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的砂氯离子含量检测报告怎么检测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Word]cms取代度的测定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Word]cms取代度的测定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cms取代度的测定方法.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cms取代度的测定方法.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羧甲基淀粉钠 CMS 的取代度测量方法
  (-)灰化法:
  1.原理
  经纯化后的羧甲基淀粉在(700土25)℃灼烧灰化后得到残渣氧化钠,然后用酸碱滴定氧化钠含量,并按氧化钠含量计算取代度。
  2.仪器与试剂
  (1)高温炉(0~1000℃),滴定管(50ml),烧杯(300ml),3#玻璃砂芯坩埚(30ml),抽滤瓶(1000ml),抽气泵。
  (2) 0.lmol/L NaOH标准溶液,0.lmol/L HCl标准溶液,0.l%甲基红。
  3.操作步骤
  称取 1.2g左右样品置于300ml烧杯中,加入 20ml 0.5mol/L HCl溶液酸化,充分搅拌 15min至没有颗粒,加数滴酚酞指示剂,再用 0.5mol/L NaOH溶液中和至红色,继续搅拌至试样溶解,再滴人 3滴0.5mol/L NaOH溶液。边搅拌边滴加 95%乙醇溶液,当试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后,迅速加入约 200ml 95%乙醇溶液,便析出沉淀。停止搅拌,在水浴上加热,使沉淀清晰粗大。
  将沉淀移入3#玻璃砂芯坩埚中,过滤,先用80%乙醇洗涤数次(约100ml),然后用95%乙醇洗3次(约60ml),吸干,移入烘箱内,在105℃烘至质量恒定(约3h),冷却称量。
  将称量后的干纯CMS倒入干燥的30ml瓷坩埚中,在高温炉内,徐徐升温至700℃,保持30min,取出冷至室温。
  用少量蒸馏水润湿灼烧物,再用 100ml蒸馏水分数次洗,并移至250ml烧杯中,在电炉上缓缓加热至沸,保持5min。加甲基红指示剂 2~3滴,用 0.l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4. 结果计算
  式中 HCl——滴定时消耗的 HCl标准溶液体积(ml)
  CHCl—— HCl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样品质量(g)
  DS——羧甲基取代度(%)
  (二)酸洗法:
  1.原理
  羧甲基淀粉试样用酸溶液充分洗涤,使其全部转化成酸式CMS(HCMS),然后加入已知过量的NaOH标准溶液,使HCMS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再用标准HCl溶液返滴剩余的NaOH,从而测得CMS的取代度。或者不是加过量NaOH标准溶液后进行滴定,而是直接用标准Na0H溶液滴定。
  2.仪器与试剂
  (1) 电磁搅拌器,滴定管(50ml),烧杯(50ml)。
  (2) 2mol/L HCl溶液(用 70%甲醇群溶液配制),0.1mol/L NaOH标准溶液, 0.1mol/L HCl标准溶液,0.1%酚酞指示剂。
  3. 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0.5g样品,置于50ml 小烧杯中,加入2ml/L HCl溶液40ml,用电磁搅拌器搅拌3h。过滤,再用80%甲醇溶液洗涤酸化后的样品,至洗涤液中不含氯离子。用 0.lmol/L NaOH标准溶液40ml溶解,在微热条件下,使溶液呈透明状,立即用0.1 mol/L标准HCl溶液反滴至酚酝指示剂的红色刚退去。或者用甲醇洗至无氯离子后,将滤饼定量地转移至一干烧杯中,用100ml水分散,在沸水浴中加热 15min,冷却,用0.l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指示剂变粉红色为止。
  4. 结果计算
  式中 m——样品质量(g)
  (三)络合滴定法:
  1. 原理
  羧甲基淀粉上的羧基可以定量与铜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先向样品中加入已知过量的铜标准溶液,使沉淀完全后,过滤,在pH7.5~8时,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铜,即可推导出羧甲基的取代度。
  2.仪器与试剂
  容量瓶(250ml),移液管(100ml),滴定管(50ml),抽滤装置1套。
  0.0l mol/L CuSO4溶液,0.05mol/L EDTA标准溶液,NH4Cl缓冲溶液(pH 5.2,10gNH4Cl溶于 1L水中),紫脲酸铵指示剂(0.1g紫脲酸铵与10gNaCl一起研匀)。
  3.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约0.5g样品于100ml烧杯中,加入1ml乙醇湿润样品后,加50ml水,20mlNH4Cl缓冲溶液,再用0.1mol/LHCl或0.1mol/L NaOH将溶液pH调至7.5~8.0。转移至 25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CuSO4溶液,摇匀,放置15min。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滤液 100ml,用紫脲酸铵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相同条件下测硫酸铜溶液空白。
  4. 结果计算
  式中m——称样量(g)
  (四)沉淀法:
  1. 原理
  羧甲基淀粉与硝酸铀酰试剂定量反应生成沉淀(UCMS):
  沉淀灼烧后生成U3O8,根据U3O8的质量可以推导出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
  2. 仪器与试剂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练习题 1 、名词解释:药剂学、制剂、药典、处方、 GMP 、 GLP 2 、什么叫剂型?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剂型应用? 3 、按分散系统和形态分别将剂型分成哪几类?举例说明。 4 、药剂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什么?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中国药典》正确的叙述是( ) A 、由一部、二部和三部组成 B 、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 C 、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有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D 、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2 、《中国药典》最新版本为( ) A 、 1995 年版 B 、 2000 年版 C 、 2002 年版 D 、 2003 年版 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 ) A 、 GMP B 、 GSP C 、 GLP D 、 GAP 4 、 下列关于剂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药物剂型必须适应给药途径 B 、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剂型 C 、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同一种剂型的不同制剂 D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相同的 5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新修本草 D 、佛洛伦斯药典 (二)配伍选择题 A 、剂型 B 、制剂 C 、药剂学 D 、药典 E 、处方 1 、最佳的药物给药形式( ) 2 、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 3 、药剂调配的书面文件( ) 4 、阿斯匹林片为( ) 5 、药品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法典( ) (三)多项选择题 1、药典收载( )药物及其制剂 A 、疗效确切 B 、祖传秘方 C 、质量稳定 D 、副作用小 2 、药剂学研究内容有( ) A 、制剂的制备理论 B 、制剂的处方设计 C 、制剂的生产技术 D 、制剂的保管销售 3 、有关处方正确的叙述有( ) A 、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称为处方 B 、有法律、经济、技术上的意义 C 、法定处方是指收载于药典中的处方 D 、协定处方指由医师和医院药剂科协商制定的处方 4 、我国已出版的药典有( ) A 、 1963 年版 B 、 1973 年版 C 、 1977 年版 D 、 1985 年 5 、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将药物剂型分为( ) A 、液体分散系统 B 、固体分散系统 C 、气体分散系统 D 、半固体分散系统 6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 ) A 、满足临床需要 B 、适应药物性质需要 C 、使美观 D 、便于应用、运输、贮存 7 、在我国具法律效力的是( ) A 、中国药典 B 、局颁标准 C 、国际药典 D 、美国药典 8 、剂型在药效的发挥上作用有( ) A 、改变作用速度 B 、改变作用性质 C 、降低毒付作用 D 、改变作用强度 E 、使具靶向作用 9 、药典是( ) A 、药典由药典委员会编写 B 、药典是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C 、药典中收载国内允许生产的药品的质量检查标准 D 、药典是国家颁布的药品集第二章 制药卫生一.单项选择 1.检验灭菌方法的可靠性是以杀死( )为准 A.热原 B. 微生物 C. 细菌 D. 芽孢 2. 可用于固体原料药物的气体灭菌剂是( ) A.环氧乙烷 B. 甲醛蒸汽 C. 丙二醇蒸汽 D. 过醋酸气体 3. 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 A.紫外线 B. 辐射 C. 环氧乙烷 D. 高速热风 4. 洁净室的气流方向必须为层流的是( ) A.100 级 B. 10000 级 C. 10 万级 D. 30 万级 5. 热压灭菌所用的蒸汽是( ) A.过饱和蒸汽 B. 饱和蒸汽 C. 不饱和蒸汽 D. 流通蒸汽 6. 无菌 操作法的有关事项错误的是( ) A.是一种保持原有灭菌度的操作方法 B. 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C.适用于遇热易变质制品的制备 D. 本法制作的产品不需灭菌 7.湿热灭菌法除了流通蒸汽灭菌法及煮沸灭菌法外,还有 A. 射线灭菌法 B. 滤过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 干热空气灭菌法 8.在制剂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法是 A.热压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火焰灭菌法 D.射线灭菌法 二、多项选择 1. 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洁净室的洁净度分为哪几个等级( ) A. 100 级 B. 1000 级 C. 1 万级 D. 10 万级 E. 30 万级 2. 下列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 A. 紫外线灭菌 B. 过滤除菌法 C. 气体灭菌法 D. 热压灭菌法 3. 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消毒适合采用 ( ) A. 紫外线灭菌 B .乳酸、丙二醇等熏蒸 C .苯扎溴铵、乙醇溶液喷雾或擦拭 D. 热压灭菌或干热灭菌 E. 以上都可以第三章 制药用水一.单项选择题 1. 注射用水应于制备后( )小时内使用A.4B. 8C. 12D. 242.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应选用( ) A.纯化水 B. 饮用水 C. 注射用水 D. 灭菌注射用水 3. 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 ) A.纯化水 B. 饮用水 C. 注射用水 D. 灭菌注射用水 4. 配置氯化钠应选用的溶剂( ) A.纯化水 B. 饮用水 C. 注射用水 D. 灭菌注射用水 5. 《中国药典》规定的配制注射剂用水应是( ) A. 纯净水 B. 去离子水 C. 饮用水 D. 纯化水经蒸馏而制得的水 6. 2005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是( ) A. 离子交换法 B. 反渗透法 C. 蒸馏法 D. 电渗析 二、多项选择 1. 制药用水包括( ) A. 天然水 B. 纯化水 C. 注射用水 D. 饮用水 E. 灭菌注射用水 2. 注射用水可采用下列贮存条件贮存( ) A. 85℃保温 B. 75℃循环保温 C. 3℃循环保温 C. 70℃ 保温 60℃保温E.第四章 物料干燥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 ) A.鼓式薄膜干燥器 B.微波干燥器 C.远红外干燥器 D.喷雾干燥器 2.下列属于用升华原理干燥的有( ) A.真空干燥 B.冷冻干燥 C.喷雾干燥 D.沸腾干燥 3.喷雾干燥与沸腾干燥的最大区别是 ( ) A.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 B.适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 C.干燥产物可为颗粒状 D.适用于连续化批量生产 4.干燥过程不能除去( ) A. 全部结合水 B. 部分结合水 C. 全部非结合水 D. 自由水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干燥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干燥过程可分为等速干燥和降速干燥阶段。 B.物料湿含量大于临界湿含量出现等速干燥。 C.物料湿含量小于临界湿含量出现降速干燥。 D.等速干燥阶段为物料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2.下列关于喷雾干燥的陈述,正确的是:( ) A.适于液态物料的干燥。 B.瞬间干燥,适于热敏性物质。 C.制品是松脆颗粒或粉末。 D.制品溶解性好,保持色香味。 3.下列关于喷雾干燥的陈述,错误的是:( ) A.适于耐热性液态物料的干燥。 B.瞬间干燥,制品是松脆颗粒或粉末。 C.制品溶解性好,保持色香味。 D.制品粗细度和含水量可调控。 4.下列关于冷冻干燥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冷冻干燥是利用冰的升华性能。 B.物料是在高度真空和低温下干燥。 C.特别适于极不耐热物料的干燥。 D.干燥制品多孔疏松,易于溶解。 5.下列关于沸腾干燥的陈述,正确的是:( ) A.适于湿颗粒性物料的干燥 B.气流阻力小,热利用率高。 C.干燥速度快,制品湿度均匀。 D.不需要人工翻料和出料。 6.下列关于减压干燥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干燥温度低,速度快。 B.减少药物的污染和氧化。 C.产品呈海绵状,易粉碎。 D.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三、填空题 1.干燥过程可分为等速阶段和___________。 2.同一种物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平衡水分__________。 3.冷冻干燥的原理是将药液先冷冻成固体,然后适当调节温度和压力使其________。第五章 粉碎、筛分、混合一、单项选择题 1. 比重不同的药物制备散剂时,采用( )的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法 B. 多次过筛 C. 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 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2. 我国药典标准筛下列哪种筛号的孔径最大 ( ) A. 一号筛 B. 二号筛 C. 三号筛 D. 四号筛 3. 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号常用“目”表示, “目”系指 ( ) A. 以每 1 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B. 以每 1 平方英寸面积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C. 以 每 1 市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D. 以每 1 平方寸面积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4. 不必单独粉碎的药物是( ) A. 氧化性药物 B. 性质相同的药物 C. 贵重药物 D. 还原性药物 二、多项选择 1. 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有( ) A.各组分的比例 B. 密度 C. 含有色素组分 D. 含有液体成分或吸湿成分 2. 下列所述混合操作应掌握的原则,哪些是对的( ) A.组分比例相似者直接混合 B. 组分比例差异较大者应采用等量递加法混合 C. 密度差异大的,混合时先加密度小的,再加密度大的 D. 色泽差异较大者,应采用套色法 3. 下列关于粉碎方法的叙述哪几项是错误( ) A .氧化性药物和还原性药物应混合粉碎 B. 贵重药材应和普通药材混合粉碎 C. 性质相近的几种药物可混合粉碎 D. 含糖较多的药材应单独粉碎 4. 下列关于粉碎与过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粉碎可以解决某些物料的流动性,均匀性等问题 B.对于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药物,可一起粉碎,以缩短粉碎时间 C. 一般药物多采用干法粉碎,当药物有刺激性,毒性或要求特别细时,可采用湿法粉碎 D.一号筛的孔径最大,九号筛的孔径最小 5. 混合物料可采用的方法有( )A. 搅拌混合 B. 研磨混合 C. 过筛混合 D. 湿法混合第六章 液体药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是液体药剂?有何特点?可分为哪几类? 2 、常用的液体分散媒有哪些?各有何应用特点? 3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4 、什么是防腐剂?常用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矫味矫嗅剂有哪些? 5 、什么是醑剂、芳香水剂?二者有何异同? 6 、哪些液体药剂本身具防腐作用? 7 、 胶体溶液可分为哪几类?什么是触变胶?亲水胶体制备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增加疏水胶 体的稳定性? 8 、哪些情况下考虑配制混悬液型药剂?如何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举例说明。 9 、 乳剂由哪几部分组成?可分为哪几类?决定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乳剂存在哪些不稳 定现象?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 )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A 、加助悬剂 B 、加增溶剂 C 、成盐 D 、改变溶媒 2 、糖浆剂的含糖量应为( ) g/ml 以上。 A 、 65% B 、 70% C 、 75% D 、 80% 3 、不属于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是( )。 A 、碘甘油 B 、樟脑醑 C 、薄荷水 D 、 PVP 溶液 4 、有关乳剂型药剂说法错误的有( ) A 、由水相、油相、乳化剂组成 B 、药物必须是液体 C 、乳剂特别适宜于油类药物 D 、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5 、煤酚皂的制备是利用( )原理 A 、增溶作用 B 、助溶作用 C 、改变溶剂 D 、制成盐类 6 、有关亲水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水胶体外观澄清 B 、加大量电介质会使其沉淀 C 、分散相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聚集体 D 、亲水胶体可提高疏水胶体的稳定性 7 、特别适合于含吐温类药液的防腐剂是( ) A 、尼泊金乙酯 B 、苯甲酸 C 、山梨酸 D 、洁尔灭 8 、有“万能溶媒”之称的是( ) A 、乙醇 B 、甘油 C 、液体石蜡 D 、二甲基亚砜 9 、有关真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真溶液外观澄清 B 、分散相为物质的分子或离子 C 、真溶液均易霉败 D 、真溶液型药剂吸收最快 10 、对酚、鞣质等有较大溶解度的是( ) A 、乙醇 B 、甘油 C 、液体石蜡 D 、二甲基亚砜 11 、对液体制剂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体制剂中药物粒子分散均匀 B 、某些固体制剂制成液体制剂后可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C 、固休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D 、液体制剂在贮存过程中不易发生霉变 12 、对糖浆剂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熔法制备有溶解快、滤速快,可以杀死微生物等特点 B 、可作矫味剂,助悬剂 C 、蔗糖浓度高时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 D 、糖浆剂为高分子溶液 13 、具有起浊现象的表面活性剂是( ) A 、卵磷脂 B 、肥皂 C 、吐温 -80 D 、司盘 -80 14 、属于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是( ) A 、吐温 -80 B 、月桂醇硫酸钠 C 、乳化剂 OP D 、普流罗尼 F-68 15 、将吐温 -80 ( HLB=15 )和司盘 -80 ( HLB=4.3 )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混合后 的 HLB 值最接近的是( ) A 、 9.6 B 、 17.2 C 、 12.6 D 、 11.4 16 、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是( ) A 、是高分子物质 B 、结构中含有羟基和羧基 C 、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 D 、结构中含有氨基和羟基 17、具有临界胶团浓度是( ) A 、溶液的特性 B 、胶体溶液的特性 C 、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D 、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18 、以下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强的是( ) A 、吐温 80 B 、肥皂 C 、司盘 20 D 、氯苄烷铵 (二)配伍选择题 [1-5] A 、真溶液 B 、疏水胶体 C 、亲水胶体 D 、混悬液 E 、乳浊液 1 、氯化钠溶液属于( ) 2 、明胶浆属于( ) 3 、泥浆水属于( ) 4 、石灰搽剂属于( ) 5 、醑剂属于( ) [6-10] A 、真溶液 B 、亲水胶体 C 、乳剂 D 、混悬液 E 、 疏水胶体溶液 ? 粒径 1~100nm 的药物分子聚集体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 ) ? 油滴分散于水中( ) ? 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 ) ? 高分子化合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 ) 10 、薄荷水属于( ) [11-15] A 、乳化剂类型改变 B 、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 C 、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D 、 Zeta 电位降低 E 、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11 、乳剂破裂的原因是( ) 12 、乳剂絮凝的原因是( ) 13 、乳剂酸败的原因是( ) 14 、乳剂转相的原因是( ) 15 、乳剂分层的原因是( ) (三)比较选择题 [1-5] A 、助悬剂 B 、乳化剂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1 、亚硫酸氢钠是( ) 2 、卵磷脂是( ) 3 、阿拉伯胶是( ) 4 、单糖浆是( ) 5 、吐温是( ) [6-10] A 、溶胶 B 、高分子溶液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6 、稳定性受电介质的影响的是( ) 7 、分散相质点大小在 1~100nm 的是( ) 8 、属于粗分散系的是( ) 9 、为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 10 、为均相体系的是( ) (四)多项选择题 1 、按分散系统可将液体药剂分为( ) A 、真溶液 B 、胶体溶液 C 、混悬液 D 、乳浊液 2 、可反映混悬液质量好坏的是( ) A 、分散相质点大小 B 、分散相分层与合并速度 C 、 F 值 D 、 β值 3 、不易霉败的制剂有( ) A 、醑剂 B 、甘油剂 C 、单糖剂 D 、明胶浆 4 、制备糖浆剂的方法有( ) A 、溶解法 B 、稀释法 C 、化学反应法 D 、混合法 5 、有关混悬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混悬液为动力学不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 B 、药物制成混悬液可延长药效 C 、难溶性药物常制成混悬液 D 、毒剧性药物常制成混悬液 6 、液体药剂常用的矫味剂有( ) A 、蜂蜜 B 、香精 C 、薄荷油 D 、碳酸氢钠 7 、为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在药剂学上常用措施有( ) A 、减少粒径 B 、增加微粒与介质间密度差 C 、减少微粒与介质间密度差 D 、增加介质粘度 8 、处方:沉降硫磺 30g 硫酸锌 30g 樟脑醑 250ml 甘油 50ml 5% 新洁尔灭 4ml 蒸馏水加至于 1000ml 对以上复方硫洗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樟醑应急速加入 B 、甘油可增加混悬剂的稠度,并有保湿作用 C 、新洁尔灭在此主要起湿润剂的作用 D 、制备过程中应将沉降硫与湿润剂研磨使之粉碎到一定程度 9 、乳剂的变化可逆的是( ) A 、合并 B 、酸败 C 、絮凝 D 、分层 10 、具有乳化作用的辅料有( ) A 、山梨酸 B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脂肪酸酯 C 、豆磷酯 D 、西黄蓍胶 11 、对高分子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温度降低时会发生胶凝 B 、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热或搅拌 C 、制备高分子溶液时应将高分子化合物投入水中迅速搅拌 D 、配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常先用冷水湿润和分散 12 、对混悬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混悬剂中可加入一些高分子物质抑制结晶生长 ? 沉降体积比小说明混悬剂稳定 ? 干混悬剂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 重新分散试验中,使混悬剂重新分散所需次数越多,混悬剂越稳定 第七章 无菌液体制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是灭菌法?比较灭菌、消毒、抑菌、防腐、无菌的不同。 2 、什么是 F 值?什么是 F 0 值?各有何应用? 3 、什么是物理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 4 、什么是湿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 5 、使用热压灭菌柜时应注意什么? 6 、灭菌的标准是什么?药剂学上灭菌有何特点? 7 、什么是无菌操作法?有何特点? 8 、什么是注射剂?应符合哪些质量要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9 、什么是热原?污染途径有哪些?有何特性?除去方法有哪些?检查方法有哪些? 10 、注射剂的溶媒有哪几类?质量标准如何? 11 、什么是去离子水?常用何法制备?什么是注射用水?常用何法制备?什么是灭菌注射 用水?三种水各有何应用? 12 、注射剂的附加剂有哪些?举例说明。 13 、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怎样?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怎样?比较两者异同。 14 、安瓿应符合哪些质量要求?安瓿按玻璃化学组成分为哪几类?各自适用性怎样?如何 处理? 15 、注射液配制方法有几种?各自适用性怎样? 16 、注射液应怎样过滤?常用的滤器有哪几种?各有何性能特点? 17 、注射剂的灌封包括哪几个步骤?灌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8 、什么是输液?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19 、输液的包装材料有哪些?应分别符合哪些质量要求?怎样清洁处理? 20 、输液在质量要求与制备工艺上与安瓿注射剂有何不同? 21 、什么是粉针?哪些药物宜制成粉针?举例说明。粉针制备方法? 22 、冷冻干燥工艺流程怎样?有何特点? 23 、滴眼剂应符合哪些质量要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举例说明。 24 、配制 2%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150ml ,需加多少氯化钠才能成为等渗溶液?(已知: 1%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冰点降低度为 0.12 , 1% 氯化钠溶液的冰点降低度为 0.58 )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 灭菌的标准以杀死( )为准 A 、热原 B 、微生物 C 、细菌 D 、芽胞 2 、作为热压灭菌法可靠性参数的是( ) A 、 F 值 B 、 F0 值 C 、 D 值 D 、 Z 值 3 、注射剂的制备中,洁净度要求最高的工序为( ) A 、配液 B 、过滤 C 、灌封 D 、灭菌 4 、( )常用于注射液的最后精滤 A 、砂滤棒 B 、垂熔玻璃棒 C 、微孔滤膜 D 、布氏漏斗 5 、 塔式蒸馏水器中的隔沫装置作用是除去( ) A 、热原 B 、重金属离子 C 、细菌 D 、废气 6 、 NaCl 等渗当量系指与 1g ( )具有相等渗透压的 NaCl 的量 A 、药物 B 、葡萄糖 C 、氯化钾 D 、注射用水 7 、安瓿宜用( )方法灭菌 A 、紫外灭菌 B 、干热灭菌 C 、滤过除菌 D 、辐射灭菌 8 、( )为我国法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 A 、离子交换树脂法 B 、电渗析法 C 、重蒸馏法 D 、凝胶过滤法 9 、( )注射剂不许加入抑菌剂 A 、静脉 B 、脊椎 C 、均是 D 、均不是 10 、注射剂最常用的抑菌剂为( ) A 、尼泊金类 B 、三氯叔丁醇 C 、碘仿 D 、醋酸苯汞 11 、盐酸普鲁卡因宜用( )调节 pH A 、盐酸 B 、硫酸 C 、醋酸 D 、缓冲溶液 12 、滴眼液中用到 MC 其作用是( ) A 、调节等渗 B 、抑菌 C 、调节粘度 D 、医疗作用 13 、 NaCl 作等渗调节剂时,若利用等渗当量法计算,其用量的计算公式为( ) A 、 x=0.9%V - EW B 、 x=0.9%V + EW C 、 x=0.9V - EW D 、 x=0.09%V - EW 14 、冷冻干燥正确的工艺流程为( ) A 、测共熔点 → 预冻 →升华→干燥 B 、测共熔点 → 预冻 →干燥→升华 C 、预冻 →测共熔点→升华→干燥 D 、预冻 →测共熔点→干燥→升华 15 、( )兼有抑菌和止痛作用 A 、尼泊金类 B 、三氯叔丁醇 C 、碘仿 D 、醋酸苯汞 16 、注射用水除符合蒸馏水的一般质量要求外,还应通过( )检查 A 、细菌 B 、热原 C 、重金属离子 D 、氯离子 17 、配制 1%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200ml ,需加氯化钠( )克使成等渗溶液。(盐酸普 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 0.18 ) A 、 1.44g B 、 1.8g C 、 2g D 、 0.18g 18 、焦亚硫酸钠在注射剂中作为( ) A 、 pH 调节剂 B 、金属离子络合剂 C 、稳定剂 D 、抗氧剂 19 、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中( ) A 、酸价越高越好 B 、碘价越高越好 C 、酸价越低越好 D 、皂化价越高越好 20 、热压灭菌的 F 0 一般要求为( ) A 、 8-12 B 、 6 -8 C 、 2-8 D 、 16-20 21 、大量注入低渗注射液可导致( ) A 、红细胞死亡 B 、红细胞聚集 C 、红细胞皱缩 D 、溶血 22 、注射剂质量要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各类注射剂都应做澄明度检查 B 、调节 pH 应兼顾注射剂的稳定性及溶解性 C 、应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D 、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23 、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 A 、酒精 B 、蒸馏水 C 、去离子水 D 、注射用水 E 、灭菌注射用水 24 、某试制的注射剂(输液)使用后造成溶血,应改进( ) A 、适当增加水的用量 B 、酌情加入抑菌剂 C 、适当增大一些酸性 D 、适当增 NaCl 的量 ? 适当增加一些碱性 25 、对维生素 C 注射液表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 100 ℃ 流通蒸气 15min 灭菌 B 、配制时使用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C 、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D 、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稳定性 E 、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 pH 使成偏碱性,避免肌注时疼痛 26 、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生产场所中的( ) A 、适宜的温度 B 、适宜的湿度 C 、空气细菌污染水平 D 、空气中尘粒浓度 E 、均是 27 、对层流净化特点表达错误的是( ) A 、层流净化为百级净化 B 、空气处于层流状态,室内空气不易积尘 C 、空调净化即为层流净化 D 、可控制洁净室的温度与湿度 28 、药物制成无菌粉末的目的是( ) A 、防止药物氧化散 B 、方便运输贮存 C 、方便生产 D 、防止药物降解 (二)配伍选择题 [1-5] 请写出维生素 C 注射液中各成份的作用 A 、维生素 C B 、 NaHCO 3 C 、 NaHSO 3 D 、 EDTA-Na 2 E 、注射用水 1 、 pH 调节剂( ) 2 、抗氧剂( ) 3 、溶剂( ) 4 、主药( ) 5 、金属络合剂( ) [6-10] 请选择适宜的灭菌法 A 、干热灭菌( 160 ℃ /2 小时) B 、热压灭菌 C 、流通蒸气灭菌 D 、紫外线灭菌 E 、过滤除菌 6 、 5% 葡萄糖注射液( ) 7 、胰岛素注射液( ) 8 、空气和操作台表面( ) 9 、维生素 C 注射液( ) 10 、安瓿( ) [11-15] 处方分析 A 、醋酸氢化可的松微晶 25g B 、氯化钠 3g C 、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D 、硫柳汞 0.01g E 、聚山梨酯 80 1.5g 注射用水 加至 1000ml 11 、药物( ) 12 、抑菌剂( ) 13 、助悬剂( ) 14 、润湿剂( ) 15 、等渗调节剂( ) [16-20] A 、电解质输液 B 、胶体输液 C 、营养输液 D 、粉针 E 、混悬型注射剂 16 、生理盐水( ) 17 、右旋糖酐注射液( ) 18 、静脉脂肪乳( ) 19 、辅酶 A ( ) 20 、醋酸可的松注射剂( ) [21-25] 请选择下列去除热原方法对应的热原性质 A 、 180 ℃ /3-4 小时被破坏 B 、能溶于水 C 、具不挥发性 D 、易被吸附 E 、能被强氧化剂破坏 21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 22 、用活性炭过滤( ) 23 、用大量注射用水冲洗容器( ) 24 、加入高锰酸钾溶液( ) 25 、玻璃容器高温处理( ) [26-30] A 、静脉注射 B 、肌肉注射 C 、皮内注射 D 、皮下注射 E 、脊椎注射 26 、 等渗水溶液,不得加抑菌剂,注射量不得超过 10ml ( ) 27 、 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软组织内,剂量为 1~2ml ( ) 28 、用于过敏试验或疾病诊断( ) 29 、起效最快的是( ) 30 、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注射的是( ) [31-35] 利用热原的性质除去热原 A 、耐热性 B 、水溶性 C 、滤过性 D 、不挥发性 E 、不耐强酸、碱、氧化剂 31 、安瓿经 250 ℃ /30 分钟灭菌( ) 32 、用重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 33 、配液时加入适量活性炭,最后用微孔滤膜过滤( ) 34 、塔式蒸馏水器中安置隔沫装置( ) 35 、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溶液荡洗输液瓶( ) [36-40] A 、粉针 B 、胶体溶液型注射剂 C 、溶液型注射剂 D 、混悬型注射剂 E 、乳浊型注射剂 36 、右旋糖酐制成( ) 37 、辅酶 A 宜制成( ) 38 、盐酸普鲁卡因可制成( ) 39 、黄体酮制成( ) 40 、脂肪制成( ) (三)比较选择题 [1-5] A 、注射剂 B 、滴眼剂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 、 pH 要求为 5.0-7.8 ( ) 2 、 pH 要求为 4-9 ( ) 3 、每一种制剂均要求作无菌检查( ) 4 、常用硝酸苯汞为抑菌剂( ) 5 、要求无热原( ) [6-10] A 、热压灭菌 B 、流通蒸气灭菌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6 、用于输液灭菌( ) 7 、用于安瓿注射剂灭菌( ) 8 、可杀死热原( ) 9 、属于湿热灭菌( ) 10 、注射用油灭菌( ) [11-15] A 、注射用水 B 、注射用油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 、电渗析法制备( ) 12 、离子交换法制备( ) 13 、重蒸馏法制备( ) 14 、反渗透法制备( ) 15 、只能肌肉注射( ) [16-20] A 、有去除离子作用 B 、有去除热原作用 C 、以上两种作用均有 D 、以上两种作用均无 16 、电渗析法制水( ) 17 、离子交换法制水( ) 18 、重蒸馏法制水( ) 19 、反渗透法制水( ) 20 、 0.45 μ m 微孔滤膜过滤( ) [21-25] A 、注射用水 B 、去离子水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21 、用于配制注射液( ) 22 、用于安瓿的粗洗( ) 23 、用于安瓿的精洗( ) 24 、用于溶解粉针( ) 25 、用作水源制备重蒸馏水( ) [26-30] A 、微孔滤膜 B 、砂滤棒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26 、注射液的精滤( ) 27 、注射液的粗滤( ) 28 、除热原( ) 29 、可截留一般滤器不能截留的微粒( ) 30 、分粗、中、细三种规格( ) [31-35] A 、静脉注射 B 、脊椎注射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31 、不许加抑菌剂( ) 32 、要求严格等渗( ) 33 、主要是水溶液,少数乳浊液也可( ) 34 、混悬液可以注射( ) 35 、每次注射剂量可达数百 ml ( ) [36-40] A 、维生素 C 注射液 B 、葡萄糖注射液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36 、可用流通蒸气灭菌法灭菌( ) 37 、必须用热压灭菌法灭菌( ) 38 、灌封时须通惰性气体( ) 39 、不许加抑菌剂( ) 40 、必须在 100 级洁净区中灌封( ) (四)多项选择题 1 、输液的质量要求与一般注射剂相比,更应注意( ) A 、无菌 B 、无热原 C 、澄明度 D 、 pH 值 2 、除去药液中热原的方法有( ) A 、吸附法 B 、离子交换法 C 、高温法 D 、凝胶过滤法 3 、延缓主药氧化的附加剂有( ) A 、等渗调节剂 B 、抗氧剂 C 、金属离子络合剂 D 、惰性气体 4 、注射液机械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 、药液蒸发 B 、出现鼓泡 C 、焦头 D 、装量不正确 5 、注射剂安瓿的材质要求是 ( ) A 、足够的物理强度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具有低的膨胀系数 D 、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 6 、输液的灌封包括( )等过程 A 、灌液 B 、衬垫薄膜 C 、塞胶塞 D 、扎铝盖 7 、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当活性炭,其作用是( ) A 、吸附热原 B 、脱色 C 、助滤 D 、提高澄明度 8 、下列( )不是去除器具中热原的方法 A 、吸附法 B 、离子交换法 C 、高温法 D 、酸碱法 9 、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有( ) A 、离子交换法 B 、重蒸馏法 C 、反渗透法 D 、凝胶过滤法 10 、输液的灭菌应注意( ) A 、从配液到灭菌在 4 小时内完成 B 、经 115.5 ℃ /30` 热压灭菌 C 、从配液到灭菌在 12 内完成 D 、经 100 ℃ /30` 流通蒸气灭菌 11 、使用热压灭菌柜应注意( ) A 、使用饱和水蒸气 B 、排尽柜内空气 C 、待柜内压力与外面相等时再打开柜门 D 、灭菌时间应从全部药液真正达到温度时算起 12 、注射剂配制时要求是( ) ? 注射用油应用前经热压灭菌 ? 配制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配法,易产生澄明度问题的原料应用稀配法 ? 对于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活性炭起吸附和助滤作用 ? 所用原料必须用注射用规格,辅料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 13 、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特点是( ) ? 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B 、可随意选择溶剂以制备某种特殊药品 C 、含水量低 D 、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特性 14 、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灌封后的注射剂必须在 12 小时内进行灭菌 B 、滤过除菌法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C 、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溶液中最小 D 、在达到灭菌完全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灭菌的温度和缩短灭菌的时间 15 、热原的化学组成为( ) A 、淀粉 B 、脂多糖 C 、蛋白质 D 、磷脂 16 、下列( )均不能用来溶解粉针 A 、去离子水 B 、重蒸馏水 C 、高纯水 D 、灭菌注射用水 17 、安瓿注射剂的灌封包括( )等步骤 A 、精滤 B 、灌液 C 、熔封 D 、衬垫薄膜 18 、凡( )不稳定的药物均需制成粉针 A 、遇热 B 、遇水 C 、遇光 D 、遇氧气 19 、可以加入抑菌剂的制剂为( ) A 、滴眼剂 B 、注射用无菌粉末 C 、静脉注射剂 D 、肌肉注射剂 20 、污染热原的途径是( ) A 、原料 B 、制备过程 C 、灭菌过程 D 、溶剂 第八、九、十章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 2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 、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 4 、 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 用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 、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 、什么是散剂?有何特点?按用途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 查? 7 、 什么是颗粒剂?有何特点?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 检查? 8 、 什么是胶囊剂?有何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 检查? 9 、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 10 、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 A 、风化性药物 B 、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 、吸湿性药物 D 、易溶性药物 2 、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 、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 、可改善制剂外观 D 、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3 、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重量差异 4 、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 )分 A 、 15 B 、 30 C 、 45 D 、 60 5 、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 )分钟 A 、 15 B 、 30 C 、 45 D 、 60 6 、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 0.4g 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 A 、±10.0% B 、±7.5% C 、±5.0% D 、±2.0% 7 、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 A 、变形 B 、变色 C 、变脆 D 、软化 8 、( )药物不宜制胶囊 A 、酸性液体 B 、难溶性 C 、贵重 D 、小剂量 9 、硬胶囊以( )作囊心物时,生物利用度最好 ? 粉末 B 、颗粒 C 、微丸 D 、微囊 10 、软胶囊剂又称( ) A 、滴丸 B 、微囊 C 、微丸 D 、胶丸 11 、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 A 、 0.4-0.6:1:1 B 、 1:0.4-0.6: 1 C 、 1:1:1 D 、 0.5:1:1 12 、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 ? 淀粉 B 、蔗糖 C 、糊精 D 、明胶 13 、硬胶囊剂有( )种规格 A 、 5 B 、6 C 、 7 D 、 8 14 、下列( )药物不宜制胶囊 A 、易溶的刺激性 B 、难溶性 C 、贵重 D 、小剂量 15 、胶囊剂按外形可分为( ) A 、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 B 、硬胶囊、软胶囊、直肠胶囊 C 、硬胶囊、软胶囊 D 、软胶囊、胶丸、直肠胶囊 16 、对固体剂型表述错误的是( ) A 、药物从颗粒中的溶出速率小于药物从细粉中溶出速率 B 、固体剂型的吸收速度比溶液剂慢 C 、要经过崩解、溶出后才能被吸收 D 、固体剂型药物溶出方程为 dc/dt= -KS ( C S -C ) 17 、不符合散剂制备一般规律的是( ) A 、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B 、毒剧药需要预先添加乳糖、淀粉等稀释剂制成倍散,增加容量,便于称量 C 、组分堆 密度差异大都有,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器中,再加堆密度小者 D 、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环境中混合 18 、制备肠溶胶囊时,应用甲醛处理的目的是( ) A 、杀灭微生物 B 、增加弹性 C 、改变溶解性 D 、增加稳定性 19 、下列( )可作为软胶囊的囊心物 A 、药物的水溶液 B 、药物的水混悬液 C 、 O/W 型乳剂 D 、药物的油溶液 20 、胶囊剂与片剂最主要不同在于( ) A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B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 C 、提高药物稳定性 D 、定位定时释放药物 21 、( )不是胶囊剂的质量评价项目 A 、崩解度 B 、溶出度 C 、装量差异 D 、硬度 22 、非粉碎目的的是( ) A 、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 B 、有利于混合 C 、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D 、便于多途径给药 23 、 树脂、树胶等药物宜用( )粉碎 A 、干法粉碎 B 、湿法粉碎 C 、低温粉碎 D 、高温粉碎 24 、非 湿法粉碎优点的是( ) ? 防止粉末飞杨 B 、加入液体对物料有一定渗透力和劈裂作用而提高粉碎效率 C 、减轻有毒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D 、改善药物溶出 25 、坚硬、难溶性药物欲得极细粉,宜采用( )粉碎 A 、干法 B 、低温 C 、水飞法 D 、加液研磨法 26 、( )为固体物料粉碎前粒径与粉碎后粒径的比值 A 、混合度 B 、粉碎度 C 、脆碎度 D 、崩解度 27 、欲无菌粉碎,常用( )粉碎 A 、万能粉碎机粉碎 B 、球磨机粉碎 C 、胶体磨粉碎 D 、均可 28 、樟脑、冰片、薄荷脑等受力易变形的药物宜用( )粉碎 A 、干法粉碎 B 、加液研磨法 C 、水飞法 D 、均不可 29 、混合粉碎的物料要求( )相似 A 、颗粒大小 B 、密度 C 、质地 D 、溶解度 30 、《中国药典》将药筛分成( )种筛号 A 、六 B 、七 C 、八 D 、九 31 、药筛筛孔的“目”数,习惯上是指( ) A 、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 、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C 、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 、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32 、《中国药典》将粉末分为( )等 A 、五 B 、六 C 、七 D 、八 33 、粉体粒子的大小一般为( ) μ m A 、 0.1~100 B 、 0.001~ 1000 C 、 1~100 D 、 0.1~1000 34 、溶出速度主要受( )控制 A 、药物溶解度 B 、崩解速度 C 、扩散速度 D 、吸收速度 35 、当处方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时,混合时宜用( ) A 、过筛混合 B 、湿法混合 C 、等量递加法 D 、直接搅拌法 36 、干燥物料以( )的混合效果较好 A 、槽形混合机 B 、搅拌混合 C 、研磨混合 D 、 V 形混合筒 37 、属于流化干燥技术的是( ) A 、真空干燥 B 冷冻干燥 C 、沸腾干燥 D 、微波干燥 38 、利用水的升华原理的干燥方法为( ) A 、冷冻干燥 B 、红外干燥 C 、流化干燥 D 、喷雾干燥 39 、 颗粒剂贮存的关键为( ) A 、防潮 B 、防热 C 、防冷 D 、防虫 40 、颗粒剂中,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 ) A 、 8% B 、 5% C 、 6% D 、 7% 41 、比重不同的药物制备散剂时,采用( )的混合方法最佳 A 、等量递加法 B 、多次过筛 C 、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 、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42 、散剂的制备过程为( ) A 、粉碎 →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B 、粉碎 →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C 、粉碎 →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 、粉碎 →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二)配伍选择题 [1-5] A 、增塑剂 B 、增加胶液胶冻力 C 、防腐剂 D 、避光剂 E 、着色剂 1 、甘油( ) 2 、二氧化钛( ) 3 、琼脂( ) 4 、胭脂红( ) 5 、尼泊金脂类( ) [6-10] A 、沸腾干燥 B 、冷冻干燥 C 、喷雾干燥 D 、微波干燥 E 、常压干燥 6 、青霉素类药物干燥采用( ) 7 、湿颗粒状物料干燥采用( ) 8 、液体药物直接得到粉末的干燥方法是( ) 9 、对含水物料特别有利的干燥方法是( ) 10 、干燥时温度高且效率较低的是( ) [11-15] A 、二号筛 B 、四号筛 C 、六号筛 D 、七号筛 E 、九号筛 11 、内服散剂( ) 12 、外用散剂( ) 13 、眼用散剂( ) 14 、儿科用散剂( ) 15 、煮散剂( ) [16-20] A 、微粉的比表面积 B 、微粉堆密度 C 、微粉流动性 D 、微粉孔隙率 E 、微粉真密度 16 、一般以休止角或流动性来反映的是( ) 17 、微粉内孔隙和微粉间孔隙所占容积与微粉总容积比( ) 18 、微粉重量除以除去微粉本身孔隙及粒子间孔隙占有的体积后的微粉体积( ) 19 、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 20 、单位重量微粉所具有的总的表面积( ) (三)比较选择题 [1-5] A 、散剂 B 、胶囊剂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1 、无需崩解成颗粒,吸收在固体剂型中最快的是( ) 2 、有多种给药途径的是( ) 3 、可制成肠溶制剂的是( ) 4 、质量检查中有水分要求的是( ) 5 、在制备过程中需用加压设备的是( ) (四)多项选择题 1 、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有( ) A 、处方药物的比例量 B 、处方药物的密度差异 C 、混合时间 D 、混合方法 2 、常用流能磨进行粉碎的药物是( ) A 、抗生素 B 、酶类 C 、植物药 D 、低熔点药物 3 、影响干燥的因素有( )、湿度、压力、药物的特性等 A 、干燥面积 B 、干燥速度 C 、干燥方法 D 、干燥温度 4 、由于球磨机的密闭环境,特别适宜粉碎( ) A 、贵重药物 B 、刺激性药物 C 、吸湿性药物 D 、无菌药物 5 、关于流能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非机械能粉碎 B 、适合于超微粉碎 C 、粉碎时发生吸热效应 D 、适合于无菌粉碎 6 、与药物颗粒的平均直径成反比的是( ) A 、粉碎度 B 、溶解速度 C 、崩解度 D 、沉降速度 7 、喷雾干燥的特点是( ) A 、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B 、可得粉状制品 C 、可得颗粒状制品 D 、是瞬间干燥 8 、硬胶囊的囊心物有( ) A 、粉末 B 、颗粒 C 、微丸 D 、微囊 9 、软胶囊的胶皮处方由( )组成 A 、明胶 B 、甘油 C 、水 D 、乙醇 10 、胶囊剂按形态及应用特点分为( ) A 、硬胶囊 B 、软胶囊 C 、肠溶胶囊 D 、胃溶胶囊 11 、颗粒剂按溶解性常分为( ) A 、可溶性颗粒剂 B 、混悬性颗粒剂 C 、乳浊性颗粒剂 D 、泡腾颗粒剂 12 、下列( )不宜制成胶囊剂 A 、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B 、易溶性和刺激性强的药物 C 、易风化或易潮解的药物 D 、酸性或碱性液体 13 、中国药典规定,颗粒剂必须作( )等质量检查项目 A 、粒度 B 、溶化性 C 、干燥失重 D 、装量差异限度 14 、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在于( ) A 、控制好明胶、甘油、水三者的比例 B 、控制好胶液粘度 C 、注意药液、胶液及冷却液三者的密度 D 、控制好胶液、药液、喷头、冷却液及胶丸的干燥温度 15 、下列( )等是胶囊剂、片剂都必须进行检查的项目 A 、装量差异限度 B 、崩解时限 C 、溶出度 D 、硬度 16 、颗粒剂具有下列特点( ) A 、保持了液体药剂奏效快的特点 B 、分剂量比散剂等易控制 C 、性质稳定,运输、携带、贮存方便 D 、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矫味剂 17 、软胶囊可用( )制备 A 、滴制法 B 、压制法 C 、熔融法 D 、乳化法 18 、关于粉碎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粉碎度是指固体物料粉碎后的粒径与粉碎前的粒径的比值 B 、粉碎度是指固体物料粉碎前的粒径与粉碎后的粒径的比值 C 、粉碎度越大,粉碎后的粒径越小 D 、粉碎度越大,粉碎后的粒径越大 19 、( )药物宜单独粉碎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贵重 D 、毒剧 20 、有关混合的正确叙述是( ) A 、混合是保证制剂中各组分的含量均匀 B 、混合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C 、混合时间越长越好 D 、组成比例相似者易于混合均匀 21 、关于干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越好 B 、空气的湿度越小越好 C 、干燥压力越小越好 D 、干燥面积越大越好 22 、关于喷雾干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 B 、用于湿粒状物料的干燥 C 、产品流动性好 D 、干燥速度快,但不易清场 23 、( )可表示粉体流动性的大小 A 、休止角 B 、流速 C 、内摩擦系数 D 、粒径大小 24 、关于散剂的特点,正确的是( ) A 、是常用口服固体制剂中起效最快的剂型 B 、制法简便 C 、剂量可随症增减 D 、剂量大不易服用 25 、散剂必须进行( )质量检查 A 、外观均匀度 B 、粒度 C 、干燥失重 D 、装量差异 26 、颗粒剂必须进行( )等质量检查 A 、溶化性 B 、粒度 C 、干燥失重 D 、装量差异 27 、颗粒剂与散剂比较,具有( )等特点 A 、保持了液体药剂起效快的特点 B 、分剂量比散剂容易 C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D 、复方制剂易分层 28 、( )等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A 、药物的水溶液或稀醇溶液 B 、易溶性药物 C 、小剂量的刺激性剧药 D 、药物油溶液 29 、软胶囊的囊心物可以是( ) A 、油溶液 B 、水溶液 C 、水混悬液 D 、油混悬液 30 、球磨机适宜粉碎( )药物 A 、毒性 B 、无菌 C 、脆性 D 、韧性 31 、关于球磨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速必须低于临界转速(约 60~80% ) B 、转速越大越好 C 、药物的直径不大于球直径的 1/9~1/4 D 、球占筒容积的 30~35% ,药物占筒容积的 15~20% 32 、粉碎目的是( ) A 、增加药物表面积,促进溶出 B 、便于调配 C 、利于制剂 D 、利于药材中成分溶出 33 、影响溶出速度的因素有( ) A 、粒径 B 、溶解度 C 、溶出介质体积 D 、扩散系数 E 、扩散层厚度 34 、粉体的基本性质包括( ) A 、粒子大小 B 、比表面积 C 、密度与孔隙率 D 、流动性 E 、溶解性 35 、关于粉碎与过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球磨机既能用于干法粉碎又能用于湿法粉碎,转速越快粉碎效率越高 B 、流能磨可用于粉碎要求无菌的物料,但对热敏感的物料不适用 C 、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来表示,即每一厘米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D 、粉碎度用n来表示,即n=d 粉碎前 / d 粉碎后 第十一章 片剂 一、练习 题 1 、什么是片剂?有何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 2 、片剂的赋形剂有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举例说明。 3 、片剂的制备有哪些方法?各工序分别需要什么设备?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 、制粒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制粒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 、软材、湿颗粒、干颗粒分别应符合哪些要求?湿颗粒干燥时应注意什么?压片前为什么 要整粒?总混有哪些内容?如何计算片重? 6 、什么是流化制粒、喷雾制粒、高速搅拌制粒法?各有何特点?哪些药物必须干法制粒? 方法有哪些? 7 、常用的压片机有哪几种?各有何性能特点?怎样使用和保养旋转式压片机? 8 、什么情况下可粉末直接压片?常用的辅料是什么?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 9 、压片时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原因何在?怎样解决? 10 、包衣的目的、种类、方法有哪些?包衣片应符合哪些质量要求?常用的包衣材料有哪 些?各有何应用特点?包衣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11 、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各有何特点?常用衣料是什么? 12 、片剂的质量评价项目有哪些?片剂四用测定仪可测定哪些项目? 13 、什么是含量均匀度?哪些药物必须测定含量均匀度?《中国药典》对片重差异限度的 要求怎样? 14 什么是溶出度?常用何法测定?哪些药物必须测定溶出度? 15 什么是崩解度?《中国药典》对片剂的崩解度有何规定? 16 、压片机中的调节器有哪些?怎样调节? 17 、压片的工作过程怎样? 18 、包糖衣的工艺流程怎样?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片剂四用测定仪可测定除( )外的四个项目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片重差异限度 E 、溶出度 2 、旋转压片机调节片子硬度的正确方法是通过( ) A 、调节皮带轮旋转速度 B 、调节下压轮的位置 C 、改变上压轮的直径 D 、调节加料斗的口径 3 、一步制粒机可完成的工序是( ) A 、粉碎→混合→制粒→干燥 B 、混合→制粒→干燥→整粒 C 、混合→制粒→干燥→压片 D 、混合→制粒→干燥 4 、压片的工作过程为( ) A 、混合→饲料→压片→出片 B 、混合→压片→出片 C 、压片→出片 D 、饲料→压片→出片 5 、已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 )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片重差异 6 、代乳糖为( )的混合物 A 、淀粉、糊精、蔗糖 B 、淀粉、糊精、果糖 C 、淀粉、糊精、葡萄糖 D 、蔗糖、果糖、葡萄糖 7 、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为( ) A 、原辅料 → 混合 →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 B 、原辅料 → 混合 →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混合→压片 C 、原辅料 → 混合 →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整粒→压片 D 、原辅料 → 混合 →制湿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 8 、在一定的液体介质中,药物从片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为( )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溶出度 9 、代乳糖在片剂中可用作( ) A 、稀释剂 B 、干燥粘合剂 C 、崩解剂 D 、润滑剂 10 、某片剂平均片重为 0.5 克 ,其重量差异限度为( ) A 、 ±1% B 、 ±2 .5 % C 、 ±5 % D 、 ±7.5% 11 、片剂贮存的关键为( ) A 、防潮 B 、防热 C 、防冻 D 、防光 12 、压片用干颗粒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之内。 A 、 1% B 、 2% C 、 3% D 、 4% 13 、下列( )不是片剂的优点 A 、剂量准确 B 、成本低 C 、溶出度高 D 、服用方便 14 、以下可作泡腾崩解剂的是( ) A 、淀粉 B 、 CMS-Na C 、枸椽酸与碳酸氢钠 D 、 PVPP 15 、下列( )不是片剂包衣的目的 A 、增进美观 B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C 、防止片剂碎裂 D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16 、有关湿法制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软材要求“捏之成团,触之即裂” B 、按片重大小来选择制粒的筛网孔径大小 C 、有色或粘性强的药物采用单次制粒为好 D 、湿粒无长条、无块状 17 、下列( )不是片剂中润滑剂的作用 A 、增加颗粒的流动性 B 、促进片剂在胃中湿润 C 、防止颗粒粘冲 D 、减少对冲头、冲模的磨损 18 、微晶纤维素在直接压片中,可起下列除( )外的各项作用 A 、干粘合剂 B 、崩解剂 C 、润滑剂与助流剂 D 、稀释剂 19 、压片时出现松片现象,下列克服办法中( )不恰当 A 、选粘性较强的粘合剂或湿润剂重新制粒 B 、颗粒含水量控制适中 C 、将颗粒增粗 D 、调整压力 E 、细粉含量控制适中 20 、关于肠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胃内不稳定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B 、强烈刺激胃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C 、在胃内不崩解,而在肠中必须崩解 D 、肠溶衣片服用时不宜嚼碎 E 、必要时也可将肠溶片粉碎服用 21 、湿法制粒压片,主药和辅料一般要求是( )目的细粉 A 、 80 B 、 80 -100 C 、 100 D 、 100-120 22 、已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 )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片重差异 23 、包衣片在包衣( )进行片重差异检查 A 、前 B 、后 C 、前或后 D 、前和后 24 、包糖衣的生产工艺流程,正确的为( ) A 、隔离层 → 粉衣层 →糖衣层→色衣层→打光 B 、粉衣层 → 隔离层 →糖衣层→色衣层→打光 C 、隔离层 → 粉衣层 →色衣层→糖衣层→打光 D 、隔离层 →糖衣 层 → 粉衣 层→色衣层→打光 25 、( )常作为粉末直接压片中的助流剂 A 、淀粉 B 、糊精 C 、糖粉 D 、微粉硅胶 26 、( )药物片剂必须测溶出度 A 、难溶性 B 、吸湿性 C 、风化性 D 、刺激性 27 、在片剂的质量检查中,最能间接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的是( ) A 、硬度 B 、溶出度 C 、崩解度 D 、含量均匀度 28 、羧甲基淀粉钠通常作片剂的( ) A 、稀释剂 B 、崩解剂 C 、粘合剂 D 、抗粘着剂 29 、中药浸膏片常用( )作润湿剂或粘合剂 A 、水 B 、乙醇 C 、淀粉浆 D 、胶浆 30 、欲治疗咽喉疾病,可将药物制成( ) A 、口含片 B 、咀嚼片 C 、多层片 D 、植入片 31 、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如 Al ( HO ) 3 宜制成( ),以加速崩解,提高疗效 A 、泡腾片 B 、咀嚼片 C 、多层片 D 、植入片 32 、为增加片剂的体积和重量,应加入( ) A 、稀释剂 B 、崩解剂 C 、吸收剂 D 、润滑剂 33 、为启发或降低物料的粘性,宜用( )制软材 A 、稀释剂 B 、润湿剂 C 、吸收剂 D 、粘合剂 34 、 APC 片不能用( )作润滑剂 A 、硬脂酸镁 B 、微粉硅胶 C 、滑石粉 D 、均是 35 、某片剂中主药每片含量为 0.2g ,测得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为 50% ,则每片所需 的颗粒量应为( ) g A 、 0.1 B 、 0.2 C 、 0.3 D 、 0.4 36 、( )是压片机中直接实施压片的部分,并决定了片剂的大小、形状 A 、冲模 B 、调节器 C 、模圈 D 、饲料器 37 、单冲压片机调节片重的方法是( ) A 、调节饲料器的位置 B 、调节上冲在模孔中上升的高度 D 、调节下冲在模孔中上升的高度 C 、调节下冲在模孔中下降的位置 E 、调节上冲在模孔中下降的位置 38 、最常用的包衣方法是( ) A 、滚转包衣法 B 、流化包衣法 C 、喷雾包衣法 D 、干压包衣法 39 、为避免有机溶剂的影响,现常用( )包衣 A 、水分散体技术 B 、固体分散技术 C 、均是 D 、均不是 40 、最常用的纤维素类薄膜衣料是( ) A 、 HPMC B 、 HPC C 、 PVP D 、丙烯酸树脂 IV 号 41 、最常用的纤维素类肠溶衣料是( ) A 、 CAP B 、 HPMCP C 、丙烯酸树脂 II 、 III 号 D 、丙烯酸树脂 IV 号 42 、小剂量药物必须测定( ) A 、含量均匀度 B 、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硬度 43 、在规定介质中,片剂崩碎成小粒子并通过一定规定筛网所需的时间称为( ) A 、含量均匀度 B 、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硬度 44 、颗粒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可溶性成分迁移,将造成片剂的( ) A 、粘冲 B 、花斑 C 、崩解迟缓 D 、硬度过大 45 、受热易分解的小剂量药物片剂一般不选用的压片方法是( ) A 、滚压法制粒压片 B 、空白制粒压片 C 、喷雾制粒压片 D 、粉末直接压片 46 、同时具有稀释剂、干粘合剂作用的一组辅料是( ) A 、乳糖、磷酸氢钙 B 、微晶纤维素、糊精 C 、 CMC-Na 、微粉硅胶 D 、淀粉、糊精 47 、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主药的( ) A 、可压性和流动性 B 、崩解性和溶出性 C 、防潮性和稳定性 D 、润滑性和抗粘着性 48 、丙烯酸树脂 III 号在片剂中的主要用途为( ) A 、薄膜衣料 B 、作衣层的增塑剂 C 、肠溶衣料 D 、糖衣料 49 、下列辅料中,全部为片剂常用崩解剂的是( ) A 、淀粉、 L - HPC 、 CMC - N a B 、 HPMC 、 PVP 、 L - HPC C 、 PVPP 、 HPC 、 CMS - N a D 、 CCN a、 PVPP 、 CMS - N a 50 、关于片剂中药物溶出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亲水性辅料促进药物溶出 B 、药物被辅料吸附则阻碍药物溶出 C 、硬脂酸镁作为片剂润滑剂,用量过多时则阻碍药物溶出 D 、溶剂分散法混合药物促进药物溶出 (二)配伍选择题 [1-5] A 、舌下片 B 、粉针 C 、肠溶衣片 D 、糖衣片 E 、植入片 1 、激素类药物宜制成( ) 2 、硝酸甘油宜制成( ) 3 、辅酶 A 宜制成( ) 4 、氯霉素宜制成( ) 5 、红霉素宜制成( ) [6-10] 选择 APC 片中各成分的作用 A 、主药 B 、粘合剂 C 、崩解剂 D 、助流剂 E 、稀释剂 6 、乙酰水杨酸( ) 7 、咖啡因、非那西丁( ) 8 、干淀粉( ) 9 、 17% 淀粉浆( ) 10 、滑石粉( ) [11-15] A 、色斑 B 、崩解迟缓 C 、裂片 D 、片重差异超限 E 、粘冲 11 、颗粒过硬易产生( ) 12 、润滑剂用量过多易产生( ) 13 、片剂弹性复原容易产生( ) 14 、润滑剂用量不足可产生( ) 15 、颗粒大小不均匀易产生( ) [16-20] A 、 5 分钟 B 、 15 分钟 C 、 20 分钟 D 、 30 分钟 E 、 60 分钟 16 、舌下片的崩解时限是( ) 17 、肠衣片的崩解时限是( ) 18 、普通片的崩解时限是( ) 19 、泡腾片的崩解时限是( ) 20 、糖衣片的崩解时限是( ) (三)比较选择题 [1-5] A 、沸腾干燥机 B 、一步制粒机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 、有流化室( ) 2 、有空压机( ) 3 、有袋滤器( ) 4 、可用于间歇生产( ) 5 、有供液泵( ) [6-10] A 、单冲压片机 B 、旋转式压片机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6 、只靠上冲加压的是( ) 7 、只靠下冲加压的是( ) 8 、靠上下冲同时加压的是( ) 9 、以调节下冲在模孔中的位置实现片重调节( ) 10 、具压力缓冲装置( ) [11-15] A 、沸腾干燥制粒机 B 、箱式干燥器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 、用于颗粒干燥( ) 12 、颗粒呈流化状( ) 13 、颗粒装于盘中( ) 14 、用于制备颗粒( ) 15 、用于药物重结晶( ) [16-20] A 、压片时松片 B 、压片时裂片 C 、二者都有关 D 、二者都无关 16 、压力过大( ) 17 、崩解剂用量不足( ) 18 、粘合剂粘性强、用量过大( ) 19 、压力过小( ) 20 、粘合剂用量少( ) [21-25] A 、糖衣片 B 、硬胶囊剂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21 、化学稳定性比注射剂好( ) 22 、生物利用度较高( ) 23 、崩解度要求为 30 分钟( ) 24 、适合于多量油类药物制备( ) 25 、贮存时要注意防潮( ) [26-30] A 、填充剂 B 、崩解剂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26 、羧甲基淀粉钠可作( ) 27 、微晶纤维素可作( ) 28 、微粉硅胶可作( ) 29 、糊精可作( ) 30 、淀粉可作( ) (四)多项选择题 1 、造成粘冲的原因有( ) A 、压力过大 B 、颗粒含水量过多 C 、冲模表面粗糙 D 、润滑剂用量不足 2 、同种物料在单冲压片机上压片,片重主要决定于( ) A 、上冲头在模圈内下降的深度 B 、下冲头在模圈内位置的高低 C 、颗粒的粗细 D 、冲模的大小 3 、测定片剂溶出度的原因是( ) A 、有些片剂崩解度合格,但溶出并不好 B 、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有相关关系 C 、溶出度检测简单易行,利于控制片剂质量 D 、只有溶出的药物才能被机体吸收 4 、作为崩解剂必须具备良好的( ) A 、可压性 B 、流动性 C 、吸水性 D 、膨胀性 5 、有关包衣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包衣锅、动力部分、加热器、鼓风机组成 B 、包衣锅可用不锈钢、紫铜等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 C 、包衣锅的中轴与水平成 60 度角 D 、包衣锅转速越高,包衣效果越好 6 、必须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是( ) A 、难溶性药物 B 、小剂量强效药物 C 、久贮后溶解度下降的药物 D 、刺激性药物 7 、流化技术在片剂制备中用于( ) A 、制粒 B 、干燥 C 、包衣 D 、混合 8 、制粒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原辅料的( ) A 、流动性 B 、可压性 C 、吸水性 D 、崩解性 9 、与片剂成型有关的因素有( ) A 、药物性状 B 、冲模大小 C 、粘合剂与润滑剂 D 、结晶水及含水量 E 、压片机的类型 10 、( )与粘冲有关 A 、压力过小 B 、颗粒太潮 C 、粘合剂用量不足 D 、润滑剂用量不足 11 、片剂制粒压片法包括( ) A 、结晶直接压片 B 、滚压法制粒压片 C 、一步制粒法压片 D 、湿法制粒压片 12 、( )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A 、散剂 B 、颗粒剂 C 、胶囊剂 D 、包衣片 13 、有关片剂制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颗粒中细粉太多能形成粘冲 B 、颗粒过干会造成裂片 C 、可压性强的原辅料,压成的片剂崩解慢 D 、随压力增大,片剂的崩解时间都会延长 14 、( )与崩解迟缓有关 A 、压力过小 B 、润滑剂用量不足 C 、粘合剂用量过多 D 、崩解剂用量 不足 15 、( )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A 、包衣片 B 、颗粒剂 C 、胶囊剂 D 、片剂 16 、( )可作为干燥粘合剂 A 、淀粉 B 、糊精 C 、微晶纤维素 D 、 CMC-Na 17 、( )不是硬脂酸镁作片剂润滑剂的优点 A 、质轻、比容大 B 、有良好的流动性、附着性 C 、促进疏水性药物的润湿 D 、不与任何主药发生作用 18 、下列物料中,用以包肠溶衣的原料是( ) A 、明胶浆 B 、 CAP C 、虫胶 D 、丙烯酸树脂 II 号 19 、关于片剂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剂量片剂需测溶出度 B 、转篮法为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C 、难溶性药物必须测定溶出度 D 、内服片剂都应检查溶出度 20 、制备片剂时,发生裂片的原因是( ) A 、压片时压力过大 B 、选用粘合剂不当 C 、颗粒过分干燥 D 、润滑剂用量使用过多 21 、片剂的湿法制粒方法有( ) A 、挤出制粒 B 、一步制粒 C 、结晶制粒 D 、搅拌制粒 22 、( )可作为稀释剂 A 、淀粉 B 、糊精 C 、微晶纤维素 D 、 CMC-Na 23 、若通过筛网的湿粒呈疏松的粉粒或细粉多,则主要是因为( ) A 、筛网孔径过大 B 、粘合剂、润湿剂用量不足 C 、筛网孔径过小 D 、过筛时机械力太小 24 、制备片剂时发生松片的原因是( ) A 、原料的粒子太小 B 、选用粘合剂不当 C 、颗粒含水量不当 D 、润滑剂用量使用过多 25 、在片剂分类中可不作崩解时限检查的有( ) A 、舌下片 B 、控释片 C 、口含片 D 、咀嚼片 26 、口含片应符合的条件是( ) A 、应在 30 分钟内崩解 B 、药物在口腔内缓慢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 C 、所有药物与辅 料均应是可溶的 D 、口含片的硬度应大于普通片 27 、( )等片剂宜加入矫味剂 A 、咀嚼片 B 、含片 C 、泡腾片 D 、植入片 28 、多层片具有( )特点 A 、兼有速效、长效作用 B 、兼有缓控释作用 C 、兼有靶向作用 D 、避免复方制剂的配伍禁忌 29 、( )等属于口腔片 A 、口含片 B 、舌下片 C 、泡腾片 D 、咀嚼片 30 、下列关于舌下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起速效作用 B 、起长效作用 C 、可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 D 、硝酸甘油宜制成舌下片 31 、下列关于植入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符合无菌要求 B 、起长效作用 C 、适宜于小剂量强效药物 D 、激素类药物可制成植入片 32 、( )为崩解剂 A 、 CMS-Na B 、 CMC-Na C 、交联 PVP D 、 PVP 33 、关于硬脂酸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良好的润滑性 B 、有良好的助流性 C 、疏水性强,注意控制用量 D 、亲水性强,不影响片剂的崩解 34 、作为润滑剂应具有( ) A 、润湿性 B 、润滑性 C 、助流性 D 、抗粘性 35 、一步制粒是集物料的( )等过程在同一设备内一次完成 A 、混合 B 、制软材 C 、制粒 D 、干燥 36 、高速搅拌制粒是集物料的( )等过程在同一设备内一次完成 A 、混合 B 、制软材 C 、制粒 D 、干燥 37 、厢式干燥时,应注意( ) A 、湿颗粒制好后应迅速干燥 B 、控制厚度,不要超过 2cm C 、温度视药物的性质而定,并缓慢升温 D 、勤翻动 38 、干颗粒除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外,还应符合( )等要求 A 、主药含量符合规定 B 、细粉含量为 20~40% C 、含水量为 1~3% D 、硬度适中 39 、槽形混合机可用于( ) A 、粉碎 B 、过筛 C 、混合 D 、制软材 40 、摇摆式颗粒机可用于( ) A 、粉碎 B 、混合 C 、制粒 D 、整粒 41 、片重的计算公式有( ) A 、片重 = 每片主药含量 / 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 B 、片重 = 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 / 每片主药含量 C 、片重 = (干颗粒重 + 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重) / 应压片数 D 、片重 = 干颗粒重 / 应压片数 42 、压片机中,可供调节的是( ) A 、压力调节器 B 、片重调节器 C 、出片调节器 D 、饲料调节器 43 、压片机常用的有( )压片机 A 、单冲 B 、多冲 C 、双冲 D 、三冲 44 、欲粉末直接压片,必须解决( )问题 A 、原料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B 、选择流动性、可压性好的辅料 C 、改进压片机 D 、降低成本 45 、粉末直接压片时,必须对压片机进行( )改进 A 、改善饲料装置 B 、增加预压装置 C 、控制温湿度 D 、改善除尘装置 46 、粉末直接压片,最常用的辅料是( ) A 、微晶纤维素 B 、喷雾干燥乳糖 C 、淀粉 D 、微粉硅胶 47 、关于中药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纤维性粉末为原料时,可二次压缩 B 、以浸膏为原料时,宜用乙醇作润湿剂 C 、为增加中药片的美观,可薄膜包衣 D 、以药材细粉为原料时,宜用水作润湿剂 48 、中药片按原材料的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 ) A 、全粉末片 B 、全浸膏片 C 、半浸膏片 D 、有效成分片 49 、压力过大或过小,可使片剂( ) A 、裂片 B 、松片 C 、粘冲 D 、崩解迟缓 50 、粘合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适,可使片剂( ) A 、裂片 B 、松片 C 、粘冲 D 、崩解迟缓 51 、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可采取( )措施 A 、主药微粉化 B 、制成固体分散体 C 、加入亲水性辅料 D 、均不是 52 、为避免片剂含量不均匀,宜( ) A 、采用等量递加法 B 、采用溶剂分散法 C 、采用流化干燥,避免可溶性成分迁移 D 、均不是 53 、通过包衣,可以( ) A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B 、增加药物稳定性 C 、避免药物被胃液破坏 D 、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 54 、包肠溶衣的目的是( ) A 、避免药物被胃液破坏 B 、避免药物被肠液破坏 C 、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性 D 、增加在肠道中吸收的药物的作用 55 、供包衣的片芯,要求( ) A 、呈双 凸 片 B 、平面片 C 、硬度稍大 D 、不含粉末 56 、包糖衣时,均要使用浆液和滑石粉的衣层为( ) A 、隔离层 B 、粉衣层 C 、糖衣层 D 、色衣层 57 、包糖衣时,( )具有防水、防潮作用 A 、隔离层 B 、粉衣层 C 、糖衣层 D 、打光 58 、糖衣片存在( )等问题 A 、吸潮 B 、风化 C 、龟裂 D 、色斑 59 、肠溶衣存在( )问题 A 、胃内即崩解 B 、口腔即崩解 C 、胃内不崩解 D 、肠内仍不崩解 60 、《中国药典》规定,可用( )测定溶出度 A 、转篮法 B 、循环法 C 、桨法 D 、小杯法 61 、干燥淀粉在片剂中可以用作( ) A 、填充剂 B 、粘合剂 C 、崩解剂 D 、润滑剂 62 、关于高分子药用辅料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 、微晶纤维素可作为片剂填充剂、吸收剂、崩解剂、粘合剂 B 、 CAP 可作为薄膜衣材料,常用作胃溶性包衣材料使用 C 、 CMS - N a可作为稀释剂使用 D 、 HPMCP 作为肠溶性薄膜衣材料使用 63 、下面关于片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外加崩解剂的片剂较内加崩解剂崩解速度快,而内加法片剂的溶出速度较外加快 B 、润滑剂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即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抗粘剂主要降低颗粒对冲模 的粘附性 C 、十二烷基硫酸钠也用作片剂的崩解剂 D 、糖衣片制备时常用蔗糖作为包衣材料,但粉衣层的主要材料为淀粉 第十二章 滴丸剂 一、练习题 1 、中药丸剂有何作用特点?制备方法有哪些? 2 、 什么是滴丸?有何特点? 3 、什么是微丸?有何特点?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蜜丸制备方法是( ) A 、塑制法 B 、泛制法 C 、滴制法 D 、凝聚法 2 、具有缓控释作用特点的是( ) A 、微丸 B 、水丸 C 、浓缩丸 D 、蜜丸 3 、不是中药丸剂特点的是( ) A 、作用缓和持久 B 、可掩盖药物不良嗅味 C 、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D 、剂量小 4 、滴丸基质具备条件不包括( ) A 、不与主药起反应 B 、对人无害 C 、有适宜熔点 D 、水溶性强 (二)比较选择题 [1-5] A 、滴制法 B 、泛制法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1 、起模子须采用( ) 2 、制备大蜜丸须采用( ) 3 、制备水丸须采用( ) 4 、制备软胶囊须采用( ) 5 、制备微丸须采用( ) (三)多项选择题 1 、滴丸剂的特点是( ) A 、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B 、固体药物不能制成滴丸剂 C 、生产车间无粉尘 D 、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的滴丸剂 2 、可以用泛制法制备的是( ) A 、水丸 B 、浓缩丸 C 、糊丸 D 、微丸 3 、为保证滴丸圆整、丸重差异小,正确的是( ) A、滴制时保持恒温 B 、滴制液静压恒定 C 、滴管口径合适 D 、及时冷凝 4 、制备滴丸的设备组成主要有( ) A 、滴管 B 、保温设备 C 、冷却剂容器 D 、离心设备 第十三章 软膏剂和乳膏剂 一、练习 题 1 、什么是软膏剂?有何特点?由什么组成? 2 、软膏剂的透皮吸收过程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 3 、软膏基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举例说明。 4 、软膏常用何法制备?适用于什么情况? 5 、软膏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测? ? 眼膏剂有哪些特殊质量要求?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水溶性软膏基质不包括( ) A 、甘油明胶 B 、 PEG C 、羊毛脂 D 、 CMC-Na 2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不正确的是( ) A 、软膏中药物必须能和软膏基质互溶 B 、无不良刺激性 C 、软膏剂的稠度应适宜,易于涂布 D 、色泽一致,质地均匀,无粗糙感,无污物 3 、可促进软膏透皮吸收的物质是( ) A 、羊毛脂 B 、甘油明胶 C 、氮酮 D 、硬脂醇 4 、用聚乙二醇作软膏基质时常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混合,其目的是( ) A 、增加药物在基质中溶解度 B 、增加药物穿透性 C 、调节吸水性 D 、调节稠度 5 、在凡士林作为基质的软膏剂中加入羊毛脂的目的是( ) A 、促进药物吸收 B 、改善基质稠度 C 、增加基质的吸水性 D 、调节 HLB 值 (二)多项选择题 1 、软膏基质分为( ) A 、油脂性基质 B 、水溶性基质 C 、乳剂基质 D 、固体基质 2 、凡士林与羊毛脂合用的目的是( ) A 、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 B 、改善羊毛脂的吸水性 C 、改善凡士林的粘稠性 D 、改善羊毛脂的粘稠性 3 、软膏剂的全身吸收包括( )等过程 A 、扩散 B 、释放 C 、穿透 D 、吸收 4 、( )等软膏基质宜加入保湿剂和防腐剂 A 、油脂性基质 B 、亲水性基质 C 、 W/O 型乳膏 D 、 O/W 型乳膏 5 、乳膏基质的三个基本组成是( )组成 A 、水相 B 、油相 C 、乳化剂 D 、防腐剂 6 、决定乳膏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 A 、相体积 B 、相面积 C 、乳化剂类型 D 、乳化剂用量 7 、眼膏基质由( )组成 A 、 8 份黄凡士林 B 、 8 份白凡士林 C 、 1 份液体石蜡 D 、 1 份羊毛脂 8 、下列属油脂性基质的是( ) A 、羊毛脂 B 、凡士林 C 、石蜡 D 、皂土 9 、关于软膏剂及眼膏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软膏剂既可起全身治疗作用,又可起局部治疗作用 B 、软膏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 C 、眼膏剂可以在无菌条件下用乳化法制备 D 、软膏剂中水溶性药物可先用少量水溶解,再用凡士林吸收 10 、羊毛脂作软膏基质有( )等许多特点 A 、熔点适宜 B 、吸水性好 C 、穿透性好 D 、涂展性好 11 、软膏剂可用于( )等情况 A 、慢性皮肤病 B 、对皮肤起保护、润滑作用 C 、急性损伤皮肤 D 、对皮肤起局部治疗作用 12 、需用无菌检查法检查染菌量的制剂是( ) A 、鼻用软膏 B 、用于创伤的眼膏 C 、一般眼膏 D 、用于大面积烧伤及皮肤严重损伤的软膏 第十四章 凝胶剂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凝胶剂叙述正确的是( ) A、 凝胶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B、 凝胶剂只有单相分散系统 C、 氢氧化铝凝胶为单相凝胶系统 D、 卡波普在水中分散即形成凝胶 E、 卡波普在水中分散形成浑浊的酸性溶液必须加入 NaOH 中和,才形成凝胶剂 2、下列哪项不是水性凝胶剂的特点( ) A. 美观、易涂展 B. 不油腻、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C. 主要供外用 D. 易失水,不易霉变第十五章 栓剂一、名词解释 栓剂、置换价 二.单项选择题 1、制备油脂性的栓剂时,常用的润滑剂为( ) A、肥皂、甘油、95%乙醇 B、甘油 C、肥皂水 D、植物油 E、液体石蜡 2、栓剂的全身作用包括( ) 。 A、释放、穿透、吸收 B、融化或软化、释放、吸收 C、穿透、吸收 D、扩散、吸收 E、释放、扩散、穿透、吸收 3、不能单独作为栓剂基质的是( ) A 甘油明胶 B、蜂蜡 C、半合成山苍子油脂 D、吐温 61 E、氢化植物油 4、水溶性基质和油脂性基质栓剂均适用的制备方法是( ) A、搓捏法 B、冷压法 C、热熔法 D、乳化法 5、某鞣酸栓,每粒含鞣酸 0.2g,空白栓重 2,已知鞣酸的 f=1.6,则每粒鞣酸栓所可可豆油 为( ) A、1.715g B、1.800g C、1.875g D、1.975g E、1.687g 6、欲延长栓剂的作用时间,宜用( )作基质。 A、可可豆脂 B、半合成脂肪酸脂 C、甘油明胶 D、均可 E、均不可 7、可作为栓剂基质的是( ) 。 A、吐温 60 B、吐温 61 C、吐温 65 D、吐温 80 E、吐温 85 三.配伍选择题 [1~5] A、软膏剂 B、栓剂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可起全身作用( ) 2、吸收过程包括释放、吸收( ) 3、吸收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吸收( ) 4、由药物与基质组成( ) 5、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 [6~10] A、PVA B、PEG400 与 PEG4000 的等量混合物 C、可可豆脂 D、甘油明胶 E、8 份黄凡士林、1 份羊毛脂、1 份液体石蜡 1、成膜材料( ) 2、眼膏基质( ) 3、软膏基质( ) 4、油脂性栓剂基质( ) 5、水溶性栓剂基质( ) [11~15] A、水溶性栓剂基质 B、油溶性栓剂基质 C、水溶性软膏基质 D、油溶性软膏基质 E、乳膏基质 1、甘油明胶为( ) 2、可可豆脂为( ) 3、羊毛脂吸水后可形成( ) 4、羊毛脂为( ) 5、凡士林为( ) 四、填空题 1、 供制栓剂用的固体药物, 除另有规定外, 应预先用适宜方法制成细粉, 并全部通过号筛。 2、栓剂基本制备技术有: 、 和 。 3、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 。 五、计算题 某含药栓 10 枚重 20 克,空白栓 5 枚重 9 克,计算此药物对此基质的置换价。 (已知此含药 栓含药量为 20%) 六、简答题 1、栓剂基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举例说明。 2、栓剂常用制备方法?热熔法制备栓剂的操作要点?第十六章膜剂一.名词解释 膜剂 二.单项选择题 1、甘油在膜剂中主要作用是( ) A、粘合剂 B、增加胶液的凝结力 C 增塑剂 D、促使基溶化 E、保湿剂 2、膜剂由药物和( )组成。 A、基质 B、乳化剂 C、成膜材料 D、赋形剂 E、均可 3、膜剂最佳成膜材料是( ) A、PVA B、PVP C、CAP D、明胶 E、琼脂 三.简答题 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哪些?第十七章 一.名词解释气雾剂气雾剂、喷雾剂 二.单项选择题 1、吸入气雾剂中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在( ) A、气管 B、咽喉 C、鼻粘膜 D、肺泡 E、口腔 2、 ( )必须进行安全漏气检查。 A、栓剂 B、软膏剂 C、气雾剂 D、注射剂 E、滴丸 3、奏效速度可与静脉注射相媲美的是( ) 。 A、栓剂 B、软膏剂 C、气雾剂 D、膜剂 E、滴丸 4、最常用的抛射剂有( ) 。 A、惰性气体 B、低级烷烃 C、氟氯烷烃 D、氧气 E、空气 5、关于气雾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能是溶液型、不能是混悬型 B、不能加防腐剂 、抗氧剂 C、抛射剂为高沸点物质 D、抛射剂常是气雾剂的溶剂 E、抛射剂用量少,喷出的雾滴细小 6. 气雾剂抛射药物的动力( ) A. 推动扭 B. 内孔 C. 抛射剂 D. 定量阀门 E. 弹簧 7. 下列哪项不是气雾剂的优点( ) A. 使用方便 B. 奏效迅速 C. 剂量准确 D. 成本较低 E. 避免药物污染 8、关于气雾剂的错误表述是( ) A、 吸入气雾剂吸收速度快,不亚于静脉注射 B、 可避免肝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 C、 气雾剂系指药物与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中制成的制剂 D、 按相组成分类,可分为一相气雾剂、二相气雾剂和三相气雾剂 E、 按相组成分类,可分为二相气雾剂和三相气雾剂 三、填空题 1、气雾剂是由: 、药物与附加剂、 和 系统组成。 2、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有 。 四、简单题 抛射剂有何作用?常用的是哪些?第十八章中药制剂简介一.单项选择题 1、用乙醇加热浸提药材时可以用( ) A、浸渍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 回流法 E、B 和 D 2、植物性药材浸提过程中主要动力是( ) A、时间 B、溶剂种类 C、浓度差 D、浸提温度 E、药材粉碎度 3、下列浸出制剂中,那一种主要作为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 ) A、 浸膏剂 B、合剂 C、酒剂 D、酊剂 E、糖浆剂 4、除另有规定外含毒剧药酊剂浓度为( ) ( g/ml) A、5% B、10% C、15% D、20% E、25% 5、下列不是酒剂,酊剂制法的是( ) A、 冷浸法 B、热浸法 C、煎煮法 D、渗漉法 E、回流法 二、填空题 1、中药提取常用的溶剂有: 和 。 2、中药提取常用的方法有 、 、 、 和水蒸气蒸馏法。 三、简答题 中药传统制剂包括哪些常见制剂?7 、浸膏剂和浸膏剂有何异同? 8 、什么是药材比量法?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用乙醇加热浸提药材时可以用( ) A 、浸渍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 回流法 2 、植物性药材浸提过程中主要动力是( ) A 、时间 B 、溶剂种类 C 、浓度差 D 、浸提温度 3 、下列浸出制剂中,那一种主要作为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 ) A 、浸膏剂 B 、合剂 C 、酒剂 D 、酊剂 4 、除另有规定外,含毒剧药酊剂浓度为( )( g/ml ) A 、 5% B 、 10% C 、 15% D 、 20% 5 、下列不是酒剂、酊剂制法的是( ) A 、冷浸法 B 、热浸法 C 、煎煮法 D 、渗漉法 6 、需作含醇量测定的制剂是( ) A 、煎膏剂 B 、流浸膏剂 C 、浸膏剂 D 、中药合剂 (二)多项选择题 1 、影响浸出的因素有( ) A 、药材粒度 B 、药材成分 C 、浸提温度、时间 D 、浸提压力 2 、浸出制剂防腐可通过( ) A 、控制环境卫生 B 、加防腐剂 C 、药液灭菌 D 、用茶色容器分装 3 、浸出制剂的特点有( ) A 、具有多成分的综合疗效 B 、适用于不明成分的药材制备 C 、服用剂量少 D 、药效缓和持久 4 、制备药酒的常用方法有( ) A 、溶解法 B 、稀释法 C 、浸渍法 D 、渗漉法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离子含量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