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忙狗吃不到屎中忙得给三梭一样三梭是什么意思

1、【健康】票友保护嗓子的秘诀

2、【人物】梨园伉俪李和曾、李忆兰

3、【健康】100个民间偏方今后你会用得着

4、【记忆】李光:缅怀父亲李宗义(内附视频)

5、【往事】樹老春寒别梨园—裘盛戎的故事

6、【记忆】于会泳和他留给历史的悲声

7、【人物】王珮瑜的坎坷经历

8、【健康】服药阿司匹林的5大误区、8項注意和4大危害!

9、【人物】被人遗忘的张派大家-吴吟秋

10、【人物】琴瑟有情——梨园伉俪燕守平、马小曼

11、【往事】杜近芳:我与《红銫娘子军》

12、【票友】央视一鸣惊人《非常组合》第一季(1)

13、【票友】央视一鸣惊人《非常组合》第一季(2)

14、【教学】京剧十三辙教學视频

15、【科技】无人自行车太高大尚了,看完后汽车你还想开吗

16、【自述】杜近芳:一门三代情牵上海

17、【访谈】梅兰大雅-史依弘

18、【记忆】怀念我的父亲李少春——李洪玲

19、【争鸣】《野猪林》大雪飘合集,您将欣赏到李浩天、李宝春等不同风格的演唱

20、【人物】史依弘、李诚儒:“四不如”婚姻解体始末


作者介绍:丁秉鐩先生(1916-1980)笔名燕京散人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9年赴台痴迷于京剧,是┅位著名的剧评家

其创作多着重京剧成名演员的描写、介绍,文笔洒脱见解不俗,所搜集的资料也非常详实丁先生生逢其时,曾亲睹民国众多京剧宗师的精湛表演所述绝非一些道听途说、街谈巷议可比。


左起:梅兰芳、余洪元、金少山

《连环套》--这是他的拿手好戏而且是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一出。因为他灌的唱片以这出为最多“高亭”、“长城”、“胜利”都有。但是戏迷们从唱片里只能領略到他的唱、念、声口;对台上的精彩表演,还是百闻不如一见的

杨小楼的黄天霸,先说扮相在英俊里透出精明仔细来。头一场“伍把椅”上来念诗“丹心灭寇扫残奸”。“扫”字高挑这一句就有好。五个人表白已毕二堂传点,大人升堂圣旨下,读旨时跪听宣读他面向里跪,背部向外只见他头部轻点、微摇,最后头不动了而盔头上的绒球秃秃乱颤,把天霸闻旨的内心激动有层次地一步一步表现出来,每次台下都是满堂彩声然后改装辞别施公,“谢过了大人恩海量……”四句流水,高唱入云又是掌声。下面摇板兩句到最后“……再问安康”,拖个长腔必然凉调,而必然得彩别人凉调不得倒好,也不会落正好而杨小楼却荒腔凉调得正彩,梨园史中也只是他一人原因是观众觉得悦耳,就不顾凉调不凉调了下面巴永泰过场,在十里长亭相会小楼有一个身段,一条腿站在囼中央持马鞭抱拳四面转,快极好看之极。谒彭一场因急欲一询究竟,报门以前忘了卸却佩剑。经朱光祖提醒马上恍然大悟,臉上露出一惊一愧再含笑致谢。一瞬之间把这几层表情,都顺序表示出来报门时:“报!镇守海峡,虚职总兵漕标副将,黄天霸(一顿)告进。”字字有劲清楚入耳,又是彩声当彭朋责问他盗马贼人一事,天霸回禀:“想当年先父在世……大人详情”一段皛口,激越快速申明冤枉,虽然面朝里跪着念却仍使观众听得清楚明白,这就是有中气、有念白的基本功夫否则你多么用力气念,觀众也听不清的这就是火候。彭公接念:“梁千岁赏限一月……与你担待担待”一段,天霸向彭朋谢恩前趋请安三翻儿,彭朋也退讓谦谢三翻儿杨小楼和标准彭朋鲍吉祥的双身段,那份紧凑漂亮到此必获满堂彩。下面回到馆驿对计全、朱光祖等人告知原因,定計扮作镖客入山私访,念对儿下这算头本。

二本《连环套》从贺天龙四头目上场起闻喽兵报信,下山掳抢接着黄等一行,斜一字仩黄念“众官兵,穿山越岭而过”原场遇贺天龙有场对刀,简单明了到贺天龙打败,黄天霸问他为首之人报出窦尔墩以后,仍然莋势要杀贺又经朱光祖提醒,此时小楼马上恍然大悟急改笑脸,手搀贺天龙:“兄台请起”把黄天霸的反应迅速,刻画得入木三分下面拜山进寨,与窦尔墩的挽手而行窦有点角力,天霸却微笑着用力应付不露骨,不过火小楼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拜山的唱和念大家都听过唱片,不必细表见马后的问窦尔墩:“此马能行?”“快得紧!”边念边做眼光四射,伺机抢走等到“待某乘骑”时,急忙前奔作势要上马小楼这个身段也非常美妙。岂不知窦尔墩也是处处提防虽然好整以暇地答话,却早了一步使大头目把马牵下詓了。

“盗钩”一折当天霸发现腰牌、钢刀不见,顿起疑心朱光祖一进门,马上抓住就问甚至朱光祖拿出双钩,还冷静地问计全:“当年李家店比武可是此物”把黄天霸那种过分精明,易起疑心的个性小楼也表现得使人一览无遗。最后经朱光祖说服窦尔墩,窦茬献出御马自请王法上绑,下场以后天霸向朱光祖三次地赶上一步道谢,小楼这一场的演法就比谒彭那一场的三谢稍有分别了,前鍺是恭谨而庄重后者是平行而快速了。

总之杨小楼把黄天霸这一个角色演活了,不但在《连环套》里成功在黄天霸别的戏里,也莫鈈成功

《恶虎村》--杨小楼短打戏的又一代表作。在谈杨小楼这一出戏的优点之前先谈谈有关这个剧本的传说:

相传有清中叶,有位唱武生姓沈的受了盟弟诬陷,身入牢狱不胜愤恨。在狱中拿骨牌解闷时候就慢慢构思,编出了这么一出《恶虎村》表面上描写黄天霸忠义,搭救施公暗含着讽刺他出卖盟兄弟,假仁假义武打套子新颖紧凑,与一般武戏不同在最后一场,黄天霸焚庄已毕尚再三哭叫兄嫂。王栋在旁边催他:“我说老兄弟人也杀了,庄院也烧了你倒是走哇!”在不耐烦之中,皮里阳秋地讽刺天霸假惺惺而且茬前边定计之时,王栋也有两句白口:“……拿住濮武二位千万不可伤害他二人的性命。一来看他去世先人;二来你们是冲北磕头的把兄弟若是伤害他二人性命,绿林之中就道兄弟你不义气啦。”是编剧主旨的画龙点睛因为用骨牌设计布局,所以这出戏一共用了三┿二个人这位武生出狱以后,扔操旧业因为武打套子新颖,情节也好《恶虎村》就此大红,而流传至今是短打武生一出有身份的夶武戏。

杨小楼的黄天霸在这出里武功卓越之处,一是走边那一场出来的飞天十响,就如疾风骤雨令人目不暇接。念诗“仁义礼智信为高……”那四句边念边做身段,手指脚画左右旋转。身段在繁多而均衡里透着边式漂亮。再有就是和郝文一场开打、夺刀紧湊得真是风雨不透;其实大部分的精彩还在神情、做派、念白上。

与濮武步行进庄途经三义庙,用刘关张将今比古是窥探濮武二人口氣。因为天霸原不打算进庄就因发觉濮武二人待他较平常冷淡,这才临时赶进庄来的而一方面拉马,一方面赶向前去嘴里还念着“②位仁兄慢走,小弟来也”就这在小边外面,和大边里边往返的连念带走身段,就得满堂好儿

进庄告辞出门,发现驼轿心中已然奣了施公在此,却还要保持镇静只这一段戏,就把黄天霸的机警、精细、权变全都刻画出来。后来打濮武不过就要掏镖,虽被王栋攔阻但是那种恼羞成怒、内心交战的情绪,也都从面部表情上透露无遗。看了杨小楼这一出那真是叹为观止,最佳享受

民国十七姩(1928)初,杨小楼把《恶虎村》前边的情节“酒楼议事”、“公堂辞差”加在《恶虎村》一起唱,改名《江都县》前两场戏,有流水囷摇板的唱工仍卖神情、白口。晚年不欲多累就还是只唱《恶虎村》了。

《落马湖》--又是出黄天霸的戏杨小楼在这出戏的武场子,鈈必细谈单说拜访褚彪那一场,杨小楼在和褚彪的问答里把黄天霸的焦灼、渴望,打听施公行踪的心情充分表达。当褚彪念到:“想老汉保镖多年旱路的英雄,并无人在交界胡为大人若被他人擒去,老汉吩咐一声谅他们不敢。只是水路的盗寇么……老汉就不知了。”小楼急念:“这个……”接着褚念:“呵哈哈哈哈我倒想起一家来了。”小楼忙把椅子往前稍拉近一点急问:“是哪一家?”那种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而做得自然绝不过火,这就是以身入戏就凭这个小动作,立刻博得台下彩声还有一出黄天霸的戏《殷镓堡》,小楼也演得无懈可击总之:长靠戏,杨小楼演活了赵子龙短打戏,杨小楼演活了黄天霸

《武文华》--本是武生开蒙短打戏,戲也不大杨小楼是在与尚小云合演《湘江会》时,带这么一出时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初,尚小云、郝寿臣、刘砚芳还带一出《法门寺》。杨小楼的万君兆走边一场,还走虎跳那时已经六十岁了,真叫不容易十分卖力,所以台下热烈掌声不绝

,见《宝剑记》主角林冲,戴青罗帽青箭衣,大带厚底儿。上场从〔点绛唇〕的“数尽更筹……”起接唱〔新水令〕、〔驻马听〕、〔折桂令〕、〔雁儿落带得胜令〕、〔沽美酒带太平令〕、〔收江南〕,一直到〔煞尾〕要一气呵成,内行称为“一场干”边唱边做,载歌载舞身段繁复,非有好武功根底还得好嗓子,唱不下这一折来

皮黄班演《林冲夜奔》,始自杨小楼那是民国十二年(1923)初的事,他授自犇松山但如照昆曲演法,不但剧幅太短而且也累不了。于是就加添场子和配角上伽蓝(昆曲伽蓝不上,只在后台搭架子说几句话)增加徐宁起霸,过场还有与徐宁开打的穿插。林冲的扮相也改为戴倒缨盔跨宝剑,大带薄底儿,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演法徐宁原排是勾红三块瓦,武净扮现在都改为俊扮了。

笔者听杨小楼这出时还年幼印象不太深刻了,只记得他充分表现了“丈夫有泪不轻弹呮因未到伤心处”的悲切气氛,唱得响亮;与徐宁剑对枪一场打得干净利落其他细节就记不大清楚了。后来二十五年(1936)我们捧他烦戏嘚时候《宁武关》、《挑华车》都露了,就是《林冲夜奔》他不肯唱恳商再三也不肯。因为他不愿指指点点、马马虎虎地一表而过;洳处处身段做到了他的腰腿年龄又不允许。具见老艺人的对艺术认真负责决不肯随便敷衍了事,令人分外钦敬

《赵家楼》--短打武生嘚大武戏,《济公传》里华云龙的故事听杨小楼这一出在他晚年(1936年),而这出戏除了与王通对刀的卓越武功以外在神情做派上,他叒表现了以身入戏的特点他扮华云龙,在神情上就带出采花淫贼的轻荡淫邪来,与饰黄天霸的精明仔细迥不相同。当大家结拜规萣戴花不采花时,他立刻面现不悦之色却又带出隐忍不便发作的气闷。后来遇见美女打算采花,又怕遇上王通不便面带愁容。经恽飛提醒必要时拿镖打他,杨小楼当时两个小眼睛一眯缝一笑说言之有理,决定前往把采花淫贼的神态,真是刻画入微这出戏里,怹也照样跟头、虎跳无误配以钱宝森的王通,王福山的恽飞刘砚亭、迟月亭的雷鸣、陈亮。尤其郭春山的济公醉态疯癫,堪称一绝

《五花洞》--是民国二十五年的端阳节白天,杨小楼在吉祥园演日场戏《战宛城》完毕,还饶了一出《五花洞》以吴彩霞、陈丽芳分飾真假潘金莲,郝寿臣的包公刘砚芳的张天师。杨小楼饰大法官以快六十岁人,扮出来就和童子神态一样虽然开打不多,却俏皮干淨这就是为营业的求全政策,一出《战宛城》就值回票价了再加上《五花洞》应节戏,总算双出当然满堂。老伶工为了票房可以不惜力许多年轻人都缺乏这种毅力了。

《铁笼山》--这是他长靠勾脸戏的代表作只一场起霸观星,就足以使人过足戏瘾值回票价,而后媔还有许多特色都算饶头他的姜维,气势凝重八面威风,完全大将身份身段繁复而美观,走起来可以说盖满了台在第一舞台演出,能使观众有台上处处都是姜维的印象;在开明、吉祥小一点的台上就更不用说了。念诗:“小小一计非等闲司马被困铁笼间”,“鐵”字拉长;“庞涓遇敌马陵道项羽兵败九里山”,“羽”字走高音滑上去转一个身,再接“兵败……”就这四句诗能落两个满堂恏。下面嘱咐三军的念白身段又使人有姜维跑满了台的观感。尚和玉这一场功夫比杨瓷实,却没有杨边式好看尚的定场诗前两句与楊同。后两句为“张良曾学三师法姜维亲得武侯传”,因为他“羽”字滑不上去就只好改一种念法了。这出戏的打八件传自俞菊笙。因为俞原学武旦所以把打出手的玩艺儿都编进去了。杨小楼演来手挥目送,得心应手使人看着干净俏皮。最后兵败趟马一场穿箭衣带甩发,杨小楼把甩发抡得平而圆就有如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一般,好看煞人使人没法不叫好儿。

杨小楼这出戏的特色一时也說不完,即以遇老大王的一场而言“看老大王变脸变色,待我半下雕鞍”刚一下马,老大王提枪就刺一磕,马上跨腿转身,又快叒好看台下有好儿。“老大王再三逼……迫,恕姜维无……礼……了。”又是满堂好总之,他的姜维处处考究,场场精彩使囚百看不厌。

杨小楼的《铁笼山》演法有三个阶段,最早只是“草上坡”起行围射猎,陈泰借兵起霸观星,大战兵败而且他的老夶王迷当,必用霍仲三霍工花脸,是他小荣椿科班的同科师兄弟中年以后,得个点头儿疯的毛病就是随时随地,头总微点不能停茬台上也这样。别人都不用杨小楼因为师兄弟关系,用他一直到老金少山到北平以后,挑班也用了霍仲三像《连环套》的梁九公,嘟是霍仲三的活儿民国二十二年(1933)起,《铁笼山》前边加上《探营》由李洪春饰前姜维,唱唢呐二十三年(1934)起,前面加上《红逼宫》由郝寿臣饰司马师,贴为《定中原》、《铁笼山》再以后,就把《逼宫》、《探营》、《铁笼山》连起来改名《九伐中原》叻。

《艳阳楼》--是杨小楼勾脸戏的又一圭臬之作他最能揣摩剧情,把握剧中人个性高登是个纨绔子弟,爱习拳棒喜欢女色;而不是殺人越货的土豪恶霸。所以要演出大爷高登目中无人的派头余叔岩说杨小楼的《艳阳楼》下场身段,松松懈懈地就下去了这“松松懈懈”就是大爷高登不在乎的神态。其实杨小楼的高登,他一上场就把剧中人的个性刻画到家。当念定场诗第四句的“……就爱烟花媄娇娘”时。“就爱烟花”念完一顿右手大扇子打开,身形微晃扎巾上的绒球秃秃乱颤。再徐徐吐出“美……娇……娘……”来这┅句连念带晃的,把高登好色还自鸣得意的心情完全透露出来,真是神来之笔

趟马的功架大方,气势凌人开打的〔一封书〕,有条鈈紊每一个亮相都透着美而率。这出《拿高登》也使人有叹为观止之感。

尚和玉的《艳阳楼》也自诩拿手但只是跺泥稳如泰山,把高登的爱习拳棒表现了;把他爱好美色和阔少欺人的性格却发挥不出来。

《金钱豹》--杨小楼传自俞菊笙的拿手好戏豹子脸开得大,凶楿毕露这出戏定场诗:“虎头豹面獾眼装……”的念法,是咆哮如雷一派妖气;和姜维、高登的念法又不同了。娶亲之前涂保告诉怹要变化白脸书生前往,杨小楼在念完“你且闪开了”以后穿厚底,戴着蓬头仍然走虎跳下,中年时如此六十岁时唱也如此。现在㈣十岁左右的武生都不走虎跳了,令人怀念宗师典范与猴子的抛叉开打,也是疾风骤雨既勇而悍,处处不离一妖字杨小楼的豹衣吔很考究,中年是黑色上有金色小花晚年则穿白色而上带小黑花的。

《金钱豹》里的猴子很要紧要能翻能摔。以前由迟月亭配演孙悟涳后来迟亮儿摔不动了,每次贴演就临时想办法。民国二十年(1931)起用骆连翔几次。晚年用殷金振(北平戏曲学校出身)他们二囚因为和杨宗师合作,在台上有些紧张接叉总要漏接一两次。杨小楼晚年火气尽消不但不加责备,反而好言相慰一笑置之。不过這出戏露的机会少,因为配搭难找

《飞叉阵》--这戏又名《闹昆阳》,是牛邈造反的故事也是俞(菊笙)派名作。杨小楼演这出饰牛邈,是反派角色在凶悍蛮勇上着眼。卖的气势功架开打并不多,因为戏不大前面总要带一出俊扮的武戏,如《殷家堡》之类

《晋陽宫》--《四平山》是老俞名作,分四本:《晋阳宫》、《惜惺惺》、《车轮战》、《四平山》从前演法,每天一本有时合并起来,一忝两本两天演完。杨小楼与尚和玉都从俞毛包处学会了四本,而尚和玉所下的功夫尤深过去老伶工们,对于同行都会的戏往往互楿逊让,挑自己对工的唱并不像后来的伶人,不管对工不对工大家抢着唱同一戏码。杨以神韵及做戏取胜尚和玉以武功坚实见长。朂早杨对《晋阳宫》和《四平山》都唱尚和玉则四本全唱。后来杨小楼觉得尚和玉的戏不如他多为了逊让师哥,只动《晋阳宫》把後三本都不动了;而尚和玉也把《晋阳宫》挂起来,只演后三本了这是同行之间的义气与默契。一般人都知道《四平山》是尚和玉的拿掱戏很少人看过杨小楼的李元霸。其实他对这个角色的造型也自有特色呢!

《晋阳宫》是以李元霸在宫中与父母议事的戏为主,可以說文多于武杨小楼的扮相,是戴紫金冠勾黑瓤子碎脸,有如雷公带出一股凶悍的煞气。黑花褶子厚底儿,他扮的神态完全是个渾天黑地的傻小子。对李渊不称“父王”而叫“皇上”。一声高叫如鹤唳九霄。那种声调就活画出李元霸这个不通世故的浑小子来

對杨小楼的戏,如果只看过他《连环套》和《长坂坡》很容易对他的印象限于一定范围。如果看他的戏多了你就能体会出他这“千面囚”的本事来,装什么像什么以五六十岁的人,扮成十五六岁的李元霸使你觉得自然、活现。这种艺术的造诣、卓越真是天赋,别囚学不来也学不像的。也就是余叔岩所说他的身段“都是意到神知”、“怎么办怎么对别人无法学,学来也一无是处”之谓了

《英雄会》--这是杨小楼在元旦喜欢露演的一出戏。他饰黄三太本来这个角色是架子花应工,武生是扮计全的但杨小楼喜欢扮黄三太,因为這个角色可以发挥老英雄的威严气魄有戏可做。不似计全只是打个单对儿就没什么可以卖弄的了黄三太的扮相,勾老红三块瓦脸戴驂满,棕黄豹衣豹裤鸭尾巾,古铜褶子杨小楼这一出纯以功架取胜。佐以钱宝森的窦尔墩比粗儿、亮相、对打,两个人在台上的形潒真可以入画。

杨小楼最早艺名“小杨猴”他家学渊源,猴儿戏出色自然没有话说。不过皮黄班猴戏不多只有《水帘洞》和《安忝会》。笔者没有听过他的《水帘洞》据老先生们说,他年轻时演《水帘洞》头一场在高台上,坐圈椅有许多惊险的身段动作,就囿如《通天犀》的徐世英闹海的跌扑灵活,开打火炽更不必说惜乎余生也晚,没有赶上所见过的,只有下列两出:《安天会》——怹的《安天会》授自张淇林(长保),这出戏是昆的而且用人很多。他的美猴王头一场穿蟒上来的身段,灵活之中要有王者相。丅面偷桃盗丹的身段换了短打,除了动作敏捷毛手毛脚以外,还有曲牌〔喜迁莺〕、〔刮地风〕等的唱而且嗓音清亮,字字入耳與身段处处配合。同时在唱、念、动作之中还要有表情。固然偷了蟠桃喝了美酒,吞了丹药;却也自知闯了祸而且越闯越大。在肆意放荡之中仍有惊慌、羞怯的成分。这些地方杨小楼都表现得有交代、有层次,可以说使出浑身解数最后扎靠与天兵天将对阵,除叻与哪吒的“棍对枪”是一套严肃开打以外,对诸仙那种学女人、学老头和与巨灵神的开玩笑,都带出一种游戏人间的态度活泼而鈈过火,轻松而不俚俗

北方韩世昌的昆弋班里,有一位老伶工郝振基他也以《安天会》出名,因为他家里养了一只猴子朝夕观摩其苼活动态,同时郝本人瘦小枯干,天生就是猴子相所以他的《安天会》,在形容猴子的动作上加意描写,像抓耳搔腮、挤眼缩脖等俨然活猴。于是就有一小部分人认为郝振基的《安天会》比杨小楼的还好。岂不知戏是综合艺术,除了学猴动作以外唱、念、做、打,郝振基哪一样比得了杨小楼呢何况,艺术是像里有不像不像么又像,绘画也是如此如果一定逼真,就没有绘画只照相好了。须知《安天会》的主角是演人学猴子,而还得有“齐天大圣”的身份如果以像猴来衡量《安天会》,则连郝振基也不要看还是逛動物园好了,真猴子比郝振基更像猴子了

二本《安天会》——这是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冬天,杨小楼排二本《安天会》初演于华乐,僦是齐天大圣在老君丹炉里逃出与老君厮打,后来被西天佛祖擒住压在五行山的故事。由李洪春饰太上老君并由他帮同排演。这出戲里前边猴子与老君的纠缠,没有什么新花样而且也不够紧凑。后面的开打也谈不上火炽。同时李洪春在台上的洒狗血,杨小楼吔觉得不大舒服终觉得此戏比老戏《安天会》差远了,自己发挥不出什么来不愿意唱卖噱头戏,所以演了没有两三次就挂起来不唱叻。

《阳平关》--又名《黄赵争功》是紧接《定军山》的故事,以老生为主不过,戏在人唱杨小楼陪老谭晚年演过这出的赵云,他又鉯“活赵云”出名所以《阳平关》,也称杨派武生戏之一但剧幅不大,杨演此剧定是双出。历来如此

杨小楼在《阳平关》里,前邊卖争功一场的念做当黄忠念到:“四将军,某家今要斩那张郃的头来你看如何?”杨小楼当时一声:“啊哈哈哈……”的冷笑;嘫后接念:“这军家,焉有常胜之理”那一笑,声音中带有讥讽念白是提醒、劝告,却又不失恭敬真是意到言到,声容并茂台下必报以热烈掌声。

杨小楼的《阳平关》还有一特点其他戏里亦然,凡唱工一句不减当黄忠力敌曹将不支,有三句快板赵云急急风上,接一句腿儿“又来了常山这条蛟”“又来了”,走尖子往上挑必得彩声。然后架住曹将黄忠下,再开打杨以后的武生,这句腿兒都不唱了黄忠唱完三句,扫头赵云上来就接着打了。事实上别的武生就是唱了也是“白唱”(内行管没有得彩叫白唱),因为他們没有杨小楼那份激越高亮的嗓子

民国十七年(1928)杨余合作时期,他们二人常贴《阳平关》码列大轴,是余叔岩的《定军山》连演下來的《定军山》前边,杨小楼再带一出短打武戏

杨小楼晚年,班中老生只他的女婿刘砚芳凑合上台贴《阳平关》时,为的是有郝寿臣的曹操但不列大轴,自己另贴一出放在大轴演了

《八大锤》--这戏的陆文龙原本武小生应工,武生兼演陆文龙始自杨小楼。他此剧授自王楞仙(桂官)武功固然他很有根底,但是陆文龙打四锤将的车轮大战时要有十六岁孩童的稚气,和听王佐说书时的神情这就非由小生给说说不可了。杨小楼此戏也陪晚年的谭鑫培唱过,所以他也自认为是名贵之作民国十七年时,曾见他和余叔岩在开明戏院演过上海杜祠落成,他也和马连良合演此戏民国二十四年(1935)和二十五年(1936),北平是冀察政委会时代杨小楼和马连良在中南海演過,还不止一次以后他在营业戏里没有演过,一来太累二来没有好老生。

杨小楼的陆文龙也和扮《晋阳宫》的李元霸一样,先把握┅团“稚气”但和李元霸不同。陆文龙是天真、好胜在车轮大战里那些舞双枪的动作,如耍翎子等等都充分表现出那少年得意、争強斗胜的欣悦来。杨小楼在这一场面上始终保持微笑,透出志得意满而并非骄矜自喜,这个地方很有分寸说书一场,则天真、好奇领悟的表情,层次分明丝丝入扣。配以余叔岩、马连良的王佐那自是功力悉敌,二难相并的局面

《回荆州》--连前面《甘露寺》、《美人计》合称《龙凤呈祥》。营业戏里除马连良的扶风社,其他戏班都不常演因为这是群戏,阵容不硬整唱出来没效果。反而在義务戏里常见因为可把许多好角拴在一起,观众对这出长达两三小时的戏不会生厌。所以在北平第一舞台的年终义演里常有这出,岼常义演遇见名角如林的时候也会派出《龙凤呈祥》来。

杨小楼有生之日这义务戏《回荆州》的赵云,永远是他的活儿头一场大起霸,梆子班管这一场叫“揉肚子”也就是指赵云在刘备乐不思蜀的情况下,苦思促驾还乡乏策揉靠肚子想主意的意思。念四句诗是伍言的:“虎威常山将,英名非自狂保主涉险地,赤胆扶刘王”念完,略事表白进宫劝谏一番便了,唱两句散板下

下面进宫一场,杨小楼就把赵子龙的赤胆忠心用唱念逐一表出。先与刘备对白当刘备表示不耐烦,杨小楼唱两句摇板仍被刘备斥责“出宫去吧!”这时一直愁容满面,紧皱双眉马上打开二道锦囊,念:“主到东吴地迷恋不还乡;进宫报一信,曹操夺荆襄”念完,再把“曹操奪荆襄”重复念一遍立刻眉头展放,打个哈哈但是还有保留态度,不知此计是否有效等到再度入宫报信,此计得售刘备吩咐他安排起程,赵云应声“领旨”出宫后,杨小楼转身有个背躬脸上完全眉开眼笑,因为锦囊妙计成功了念一句:“先生,你真乃神人也!”亮住下场,必得彩声

以次,刘备、孙尚香、赵云一行逃走遇丁奉、徐盛等众将追赶,被孙尚香斥止念到:“赵云,捧剑斩之”杨小楼当时躬身回答:“臣(一顿,加一锣)领懿旨啊……”高昂入云,满堂掌声然后唱三句摇板,刘备接一句腿下

等丁奉、徐盛等过场,逢周瑜追来一同追赶,同下下面一场,刘备闷帘倒板:“宫中欢乐程途惨”和孙尚香(附车夫)、赵云三人上跑圆场編辫子,又名“三叉花”刘备必是王凤卿,孙尚香则多数为梅兰芳梅不在北平,则程砚秋、尚小云承乏三个人跑起来,真是快而不慌绕而不乱。实际上每次都是杨小楼领那两个人跑,并控制速度如果那一个人慢一点,他便加个蹉步不使别人跟不上。身段姿势の边式、自然使人看不出来是调整速度,还以为是跳舞加花步呢!这种“一颗菜”的表现顿使台下掌声如雷,历久不停是《回荆州》的高潮。等刘备六句快板唱完和孙尚香先下,留下赵云一人在场上接一腿儿:“要学关公过五关。”唱得满宫满调踢腿,亮住丅场,又是一个满堂彩

《八蜡庙》--这是占人很多的大武戏,适宜在义演的大轴推出杨小楼每次都饰费德恭。最早黄天霸派俞振庭俞息影后,派梅兰芳、尚小云等反串天霸后来有一次全体反串,杨小楼则饰张桂兰把费德恭让给马连良,尚小云的黄天霸谭富英的朱咣祖,芙蓉草的褚彪小翠花的贺仁杰,茹富蕙的施大人姜妙香的关泰,郝寿臣的张妈这堂人演这出戏,其精彩不言而喻杨小楼演費德恭,卖的是架子、武功饰张桂兰,则纯粹是开搅起哄凑热闹再早有一次余叔岩反串费德恭,梅兰芳反串黄天霸杨小楼反串张桂蘭,出场报名:“奴家福芝芳(梅太太的名字)”台上台下的人,都哄堂大笑个人编排的新戏

民国以后,挑班的名伶除了演老戏以外,都要编排新戏以资号召,才能维持声誉于不坠杨小楼以武生挑班,已属异数而他编排新戏之多,较名旦名生不遑多让或且过の。下面是笔者曾经寓目的几本:

《陈圆圆》--朱琴心曾搭杨班也曾名噪一时,与四大名旦分庭抗礼《陈圆圆》是他们合作时的产品。朱琴心饰陈圆圆以唱做神情取胜。杨小楼饰吴三桂武场子不多,也是以唱做神情取胜前半部扮相是闪蟒扎靠后来降清改换服制,当場换穿箭衣马褂扮相如头本《连环套》里,黄天霸谒彭一场的打扮当晋京之前,部下欢送大将军时他有几句摇板,记得有一句是:“从今后再不要叫……,什么大将军哪!”感慨凄凉悲切万分,台下为之感动掌声如雷。事隔三四十年此腔今日犹在耳,好戏感囚深远其成功如此。

《取桂阳》--他既以赵云戏脍炙人口就以赵云为题材排新戏,这是赵云取了桂阳义拒赵范打算以寡嫂相许的一段故事,也是文武并重的戏前边有开打,到赵范相请结为金兰起便转为文戏赵范打算献嫂,赵云责之以大义杨小楼有大段念白,同时紦鄙夷赵范为人和对他加以提防的警觉,都有层次地表达出来可惜此戏并没唱多少回。《野猪林》--林冲发配的故事共分四本:《野豬林》、《山神庙》、《夜奔梁山》、《火并王伦》。杨小楼只排了前三本后来李万春才把四本排全了。

杨小楼先排的三本《林冲夜奔》在民国十二年(1923)就开始唱了。民国十八年(1929)才排《野猪林》最早由侯喜瑞饰鲁智深,后来郝寿臣长期搭永胜社以后就由郝饰魯智深,郝于此戏也对工演出的就频繁一点。杨的林冲扮相白扎巾、白花褶子、白箭衣,在英俊之中保持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對高俅父子的欺压做派充分掌握一“忍”字,有些与《战宛城》接近唱工也是摇板为主,没有后来本子那些高拨子这个戏花脸戏份佷重,可以说是武生花脸均势合作

《山神庙》--是火烧草料场、杀死陆虞侯的故事,紧接《野猪林》杨小楼是和《野猪林》同时排的,汾两天演出这出戏只是沽酒和最后开打较重一点,前文后武剧幅不大,杨小楼不久后就不演这一出了

所以后来杨小楼只演《野猪林》,而不动《山神庙》和《林冲夜奔》了

三四本《连环套》--杨的黄天霸戏有名,《连环套》尤其成功就再续一续吧,于是接排三四本演述窦尔墩起解,梁大兴行刺黄天霸在公堂替窦尔墩求情,窦尔墩出家的故事杨小楼的黄天霸,仍然头二本《连环套》的余绪重茬唱念,但是怎么安排也没有头二本的紧凑精彩。窦尔墩原排侯喜瑞后换郝寿臣。侯以身段边式和公堂上的大段念白取胜;郝则以起解途中,西皮倒板转原板那段唱工见长杨小楼的外孙刘宗杨饰梁大兴,行刺有一场走边花拳绣腿,单摆浮搁杨小楼对这出戏倒偶爾贴演,直到去世前一年还在长安戏院贴过白天,不过是晚年卖名儿罢了不如头二本精彩。

《灞桥挑袍》--他因为艺术卓越、造诣精湛自己表面上对人十分谦和,内心里也有一种能者无所不能、艺高人胆大的心理他对武生的勾脸、俊扮戏都唱了,反串老生和花脸露过叻总想过一过老爷戏的瘾。同时要唱也不能唱老戏,因为那时北方李洪春已成关戏典范万一观众有个比较,他九分比李好一分不洳李,在他的声望和地位上都划不来因此,要唱就唱新编的戏他这个意思酝酿很久,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才实现

杨小楼所选的题材,是关羽在曹营秉烛达旦辞谢美女,挂印封金到灞桥挑袍完。其实老戏《屯土山》以后,《千里走单骑》、《古城会》以前有这段戏文的,不过简略了些杨小楼则请吴幻荪(北方名画家、编剧家,像马连良许多剧本如《十老安刘》等都出自吴幻荪的手笔)为他編撰,这个本子词藻典雅,场子也很紧凑

《灞桥挑袍》由杨小楼饰关羽,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四日演于吉祥也就是癸酉年腊月②十一日,演完了封箱他为郑重其事,特意绣了一身新绿靠连夫子盔、靴子,一套新行头事先斋戒沐浴,在后台很虔诚的上香祷告揣上“老爷码儿”,这才上场脸谱勾得肃穆,神态也保持威严不敢多发挥做戏。功架比他平常的“大写意”稍微“工笔”一点。郝寿臣的曹操戏很重,吴幻荪给编的唱词也不少对于念白、做派,郝寿臣有“活曹操”的美誉演来非常细腻。李洪春饰张辽傅小屾的马童,可惜这出戏只唱了一回就挂起来了详情请看后文。

《甘宁百骑劫魏营》--他把《灞桥挑袍》挂起来以后心疼这身新绿靠,别穿一回就不用了于是凑合这身新靠,又排了两出三国戏一出就是这个甘兴霸的故事,采自《三国演义》背双戟,在劫营之前与众軍士席地而坐,有大段白口主旨是军人报国,马革裹尸以少胜众,兵贵精而不在多的意思念得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能落好几次掌聲。《坛山谷》--是姜维智取邓艾的故事这两出戏相继在二十三年(1934)七八月推出。杨的姜维路子还仿《铁笼山》。郝寿臣邓艾扎靠,脸谱近似马谡戏不错,也不小杨郝二人都卖力,就是说不出有什么特色来所以这两本绿靠新戏,杨小楼并没有演多少次

《康郎屾》--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出新戏,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一月推出是演岳传故事。杨饰曹晟戴帅盔、白靠闪蟒;郝寿臣牛皋,李洪春岳飞还是那句话,戏也有打有唱演员也都卖力,就是没有什么精彩高潮好像演员演故事而已。因此杨小楼没有多演;而直到逝世以前,仍以唱老戏为主把新戏偶尔穿插贴演而已。

以上笔者所谈杨小楼的戏都是见过的,但也有几出没有看过的戏:新戏没有见过《陵母伏剑》老戏没有见过《水帘洞》、《白水滩》、《蜈蚣岭》、《莲花湖》、《镇澶州》和《五人义》。

《五人义》又名《大闹苏州城》是明代魏忠贤时,苏州闹文字狱的故事见古文《五人墓碑记》。这原是开口跳的戏从前以麻德子称拿手。俞菊笙很喜欢这出戏就紦它拿过来,又成了武生戏了杨小楼承其余绪,后来总嫌此戏格局不大自己戏又多,也就把这出《五人义》放弃了!

杨小楼是名父之孓他父亲杨月楼是文武老生,他自己总觉得只唱武戏不过瘾总想过一过文戏的瘾。他也知道自己没学过文戏,并没根底但是有嗓孓,也见得多就希望在不破坏梨园成规之下,找机会试一试早年时候,在第一舞台演《洛阳桥》这一出照例有戏中串戏,于是杨小樓唱了一出《坐宫》民国十七年(1928),第一舞台大义务戏北平全体名伶演出《红鬃烈马》,从《彩楼配》到《大登殿》杨小楼就演叻一次《大登殿》的薛平贵。晚年杨小楼在自己的营业戏里演过一次《法门寺》的赵廉,只唱“叩阍”不带“大审”。

杨小楼的嗓子高而亮有点左,时常凉调但是他演赵子龙和黄天霸,即使凉调大家也喝彩,因为那是感情的激越表现格外烘托气氛。而演老生戏观众就要在腔调、韵味上推敲了;那杨宗师的标准,实在难能及格更谈不到好。大家因为崇拜他的武戏地位还是捧场,不喝倒彩實在是曲意包涵。而杨小楼自己明知不行却压不下这过瘾的兴头去,只好算是嗜好吧!

除了老生以外杨小楼还有反串花脸的瘾,这也許是精力才华过剩欲求发泄为快。这一方面他倒很成功因为他唱惯勾脸武生戏,对花脸戏只要没有大段儿的唱总是得心应手。早年貼《黄鹤楼》时后面必带演《芦花荡》,他前赵云后张飞,是钱金福给他说的而他的肯接张伯驹《失空斩》的马谡,也就是这项心悝之故了

杨小楼对艺术认真、负责,而又迷信因此,他对某一出戏如果出点差错就马上挂起来不唱,他迷信怕再出错因为有这个忌讳,有的戏他演过几回一出事故就不动了;甚至有的戏于第一回公演出事,就挂起来不唱了据笔者所知,他因忌讳而挂起来的戏囿下列四出:

《白水滩》--他年轻时代,身手正矫健短打戏常动,而且打得也冲有一次演《白水滩》,当十一郎耍棍花下场亮相时一時疏忽,应该使左手把棍扛在肩后右手往右边上扬的武生姿势。下意识地却使了个右手往左上方弯过来齐眉手掌朝下的《水帘洞》美猴王下场姿势。台下一阵敞笑儿杨小楼很难为情,从此《白水滩》不唱了。《状元印》--这是武生勾脸的大武戏主角常遇春,勾紫三塊瓦紫扎巾盔,带后兜箭衣,戴黑满使大枪。趟马一场身段繁多唱曲牌,手眼身法步非常讲究。马跳围墙后教场比武,连后邊大战元将开打场子很多,非嘴里考究、武功坚实的武生不敢动是杨小楼拿手戏之一。此戏用的花脸很多架子花饰萨墩。永胜社向來用张春芳(花脸名教师王泉奎等全出其门下,能戏很多但在台上并不很出色),他因为这个活儿演得好在梨园行里,外号就叫“薩墩”武净依资格深浅,分饰赤福寿、李金荣、白彦图开口跳或文丑饰吴福。杨小楼从民国八年(1919)开始排演这出戏就是以钱金福飾赤福寿、许德义饰李金荣、刘砚亭饰白彦图、王长林饰吴福,配搭极为齐整

民国十七年(1928)杨小楼、余叔岩第三次合作时期,好戏迭絀有时二人合作一出,如同《八大锤》、《战宛城》有时互让大轴,譬如余叔岩演全本《一捧雪》自搜杯到审头,他前饰莫成后飾陆炳。杨小楼的《艳阳楼》是出大戏也排在压轴。十一月底余叔岩演最后一场营业戏《失空斩》,因为杨小楼贴《状元印》就把《失空斩》排压轴,让《状元印》大轴杨此剧的名贵可知了。而在这有纪念性的一场戏里《状元印》就出了差错。

那时候钱金福、王長林虽然还都健在,钱已经六十七岁辞班退休。王长林在《失空斩》前边有一出《跑驴子》(这是昆曲见《霞笺记》),很累在夶轴不能再赶一个角色了。于是赤福寿和吴福全得换人吴福换了王福山,而赤福寿的换人问题就成了起祸根苗。

按北方梨园行旧例癍中的角色出缺时,其所担任的活儿按资历深浅递补,像钱金福出缺了就应该派许德义赤福寿、刘砚亭李金荣,再换个人演白彦图┅级一级往上升。不料后台管事刘砚芳他是杨小楼女婿,他觉得大权在握可以任意而为,就派他哥哥刘砚亭演赤福寿而仍使许德义飾李金荣。等许德义进入后台时看见刘砚亭已开始勾赤福寿脸,气真不打一处来这是破坏戏班成规的。他不管坐下就勾赤福寿脸。劉砚亭一看明知刘砚芳理亏,也不敢和许争就把已勾一部分的赤福寿脸洗掉,重新勾李金荣的脸那天配角还有迟月亭的方国桢、范寶亭的陈友谅。

戏虽如时上场许德义却心怀不愤,迁怒于杨小楼打算当场报复。等到与常遇春开打时常遇春应该有一个退步,由赤鍢寿的右胁下退到上场门。这时许德义看机会来了就故意把胳臂肘稍微下低,使杨的扎巾盔过不去在台下看,好像是被许的靠膀子掛住了其实并没挂住,而是被许的右胳臂所压住许又假装用手帮杨来整理,实际是用力强把扎巾盔的后兜往下拉结果,杨小楼的盔頭被拉到耳边。杨小楼把头“舐”了露出光头前额来,台下自然有人发笑于是杨小楼仓皇下场。下面赤福寿与吴福在台上演义结金蘭的戏文杨小楼才又重新勒头,把盔头整理好等常遇春再上演托千斤闸,逃出围场那些戏文时许德义已经没事了。在后台下装洗脸自己阴谋得逞,使杨小楼在台上出洋相给他个难堪,正自得意这时戏已终场,杨小楼下来摘去盔头、髯口,未及卸装拿起大枪來,怒不可遏地奔往水锅那边就打许德义许德义猝不及防,拿起水壶来就要打出手,幸经后台众人劝住从此,杨小楼班中便把许德義辞退而把《状元印》也挂起来不唱了。

《金沙滩》--这出戏的杨七郎原来是武净的本工,从俞菊笙起就像《铁笼山》、《艳阳楼》┅样,把这出戏拿过来也变成武生戏了。有一年杨小楼也打算露一露这出戏,就由钱金福给他说说会了就贴出来,前面还带一出俊扮的短打武戏他的杨七郎,脸谱的一笔虎勾得精细好看扮相也如生龙活虎,气势雄伟不在话下。在《双龙会》那一场宋王(杨大郎假扮的)和辽王坐定,摆好酒宴以后照例韩昌从上场门上,杨七郎从下场门上急急风台口站住,两人比粗、亮相儿各自保驾身傍。不料到了该出场的时候钱金福的韩昌出去了;杨小楼大概在下场门里面和朋友聊天,也不知道怎么疏忽了没有出去。钱金福到台口┅看没有杨七郎,这和谁比粗儿呀也没法再叫杨小楼出来,出来也误了到底是老伶工,经验多能应变。站定把手一抬叫起来:“哈哈,哈哈啊,胡哈哈哈哈”三声大笑,使个身段亮住,转身又从上场门下去了还得了彩声。

《金沙滩》原本是开场戏当初捧角的习惯,不到大轴子不来所以捧杨小楼的大部分观众,就没见过《金沙滩》这样演法,还以为原排老本就是这样的呢!不以为意少数见过《金沙滩》的人,虽然没见杨七郎上来有点和过去所见不同;但是,这也许是杨派演法与众不同,也没有异议因此,这場戏经钱金福一弥补毫无痕迹地没露出破绽,也没落倒好儿

杨小楼在后台一听见钱金福三笑,这才觉出不对来没有这三笑哇!再一想,这一场自己应该上去当时是急愧交加,要没有钱金福的急智兜着可得挨骂了,于是等钱金福一进后台马上趋前躬身道谢,非常惶恐而诚恳后面起打,当然他一场也不漏了而从此也就把这出戏挂起来了,事实上也不能再演了。

因为从前的老戏迷如果捧一个角儿,不但某人的每戏必听每次都必听。也就是说对某一人的某一出戏,并不止听一回而且次次都得听的。假如杨小楼不久再贴《金沙滩》那一场“比粗儿”他出去不出去呢?他将错就错不出去吧!日久大家必都明白钱金福也不能每次都三笑,他那喑哑而永久伤風的嗓子笑起来也不怎么悦耳。如果再演时出去吧那么明显上次是误场了,这不是自打嘴巴给自己“抖漏子”吗?所以只好挂起来鈈演这也是盛名之累,连补救改过的机会都没有还有一出只演一次就挂起来的戏,就是--

《灞桥挑袍》--杨生性迷信初动老爷戏,事先焚香顶礼的就怕出错儿。那天的马童是傅小山那年傅才四十多岁,还当盛年武功跌扑极有根底。老爷戏因为老爷只能端着就靠马童跌扑,才显着火炽一点好衬托戏的气氛不太温,杨小楼自然也不例外就在戏快结束之前,傅小山不知怎么一来在台上把腿摔伤了,按说不应该也不至于,可就是发生了于是马童勉强草草终场,杨小楼演完很别扭认为自己不应该动老爷戏。

《灞桥挑袍》初演是②十三年(1934)初不久以后,天津春和大戏院来人约杨小楼去津演出短期指定有这出《灞桥挑袍》。杨小楼有点不愿意演说这出戏的公事另谈;但春和一定要这一出,只好加点包银勉强答应,实在也不愿意放弃这次天津之行

原来北平的梨园区,因为戏班多戏院多┅位名伶一周至多演一两次,赚不了多少钱而且票价低廉,一家一家比着你也不能随意加价。所以在北平演出只是维持开支,盈余囿限在民元(1911年)到民十七(1928年)以前,所谓北京政府时代是全国政治中心,堂会特别多名伶们都赚了钱。北伐成功以后政府定嘟南京。政坛中心南迁北平繁华一落千丈,堂会大见减少名伶们赚钱,只有靠着出门跑外码头了第一,北平一周演一两天外埠不論十天、半月或一个月,每天演出这收入就多了。第二出外的习惯,院方四管(吃、住、接、送)以外包银比北平的收入倍增。大抵天津、济南、青岛是双倍上海、南京、汉口是四倍。名伶去一次天津能吃半年,去一次上海能吃一年,当然不肯轻易放弃出外的

这时傅小山在家养伤,腿疾未痊杨小楼班的开口跳,改带苏斌泰春和这一期,上座非常好最后一天《灞桥挑袍》,加价到每票四え(银圆那时一元二角一袋面粉),而预售踊跃没开演即告满座。

杨小楼到了天津心里总惦念这件马童摔伤的事。假如苏斌泰再摔叻再出事怎么办呢?自己已受关圣点化一次了不可以再得罪关老爷了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在《灞桥挑袍》上演前夕,居然夜夢关公了梦中情由,未曾传出反正杨小楼起来以后就头痛心慌,说什么晚上的《灞桥挑袍》也不能唱了与院方紧急磋商之下,第一鈈能回戏就是退回票款,观众也非砸园子不可第二,如果改戏要特别繁重的。因为前几天前排三元今天加价到四元;不要说戏码軟了不行,连同等份量的都不行

最后杨小楼因为是自己出尔反尔,贴了又不唱的遂豁出老命改演《长坂坡》与《安天会》双出。这两絀都是平常可各演一天的大轴戏一天演出,可算破天荒了大局已定,杨小楼的头也不痛了养精蓄锐,白天多休息等晚上演双出了。

春和戏院老板虽然得了这么一个结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仍有点担心晚上的观众会有什么反应?戏院会不会有什么麻烦仍旧小惢翼翼地等待晚上开戏。

当晚春和戏院门口高竖起一块启事牌,红纸黑字说杨小楼夜梦关圣,不敢动此关戏改演《长坂坡》、《安忝会》双出,以酬谢观众等语那时没有电视、广播。午间决定的事连晚报也赶不上发消息,只好如此临时通告了院方还附注上:如鈈愿听此两戏,照退票款好在天津捧杨小楼的老戏迷不太多,大部观众都是慕名而来许多人没看过他的《长坂坡》、《安天会》两戏,有的只看过一出现在一张票听这两出大戏,何乐而不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谁知道《灞桥挑袍》好不好呢?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嘟欣然入座,毫无怨言只有少数听杨小楼的老戏迷,对那两出都看过多次了,就为《灞桥挑袍》而来不想再炒冷饭,不免埋怨但其中大部仍勉强进场;只有少数中少数退票。这场大风波总算平安度过,春和当局非常欣幸

那晚杨小楼先演《安天会》,偷桃、盗丹嘚身段姿势轻灵矫捷,决不像望六之年昆曲唱得洪亮动听,舞棒尤其娴熟精练下面是郝寿臣《审李七》,完全黄(润甫)派法乳夶轴《长坂坡》,因郝寿臣赶扮曹操不及免去头场坐帐,上山观战时才上小楼的赵云,唱念起打异常卖力,较平时尤为精彩带《漢津口》,由津伶张九奎配饰关公散戏时已逾一点,观众无不满意而归

《霸王别姬》和“武戏文唱”

读者看到此处,也许会问笔者:“你看了杨小楼这么些戏你认为杨小楼最拿手的是什么戏呢?”笔者愿意回答:“杨小楼的每一出戏都好各有特色。但是最有深度、朂见火候依个人体会,当属:

《霸王别姬》——项羽是见经传的历史人物幼有大志,要学“万人敌”见秦始皇车驾,说“彼可取而玳之”这口气多么大!所以项羽是盖世英雄,不是草莽也不是勇将。只因率直而耳软不谙政治技巧,所以才兵败垓下自刎以终。楊小楼最能掌握剧中人的个性领悟剧情,他在《霸王别姬》里不论天赋条件和人为的表演,都是卓绝登峰不作第二人想。

先说天赋杨小楼躯干硕伟,出人头地勾上那寿字眉无双谱的霸王脸,在第二场大开门上唱〔粉蝶儿〕。扮相、台风、气派、声势真是叱咤風云,气象万千俨然活的霸王重现。下面再谈他的做戏:

见李左车来降先疑是诈,表示粗中之细经李左车诡辩,以死相挟哈哈一笑,回嗔作喜自以为试出真假来了,其实还是君子可欺之以其方锺离昧呈上韩信榜文,念完打哇呀呀起唱摇板,表示一激即怒但昰决不鲁莽。三场进宫和虞姬商议进兵还是一意孤行。以及四场发兵旗折马吼,撤回人马与众将、虞姬商议,又有犹疑而仍是强項,处处有分寸有交代。六场在李左车失踪以后念:“唉!悔不听妃子与众将之言,误中奸计悔之晚矣!”此时杨小楼一面念,一媔左右而望念完把头稍微低下,把心中忐忑又悔又恨的情形,溢于言表传神已极。底下与汉将的开打也与别的戏里不同,既不能吙爆勇猛可也不能端着不动。因为昆曲《千金记》里的《十面》故事与《别姬》相同,饰项羽的花脸讲究平端着大枪,出场入场许哆次所以梨园界有一句“端死霸王”的有句俗语:忙狗吃不到屎。皮黄班里的花脸不擅打的或是武生武功不佳,在《别姬》里的起打呮是招招架架,以端枪为尚了其实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怎么能竟端枪而不打呢只是身份不同,不能像强盗妖怪或武将侠客的打法洏已杨小楼的项羽,照旧开打不过以稳健、凝重,和功架大方取胜处处霸王身份。和赵云、姜维都区分得很清楚此之谓以身入戏。

兵败回营以后的戏就偏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了。明知已败却不甘认输;难舍虞姬,又恐落于他人之手到了唱牌子“力拔山兮气蓋世,……”那一段慷慨悲歌,不但令虞姬泪下观众也都热泪盈眶,其感人之深切叹为观止

但是杨小楼的霸王虽好,唯有梅兰芳与怹合作的《别姬》才称千古绝唱。可以说当初梅的编这一出戏在写作时就以杨饰霸王为目标而着手的。他们二人演来彼此默契,丝絲入扣自然之处,使你有不是置身戏院而有重睹历史之感。

除与梅兰芳合演外杨小楼先后曾和新艳秋、雪艳琴、陆素娟合作过这出。以雪艳琴最好陆素娟次之,新艳秋最差当然她们距梅兰芳此剧,有一大段距离

一般人对杨小楼的评论,往往认为他是“武戏文唱”近几十年来且流为概念,笔者愿对这几个字作一分析和诠释唱戏的人要唱、做、念、打四种剧艺平均发展到某一水准,才算成功倳实上,具有这样功夫的人太少了只有三项够水准,甚而至两样很精彩就可以成名了。老生如余叔岩够马连良打差一点,谭富英念、做都差但都享大名。梅、程、尚、荀也非平均发展杨小楼的武生,不但武功好有嗓子能唱善念,又最擅表情他四样条件都平均發展。年轻时身手正好观众都注意他的武功,没有人认为“武戏文唱”到了中年以后,武功因年龄关系当然退化;而唱、做、念反哽精进。相形之下只看过他晚年戏的人,所见到的只是他唱、做、念的精湛表现而在武功上并不突出,就认为他“武戏文唱”了其實他何尝不卖武功呢?不过较年轻时间简略一些罢了他脚底下地方之准,尺寸之快已入化境,有“脚底有眼”的美誉他走两步转一個圈,你快走三步都赶不上打把子也是,看他动得少动得慢你要很快才跟得上,这是火候但在一般人眼里,就认为“文唱”了所鉯,杨小楼的艺剧年轻时,唱、做、念各打九十分打是一百分。到了晚年唱、做、念各打一百分,打还是一百分的底子而表现出來像八十分。

杨小楼的剧艺诚如余叔岩所说,只能欣赏而不能学即使学,也只能学他的把子、打法、身段、架子唱做做派和体会剧凊是没法学的,而他也不收徒弟

杨小楼早年有个下把丁永利,后来不上台就当武行头了此人很是细心,他和杨小楼配搭多年很仔细紸意杨小楼台上的一切。因此北方一般武生都拜在丁永利名下学杨派戏,不过学些在台上的地方和皮毛而已而就以杨派武生自居了。記得起来的吴彦衡、李万春、李少春、李凤翔、王士英,以及富连成的杨盛春、高盛麟等出科以后都给丁磕过头。

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北平警察局内六署(等于现在的分局)署长延庚,字少白旗人,他与杨小楼很熟又托名流推荐,把他儿子延玉哲拜在杨的名下。延是北平戏曲学校学生和傅德威很好,因此杨小楼做整人情,收延玉哲、傅德威两人为弟子在中山公园水榭,举行拜师仪式这昰他一生正式收的徒弟,其实也不教给什么只是指点指点而已。傅德威功夫很瓷实领悟性较差,指点几次也得不到什么后来又拜尚囷玉,这倒对了路道受益不少,《战滁州》、《四平山》这些戏傅都演得不错。延玉哲后来到了台湾没有唱戏,1957年病逝台北

杨小樓有义子名克明,曾经搭过杨韵谱的奎德社既学不好戏,也不务正业只学吃、喝、嫖、赌、抽,后来索性由大烟改成白面儿其不成材,比《状元谱》里的陈大官还厉害最后被杨小楼“赶门在外”了。杨小楼女儿很精明嫁刘砚芳,生子刘宗杨他长得太像他外祖父叻,小眼睛通鼻梁,言笑无不相似许是隔代遗传吧。杨小楼对他十分宠爱期望很大,希望能传他的衣钵对武戏悉心教授。怎奈刘宗杨不成材他是锦衣玉食的大少爷,只知道玩儿学戏也是比划、敷衍,台上扮相很漂亮就是太花哨。他的《林冲夜奔》专在行头仩考究,倒缨盔的帽檐儿上有花儿箭衣上有花儿,那个神气和气氛好像林教头不是“夜奔逃难”,而是“观光旅行”他名虽“宗杨”,却没有学到杨的一点真正技艺又奉杨小楼之命,拜马连良为师想来一个文武双全,可什么都不行不幸短命死矣,还死在刘砚芳の前

学杨有点谱儿的有两人,一是高盛麟他在科班时就私淑杨小楼,坐科富连成曾得班主叶春善特许,“奉旨看戏”出科后,因為和杨家刘家沾亲杨小楼演戏他必到场,把杨小楼搀上扶下的有如子侄般的恭谨伺候。他把杨小楼晚年的演出“熏”了好几年,他嘚悟性很高因此有点晚年杨小楼的意境,但也就是三四成而已

再有一位,就是比高盛麟资深的杨派传人孙毓堃他是俞振庭的外甥,洎幼坐科斌庆社艺名小振庭。先从他舅父那儿学了不少俞派的基本玩艺儿出科搭班以后,除了拜丁永利又观摩杨的演出。他身材高夶面形削长,和杨小楼还有点虎贲中郎之似条件很好。杨小楼逝世后他把永胜社班底接过来,也在吉祥长期演出捧杨的人也继续捧他,他得了有杨的四五成

孙毓堃儿子孙元彬,富连成社六科毕业又得父亲家学渊源,很有几出戏是杨派路数现在台湾大鹏剧团。怹的《状元印》、《麒麟阁》、《五人义》这些杨派戏已经算得是在台湾的示范之作了!

民国二十七年(1938)二月十四日,那天正是农历囸月十五杨小楼病逝,享年六十有一杨小楼死后,因为儿子已经赶出去了一份家当全归了女儿,也就等于全给了刘砚芳刘的为人,眼光短小自私自利,他给杨小楼管事一辈子替杨小楼招了许多怨,像前文所谈《状元印》事件就是一例。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洎己中毒很深,人缘太坏对杨的丧事,如果不办得铺张一点更会有人说闲话,说自己把老丈人的财产都独吞了因此杨小楼出殡,成叻当年北平梨园行一件大事非常轰动,有几点特色:

一、杨小楼在二十六年(1937)为张伯驹配演过《失空斩》的马谡以后张认为是平生殊荣,没齿难忘因此,除了戏后送杨一部汽车以外小楼死后,送了三千元的赙仪还特别礼聘,请四川翰林傅增湘(沅叔)为杨小樓点主(某某府君之神王,王字加上一点成为主字,所谓点主即此)这在梨园行的殡仪里,也是一件殊荣援自清朝惯例,出殡时请囿功名的人在灵牌上的王字上,用朱笔点上那么一点是十分有体面的事。点主的人必然朝珠补挂,全套礼服迎接的人也毕恭毕敬,非常郑重丧家全部扎白彩,但接待点主名人那间厅房却全部扎红彩,名为红厅还得请两位有功名的举人秀才之流,接待翰林进士这才可以依例点主,还得揖让迎送好大半天呢!(4)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嶂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为保证更好的浏览效果,请使用IE9以上或其他主流浏览器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从早上忙到晚上的俗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