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灌满水永远装不满的瓶子子为什么不容易破

欢迎你,  
我们身边的科学:为什么破冰船能够破冰?
18:17:40 来源:网络
  平时的学习很枯燥,暑假不妨找点趣味知识来补充一下大脑!频道为大家整理《我们身边的科学:为什么破冰船能够破冰?》,在乐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增长知识!  在严寒的冬季,北方的港湾和海面常常会结冰,阻塞航道,这时,往往需要使用破冰船进行破冰。破冰船为什么能破冰呢?同其他船相比,破冰船的船体结构特别坚实,船壳钢板比一般船舶厚很多;船身宽,便于在冰层中开出较宽的航道,船身短(一般船的长宽之比约为7:1-9:1,破冰船是4:1),进退和变换方向灵活,易于操纵;吃水深,可以破碎较厚的冰层,功率大、航速高,向冰层猛冲时,产生的冲击力大;它的船头呈折线,使船头底线与水平线成斜角,船头可以“爬”上冰面;此外船头、船尾和船腹两侧,还备有很大的水舱作为破冰设备。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破冰船能够轻易地在冰封的水面上开辟航道。  以上内容为新东方在线编辑采编,其他栏目更精彩。敬请关注:试题、生作文、小学生试题、小学生日记大全等内容,最后预祝大家暑假快乐!
本文关键字:
小学热销课程推荐
五年级数学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五年级英语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五年级语文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四年级语文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二年级数学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四年级英语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六年级数学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三年级数学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四年级数学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二年级语文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六年级语文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三年级语文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六年级英语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三年级英语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一年级英语暑假班【一期一轮上】
交流 o 下载
已有2046次浏览
已有1234次浏览
已有1116次浏览
已有37915次浏览
已有2953次浏览
已有38325次浏览
已有32788次浏览
已有5663次浏览
精品课限量免费领
今日特价课
已有238人抢购
已有2人抢购
已有50人抢购
已有4人抢购
已有14人抢购
已有6人抢购
已有5人抢购
已有2人抢购
已有4人抢购
已有6人抢购
已有4人抢购
已有22人抢购
已有9人抢购
已有116人抢购
已有136人抢购
已有62人抢购
已有3人抢购
已有196人抢购
已有4人抢购
已有61人抢购
已有13人抢购
已有4人抢购
已有32人抢购
已有24人抢购
已有8人抢购
已有4人抢购
已有1人抢购
已有34人抢购
已有180人抢购
已有6人抢购
已有6人抢购
已有5人抢购
小学网络课堂
实用 o 工具
小学课程排行榜
小学公开课
1时08分56秒
新东方在线官方微博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上传时间: 来源:
第一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2、通过生活中的光的应用研究,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培养 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纸杯、薄白纸、橡皮筋蜡烛、铅笔、剪刀、火柴。具体教学过程:(分组) 活动一:用管子看光 让学生观察并说用什么样的管子才能看见光。活动二:光线打靶 让学生按课本的图做试验并说出通过实验知道了什么。活动三:小孔成像 让学生按课本的图做实验猜想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简单说明) (分组)自制简易“照相机” (学生动手实验,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光的传播。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还是学 生的操作,都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
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懂得镜子在日常生活的应用。2、掌握镜子在科学上的用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工具与材料:手电筒、镜子、书、折纸板、剪刀、胶水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光“拐弯”游戏 太阳光怎样拐弯跑到墙上去?
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光照到书的另一面? 通过活动让学生说出其奥妙。活动二:制作潜望镜 让学生动手制作 让学生说潜望镜的用途 拓展 让学生说镜子的应用:医疗、交通工具、潜艇等,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 利用镜子。教学后记:两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游戏导入是从生活中的普通 现象引出科学的知识,实验的设计始终围绕镜的作用来认识。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明白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2、懂得怎样可以自己做彩虹。3、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再现彩虹 怎样才能再现一条彩虹? 用什么方法看到了彩虹? 观察后说一说,再写在课本。讨论:在哪里还能看到彩虹? 活动二:阳光是彩色的吗? 1、实验工具(清水、杯子、白纸) 2、让学生回家在窗台、草地了解彩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颜色? 3、让学生汇报看到的现象。4、小结。教学后记:能突破重点,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奥秘,掌握了可以利用太阳光进行 人造彩虹,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光与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让学生预习,搜集有关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让学生搜集有关光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处。(二)、教学过程 学生汇报搜集有关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资料。分组讨论,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学生汇报 老师归纳 活动一:光的利用和发展 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爱迪生,并介绍有关资料)我们 我们日常生活怎样利用光? 人类在光的利用上有什么发展? 拓展:光的利与弊 (1)、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利用光?(生回答) 我的学习评价 (1)、做小孔成像活动时,为什么会在光屏上看到蜡烛火焰的倒像呢?你能用 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吗? (2)、用一块镜子能做潜望镜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小结。教学后记: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对比实验。本节课经过几次试教和不 断修改教学设计,最后由这样几个教学环节构成:游戏导入―实验设计―实验验 证。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要注意饮食健康。使学生明白食物中的营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正常发育成长。教学过程 提问:(1)、你每天都想吃什么? (2)、 为什么每餐都有蔬菜呢? 活动一:(1)、饺子里有什么?(食油、面粉、肉类、蔬菜) (2)、饺子里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3)、不同陷的饺子营养不同,你包的饺子有什么营养成分呢? (4)、阅读资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活动二:昨天吃了什么? (1)、学生翻开自己昨天的食物日记。(2)、学生讨论、比较你的饮食合理吗?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吗? 拓展:让学生为自己设计营养的晚餐食谱。活动三: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1)、你知道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吗? (2)、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请把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按顺序写下来。养成饮食好习惯 (1)、分组看图并讨论 (2)、提问:他们的行为习惯好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评分。小结我们需要食物维持生命, 也需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教学后记:学习目标的重点在于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要注意饮食健康。通过这两 项的活动,使学生懂得一天的饮食的分布,从面也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 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呼吸与健康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教会学生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生命离不开空气,从而感受到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教学过程活动一: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1)、当你呼气时,你知道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被吸到哪里去了吗? (2)、画出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在课本) 活动二:观察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1)、试着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感觉一下呼吸时身体的哪一部位变化最大。(2)、分组互相测量深吸气和深呼气时的胸围,把测的数值记下。小结: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就表示呼吸功能越好。活动三:比比谁的“气量”大 (1)、分组,吹汽球、用管子在灌满水的瓶子吹、吹蜡烛等。(2)、做好记录 (3)、你运动是呼吸加快吗? 活动四:研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1)、放松地坐在椅子上,数一数胸部一分钟起伏的次数。(2)、剧烈运动 1 分钟,然后测一测运动后 1 分钟内的呼吸次数。(记录) 老师指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冷水浴、注意添衣防寒、按时作息等) 小结。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教会学生预防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生命离不开空气,从而感受到要保护环境,保持空 气清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心脏的作用。2、懂得怎样保护心脏,加强对身体锻炼。3、明白剧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材料:一只杯、水、盆。实验:按课本要求做。小结:假如一天不停地舀水,你能运多少水?你会有什么感觉? 拓展:让学生了解人心脏一天“泵”出多少血。资料:了解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了解更多有关的知识。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跑步后心脏总是怦怦值跳? 做实验:数一数平静时 1 分钟内脉搏的次数。剧烈运动 1 分钟后再次测量脉搏次数。(做好记录并比较) 讨论:(1)、做同样的运动对男女同学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影响一样吗? (2)、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跳的快慢呢? (3)、做一个研究报告。资料:注意要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防止危害心脏和血管的健康。(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 8、人体的司令部 教学后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三两项的活动,使学生明白心脏的作用。懂得怎样保护心脏,加强对身体锻炼。明白剧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
一、教学目标
人体的司令部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人体的司令部就是大脑。2、让学生懂得应该要保护人的大脑。3、让自己的大脑应用到科学中去,使之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谈话:足球场上,为什么他们的反应这么快? 活动一:看看你们的反应有多快? 用一把尺子做一个有趣的小测试。在实验中,你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吗? 活动二:你摸到的是什么? 实验:闭上眼睛,把摸到的物品的特征描述出来。在整个活动中你利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和功能? 讨论:当睡眠不足时会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劳逸结合、合理用脑、有充足的睡眠) 评价:分组,汇报。小结。教学后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人体的司令部就是大脑, 让学生懂得应该要保护人的大脑,让自己的大脑应用到科学中去,使之产生对科 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认识物体的运动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观察有哪些活动方式。2、指导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各种方式的运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看图说话:文中哪些东西在运动? 2、引入课题:认识物体的运动。二、活动。活动 1 物体的运动
1、文中有哪些事物正在运动? (飞机、小男孩、赛车手、老虎、帆船、杂技表演员) 2、物体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看文中撑竿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位置 是怎样变化的?
3、观察各种运动过程,说一说,它们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写下自己的 观察纪录。活动 2 物体的运动方式
1、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2、举列:在生活中你看见过类似的运动。3、鼓励学生画出物体的运动图。活动 3 做各种方式的运动
1、你能用右图的这些材料做种方式的运动吗? 2、课堂利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做各种方式的运动。三、总结。物体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在平时的生活要多加观察,多做各种方式的运 动。教学后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三个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观察有哪 些活动方式。指导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各种方式的运动。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
物体运动的测量
2、学会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板书:物体运动的测量。二、活动。活动 小车有多快
1、比一比,哪辆小车跑得快。2、测一测,小车到底有多快? 3、设计一个表格,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单位:秒 5米 10 米 15 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小车的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4、让学生利用所记录的数据进行计算。三、拓展:列车现在在哪里? 1、看图说出列车所在的位置。2、搜集有关资料,认识我国铁路的发展。四、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1、了解和描述几种物体的运动,试画出相应物体运动形式的简图。2、试估计晚上 10 时 20 分这个时刻,T16 特快码列车大约行驶在什么区间?估 计在我国的哪个省内? 3、自评。4、同学评价。五、总结。教学后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活动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学会用速度来描述物 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1、理解在生活中力的现象有哪些。2、生活有哪些物体受力的现象。3、如何更好地利用力。教学过程一、看图提问引入。二、活动。活动 1 推和拉
1、用力推箱子,箱子会向什么方向运动?向不同和方向推箱子,箱子的运动方 向一样吗? 2、换成用绳子拉箱子。当拉力的大小、方向不同的时候,箱子的运动情况又怎 样? 活动 2 乒乓球受的力 下面这些现象与力的作用有关吗? 1、为什么不管把乒乓球抛得多高,它总是要掉下来? 2、是什么力把压在水底的乒乓球往上托? 活动 3 生活中的力
1、下面这些现象中,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降落伞下降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游泳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打篮球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物体受力的例子吗? 四、总结。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教学后记:教学目标明确,理解在生活中力的现象有哪些,如何更好地利用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地球的“上”和“下”。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 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教学教程一、谈话引入。(不管篮球抛得多高,最后还是会落到在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你还见哪些 类似的现象?) 二、活动
1、在支架上用绳子悬挂着一个小球,如果将绳子剪断,这时小球爱到什么力的 作用?(引力、重力) 2、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或什么什么时候会受到重力的作用。3、做实验。4、小结: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地球吸引物体的力, 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三、拓展。地球的“上”和“下”。1、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 向,它是指向地心的。2、资料交流:牛顿与地球引力。阅读资料后让学生交流感受。小结:重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好好利用。教学后记: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地球的“上”和 “下”。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 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大气压力 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及相互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出示马德堡半球 师:老师把这两个半球合在一起,看,轻轻一拉就分开了。现在老师把两个半球 里的空气抽掉,这需要 2 分钟左右的时间。
(开始演示) 师:把里面的空气抽掉后会怎么样呢?预测一下? (空气抽掉后)(学生活动) 二、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1、指导学生认识大气有压力。师: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自己解决) 老师给大家提供玻璃瓶、纸片、水槽、塑料吸盘、注射器、玻璃片等物体,你有 没有信心用这些材料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在实验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发 挥你们小组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分组] 学生活动。(10 分钟左右的时间) 2、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师:刚才有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把杯口朝向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时,纸片 也不会掉下来。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照这种方法试试看。学生活动。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大气压力是朝向各个方向的。) 三、联系学生生活,了解大气压力的运用。师:大气压力这么大,不用就太可惜了。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运用大气压力来帮我们做事情呢? 四、搜集有关大气压力的资料,互相进行交流。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弹力,什么是弹性,知道物体的弹性在生产
2、指导学生研究不同情况下物体的弹力大小的不同,知道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 的。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重 点:认识弹性、弹力。
实验材料:气球、弹簧、皮球、注射器、拉力器、海绵、铁块、木块、笔芯、动 物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器具吗?出示橡胶握力计介绍。2、你会玩这种东西吗?指生上台玩一下。3、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教师表扬这位同学玩的过程中不忘观察、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二、实验探究过渡: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哪些物体也具有这种特点?……)教师择要将问题写出。2、师介绍各种材料,让学生推测。3、、课件出示:玩一玩 4、讨论。哪些物体也具有这种特点?(你玩了什么?怎样玩的?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以下结果。5、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之处?小结弹性 6、那么其他物体呢?(由学生分析木块、铁块、笔芯等弹性不明显的物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特性,我们把它称作弹性。7、玩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指导生提问) 8、我们一个一个来,(认识“弹力”)刚才在讨论中有人提出,当在一个物体 上用力时,感到物体有一股力在反抗,物体产生的这股力要干什么?(恢复原来 的形状和体积)因此我们可以把这股力称为什么力? 三、巩固应用1、(课件出示)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弹性? 2、讨论。4、小结:日常生活中麻烦的地方很多,只要你留心观察,动脑筋思考,你也能 创造设计出新产品解决问题的。四、实践研究“弹力”的大小1、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出,对同一物体越用力产生的弹力也越大,还有人在实 验中发现物体还会失去弹性或索性坏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用弹性比较明 显的橡筋做实验。
2、(课件出示)做一做:(1)把橡筋分别拉到 1、3、6 厘米处,体会物体产生的 弹力有多大。(2)用测力计测量一下橡筋被拉到 1、3、6 厘米时的弹力。(3)做一个“纸弹”,把它分别放在 1、3 厘米处发射,测量射出的距离有多远, 填在表格内。(4)请你预测一下:把“纸弹”放在 6、9、12 厘米处发射,射出的距离会有多远? 填在表格内。(5)请你到操场上试一试,检查你的判断力。并请填写最后的填空。3、学生到操场上实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能说出浮力产生的原因。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能应用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问 题。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具:乒乓球、玻璃水槽、水、石块、正方形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个不会淹死人的海,这就是有名的死海,死海里的水非常咸,任何 生物都不能在里面生存,而人却可以很舒服地躺在死海上面看书,这是一个有关 浮力的问题。二、探究释疑,合作交流 (一)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一:将一乒乓球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压力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 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教师引导学生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从水里浮上来的 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演示实验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提问:下沉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为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来完成教材中的实验1、先测出石块受到的重力。2、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将石块提到杯外,用手向上托一下石块,使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 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2、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体是什 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知,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 直向上的浮力。(二)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请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运动情况。(1)把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以后石块下沉。(2)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3)把充满水的气球浸没水中,放手后气球悬浮于水中。(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1、演示实验:将正方形木块浸没水中,放手后木块竖直向上浮。提问:木块为 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而却向上运动 三、归纳总结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2、谈谈在这节课上的学习心得。
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感受 “摩擦力”的存在,激发进一步研究“摩擦力”的 兴趣。2、 “想办法改变摩擦力” 在 的活动中, 发现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3、初步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活动一:感受“摩擦力”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激发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活动二“摩擦力” 的改变 活动目标在“想办法改变摩擦力”的活动中,发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能控制好“对比实验”中的“变量” 活动三: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感受若然 没有了摩擦力,将会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活动一:感受“摩擦力” 学生活动 情景:两个同学在草地上拉着一同学前 进。交流:各自的想法。设计方案:比较用力大小。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讨论:为什么在草地上拉动木块用力 大? 小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移 动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 拖重物时,你会选择光滑的路面(铺设 地砖的),还是粗糙的路面(盲道), 为什么?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启发学生利用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提醒学生缓慢、均匀地拉动木块。指导要点
力--摩擦力。活动二:“摩擦力”的改变 学生活动 思考:摩擦力的大小能改变吗?怎么改 呢? 交流:各自的想法。实验并记录:在木板上分别涂上不同的 材料,看看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会怎 样变化。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提醒学生缓慢、均匀地拉动木块。指导要点
活动三: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 学生活动 讨论:摩擦力对人们有什么用处?又会 给人们带来哪些麻烦。交流:生活中的“摩擦力”。想像: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 将会怎样? 可出示配套投影片提醒学生。指导要点
第一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 和矿物”。“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 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 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 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 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 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 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 并形成关于生命的 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 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 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 理解。“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 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 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 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 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 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 解。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 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 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 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 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 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 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 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学生情况分析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 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 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 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 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 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 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 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 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 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 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 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 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 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 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 构、 功能、 关系等方面的特点, 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 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 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 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 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 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 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 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 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五、教学进度 周次 1 2 3 4 5 6 7 8 教 学 内 容 课时 2 2 2 2 2 2 2 2 备注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 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 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单元练习 1、 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的花 3、花、果实和种子;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种子的萌发;6、动物的卵 7、动物的繁殖活动;单元练习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的营养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了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食物包装上的 2 信息 单元练习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岩石的组成 2 2
4、观察、描述矿物(一);5、观察、描述矿物 2 (二)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岩石、矿物和我 2 们 单元练习;概念梳理 总复习 复习考试 2 2 2
20 13 年春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
杨明金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 运用逻辑推理,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 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 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 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 就把纸屑吸起来了。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 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 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 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 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 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 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 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 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从而使物体带上正 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 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 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 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 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 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 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 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 向。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 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 与全班同学一 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 怎么想的。3)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 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 交流电,这是足以 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 插座中的电做实验。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教学后记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Z一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 2 个、电池盒 1 个、1 号电池 1 节、导线 4 根、小 灯泡 2 个、记录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 灯泡点亮。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 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 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 画电路图的方法。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再提供 1 个小灯泡、1 个小灯座、3 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 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3、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 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连接方法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点亮小灯泡 教学后记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 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 2-3 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 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 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 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 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 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 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 连接方法上的问题。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 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 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 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 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 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4、根据教材 10 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 (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 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 如果小灯泡亮了, 就说明这部分 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 没有故障的, 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 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强调安全事项。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 220V 的电路。6、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 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教学重点】预设目标 1 【教学难点】预设目标 2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 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 刀、硬币、导线、插座、20 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 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 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 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 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 小灯泡就不会亮。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 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 发光。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 记录下来。三、检测 20 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 20 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 测记录”表。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 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 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 灯泡发亮。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 20 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 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 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 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 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 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 的。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 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 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板书设计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 状态。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 做。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 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准备】 导电性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 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 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 1 个。【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 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 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 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的。二、做个小开关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 展示交流。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 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 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 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 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 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 活动开关等。2、布Z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 是怎样控制电路的。板书设计6 、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后记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 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过程与方法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 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勇于挑战、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 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 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 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 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 1 号和 3 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 接在一起的。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 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 的一样。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 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 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 在表格中。1 -2 通 路 断 路 -3 1 -4 1 -3 2 -4 2 -4 3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 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 17 面)。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 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 电压是 1.5V, 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 3V, 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 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 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 计最有特色、最实用。板书设计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电路检测器)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油菜花开了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 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 系列的变化。过程与方法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 油菜荚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 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 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 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 果实和种子。(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 叫绿色开花植物v板书w,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 部分构成。(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2、观察一朵油菜花。(1) 观察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注意萼、瓣、蕊的读音。(2)解剖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 列的变化。四、布Z课外活动作业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2、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 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过程与方法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 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 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 蕊四个部分组成的。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 样的花。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 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 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 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 两性花。(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 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布Z课外活动作业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 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 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 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c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d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 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 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 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 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 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 花朵开始凋谢。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 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 列。(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 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 (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 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四、布Z课外活动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 结果 教学后记: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 有利于繁殖后代。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 的。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 奇心。【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 的联系。【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 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 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a 发放番茄观察。b 推测传播方法。c 讨论交流。d 类似的植物。(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d 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e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f 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三、总结。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 情况? 五、布Z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 生命就会开始生长。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 养成认真细致、 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 2 天的蚕豆油菜黄豆 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 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 2 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3) 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 强调要领不 a. 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 种种子的异同。(5)汇报交流。(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 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 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 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 花和受精过程也不 同吗 五、布Z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教学后记6、 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 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 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 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 延续性。【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 青蛙卵和水草。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 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 ↓ 根 茎和叶 养分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 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v蛋白w、 蛋黄、 胚v蛋黄上的小白点w、 壳。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 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 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 3 个星期。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四、布Z课外活动作业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 3 个星期。教学后记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 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 动并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 息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 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 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 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自读教材 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 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哺乳。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 P39―40 资料库。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v产卵孵化w卵生动物 小动物w 哺 乳 植物繁殖--v受精w--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胎生动物v直接产下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天的食物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 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 “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 己的想法。【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 20 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 1 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 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 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 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 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 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 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 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 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 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 20 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 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 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 分别是什么。要求(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Z,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 的类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 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 多。(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 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 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 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 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板书设计】 1 早餐晚餐其他植物类动物类主食副食教学后记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和水。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 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一天的食物 午餐: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 食物。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 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 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 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 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 研究态度。【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 的食物(馒头、米饭等)。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 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 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 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 研究。(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 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 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蛋白质是人体肌肉、 皮肤、 内脏、 头发、 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 损伤组织修补, 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 存在与消亡, 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 花生…… B.糖类组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 所需要的能量 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 物中,糖类常常占 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 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淀粉也是糖类。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 是淀粉。C.脂肪组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 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 氢、 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 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 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 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 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 酸三大类。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 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 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 (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 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 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 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矿物质组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 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 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 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 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 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 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 ,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 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 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
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 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 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 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 甚至危及生命。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 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 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 (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 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 录。(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 养成分, 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 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 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 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 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 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
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 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 表。【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教学后记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 所以我们需要搭配 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 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人体的主要成分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 48 页)。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 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 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究过程1、营养均衡的标准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 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2) 小组阅读探讨“宝塔” 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 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 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 种类。宝塔各层位Z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 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 B 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 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 高于其它类食物。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 A 和 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 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 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宜适量摄 取量。奶类及奶制品类、 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 多种维生素等, 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应适量摄取。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 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故应尽量避免多食。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 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片)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 行摆放,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我们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 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将改进后的食物搭配记录下来,完成下表。一天的食物 早 餐 午 餐 晚 餐 (2)展示交流 投影仪展示各组改进后 “一天的食物” 记录表, 全班交流再改进。(3)探讨膳食搭配 过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 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 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
运动量比较大, 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 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参考示例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1. 荤素搭配。2. 粗细粮搭配。3. 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4. 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5. 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6. 喝一些水; ……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板书设计】 3 营养要均衡
教学后记: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 有的食物适宜生吃, 有的食物适宜熟吃。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 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与方法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 行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 两小块生鸡肉 (或 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 鸡肉、猪肉、鳝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 而食物的不同食 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 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 物生吃更富有营养。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 变化。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 同呢? A.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 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 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 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Z,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 水,Z于支架的石棉网上― 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Z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 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 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 变得容易被人体消 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 的加工过程中, 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 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 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 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 环境和条件。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 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 境的关系。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 物的好奇心。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 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 53 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 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 的变化记录下来。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 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 导――一提(提镜筒)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Z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 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2、面包发霉的条件 (1) 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 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 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 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 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 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 你能设计一 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 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 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 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 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 10 滴水, 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 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 10 滴水,也分别装在两 个塑料袋里, 并扎紧袋口。然后, 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 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 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 响 (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 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 推测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 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 况, 认真填写 “实验记录” 表, 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下一课时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灵活安排】 【板书设计】 5 面包发霉了
营养 温度 霉菌――生长条件 水分 空气 光照 ……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本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 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 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二、交流活动
1、小组活动 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各组选定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2、展示交流 (1)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表、总结,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远装不满的瓶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