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共通之处在于?区别是?

创新的路上,需要一点“工匠精神”
只有创新才能打破阻碍发展的高墙
创业让更多人改变命运
  自然界分布不均且有限的物质环境资源,决定了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即使是有思想智慧的人类,基于人人平等与均贫富的文明,也仅仅只能是建立在弱势群体阶层的向往,终究还是要活在人分三六九等的现实之中。历史书里,贫弱者们组织在一起通过斗争的胜利获得话语权,然后把战斗者标榜为英雄,把战争书写为进步,像曾经的富强者们一样,处心积虑地保护着既得利益。周而复始,每一次为命运的斗争和变革之后,都促进了既得利益者的思维进化,运用更加高明的策略和手段保护自己,当然也会相对更多地分配给贫弱者们赖以生存的财物和教育资源,以实现更加长治久安的社会稳定和谐共处。尽管如此,由于生存环境因素的错综复杂,弱势群体依然不会消失,也依然会顽强地通过努力和拼搏去改变命运,甚至于依然用抗争的形式轮回。
  当今,共享和平、反对战争,已经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同愿景。通过创新改变命运,是现代社会以和谐共处为主流文化的文明进步的标志。
  在革命战争年代,不乏抛家舍业、投笔从戎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是一种保家卫国成就英雄的义举。和平年代,有胆有识者在市场经济中创业创新,未尝不是一种用实际行动创造国富民强的英雄情怀。当下,在政治高度稳定的中国,随着经济稳步增长,代表民众意志的文化和法治建设已经得到持续进步和完善,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并且鼓励和支持人们勇于创新。这是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好机遇,既能够让弱势群体有着非常多的机会改变命运,又能够让众多的不同群体创造更加强大的生产力,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从古代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技术的发明,到现代纺织、通讯、交通等领域的研制成果在世界领先,每一次技术创新的实现,都源自于自发的民间创造力,它们在改变了一群人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
  创新的本身并非是复杂的、高难度的事物。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去学习和了解未知的知识和事物,从而寻找改变问题的方式方法并施之以行动、落实为成果,都属于创新的范畴。
  每天网络和媒体上的大量信息让人们知晓,中国持续三十多年超常高速增长的经济,遗留下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诸如人口、企业、环境、交通、分配等等,把中国带入了一个急需变革的新常态。我们当下应当看到的现象是:一方面,过去巨大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人口红利,给予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机会,只要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工艺和技术,几乎不需要创新,就能够丰衣足食,同时也使得中国付出了负面问题较多的代价;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积极主动地直面问题,频率极高且全面地发布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去缓解和消化问题,寄希望于通过全体国民的力量改善现状,这无疑给予了所有国民同等的创新机会,也唯有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减税、取消资质以降低企业经营创办的门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夯实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和减少产能排放以改善生活环境,实施“一带一路”工程以形成更大格局的经济面,精准扶贫以缩小贫富差距,以及十三五规划中一系列的宏观和微观政策,无处不显现出对创新的激励与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面下显露着广泛的创新点,任何一个敢于挑战和勇于探索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投身于创新,通过创新实现更大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例如我国急需面对解决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的重要一项就是对“扬尘”的治理。在如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一年四季随处可见满眼绿色的草坪,几乎没有一块裸露的地表,灰尘也就无从扬起。相比之下,仅仅在绿化植被方面,我们就有足够多可学习和借鉴反思之处,如何通过创新种植技术和植被物种去改善环境。
“工匠精神”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人们多年来崇尚的“工匠精神”,同样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创业者们通过经年累月点滴积累的经验实施持续改进,去不断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使得创新成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永续生存的利器。
  中国当前形势大好的推进改革热潮,与全世界范围内非常快速的技术变革相呼应,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新团队、新模式、新思维,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各类创业秀、创新秀、成功秀,津津乐道于“猪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的话题。创业者的激情常常源自于对财富和成功的追求,而要真正做成一项事业,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远比激情更加重要。另外更加重要的是,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时机让自己成为幸运儿。从诺基亚、尚德和互联网行业层出不穷的新老企业失败衰亡案例中总结可知,被对自身过高的估量、对市场超前的估测、对创新过高的期望冲昏了头脑,忽视或降低了对困难和风险的防范,是他们的共同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于创业也应当是同理。创业需要的是长期一丝不苟的认真实践和持续改进,任何过高、过快、超前的乐观预期,都难以保证不夹杂着虚造的成分而无法落实。当然,世界知名品牌的企业也有着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能够向市场提供极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使其拥有更多忠实的消费者。这些世界知名品牌,无不是通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人才和技术积累,才造就了难以超越的创新格局,美国3M、日本丰田、德国西门子、中国华为均属此类。温故而知新,可以让一个人的知识循序渐进增长;积累而创新,能够让一个企业的经营永续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或组织而言,创新是一种能力,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为创新力,在本质上,其比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了一个智力的水平,就是需要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能力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思想智慧,结合使用生产资料,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去创造价值和改造自然。企业创新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作,它需要包括管理、研发、生产、营销、财务在内的所有平台岗位获得认知并执行,用较低的成本创造较高的附加值,以保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在企业的研发成果中,高成本投入产生高价格高价值的产品很容易实现。相反,低成本投入产生低价格但高价值的产品就非常困难。就像我们日常食用的食品,如果在原料中混入各种食物添加剂,极易加工出色香味俱全且价格高昂的食品。如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量,禁止添加剂的同时做出上好的食品,追溯生产源头,在食品原料和制作工艺上下功夫,其生产成本也能够得到控制。要实现这种显而易见的、有益于社会且可持续的创新力,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渗透到全过程的企业经营中,达到企业内外部纵向与横向紧密衔接来驱动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滚滚潮流,前进道路上任何一堵保守和阻碍的高墙,可能很难被改革的力量推翻,但终将被创新的潮流淹没或瓦解。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中,持续不断地革命、改革,使得中国人民彻底从过去几千年贫穷落后的旧社会走向今天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如梁启超、鲁迅、茅以升、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任正非等各领域的杰出人才,细究这段历史,思想、体制与技术的创新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创新,该如何去打破几千年来形成的固有传承和既得利益。因此,万众创新已经被当今的中国核心领导集团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但是,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匮乏并且薪酬高昂,基础性研究得不到重视但投入较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竞争泛滥无序,传统体制政策使得新产品开发周期过长,公共性质采购不愿意承担风险,传统业态者坚守固有利益阵地而致使新产品推广应用艰难,各行业投机性利润机会较多而从业者们心态浮躁……种种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创新中高成本、低产出的重要因素,都需要推动创新的政府部门在政策和体制上加大改革力度。虽然创新面临着诸多阻力和问题,但千百年来人们都对新生事物满怀探索兴趣和认知欲望,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大众需求者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热情。就象今天的智能手机、3D电影、电动汽车、网络购物风靡世界,新技术新产品能够为各行各业创造出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并产生丰厚的利润,这必定会促使创业者们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都能为了创新而砥砺前行。
  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津津乐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其根源在于发达国家在若干年前,就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保守思想而大力开拓创新,用工业革命的思维和行动迅速崛起。拳脚敌不过刀剑,刀剑敌不过枪炮,枪炮敌不过核弹,落后者挨打是不争的事实,唯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胜出和持续胜出。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是各行各业保持永续生存和活力的不二选择,否则只能注定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中自生自灭。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35756&次阅读&&&&6&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最新鲜,最热辣的时事评论。无惧冲突辛辣,只忧平庸逐流。
您还能输入&300&字
赛康交安董事长
时长:10分钟
赛康交安董事长
时长:9分钟
赛康交安董事长
时长:7分钟
创新的路上,需要一点“工匠精神”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夯实基础,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是各行各业保持永续生存和活力的不二选择,否则只能注定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中自生自灭。
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夯实基础,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是各行各业保持永续生存和活力的不二选择,否则只能注定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中自生自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参考】.doc 29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第1题:以下哪一个不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功能(d)
???? A:创新活动的执行
???? B:创新资源的配置
???? C:保持社会稳定
???? D:创新制度的建立
? 第2题: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除了综合的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之外,还需要具备(a)
???? A:实践的经历
???? B:艰苦朴素的做风
???? C:吃苦耐劳的精神
???? D:相关的科学知识
? 第3题: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
???? A:基础知识
???? B:背景知识
???? C:广博的知识
???? D:专业的知识
? 第4题:创新思维的实质是(a)
???? A:产生新的思维方法
???? B:开创新的经验
???? C:指导新的行为
???? D:自由发展
? 第5题:问题的求解发生在(b)阶段?
???? A:准备阶段
???? B:酝酿阶段
???? C:豁朗阶段
???? D:验证阶段
? 第6题:实践基础上的(a)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 A:理论创新
???? B:管理创新
???? C:教育创新
???? D:国家创新
? 第7题:希望点列举法是以(d)为基石进行的。
???? A:借助于信息反馈
???? 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
???? C:为美国陆军首创
???? D:创新者的主观愿望
? 第8题:循环经济是指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a)来发展经济
???? A:生态型资源驯悍
???? B:物质消耗
???? C:污染环境
???? D:一次性消耗
? 第9题: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a)
???? A: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 B:能够进行语言通话
???? C:多了数据传输功能
???? D:能够自由移动上网
? 第10题:特许经营,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允许被特许经营者(a)其名称,商标、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
???? A:有偿使用
???? B:无偿使用
???? C:租借
???? D:部分收购
? 第11题:服务经济是对称平衡的,服务经济发展能够与(d)同步
???? A:人口资源
???? B:劳动要素
???? C:人口素质
???? D:环境改善
? 第12题:右脑支配(d)
???? A:植物性神经
???? B:动物性神经
???? C: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 D:左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 第13题:生态建设部署下的部门是(c)
???? A:最高人民法院
???? B:民政部
???? C:环境资源与能源部
???? D:监察部
? 第14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对(b)进行控制和掌握
???? A:信息
???? B:资源
???? C:经济
???? D:科技
? 第15题: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b)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 A:李四光
???? B:钱学森
???? C:杨振宁
???? D:钱三强
? 第16题:等级权力控制强调(d),使人“更勤奋地工作”
???? A:等级
???? B:金钱
???? C:权力
???? D:制度+控制
? 第17题: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是(b),他还和其他科学家一起提出成立中国工程院、研制国产大飞机等重要建议。
???? A:张钰哲
???? B:王大珩
???? C:钱学森
???? D:高锟
? 第18题:马化腾开创了(d)
???? A:MSN
???? B:OICQ
???? C:奇瑞QQ
???? D:腾讯QQ
? 第19题:日成为最年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是(c)
???? A:杨致远
???? B:王国维
???? C:邓中翰
???? D:包起帆
? 第20题:搜狐一开始就把网站当一个(d)来做
???? A:事业
???? B:企业
???? C:软件
???? D:品牌
?二、多项选择题
? 第21题:以下哪些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互补的表现(ac)
???? A:发散是收敛的前提
???? B:收敛是发散的前提
???? C: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收敛才更有效
???? D:在收敛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才更有效
? 第22题: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abcd)
???? A:具有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 B: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 C: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 D:具有合理完善的的知识结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66页155页254页402页145页402页362页557页582页329页什么是创新_百度知道
该问题可能描述不清,建议你
什么是创新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1]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在中国大陆,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 。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创新就是需要一个未来,创新创造未来的一切模式。创新就是改变创新的模式。评委看不懂那我就是眼睛真瞎了先讲一个题外话宇宙的终极答案是42.终极答案存在是因为答案可以回答一切问题。42是SIR(先生)&42是FOUR&TWO(佛陀)&42是生的开始,生的开始死的结束,任何数和零相加都等于本身,任何数和零相乘都等于零。一生二声三生万物归零,铃声万物和三合二合一,一切归零这是一切的起点。没有零的存在一切是没有价值,零不是一个数他是一切的归宿。创新就是超越一切之外从零开始。创新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往前看就是博古通今,往后看就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只顾眼前。&我们都需要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不是创立一个新的事物?是不是做个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创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创新是不是超越于万物,创新是在一二三创造的宇宙万物吗?创新就是理念宇宙就是产品我们就是使用者。宇宙的产品就是一二三,产品的问题就是万物的根源,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创新对人类的价值在哪儿?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创新是新创一个模式吗?创新成为了未来的杀手。我们老是想去创造一些新的事物新的玩意儿,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在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就是以物质满足思想,思想丰富精神动力创造新的物质。当一个新的物质过了新鲜的保质期我又重新捡起了创新这种工具。是不是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就要创新,创新的力量能保存到永久吗?创新带来的一时效应是不是可以持续。创新是不是一定就是发展的唯一之道。创新商业模式是商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为什么要创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之本在哪。要创新商业模式必先找出商业之本。商业也以什么为本?模式以什么为基础来发展,创新是创造新的商业来加以竞争?现在全世界的创新说白了都是被逼出来的早产儿,因为全世界缺乏基本的文化基础。人类没有未来创新就是葬送人的工具。创新放眼于未来的需求,创新要符合当今社会的真正发展,创新要从历史之初开始。&创新要整合一切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创新要综合时间和空间。创新商业模式就是科学发展观“市场的需求”。文化经济(文化是创新的基础是经济的动力)。持续发展就是对创新的基本要求。没有科学发展观不谈科学发展,没有文化经济不谈经济,没有持续发展不谈发展。科学是物质发展的唯一之道,文化赋予科学文明理念,文明文化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科学诞生了时间,时间就是宇宙唯一的物质。物质在宇宙中是有限的存在,那么科学在宇宙中就有结束。文化是宇宙的一切空间,只有文化的空间才能诞生物质的科学,是文化赋予了物质存在的价值。持续发展是宇宙的能量,这说明宇宙的能量是无限的。站在商业的空间中纵观未来,我们的商业不缺乏科学和文化,我们的商业是缺乏一种持续的能量,这种能量是非物质的精神。商业的存在是体现事物的客观价值。商业为鉴定价值的唯一标准。创新商业模式就是再设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符合未来的发展。这种价值观是宇宙价值的唯一标准,而人类就是恒定该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人类发展必先找到宇宙中唯一的价值观,而设立这种价值观的必定就是人类。人类的发展完全就是按照人的价值观来进行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人的生命是无限的但是一次生命只有一次记忆。新的模式是跨越时空的存在。历史服务现在,现在服务未来,未来服务历史。&未来创造了历史诞生现在改变未来成就历史。
创新创新 innovation
指现实生活中一切有创造性意义的研究和发明、见解和活动。包括创造、创见、创业等意。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该词及理论,并在其年出版的《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使该理论系统化。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包括5个方面:①研制或引进新产品;②运用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④采用新原料或原材料的新供给;⑤建立新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21世纪初所说的创新,在熊彼特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延伸和发展,已从单纯的经济学概念演变为含义宽广的哲学概念,包括思想理论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等。打破陈规,突破框框,以不同以往任何形式的发明创造,产生出新的形式。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习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1912 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D )意义上的特殊用 法。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科学 D、经济学 2、( D)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3、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A)来实现。 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B、技术变革 C、创新产品 D、组织结构变革 4、通过改变或替换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容即可完成的创新是(A )。 A、小型创新 B、中型创新 C、大型创新 D、特大型发明 5、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这体现出创新 能力的(B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坚持不懈 6、能够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体现出 创新能力的(C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复杂性 7、(C )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实践能力 8、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 D)是一个关键。 A、实践能力 B、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C、组织协调能力 D、创造能力第 1 页 共 74 页 9、综合能力必须与( D)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正确认识事物,实现有价值 的创新。 A、想象能力 B、批判能力 、创造能力 D、分析能力 10、(D )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 A、批判能力 B、创造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11、(A )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 A、创造能力 B、实践能力 C、想象能力 D、批判能力 12、为了使创造发明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各种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 这时就需要(B )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A、组织协调能力 B、实践能力 C、创造能力 D、解决问题的能力 13、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标的能力是(D )。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组织协调能力 14、在我国,重知识、轻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 发展(D )。 A、义务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继续教育 15、( D)是创新的灵魂,必须对其加以发挥并使之形成合力。 A、创新领导 B、创新文化 C、创新制度 D、创新人才 16、(A )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产品、成 果或工艺。 A、工程师型的实干家 B、梦想家型人才 C、企业家型实干家第 2 页 共 74 页 D、专业技术人才 17、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锤炼既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 C)。 A、参加实践 B、开展协作 C、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 D、善于倾听他人意见 18、杂交水稻这种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是(C )的结果。 A、袁隆平个人创新 B、对理论完全颠覆 C、袁隆平及创新团队努力 D、理论指导 19、团队管理塑造的是创新团队的硬实力,( B)塑造的是创新团队的软实力。 a、制度建设 b、创新文化 c、员工培养 d、技术革新 20、中控集团实施企业技术标准战略,通过(a)三位一体的自主创新,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 点。 a、技术-专利-标准 b、产学研 c、引进消化吸收 d、政府-企业-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21、对于一个生产企业而言,创新可以表现为(acd)。 a、生产一种新产品 b、招聘更多新员工 c、一种新式的市场行为 d、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 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2、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可以是(abcd)。 a、供应商 b、制造商 c、顾客 d、研究机构 23、国家创新系统是由(abcd)为了一系列共同目标,通过建设性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 络。 a、政府 b、企业 c、大学和科研机构 d、中介机构 24、创新是一个组织竞争力之所在,没有创新,一个组织就面临着失去竞争资格的可能。 这里,组织可以是指(abc)。 a、企业 b、企业簇 c、政府 d、社会组织 25、国家层面的创新活动涉及(abcd)。 a、技术创新 b、经济创新 c、社会创新 d、教育创新 26、创新能力的特点表现为(abcd)。 a、综合性 b、独创性 c、实践性 d、坚持不懈 27、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哪些特点:(bc)。 a、结构化的 b、高度柔性的 c、扁平的 d、僵化的 28、分析能力的高低强弱主要与(abd)因素有关。第 3 页 共 74 页 a、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禀赋 b、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 c、分析对象特征 d、共同讨论与合 作研究的品质 29、一切创新项目赖以实施的“试验场”是(bc)。 a、产品创新 b、创新文化 c、创新制度 d、技术创新 30、创新是由(abc)这三个环节组成。 a、新知识或创意的形成或引入 b、新产品等新事物的设计和制作 c、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 会化应用 d、新信息的收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31、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产品的制造商。错 32、新知识或新创意的创造或引入是创新的充分条件。错 33、创新可以在创新系统内部结构不发生整体性变化的情形下发生。错 34、大多数的创新都属于小级别创新或普通创新。对 35、综合能力的实质是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 标。对 36、学习型组织尤其强调组织内的团队学习。对 37、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比对手拥有更多的知识。错 38、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错 39、创新的品质、等级和成败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的能力发挥以及相互之间的 合作。对 40、引进技术的缺陷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障碍。错 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案例一】王选的创新实践 王选主持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取得了 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占领国内出版印刷业 80%以上的市场,并出口到数十个国家和地 区,海外的华文报纸绝大多数都采用方正电子出版系统,从而使中国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 “火”,迈入“光”与“电”的信息时代。王选也获得了首届国家科技最高奖。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 出现对我国印刷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印刷业的第二次革命。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发始 于 1975 年,到 1993 年取得成功,整整耗时 18 年。在这 18 年里,王选全力以赴,没有任 何节假日,刻苦攻关,并苦苦探索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王选选择技术路线时大胆果断地提 出跨过第二代机、第三代机,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王选的大胆 抉择是建立在锲而不舍的精神上的:只有在创新上做文章才可能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 18 年的艰苦奋斗印证了王选的一段名言:“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天才,一定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 惯。只出点子而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 第一个实现者 , 这是一个规律 。 ”锲而不舍包含为保持竞争优势而进行持续创新 , 王选在 1994 年就在方正集团明确提出要持续创新。他说一个新潮流到来之时,领先厂商过去的技术和市 场积累可以成为宝贵的财富,也可以成为迎接新潮流的包袱,从而给新兴企业以可乘之机。 只有始终充满危机感,才能不被淘汰出局。这一年,王选访问了 ibmwatson 研究中心,ibm第 4 页 共 74 页 的高级副总裁麦高地说的一段话让王选记忆深刻:“不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开发,好比一个 人不呼吸,几分钟就会死去;不做未来市场需要的研发,好比一个人不吃饭,两个星期之内 就会丧命。”王选知道方正集团尚无实力像 ibm 那样研究未来 10 年的市场需求和技术,但 是,可以研究未来 5 年的新需求,而且一旦决定启动一个新方向就要有更为长远的打算, 并且下定决心在新领域里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技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 实践表明, 自主创新是制胜的法宝,用王选的话说:“22 年的经历使我感到,跟着外国人走是不可能赶 超、也不可能与外国商品竞争的,事实上要有自己的创新和高招才能克敌制胜。”据此王选 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模式。“顶天”就是寻求全球科技最前沿的制高点,在发现已有技术 的不足和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突破,以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立地”就是针对市场最迫切的需要,用新方法实现前人所未达到的目标,并迅速实现商品化 和产业化从而占领市场。 41、王选提出的“顶天立地”发展模式表明:(b) a、科技领先是成功的保证 b、企业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和市场的结合 42、王选取得成功依靠的是:(a) a、自主创新 b、模仿创新 【案例二】贵州航天南海机电有限公司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贵州航天南海机电有限公司是一 家小型民营企业,专业研制金属塑性成形成套设备,2008 年完成销售收入 1.1 亿元,其中 创汇 300 万美元,人均产值 100 万元。南海公司是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进入金属拉拔设备 制造业的。面对国际领先企业的竞争,南海公司选择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发展之 路。这种发展模式可以节省探索时间,以较低的成本极大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这是落 后国家的“后发优势”所在。不甘为人后的南海公司将“再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成就了 现在的事业,以专利为例:2006 年至 2008 年公司获得已授权专利 36 项。在这个过程中, 科技知识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 有了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和一整套能够让知识得以持续地产生并 且得以实际使用的制度,这一过程才能顺利实现。南海公司在科技攻关中,一方面从各地大 力引进各类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树立了开放的研发理念,强化利益共享、风 险共担的意识,充分利用外部创意和技术,通过创新源泉多元化大胆引智、联合攻关,不断 为公司的持续创新体系补充能量,保证了公司新品种研发攻关起点站在了“国内领先,取代 进口设备”这样一个高度。 作为贵州大学学生培养基地,南海公司已有多名兼职研究生导 师,指导研究生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研究课题均围绕公司科研开 发的技术内容和重点、难点展开。几位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在通过毕业答辩的同时,已经 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经济价值。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内部人员创新能力的培训学习,不断 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高校学习深造。另外,公司还与贵州大学、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建立 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技术装备产业化目标,南海公司将省内相关技术、设备以及 人才资源加以集成,构建了一个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公司新产品开发工作取得了实质性 突破。 43、南海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说明了:(a) a、协作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b、模仿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44、南海公司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主要目的是:(b) a、为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 b、弥补公司科研能力的不足,实现创新源泉多元化,增强创新 能力。第 5 页 共 74 页 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空 1 分) 1、1912 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___________ 意义上的特殊用法。 2、一切创新项目赖以实施的“试验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改变或替换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容即可完成的创新是____________。 4、综合能力必须与_________________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正确 认识事物,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5、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 实施方案等的能力。 6、在我国,重知识、轻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 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锤炼既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8、团队管理塑造的是创新团队的硬实力,__________________塑造的是创新团队的 软实力。 9、学习型组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 点。 10、创新里的新知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 25 分) (一)单选题(共 10 分,每题 1 分) 1、根据 2008 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当前科技 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 4246 万人,是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但从每万人口中的研 究人员数量来看,中国就不及美、日、欧了。从论文的相对引用影响率来看,我国排名( ) A、第一 B、第三 C、第五 D、第十 2、( )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3、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来实现。 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B、技术变革 C、创新产品 D、组织结构变革 4、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 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 )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A、经济 B、政治 C、社会 D、科学第 6 页 共 74 页 5、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这体现出 创新能力的(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坚持不懈 6、能够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体 现出创新能力的(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复杂性 7、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 )是一个关键。 A、实践能力 B、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C、组织协调能力 D、创造能力 8、( )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实践能力 9、( )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产品、 成果或工艺。 A、工程师型的实干家 B、梦想家型人才 C、企业家型实干家 D、专业技术人才 10、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标的能力是( )。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组织协调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共 15 分,每题 3 分) 1、对于一个生产企业而言,创新可以表现为( )。 A、生产一种新产品 B、招聘更多新员工 C、一种新式的市场行为 D、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可以是( )。 A、供应商 B、制造商 C、顾客 D、研究机构 3、国家创新系统是由( )为了一系列共同目标,通过建设性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 络。 A、政府 B、企业 C、大学和科研机构 D、中介机构 4、创新是一个组织竞争力之所在,没有创新,一个组织就面临着失去竞争资格的可能。 这里,组织可以是指( )。 A、企业 B、企业簇 C、政府 D、社会组织 5、国家层面的创新活动涉及( )。 A、技术创新 B、经济创新 C、社会创新 D、教育创新 三、判断题(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 ( )1、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产品的制造商。 ( )2、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比对手拥有更多的知识。第 7 页 共 74 页 ( )3、创新被看做是一个组织之竞争力之所在,没有创新,一个组织就面临着失去 竞争资格的可能。 ( )4、新知识或新创意的创造或引入是创新的充分条件。 ( )5、能力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 到目标的必备条件。 ( )6、综合能力的实质是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以实现目标。 ( )7、大多数的创新都属于小级别创新或普通创新。 ( )8、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 )9、引进技术的缺陷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障碍。 ( )10、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四、简答题(共 15 分,每题 5 分) 1、什么是 TRIZ 法? 2、创新能力包含哪些含义? 3、以组织建设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在致力于创新型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哪些方 面的工作? 五、案例分析。(根据案例简单回答问题,共 10 分) 【王选的创新实践】 王选主持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占领国内出版印刷业 80%以上的市场,并出口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的华文报纸 绝大多数都采用方正电子出版系统,从而使中国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迈入“光”与“电” 的信息时代。王选也获得了首届国家科技最高奖。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出现对我国印刷业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印刷业的第二次革命。 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发始于 1975 年,到 1993 年取得成功,整整耗时 18 年。在这 18 年 里,王选全力以赴,没有任何节假日,刻苦攻关,并苦苦探索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王选选 择技术路线时大胆果断地提出跨过第二代机、第三代机,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 激光照排系统。王选的大胆抉择是建立在锲而不舍的精神上的:只有在创新上做文章才可能 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 18 年的艰苦奋斗印证了王选的一段名言:“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天才,一定要养成自己动 手的习惯。只出点子而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 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这是一个规律。”锲而不舍包含为保持竞争优势而进行持续创新,王 选在 1994 年就在方正集团明确提出要持续创新。他说一个新潮流到来之时,领先厂商过去 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可以成为宝贵的财富,也可以成为迎接新潮流的包袱,从而给新兴企业以 可乘之机。只有始终充满危机感,才能不被淘汰出局。这一年,王选访问了 IBMWatson 研 究中心,IBM 的高级副总裁麦高地说的一段话让王选记忆深刻:“不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开 发,好比一个人不呼吸,几分钟就会死去;不做未来市场需要的研发,好比一个人不吃饭, 两个星期之内就会丧命。”王选知道方正集团尚无实力像 IBM 那样研究未来 10 年的市场需 求和技术,但是,可以研究未来 5 年的新需求,而且一旦决定启动一个新方向就要有更为第 8 页 共 74 页 长远的打算 , 并且下定决心在新领域里坚持到底 ,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技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 。 实践表明,自主创新是制胜的法宝,用王选的话说:“22 年的经历使我感到,跟着外国 人走是不可能赶超、也不可能与外国商品竞争的,事实上要有自己的创新和高招才能克敌制 胜。”据此王选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模式。“顶天”就是寻求全球科技最前沿的制高点,在 发现已有技术的不足和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突破 , 以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心技术;“立地”就是针对市场最迫切的需要,用新方法实现前人所未达到的目标,并迅 速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从而占领市场。 问题一:王选提出的“顶天立地”发展模式表明了什么? 问题二:王选取得成功依靠的是什么? 六、论述题:请在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论述。(共 15 分) 1、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该如何创新? 2、请根据书上的具体案例,谈谈创新能力该如何建设? 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试题(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学;2、创新制度、创新文化;3、小型发明或创造;4、分析能力;5、创造 能力;6、继续教育;7、学习、运用创新思维;8、创新文化;9、高度柔性的、扁平的; 10、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二、选择题: (一)1、D;2、D;3A;4A;5、B;6、C;7、B;8、C;9、A;10、D。 (二)1、ACD;2、 ABC ;3、ABCD;4、 ABC;5、 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答:TRIZ 法是苏联研究的创新方法,该创新方法就发明或创造的等级作了明确的 区分。它们被分为五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均属于小型发明或创新;第三等级为中型发明或 创新;第四等级为大型发明或创新;第五等级为特大型发明,主要之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发 明专利。TRIZ 法认为它主要研究与第二、三、四级发明或创新相适应的一般方法或规律。 2、答: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者、创新团队、创新机构乃至更大的经济或社会实体进性创 新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三重含义: ①是形成或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或创意的能力;②是利用新思想、观念或创意创造出 新的产品、流程或组织等各种新事物的能力;③是应用和实现新事物价值的能力。 3、答:以组织建设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在致力于创新型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以 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①确立组织之基本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 ②确立创新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第 9 页 共 74 页 ③领导要具备多方面的创新素质,要有全局观念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④创新人才是创新的灵魂,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使之形 成合力。 五、案例分析: 问题一:答:王选“顶天立地”的发展模式里的“顶天”就是寻求全球科技最前沿制高点, 在发现已有技术的不足和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突破,以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 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立地”就是针对市场最迫切的需要用新方法实现前人所未达到的目 标,并迅速实现商品化从而占领市场。 问题二、答:王选取得成功依靠的是: 1、锲而不舍的技术创新,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师德和倾力栽树、甘为人梯的精神。 2、各方面领导长时间的大力支持、用户的大力配合、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良好的科 技风气和正确的技术决策。 六、论述题: 1、供参考 中学教育就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强化以教会学生学会学 习为中心的科学的行为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 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因而,创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 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就如何构建自主创新教学 模式谈谈我的体会。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气氛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 挥到最高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彻底放弃 自己的权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全能的教学观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自主 创新的教学活动的新理念。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 的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 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 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 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 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为了激发起学生 的强烈欲望,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予学生更多的 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目标问题化,问题设疑化,过程探讨化, 去调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他们独立 自主思考问题,精神自然地成长起来,并使外来的精神养料通过选择、理解、吸收和重构, 真正成为自己的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同时,教师应及时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择要精 讲释疑,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认识事物,提升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 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 10 页 共 74 页 三、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的探讨作用 通过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果,在班内互相沟通、互相碰撞,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获取 集体智慧中的营养,以丰富个体的思维领域。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范围去探索真知,充分开发自己潜能,发挥自己的创见。 此外,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教具、 学具、多媒体播放动画、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宗旨,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探 讨,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学生学 会自主创新学习,就是学生个体在注重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的同时,重视兴趣、情感、意志 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激发好奇心、好胜心,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探 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规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解决学习,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继而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应用对于 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任何 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自己的应用特点。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 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一、创新概念及创新过程的一般特征 为了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思维,了解创新、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创新理论是 必要的。创新是近年来出现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关于“创新”概念,不同学科、不 同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创新”的定义多达 400 多种。其中,最具有经典意义的是经济学家 熊彼特(J.Schumpeter)的创新概念。熊彼特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经济学意义上的特殊用 法,他区分了创新(Innovation)与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e):一种发明,只有当它 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熊彼特的“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 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以新的方式展开的生产,如对于某一给定的生产线,以新的 ① 方式组合各种原料及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好的经济产出” 。它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 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 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之后出现的许多定义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他的见解,譬如,桑德布认为,对于 一个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一种新产品,或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一种新组织形式或管理 ② 形式、或一种新式的市场行为均可以称之为创新 。2000 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 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 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 创新。”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 2004 年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指出:“创新是 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 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创新概念千变万化,创新理论也异常丰富,其中尤以技术创新理论最为丰富和成熟。这里 拟对技术创新理论做一简要介绍。第 11 页 共 74 页 技术创新理论是技术创新研究的结晶,迄今为止出现了众多的技术创新理论,不同的技术 创新理论来自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研究阶段。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两条 线索,或者说有两个研究视角:一是从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二是从技术创新的 动力和方式的角度出发,两个角度互相补充,两条线索交叉演进。至今大致分别经历了三 个研究阶段。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视角:第一阶段是企业家模式,主要是关注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强调 企业家的作用,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第二阶段是企业间合作模 式,研究者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在不同的产业有着不同的主体,在有些产业,产品的制造商 是技术创新者,在有些产业,产品用户和供应商也是技术创新者。同时强调创新依赖企业 与企业、企业与用户(包括制造商、供应商、用户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强调 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合作,这是第二阶段的特点,埃里克? 冯? 希普尔的技术创新理 论是其代表;第三阶段是多种组织合作模式,随着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研究者开 始认识到技术创新不仅依赖企业间及企业与用户间的合作,而且与一个国家的特殊性有 关。有学者用国家创新系统来说明这一情况。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国 家创新系统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 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与传播新 技术,创新是这个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强调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研究院所和 中介机构等不同领域的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相互作用是第三阶段技术创新理论的特 点,费里曼、伦德瓦尔、OECD 等人和组织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其代表。 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方式的视角: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也有五个阶段的分法)。第一阶段 为线性模式,以技术推动说和需求拉动说及推拉综合说为代表;第二阶段为平行交叉与网 络模式,为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和利用其他企业和组织的资源,创新企业不仅在内部实现研 发、生产和营销等各功能的平行交叉作业,而且广泛地同供应商、批发商和用户等合作伙 伴紧密合作或者建立战略联盟,增强创新能力;第三阶段是协同演进模式,20 世纪 80 年 代末期以来,研究者开始认识到全面理解技术创新需要采用包容企业环境要素在内的系 统。制度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技术创新理论把技术创新放在一个包含制度、 组织和文化等因素的大系统中去考虑,成功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制度、组织、文化、政策 和综合研究等的协同创新的结果。这里的协同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同行和非同行的)不同 组织间的协同;二是技术、管理、制度、组织、文化、政策和综合研究间等的协同。 分析各种技术创新及企业创新活动,发现它们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这类创新活动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企业簇以及以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区域创新机构或国 家创新机构。 (2)新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或新创意的创造或引入是创新的必要条 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创新是某种知识经济行为或知识社会活动。 但是,创新不只是指发明(invention),发明是与技术变革相关的,创新可以在没有发生技 术变革的情形下发生,如通过改变组织实施形式(管理上的变化),也可以导致创新。创 新也不只是指创造(creativity),创造涉及新思想的形成,而创新还必须将新思想付诸于实 施。 (3)创新过程往往是一个系统变化过程,涉及多种类型的主体或创新参与者(生产企业、供 应商、创新企业外部的科技研发人员等)之间的合作,涉及科技知识的形成与传递,新产第 12 页 共 74 页 品的定位、生产线的设计、市场开发等。但是,创新最终要通过一定的经济效益或其他类 型的社会效益来体现。 (4)创新被看做是一个组织之竞争力之所在,没有创新,一个组织就面临着失去竞争资格的 可能。这里,组织可以是指企业、企业簇、甚或是政府。 (5)创新的实现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创新组织内部各种人员的创造力,并使整个组织处于某 种富于创新活力的状态。 (6)创新意味着创新系统内部结构会发生某种整体性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创新系统与其外 部环境之间关系会获得某种重整。 那么,除经济型的创新活动以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创新活动? 事实上,当创新活动已经在国家层面上乃至国际规模上展开时,仅通过某一方面的社会实 践(如经济方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譬如,朱克尔(Drucker)于 1985 年研究日本创 新活动时就曾指出,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也必然涉及经济创新与社会创新。他认为,就 日本的创新活动来看,没有社会的整体改革,譬如在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技术创新 ③ 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无疑,经济模式的转变绝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生活现象,其意义与 影响将远远超出经济的范围,而触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认为,从企业创新 发展到国家创新系统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同构放大的简单的经济过程。 经济创新活动是社会改良工程的一部分,是通向社会改良的路径之一;但真正的社会改良 必定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在进行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应在科技、 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同步实施创新活动。今天,当人们将“科学创新”、“知识创新”、“教育 创新”与“经济创新”并置使用时,“创新”一词已不只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同时,“科 学创新” 一词的含义也已不再仅限于指科学认知过程中的进展。中国科学院所实施的“知识 创新”活动即是如此。在此,“知识创新”不但要求通过改良科学研究的组织、活动过程以生 产出更多、更具有突破性的科学知识,而且也要求通过改良科学的社会运作模式,使中国 科学院能够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 目前,创新的概念已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几乎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使用创新概念;而且, 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全世界。因此,本书所采用创新概念是一种广义 的创新概念: 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 度等新事物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 价值、艺术价值等。 这一创新概念涉及三层含义: (1)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的形成、产生或引入; (2)利用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设计生产或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流程 或管理方式等新事物; (3)通过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会化实现其价值,所追求的价值并不只限于经济价值。 这一创新概念既包容熊彼特源自其技术创新研究提出的定义,又兼及目前广泛开展着的各 类创新实践。据此概念,本书在征集案例时涉及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 新多方面的案例。第 13 页 共 74 页 创新有多种类别,也有多个级别。按照最简单的划分,创新有小级别创新、突破性创新 (radical innovation)、里程碑式的创新三个级别,其中,90%的创新属于小级别创新或普 通创新,只有 10%的创新属于突破性创新乃至里程碑式的创新。如图所示,这三类创新呈 现出金字塔分布。创新等级分布图 类似的创新等级分类及分布还可见于苏联的创新方法研究(TRIZ)。TRIZ 是基于对美国数万 件发明专利的分析而展开的创新方法研究。TRIZ 研究没有像熊彼特那样区分发明与创新, 采用了较宽泛的发明或创新概念;但却就发明或创新的等级作出了明确区分,它们被分为 5 个等级:第 1、2 等级均属于小型发明或创新(通过改变或替换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 容即可完成创新,两者分别占发明专利的 32%和 45%);第 3 等级为中型发明或创新(如 登山自行车、计算机鼠标,占发明专利的 19%) ;第 4 等级为大型发明或创新(如内燃机、 集成电路、个人电脑等,只占发明专利的 4%);第 5 等级为特大型发明,主要指重大科学 发现和重大发明专利(如蒸汽机、飞机、激光等,只占发明专利的 0.3%)。TRIZ 认为, 第 1 级发明或创新,因级别低,任何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其至是一般技能的人均可能完成这 类创新,而第 5 级则属于人类历史上最伟人的发明创造,无一般规律可言。因而,它中要 研究与第 2、3、4 级发明或创新相适应的一般方法或规律。 二、创新能力的内涵及要素 理解了创新,就不难理解创新能力的概念。一般说来,能力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 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核心能力测评 大纲――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本书以下述方式理解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者、创新团队、创新机构乃至更大的经 济或社会实体进行创新的能力。参照前述创新定义,创新能力亦有三重含义:一是形成或 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或创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流程 或组织等各种新事物的能力;三是应用和实现新事物价值的能力。 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它们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 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 新能力具有四大特点:(1)综合性。它把多种能力集中起来,充分加以运用;(2)独创性。它 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3)实践性。创 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4)坚持不懈。创新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创新者自身的能力和社会环境,要取得成功需要反复试验和探索, 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成功。 关于创新能力中所包括的多种能力,人们已有明确的认识,这里我们综合有关辞典和教科 书并根据本教材的需要,慨述如下。 学习能力获取、掌握知识、方法和经验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理解、表达、记忆、搜 集资料、使用工具、对话和讨论等能力。学习能力还包括态度和习惯,比如活到老、学到 老的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信念。个人具有学习能力,组织也具有学习能力,人们把学习型组 织理解为“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团队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第 14 页 共 74 页 而能够能动的作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也可以说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 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在如今竞争的时代,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个 人或组织的学习能力,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而言,其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 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 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得比对手更快。” 分析能力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 层次、不同规定性组成的统一整体。认识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把它的每个要素、层次、 规定性在思维中暂时分割开来进行考察和研究,弄清楚每个局部的性质、局部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及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事物和问题。分 析能力的高低强弱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禀赋;二是分析工具和方法 的水平;三是共同讨论与合作研究的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和各种科 学仪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现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分析能力。当然,分析能力 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因此通常 把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结合起来运用,将会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综合能力 强调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察和认识的技能和本 领。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要素、层次和规定性用一定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发现它们 之间的本质关系和发展的规律。具体讲,综合能力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思维统摄与整合, 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识点以及观察和掌握的事实材料综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加工整 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 二是积极吸收新知识,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知 识都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学会跨学科交叉,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领域的研究经验融会 贯通,才能更好地综合;三是与分析能力紧密配合,仅有综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即缺少深入的、细致的分析,细节决定成败,在认识事物时也是如此,只有与分析能力相 互配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想像能力 以一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觉、形象思维或组合思维,不受已有结论、观 点、框架和理论的限制,提出新设想、新创见的能力。想象力往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出队和急先锋的角色,缺乏想象力很难从事创新工作。 批判能力 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学习、吸收已有知识和经验时,批判能力保证人们不盲从, 而是批判性地、选择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则质疑 和批判是创新的起点,没有质疑和批判就只能跟在权威和定论后面亦步亦趋,不可能作出 突破性贡献。科学技术史表明,重大创新成果通常都是在对权威理论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前 提下做出的。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 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是创新人才的禀赋、知识、经验、动力和毅力的综合体现。 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提出问题和凝练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和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方 法,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难题,能够创造性地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 法来予以解决。解决问题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解决问题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各种问题的 解决,如物理问题、数学问题、技术问题;广义的问题解决则包括各种思维活动,这种情 况下,创新能力就等同于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5 页 共 74 页 实践能力 是特指社会实践能力。提出创造发明成果,只是创新活动的第一阶段,要使成果得 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实践 能力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实质是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 能,以实现目标。对于创新人才来说,要完成创新活动,就要协调各方,当拥有一定资源 时,就可通过沟通、说服、资源分配和荣誉分配等手段来组织协调各方以最终实现创新目 标。 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人才的宝贵之处不仅在于拥有多种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多种 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是能力增长和人格发展的结果,这 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人生历练。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是一个关 键。 在实际创新实践中,不可能要求参与创新活动的每一位成员均具备上述各项创新能力。事 实上,目前盛行的分科式教育也不可能大量地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在我国,重知 识贮备、轻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发展继续教 育。在各类创新实践中培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 使命。 三、创新者个人、团队及创新组织创新能力建设 我们在此拟重点探讨创新者个人、团队创新能力乃至整个创新组织的创新能力建设问题。 1.创新组织整体创新能力建设 对于一个企业或科研机构来说,通过持续学习和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提升其创新能力,是该 企业或科研机构迈向创新型组织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各种创新要求该机构重组它与外部环境之问的关系,在组 织与环境之间建立起适当的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机制;同时在组织内部着手进行创新制度 安排及创新文化建设,确立创新理念并将之落到实处。须知,创新制度及创新文化是一切 创新项目赖以实施的“试验场(playing field)”,是持续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创新组织在 实施各种具体创新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和聚集创新人才,要针对创新项目进行创新人才编 队,形成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实现创新目的。 (1)以组织建设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在致力于创新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至少须做好以下几 方面的工作: ◆确立组织之基本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是因为有其基本价值理念。 确立价值理念的基本方式就是将其制度化――以制度形式表达基本价值理念; ◆确立创新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创新理念是变不可能为可能之关键所在,是一个企业 或科研机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只有建立适于创新活动的资源分配原则、组织实施原则 和评价原则,创新活动才能够顺利展开; ◆领导要具备多方面的创新素质,要有全局观念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创新人才是创新的灵魂,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使之形成合 ④ 力 。第 16 页 共 74 页 (2)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多方面的创新人才、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创新由新知识或创意的形成 或引入、新产品等新事物的设计和制作以及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会化应用这三个环节组 成。因此,创新需要这三方面的人才乃至综合型人才。第一类人才有着梦想家的气质、多 方面的知识贮备和全局观念,他们善于捕捉和产生新思想或创意,对创新组织的创新潜力 有着全面而适当的了解,他们是创新蓝图的绘制者;第二类人才是工程师型的实干家,他 们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成果或 工艺;第三类人才在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则有着特别的禀赋,是企业家型的实干家。 梦想家拥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全局观念,而实干家拥有化梦想为现实的能力并且对创新风 险有着敏锐的意识和承受力。创新的品质、等级和成败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的 能力发挥以及相互之问的合作。因此,一个创新组织应善于发现、聚集这三方面的人才并 合理地使用这些人才,应选择兼具梦想家和实干家素质的人才作为创新组织或机构的领导 着或决策者。 2.创新者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对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他或她能否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并走向事业成功,不 但取决于其专业素质及其个人创新能力,也取决于其合作或协作能力,取决于其所在机构 的创新制度安排及创新文化。 在一个缺乏创新文化的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是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样地,一个没有 合作或协作精神的“创新者”,其失败的概率也远远高于成功的概率。相反,在一个生机勃 勃的创新组织及文化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观察、想象、抽象、分析、类推、建模、展现、协作、更换思 考维度,更换认识模式以及综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创新者个人可以同时用以下三种方式 进行锻炼,以提高自已的创新能力。 (1)自我锤炼。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提升个人创新能力而展开的自我锤炼,是指以“我”为行为 主体而展开的创新能力锻炼过程。 专业技术人员均通过正规教育及继续教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专业知识 和专业技能只是个人创新能力的基础。个人创新能力更主要地表现在创新思维的掌握和运 用上,能够熟悉运用创新思维,才能够熟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实现 创新目的。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锤炼不但是一个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的过程。 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其最大的奥妙在于思想的碰撞、移植和借用,在于思考问题的角度 乃至思维方式的变换。创新的灵感每每产生于思想的碰撞、移植和借用过程之中。 (2)在协作中锤炼。“在协作中锤炼”是指以“我们”为行为主体而展开的创新能力锻炼过程。 在此过程中,创新者个人通过参与有组织的创新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但他思考问 题的角度不再是“我”而是“我们”。群体意识淡漠的人是很难甚至无法完成这种修炼过程 的。因此,一个真正的创新者必须时刻保持开放而宽容的心态,必须善于表达或表现自己 的思想、构想或见解,同时必须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善于参加共同探讨、研究和行动。 (3)在学习中锤炼。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是探索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活 动,而个人的创新机会和创新实践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通过学习专家学者总结的理论和方 法、学习他人的创新实践来提高自已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学习成 功的创新案例,特别是通过学习借鉴创新环境大致相同情况下的成功案例,对提高个人和第 17 页 共 74 页 团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创新案例中有个人、也有团队集体的思维与行动特点,有个人 和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因此可以分别从“我”和“我们”的角度去揣摩和借鉴。撰 写本教材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3.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团队是介于创新组织与创新者个人之间的创新行为单元或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并非 指该团队成员个人创新能力的总和,而是指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的创新能力。 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发挥,如同创新者个人一样,也需要有适宜的创新制度安排和创新文 化氛围。另一方面,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取决于团队的编队形式、工作方式和效率。 在我国,许多创新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均曾 致力于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对此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了解 国内有关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创新团队建设经验。本书在此主要探讨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 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创新团队的编队理念和方式、内部结构及工作模式。 从理论上讲,由于创新组织类型的不同,创新团队的编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目标导向。譬 如,企业内的创新团队可能主要围绕企业 R&D 目标来进行编队,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 新团队则可能以学科建设为指向,以科研项目为工作载体。 在特定的目标指向下,创新团队也存在多种编队理念和方式。在此,可以将编队理念及方 式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一,强调思想互动,这种编队理念及方式常见于小型科研团队 的组建过程;二,强调纵向管理,这种编队理念及方式常见于企业部门大型研发团队的组 建过程。在第一种模式中,创新团队由核心人物以及环绕在核心人物周围的其他创新成员 构成,所有成员均享有较为充分的信息互换权利。在第二种模式中,整个创新团队可以区 分出一些子创新团队,而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子团队负责人合在一起构成核心团队,整个创 新团队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只有核心团队成员才享有较多信息互换权利。第一种模式的优 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予成员以展开创新思维的空间;而第二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它注重纵向管理,能够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较大的控制空间。 创新团队整体创新能力既取决于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互换、 思想互动以及协作的强度和有效性,亦取决于创新团队的管理、评估以及激励机制。有了 良好的信息互换、思想互动机制,创新成员的个人创造力就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而有了 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非创新或反创新的文化潜规则或制度就将得到改变,创新者 的创造热情就将得到充分激发,其创造力就将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以创新为社会前进之主导动力的国家,生活在这里,每一位专业技 术人员均可以投身于创新实践并在创新实践中学习、锻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新尤 其是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虽然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的创新人才协作奋斗的艰难过程,但对 于那些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人们来说,创新其实就在他们身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些关于创新的描述是错误的: A.创新符合符合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B.创新的本质内涵是,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发第 18 页 共 74 页 挥创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 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C.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D.独创性和革新性创新的本质内涵 2、以下哪项不属于: A.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B.渐进型创新C.原始性创新D.发展模式创新3、以下公案,哪项是关于管理创新? A.3M 的创新产品 B.IT 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组织流程再造 C.玫琳凯推销产品的 成功 D.SONY 公司基于市场开发新客户和产品 4、创新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包括: A.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 B.知识产权意识 C.市场投资意识D.风险意识5、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结构: A.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 C. 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 技能 D.独特的个性化 6、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特征: A.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 C.信息广泛 D.独特的个性化 7、以下哪些方面不属于创新文化范围: A.组织鼓励 B.团队协作能力 C.创建学习氛围D.知识共享网络的创建8、建立针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体系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影响,以下哪项 影响不是: A.人力资源管理有序化 B.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 C.确保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会 流失 D.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9、华为提倡的“狼”性特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具有以下什么样的特 征: A.敏锐的嗅觉 B.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C.凶猛好斗 D.群体奋斗 10、蒸汽机被内燃机车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 A.市场竞争的结果 B.市场成熟的结果 C.技术变革的结果 D.制度发展的结果 11、对产品的改进,使之适应不同市场和政府的要求,是属于: A.拓展新的经营领域 B.扩大技术能力 C. 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 势 D.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12、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创造力的类型: A.标准式创造力 B.持续式创造力 C.探索性创造力 D.意外式创造力第 19 页 共 74 页 13、为什么说创造力对组织而言至关重要,因为: A.它打开变革和创新之门 B.能有效解决组织问题 C.促进社会环境条件 提高资源的整合 14、顿悟是瞬间对知识的理解领悟,是属于下面哪个阶段的现象: A.孕育阶段 B.明朗阶段 C.验证阶段 D.准备阶段 15、以下哪项不是与挫折密切相关的因素: A.挫折情境 B.挫折认知 C.挫折反应 D.挫折影响D.16、以下哪项不属于任务水平指标范围内的任务特征: A.任务具有长期性 B.任务具有挑战性 C.任务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相互依赖性 D.成员所承担任务的相互依赖性 17、将水壶的特性分别列举成名词特性、形容词特性和动词特性的方法属于: A.焦点法 B.形态分析法 C.主体附加法 D.特性列举法 18、钢筋混凝土是属于哪种异类组合 A.材料组合 B.方法组合 C.技术组合 D.原件组合 19、以下哪项不是 TRIZ 理论的特点和优势: A.成功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 B.其目的是完全解决矛盾, 获得 最终的解决办法 C.采取折中或者妥协的办法 D.分析问题的情境 20、以下哪项不是三星集团成功的因素: A.多种渠道或成功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 B.利用媒体的宣传为其造势 C.不引进成套技术,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非成套技术 D.大力鼓励创新成果 21、以下哪项关于技术学习过程对组织产生的影响,描述是错的: A.组织性转化过程 B.挑战决策机制 C.扩展战略行为的范畴 D.改进管理能 力 22、福特在设计捷豹牌汽车时,拆看了 50 多种品牌的汽车,这个例子恰好说明 应向()学习 A.供应商 B.竞争对手 C.销售商 D.科研机构 23、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水平总体来说起步较低,隐形技术知识的存量相对较少, 所以技术追赶要以理解与运用国外主流技术为基础, 因此发展中国家隐形技术知 识的重要来源是: A.购买专利 B.跨国公司 C.国际论坛 D.与国外大学的技术联系第 20 页 共 74 页 24、解决方案是在研究开发的哪个阶段中被执行的: A.发射 B.吸收 C.收敛 D.实施 25、全面的知识管理不包括: A.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 B.设立知识主管 交流和共享C.对知识使用设立权限D.知识的26、以下哪项属于创新型人才? A.一字型人才 B.T 字型人才 C.十字型人才D.I 字型人才27、以下关于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胜任力是影响一个人大部分工作的一些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们与工作的 绩效紧密相连 B.胜任力是可以通过广泛接受的标准进行测量 C.胜任力包括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外显胜任力中社会角色、个性、态度等 影响胜任力的直接发挥 D.胜任力是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加以改善和提高 28、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下哪项不正确? A.创新人格、战略思维、市场意识等属于创新者的创新素质 B.信息获取与处理、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属于创新者的创新技能 C.组织结构、组织创新文化、任务特征构成了组织的创新氛围 D.专利、标准、新理论、知识产权运用等属于创新者的创新成果 29、 在国外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美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的举措不包括以下哪项? A.技术中心吸引专业技术人员 B.超前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 专业技术人员 C.推动技术创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 D.出台特殊措施厚待科技专 业人员 30、企业要掌握国外技术,真正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 A.依靠低成本劳动占领市场 B.依靠自身禀赋和特长 C.学习领先企业的隐 形知识 D.学习领先企业的显性知识 31、 在确定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位之后,须进行质量功能展开保证产品从设计到生 产。以下关于质量功能展开的 4 个阶段,哪项是正确的流程: A.产品规划 工艺计划 零件配Z 生产计划 B.生产计划 工艺计划 产 品规划 零件配Z C.生产计划 产品规划 工艺计划 零件配Z D.产品规划 零件配Z 工 艺计划 生产计划 32、在追求创新过程中,在了解用户需求方面须注意了解顾客的必要需求、单维 需求和取悦需求,以下说法哪项不正确:第 21 页 共 74 页 A.高级行政人员乘坐轿车要求的宽敞、昂贵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需求 B.高级汽车的加速和刹车性能是满足用户的必要需求 C.高级汽车配备的高级超声辅助泊车系统和座椅按摩功能等属于取悦需求 D.高级汽车的品牌差异等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单维需求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对方面是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 A.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 B.提升工艺能力,打造先进的制造优势 C.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D.提升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E.提升品牌效益 2、在组织层面上描述创新能力的,以下哪些方面是正确? A.技术引进能力 B.技术创新能力 C.技术吸收能力 D.技术检测能力 E.技术循环能 力 3、哪些因素会在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的结果: A.社会因素 B.政治因素 C.市场因素 D.技术因素 E.人员因素 4、以下哪些方面是评价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A.创新素质 B.创新技能 C.创新氛围 D.创新成果 E.创新知识 5、以下哪些方面是构成创新素质的要素: A.市场意识 B.创新人格 C.学习能力 D.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E.竞争意识 6、以下哪些方面是构成创新技能的要素: A.市场意识 B.创新人格 C.学习能力 D.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E.竞争意识 7、为什么说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开发的重心: A.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式企业获得永续创新的制胜之略 B.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和开发的制度体系 C.公司的价值和竞争力是由掌握并应用知识的员工所创造的, 公司在创新上的成 功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贡献 D.在企业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带来可观的业绩发展 E.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8、以下哪些方面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的前提: A.强调企业的宏观制度特点 B.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特点 C.实行产权激励手段 D.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性特征第 22 页 共 74 页 E.注重有效的沟通机制 9、以下哪些是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A.战略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按资排辈 D.注重投入产出原则 E.全员开发和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 10、成功企业在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催化对专业技术人员, 在以下哪些方面可以体现: A.发挥技术创新带动作用 B.对技术创新进行探索,加强人才使用与管理 C.设立管理培训中心,准备良好的多方面培训条件 D.控制人才的流动 E.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创业机制,促进应用技术人才的成熟 11、我国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重新能力培养,应在以下几方面学习国外的经验: A.建立企业专用技术人员使用机制 B.建立企业专用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激 励机制 C.确立政府政策导向 D.建立企业专用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E.确立政府资金支持 12、下面哪些是战略的 5P 中包括的内容: A.远景(Perspective) B.策略(Ploy) (Pattern) E.计划(Plan)C.人力资源(People)D.模式13、 选择领先创新战略的组织通常具有较强的信息力量,哪些人员愿意接受风险 和挑战? A.员工 B.高层 C.研发团队 D.市场部门 E.技术部门 14、领先创新战略中的新技术,应具有: A.导致成本或差别优势 B.通过专利、专有技术、商标专用权等手段繁殖被其 他组织模仿 C.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D.改进整个产业结构 E.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意 识 15、微软所实施的领先战略的特点是: A.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的产品 B.保持技术前沿的领先地位 产品推上市场 D.让雇员拥有公司股份 E.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 16、在《工作中的创造力》一书中,将创造力分为四种模式: A.孵化育成型 B.组织领导型 C.想象型 D.提高改进型C.争分夺秒将新E.投资型17、准备阶段要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与评估,有意识地积累知识,该阶 段主要内容包括:第 23 页 共 74 页 A.消化材料 B.收集数据和资料 累各种方案 B.消化材料C.孕育和引出思想火花D.通过思想假设积18、在验证阶段,创新主体必须要有以下优良的特质: A.自信心 B.勇敢精神 C.坚强毅力 D.幽默感 B.同情心 19、以下哪些选项是影响创造力环境的因素: A.认知风格特性 B.组织创新氛围 C.团队创新氛围 智商和情商D.工作任务特性E.20、有助于激发创造力的领导风格应该是: A.对员工创造性工作的及时鼓励 B.适当授权 C.构建明确的发展愿景 D.密切监视员工的行为 E.要求员工遵守严格的规章和指令21、以下哪些方面是知识团队团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A.团队成员 B.团队构建 C.团队氛围 D.任务水平 E.团队领导 22、优秀的知识团队管理者的特点是: A.充分授权和民主化管理 B.致力于培养团队成员的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能 力 C.通过权力进行管理 D.有意识选拔具有创新技能的成员 E.有较高的自身 管理能力 23、以下哪些选项是通用公司团体创造力的开发特色: A.解决方案计划 B.挑选优秀人才培养他们的创新技能 文化 D.有意识选拔具有创新技能的成员 E.创意研讨会 24、以下那些案例是属于同物组合: A.鸳鸯火锅 B.红蓝两用圆珠笔C.开放的组织C.双插座D.混纺毛线E.音乐贺卡三、判断题 1、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T 2、从管理角度,组织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永续发 展的根基。组织创新的提升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F 3、在区别技术创新与相关概念时,其与发明、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概念的最 大区别在于市场化工作。T 4、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包括经济制度创新、经济体制创新和发展 模式创新。T 5、创新的四大主要职能是战略定位、营销、研究与发展、生产与组织计划。T 6、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的创造能力和将创新成果商业化运作能力的综合,它与 创新素质、创造能力和创新技能是不同的。T第 24 页 共 74 页 7、技术垄断程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是市场竞争优势的体现,也是最大限度获取经 济利益的保证。T 8、对组织未来的关注是对现有资源和市场的把握。F 9、创新能力作为组织和人员的关键资源,具有战略性、持久性、难以模仿性, 因此创新能力是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T 10、新时代的创新型专业人员需要突出广泛的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