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性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路径依赖如何影响人的行为?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路径依赖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  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企业发展因而进入良性循环;  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  对个人而言,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 这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造成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  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企业发展因而进入良性循环;  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  对个人而言,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 这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造成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影响员工行为改变的六大因素_培训杂志_传送门
影响员工行为改变的六大因素
企业培训工作一直致力于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第一,让学员学到更好的知识、方法、技能;第二,改善学员的行为;第三,达成绩效或业绩提升的成果。对于一般的企业培训来讲,只要选择或者设计优质的培训课程或项目,就可以达成第一个层面的目的。然而,对于组织来讲,仅仅达到这个层面是不够的。因为组织希望通过培训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对组织产生更大的价值。而第三个层面的目的却很难明确显现,且绩效或者业绩提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到底培训起了多大的作用很难弄得清楚。所以,当今企业培训工作者都在追求培训的第二层面的目标——学员行为改变。学员通过培训学习知识,并对行为产生影响成为培训管理者有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标志。影响行动改变六大因素当今世界,信息极其发达,学习者所能够学习的途径很多,员工的平均信息和知识储备基础越来越高。但是,要把学员储存的知识转变为行动非常难。针对人的行为改变,VitalSmarts专门在行为影响力领域有多年的专注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改变需要强有力的影响,并总结出了影响者模型(见图表1)。
影响者模型概括地展示了行为的改变源于员工关键行为的产生,而关键行为的发生和持续依靠影响力的六大来源对人的作用。对于培训与学习来讲,培训管理者为员工提供培训内容,希望学员能够应用学习内容产生关键行为,从而达成绩效成果。但我们所期望的关键行为是不会自发产生的。学员本身受六大影响来源的影响,决定了他们是否产生这些关键行为。而这六大影响来源,既可能推动他们产生关键行为,也有可能阻碍其产生关键行为。在现实中,往往阻碍的来源多,推动的来源少,因此致使行为改变极为困难和罕见。 影响力六大来源我们不妨以面授培训为例。通过面授课程,我们希望学员产生的关键行为是参与培训,并且把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工作(见图表2)。对于影响者模型中影响力六大来源矩阵中的每个来源,我们可以逐个分析到底哪些是正面影响,哪些是负面影响。
第1象限的影响力来源是“个人—动力”,代表学员自己有没有动力做关键行为。一般情况下,学员没有迫切的意愿去做,并且人都有路径依赖,不习惯改变。第2象限的影响力来源是“个人—能力,代表学员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做关键行为。一般的培训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通过培训赋予学员能力去产生行为应用于工作。 第3象限的影响力来源是“社会—动力”,代表学员周围的社会关系是否让学员有动力做关键行为。一般情况下,学员工作中的社会关系就是上级领导和同事,学员的行为改变需要过程,短时间内会有不适应和些许效率下降,而领导和同事没有耐心等到行为改变产生正面改善。第4象限的影响力来源是“社会—能力”,代表学员周围的社会关系是否有能力支持学员的行为改变。培训中的学员虽然学到新东西,但是一旦回到工作岗位,他会发现周围同事和领导依然还在用老一套在做事,他们不能配合和支持学员想要改变的行为。第5象限的影响力来源是“系统—动力”,代表学员所处的系统环境是否让学员有动力做关键行为。大部分情况下,培训无法产生这方面的动力,对于学员,学不学、用不用都一样。有了关键行为也没有奖金或升职,没有关键行为也没什么损失。
第6象限的影响力来源是“系统—能力”,代表学员所处的系统环境是否有能力支持学员的行为改变。针对环境,很多培训管理者在课堂中把环境布置得很棒,非常适合学员思考、练习和交流。但是回到工作中,学员失去这种环境,很容易把培训中学到的内容忘记,更不要说应用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培训对于学员来讲影响力往往很小,最多占1/6(见图表3)。仅利用培训课程就想要改变学员的行为,是不切实际的。
塑造正面影响力如果想要真正让学员产生我们期望的行为改变,产生高培训价值并赢得尊敬,我们就必须想办法让影响力来源矩阵里的六个方面尽可能多地变成正面的。据调研统计,六大影响力来源中,如果能够塑造四项正面的影响力来源,那么行为改变的效果可达十倍。图表4中是一些有效的影响办法:第1象限“个人—动力”:可以应用能力测评激发学员的自我认知和学习需求。最好选择对培训更加迫切的人群作为培训服务对象,比如新任或后备人群。第3象限“社会—动力”:与学员的上级领导达成共识,使其了解学员的学习,并予以支持。如果能够结合导师制更佳。第4象限“社会—能力”:可以对导师给予培训支持,让学员的上级胜任导师角色。如果能够让学员所在团队一并参与学习,那么能够让整个团队都对行为改变都认同并能够相互支持。第5象限“系统—动力”:与HR其他单元联系,使得学员的学习与任职、晋升相联系。第6象限“系统—能力”:创造提醒和支持的环境,使培训所要塑造的行为能够反映在学员的工作环境当中。(文:凯洛格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培训杂志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培训杂志 最新文章关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资料
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e):
经济学有一个路径依赖理论,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说的是一种自我强化和锁定的效应。
  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e)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第一个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他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企业发展因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铁轨宽度的制定
在现实生活中,路径依赖现象无处不在。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因为人军队战车的宽度就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所以,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
  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它告诉我们,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其实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的。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选择,你就设定了自己的人生。
  在国际IT行业中,电脑是一个财富的神话。戴尔计算机公司从1984年成立时的1000美元,发展到2001年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是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经历。戴尔公司有两大法宝:“直接销售模式”和“市场细分”方式。而据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透露,他早在少年时就已经奠定了这两大法宝的基础。
戴尔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酷爱集邮的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卖邮票,而是通过说服自己一个同样喜欢集邮的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第一次尝到了抛弃中间人,“直接接触”的好处。有了第一次,就再也忘不掉了。后来,戴尔的创业一直和这种“直接销售”模式分不开。
  上初中时,戴尔就已经开始做电脑生意了。他自己买来零部件,组装后再卖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当时大部分经营电脑的人并不太懂电脑,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更不可能按顾客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电脑。这就让戴尔产生了灵感:抛弃中间商,自己改装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优势,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这样,后来风靡世界的“直接销售”和“市场细分”模式就诞生了。其内核就是: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制造产品,并把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直接送到顾客手上。
  此后,戴尔便凭借着他发现的这种模式,一路做下去。从1984年戴尔退学开设自己的公司,到2002年排名《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的第131位,其间不到20年时间,戴尔公司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正是初次做生意时的正确路径选择,奠定了后来戴尔事业成功的基础。
  股市融资,其实也有类似的路径依赖。仿照上面的例子追索下去,发现人类学会从股市上圈钱,其实是缘于300年前一个名叫John
Law的死刑犯的天才构想。John Law是英国人,与人决斗因谋杀罪而被判死刑。也是冥冥中有天意,John
Law居然死里逃生,否则人类学会从股市融资不知道还要推迟多少年。当时的欧洲正逢战乱,各国皇室均面临着庞大的军费开支,不得不以高息向私人业主举债,日积月累的巨大债务成本令皇室难以承受,长此以往下去,要么皇室破产,要么废债丧失信用。正在危难关头,John
Law献出了他的奇思妙想并被接受。随之,一场以承受国家债务为目的的股票发行浪潮在英、法、荷兰等国掀起,著名的密西西比、南海等公司相继成立,而这些公司所特有的国家背景及其获利前景又在社会上引发一轮投机狂潮,直至最后泡沫破裂,并导致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股市大崩盘。然而自此以后,通过股市融资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金融创新之一,逐渐席卷全球,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重要的是,这一进程已完全不可逆转。
  据统计,2006年全球资本市场中,包括香港、上海、深圳和台湾的大中华区140宗IPO项目,总集资额达62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而在全球历史上十大首次公开招股项目中,工行、中行和建行分列第一、第五和第九,占得三席,工行更以220亿美元的成绩位列榜首,与A股市场全年涨幅全球第一的排名相映成趣。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资本市场正率先践行着大国崛起之路。
  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所以,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
  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它告诉我们,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其实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的。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选择,你就设定了自己的人生。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一旦我们选择了自己的“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宽。以后我们可能会对这个宽度不满意,但是却已经很难改变它了。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开始时慎重选择“马屁股”的宽度。
  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问题首先由保罗·大卫在1985年提出,尔后W·马兰·阿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技术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的系统思想,后来,道格拉斯·诺斯将前人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从而建立起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问题是保罗·大卫在解释惯常的字版文字组织是怎样变得标准化和固定化时提出的。他认为:一些偶然事件可能导致一种技术战胜另一种技术(即技术演进),而且一旦选择某一技术路线,即使这一路线可能不比放弃的另一种技术路线更为有效,它也会持续到最终。
  阿瑟创造性地发展了保罗,大卫的这个思想,并系统地阐发了技术演进过程中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性质的观点。他指出,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由于某种原因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利用规模巨大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普通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所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们产生相信它会进一步流行的预期等,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战胜自己的对手。相反,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人一步,没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陷入困境,甚至“锁定”在某种恶性循环的被动状态之下,难以自拔。总之,细小的事件如偶然的情况常常会把技术引入特定的路径,而不同的路径最终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路径依赖理论诺斯把阿瑟关于技术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来,从而建立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这一理论是诺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又一贡献,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制度变迁如同技术演进一样,也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强化。所以,“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弄得不好,它还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脱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的变化,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
  第二、制度变迁不同于技术演进的地方在于,它除了受报酬递增机制决定外,还受市场中的交易因素影响。诺斯指出,决定制度变迁的路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报酬递增,另一种是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如果没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制度是不重要的。而随着报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性增强,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自我强化机制仍起作用,只是某些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进,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2)学习效应,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会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获利机会。(3)协调效应,通过适应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实现协调效应。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一项正式规则的产生将导致其它正式规则以及一系列非正式规则的产生,以补充这项正式规则。(4)适应性预期,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久下去的不确定性。总之,制度矩阵的相互联系网络会产生大量的递增报酬,而递增的报酬又使特定制度的轨迹保持下去,从而决定经济长期运行的轨迹。
  第三由于制度变迁比技术演进更为复杂,所以行为者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观抉择在制度变迁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诺斯认为,“在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结果的不完全反馈下,行为者将具有不同的主观主义模型,因而会作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因此,制度变迁过程中,边际调整就不会完全趋同。”所以,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行为者的不同的主观抉择,既是各种制度模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不良制度或经济贫困国家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有人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
  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
  试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起初,猴子怕受到“株连”,不允许其他猴子去碰香蕉,这是合理的。但后来人和高压水都不再介入,而新来的猴子却固守着“不许拿香蕉”的制度不变,这就是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效应。
  路径依赖有两种表现方式:自我强化和锁定。秦池酒业从一个县级小厂能迈向全国靠的就是广告,它从广告中尝到了甜头,这种收益刺激了它在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继续这一战略,不计成本地去夺取中央台广告标王,在一夜暴富以后还想一夜成为贵族;这就是自我强化。至于锁定,恋爱中的男女最容易被观察到。女孩爱上了男孩,但男孩有些屡教不改的恶习,朋友们都说放弃吧,多少次经验证明了要改是不可能的,但女孩一直执著地相信再下一次他一定会改的,就这样她拖了好多年……
这不仅是“一叶障目”的问题,还含有路径锁定的因素。
路径依赖的产生
  因为背后都有对利益和所能付出的成本的考虑。对组织而言,一种制度形成后,会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对现在的制度有强烈的要求,只有巩固和强化现有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继续获得利益,哪怕新制度对全局更有效率。对个人而言,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这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技术演变中的轨迹依赖
  “路径依赖”原本是被阿瑟用来描述技术变迁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性质。阿瑟认为,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的性质。由于某种原因,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常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利用巨大规模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利用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和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调效应,致使它在市场上越来越流行,人们也就相信它会更流行,从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相反,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为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迟到一步,没有获得足够的跟随者,而陷入恶性循环,甚至“锁定”在某种被动状态之下,难以自拔。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诺斯把阿瑟提出的技术变迁机制扩展到制度变迁中,用“路径依赖”概念来描述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力,证明了制度变迁同样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结果在痛苦的深渊中越陷越深,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想脱身而出就变得十分困难,除非依靠政府或其他强大的外力推动。通俗地讲,“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因此,在既定的制度变迁目标下,要正确选择制度变迁的路径并不断调整路径方向,使之沿着不断增强和优化的轨迹演进,避免陷入制度锁定状态。
  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正式规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连续的、累积的。一国政治法律制度约束着经济自由度和个人行为特征,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第二,非正式规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持久的、沉淀于历史过程中的。与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具有较强的非易性,其变迁也是连续的、缓慢的、渐进的、内生的。在历史上虽然许多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差异不大,但经济发展路径却相差颇大,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同的非正式制度和传统文化在起作用。第三,与制度相关的特殊利益集团具有保持制度变迁持续下去的推动力。因为这种利益集团与现有制度是共存共荣的,而且在各种利益的博奔中处于主导地位,只会加强现有制度,从而促使制度变迁保持原有的惯性、按原有的方向持续下去。
  路径依赖理论对于处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来说显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吴敬琅教授指出,我国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改革,或者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变化过程。整个过程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
  第一,初始的体制选择会提供强化现存体制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的体制变化路径和既定方向往前走,总比另辟路径要来得方便一些;
  第二,一种体制形成以后,会形成在现存体制中有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进一步的变革,哪怕新的体制较之现有更有效。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接受了进一步改革,他们也会力求使变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初始的改革倾向于为后续的改革划定范围。改革能否成功就不仅取决于改革者的主观愿望和既定的目标模式,而且依赖于一开始所选择的路径。
  因此,我们在作出任何一项改革决策时,要慎之又慎,不仅要考虑将要采取的决策的直接效果,还要研究他的长远影响;要随时研究改革是否采取了不正确的路径,如果发现了路径偏差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把他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免积重难返的状况出现。事实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对无效率制度的路径依赖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前期改革不规范,改革措施不彻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路径依赖:用户路径的三个案例以及两点优化思考 -ZAKER新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代成龙全文共 1678 字,阅读需要 3 分钟—— BEGIN ——生活中总是充满惯性,无论是在物理世界中,还是思维模式中,甚至用户在产品的使用中,也存在着惯性,这都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场景拨号与通讯录并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手机上的拨号 icon 和通讯录 icon 实际上进入一个 APP 中,只是进入后显示不同的 Tab,那么存在两个 icon 真的有必要吗?最近给长辈买了一个手机,建立了文件夹来管理应用 icon,把我认为其不太常用或者可以被隐藏的图标都放到了文件夹里,我发现点击 " 拨号 " 和点击 " 联系人 " 其实都进入一个应用,只是对应页面不同,而且在应用内支持横向滑动切换 Tab,故将 " 拨号 " 放到了文件夹里。但是长辈很不适应,即使我用操作演示了可行性,而且解释屏幕东西变少了,更好找东西了,而且直接看联系人列表,也不一定非要看通话历史里找啊,吧啦吧啦一堆,但是都没用,最后还是把 " 拨号 " 从文件夹中拿出来,因为保持老人从功能机时代养成的操作习惯才是最重要,因为 "习惯的才是比较轻松的",这就是路径依赖。另举两例:微信小视频入口在许久前的微信中,首页下拉可以录制小视频,然后发送朋友圈的操作,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功能与市面上普遍存在的 " 首页下拉刷新 " 的手势相同,导致用户根本没有预期,导致了用户的不习惯。而现在微信已经取消这个手势。但是我认为,除了与用户在其他应用养成的习惯不同,还有一个原因:与用户在微信养成的习惯也不同,用户已经习惯走 " 发现 - 朋友圈 - 右上角相机 " 的路径,而此时虽然增加了一个路径,但是用户依然还是感觉原来的路径用的比较爽、比较习惯,所以大部分用户按照路径依赖在继续,而那小部分的用户的行为没能保住这个功能,所以现在该功能已经下线。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当你登录微信的 PC 客户端时,在手机对话列表的顶部会有一个入口,可以控制:退出 PC 客户端、手机端是否继续提醒、文件传输助手(Mac 版本还增加了锁定微信的功能),但是文件传输助手在登录 PC
客户端后会自动出现在对话列表中,所以我之前的操作都是登录 PC 端之后,在对话列表中寻找文件传输助手。但是问题在于:随着登录时间延长,文件传输助手的位置会被有新消息的对话淹没在对话列表的下部,这时在寻找成本就会增加,但是我依然在这样寻找,因为我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直到有一天仔细看看手机端的登录页面,才找到了这个快捷入口。如何优化或者修改用户的路径依赖?上面介绍的三个例子,都说明:用户会有一定的习惯,会产生路径依赖。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优化或者修改用户的路径依赖?既然是优化路径依赖,那么就要提供一条 " 更好 " 的路径,这样的替代作用才能让用户感觉到价值的提升,才能感觉到产品的进步,才能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控制权。那么什么是 " 更好 " 的路径哪?我理解有两点:更方便、更多彩。更方便:就是路径更短,用更快的时间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讯中可以收藏联系人,并且将收藏联系人在通讯录中置顶,方便用户寻找,但是 iPhone 更精进了一步,在电话 icon 上用 3D touch 可以快速呼出收藏联系人,这就是 " 更方便 " 的典型方案。再设想一个问题:如果下拉不是直接拍摄小视频,而是和点击朋友圈右上角的相机一个动作?那么是否会更好些?更多彩:路径可以长,但是风景要好。在发照片前支持 P 图,虽然路径长了,但是因为最后的风景好啊,用户依然还是会很喜欢的。微信直到最近才支持图片编辑功能,这个把部分用户分享的路径变长,但是用户并不会因为此而不爽,因为此时编辑后的照片,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同时此例子中也包含了 " 更方便 " 的属性,因为在微信不提供该功能的时候,用户需要通过第三方应用去编辑图片,然后再分享,方便性会比现在微信的方案差很多。其实以上两点也可以从一个类比来理解:上下班的路线。大家每天上下班的路线在去除各种聚会等事件的影响后,是基本一致的状态,那你有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因素会让你改变路线哪?平常的路线要 1 小时,现在有个 40 分钟的路线,是不是应该去尝试下?——更方便;平时路过的公园,最近樱花盛开,是不是应该从公园里面绕一圈,赏下花?——更多彩;平时做地铁上下班,现在公司同事拼车上下班,还有喜欢的女生,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下?——更方便、更多彩;以上是一点总结,供大家拍砖。—— END ——作者:代成龙,微信号 dcl_utopia。创业公司产品一枚,从视频到智能硬件,再到车联网,继续产品设计之路。本文由 @代成龙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点击 " 阅读原文 " 下载 APP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猎云网3小时前
36氪4小时前
猎云网昨天
36氪1小时前
36氪58分钟前
36氪1小时前
36氪3小时前
36氪3小时前
36氪2小时前
36氪4小时前
36氪6小时前
动点科技昨天
亿邦动力网1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1小时前
品途商业评论2小时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打破路径依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