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雪后,这些写出家乡的景物特点有什么特点

观察景物的作文 观察景物的作文500字
作文一:《观察景物的特点》1700字观察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抓住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状物。
教学重点:观察与思考
教学难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古时有位画家叫做厉归真,他酷爱画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没的山林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虎坐、卧、跑、跳的动作,反复进行描摹。经过长期努力,他画的老虎神态逼真,令人叹服。
绘画需要观察,写作也是如此。今天我要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抓住景物的特点。(板书)
二、示标:(多媒体)
1.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抓住景物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状物。
三、观察的重要性
师: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能触动 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景物,数不胜数,可是让同学们描绘景物时 却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缺乏必要的观察是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请大家看投影。
师:谁能为此图配诗?
生: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师:这位同学用《咏鹅》来配画,可谓相得益彰。作者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生:曲项、白毛、绿水、红掌。
师:如果作者对鹅儿浮水这一景物缺乏精细的观察,他就不能写得如此生动, 由此可见,细致的观察是写好景物的前提。没有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思考, 就不可能将景物准确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怎样观察
师:仅仅懂得观察对于景物描写的重要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善于观察景物,掌 握观察景物的方法。请大家看两段文字(多媒体)
《春花图和春风图》
师:朱自清先生从哪些角度描绘春花?
生:形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道“花里带着甜味儿”。
师:我们知道观察景物要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姿态、质地等方
朱自清先生又是调动了哪些感官去认识和体味春风?
生:触觉、嗅觉、听觉。
师:我们对事物进行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仔细听,详细问,用手摸,用
嘴尝,用鼻嗅。要想准确细致地表现景物,就要对它的整体有个比较全面 具体的认识,观察景物要全面细致。(以观察一盆兰花为例)
生:它的花是,,,,
生:它的叶是,,,,
生:它的形是,,,,
生:它的气味,,,,
师:很多同学在描述景物的时候,往往很难抓住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原因?由
于没有思考,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而不思”、“闻而不想,
或者只是描绘出景物外在的可观可感的形貌、姿态、声色等等,而缺乏“神”。
师:观察景物最重要的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即思考观察的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
的地方。(板书:此景与彼景不同)
师:再来看另一盆兰草。
生:塑料盆里的肥硕;瓦盆里的瘦弱。
师:可见,不同景物有不同的特点。
师:比较《春》和《春风》中春风的不同(出示多媒体)
生讨论:江南春风,温柔、和煦、芳香、悦耳。
北国春风,猛烈、粗犷、壮美。
师:不同地点,同样的景物也有着不同特点。(板书:此地与彼地不同) 师:同样是冬天,扬州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生:扬州寒冷,济南温晴。
师:不同时候,不同地点,有着不同的景物,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把握景物在不
同时间的特点。四季都有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春天有桃花、杏花、梨花。
生:夏天有荷花。
生:秋天有桂花、菊花。
生:冬天有梅花、雪花。
师:它们有什么特点?能用一句诗来描述吗?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竹外桃花三两枝;红杏枝头春意闹。
生:五月榴花照眼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八月桂花香。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师: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色彩。比如柳
叶,春天,它的颜色嫩绿,到了初秋它的颜色凝重,等到深秋,它转为黄 色。同样是荷花,春夏秋冬有什么不同?(板书:此时与彼时不同) 生: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秋天,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冬天,留得残荷听雨声。
师:观察景物要想抓住特点,必须掌握方法,善于思考,才能发现景物的特征。
五、如何写景
师: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写景抒情,我们观察到了景物,如何生动地描绘它们,
表现它们呢?请大家看《济南的冬天》中“雪后山景图”,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描写的?
生:方位顺序,山上→山顶→山坡→山腰
师:老舍先生多角度地观察了济南冬天的山,也多角度地描绘了雪后山景。(板
书:多角度描写)多角度地描写可以使文章具体。请在再来欣赏《春》中 的“春花图”,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春花的?
生:运用拟人,,,,,
生:运用比喻,,,,,
生:运用排比,,,,
师:的确,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确实要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朱自清笔下的春
花是如此繁茂,老舍笔下的小山是如此秀美。(板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师:我们前面观察了兰花?现在以《兰花》为题写100字短文,注意写景顺序。
(板书:注意顺序)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景物的特点,我们知道观察离不开思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学会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地写景状物,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散文来。
观察景物的特点
观察  颜色、形状、气味、质地 思考:1.此景与彼景的不同
2.此地与彼地的不同
3.此时与彼时的不同
描写:1.多角度描写      丰富
2.运用修辞        生动
3.注意顺序        条理
作文二:《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1900字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师生合作解决下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质地以及     、     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        ,按一定的       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
(a)        。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
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            如:         、         ,         、         等。
(b)           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的顺序写。
(c)          如:先整体后局部、        、        、         等。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         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           的景物特点。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       准确,注意多种      手法的运用。
[5]“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还
要学会          。
【赏析品评】
清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偶尔从园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
声,我不觉向小花园走去。
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我深深地
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
了。初升的太阳在园里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
熠熠。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所吸引,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
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四季常绿的冬青,翠绿翠绿的,给花园镶上了一道绿边,
又恰似给花园扎上了一条绿色绸缎的蝴蝶结。绿得嫩,绿得翠,绿得浓……好似
一条绿色的小河,潺潺流淌。
在花园的南面,种着好多黄扬。那是绿色的瓜子黄杨。顾名思义,就是叶子
像瓜子的黄扬。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们常常把它和冬青混为一体。经过园丁的精
心修剪,这些黄杨显得十分美观、整齐,有球形的,也有圆锥形的。
在花园的东边,放着四盆睡莲。那是几个褐色的大瓷缸,缸壁上雕刻着龙凤
呈祥、翩翩浮莲的精美图案。缸里盛着一坛明净如镜的清水,一朵朵嫩绿色的睡
莲轻盈而又悠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瞧,那些莲叶既像小孩张开的手掌,
娇滴滴的;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静静地躺着。这时,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悠
闲地摇摆着尾巴,向水面游来;与此同时,顺着莲叶,一颗晶莹的露珠刚巧落在
了水面上,圆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好看极了。这可惊动了小金鱼,它扭转身子,
头也不回地向水深处游去了……
在花园的西边儿,种着数十颗柏树。它苍劲的躯干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使人肃然起敬。忽然,在一片浓绿之中,一大片常春藤闯入我的眼帘。那枝条细
长而柔软,攀附着花架爬得高高的。虽已是秋天了,它的叶子却茂密地遮住了花
园的一角,保护着它下面的花和草。
花园的正中是一块小草坪。草坪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花坛,花坛的四周摆着
两排月季。月季开得真旺,淡红的花瓣随风微微颤动,好像每片花瓣都各有自己
的生命。这时,我看见了一株黄色月季。听爸爸说过,黄色月季是非常名贵的。
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一见,果然不假,那嫩黄色的花瓣,沐浴着阳
光,闪耀着象牙般的光泽,在绿叶花丛中,亭亭玉立,高傲地昂着头,似乎不屑
光顾别人一眼。
思考交流:本文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你认为有哪些佳词妙句值得学习?
【亮出自己】
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
景物观察笔记。(注意写景的方法)
参考题目:《花圃》《月夜》《雨中》《秋晨》
也可以根据所观察的其它景物自拟题目。
拟题:《                        》
写作提纲:
【我来修改】投影下面的文章,集体评改。
我们学校中,只有百草园的景色最美。
走进百草园一看,里面有许多的花草,花的种类有月季、菊花、腊梅等,我
闻到了花的香味,真香啊!这些花儿们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特别是秋天的菊花,
金灿灿的,还有冬天的腊梅,梅花开放时,颜色很鲜艳。
接着,是百草园的草,春天的小草是那么的碧绿,而冬天的小草变成了枯黄
色,小草们正在过冬,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正等着春天的来临。
然后,是百草园中的一座小桥,那小桥上雕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龙,那些龙
象征着龙的传人不屈的精神。
最后,是百草园桥下的荷花,荷叶很绿,到了冬天,叶子枯萎了,花瓣也脱
百草园可真美!
各抒己见:
1、习作写景是否有条理?
2、习作是否从多角度描写景物?
3、习作语言是否生动,景物特点是否鲜明?
学生结合以上问题,提出具体修改措施。
修改意见:
【自我评价】
学生自主阅读批改后的习作,然后同桌互读,对照以上评讲,交流习作得失,
填写自我评价表。
【文法储蓄】
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               ,条理井然;
(2)               ,有声有色;
(3)               ,生机盎然;
(4)               ,回味无穷;
(5)               ,文采斐然。
【名家之言】
细节:“描写风景的时候,应该抓住琐碎的细节,把它们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                    (屠格涅夫)  形象:“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种种感受,由此得到的种种启迪、联想、思想感情上的升华,都需要凝聚在足以吸引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       (袁  鹰)  特色:“一个风景有一个特别的美,永远独立。假若在作品中随便地写些风景,即使写得很美,也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老  舍)  感受:“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景是自然界的存在;写景,是通过作家的感受再现于作品的。它除了自然的美外,同时包含着作家抒发感情的美。”(碧  野)  体验:“写景最好是住在那里一段时间,经历些个风晨雨夕,寒往暑来,一句话,得在认识上下一番功夫。”                                   (吕叔湘)
作文三:《【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2200字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要突出秋天景色的特点,可以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写的时候要先想一想表达的顺序,然后具体写下来。可适当展开想象。语句要通顺、连贯。写好后认真修改。
秋天,是色彩丰富的季节,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如诗如画的季节。这时候,许多景物都充分展示出它们在这个季节里独有的魅力。同学们也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如果能够把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景物画成画、写成文,该有多好啊!其实,写成文并不难,而一篇好文就恰似一幅画。那么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呢?
首先,要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表及里、从左到右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那么观察些什么呢?要注意观察景物的动态与静态,包括它的形、色、味、触觉等等。
例如:“秋天,叶的颜色更加斑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半紫半黄、半绿半黄的叶。”这一段就是抓住了叶的颜色来进行描写。
第二,要抓住秋天有特点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什么是有特点的景物呢?如:菊花、松柏、枫树、成熟的果实、庄稼等。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如:菊花的形,枫叶的色,果实的味,,,,总之,是这种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三,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想象要合情合理。可采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
例如: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
灿烂的秋阳从云缝里洒下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那红叶林就更娇艳,像燃烧的火焰,又像飘落的彩霞。
最后,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恰当地使用过渡句。
1.一踏进古色古香的公园园门。
2.我们顺着林阴路,来到了眼镜湖。
3.随后,我们踏着崎岖的山路,迫不及待地向红叶区走去。
4.我们终于登上了鬼见愁。
这样写,就使得文章紧凑,完整。
同学们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四点试着写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习作评改】
秋天的香山
爸爸、妈妈说,等秋天到了,带我去香山。现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妈妈还是不带我去。我求了他们大半天,他们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准备汽水、面包、照相机和一大堆东西。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我们坐的是大轿子车,我在车上看见了上班的人群和许多立交桥。
一到香山,我看到的是一座座的高山。我开始了登山。山太高了,天气太热了,我们爬到半山腰,只觉得腿发软,嗓子干,浑身都是汗。我喘着粗气对爸爸说:“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我们坐在石阶上休息,一会儿我们又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
我们在山顶上照了张相,就下山回家了。
评改意见:
这篇作文语句比较通顺,讲述得也很明白,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问题不少。
三、开头不能够直接切入正题,而是毫无必要地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说,等秋天到了,带我去香山。现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妈妈还是不带我去。我求了他们大半天,他们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准备汽水、面包、照相机和一大堆东西。”这段话可以说是罗哩罗唆,没有意义,不如直接点明某年某月某日,我和爸爸、妈妈去游香山。
【优秀习作】
我爱秋天的方塔园
方塔园坐落在松江十里长街东侧,它是上海的一处美丽的游览胜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鱼米之乡的沃野上。
我爱方塔园那百花争艳的春天,我爱方塔园那浓阴如盖的夏季,我爱方塔园那粉装玉砌的寒冬,然而,我更爱方塔园那色彩斑斓的金秋。
走进方塔园,一座玲珑别致的宝塔展现在人们眼前。因为塔身是方形的,所以叫方塔,又名兴圣教寺塔。方塔是用砖和楠木建造的,有9层,40多米高。每个塔角上都挂着一只铃铛。一阵秋风吹过,塔铃发出悦耳的“叮铃”声,在那秋高气爽的环境中,显得分外悠远动听。 方塔的北面不远处有两棵古老的参天大树。一棵是松树,它在世界上已经生活了350年,依然郁郁葱葱,昂首挺胸。另一棵是银杏树。它阅历了300年的人间沧桑,如今仍舒展着巨大的枝丫,迎接着来此游览的客人。往西走,便看见一株风格独特的三角枫。它那饱经风霜的枫叶已由绿变红,如火般地在燃烧,生机勃勃,大有红于“二月花”的情趣。方塔的东面是一片桂花林。秋风瑟瑟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满目堆青叠翠中,点缀着一簇簇金灿灿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在方塔园南面的花园里,秋菊正傲霜怒放:有的硕大丰满,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洁白如玉,犹如一群亭亭玉立、貌似天仙的姑娘在争相媲美。
如果你在方塔园的大草坪上漫步向北走去,便可看见那清澈见底的湖中荡漾着片片小舟。倒映水中的经受了900多年无数狂风暴雨考验的方塔与绿树成阴的树木相映成趣。还有那明代照壁、清代的天妃宫和神话般的望仙桥、古色古香的仿古长廊等,更显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整个方塔园就是一幅巨大的无比秀丽的秋色图。
秋天的方塔园真美!
“秋天的方塔园真美!”是文章最后的感叹句,不但抒发了对方塔园的赞美之情,也凝聚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文章第四段虽然写了四种景物,但由于“北面”、“往西”、“东面”、“南面”方位交待得清楚,读起来既有层次又前后连贯。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语,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如“百花争艳”、“浓阴如盖”、“粉装玉砌”、“色彩斑斓”、“秋高气爽”、“傲霜怒放”、“洁白如玉”、“亭亭玉立”、“貌似天仙”等等。
我爱秋天的田园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我爱秋天,但更爱秋天的田园。
看,千百条水渠,好比彩带,把无边无际的田地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看,那高粱长得多好呀!高高的杆子,大大的叶子,穗子又长又粗,站在高处望去,仿佛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那挨挨挤挤的鲜红穗子随风微微颤动,如同荡漾的海面,那沉甸甸的稻谷,好似用黄金镶嵌的珍珠,一朵朵棉花像娃娃都咧着嘴儿。棉花朵被秋风吹得蓬蓬松松,远远望去,犹如一些雪球漂浮在海面上。
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一踏进果园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苹果香气。瞧,那一棵棵枝叶繁茂的果树上,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腰。葡萄呢,就更加诱人,一种叫“水晶”的葡萄,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极其晶莹透明!你瞧,那一片片柿树,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红灯笼,真是红得耀眼!
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秋天的田园象征着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象征着我们飞速发展的国家,象征着我们蒸蒸日上的中华民族,,,,我怎么能不爱秋天的田园呢?
作文四:《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1400字《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学习目标:
1、 重温经典片段,归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2、 能借助“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评价”、修改习作,提升习作的质量。
3、 在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掌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能借助“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评价”、修改习作,
提升习作的质量。
1、 在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赏视频,说特点。
二、温课文,找方法。
1、 在比较中找方法。
(1) 比较《三峡》夏水与春冬之水的特点。
(2) 比较《济南的冬天》山坡、山尖、山腰的景物的特点
我的答案:
2、在赏读中领悟方法。
(一)、思考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感官,探究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2)花里带着甜味儿。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
气里酝酿。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我的答案:
(二)、思考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顶”和“镶”这两个动词在句中的作用,探究描
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
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我的答案:
(三)、思考下列五则语段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探究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
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
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
以为船慢。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树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
以为船慢。
(6)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我的答案 :
三、用方法,写风景。
(一) 了解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
(二)对照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评论下列文段的等级,并请指出文段的优点与缺点。
学生写作片段:
1、秋                                                     等级:仿佛是谁失手打破了染缸,世界一不小心就全被染成了黄色。站在二楼眺望,远处的稻
子一片金黄,像一望无际的金色大海,秋风吹送,稻浪起伏,宛如海面涌起了阵阵的波涛;
一枚枚小扇子似的银杏叶也被染上了深浅不一的黄,纷纷扬扬地从枝头往地上飘落,仿佛无
数的蝴蝶盘旋,飞舞,最后静美的栖息在地,成为一条金色的大道,让人都不忍心踩上去,
更不忍心将它扫掉;橘子则被染成了明亮的橘黄色,在依旧苍绿的枝叶间咧着嘴笑嘻嘻地和
阳光讲着季节的变迁,而人们,则在一阵阵清脆的笑声中忙着将它们摘下,一箩筐,一箩筐
地运上车。
2 、秋雨                                                   等级:    下秋雨时,看着雨丝一滴滴的落下,我的手就不由自主地伸了出来,感受着它的柔和,
好像有一双大手在你的小手上写了几个字,我无法读懂那些字,因为那是大自然的语言。动
物们在秋雨的提醒下准备过冬,植物们接受到秋雨的提醒下也只好不甘心地准备沉睡。
3、菊花                                                   等级:来了,来了,秋天来了,她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一向冷清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了,原来是
菊花开了。看,有粉的,有黄的,有绿的,还有白的,五彩缤纷,看的人眼花缭乱,蝴蝶、
蜜蜂也被吸引了过来,它们在空中飞舞着。菊花的花瓣成弯弯的月牙儿形状,大概有一根手指那样长,摸上去软软的,仿佛一用力,她就会被捏碎,花蕊小小的,橘黄色的,只有米粒般大小,整个花像一朵微小的雪莲花,洁白无瑕,没有任何一点污垢。方圆几里,都能闻到菊花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等级:
(三)、运用描写策略修改片段。
(四)、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展示。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作文五:《【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2700字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要突出秋天景色的特点,可以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写的时候要先想一想表达的顺序,然后具体写下来。可适当展开想象。语句要通顺、连贯。写好后认真修改。
秋天,是色彩丰富的季节,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如诗如画的季节。这时候,许多景物都充分展示出它们在这个季节里独有的魅力。同学们也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如果能够把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景物画成画、写成文,该有多好啊!其实,写成文并不难,而一篇好文就恰似一幅画。那么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呢?
首先,要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表及里、从左到右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那么观察些什么呢?要注意观察景物的动态与静态,包括它的形、色、味、触觉等等。
例如:“秋天,叶的颜色更加斑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半紫半黄、半绿半黄的叶。”这一段就是抓住了叶的颜色来进行描写。
第二,要抓住秋天有特点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什么是有特点的景物呢?如:菊花、松柏、枫树、成熟的果实、庄稼等。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如:菊花的形,枫叶的色,果实的味……总之,是这种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三,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想象要合情合理。可采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
例如: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
灿烂的秋阳从云缝里洒下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那红叶林就更娇艳,像燃烧的火焰,又像飘落的彩霞。
最后,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恰当地使用过渡句。
例如,小作者写秋游香山,就注意了段与段的衔接。
1.一踏进古色古香的公园园门。
2.我们顺着林阴路,来到了眼镜湖。
3.随后,我们踏着崎岖的山路,迫不及待地向红叶区走去。
4.我们终于登上了鬼见愁。
这样写,就使得文章紧凑,完整。
同学们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四点试着写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习作评改】
秋天的香山
爸爸、妈妈说,等秋天到了,带我去香山。现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妈妈还是不带我去。我求了他们大半天,他们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准备汽水、面包、照相机和一大堆东西。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我们坐的是大轿子车,我在车上看见了上班的人群和许多立交桥。
一到香山,我看到的是一座座的高山。我开始了登山。山太高了,天气太热了,我们爬到半山腰,只觉得腿发软,嗓子干,浑身都是汗。我喘着粗气对爸爸说:“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我们坐在石阶上休息,一会儿我们又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
我们在山顶上照了张相,就下山回家了。
评改意见:
这篇作文语句比较通顺,讲述得也很明白,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问题不少。
一、重点不突出。这篇作文题为《秋天的香山》,重点应写秋天香山的景色,而小作者却写了自己及家人是怎样爬山的,忽略了应描写的重点。
二、没能抓住秋天香山的景物及特点写。香山红叶是世界闻名的一处景观,这一点应做具体描写。此外,香山还有眼镜湖,玉华山庄等景点,它们具有的特色都值得一写。而小作者却忽略了这些,使得《秋天的香山》成为一纸空谈。
三、开头不能够直接切入正题,而是毫无必要地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说,等秋天到了,带我去香山。现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妈妈还是不带我去。我求了他们大半天,他们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准备汽水、面包、照相机和一大堆东西。”这段话可以说是罗哩罗唆,没有意义,不如直接点明某年某月某日,我和爸爸、妈妈去游香山。
四、秋季游香山、看红叶的人最多,可以说是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构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而作者却只写自己一家人登山,未免太显“孤伶”,也不符合实际。
五、秋天的香山如诗如画,而作者却对此无动于衷,是不是应该在字里行间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呢?我想,应该。
【优秀习作】
我爱秋天的方塔园
方塔园坐落在松江十里长街东侧,它是上海的一处美丽的游览胜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鱼米之乡的沃野上。
我爱方塔园那百花争艳的春天,我爱方塔园那浓阴如盖的夏季,我爱方塔园那粉装玉砌的寒冬,然而,我更爱方塔园那色彩斑斓的金秋。
走进方塔园,一座玲珑别致的宝塔展现在人们眼前。因为塔身是方形的,所以叫方塔,又名兴圣教寺塔。方塔是用砖和楠木建造的,有9层,40多米高。每个塔角上都挂着一只铃铛。一阵秋风吹过,塔铃发出悦耳的“叮铃”声,在那秋高气爽的环境中,显得分外悠远动听。
方塔的北面不远处有两棵古老的参天大树。一棵是松树,它在世界上已经生活了350年,依然郁郁葱葱,昂首挺胸。另一棵是银杏树。它阅历了300年的人间沧桑,如今仍舒展着巨大的枝丫,迎接着来此游览的客人。往西走,便看见一株风格独特的三角枫。它那饱经风霜的枫叶已由绿变红,如火般地在燃烧,生机勃勃,大有红于“二月花”的情趣。方塔的东面是一片桂花林。秋风瑟瑟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满目堆青叠翠中,点缀着一簇簇金灿灿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在方塔园南面的花园里,秋菊正傲霜怒放:有的硕大丰满,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洁白如玉,犹如一群亭亭玉立、貌似天仙的姑娘在争相媲美。
如果你在方塔园的大草坪上漫步向北走去,便可看见那清澈见底的湖中荡漾着片片小舟。倒映水中的经受了900多年无数狂风暴雨考验的方塔与绿树成阴的树木相映成趣。还有那明代照壁、清代的天妃宫和神话般的望仙桥、古色古香的仿古长廊等,更显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整个方塔园就是一幅巨大的无比秀丽的秋色图。
秋天的方塔园真美!
本文按照游览时所经过的路线,以空间变换为线索,依次描绘了方塔园的景物。首先是写方塔,介绍方塔园的来历;接着写了“两棵古老”的参天大树、风格独特的“三角枫”、散发清香的桂花林、傲霜怒放的秋菊、大草坪和湖舟等。读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和作者一样饱览了方塔园的景物。
“秋天的方塔园真美!”是文章最后的感叹句,不但抒发了对方塔园的赞美之情,也凝聚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文章第四段虽然写了四种景物,但由于“北面”、“往西”、“东面”、“南面”方位交待得清楚,读起来既有层次又前后连贯。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语,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如“百花争艳”、“浓阴如盖”、“粉装玉砌”、“色彩斑斓”、“秋高气爽”、“傲霜怒放”、“洁白如玉”、“亭亭玉立”、“貌似天仙”等等。
我爱秋天的田园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我爱秋天,但更爱秋天的田园。
看,千百条水渠,好比彩带,把无边无际的田地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看,那高粱长得多好呀!高高的杆子,大大的叶子,穗子又长又粗,站在高处望去,仿佛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那挨挨挤挤的鲜红穗子随风微微颤动,如同荡漾的海面,那沉甸甸的稻谷,好似用黄金镶嵌的珍珠,一朵朵棉花像娃娃都咧着嘴儿。棉花朵被秋风吹得蓬蓬松松,远远望去,犹如一些雪球漂浮在海面上。
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一踏进果园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苹果香气。瞧,那一棵棵枝叶繁茂的果树上,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腰。葡萄呢,就更加诱人,一种叫“水晶”的葡萄,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极其晶莹透明!你瞧,那一片片柿树,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红灯笼,真是红得耀眼!
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秋天的田园象征着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象征着我们飞速发展的国家,象征着我们蒸蒸日上的中华民族……我怎么能不爱秋天的田园呢?
这篇作文采用比较手法开篇点题,简洁自然。小作者详写田园、果林,略写枫树、菊花,通过形象的比喻,贴切的拟人手法,把生机勃勃的秋天田园风光写活了。由此,深化到歌颂祖国的主题上,富有教育意义。反问结尾,干脆利落。语言优美,描写精当是这篇文章的另一特色。
作文六:《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1》3800字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本单元我们沿着朱自清的足迹领略了旖旎的春光,我们踏着老舍的脚步走进过济南的冬天,夏天在辛弃疾的眼中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秋天在刘禹锡的笔下则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毫写下精美的篇章。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认真的揣摩。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二、比较景物描写语段
秋夜(一)天黑了,景物都消失在黑暗之中,除了远远近近、明明暗暗的灯光,别的似乎都从你周围消失了。
秋夜(二)初秋的夜晚是寂静的,虽然有几只秋虫在“唧唧”地叫,但那也只能衬托出夜的寂静。秋庄稼,那些高粱啦、玉米啦、满身撒满露珠,发散出润湿清新的气息,只听见它们“咯吧咯吧”拔节的声音。
[ 第一段单纯从“夜”的角度来说,它的描写也抓出了“黑”的特征,“消失”一词也用得巧妙,但他忽略了“秋”的特色,因而显得平常、苍白,使人读了看不出“秋夜”与春夜“夏夜”和“冬夜”有什么不同。而第二段恰恰相反。他抓住了秋夜的“静”和秋夜所独有的“秋虫”的叫声、“秋庄稼”的气息、拔节的声音来进行生动的描写,不但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同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夜独有的气氛。因此,要注意时间与季节的特征]
冬景(一)“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作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冬景(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太阳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笑着露出点粉色”
[ 冬景(一)描写的浙江的冬天,更主要的原因是显示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破败和农民的凄苦”这一写作目的。而冬景(二)则是由于济南独特的地形地貌(小山把济南整个围了个圈)让人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好。因此要注意地域与时代的特征]
雨景(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茏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雨景(二)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处,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觉得同样是写雨,选段(一)抓住了最主要的特征春雨多、细、密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
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选段(二)写出了雨的狂暴、肆虐。要根据情感和写作目的的需要]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一段,分别用“碧绿”“紫红”来形容菜畦、皂荚树的色彩,写出春天“菜畦”、“皂荚树”的特点,展示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作者描写黄蜂的形态,用形容词“肥胖的”“叫天子”的形态用轻捷,模拟它飞的动作,用动词“窜”,叫天子见到人吃惊,迅疾飞跑的动作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作者让我们看到了百草园多姿多彩和神奇有趣。要学会调动各种感官]
三、寻找景物描写方法
1、 指向景物描写
明确描写的含义
内涵: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
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外延: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三种,分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定向: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 展示景物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  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讨论:这段描写中,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那些妙招来突出这些特点的?        ③归纳: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描写了一种景物——春花,通过动静、色味、虚
实、高低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放的
特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④明确: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呢?
3、请学生阅读课本中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讨论明确
A、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B、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事物的特点。
(比较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如何抓住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  、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 时间顺序  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朱自清在《春》中表现了南方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而林斤澜的《春风》则绘出了北方春风的粗犷、壮美。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5]融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朱自清在《春》中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三峡》表现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四、 练习描写景物
①从下面选一题,抓住景物的特点观察,然后写一景物片段
A、看图作文(课本上的彩页《西陵峡》或自备的景物彩图)
B、开展一次“用我的眼睛看校园”的文字写生活动:三五人自由成组,选择校
园的一角观察,每人写一篇观察日记。
C、多媒体出示优秀摄影作品(以具有地方色彩的风景为主),要求学生细致观察,选一个画面写一篇写景语段。
②写后评述,要点:描写了那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具体用了景物描写 的哪种方法?用得恰当吗,能否提出改进意见?
③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认真誊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
[附佳作示例]
静静的,如同水晶面儿平滑的柳池上,无一处杂物。惟有翠脆的柳叶儿在柳枝上轻轻地、静静地靠着那块水晶。是那么小心,似乎那柳叶儿微微一颤,小池便醒了过来,荡着可爱的水波儿,把那些小鱼儿的梦给点破了。风儿似乎也不想让这宝玉儿有些儿缺损,屏着气儿不敢出。这给柳池儿多了些许宁静。
这时,云儿放出了月儿,让她自由一阵。你看那月儿,犹如牛乳浸过一般,白白的、嫩嫩的,闪着白而柔和的光,泄在小池儿上。有些小鱼儿不忍放了这美景,浮着头瞧了一番,那波儿便把那酥月儿直颤。小鱼儿一见自己惹了祸,便羞羞地朝水底躲了去。就连那片翠柳叶儿也见了那鱼儿脸上的红晕。
月儿便在这天地里转悠,看到青草翠柳,便笑了,笑得那么欢快,而又无声,使那本不饱满的脸丰满起来,成了一个满圆儿。那柔光也泄到柳枝儿、柳叶儿、柳干上,使那翠柳有如玉琢的,乍一看,这树琢得这么精细,连枝干上那些皱纹也显露出来,可这不能使这景儿有分毫缺点。
不知哪个顽皮的鱼儿,扬着尾巴,甩了几粒水珠粘到那柳叶儿上。在月儿的淡抹下,那几粒水珠儿有如天上的星儿落在碧叶上,羞答答地点在叶儿上。却是喜得那翠柳动了动发绺,池面像是开始了田园交响曲般,一波波涟漪荡漾开来;月儿却分开了身影,又合了身影,分分合合,上演了别具特色的舞蹈。
终于,一点点地,池面又平静下来了,那柳儿也如同化为了翠玉,月儿却也盖上了云被,熟睡了。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方法    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教后心得:
作文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6100字《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训练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训练题目: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篇文章。
参考题: 1.花圃  2.月夜  3.雨中  4.秋晨
训练时数: 二课时
教学策略:课前布置学生选择一处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收集写作素材。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示例分析和引导合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绘景物的
一般方法。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质疑和探究,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动,
使学生形成清晰的作文思路。
导写过程:
一、      导入激趣
本单元我们沿着朱自清的足迹领略了旖旎的春光,我们踏着老舍的脚步走进过济南的
冬天,夏天在辛弃疾的眼中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秋天在刘禹锡的笔下则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毫写下精美的篇章。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认真的揣摩。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臵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  、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 时间顺序  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朱自清在《春》中表现了南方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而林斤澜的《春风》则绘出了北方春风的粗犷、壮美。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5]融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朱自清在《春》中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三峡》表现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三、赏析品评
小花园走去。 花园秋晨 清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偶尔从园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我不觉向
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了。初升的太阳在园里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熠熠。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所吸引,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来。
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四季常绿的冬青,翠绿翠绿的,给花园镶上了一道绿边,又恰似给花园扎上了一条绿色绸缎的蝴蝶结。绿得嫩,绿得翠,绿得浓……好似一条绿色的小河,潺潺流淌。
在花园的南面,种着好多黄扬。那是绿色的瓜子黄杨。顾名思义,就是叶子像瓜子的黄扬。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们常常把它和冬青混为一体。经过园丁的精心修剪,这些黄杨显得十分美观、整齐,有球形的,也有圆锥形的。
在花园的东边,放着四盆睡莲。那是几个褐色的大瓷缸,缸壁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翩翩浮莲的精美图案。缸里盛着一坛明净如镜的清水,一朵朵嫩绿色的睡莲轻盈而又悠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瞧,那些莲叶既像小孩张开的手掌,娇滴滴的;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静静地躺着。这时,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悠闲地摇摆着尾巴,向水面游来;与此同时,顺着莲叶,一颗晶莹的露珠刚巧落在了水面上,圆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好看极了。这可惊动了小金鱼,它扭转身子,头也不回地向水深处游去了……
在花园的西边儿,种着数十颗柏树。它苍劲的躯干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忽然,在一片浓绿之中,一大片常春藤闯入我的眼帘。那枝条细长而柔软,攀附着花架爬得高高的。虽已是秋天了,它的叶子却茂密地遮住了花园的一角,保护着它下面的花和草。
花园的正中是一块小草坪。草坪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花坛,花坛的四周摆着两排月季。月季开得真旺,淡红的花瓣随风微微颤动,好像每片花瓣都各有自己的生命。这时,我看见了一株黄色月季。听爸爸说过,黄色月季是非常名贵的。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一见,果然不假,那嫩黄色的花瓣,沐浴着阳光,闪耀着象牙般的光泽,在绿叶花丛中,亭亭玉立,高傲地昂着头,似乎不屑光顾别人一眼。
合作探究:本文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你认为有哪些佳词妙句值得学习?
四、亮出你自己
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写景的方法)
参考题目:
学生结合课前的观察,自主选择以上探讨的方法,构思全文,五分钟后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思路,全班交流。
五、拟稿誊抄
板书: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文训练(四)
课题: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意义;掌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典型文段,共同概括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方法;仿写落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描写好景物特点的要领,一要观察细致,二要用词准确。
二、学习重点:感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得意义;掌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方法。
三、学习难点:体会描写好景物特点的要领,一要观察细致,二要用词准确;仿写落实。
四、教学方法:朗读典型文段,共同概括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方法;仿写落实。
五、内容及步骤:
1、导入:在金色四季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描写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
梁衡眼中热烈、紧张、急促的《夏》;老舍先生亲身体验过的温晴宜人的《济南的冬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起码有两个层次的目的:一是欣赏它的独特魅力;二是借鉴它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层次我们已经完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第二个层次。中国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自己有话说。”下边我们就通过赏析名家的言说,来感受自己怎样有话说。
2、赏析文段,概括出观察和描写方法:《济南的冬天》的总特征和“春花图”
景物描写的一般步骤
(一)、抓住景物特征
(二)、选取安排中心景物和次要景物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和所写景物之间的衔接过渡
(四)、选用恰当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形、副词;比、拟、排、夸等修辞方法;合理的联
想和想像]
描写好景物特点的要领,一要观察细致,二要用词准确;
[引导学生回顾《济南的冬天》的总特征和“春花图”的特征]
??阳光照耀下的山:暖和安适??白花、青黑[]?山上矮松:顶、一髻儿????山?[色彩、形态;比喻]??山尖:全白、镶????小雪覆盖下的山:衣—肌肤[
] ???山坡上:露、草色、花
???山腰上:薄、微微[光线、色彩;拟人]?????水藻?水????垂柳
白[种类、色彩;花?果;实?虚]静态?树上:桃红、杏粉、梨?[声响、动态衬托春化竞放]  “春花图” ?花下:蜂“闹”、蝶飞
?遍地:野花“杂样儿”多、随和煦的春风摇曳[数量、状态]?
3、学短文: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呢?请学生阅读课本中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讨论明确
A、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B、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事物的特点。
(比较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品析范文:                         春 雪
一提到春天,人们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桃红柳绿、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北国的春天却另有一番特色。孟春时节,江南大概早已是鹅黄嫩绿,姹紫嫣红,一片春意盎然;又有谁会想到,在这塞外春城,北国的初春,还完全是在皑皑的白雪统治之下呢!
又是一场大雪,雪花飘落下来。一簇簇,像鹅毛,似纸片,纷纷扬扬;一朵朵,如飞花,似白蝶,漫天飞舞。太阳的脸露出来了,我推开窗户,一道白色的寒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过了一会,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周围的光亮。仔细一看,哇!好大的雪啊!大地披上了银装,屋顶上盖了一层层又厚又白的大棉被,我被这美丽的雪景迷住了。我伸出手,接住一片小雪花。它没有化,静静躺在我的手掌里,好像也想让我欣赏一下它吧。雪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又似仙女起舞的衣裙,好美哦!窗外,一阵风吹过,可爱的小雪花有的飘在树梢上,有的落在屋顶上,还有的飞到行人的脖子里。雪后的天空,像海一样蔚蓝,不,比海蓝得更晶莹剔透。平原、山川、田野尽是白色,映着阳光,更白得耀眼。
偶然间,我突然发现,在被踩过的雪的下面,小草已微微泛出淡淡的绿来。这时,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啊!春天来了,我仿佛看到在雪的下面,小草全都泛出绿色,蓬蓬勃勃地向上发展。等到这积雪化尽,来到的不就是更美丽的春天吗?
啊!春雪,这北国之春的使者,你委实太美丽!虽然冬雪洁白可爱,但哪抵得春雪的潇洒自然?冬雪太庄严了,是沉静的,又哪有春雪的体柔骨净?人说“春雪是可爱的”,大概也因为其中蕴含着诱人的春色吧!
5、布置习作文题:《花圃》、《月夜》、《雨中》、《秋晨》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解、提示:详见教参294页
——如何观察生活细节
1、解放你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开发你的各种感觉能力——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综合的第六感。
2、带着头脑去观察生活,有意识地留意生活中一切能够激发你的各种感觉的事物及现象。
(一) 视觉角度:如大视野中的自然景色、人类社会场面,
小视线中的生物(动物、植物)、实物(书法图画摄影作品、雕塑艺术作品等)。
基本分析要素:色彩、明暗、形状、大小、远近、清楚或模糊等。
(二)听觉角度:
自然音响:风、雨、雷、电、海潮、等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
生物音响:动物、植物等发出的声音。
社会音响:人类的言语、歌声、哭声、各种动作发出的声音,
人类创造出的事物发出的声音,如钟表声、玻璃破碎的声音、风铃的声音、喇叭声、
轮船汽笛声、汽车马达声、飞机引擎声等。
基本分析要素:声音的大小、粗细、高低、远近、清楚或模糊、悦耳或难听、有节奏或混乱等
(三) 味觉:
专指人的味觉器官所能感受到的味道。
基本分析要素:味道如酸、甜、苦、辣、咸、混合
口感:爽滑、粗糙、干涩、湿润等
(四) 嗅觉:
专指人的嗅觉器官所能感到的气味。
基本分析要素:香如花香、饭香等,臭如膻腥、腐臭等
(五) 触觉:
专指人的触觉器官(皮肤)所能感受到的感觉。
基本分析要素:软硬、干湿、稠稀、冷热、粗钝或锐利、无强烈反应或产生疼痛反应等。
3、学生进行课堂的口头作文训练:
从听觉角度描述课间教室混乱的场面。
说话要有针对性,吸引力,善于打动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说话有针对性,吸引力,打动人的基本常识。
2、                  在活动中学会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吸引力,能够打动人。
3、                  乐于交往,勇于表达,喜欢上语文课。
教学过程:
1. 出示名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可见说好话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学会说话呢?就让我们从“说话要有针对性,吸引力,善于打动人”说起,出示课题。
2.讲故事。这里的两个苦朋友说的是一回事吗?是怎样的一回事?为什么一个说了受封,一个说了被斩,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明确说话要有针对性)。
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苦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了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心里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
这个消息让另一位苦朋友听见了。他想:“同是那时侯一块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了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在芦花荡里,我们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的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学生发言。
师生归纳:说话要有针对性,要看时机,要看场合,要看对象——因时而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3.学文段:
品析优点:以退为进、讲道理、摆事实
既然说话有针对性,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那么生活是丰富的,是缤纷的。生活中,有感动,要表达;有委屈,要申诉;有喜悦,要分享;有误会,要解释。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语言来沟通,来解决。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表达你的观点,达到打动人的目的呢?让我们借助集体的智慧,一起来帮你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设置情景,讨论,交流,评点。
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八人,由组长负责;
各组派出幸运之星,选择话题,展开讨论,并选出发言人在班内交流发言;
第一组对第六组的发言进行点评,第二组评第一组,余类推。其他组如认为点评没有到位,可以补充。 情景话题:1.亲情,2.时尚,3.安全,4.友情,5.宿舍,6.爱心。
(1)       每次考试后,小文妈妈常常这样问他:“班里的最高分是多少,为什么你总是跟他差几分?”虽然她没有直接批评小文,小文却觉得很委屈。想一想,妈妈为什么会这样,你能帮助小文与他妈妈沟通吗?
(2)       放学后,同学小明要你和他一起去网吧,你拒绝了,他说“男生打游戏,女生聊QQ,这是时尚。想不到你这么老土!”你该怎么对他说呢?
(3)       同学在马路上骑车,常常三四人并排,说笑打闹。你是他们的老师,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你怎么教育他们?
(4)       在考试时,你的好友问你:“第五题的答案是A还是B?”你没理他;考试结束后,你找到他,对他说,,,,
(5)       宿舍里,其他同学们都入睡了,张明还在大声地不停地唱道:“床前明月光,大家睡得香,一觉醒过来,铃声响叮当,,,,”这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       有同学父母双双下岗,生活贫困,眼看就要开学,她这学期的学费却还没有着落。正当他们一家一筹莫展时,班里同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送到她手中。此刻,她最想对同学说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1亲情:望子成龙,圆家长之梦;你的愿望是希望他更好,但永远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会让他灰心,失去动力的;分数不是唯一的。
2时尚: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如流行性感冒,瘟疫等等),不一定就是时尚;青少年上网吧是违法违纪的;严重的甚至影响了我们身心的健康。
3安全:马路上情况瞬息万变,新手上路,有时就是杀手上路,你不撞他,他还会撞你(现成的事例——班内就有同学被撞成了轻微的脑震荡)。三人同行,说笑打闹,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要珍爱生命。       4友情:一说理,扣住朋友,考试的目的,二帮助他解决问题(你刚才不会做的题目,现在我们一起研究,好吗?)
5宿舍:心中要有他人;不要乱改古诗。
6爱心:表感谢,感激之情,自己的决心和行动。]
三.师生总结:
通过自由发言和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我们来总结一下“说话要有针对性、吸引力、善于打动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说话要有针对性,吸引力,善于打动人”的基本要求。
因时而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还要注意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度。
作文八:《【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2700字【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
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要突出秋天景色的特点,可以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写的时候要先想一想表达的顺序,然后具体写下来。可适当展开想象。语句要通顺、连贯。写好后认真修改。
秋天,是色彩丰富的季节,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如诗如画的季节。这时候,许多景物都充分展示出它们在这个季节里独有的魅力。同学们也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如果能够把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景物画成画、写成文,该有多好啊!其实,写成文并不难,而一篇好文就恰似一幅画。那么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呢?
首先,要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表及里、从左到右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那么观察些什么呢?要注意观察景物的动态与静态,包括它的形、色、味、触觉等等。
例如:“秋天,叶的颜色更加斑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半紫半黄、半绿半黄的叶。”这一段就是抓住了叶的颜色来进行描写。
第二,要抓住秋天有特点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什么是有特点的景物呢?如:菊花、松柏、枫树、成熟的果实、庄稼等。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如:菊花的形,枫叶的色,果实的味……总之,是这种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三,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想象要合情合理。可采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
例如: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
灿烂的秋阳从云缝里洒下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那红叶林就更娇艳,像燃烧的火焰,又像飘落的彩霞。
最后,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恰当地使用过渡句。
例如,小作者写秋游香山,就注意了段与段的衔接。
1.一踏进古色古香的公园园门。
2.我们顺着林阴路,来到了眼镜湖。
3.随后,我们踏着崎岖的山路,迫不及待地向红叶区走去。
4.我们终于登上了鬼见愁。
这样写,就使得文章紧凑,完整。
同学们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四点试着写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习作评改】
秋天的香山
爸爸、妈妈说,等秋天到了,带我去香山。现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妈妈还是不带我去。我求了他们大半天,他们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准备汽水、面包、照相机和一大堆东西。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我们坐的是大轿子车,我在车上看见了上班的人群和许多立交桥。
一到香山,我看到的是一座座的高山。我开始了登山。山太高了,天气太热了,我们爬到半山腰,只觉得腿发软,嗓子干,浑身都是汗。我喘着粗气对爸爸说:“太
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我们坐在石阶上休息,一会儿我们又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
我们在山顶上照了张相,就下山回家了。
评改意见:
这篇作文语句比较通顺,讲述得也很明白,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问题不少。
一、重点不突出。这篇作文题为《秋天的香山》,重点应写秋天香山的景色,而小作者却写了自己及家人是怎样爬山的,忽略了应描写的重点。
二、没能抓住秋天香山的景物及特点写。香山红叶是世界闻名的一处景观,这一点应做具体描写。此外,香山还有眼镜湖,玉华山庄等景点,它们具有的特色都值得一写。而小作者却忽略了这些,使得《秋天的香山》成为一纸空谈。
三、开头不能够直接切入正题,而是毫无必要地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说,等秋天到了,带我去香山。现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妈妈还是不带我去。我求了他们大半天,他们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准备汽水、面包、照相机和一大堆东西。”这段话可以说是罗哩罗唆,没有意义,不如直接点明某年某月某日,我和爸爸、妈妈去游香山。
四、秋季游香山、看红叶的人最多,可以说是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构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而作者却只写自己一家人登山,未免太显“孤伶”,也不符合实际。
五、秋天的香山如诗如画,而作者却对此无动于衷,是不是应该在字里行间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呢?我想,应该。
【优秀习作】
我爱秋天的方塔园
方塔园坐落在松江十里长街东侧,它是上海的一处美丽的游览胜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鱼米之乡的沃野上。
我爱方塔园那百花争艳的春天,我爱方塔园那浓阴如盖的夏季,我爱方塔园那粉装玉砌的寒冬,然而,我更爱方塔园那色彩斑斓的金秋。
走进方塔园,一座玲珑别致的宝塔展现在人们眼前。因为塔身是方形的,所以叫方塔,又名兴圣教寺塔。方塔是用砖和楠木建造的,有9层,40多米高。每个塔角上都挂着一只铃铛。一阵秋风吹过,塔铃发出悦耳的“叮铃”声,在那秋高气爽的环境中,显得分外悠远动听。
方塔的北面不远处有两棵古老的参天大树。一棵是松树,它在世界上已经生活了350年,依然郁郁葱葱,昂首挺胸。另一棵是银杏树。它阅历了300年的人间沧桑,如今仍舒展着巨大的枝丫,迎接着来此游览的客人。往西走,便看见一株风格独特的三角枫。它那饱经风霜的枫叶已由绿变红,如火般地在燃烧,生机勃勃,大有红于“二月花”的情趣。方塔的东面是一片桂花林。秋风瑟瑟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满目堆青叠翠中,点缀着一簇簇金灿灿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在方塔园南
面的花园里,秋菊正傲霜怒放:有的硕大丰满,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洁白如玉,犹如一群亭亭玉立、貌似天仙的姑娘在争相媲美。
如果你在方塔园的大草坪上漫步向北走去,便可看见那清澈见底的湖中荡漾着片片小舟。倒映水中的经受了900多年无数狂风暴雨考验的方塔与绿树成阴的树木相映成趣。还有那明代照壁、清代的天妃宫和神话般的望仙桥、古色古香的仿古长廊等,更显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整个方塔园就是一幅巨大的无比秀丽的秋色图。
秋天的方塔园真美!
本文按照游览时所经过的路线,以空间变换为线索,依次描绘了方塔园的景物。首先是写方塔,介绍方塔园的来历;接着写了“两棵古老”的参天大树、风格独特的“三角枫”、散发清香的桂花林、傲霜怒放的秋菊、大草坪和湖舟等。读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和作者一样饱览了方塔园的景物。
“秋天的方塔园真美!”是文章最后的感叹句,不但抒发了对方塔园的赞美之情,也凝聚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文章第四段虽然写了四种景物,但由于“北面”、“往西”、“东面”、“南面”方位交待得清楚,读起来既有层次又前后连贯。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语,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如“百花争艳”、“浓阴如盖”、“粉装玉砌”、“色彩斑斓”、“秋高气爽”、“傲霜怒放”、“洁白如玉”、“亭亭玉立”、“貌似天仙”等等。
我爱秋天的田园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我爱秋天,但更爱秋天的田园。
看,千百条水渠,好比彩带,把无边无际的田地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看,那高粱长得多好呀!高高的杆子,大大的叶子,穗子又长又粗,站在高处望去,仿佛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那挨挨挤挤的鲜红穗子随风微微颤动,如同荡漾的海面,那沉甸甸的稻谷,好似用黄金镶嵌的珍珠,一朵朵棉花像娃娃都咧着嘴儿。棉花朵被秋风吹得蓬蓬松松,远远望去,犹如一些雪球漂浮在海面上。
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一踏进果园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苹果香气。瞧,那一棵棵枝叶繁茂的果树上,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腰。葡萄呢,就更加诱人,一种叫“水晶”的葡萄,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极其晶莹透明!你瞧,那一片片柿树,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红灯笼,真是红得耀眼!
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黄的、红的、
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秋天的田园象征着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象征着我们飞速发展的国家,象征着我们蒸蒸日上的中华民族……我怎么能不爱秋天的田园呢?
这篇作文采用比较手法开篇点题,简洁自然。小作者详写田园、果林,略写枫树、菊花,通过形象的比喻,贴切的拟人手法,把生机勃勃的秋天田园风光写活了。由此,深化到歌颂祖国的主题上,富有教育意义。反问结尾,干脆利落。语言优美,描写精当是这篇文章的另一特色。
作文九:《江苏省姜堰市七年级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教案》5200字江苏省姜堰市七年级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作文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写写景类的作文,虽然说观察了,景物在心中,但美景在心中,笔下难展现,这是普遍现象,这是学生和老师普遍头疼的问题。于是,教会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在现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训练目标
1.培养观察景物的能力,做到细致观察。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进行描写。
3.学会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4.学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训练难点
1.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写景。
2.运用修辞,多角度写景。
四、训练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想到北方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于是写出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随后,让臣下对下联。众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有人关起门来翻了大量的资料,但对出的下联乾隆都不满意。这时,乾隆手下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通州的街上转来转去,他发现这地方有许多的当铺,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听后,拍手叫好,赏赐了许多珍宝。
其实,这位默默无闻的人之所以能妙对且受赏,就在于他的观察揣摩,抓住身边事物的特点。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用一双慧眼观察身边的事物、景物。
(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观察小鸟怎样飞翔、清晨的小花开放时的姿态、闪动着繁星的静谧的夜,,,,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比如树木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
(三)欣赏图片,自由描述。
古时有位画家叫做厉归真,他酷爱画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没的山林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虎坐、卧、跑、跳的动作,反复进行描摹。经过长期观察,他画的老虎神态逼真,令人叹服。绘画需要观察,写作也是如此。这里有一幅山水画图片,请你认真观察。并用“这里的景致真美,你瞧,,,,,”的句式,描写你观察到的美景。
1.山水画图片欣赏
2.学生自由创写后交流(学生自由表述)
自然万物,有难以言传的美,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之美是一种幸福,但不会准确的表达这种美却是一种遗憾。那么如何更好地用语言文字来描写自然之美景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训练的重点内容——描写景物的特点。
3.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如《繁星》《社戏》等。
(四)方法指导,生动描写。
1.抓住特点,巧用修辞。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示例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朱自清抓住南方的春雨的特点:连绵,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描绘。“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春雨农耕的图画。
示例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小巧秀丽。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形象地描写济南的冬景,又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的特点。
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调动多种感官去体味,让景物呈现出丰富瑰丽的声、色、味、态;注意动态、静态的调和,实景(眼前之景)、虚景(联想想象之景)的互补;注意手法多样,兼顾正面与侧面等,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示例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写春风的柔和,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温暖,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传味的特点。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传声的特点。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
示例二: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写夏夜的宁静,先从视觉的角度写星忙月残,如“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再从听觉的角度写虫声屑屑、蛙群齐鸣,以动衬静,写出了夏夜的宁静。
3.选好观察点,有序写景。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景致也有所变换,我们常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
示例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着力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观察点由上而下,描写时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有序写景。不仅桃花、杏花、梨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示例二: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来到了瀑布对面的观瀑亭。凭栏眺望,但见巨瀑似布如帛,汹涌澎湃。瀑水由悬崖直泻牛潭中,气势磅礴。溅起的水珠高五六丈,闪银亮玉,极为壮观,仿佛那是无数晶莹透亮的珍珠在阳光下跳跃。 顺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我门又来到峡谷底。从下往上看,瀑布就像一块巨大的白纱披在青山少女的肩上;又似老人白雪般的银发一落千丈。瀑布那强有力的节奏,如同一支交响在我耳边回荡。它的美是无法形容的,它是一颗未经雕琢的钻石,那样晶莹;那样纯朴。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文段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瀑布的壮美。站在观瀑亭,远眺瀑布,似布如帛,汹
涌澎湃。站在峡谷底,仰视瀑布,瀑布如青山少女肩上的白纱,如老人的银发。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写过这样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强调的就是以情带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示例一:猪场西侧,沿小河飞着越来越多的萤火虫,闪闪烁烁的,把猪场前的空地布置得像是真的舞台。田野上,蛙鼓虫鸣,一阵阵如潮涌起。月亮这时悄悄爬上了天空,村民们都沐浴在银辉之中,久久不愿散去,把乡村的夜晚闹成了我至今难忘的狂欢节。(《乡村狂欢节》)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此段文字追求“情景交融,物我统一”,无论是闪闪烁烁的萤火虫的舞阵;还是如潮似水的蛙鼓虫鸣,都是为了表情达意所设。与沐浴在月亮的银辉之下、不愿散去的村民,相印成趣,进一步突出了“狂欢”的主旨。
示例二:大雪过后,万物洁白,房上,地上,树上全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玉衣。远眺天地相连处,太阳正要升起,红彤彤的彩云不断扩散,使这遍野的大雪越发显得明净。冬小麦盖着雪姑娘亲手缝制的软乎乎的大棉被,安安稳稳地睡了,心里默默念着:明年的麦穗,一定结得又大又饱满。雪花无私地滋润着大地,大地正做着温馨的梦,构思着春天的绚丽图景。
我多么希望这雪景永在,永远停留在这辽阔无垠的土地上,来装饰祖国壮丽的山河,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是不可能的。雪花,似乎一出生就是为了粉身碎骨,装饰大地那只是它一生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而更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物描写特点怎么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