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办法的区别、方法,区别是?

“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区别之研究
本文发表于《招标与投标》杂志2014年第11期,总第16期。
“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区别之研究
■&张志军
[摘要]本文从从研究“办法”与“方法”的概念差异出发,意在推导“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论证两者能否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相互混用等实践问题。
关键词:概念区分&&评标办法&&评标方法&
“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之分,最早见于中国招标采购社区总版主钱忠宝先生于2009年2月发的一个网帖。截止目前,该贴点击量已达5300多人次,回复数为16人次。该贴后被收录于钱先生新近出版的《评标方法概论》一书中。
在实践中,人们对“评标办法”和“评标方法”经常混用,不去作刻意区分。在钱先生之后,也未见有业界人士撰文对此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研究“办法”与“方法”的概念差异出发,着意推导“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论证两者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能否相互混用等实践问题。
一、定义中的困惑
“办法”与“方法”在很多场合可以混用,人们不太细究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厘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对于在不同情形下如何适用“办法”与“方法”这两个词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条分别作如下解释:
办法,指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的门路、方法等。同义词:法子,方法。
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同义词:办法,方式。
在对“办法”和“方法”这两个概念下定义时,《现代汉语词典》用了同一个词——“门路”。这一情况起码表明:“办法”和“方法”两者之间近似度极高,很多场合下甚至是同一个概念。尤为令人困惑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甚至直接使用“方法”一词解释“办法”。当研究者试图对“办法”和“方法”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时,上述定义无疑很难对分析和论证提供有效的帮助。
百度百科对这两个词条分别作如下解释:
办法:意为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几乎与《现代汉语词典》雷同,对于“办法”的解释,依然使用了“办法:意为…………的方法”的表述方式。如前所述,这种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定义的技术,对于研究“办法”与“方法”两者的差异无济于事,甚至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逻辑怪圈。
二、迷茫中的探析
由于在相关辞典中,均采用“方法”一词对“办法”进行解释,故在研究“办法”和“方法”两者的区别时,无法直接套用《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中的定义。在无法从相关定义中直接厘清两者区别的情况下,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区分:
一是对定义中提及的例举情形进行分析;
二是对各自的同义词进行比较;
三是从不可替代情形中进行推断;
四是探溯相关词条的本意。
在笔者看来,上述方式均属于一种迂回论证方式。采用这种研究技术得出的论证结果,充其量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达到客观事实,故一般情况下不使用这种技术研究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所限,采用该技术实属无奈之举。由于该技术得出的论证结论并不十分严谨,故相关结论仅供参考。
(一)例举情形分析
对比《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中相关定义中提及的例举情形,可以发现关于“方法”的定义中,其例举情形更倾向于具体的操作,如“途径、步骤、手段”等;而关于“办法”的例举情形中,则相对较为粗略和原则,如“门路”等。
(二)同义词比较
《现代汉语词典》中例举的“办法”的同义词有:法子、方法;例举的“方法”的同义词有:办法,方式。剔除本文的研究对象并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办法”的同义词“法子”一词,偏重于口语化;而“方法”的同义词“方式”,则偏重于书面语。
(三)不可替代情形推断
使用不可替代情形进行分析的原理,基于从实践中的不可替代情形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借以区分两者在适用情形中的区别。由于学识所限,笔者所能例举的不可替代情形极为有限,仅限于“动脑筋、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不答应,你也拿他没办法”和“方法论”等屈指可数的几种情形。在上述情形下,几乎很少有人采取“动脑筋、想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他不答应,你也拿他没方法”和“办法论”的用法。至于为何不可替代,就目前所能查询的资料来看,也未有成文的解释,充其量只是使用习惯不同而已。
究其原因,笔者大致理出两个方面的区别:
其一,在上述语境条件下,使用“办法”一词的场合,其所表示的对策通常较为粗略、较为原则,或者说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细致、系统的方案或计划,只是一种粗线条、粗框架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尚须进行较大的完善、补充和修改;而使用“方法”一词的场合,则偏重于阐述系统化、完整化的对策。
其二,在上述语境条件下,使用“办法”一词的场合,均属于日常口语化的表达;而使用“方法”一词的场合,则处于相对比较正统的书面表达方式。
(四)词条本意探溯
在查阅相关典籍时,笔者未能发现“办法”一词的出处。可能由如下原因产生:一是该词条为口语表达时专用,在古文言文中未收录,但在古白话文中可能出现;二是该词条为现代汉语词汇,在古文中(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均未出现。
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发现共有四处使用“办法”一词:
1)贾琏道:“……若问出来,太太怎么个办法呢?”(第九十四回)
2)王夫人道:“就算他喜欢,你怎么样办法呢?”(第九十六回)
3)贾政正是没法,听见贾母一问,心想着:“若是说明,又恐老太太着急;若不说明,不用说将来,现在怎样办法?”(第一百零七回)
4)贾政道:“我的主意是定了,只为大爷不在家,叫你来商议商议,怎么个办法。……”(第一百十六回)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红楼梦》中“办法”一词,均出现在对话和心理描写中,而且可与“法子”、“对策”等词通用。由此推测:“办法”一词疑为古口语表达时所专用,其词义大致可解释为“对策、法子”等。
“方法”一词出现较早,《墨子·天志中》有“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古时意为量度方形的法则,后引申为对策、途径和手段等。我们现今使用“方法”一词时,大多为引申意义,而非词条本意。
古典名著《红楼梦》共有十处使用“方法”一词,有时出现在对话中,有时出现在一般描述中。与“途径、步骤、手段、对策”等词通用。
由此推测:“方法”一词出现较早,既可为书面语,也可为口头语。从“量度方形之法”的本意来看,方法应当是既有规律的实际应用,表现为方式、途径、步骤、手段等形式,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百度百科甚至认为,方法由构成要素、相互作用、位置顺序、时间长短、程度标准五个部分构成。
三、分析与归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办法”与“方法”系一对同义词,在概念的内涵上并无实质性区分。在日常使用习惯上,两者稍有差别:
一是“办法”常用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方法”大多用于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但在口语化表达中也大量使用。
二是“办法”常用于其对策尚处于比较粗略、原则的场合;而“方法”一般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具体操作,甚至在很多场合可以直接用“技术”一词代替。
三是“办法”的内涵和内容可大可小,根据其适用的具体情形而异,无法用相对固定的构成要素进行衡量;方法的内容则相对固定,可以归纳出具体的构成要素。
四、“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在何种情形或场合下使用“评标办法”,在何种情形或场合下使用“评标方法”?笔者以为,判断的标准是:只要不至于引发受众在理解方面出现歧义,两者即可混用。
比如:在某项目招标文件中,某章节名称为“评标办法”,而该章节的具体内容中表述为“评标方法”。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站在投标人、行政监督部门还是诉讼代理人或庭审法官的角度去理解,两者均指向同一事物,不会引发任何歧义。因此,在此情形下细究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几乎毫无意义。
在招标投标实践中,在大多数场合,“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混用不至于导致理解歧义,因此无须细究其文字和概念方面的差异。一个比较典型的情形是,在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一卷第三章中,就出现了两者混用的情形,该标准文本在多年的实践中,从未因此而引发歧义或争执。
但是,我们显然也无法排除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进行区分的必要性。比如,在编写招标采购专业相关教材时,就很难回避“评标办法”、“评标方法”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在该情形下,如何对“评标办法”和“评标方法”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并确定其从属关系呢?
从前述分析可知:“办法”一般使用在相对粗略、原则、宏观的场合,而“方法”则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具体操作。因此,在确须确定从属关系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方法”是实现“办法”的途径。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招标投标理论研究中。在确须区分“评标办法”和“评标方法”的场合,可以认为:“评标方法”是从属于“评标办法”中的一个子集,是“评标办法”得以实现的途径。
笔者的这一观点,在2012版全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科目辅导教材中得到佐证。该书第六章在描述“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的关系时,有如下表述:“评标办法包括评标方法、评标因素和标准、评标程序,以及推荐中标候选人的要求等内容。”
“办法”与“方法”系一对同义词,在概念的内涵上并无实质性区分。“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也是一对同义词,其内涵并无实质性区别。在日常招标采购实践中,无须对“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两个概念进行刻意区分,两者混用不至于导致理解歧义。在确须厘清两者联系与区别的场合,根据“办法”和“方法”在使用习惯上的细微差异,可以认为“评标方法”是从属于“评标办法”中的一个子集,而“评标方法”是“评标办法”得以实现的方式和途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方法,思路的区别是什么?我想制作一个正方体,但要写制作方法,思路,我觉得这三个都是差不多的,那该怎样区分啊?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方法:你怎样制作正方体步骤:制作一个正方体,首先……,然后……,最后……思路: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A.分..
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B.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D.分别用鼻子闻气味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广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A.分..”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鉴别,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推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鉴别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二)、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4、含有“Cl-”的化合物(NaCl等)的鉴别方法。鉴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鉴别它们。分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有办法进行鉴别,但可以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鉴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如Na2SO4)有鉴别方法。鉴别这类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例5,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析:根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用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方法大家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鉴别物质的方法。比如:鉴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鉴别物质是相互的,比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鉴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鉴别含“Ba2+”的化合物。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分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和NO3-在初中还没有学过鉴别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鉴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鉴别,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目前还没有鉴别方法,但Ba2+能用用SO42-进行鉴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定检验方法:(1)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2)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或棉线(采用燃烧法) 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产生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 (3)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4)鉴别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进一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5)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有铜,是假黄金。 (6)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鉴别题的解答思路:1. 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根据待鉴别的几种物质性质特点,加一种试剂,使各自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   思路:(1)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时,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五显著变化;氯化铵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3)如果待检验的物质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大多数相同的阴离子时,可选用加强碱溶液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镁四种溶液,这种试剂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发生;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4)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中含有相同或大多数相同的阳离子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三种溶液,这就是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钠与盐酸或硫酸不反应,无现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5)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氢气)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铜不溶于盐酸,无现象产生;氧化铁溶于盐酸生产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6)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合起来组成一种试剂。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盐酸。因为四种物质中,硝酸银和硝酸钡的阳离子不同,。区别银离子和钡离子可用氯离子;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阴离子不同,区别亚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用氢离子,合起来,这种试剂就是盐酸。   (7)还有另一种比较快速地找出试剂的方法。就是将所用试剂的离子重新组成新试剂,如果组合后的试剂答案中有,则一般地就可以认为用这一种试剂可以把这种物质区别开。2.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   (1)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  ①闻气味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可先闻气味,氨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首先识别出氨水,然后以氨水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再以氯化镁为试剂分别加到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不反应的为硫酸钾。   ②看颜色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首先观察出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以硫酸铜为试剂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产生的是硝酸铵溶液。   (2)加热法: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高锰酸钾、碳酸钠四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碳酸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留有黑色固体;碳酸钠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3)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鉴别的物质分别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到其它物质中去,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根据每种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可确定物质的名称。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A、B、C、D进行互倒实验,将现象列表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在四种物质中,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银,因此B是硝酸银;能跟其中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而跟另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因此C是碳酸钠;而能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D必是盐酸;那么A必然是氯化钡。结论为:A是氯化钡,B是硝酸银,C是碳酸钠,D是盐酸。   有时,需要我们判断所给定的一组物质能否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则不能鉴别。   如上例中如果将氯化钡改成氯化钠则不可鉴别。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分别产生的现象都是与一种物质不反应,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二者谁是碳酸钠,谁是盐酸,无法确定。   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有:第一是观察组内物质是否有显特殊颜色的物质,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等,将这些物质确定后,就以其作为已知试剂用以鉴别其它物质。第二是将组内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另外几种物质中,将现象记录下来。如果不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现象,则这组物质就还需另加试剂才能鉴别。     概述:&&&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物理性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H2CO3,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回紫色:H2CO3===H2O + CO2↑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a(OH)2 + CO2====CaCO3↓+ H2O (4)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干冰: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向云层中撤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就可以形成降雨。& 二氧化碳不一定能灭火: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质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所以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1)澄清石灰水: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2)燃着的木条:将气体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3)紫色石蕊试液: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4)还原金属氧化物: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出现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的是一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除杂方法: 1.CO(CO2)(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人过量的碱溶液(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2.CO2(CO)(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与石灰石的应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及现象有以下儿方面的应用:(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将CO2气体通入待测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3)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杂质:如除去CO中的CO2 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4)解释澄清石灰水为什么要密封保存: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使澄清石灰水表面生成一层白膜或变浑浊,其成分是CaCO3; (5)用石灰砂浆砌砖抹墙不久后变白变硬:石灰砂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Ca(OH)2声称白色固体CaCO3固体。 (6)保存鸡蛋:将鸡蛋浸泡在澄清石灰水中,取出来后CO2与石灰水反应封闭鸡蛋壳上的小孔,可以延长鸡蛋的保存时间。二氧化碳肥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而现在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水果时,经常人为提高温室内CO2 浓度,以增加农作物产员,增大CO2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在温室内放置干冰,干冰升华增大CO2浓度。 (2)在温室内放置通过化学反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如在塑料大棚顶部的容器内放置石灰石和稀盐酸。灯火实验: (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它不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常量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而在低洼的地方浓度会增大。在进人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前,应先点燃一支蜡烛用绳放到下面,观察蜡烛能否正常燃烧,若不能正常燃烧,应开启菜窖或深井一段时间后再检验,直到蜡烛能正常燃烧时,才能下去。 概述:&&&& 一氧化碳(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 + O22CO2 (2)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Cu + 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2Fe + 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3Fe + 4CO2& (3)毒性:CO极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CO有剧毒,人在CO的体积分数达到 0.02%的空气中持续停留2—3h即出现中毒症状,因此我们使用煤、燃气热水器时要装烟囱,注意室内通风。 用途: 用作燃料,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比较
&H2、CO、C的比较
注意:(1)三种物质燃烧的现象有所不同,但不能根据火焰去鉴别CO和H2 (2)在还原CuO的实验中,必须对多余的CO进行处理 概念:&&&& 物质的推断就是运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一推断题可能存在多个突破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种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同叫检验推断结果,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推断题题型具备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要解好此类题口,要求大家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具备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气体的特征: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3)物质状态特征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 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 Cu2(OH)2CO3的受热分解。(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②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同体是C。 ③能使燃烧着的小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④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⑤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⑦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⑤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 ⑧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8)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发现相似题
与“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A.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88137508236617162880237081491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度与办法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