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究竟是夷人之教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

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抱歉,您要找的页面不存在。春末闲谈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春末闲谈》是杂文中的篇章,文字从容洒脱,笔力却非常遒劲,通篇透出一种深沉透彻的神采。在《春末闲谈》中,鲁迅以一种闲谈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通过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对阻挠民主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反动派进行了强烈抨击。
春末闲谈简介
文章开头首先介绍捕捉小为食料的特异本领——用神奇的毒针蜇入青虫,使其不死不活,不动不烂,以保新鲜。然后再由细腰蜂毒针的麻醉作用,联想到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种种麻痹手段和各种“”,他们在理论上用“圣贤之言”将“治术”合法化,迷惑人民,实践上采取思想文化专制策略,与细腰蜂捕食性质一致,目的只有一个,让统治者的地位永久稳固。 文章最后指出,人们的思想终究是无法禁止的,妄想长久统治人民的种种“治术”终将失败,人民群众必定会觉醒,并起来抗争,奋战到底。
春末闲谈作者
(~),浙江绍兴人,原名,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春末闲谈原文及注释
春末闲谈①
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②。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面去了,坐了飞机似的。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③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④,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唯辟,唯辟玉食”⑤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⑥么?不是“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⑦么?可惜理论虽已,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赢。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⑨,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因为这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她于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一螫,即告成功。而我们的工作,却求其能运动,无知觉,该在知觉神经中枢,加以完全的麻醉的。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失却主宰,不能贡献玉食,恭请上自“”⑩下至“特殊知识阶级”的赏收享用了。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了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⑾,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⑿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⒀论之外,委实还没有更好,更完全,更无流弊的方法。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见,其实也并未轶出了前贤的范围。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⒁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⒂。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⒃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绝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没有永远分清“治者”与“被治者”;二恨其不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三者得一,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
假使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等地醒目呵!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并且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古人毕竟聪明,仿佛早想到过这样的东西,《山海经》上就记载着一种名叫“刑天”的怪物⒄。他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活着,“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这一点想得很周到,否则他怎么看,怎么吃呢,――实在是很值得奉为师法的。假使我们的国民都能这样,阔人又何等安全快乐?但他又“执干戚而舞”,则似乎还是死也不肯安分,和我那专为阔人图便利而设的理想底好国民又不同。陶潜⒅先生又有诗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连这位貌似旷达的老隐士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但有了太多的“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也许有特在例外的希望;况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北京《莽原》周刊第一期,署名冥昭。
② 细腰蜂 在昆虫学上属于膜翅目泥蜂科;关于它的延种方法,我国古代有各种不同的记载。《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汉代郑玄注:“(按即蜾蠃)取之子,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其子。”汉代扬雄《法言?学行》:“螟蠕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最先反对上面说法的是六朝时的,他在注《本草》“惺斡一名土蜂”条下说:“(惺斡)虽名土蜂,不就土中作案,谓?土作房尔。今一种黑色细腰,衔泥于壁及器物边作房,生子如粟置其中;乃捕草上青蜘蛛十余置其中,仍塞口,以俟其子大而为粮也。其一种入芦竹管中,亦取草上。一名,《诗》云:‘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或言细腰蜂无雌,皆取青虫教祝,变成己子,斯为谬矣。”其后,宋代叶大庆在《考古质疑》卷六中说:“我朝嘉钓中,掌禹锡等按蜀本注云:‘惺斡即蒲芦,蒲芦即细腰蜂。不特,亦以他虫入穴,用泥封之,数日成蜂飞去。陶云生子如粟在穴,乃捕他虫为之食。今人有候其封穴,坏而看之,见有卵如粟,在死虫之上,即如陶说矣。’”
③ 发勃耳(,) 通译,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等。
④ E君 。参看本卷第229页注(25)。
⑤ “唯辟,唯辟作威,唯辟玉食” 语见《尚书?洪范》。辟,即天子或诸侯。
⑥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语见《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君子”指统治阶级,“小人”指劳动人民。
⑦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语见《孟子?滕文公》:“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⑧ “特殊” 一九二五年二月,段祺瑞为了抵制孙中山在共产党支持下提出的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拼凑了一个御用的“善后会议”,企图从中产生假的国民会议。当时竟有一批曾在外国留学的人在北京组织“国外大学毕业参加国民会议同志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中央公园开会,向“善后会议”提请愿书,要求在未来的国民会议中给他们保留名额,其中说:“查国民代表会议之最大任务为规定中华民国宪法,留学者为一特殊知识阶级,,其应参加此项会议,多多益善。”作者批判的所谓“特殊知识阶级”,即指这类留学生。
⑨ “特别国情” 一九一五年阴谋恢复帝制时,他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F.J.Goodnow)曾于八月十日北京《亚细亚日报》发表一篇《共和与君主论》,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不适宜实行民主政治,应当恢复君主政体。这种“特别国情”的谬论,曾经成为反动派阻挠民主改革和反对进步学说的借口。
⑩ “” 意即最高统治者。旧时官僚政客对最高统治者的媚称。
⑾ 进研究室主义 一九一九年七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稍后又提出学者“进研究室”、“”的口号,企图诱使青年逃避现实斗争。
⑿ 莫谈国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实行恐怖政策,密探四布,茶馆酒肆里多贴有“莫谈国事”的字条,某些文人也把“莫谈国事”当作处世格言。
⒀ 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语出《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⒁ “礼失而求诸野” 孔丘的话,见《汉书?艺文志》。
⒂ 苍颉造字夜有鬼哭 见《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鬼夜哭。”
⒃ () 帝俄罗曼诺夫王朝最后的一个皇帝,为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所推翻,次年七月十七日被处死。“”,旧时指皇帝逝世,意即乘龙仙去。典出《史记?封禅书》。
⒄ 《山海经》 十八卷,约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二世纪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有关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刑天”,一作形天,见该书《海外西经》:“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戚,斧头。
⒅ (约372―427) 一名渊明,字元亮,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著作有《陶渊明集》。“刑天舞干戚”两句诗,见他的《读山海经》第十首。
春末闲谈内容特色
1.《春末闲谈》的知识性、趣味性特点。
丰富的知识性体现在文章的实例中,有中外历史文化知识,的各种麻痹术等;有自然科学知识,文学知识。
生动的趣味性既来自于知识性,又得力于作者生动有趣的叙述。这些有趣的知识经作者剖析,增强了文章的理趣。
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为论证“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这一中心论点,使中心思想的论证严密而充分,说理透彻生动,在趣味盎然中使读者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
2.《春末闲谈》的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特点。
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既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又使说理文章风趣生动,避免枯燥无味或板起面孔说教的缺陷。反语的运用,有时能比正面的批判更深刻有力地否定荒谬事物。文章还常以貌似为治人者着想的口吻,行嘲弄和讽刺之实。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确使文章的战斗性大为增强,也常使读者忍俊不禁,读来趣味盎然。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春末闲谈教学设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合集】科学比彩虹更美
&分子遗传学的创建者弗兰西斯·克里克在评论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的《盲目钟表匠》(Blind
Watchmaker)一书时说:“为了拯救你的灵魂,我要催促你
去读道金斯的书。”的确,任何对进化论有疑问的,或是想知道生物学家为何深信自然
选择能够创造最精致的生物结构的人,都应该去读道金斯的这本书或其续作《攀登不可
几山》(Climbing Mount
Improbable)。而任何对科学心存疑惧的,认为科学枯燥无味
的,或指责科学破坏了美和幻想的人,都应该去读一读道金斯的新作《拆散彩虹:科学
、妄想和对奇观的嗜好》(Unweaving the Rainbow: Science, Delusion
Appetite for
Wonder)。这是道金斯由研究动物学改行专职从事科普工作,担任牛津大
学“公众理解科学”教授以来的第一本著作。与他以前的著作不同,这并不是一本专门
普及进化生物学的著作,而是涉及了科学的一般性问题和多个学科。
如鲁迅所讽刺的:“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
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不止是鲁迅笔下的中国传统文人觉得科学可恶,西方
的许多文人骚客也觉得科学可恶。英国诗人济慈就曾指责牛顿用三棱镜分解阳光是“拆
散了彩虹”,破坏了美。对这类指责,赫胥黎曾反驳说:“我就不能理解,任何一个具
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能够想象科学的成长会以各种方式威胁艺术的发展。如果我的理解
不错的话,那么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
物永恒的秩序,另一方面,则以思想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而道金斯在《拆散彩虹》
一书中所要说明的,却是科学和诗(艺术)都是自然这块奖章不可分离的同一面。牛顿
分解阳光,一方面使我们开始了解光的性质,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使我们得以
一窥微观世界的奇妙;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分析恒星的光谱研究其性质,催生了现代
天文学和宇宙学。还有什么是比量子世界更为神奇、比宇宙大爆炸更为壮丽的诗篇吗?
好梦虽被搅坏,美丽和奇妙却并没有因此丧失,因为现实往往比梦更美丽、更奇妙,一
个谜团的解决,可能导致更大的、更神秘的谜团。
但是科学的神奇与妄想的神奇不同,它是能被“拆散”、分析、求证和解决的。伪
科学、宗教、迷信虽然也利用了人类的好奇心,却是一种经不起分析的虚妄的、表面的
“美”。道金斯在书中对基督教“神迹”、占星术、“特异功能”等神秘现象进行了分
析、驳斥,同时也批评了在科学普及时为了吸引读者给科学披上了神奇假象、掩盖了真
相的做法,后者他称之为“坏诗科学”。在他看来,科学是诗,但诗有好有坏,所以有
好诗科学,也有坏诗科学。我觉得在非科学界颇为流行的“盖娅假说”就可以算做是坏
诗科学的典型,但是道金斯只对“盖娅假说”略做批评,却花了十几页的篇幅攻击另一
位著名进化论科普作家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古尔德对进化论的某些说法,特
别是关于“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说法,的确是相当混乱的,也在公众中、甚至在生物
学家中造成了混乱。但是古尔德毕竟是我们同一条战壕的战友,他对神创论的攻击是相
当有力的,他对进化现象的介绍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有一些美国生物学家正是
在中学时读了古尔德的科普著作而决意从事进化论研究的。从学术上批评古尔德的说法
是一回事(坦率地说,我也并不特别推荐古尔德的科普作品),而从根本上质疑古尔德
做为进化论科普作家的信誉则是另一回事。我怀疑道金斯对古尔德的攻击是为了回应古
尔德的攻击的意气用事,无论如何,这是这本书的败笔。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则是最后道金斯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生物学,从进化生物学和
认知科学的角度,说明人类为什么嗜好奇观。他将人脑比做了一台超级计算机,根据感
官(特别是眼睛)所获得的信息重新构建一个“虚拟世界”。道金斯举了许多例子说明
这一点,其中包括几个读者自己可以试验的。我最欣赏的一个是:在原地快速旋转,然
后突然停下来,这时你会觉得天旋地转,周围景象以跟原旋转相反的方向转动。原来,
在你旋转时,为了尽量稳定看到的景象,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将景象以反方向移动做补偿
。一旦突然停下来,内耳中的半规管(感觉旋转的器官)的淋巴液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
振荡,使得大脑误以为你还在旋转而继续将景象做反方向旋转处理。
正因为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原来的世界,而是经过大脑加工的虚拟世界,所以我们很
容易产生幻觉,被假象所迷惑。科学的一个任务就是澄清假象。但是,科学同时也赋予
了我们更实在的、更美妙的想象能力。在科学的帮助下,我们能将整个宇宙模型纳入我
们大脑中的虚拟世界:
“不是一个迷信的、小心眼的、狭隘的模型,充斥着精灵和妖怪,占星术和魔术,
在彩虹终处闪耀着假金块。而是一个宏大的、使现实得以调节、更新、调和的模型;一
个群星闪烁和距离浩瀚的模型,在那里爱因斯坦高贵的时空曲线盖过了与耶和华誓约的
屈膝卑躬的曲线,并揭穿其本来面目;一个充满威力的模型,结合了过去,指引我们的
现在,并有能力远远率先提供多种未来的详尽建造允许我们做出选择。”
“一个济慈和一个牛顿,如果互相倾听,也许能听到星系在歌唱。”不,不是也许
,而是肯定能听到星系在歌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鲁迅的科学小品文——《细腰蜂》
& 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
&&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赢并驱争先。
(呵呵,《细腰蜂》是我拟的名字,内容剪辑自《春末闲谈》,看起来是很好的科学小品呢!先生没有写科学方面的白话文,总是一种遗憾,所以挖也要挖出一篇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夷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