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如何破灭破灭的话,可不可以理解为整个中国将

2016 年,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会在一两年内破灭,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77,288分享邀请回答1.5K1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4K1,1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16 年的中国房地产是否会泡沫破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 年的中国房地产是否会泡沫破灭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北大教授详析:中国房地产是将要破灭的巨大泡沫吗?|房子|房价|泡沫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内容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演讲整理。
  2016年,在经历新一轮房价上涨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趋于严格。那么,当前一线城市房价是否存在泡沫?如何解读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现在购买房地产作为长期投资,是好的决策吗?中国高房价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北大光华陈玉宇教授在日前举行的“思想光华媒体沙龙”上分享了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与观点。
  (本文根据陈教授演讲编辑整理)
  中国房地产经过15、16年的进一步疯狂上涨
  是不是一个大泡沫?
  这个泡沫会不会破?
  房价上涨有多快
  房价的过快上涨,无庸赘述。但是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名义的房价上涨”和“真实的房价上涨”。
  所谓“名义的房价上涨”和“真实的房价上涨”,这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剔除通胀率或者考量CPI指数的影响。假如“名义房价”在一段时间里并未增长,但CPI指数在这段时间里是上升的,即:因为通胀的侵蚀,相当于“真实的房价”下跌了。
  具体来分析:在两年内的短期里,通货膨胀率很低,名义房价上涨和真实房价上涨相近;但在谈论长期房价上涨幅度时,不区分名义价格和真实价格,就会过分高估房价上涨情况。比如说,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5%,20年后的名义价格水平将是现在的近3倍,30年后是4倍多;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8%,30年后的名义价格水平将是现在的10倍。举例来说,10年前澳洲的一套上好住宅卖2万澳元,现在卖35万澳元,名义上涨了17倍,但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真实涨幅是2-3倍。
  考虑经济增长和通胀因素,一般而言,房价尤其是“名义上的房价”很少是下降的。但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更多的是着眼于调整盖房子的数量,而非真实的价格。我认为,调控机制在调整房屋供给数量的同时,理应充分考虑“真实的房价上涨”这一因素,否则调控将是有失偏颇的。这一综合机制,也将是中国未来房价回归合理的重要机制。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我们还要考虑房子质量的差别。今天用更好的建材造出的房子,本身成本就更高。Fang et. al.(2015)计算了经过质量调整的房价,从2003年到2013年,中国一线城市平均每年涨13%,三线每年平均涨8%。
  数据显示,从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涨了4倍;如果考虑调整房屋质量的数据,每年涨幅为13%,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大概用6年就可以翻一番。
  哈佛大学教授Glacier模仿中国城市的4类划分,把美国城市也划分为4类,找出美国的北上广深、省会城市、三四线城市。对比显示,美国房价涨速跟中国比是“小巫见大巫”了。从绝对价格看,洛杉矶10000美元/平米,波士顿6000美元/平米,而今天的上海、北京、深圳,已达到了美元/平米。基于这些观察,人们就会问:中国房地产是不是个大泡沫,这个大泡沫会不会崩?
  最近中央政府极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看作是对泡沫的警惕。房子在这两年内价格翻了一番,对于普通意味着什么?我们分三种情况考虑。
  第一种情况,你永远都是房子的居住者。这两年房价突然上涨,但房子为你提供的服务并没有改变。如果涨价的原因是旁边盖了美好的花园,建了美好的学校,带来了周边品质的提高,对你才有意义。
  第二种情况,大部分人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居住着等到老的时候再卖给别人。那就意味着,买房者要以很高的价格接盘,这相当于盘剥后来的购买者。
  第三种情况,把房子租给或者卖给新进入城市的移民。城市房价上涨,可能因为这块土地未来能够创造出更多收入和GDP。举例说,加州发现金块,带动了淘金业的发展,随之发展了酒店、餐饮行业,当地房价的上涨就是分享了发现黄金的红利。同理,在现实经济中,房子其实也是间接参与分享了该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北京人先买了房子,同时办优秀企业,办银行,等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北京,这些人把挣来的钱交房租,再买房子。这也相当于分享未来人们的劳动成果。
  造成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是上述第二种情况,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则是第二种、第三种情况都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相比美国房地产市场,是相对健康的。
  房子盖得太多了吗?
  房子盖太多,就是泡沫。从2003年到2014年间,中国盖了100亿平方米的房子。跟美国对比,中国近几年的房地产建设面积达100亿平方英尺(注:1平方英尺= 0.0929平方米)以上,而美国则维持在20-30亿。从销售角度来讲,中国最近几年每年约完成11亿平方米,美国大约有2-3亿平方米。
  所以,若仅从建筑面积和销售面积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看起来似乎问题很严重。但是结合中国国情来分析,尽管中国房地产规模庞大,但是考虑人均住房面积,再考虑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也是合理的。很多人被某几个绝对数字所误导甚至被吓到,各种认识不足,造成专家之间的分歧,民众的恐慌,甚至影响决策失据。
  房子盖在哪里了?
  理论上讲,越是生产率高的城市,越是有美好前景,新增人口越多,房价越应该上涨。但现实是,相对而言,更多房子建在了生产率低的城市。目前三四线城市楼房库存大,存在过剩现象。中国更多房子盖在了不需要盖的地方。
  考察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新建房屋的数量,发现中国和美国有相似的问题,都是生产率越低的地方,越有可能人口流出的地方,房子却建得越多。中国比美国的问题还会更严重一点。
  房地产市场是将要破灭的泡沫?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成绩是巨大的,1998年中国人均城镇住房面积15平米,现在是30多平米,大部分人都是受益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这里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结合前述分析,我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房地产泡沫比较,有很多不同点。如果考虑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和合理的土地供给,今天的高房价是可维持的,是基本理性的投资。但前提是,中国的各类城市要控制土地供应在合理的水平,不能太多。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高房价依然是危险的,给定中国的特点,只不过不会像美国房地产泡沫那样迅速破裂。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开发商的存货来看,一线城市开发商没存货,北上广深没房子可卖;二线城市存货略有上升,但没那么严重;三、四线城市的存货很多,所以三四线城市房子盖多了,产生泡沫,导致浪费。
  第二,从住宅空置率来看,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住宅空置率从5%-6%的水平上升到现在10%的水平,但这个空置率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并不会导致房市马上崩掉。
  第三,从需求角度来看,相比较于美国,中国人买房是在高首付、高房贷利率条件下,高储蓄人群寻找财富存储的出处。相对于美国人,有钱的中国人不愿意买基金、保险产品,更愿意买房子。中国人对房子的需求因素会不断增加房子供给,促使城市再增加土地。
  第四,从供给角度看,房地产开发商早年杠杆极高,现在政府收紧了给开发商的信贷,杠杆率有所降低。而且要看到,供需决定短期房价,长期房价取决于供给因素,即长期的生产成本。中国房地产的总建筑成本约为元/平方米。小城市里面,净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二,土地占三分之一;到了北京,土地成本占三分之二,净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一。所以大城市房价的长期成本主要还是取决于土地供应。
  现在购买房地产作为长期投资是好的决策吗?
  房价涨到今天的样子,这个势头可持续吗?放眼未来20年,现在购买房子作为长期投资,是不是可持续的、合理的投资呢?
  我认为,房子每年涨3%以上,才是一项合理的投资。在这3%里,有2%是折旧,1%是净收益率。每年涨3%,难吗?事实上,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的真实收益率不到1%。现在要求北上广深房价保持3%的涨速,需要一些前提条件。
  首先考虑未来人们对房子的需求有多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收入增长有多快,第二考虑政府能供多少地盖房。我们假设20年后,中国城市化率达到70%,房价收入比是10倍,房子每年折旧2%,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到40平米。
  我们对一、二、三线城市进行分析,分析一年新建多少房子和人们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以一线城市为例,如果居民收入能增长6%,城市每年新增住房只有1000万平米,那么,房子的真实回报率是可以达到3%的。如果算上4%的通货膨胀率,名义上就有7%的真实回报率。如果北京每年新增住房有4000万平米,那大家必须更富有,才能有更强的购房动力。所以,再具体以北京为例,假设未来保持每年6%-7%的经济增速,新建住房降到之前的50%左右,才能保证投资房产在未来20年能有每年3%的净收益率,才是一项理性的投资。而这些假设,未必能成立。
  中国今天的房价已经涨到很高的程度了。房屋投资要维持3%的真实收益率,北上广深,甚至包括二三线城市必须维持6%至7%的真实收入增长率,还要把住房供地降到过去5年的一半水平。
  所以,供给、需求是很简单的道理,第一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大家的收入,房价还会节节高;第二供地不能太多,太多就崩盘了。我们的结论是,房价的确已经很高了,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对待它。为了让房价不崩盘,政府当然可以控制土地供给,但机会成本是,我们的城市化速度会变慢,生产效率方面有损失。
  当然,房价还可以更高,因为刚才的决策模型是理性的,但中国人买房,很多不求3%的真实回报率。如果把钱存银行、放在股市的回报率更低,人们还是对投资房地产。但是,中国能支撑多高的房价呢?
  只有更多创新才能支撑今天的高房价
  我对中国房地产是乐观的。但是,如果政府使出很大的力气维持高房价,不是好事。
  我给出来的政策建议是:
  国土资源部门改革僵化的用地指标审批机制,由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权利决定土地的使用;
  改革城市规划的工程师主义做法,充分考虑成本、价格的作用,不能墨守毫无根据的容积率指标,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情况;
  改交易环节的税收为持有环节的税收;
  大力建设健康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增加人们储蓄的出处,有更多投资机会和方式,减少买房需求;
  大力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适当进行房地产投资需求管控,尤其在一二线城市。
  经济发展好了,高房价才能持续;发展不好,持续不了。我们需要促进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们的经济需要年轻人多创新,做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支撑我们今天的错误的高房价。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APP专享北大教授详析:中国房地产是将要破灭的巨大泡沫吗?|房子|房价|泡沫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内容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演讲整理。
  2016年,在经历新一轮房价上涨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趋于严格。那么,当前一线城市房价是否存在泡沫?如何解读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现在购买房地产作为长期投资,是好的决策吗?中国高房价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北大光华陈玉宇教授在日前举行的“思想光华媒体沙龙”上分享了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与观点。
  (本文根据陈教授演讲编辑整理)
  中国房地产经过15、16年的进一步疯狂上涨
  是不是一个大泡沫?
  这个泡沫会不会破?
  房价上涨有多快
  房价的过快上涨,无庸赘述。但是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名义的房价上涨”和“真实的房价上涨”。
  所谓“名义的房价上涨”和“真实的房价上涨”,这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剔除通胀率或者考量CPI指数的影响。假如“名义房价”在一段时间里并未增长,但CPI指数在这段时间里是上升的,即:因为通胀的侵蚀,相当于“真实的房价”下跌了。
  具体来分析:在两年内的短期里,通货膨胀率很低,名义房价上涨和真实房价上涨相近;但在谈论长期房价上涨幅度时,不区分名义价格和真实价格,就会过分高估房价上涨情况。比如说,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5%,20年后的名义价格水平将是现在的近3倍,30年后是4倍多;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8%,30年后的名义价格水平将是现在的10倍。举例来说,10年前澳洲的一套上好住宅卖2万澳元,现在卖35万澳元,名义上涨了17倍,但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真实涨幅是2-3倍。
  考虑经济增长和通胀因素,一般而言,房价尤其是“名义上的房价”很少是下降的。但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更多的是着眼于调整盖房子的数量,而非真实的价格。我认为,调控机制在调整房屋供给数量的同时,理应充分考虑“真实的房价上涨”这一因素,否则调控将是有失偏颇的。这一综合机制,也将是中国未来房价回归合理的重要机制。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我们还要考虑房子质量的差别。今天用更好的建材造出的房子,本身成本就更高。Fang et. al.(2015)计算了经过质量调整的房价,从2003年到2013年,中国一线城市平均每年涨13%,三线每年平均涨8%。
  数据显示,从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涨了4倍;如果考虑调整房屋质量的数据,每年涨幅为13%,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大概用6年就可以翻一番。
  哈佛大学教授Glacier模仿中国城市的4类划分,把美国城市也划分为4类,找出美国的北上广深、省会城市、三四线城市。对比显示,美国房价涨速跟中国比是“小巫见大巫”了。从绝对价格看,洛杉矶10000美元/平米,波士顿6000美元/平米,而今天的上海、北京、深圳,已达到了美元/平米。基于这些观察,人们就会问:中国房地产是不是个大泡沫,这个大泡沫会不会崩?
  最近中央政府极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看作是对泡沫的警惕。房子在这两年内价格翻了一番,对于普通意味着什么?我们分三种情况考虑。
  第一种情况,你永远都是房子的居住者。这两年房价突然上涨,但房子为你提供的服务并没有改变。如果涨价的原因是旁边盖了美好的花园,建了美好的学校,带来了周边品质的提高,对你才有意义。
  第二种情况,大部分人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居住着等到老的时候再卖给别人。那就意味着,买房者要以很高的价格接盘,这相当于盘剥后来的购买者。
  第三种情况,把房子租给或者卖给新进入城市的移民。城市房价上涨,可能因为这块土地未来能够创造出更多收入和GDP。举例说,加州发现金块,带动了淘金业的发展,随之发展了酒店、餐饮行业,当地房价的上涨就是分享了发现黄金的红利。同理,在现实经济中,房子其实也是间接参与分享了该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北京人先买了房子,同时办优秀企业,办银行,等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北京,这些人把挣来的钱交房租,再买房子。这也相当于分享未来人们的劳动成果。
  造成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是上述第二种情况,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则是第二种、第三种情况都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相比美国房地产市场,是相对健康的。
  房子盖得太多了吗?
  房子盖太多,就是泡沫。从2003年到2014年间,中国盖了100亿平方米的房子。跟美国对比,中国近几年的房地产建设面积达100亿平方英尺(注:1平方英尺= 0.0929平方米)以上,而美国则维持在20-30亿。从销售角度来讲,中国最近几年每年约完成11亿平方米,美国大约有2-3亿平方米。
  所以,若仅从建筑面积和销售面积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看起来似乎问题很严重。但是结合中国国情来分析,尽管中国房地产规模庞大,但是考虑人均住房面积,再考虑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也是合理的。很多人被某几个绝对数字所误导甚至被吓到,各种认识不足,造成专家之间的分歧,民众的恐慌,甚至影响决策失据。
  房子盖在哪里了?
  理论上讲,越是生产率高的城市,越是有美好前景,新增人口越多,房价越应该上涨。但现实是,相对而言,更多房子建在了生产率低的城市。目前三四线城市楼房库存大,存在过剩现象。中国更多房子盖在了不需要盖的地方。
  考察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新建房屋的数量,发现中国和美国有相似的问题,都是生产率越低的地方,越有可能人口流出的地方,房子却建得越多。中国比美国的问题还会更严重一点。
  房地产市场是将要破灭的泡沫?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成绩是巨大的,1998年中国人均城镇住房面积15平米,现在是30多平米,大部分人都是受益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这里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结合前述分析,我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房地产泡沫比较,有很多不同点。如果考虑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和合理的土地供给,今天的高房价是可维持的,是基本理性的投资。但前提是,中国的各类城市要控制土地供应在合理的水平,不能太多。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高房价依然是危险的,给定中国的特点,只不过不会像美国房地产泡沫那样迅速破裂。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开发商的存货来看,一线城市开发商没存货,北上广深没房子可卖;二线城市存货略有上升,但没那么严重;三、四线城市的存货很多,所以三四线城市房子盖多了,产生泡沫,导致浪费。
  第二,从住宅空置率来看,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住宅空置率从5%-6%的水平上升到现在10%的水平,但这个空置率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并不会导致房市马上崩掉。
  第三,从需求角度来看,相比较于美国,中国人买房是在高首付、高房贷利率条件下,高储蓄人群寻找财富存储的出处。相对于美国人,有钱的中国人不愿意买基金、保险产品,更愿意买房子。中国人对房子的需求因素会不断增加房子供给,促使城市再增加土地。
  第四,从供给角度看,房地产开发商早年杠杆极高,现在政府收紧了给开发商的信贷,杠杆率有所降低。而且要看到,供需决定短期房价,长期房价取决于供给因素,即长期的生产成本。中国房地产的总建筑成本约为元/平方米。小城市里面,净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二,土地占三分之一;到了北京,土地成本占三分之二,净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一。所以大城市房价的长期成本主要还是取决于土地供应。
  现在购买房地产作为长期投资是好的决策吗?
  房价涨到今天的样子,这个势头可持续吗?放眼未来20年,现在购买房子作为长期投资,是不是可持续的、合理的投资呢?
  我认为,房子每年涨3%以上,才是一项合理的投资。在这3%里,有2%是折旧,1%是净收益率。每年涨3%,难吗?事实上,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的真实收益率不到1%。现在要求北上广深房价保持3%的涨速,需要一些前提条件。
  首先考虑未来人们对房子的需求有多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收入增长有多快,第二考虑政府能供多少地盖房。我们假设20年后,中国城市化率达到70%,房价收入比是10倍,房子每年折旧2%,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到40平米。
  我们对一、二、三线城市进行分析,分析一年新建多少房子和人们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以一线城市为例,如果居民收入能增长6%,城市每年新增住房只有1000万平米,那么,房子的真实回报率是可以达到3%的。如果算上4%的通货膨胀率,名义上就有7%的真实回报率。如果北京每年新增住房有4000万平米,那大家必须更富有,才能有更强的购房动力。所以,再具体以北京为例,假设未来保持每年6%-7%的经济增速,新建住房降到之前的50%左右,才能保证投资房产在未来20年能有每年3%的净收益率,才是一项理性的投资。而这些假设,未必能成立。
  中国今天的房价已经涨到很高的程度了。房屋投资要维持3%的真实收益率,北上广深,甚至包括二三线城市必须维持6%至7%的真实收入增长率,还要把住房供地降到过去5年的一半水平。
  所以,供给、需求是很简单的道理,第一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大家的收入,房价还会节节高;第二供地不能太多,太多就崩盘了。我们的结论是,房价的确已经很高了,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对待它。为了让房价不崩盘,政府当然可以控制土地供给,但机会成本是,我们的城市化速度会变慢,生产效率方面有损失。
  当然,房价还可以更高,因为刚才的决策模型是理性的,但中国人买房,很多不求3%的真实回报率。如果把钱存银行、放在股市的回报率更低,人们还是对投资房地产。但是,中国能支撑多高的房价呢?
  只有更多创新才能支撑今天的高房价
  我对中国房地产是乐观的。但是,如果政府使出很大的力气维持高房价,不是好事。
  我给出来的政策建议是:
  国土资源部门改革僵化的用地指标审批机制,由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权利决定土地的使用;
  改革城市规划的工程师主义做法,充分考虑成本、价格的作用,不能墨守毫无根据的容积率指标,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情况;
  改交易环节的税收为持有环节的税收;
  大力建设健康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增加人们储蓄的出处,有更多投资机会和方式,减少买房需求;
  大力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适当进行房地产投资需求管控,尤其在一二线城市。
  经济发展好了,高房价才能持续;发展不好,持续不了。我们需要促进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们的经济需要年轻人多创新,做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支撑我们今天的错误的高房价。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APP专享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为什么还没破灭?|界面新闻 · JMedia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作者:张银银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很多国人,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为何就是不破灭?
壹|一二线城市有泡沫,但全国去库存才是主基调
而今,房地产新闻热得不行,每天都占据媒体重要位置。事实上,主要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的狂热,确实正在手撕我国很多公民的财富,矛盾越来越激化。
但这并非房地产行业的全部。
1、全国性房地产牛市2013年就基本结束,一二线以外地区去库存才是主基调。或许可以简单说,其实,全国性地产泡沫2014年基本就结束了。不说破裂,至少没再吹。确确实实,2014年之后,不少三四线城市,绝大部分县级城市,房价都往下走,直到去年底今年初开始稳定。
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直到现在,上述城市,不少楼盘烂尾、缓建,甚至触发民间借贷风波。著名的鄂尔多斯,中国犹太人大本营温州,更早之前,房地产泡沫就崩盘,造成严重金融动荡&&谁怪他们此前太狠。甚至二线靠前的城市成都,2014年以来也发生严重的民间借贷风波,主要肇因就是房地产不景气。
这个观点,在过去多篇文章中,&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其实已经表达过。很多观察人士也有类似看法,相关部门的数据我就不列举了,反正数据是佐证这一看法的;
2、所以,现在是局部房地产泡沫。很多人关心,这样下去,局部又会重新上升为全局性泡沫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央行货币指标,之前&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列举过多次,就不举了。媒体的报道是,今年上半年仅银行业就向房地产提供约超过10万亿的资金;接着,国内房企海外发债再次活跃,利率低得惊人;最近的新闻是137家上市房企负债超4万亿,无论企业端还是居民端,杠杆都加得很高。于是,一些观点认为,所谓投资房产犹如刀口舔血。
还有,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高烧不退,而且地王频出。这样下去,首先泡沫就是坚挺,越吹越大,越来越绑架中国经济,谁敢让它退潮?至于是否再次点燃全国购房热情,从大部分地方的存量看,可能真不大,在《从存有量角度看房价》系列文章中,我有分析过。当然,如果决策者脑子进水,那谁都没办法。
贰|货币从来没有很紧过
该说下目前主要一二线城市的泡沫缘由,和为何高烧不退了。
货币、政策两大因素。货币指标就不列举了。&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要说的是,回溯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你会发现,哪怕是2010年全国性通胀压力很大时,我们的货币也只能叫适当收紧,那时是不收不行啊。货币无侥幸。
今天&幸运&得多,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怎么放水、利率怎么下降,都无济于事。不仅通胀不来,甚至偶尔有通缩感觉,经济也刺激不动,除了房地产。这就是流动性陷阱,该说法虽然有存疑,但想一想,不是又是什么呢?
而更大的背景是,主要发展中国家崛起过程,几乎都是释放流动性的过程,都会经历通胀、通缩等循环陷阱。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要国家都不愿意太管控自己的货币,放水是主流。美元到处飞,有些国家甚至低到负利率,实话说,我们又能怎么办?大家都这样。
所以,即便是2014年-2015年上半年,很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不行了,绝对销售数据也并不低,大面积破产跑路并未发生。一是我们城镇化依旧处于中高速过程,二是资产配置诉求,三是货币从来都很支持。
未来,货币就不支持房地行业吗?
叁|大面积违约暂时不会发生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先生,日前撰文指出,房地产泡沫破裂其中需要一个条件:贷款支出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即居民杠杆过高,而收入下降较快导致负债无法偿还,违约率上升。
周先生的数据是,我国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余额为15.4万亿人民币,合2.3万亿美元。其实截至2016年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总余额应该是23.94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上半年增加2.93万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近四成。此外,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应为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6.6个百分点。
虽然主要一二线城市很多人杠杆确实增加很快,但中国经济毕竟没有到崩溃边缘,就业数据基本良好,失业潮未现。敢加杠杆买房的,还是有自己的办法。而中国人很清楚,房贷砸锅卖铁也要还。目前的局面,和年时的美国还是差别很大。
除了房贷,中国人其他方面负债也不多。那么,主要一二线城市短期没有太多违约压力,减少了一个房地产崩盘因素。
肆|金融机构资产集中于房地产比例,还有上升空间
房地产的多指标背离,地产价格面临调整风险加大。新华社等也出来痛批房地产风险&&确实不假,但我国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信贷比例目前约24%左右。
按照周文渊先生的研究,当初美日房产泡沫破灭阶段约为30-36%。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气球还能适当吹一吹。不过,我们确实一直在吹,而且银行资产配比到房地产的体量和速度增加很快、太明显。
还值得一说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当初那一轮房地产上涨,从1970年代持续到1990年;而1970年代,日本整体的城市化率已经75%左右。我们才56%左右。所以,我国公民继续贷点款买房,开发商各种渠道融资买地、盖房,这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地价、房价。可是话又说回来,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房价也都不便宜。
此外,房地产是我们保增长的主要工具,金融机构主动被动也需要通过房地产保证利润、控制不良率&&贷款给房地产,总比借给煤炭钢铁强多了吧。
综上,房地产泡沫这么久没破裂也就不奇怪。
伍|经济增速适当调低利国利民
最后,&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想说,这轮主要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一开始还只是在靠近陆地端的高空钢丝上跳舞,现在走到钢丝中间去了,舞技再高,危险也加更大,进退两难。
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政府,几千万和房地产有关的农民工要就业,钢铁、水泥、各类建材装饰、家电&&好多行业都要吃饭,本身这些行业大部分还产能过剩,要是房地产大面积衰退,这怎么得了。失业潮,这是扛不住的。
但&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还是坚持那个老观点,即便有千万种理由,也没有必要把主要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搞到今天这么火,这样做,确实有利于全国去库存,有利于稳增长。可是,即便不这么做,就业数据也没出大问题,把经济增速的目标适当再调低一点点,又有何不可?
如此,不才更有精力和可能腾出手来调结构、去产能过剩,鼓励和培育新经济形态。现在好了,是个人都觉得房地产是最后的抓手,借再多钱也要买房,我的天。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地产泡沫破灭谁受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