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平均值,随机自动生成平均值5个单值,两两误差不能超过0.03,且其算术平均值等于原均值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计算评标基准.计算评标基准价,投标人个数小于等于5个时,采用完全平均法.投标人大于5个时,去掉一个最高报价和一个最低报价,对各有效报价进行算术平均值计算.我知道投标少于5家或等于5家,基准价为F1=(a1+b1+c1+d1+e1)/5如果现在投标单位为12家,评标基准价如何用电子表格表示?(需要去掉一个最高价和一个最低价,然后算平均值的公式)关键是去掉一个最高和一个最低,如何在公式中反映?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先把这12家报价加起来,然后减掉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max(A1:L1),最小值:min(A1:L1)因此,公式应该是:=(sum(A1:L1)-max(A1:L1)-min(A1:L1))/10上面公式假设你的这12家报价依次存放在A1:L1这12个单元格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误差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wù chā]
误差是测量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测得的量值简称测得值,,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所谓参考量值,一般由量的真值或约定量值来表示。 对于测量而言,人们往往把一个量在被观测时,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认为是被测量的真值。实际上,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因为只有“当某量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才是量的真值。从测量的角度来说,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一般说来,真值不可能确切获知。
误差基本概述
【英文】:
【中文拼音】:
【基本解释】:
一个量的或计算值与其真实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详细解释】:
1.犹差错。 汉《汉纪·文帝纪下》:“上功莫府,差六级,文吏以法绳之,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唐《因话录·徵》:“谈话之误差尚可,若著于文字,其误甚矣。”
2.数学上称测定的数值或其他与真值的差为误差。
准确度与误差
真值是试样中待测组分客观存在的真实含量。准确度是分析结果与真值的相符程度。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误差越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误差可以用和来表示。绝对误差是分析结果与真值之差,表示为:
x代表单次测定值。由于测定次数往往不止一次,因此通常用数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分析结果。此时:
Ea=x平均值-T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和真值的百分比率:
Er=Ea/T?100%
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表明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表明测定值偏低。在测定的绝对误差相同的条件下,待测组分含量越高,相对误差越小;反之,相对误差越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相对误差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有时也采用中位数来表示分析结果。即一组测定数据从小至大进行排列时,处于中间的那个数据或中间相邻两个数据的平均值。用中位数表示分析结果比较简单,但存在不能充分利用数据的缺点。
由于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测定中,所以任何真值都难以得知。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纯物质中元素的理论含量等理论真值,上确定的长度、质量和物质的量单位等计量数约定真值,或公认的机构发售的标准参考物质(也成为标准试样)给出的参考值等当作真值来使用。
例题: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l中氯的质量分数为60.56%、60.46%、60.70%、60.65%、60.90%。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纯Nacl中氯的质量分数的理论值(真值)为T:
T=Mcl/MNaclX100%=35.45/58.44X100%=60.66%
平均值:x=(60.56%+60.46%+60.70+60.56+60.69%)/5=60.61%
绝对误差:Ea=x-T=60.61%-60.66%=-0.05%
相对误差:Er=Ea/TX100%=(-0.05%)/60.66%=-0.09%
一个量的或计算值与其真实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 。
数学上称测定的数值或其他与真值的差为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与两类。
误差系统误差
由于仪器结构上不够完善或仪器未经很好校准等原因会产生误差。例如,各种的,、表盘的刻度不准确等都会造成误差。
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也会造成误差。例如,热学实验中常常没有考虑散热的影响,用测电阻时没有考虑电表的影响等。
由于测量者的生理特点,例如反应速度,分辨能力,甚至固有习惯等也会在测量中造成误差。
以上都是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系统误差的特点,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它的影响。
误差偶然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读数时,视线的位置不正确,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不稳定、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微小的,而且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
但是实验表明,大量次数的测量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的偶然误差都服从一定的,这些规律有:
(1)相等的正的与负的误差出现机会相同;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3)误差不会超出一定的范围。
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并且用它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然误差。
误差绝对误差
设某物理量的测量值为x,它的真值为a,则x-a=ε;由此式所表示的误差ε和测量值x具有相同的单位,它反映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所以称为绝对误差(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
绝对误差可定义为:
式中:△—绝对误差  X—测量值 L—真实值
注:绝对误差是有正负,有方向的。
误差相对误差
误差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叫相对误差,它是绝对误差与测量值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比值,即或,并且通常将其结果表示成非分数的形式,所以也叫。
绝对误差可以表示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而相对误差则可以比较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测量两条线段的长度,第一条线段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测量时读数为10.3毫米,为0.1毫米(值读得比较准确时),为0.97%,而用准确度为0.02毫米的游标卡尺测得的结果为10.28毫米,绝对误差为0.02毫米,相对误差为0.19%;第二条线用上述测量工具分别测出的结果为19.6毫米和19.64毫米,前者的绝对误差仍为0.1毫米,相对误差为0.51%,后者的绝对误差为0.02毫米,相对误差为0.1%。比较这两条线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到,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绝对误差没有变化,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相对误差明显不同,准确度高的工具所得到的相对误差小。然而相对误差则不仅与所用测量工具有关,而且也与被测量的大小有关,当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时,被测量的数值越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误差引用误差
仪表某一刻度点读数的绝对误差Δ比上仪表上限Am ,并用百分数表示。
最大引用误差:仪表在整个量程范围内的最大示值的绝对误差Δm比仪表量程上限Am ,并用百分数表示。
误差标称误差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7.20条)。这是测量仪器的最主要的计量特性之一,其实质就是反映了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大则其准确度低,示值误差小,则其准确度高。
示值误差是对真值而言的。由于真值是不能确定的,实际上使用的是或实际值。为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当其接受高等级的测量标准器检定或校准时,则标准器复现的即为约定真值,通常称为实际值,即满足规定准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量值。所以指示式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示值-实际值;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实际值。
例如:被检电流表的I为40A,用标准检定,其电流实际值为Io=41A,则示值40A的误差Δ为
Δ=I-Io=40-41=-1A
则该电流表的示值比其真值小1A。如一工作玻璃量器的容量其标称值V为1000ml,经标准玻璃量器检定,其容量实际值Vo为1005ml,则量器的Δ为:
Δ=V-Vo==-5ml
即该工作量器的标称值比其真值小5ml。
要正确区别误差、偏差和修正值的概念。偏差是指“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5.17条),对于实物量具而言,偏差就是实物量具的实际值对于偏离的程度,即偏差=实际值-标称值。例如有一块量块,其标称值为10mm,经检定其实际值为10.1mm,则该量块的偏差为10.1-10=+0.1mm,说明此量块相对10mm标准尺寸大了0.1mm;则此量块的误差为示值(标称值)-实际值,即误差=10-10.1=-0.1mm,说明此量块比真值小了0.1mm,故此在使用时应加上0.1mm修正值。修正值是指为清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测量结果上的值。从上可见这三个概念其量值的关系:误差=-偏差;误差=-;修正值=偏差。在日常计算和使用时要注意误差和偏差的区别,不要相混淆。
误差基值误差
它是指“为核查仪器而选用在规定的示值或规定的被测量值处的测量仪器误差”(7.22条)。为了检定或校准测量仪器,人们通常选取某些规定的示值或规定的被测量值,则在该值上测量仪器的误差称为基值误差。
例如:选用规定的示值,如对普通的衡器,载荷点50e和200e是必检的(e是衡器的检定分度值),它们在首次检定时基值误差分别不得超过±0.5e和±1.0e。
如对于中准确度等级的衡器,载荷点500e和2000e是必须检的,它们在首次时的基值误差分别不得超过±0.5e和±1.0e。规定被测量值,如对于标准热电偶的检定或分度,通常选用锌、锑及铜三个温度固定点进行示值检定或分度,则在此三个值上标准热电偶的误差,即为基值误差。测量仪器的基值误差可简称为基值误差。
误差零值误差
它是指“被测量为零值的基值误差”(7.23条)。是指被测量为零值时,测量仪器示值相对于标尺零刻线之差值。也可说是测量仪器零位,即当被测量值为零时,测量仪器的直接示值与标尺零刻线之差。通常在测量仪器通电情况下,称为电气零位,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称为机械零位。零位在测量仪器检定或校准或使用时十分重要,因为它无需用标准器就能准确地确定其零位值,如各种指示仪表和千分尺、度盘秤等都具有零位调节器,可以作为检定或校准或用作使用者调整,以便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通常测量仪器零值误差均作为基值误差对待,因为零值对考核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准确度作用十分重要。测量仪器的零值误差可简称为零值误差。
误差固有误差
它是指“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测量仪器的误差”(7.24条)。固有误差通常也可称为,它是指测量仪器在参考条件下所确定的测量仪器本身所具有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仪器自身的缺陷,如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安装、测量方法及其测量标准传递等造成的误差。固有误差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一般固有误差都是对而言,因此固有误差是测量仪器划分准确度的重要依据。测量仪器的就是测量仪器在参考条件下,反映测量仪器自身存在的所允许的固有值。
提出固有误差这一术语是相对于附加误差而言的。附加误差就是测量仪器在非标准条件下所增加的误差。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等都属于非标准条件。非标准(即参考)条件下工作的测量仪器的误差,必然会比参考条件下的固有误差要大一些,这个增加的部分就是附加误差。它主要是由于影响量超出参考条件规定的范围,对测量仪器带来影响的所增加的误差,即属于外界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因此测量仪器使用时与检定、校准时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就是附加误差;测量仪器在静态条件下检定、校准,而在实际动态条件下使用,则也会带来附加误差。测量仪器的固有误差又可简称为固有误差。
误差相关因素
误差人为因素
最小二乘俯仰角估计误差比较
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误差量具因素
理想和带增益误差的3位ADC转换器的传递
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
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误差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
依据,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误差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等。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
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
误差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
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 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误差最大允许误差
是指“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7.21条)。
这是指在规定的参考条件下,测量仪器在技术标准、等技术规范上所规定的允许误差的极限值。这里规定的是值,所以实际上就是测量仪器各计量性能所要求的最大允许误差值。可简称为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称为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最大允许误差可用、或引用误差等来表述。
例如:测量范围为0~25mm,分度值为0.01mm的千分尺其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0级不得超过±2mm;1级不得超过±4mm。又如测量范围为25℃~50℃的为0.05℃的一等标准,其示值的为±0.10℃。如准确度等级为1.0级的配热电阻测温用动圈式测量仪表,其测量范围为0~500℃,则其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00×1%=±5℃,则用表述。如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料斗秤)在物料试验中,对自动称量误差的评定则以累计载荷质量的进行计算,为0.2级、0.5级的则首次检定其自动称量误差不得超过累计载荷质量的±0.10%和±0.25%。最大允许误差是评定测量仪器是否合格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当然它也直接反映了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要区别和理解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和之间的关系。和均是对测量仪器本身而言,最大允许误差是指技术规范(如标准、检定规程)所规定的允许的值,是判定是否合格的一个规定要求,而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某一示值其误差的实际大小,是通过检定、校准所得到的一个值,可以评价是否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从而判断该测量仪器是否合格,或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以提高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一个参数,它只能表述一个或一个范围,说明被测量真值以一定概率落于其中,它对测量结果而言,以判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可见最大允许误差、示值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它们具有不同的概念,前者相对测量仪器而言,后者相对测量结果而言,前者相对与真值()之差,后者只是一个区间范围,前者可以对测量仪器的示值进行修正,后者无法对测量仪器进行修正。个人认为,可见测量不确定度概念不能完全代替测量仪器的误差,因为它无法得到修正值,作为测量仪器的特性,规定和通过检定、校准去确定,在实用上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误差引用误差
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可简称为引用误差。
它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7.28条)。通常很多测量仪器是用引用误差来表示该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特定值一般称为应用值,它可以是测量仪器的量程也可以是标称范围的上限或测量范围等。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就是测量仪器的与其应用值之比。
实际上,真值是难于得到的,实际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近似确定真值,并称之为约定真值。
一种方法是采用相应的高一级精度的计量器具所复现的被测量值来代表真值,
另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来代表真值。
另外在产品检测中,某项被测量的设计指标,既标称值视作已知真值,而测量值与标称值之差,就是产品制作误差(注意:这里的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才是测量误差)。
理论值作为真值,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误差误差分类
在中,为解决求方程近似值的问题,通常对实际问题中遇到的误差进行下列几类的区分:
误差模型误差
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要将复杂的现象抽象归结为数学模型,往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对问题作一些简化。因此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模型误差。
误差测量误差
在和具体运算过程中所用的数据往往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的,由于精度的限制,这些数据一般是近似的,即有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误差截断误差
由于实际运算只能完成有限项或有限步运算,因此要将有些需用极限或无穷过程进行的运算有限化,对无穷过程进行截断,这样产生的误差成为。
误差舍入误差
在数值计算过程中,由于计算工具的限制,我们往往对一些数进行,只保留前几位数作为该数的近似值,这种由舍入产生的误差成为。
误差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别,例如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 、抽样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p-P)等。中的误差有两个来源,分别为:
(1)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引起的误差。
(2)代表性误差,即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而引起的误差。
误差化学中的误差
误差可疑测定值
在一组平行测定数据中,常会出现与其他结果相差较大的个别测定值,该值称为可疑值或异常值(也叫离散值或者极端值等)。对于位数不多的测定数据,可疑值的取舍往往对平均值和精密度造成相当显著的影响。
如果已经测定中发生过失,则无论此数据是否异常,一概都应舍去;而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再对取舍做出判断。以下介绍使用简单的Q检验法和效果好的格鲁布斯法。
误差Q检验法
Q0.990.990.930.820.740.680.630.600.57该法有迪安和狄克逊在1951年提出。具体步骤:
1、将一组数据有小至大按顺序排列为x1,x2,x3…xn-1,xn,假设x1和或xn为可疑值。
2、计算可疑值与最邻近数据的差值,除以极差,所得的商称为Q值。
若x1为可疑值,则:
Q=(x2-x1)/(xn-x1)
若xn为可疑值,则:
Q=(xn-xn-1)/(xn-x1)
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的含量,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0.001mg/L、0.002mg/L、0.009mg/L。问置信度为90%时,可疑数据“0.009”是否应舍去?
Q=(0.009-0.002)/(0.009-0.001)=0.88
置信度为90%,n=3时,查表得:Q=0.94
因为:Q&Q表,所以0.009mg/L这个数据不应该舍去。
若将”0.009“保留,取三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分析结果不合理,若再测定一次数据得0.002mg/L,
此时,Q表=0.76,Q&Q表,故可以舍去可疑值0.009。
误差格鲁布斯法
置信度P95%
首先计算出改组数据的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再计算统计量G。
根据事先确定的置信度和测定次数查阅表中G值表,如果G&G表,说明可疑值相对于平均值偏离较大,应以一定的置信度将其舍去,否则应予以保留。
在运用格鲁布斯法判断可疑值的取舍时,由于引入了t分布中最基本的两个参数平均值和方差,故该方法的准确度较Q检验法高。
广西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82
李红.数值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高等数学研究[引用日期]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副教授审核
南京理工大学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在EXCEL中,根据平均数产生6个随机数
我的图书馆
在EXCEL中,根据平均数产生6个随机数
在EXCEL中,根据平均数产生6个随机数,这6个随机数的值应跟平均值相差不超过1。设平均数在B2,则在C2输入公式:==IF(RANDBETWEEN(B$2-1,B$2+1)&B$2,RANDBETWEEN(B$2-1,B$2+1)-RAND(),RANDBETWEEN(B$2-1,B$2+1)+RAND())向下复制,
我什么按照你方法弄了不行啊,比如平均值在A1。我要用这个平均值随机生成6个数,这六个数与这个平均值不能超过1
将B$2替换为A$1.对于个别超过一点点的,可以双击此单元格,再按回车。在excel中,如何产生不在同一区间段内的一组随机数。比如在1-25、30-40这两个区间内的随机数=IF(RAND()&0.5,RANDBETWEEN(1,25),RANDBETWEEN(30,40))
PS:如果你用2003及以下版本的excel,需要在工具》加载宏》勾选:分析工具库我想问一下,在EXCEL中怎样产生1-25之间的6个不同随机整数,而且要多行,每行的6个数不能相同。
比如A1-F1,产生6个不同随机整数
往下拉A2-F2,也会产生6个不同的随机整数。
并且每一行的6个数都在1-25之间,A列留空
B1输入数组公式(输入时按ctrl+shift+enter完成)
=small(if(countif($a1:a1,row($1:$25))=0,row($1:$25)),int((27-column())*rand())+1)
向右填充至G1,再向下填充
ctrl+shift+enter是数组公式的输入方法,如果数组公式没有按此方法输入,会被当做普通公式,通常会得到错误值。
$a1:a1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混合引用,在填充公式时,该引用中的相对引用部分会随公式所在单元格的变化而按照一定规律变化(规律你可以通过观察得到),而绝对引用部分(加了$的行号或列标)则不会变化。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EXCEL中指定一个数值,要求生成的一组随机数平均值为这个指定值?_百度知道
EXCEL中指定一个数值,要求生成的一组随机数平均值为这个指定值?
用EXCEL生成50个8-10之间的数,这50个数的平均值是M,请赐教如何指定M值,生成一些随机数正是这个指定平均值M呢,哪位高手详细说一下
你的第一公式不好输入啊,有两个函数,具体如何输入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平均数的约束,那么能够随机的必定只有49个数字, 可以这样做 在A1到A49个单元格里面输入 =8+int(RAND()*2) 这里直接复制到一个单元格,然后拖动就可以,因为生成随机数,所以这49个单元格里面的公式都一样在A50单元格里面输入 =M*50-sum(A1:A49) 注意,这里“M”就是你要求的平均数,你也可以把他关联到某个单元格 这样就可以了如果不清楚可以给我一个邮箱,我做好发给你
采纳率:3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随机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拒绝访问 | www.gfjl.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fjl.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fb1af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定平均值生成随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