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丙乳液技术干了以后和石头有什么区别,导电吗?或者说跟石头一样吗?

如何分辨生活中常见的石头种类?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099分享邀请回答4764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6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石头尖老是掉,为什么还用来做矛头?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石头尖老是掉,为什么还用来做矛头?
盾 丈八蛇矛
矛法二觉加点 石器时代网页版
石器时代ol
石器时代so 石器时代online
石器时代sf
石器时代 狩猎 电影
狩猎装备专卖 狩猎者
麦德斯·米科尔森
本文作者:远千山
当你在享受盘子里的牛排时,是否想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把活蹦乱跳的动物变成餐桌上的食物?狩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类获得食物的重要手段,狩猎相关的各种策略也都是性命攸关的决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狩猎用具对石器时代的人类来说是个大问题。用矛投掷猎物可以拉大攻击距离,但到底什么样的矛比较好用呢?
制矛技艺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中更新期(Middle Pleistocene)早期。在非洲曾出土距今约50万年前的矛碎片,英格兰、德国、苏丹各地也纷纷发现年代悠久的矛遗迹。发现的矛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单纯削尖的木头,另一种则是在木制矛顶端绑上一小块石头做为矛尖。
过去的研究认为,绑有石头矛尖的矛更有用。石尖矛最终也的确取代了木尖矛。然而,从采集、准备到转配,石质矛尖的制作成本都更高。既然如此,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石头矛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人类进步史上的一个节点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者组织了一场“石尖对木尖”的PK赛,赛果近日公布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他们根据考古学证据仿制了两组共十只矛,一组为五根削尖的木矛,另一组则在矛头绑上磨尖的石块。两种矛头的规格都是15cm长,底部直径3cm,尖端直径1.5cm,两组矛的尖端利用轮廓线测量器保持规格一致,并确保两组矛之间的质量无显著差距,以避免影响速度。
实验用矛。图片来源:Jayne Wilkins, et al. (2014) PLOS ONE
承担了投矛重任的是两个焊接在金属底盘上的大弩,可以利用激光瞄准,将矛以8.9-9.4米每秒的速度射入作为射击目标中心。为了模拟投矛对动物体造成的破坏力,研究人员选用弹道凝胶(ballistic gelatin)作为设计目标。凝胶块深度为21.3厘米、最大直径为14厘米。发射前,矛的尖端距离凝胶块43厘米,这样的距离可以确保矛准确射入凝胶中心,并最大程度降低相关负影响。
发射矛的弩。图片来源:Jayne Wilkins, et al. (2014) PLOS ONE
在射击实验中,研究者用每支矛分别投掷5块凝胶块,并对矛的速度,穿刺深度,抽矛状况,伤痕大小及伤痕形状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削尖的木矛和石质尖端的矛在速度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在穿刺深度实验中,削尖的木矛穿刺深度要略高于石质尖端木矛。
以往有理论认为,为木矛增加石质尖端可能会在抽取时带来额外伤害,但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矛在抽取所需力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少数情况下,将矛抽取出来时可能会带出一定量的凝胶,研究人员测量了两种矛带出凝胶的质量,差异也并不明显。
那么,石质矛尖的优势在哪里?伤痕大小的测量结果显示,石质矛尖明显可以在猎物身上造成更大的内伤口,这意味着更加严重的破坏性组织损伤;而木矛尖则会带来比石质矛尖稍大的外沿伤口,意味着伤口周围邻近组织的挫伤。只是两者造成的外沿伤口形状基本相同,而石质尖端矛造成的内伤口末梢位置则要宽得多。
投掷削尖的木矛(上)与配有石质尖端的木矛(下)在弹道凝胶上造成的“伤口”对比。图片来源:Jayne Wilkins, et al. (2014) PLOS ONE
因此,石质尖端矛的“上位”是由于更深的穿刺深度这一传统观点,并没有在这项研究中得到验证。如果穿刺深度就是我们的先祖在投矛时的首要追求,选择削尖的木矛可能还要更保险一些。当然,石质矛头的特征以及投掷速度等变量可能影响投矛的效果。当目标靶向变得更复杂时,结果可能变得截然不同,这还有待下一步研究进行检验。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石质矛尖使内伤口尖端面积的扩大了约80%,这意味着狩猎者有更高的几率命中心脏、肺部或者主要血管从而使猎物丧失行动能力。由于使用石质矛尖可能带来更高的狩猎成功率,人们冒险捕猎危险动物的需求也会因此减弱,成人的死亡率可能得以降低。无论是谁首先有了将一片尖石头加在矛头的小创意,这种新技术最终改变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从而牵动了人类文明的走向。(编辑:Calo)
P.S.:第一个用石尖矛的人:其实我当初没想那么多啊。
参考文献:
Wilkins J, Schoville BJ, Brown KS (2014)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unctional Hypothesis and Evolutionary Advantage of Stone-Tipped Spears. PLoS ONE 9(8): e104514. doi:10.1371/journal.pone.0104514
文章题图:Jayne Wilkins, et al. (2014) PLOS ONE
你可能感兴趣
作者写的挺2的。第一,原始人没有电锯没有啥的,打磨出来个尖锐的石头比较容易点,山底下捡到半成品都是有可能的,你拿啥弄出来尖木头?指望石头斧子砍么?那玩意又不锋利,想弄出来尖头还是挺难的。自己做做木工就知道了。第二,想找细长直的木头不是那么容易的,你随便找跟竹竿投掷一下试试,大概率是见风就歪,扔不直的木头打到猎物的时候不是穿刺,而是平拍过去了,有个重头的容易飞得准也远。第三,破防问题,上面有人说过了,尖木头硬度不够的(加工条件所限也不可能太尖锐),对面来个野牛啥的厚皮的就没啥杀伤了。当然木头也有硬的,越硬的杀伤高加工业能难。第四,成本问题,尖石头掉了捡回来再用个藤条皮条兽筋啥的绑上就行了,大不了再打磨一下。木头尖戳地上秃了你咋办?这得忙活好一阵子吧,而且好容易找个细长直硬靠谱的木头,越用越短。弄几次就没得用了。
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得以推广,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推销员,不停的把那些不成熟的第一代产品销售给装逼的极客。
引用 的话:这是要为四战做理论储备吗解释下,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94)
这是要为四战做理论储备吗
引用 的话:这是要为四战做理论储备吗解释下,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
如果当年也有专利制度的话,发明石头矛尖的原始人一定发财,每天作为专利费送来的肉食多到吃不完。对于吃素的人来说,这都是没意义的,还是种地更有希望!
我觉得是因为当时没有刀来削木头。。。来自
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得以推广,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推销员,不停的把那些不成熟的第一代产品销售给装逼的极客。
捆绑石头的矛应该是代替直接投掷石头吧?比直接投掷石头更容易用力且更有准度,而且抛高之后的自由落体更稳定,不易被风吹走,所以感觉上不应该跟同等重量的木矛对比,应该木棍部分一样,矛头不一样,比杀伤力 ~ 但也是个问题,同等条件下发射,石尖矛应该距离更短 ……
应该是石头更重,矛质量更大更稳定吧
引用文章内容:而木矛剑则会带来比石质矛尖稍大的外沿伤口错别字……木矛尖
从此例子看出,石器时代的人还是很聪明的
是不是出于稳定性考虑?石矛头重脚轻,飞行更稳定
感觉实验的设计还有待完善,至少二者的重量不应该是相同的私以为原始人在比较这两种武器的威力时,应该是对一下两者进行比较:1、单纯的木矛A;2、同一支木矛A+石尖2的重量肯定是大于1的放大到大量的矛来看,平均重量也应该是石矛大于木矛所以实验是不是应该这样设计:1、取木矛做实验;2、做过实验1的木矛,分别加上石尖,再做实验;3、比较1与2的结果另外,投掷方法也感觉略欠妥,原始人是上抛,实验用的是平抛;只用机器投掷可能也无法模拟投掷时的用户体验,没准儿“加了石尖投起来手感更好“也是这种武器进化的动力呢
引用 的话:捆绑石头的矛应该是代替直接投掷石头吧?比直接投掷石头更容易用力且更有准度,而且抛高之后的自由落体更稳定,不易被风吹走,所以感觉上不应该跟同等重量的木矛对比,应该木棍部分一样,矛头不一样,比杀伤力 ~ ...同意。古代人狩猎不太可能平射矛,必然是有角度抛射。这个时候重量因素就很重要了。而且矛不一定就是一次性的,感觉不太可能仅作为大型弩箭使用。从重复利用的角度来看,石头肯定是占优势的。
果壳实验室主任
我觉得这个实验有点问题,凝胶的硬度和韧性不能完全代表狩猎的真实情况。动物有毛发,有皮,穿刺力跟不上的话就成问题吧,可能应该加一点射真皮的实验验证一下不同矛尖的“破甲”能力
通信工程、计算机硕士
上面图里面的石头矛尖上的石头明显比棍子粗,也就是说刺入之后动物想要靠晃就把矛晃下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木头的那个一样粗,动物晃一晃可能就晃下来了。这不就是蜜蜂蜂针的原理么~
引用 的话:解释下,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
大概就是说人类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灭亡,只剩下些原始人。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错别字……木矛尖已改~多谢指正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瞬时空腔的问题?内外伤口的那个我没太看懂。
木头质量区别大了,软一点的沾了血用两次就废掉
矛的速度和子弹不能比的,主要伤害形式不是破坏肉体的程度矛的使用和英国长弓更像,是抛射后落下制造伤害,所以一个配重的矛头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矛就会无定向漂移,旋转,最后只是横向敲打一下目标,根本没多少伤害。要近到能手掷木矛插入动物,这个力量还是去肉搏吧胡克生气!~~~
很简单的道理,相对来说,磨利的石头比磨不好的木头伤害大得多,一块比较锋利的石头比较好找,而在没有刀的情况下,用石头打磨木头的效果可想而知。
种地是土地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之后,人类被迫的选择。转向农业社会之后的一万年,人类的脑容量下降了不少。
作者写的挺2的。第一,原始人没有电锯没有啥的,打磨出来个尖锐的石头比较容易点,山底下捡到半成品都是有可能的,你拿啥弄出来尖木头?指望石头斧子砍么?那玩意又不锋利,想弄出来尖头还是挺难的。自己做做木工就知道了。第二,想找细长直的木头不是那么容易的,你随便找跟竹竿投掷一下试试,大概率是见风就歪,扔不直的木头打到猎物的时候不是穿刺,而是平拍过去了,有个重头的容易飞得准也远。第三,破防问题,上面有人说过了,尖木头硬度不够的(加工条件所限也不可能太尖锐),对面来个野牛啥的厚皮的就没啥杀伤了。当然木头也有硬的,越硬的杀伤高加工业能难。第四,成本问题,尖石头掉了捡回来再用个藤条皮条兽筋啥的绑上就行了,大不了再打磨一下。木头尖戳地上秃了你咋办?这得忙活好一阵子吧,而且好容易找个细长直硬靠谱的木头,越用越短。弄几次就没得用了。
我想说因为原始时候没有别的物品可以像石头这么到处都有,方便使用。
从投标枪的实践中得知,长距离投射时重心靠前稳定性好。
引用 的话:作者写的挺2的。第一,原始人没有电锯没有啥的,打磨出来个尖锐的石头比较容易点,山底下捡到半成品都是有可能的,你拿啥弄出来尖木头?指望石头斧子砍么?那玩意又不锋利,想弄出来尖头还是挺难的。自己做做木工就...制作石矛不用长直的木棍吗?硬度问题,文中给出的入射深度不能说明破防能力相近吗?
实话说我看大家讲的原因都比这个实验搞出来的靠谱啊。石头耐用,不会被血泡软,更容易磨锋利,飞行稳定性更高。随便一个都比那个实验结论更直接,更有力吧。这帮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员估计是经费花不出去了弄个玩具玩玩。。。
做实验的人怎么这么差劲,真是浪费科研经费。石头矛尖,主要是重量大,抛射过程不会让矛翻滚,更容易命中目标啊,如果整个矛都用木头做,重量会比较均衡,扔出去就会翻滚以至于拍到猎物身上。还弄个什么笨重的机械弩,大费周章的做实验,真是傻呀,根本就没想到点子上嘛。真有这种二货科研人员吗?
其实关键在于,石头矛尖的切割性能。无论是插入,猎物挣扎,搅动,拔出,石头矛尖都能比木头造成更多伤害。木头的要做出这样的切割性能很难,即使做出来也很难保持,用两次就磨掉了。另外就是投掷性能,石矛明显更加好用,即使不做成尖部,只作为配重都可以改善投掷性能啦。要是作为手持武器使用,加了配重的石矛也是更加有效的。
金属材料学博士
把木棒的头削的跟铅笔似的……这种技术再没有刀具的情况下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何况还是图中这种一看就是用磨铅笔的机器磨出来的的矛尖。PS,好像还抛光了,那人一定有强迫症。那这种现代技术才能做出来的矛和现代技术做出来的石矛当然弄不清楚为啥要用石矛了啊。个人理解当时开始使用石矛尖的理由:一开始在石头上打磨木棍;然后发展出用锋利的碎石片削尖木棍;随后发展出便于使用的石质工具;石质工具产量逐渐增加,工艺简化;懒得削了,直接将用于加工的石质刀具固定在木棍顶端-&效果拔群……以后就这么干吧。
显示所有评论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中土世界考】有像阿肯宝石一样美丽的石头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中土世界考】有像阿肯宝石一样美丽的石头吗?
Arkenstone 山之心 霍比特人 矮人王
本文作者:溯鹰
“此有浑圆之石,反射千面晶芒;璨若白银沐火,胜似水润朝阳,又如皑皑白雪,映照浩瀚群星;抑或月海细雨,滋润皎洁丝光。”
阿肯宝石的“艺术想象图”。图片:Donato
在提及阿肯宝石(Arkenstone),传说中的山之心(Heart of the Mountain)的时候,索林·橡木盾(Thorin II Oakenshield)如是描述道。
这样的描述真美,可是完全不给你任何较真的空间。我们似乎根本无法把这颗矮人的至宝和真实世界里的宝石联系起来:化学式未知,理化特性未知,地质成因未知,因为是被矮人切磨抛光过的,连通过晶面推测晶体结构的路也被堵死。阿肯宝石变幻莫测的色彩,或许是给我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线索之一。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自然界里找到很多石头,与这块传说中的宝石媲美。四大宝石太贵,我们不妨从地球岩石圈里含量最多的石头——长石来说事儿。
长石(Feldspar),七大造岩矿物之首,三大岩类的绝对主角,也就是钾、钠、钙、铝的架状硅酸盐(Tectosilicates)。这是一种在地表堪称泛滥的石头,泛滥到随便捡起十块石头里面可能七八块都有长石。哪怕跑上月球,还是泛滥——你每天晚上看到的明亮的月陆就是由无数的长石堆起来的。长石不是一种固定成分,而是一堆这长石那长石组成的大家族。这个大家族可以划归为两个固溶体系列(里面的金属离子比例可以任意调和,大致可拿酒精跟水的关系做比方),分别是由钾-钠两种碱金属所组成的碱性长石(Alkaline feldspar,KAlSi3O8- NaAlSi3O8)系列,以及钠-钙两者所组成的斜长石(Plagioclase,NaAlSi3O8-CaAl2Si2O8)系列。
光用术语来描述,似乎听起来挺枯燥的,咱也得给它包装一番吧。先看这块:
“此石,乃封印虹神之日光矩阵,以剔透之躯,交织虹彩格架,精密规则,暗含千般机理;又如炽红旭日,浸沐金色薄云。此石本名玄奥,于泰西语境,乃无棱无角之意。”
澳大利亚特产的虹彩晶格日长石。图片:boingboing.net
带有“沙金效应”的太阳石原石及抛光后制成的蛋面宝石。图片:gia.edu/ Robert Weldon/Becky Booker
这是常见石头?没错,这就是常见的石头。只不过咱们平时见到的大部分长石都没有像这样“长成精”罢了。这是奥长石类的日长石(Oligoclase var. Sunstone)。这段话里其实出现了两种样貌各不相同的日长石,一种是产自澳大利亚的虹彩晶格日长石(Rainbow lattice sunstone),另一种则是裹着红心儿,泛着丝丝金光的美国俄勒冈日长石(该州的州石)。怎么样,这可是如假包换的自然结晶,一点儿也不比虚构的石头差吧?
“幽蓝魅惑,滑过丝绢柔躯;淡淡荧彩,交映月海银光。此石名冰,有寒意凛然,意象俱佳,仿若置身枭鸣之夜。”
产自朝鲜,带有蓝色光辉的月光石。图片:flickr.com/fluor doublet
这次是冰长石类的月长石(Adularia var. Moonstone)。它本身有着柔和滑润的色泽,如果在特定的方向看,表面和内部会泛起浅蓝色的莹莹“月光”,当然这里其实可以吐槽月光并不是蓝的,而且月海里只有玄武岩,反照率其实跟煤球儿差不多——但是人家要的是深夜的气氛嘛。
“那永久的冻土,刻印着曙光女神的馈赠。北极光拂过暗夜群星,在终焉之地的亘古之岩,诠释着欧若拉的眷护。”
拉长石会反射出蓝紫色和金黄色。图片:shutterstock.com
这是“终焉之地”——芬兰(Finland)所特产的一种好东西,斜长石六大类里的拉长石(Plagioclase var. Labradorite)是也。虽然名为“拉布拉多之石”但却跟某种同名汪星人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石头能够随着观察方向的不同而呈现出极光般变幻莫测的多彩光泽,当色彩强烈时,甚至被称为光谱石。另外,拉长石的典型产地可不仅仅只有那个“终焉之地”,非洲马达加斯加的拉长石也挺出名的。
无论是日长石的虹彩晶格、月长石的幽兰晕彩,还是拉长石的极光色泽,不过是晶体在特定的方面所表现出的性质罢了。而所谓“晶体”,则是根据化学键为纽带而天然排列成的离子矩阵,而所谓“离子矩阵”,乃是离子在空间中可以沿特定方向呈无限展布的结构。从每一个点,到每一条线,到每一个面,从布拉维法则到面角守恒定律,一个个离子高度有序地堆砌,最终建构成了在宏观上表现为标准几何形态的自然晶体。
先说日长石。日长石那太阳般光泽的形成,与解理(cleavage)的关系很大。所谓“解理”,指的是矿物能够沿某些方向轻易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离子晶体在某些方向上化学键相对薄弱,造成的结果便是,在这些具体方向上,晶体的强度也弱,再加上晶体中每一个晶格都是高度同样的,于是就能沿这些方向轻易裂开成平整的平面。日长石之所以发散出金红色的光泽,便是因为内部无数开裂的解理缝中,充填着大量微小的片状自然铜(Cu)晶体。所以说白了,日长石的金红色其实是里面铜杂质的颜色,但偏偏由于解理是一种高度定向的性质,铜晶体的排列也自然高度定向,于是就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将日长石旋转到一定方向才能看到那迷人的色泽了。这种效应叫做砂金效应(Aventurescence),得名自砂金石(Aventurine)——18世纪时,人们偶然间(a ventura)幸运地发现了金沙石的制造工艺。
日长石的显微照片,正是图中那些的小小的盘状结构造成了日长石的砂金效应。图片:gia.edu
有些时候,日长石里的铜晶体可以结晶得十分巨大,便仿佛一支画笔,在透明的长石内部将那异常规整的解理面给勾勒了出来,此时所形成的,便是那十分魔性、一如工匠铸造的虹彩晶格了。
接下来是月长石。上面提到,长石是一种固溶体谱系。月长石的梦幻晕彩,也就是所谓的冰长石晕彩效应(Adularescence),则是得益于固溶体的出溶。月长石是碱性长石的固溶体,当外界条件变化比如温度降低时,固溶体内的Na和K会从完全兼容的状态走向各自分家,此时,两种成分端元——KAlSi3O8和NaAlSi3O8就会沿着结晶面一层摞一层,相互交错地生长。它们之间的互层甚至能薄到比可见光的波长还薄!这样一来,假如有光线射进这摞层层堆叠的晶体时,便会发生明显的衍射和干涉效应,从而为月长石带来梦幻般的光泽。由于这种层叠现象同样是沿着长石的某个具体晶面而排列的,所以月长石晕彩同样也只能晃动到一定角度才能看到。
月长石{001}解理面的扫描电镜图像,图中宽度为8微米。从后到前的纵行窄带就是层叠着的钠长石和钾长石薄片。图片:oxford-instruments.com
拉长石晕彩效应(Labradorescence)其实和月长石差不多,就不多介绍了。唯一的不同在于月长石属于钾长石系列,而拉长石则是斜长石系列——内部的出溶聚片乃是NaAlSi3O8和CaAl2Si2O8。成分不同,光学性质自然就不同,拉长石的晕彩一如极光,而月长石则皎洁朦胧。
真实世界里的石头,可能有电影里的效果吗?
但是如果你已经看过《霍比特人》电影,你就会发现在导演彼得·杰克逊的眼里,阿肯宝石不止是色彩变幻那么简单,不止色彩斑斓,而且还会发出淡淡的光芒。
山下之王索尔(Thrór)手中的阿肯宝石。图片:《霍比特人》电影截图
电影中阿肯宝石的色彩变幻似乎缺乏长石的那种晶体质的规律感,因此我们不得不祭出一种非晶质的宝石——蛋白石(Opal)。蛋白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是和长石一样大众脸的东西。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石英是和长石一起稳坐地表泛滥矿物之首的存在。而与石英不同的是,除了它是非晶质结构之外,蛋白石的化学成分里还含有3%到21%的水。
蛋白石有不同颜色的底色,而这种透明的白欧泊似乎与电影中的阿肯宝石最为近似。图片:gia.edu
面对这样的色彩,你打算高喊“这不科学”?淡定淡定,蛋白石是二氧化硅的胶体,光线在穿透胶体时的确可能会发生很多“这不科学”的效应——在无数摄影作品中大秀存在感的丁达尔效应、为指星笔带来清晰光路的瑞利散射效应都属于这一范畴,此外,这里还有独特的蛋白石晕彩效应(Opalescence)。当光线穿过蛋白石,由于内部大量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无序分布,会导致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被散射,然后活生生给你分解出几道不同颜色的光再射出来。这就形成了斑驳陆离,一如彩绘玻璃般的色彩。几十年前,人类才意识到“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人家岩石圈啊,几十亿年前知道这回事儿了。
至于发光,其实也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反正自然界任何物质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产生热辐射,热辐射的本质是电磁波,可见光呢也是电磁波,所以只要你眼睛能接收的电磁波频谱足够大,那么你眼里的任何物质都将自行发光。当然,即便是把条件限制在可见光波段,我们还有有着夜明珠美誉的萤石(Fluorite)。荧光性(Fluorescence,别条件反射一口说成萤石晕彩效应了)一词个正来自于萤石。荧光性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用外界的入射光来激发物体,被激发的物体又重新把光发射出来:具有荧光性的物质在接受入射光的能量之后,其原子内部的电子将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而后电子从激发态退回基态时,又会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返还”出来,这就是荧光性的本质。
因为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英格兰达勒姆郡罗杰里矿的萤石会发出浓郁的蓝色荧光。图片:comcast.net
都说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用人话说,就是“不论脑洞再大,终究还是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构建它的素材”。好在我们的自然界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炫酷素材。即使是阿肯宝石真的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里,面对它的时候,矿物学家应该也只是面不改色地给它的那些光学效应安个“arkenstonescence”的名字而已吧。(编辑:老猫)
文章题图:《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剧照
关于《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还有哪些科学话题?一起来看看果壳专区:
你可能感兴趣
果壳盈利与广告分析研究之---霍比特人
分明就是一盏通电的灯来自
感觉虹彩晶格日长石这东西做成戒指拿去求婚威力会比一堆碳要大的多…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37)
分明就是一盏通电的灯来自
这个“虹彩晶格日长石”看着碉堡了
为了一块根本无所谓的石头,这么多人死去。真是不值得。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另类惩罚吧。如同金苹果一样。
带荧光的蛋白石,23333
果壳盈利与广告分析研究之---霍比特人
引用 的话:为了一块根本无所谓的石头,这么多人死去。真是不值得。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另类惩罚吧。如同金苹果一样。金苹果不是人造物么【刺客信条
女的路过,请沙发勿用绿茶婊代表整个女性群体。对于闪闪发光又成分不明的宝石或什么东西难道第一件事不应该是测测放射性么……
不知道精灵宝钻假如出电影会怎么表现
单以电影中展现的外观来说,蛋白石是最为接近的,甚至可以推断出电影美工就是以蛋白石为原型来构建他们心中的阿肯宝石,只不过为了让其显得更为超凡脱尘,于是又给其加上了发光效果.另外有意思的是蛋白石中黑欧泊为最名贵,白欧泊为最常见,但电影中的阿肯宝石却与白欧泊最为相似
“荧光”的英文写错了哦…… u 和 o 应该换过来……
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很像蛋白石……虽然那个自带发光真的好像灯泡
我觉得包装不错
感觉蛋形的那个太阳石很像电影里的阿肯宝石
科幻迷,天文爱好者,地质学研究生
没看作者,刚开始以为是老猫写的,读了2句感觉味不对……此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往上一翻果然是~~哈哈哈啊哈好!
感觉虹彩晶格日长石这东西做成戒指拿去求婚威力会比一堆碳要大的多…
“那永久的冻土,刻印着曙光女神的馈赠。北极光拂过暗夜群星,在终焉之地的亘古之岩,诠释着欧若拉的眷护。”——话说总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帅逼混进去了呢O_o
David Arkenstone的音乐倒是和这个石头挺搭……
所以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种能自动发光的石头辐射肯定很厉害,换我我是不敢裸手直接拿的,似乎中土世界的人体质都不错天生抗辐射?
外星人PK地球神里面有
引用文章内容:这是“终焉之地”——芬兰(Finland)好高大上的说法虹彩晶格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世间竟有如此魔幻之矿物,涨姿势
“当光线穿过蛋白石,由于内部大量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无序分布,会导致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被散射,然后活生生给你分解出几道不同颜色的光再射出来。”蛋白石不应该是形成了有序的111晶型(为主)的光子晶体结构么,然后反射的特定波长的光么(由于布拉格散射引起)……具体物理原理我不懂,我只是搞Opal结构的应用的……
引用 的话:“荧光”的英文写错了哦…… u 和 o 应该换过来…… fluorescence
引用 的话:呃。。。能否请教一下孔雀石和祖母绿什么区别?怎么判断?这两种石头区别还是挺大的,建议查下WIKI,看图就明白了。孔雀石是碱式碳酸铜,不透明,青绿色,常带有圆形纹路。祖母绿则是硅酸盐矿物,一般呈半透明到透明,光线照射下呈现很漂亮的深绿色。
想要史矛革,不想要阿肯宝石……
我更想知道怎么DIY加工这些石头。。。
引用 的话:为了一块根本无所谓的石头,这么多人死去。真是不值得。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另类惩罚吧。如同金苹果一样。阿肯宝石是山下国王的象征,凭此可以号令诸矮人王国,宝石本身的价值倒是次要的。
此石名为老玻璃种起胶放强光满七彩玛丽苏飘ps光环翡翠A货
话说这块石头不是落入那个渔民手中了吗?还有,把这玩意铺垫得这么厉害,除了发光,肿么不让它发挥出别的威力出来?
引用 的话:其实……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现在珠宝店里面能称作绿色的玉石都很少了。基本都是灰白色的了。呃,珠宝店大多以名贵优先,金银铂金钻石白玉翡翠。反过来,像孔雀石萤石这样,颜色好看但便宜的基本要去专门的标本市场了。
显示所有评论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氢硅油乳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