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对西藏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影响大吗

您现在的位置是: &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三种大蒜有机硫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性能,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柱层析法所得提取物抑茵性能最强,乙醇提取物次之,同时蒸馏提取物较弱。
本文概述了种质资源的重要性,阐述了我国和西藏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针对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建议与设想。
本文以13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新品种引进,开展农作物高产创建,实行农牧结合,优化了种植业结构,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牧结合提供了技术经验与建议。
西藏是一个人口少的自治区,全区总人口的80%是农牧人口,然而作为社会“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却长时间内只是关注于城镇居民,对占人口多数的农牧区居民投入很少。要建设好现阶段在西藏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就应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和普及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各地市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思路,尝试新方法。
拉萨机场是一个高原机场,经停的飞机都经过特殊改装,因此机务维护具有它的特殊性。在强调航班正点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故障、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机务维修人员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排除飞机故障,就意味着更高的飞机利用率和更高的航空运输收益。
开发和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农村基本用电和基本用能的重要途径。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西藏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利用初具规模。本文阐述了西藏新农村建设中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效益分析,并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产品概念、基本属性、分类、特征等的分析基础上,就旅游目的地产品创新的特征、途径作了探讨。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创新途径要优化旅游目的地产业布局,实现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实施整合营销,创造品牌价值和旅游管理和经营体制的创新。
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植物资源。在西藏的各种油脂植物中,木本油料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蕴藏量较大,并具有较广阔发展前途的首推核桃。本文探讨了西藏核桃产业现状、分布范围、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种类,最后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发展西藏核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目的是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以核桃为主的干鲜果业逐步成为西藏继农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2008年10月,西藏山南遭遇罕见大暴雪天气,造成大面积的人员、牲畜和野生动物的伤亡,为了避免大灾后对野生动物种群造成大瘟,由国家林业局特遣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携手西藏自治区林业局和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分别负责受灾区域以鸟类和兽类为主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调查工作;西藏林业调查规划院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受灾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统计;采用访问调查法和重灾区抽样法,分析和评估了雪灾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初步查明了该区域因雪灾造成野生动物死亡个体发现记数为3个种群的279只/头,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藏野驴9头;此次雪灾对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数量和栖息地都有一定影响,但对区域整体野生动物生存与发展并未造成大的影响。
目的了解西藏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现状,探索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五个地(市)[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常规五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p)]调查接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调查441名儿童,建卡率为92.46%、建证率为93.99%。2、BCG接种接种率91.6%;OPV、DPT全程接种率分别为79.14%、78.91%,MV接种率74%,卡痕率81%;五苗全程覆盖率71%。3、那曲建卡、建证率〈85%,其余四地建卡、建证率均〉85%;日喀则、山南五苗全程覆盖率〉85%,拉萨、林芝五苗全程覆盖率〈85%,那曲五苗全程覆盖率仅为44%,卡痕率50.23%。结论加强规范化管理,充实、调整基层防疫人员,更新、配备冷链设备,完善考核机制,充分利用各项监测指标,及时做好监督监测管理,提高五苗全程覆盖率。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种之一,对西藏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藏族大学生作为发展西藏的主力军,必须对英语有一定的掌控及运用能力:本文着重从历史、文化、学生、教师等多方面对于藏族大学生英语教育现存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燃烧原理灭火方法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实际操作中,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据此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多媒体英语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高校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其拥有的大量资产是保障教育和科研正常运转的强大物质基础,管理好这些资产,对于社会教育和科研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将对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展开探讨。
目的研究建立藏成药苦空确屯(卡察尔)的质量标准,使标准更适应规模化大生产中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选择处方中与功能主治关系密切的药味建立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项。进行方法学的考察,使方法易于操作。结果研究建立了4个薄层鉴别项,方法易于操作,重现性好。结论质量标准草案能够在大生产中控制药品的质量。
目的探讨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患者为我院2008年5月~2008年9月收治的18例临床诊断病案为基础。分析手足口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杲本文资料显示病人以儿童为主,男女之比为1:3平均年龄3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粘膜渍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泡样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病程短,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目的了解药师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药师综合素质。方法1.促进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2.转变职能、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3.学习药事法律法规;4.学习药物经济学;5.履行药师职业道德规范。结论只有通过提高药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医院药学及医院的发展。
目的探讨施他宁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施他宁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52),观察了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的含量,并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施他宁治疗组的血清淀粉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施他宁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他宁能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高原地区施他宁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本文对日土县和尼玛县绒山羊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补饲的条件下均以5月龄断奶前增重较快。其次,从断奶到周岁,而1~3周岁时为生长休缓期(体重的增长幅度较小),此后,从3~4周岁体重的增幅较大,后减慢,到5周岁之后,体重的增幅较小。因此,藏西北绒山羊到5岁时基本达到生产高峰期;另日土县和尼玛县的绒山羊与内蒙古自治区阿巴斯型白绒山羊和甘肃河西绒山羊的体尺比较,结果为日土和尼玛两县绒山羊春季成年体格较大,基本与内蒙古阿巴斯型和甘肃河再绒山羊体尺差异不明显;但藏西北绒山羊育成期胸围发育较差。经三年项目的实施,比选育前提高日土原种场的育成公羊及周岁公羊的体重为49.8%和41.59%,其次为尼玛原种场的育成公羊32.03%,再次是日土原种场的育成母羊及周岁母羊的体重增重为16.93%和14.06%,而尼玛原种场的周岁母、公羊及育成母羊的体重比选育前提高幅度最小分别为11.98%、6.99%和2.33%。
利用年阿里地区汛期降水资料和深层地温资料,对各深层地温和汛期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深层地温与汛期降水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08年6月份以来,西藏大部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过程频繁,各地区普遍提前进入雨季。部分地方还出现了雷暴、冰雹、洪涝、泥石流、稿虫害等灾害。
本文利用日~日西藏地区各个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月西藏地区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沿江一线、南部边缘地区、东部和藏北四个区域的6月1日~7月20日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与2008年同期降水日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7月20日全区除阿里地区南部、林芝地区东部和加查降水偏少3成外,其余大部降水量均偏多;6月份,改则、中扎、拉孜、隆子月降水量超过历史同期最高值。狮泉河月平均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极值;2008我区除林芝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降水日数偏少1~6天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值偏多,改则、拉孜、日喀则、江孜、泽当、定日、隆子比历年平均值偏多10天以上,其中,改则和拉孜偏多15天。
混凝土外加剂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因而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混凝土外加剂在西藏发展及应用,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遵照上级精神,紧密结合交通实际,围绕西藏道路运输业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一些公路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经过充分调研选取了重点及难点作为研究方向,采用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解决影响西藏公路畅通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滑坡、堵溃洪水、冻融翻浆、水毁、坍塌、沙害等)为突破口,开展了重大公路病害的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
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 Herb)主要有效成分为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皂甙的化学成分均为四环三萜达玛烷型结构,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是一种十分优良的功能性食品原料。本文研究了微波对绞股蓝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绞股蓝皂甙提取率在采用微波助提时比直接水提法有明显的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W,辅助提取时间10min;水浴提取时间90min,水浴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溶液pH10。
西藏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药材10种,包括植物种类13种,其中属二级保护1种,三级保护12种,隶属于9科10属。目前,对高原药用植物濒危状况缺乏研究,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了解不足。西藏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挖现象严重,其脆弱性随医药需求量增加而增加。建议尽快开展科学研究,采取深入、科学的保护措施。。
通过对《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及相关条例、法规的学习,结合工业管道的定期检验,总结了在用工业管道全面检验的重点、难点及检验方法。
本文设计的基于Linux2.6内核透明模式的入侵检测系统,有别于传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旁路监听的方式,它使用了桥模式的入侵检测方式,对数据包的检测在数据链路层进行,以此达到数据包检测快速、高效的目的。为了同步图形显示抓包界面,加快链路层抓包检测,系统再次做了改进,采用多处理机多线程设计,各自独立的线程进行流水线式的并行处理,减少了网络延迟,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检测性能,满足了实时检测的应用需求。对该系统在真实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正常访问及入侵测试试验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Linux透明模式的入侵检测系统达到了无漏报、快速、高效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检测入侵,同时保障了对正常访问的响应。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不断进步,微电子技术渗透到了诸如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等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等领域中。本文介绍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设备的防雷基本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在网络设备在防雷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月20美国芝加哥大学药物中心研究人员20日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进行的一项小型临床测试显示,柚子汁能提高抗排斥药物雷帕霉素的药效,而且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和柚子汁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将陆续进入小麦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预防的关键时期。据各地调查,今年赤霉病病原菌普遍偏高,大多超过大流行指标。农业部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组织做好防控工作,减少小麦产量损失,保障小麦质量安全。
近日,国家发改委同意建设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博物馆。
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三馆为一体的功能齐备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博物馆,总投资4亿余元,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博物馆主要包括公共活动区展览教育用房、综合接待区公众服务用房、综合维护区业务研究用房、综合办公区管理保障用房。
根据西藏自治区旅游业有关人员提供的资料,今年的旅游业将比去年增长率达到70%,去年全区旅游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0万人次,经济收入22.4亿元。按照上述数据计算今年全区旅游业可达到300万人次左右,经济收入更是可观。
白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内建立的工厂化育苗区,通过半年的试验,工厂化育苗效果明显。
育苗区将为该县五个县级示范点和五个乡极示范点提供包括西瓜、樱桃西红柿、青椒、番茄、黄瓜等优质种苗。
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银监会等8部委组织开展的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今天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持。
根据科技厅党组2009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为提高干部职工能力素质,进一步筑牢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思想基础,4月17日,自治区科技厅举行了2009年业务学习首场讲座。自治区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厅长马胜杰作了题为”新阶段科技兴藏战略的背景及其历史使命”的讲座,科技厅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聆听了讲座。
作为支撑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项,农牧业特色产业将得到政府部门更多的投入和重视。今年西藏计划投入8.2亿元用于农牧业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科技兴农](彭光华)
(禹代林 边巴)
(尼玛扎西 禹代林 边巴 范春捆)
[学术探讨](撒玛)
[资源开发](多吉 王海江 洪亮 杨跃晶)
(马和平 潘刚 边巴多吉 裴东 王滑)
[调查报告](丹丁)
(次旦旺姆 多吉欧珠)
[科教论坛](段晶 黄明英)
(赤列德吉)
(巴桑卓嘎)
[高原医学](黄宛雨 索朗其关 郭全春)
(索朗卓玛)
(巴桑 杨夕霞)
[畜牧兽医](益西多吉 姬秋梅 赵好信 色珠 索朗达 吴玉江 巴贵 尼珍 次仁德吉 尼玛 旺堆 嘎多 德央 朗加 南木啦 卓玛 曲加 边巴次仁 珠多 甲央 潘多 尼玛卓嘎 南珠桑姆 许建平)
[高原气象](白珍 白玛卓嘎 美多白珍)
(格央 尼珍)
[交通科研](陈忠旭)
(张正波 强巴)
[动植物研究](李林震)
(边巴多吉 普穷)
[工业电力](杨挺)
[信息技术](杨俊玲)
(周建华 张雪峰)
[科技信息与动态]
(陈庆芝 达桑(摄影))
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主办单位: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主  编:高志勇
地  址:拉萨市北京中路93号
邮政编码:850001
电  话: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54-1016/g3
单  价:4.00
定  价:48.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8更多相关文档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西藏豌豆的生产与栽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藏豌豆的生产与栽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你认为当前西藏农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是什么?
你认为当前西藏农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是什么?
主要原因:1.高山高原气候,年积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多冻土,土壤贫瘠.途径:1.引进适合高原环境的优良品种.2.人工改良种植环境.我这是按高中知识回答.本人不是地理帝.见笑了.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你认为当前西藏农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是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主要原因:1.高山高原气候,年积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多冻土,土壤贫瘠.途径:1.引进适合高原环境的优良品种.2.人工改良种植环境.我这是按高中知识回答.见笑了.
  你是要写材料吧,一般要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原因有种子问题,施肥问题,病虫害、天气原因等等,要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途径有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搞好病虫害防治. 再问: ??????????????????γ???????????????ú??????????????
土壤类型喀斯特地貌山地地形不适合机械化耕种这是最主要的三点
1、光照时间较其他地区长,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干物质,起到增产效果.2、内陆中纬度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能量物质的储存积累,是青藏地区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
朋友:因为青稞是高寒作物,而西藏具备了青稞所需生长的地域特性和生长条件,所以在西藏就长得好了呀.记住请客时高寒作物,在其它高温或是低纬度地区都是长不好,结出来的清颗粒不饱满.而且青稞是神赐予西藏人民的礼物.
一、酸雨的罪魁祸首推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众所周知,正常的降雨是呈微酸性,其PH值大约是6~7的范围,其实它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在雨水中,从而形成部分的电离的碳酸(H2CO3),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O2+H2O←→H2CO3←→H++HCO3 ̄,而且微弱的酸性,它可以让土壤中的养分溶解,确保生物的呼吸.如果说雨水
一、促花:喷施促花王3号溶液可抑制各种作物主梢、赘芽、旁心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多坐果,防落果,促发育,完全代替人工打顶芽和激素杀梢的传统粗放式做法,是目前唯一能把植物营养生长机能转向生殖机能、提高授粉受精质量的植物生长物理调节剂.适用于各类农作物、棉花、烟草、蔬菜、花卉、药材、瓜果等植物促花保果.亦可用于不可环
B.增加二氧化钛浓度 主要因素
D增加氧气浓度 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再问: 能否解释清楚一些,我考虑加分、、、 再答: 合理密植 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延长光照时间 可以增加作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就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增加氧气浓度只会升高呼吸速率,不会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只有利
1增加光合作用时间:种植一年多熟,使每个季节在进行光合作用.2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是合理密植.因为合理密植是让最多的叶面接受光的照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光能合成能量,也能减少因为过度密植使得一些叶片无法接受光照而平白浪费能量.适时播种只是让作物在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和光合作用没有关系.至于及时中耕松土这个和光合作用也没有关系,中耕松土只是为植物的根部提供更多的氧气,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C.适时播种 套种和合理密植 间作 都是充分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施用有机肥可增加CO2,促进光合作用,及时松土则有利于呼吸作用.
增加光照时间
巴西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热带经济作物是咖啡.中国的谷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美国的大豆、玉米产量世界第一.泰国水稻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粮食产量(谷类和稻类)最大的是中国,豆类和玉米是美国畜牧业产值最多的国家:美国 谷
通过防止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减少害虫防治成本,获得的经济效益高达2500%“通过”之后不用“使”,原句使得句子缺少主语
拉萨海拔3700米.初到拉萨的人,绝大部分人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但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建议刚抵达拉萨的游客,第一天最好多休息,不要快步行走或奔跑,一般轻微的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就可消除.
二氧化碳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等能源物质储存起来,同时产生氧气.1 氮气,不能供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4 二氧化硫有毒,是大气污染物.
参考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9239.htm?fr=ala0_1_1西藏自然资源优势
我的图书馆
西藏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是食物保障的基础和条件。自然资源的丰缺性、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和经济价值等都直接影响食物保障。从食物保障的三层内涵来分析,首先,自然资源是直接影响食物可供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影响食物的生产能力。自然资源是食物生产的首要条件,其中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是基础条件;其次,自然资源影响食物可获得性,即影响人们对食物的经济购买力。资源贫乏和缺少优势资源的地区,缺乏收入来源,食物购买力低;第三,光热水土气资源及其配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食物的营养与品质,因此也影响着食物的最终消费和可利用性。
  许多学者从资源优势利用不够[1~3]、资源组合错位[4]、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5、6]等方面对西藏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评价。俞允贵还从“硬优势”和“软优势”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西藏自然资源的结构与优势等[7]。明确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开发潜力对确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选择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根据食物保障的概念和内涵,对西藏食物保障的主要自然资源及食物资源进行分析,以明确西藏食物保障的自然资源基础。
1 光能、生物等自然资源具有突出相对优势
  从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和资源特点以及食物保障的基本要求、内涵和前景的视角分析,认为西藏光能、生物等自然资源具有突出相对优势。
1.1 光能资源得天独厚
  光能资源是食物生产,尤其是植物性食物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太阳光辐射量和农作物生长期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均比纬度相近的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高 0.5~1 倍,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是西藏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3]。西藏的太阳年总辐射热量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 1.5~2 倍。在世界上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8],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的日照时数达 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 71%~82%。
  西藏大部分农区雨热同季,丰富的光能资源成为了西藏食物生产潜力巨大的重要条件,也使西藏农作物的单产具有绝对的优势并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刘燕华、杨改河等对西藏农作物光合潜力研究表明:西藏全地区光合潜力范围为 0000kg/hm2,以大多数禾谷类作物经济系数 0.4 计,光合潜力的经济产量达 5kg/hm2[9]。与目前的农作物单产相比较,光合潜力是现实产量的 6~8 倍,并且西藏农作物增产潜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这表明了西藏的光能资源在西藏食物生产及最终的食物保障方面,具有独特而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然而,由于受技术的限制,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不足 0.3%[8],若以拉萨冬小麦最高产量 13425kg/hm2 计,光能利用率也仅为 0.81%[9]。其原因,除受技术限制外,还受低温的限制,气温低限制了多熟制发展和全年光能利用的时间[10]。针对西藏低温的劣势和光能资源丰富的优势,有学者大胆地提出了西藏发展“调温农业”的构思,就是利用光能优势,建设耐用温室,发展温室农业,建立世纪粮仓[1、2]。如实现这一构思,则将使西藏得天独厚的光能资源优势,真正成为西藏食物保障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图 1 表达了光能资源与食物保障的关系。光能资源不仅在食物生产方面有直接利用优势,而且缓解农村能源的紧张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显著的利用优势和重要意义,从而在实现西藏食物保障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稳定的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是食物保障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农牧业生产赖以进行的基础。长期以来,西藏农村能源缺乏,尤其是燃料紧缺,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生物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这就意味着耕地的有机肥源减少,土地的有机质不能有效补充,增加天然灌木林和薪柴的砍采压力,进而造成耕地、草地肥力不能维持,甚至下降,天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及沙化等现象,给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当地食物保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太阳能利用,如小型家用太阳灶等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替代能源已显示了巨大的利用潜力和优势。据在西藏日喀则常索农业开发区的调查表明:农户使用太阳灶,每户平均节省 60% 左右的生活用燃料,其中 40% 为天然灌木,20% 为畜粪,从而使 40% 的天然灌木植被得到保护,20% 的畜粪可以还田,提高耕地肥力。此外,太阳能本身又是清洁能源。因此,更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成为实现永续的食物保障的重要条件。
图 1 光能资源与食物保障间的关系Fig.1 Solar energy and food security
1.2 生物资源独具特色
  生物资源或称生物多样性是食物生产的基础,是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当地群众增加收入,提高食物可获得能力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西藏的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1)特有生物资源丰富。在植物资源方面,西藏特有种植物总数达 955 种,约占西藏植物总种数的 18.03%[13]。在西藏境内分布的 30 余种农作物种类中,许多作物形成了西藏特有的变种。尤其是在青稞(大麦)变种上形成了 563 个不同的特有变种[14]。在动物资源方面,西藏哺乳类动物已发现有 126 种,其中特有种 33 种,占总数的 26%,昆虫类 4000 余种,其中特有种占 1/4 强[14]。
  (2)珍稀濒危生物资源(物种)丰富。在已列出的全国濒危及受威胁的 1009 种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 170 种以上[13],其中绝大多数在西藏有分布;高原上濒危及珍稀的陆栖脊椎动物 95 种也在西藏境内广泛分布。其中 23 种珍稀兽(鸟)类被列入国家一级的重点保护范围[6]。
  (3)经济动植物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西藏绝无仅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许多开发价值高的动植物经济资源。其中已报道发现的药用植物种类有 1000 多种。其中常用的中草药 400 多种,具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有 300 余种[15],极珍贵的药材种类也不少,如:藏红花、冬虫夏草、贝母、雪莲花、麝香、鹿茸、熊胆等。
2 水资源具有一般性的相对优势
  与光能资源、生物资源相比,水资源尚不具备突出的相对优势,而归类为一般相对优势。
  西藏水能(力)资源是能源资源的最大优势,蕴藏量达 2亿kW 左右,居全国首位,可供开发的 5660万kW,居全国第三位[6]。仅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集中的水力资源潜能达 1 亿多 kW, 单位面积水能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17]。西藏淡水资源贮藏丰富,号称亚州淡水资源的“水塔”,是全国冰川、湖泊、河流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16]。其中冰川面积 2.62km2,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一半[6]。面积达 250km2 的淡水湖共有 6 个[18],全区平均年径流总量为 3959亿m3,约占全国的 12%[6]。同时,还有易开采利用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西藏的矿泉、温泉水资源也非常独特,而且很丰富,且基本上未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含有毒物质极少,水质较好,加上富含营养元素和具有独特的理疗作用和效果,为开发矿泉水产品、发展温泉疗养、农田灌溉及工业用水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独特高原气候和特殊的水环境,也为形成特色水产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鱼类种群数量多、个体大,易捕捞,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7]。尤其是湖泊鱼类资源贮量相当大。
  水资源是实现永续食物保障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农牧业生产的命脉。从食物保障角度分析,水资源不仅是食物生产量提高的基础条件之一,而且与食物可获得能力和购买能力以及食物可利用性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图 2)。
图 2 水资源与食物保障间的关系Fig.2 Water resources and food security
3 耕地、草地和森林资源具有双重性相对优、劣势
3.1 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是农牧业生产发展赖以发展的基础,是食物,尤其是植物性食物生产的重要条件。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垦程度直接影响着粮食、油料及饲料生产的发展,从而从深层上对食物保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西藏长期以来处于粮食、油、肉不能自给的状态,全区性和局部性的食物短缺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并趋于更加严峻。如 1970 年代调进粮平均不足 2万t,1980 年代不到 4.5万t,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生产的发展又没有重大突破,到 1996 年运输进藏的粮食总量已达到 7万t[18]。然而,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作物高产记录源于西藏,农作物赖以高产的光能和水资源并非贫乏,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也并非微小,如此众多的优越条件,为何粮食尚不能自给,其结症何在?西藏的耕地资源到底有何优越,是否有“独具特色”的劣势,粮食不能自给的结症是否在于耕地资源本身?
3.1.1 耕地资源面积大与土地质量差并存
  全区宜农土地面积达 44.3万hm2,其净耕地面积为 34.90万hm2。按现有人口总数 239.4 万人[18]计,人均耕地面积近 0.15hm2,比全国平均人均耕地面积高近一倍,按农业劳力计算,全区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近 0.33hm2[19],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面积大,可谓西藏粮食自给和食物保障的一大优势。按人均净耕地面积 0.15hm2 计,粮食单产达到全国平均水平(4245kg/hm2)[21],则西藏人均粮食生产水平达到 622.6kg,其中 35% 被转化、留种,则人均可消费粮达 400kg,足以满足食物保障并达到小康水平[2]。然而目前实际人均粮食生产水平仅 4050kg/hm2[18],相差近一倍左右,原因何在?显而易见,其原因是粮食的单产水平太低。按西藏官方统计的单产(4050kg/hm2)[18],则接近于全国水平(4245kg/hm2)[21]。然而,严格按土地资源调查的全国标准计算(按 34.90万hm2)[19],西藏 1996 年粮食总产 77.73万t(历史最高水平[18]时的单产仅 2242.5kg/hm2,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相比,低一半左右 )。即使是粮食总产达到百万吨的目标,单产也不到 3000kg/hm2。可是,达到 3000kg/hm2 的单产,又谈何容易。耕地质量及相关条件太差是结症所在。
  (1) 西藏 90% 以上的耕地分布在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60% 以上的耕地处于雪水引不到,河水提不上的“中间地带”,为雨养状态,在耕地比较集中的河谷地区,如拉萨河、年楚河等流域的耕地,在春季和夏初时期,灌溉农田用水严重不足[8],使西藏大部分耕地资源属于高寒干旱、半干旱类型。这种类型的耕地在持续利用于农作物生产时受到严重的限制,使西藏粮食生产不能持续发展。
  (2) 西藏土壤发育程度相对差,耕地熟化程度低,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加上冬春季的大风、夏秋的暴雨、高山的坡度更使耕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加剧,致使西藏 60% 的耕地资源属于中低产田类型[8],近 60% 的耕地资源的质量属三等地以上[10],有 1/3 的耕地分布在低温寒冷的高寒农业区[8]。由于 80% 以上土地分布在海拔 4000m 以上的地区,开垦难度大、效益低。因此,全区平均的垦殖指数不足 0.5%,属全国最低的省区[6、19]。
3.1.2 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巨大和利用率低并存
  西藏大部分耕地的地势较平坦,光能资源丰富,农作物的光温潜力巨大。耕地资源较集中的 " 一江两河 " 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超过 15000kg/hm2[22],与全区的现有粮食产量相比,高出 2.5~4 倍[22]。西藏温室农业或调温农业的潜力更大。大棚蔬菜的产出效益比露地高出近 1 倍[23],如全区温室及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仅占蔬菜总面积的 2.3%,而产量占总产量的 43.8%。地膜覆盖玉米、土豆及粮食产量和效益也非常可观,具有发展温度调节为主的调温农业生产潜力巨大[11]。由于大气、土壤及河水环境污染少,发展无污染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潜力也相当可观[11~13]。西藏耕地资源的天赋,可作为西藏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进行开发挖掘,促进西藏达到永续的食物保障。然而,西藏耕地资源的这一潜力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土地生产潜力的利用率不足 50%,现实产量比土地生产潜力低 2 倍以上。理想条件下的青稞产量也不足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的 60%,土地质量较好,地势较平坦的农田,又受投入、水资源及生产管理等限制,产量都较低。目前每年有近 5% 的农田被“白色休闲”,许多地区是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8]。西藏土地的垦殖率在 0.5% 以下[19],远远低于全国 10% 的平均数[13]。可复种的面积小,复种指数极低,复种效益更低[8]。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体的蔬菜保护地仅 200 多 hm2[23],仅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 2.3%。地膜覆盖地面积尚处于推广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绿色食品的生产与无污染农业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效益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挖掘和利用,长期以来,追求粮食自给的政策和重点放在了垦荒种粮和毁草种粮,进而使仅有的人力资源被禁锢在耕地上,劳动生产效率和群众购买力无法提高,但是,追求食物自给是当地群众的基本需求,其结果继续开荒种粮,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步入更难实现粮食自给的恶性循环[13]。
3.2 草地资源
  草丰则畜壮、畜增;草欠则畜弱、畜减;无草则无畜。兴牧业,草业先行,人人皆知。草地资源 (Range land)和牧草地资源 (Grass land)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它的面积、土质、草质、产草量、再生能力及生态条件直接影响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以草地畜牧业为主,传统草畜矛盾日趋突出的西藏畜牧业,遭到 1997 年大雪灾之后,严酷地应验了 1990 年代初一位学者的预言,即:如果我们依旧陶醉于“五大牧区”、“千年历史”,不重视面临的危困,沉迷不悟,不去积极地寻求新的出路,或迟或早必定陷入生态和经济的双重危机。同时,也掀起一次“雪灾大反思”的热潮。反思之意为正视客观的实际,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寻求发展的出路,其中正视客观存在的草地资源优势劣势是关键。
  (1) 草地面积大,但质量差  西藏境内共拥有各类天然草地 0.84亿hm2,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 1/5,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位。占西藏总土地面积的 71.15%[24]。人均草地面积则达到 31.76hm2,可谓世界之冠。然而,巨大面积的优势并没有给西藏带来多大实惠,反而成为了一种沉重的包袱,某种程度上还使运输线的距离拉长,每逢雪灾之际,连救灾物资都难以运到目的地和受灾区。一次大雪灾之后的牲畜死亡率近达 50%,西藏草地资源的质量确实太差,承载力弱。主要表现在:西藏草地产草 750kg/hm2 以下的八级草地面积达 0.35亿hm2,占全区草地净面积的 49.49%,750~1500kg/hm2 的七级草地面积占全区草地净面积的 28.69%,而 4500kg/hm2 以上的四级以上草地面积仅占总草地面积的 1%,且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农区和农林区[24]。而从草地质量等级来看,中质低产草地面积占最大,占西藏净草地面积的 44.29%[24]。从载畜能力来看,在西藏平均一个羊单位牲畜所需草场面积(2.13hm2)是青海省 (0.7hm2) 的 3 倍,内蒙古 (0.75hm2) 的近 3 倍,美国(0.41hm2)的 5 倍,新西兰(0.12hm2)的近 18 倍,加上冬季超载较严重,畜产品产出不高,如西藏羊毛产量(0.5kg/只)仅为青海省的 1/3,美国的 1/8,新西兰的 1/10 不到。因此,西藏牛、羊的食草量严重不足,畜群素质差,抵抗灾害能力差,畜牧业生产力低,是西藏的畜产品得靠外地调进的根本原因[13]。
  (2) 生态源的比较优势与生态脆弱的相对劣势并存  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及周边山地地区供应着约世界 1/5 人口的淡水资源,为此也被称为“生态源”和“江河源”[13]。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对中华民族和周边民族的生存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草地资源是西藏土地的主体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草地生态环境的整治与合理开发利用将受到各界关注,对草地资源的建设投入也将会有所倾斜。对草地资源保护将更加重视,也将吸引投资和采取保护措施,这可能是一种西藏草地资源的外部优势。但也应考虑到西藏草地资源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趋于恶化,难以恢复重建。这与西藏整个地质发育年轻、地势高、气温低等有关。这种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西藏草地资源的隐性成本高,环境外部经济性明显,很显然,这是西藏草地资源的一大劣势。这一劣势一旦被忽视,将严重影响西藏牧区的食物保障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草地生物资源丰富,但其产量很低  西藏草地生态类型多样,草地生物非常丰富。表现在:草地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共有 3171 种,其中维管类植物占 55.8%,被子植物 3111 种[4]。其中许多种是西藏特有种,如禾本科的三芒草属,西藏就有 5 种,莎草等草属植物,西藏产 34 种,7 种为西藏特有种等[24]。从植物生态型看,水生、湿生、中生及旱生的水生生态类型和高寒、温性、暖性及热性等热量生态类型的植物均有分布。从利用价值上看,西藏天然草地共有饲用植物 2672 种 [24],药用植物上千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的 70%,其中草地药用植物约占 50%[24]。冬虫夏草、红景天、贝母、雪莲花等在西藏牧区已成为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同时,还有种类不少的纤维植物、花卉、密源、饮料及淀粉植物[24]。另外,近 133亿hm2 的无人区草地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宽广的栖息之地。为此,西藏草地的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而独特。其中西藏野驴、野耗牛、藏羚羊、白唇鹿、马麝、雪豹及黑颈鹤等驰名中外。
  生物资源经济价值高,草质优良。如虫草,1g 近 8 元,麝香更是无价,被称为“黄金有价麝无价”。而更突出的是西藏草地资源的草质佳,具有“三高一低”的优点,即,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等 [24],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草地资源的产量低,使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草质优的优势被掩盖,草地资源及其生物资源的产量低,集中表现为:生产潜力低、载畜能力低、生产水平低、再生能力差和自然灾害多等“三低一差一多”。加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西藏冷暖季的载畜量差异大,冬季草地负荷过重,过冬饲草紧张,导致陷入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中。这也是影响农牧区食物保障和农牧民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有条件下,西藏进一步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潜力很小。而充分利用农区粮食生产的单产高、潜力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生产更多更好的畜产品是促进西藏畜牧业发展的明智举措。
3.3 森林资源
  耕地和草地资源是直接影响食物保障的重要因素。它们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左右着粮食、油料、畜产品生产量,进而影响食物生产和供给水平。而森林资源不能直接缓解人口增长,食物需求增加引起的压力,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引起食物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和饥饿等现象的社会经济和因素。但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这一农业经济复杂系统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供给的持续性,提供森林产品(林产品、食品等),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改善食物保障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食物保障的关系也很密切。然而,西藏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巨大的蓄积量,未成为一种经济的优势来摆脱西藏食物短缺的陷阱和困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森林资源丰富,但利用难度大  西藏具有森林类型复杂、多样、树种繁多等特点[26],是我国森林类型丰富多样,珍稀和特有树种较多的省区之一[6]。区内共有 30 个主要林区,林地面积达 760万hm2,活立木总蓄积 20.84 亿[5],其中用材林面积 583 万多 hm2,用材林蓄积量达 16.8亿m3, 与全国各省相比,西藏林区单位面积蓄积量 336m3/hm2,是云南省的 2.9 倍,黑龙江省的 3.1 倍,广东省的 10 倍 [27],位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林木蓄积量的 13.4%[6],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然而,到 1990 年代初,西藏林工产值徘徊于国民生产总值的 1%~2%[3],并没有带来多么大的经济利益,更谈不上对西藏食物保障起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西藏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的高山峡谷中,交通极为不便,从西藏现有经济实力看,其开发利用难度大[7],经济效益较差。此外,经济林面积微小,仅占森林总面积的 0.01%[5],这就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2)宜林地面积大的比较优势与开发难度大的相对劣势并存  全区宜林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 11.56%,达 0.14亿hm2[22],面积相当可观,但较集中地分布在藏东南的峡谷之中,虽然面积较大、土质好,但开发利用难度可想而知。分布在藏中南地区尤其在“一江两河”地区约有 66.67万hm2 以上[5],但绝大多数的宜林地又缺水,土地质量较差,开发投资需求大,从现实经济实力来看也一时难以开发利用。森林在环境质量的改善及提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引起各界的重视,并加大对此投入。但西藏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仅 5.29% 左右[5]。人工造林虽有巨大的成效,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园林地更是微小,使森林资源和宜林地的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4 讨论与建议
  西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食物保障过于依赖和开发耕地、草地和森林资源来发展农林牧业,而对光能、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则因孤立地开发而既没有使本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更未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西藏食物保障取决于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组合利用,扬长补短,增强和发挥资源组合优势的开发活力与潜力。图 3 展示了西藏自然资源组合优势开发利用模式。
图 3 西藏自然资源组合优势开发利用模式Fig.3 Integrated us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Tibet
  (1)光能是食物生产与发展的能量基础,水是食物生产的的命脉,生物资源是食物生产的重要条件,土地资源是食物生产的基础,四者有效组合与相结合是食物生产潜力及其开发的基础。对于西藏高原的食物生产而言,光能资源是一大优势条件,而因高寒而普遍低温是一大劣势。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形成光能产业并将光能有效地转化为热能,同时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水利产业,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规模庞大的温室农业或称调温农业,利用生物资源开发名、特、优食品等是西藏农牧业发展与食物保障的潜力所在,也是光能、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组合优势所在。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条件下,逐步建设城郊大型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温室蔬菜产业;以温室种植业为依托,发展相应的养殖业;建设大型温室饲料生产基地,促进防灾抗灾饲料生产与畜牧业的生产;以大型温室粮油生产基地的建设来发展牧区粮食与食用油生产等。
  (2) 西藏目前海外游客不到 10 万人次,这与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孤立地开发旅游资源将缺乏旅游业的活力。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组合进行开发形成旅游产业链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重要途径,也是旅游业向着跨世纪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培育,成为西藏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西藏独特的生物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旅游业与生物资源开发所形成的生物资源产业相结合是发展具有西藏特色旅游业的基础。首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为生物资源的开发产品开拓和培植市场。几乎到藏旅游者无不问津西藏所特有的牦牛、青稞、冬虫夏草、雪莲花、红景天、藏红花、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条件下,大力开发这些生物资源,生产符合游客品味和喜好的纪念品和食品,形成以旅游业和游客为后盾的生物资源产业。其次,通过独有的生物资源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着力建设藏北野生动物观赏区、藏东南森林生态观赏与科考区,在主要旅游干线(以拉萨和日喀则为中心),以名胜古迹为主,配建生物多样性观赏区,都将有利于吸引中外游客,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第三,西藏是全球少见的“净土”,开发各类绿色食品,专供旅游饭店和游客也有可观的市场潜力。
  (3)在有效管理和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增强自治区的经济实力,围绕农牧业这个基础产业,有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农牧业积累资金,优先在农牧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尽早实现食物保障。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作物秸秆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