲线。而人们全然顾不上的是:人工智能思想家为这些问题操碎了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