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两轴相向下列窗子可以沿竖轴转动的是有什么方式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大学物理答案-1.doc 20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大学物理答案-1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速度为v ,速率为v,t 至(t +Δt)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路程为Δs,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Δs = Δr
(B) |Δr|≠ Δs ≠ Δr,当Δt→0 时有|dr|= ds ≠ dr
(C) |Δr|≠ Δr ≠ Δs,当Δt→0 时有|dr|= dr ≠ ds
(D) |Δr|≠ Δs ≠ Δr,当Δt→0 时有|dr|= dr = d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 ,||=    
(B) ||≠,||≠
(C) ||= ,||≠
(D) ||≠,||=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PP′,而Δr =|r|-|r|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0 时,点P′无限趋近P点,则有|dr|=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B).
(2) 由于|Δr |≠Δs,故,即||≠.
但由于|dr|=ds,故,即||=.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x,y)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 (2); (3); (4).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
分析与解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
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
(1)d v /dt =;(2)dr/dt =v;(3)ds/dt =v;(4)d v /dt|=at.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分析与解 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
1 -6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求:
(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内的位移的大小;
(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 t=4 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tp~t 内的位移大小Δx1 、Δx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
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0不合题意)
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
(3) t=4.0 s时
1 -7 一质点沿x 轴方向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设t=0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博德MSS双螺旋带搅拌机参数】博德混凝土搅拌机MSS双螺旋带参数-中国路面机械网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或发送给您的好友,
博德MSS双螺旋带搅拌机参数
双螺带搅拌机
■双螺旋带搅拌机搅拌系统中的搅拌叶片呈连续螺旋状排列,使其形成连续外螺旋进给、外螺旋返回单元和连续内螺旋进给、内螺旋返回单元。搅拌状态近似沸腾,用时较短,整体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搅拌叶片呈双螺带形状,使螺旋排列的搅拌叶片形成双螺旋曲面,两轴相向转动;叶片产生的搅拌力,使得物料在剧烈径向运动的同时,轴向推进运动加剧,物料在搅拌桶内成沸腾状态,在短时间内剧烈而充分拌和,搅拌效率提高30~50%。
■叶片的双螺带结构和独特设计的叶片形状,减少了砂石料对叶片和衬板的阻力。在规范调整维护下,叶片使用寿命可超过50000罐次。
■搅拌叶片和搅拌臂通过螺栓固定,可便捷地调整搅拌叶片与桶体间隙,延长叶片寿命,维修和更换也很方便。
暂时还没有 性能特点 的内容,
暂时还没有 结构特点 的内容,
暂时还没有 施工案例 的内容,
注:以上型号参数配置等信息仅供参考,实际型号参数配置等信息以店内销售为准,解释权归生产厂家所有。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 m.lmjx.net 手机客户端减速器的齿轮传动和轴承采用什么轴承润滑方式,润滑装置和密封装置?
问题描述:
减速器的齿轮传动和轴承采用什么轴承润滑方式,润滑装置和密封装置?
问题解答:
润滑方式,一般情况为油池润滑,高速及大功率则为循环润滑,密封一般为骨架油封,高速时间隙密封,或迷宫密封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普通减速机中,齿轮采用浸油、飞溅式润滑,轴承采用脂润滑.因为普通减速机多采用轴承孔剖分式结构,在减速机输入轴、输出轴处,不易实现油封密封条件,一般是油毡密封、防尘,既满足使用,又成本低.对于重载、大功率减速机,轴承脂润滑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开导油槽、导油孔,将飞溅到箱体内壁的润滑油收集、导入轴承处实现其润滑.多采用整体
你问的问题,不是很清楚,请明确一下?一般来说,如果要求甩油润滑,需要大轮外径处的圆周线速度在2~3m/s.或者以上.否则,无法将油甩到箱体内壁上,润滑各处的轴承.
展开式是按照装配类型划分的一种,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同轴式,具体的布置图形你可以搜索看一下. 展开式的意思就是说减速器轴的分布式一级一级展开的,呈平铺级联状.多级减速器就是按照一对齿轮外啮合逐步布置的,结构比较简单. 减速器的类别、品种、型式很多,目前已制定为行(国)标的减速器有40余种.减速器的类别是根据所采用的齿
许个一就像以狂飞逝的粉色但始终有一天可以的历史让他们幡然醒悟晨曦在微笑漆黑的夜色,酝酿的黎后的骄阳!象雾霾一样遮住一么绝望和羞耻自由的飞鸟随阳一七色漫延的花的海洋扯是藤牵痛是藤,藤为的蓝天的矫健细数这个往日的静好,也可以,
提出的问题有点不清楚,是问与电机直接接触的齿轮圆周速度吗?如此,还要知道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才能计算.现在给出速比可以算出齿轮的转速n.n=980/48.57.但是知道转速,圆周速度仍然计算不出来,仍然需要知道分度圆直径.从电动机到减速器,其中一般不止一对齿轮,每个齿轮都有圆周速度,还都不一样.估计是问最后一级输出的速度,
H7/h6或H8/h7配合,视具体情况定.“那么在传递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轴与齿轮存在间隙而损失轴径呢?因为,齿轮与轴之间没有相对转动,不存在磨损的问题;齿轮孔和轴面,都是存在形状误差的,貌似间隙配合,但是由于间隙非常小,装配并不容易(尤其是配合轴向尺寸较大时).也有齿轮与轴配合采用H7/k6的,这是用在大功率、大扭矩时的
到图书馆机械设计手册齿轮传动部分有相关资料
1.小齿轮采用正变位.2.使用高强度材料、选择合理的热处理方式,提高齿面硬度.3.如果轮齿弯曲强度“富裕”,可以选择较小模数、增加齿数.等.
需要它的平方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吧,很简单的,在图书馆这类的设计模板一堆一堆的 再问: 能算出来吗 现在 谢谢啦 再答: 这个不是算出来的,是选出来的 根据以及条件选出齿轮的模数,中心距,齿数,齿宽等等。去图书馆找本书吧,按照上面的步骤一步步来
1,由主机厂或发动机厂或主设计师提出变速箱的各档速比.2,变速箱应以精巧实用为基本原则.3,变速箱壳体最好采用铝合金压铸件.4、变速箱各前进档位均应设有同步器.5,齿轮及轴应采用常规低碳合金钢材料,渗碳淬火工艺.6,各档位位置应符合常规使用习惯.7,各档位应定位可靠,挂档位置清晰,挂档轻松,不脱档.8,变速箱必须充分考
C;平行轴齿轮传动,D排除要求运转平稳,传递动力较大,那么A排除;滚针轴承支承,B排除
参数不全,请问你的负载所需转速每分钟多少转? 再问: 题目就是这样呀? 再答: 问题题目。
渐开线轮廓
平行轴齿轮传动共有3种不同的齿轮传动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1)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两齿轮转向相反.轮齿与轴线平行,工作时无轴向力,重合度较小,传动平稳性较差,承载能力较低,多用于速度较低的传动,尤其适用于变速箱的换档齿轮2)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两齿轮转向相同,重合度大,轴间距离小,结构紧凑,效率较高3)齿轮齿条传动齿条
应该不包括,只是齿轮的传动效率.因为,轴承的种类很多,每种轴承的效率不同,不会包括其中(表格里的效率)的.供参考.
一般来讲,减速齿轮传动端转速转速越低表示承载负荷的能力越大,要求使用的齿轮油粘度就高,相反的情形就应该使用低粘度的润滑油.就封闭齿轮箱所使用的润滑油来讲,最低的粘度的机械齿轮油是100的粘度,最高的甚至达到460,选用太高难度的齿轮油反而会会增加设备的承载负荷,因为油的粘度是会产生阻力的.具体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合适粘度
要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可采用( C.直齿锥齿轮传动 ).A.圆柱直齿轮传动 和 B.圆柱斜齿轮传动 都是平行轴传动.D.准双曲面齿轮传动 是交错轴传动.
在同一根轴上一般装两个齿轮,如果两个斜齿轮可以让它们旋向相同,即都是左旋或都是右旋,这样两个齿轮产生的轴向分力就可以抵消了,而在多级减速器的第一根传动轴和最后一根传动轴上只有一个齿轮,这样就无法抵消了,所以这两根轴上的轴承都是一个受压一个受拉,这两根轴不能单独使用深沟球轴承,否则会将变形甚至破坏轴承,可以用角接触轴承或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开题报告+任务书+毕业论文+答辩ppt+CAD图纸+solidworks三维】
双周桨叶式加湿调质机---装配图.DWG
涡轮---零件图.dwg
转子1.dwl2
转子和叶片---零件图.bak
转子和叶片---零件图.dwg
轴---零件图.bak
轴---零件图.dwg
轴承座---零件图.bak
轴承座---零件图.dwg
全套solidworks
GB/T276-94深沟球轴承6006-2Z.SLDPRT
m6螺栓.SLDPRT
m6螺母.SLDPRT
减速器.SLDPRT
出料机构.SLDASM
出料管轴.SLDPRT
出料门.SLDPRT
出料门杆.SLDPRT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DWG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SLDASM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2.STEP
叶片.SLDPRT
叶片轴.SLDPRT
喷嘴.SLDPRT
喷嘴杆.SLDPRT
壳体.SLDPRT
底座.SLDPRT
摇杆.SLDPRT
曲柄.SLDPRT
曲柄摇杆机构.SLDASM
机架.SLDPRT
桨叶.SLDASM
液压杆.SLDPRT
液压缸.SLDPRT
液压缸完整.SLDASM
清洁门1.SLDPRT
清理门.SLDPRT
电机.SLDPRT
电机减速器.SLDASM
联轴器.SLDPRT
装配体-联轴器.SLDASM
装配图1.SLDASM
设备端盖.SLDPRT
设备顶盖.SLDPRT
转子.DWG.SLDDRW
转子.SLDASM
转子2.STEP
轴承座1-1.SLDPRT
轴承座1-2.SLDPRT
轴承座1-3.SLDPRT
轴承座1.SLDASM
轴承座2.SLDASM
连杆.SLDPRT
雾化器.SLDASM
任务书-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
小论文-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
开题报告-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
开题报告ppt-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ppt
毕业答辩ppt-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pptx
毕业论文-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开题报告+任务书+毕业论文+答辩ppt+CAD图纸+solidworks三维】../二维图../../plot.log../../涡轮.dwl../../涡轮.dwl2../../转子.dwl../../转子.dwl2../../转子1.dwl../../转子1.dwl2../../转子和叶片---零件图.bak../../轴---零件图.bak../../轴21.dwl../../轴21.dwl2../../轴承座---零件图.bak../全套solidworks../../SD../../../GB/T276-94深沟球轴承6006-2Z.SLDPRT../../../m6螺栓.SLDPRT../../../m6螺母.SLDPRT../../../减速器.SLDPRT../../../出料机构.SLDASM../../../出料管轴.SLDPRT../../../出料门.SLDPRT../../../出料门杆.SLDPRT../../../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SLDASM../../../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2.STEP../../../叶片.SLDPRT../../../叶片轴.SLDPRT../../../喷嘴.SLDPRT../../../喷嘴杆.SLDPRT../../../壳体.SLDPRT../../../底座.SLDPRT../../../摇杆.SLDPRT../../../曲柄.SLDPRT../../../曲柄摇杆机构.SLDASM../../../机架.SLDPRT../../../桨叶.SLDASM../../../液压杆.SLDPRT../../../液压缸.SLDPRT../../../液压缸完整.SLDASM../../../清洁门1.SLDPRT../../../清理门.SLDPRT../../../电机.SLDPRT../../../电机减速器.SLDASM../../../联轴器.SLDPRT../../../装配体-联轴器.SLDASM../../../装配图1.SLDASM../../../设备端盖.SLDPRT../../../设备顶盖.SLDPRT../../../转子.DWG.SLDDRW../../../转子.SLDASM../../../转子2.STEP../../../轴.SLDPRT../../../轴2.STEP../../../轴承座1-1.SLDPRT../../../轴承座1-2.SLDPRT../../../轴承座1-3.SLDPRT../../../轴承座1.SLDASM../../../轴承座2.SLDASM../../../连杆.SLDPRT../../../键.SLDPRT../../../雾化器.SLDASM../开题报告ppt-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ppt../毕业答辩ppt-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pptx
文件预览区
../../双周桨叶式加湿调质机---装配图.DWG../../涡轮---零件图.dwg../../转子和叶片---零件图.dwg../../轴---零件图.dwg../../轴承座---零件图.dwg../../../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DWG../../../转子.DWG../任务书-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小论文-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开题报告-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毕业论文-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doc
资源描述:
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班级 农机 16-4学生姓名 张悦悦 学号 课题名称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起止时间
2015 年 10 月 15 日—— 2016 年 05 月 28 日(共 14 周)指导教师 兰海鹏 职称 讲 师课题内容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加湿调质机的发展现状和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研制价格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研究意义和市场需求,制定了系统总体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机壳、旋转结构、喷雾装置等进行了重点研究设计。拟定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第 1 周—第 2 周
通过查找文献,了解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国内外现状。第 2 周—第 5 周
设计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总体方案。第 6 周—第 9 周
对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结构进行具体设计。第 10 周—第 12 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对部分问题修改、调整。第 13 周—第 14 周 整理资料准备答辩。主要参考文献[1]顾晓臣.研究米饭食用品质.促进磨米工业发展.粮食与饲料工业, 1999(1):20~21. [2]刘喜珍.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北京农业科学, )20-23.[3]李成,李福占.调质磨米新工艺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2.[4]马莺.粮油食品分析与检验.东北农业大学, 1997(12).[5]毛广卿.粮食输送机械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161~204.[6]浓林生.农产品加工机械,.[7]孙加龙.稻谷的着水加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48-50,54[8]周裔彬.浅析提高稻谷加工出米率的新途径.粮食与饲料工业 1999(12)[9]南景富,冯晓 九,刘延斌,牛广林. 糙米加湿调质机的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10. [10]李艳华. 日本的几种饲料调质机[J]. 粮油加工与食品械,-43.任务下达人(签字)年
日任务接受人意见任务接受人签名
日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2、此任务书须在学生毕业实践环节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本人。3、此任务书一式三份,一份留学院存档,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指导教师留存。2016 年 6 月
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悦悦(1993-),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E-mail:
Tel: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 张悦悦 兰海鹏(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摘
要:随着糙米调质机的不断发展,调质工序对混合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因而对调质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在国内外稻米加工厂中逐步推广使用的卧式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就是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调质机,与其它类型调质机相比,该机型具有混合能力强,速度快,精度高,残留量小,能耗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关键词:糙米;加湿;双轴桨叶式;调质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在稻米加工过程中,糙米的加湿调质是决定碾米效率及成米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作为加湿调质工序主导设备的调质机, 其性能的好坏与作业效果如何, 将直接影响大米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本文设计一种加湿调质机能将稻谷正常储藏水分含量 12%-13%左右,均匀提高到最佳碾磨含水率 15.5%-16.5%之间。本机的设计是对糙米的均匀加湿调质,使得糙米的糠层和胚吸水之后膨胀软化,形成外大内小的水分梯度和外小内大的强度梯度,糙米外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不必用很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即可实现碾白,大大减少了碾米过程中的破碎和裂纹,提高整精米率,大幅度降低碾米能耗,并提高大米表面光洁度 [2]。目前双轴桨叶加湿调质机以其独特的混合方式,在国内外稻米加工市场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其双轴桨叶的加湿调质设计思路、调质机理及性能特点作一研究 [3]。1
设计原理及机构1.1 设计原理双轴加湿调质机主要由两根相反旋转的轴以一定的相位排列及由安装在轴上面的桨叶构成。在电机的驱动下,一侧轴上的桨叶将物料甩起随其一道旋转,另一侧轴上的桨叶利用相位差将一侧甩起的物料反向旋转甩起。这样,两侧的物料便相互落人两轴问的腔内。从而物料在调质机的中央部位形成了一个流态化的失重区(见图1),且以低圆周速旋转。物料被提升后形成了旋转涡流,这种处于失重状态下的涡流产生混合作用。使物料快速、充分均匀地混台运动着的物料。虽然是固体,但其表现却象流体一样。由于桨叶以一定的角度安装,且以低圆周速转,使物料快速、充分、均匀地混合。图 2 物料运动速度分解调质机工作时,机内物料受两相向旋转的转子桨叶作用,在机槽中进行着一个多重复合运动。以图 2 中分别与两桨叶接触的物料颗粒 和 为例进行分析,设旋转A?桨叶面作用在物料颗粒 和
上的力分别为 、 ,P?由于摩擦的原因 , 、 的方向分别与桨叶面的法线偏P?离了 角 , 角由物料对桨叶面的摩擦角 及桨叶表面??粗糙程度决定, 忽略桨叶表面粗糙程度对 角的影响, ?图1 物料混合运动示意图搅拌仓 桨叶2016 年 6 月
期可认为 ≈ 。物料颗粒 、 在 、 的作用下,??A?P?在机槽内进行着一个复合运动, 既有圆周速度
、 ,2v?又有轴向速度 、 ,其合速度分别为 、 。依物料1v? ?混合运动状态 ,双轴桨叶式调质机混合操作的机理有:(1)对流混合由于有 、 的存在 ,两轴区的物料将分别沿各自1v?轴线按受力方向流动,到达轴端后,由于轴端有一组特殊角度桨叶的作用,物料转而流向另一轴区, 如此反复, 整个调质机内形成了一个水平面的循环流动的物料流, 如图3 所示(按箭头指示方向循环)。图 3 水平面的主物料流由于有 、 的存在,两轴区的物料将分别绕各自2v?轴线转动,这一方面在各轴区内形成了一个垂直面的循环流动物料流,另一方面,在两轴区交界处的物料还有横向的跨越分界线的流向对方轴区的物料流。与一般调质机相比, 双轴桨叶式调质机由于有这样多方位的复合循环对流物料流 ,将使机内物料更多更快地从某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实现粗略的、团块状的混合,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多的物料表面进行细致的、颗粒间的混合。(2)剪切混合 由于物料内有速度分布,在物料中彼此形成剪切面,各物料团块或颗粒相互滑动或碰撞,形成剪切混合。一般资料也认为,物料的圆周速度与剪切作用相关,由图 1可见,机内物料颗粒的圆周速度又与桨叶面的法线偏离了 角),
因此,其剪切混合作用也比较明显。?(3)扩散混合主要指相邻两粒子相互改变位置所引起的局部混合, 最终可达到完全均匀混合。扩散混合作用在整个机内都存在,但在机体中线附近区域更显著, 原因是两转子反方向旋转并在机体中线有一个桨叶的运动重叠区,这就使得中线附近的物料受旋转桨叶的作用,比其他部位的物料强烈两倍以上。这个区域中被桨叶翻动的物料在离开桨叶的瞬间 , 由于惯性作用 ,在空中散落, 散落过程中,物料互相摩擦渗透 ,在机体中线附近形成了一个“散式”流态化区域。该区域中的物料 ,对单个颗粒来讲, 它不再依靠与其他邻近颗粒的接触而维持它的空间位置, 相反
,在失去了以前的机械支承后 ,每个颗粒可在流态化区域中自由运动,物料颗粒在自由运动中充分进行扩散混合。该区域中摩擦力小,混合作用轻而平和 ,混合物无离析现象。物料的扩散混合过程在该区域就类似于液体中的分子扩散过程,它是无规则的运动,特别是微粒物料(微量添加剂等),在流化状态时,扩散作用更为明显。这种现象, 也就是有的资料中所称的“瞬间失重混合运动”。流态化区域的形成 ,加上对流混合和剪切混合作用的更强烈 ,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比一般类型混合机的混合速度更快、混合均匀度更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固体物料混合操作复杂 ,其理论研究又远落后于实用 ,混合机的混合机理、设计计算等迄今仍带有很大的经验性 , 因此 , 上述分析只是一个定性分析探讨, 双轴桨叶式混合机混合机理的定量分析, 还有待于更深入的实验研究。1.2 总体设计双轴桨叶式调质机主要由机体、转子、出料机构、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2016 年 6 月
期1.顶盖 2.入料口 3.机架 4.搅拌仓 5.轴承座 6.连杆 7.摇杆 8.摆动气缸9.电动机 10.减速器 11.联轴器 12.转子轴 13.叶片 14.供水管 15.雾化器图2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示意图机体:机体为双槽形,其截面形状呈 W 形, 机壳用普钢或不锈钢板制造,机体顶盖上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进料口,用于进料或排气、观察等。两机槽底部各开有一个排料口,用于快速排空机内混合均匀后的物料。2016 年 6 月
期两排料口各有一个排料门,排料门的开关控制有气动或电动两种形式。转子:机体内并排装有两个转子,转子由轴和多组桨叶组成, 每组桨叶有两片叶片。大部分桨叶呈 45°安装在轴上,只有一根轴最左端的桨叶和另一根轴最右端的桨叶与轴线的夹角小于其他桨叶,其目的是让物料在此处获得更大的抛辐而较快地进入另一转子作用区。两轴安装的中心距小于两组桨叶长度之和,由于两轴上的桨叶组对应错开,转子运转时,两根轴上的对应桨叶端部在机体中央部分形成交叉重叠,但又不产生碰撞干涉。出料机构:该机型在底部设有两个出料门 ,采用大开门结构,门框周围装有橡胶密封件,门关闭时,门体侧面紧贴密封件,防止机内物料泄漏, 密封件设计时应考虑更换问题, 以便橡胶条损坏或老化后更换方便。每个出料门一般都各自配有独立的控制机构 ,分别控制出料门的开关 ,出料门控制机构主要由气缸、主动摇杆、连杆、从动摇杆、行程开关、限位块等组成。出料门装在联动轴上, 联动轴与从动摇杆连接在一起 ,气缸头与主动摇杆铰接,连杆分别与主动摇杆、从动摇杆铰接,气缸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机构使联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出料门开关,迅速排料,排空后立即关门。该结构采用一个与气缸活塞杆相连接的双联主动摇杆,其两端分别与两连杆铰接。当气缸活塞往复运动时 ,带动双联主动摇杆转动,并通过连杆分别带动两从动摇杆同时相向转动, 从而带动两出料门同时开关动作。传动装置:传动部分采用两台电机直联型减速器分别驱动两轴同步相向旋转的型式。控制装置:主要是控制电机的启停及排料门的开关,排料门的开关控制可与进出料控制联锁。2
关键部件设计2.1 机体混合室的设计根据调质机的理论,调质机的最佳混合批量应以物料刚好达到转子中心线为佳、而对于新型独特的双轴机,要求其能在满负荷下工作(即其生产能力超过其设计能力),则其充满系数应在 0.6~0.8 范围内,依据公式:)(3mGV???式中:V —调质机有效容积( );3G—批次混合量(500kg/批);γ—混合物容重,容重大小需要根据具体混合物料来测定,其容重受物料粒度、水分等因素影响,经测定γ=0.832t/m3 ;φ—充满系数,即糙米所占容积与发芽仓容积之比,其充填系数 φ= 0.6~0.8,本文取 φ=0.6;图 3 调质机壳体示意图调质机的混合室有效容积结构如图 3 中所示。将混合室容积分成圆柱体与长方体的组合,依据几何关系得:21V??1bakR?h112式中: —混合室有效容积(
);V367.mV?—混合室下半部体积,即物料与转子顶部平齐时1的体积 ;—混合室上半部体积;2V—半边“W”型壳体半径(mm);R—“W”型壳体直径(mm);1D—壳体长度(m)。L为了造型美观,将壳体的长宽比定为黄金分割比, 即:618.0:1?L由上式得: 618.02837. 2DV???????π根据对壳体的设计计算,得出的数据如下:调质机有效容积: ; 3.m?w 型壳体内径: ;R401壳体的长度: 。L2.52.2 叶片的设计2016 年 6 月
期根据物料特性及工艺要求定,对于有液体添加的混合物料,桨叶应选用结构简单的形状,以减少卸料及清理困难。此外,为减小物料阻力,还应尽量缩短桨叶切割边长度,由于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正方形的周长较短,所以桨叶的形状应设计成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为宜。同时为减少桨叶叶片在搅拌物料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桨叶底端设计为弧形,比顶端长度要短些。图 4(a)叶片的示意图图 4(b)桨叶示意图叶片的安装方式是保证双轴调质机性能的关键,安装不恰当,就不能达到期望的忧越性能。又根据物料流态化失重区的形成机理及轴的受力均衡情况,初定每螺距上安装四个叶片。安装角为 45 度。图 5
径向的转子形状2.3 桨叶与轴的配合轴一般在中段采用空心轴,两端为实心轴端,以减轻自重,改善受力状况。桨叶通过支撑杆固定在轴上,每根轴都有两个可自动调心的圆锥滚子轴承支承。为了方便转子与机壳内壁的工作间隙大小进行调节,轴承支座可以设计成可调结构。机体内并排装有两个转子,转子由轴和多组桨叶组成,每组桨叶有两片叶片,桨叶一般呈 45°角安装在轴上,只有一根轴最左端的桨叶和另一根轴最右端的桨叶与轴线的夹角小于其它桨叶,参考文献,该角度设计为35°。目的是让物料在此处获得更大的抛牺而较快地进入另一转子作用区。桨叶与轴的配合如图 6 所示。图 6 桨叶与轴的配合示意图2.4 出料机构设计图 7 控制机构示意图该机底部设有两个出料门,两个出料门由控制机构控制,分别控制出料门的开关。该机构采用一只气缸同时控制两排料门开关的结构,如图 7 所示。该结构采用一个与气缸塞杆铰接的双联主动摇杆,其两端分别与两连杆铰接,气缸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机构带动两从动摇杆同时相向转动,从而带动两排料门同步开关动作。出料门装在联动轴上,该轴与从动摇杆连接。如图 8 所示,控制放料口开关的机构示意简图。2016 年 6 月
期1.支杆 2.连杆 3.双联主动摇杆 4.连杆 5.支杆 6.气缸座
7.气缸 8.活塞杆图 8 控制放料口开关的机构示意简图计算该连杆机构的自由度: hlPnF??23式中:—自由度;F—活动构件;n—低副;lP—高副;h得出结果: ,所以该机构的是运动稳定的可动机构,1?F原动件为活塞杆。9-放料门
11-壳体图 9 出料门示意图支杆 1 和支杆 2 分别与两个联动轴铰接,同时联动轴与放料口连接在一起。当气缸往复运动,双联主动摇杆从而推动从动摇杆带动放料口的开关。2.5 进料机构各零件的设计和选择选用弹簧复位气缸,参考机械设计手册,气缸的尺寸设计如下:图 10 气缸活塞杆运动示意图根据力平衡原理,如图 10 所示的单向作用气缸活塞杆上输出推力必须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和活塞杆工作时的总阻力,其公式为: zFPDF??t214??式中:-弹簧反作用力(单位:N);t-活塞杆上的推力(单位:N);1F-活塞直径(单位:mm);D-气缸工作压力(单位:N);P-气缸工作时的总阻力(单位:N);z-载荷率,主要考虑保证气缸动态特性参数及总阻?力。若气缸动态参数要求较高,且工作频率高,其载荷率一般取 =0.3~0.5,速度高时取小值,速度低时取大值;若气缸动态要求一般,且工作频率低,基本是匀速运动,可只考虑其总阻力,其载荷率可取=0.7~ 0.85。?根据机械设计手册,选取 D=100mm。由于 和 相对于tFz非常小,可取它们为 0。又因为调质机在工作时转子1F匀速转动, =0.7~0.85,?所以: 75.247.01.021????PDF2.6 电机的选取本设计动力传动部分采用两台电机直联型减速器分别驱动两轴同步相向旋转的型式。根据电动机工作环境、湿度、温度等的具体要求,我们选择 Y 系列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标准电动机的容量由额定功率表示。所选电动机的2016 年 6 月
期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稍大于工作要求的功率。所需电动机功率为 ?WdP?式中:-调质机实际需要的电动机输出功率,单位 dP;kW-调质机需要的输入功率,单位 ;kW-总效率。?kwFvPW?10?TnW95式中:-工作机阻力,单位 ;FN-工作机的线速度,单位 ;vsm/-工作机的阻力矩,单位 ;T?-工作机即转子转速, ;nin/r-工作机的效率。W?传动装置总效率 的计算: 210???其中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表 1-5 可得:-蜗杆的传动效率, =0.4~0.45;0?0-轴承的传动效率, =0.99;1 1?-联轴器的传动效率, =0.95~0.97;2 2对于 Y 系列的电机,转子输出转速为 47.14r/min,叶片轴的转速为 n=47.14r/min。在 34.31(r/min)<n<47.14(r/min)的范围内。查机械工程设计手册,选用 Y 系列电磁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YEJ90S-6-0.75kW。额定转速:910-3600r/min,额定功率:0.37-22kw。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能耗少、噪声低、振动小、重量轻、体积小、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2.7 其它部件机架的设计说明本机机架的作用是支撑壳体和传动系统的,为传动动力过程中提供支架,保证整个调质机有个骨架,也为调质机工作提供基础。机架由角铁焊接而成。参考文献[1]朱永义.稻谷加工与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吴锦圃.Forberg公司及其双轴桨叶式混合机[J].粮食与饲料工业,-26.[3]张麟.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混合机理及其结构设计探讨[J].粮食与饲料工业,-22.[4]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5] 席伟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孙向东.发芽糙米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8.[7] 张守文.糙米的营养保健功能[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3,(12):38-41.[8] 严霖元主编,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4. [9]刘梅英,谭鹤群,牛智有,宗力.基于 Pro/E 的双轴桨叶式混合机转子的建模与仿真[J].粮加工,2007.[10]贾耀卿,夏恭忱主编.机械零件手册[M].第二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1] 蔡兰主编.机械零件工艺性手册[M].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5.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稻谷碾米加工前的糙米加湿调质环节,糙米加湿调质技术可以利用适宜水分与糙米的混合降低碎米率、提高糙米碾米的整精米率、降低碾米能耗、改善大米食用及外观品质,这些问题的解决可提高大米加工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尤其对于稻米加工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
研究意义稻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居世界首位。大米是全球至少半数人口的基本物,约有 39 个国家以大米为主要食物,人口高达 10 亿以上。我国作为大米消费大国,约有 67%的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如何使稻谷在加工环节保值和增值,确保优质稻谷碾出优质大米,对大米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2、现状及分析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国际上糙米流通加工以日本的技术最先进,糙米的调质研究起步较早。日本是主要生产稻谷的国家之一,由于有发达的工业和科学技术作后盾,加上国家对发展农业有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包括对农田基本建设及农户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政府给予补贴(高达 50%)及优惠贷款等,使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迅速且具有较高的水平。日本稻谷处理加工技术与设备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其加工工艺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我国糙米加湿调质工艺和设备的研究起步较晚,政府一直将包括稻米在内的粮食作物生产放在高产的研究上。近年国内企业和业界人士开始研究糙米加湿调质工艺和设备,苏州楚天自控设备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的 MCT-6 型糙米调质器,其水雾发生器能产生散开角大于 60°的超微水雾粒子,该调质器已在江苏、浙江、黑龙江、甘肃等省的十多家米厂得到应用(孟楚年,2003)。哈尔滨双硕盛粮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 SCS 系列糙米调质自动加湿机。
目前,我国糙米加湿调质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国内很长时期没有专用的糙米微量调质设备和较少研究糙米加湿调质机的技术参数对加湿调质效果的影响规律。所以研究适合我国稻米品种特性的专用调质设备及其技术参数是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三、任务要求及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
任务要求本课题任务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对加湿调质机的设计,二是对双轴桨叶的设计。加湿调质机的主要部件喷头,采用微细雾化喷雾喷头,这种喷头适用于小流量低粘度的液体,该类喷嘴能产生分布均匀、非常细微的液滴,能够获得良好的喷雾效果,同时也易于拆卸检查或清洗。双轴桨叶式的设计理念是在机体内并排装有两个转子,转子由轴和多组桨叶组成,每组桨叶有两片叶片,大部分桨叶呈 45°安装在轴上,只有一根轴最左端的桨叶和另一根轴最右端的桨叶与轴线的夹角小于其它桨叶,目的在于让物料在此处获得更大的抛幅而较快地进入另一个转子作用区。2
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糙米加湿调质技术关键在于均匀性。设计采用了双螺旋结构的双轴桨叶混合原理,该双轴混合机主要由两根相反旋转的轴以一定的相位排列及由安装在轴上面的桨叶构成。虽然是固体,但其表现却象流体一样。由于桨叶以一定的角度安装,且以低圆周匀速转,使物料快速、充分、均匀地混合。四、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本课题重点研究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及其设计成品的性能。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糙米加工的过程中设计并采用加湿调质设备, 以减少大米的精裂纹、降低碎米率、提高出米率、提高品质、降低能耗。具体的解决的思路如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确定,进行机构的构想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做出总体设计方案。五、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1)万方数据库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双轴式加湿调质机设计原理(2)初步拟定双轴桨叶、加湿调质设备的结构设计方案。(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两个重点部分双轴桨叶与调质器设计的结构并拟出草图。
(4)画出装配图。利用 CAD 软件绘制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5)遇到关键性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交流。(6)对设计机构参考尺寸的计算及公式等进行校核。6、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1
工作方案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论文题目,然后和指导老师交流沟通,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然后再梳理写作思路和准备开题报告,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论文的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作第二稿、第三稿,最后撰写论文至定稿。2
工作进度第 1 周—第 2 周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了解双轴桨叶和调质机的设计结构。第 2 周—第 5 周
设计总体方案。第 6 周—第 9 周
结构进行具体设计。第 10 周—第 12 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对部分问题修改、调整。第 13 周—第 14 周
整理资料准备答辩。七、主要参考文献[1]顾晓臣.研究米饭食用品质.促进磨米工业发展.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1):20~21. [2]刘喜珍.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北京农业科学,)20-23.[3]李成.李福占.调质磨米新工艺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4]马莺.粮油食品分析与检验.东北农业大学,1997(12).[5]毛广卿.粮食输送机械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161~204.[6]浓林生.农产品加工机械,.[7]孙加龙.稻谷的着水加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48-50,54[8]周裔彬.浅析提高稻谷加工出米率的新途径.粮食与饲料工业 1999(12)[9]南景富,冯晓九,刘延斌,牛广林. 糙米加湿调质机的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10. [10]李艳华. 日本的几种饲料调质机[J]. 粮油加工与食品械,-43. 学生签名
日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日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设计学生姓名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班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制16 届毕业设计前 言稻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作为大米消费大国,约有 67%的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如何确保优质稻谷碾出优质大米,对大米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稻谷碾米加工前的糙米加湿调质环节,糙米加湿调质技术可以利用适宜水分与糙米的混合降低碎米率、提高糙米碾米的整精米率、降低碾米能耗、改善大米食用及外观品质 【8】 。随着糙米调质机的不断发展,调质工序对混合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因而对调质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在国内外稻米加工厂中逐步推广使用的卧式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就是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调质机,与其它类型调质机相比,该机型具有混合能力强,速度快,精度高,残留量小,能耗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该机混合时不受物料比重粒度形状等影响,不产生离析,对粉料间配比小到 1:10000 时或液体添加量达 20%以上时也可保证得到均匀混合,其混合过程柔和,不破坏物料原始物理特性,其吨料能耗比目前饲料厂中普遍使用的主要机型螺带式混合机低 60% 以上,其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 小于 5%,最佳vC可达 3%,每批混合时间为 30 秒到 60 秒,显著缩短了混合周期,提高了混合精度,为促进这种高效混合机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本文将对卧式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结构特点工作机理及结构设计等作简介。关键词:糙米;加湿;双轴桨叶式;调质机目 录1 引言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2 国内外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发展状况 ........................................11.3 国内外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1.5 预期目标 ....................................................................21.6 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22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总体设计 ............................................22.1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结构特点及调质机理 ......................................32.2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原理 ..................................................73 混合度评价方法 ..................................................................73.1 标准差评价法 ................................................................73.2 变异系数评价法 ..............................................................83.3 设计的主要任务 ..............................................................84 加湿调质机关键结构设计 .........................................................84.1 机体的设计 ..................................................................84.2 叶片的设计 .................................................................104.3 桨叶与轴的配合 .............................................................134.4 桨叶与轴的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 ...............................................144.5 转子设计 ...................................................................144.6 转子转速 n 的确定 ...........................................................155 出料机构设计 ...................................................................155.1 出料机构工作原理 ...........................................................155.2 进料机构各零件的设计和选择 .................................................175.3 连杆的强度校核 .............................................................185.4 轴承的选择 .................................................................196 动力装置的选用 .................................................................197 机架的设计说明 .................................................................20总 结 .............................................................................21致 谢 .............................................................................22参考文献 ..........................................................................23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01.引言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稻米加工过程中,糙米的加湿调质是决定碾米效率及成米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作为加湿调质工序主导设备的调质机, 其性能的好坏与作业效果如何, 将直接影响大米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文设计一种加湿调质机能将稻谷正常储藏水分含量 12%-13%左右,均匀提高到最佳碾磨含水率15.5%-16.5%之间。本机的设计是对糙米的均匀加湿调质,使得糙米的糠层和胚吸水之后膨胀软化,形成外大内小的水分梯度和外小内大的强度梯度,糙米外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不必用很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即可实现碾白,大大减少了碾米过程中的破碎和裂纹,提高整精米率,大幅度降低碾米能耗,并提高大米表面光洁度。目前双轴桨叶加湿调质机以其独特的混合方式,在国内外稻米加工市场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其双轴桨叶的加湿调质设计思路、调质机理及性能特点作一研究。1.2 国内外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发展状况1.2.1 国外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发展现状国外的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已经开始研制,国际上糙米流通加工以日本的技术最先进,糙米的调质研究起步较早。日本是主要生产稻谷的国家之一,由于有发达的工业和科学技术作后盾,加上国家对发展农业有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包括对农田基本建设及农户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政府给予补贴(高达 50%)及优惠贷款等,使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迅速且具有较高的水平。日本稻谷处理加工技术与设备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其加工工艺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挪威 Forberg 公司在上 20 世纪 90 年代初推出了双轴桨叶式系列加湿调质机,其有效容积 25-5000L,结构特点、加湿调质机理、传动方式与国内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基本相同。1.2.2 国内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发展现状我国糙米加湿调质工艺和设备的研究起步较晚,政府一直将包括稻米在内的粮食作物生产放在高产的研究上。近年国内企业和业界人士开始研究糙米加湿调质工艺和设备,苏州楚天自控设备研究有限公司设计的 MCT-6 型糙米调质器,其水雾发生器能产生散开角大于 60 度的超微水雾粒子,该调质器已在江苏、浙江、黑龙江、甘肃等省的十多家米厂得到应用。哈尔滨双硕盛粮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 SCS 系列糙米调质自动加湿机。国内各企业、科研部门所研制的卧式双轴桨叶调质机机型结构基本相同, 例如 SLHSJ 系列卧式双轴桨叶高效调质机,其每批产量为 25-4000kg,功率为 0.75-55kw,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11.3 国内外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存在的问题我国研究糙米加湿调质技术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和发达国家相比只能望其项背,目前我国对糙米调质机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1)国内糙米调质设备很少。(2)研究糙米加湿调质机的技术参数对加湿调质效果的影响这方面的技术很少。(3)我国的调质设备都是仿国外先进的,还存在技术的缺陷和缺乏创新的设计。因此研究适合我国稻米品种特性的专用调质设备及其技术参数是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根据我国糙米加湿调质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对调质机的发展要求,设计一种加湿调质机能将稻谷正常储藏水分含量 12%-13%左右,均匀提高到最佳碾磨含水率 15.5%-16.5%之间的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主要由动力输入装置、加湿调质装置、控制装置、混合搅拌装置、进出料装置组成。其中,动力装置是通过两个发动机带动两轴转动,传输动力给转子,桨叶以一定圆周速度旋转。加湿调质装置是由安装在进料口处的传感器和 BSPT-1/4 LNN3 型外螺纹微细雾化喷头组成,当糙米由进料口落入时,传感器感应到物料下落的信号,雾化喷头开始向下落糙米均匀喷水,当物料完全进入搅拌仓内,传感器接收不到物料下落信号,雾化喷头自动停止喷水。这样的设计既能够将水均匀的附着在糙米表面,又降低了水源的消耗。在导师的指导以及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主要内容:(1)双轴桨叶式调质机内轴向混合机理依据混合机理,设计了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重点分析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轴向混合机理,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不同混合效果。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同时研究了转速对能耗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轴向混合良好,是一种高效的混合装置。(2)加湿调质机的辅助部件设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得到的技术参数,分别对搅拌仓、搅拌装置、喷淋装置等进行设计,为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实际应用服务。1.5 预期目标(1)调质机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噪音小,使用寿命长。(2)混合速度快,混合过程温和,运转平稳,混合效率高,混合后糙米水分刚好达到预期含水量,同时动力上要消耗少。(3)减少碾米过程中的破碎和裂纹,提高整精米率,并提高大米表面光洁度。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2(4)不污染环境,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方便的特点。1.6 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1)选择合适动力传递方式,设计工作装置和传动装置。(2)利用Solidworks进行虚拟样机绘制,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3)运用Auto CAD软件,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2.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总体设计固体混合设备按照对颗粒作用力的方式分为容器固定型、容器回转型和复合型三类。容器固定型混合器主要是通过电机带动混合容器的内部构件来混合颗粒,外围的混合容器是固定不动的,主要有螺带式、犁刀式,流化床,双轴桨叶式等。容器回转型混合器主要是通过电机带动整个混合设备转动来实现颗粒的混合均匀,有滚筒式,V 型,双锥型等。复合型混合器是在容器回转型的基础上,在其容器内部设置有内构件,内构件和容器一起转动,如在混合器内设有挡板。其中,容器固定型混合器具有装载量大、类型多、满足不同物性颗粒的混合、实现颗粒中添加液体的混合等优点。双轴桨叶式混合机是一种容器固定型混合设备,具有混合均匀度高,混合速度快,混合能力强、能耗低,残留量小,适用范围广等特点。颗粒的大小、形状、容重等严重影响混合效果,而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不受这些因素影响,工作时不产生离析和分级,在液体添加量 20%以上,或者物料间配比小到 1:10000 时,不破坏物料原始物理特性,混合过程比较温和。其吨料能耗比比目前饲料厂中普遍使用的主要机型螺带式混合机低 64%左右;其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 5% ,最佳可达 3% ,每vC?批混合时间为 30 秒到 60 秒。显著缩短了混合周期,提高了混合精度,也能保证混合均匀,综上所述,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属于新型高效的混合设备,其大大缩短了混合时间,生产率显著提高,混合性能优越,为国内混合相关行业掀开新的一页。2.1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结构特点及调质机理2.1.1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结构特点双轴桨叶式调质机主要由机体、转子、出料机构、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3图2-1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液压控制装置动力装置转子出料门机体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41.顶盖 2.入料口 3.机架 4.搅拌仓 5.轴承座 6.连杆 7.摇杆 8.摆动气缸9.电动机 10.减速器 11.联轴器 12.转子轴 13.叶片 14.供水管 15.雾化器图2-2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二维示意图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5机体:机体为双槽形 ,其截面形状呈 W 形, 机壳用普钢或不锈钢板制造, 机体顶盖上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进料口 , 用于进料或排气、观察等。两机槽底部各开有一个排料口, 用于快速排空机内混合均匀后的物料。两排料口各有一个排料门 ,排料门的开关控制有气动或电动两种形式。转子:机体内并排装有两个转子,转子由轴和多组桨叶组成, 每组桨叶有两片叶片。大部分桨叶呈45°安装在轴上, 只有一根轴最左端的桨叶和另一根轴最右端的桨叶与轴线的夹角小于其他桨叶,其目的是让物料在此处获得更大的抛辐而较快地进入另一转子作用区。两轴安装的中心距小于两组桨叶长度之和, 由于两轴上的桨叶组对应错开, 转子运转时 ,两根轴上的对应桨叶端部在机体中央部分形成交叉重叠, 但又不产生碰撞干涉。出料机构:该机型在底部设有两个出料门 ,采用大开门结构,门框周围装有橡胶密封件,门关闭时,门体侧面紧贴密封件,防止机内物料泄漏, 密封件设计时应考虑更换问题, 以便橡胶条损坏或老化后更换方便。每个出料门一般都各自配有独立的控制机构 ,分别控制出料门的开关 ,出料门控制机构主要由气缸、主动摇杆、连杆、从动摇杆、行程开关、限位块等组成。出料门装在联动轴上, 联动轴与从动摇杆连接在一起 ,气缸头与主动摇杆铰接,连杆分别与主动摇杆、从动摇杆铰接,气缸往复运动时 ,通过连杆机构使联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出料门开关 ,迅速排料,排空后立即关门。该结构采用一个与气缸活塞杆相连接的双联主动摇杆,其两端分别与两连杆铰接。当气缸活塞往复运动时 ,带动双联主动摇杆转动, 并通过连杆分别带动两从动摇杆同时相向转动, 从而带动两出料门同时开关动作。传动装置:传动部分采用两台电机直联型减速器分别驱动两轴同步相向旋转的型式。控制装置:主要是控制电机的启停及排料门的开关,排料门的开关控制可与进出料控制联锁。2.1.2 双轴桨叶式加湿调质机调质机理调质机工作时,机内物料受两相向旋转的转子桨叶作用,在机槽中进行着一个多重复合运动。以图2-3中分别与两桨叶接触的物料颗粒 和 为例进行分析,设旋转桨叶面作用在物料颗粒 和
A? A?上的力分别为 、 ,由于摩擦的原因 , 、 的方向分别与桨叶面的法线偏离了 角, 角由物P?P?料对桨叶面的摩擦角 及桨叶表面粗糙程度决定, 忽略桨叶表面粗糙程度对 角的影响, 可认为?≈ 。物料颗粒 、 在 、 的作用下,在机槽内进行着一个复合运动, 既有圆周速度
??A?? 2v、 ,又有轴向速度 、 ,其合速度分别为 、 。依物料混合运动状态 ,双轴桨叶式调质机混?2v1vv?合操作的机理有:(1)对流混合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6由于有 、 的存在,两轴区的物料将分别沿各自轴线按受力方向流动,到达轴端后,由于轴端1v?有一组特殊角度桨叶的作用,物料转而流向另一轴区, 如此反复, 整个调质机内形成了一个水平面的循环流动的物料流, 如图2-3 所示(按箭头指示方向循环)。图 2-3 水平面的物料流
由于有 、 的存在,两轴区的物料将分别绕各自轴线转动,这一方面在各轴区内形成了一个2v?垂直面的循环流动物料流,另一方面,在两轴区交界处的物料还有横向的跨越分界线的流向对方轴区的物料流。与一般调质机相比, 双轴桨叶式调质机由于有这样多方位的复合循环对流物料流 ,将使机内物料更多更快地从某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实现粗略的、团块状的混合,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多的物料表面进行细致的、颗粒间的混合。(2)剪切混合 由于物料内有速度分布,在物料中彼此形成剪切面,各物料团块或颗粒相互滑动或碰撞,形成剪切混合。一般资料也认为,物料的圆周速度与剪切作用相关,由图 2-4 可见,机内物料颗粒的圆周速度又与桨叶面的法线偏离了 角), 因此,其剪切混合作用也比较明显。?
温馨提示:
点石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轴转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